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产品走势

农产品走势

时间:2023-10-02 09:0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产品走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产品走势

第1篇

蔬菜市场受到1-4月份整体生产供应趋紧,以及储存类蔬菜结构性供应失衡,6、7月份蔬菜供应整体过剩等因素影响,全年价格波动剧烈。猪肉价格全年强势运行,尤其是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生猪供应趋紧,下半年生猪产能有一定恢复。鸡蛋行情全年低迷,在盈利环境下市场淘汰过剩产能动力不足。

预计2017年主要农产品价格以下行为主,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程度有所提高。2017年一季度蔬菜、猪肉价格同比低于去年,市场供应水平较2016年提高。肉鸡市场复苏向好,蛋鸡市场可能迎来反弹,肉牛价格依旧高位运行,肉羊市场有所反弹,淡水鱼市场运行平稳。

蔬菜

供需不平衡导致蔬菜价格阶段性特征明显

从2002年以来,蔬菜市场价格走势形成了三个非常明显的阶段:一是2002-2008年蔬菜价格持续缓慢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的总体态势,蔬菜年度价格由每公斤1.15元上升到1.84元,累计涨幅60%,年均涨幅8.1%;二是2009-2010年蔬菜价格快速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与结构性失衡并行的态势,蔬菜价格累计涨幅51%,年均涨幅22.9%;三是2011-2016年蔬菜价格波动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整体供应充足、结构性失衡的态势,蔬菜年度价格由每公斤2.36元升到3.16元,累计涨幅33.9%,年均涨幅6%,且年度价格走势呈现一年降、两年升的规律性特征。

2016年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一是年度平均价格最高。从历史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蔬菜价格是自有历史数据监测以来最高的一年,平均价格达到3.16元/公斤,年度平均价格首次突破3元/公斤水平。

二是价格震荡幅度最大。2016年3月价格最高为4.54元/公斤,6月价格最低为2.01元/公斤,价格差达到2.43,最高价格是最低价格的2.26倍。从蔬菜价格离散程度分析,此前5年蔬菜月度价格平均标准差为0.47,2016年蔬菜月度价格标准差达到0.84,此前最高的是2012年的0.54,定量说明了今年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

天气因素已成为影响蔬菜市场波动的先导性因素

自2011年蔬菜供应宽松以来,蔬菜价格的大幅上升往往伴随着异常天气的变化,天气因素对蔬菜行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供应和运输两个环节,已经成为分析蔬菜市场变化的先导性因素。

2016年蔬菜价格走势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

春高:1-4月,蔬菜平均价格4.02元/公斤,同比升幅31.8%。2015年年底以来的雾霾、降雨、低温等极端天气对全国蔬菜生产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蔬菜整体供应趋紧,影响了春季蔬菜市场供应,根据河北省不完全统计,雾霾、低温天气导致部分蔬菜品种减产接近50%,根据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对批发市场监测,2月6日北京主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较1月1日减少18.6%,这是导致2016年春季蔬菜r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耐储类蔬菜价格补涨拉动蔬菜价格上涨到最高水平,补涨幅度达到30.4%,拉动蔬菜价格上行6.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2%。

夏低:6-8月,蔬菜平均价格2.16元/公斤,同比跌幅20%。受前期蔬菜价格居高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016年夏季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且主产区天气情况有利于蔬菜生产,例如张家口蔬菜产量同比增加8.4%,叶类和茄果类蔬菜大量上市供应市场,引起短期市场供应过剩,价格偏低。

秋冬稳:9-12月,蔬菜平均价格2.89元/公斤,同比升幅7%。2016年秋冬蔬菜行情与近几年走势较为一致,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尤其是10月份蔬菜价格平稳过渡,未出现价格偏低的情况,而且2016年冬储大白菜上市期间行情趋好,对稳定蔬菜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冬季北方设施蔬菜生产情况良好,保障了蔬菜市场供应。

蔬菜市场供应结构性特征显著

从目前蔬菜市场分类来看,耐储类、茄果类和叶类蔬菜是蔬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计占到蔬菜总上市量的63%(分别占比37%、15%和11%)。这几类蔬菜在种植时期、区域、上市销售等方面的趋同性形成一股市场力量,参与市场博弈。在蔬菜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些品类的价格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耐储类蔬菜直接推动2016年3月份蔬菜价格至高位,叶类和茄果类则是引致2016年夏季蔬菜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从产地分布情况来看,可分为北方设施蔬菜和南方露地蔬菜,2016年入冬以来北方设施蔬菜供应较为充足,保障了叶类、部分果类蔬菜的供应,南方蔬菜受到天气影响,下半年以来供应出现一定的短板,例如椒类、菜花类价格居高。

蔬菜价格交替升降现象显著

同一种或同类蔬菜在相邻年度或茬口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价格升降交替现象,这在每季度的市场分析中都有重点提到相关品种,这是蔬菜生产者依据市场信息安排蔬菜生产的重要参考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2017年走势研判

在不出现异常天气的情况下,主要蔬菜品种市场供应有保障,2017年一季度蔬菜价格同比低于2016年水平。长期来看,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蔬菜价格走势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幅度过大的上升或下降,这对稳定2017年的蔬菜生产种植和市场供应很重要,预计2017年蔬菜价格同比低于2016年水平,蔬菜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小于2016年。

建议:重点关注储存类蔬菜在2017年3月份的市场情况,2016年大白菜、土豆、胡萝卜等品种储存量较大,有可能存在新、旧茬口同时供应引致价格下跌的情况。提醒蔬菜生产者以规避市场风险为主,适当控制2016年价格水平较高品种的种植面积。关注天气变化对茄果和叶类蔬菜生产的影响。

猪肉

猪肉价格达历史高点,年内呈阶段性波动

2016年猪肉价格是自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2016年猪肉价格呈三段式涨跌。一是1-6月的猪肉价格超高位运行阶段,平均价格为24.37元/公斤,5月份26.11元/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二是7-10月的调整下行阶段,平均价格为21.92元/公斤,比高位运行阶段下降16%;三是11-12月的反弹阶段,平均价格21.64元/公斤,比10月份上涨7.3%。

政策因素促使猪肉供应增加,下半年猪肉价格回落

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6年下半年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幅持续回落,同时屠宰量逐月增加,增加了猪肉市场供应。5月份开始,北京市政府连续两个月以每日5万公斤的量向市场投放储备冻猪肉,对持续上行的猪价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猪粮比持续居高,为生猪养殖丰收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6年猪粮比连续36周突破9:1的黄色警戒线,从3月底到6月底连续13周突破10:1的红色警戒线,生猪单位养殖盈利高达1000元以上,在猪肉价格下跌的后期,每出售一头100公斤的猪,也能盈利500-600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生猪产业调整支撑猪价持续高位运行

根据数据监测,猪肉价格自2016年7月上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已经连续高位运行18个月,而且年底猪肉价格反弹的态势也较为明显。结合调研、会商的情况,纵观此次猪价上行,除了供需关系之外,在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生猪产业调整是支撑本次猪价高位运行的因素之一,例如全国禁养、限养区的划定,生猪产业转移等对生猪的供应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预计2017年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低于去年。2017年全年猪肉价格可能将逐步进入下行周期。

鸡蛋

鸡蛋市场价格全年低位弱势运行。根据历史监测数据,2016年鸡蛋价格处于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6-12月月度价格均处于近7年来的最低水平。蛋鸡养殖有利可图引致蛋鸡存栏量下降缓慢。从养殖场的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蛋鸡存栏量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主要原因是当前鸡蛋价格对养殖户来说仍是有利可赚。蛋鸡养殖成本下降支撑价格长时间低位运行。2016年以来玉米价格全面下降,由之前的2.4元/公斤下降到1.8元/公斤左右,降幅在2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鸡蛋价格下降对蛋鸡行业的冲击,引致鸡蛋行情能够较长时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

