时间:2023-10-02 09:0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建筑设计;解决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的加快,就促使农民的宅居地面积缩小,主要就是为了切实的保护农业,保护耕地,毕竟农业才能够保障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序,而且新农村的建设是将农村原有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的改良,但是新农村的建设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农民不满意,造成新农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下我们就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肯定就进一步的新农村建筑设计要掌握的原则,切实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是对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个国家要进步和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必须是一致的,我国地大物博,新农村的建设是对农村地区的全面改造,从住房问题和建筑面积的规划上,就将农村的落后、贫穷面貌进行了全新的突破更新,而且我国的国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将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条件,更大程度上推进对农村的普及,改善农村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现象。
新农村的建设首先就表现在对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上,而且新农村的住宅一定要符合农民对于生活基本条件的要求,才能够全面的建设推广。所以尽管新农村建设在当前的推广发展较慢,但是只要能够将农村宅基地的住房建筑设计整体质量予以重视,加大技术投入就能将新农村的建设不断落实和推进,同时解决住房建筑设计问题才能够建立起适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型住宅,才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达到对于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2.促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新农村的建设就是为了节约建设用地,保护耕地,所以农村的建筑设计就成为了单元房式的高层叠加,这不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农民对自己的理想住宅建筑要求就是有屋有院,扛几把锄头回来能够看见自家的炊烟升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新农村的建设将这一理想画面全面的打破了,层层设计的单元房格式,是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进进出出的都是泥土,整个生活住宅的质量也不可能上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建筑过程中设计一定要科学,还要切实的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民俗传统,在节约耕地的基础上全面的开展设计和规划。
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只要能够从建筑设计中实现尊重人的标准,那么农村的旧面貌就会全面的被更改,而且实际上的农村地区更多的农民希望自己能够居住高楼洋房内,只要设计能够将农民生活的细节要求和住宅条件进行规划和布局,就能够将农村地区的住宅建设全面的推进改变。再加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新建设还要参考节能技术进行推广,从而在建筑结构上提供安全,在生活设备上保证节约能源,新农村的建设就会更加有力的推进,所以新农村的建设意义才有保证,在进一步的新农村住房设计中就会将人性化的标准推展开来。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建筑设计的实践方法
1.立足现实进行调查
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延续我国的文明和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由于长久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现实社会中的现代化发展要求脱节甚远,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而且农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也不理解,更不用说认同了。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就是要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传统要求、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将农民的住宅要求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进行追踪,从而找到最适合农民理想中的住房设计理念,再加上农村地区大多数的群众是比较认同现代化的建设的,其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也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就是将现代化建设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第一步,在住房上实现了现代化的设计和建设,就能够实现农民对于洋房的追求,因此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回迎刃而解,建筑设计也能够有效的实践。
2.实施资金补助推进新农村住房建设
大多数的农民都有恋旧情节,对于老宅感情深厚,更重要的是新农村建设中往往把农民的小院要求忽略掉,从而新农村的推广和建设被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制约,宅院就像是村民的感情寄托,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对宅院的要求和建设,所以从感情和现实中都对新农村的建设实施提出新的难题,要全面的推进新农村的住房建设就是要把现实的问题面对,将要实施新农村建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借助评估部门的科学评估措施,对于将要拆除的老宅子给予经济的补助,使农民收益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的推广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将会是我国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实施方式,节约建筑用地是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分析,耕地保护好才有经济的有效循环发展,并且农村地区将会是未来我国工业经济集中开展的根据地,为了将来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农村地区的基本面貌一定要全面符合现代化的要求,首要体现在住宅条件上。因此实施农村旧宅基地的拆迁补助是最有效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手段。
3.实施宅居地的科学规划
农村地区的住宅要求就是将农民的住行全面的解决,在住宅设计上除了要设计空间宽松的住宅面积,更重要的还有对于农民的出行方便的设计,建立地下停车场或者底层车库,建议扩展地下空间建筑。所以建筑的设计不能再是一味的高层叠压,而是讲究实际的结合当地村况进行落实设计。
要使设计科学合理就必须进行实地的勘探和考察,将当地的土质、地理情况全面的综合分析,再进一步的实施建筑的设计,从而在进一步的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可以被支持的依据。
结语:
新农村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是农民对屋院的要求,但是建筑设计可以从室内空间距离上满足村民的要求,在加上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在飞快地发展,相信新农村的建设只要是能够将建筑设计工作按照村民的实际要求开展,即使是高层建筑,也能够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彭必荣,郭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设计浅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
关键词:园林式 生态农业 新农村 规划 绿化设计
前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为了实现农村居住地景观的生态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必须对绿色景观实行更好的规划,避免在建设中出现生态缺失的问题,给农村的居民创造一个更舒适、更宜人的居住环境。
一、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实现景观格局的优化,让建筑的格局具备一定的高度,汇集社会、文化为一体,以此来提高新农村园林式生态及绿色设计的建设和保护。新农村建设中,园林式景观与绿色设计主要主要从广场或者相关的庭院入手。在我区,园林式生态农业新农村的规划与绿化设计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都只是借鉴,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体系。在实际过程中,要懂得借鉴有经验的部门或者地区,在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朝着园林生态和绿色景观发展。
