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经济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注重校内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研究,缺乏外向服务社会意识,或者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不足,不能建立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模式。近年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为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注重校企合作机构建设,搭建了校企合作工作平台,特别是做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立项后,更加突出地方性特色工作实施,开展了服务地方工业技术经济发展的专项校企合作工作,探索出一套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工作模式,收到了政府、企业、学校“三赢”效果,现对于这一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工作模式做一剖析,以期更好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依托政府开展区域内工业企业广泛调研
教育部要求高职教育做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五个对接”,做到“五个对接”的基础是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因而要做好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必须把学校开设的专业情况与地方工业企业的需求情况结合起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分县区及重点经济开发区全面开展了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企业走访、召开经信委、人社部门、企业等多单位人员组成的座谈会、发放人才、技术与管理培训、技术攻关等企业需求调查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急企业所需,建立校企合作的连接点。
二、深刻分析企业调研材料,结合学校专业开设情况,剖析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对策
通过六安市区域工业企业调研及收集材料分析,按照学校开设的专业情况,明显显现专业服务企业广泛领域。分析显示,目前六安主导产业存在五个方面:
机械制造类:主要有汽车零部件、水工机械、矿山机械、电机电器等四大板块,企业众多,企业需求高校合作愿望强烈。
轻工服装类:主要有羽绒羽毛、渔网具、服饰服装三大板块。目前企业正在加快两端延伸育人生产链条,大力开发高档化、系列化羽绒制品,着力打造羽毛工艺制品和羽毛球生产基地。这为学校服装设计、制作及人文艺术类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农产品加工类:以华园乳业、鑫源米业、徽六瓜片、龙华竹业、龙翔美食、繁盛禽业、蓼源贸易等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六安区域农产品资源优势,彰显特色企业发展优势,同时为校企联合培养新型农产品加工人才提供了载体。
新型材料类:主要有电子元器件、光电源、光复光电、新型建材等。以世林、中财管道等为核心的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迅猛,人才及技术合作需求要求强烈。
新型战略类:目前区域内生物科技、离子光子膜、机器人项目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5年度已突破产值300亿元,10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产生,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需要高校支持合作。
三、利用学校资源优势,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实施切实可行的服务企业策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1.建立健全学校、企业信息互通网络平台,建立本市企业信息系统,及时掌握企业需要高校服务要求,根据企业需求对接具体服务内容,学校面向企业公布具体的服务项目计划、专业技术人才信息、整合师资、人才、实训设备、技术信息等资源,面向企业全面开放服务。
2.定期开展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高校联动活动、学校充当积极联动各方发挥作用的重要角色,推进校地互动、校产对接,提升办学实力,为服务产业搭建平台,组织服务企业专业教师队伍,实现企业需求、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3.做好企业人才培训、人才输送、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人才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学校建设开放性、共享性、设施设备、模具模型齐备的培训场所,完成集教学、实验、科研一体的实施训练基地。根据企业需要,定期定班开展人才培训工作,结合毕业生就业,优先满足地方企业人才需要。
4.结合区域工业企业特点,改善专业结构,把专业建设与工业企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针对区域工业经济特点,如铁矿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多,为解决能留得住人才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工学一体、招生就业一体的办班形式,有针对性开展区域内工业经济对口服务。
5.推进教授与企业技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教师进企业一线培训学习及工作。在校企合作工作中促进教师学习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新理念、新技术,开展教师进企业工作锻炼活动。创造教授与企业技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条件,应企业要求,加强与企业技术攻关、科研项目合作工作,做好科技研发、技术合作方面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课题。
四、广泛吸取企业意见建议,建立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联络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多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创建技能培训工作室,多种方法保证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用工需要。
职业院校进一步提升主动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意识,加强与地方企业校企合作,以嵌入式方式建立“厂中校”和“校中厂”,探索联合培养、订单培养、校产合一的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角度,组织地方工业企业进校园活动,加大对地方工业企业宣传力度,让师生了解地方企业,举办专场校园招聘会。加强校企信息沟通、双向透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与市场作用,形成学校人才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建立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以落实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升级,通过系统、正规的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和为企业人才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把普及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我县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壮大。
2、坚持以人为本和按需施教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满足企业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3、坚持改革创新和注重实效原则。适应时代要求,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模式、切实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推进企业人才培训理论、管理方式和运行体制的全面创新。
4、坚持突出重点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人才培训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梯度展开,县集中力量做好全县骨干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培训工作,各镇(区)重点做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各企业重点做好全体员工素质技能培训。
三、主要目标
加强培训组织工作创新,加大培训资金投入,重点组织实施“百千万”企业人才培训工程:
1、培训百名企业总裁。由县经信委组织实施百名骨干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
2、培训千名企业高管。由各镇(区)组织实施千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提升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培训。
3、培训万名企业员工。由各企业组织实施企业员工以提升劳动技能为目的的培训。
四、培训重点和形式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把培训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最大实效,2012年县级重点实施八项培训计划:
(一)围绕不同主题,学察结合,组织四次体验式培训。
1、围绕商业模式创新,赴内蒙走近蒙牛、伊利和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培训班将参观伊利新工业园,走进蒙牛、伊利,对话企业老总,学习小肥羊商业模式,探讨企业发展之道和商业模式,分享著名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方法。
2、围绕创新发展,赴深圳走进华为、美的等集团。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培训班将走进华为、美的,探讨他们在节能降耗、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解析他们创新发展的精髓。
3、围绕产业链延伸,赴苏南走进无锡和苏州。产业链的打造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拉长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出了明确要求。培训班将带领大家共同探讨发达地区如何打造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
4、围绕品牌打造,赴青岛走进海尔、走近海尔。企业品牌建设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力,培训班将通过与海尔高管对话与交流,解析海尔品牌打造和管理理念的真谛,分享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根据不同需求,有的放矢,举办四项专题培训。
1、结合实际,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围绕转型升级、企业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创新、国内外宏观形势分析等主题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等知名教授、专家为企业家们传授知识。
2、走出国门,拓宽企业家视野。组织部分纳税50强企业、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赴日本举办精益管理专题研修班,进一步拓展我县优秀企业家的世界眼光与创新思维,全面增强我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更新观念,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各镇区分管工业的领导及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学习有关工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服务工业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4、贴近热点,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为适应当前我县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知识需求,举办关于企业信息化和节能减排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县成立工业经济“百企升级”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组织部、人社局、经信委、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相关部门、各镇(区)、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相应的工作班子,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管理体系。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转型升级、全面创先争优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全力打造一支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相适应的工业经济人才队伍。
“十二五”时期,嵩明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全面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在一系列调结构、稳增长、促跨越措施的实施下,全县工业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一、工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工业经济总量发展情况
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7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346670.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4071.9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8.5%,是2010年120404.5万元的2.44倍。
“十二五”时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56.2%、33.7%、20.6%、14.5%、8.5%,2011年至2013年嵩明县规模工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后两年由高速向中速转换,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态势。五年来全县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实力显著增强。
2.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情况
随着“工业强县”政策的逐步实施,杨林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嵩明独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十二五期间“燕京”“伊利”等全国知名企业的入住,壮大了全县工业经济规模,优化了内部产业结构。2010年仅依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2个骨干行业支撑,“十二五”时期“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造纸和纸制品业”快速发展,支撑全县规模工业经济的骨干行业增加到5个。 3.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
2015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94071.9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986579万元的29.8%,前3年规模工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后2年随着增长速度的回落占比也逐步下降。整个“十二五”时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二、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总量小、基础差
“十二五”时期,嵩明县规模工业快速发展,总量规模扩张幅度较大。但在全市比较就呈现出总量小,基础差的特点。从企业数量上来看,2015年末全县规模工业76户,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8%;从增加值总量来看,2015年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4%。
2.产业结构不优、内部发展不平衡,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
一是精、深加工业少和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2015年规模工业综合增加值率为21.8%,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4.5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比重偏大,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4%,但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54.5%,增加了节能降耗工作压力,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消费强度控制将制约全县工业经济的增长。
3.专业人才和企业资金缺乏,制约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普遍企业缺少懂企业营销、资本经营、市场策划、外经贸方面的管理人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时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工艺而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二是企业资金紧张,生产能力得不到有效释放,金融部门惜贷、限贷,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