随着整体蛋鸡存栏量的增加,蛋鸡养殖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预计2017年下半年鸡蛋行情可能会迎来拐点。

白条鸡

2016年白条鸡市场行情有所好转,呈现供销两旺格局,从二季度开始白条鸡价格一直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近几年白条鸡一直处于产能淘汰阶段,行情也较为低迷,2016年调整效果初步显现。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批发市场白条鸡上市量大幅减少,由之前的每天17万公斤左右下降到不足10f公斤,一方面说明白条鸡进入批发市场交易的比重在逐步减少,另一方面说明白条整鸡销售的比例在减少,分割销售在肉鸡销售中的比重增加。预计2017年白条鸡价格与2016年持平或略好。

牛羊肉

2016年牛肉价格走势和近3年平均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市场供需达到较为均衡状态。2016年羊肉价格走势继续低迷,主要是肉羊供应增加引致。一方面,前几年羊肉行情好,很多养殖户跟风扩大养殖规模,出现生产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进口羊肉上市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年签订中澳自贸协定以来,今年中国羊肉进口量同比增长50%左右。

预计2017年一季度牛肉价格同比与去年持平或略高于去年。羊肉价格已经出现回暖趋势,预计2017年一季度价格同比持平。

淡水鱼

淡水鱼的价格总体走势平稳。2016年淡水鱼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存在两个“后移”:一是高点后移。根据近几年价格规律,北京市淡水鱼年度价格高点一般出现在6月份,而2016年的淡水鱼价格高点出现在7月份,后移一个月。二是价格变化趋势总体后移,表现为上半年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下半年价格则高于2015年同期。从上市量来看,上半年草鱼、鲤鱼、胖头鱼的大量上市是拉低价格的主要原因。下半年价格总体偏高是由于各品种上市量呈不同程度减少造成,尤其是11-12月期间出现因产地检验和市场舆论造成的批发市场淡水鱼上市量短时性上市量减少。综合来看淡水鱼市场供需处于基本均衡状态。预计2017年一季度淡水鱼市场仍处于年度低位运行期,同比基本持平。

粮油

2016年以来,国家对稻谷、小麦仍然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谷物总产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供应宽松的局面依然存在。国家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终端消费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终端市场的大米、小麦价格比原粮市场更为稳定。全年东北大米价格基本稳定在4.8元/公斤水平,富强粉价格则是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每公斤3.30到3.35元之间小幅波动。

第2篇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然而复苏是微弱的。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最新预测报告,全球经济在2011年增长3.2%,将略高于2010年2.7%的增幅。然而,世界银行报告也明确指出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不能排除2011年增长略微减速的双重下滑情景,也不排除复苏势头增强的可能性。相对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全球经济增长幅度的预测较为乐观。根据其2010年7月最新全球预测报告,世界经济预计将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约4.5%和4.25%。由于2010年下半年的金融波动,下行风险骤增,IMF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幅将略低于2010年。IMF研究报告也指出,上述预测的先决条件是重建信心和稳定政策(尤其是在欧元区)要得以实施。虽然上述两大国际研究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测有所差异,但都明确判断:全球经济在2011年将继续复苏,经济复苏的步伐将较为缓慢,而且复苏还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全球石油需求在2011年将有所增长,石油价格基本稳定。国际能源署(IEA)最新预测表明:全球原油需求将由2010年每天8694万桶,增加到2011年的每天8816万桶,增幅为1.4%。根据国际能源署工业和市场部主任David Fyfe的分析,全球石油供给至少到2011年中期将是充足的,如果全球经济在2011年较为低迷,原油需求将大幅下降,2011年全年石油供给都将非常充足。上述判断与世界银行对2011年石油价格预测也非常一致,根据世界银行2010最新预测报告,2011年石油平均价格为76.6美元/桶,相对于2010年仅提高0.8%。

全球生物能源产量在2011年增幅将非常有限。根据德国著名全球生物能源研究公司―F.O. Lichts公司在2010年10月的全球生物能源发展报告,全球生物能源产量的增长速度在2011年将低于5%,这是在过去10年内出现的最低涨幅。导致2010年全球生物能源发展增幅较缓的原因有政策和生产成本两个方面。就政策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美国,其产量已经接近政策规定的150亿加仑传统生物(也称第一代)燃料乙醇的临界产量,而且前期补贴政策和54美分/加仑的进口关税政策也将在2010年底结束,这都将制约美国在2011年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其次,由于石油价格较为低迷,农产品价格却显著上升,从而导致生物能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企业投资和生产增幅将显著低于前几年。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初步判断:首先,在2011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但是全球经济增幅将较为缓慢;第二,石油供需在2011年将保持较为稳定状态,石油价格依然保持较低水平;第三,全球生物能源产量增长幅度在2011年将较为缓慢。

二、主要模型假设

为了分析在2011年全球农产品变化,我们同时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和中国农产品政策分析及预测模型(CAPSiM)进行预测。主要的经济判断和假设如下:

第一,各国经济在2011年的发展状况,将主要依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全球经济最新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第二,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国际石油价格将由2009年的61.8美元/桶提高到2010年的76.0美元/桶,增加23.1%。同时预测2011年石油价格为76.6美元/桶,相对于2010年仅提高0.8%。虽然世界银行的预测与2010年石油价格增幅有偏差(国际原油价格在2010年前10个月上涨40.8%)。但综合IEA和世行的预测,在分析中,全球石油价格在2011年将依然采用较低增幅,假设石油价格提高1%。

第三,生物能源与石油之间的替代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生物能源与石油之间的替代弹性数值为5,这一弹性值与Hertel etal. (2008)所采用的3和Banse etal. (2009)所采用的5基本一致。

三、模拟和分析结果

(一)2011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变化判断

粮食作物价格将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根据模型预测,在2011年国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分别提高5.7%和3.9%;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提高1.9%和2.7%。大米和小麦价格变化与全球经济在2011年恢复较为缓慢,以及前期大米和小麦价格跌幅较大有紧密关系,在2011年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价格略有提高。由于受到全球生物能源发展明显减缓的影响,全球玉米价格在2011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显著上涨。

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根据预测,在2011年糖和棉花的价格分别下降约6.7%和6.0%。由于经济复苏的步伐较为缓慢,纺织服装业在2011年增长幅度有限,对棉花的需求不会快速增长;同时,由于2010年国际棉花价格因为天气原因价格快速上涨,也会对2011年棉花产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棉花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这都将促使2011年棉价有所回落。在2011年国际石油价格增幅较小,依然保持较低的水平,这不会刺激以甘蔗为原料的生物乙醇的快速增长。与棉花一样,2010年快速上涨的糖价也会显著促进来年的产量。由于需求相对稳定而供给提高,国际糖价将在2011年有所下降。

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根据预测,在2011年国际牛羊肉产品、猪禽类产品和奶制品价格保持稳定,变化幅度在1%以内。由于饲料作物价格基本稳定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畜产品需求不会快速增长,供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畜产品国际价格在2011年将基本保持稳定。

(二)2011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变化

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保持稳定,玉米和大豆价格将有所上涨。根据模型预测,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价格小幅上升,涨幅在2%左右。相对而言,玉米价格上升幅度较为显著,上涨约6.5%。虽然全球经济恢复较为缓慢,但我国经济将依然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并不显著提高大米和小麦的需求,大米和小麦供需稳定,价格变化较小。然而,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将显著提高畜产品消费,从而拉动玉米需求,国内玉米价格将面临较大上涨压力。国内大豆价格变化与国际价格变化基本一致,价格提高约2.9%。

