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培训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引言
医学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储藏地和集散地,是医务人员查找国内外信息的主要来源地。在图书馆内储藏着历年来的文献信息,即全面又连续,给各层次医学人员的查找带来了方便。从事文献资源管理工作者们在长期的信息管理中,对收藏规整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及时的医学科学信息。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要接收大批进修医生进入各临床科室进修培训。对进修医生再教育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他们通过进修学习,能够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技能。这种短期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医疗行业人员的需求。进修生在这一阶段里一方面要加强实际技能学习,另一方面要寻求理论知识的探索和更新,因此,他们在业余之时常常走进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此,笔者就医学图书文献检索纳入教学培训进行初步探索。
2文献检索教学培训的必要性
2.1素质差异
医院进修生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受到学历、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年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既有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也有县、乡级医院、卫生所,年龄从20岁至50岁不等,学历由中专到研究生,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均有。由此看来,进修人员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2.2有助于培养有一定素养的医学进修人才‘
经过多年对进修生到馆查阅文献资料的整体素质的观察和认识,笔者认为,作为临床进修人员除在医疗上有临床导师的带教外,在图书馆文献的查找方面,馆内人员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掌握和利用纸质和电子资源来寻找相关信息,使进修人员正确而快捷地获取所求,从而在理论上指导其临床应用。
当今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网络通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利用为临床医、教、研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结合临床进修生的信息需求,在进修生中开展文献检索教学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利用方法,是图书馆人对进修生信息素质教育应所考虑之处。
3开展文献教学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1教学培训内容
医疗信息的教学培训目标是使进修生对查找的文献信息系统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使其能够独立获取所需文献信息。以计算机检索方法为主,以手工检索为辅。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第一,讲解文献的类型,包括核心期刊、源期刊的概念;第二,讲解文献查阅的方法,包括手工检索和联机检索;第三,图书馆常用工具,包括国内外手工检索工具及计算机检索系统。目前尚未出版针对进修生教学检索的教材,因此教员只有根据进修生的不同层次,参考国内一些医科大学编写的文献检索教材,筛选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归纳、集中,自编自备教案。
3.2教学培训方法
为使进修生能掌握检索方法,宜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件方式进行演示,系统介绍本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储藏特点、网络系统的功能、作用与界面的操作,以及MEDLINE光盘和网上Pub Med的联机使用。
手工检索。印刷版资源在图书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一大批读者,是数字信息的基础。所以印刷版资源的利用一直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这一部分采取老师对馆藏、书库进行现场介绍,讲解图书的分类法、期刊的排架法及查找方法等。
联机检索。印刷版资源的掌握有利于进修生对后续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采取老师对联机系统进行演示和示范,让学员上机跟着操作,教与学互动实现,达到掌握检索方法的目的。
4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培训的可行性
4.1知识的拓展
医学文献检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文献检索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过去以手工检索为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电子检索越来越带给人们方便,并且逐步过渡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进入21世纪后,各高校数据库资源的共享,为联机带来了无限的便捷。因此,医学图书馆对进修生开展文献检索培训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说是知识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4.2师资条件
医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具有一定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存储、传输等能力,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同时他们在图书馆这个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高,在带教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
【关键词】 社区教学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
随着当前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的医学院校为医学生开设了社区实践活动,以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临床服务环境。为了解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的教师的培训需求和探讨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策略,我们对正在建设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10名医生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了专题小组访谈、知情人物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进行调查。访谈对象为正在建设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10名医生,这些医生在接受本访谈之前经过了广东省卫生厅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试。知情人物访谈对象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目前医生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对诊疗知识有何培训需求、与个人发展相关的培训需求有哪些、对培训形式时间的建议、带教意愿以及对工作待遇的满意程度等。
2 结果
以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为线索,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2.1 服务内容存在局限 经过访谈,90%的医生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医生对患者服务有一定的连续性,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慢性病长期管理、计划生育指导、心理咨询、常见病诊治、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等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设备,所以比较担心心脑血管病等危重症的救治,在遇到该情况时,被访谈医生一般都采取呼叫救护车转诊的方式,转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此外,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规范培训,所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
2.2 专业技能培训需求较强
参与访谈的医生100%的认为每月安排3 d左右的专业技能培训十分有必要,并且他们普遍认为对内科的鉴别诊断、常见慢性病和老年病管理规范、急诊急救技术、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包扎缝合技术、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脑卒中的康复技能、心理学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有着强烈的需求;70%左右的访谈对象认为应给予健康教育知识和技术、社区常见病并发症的筛检和转诊标准、社区诊断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儿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40%左右的访谈对象认为应加强预防医学、妇幼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2.3 医生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强烈 参与调查的医生都希望在工作中探寻个人发展机会,认为应给予更多的科研设计、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尤其希望通过适当的培训教会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选择科研课题,在日常诊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他们普遍认为缺乏统计学的方法和技能,但75%的人认为学会统计分析方法对他们来说很困难,希望结合具体的课题资料分析给予讲解。
2.4 培训途径比较有限 各机构人员的工作负荷大、经费、家庭负担等因素制约他们外出进修学习。在既往的培训中,他们认为大多数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他们改进服务的培训需求,或者认为对工作没有帮助;杂志中的部分内容如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案例分析等对他们较有帮助,但具体的临床操作技术需求仍不能满足。
2.5 带教意愿 经统计,75%的被访谈医生认为可以从教学的压力中成长和学习,愿意接受医学院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但同时认为应该加强教学方法的培训。对于不愿意带教的医生,我们了解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自身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日常工作负荷较大、自身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工作存在的诸多困惑等。
2.6 工作满意度 参与访谈的医生认为他们的收入较工作负荷和因工作内容不断扩展所带来的压力来说,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均比较喜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为政府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投入,对未来个人的待遇的改善抱有希望,认为将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跟学生抱怨这些问题。
3 讨论
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不仅承担着医学生的教学,还主要承担着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这一更高层次学员的培训,对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要求较高,必须有一定的患者群体和疾病种类,对教师的条件要求也较高,不仅临床知识和技能要宽广扎实,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法律道德的知识也要全面,而且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涵要求,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足够。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教学基地师资的选拔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掌握一定教学技巧的医生才能把自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升华并讲给学生,使学生在社区实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医学生 临床技能 模拟教学 考核体系 实践
