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籍测绘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地籍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土地资源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里程碑
1、GPS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通过GPS建立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2、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现代地籍测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
二、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一)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
1、本区域性土地资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2、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3、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二)地籍测绘的服务功能。
1、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服务。
2、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3、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三、地籍测绘数据库的建立及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作用
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并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并编辑入库。
根据上述测绘成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直接通过地籍档案资料,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布局、合理利用;以达到科学、合理、统一地管理土地资源。
四、国土资源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
(一)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它为土地登记确认权属提供依据。
(二)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动态监管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上升到卫星遥感检测,真正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立体监管体系。具体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实到每一宗土地的详细情况,地籍测绘便是基础工作。地籍测绘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一方面,为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动态控制提供地形图、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
(三)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总之,随着地籍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在我国现阶段,地籍测绘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进而让地籍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河南省淮滨县国土资源局,1996年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市机电学院;2003年在河南省淮滨县国土资源局测绘股从事测绘作业至今;2008年取得测绘助理工程师资格)
参考文献:
[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指南.地质出版社.
[2]吴贵才.地形测量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p2.
[3]王运昌.地形测量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p2.
关键词:国土;地籍测绘;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明显,它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地籍测绘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建立地籍测绘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测绘的管理,特别是人员的管理上,要不断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地基测绘时要不断的提高质量,它可以说是地籍测绘的生命,如果数据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1 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1.1 GPS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通过GPS建立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1.2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现代地籍测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
2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2.1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
2.1.1 本区域性土地资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2.1.2 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2.1.3 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2.2 地籍测绘的服务功能。
2.2.1 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服务。
2.2.2 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2.2.3 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3 地籍测绘数据库的建立及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作用
就“地籍测绘”而言它首先是一项政府行为,但同时它也一种法律行为。因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地籍测绘能够有效的实施。国家测绘局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测绘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方针、政策、技术标准,管理资格认证以及质量监督。与国务院的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的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土地的测绘与规划,并且组织地籍测绘工作的具体实施等等。我国的省级人民政府都有测绘机构存在,它的职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方针和任务进行工作。
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经纬仪或GPS采集地籍要素,并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3.1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
3.2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并编辑入库。
根据上述测绘成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直接通过地籍档案资料,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布局、合理利用;以达到科学、合理、统一地管理土地资源。
4 国土资源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
4.1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它为土地登记确认权属提供依据。
4.2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动态监管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上升到卫星遥感检测,真正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立体监管体系。具体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实到每一宗土地的详细情况,地籍测绘便是基础工作。地籍测绘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一方面,为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动态控制提供地形图、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
4.3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总之,随着地籍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5 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现阶段,地籍测绘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进而让地籍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地籍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土地资源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指南[M].地质出版社,2008
[2] 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3] 王运昌.地形测量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 孙福海,陈俊勇.测绘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地籍测绘;国土资源管理
1.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是指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对测定地块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面积进行精确测定,并绘制在图纸上和表册中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土地界址点测定,地籍图绘制和计算面积等。
2.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的关系
地籍测绘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工作,随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就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地籍测绘工作。地籍测绘工作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切实保证了测绘质量、测绘成果的延续性以及应用的可靠性,充分利用现代化地籍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服务与保障。随着国土资源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包括国土资源调查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必须与其他相关专业密切 联系,而地籍测绘是建立这些信息系统的前期保障和基础性工作;同时,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也使地籍测绘工作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得到充分发挥。
3.现代地籍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凸现,土地资源的形势十分严重。采用“3S”(GPS,RS,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为大范围实时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动态更新提供重要信息源,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平台。