二、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
在实行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的进行安排和规划,把每个地区打造成不一样的版块,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比如绿色长廊、精品花木花园、小区的绿色带等都是比较好的措施。通过这些板块的打造,实现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2. 功能分区的原则
对于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来说,对树木种类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让他们实现实现自己的功能。一个新的村庄的建设,应该实现功能分区,比如:在村庄的,可能是道路两旁,也可能是小河旁都应该选择一些高大的树木进行种植,主要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的生态功能。而对于在村庄中心,应该选择一些灌木,花草进行栽种,实现休闲的作用。这样的分区栽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村庄的整体布局,反映出新农村独特的面貌。
3. 层次分明,立体绿化的原则
对于新农村的绿化设计应该实行全面绿化的原则,从点到面都应该开展绿化工作。对于村庄各个地方的版块应该实行层次分明,把各个空间利用起来,实行整体的绿化,不管是从围墙还是其他角落都应该实现绿化,采用比较混搭的原则,进行植物高低的搭配,争取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每个空间的填满,构成一个绿色生态的网络,对整个新农村建设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单纯的为了绿化而开展工作
由于我国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对于很多系统化的东西还没有完善,新农村园林式生态的发展还不能很好的与整个农村相结合,并且对于绿色设计来说也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意思上面,在实际的设计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2. 形式单一,效仿已有的模式
大部分村组的园林绿化建设在形式上都比较单一,首先是植物的种类,大部分模式都是公路的两旁栽种树木,体现不出园林式的规划。其次是建筑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的效仿已有的模式,失去了乡村独有的特色。
3. 村民的思想比较局限
在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的思想比较老旧,对农村的绿色设计或者园林式规划不理解,他们看不到整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规划方案和设计得不到他们的认可,这对整体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 对新农村园林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中问题出现的解决措施
1. 把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纳入整体规划、为了解决单纯的为了绿化而进行村庄的设计和规划,应该把农村的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纳入整体的规划,每个村庄和地区的条件不同,所以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也要根据情况来定,必须做到把新农村的园林生态式和绿色设计当成是一个真正的产业来进行。
2. 栽种各种各样的植物,实现绿色设计
针对植物栽种形式的单一问题,在对新农村进行园林生态规划和绿色设计的时候选用不同的植被进行栽种,不同的地方选用不同的植物,实现各区的各种功能。要注重自己村庄的特色建设,不能一味的效仿,让新农村的建设更具有意义,更具备自己的特色。
3. 利用相关平台对村民的思想进行更新
要让村民们的思想跟上社会的步伐,让他们充分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园林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对整个生活环境的影响,放长眼光,共同改善人居环境。
五、 结语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能够最大程度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对乡村的文化和经济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要从整体规划、植物品种选择、群众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着手,做好园林式生态农业新农村的规划与绿化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 资金管理 监督体系 资金核算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新农村建设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从2008年,新农村建设就一直被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途径。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探究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对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投入结构不合理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资金是促进当前新农村全面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根据其使用的情况来看,专项资金的投入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现象,专项资金大部分使用在道路、水、电等方面,对于提升种植知识教育、改善医疗等方面的投入较少,表现在重视物质文明,看轻精神文明。这对新农村的全面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二)资金的来源单一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来源较为单一,往往通过财政拨款和群众集资的形式获得,社会资金的额度往往参与不多。在我国,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仅仅依靠财政拨款和群众集资是可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需求的,但是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资金筹集就很难满足需求。鉴于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往往受到资金限制进展很慢。
(三)专项资金的挪用现象严重
专项资金的挪用现象是各行业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这在资金管理中也是普遍成为了一个难点。基层进行专项资金的申报的时候,没有切合实际的进行,并且在使用专项资金的时候,没有做到专项专用,往往将原本的建设费用投入到了名目繁多的费用上面,例如:印刷费、差旅费等,这违反了资金的使用专项专用的同时,也危害了人民的利益。
(四)监督体系不健全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体系不健全,则资金没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目前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资金的审批、去向、入账没有做好全面的监督,主要是监督人员缺乏,监督质量差,这样严重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监督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没有涵盖各级人大、财政、相关职能部门、审计、社会在内的多方位的内容,这样即使进行监督,也不能够发挥资金监督的功效,严重影响资金的健康正常运转。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拓宽资金的来源
扩宽资金的来源不仅仅可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正常运行,也能够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需要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更快进行,为欠发达地区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在进行扩宽资金的来源的时候,需要积极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农村的发展中去,利用有力的条件资源来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对社会资本流入农村给予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以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解决部分地区资金匮乏的问题。