三、对促进规模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引进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和新型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二是打造产业相对集聚、产品相对协调的产业群,从两端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园区的规模效应和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2.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一是组建行业协会,搭建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引进管理人才和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二是依托职教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培养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3.着力解决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落实信贷资金需求,协调解决工业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帮助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财务规范化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上市基础培育工作,创造条件进入创业板上市融资。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主要考核指标进展顺利
1、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2、非公经济效益明显
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良好
(二)工业建设项目如期推进,工业经济再添新亮点
2009年我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1、永保水泥金山分公司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计划总投5.1亿元,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9亿元,土建工程已完成,各相关设备正进入订货和安装阶段。
2、**市**区良华现代化生猪定点屠宰场二期工程猪、牛肉深加工储备库技改调整续建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7348万元,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6550万元,土建基本结束,大部份设备安装试运行。
3、玉峰水泥有限公司淘汰湿法窑生产线转产项目已投入2000万元组建了以生产所需各种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业务的“**玉峰安达物流公司”、以日销售量超过500桶的生产纯净水桶装生产线的“**玉峰漾溪山泉有限公司”、年生产近5000吨的自产优质纯粮白酒酿造项目进入试生产,销售阶段,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淘汰湿法窑生产线项目正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按进度完成相关工作。
4、**先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厂房改造项目,一期厂房改造已投入运营,二期厂房改造正进入紧张施工阶段。
(三)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指导企业节能减排
1、积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2009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生产能力8万吨。根据云政办发【2007】135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通知》精神,我区涉及淘汰产能任务的**玉峰水泥 2、积极开展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努力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节能减排。
初步测算2009年1-9月单位GDP能耗下降4.6494%。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数。(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区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努力创新自选动作,联系实际推进学习实践工作”,我局的特点主要是将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在思想上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上,以建设文明小康**为重点,积极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永保特种水泥金山分公司4500t/d熟料生产线项目,公司根据**市区域水泥需求的调查分析,为了满足**市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金沙江中游河段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对水泥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合理利用现有土地,决定停止2×3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改建一条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9MW纯低温余热发电及其它相应的公辅设施,年产135万吨熟料、171万吨水泥。工期计划至2012年12月完成投产。项目总投资估算50995.8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44262.1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6733.74万元。目前项目土建工程部分已按4500t/d生产线设计要求已经完成,可以进行设备安装,主机设备订购,分别于6月14日、8月6日向全国水泥设备厂家进行公开招标,签订了合同,按合同要求设备可以陆续提货进行设备安装。
(六)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保障企业旺盛的发展后劲
区委、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一直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都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工业倍增”目标考核任务也都能圆满完成,但也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指标的完成主要是依靠辖区内13家重点企业(包括辖区内市属企业)来完成的,其他企业还普遍存在规模小、发展后继不足的问题。总体运行水平与我市其他县比较,目前虽站在前列,但从发展速度与发展后劲来看,玉龙县工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永胜县农产品生物资源深加工成效初显、宁蒗县矿产资源开发“峰回路转”、华坪“工业强县”的地位更加巩固。**区工业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业发展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找到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超常规发展”的发展道路,必须大力开展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使一些有潜力的工业项目落户**去,才能保证我区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自区县分设以来,南口工业园区划归玉龙县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区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相对集中、设施完善的工业发展园区,工业发展缺少集群综合效益。一方面,造成原有的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企业,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另寻出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工业发展的园区载体,造成近年来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态势,工业投资严重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再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发生变化,对工业的扶持从对单一的企业扶持转变为对整个产业集群和工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扶持,由于我区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集群和园区,面对每年国家、省、市大量的扶持项目资金,我们只能“望洋兴叹”,无法向上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招商引资项目**冶金集团电解铝节能项目有序推进(前述)。同时,上报了**市**区良华牲畜屠宰加工有限公司《现代化生猪定点屠宰场二期工程猪、牛肉深加工储备库技改调整续建项目》、**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产发展项目》、**区瑞祥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猪肉产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先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紫苏系列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永保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金山分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技改贴息资金扶持的申请。上报了**七星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给予非公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扶持的申请。
(七)努力为企业融资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先后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省银河培训工程培训会、省工信委中小企业 (八)继续做好对现有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扶优促强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是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机遇,如何抢抓和把握这一机遇,把“十二五”规划落到实处,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课题。作为市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面对机遇和挑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政策与实践结合运用上理清思路、做好文章,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有效推动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坚持政策指引,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的实施
以工业化建设为核心,以工业的突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政策指引,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实施,就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机遇上的优势,合理调整发展策略,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充分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潜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一是运用政策,在统筹规划中做文章。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对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和本地工业经济运行现状的研究,找准工作结合点,制定完善政策,梳理工作重点,建立工业发展长效机制,强化促进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机遇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二是抓住重点,在项目推进中求突破。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生态良好和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继续按照“对外抓招商、对内抓扩张”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在招商引资上,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担保力度,积极宣传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有利政策,健全信息来源网络,建立联系人制度。在整体规划中,既要注重做好新增项目的资金引入,同时还要做好已有企业的产业配套延伸工作。在内部扩张上,要加强对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与组织,努力做好对本土企业的增资扩股工作,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加大项目组织和申报争取力度,健全和完善指导和培训机制,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着力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相互依托,在产业集群中谋发展。要主动把工业经济融入省会经济圈,加强合肥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积极开展项目研讨和项目对接活动,并依据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按照经济圈产业一体化的基本框架,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布局,延长、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
二、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
正规高效的工业运行秩序,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监督和控制,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在良性经济运行中谋求发展。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工业聚集平台。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引入、管理和考评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和指导,做到每一个产业都有人管,每一个大企业、大集团都有人联络,每个专业园区都有领导去抓。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规划、配置土地使用资源,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化产业园建设力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控,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合理调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投融资情况,及时把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企业排扰解困,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如:及时召开有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组织企业间的产学研联合、促进银企项目资金对接、帮助企业扭亏增盈、协调处理好煤电油运等。三是健全优化运行机制,依法指导经济运行。首先要建立管理责任制。按照隶属关系建立领导联系制度以及定期现场调研办公制度和督查调度制度,实行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的管理责任制。其次要建立市场分析与预测制度。定期对市场运营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经济运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超前规避风险,保证工业经济合理运行。再次要建立考评制度。以考评促落实、促创新、促发展。
三、强化行政效能,努力构建完善的指导、服务体系
行政效能的积极以挥。能够有效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市经委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只有坚持持围绕创建设“三型机关”,强化自身建设,创新思维,履职尽职,拓展服务,不断提升依法执政水平和驾驭经济建设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助手。要充分发挥好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经济建设规律性研究,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要做到超前思维、超前谋划,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为市委、市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组织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之中,为经济快速发展尽职尽责。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及时解决问题。要积极围绕工业化核心战略实施,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不断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在企业改制、投融资改革、信息提供、项目咨询与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使经委真正成为企业的“娘家”。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文明形象。一要带头树立遵章守纪的形象。经委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带头落实各项经济制度,带头执行经委“十不准”规定,严禁工作人员到基层或企业吃拿卡要。二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重视加强经委的思想作风建设,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决防止和纠正工作中的虚假之风,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高标准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要树立依法行政的形象。坚持依法行政,文明行政,对违反经济制度,有损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敢抓敢管,敢于旗帜鲜明地进行纠正,以高效的行政,良好的形象为经济发展构建完善的指导、服务体系。