3.1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3S”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中,采用GPS定位,遥感影像判读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实现变更调查的“月清季累”,将一年一度的一次性的集中变更转变为随现状变化而及时变更、及时上图,每月清理、每季累计、半年预报、年终汇总的动态变更调查,确保调查成果符合数据,图片和实际的要求。
3.2宅基地勘测
宅基地勘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调查及登记成果,实现地籍调查的全覆盖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地籍管理模式打下数据基础。在宅基地的勘测工作中,利用GPS技术对依法批准的宅基地进行实地测绘;对村民住宅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位置和要求使用土地进行实地检查,利用GIS技术对农村宅基地调查成果进行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3基本农田保护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 。保护基本农田是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3S”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手持GPS/PDA技术的应用,对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和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简化了基本农田定期巡查工作流程,提高了基本农田划区定界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和工作质量的监管。
3.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管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关系复杂,从基本图的制作、各类数据的提取、资料的使用与归档到日常的管理等工作都相当繁琐,如果没有现代技术体系的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困难。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管正在形成利用RS技术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GPS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变化信息的空间坐标;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与管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公示与交流的新型运行机制。
3.5土地执法巡查检查
在土地执法巡查中,应用RS技术实现“天上看”,即利用两个不同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近期国土开发利用的动态信息。因此,卫星遥感监测就像天眼,时时监测着国土的变化,国土资源应用遥感技术手段已由阶段性的工作转变为常态性工作。在国土执法检查的预防和警示违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与日常动态巡查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违法行为,把土地矿产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遥感发现,结合地面手持GPS/PDA技术,实现“地上查”。即利用集成GPS定位、无线数据通讯、电话语音通讯、录音、录像、拍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终端,开发国土资源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实现执法现场的准确定位、执法信息实时快速采集、执法信息的网络通讯等特定功能,支撑基于远程传输技术的移动式现场执法。即时定量查清一些建设用地增长过快,违规违法用地、滥用耕地等行为。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网上管”。基于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数据及矿业权数据等,建立适用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综合数据库,应用GIS技术构建统一的国土监管平台,结合GPS/PDA巡查技术,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利用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
3.6矿产资源管理
采用“3S”技术对于基层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进行监测,是当前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的发展趋势。利用GIS系统对矿山储量块段进行管理、利用卫星遥感对异常采矿进行监测、利用GPS/PDA对违规违法采矿进行实地检查是矿产资源执法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握违法动态,及时制止、准确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
3.7地质环境管理
“3S”技术各有特点,单独使用又各有不足,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多功能综合的技术系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地质环境管理中,通过3S”技术合成,能够对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环境监测和地面沉降防治等进行有效地监测、预报、预警,对评估地质环境状况、提供应急与公共信息服务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为了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地籍管理。我们要充分认识依靠科技进步对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经验,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推进国土资源工作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建议
一、土地测绘的涵义
测绘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实体,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和特点。土地测绘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二、土地测绘工作重要意义
地籍测量是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和实现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大量准确、完整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资料,逐步全面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为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和地籍资料资产化打下基础,逐步实现地籍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增强地籍发展的后劲;三是有利于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适应现代地籍管理的形势发展需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的地籍管理;四是利用调查成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土地资产经营、城市建设、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有效控制土地测绘中的质量的途径
1、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业过程即具体实施测绘的过程,包括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图形的处理。作业过程的实施直接影响土地测绘成果的质量,是进行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关键。测绘数据是通过测绘生产得出的重要资料,是国土资源管理及城市规划等的基础信息。外业数据采集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能达到相应精度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统筹兼顾,在图形处理完成后、内业计算前,应对数据处理进行全面检查。测绘单位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实现对土地调查成果的数学基础、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正确性和精度进行全面的检查,从宏观上把握数据的质量情况,并认真分析每一种错误类型,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土地测绘结果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自查。自查是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测绘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作业方法,对完成的任务要及时地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遗漏或错误,必须立即改正。其次,要对测绘结果进行一级检查和二级检查。一级检查是在测绘人员自查、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检查人员,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对测绘成果的全部内容进行细致、全面地检查。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合格后,由测绘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人员所进行的最终检查。二级检查应重点检查测绘成果产生的依据和过程,对图形、数据、文字资料等进行抽查。
四、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建议
1、提高对土地测绘质量的认识
土地测绘质量涉及国家、民族尊严以及个人利益,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影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赋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先进的仪器、再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作业者若不重视质量,有法不依,其产品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我们要从组织准备、设备维护以及作业过程等全过程实施流水线质量监控,把土地测绘的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2、优化设备
测绘设备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度。无论测绘人员的技术有多高,态度有多认真,测绘仪器不准都是无用功。所以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选择质量优异的测绘仪器,在仪器闲置时要加强对仪器的日常养护,定期的进行护理工作。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要小心放置,严禁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从而导致仪器的精度失效。仪器的存放要有专业的库房,对于环境要有严格的标准,在温湿度和防尘防震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专业人员进行保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测绘工作中,要勇于使用先进的仪器,不断的创新。
3、合理利用人才
测绘人员是测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所以测绘部门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测绘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认真工作的态度,在测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监督管理。
4、构建信息共事平台