(二)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核算
加强对资金的核算能够有效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各基层需要贯彻落实财会制度,加强对资金的预算核算工作,严格执行资金支付标准,并且取消现金支付的形式。进行资金支付的时候,需要落实资料,手续必须齐全,且票据规范才能够进行资金的支付。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建设剩余的资金,需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严禁用于日常开支。
(三)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的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环境,保证专项资金切实用在实处。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使得其涵盖资金的使用范围;其二,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减少人为性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其三,定期不定期的对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抽查,并且结果进行公示,充分的利益群众的力量进行监督;其四,健全资金使用的相应责任制度,健全奖惩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沉不变的,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细化,这样才能够达到资金监管的作用,保证资金使用落实在实处。
(四)鼓励基层组织发展经济
一直的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群众资金、社会资金进行新农村的建设不是长久之策,国家的资金投入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基层组织需要积极主动的发展经济,以逐渐的解决减少新农村资金来源的问题,减轻国家的负担。鼓励基层组织发展经济,是可持续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鼓励集体经济,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其二,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培训,以提升其文化素养,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三、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社会各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才能够保证资金落实到实处,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周波.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资金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9
[2]马慧,李晓妮.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体制优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支持促进推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途径。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把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送到农民群众手中,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具体行动,这对宣传思想工作来讲,是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把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着眼于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促进和推动这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是通过营造浓厚氛围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支农惠农政策,深入宣传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深入宣传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深入宣传社会各方面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创造、新成效,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全面展示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引领新农村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通过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重点是把“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精心设计载体,建立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通过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在一定意义上讲,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农村实际出发,满足群众需求,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村的风貌有一个大的改观。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化服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懂技术、会致富、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学习之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镇长在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乡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三农”难题的历史拐点
在新农村建设调研时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乡镇20__年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宣传方案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持人讲话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
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八荣八耻学结
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总结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工商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__镇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讲座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稿-党员培训辅导材料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三农”难题的历史拐点
某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汇报材料
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区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总结、心得体会、论文、感想、方案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__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总结
乡20_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共青团特色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发言材料
20__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县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总结讲话
__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实施方案
新农村经验总结:内强素质求发展构筑和谐新农村
县地方税务局“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市长XX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XX村支部书记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红乡绅论
新农村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新农村建设总结-县以“十二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