关键词:工业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6.03.024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步迈入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时期,不断发生变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工业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加快临朐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各方面共同进行努力,应对面临的挑战。
一、临朐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临朐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县”和“大项目带动”战略,持之以恒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克服复杂经济形势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了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53亿元、利税24.87亿元、利润总额14.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4.8%和7.3%。在工作中,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委“工业立县”工作委员会职能,指导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将“工业立县”战略做实做细。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与省、市等上级业务部门搞好沟通衔接,多渠道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及政策的倾斜与支持。三是狠抓运行生产,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导向,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和重点骨干企业调度会,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监控、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2.集群效应初显临朐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集中培育形成了有色金属高端加工、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配件、工艺雕塑等5大产业集群。其中,有色金属高端加工产业集群先后被授予“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十大产业聚集园区”、“优质铝型材生产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机电产业集群主要生产除铁器、磁选机等磁电单机和成套设备,产品份额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与辽宁抚顺、河北唐山、湖南岳阳、安徽马鞍山等地并称全国五大磁电生产基地,先后承担国家火炬及重点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各类国家、省级项目计划70多项,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临朐磁电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工艺雕塑产业集群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工艺雕塑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红丝砚文化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3.创新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临朐县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创新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扎实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大力推广5S、六西格玛等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快组建企业自有研发机构,掌握了一批关键性核心技术,改造提升了传统技艺水平。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效益。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兴县”战略。积极推动企业创建产品名牌和服务名牌,以品牌带效益,多家企业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著名商标、山东名牌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竞争力。
二、临朐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1.产业层次偏低临朐县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集中于资金、技术要求不高的低门槛行业,对资源依赖强,产出低,产业链条短,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基础原材料、能源产业占比偏高,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如铝型材行业集中了上百家生产企业,处于基本相当的发展水平,产品结构、技术能力、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几乎相同,产业分工难以向纵深发展。2.要素制约严重当前,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工业用地指标紧缺,造成企业用地困难。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环保法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环保潜在因素影响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临朐县人才资源总量不大,而且外流严重,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国家对能源战略从保供给转向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进一步约束了能耗偏高项目的发展。这些要素都严重制约着临朐县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临朐县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难以吸引人才落户,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是空白,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支撑,多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实力比较薄弱,导致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培育。
三、加快推进临朐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拓展发展空间,夯实发展基础以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为重点,进一步壮大有色金属高端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实现抱团发展。努力提升沿青临高速产业带的建设层次,不断完善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产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整合优化有色金属高端加工等优势产业的空间布局,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制造服务化,鼓励企业从生产加工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使用全过程延伸,加快剥离或外包非核心业务,推动企业做强主业、做专辅业,逐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培育目前已具备一定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项目,培育一批工业大型企业。积极推动“互联网+制造”,培育发展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制造服务化,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3.强化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在工业用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工业用地的配置效率。一般工业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招、拍、挂”制度。对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优先给予用地保障,或帮助争取列入上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组建相应工作班子,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认真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及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安全生产。4.加强人才培育,助力企业发展借鉴华建铝业、恒彩数码等企业借力借智发展做法,加大对产业创新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充分发挥技工学校职业培训作用,积极引导企业与之对接,按企业需求进行培训。研究制定有力的引才、留才政策措施,努力为外来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满足企业引进人才的需求。5.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创新通过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深度对接,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鼓励发明创造,引导企业大力开发专利技术。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断推动传统工业经济的改造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明超.永康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浅谈[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4):39-40.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工业经济促进大会的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1—7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究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今年后四个月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会议安排,后面有关县市区政府、企业还要大会发言,方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正确把握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产业调整、工业为先”战略决策,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资源开发与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速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截止7月底,全市360户规模内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91亿元,占年计划的52%,同比增长16%。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规模工业对我市GDP的贡献率30.5%,对全市财政的贡献率达64%,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工业呈现出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差距逐渐缩小,县属企业增速持续提高,已超越市属企业32.6%,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股份制企业平稳增长,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0%,同比增长13.2%。市场逐渐转暖,产销衔接趋于良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量产值284亿元,产销率达到97.6%。经济效益逐步回升,360户规模企业利润总额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5.6倍,税金总额8.5亿元,增长7.2%,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全市各级对工业经济发展更加重视。特别针对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现状,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压紧逼,真抓实干,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狠抓工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确保了全市第二季度工业增速有较快增长。有关县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面对第一季度全市工业增速在全省靠后的不利情况,下大气力抓县市区、抓企业、抓重点、攻难点,提出了“两补一增”的思路和措施,狠抓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同时,不断加强监测预测,深入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增速的明显回升。
(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一地二区四园”建设的重大战略,以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突破,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园区经济带动作用增强。亭南、大佛寺煤矿相继建成。大唐马屋电厂、彬长2×20万KW煤矸石电厂、胡家河煤矿已开工建设,亭口水库项目正在积极跟进。彩虹液晶玻璃基板、康佳高清平板电视生产线、60万吨甲醇、冀东水泥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
(四)国企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年初,在对全市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国企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改制计划,排出了国企改革时间表。截止目前,陕玻厂、焦化厂破产工作即将终结;704厂、795厂、如意厂、一毛、二毛、陕柴破产实施工作即将进入司法程序;纺织器材厂、二针、九冶破产计划即将下达;二印、一厂、一纺机破产工作正在积极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金融债权机构沟通,争取9月份下达计划。国旅、华星工模具厂改制方案已实施完毕;西北人造板机、运输集团公司、糖酒公司改制方案已研究并批复。
(五)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全市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1万户,从业人员54.7万人,营业收入452亿元,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民营企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贡献份额增大。全市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已达到全市生产总值的48%,实现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实现入库税收6.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36%。
(六)全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7月份,全市共引进工业项目152个,合同引进资金220.48亿元,占全市合同引进资金的76.8%;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44.47亿元,占全市完成投资资金的77%。
二、正视困难,居安思危,充分认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恢复性增长期,工业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从国内形势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产业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更加宽松;从我市看,经过“十五”时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特别从工业领域来看,全市上下发展工业,振兴咸阳的舆论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发展工业的思路更加明晰,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全社会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关注。这些都为我市工业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