一、构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诊断与治疗知识,训练临床思维,掌握临床技能。按照我国当前医学生培养模式,医学生经过3到4年的医学理论学习后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但因为医学生扩招、医疗任务繁重、医患关系变化等原因,当前教学医院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越来越无法圆满完成。这就使得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明显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获得[1]。因此,构建一个适合新医改形势要求的创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3]。在此背景下,我院于2013年扩建成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是“赣州市卫生系统临床技能培训基地”,中心配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和护理等科目,有较先进的教学模型设备和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病例、多站式在线考核体系及多站式考核试题库,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培训中心主要应用于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同时应用于“住培”和地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对强化临床医师实践能力,提高临床医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创设尽可能贴近临床实际的高仿真患者和真实环境开展临床教学和考核,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为医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极好条件,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意义重大[4]。通过科学化和综合化培训考核体系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我校临床五年制本科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体现为我校本科生的临床技能考试合格率高达98%,2015年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别获华东赛区团体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团体三等奖,2016年参加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华东赛区团体三等奖佳绩。三年来,承担了我院临床毕业实习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考核、竞赛和医学生毕业考核工作,通过培训考核提高了我校临床五年制本科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模拟培训中心特色是以高科技模拟设备为基础,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培训中心,它依托医学生理及计算机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5],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及考核方式[6]。中心依照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实纲规定内容,将临床常用技能操作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013年至今先后对820名在院实习生进行了内外、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护理等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2014~2016年共有3664名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2015年在对我院45岁以下420名临床医师进行了临床实践基本技能培训及考核的同时,对138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三护一体化”三人急救配合技能竞赛。三年来接受全市临床技能大比武(内、外科)培训人员469名。
二、进行临床教学体系改革,构建适合我校发展的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和多站式考核试题库,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标准。
在近几年教育部每年举办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背景下,结合临床实际,建立一套适合医学生教育特点的模拟教学系统和技能培训考核体系,有效整合各学科理论教学内容,补充医院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医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培训中心挑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责任心强的教师,依据《赣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操作标准》(第二版),从实习时间过半(20周以后)开始,每周安排3-5个下午组织实习生进行集中培训,主要针对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欠缺部分选择培训项目,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培训结束后考核。二是在临床实习出科前,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及相关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三是在毕业前,依据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国家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对毕业生进行OSCE多站式技能考核。多站式考试总成绩(百分制)按20%比例折算,计入学生毕业考试总评成绩(毕业理论考试和实习成绩各占40%)。
我们建立的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试题库,采用通用的试题库管理软件,适用于医学生、实习生、住培生的培训考核。其考核内容包括三基考试、本科生考试、研究生考试、住院医师考试、全科医师考试、主治医师考试、副高考核、医技考核、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西医、护理)等。考试题库依托计算机程序管理,采用B/S架构,无须安装客户端;使用IE浏览器可直接访问,无人数限制;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用户和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参加培训考核,还可供普通用户进行题库学习。该题库的主要功能优点是:(1)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强大。管理员可以对海量题库资源进行管理、更新、补充模块,同时可以设置公开题库供普通用户进行题库学习。(2)组卷灵活,能提供强大的组卷功能,可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题型之间任意抽取指定题目进行组卷练习,组成的试卷及答题结果可以提供在线考试和导出功能,能将Excel文件中的题目批量导入系统也可将题目批量导出到Excel文件中。(3)防舞弊功能:人机对话,一人一机,考试题目由题库随机生成,可显示顺序随机、选择题候选项顺序随机都能很好地掌握,从而防止考试人员作弊。(4)试题库不仅用于实习生考试,同时应用于在校学生的日常教学、训练和总复习,使试题库利用率大大提高。试题库应用以来,已成功进行43场考试,系统组卷139套,系统阅卷4357份,上机考试人数达6690人。为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网络平台。同时,该试题库形成的在线考试系统平台,已在国内相关院校使用,均获得良好效果。
三、组织临床教师编写《赣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操作标准》。
根据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完善充实校本技能操作规范及考核评分标准,为医学生技能训练和考核提供依据,培训中心挑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责任心强的教师共同编写《赣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操作标准》,有效整合各学科理论教学内容,补充医院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医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此操作标准主要供临床实习生学习使用,同时对医学生、“住培”生、进修医师及临床研究生技能操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四、医学生模拟教学的实施和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体系的实践研究。
在临床教学体系改革和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对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共3届学员实施了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培训阶段分为实习期培训、阶段性考核和医学生毕业考核三个阶段。具体培训内容包括:
1.职业素质培训,包括医德医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三个方面的训练。目前由于医学院校没有针对医学生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导致医学生缺乏文化素养,与患者相处时见病不见人[7]。我们将职业素质培养与医患沟通技能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及从医生涯的始终[8][9]。
2.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依照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实纲规定的内容,要求医学生通过模拟教学掌握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技能。如①体格检查: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并让医学生写出主诉、现病史,进行模拟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相关训练。②内科基本技能:利用各种穿刺模型来完成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临床常用操作的强化训练。③外科基本技能:利用模拟手术室及其相关设施进行外科无菌操作(如洗手、穿脱手术衣、切口消毒、铺巾等)和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包括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拆线等)训练。④妇产科基本技能:利用教学模型进行产科和妇科检查,包括女性骨盆测量、四步触诊、肛查、阴道检查、后穹隆穿刺、正常分娩机转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等培训。⑤儿科基本技能:利用模型和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新生儿和婴幼儿体格检查、人工喂养及心肺复苏的急救训练。⑥综合急救技能:利用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的初步训练,重点培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功能综合模拟人由计算机控制,能模拟临床各种场景,要求指导教师提前将各种类型的临床病历编辑在计算机软件中,对病例设置问题并进行编辑,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诊断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最后由培训教师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效果评价。训练考核可重复自由进行,不受时间限制,可根据教学需要任意设置教学项目,根据情况随时反馈或中断,不断重复,有利于临床技能规范性和熟练程度提高。
总之,为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实用型人才,我们针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建立了实习期培训、阶段性考核和医学生毕业考核等规范流程,形成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训考核体系,强化了“三基”知识,重点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急救意识。而且形成了由医院领导、机关组织、科室实施的三级管理监控体系和由管理人员、带教教师、培训学员共同参与的质量反馈体系,使得培训环节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曲政海,李云芳,姚珊珊等.临床技能培训实验中心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42-645.
[2]高萍,吴小燕,夏冰等.医学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3):96-98.
[3]黄河清,刘刚,谭琼等.关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师临床技能的改革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2):1547-1550.
[4]孟晶莹,新医改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2):94-96.
[5]李淑红,王涛.丰富的教学手段对临床技能教学的促进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8):944.
[6]郑建惠,黄河清,易雪等.腹腔镜虚拟训练系统在进修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3):42-44.
[7]刘刚,向国春,黄河清等.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4,17(053):1671-8348.
[8]黄小勇,王一.眼科医师医患沟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99-401.