测绘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这对提高土地测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测绘单位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机制,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绘业务流程与工作流技术测绘行业管理与MIS系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与协作办公的平台,为测绘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提供实时的信息资源。
5、注意土地测绘质量原则的控制
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在进行土地测绘质量控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性原则;包括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两个环节,要求加强对测绘工序、工作、设备仪器的检查,确保测绘作业质量。(2)质量第一的原则;它要求测绘作业人员将测绘要求作为测绘作业的指导思想,重视客户对测绘作业的建议和意见,严格按照客户要求的精度进行测量。(3)数据真实性的原则;土地测绘的直接成果就是测绘数据,实际测绘作业时应当始终坚持“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用真实的数据评价测绘质量,这些都需要测绘人员保证测绘数据的真实性。测绘作业时要注意对测量数据的核查,前后数据比较判定数据是否真实。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测绘工作是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结果的准确度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在土地测绘工作中,要考虑到影响测绘质量的环节与因素,从源头上做好土地测绘工作,提高土地测绘质量。在土地测绘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要从人员、设备和技术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林红琳.浅谈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商情,2011(45).
[2]杨存建,徐育建,冯亮.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
一、调查范围
地籍权属调查的范围:旌德县城区内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土地,面积5.01平方公里。
二、权属调查内容
本次地籍调查要确定每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用途、利用现状和他项权利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和建立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权属调查时间
从6月12日开始,结合清理土地隐形市场,集中开展权属调查,并于9月底完成权属调查。
四、权属调查领导组
组长:倪明芳
副组长:程卫国
技术组成员:赵永富、汪维合、夏云
权属调查成员:
第一组组长:陈金奎组员:张微
第二组组长:丁勇组员:范瑛
第三组组长:夏云组员:张钦
五、技术培训
对组织的专业调查人员,要集中进行强化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有关地籍管理的政策、法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分类、简单的勘丈方法、宗地草图的绘制与调查表格的填写方法,以及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等。
培训方法:集中理论学习与外业操作实习相结合。具体做法:用一天时间学习地籍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用二天时间进行外业操作实习。
通过培训要使每个成员能明确任务,熟悉《规程》,掌握操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六、权属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工作
复印马鞍山已测绘的街坊图21幅、购置工具(比例尺、三角板、卷尺、工作包、讲义夹等每组一套)、人员培训等。
(二)划分调查区及任务分配
根据需要,将城区划分为21个街坊,分片逐宗逐块进行调查勘丈。用马鞍山已测绘的街坊图作为工作底图。根据调查范围,实地在工作图上勾绘宗地图位置、预编地籍号。
第一组完成街坊号:1810、1811、1812、1813、1814、1816、1806、1807
第二组完成街坊号:1801、1802、1803、1804、1805、1815
第三组完成街坊号:1808、1809、1818、1819、1820、1821、1817
(三)公告通知
将此次权属调查的范围、时间、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提供的土地权源的各种资料及其它情况进行公告,通知土地有关使用者按时到现场指界。
(四)现场调查核实
核实各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地籍号、实际用途、权属来源情况等。
(五)界址调查
1、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使用者持法人身份证明或指界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明书,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
2、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相互签字盖章。
3、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4、以调查确定的公认界址点,按地籍调查规程要求,设置钢钉或喷漆界标。
(六)记载调查结果
1、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整洁。
2、填写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
(七)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必须在实地绘制,一切注记应是实地丈量记录,不得涂改,不得复制,不得事后补记。
关键词:地籍测量;技术;管理
Abstract: Ground measurement belongs to mapping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 is the foundation and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ts key purpose is to clear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urban land situation in detail, covering property, the position, size and purpose and valu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do certain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lay the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nation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the national large-scale cadastral survey continue to carry out and promot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status quo, cadastral survey becomes increasingly critical and important, the demand of Cadastral Surve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 Below mainly to do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adastr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27
要使土地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与开展,必须做好地籍测量工作,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与基础,地基测量首先要以地籍调查作为根据,同时结合相应的技术方法,从控制到碎部,对各类土地进行精准的测量,包含其大小、位置以及权属界线等,继而形成地籍图纸,供土地管理部门或者其他相关建设机构参考与研究。
一、地籍测量的主要涉及内容与意义
地籍测量的主要环节与内容涵盖以下几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要求的测量范围内,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对控制点进行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须选取,逐步对平面的相关位置信息作出测量的阶段),地籍细部测量(以上述所提到的平面控制点为依据,对地籍的相关内容以及附属物的信息做相应的调查与测量,并按照规定的相关比例要求形成图纸完成测绘过程),地籍原图绘制,测量计算地籍面积大小,对整体面积做统计与汇总,对测绘成果进行核准与校对。要进行地基测量首先要对土地的权属情况进行了解与知悉,这是测量工作的先决条件与要求,要在现有的地籍调查表和宗地草图的前提下开展,城市要进行城镇化建设要在地籍测量成果是开展与进行,同时城镇以及农村土地管理也要以测量数据与信息为主要基础与根据。
地籍测量的结果与数据信息有相对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反面(1)地理性质的作用与功能,测量的成果能够将土地的方位、规模以及权属等情况进行几何性质或者数字性的反映,同时能够显示在全国统一的坐标体系之中。(2)法律性的作用与功能,测量成果能够反映不动产的权属状况,比如其租赁或者其他使用情况都能够做出详细的反映,这些数据与信息一旦经由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的法律认证,便能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3)税收或者经济功能与作用,测量数据能够对不动产进行评价、定级、征税、转让等。(4)能够为土地规划与建设提供依据,这是管理或者规划。测量成果能够为城市建设、规划以及环境保护或者旅游建设开发等提供详细的依据与信息,并提供土地管理与规划治理的依据。
二、地籍管理的方式、相关技术以及管理状况
1.地籍测量工作开始之前,要有比较扎实的前期准备阶段与工作,做好地籍调查阶段的工作。要做好地籍测量工作,首先必须保证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调查情况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测量的成果质量。通过地籍调查能够对土地的基础情况做到比较清晰详尽的了解与知悉,继而形成相应的表格或者图标进行反映,这些信息能够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与基础依据,此后,才能够为征收税收、城市规划与建设、等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并可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使用与查询,当前,地籍信息化不断进步与发展,要不断满足社会日益高涨的要求。要将土地工作做好做到位,首先必须对土地情况做出全面的调查与知悉。地籍调查等工作属于政府行为与活动,所以,,地籍调查相关工作必须当地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与进行,并设置相应的部门机构,开展地籍调查的市、县有必要成立以主管市(县)长为首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研究处理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研究、确定、仲裁土地权属问题。领导小组必须责令调查辖区内各级国土部门和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对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检查验收,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
2.丰富地籍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2.1 GPS-RTK技 术。实 时 动 态 (Real-TimeKinematic,简 称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3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差分定位,对于GPS定位中存在的多台接收机共有的误差(如卫星时钟差、卫星星历误差)、信号传播误差(如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以及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等公共误差,可以得到很好的消除或削弱,从而提高测量定位结果的精度。
2.2动态定位技术CORS及应用。CORS系统是GPS系统突破性的发展技术,它分为设备控制网、数据采集网、数据处理中心、定位测量等四大部分,来实现与各个数据终端的链接,进而形成专用的数据通道的过程。CORS系统是使用基站的方式来实现连接的,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2.3VRS-RTK技术。VRS-RTK精密的实时定位是地籍测量与基准控制网联测的有效方法,并为光电测距或全站仪提供局域测量控制数据。如果不考虑信号遮挡的话,在农村或多数城郊施测时,也可用于直接细部测量,如边界标记和地形目标观测。