(一)从与兄弟地市地横向比较来看。1—7月份,宝鸡、延安、榆林实现工业产值分别为355.7亿元、484.5亿元、37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4%、12.2%、52.6%,宝鸡、榆林的规模工业产值和增速均已超过咸阳。渭南作为农业大市,1—7月份实现工业产值240.8亿元,与咸阳仅差46.2亿元,其工业经济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
(二)从工业增长速度看。1—7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比6月份下降了3.3%。
(三)从工业经济效益看。今年1—7月份,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76,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从表象看,经济效益情况较好,但是从实现产值、利润和亏损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产值较大的企业实现的利税不一定多。从工业报表来看,利税增长幅度最高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幅高达39.5%,其次是医药制造业,增幅达37.1%,食品饮料业36.5%,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长了70.2%,电子工业还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全市360户规模企业,亏损81户,亏损面22.5%,其中中央企业3户,亏损3户,亏损面达100%;医药制造业27户,亏损13户,亏损面达48%;发展很不协调。
(四)从轻重工业的比重看。近两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例平均保持在1:2.2左右。全省轻重工业比例一直维持在1:5。咸阳轻重工业比例为1:3。1—7月份,全市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2%,轻工业约占28%。轻重工业发展不够均衡。
(五)从所有制结构看。今年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291亿元的产值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51亿元、10.7亿元、5.7亿元、173.8亿元和45.8亿元。这说明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正在逐步下降,企业改革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市非国有经济发展规模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六)从经济运行保障要素看。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流动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公路和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煤、电、油、气供需基本平衡,但因价格、结构等影响,行业性、时段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公路计重收费办法出台后,一批煤炭运输企业退出市场,导致部分煤炭企业原煤出现滞销的现象。
(七)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层面来看。一是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及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对市县两级工业发展的影响明显。二是煤、电、油、运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三是短期内资源型产品价格的上调势在必行。资源型工业产品价格上调,一方面可以促使煤炭、原油企业效益更好,但另一方面以资源为原料的企业,生产成本将会继续大幅度提升,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四是国家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高1倍和强制性土地招拍挂政策的出台,对招商引资将发生重要关联影响。金融趋紧、环保更严、地价大幅攀升,严重影响工业企业入驻,必将导致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市内陆型工业发展乏力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年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增长势头,但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亟待加强和改善。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业经济目标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规模工业今年要达到24%的增速,工业总产值必须完成560亿元。比原计划净增6个百分点,完成既定目标本身就要竭尽全力;调整任务指标,就更要创新工作,勇挑重担,树立工业经济主力军形象。但实事求是来说,因1至7月份增速仅19.3%,按新任务测算,后四个月的计划增幅要达28%以上,才有可能完成今年全年任务。为此,在今后四个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针,以开展“三抓一创”活动为重要抓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理顺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寻找新途径,不断实现新突破,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了解市场、政策变化情况,做好各行业、各企业提前预警工作。继续实行月中监测,月底分析,季度研究制度;同时要严格明确工业经济发展责任,今年市上依据经济发展总量确定了48户重点企业,这48户重点企业产值占全市任务总量的70%左右,是工业经济的脊梁,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优化环境,支持他们的发展。对48户重点企业实行定期不定期驻厂监测服务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认真解决企业生产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市工业经济良性发展。
(二)继续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现状,进一步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力度,着力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要紧紧抓住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大、影响大的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积极沟通,消化不利于重点企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为企业正常生产尽职尽责。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专门队伍,深入重点企业上门服务,征求企业发展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好进企业、访企情、解企难、增企效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抓工业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经济。通过各级各部门对重点工业产业项目盯死看牢,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实行领导包抓以及主动跟踪服务等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今后,要以抓好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配合各县市区政府抓好工业平台打造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同时,要继续抓好30个工业重点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工作,优先做好兴化集团五个30万吨技改及西北橡胶总厂1400万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等10个特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全力以赴,分别负责好多晶硅、长庆石化500万吨炼油、彩虹等离子体显示器、蓝星玻璃二期、钠米碳酸钙二期、冀东水泥二期等项目,力争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加快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步伐。
企业改制是促进工业经济整合重组和振兴的大事。今后,企业改制要坚持做好“三个结合”、“三个注重”,即企业改制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与咸阳工业发展实际相结合,要与我市工业强市战略部署相结合。在改制中,既重改制数量、更重改制质量,决不草率关门走人;既重资产整合,更重盘活挖潜,确保可持续发展;既重有序推进,更重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从而达到用改制催生经济,用机制促进发展的目的。对省属下划企业要按照“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盘活资产、激发活力”的原则进行,对市属小型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要坚决实行“两个转换”,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千方百计争取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盘子。今年要重点实施好已批准的一毛、二毛、704厂3户企业的破产工作,启动795厂、如意、陕柴、九冶4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在加快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力争在企业重组、集团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五)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工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主力军。针对如何做大做强产业,实现民营崛起,我们必须立足陕西,放眼全国,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要求,制定出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下大功夫谋划、包装、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积极寻求各种省内外、国内外合作,努力实现中小企业质量上台阶、总量上规模、产品创名牌、经营创效益。同时,各级各部门都要为非公经济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提高民营经济整体水平。近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咸阳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咸阳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8月16日,市政府又在乾县召开了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现场会,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非公经济发展作了具体安排部署,请各级各部门参照两个《实施意见》一并抓好落实。
(六)做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壮大工业总量。一是各县市区要大力做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要对产值500万以下的企业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促使其尽早成长为规模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企业的户数;二是市县两级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工作力度,杜绝漏报和瞒报现象;三是市县两级工业部门、统计部门要密切联系,协同作战,着力解决一批主营业务收入已过500万元却仍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企业,做到“应统尽统”。
(七)加大工业投入,为工业经济长远发展蓄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县市区政府一是要按照《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决定》要求,保证工业发展基金按时足额到位;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工业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大家必须看到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否则,只能是奢谈工业和“叶公好龙”。市、县各级财政资金都非常有限,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要把财政开源贯穿工作始终,做为重中之重。财政支持工业就是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且能达到今天借你一斗米,明天还你一担粮之效,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一旦放大,其效应就难以估量。
(八)继续加强银企合作,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矛盾。今年要下功夫理顺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发展难的制约瓶颈。引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各部门都要为企业发展改善环境,创造条件,打造平台。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为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实现政、银、企多赢有所做为,见到成效。
(九)继续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要进一步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体意识不强,必然导致安全隐患难除,因此,企业不论大小安全不能缺位,企业再困难安全不能欠账,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实到生产岗位、落实到人。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要进一步抓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坚持“三个善待”,做好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安置好企业职工,确保破产改制工作稳步实施。
(十)严格考核,认真落实奖惩兑现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新的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市工业办针对我市工业经济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并市考委办审核通过,指标体系包含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安全、GDP等产业平台建设。把工业经济发展列入各县市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加强督促检查。以检查促发展,以考核抓落实,从而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数据说话,让历史检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县级;财政支持;工业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491-02
一、工业经济转型中存在的不足
(一)工业经济转型中财政资金使用分散
很多县级地区在进行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想面面俱到,想一次性的全部提升经济效率,因此,资金使用比较分散,不管是重点项目还是前景一般的项目,都进行扶持。但是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采用“撒胡椒面”的方式来进行扶持,是不利于工业经济健康转型。
(二)创新方式的效应不高
为了缓解县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县级财政会选择和当地金融机构合作,提升金融机构的放贷金额,拓宽放贷条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县级地区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所带来的效应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银行来说,放宽放贷的条件,就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再加上本身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也有风险考核要求,导致贷款进度并不会比预期的顺利。此外,政府扶持政策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清楚,这样企业就不会主动对接。
(三)縣级财政扶持基金处于起步阶段
县级地区财政扶持政策相对省市级来说还不太成熟,扶持基金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创投基金公司更喜欢在创新性企业多的城市设立公司,可以投资更有前景的公司,很少会有创投基金公司会在乡县地区设立。这样以来,县级地区创司少,对企业的扶持不够,导致县级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县级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不能吸引创司入驻,久而久之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此外,县级地区入驻的创投基金公司在投资进度和决策上的速度也会影响工业经济转型,再加上很多投资基金公司更喜欢投资成熟的、有前景的项目,对初创型的企业处于观望阶段,具体落实到实际投资的很少。
(四)融资难、用工难问题凸显
很多创业型企业会采用贷款的方式作为前期资金运转,但是在实际贷款过程中,部分企业会因为自身信用问题、银行抵扣单一等各类问题,不能顺利从银行贷款,只能通过民间资本的方式来借贷,这种方式会增加融资成本,同时也存在资金风险。此外,很多县级地区的工人会选择去大城市打工,大城市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都比县级地区完善,县级地区的资金支持不足,企业各项制度不完善,导致当地劳动力市场不足,从而影响县级企业的发展,无法让工业经济顺利转型。