关键词:青年医学教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02-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一个教育的世纪、创新的世纪。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既为我国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也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在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更要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中心和动力源。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能否培养一批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师资队伍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医学青年医学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报道显示,目前我国35岁以下青年医学教师约占医学教师总数的65%-75%。显而易见,他们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不但关系着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兴衰,更是我国21世纪医学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因此,医学青年医学教师培养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研究学者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1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基础学科青年医学教师的特点分析
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基础学科青年医学教师本质上就是医学教育领域的“初任教师”,而“初任教师”就是刚刚走上教育岗位,即将要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医学教师。青年医学教师是医学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点,正处于一个适应院校环境、接受训练和不断提高的阶段,一切与医学教育相关的基础理论、职业道德、教学技能和科研实践等也都必将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拓展。目前,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还没有专门的医学师资培养院校。有研究表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绝大多数青年医学教师(约87.4%)是来自于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医院的一线医生,他们普遍具备一定水平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施教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更缺乏对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充分准备以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针对上述情况,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都采取岗前培训的方法,以补充他们实现转变为传统合格教师角色所需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授课经验,但是对青年医学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则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主要靠继承、模仿本学科前辈或高年资教师,以自学或跟师学徒的方式,边干边学,成长过程缓慢而艰难。显而易见,仅仅依靠这种短期的“扫盲”式岗前培训和入职后的非正规自主学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学青年医学教师师范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医乏的问题,这也极大地制约了他们教育、教学核心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2 我国医学教师培训及医学基础学科青年医学教师培训现状
尽管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已将医学院校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放到了“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位置,但在目前的现实中,我国起步较晚的的医学教师培训一方面主要是按高校教师职前教育模式运行的、以提高学历层次为主的补偿性培训,另一方面受职前思维定势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多偏重于教育、教学理论的补充,对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技能、教学科研能力及创新素质方面的培训相对薄弱。这些问题使得医学教师的培训形成了一个几乎没有专门培训理论和实践模式支撑的阵营,相关的专门研究机构、研究课题及研究成果均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而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基础学科青年医学教师的培训而言,由于医学教师培训领域的整体落后导致了我国医学基础学科青年医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更不用说有现成的模本可以借鉴。虽然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学青年医学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拓展了他们作为医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少数医学院校尝试开展了青年师资职后继续教育的实践活动,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晰的医学青年医学教师培训理论和培训实践体系,对于医学基础学科青年医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从业后各阶段的继续培养、教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则更是空白。
3 青年医学教师成长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青年医学教师成长规律理论表明,青年医学教师(青年医学教师)的基本成长过程包括适应期、相对稳定期、成熟期和发展期,这一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青年医学教师时期是其教师职业发展的适应和相对稳定阶段,教师成长阶段中的早期求生存阶段。在这一时期,刚走出学校的新任教师有初为人师的愉悦感,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但也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由学到教突然转变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研究表明有87.6%的青年医学教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角色不适应的现象。青年医学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3.1 心理准备不足:对自我评价过高而对教育工作的复杂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幻想潇洒地走进课堂“一炮打响”。而当面对课堂感到无所适从时,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3.2 专业思想不牢固:部分青年医学教师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而在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
3.3 缺乏角色意识: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还不够完整和全面,往往忽视一些必要的角色特点,如为人师表、心理咨询等;还未能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带来的职业乐趣,因而在言行举止、工作方法等方面不能以一个合格教师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教学实践中言传身教。
3.4 知识结构不完整,不合理:青年医学教师一般都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结构,且其学科适应面较窄,对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能将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调整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结构。
3.5 缺乏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如有效生动的语言表达、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中的预见和应变能力、把已有知识转化为教学实际的能力等。
3.6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反思不足:如缺乏综合、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过程的教学艺术,并且,在教学活动后进行的总结和反思,更多关注于课堂管理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较少关注学生发展和教学的成功与否,还不能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和更好的教学策略。
4 医学院校青年医学教师素质培养的基本措施
4.1 提高人文素质,培育良好师德师风。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性质,医学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应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的知识技能体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青年医学教师的人文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情况。医学院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医学工作者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 因此,学校应重视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 医学院校的青年医学教师更应积极拓宽人文知识面,用科学、人道的态度对待人、生命、自然和环境,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质,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教会学生正确处世,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4.2 加强校本培养,鼓励学历提高。医学院校必须立足于校本培养,并在优先满足教学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鼓励青年医学教师的学历提高。 校本培养即是以学校现有资源为主,主要通过发挥本校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以“传、帮、带、督、导”等活动指导青年医学教师的成长,丰富青年医学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帮助青年医学教师站稳讲台、传承良好的教风学风, 从而提高青年医学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3 结合学科建设,培育青年医学教师学术团队。 应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将优秀青年医学教师推向科、教、研的第一线,促进青年学术骨干迅速成长,建立合理学术梯队。根据学科需要,帮助青年医学教师设立自身培养目标、建立适合大多数青年医学教师特点的国内外进修学习培训体系,通过各种措施激励青年医学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学术团队应结合实际,制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青年医学教师团队培养计划,改变青年医学教师在科研方面单打独斗的局面,让青年医学教师在学术团队中成长发展。这也可以进一步改变青年医学教师经济及社会地位较低的局面,形成良性循环,使得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科的教学科研建设中,并形成稳定而合理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玉鹏,赵苗森,吴永.浅淡医学院校青年医学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体会.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2] 郭明维,何新征,杨倩.西部地方高校青年医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3
[3] 吴云.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医学教师的培养.西北医学教育,2005,13
[4] 朱益明.近年来对教师培训研究发展评述[J].上海教育研究科研,2004,11
[5] 米久奇.改进教师培训的五项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6] 王洪.关于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SP);教学培训与考核;应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094-02
对于高等院校的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娴熟的临床技巧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但长久以来,医学教育领域中的临床操作资源还不够充足,医学生总是陷入“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尤其近年来,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学生们在病人身上实践的机会也减少了许多。为了弥补临床操作资源上的这一空缺,强化医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际动手能力,我们于2006年8月首次在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生产实习学生的临床教学与考核中,采用了标准化病人(SP)技术,现将应用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标准化病人(SP)的筛选与培训
标准化病人(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是从事非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病人,经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可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功能。2006年8月,我们在自愿者中筛选了4名SP,其中2名内科SP、2名外科SP,分别由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对其进行了系统培训与指导。
1.1 SP筛选
1.1.1 筛选前准备广告宣传,教师培训。
1.1.2 SP招聘条件①自愿为医学教育做贡献;②高中以上文化;③身体偏瘦;④年龄在30~50岁;⑤酬金15元/学时。
1.2 SP面试与培训
由专职教师对其面试,合格后进行系统的专科基本知识和考核病种的培训。①编写剧本:教师根据临床典型病例编写考核病历,其内容、场景描写真实可信;②制订评分标准,合理设计与病种相关的理论问题;③培训SP的评估和反馈能力:训练SP熟悉专科疾病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剧本内容和评分标准,同时还要注意病人感情的体现,要根据培训教师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训练;④SP考核标准:表演真实、一致;具有依从性、被动性和公正性;评估时保证客观、公正;⑤SP的录用:经过专家组考核合格后签约上岗,正式成为教学培训和考核的模拟病人兼评价者。
2标准化病人(SP)在教学中的应用
2.1 SP技术教学培训与考核时间安排