2.4白纸成图法。白纸成图法属于图解法的一种,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广泛,有大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多种作业模式。平板仪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建立图解的初期运用,并以此为基础。使用平板仪测量法的缺点是对野外实测的数据不够精确,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在实际的地籍工程测量中逐渐被替代。
2.5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一般采用航空摄像的方式对获取的目标进行相关的测量。通常采用全数字的方法形势求得界址点点位坐标。如果地面通视情况不佳,采用高精度方法是首选,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对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测界址点坐标而言,利用此种方法进行地籍测图,是目前比较常用和普遍的方法。
3.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是提高地籍测量水平的关键。地籍测量工作,和其他的工作相比,技术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要过硬。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量的时候要综合地形条件进行科学测量,目的是为了保证数据的更加准确。所以,从地籍测量部门角度来说,要不断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得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为了保证勘察记录及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结合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地籍测量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能够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精度、提高现势性、提高数字地籍测量的实用性,通过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及时发现解决传统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整个地籍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地籍测量的质量,地籍测量本身的专业性很强,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有着过硬的素质,切实在实际中做好地籍测量工作。在新形势,研究地籍测量用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当代高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张普.数字地籍测量技术标准的探讨[J].测绘标准化.2002(06)
关键词:地籍测量;技术模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众所周知,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测绘工作作为城市地籍测量的重中之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工作都要保证信息数据的绝对精确,地籍测量信息更是不例外,在地籍测量工作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细节的偏差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城市工程的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要想不断提高地籍测量工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就要使现代测绘新技术与地籍测量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测绘新技术,城市的地籍测量工作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
1.现代地籍测量的主要技术
1.1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
伴随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的推出,为现代地籍测量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现如今,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影像信息的获取方式,为现代地籍线划图测绘开展提供了便利,还有助于收集到不同方面的专题地籍图,同时将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实况经卫星遥感展开调查、检测,获取信息比对,以更完善的开展地籍测量如期变更工作。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收集的数据时效性强且十分丰富,其不仅有着线划几何属性,还有着数字浅显、通俗的特点。地籍图呈现的界址点相对规范,通常情况下测量任务于内页中开展完成,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1.2野外数字测量技术
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提升,为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以基础数字地籍图、基础数字地形图等为代表的野外数字测量产品,为我国国土、房产、规划等相关部门构建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相同的方面,地籍信息库及管理系统水平高低,就收到应用的测量技术的信息调查工作重要影响。并且,如果地籍测量相关产品水平标准相对高,还能够提供其他部门应用,有效节省资金成本投入。从地籍测量确认土地归属权、测量以及图画编绘三方面内容出发,作业流程科学化既是确保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合理的选取与搭配作业的工具。
1.3GPS测量技术
GPS测量技术应用于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进行对整体测量区域的控制,以达到精度的要求。现如今RTK技术飞速提升,为GPS RTK技术应用于测量行业创造了有利契机[2]。此类测量技术可以动态地采集地籍相关数据资料信息,可以在确保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先决条件下,于地籍测量现场给予得到评价的测量成果。解除后处理的压力及外业返工的麻烦。现阶段广泛应用的GPS RTK技术包括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GPS RTK 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等方式。
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意义
2.1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地籍测量与传统地形测量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城镇建设中地籍测量成果是作为城镇土地等级的重要依据。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人口逐年递增,无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土地政策,以用于国家土地资源展开科学合理地管理利用。就目前我国整体情况而言,国家土地形势仍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例,土地沙漠化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我国相关报道指出,我国土地整理增地潜力可到达8300万亩左右,8300万亩地中有效耕地面积在4300万亩左右,这一数据表明,若要实现“到2020年全国完成土地整理不少于6.5亿亩,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不少于2300万亩,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3700万亩”的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3]。为了积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开展地籍测量是必经之路,各级部门单位务必要不断提升地籍测量机务能力,全面开发引进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开展好每一项准备工作,获取令人满意的地籍测量成果。
2.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的效力
土地整理质量受地籍测量成果重要影响,地籍测量涉及到地籍调查、测量技术,测量工作者要想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测量,有必须要得到相关专业的培训考核。现代地籍测量基础环节是调查土地权属,关键环节是地籍面积测量及地籍图画绘制,现代地籍测量同时是开展土地登记的基础工作,是开展土地整理的技术保障。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全面性、一致性及规模性,可以将杂乱无章的区域界限完善以促成和谐成果,确保土地界定流程流畅开展,为项目权属划分、地域界限划分等平面地理区域及平面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4]。
3.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技术应用策略
3.1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包括矢量地图比较技术、影像比较技术以及叠加分析技术。在地图测绘实践过程中,地籍测量作业人员应当结合工作事情选取针对有效的测量技术,同时也可以选取多种技术展开一并配合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图测量准确度、代表性,最终达到提高地图测绘质量及对目标点的有效监控、测量。
3.2野外数字测量技术应用
在现代地籍测量过程中应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直接开展地籍图纸、地形图纸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各个界点的坐标均能够运用上述两种模式展开运算、测量,还可通过将各个界点的坐标测量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就两组信息数据展开整合比对工作,再结合相关的程序软件进行自行的调节控制,从而得出最终的地籍数据图纸[5]。
3.3GPS测量技术应用
GPS测量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得到有效应用,可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资源输出,而别GPS测量技术有着十分高的定位精确度,在地籍过程中即使不通视也不会对测量成果造成影响[6]。针对未完成的基准控制点所处的偏远地区均能够展开高精密的定位测量,还不会受限于人类视野范围制约。GPS测量技术调节的网络几何图形不再是地图测量的影响因素,各个节点相互间距离均能够结合实际灵活的展开布控、GPS测量接收仪器逐步推陈出新,愈发的智能化,其不断缩减的质量、体积,为测量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可见地籍测量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地籍测量技术为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提供强服务性、强专业性的测量技术,现代地籍测量技术有着自身特有的发展历程,是城乡地籍调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地籍测量技术为国土调查创造了科学合理的依仗标准和切实的信息基础。在现代地籍测量研究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能力,还能够促进现代高新测量技术不断应用于地籍测量中,积极促进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应用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孟坤,丁逸. 静动态GPS及CORS等不同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方法应用区域实证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178-180.
[2]陆 敏. 城镇地籍测量中GPS 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3(18):89-90.
[3]姜鹏远,赵夫来,刘毅锟. 地籍变更测量工作模式的比较及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05):113-115.
[4]师晶. GPS-RTK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22-23.