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20__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村创建和谐新农村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
农机局长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而又伟大的战略性工程,其必然要求有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与之相适应。而目前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正在从生产领域逐步延伸到流通领域,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成为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国内外人士逐步认识到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意义,继而开始予以关注,理论研究方面陆续出现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著作和文献,比较突出的有李柏园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1995),风雷的《农产品市场组织模式研究》(1996),杨孚平的《农产品流通与国民经济成长》(1996),纪良钢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研究》(1999)等。另外,张声书和日本的佐伯弘治编写的《中国现代物流研究》(1998)部分章节涉及了中国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究;王之泰教授的《现代物流学》(1995)也提及了农业环境与农产品物流。
但总体来说,目前进行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现代农产品物流问题的文献也不胜枚举,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探索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发展农村物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2新农村建设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内在联系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党重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次的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理论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理论的具体实践,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理论才能导致正确的实践。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解读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目标的真正实现。
(1)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问题,也就是建设怎样的新农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回答了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建设目标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义和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体现了物质文明的要求。而众所周知,广大农村的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途径的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问题,也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说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统筹。其中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关键还在于自觉地促进城乡交流,而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同时也能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逐步改变,成为新农村建设一个助推器。
(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以民为本的解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说明了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无法从流通中获得应得的比较利益,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也是维护农民利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意。
3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这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必然的供求矛盾。而农产品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物流系统,包括供应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简略来讲,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具有三大特点:即物流数量大、品种多;物流难度大;物流要求高。
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目前尚处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阶段,所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局限于供应商和销售者之间的多环节重复物流,效率低下,现有农产品物流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农产品物流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的营销体系。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在我国,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至今较低。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第二,物流成本高,价值增值少。我国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单户经营,农民对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的购买多以分散为主,而且农产品的销售都是各家分户进行的,物流成本过高。
第三,物流技术水平低,运输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及管理水平低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从而导致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第四,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我国农户获得农产品生产信息主要依靠传统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第五,农产品自身的缺陷造成流通的障碍。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二是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4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考虑物流量的大小、区位等因素,在粮食、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公路,提高通达率和道路等级,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加快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速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话普及率;加快网络基础建设,改变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塞车的状况,发展和普及宽带业务,不断推动网络延伸。
(2)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统筹城乡的纽带,建立起单个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连接机制,促进农业资源横向集中和经营纵向一体化,以形成强大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政府与农民的联系,保护农民利益。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文明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客观地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两大战略思想,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对“三农”问题的多方探索和实践,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勾画出来,而文化则是这蓝图上绚丽的色彩和闪光的亮点。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九亿新式农民将以新思想、新方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新风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总结出:“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代表民族的底蕴和内涵,也是民族延续和发展的根基和灵魂。