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将低于国际价格。根据预测,在2011年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分别下降约2.7%和2.4%。由于全球经济在2011年复苏乏力,对纺织服装的需求不会出现显著上涨,同时由于2010年棉花价格过快上涨,2011年国内棉花生产将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国内棉花价格有所回落。随着全球在2011年糖产量的提高,国内糖价将随着国际糖价下降。

国内畜产品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上升。根据预测,在2011年我国猪肉、牛肉、禽肉、蛋类和奶制品将分别提高约3.6%、6.6%、4.0%、2.0%和7.6%。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畜产品消费和生产都将快速提高,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但由于饲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畜产品价格将有所上涨,但除了牛肉和奶制品价格涨幅较高外,猪肉、禽肉和蛋类产品价格比较稳定。

四、总结和政策建议

在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发展、石油价格和生物能源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全球贸易模型(GTAP)和中国政策分析与预测模型(CAPSiM)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对2011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做出如下判断:

国际农产品价格在2011年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其中,国际粮价将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在2011年国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分别提高5.7%和3.9%;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提高1.9%和2.7%。而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在2011年糖和棉花的价格分别下降约6.7%和6.0%。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在2011年国际牛羊肉产品、猪禽类产品和奶制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降升幅度在1%以内。

国内农产品价格整体变化趋势与国际价格基本一致,国内农产品总体价格不会出现快速上涨,但价格变化在不同产品间有所区别。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保持稳定,玉米和大豆价格将有所上涨。根据模型预测,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价格小幅上升,涨幅在2%左右。相对而言,玉米价格上升幅度较为显著,上涨约6.5%。国内大豆价格变化与国际价格基本一致,价格提高约2.9%。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将低于国际价格。在2011年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分别下降约2.7%和2.4%。国内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上升。在2011年我国猪肉、牛肉、禽肉、蛋类和奶制品将分别提高约3.6%、6.6%、4.0%、2.0%和7.6%。

上述分析结果是基于标准的经济假设,然而一些不确定因素非常值得关注和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将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各国在2011年所执行的经济刺激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在2011年进一步提高或取消其前期的经济刺激政策,这将对世界经济及产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譬如:欧盟和美国)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货币总供给和货币流动性造成重大影响,这不仅直接影响各国间的汇率和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国际商品投机泛滥。

第二,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国际农产品短期供给变化。气候变化将在短期内显著影响国际农产品供给,并通过国际投机和政策调整等因素进一步放大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因此,监控国际主要农产品长势对于预测和掌控短期农产品短期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3篇

2大经济功能

农产品期货具有风险转移和发现价格两大功能。在商品市场上,价格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干旱、洪水,战争、政治动乱、暴风雨等各种情况变化会传遍世界各地,并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导致价格在较短时期内大幅度波动。与供求相关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一些商品收获的季节性和需求的季节性。

自期货交易产生以来,发现价格功能逐渐成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经济功能。所谓发现价格功能,指在一个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市场中,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期货价格,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未来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期货价格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真实的供给和需求的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经营者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世界上很多生产经营者虽未涉足期货交易,也没有和期货市场发生直接关系,但他们都在利用期货交易所发现的价格和所传播的市场信息来制定各自的生产经营决策。例如,生产商根据期货价格的变化来决定商品的生产规模:在贸易谈判中,大宗商品的成交价格往往是以期货价为依据来确定的。

价格3特点

和其他期货品种相比,农产品期货的价格有自己的特点。投资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来分析农产品期货可能的价格走向,作出比较有利的判断。

受供给量影响更大

作为商品,其价格变化主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也不例外。农产品期货品种大多数是大宗商品或者是在这个产业链上游的初级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产量大、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幅度小。从经济学分析,农产品价格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如果产量发生明显变化,价格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这就决定了在供需两方面来说,供给量对价格影响大于需求量。

与生产周期同步

农产品期货的价格,其变化的周期与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几乎完全相同。一般在农产品的收获季节,价格最低,然后随着农产品销售数量的增加,供给逐渐减少,以及农产品储藏、保管费用的逐渐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也就开始上涨,直到第二年的农产品收获季节,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格和生产周期循环。正是因为季节性因素的存在,农产品价格在每年10~11月份期间处于相对的低点。此后随着不断消耗使用,农产品价格也摆脱低位不断上涨,到每年4~5月份,农产品价格处于当年度相对高点。针对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季节性因素,在投资农产品期货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时段和价格选择操作方向。

受天气因素制约

农产品不同于有色金属等工业产品,价格变动有一定特殊性。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受天气变化影响,生产具有长期性和连贯性,除非厂商停产或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进度和产量才有所变化。对于农作物来说,多数时间都是靠天吃饭。一段时间内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如果当年风调雨顺,农作物生产良好,当年有可能丰收。反之遇到自然灾害,就有减产歉收的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决定了农产品价格运行的特点。当天气因素向不利于作物生长变化时,农产品期货价格会上涨;反之,价格会下跌。在天气影响之下,农产品期货价格变动的幅度和频率比较大,不容易把握未来的走势。

当前农产品期货走势及投资机会

目前在诸多农产品期货品种当中,大豆、豆粕、白糖和小麦交易比较活跃,玉米和豆油期货价格走势相对疲软。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一直维持盘整走势,市场继续炒作的新年度大豆播种面积的题材。虽然市场已经消化了这方面的数据,但是3月底农业部统计调查报告会给这个问题盖棺定论。技术角度看,美盘大豆处在前期800美分高点回落后的调整阶段,市场还没有转向熊市。考虑到季节性因素,未来1~2个月将是农产品价格处在相对高位的时期,这种情况下,投资大豆期货时可考虑买入大豆期货为主要操作方式。

关于豆粕期货,该品种的价格涨跌主要取决于大豆价格涨跌和下游养殖行业的需求量变化。大豆价格处于盘整阶段,养殖业的需求还没有复苏,当前投资豆粕期货时机不成熟。对于未来1~2个月走势,养殖行业的需求逐渐恢复,对豆粕需求量增加,豆粕价格将会有所上涨。

第4篇

大宗商品分为农产品、工业品和贵金属三类,对于这三类商品而言,影响其价格的关键首先是供求,其次是其计价的货币币值变化。货币币值的波动对三类商品的影响大致相似,所以供求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因素相对简单,全球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全球人口一样基本保持着长期稳定增长,只有供给在发生变化,而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是其主产地的天气变化而造成的减产或丰收。

与农产品正好相反,工业品如铜、铝、锌、燃油、橡胶等在供给方面会有一些微调,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需求,作为基础的生产资料,需求的波动跟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经济周期上升时,比如2006年-2008年,中国经济高涨,包括印度、非洲都进入繁荣期,当时的燃油价格创新高就是反应,下降周期中各种需求减少,所以这些工业品的价格都在下跌。

我们将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大宗商品进行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黄金的波动幅度小于一般商品,也就是说价格趋势一旦出现,就会表现出更好的长期性趋势,适合做战略性的长期投资。

贵金属像货币不像商品

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与经济周期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因为在黄金的需求中,有一小部分缘于黄金的商品属性,主要体现在黄金首饰加工及在电子、通讯、航空、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从这些方面来讲,黄金的与工业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研究黄金比研究工业品更为复杂,因为除了商品属性外,黄金还具有其他商品所不具备的金融属性。“黄金天然是货币”,尽管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已经有40年未与任何货币挂钩,但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陷入泥潭,两大货币尽显疲态之时,黄金这个古老的硬通货却异常坚挺的走过它的十年牛市,成为人们避险和保值的最好工具。谁说黄金不是货币?