一、收费原则
土地登记费的收取本着“收费适度,负担合理,保证工作需要”的原则,既考虑用地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能保证土地登记工作的需要。
二、收费范围
凡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者,均按本办法交纳土地登记费。
三、收费项目及标准
(一)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
1.党政机关、团体土地使用面积在2000平方米(含20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200元,每超过500平方米以内加收25元,最高不超过700元。
2.企业土地使用面积在1000平方米(含10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100元,每超过500平方米以内加收40元,最高不超过4万元。
3.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用地执行党政机关、团体收费标准;差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土地使用面积在5000平方米(含50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300元,每超过500平方米以内加收25元,最高不超过1万元;自收自支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用地执行企业收费标准。
4.城镇居民住房用地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13元,每超过50平方米以内加收5元,最高不超过30元。
5.农村居民生活用地面积在200平方米(含2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5元,200平方米以上每宗地收10元。
6.凡有土地利用详查成果资料的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国营农、林、牧、园艺、养殖、茶场等用地(不包括内部非农业建设用地),水利工程、矿山、铁路线路、国家储备仓库、国家电台、邮电通信等用地(不包括这些用地内部的管理、生活等建筑用地),必须使用土地利用详查成果资料进行登记发证(指城镇外),每宗地以图幅为单位每幅收10元图件编绘资料复制费,免收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
7.学校、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免税残疾人企业、无收入的教堂、寺庙、监狱等用地,免收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
8.农村贫困地区及其他因特殊困难需要申请减免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的,经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签署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测绘、物价、财政部门批准。
(二)土地注册登记、发证
个人每证5元,单位每证10元。“三资”企业和其他用国家特制证书的,每证20元。
军用土地登记收费标准,仍按国家土地管理局、财政部、中国总后勤部〔1988〕后营字第766号《关于军队土地详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有关规定执行。
本办法原则上适用于变更土地登记。因土地出让、转让引起土地使用权转移,需要进行变更土地登记,其收费标准另行制定。
四、土地登记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
(一)土地登记费由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收取。在收取前,必须向当地物价部门领取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用地单位交纳的土地登记费在有关科目中列支。
(二)土地登记费原则上按宗地收取。对一个地块内有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难以划清权属界线进行地籍测绘的,按各自独立使用和分摊面积收取;自成系统的单位,按具有法人资格的土地使用者收取。
(三)使用范围
收取的土地登记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培训;
2.作业人员从事内、外业的补贴,支付交通、住宿费,雇用临时人员工资;
3.技术指导、检查验收费用;
4.购置图件、资料、材料、专用仪器、设备及劳保用品;
5.印制表、册、土地证书及支付奖励、建立档案信息等费用。
(四)使用比例与管理
1.按收费项目及标准(一)中1.2.3.4款收取的经费,50%用于地籍测绘;50%用于土地权属调查。
2.用于土地权属调查和注册登记、发证工作的经费,94%留给县(市)土地管理部门使用;3%上交省级土地管理部门;3%上交国家土地管理局(由省级土地管理部门代收代交)。上交部分主要用于省级和全国性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新技术开发、建立档案信息等为下级服务的费用。
3.收取的土地登记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格按规定比例使用。认真执行财政制度,严格审批手续,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在每年年度终了后,编制年度财务收支决算表,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时抄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并抄送同级物价部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汇编县、市和本级土地登记费决算,于2月底以前报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一式二份。并抄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主管部门。
一、海防部队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军用土地的地籍档案,依据《中国人民地籍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是我军各级组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图件、计算成果和声像等资料”,基建营房部门“必须做好地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
科学的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是用好、管好军用土地的重要保证。海防旅团进行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和要求,科学地管理本部队所属军用土地的地籍档案,为本级党委首长的决策指示以及上级基建营房部门的业务指导提供服务和依据。这些任务要通过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6项工作内容来实现:
──收集:将基建营房业务工作中有关地籍的有后续查考和利用价值的资料收集、保存起来。
──整理归档:将分散零乱的地籍材料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排列、编号、编目,使之有序化、系统化。
──鉴定:旅团单位的营房图档室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视情会同本级保密档案室,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确定保管期限。
──保管:按照档案的保管要求,通过改善库房条件、完善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延长地籍档案的寿命,以及防止丢失和失泄密问题。
──统计:以表册、数字的形式,反映地籍档案及地籍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本单位军用土地的管理情况,以及研究地籍档案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利用:海防部队对地籍档案的利用形式,除了服务于上级业务部门的决策外,主要是与地方相关单位交涉有关军用土地资产事务时提供合法、有效的凭证。
二、海防部队地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地籍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种,其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的要求,以便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效能。完整,就是要做到地籍档案材料齐全、成套,不可残缺不全;准确,就是要做到档案材料能有效反映地籍实情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系统,就是要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安全,就是要有科学、可靠的软硬件环境,确保档案得到妥善保管。
海防旅团处于我军军用土地管理体系的前沿,担负着集中管理本单位地籍档案的任务。近年来,尽管地籍档案管理的软硬件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标准化程度低,完整度不高
海防旅团因基本战备任务有别于机动作战部队,所辖营区的分布往往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既有一茬茬官兵连续使用了数十年的在用营区,也有历次精简整编而产生的空闲营区,还有近年来为满足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实战化训练的需要而征用的新建营区。各种类型军用土地的地籍档案材料由于制成年代与单位的不同,往往要素不齐、格式各异,有的档案中缺少交界双方签字盖章的红线图,有的档案中无土地沿革变化资料,有的未将征拨土地批文或拆迁补偿协议整理归档;而有的国防工程,建设前未归口到营房部门承办,建成后也未将相关资料按规定移交到地籍档案库。
(二)自动化程度低,精确度不高
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等测绘调查成果,是地籍档案中最重要的基础资料。海防旅团现有的地籍档案中,约九成以上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更早,限于当时的技术与设备条件,其宗地图、红线图等均采用的是皮尺丈量等手工作业方式而成的模拟地籍图,成图精度不高(从下图中的主要地物的位置和形状可见误差之显著),边界、距离、面积的测量测算不够准确,给军用资产的维权保值带来了困难。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在机关日常办公中的日益普及,各单位地籍管理工作特别是相关图纸的绘制,逐步采用了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作业,但由于实地测绘仍主要以手工作业为基础,因而精确度依然不高。
(三)数字化程度低,利用率不高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地籍档案亦不例外,只有让地籍档案充分服务于日常的军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目前,海防旅团的地籍档案大多以纸质件形式存在,且集中存放于营房部门的图档室,这种传统的档案保管模式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与合理性,但在地籍档案的利用需求正逐步增长的今天,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分散在各个点位上的海防分队作为各宗地的实际使用者,同时也是最得力的日常管理责任单位,但基层单位很难查阅到地籍档案,以致于甚至无人能准确地掌握本营区的权属界线究竟在何处。
(四)通俗化程度低,可读性不高