新农村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意义和形式,有着鲜明的不可替代性,就其功能起到了凝聚、团结、规范群体的作用,更是任何浮于表面形式化的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和走马观花式的“提高农民素质”所不能包括的。
建设新农村的新文化,一方面需要农村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倾心扶持;另一方面需要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熟知是优越的条件,已提高了生活水平的农民最急需的是思想观念的更新、生活习俗的改变。精神层面上的富有,才算真正的富有。切实树立起适应新农村发展的文化观,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精神家园的主人,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是十分心要的,也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
新农村的新文化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步和发展的。立足现实,调整思路,确定目标,是新文化建设的新内容。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广大农民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日趋多层次、多方面,并有了强烈的迫切感,而文艺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无论在规模上和数量上都是简陋的、单一的。其文化门类明显缺失质量和水平,更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尤其在文化服务的程度上及覆盖率上,差距更大。
精神文化产品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根基在农村沃土中,在农民的渴望中。我国广阔的农村、广大的农民才是文艺事业繁荣的市场和主角,更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立足点的源泉所在。立足现实,紧跟时展步伐,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须。
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讯、能源、交通、公用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对那些“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新题材、新内容、新形式、新风格的文艺作品有进上步的渴望。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也促使文艺创作切实地反映新农村经济的新局面,歌颂改革开放的新主题;文艺创作必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求。只有农村题材的文化创新保持旺盛、鲜活的生命力,才能使农村文化阵地异彩纷呈、丰富多彩,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应该看到,农村精神文化的生机勃勃,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他们密切联系群众,根植于农村天地,着眼于农村历史的变革,结合社会历史的发展,把握现实、展望未来,文艺作品的创作血脉与中国发展史的血脉紧紧相连。在实现小康目标的指引下,为把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展现出来,去努力创造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新作品,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新农村新形象,吸引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准确、全面地了解新农村的新风采。摒弃老模式、旧框框,如实描绘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进程。在经济建设的发展中拼搏奋斗的,有素质、有文化的新农民新风貌。过去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现代的农民懂科学、会管理,市场意识强,创新意识强,这是一代新型农民的新形象。
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要抓全面,放开眼界,农民的群体开拓进取,为农村发展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和带头作用。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农村的体现,首先是农民观念的更新、习俗的改变。塑造科技创业、知识创业的新农民形象,才是教育人、鼓舞人的榜样力量。
广阔农村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新文化建设的创新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种门类、各种题材的文艺作品,丰富了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舞台,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精神享受和艺术享受。文化意识的创新,带来文化产品的创新。提升对农村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是衡量文化市场兴衰的标准。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文艺工作者应努力发现农村生活、生产中的亮点,充分发挥创作潜力,为九亿中国农民花心血,下工夫,创作出好作品,并根据时代需求,追随那些从农村走向城市,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农民大军,还有那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投身都市、勇于创业的新式农民,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时代精神。
各种媒介的利用,为农民和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通畅的渠道,也给农村文化建设构建了新的平台。充分利用民族民间的文化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结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享有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大众气派。
当然,新农村新文化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决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其中蕴含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是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
新文化的建设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社会力量的关注;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指导,社会力量的支持。最具主动性的还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之软件、硬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较完整的文化体系和文化氛围。对传统文化的记录、挖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对新的文化产品的扶持、爱护,更是落实“战路思想”的实际行动,当然还要在服务上下苦功夫。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因地制宜地开辟新农村新文化的场所和阵地,切合实际地发挥广大农民群众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艺才能多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产品,这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景观建设;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内部经济的发展,还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周边环境的保护。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环境收益、生态收益,以环境为代价的农村建设是短暂的,是不科学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农村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方面农村房屋逐渐增加,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村落景观出现倒退。