根据毕业实纲要求,每生在内、外科实习的规定时间均为12周,因此我们在内、外科每轮实习的第1~11周,每周安排1次SP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教学培训,每次4组(其内科2组、外科2组),每组2人,每人60 min,然后于实习第12周进行SP技术的出科考试。
2.2 评估方法
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其中手法占评判标准的50%。SP评估的基本过程:①学生面对SP进行一对一的体格检查或采集病史;②SP对学生进行评分记录;③SP反馈性教学辅导。
2.3 评估内容
2.3.1 全身体格检查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内容、手法以及职业态度和行为的评估。体格检查的内容有生命体征、一般状况、头颈部、胸部、腹部、腹股沟、上下肢、脑膜刺激征和背部检查9大部分,每部分又分为若干条目。
2.3.2 病史采集包括问诊内容和技巧两部分。问诊内容包括引言(自我介绍)、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含婚姻史和女性病人月经、生育史)、家族史及相关病史;问诊技巧包括顺序、思路、条理、重点、过渡语言等20项技巧。
3结果与分析
我们将接受SP技术培训和考核的2002级45名医学生与使用传统培训和考核方法的2000级(45名)、2001级(53名)医学生,在基本技能操作成绩、就业率和学生评价方面做了对比分析。
3.1 基本技能考核总体平均成绩
直条图统计结果显示,使用SP技术医学生考核优秀率≥85%,良好率≤15%,及格及以下无;使用传统培训考核技术医学生优秀率20%~30%,良好率50%~60%,及格率10%~30%。说明2002级医学生成绩比往届医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图1)。
图1 2000~2002级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
3.2 就业情况
通过调查,采用传统培训考核技术的2000、2001级医学生就业率分别为 49%和67.9% ,经过SP技术培训考核的2002级医学生就业率为88.9%,与往届相比有了明显提高。
3.3学生评价
2002级医学生普遍认为SP教学认真、耐心,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还有同学认为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与病人的交际能力也很有帮助,增强了学生今后接触真实病人的信心,认为SP技术是一种很客观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4结论
通过使用SP的教学培训与考核,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机会,临床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5讨论
通过SP的应用与研究,认为SP是促进医学和医学教育较好发展的新途径,其优点:①较好解决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试中真实典型病例的缺少,提高了测试的有效性;②同样的病人和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③SP作为评价者,提高了评价的合理性;④SP技术有效规避了医学考试中涉及的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考核方法更接近临床实际;⑤有利于医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医患的沟通,促进了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接触病人的技巧,增强了医患沟通能力;⑥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病人不愿配合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⑦给医学生增加了更多临床操作资源与机会;⑧减少了医疗法律纠纷,避免了医患矛盾的发生。
总之,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SP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辅助手段和技术,为医学生顺利成长为合格医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临床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6月,接受SP技术培训和考核的医学生在国检中,赢得了专家组的充分认可与好评,取得了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赵民,张晓蔚.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医学教育,2000,4:31.
[2]颜正茂,申振宇.学生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03,4:36-37.
[3]杨耀防.标准化病人(SP)应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4,4:27.
[4]杨耀防.标准化病人(SP)在医学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及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2:48.
[5]赵小英,张苏展.应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3,2:10.
[6]方定志.医学教育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7]赵丹枫,张君邦.我国诊断学教学的发展演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3:56.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教学方式
AbstractThis text passes to lead to go into basic concept,The introduction i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tly and region in Kunming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transform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raining.Analysis some problem that face in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training currently for example:General circumstance,study circumstance,the teaching manage.Put forward solving way of thinking, Hope in aftertime's training is the problem which faces in the training currently to other regions to give for region in Kunming 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Transform a training to provide some way of thinking and ways which can be provided to draw lessons from to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with this.
KeyWords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training way
昆明全科医学培训现状
昆明市于1999年在昆明学院(原昆明市卫生学校)首批开展全科医师转型培训,采用了面授;面授为主辅助远程课件、专家讲座;远程课件为主辅助面授、专家讲座;单纯远程课件培训等四种方式,到2010年7月,共完成十期,11个班3044人次的全科医师培训。
全科医学培训学员调查情况
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采取自制量表问卷调查实施,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对象与方法:昆明市第五期全科医师转型培训班89名学员,选用自制量表,当面填写,当面回收。
调查结果
一般情况:①性别:男27人,女62人,男:女=1:2.3;②岗位:临床医师93.26%,药剂师4.49%,管理2.25%;③执业资格:执业医师78.65%,助理执业医师21.35%。
分析表1,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全科医师大部分来自街道、厂矿医院和社区诊所等基层医生。本科以上人员仅占总人数的42.7%,高级职称只有7.87%,与大连情况类似。“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都有一定的缺陷,难以履行全科医师的基本职能”[1]。如今的全科培训只能先解决数量,再分阶段分层次深入开展。这样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社区的诊疗水平,稳定医师队伍。这一点,在美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据毕业后医学教育资格审订委员会(ACGME)的调查,1969~1993年经过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家庭医师中,到1994年1月仍有91%坚守在自己的医师岗位上,为美国人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1999年美国全年7.56亿人次门诊中,家庭医师承担1.40亿,占22.5%,超过普通内科[2]。美国的情况,使得我们看到,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全科培训力度加大后,不但可以稳定医师队伍,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医科类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全科医师的行列中来。
学习情况:①在培训的总体安排上,我们采取视频教学结合面授辅导、分组讨论、综合医院见习、社区中心实习的教学方式,考核时采取操作+理论等方法对培训实施教学。比起国外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来说,这样的总体安排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在英国,要想成为全科医生至少需要9年的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开始先要经过5年的医学院校学习。毕业后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再向英国医学会申请注册成为医生。之后,要想成为全科医生还需经过3年的临床培训”[3]。因此,在学员对培训的总体安排认知度统计上我们看到,认为很满意的学员仅占20.22%,68.54%的学员认为比较满意,而11.24%认为一般。②对远程视频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霍姆伯格认为:“在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学,但学生并不是孤立无助的,学生一方面从专门为他们设计、制作的课程材料中受益,另一方面从他们与远程教育机构的相互作用中受益”。因此对于视频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还需要一个摸索和接受过程。与之相反,面授方式,却有高达86.52%的认可度,这一点与上海类似。上海市自1996年开展岗位培训以来依托高校,与区县卫生局合作,通过面授和远程教育,7年来已有3000多人参加完成了上海市社区医师的转岗培训。在调查中,学员认为培训对其今后工作有很大和较大帮助的占85.8%,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的占98.5%[4]。
教学效果:85.39%的学员对教学效果给与了肯定,在通过面授和视频教学之后,我们采用15项基本操作技术考核,加两门理论考试实施考核,其中操作考试通过率97.08%,理论考核通过率98.88%,学员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为77.40%。由于学员大多来自基层,工作、家庭负担重,为使得学员达到全科培训要求,根据卡罗尔公式:学习达成度=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允许用于学习的时间×恒力/能力倾向×教学质量×学习理解力。我们采用视频教学点播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内容可以反复播放、观看,使得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地进行学习成为了可能。
讨 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和基层卫生组织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学校专业的规范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三结合培训道路,以满足全科医学多层次的人才需要。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目前全科医学培训中面临的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问题。因为目前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全科医学培训都面临时间少,需要培训的人数众多,培训经费紧张,被培训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转岗培训为主要培训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但问题的出现不可能等待和回避,因此在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过程中采用视频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这也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兼顾了教育经费的最大化效应。
教学场所:美国全科医师的培训包括在专科的病房和门诊的轮转学习实践及在全科病房和门诊中学习实践[5]。目前国内全科医学培训地点大多放在医学类高等院校、综合大学,由于大多数附属医院并未设置全科医学科,导致培训地点的设置与全科医师的实际需求脱节。因此,在进行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建设培训地点专业化是十分必要的,如:在专科医院中设立全科医学科,加强社区医院的建设力度。
教学形式:教无定法,在时间有限条件不成熟的特殊时期将教学方式与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无疑是教学中较为合理的方法。如天津岗位培训,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各培训点与培训中心“统一大纲、学计划、统一考核”,中心下派教师授课,严把考试关,实行教考分离,确保培训质量。实践证明,此种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学员出勤率高,培训效果明显[6]。作为全科培训,将视频教学与面授教学有机结合,既保证师资力量的质量,又结合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实践动手、示范演示、师生互动、医教合一,无疑可以极大推动培训的效果。
教学师资:目前国内全科师资大多来自各高等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以及临床专科医师和接受过短期(大部分培训1周~3个月)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的医科院校教师,教师的教学习惯和知识水平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师资尚有不小差距,适逢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人才交流也应将视野放宽,将全科医学培训作为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招标,引入培训机构,培训师资使得国外的成熟全科教学方式在国内得以实施。将其市场化、规模化,进一步推进全科医学教学方式的交流、改革和进步。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全社会对全科医师的个人能力、水平要求地不断增加,再加上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将是每个全科从业人员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家庭医师门诊中最多见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家庭医师门诊患者中有45%的患者需要安排随访或复诊,38.2%的患者需要复诊或随访,需转诊给其他医师的患者约占6.3%,需住院的不到1%”[7]。因此合适的教学方式,时空分离的、灵活多变、考核严格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社区、留在诊所,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运用到无限的医疗继续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 初炜.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现状与对策分析.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1,4(4):284.