地籍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了解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和程序,也要熟悉科技档案的标准和制度,但旅团级单位通常没有培训的途径和名额,负责地籍档案的干部或士官依靠岗位自学往往是似懂非懂。即使是最直观的红线图,也与官兵日常训练使用的军事地形图有较大差别,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普通官兵来说,进行判读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作为海防分队营区,各宗地往往依山傍海,形状极不规则,并且地物地貌变化较大,难以依靠传统的图地对照辨明实际界址。
三、加强和改进海防部队地籍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海防部队现辖的各个营区大都地处沿海农村地区,这些原本坐落偏僻、无人问津的军用土地,随着驻地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而价值上升,有的开始出现权属争议,有的被地方人员逐步蚕食,甚至有的被个别政府部门“误占”。要破解军用土地权益保护面临的这些困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当属加强和改进地籍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好地籍档案,首要的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统筹安排。一是强化后勤机关的领导力度。旅团保障部(处)要将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并分工一名副职领导负责,及时协调该业务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二是列入营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科(股)务会、定期检查等途径做到常抓常议,适时分析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形势,及时向部(处)党委和分管副职领导报告情况。三是争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向上要积极求得上级营房处(科)对本单位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帮带,向下要大力呼吁营连党委(支部)对该业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本级要主动与司令机关保密档案部门协调,及时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做法。
(二)建强配强地籍档案管理的人才队伍。人才,是事业兴旺的关键,管理好地籍档案,根本的是要建立和保持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一是通过院校进行系统培训。地籍档案管理人员是部队的“小兵种”,也是“技术兵种”,培训周期长、保留人才难,但又不可或缺,部队自身缺乏足够的培训力量,因此应当由相关院校集中承训。尤其对旅团级单位的受训对象,院校培训应注重基础概念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使之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一线的岗位需求。二是在岗位实践中提高能力。海防旅团要把地籍档案管理专业的相关内容列入本级机关业务年度训练计划,督导管理责任人员搞好自学和岗位练兵,适时组织考核与检查,同时要注重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鼓励他们出点子、想办法,让他们在推动地籍档案管理正规化建设的大项任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通过轮训抓好人才储备。参照总部有关主战和复杂专业岗位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编制员额少、技术性强,应当有不少于100%的超额训练和储备对象。海防旅团应当根据本单位军用土地数质量情况、地籍档案管理现状等实际,确定适当的储备比例,以分期轮训、以工代训、定期勘察等方式,选好、训好预任管理人员,使之经常保持较好的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技能状态,在现任管理人员出缺时能够尽快接替上,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 城镇地籍管理;管理体制;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5-0036-01
地籍管理是一项国家为了获得有关地籍方面的资料和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情况而采取的国家措施,是整个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土地的位置、权属、地界、质量、数量和用途等一系列情况进行记载和管理,土地管理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评价、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资料。这5方面既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严密的地籍管理制度。
1 目前城镇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地籍管理具有的经常性、要求高、目标分散等特点。所以,地籍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工作不够到位。土地权属、用途一旦发生了变化,平常的管理工作就会出现不能保持步调一致的问题,从而使得地籍的成果失去利用价值;另外,在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时,也很容易产生执行政策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2)地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专门从事地籍管理的人员较少,特别是各个分局,人员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地籍管理工作甚至不是专人承办。另外地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业务知识不精,业务水平不高;有的经验不足,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还有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3)地籍管理科学化程度不高。地籍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技术含量比较高。同时,地籍的调查、地籍信息的系统建设和地籍档案的管理对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特别是地籍调查中的遥感、航测和数字化技术等现代化高端技术,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地籍工作人员要求,除了必须熟悉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外,还应当具备地籍测量知识、计算机和土地登记等科学技术。就地籍管理工作总体而言,现代化手工不高。在地籍管理工作方面,也都基本处于理论和手工管理的阶段。部分档案可能由于时间或人为的原因,会出现残缺不全的问题,所以难以真正实现“以图管地”,地籍管理信息化亟待加强;
4)地籍管理立法的权威性比较差 现行的地籍管理法律法规的主体是部门规章,作为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于地籍管理的各项内容或多或少存在规定不规范的问题。土地登记、地籍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部门规章来确立的。由于部门规章的法律的权威性较差。所以出现的后果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许多规章制度是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而擅自设立的权利。
2 城镇地籍的科学管理
城镇地籍管理制度涉及到许多方面,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市级政府和国有土地管理部门根据上级的规定,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的情况,就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规定或提出意见。通过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市民宣传,使地籍工作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从而使地籍管理工作有序地推进和开展。同时,还要建立相关责任制。市局局长、分管局长负责领导管理的工作,地籍科长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乡镇国有土地管理的所长对单位形成的具体地籍资料负总责,地籍业务经办人员负直接办事责任。具体经办人员必须提供准确、详实、齐全的地籍资料,经各国土资源所负责人严格把关后,由市局审核发证。
2)加强地籍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实人员,特别是各分局地籍管理人员,各分局要有专人与市局地籍处对接;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地籍管理人员地籍业务的培训,同时地籍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切实做到法律通、政策熟、业务精;三是要加强作风培养。培养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地籍管理各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加强专业技术运用,实现地籍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扩大现代科技在地籍管理工作的应用,积极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在地籍管理工作方面的转变。第一,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要加快加强遥感、航测和数字化等测绘技术在土地登记和地籍调查中的运用,同时也要加强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地籍管理的土地登记工作中统一使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实现图件、属性资料和档案的统一规范;第二,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和土地登记等相关制度,利用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制度来提高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人员的土地登记业务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土地登记制度来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持,从而提高土地登记技术和工作效率,使得地籍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总之,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唯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地籍管理制度才能应对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籍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晓莉.我国地籍管理档案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07.