土地资源浪费,树木没有规划的大批砍伐,无计划的开垦和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一味追求跟城市接轨导致农村的传统景观遭受破坏,很多地方别具特色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遭受冲击。环境污染、人口压力、自然气候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总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农村景观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暴露了农村景观规划的缺失的问题。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之间差距缩小,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在农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开始逐步修建较高品质的房屋,修筑水泥路,部分区域增加了公共娱乐场所,置办了娱乐设施,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开发不科学,导致某些地方旅游开发过度,生态失衡。许多农村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注重用地方性的行政手段控制乱搭乱建、破坏生态的行为。(见图1、图2)
2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到现在为止,很多农村的发展没有科学依据,住房大多由本地农民自己设计,基本上没有娱乐设施;有一些村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但原理非常简单,因为没有和县市的区域规划相互结合,不能够满足长期的发展目标。要想设计出更好的村庄,必须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还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然后进行统一的规划处理。
2.2 建筑形式无特色
新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一些致富的农民放弃了对家乡的认可以及崇敬,而是盲目效仿城市,不断地城市化改革村庄,所以现代农村变得凌乱,各种各样的设计要素都混合在一起。由于现代材料地不断使用、建筑染料地不断涂抹以及建筑形式的漏洞,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景观的发展。
2.3 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农村是现今发展更新的主要目标,为了建设新农村,给农村居民带来城镇生活享受就开始了建设农村,但建设的方法出现问题造成农村建设的失误。现代农村的建设不但要改造硬件设施,还要改造环境,保留其原有使用价值,这样的改变才更具实用性和完美。
2.4 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的景观以观赏为辅以实用为主,当地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会带来经济利益,还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但是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错误元素,把农村改造与城市建造相混淆,误认为把城市花园别墅小区的模式搬入农村变为农民新居就是实现城市化,家庭庭院的缺失使得农村家畜无处饲养,种菜地被改建为花园,只有观赏能力不具实用性,粮食丰收也无处储藏。只注重建设而没结合农村实际应用,这实际上不是对农村的改建而是更改,它使农村失去存在价值,对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造成影响。
3 结语
新农村景观建设把握规划、建筑和景观的互动态势,形成良性的互动设计机制;探讨地域性历史文化及革命传统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意义,及新农村景观与当地众多文化因素的结合方式;通过不断研究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的变化与发展,制定出与时俱进、与人俱进的农村规划蓝图。使当地的农村景观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创造性,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原因、重要性)
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 盾;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 进步;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怎样建设新农村?
宏观方面(国家、武汉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 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稳定,完善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减轻农 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严厉制裁破坏新农村的违法犯罪行为。
微观方面(个人):
(1)建设新农村,作为农民个人应如何努力?
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新型农民;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做 懂法、守法的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拓宽增收渠道;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2)建设新农村中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见言献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 基础;关心农民 ,热爱农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把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向农民传授,与农村同龄人结对子,手拉手,互相关爱;为贫困的农村地区捐款捐物等。
3、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分类建议)
(1)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2)政治方面: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3)文化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
4、目 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请你列举一、二 加以说明。
农村思想相对落后与保守,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在农村中,宗族观念较浓,重男轻女的思想仍较严重;管理不民主,家长制作风,一言堂仍较严重;对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仍时有发生;农村中的迷信思想,封建观念,黄、毒、赌仍较严重。
5、21世纪的新型农民应具备什么素质?
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备的法律素质;艰苦创业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能力等。
6、请你展望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美好形象
①生产发展:农业生产井井有条,农田的庄稼丰收景象;果实挂满枝头,农产品加工厂立于村头,渔业、畜牧业兴旺等。
②生活宽裕: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农闲季节出外旅游,服装走进普通家庭,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
③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邻里和睦,人人讲礼貌,农民的孩子免费接受高中教育,农民的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④村容整洁:街道干净卫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青山与人相伴。
⑤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7 、取消农业税、取消教育杂费的意义。
有利于更多更好的接受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 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8、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拟几条宣传标语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新农村;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青山绿水好 农村要环保开发新能源 享受新生活;培育文明新风 构建和谐农村;发展循环农业 改善农村面貌。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说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些富民政策?