2 戴玉华.美国家庭医师概况.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5:306.
3 张为佳.英国的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教育.中医教育,2001,9(5):60.
4 施榕.上海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远程教育开展状况及其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22-1223.
5 谷建.我在美国学习全科医学的见闻和体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3:186.
6 申长虹.天津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医学教育,2005,12(6):71-72.
为了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医学科的沟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将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过程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及其在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中,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岗位职责的界定、《轮转培训手册》的编写、入科培训、入组培训、出科考试、反馈及改进机制和培训档案管理等具体环节,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基于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建立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所有完成轮转培训临床住院医师的高度认可,荣获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
【关键词】
CAP-LAP;培训;质量标准;临床医师;检验医学科
实验室员工培训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质量标准容易造成培训程序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时机缺乏严密性、评估内容缺乏依据、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培训档案管理缺乏条理性及培训过程缺乏监控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的质量标准则对实验室的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质量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描述[1]。2003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遵循CAP-LAP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种“谁负责谁编写,谁编写谁培训,谁培训谁评估,培训评估有记录,所有记录要归档,培训质量要监控”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2]。这套模式历经CAP三个检查团的严格检查均获得较高评价。临床医师到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掌握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另一个是了解检验医学科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临床与检验的信任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检验医学科是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而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基于上述原因,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多次向医院呼吁进行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探索。2008年起,在医院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检验医学科开创性地将CAP-LAP员工培训的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实践中。
1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
1.1培训程序必须先培训后评估;评估不合格必须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
1.2培训内容实验室必须针对每位员工完成其岗位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手册》必须详细而准确地描述每个岗位不同的培训要求,必须包括检测结果的判断和解释等技能。《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必须包括培训人及被培训人签名、培训项目和有效期。
1.3评估时间①新定岗人员(半年一次);②定岗一年以上在职人员(每年至少一次);③启用新的操作项目、新方法及新仪器时;④工作轮调前一个月内。
1.4评估内容必须针对已培训内容进行评估。
1.5评估方法①直接观察常规操作,包括标本准备、标本处理和测试等环节;②监测化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③审核检测中间结果或工作表、室内质控记录、室间质控结果与分析和定期检修记录;④直接观察仪器保养和功能检查的操作;⑤通过已知结果的标本和CAP室间质量评估及室内盲样标本检测来评估操作能力;⑥评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必须使审核人员能够明确什么技能已被评估和如何评估。
1.6培训档案管理《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存入组室培训档案。《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汇总表》和《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存入《员工档案》。
1.7培训质量监控指标实验室质量改进计划必须包括合适的质量监控指标以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可选择培训与评估等记录为培训过程的监控指标。可选择CAP员工室间质量评估标本检测结果反馈表为培训结果的监控指标。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借鉴CAP-LAP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的成功实践经验建立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并根据培训过程的反馈意见持续完善。
2.1入科前准备
2.1.1建立培训团队1)教学管理人员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及教学主管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①确定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数量、批次和时间(与放射医学科相同);②制订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的轮转进度;③督促带教老师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经科主任审核后由教学主管汇编成册;④监控并记录各培训与评估的环节;⑤实施反馈及改进机制;⑥管理培训档案;⑦严格执行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双重管理的考勤制度。2)带教老师由检验医学科主任、主管、组长和检验医师组成,具体负责:①针对临床住院医师岗位需求制订培训内容;②培训并评估相关的培训环节;③根据临床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质量。
2.1.2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制订培训内容的依据是临床住院医师岗位职责中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①网上查阅《标本采集和运输手册》;②指导患者、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输工作;③网上选择和组合检验项目;④正确解读检验数据;⑤合理使用检验报告;⑥掌握与检验医学科交流的方式。手册由轮转进度表、入科培训、入组培训、自评表与评估表等四部分组成。每批更新一次。
2.2入科培训由科主任和各职组室的主管主讲。科室领导介绍科室的概况、通过CAP的过程和规章制度并参观科室。医疗副主任讲解检验科的全程(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医疗主管(检验医师)讲解临床医生在检验科的学习要点。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主管讲解检验流程与LIS管理。文本主管讲解文本管理制度。安全主管讲解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教学主管讲解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及注意事项。《入科培训记录表》由教学主管负责记录,每位授课老师和轮转住院医师签名后交科主任审核。
2.3入组培训由各临床组室的组长和检验医师主讲。
2.3.1标本接收室及抽血组1)理论讲解,包括CAP-LAP对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关系的要求,探讨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标本运输工作人员和检验科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2)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抽血组工作流程,标本接收和拒收工作流程,标本接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3)示范,包括整个抽血操作、标本接收和拒收流程。4)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工作。
2.3.2生化组1)现场介绍,包括生化组工作流程,生化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范围,项目标本采集要求(包括注意标本送检时间、标本拒收范围),急诊项目要求和危重患者项目急诊检验及危急值报告项目,生化项目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生化检验项目的合理使用。2)轮转各组,包括LIS系统标本前处理小组、出凝血小组、自动生化分析小组、电泳和杂项小组。3)专题讨论:如何做好生化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3免疫组1)现场介绍,包括免疫组工作流程,免疫室检测项目及相关临床意义,免疫检测项目及分析和应用免疫检测结果,免疫室检测项目的分类及开单要求(包括开单路径),免疫检测项目的特殊要求(包括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送检时间等),主要是激素、甲状腺、药物浓度等,免疫检测可能存在的干扰(包括患者自身问题和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免疫检测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2)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免疫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4PCR室1)现场介绍,包括PCR室工作流程(以HBV为例),HBV病毒载量与肝炎的预后、转归以及肝癌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介绍HBV检测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点、局限性,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变以及检测的意义,我国标准化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立的意义和基本设置。2)专题讨论:PCR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2.3.5门诊、急诊组入组培训1)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急诊组工作流程,常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仪器、方法、操作、质量控制、检验目的和报告方法,门诊、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危急值、标本采集与运送的特殊要求和干扰因素等。2)专题讨论:门诊、急诊组等窗口单位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方法。
2.3.6微生物组1)现场介绍,包括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怎样开出正确且有意义的培养单,各种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的具体要求,各种临床上常见细菌的革兰染色形状,痰标本培养合格痰的判断标准,血培养流程,抗酸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要求,读懂微生物报告表达内容、药敏结果。2)依次轮转标本接种、痰标本鉴定、其他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岗位。3)专题讨论:微生物检测项目的临床沟通和科研价值。每组轮转培训结束时每位住院医师填写轮转体会,组长填写组室评语,由教学主管汇总后交科主任审核。
2.4出科考试带教老师依据实用性的原则针对培训内容出题并依据得分标准阅卷,阅卷后签名。评估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学主管负责监考和试卷分析。教学主任审核评估结果。
2.5反馈及改进机制将培训内容和培训进度列为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监控指标,每批学员在出科考试时针对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也进行适时的不署名反馈调查。科主任定期主持召开检验医学科教学会议。教学主管汇总并汇报反馈意见。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根据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
2.6培训档案管理《入科培训记录表》、组室评语和出科考试试卷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汇总后交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出科考试结果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录入每位受训医师的《临床住院医师华山医院轮转手册》(华山医院教育处编)。反馈表和改进措施在所有授课老师和科主任签名认可后,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一式两份交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成效和体会
3.1培训成效检验医学科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培训了10批共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受训完毕的临床住院医师针对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提出了97条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检验医学科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合理的改进措施并付之实际行动,取得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图1)。
3.2实践体会
3.2.1《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针对提高临床住院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编写,受训医师普遍反映实用性很强,可作为工具书长期使用。手册是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与评估的依据,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消化培训内容,开卷考试的形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归纳总结培训内容。
3.2.2反馈及改进机制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不署名的反馈调查反映出临床住院医师的真实想法并能实时监控培训质量。检验医学科定期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集体讨论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合理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培训过程的问题、解决问题并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