二、优化工业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优化资金投向
根据我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进行县级工业经济转型的时候,要突出产业发展导向,让财政资金的投入更科学。根据十三五指导思想,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在新能源、机器人等新型领域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新的主导产业。而农业产业方面,则要推进现代化发展,加强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农业发展,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拓展了网络经济空间,因此,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资金投入,构建高效的信息网络,推动科技创新。工业经济的转型要优化资金投向,改变无重点的财政扶持方式,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调减扶持不明显的项目。
(二)转变财政支持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财税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完善,而县级工业经济转型也要对接国家财政制度要求,根据国务院对财税方面的改革建议,不断优化和转变县级财政支持方式,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来充分发挥财政支持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渐弱化和“放手”,取消竞争性领域的优惠政策,减少无偿专项资金的支持,通过优先扶持创新性项目,财政支持倾向于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改变以往拨款、资金的支持方式。
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产业基金做进一步的完善,设立创新、高新产业的发展基金,通过补助政策结合投资方式来进行财政支持,并联合专业投资机构投资方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断吸引外部资本投入,逐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设立企业培育产业基金。通过国务院对财政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和要求,让县级和区市共同设立企业扶持范围,通过对县级企业的政策优惠调整,让税收与政策相结合,从而发挥企业产业基金的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发挥资金乘数效应
县级财政支持工业经济转型的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对于新兴企业、创新性技术、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重点定向扶持,扶持对象可以与科技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确定,此外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也可以重点扶持,以保证县级财政运作基金能精准扶持到项目。有了扶持政策,还应该加强宣传,将县级财政扶持方式和利好政策通过会议、讲座、培训等方式宣传给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让企业充分了解财政支持政策,并主动对接,从而加强资金支持效应。另外,有了财政支持的具体政策,还应该将金融工作列入到工作考核中,以此来激励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且也能促进金融机构有更多的信贷资金优惠,可以支持更多的企业发展。
(四)对接省市级投资资金
县级财政可以通过对接省市级投资资金,及时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通过省市级政府来推动投资机制的改革,让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更有效率。比如设立省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再由省市级的投资基金向各类产业进行出资。同时,在基金出资方面,要采用创新的模式,比如直接拨款的形式改成贷款的形式,比如对投资回报不高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可以适当倾斜,比如对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加大投资。
此外,要发挥政府职能优势,解决企业融资、还贷等问题。在融资上除了政府直接支持意外,还可以扩大小微型企业信贷规模,对符合要求的信贷企业加快放贷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还贷问题上,可以建立还贷周转资金制度,比如续贷、临时额度等政策,让企业在遇到资金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衔接,以促进县级工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委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事关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只有切实加强人才工作,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才能推动我县工业经济的突破发展。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局党委成立了由书记李全胜任组长,副局长袁永洪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经贸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经贸系统《2009年人才工作要点》,做到人才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在此基础上,局党委会议坚持不定期专项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潜力,推动系统全局工作
我局结合本系统实际,把管好用好现有人才作为抓好人才工作的基本保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现有人才作用发挥的最大值。启动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年初,我局在机关范围内大胆提拔使用业务精、责任心强、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充实到各股室领导岗位,为使用和发挥人才创造了条件,为全局各项工作上台阶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我们按照人岗相适应的原则,加强人才岗位交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把懂经济、通管理的干部安排在重要股室;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股室,在干部使用时也要注意其专业性,比如工业发展办公室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在安排负责同志时,重点考虑熟悉工业经济管理、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同志,让既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又懂企业综合管理的干部担任,这样更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素质好、能力强、积极进取的优秀年轻人才,把他们吸纳到后备干部队伍当中,安排到重要岗位进行重点培养,以备后用,形成人才的梯次发展。
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局结合系统专业人才不多、引进困难这一实际,我们重点加大了自身选拔、培养的力度,确定人才后备队伍,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强化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一是鼓励干部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学习,全系统已有10余名干部通过了中央党校函授法律专业、经济管理专本科学业学习,全系统平均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积极选派优秀人才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做到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抓好局机关及政工人员的培训。针对局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党建、新闻宣传、材料撰写中存在的不足,积极组织办公室及政工干部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等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进一步强化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新形势下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积极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我县企业管理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不高,政策理论、管理水平、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制约了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此局党委、班子专题研究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与县职教中心协商,决定从7月开始,对全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重点培训内容: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投融资、信息技术应用、安全生产管理、金融危机应对策略等课程。以此提高全县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政策理论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指导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四是做好企业人才建档工作。我们对全县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分类进行登记备案,并完善规范各类人才档案资料。做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积极申报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协助县组织、人劳部门做好人才调研工作。:
四、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我局在开展人才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人才自身观念存在安于现状、创新不够;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使人才的贡献与其报酬不对等,人才的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体现,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人才交流机制有待改变:我系统是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机关,我局现有机关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9.5岁,人员年龄大,专业知识老化,急需工业经济管理、商贸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交流安排到我局,确保工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人才政策,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
一、 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规模工业总产值略有提升。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7亿元,与年初区下达预期目标相比,超额完成5%,与去年同期(6.47元)相比,增加3%,顺利完成了规模工业总产值的目标。
——规模工业增加值持续增加。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9552万元,与年初预期目标(26500万元)相比,增加49.2%。
——规模工业利税快速增长。完成规模工业利税814万元,与去年同期(350万元)相比,同比增长132.6%,远远超过市区下达的20%的增幅目标。
——规模企业稳步发展。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总数达12家(其中20__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9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家规模企业(其中20__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增加也是1家),其中亿元以上产值达4家,同比增加1家。
——规模工业产销率稳中有升。规模工业产销率98.07%,同比增长0.66个百分点,高出全区上半年产销率均值0.69个百分点,比市下达的产销率高出0.0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58%,
——招商引资成就喜人。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个,协议投资金额6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额2.3亿元,招商引资完成区下达任务(2.2亿元)的103%,其中工业项目占招商引资总投资额的100%。
二、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亮点
从20__年以来,我区为实现“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工业发展战略,创办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年来,我镇以推动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工作亮点纷呈。
(一)实现年度工业总产值翻番,为全区实现跨越崛起作出新贡献。我镇工业总产值从创建工业集中区前的不足20__万元,发展到____年的2.75亿元,____年的6.4亿元,直至今年的近7个亿元。三年跨了三大步,其增幅每年都大大超过了全区平均增幅,为区委区政府实现跨越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培植培育规模工业企业,为壮大全区规模企业群体增添了新活力。____年,规模以上企业9家,超20__万元的9家,超亿元企业4家。在全区规模企业总数中占了很大比重,在建设工业集中区的乡镇中位次靠前,是全区规模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有企业产销两旺,利税稳定提高,为市区两级财政增收培植新源泉。工业企业为财政增收从几百万元增加到几千万元,尤其是三家羽绒企业的稳定经营和产销两旺为区镇两级财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提升服务水平,为推进政府服务工业经济能力进行了新探索。
1、成立专门班子,加强政府对工业经济工作的管理和服务。镇成立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组,由2名党政班子领导和7名工作人员组成。及时调整工业集中区指挥部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明确职责分工、办事章程和工作人员“十不准”等制度。
2、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和学习政府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当今时代,衡量一级政府职能发挥,已从过去的农业税收、农业生产、计划生育和社会稳定,逐步过渡到除此以外的重点抓工业经济为主的引领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上来,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已成为新时期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完成了工业集中区百余亩征地和拆迁安置任务。完成了工业集中区安置房建设。完成了集中区内的交通、绿化、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电力线路架设任务。
3、切实探索工业企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企业台账,建立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资料库。每个企业建立一个档案库,内容包括从项目批准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的内容,有项目建设书和可行性报告、投资意向性协议书、发改委批准文件、规划勘察定界图、规划设计图、项目效果图、 工商企业执照、企业法人执照、法人代码证书、消防、环评批复和验收文件、企业报表、简介、主要内设机构、管理层、主要部门人事框架、通讯方式、用工合同等。
三、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招商引资为引领,开头发展工业经济的源头活水
招商引资的源头活水是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年初,镇组织了两次大型活动,一次是____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新春团拜会,一次是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新春联谊会,充分发挥我镇的人脉资源和商脉资源扩大招商渠道。主要领导主动与市区发改委、环保局、招商局、经信委等部门联系,积极寻找和考察项目信息,先后十二次到北京、上海、江浙等地考察招商,全年共开展招商引资洽谈三十余次,从中选定考察项目二十余个,签订招商引资意向性协议十二份,最终落实招商项目9个。
(二)凭借工业集中区依托,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高起点规划我镇工业集中区,按总体规划,以集镇为中心,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内设四纵四横主干道,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目前已建成主干道二条,在建主干道一条。按照成熟一块、配套一块、完善一块的思路,今年投入3900万元,实施了集中区安置房建设和道路建设。建成工业集中区主干道1100米,园区支干道450米,新建、改建高压输电线路880米,新建自来水管道660米,美化绿化道路3100米,平整土地550亩。