美元强商品强

所有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元的强弱对黄金价格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美元升值会促使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美元贬值又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经济良好时,美元也相对坚挺,但良好的经济扩大了对生产原料大宗商品的需求,产生了一方面美元升值利空大宗商品,另一方面需求上升刺激大宗商品上涨的复杂情况,但从根本上讲还是需求更为重要,如在上一轮2008年经济危机中,美元的贬值利好大宗商品,但需求下降的更快起到了主要作用,大宗商品价格遂暴跌。所以才有美强则商品强的说法。

第5篇

农产品缘何节节攀高

近几年的农产品牛市源于众多因素的共振。供求首先改变了粮食消费版图。2005年以来,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域遇到灾害性气候,导致减产,引发农产品供应紧张,同时全球库存水平偏低。利用农产品转换乙醇的生物能源技术快速发展,拉动了对玉米、甘蔗、大豆等原料产品的需求,进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粮食消费版图。

其次,美元“熊市”引致的商品轮动上涨,最终转移到农产品方向。而一些国际炒家利用生物能源发展和美元弱势,鼓吹粮食末日论,大肆煽动投机资金炒作农产品,将价格逐步推高。其典型例证是并非供不应求的国际大米也被大幅炒高,而我国尔北大米在年初甚至卖不出去。这种制造谣言――拉高价格――逼迫相关国家限制贸易――进一步抬高价格的炒作手段,把很多供求平衡的农产品也变成了短缺品。

农产品期市下半年或调整

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也对此轮行情有所反映。但大涨后牛市能否持续,则需具体品种具体分析。限于篇幅,下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大豆、玉米期货价格走势作一分析。

大豆

中国属于大豆主要消费国,目前我国进口依赖度已经达到70%以上,所以国内大豆市场主要受制于外盘的走势,行情较多,可炒作空间大。目前连豆跟随美豆延续强劲走势,国产大豆日益减少及居高不下的进口成本,使多头牢牢控制着市场的节奏。但从种植面积及作物近期的生长状况来看,最终产量仍有大幅增加的可能。果真如此,下半年大豆价格很可能进行明显的回调。

从供求看,如下图所示,2008~2009年度中美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3.4%、13.8%,如果天气正常,中美大豆总产量将明显增加。但中国需求依然持续性增长,2008年1~5月份进口大豆1365,万吨,同比增加20.4%,另外6月份中美企业共签订了价值50.67亿美元的大豆及豆油合同。中国强大的需求支撑着大豆市场的长期牛市。美元贬值使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暴涨,推动了包括大豆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从资金面看,过去5年规模暴增20倍的美国投机基金看好农产品尤其是大豆,加大做多力度推动价格上涨,但近来减仓可能说明其获利立场意图,这可能加剧行情的波动性。目前,产区余粮已经非常少,成交难上量,中国产区大豆收购价格仍然保持在5100~5400元/吨的坚挺价位。而大豆进口成本高居不下,6月份理论进口价格已经高达5800元/吨,直接带动其豆粕、豆油的出厂价格上涨,也令盘面走势难寻回调的空间。而近来以出台《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为标志,政府开始加大热线监管力度,市场担忧政府调控力度会逐步加大,期货市场资金撤离动作明显,对包括大豆在内的行情起到了一定降温作用。

展望后市,在供应增加及周边市场的影响下,豆类市场很有可能展开大幅回调走势,但高企的大豆价格已逐渐对需求形成抑制。另外,在成本提高的支撑下,难预测市场回调的空间。

目前天气是主导性的利多因素,生长期内任何不利的天气都会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题材。但从美国政府的受灾数据看,产区的情况并不是很悲观,而高通胀下的政府调控及阿根廷农民罢工向有利方向发展,都是压制上涨甚至造成大幅回调的重要利空因素。因此,下半年市场在充分消化天气的利多因素之后,很有可能展开较大幅度的调整,短期行情需关注美国农业部7月份的供需报告和8月份的产量报告。

玉米

2008年上半年度CBOT市场玉米价格屡创新高,而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无论涨幅还是绝对价格,都低于国际水平。由于国内玉米进口依赖度不高,外盘对价格影响有限。另外,国内玉米市场连年产量增加,需求相对稳定,国家管制玉米加工企业规模,故价格相对稳定也属于正常。

但从利多角度看,种植成本增加,播种面积转移,运费价格高企,雪灾、地震、洪水影响到市场长期供需,再加上通胀压力加大,玉米价格上涨的潜力很大,只是缺少一个能一直支持的契机,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可能性也似乎不高。

虽然国内期价与外盘联动性较低,但受美豆价格连续大幅调整,国内大豆期价尾随下跌拖累,玉米价格下探近期波动箱体区间底部,目前价格整体波动幅度较小。而自身基本面供需较为平衡,短期内出现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因素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跌破此箱体区间(1865~1990年)的可能性同样较低,若后市大豆继续随外盘调整,玉米期价难免受拖累下行。

高粮价下的股市投资机会

在农产品牛市中,股市的农产品上市公司受益状况又如何呢?

A股农业上市公司的涉及业务主要包括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等,与粮食直接相关的种植业公司主要分布在化肥、农药、种子、土地租赁、农产品加工销售这些间接受益的细分行业中,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农场型公司,如表所示。同时,这些上市公司多集中于粮食的上下游产业,有些企业未必会受益于农产品价格增长,反可能因农产品价格的增长而增加其成本。如果相关产品的价格并没有相应增长或者增长低于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反会受不利影响。比如说豆粕价格的大幅上涨,对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就属利空。

总体而言,农产品牛市对品牌消费品公司和农产品加工类公司是利空,或者受益有限,养殖业也不直接受益于粮食价格上涨,而唯一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北大荒的收租盈利模式也难以从中受益。真正可能受益农产品牛市的是上游种子饲料加工类公司。当然,农业的子行业众多,不同公司受益情况差别很大,投资者有必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种子类公司真正受益

农产品价格上涨,上游公司――种子饲料加工类公司由于成本未受影响或者受到影响较小,且可以向下游农户部分转嫁,因而毛利率得到提高,股价也能随之上涨。而下游的产成本加工业――如食品和屠宰,如果能够转嫁上游的成本压力,还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而如果只能部分转嫁成本,则利润空间下降,股价反而会下跌。比如屠宰行业,目前在生猪价格上涨和国家严控生肉价格的背景下,实际经营是无利可图的,应该回避。但如果上市公司在生肉之外,有熟肉加工业务――比如火腿肠之类,就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价格,转嫁成本上涨的压力。

第6篇

我国的CPI结构是80年代确定的,当时不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吃穿开支占城乡居民收入的比重都居于高位,恩格尔系数达到80%以上。因此,在CPI中将食品类所占权重界定在34%左右是合适的。但20多年过去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改善,恩格尔系数已大幅下落,2007年末,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致为32%,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致为41%左右。在这种背景下,在CPI中食品类权重还不下调就很难反映经济运行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真实状况了。同时,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很难接口。例如,我国CPI在2007年11月份为6.9%(其中,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8.8%)、1―12月份为4.8%,如果选用美国等发达国家CPI中的食品类所占权重(大约在10―15%之间)计算,则我国11月份的CPI大约在4%左右,1―12月份CPI则在3%以下。

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过高,有着一系列负面效应:

第一,不利于推进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消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机制,工业发展从农业部门获得了大量资金。经济体制改革近30年来,我国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状况不仅没有缩小趋势,而且有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状况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产品价格必然上扬的规律是相悖的。在食品类占CPI权重较高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的上升直接反映为CPI高涨;为了抑制CPI高涨、保障城镇居民的生活稳定,我们选择的政策措施又往往是抑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由此不断反复,结果只能是进一步拉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2003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由农产品价格上涨推进CPI上涨的过程。中央政府通过多项财政补贴措施以支持农民种粮养猪,取得了一些积极效应。但这些措施常常处于事后补贴,很难有效持续地充分抵补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增加的成本,更不可能推进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农产品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使广大农民通过市场交易直接获得看得见的收入增加,是一项最起码的要求,其效应也远高于每每出台的财政补贴措施。有鉴于此,下调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降低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致的CPI上涨幅度,并由此减轻运用政策手段抑制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程度,是必要的。

第二,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在由猪肉及其制品、食用油、家禽和蛋等价格上升引致CPI高位运行的条件下,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0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不论是频繁程度还是调整幅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但就CPI涨幅而言,这些措施似乎并无多少效应。内在机理是,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具有调控因市场供不应求所引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功能。

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致的CPI上涨,国内的官方表述是“结构性物价上涨”,但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海外,对此的用语大多还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这种物价上涨是由货币发行过多所引致的,因此,对应的政策选择理所当然就是紧缩银根。但由农产品短缺所引致的CPI上涨并非通货膨胀,它与货币政策的松紧并无内在关联,由此,不论货币政策如何收紧,农产品价格上行的走势依然不改。结果是,货币政策的紧缩措施不断出台,而CPI在2007年5月以后持续创出新高。

CPI走高引致了存款负利率现象的发生,这本来属正常现象,在实践中也很难说的上有多少负效应。但因以“通货膨胀”冠之,就成了央行的职能发挥问题,由此,2007年下半年以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的盯住点从“根据CPI走势而定”转变为“保证存款利率为正”。在直接关系上,这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从维护币值稳定转向了维护存款人的利益,货币政策成为一种利益分配工具,从而偏离了宏观调控的职能定位。实际上,对城乡居民来说,重要的不是存款利率是否为正,而是名义收入水平是否高于物价上涨水平从而实际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

如果我国CPI中的食品类权重与发达国家的情形相似,即我国2007年1―11月的CPI在3%以下,央行的这些货币政策措施出台可能就不如此频繁了。

第三,不利于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在GDP高速增长的条件下,物价走势及其水平成为衡量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关键指标。一般而言,如果GDP高速增长伴随有通货膨胀的现象,大致就可判断“经济过热”。2007年3月以后,虽然由猪肉及其制品、食用油、家禽和蛋等价格上升引致的结构性物价上涨不是由货币发行过多所引致的通货膨胀,但因CPI连续7月居高不下,一些人又将这种结构性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混为一谈,所以,有关宏观经济过热的说法不绝于耳。但事实上,我国经济正处于“高增长、低物价”的良好健康状态之中,是一种相当理想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与食品类价格高涨相反,相当多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从1996年之后就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其市场格局一直是供过于求,因此,我国缺乏上游价格下传的必要条件。这决定了全面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发生。

不难看出,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过高,容易给经济决策和宏观调控以误导性信息,因此,调低这一比重以切实反映经济运行中物价走势已是势在必行。

调低食品类所占权重的具体政策建议是:

1、逐步降低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食品类占CPI的比重降低到15%以下;

第7篇

2011年12月份以来,农产品价格再次进入上涨通道。

走势――肉菜价格春节前上涨明显

商务部10日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上周(1月2日至1月8日),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其中,低温雨雪天气影响蔬菜的生长和运输,18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7.5%;肉类消费需求旺盛,价格整体走高,猪肉、羊肉、牛肉和白条鸡价格分别上涨0.6%、0.6%、0.2%和0.1%。

其中,蔬菜价格保持强劲上涨势头。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2011年11月下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整体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近期涨速明显加快。与2011年11月20日相比,2012年1月9日,21种监测蔬菜平均价格涨幅已经超过30%。

分品种看,超八成监测蔬菜品种价格上涨,其中四季豆、黄瓜、茄子、菜椒、尖椒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涨幅均在55-75%之间。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谭谟晓认为,春节期间,市场需求增加,菜价整体仍将上涨,但涨幅将小于往年,不排除个别品种价格出现大涨。

猪肉价格涨幅较前两周有所扩大。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现在全国猪肉价格整体稳中有涨,去年春节前后猪肉价格走势平稳,而今年的节日效应比较明显。预计春节期间全国猪肉均价将达到每斤15元,春节前几天超市猪肉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

牛肉价格随着春节临近也加快了上涨速度。谭谟晓认为,一方面“春节”期间牛羊肉消费量还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牛羊肉价格高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预计“春节”期间牛羊肉价格仍将上涨,但涨幅不会太大。

粮油产品前期走势相对平稳,而春节来临让大米等产品的消费需求受到刺激,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粮油零售价格稳中略涨,其中大米、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分别上涨0.2%、0.1%和0.1%;面粉和豆油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

影响――供应情况良好有利价格稳定

“春节行情肯定会存在,但今年农产品供应情况较往年要好,对价格的影响不会太明显。”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产品分析师濮晓鹏说。据了解,2011年国内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这是近16年来第一次。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8连增,较上年增长4.5%,主要粮食产量较大幅增长为治理通胀提供良好的基础。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谷物2011/12年度结束的年末库存总量为1.80亿吨,较上年增长1712.3万吨,作物年度安全系数为36.42%。

2011年上半年,由于国际谷物产量保持低位水平,国际粮价曾一度创下历史新高。而中国玉米等农产品进口量增长,引发市场对于“输入性涨价”的担忧。

“当前全球谷物供应充裕,为我国农产品价格回落提供了外部环境。”马文峰说,2011年全球谷物总产量为25.73亿吨,较上年增长3.76%。国际谷物供应充足,对国际谷物价格产生压制。

从生猪的供应情况来看,马文峰认为,11月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屠宰量达到1842.70万头,猪肉供应连续四个月增长。预计未来几个月生猪出栏和市场猪肉供应将会得到恢复,为猪肉价回落奠定基础。近期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小幅上涨主要是需求拉动因素的影响。

冬季蔬菜生长缓慢,供应往往容易出现缺口。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目前蔬菜供应情况仍好于往年同期。随着辽宁等暖棚菜上市量增加、部分海南蔬菜开始上市,黄瓜、豇豆等品种的价格涨势有所缓和。

第8篇

2003年以来内地投资热潮高涨,房地产、汽车、钢铁、水泥、石油等行业的投资增长迅猛。据统计,前三季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达到了1993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各行业加大投资,使内地需求达到了近10年来的高峰,从而刺激了市场对钢铁、水泥、塑料、橡胶等原材料的需求,导致相关原材料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持续上涨。那么,这一轮价格上涨会不会引发相关行业的投资变化?今年是否会持续上扬?