3.2.3检验医学科与医院教育处共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在国内缺乏先例,作为医院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管理部门,医院教育处响应检验医学科主任的呼吁并给予具体行动的支持:①将检验医学科列入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②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建立作为医院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③医院教育处定期进行专项培训质量调查并及时与检验医学科交流和沟通。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对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方面的前瞻性和医院教育处的务实作风有力地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模式健康发展。
临床技能培训是我国教育部、卫计委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培养、考核重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对医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意义重大。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共识。在实际的医学院校学习过程中,受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机制导向、地方院校软硬件条件的不足等多种因素限制,临床医学学生的培养手段、方式与培养目标协同性不够,重理论学习,轻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学生的团队意识淡薄,与病患的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个人的培养需求和培养目的渠道不畅,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无法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甚至给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既往的研究中,多数从管理角度、考评绩效角度,研究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对策,忽视了培养主体的培训诉求和感受,没有更充分的调动被培养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本课题从临床医学生的视角切入,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4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在校期间和实习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012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放学生问卷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2%。
1. 2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组选择了分布全省各地的25 家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从培训组织和计划、培训设备和场所、师资情况、实习带教、培训和考核等五个方面设计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调查表》。调查表结合所在学校临床技能培养基础条件、临床技能培训组织和计划、临床带教情况、以及本科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内心诉求等几个纬度对医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 3 统计学方法对收回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
1 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用SPSS16. 0 进行资料分析,组间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分析。显著性水准 =0. 05。
2 结果
2. 1 临床本科生在学校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了专职、兼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配置了培训仪器、设备,并将临床技能培训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计划,有培训有考核。240份问卷中有130人(54.2%)认为其所在学校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比较重视,有110人(45.8%)认为重视程度一般。
2. 2 临床本科生在实习医院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的25家实习医院中18家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72%),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15 家实习医院(62.5%)将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纳入了本科生的实习计划。240份问卷中有118人(49.2%)认为所在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较重视,有92人(38.3%)认为重视程度一般,30人(12.5%)认为不重视。
2. 3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评价分析
被调查的240名学生中,93人(38.7%)认为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和临床实习其个人临床技能掌握程度一般,124人(51.7%)能较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仅有23人(9.6%)不能熟练掌握临床技能。
2. 4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分析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133人(55.4%)的学生对院校和实习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非常重视,仅有19人(0.8%)的学生这方面意识不强,不太重视。学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组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5 临床本科生临床实习情况与临床技能掌握程
度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临床本科实习生每月参与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次数、参与完成穿刺项目技374安徽医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7 Feb,21(2)能操作次数、心肺复苏掌握程度以及体格检查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6 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
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63.1%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压力大,过多消耗了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另有37.2%的学生选择了带教老师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实习生带教。
3 讨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自身临床技能培养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整体临床技能的操作次数少,熟练程度不高。对本科阶段须熟练掌握的心肺复苏技能和体格检查技能达到较熟练掌握的比例分别才只有22.1%和20.4%;参与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次数和参与完成四大穿刺技能的次数均偏少。根据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临床技能培养需求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如下。
3. 1 加强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及管理被调查的三所地方院校虽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但在规模和管理、培训水平等方面距临床医学生的技能培训目标仍存有差距,这也是地方医药学院在条件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临床技能操作培训课程很少被单独设置,仅在临床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在实习前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常用的各项临床技能操作实践培训较少。针对本课题在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地方院校和实习医院均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作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增加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在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前安排并鼓励学生进入培训中心操作练习,以全面系统地掌握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改进培训形式,增加培训内容,增加培训中心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通过临床技能培训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一系列设备设定标准的操作模式,在问诊、体检、穿刺等基本操作项目上对学生进行反复操作、反复训练,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切实解决临床实习中病源不足、病人不配合、不能反复操作的问题,同时也为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实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 2 更新教学模式,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医患沟通技巧有所了解和掌握。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安排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带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思维训练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通过临床真实病人及相应教具模型模拟演练,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点,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目的。通过模拟临床实景,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熟悉和掌握接诊、问诊和诊断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
3. 3 严格临床轮转,加强临床技能考核按照实习计划,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在十几个临床科室轮转,每结束一个科室的实习须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为客观评价学生临床实习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除理论笔试外,还需增加问诊、查体、书写病例等内容。带教教师可以从病房中挑选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模拟从接诊、问诊到提出初步诊疗方案的全过程,并根据病例向学生提问,现场评分并给予点评。实习结束后可集中增加胸穿、腹穿等临床操作项目的训练、综合病例分析讲座以及多学科综合会诊。通过理论学习和病情分析,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诊疗过程汇总,能交流各专科最新的共识意见和最有效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这样一整套实战训练,既达到了临床综合技能考核的目的,学生在考核中又得到了教师的现场操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原则。
3. 4 增强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临床技能课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生是临床技能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业务素养、带教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和责任心的增强是提高临床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对教师以及教学方法的需求上,希望临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多指导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临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实习中通过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结合病例向学生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原理及规律; 查房和讨论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模拟演示及示范操作,教授诊疗的技能和操作技巧,以增强其动手能力和临床技能。同时,医院也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大力培养临床技能培训师资,发现好苗子着力培养,并对临床技能培训教师在职称晋升及相关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带教的积极性。
关键词:心肺复苏 培训教学 急救模拟人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16-01
心肺复苏是临床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技术及手段,对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给予心肺复苏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目前,发达国家约有10%的群众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而且可通过心肺复苏进行急救,目前,我国群众急救知识普及率较低,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必要加快心肺复苏培训力度,加大心肺复苏培训不仅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有重要帮助,而且对挽救患者生命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学院教师利用急救模拟人对急救医学学习的大学生进行了心肺复苏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运用急救模拟人对178例急救医学学习的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教学及考核,178例大学生中,男63例,女115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1岁。
1.2 培训方法
培训教学前,考核并记录178例大学生有关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分数。其中,理论知识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操作技能则采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评定。心肺复苏培训前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有助于验证大学生在心肺复苏及其相关方面的理论及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在接下来的心肺复苏培训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实施培训。
心肺复苏培训教学分为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两大块,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理论知识培训教学,重点在于讲授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及流程,理论培训用时8个学时;之后,由培训医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大学生在观看之后,利用急救模拟人演练心肺复苏过程,操作过程中遇到疑问,及时询问,急救技能培训用时20个学时[1]。大学生利用急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演练主要包括徒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吹气、判断心脏骤停、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手法、频率及幅度等等。