三年来,镇财政共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道路3500米,新建、改建输电线路9480米,新建自来水管道6500米,绿化面积290亩,安置房11幢。
截至目前,入驻工业项目强盛集团、阳光建材、振宇轻纺、科耐德电气、4家企业,工业集中区内还有已建和在建的为工业项目有安瑞建材有限公司整体搬迁、登立达铸造,都将于明年正式投产。
(三)强化建设生产调度,努力实现速度和效益双丰收
在抓工业经济工作中,我镇不仅立足于服务,还立足于强化项目施工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双调度。在建设进度调度方面,既有会议定期调度,也有个别现场调度,既有对建设业主调度、也有对施工单位调度,既有对配套工程、道路、水电工程的调度、也有物权在上的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的会商。事实上,这些调度既是给项目建设单位施压,也是自我加压,都是为了让落地项目尽快投产达产,产生效益。
这些举措充分的挖掘了企业的产能,实现了增产能、增效益,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四、存在的不足
1、经济总量不大,投资结构不够优化。深加工项目少,在引进尖、高、外项目上没有新的突破。
2、企业受银行投入影响大,融资困难,使得企业货款难,融资渠道少。
3、引进项目存在质量不高,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的问题。
五、今后工作思路
1、加大集镇建设力度,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打造产业集群,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扶优扶强政策和成长型企业培育政策的激励作用,有步骤、有计划地扶持一批重点工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动一批产业走特色化、高端化的发展之路。
2、着力构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落实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挂钩帮扶,落实包保责任,为企业提供信息,解决突出问题,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服务措施,为企业用地、供电、信贷提供优质服务。
3、重抓招商引资,注重外向开发。大力推介我镇工业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大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加速产业集聚和发展壮大,注重外向开发,力争外向型经济新突破。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工业、能源统计要开好局、起好步、服好务,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上级和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不断提高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提升统计优质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数据评估审核,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全面提升各级工业能源统计的工作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能力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是我们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我们统计人的使命所在。从目前看,全省工业、能源统计的基础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明确提出要把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作为2013年头等大事来抓,我们也势在必行。具体工作思路是:
数据质量评估与抽查相结合,着力加大数据质量抽查力度。根据2011年制定的《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办法》、《市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及各地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在做好数据质量评估的同时,加大数据质量抽查工作力度,市局工业(能源)处将建立定期抽查制度,抽点是工业总产值增速奇高、同期数与上年实际上报数明显不符、规下升规上企业同期数明显偏低、工业总产值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收入、新建投产纳入统计以及工业增加值率明显偏高、能源消费与工业总产值增速匹配性、协调性不强的企业,必要时与执法部门联合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地区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认定和工业、能源数据评估、核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合数据审核与基础数据审核相结合,着力加大基础数据审核。对基层企业数据的审核,采用计算机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原则,对明显不合理的企业数据逐一进行审核,充分利用工业、能源月度分企业数据库,加大对增速奇高、同期数变化大、工业总产值与主要产品产量、用电量、主营业务收入、能源消费等指标增速明显不匹配的企业数据的审核力度,只有提高工业企业基础数据质量,综合数据质量的可靠性才有坚实的基础。
事前审核与事后审核相结合,着力加大事前审核力度。事前审核是指统计数据在本级统计部门报送上一级统计部门前对数据进行的审核。由于月报时间较紧,月报时进行全面查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事前审核要突出对重点企业、重点数据和偏离度大的数据进行审核。事后审核则是在月报结束后,对企业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企业纠正,避免下月出现类似问题。
关口前移,把好新增定报企业的“进出口关”。搞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是贯彻实施统计方法制度、做好年定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13年,各地年内新增企业的申报时间、申报内容和申报手续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申报标准统一提高到连续生产三个月且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新增企业必须是各地经过业务辅导且已具备报表上报条件的企业,申报材料也必须按申报要求提供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局,经市局现场检查符合条件的才向省局提出申请,经省局批准后才能作为新增定报企业统计。除破产、停产等情况外,凡年底单位清查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必须纳入2011年工业、能源年报统计范围,同样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500万元的企业退出年报范围。按照最新年报会议精神,只有在年报清查库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才能纳入明年的工业定报统计范围。
规范要求,严格控制企业产值同期数上报。必须始终如一地把规范和控制产值同期数上报作为控制数据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防止因缺报、少报同期数导致速度虚增现象发生,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报的分月核实表。对“定报名录库两年都有的企业,同期数必须采用上年上报的实际数”。对于由规模下上升为规模上和由于改制、重组、拆分、搬迁等变更登记的企业,不得缺报同期数;2013年内新建投产企业不填报同期数。对于未按规定填报同期数的企业,只可参与当期工业增加值总量的计算,但不能参与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
(二)夯实基础,强化工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
加强和充实统计力量,健全统计网络。近年来,工业能源统计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力量与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能源统计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辖市区没有专设机构,部分辖市区、乡镇(街道、主管部门)、企业工业、能源统计人员力量不足、调动频繁等现象依然存在,为保证工业能源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进一步健全统计网络,一定程度上充实、稳定工业能源统计力量。
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业务培训是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对工业能源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工业能源统计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统计人员的变动频繁,为此,持之以恒地加强各级工业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因此,要求各辖市区每年采取以会带训或专题培训等方式,对乡镇(街道、主管部门)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进行一次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培训,以切实提高全市各级工业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升驾驭统计工作的适应能力。市局计划明年在适当时候举办一次全市乡镇及以上综合统计部门的工业能源统计人员业务培训。
全面推进工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地要在巩固大中型工业企业规范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出实招,下苦功,全面推进小型工业企业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三方面全面达标,真正做到全市所有的规模工业企业有产值计算表、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业能源统计电子台帐、统计报表齐全并且数出有据。市局明年将对工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考核验收工作,利用执法检查、统计调研、专题检查等方式对部分基层企业和乡镇(街道)开展实地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作为评判各地基础工作推进成效的依据,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企业进行表彰。各地要制订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具体推进计划,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并按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的要求组织好本地区的考核验收。
(三)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全市工业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严格执行新标准并注意相关数据的衔接。从2013年定期报表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由原来的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这一标准的变动,一方面减轻了我们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为各地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新的统计标准,并要特别关注新标准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衔接,确保新标准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当地工业经济运行走势。
如实填报企业的分行业产值。从明年定报起,工业统计方法制度明确规定,所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必须填报分行业产值,因此要求各地在年报清查期间,集中精力做好每个规模工业企业产品的核对、核实工作,对凡是存在跨不同行业产品的企业,必须如实上报其相应不同行业的分行业产值,以确保我市工业经济行业结构的客观、真实反映。
认真做好非工业企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统计。为了准确地弄清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今年国家能源统计方法制度上加大了对第三产业能源的统计工作力度,新增加了非工业企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季报表,要求各地年报期间认真做好年耗能万吨以上第三产业单位的摸底清查工作,实事求是,确保符合条件的单位明年起按季度及时上报。
建立健全单位GDP能耗的季度核算工作。明年起,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已正式增加季度单位GDP能耗核算报表,为全面掌握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准确、及时地核算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情况,有效提升全市能源统计工作能力,市局从明年起将逐步建立起部门能源统计报表季报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明确工作职责,共同做好季度能源核算和市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明年,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近72%份额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市局将进一步加大核查力度,各地要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切实提高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用电量等相关指标的协调性、匹配性。此外,各地还要高度关注能源消费与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数据之间的衔接,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我市已建立能源统计年度公报制度,各地在市里没有公布的情况下,不得公布本地区的数据。
积极做好单位名录库比对、核实和确认。国家统计局发文规定,今年各级统计机构要开展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专业年定报调查单位与单位名录库的比对、核实和确认工作,确认后的单位名录提供各专业年定报使用。从2011年年报开始,各级统计机构有关专业将本专业年定报调查获得的新增、变更和注销等单位变动情况、单位基本信息变更资料,以及主要数据资料于报告期后12日内反馈同级名录库主管部门,以更新名录库。各地工业统计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工作,研究名录库与常规统计调查单位及单位基本情况数据的统一衔接,规范调查单位统一管理。
继续完善全市新兴产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由于全国、全省没有统一的新兴产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目前我市执行的制度尚在试行之中,为了能更客观、更准确、更及时地反映我市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局将针对制度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和市科技局对市新兴产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不断地加以修订和完善。
(四)把握重点,继续做好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年报和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
高度重视成本费用调查年报工作。从2009年年报开始,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已成为工业统计的一项常规报表工作任务,由于成本费用调查数据直接关系到各地工业增加值及增加值率的核算,各地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审核,确保调查结果客观反映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确定的调查单位名录进行布置,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调查企业;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调查企业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为提高各地成本费用调查业务能力与水平,省局工业处已经组织对各县(市、区)统计局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希望各地下一步及时开展对辖区内调查企业相关培训工作;三是加强数据质量审核与控制,加大增加值构成项与相关财务指标、工业总产值年定报数据间关联审核力度,确保调查数据客观反映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加以解决。
全力推进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网上直报是统计数据采集方式的改革方向,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日益重视,将联网直报作为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和数据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要继续加强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业务指导、检查督促和数据衔接,按时、高质量完成网上直报和季度专项调查任务,在确保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00%直报率的同时,大胆探索,创造条件,借鉴丹阳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网上直报工作,尽快实现常规报表报送方式和网上直报的并轨,为全国即将推行的一套表提前准备。