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取消农业税;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0、请你为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设计培训内容。
关键词:农村文化机制改革;文化队伍建设;文化服务机制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精神基础。只有建设好农村文化,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以前的农村文化建设和现在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和形式都发生哪些根本性的显著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急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等“三农”问题始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农村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在提高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性,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实践证明,许多地方通过镇街基层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并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先进文化扎根农村更有利于繁荣农村文化建设,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并进一步激发创新精神,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弊病,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开展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农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内容
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支柱,而且文化建设又是保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农村文化建设还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与可靠保证,也就是说,只有文化建设搞好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因此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新农村和整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存亡的大业。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具体而言,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大主要内容:1.思想文化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应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并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先进地区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特别是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2.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又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新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认真贯彻执行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3.科学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大力发展文化科学技术,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采用先进的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强化科技培训,增强科学技术知识。4.艺术和体育文化建设。要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例如演小戏、唱歌、跳舞、扭秧歌等艺术活动和各种体育活动,使人们从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中陶冶情操。
三、高密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密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农村文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开展了各种农村文化活动,培育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是很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很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很相适应。在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
高密市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镇街没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个别的镇领导认为农村文化工作可有可无,抓与不抓一个样,或者只停留在口头上吆喝,没有进入真正的行动中,还有部分镇街由于镇村村经济困难,需要支出的地方太多,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与经济发展不相对称
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却落后
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农民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偏低。农闲季节,农民大多都在家里看电视、站街串门闲聊、聚在一起打牌。据调查,在家中看电视的比例高达80%,串门聊天的比例达10%,而参加文体活动队等文体活动的比例只有5%。其中农村老年人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最为贫乏,农村老年人群体成为特别需要文化关怀的群体。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还不能够满足农民需求
近几年来,高密市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来看,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滞后于城市文化建设的状况也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根据调查发现,高密市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尤其是农村图书阅览室,在农村普及率不够高,图书的配置针对性差,满足不了农村群众阅读的需求,看书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时,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从而使得“不良文化”乘虚而入。
4.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
2010年,高密市地方财政地方达到18.4亿元,但是与农村目前文化设施及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相比,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仍然不足,影响了镇街文化设施建设,从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5.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不够稳定
由于乡镇待遇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文化专业人才难以留住,部分现有较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流失,造成现有文化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很难适应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要求。
四、高密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推进高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科学文明风气的形成,以及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就要紧紧抓住时代的机遇,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快构建完善的、符合高密市实际的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
1.推进新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保障。要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增长机制。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对农业文化事业进行投资或捐助,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2.推进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市、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镇街文化机构要努力面向农村广大群众、实现工作重点的下移、文化资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务的下移;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建立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
3.推进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保障机制,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开放型的农村文化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分配保障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服务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公共服务机构 乡镇政府 新农村
建立乡镇公共服务型机构是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基层的乡镇政府往往是直接与农民相接触的,他们能够更方便的了解到农民的需求,知道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如果没有政府的指引农民自己可能还有走不少的弯路。所以,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要深化的改造好政府的服务能力,为经济发展起到护航的作用。
一、强化乡镇公共服务型机构的必要性