1.3 培训效果判定方法
培训结束后一周后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人工呼吸错误类别、错误率、正确率及胸外心脏按压定位准确率、频率、深度以及按压手法错误率等[2]。对比大学生培训前后的差异,并统计出操作考核通过率。另外,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参加培训的大学生对采用急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教学的评价,发放178份问卷,回收178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对比
经过心肺复苏培训,急救医学学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完成心肺复苏操作,与培训前相比,大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有了显著地提高,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培训前后操作技能通过率及错误率比较
经过急救模拟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大学生实际操作通过率为86.1%,高于培训前的83.2%;经过急救模拟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大学生各项操作技能考核错误次数为13次,明显少于培训前的42次,错误率明显下降,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急救模拟人实施心肺复苏培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大学生认可急救模拟人心肺复苏培训教学过程,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97.33%的大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93.9%的大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培训灵活,让人印象深刻,对提升教学效果作用重大,然而,因授课内容较多,演练时间较少等因素,在授课时间和考核方法等几项调查中,急救医学学学生的认可程度低于90%,这说明,运用急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教学有待更进一步地探索。
3 讨论
将急救模拟人运用与心肺复苏培训中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率,达到心肺复苏培训的目的。与传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相比,运用急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教学有其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无风险,急救医学学学生利用急救模拟人实施心肺复苏演练,心理无负担,不必担心医疗风险问题,同时,也不会对患者构成威胁;②培训演练操作过程可控性较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的进程及环节,同时,对操作的疑难点可实时提出,并由培训医务人员进行解答;③重复性较强,在心肺复苏培训过程中,大学生可针对某一步骤、某个手法或技巧进行针对性地反复演练,直至操作合格、规范、熟练;④可进行定量的标准化考核。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与临床真正患者相比,模拟人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能如实反映患者临床危急和错综复杂的情况,但急救模拟人可以较好地锻炼急救医学学学生临床实际操作技能。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及改革,人们对医学模拟教育的认识逐渐提高,将急救模拟人运用与心肺复苏培训教学是医学模拟教育发展的实例,这将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在未来医学模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2年医学一系 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2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2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皖南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
的医生。2012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芜湖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 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
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
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
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 4.科研工作 截止2012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国家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5.继续医学教育:
本年度我院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共参加人数750人;主办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23项,共参加人数2600余人。同时组织了院内及院外专家共举办学术讲座20余场,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医学影像、卫生统计学、心理卫生、医疗卫生法律、医学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兼顾了医院各学科的特点。平均每场讲座听课人次达到100余人,除本院医务人员外还有来自芜湖及周边地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医学教育方面真正起到了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教学中心的典范作用,在芜湖市及皖南片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我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中,除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的培训外,把临床急救技能的培训放在重点,组织了6次有
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应用于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选取我院5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结束后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结果显示,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法无论在教学效果还是住院医师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循证医学
长期以来,住院医师培训一直是我国医学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改变这种情况,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并下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法》的通知。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有十余年,已认可的培训基地有2400多个,26个省、市获得授权颁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资格[1]。毫无疑问,这对于完善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学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快速发展、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教育资源十分缺乏,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相距较远。云南省1975名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医学教育规模和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缺乏临床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敬业精神、交流沟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是当前医学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要更加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原因。
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应用于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一方面,住院医师遵循临床路径文本规范化进行临床技能和思维训练,不仅培养了住院医师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还注重实际效益,树立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最佳临床效果的实践意识,着力造就实用型医学人才;另一方面,循证医学的出现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先导,循证—评价—决策的思维方式与近年推崇的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理论教学、创新设计型实验教学等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相吻合,培养住院医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这对于探索全新的临床医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将2012—2013年在我院内分泌科培训的5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5名)和对照组(25名)。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内分泌科培训时间为12周,带教教师均为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内分泌科医师,硕士或以上学历,两组住院医师在年龄、性别、成绩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住院医师自由提问,教师进行讲解。研究组以内分泌科常见病2型糖尿病为例,具体操作如下:(1)由带教教师预先向住院医师提供1份2型糖尿病的临床路径文本;(2)带教教师对临床路径文本进行简单讲解,并在讲解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相关检查、治疗方案等;(3)对临床路径文本熟悉后,带教教师带领住院医师接诊患者,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结合临床路径文本要求,开具下一步应进行的相关检查,给予相关治疗;(4)住院医师参与该患者的全部诊治过程,对于患者诊治过程中的疑问及时回答,如相关检查结果分析、治疗方案选择等。带教教师对住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思想培训,然后带领住院医师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中文CNKI检索系统、MEDLINE检索系统,查询相关临床研究证据,针对问题对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进行评价,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由带教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临床路径引导住院医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遇到的问题,由带教教师对每一项设置问题进行总结性发言,并介绍该疾病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1.2.2评价方法(1)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30分,理论笔试70分,对比两组成绩。(2)调查教学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项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医师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3。
3讨论
临床路径是指医疗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共同制订的一个有严格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2]。其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标准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提高诊疗效率,减少治疗随意性,缩短住院时间。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临床教学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组织教学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3]。该教学法对于医学生接受全新的医疗质量控制方法,锻炼其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方式有重要作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首次发表了哈佛医学院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的报道,指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4]。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最新的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制定每个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5]。循证医学强调以人为本,是解决多因素疾病诊断和预后以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有力指导[6]。虽然直到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才正式提出,但其朴素的哲学思想早已贯穿了医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3.1循证医学在国外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目前全球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3个国家成立了循证医学中心,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改进教学目的和方法,强调循证医疗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学习方式[7]。该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规范教学流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道德引导。
3.2循证医学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我国首家循证医学中心于199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少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在本科生、七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课程。此外,全科医生及临床各科医生必须接受循证医学的继续教育,循证医学已渗透到日常医疗工作中。循证医学来源于实践,用证据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其所提倡的科学研究精神适应于各项科学研究,在教学领域也是如此。国内外均有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及循证医学理念应用于医学教学的相关研究,而本研究首次将临床路径理念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应用于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无论在教学效果还是住院医师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住院医师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加强,并且避免了不同临床医生临床习惯不同而造成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使规范诊疗行为深入住院医师思维,有助于医德医风养成。
参考文献:
[1]黄俊辉,刘保平,鲁燕平.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与住院医师培训的联系和区别[J].中国医院管理,2005,9(9):8.