2004价格走势如何?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的施发启博士认为,本轮原材料价格上涨能否持续和上涨幅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石油价格的走势、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农产品价格的走势等。

据研究,内地原材料价格变动的75%可由石油价格变动来解释,因此把握石油价格变动趋势极其重要。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石油价格走势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中东局势趋于好转,包括巴以对抗缓和,伊拉克局势平稳,并且美元企稳,则今年石油价格涨幅有可能逐步回落。如果中东局势恶化,美元进一步贬值,则今年石油价格仍有可能大幅波动。

从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趋势看,今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有可能低于去年。从生产方面看,2003年前三季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1%,其中工业出换值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可以说工业增长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率的走势。今年因出口退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出口增长将可能出现显著回落,工业出换值增幅有可能随之回落,加上2003年基数较高,今年工业增速可能低于去年,但回落幅度也不会很大,这是因为电子通信、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仍将持续。从需求角度看,预期投资需求增幅将有所回落,消费需求增长将有所回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有可能往下拉动经济增长。从今年情况看,刺激去年投资高增长的银行信贷因素和政府换届效应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政府可能对各类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进行治理整顿,加上去年基数较高,今年投资增幅可能有所回落。但考虑到2003年新开工项目较多和计划总投资增长较快,今年投资增长回落的幅度有限。消费需求由于消费热点的持续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其增长率将保持回升态势。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最不容乐观。受出口退税率降低、国际贸易磨擦加剧和基数高的影响,预计出口增长将会明显回落,进口则由于内地需求的旺盛、关税的降低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增长率仍有可能超过出口,并且两者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如此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甚至有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再加上这些年非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将往下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对这些原材料价格形成向下压力。

从农产品价格走势看,近几年由于产量持续下降、耕地连年减少和农产品收购价格较低,使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而耕地连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工业园区和建设用地。这一因素将成为今后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再加上2003年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由此推断今年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上涨,但涨幅多大值得观察。

综上所述,2004年原材料的价格仍将保持上涨态势,但涨幅可能要低于2003年,预计原材料购进价格将上涨2%―3%左右。

行业布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在这种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相关的行业布局会不会发生变化,有什么新的投资趋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王岳平博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次的价格上涨不会导致行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投资的趋向也不会发生改变。”他的观点是,在几年之内投资的方向和热点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主要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速度所决定的。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务委员隋永滨也向本刊记者解释了作出这一判断的根据。

“目前,中国的钢铁行业是否出现过热?大家有一些争论。我个人的观点是,内地在钢铁品种上存在一些问题。”

在隋永滨看来,目前市场上急需的优质钢材非常短缺,而中低档的钢材却严重过剩,导致了一方面不断投资兴建新的钢铁厂,一方面又持续地从国外进口高档钢材,这是一个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从产业链来说,大量应用钢铁的产业如发电设备、汽车等,又因为各自不同的市场需求而反映不同。发电设备目前的需求非常旺盛,“十五”期间,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急速扩大,每年新增装机达3000万千瓦,由此而带来了发电设备的加工生产。当钢铁涨价、成本上扬以后,发电设备也会跟着上涨,这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汽车则不同,“汽车要涨价,市场接受吗?这里面有个市场的无形之手自动调节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曾发出预警,钢铁、电解铝、汽车这三大产业有出现投资过热的趋向,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

第9篇

究竟是谁导演了大宗商品的的涨停潮?涨价又是否可持续?综合市场的一致观点,无论是黑色系还是农产品,本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核心因素还是价格的修正,其次,美国加息延迟的预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具体到各自领域,黑色系的上涨还在于供给侧改革带来供给紧张的预期,对农产品的炒作则主要是受今年极端气候的影响。

此前我们就曾多次表示,二级市场上有色、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相关只有阶段性机会,对这次的涨价潮仍是如此。美国加息延迟只是给大宗商品脉冲式机会,而供给侧改革已是老生常谈的事件,今年也难以对相关企业的业绩造成实质影响。至于极端气候对农产品的影响几何,投资者参照去年底厄尔尼诺现象也就一目了然,机会会有,但需防范炒作退潮。

5月商品期货大幅上涨

4月18日以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连续四天出现大幅上涨的势头,其中尤以有色金属板块黑色系品种及农产品最为亮眼。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4月21日,黑色系三大明星品种螺纹钢、铁矿石以及焦炭今年五月的期货合约价分别为2891元、520元以及985元,四天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9.36%、15.17%及21.38%,表现颇为惊人。

农产品期货合约亦有不俗表现,其中棉花和豆粕今年5月份的期货合约价格分别12740元和2598元,四天累计涨幅分别为8.39%和13.29%。

对于本次大宗商品期货掀上涨潮的原因,结合市场的预期及判断,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美联储加息延迟。历史数据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强弱息息相关。今年3月中旬美联储宣布不加息之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以螺纹钢、焦炭和豆粕为例,在3月17日附近价格探底之后,纷纷呈现震荡上扬的趋势,数据显示,截止4月21日,螺纹钢吨单位价格由2281元上涨至3101元,涨幅36%,焦炭吨单位价格由626元上涨至765元,涨幅22.2%,豆粕吨单位由2545元上涨至2719元,涨幅6.8‰

第二主要是供给侧改革收缩带来的供需失衡的预期。以螺纹钢为例,螺纹钢的下游行业主要为房地产、基建等。今年一季度在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催化下,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激增33%,销售额同比激增54%,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螺纹钢价格短期走高。

第三是对现货市场价格上涨的呼应。我们知道,期货交割合约越接近交割日,其价格越接近现货市场价格。可以看到,在本轮期货合约掀齐涨潮之前,大部分大宗商品5月期货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一定的贴水。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农产品价格上升还与极端天气现象有关。美国政府气象部门近期一份正式预警报告,称2016年下半年极有可能将发生拉尼娜现象,并且强度将达到近20年来新高。拉尼娜现象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颇大,尤其是糖类。可以看到,在美国宣布这一消息之后国际原糖价格隔日跳涨了6%达15.22美分/磅

上涨趋势能否延续?

近期市场大幅下挫,但以钢铁、有色、煤炭为首的周期性个股却表现强势,农林牧渔板块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这与期货市场相关合约的暴涨不无关系。但对投资者而言,最为关心的无非是上涨能否持续,是否仍具备买入机会。

此前我们对有色、煤炭等板块的投资机会曾有过多次表态,即2016年有色、煤炭等周期性板块只会有阶段性机会,如果拿全年可能不会有太多超额收益。我们对本轮上涨行情的看法亦是如此。

整体来看,无论是黑色系还是农产品,均逃不过美国加息周期的魔咒。有人说美国加息已经是预期中的事情,A股走势或者是大宗商品价格早已有所反应。但实际上,若将上证指数走势、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以螺纹钢为例)与美国加息时点做拟合测试,会发现惊人匹配。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美联储加息延后脉冲式反弹,4月27日美联储将再度召开会议,需警惕这次会议释放出来的加息气息对大宗品的压制。

同样,一直被市场给予厚望的供给侧改革短期内也不会看到任何效果,一月份以来有色、煤炭、钢铁等板块的数次上涨对这一政策已有所反应。接下来需要看政策的执行程度,效果出来了,周期性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了,才会有继续炒作的价值。

具体到品种来看,我们原本认为供给侧改革可能会给螺纹钢带来一定的机会,毕竟其下游主要对应房地产和基建等行业,今年一季度国内楼市又火了一把,这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楼,二、三季度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显著回升。而且螺纹钢当前的期货价格存在7%左右的贴水。不过很可惜,上期所周四晚上调了热轧卷板、螺纹钢、石油沥青等期货品种的交易手续费,其中螺纹钢的手续费由此前的万分之零点六调整为万分之一,如此来看短期螺纹钢的价格肯定是要跌一跌的。