(五)创新作为,努力提升全市工业能源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月度预测制度。为及时掌握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状况,避免工业统计主要指标数据异常波动,分析相关指标匹配程度,我们建立了辖市区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月度预测制度,将数据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规定各地在每月25日之前上报当月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数据,要求预报的大数相对准确,与正式上报数差异不能过大。主要指标大数预报制度的建立,便于我们提前掌握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大致数据情况,结合工业用电等相关数据情况,对各地工业生产、效益趋势做出初步分析判断,一旦发现趋势不符或数据波动异常的地区及时进行反馈,责成对数据进一步进行核查或做出详细书面解释,确保工业经济主要数据能客观反映全市及各地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跟踪监测工作。重点工业企业是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及时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和原因,对准确把握、科学研判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走势至关重要。为此,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对年销售收入前三十强工业企业建立统计月度跟踪监测工作,通过上报预测报表、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和重点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强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数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各辖市区要积极配合、协助市局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主动服务,多出精品。当前,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亦面临一系列“两难”问题和矛盾,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已成为常态并日益加深,各级领导干部对迫切需要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尤其是地方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全社会节能降耗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准工业、能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本地区工业经济、节能降耗的影响,跟踪监测运行走势,及时发现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优势,当好参谋助手,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统计优质服务,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各地应加强分析研究,及时提供相关统计信息,加强工业经济和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与分析,特别是要注意分析本地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苗头性、代表性的问题,及时提供第一手分析材料。加强课题开发与研究,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经济普查、成本费用调查、生产月报、财务月报等数据资源,巧借外力,积极研究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等对“十二五”发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等深层次的问题。
(六)认真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文化产业统计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等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生态市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创建以及创业型城市创建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核实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申报资料数据的核实工作;
四是认真做好市文明单位申报企业数据的核实工作;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__年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区20__年工业经济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安排部署20__年的工业经济工作。
刚刚过去的20__年是我区工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工业发展的又一个丰收年。工业总量、效益、结构、能耗等主要指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在年初召开的自治区工业大会上,我区被评为内蒙古工业十强旗县第四名,科尔沁工业园区荣获内蒙古工业十强开发区第三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全区各方面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刚才,××主任、××主任分别对20__年全区工业经济和园区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和客观分析,对20__年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就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深刻认识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意义。20__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更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自治区东部率先崛起的攻坚之年,做好工业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培植财源、壮大经济规模的有效途径。实践已经证明,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迅速壮大地区经济总量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培育更多更强的工业企业,才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靠工业化来带动,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工业化的有效组成部分。今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6200元,比上年增加700元。这样的目标,仅靠农业本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带动。要大力发展一大批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使农户与大市场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民大幅增收。
三是带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由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工业、重视工业,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以积极负责的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深入的作风去发现问题、迎接挑战、解决矛盾、突破难关,不断开创工业经济工作新局面,确保我区工业经济再次增倍翻番。
第二,充分把握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利因素。一是从总体来看。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较好,有利因素依然较多,我国宏观调控成效显著,防止了经济大起大落,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十七大胜利召开,对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新一轮经济改革必将为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我区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二是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20__年以及近期即将竣工投产的13个重点项目今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30亿元,为我区全年工业经济指标的如期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是从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来看。今年可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户,总数将达到90户。以上种种因素表明,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依然十分充足。特别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将有力推动我区项目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因此,区委、区政府科学制定了区属全部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税金分别达到340亿元、130亿元和7亿元,三项指标再次实现翻番的目标,这是一个自加压力、乘势而上的目标,是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的目标。
第三,冷静应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严峻形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加大,诱发市场波动的因素增加。我区经济在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深层次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和市场形势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要对今年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充分的估计,切实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尤其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国家货币调控政策趋紧。中央提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双高”行业扩张,经济政策环境进一步趋紧。资金紧张的矛盾会更加突出,20__年以来国家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资金规模减少。今年国家将进一步从严控制信贷规模,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会进一步显现。目前我区中小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中科天元、通亚铝业、福阳再生、飓力恒实业、锦秀木业等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达10亿元,严重制约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影响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资金筹措,从而影响项目的开工时间和进度。
二是能源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当前全社会通胀预期增强,能源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并呈继续上涨趋势。年初,国际原油已突破100美元每桶。煤炭已较20__年初每吨上涨80元左右。由于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造成部分企业利润减少和亏损增加。由于成本推动,今年水、电、运、油、气等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加大,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三是国家产业准入政策的调整。我区以玉米加工为主的淀粉深加工业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源消耗产业,以电解铝为原料的铝后加工业一定程度
上属于高耗能产业,随着国家加紧优化产业结构,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的限制,将对我区淀粉深加工产业和铝后加工产业的项目建设以及这些产业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造成较大的冲击。四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家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粮食出口,控制国内粮价继续上涨,决定从20__年12月20日起取消玉米、小麦、大豆等84种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此前,我国对玉米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实行13%的出口退税率。此次政策的调整将大大增加粮食产品的出口成本,尤其对我区淀粉制品的出口影响较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的淀粉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把握重点,倾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第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规模竞争力
20__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努力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产业集中度更高、产业链条更长、市场份额更大,围绕淀粉化工、铝后加工、农畜产品加工、非资源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具有科尔沁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一是进一步延伸淀粉深加工产业。要重点抓好梅花生物科技现有生产项目的满产达效,味精、谷氨酸、复合肥等产品产量突破60万吨;强力推进40万吨氨基酸和120万吨复合肥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实现部分投产。确保万顺达淀粉、顺通生物科技满负荷生产。力促中科天元醋酸项目上半年投产运营,全年生产醋酸10万吨、总溶剂1.2万吨。切实抓好通德公司6万吨淀粉、6万吨淀粉糖项目的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前投产。积极引进氨基酸、化工醇等淀粉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20__年,淀粉深加工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实现税金4.3亿元。
二是进一步拓展铝制品深加工产业。要确保胶建铝业10万吨铝后加工、银河铝业10万吨铝合金锭深加工、通亚铝业5万吨铝型材、力源线缆5万吨铝杆和3万吨钢芯铝铰线等项目全面投产。力促黑龙江同禹傲思铝业15万吨铝板带箔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形成部分产能。积极发展以铝板带箔为原料的模铸件、包装箔、铝合金轮毂等加工制造项目,加速铝加工产业向精深方向发展。20__年,铝制品深加工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40亿元,实现税金5,000万元。
三是进一步壮大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要确保金锣食品屠宰生猪150万口以上、火腿肠及清真肠产量达到15万吨。力促燕京啤酒2月份全面投产,全年生产啤酒8万吨。扶持塞外菌业扩大基地规模,年加工食用菌1万吨。全力推进蒙古王酒业迁址扩建、清谷新禾葵花蛋白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产。积极引进肉牛、肉羊、蔬菜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20__年,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70亿元,实现税金1亿元。
四是进一步扩充非资源产业。要确保华洋铜业11万吨电工铜杆、10万吨阳极板和5万吨线缆达产达效,加快推进25万吨电解铜板项目的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年加工铜制品65万吨的生产能力。力促霍煤碳素、国东锅炉满产达效,确保胶建长荣300万套子午线轮胎项目年底前投产。积极引进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组装、变压器生产、柴油发动机、农机具制造等项目,拓展非资源产业空间。20__年,非资源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20亿元,实现税金2亿元。
五是进一步培育煤化工和硅砂加工产业。要依托全市丰富的煤炭资源,积极发展以合成氨、尿素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规范硅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硅砂加工项目,逐步构筑多元化产业格局。
第二,加快推进园区高标准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经济内在竞争力