[2]汪华斌,袁艳斌.数字国土工程中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 发展趋势[J].中国土地科学,2000,6.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 地籍调查 房屋测绘 权属调查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按照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2015年不动产登记全面启动,随即在土地调查过程中加入房产测绘工作,形成了农村房地调查项目。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调查的工作任务是,全面查清全市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状况,以及地上房屋的权属、界址、位置、面积、用途等,辅助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房地产管理局依权利人申请,对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进行登记发证。同时,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和产权产籍管理系统。
1 调查发证工作流程
调查发证工作的主要流程:前期准备工作、通告、房地权属调查、现场指界、房地测量、集中指界、组地籍调查卷、受理土地房屋登记申请、权属审核、土地房屋登记公告、核准登记核发证书。作为调查测绘队伍的主要工作是完成调查、测绘任务,辅助完成确权发证,其中调查工作具体内容有:
1.1 准备工作
区县政府成立工作小组统领区县工作并召开动员会,国土局和房管局具体主管并指定专人制定开展计划。调查队伍利用正射影像图套合1:2000地形图及相关规划、审批资料,作好工作底图;准备相关仪器设备和表格等;调集、培训作业人员。
1.2 通告
由乡镇主管领导或领导小组通知县国土局、房管局,召集村委和调查队伍负责人参加碰头会,明确各单位负责人或协调人职责;安排调查队伍到相关部门查阅资料。调查队伍制作相应村庄房地登记通告和集中指界通告上网、上报,对村委公开栏的通告进行拍照留存。
1.3 房地权属调查、指界
由村协调员带领作业小组进入每家每户,调查房地权属情况,现场标识界址点,丈量尺寸,绘制宗地草图;由相关权利人进行指界,提供相关权源文件,并在工作底图上签字、按手印;如房地有争议的,协调员负责调解,调解无法达成一致的,不进行调查,待全村工作完成后再行处理。
1.4 公告及地籍测绘:
经区县两局、乡镇和村确认无误后,调查队伍就本村所有未能提供权源文件的宗地进行公告,公告30天,并拍照留存。权属调查完成后,调查小组按照1:500的测绘精度进行解析法测绘,同时配合解决遗留问题。
1.5 制作调查卷
地籍测绘完成后,制作宗地资料,包括界址表、土地房屋调查表、界址点成果表、宗地图和房产测绘成果报告;再与权利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土地房屋权属来源证明表或权源文件、指界通知书、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土地房屋登记申请书和委托书等组成使用权调查卷。
1.6 调查数据入库:
调查卷制作完成并确认后,原则上数据、信息不再变更,调查队伍组织内业人员汇总统计,进行数据入库工作。
1.7 辅助制作登记公告:
村庄所有登记卷宗确认完成后,调查队伍制作《土地、房屋登记公告》,张贴到村委公告栏、上报、上网,公告期30天。若权利人有异议,在公告期内要及时提出。
1.8 检查验收
调查过程都由监理全程监控、检查,调查结束后,编制工作报告、技术总结报告和质量检查报告等文档文件。将所有的纸质和电子成果交由乡镇、区县两局和监理进行验收。调查队伍对验收组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检查保障工作。
2 房地调查的难点
2.1 地籍测量难
村庄大小不一,小型村庄在200户至300户,大型村庄能达到1万户,除个别规划发展的村庄外,绝大部分村庄以“摊大饼”的方式向外扩展,导致房屋杂乱无章,不易测绘;登高测量时,又有墙头、门顶、房屋、屋檐等永久建筑阻碍测量;道路、胡同狭窄,也使得架设仪器困难,控制点布设不易保存、观测;村庄内行人、行车的随意性还可能碰到仪器。
2.2 房屋取舍难
房产测绘的主要依据是《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GB/T 17986.2-2000),但此标准“适用于城市、建制镇的建成区和建成区以外的工矿企事业单位及其毗连居民点的房产测量。其他地区的房地产测量亦可参照执行”。
大部分的农村房屋没有建房证,没经过规划审批,房产测绘不能参照城市房产测绘的流程。房屋的取舍及面积计算一般依据“整幢房屋外墙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墙(无外墙时按柱)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层高2.20米以上(含2.20米)的永久性建筑”。但现在一些村民为了施工方便,大量采用彩钢板作为屋顶材料,一些配房也采用其作为墙体,甚至有五保户以此为材料造房;一些配房、厨房、储物间、厕所、停车房建造高度低于或部分低于2.2米;一些车棚、篷房按照面积计算标准也应该计算,但其十分破旧。房屋如何取舍,如何测绘,建筑占地面积如何测量都成为了问题。村民经常把房产面积计算用“其他村的拆迁标准”作为依据,对他们主要活动、使用的房屋不计算面积表示很难理解、接受。
3 建议
3.1 坚持稳定第一的原则
房屋和土地是农民立身之本,每家每户都精益求精是必然,甚至有些村民经常跟随调查组作业,监督标准是否统一,别人家的特殊要求是否满足?这就要求调查员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调查测绘,防止因公平问题引发;积极配合村干部工作,对于历史积怨问题提前规避,不说添油加醋的话,保证村民情绪稳定。
3.2 坚持先调查后确权登记的原则
确权登记工作是一项极其专业的工作,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政策作为依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调查员不能在实地做出结论,如本宅基地应该归谁、本宅基地超占面积多少、这所房屋不算面积等,做好本职工作把实地情况调查清楚测量精确,认真填写地籍调查表,详细记载权属调查记事即可,但调查详细,减少乡镇、区县领导小组审核难度也是调查队伍的义务。调查队伍可以辅助确权小组对权源材料进行甄别。领导小组或区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或公告要求继承宗地完成分家析产书或继承公证书等;对能分户的、共有权宗地进行划分。
3.3 坚持以CORS为主,导线为辅的地籍控制测量
现阶段,大部分区域都采用CORS系统进行控制点布设。经检查,不同点对之间仍存在一些相对误差,一些大型、观测条件差的村庄出现了较大的接边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村庄布设起算控制点,各重要路口设立控制点,采用导线网连接,保证控制点精度统一,也能放心使用距离交汇等测量手段。
3.4 严格房屋取舍,多记录多解释
对于房产面积计算,必须统一要求、严格执行。对测绘成果拒不签字确认的,耐心解释劝说;确实不认可的搁置卷宗。对于一些破旧、围护结构不完整、明显无法使用的不进行测绘、计算;小于或部分小于2.2米的房屋,不予测绘,但可拍照放入卷宗中以备查;一些门洞、门顶、屋檐、檐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都算面积或半面积。宗地外的违法建筑坚决不予调查计算。
3.5 房产面积精度按第三级精度作业
房产测量的精度以中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作为限差。房产面积的精度分为三级,各级面积的限差和中误差不超过表1:(单位:m2)
实际作业中,房产面积主要应用软件采用坐标计算房屋占地面积求得,以矩形房屋为例,忽略辅助量边误差,则房角点误差mj与面积的限差关系为:
将明显的界址点点位精度mj=0.05m,代入上式可得面积限差为:
与房产面积的三级精度比较,完全无法满足第二级精度;当房屋面积大于12平方米,才能满足第三级限差要求,所以宅基地房屋面积宜采用第三级精度作为限差,从其经济价值分析也宜采用此精度。
5 结论
房屋和土地调查工作是农村集体土地及其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中之重。房地调查是房地登记的法定程序,是房地登记的基础工作,其成果资料经房地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只有调查详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以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为准,才能保质保量完成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本文观点、建议应结合作业区域进行分析、实施,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2007.