第10篇

(一)固守传统经营理念,缺乏市场感知力。作为陕西的第二人口大市,地少人多的现象不可避免,零散的土地和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应难以体现;长期形成的个体农业经营模式,使得农民只关心自家土地的农作物经营,不仅相对成本较高,而且对市场变化不敏感,收集的市场信息极为有限,其导致的结果是辛辛苦苦的种植,到头来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缺乏足够的市场应对之策,农产品大量积压,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减少,利益受损。这种只重视农产品种植,忽视农产品市场信息获取导致收入减少的状况,是渭南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名优产品少,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历史传统及种植地域的影响,农产品品种单一、大路货比例较高,名优特色农产品相对较少,这是渭南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状况。农产品二次加工比例低,附加值值低,基本是粗加工和简单包装就进行销售。缺乏基本的农产品标准化经营流程,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落后,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产品市场形象不佳。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产品表面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

(三)农产品供需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农产品自身种植的特点,其季节性的表现非常突出。渭南的特色农产品,例如苹果、酥梨、冬枣、花椒等,都是大面积种植,集中上市,而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本地储存条件差,储备能力不足,于是产生大量的积压,这几乎成为每年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扩大地方果库的储备能力,形成农产品的全年销售,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农产品营销体系散乱,交易方式落后。由于渭南的农业生产市场化水平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主要在遍布于城乡各地的各类农贸市场里面开展和进行,受众较少,服务面狭窄,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市场化交易的需要。县城及城乡结合部的农贸市场运作基本规范,农村的集贸市场就只能用“散”、“乱”、“挤”、“脏”来形容了,大多是按习惯节日自发形成农村集市,在销售、监管、质量、卫生、治安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形成完整通常的信息流和物流,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以上这些都对农产品的销售产生直接的影响。

(五)信息获取渠道单一,难以把握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民获取信息主要依赖于以往的生产经验、周边市场价格以及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大部分农户不去研究农产品的来年市场走势及发展趋势。另外,政府的有关部门虽然也定期相关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但完成之后就万事大吉,至于如何与农户的经营对接,则无法落到实处,于是就出现了农产品产、供、销和市场需求的脱节,经营风险进一步提高。

二、提升渭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一)树立渭南农产品品牌观念,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产品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要提升渭南农产品是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品牌理念,增强品牌意识,高度重视农产品经营中的品牌维护,认识农产品品牌的重大价值和战略价值;其次,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实行和推广农产品绿色认证制度,强化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市场监管,实行农产品的品质追溯制度;第三,结合渭南的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精选“名、优、特”产品,重点扶持,积极推广,走精品农产品推广战略;第四,开发新的农产品,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营销产业链;第五,重视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最后,利用多种机会,例如农博会,加大渭南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完善渭南农产品销售渠道,重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农贸市场重新规划和布局,增大农贸市场的辐射面。二是集中农户数量和规模,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三是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构建渭南农产品的电商平台。

(三)以市场供求为依据,形成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价格是买卖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双方的切身利益。在渭南农产品市场中,除按国家规定对特定的农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实行最低保护价之外,其他的农产品都完全放开,其价格由市场供求及市场竞争来决定。因此,除了政府引导之外,渭南的农产品要根据市场行情,走高、中、低的价格线路。其中,精品农产品走高价格路线,主要是树立品牌和提升市场的影响力;一般农产品价格随市场调整,努力扩大市场的销售量;低端农产品低价出售,必要时淘汰出市场。

第11篇

国庆长假前后,油脂期货市场显现出两重天――节前油脂处于下行走势中且交易所提高了保证金水准,加上2008年十一长假巨震的前车之鉴,多头心有余悸,大幅减仓避险,令油脂期价下探前低;而十一长假间外盘经济数据利好,加上美豆收割期因天气延迟,支撑美豆类不断走升,从而令节后国内爆发出强烈的跟涨热情,油脂出现一轮强势反弹。而油脂11月的走势很可能将会在系统性因素与供需基本面的相互纠缠中表现出宽幅震荡的走势。

系统因素看宏观:美元弱势震荡寻底,原油仍存上行空间

自今年3月以来,美元指数走势呈现这样一个特点,下探到新的平台后总要经过一番整理,再进行新的方向选择,但总体弱势的格局并未改变。这是因为各国纷纷采取经济刺激计划,市场内保持了比较充裕的流动性,而且随着经济出现触底迹象后,通胀预期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另如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在经济出现好转预期的情况下,都在逐渐考虑退出经济刺激计划,收缩流动性,这对美元指数形成一定的压力。美元指数弱势震荡寻底之中,后期走势取决于美国与非美国家经济复苏程度及美国对于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时间表的安排等因素,但短期之内这个势态未改变,仍将对大宗商品走势形成支撑。

原油的走势保持了65-75美元之间的震荡走势,而且受到消费淡季的影响,后期随着取暖油消费回升,以及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提持,原油走势向好仍可期待。通过农业种植成本及生物燃料题材的传导,原油走强将对农产品市场形成支持。

供需基本面利空打击在新豆上市前提前反映,集中上市期豆价难跌

在新豆上市前,市场已经对美豆创纪录的利空产量预期提前有所反映,9月的震荡回落印证了这一思路。但在美豆新作上市前,美豆期货还是持稳在900美分上方,这是因为南美上半年减产供应缺乏,而美豆旧作库存极其紧张,世界市场对于美豆需求的强烈令其价格下行的空间受限。而进入收割期上市期后,大豆收割因天气影响滞后,作物可能受冻害的忧虑成为市场新焦点,创纪录产量的利空因素却也显出式微之势,美豆上市对于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形成弥补,支持了美豆,而任何可能影响美豆收成的情况,比如10月上旬冻害减产的出现,都会成为刺激上涨的因素。

另一因素来自市场对于美豆的强劲需求,自9月起,美豆已经进入2009-2010年度,出口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中国仍是最大买家,在这个强劲买需的支撑下,美豆价格回落并不符合贸易商的商业利益,支撑相当稳固。而后期,我国对美豆的需求量也依然会保持高位,这将会对美豆继续形成需求。

中国大豆减产,收储政策继续实施支持大豆价格

我国大豆由于种植面积下降以及关键生长期部分产区受旱而很可能减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9-2010年度中国大豆产量料为1,450万吨,较2008年的1,555万吨减少105万吨,减幅6.7%。国内减产幅度目前调降并不多,但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意见,临时收储仍将会继续进行,国家为保障农民收益,将继续实施大豆收储政策。由于收储会将流入社会的大豆部分转向流入库存,且去年收储的大豆仍未实现大量顺利流出,这可能会令市场的进口预期继续强化,从而有可能在阶段上支撑美豆上涨,而曲线达到国产豆得到顺价销售机会的目的。

但这个过程中政策的变化是一个不可控不可测的因素。比如今年的收购价格变化,此前国家收购油菜籽较去年价格下降,大豆价格如何制定继续受关注;收储形式如何变化,直接收豆还是像菜籽油收购那样转为储油,这对后期豆类各品种强弱走势的判断将会有很大不同。因此市场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导向仍会表现得分外谨慎。这个变量条件后期需关注。如果储油,油脂受到的下方支撑将会较强。

远期利空仍将存在

与金属、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相比,农产品的可再生性令其价格走势具有天然的弱势,一旦价格上涨刺激农业种植积极性,产量具有很强的恢复弹性,小麦就是一个前车之鉴(2006年源起的农产品大牛市是从全球小麦减产引发的)。同样,大豆价格在2009年恢复性上涨到近期的坚挺运行,也刺激了南美种植的积极性。2009-2010年度,南美大豆的供应量有可能大幅上升,这将成为本年度必须面对的远期利空。

不过,由于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时间可能会在2010年3月以后,此前的世界大豆供应情况仍将是以依赖美豆供应为主,因此,这个远期利空所能形成的打击力度在当前并不会非常突出,而且还将受到南美天气,肥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我们可以判断,后期美豆价格涨势无近忧却有远虑。