[2]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3]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36-438.
[4]StevenK,PearsonMD,ThomasH,etal.Criticalpathwaysasastrategyforimprovingcareproblemsandpotential[J].AnnalsofInternalMedicine,1995,123(12):941-948.
[5]BrodyH,MillerFG,BogdanLE.Evidencebasedmedicine:watchingoutforitsfriends[J].PerspectBiolMed,2005,48(4):570-584.
[6]徐金耀.循证医学发展与思考[J].医学创新研究,2007,4(8):3.
1.1新职工上岗前培训
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培训。培训内容有高等教育学、教育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课程。岗前培训可为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集体备课和预讲制度
青年教师需经过临床带教的指导,在第一次讲课前都必须集体备课和预讲。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本门课程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教研室根据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安排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预讲,预讲后同行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1.3教学法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管理部门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各项教学法活动。例如,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三明治教学法(Sandwich)、微格教学法(Microteaching)等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高等医学教育理念传输给教师。该院拥有以医学教师培训为特色的国家级教师成长中心,医学分中心定期举办教学方法培训班,该院累计参与培训教师人数为所有院系之最,多名教师因为表现优异被推荐为培训讲师,并承担对外培训工作。
1.4以赛促教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参加教学竞赛的选手经过院系预赛、复赛、决赛,再到大学、省级乃至国家级决赛,经过层层选拔,再通过教师自己的反复练习和不断完善加上专家悉心指导,其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获得较好成绩的教师往往会成为院系的教学骨干,这种以赛促教的形式也是师资培训的途径之一[2]。
1.5其他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
鼓励年青教师多参加医学教育的培训课程:①参加医院组织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法基础”等理论知识培训课程;②参加各级医学教育部门组织的“医学教育教师骨干培训班”的学习;③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④组织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医学教育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课程,为临床教师提供更多与国内外医学教育先进理念接触的机会,从而扩大视野,提高教学素养。
2临床教师考核与评价
2.1临床教学资格准入
该高校附属医院从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后酝酿实行临床医生的教学资格准入考核制度,要求医生必须取得教学资格准入考核合格证后方可根据承担相应级别的教学工作。教学资格准入考核从2010年初正式开始实施,分为两种级别:
2.1.1教师资格准入。
由教学管理部门对工作2年以上的年轻医生进行教师资格准入考核。采用自制的评价表考核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表1),考核结束后进行集中点评并邀请授课效果好的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该准入考核结果与培训选留考核挂钩,通过者方可参与临床带教,同时获得办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资格;未通过者需随下一届再次考核。2.2教学质量测评和反馈制度
2.2.1教学督导、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
组织教学督导专家、教研室同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采用大学教务处统一编制的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收集专家意见,以短信或信函形式向教研室和授课教师进行反馈,教学管理部门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年终绩效考核的依据[3]。
2.2.2学生课堂授课全程评价。
学生对全体课堂授课教师进行全程测评。由教学管理部门培训学生督导员,根据自制测评表,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学期末,教学管理部门按每门课程进行汇总,将各授课教师的排名和学生的建议向教研室和相关教师反馈。学生的评分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年终绩效考核的依据。
2.3编制教师手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评价
借鉴学生形成性评价中用到的学习档案袋(Port-folio),教学管理部门设计了教师手册,内容包括:①教学工作登记,包括理论授课、临床带教、教学竞赛、教学培训、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论文及著作、继续教育等所有已开展或将来可能开展的教学活动,每一项教学活动在职称晋升以及绩效考核中均有相对应的分值和权重;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职称晋升、年终个人绩效考核及科室绩效考核教学评分细则等内容,让每位老师了解量化评估指标。教师手册不仅方便教师及时记录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同时也为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时进行量化评估提供了依据。
2.4教学培训和评价体系的作用
该院的培训与考核措施经过多年运行和完善已基本形成体系。本文以2009-2012年该院参与授课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软件对学生测评得分和督导专家测评得分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该院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以200年的数据为参照,分析2010-2012年学生测评和督导专家测评得分,可以发现两项得分均有明显提高,督导专家测评平均分从88.19分上升至91.70分,学生测评平均分从90.96分上升至93.99分,2010学年至2012学年督导专家测评和学生测评数据与200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学年与2010学年督导专家测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012学年虽然学生测评得分较2011学年略有降低,但是仍与200年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从2012学年开始大学实行了网络测评,评价表与该院自制评价表有差别所导致。
3对策
3.1建立临床教师培训和考评体系的必要性医生的自身成长经历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决定了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和考核的必要性。
医学生毕业后就开始承担临床教学任务,而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与住院医师相比,规范化的教学能力临床教师缺乏培训[4]。同时,随着国内医学教育与国外交流越来越密切,以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PBL教学法等为代表的国际上较为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引入国内,临床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才能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3.2培训和考评体系具有约束性和激励性
在高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医疗工作能在短时间内看到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了医生工作的重心。科研工作能够获得高额的研究经费,能够扩大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是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的硬指标,而教学工作责任重、周期长、见效慢,不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因此,医院必须建立诸如教学资格准入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临床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同时必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通过制订科学合理、公正透明、有区分度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量化评价指标,调动医生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3.3培训和考评体系促进教师终身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