(一)乡镇公共服务性机构的重要作用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单靠农民和一些农业企业就可以改革成功的,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而作为国家的基层领导,乡镇政府是直接与建设新农村的农民相接触的,他们是农村发展的引领者。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他们也是国家政策的实施者和组织者。
同时在许多的基础管理上,经常会出现缺位与越权的情况发生,比如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公共医疗卫生的普及上、义务教育的执行上很多地方的乡镇政府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些地方为了片面的追求业绩不顾损害农民的利益,动用公共资源向农民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有的乡镇连基础的文化娱乐设施都不去建设,反而要求建设超出标准的体育馆,健身馆等,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劳民伤财。因此,强化乡镇公共服务型机构职能势在必行,这样才能避免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原先的管理一切转变到专心的为建设服务听取农民的意见,帮助农民创业一心为发展农村的经济而服务。
(二)乡镇机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现今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始终是影响发展的大问题。目前我们的农业基础还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程度,农民人口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城乡的收入差距和生活差距都很大,因此必须要进行农村的改革,进行新农村的建设。
只有使得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富裕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经济的腾飞,因此必须要实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的建设。为此要做到统筹新农村的建设,基层机构的服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提高乡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才能更好的进行农村建设,因此促进,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二、乡镇公共服务型机构建设的强化
建设公共服务机构的意义就是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这就要求政府把自己的职能进行一个转化。其中涉及多个方面:
(一)提升公共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的做到为民服务,就要确定一个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它必须是为民服务的,必须把农村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当机构与建设的利益相冲突时,要把建设新农村放在第一位。因为服务的本质就是在于其公共性,广大农民群众,新农村建设才是公共。
在政府行使公共权力时要求其不能想计划体制是一样,什么都进行干预。对于一些农民的企业或者引资都要本着服务的态度去进行,不能强加干预,尤其是市场经济和公民的领域,比如一些地方经常性的直接干预经济事物,用行政命令来引导农民,比如强制的提倡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些乡镇管理人员并没有从事农业的经验,并不了解农作物的生习惯,只是一味跟风,从而导致了经济的损失更引发的广大农民的不满。同时要在机构的运行过程中,应极力的避免权力滥用,损公肥私的现象发生。
(二)强化乡镇基层的实际权力
现在乡镇与上级的权利划分并不是很明确,在一些时候上级机关并不能准确的了解农村中发生问题的原因,盲目的进行指导从而导致问题的扩大化。现今对于这样的情况要坚决避免。把过去乡镇基层责任大,权力小的问题解决掉,合理划分上下级权利问题,对于上级的一些考核、将各个乡镇进行评比的情况坚决杜绝掉。使基层有相当的权利来执行新农村建设,避免上层机关的过度干预。
(三)解决机构臃肿的问题
过去的政府机构总是存在是部门多,职能少的问题,一个部门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就是设立在哪,一个部门明明有几个人就够了,但却往往却有着许多人。这样经常回导致大家相互推脱的现象发生,对于工作相互推脱,出了问题也相互推脱,导致行政能力低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所以现在就要求,乡镇机构进行精简,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应该撤除的部门马上撤除,应该补进的部门马上加强。实现专业机构专业化,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
(四)加强人员的管理
相比之下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低于城市中的政府机关,这也导致了乡镇政府管理人员的能力不够。不少的管理人员和干部并不具有市场经济的管理知识,只是对于原有的计划体制有着相当的了解。为此必须加强乡镇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对于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于一些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相关人员进行精简,和从新任命。想要使得新农村的建设快速有效,就必须,调整人员结构用先进的工作方式代替原先的落后的老办法,做到从单向的领导到双向的互动。
三、结束语
乡镇公共服务型机构的建设强化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先进理念,它与新农村的建设紧密相连,直接相关。新农村的基层管理如何变革,特别是服务性机构的转变对新农村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太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作为新闻媒体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迅速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的力度。可以说,通过媒体的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毋庸讳言的是,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从笔者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模糊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头脑,认真学习,认真比较和思考,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只有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宣传报道工作才能有深度和力度。
目前,不少新闻媒体的宣传没有站在应有的历史高度,缺乏对现代化历史进程形势的科学把握,就事论事,宣传报道没有深度和力度。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我们找到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广大农村的最佳结合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质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品格。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看待和认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宣传报道工作才能有深度、有力度、有针对性,才不至于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相反地,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有一些媒体的新农村建设报道立意不高,角度不新,随意性强,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其实肤浅得很,收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二、只有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重大历史进程,宣传报道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有所作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现在不少媒体的编辑、记者或多或少地有一种盲目乐观的思想,时隐时现地表露在自己的报道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误导群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人口众多,资源欠缺,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又很不平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资金投入不可能全部由国家包下来,也不可能从某个地方一下子筹集齐全。在这一点上,任何盲目冒进、盲目乐观都是有害的。
三、只有澄清和消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上的各种模糊认识,才能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我们宣传上的不到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不少人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建设。很多想盖房子的农民,材料准备齐了却迟迟不敢动工,因为啥?害怕村庄拆迁,自己辛辛苦苦盖起的房子被拆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怎么增加农民收入?专家支招说,要把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亲”,把二、三产业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只有等到农村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农民手里的钱多了,新村建设也就自然而然地不成问题了。还有人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把旧的房子和村庄拆掉,建设成高标准的和城市一样的楼房,村里的路都要达到多少米宽等等。不可否认,大部分农村目前还存在着住宅分散、村庄建设规划滞后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新农村建设就要搞大拆大建。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如果背离了这一点,不切实际地搞大拆大建,即使新房子盖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在这一点上,新闻媒体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优势,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引导,澄清和消除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认识问题上的误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