[2] 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S]
[3] 葛恒美,李延荣.土地法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GPS-RTK技术;土地整理测绘;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土地管理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整理工作的重视度不断加大,需要积极的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工作。GPS-RTK技术是当前土地整理测绘中的最重要的测绘手段。具有高精度、高准度、实时性的优势。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土地整理测绘
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土地整理测绘,是获取及表示某一区域内土地整理的相关位置、形状、数量、利用情况等地籍信息的组成要素。提供土地整理的状况图及规划设计图的专项性地籍测绘;主要是用于土地整理的可操作性探究、土地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程估算、施工管理及土地的利用状况、空间处理等数据信息需要的基础性测绘工程,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土地整理测绘的数据和信息的获得途径主要有社会性统计、调查、现场的勘查、原始图文判定等现代化的测绘技术[1]。
2.GPS-RTK技术的原理和土地整合测绘的技术路线
2.1 GPS-RTK技术的原理
在上世纪90年代,GPS实时动态测绘技术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在规定的项目范围内在已知的坐标控制点上装配基准站接收设备,对所有的GPS信号进行连续性的跟踪和观测,在经过数据的调试,应用无线电设备进行传输,把观测点的三维坐标、数据、状态等进行传输发送。而流动站的接收设备则在测绘点上进行GPS信号的跟踪,与此同时,应用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发送出来的数据和信息。当流动信息站的初始化工作完成之后,控制器可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计算出测绘点的三维坐标及相关数据,同时将这些处理处理的数据和信息以文件的方式进程储存以备后续再用。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优势在于观测的时间短,可进行实时性的测绘并且精准的标识测点的三维坐标、位置等信息,提高了土地整理测绘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高效率[2]。
2.2土地整理测绘的GPS-RTK技术路线
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应用,其路线是:
(1)前期准备阶段,需要有基础性地理信息资料、行政区域界线的资料、农田水利资料、山体资料等各种数据及资料的收集,土地整理测绘工作指导标准的制定和编写,对外行调查统计人员和专业数字化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测绘仪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的测绘相关设备的检测,GPS-RTK技术测量的精确度检测。
(2)数据采集阶段,通过连续性测量和非连续性测量对测量特征点、点状的地理物项及土地边界等项目的测量。
(3)传输处理阶段,把测量控制仪器和计算机网络进行结合,应用GPS的信号把数据进程传输,将每天实时采集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中储存,以特定格式标注。
(4)编辑处理阶段,南方的CASS数字化的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接收相关土地数据信息,再计算机上显示数据点,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和绘制,计算出目标测点的信息并进行标识。
(5)图幅整饰阶段,主要对已经处理出来图片进行名字、图号、图廓线、三维坐标系、比例尺等信息进行协调修饰。
3.土地整理测绘的实例探究
3.1实例概括及测量模式
阿拉善盟某地区的土地整理测绘项目的土地测量,运用十六台Trimble5800双频的GPS接收仪器,按照项目区域内自然村的实际分布情况进行同步测量。该GPS的动态定位测量标称其:水平精度是±10mm+1ppm;垂直精度±20mm+1ppm.GPS-RTK技术可以应用连续和非连续的两组操作形式来完成整个项目的测绘。连续性测量的主要是对不规则的线状地物或者封闭性的地物进行高效率的操作,比如:街道、水线、道路等。该技术测量出来数据是自动记录的,主要有:同等时间间隔和距离间隔存储。
3.2GPS基准站的选取
对土地整理测绘项目区域内的控制点进行选择,以此作为基准站的标准并进行覆盖,要求海拔尽量高,靠近项目中心区域的,其控制点不可随意移动,尽量避开信号干扰源,比如:变压器、通信基站等。
3.3相关测绘数据的采集
GPS-RTK技术具有实时性和流动性。运用NTS-335仪器进行测角度和选取,在项目区域内选择六个特征点进行全站仪器与GPS-RTK技术的对比,再进行测量结果的对比。为了确保采集的土地数据的良好储存、成图编辑机数据的处理,需要在Trimble5800双频的GPS信号接收仪器上进行特定格式的命名,就是“测量项目序号+操作日期+组号”,对相关数据进行标明,创建的土地整理项目文件应存储当天采集到信息和数据[3]。
3.4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数据的处理和转换有不同的方式。最为常用的,也是较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应用微软的相关处理软件同步建立手薄和计算机间的联系。再通过软件把手薄中土地测量数据以文件的方式传输到计算机,并按一定的个数进行保存。最后通过专门性的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再进行相关的编辑,并导入CASS中便于查核。
3.5最终图片的绘制和输出
土地整理测绘项目的要求,是将最终的成果测绘图片的构要素进行分层,包括:土地整理项目的边界、行政市县边界、林地农业灌溉边界、居住等边界,以及相关水系河流及其水利设施,控制点、道路、地下管道、地形等信息的标注和绘制[4]。在南方的CASS中,可导入野外收集的数据,根据相关内容、标准进行土地图片的绘制,再把绘制和编辑完成的土地整理图片通过设备输出。
4.结语
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应用,可以为国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高效、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GPS-RTK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有着丰富的经验。近几年来,GPS-RTK技术、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GPS技术与其他方面的技术可以进行科学化的结合。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时性,其数据结果具有高精准度、实时动态的特性,可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奇等.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应用探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 23,(6):124-126
[2]徐让雄.GPS-RTK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12,11,(1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