要按照高起点、大规模、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和“一园多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和“五小工业基地”规划建设工作。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特区”,不断增强园区的发展活力,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进一步加强项目平台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整体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一是根据需要继续完善东区基础设施,保证园区内企业和项目的正常生产建设,满足主导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依据供热、电解铝供需状况发生的新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新要求,力促铝、电扩能改造。二是南区实施“北移东扩”战略,建成面积要达到12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完成南区整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完成迎宾大街、禹鑫大街等街路的建设,修建红河大街和铝业大街两座公铁立交桥,同时完成排污、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确保5万吨污水处理厂工程、木里图车站站场改造及10公里铁路专用线工程如期投入使用;完成地上供水工程,并建设日处理2万吨净水厂一座。加快推进4平方公里生活区开发建设,确保20__年完成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主动承接沈阳、长春等地制造业产业转移,在南区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科尔沁装备制造工业园,力争年内在农机制造、电器设备及器材等行业引进3-5户企业。同时加快商贸物流市场、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尽快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多元发展的独立经济体。三是完成园区整体环境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水平。积极向上申报,争取进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启动实施莫力庙苏木食品及轻工业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力争在年内开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第三极。逐步规划建设大林镇有机食品加工、育新镇有机蔬菜加工、余粮堡和钱家店镇肉牛加工产业基地,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体,“五小工业基地”为辅助的工业经济多极增长格局。20__年,园区入驻企业要达到65户,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实现总产值300亿元、税金6亿元。
第三,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提升工业经济基础竞争力
中小工业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的主体,也是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全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政策,在人才培训、营销网络、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支持,特别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和参与东北经济振兴,使中小企业在联合协作中发展壮大,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提升总量、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全区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配套。要落实好自治区启动实施的"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全力做好我区中小企业专项贴息资金的争取工作,重点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贷款贴息和补助,推进中小企业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时,要积极培育更多的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力争纳入正在实施的自治区中小企业"千户百亿"工程。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工作,使中小企业在政策、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和扶持。要按照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申报和争取各种专项基金的支持。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中小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受训人员的覆盖面,努力为中小企业搭建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
平台,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第四,加快推进管理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多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能升级,研发高新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着力引导清谷新禾、飓力恒实业、大林型砂、铁人实业、锦秀木业、东北六药等传统优势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知名度,打造全国驰名商标。二是不断开发企业人才队伍。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实施力度。要积极培养,继续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加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区属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要真心实意地引进各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区里将积极开展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评选表彰活动。三是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信息化。每个企业都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瓶颈,是成本问题、质量问题还是新产品开发问题,要找到影响全局的问题有的放失,采取不同模式推进信息化。大规模生产复杂产品的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梅花味精集团以及广东溢达纺织公司推进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小规模生产简单产品的企业,管理问题显得比较突出,要通过实施信息化,完善自身管理制度,逐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五,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区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是不可避免得,但我们绝不能因为追求发展而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必须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业和城镇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坚决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把我区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科学、持续、健康的环境之上。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大对现有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一是要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能耗和污染问题。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装备制造等低耗能产业、低排放产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内部结构,努力稀释能耗指标。二是切实提高高耗能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新上项目要达到该行业能耗国内先进水平。三是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梅花生物科技、万顺达淀粉、飓力恒实业等企业的先进经验,采取资金扶持、项目引导、目标责任管理等措施,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梅花生物科技要在年内通过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评审。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工艺设备,强力推行清洁生产、节水节能、降污减排项目的实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其它资源集约利用率,做到增产与降耗并重,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金磊化工要实现达标排放,否则不得启动生产;九星水泥今年如不能实施技术改造,区政府将对企业实施整体关闭。对现有生产企业凡发现不能达标排放的,均实行停产整治,对新投产项目,凡配套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一律不得正式投产。同时今年区财政将安排200万元技改资金,重点投向现有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以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为目标,逐步形成企业内部生产环节小循环、产业内部协作配套中循环、关联产业相互支撑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工业经济“好”字优先的发展目标。今年下半年,我区将召开全区节能减排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各企业要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相互学习。
第六,加快推进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提升工业经济环境竞争力
在建项目是工业经济的明天,现有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支撑。我区工业要保持总量持续倍增的发展势头,就要强化指导服务,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两个关键环节。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来;切实帮助项目单位和企业解决好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今年甚至更长时间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务必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把好产业政策关。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摸清吃透国家鼓励、支持和限制的政策边缘及其总体走向,为企业入驻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协调解决企业或项目单位在办理准入、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关于立项、环保、土地、生产许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梅花生物氨基酸、胶建子午线轮胎以及铜铝深加工等项目的立项审批以及中科天元和顺通生物酒精项目的生产许可证办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抓住通辽市被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契机,科学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精心谋划后发优势。二是把好土地使用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土地政策申报项目用地,并充分考虑土地的容积率、收益率等多种因素。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投资密度比较低,今后要着力提高,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督促项目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目标进行建设,对只“圈”不建或建设缓慢的项目,要进行清理或专项推进,对力源线缆项目要限期竣工投产,对木糖醇项目的建设要重新予以确认,对包括顺通生物在内的有预留地的企业或项目,要确保按照已有协议开工建设,否则对闲置土地该收回的将依法收回;要根据工业发展的需求,及时做好工业用地的储备工作,解决工业发展用地不足的问题。三是把好环境保护关。要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环境评价一票否决,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要更加注重规范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行为,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更新节能环保设施,杜绝不达标排放的现象发生;要注重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强产业关联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四是把好资金融通关。要多渠道争取国家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在发展中小企业、奖励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资金,逐步解决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要当好“红娘”,主动协调沟通银企双方资金供求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连心桥”;要积极探索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等投融资机构,丰富通辽的金融市场;要高度关注债券业发展态势,积极借助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为企业和政府融资引资。五是把好销售市场关。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换代,开拓区内外市场。工商、税务、商务、质量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市场秩序整顿,加大打击和保护力度,创造更优良的市场环境,确保本地企业信誉和产品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确保燕京啤酒、蒙古王酒业、
清谷新禾等知名企业的产品稳定进入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六是把好安全生产关。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紧制定完善各企业、各主要环节的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案。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推向深入,推向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当前要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工程安全防范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三、加强领导,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我区工业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很多,我们必须用超常规的思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确保完成工业经济的各项任务。
第一,要改进经济运行调度的方式和内容。在抓好工业经济运行指标调度的同时,要进一步改进调度方式,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从源头上研究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讨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经济运行的顺畅。特别是各镇苏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工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密切关注工业发展动态,引导好、服务好工业发展。要把产业培育、技术创新、重点企业作为调度组织经济运行中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我区工业投入较大的实际,要把如何使我区工业投入和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发挥出最大效益作为当前经济运行调度的中心工作。今后,区里将进一步加大督导调度力度,对因工作不力,完不成计划进度,贻误发展机遇的全区通报批评,并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当前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历史的最佳期,好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步伐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增长势头与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关系,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的实现。根据新形势,经区委、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逐步加大工业经济在镇苏木、街道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并将规模企业数量、产品销售收入、利税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在工业项目上要有较大的加分因素,进而激励全区上下比、学、赶、超,大上工业、大干工业的热情。刚才,我代表区政府与各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和重点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考核是一种手段,也代表了一种导向。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这次考核指标调整的目的和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抓紧指标分解,明确专人负责,务必完成区里下达的任务指标。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和重点企业,区委、区政府在对其进行表彰的同时,还将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且处于后三名的,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