马棕油跟随走势为主,不具有油脂市场主导力

马来西亚棕榈油目前仍处在产量增长周期内,可能延续到11月,而且起伏不定的出口变化,及来自印尼的激烈竞争,令马棕油走势更多扮演了油脂市场中豆油的跟随者角色。

第12篇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美国国内的金融危机,并且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的冲击,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带给美国的影响,在2007年开始,美国就推出了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在2014年慢慢退出了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主要有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通过期货市场确定大宗商品的价格,便于为大宗商品现货贸易提供价格标准。另一种是通过谈判,但是谈判对于价格的确定和成交的可能弹性都比较大,美元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农产品定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汇率的走势与大宗农产品价格的走势息息相关,美元贬值,大宗农产品就会升值,美元升值,大宗农产品货币就会贬值。而且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中国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机性增强,加剧了中国大宗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农产品 期货市场 影响 措施

引言

自从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重创下缓慢复苏,表现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不断减小,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额不断增长,但是近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世界范围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创伤,特别是中国,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合作,已经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紧密联系,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价格溢出效应,中国大宗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量化宽松政策

(1)量化宽松政策的定义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导银行在市场经济极其不景气的情况下,实行存款利息的利率为零或者就是接近于零,贷款也是以极低的利率,或者就是贷款没有利息,然后为了增加市场货币的流动性,主导货币供应量的银行,开始购买中长期的国债,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把货币通过购买中长期债券释放出去,加大货币的供给量,通过市场,注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干预市场的政策,也就是侧面表示鼓励大众进行消费,鼓励大众进行借款或是向银行贷款,其实也就是间接说明银行在开动印钞机,源源不断地加印钞票。量化一词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进行放大它的乘数倍数,进行发行,宽松一词是指可以减少在中央银行里存的储备金,也就是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就会减少贷款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把商业银行或是金融机构收购的时候,新发行的货币就会被转入到私家银行体系内。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数额不仅巨大,而且相对来说周期也是比较长的。但是一般来说,只有当常规的货币政策不再有效的时候,比如利率政策没有效果,掌管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才可能会采用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货币政策。

二、推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必然性

(1)美国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面临的困难

美国在目前的阶段仍在维持着极低的利率水平,但是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的并不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预计的那样,在实行四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后,所以这将决定美国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步伐将是缓慢的,面临选择的。美国在实行四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以后,失业率才出现了明显的降低,通货膨胀也被控制住了,这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才能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在这些上面的既定目标实现之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会急于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在2014年2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新主席耶伦上任,当她对现在的美国经济进行评价时表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会继续延续上一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利率水平都会将维持在极低水平之下,也就是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会轻易结束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

(2)美国退出货币宽松政策是的必然性

实际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经在慢慢的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但是为了刺激经济的快速复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仍然对外宣布并没有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这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但在2013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减少了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购买额,每月购买的资本减少了100亿美元,在2014年1月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在进一步减少,这一次减少了200亿美元,而且为了配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减少量化宽松政策的购买规模,美国国家财政管理局宣布,通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减少货币宽松政策购买额的同时,美国财政管理局将会进一步减少借贷的金额,借贷金额将会减少到法律规定水平之下。美国财政管理局利用所谓的“辅的融资工具”,将2000亿的借贷金额缩减了1985亿美元。这一操作将会大大的降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借款能力,以上的这些政策都可以看成是美国政府在美国市场经济逐渐复苏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市场做出的微微调整的反应。

三、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受QE政策退出的影响

(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农业期货”是指签订了购买农产品的协议合同,又称合同农业或者是契约农业。这种合同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合同中所签购买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最低价格,以及交易双方应当享有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毁坏合同,因为这个合同的签订是在农产品种植生产之前签订的,是一种期货交易,所以又叫“期货农业”也就是农业订单和期货贸易的结合。

1999年,国务院曾经对期货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至今以来,仍然延续着1998年以来的整顿调整后的状态向前发展。现在提供农产品期货交易的期货交易所自1998年以来压缩的只剩下三家,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各个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呗规定不能重复。2003年3月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优质小麦的期货交易,这是至今中国期货市场自整顿之后上市的新品种。

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的期货经纪公司大概有182家,上市的交易期货品总达到了十六种,其中大豆、豆粕、豆油、天然橡胶、玉米、强麦、白糖等等在所以上市交易的农产品里都是比较活跃的交易商品,但纵观全世界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来说,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上的交易品种还是比较少的。

2007年,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的成交额达到了4097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倍,累计了成交量达到; 七百二十八千万手,同比增长了62%多。就以交易的商品品种来说,铝、玉米、白糖和天然橡胶是交易品种中最为活跃的,成交规模增长是最快的,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统计,2007年,大量商品交易所的全年成交额为1192亿元,占据了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成交额的百分之二十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371千万手,占了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额总量的一半还多。

(2)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受美国QE政策退出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在经济上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依赖。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持有国,因此,量化宽松政策效应的溢出对中国经济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国内学者研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会加大中国的贸易顺差,美国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的利率下降,进一步导致美元贬值,美元汇率贬值,相比较之下,也就是人民币升值,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更加困难,而对于中国的进口来说,是有利的,中国人民会更愿意购买国外产品,打击了本国国内的生产企业。增加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必定会造成市场上流动的美元是过剩的,过剩的流动性会把这些钱转化为热钱,流动到利率高的国家中去,冲击着国际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造成大宗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是世界的第二大贸易国,而且中国的大宗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并不成熟,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中国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主要有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通过期货市场确定大宗商品的价格,便于为大宗商品现货贸易提供价格标准。另一种是通过谈判。美元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农产品定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汇率的走势与大宗农产品价格的走势息息相关,美元贬值,大宗农产品就会升值,美元升值,大宗农产品货币就会贬值。而且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中国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机性增强,加剧了中国大宗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

四、农产品现货和期货市场

(1)提高防范意识

由于中国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还不完善,中国参与主体的防范意识并不是很高,所以要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防范意识。农产品期货市场要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能够使广大的大宗农产品市场期货的参与者能够及时的得到与大宗农产品相关的有效信息,并且根据这个有效信息能够做出与市场信息相契合的农业生产决策或者是销售决策。比如2003年的中国农产品大豆,那时的大豆价格与真实的市场价格脱节,种植者根本不知道市场上大豆交易的真实价格,大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传达了真实了市场价格,挽救了数十亿元的损失。

(2)加强管理国际流动资本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在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后,流入中国国内的热钱将会大规模的以极快的速度撤出中国市场,因此,中国必须要加强对外汇流出流入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数额巨大的流出中国的热钱要加强管理,要对流出热钱的渠道和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估,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遏制热钱快速地流出中国市场,但是,中国现在得利率差额已经处在了历史的高点,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以及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进一步加强,明显地加大了对资本管理的难度。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已经有资本管制的基础以及有效的特殊行政手段,中国在资本退出中国也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一点要优越于其他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管控的风险也相对会小,效果也会更好。

(3)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退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必然会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大缩水,美国的美元也会相应的贬值,那么人民币在无形中就会被自动升值。但是如果人民币成为了国际结算货币,则会更有力与稳定中国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因此,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有力时期,在美元相对走弱的情况下,世界对美元丧失信心的情况下,中国应该抓住这一有力时机,扩大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货币互相换算的范围,并且扩大规模,抓紧时间研究有条件的资本账户的开放制度,加强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支付和境外国家债券的发行,进一步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4)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

美国联邦储备局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使美元产生了贬值,这使得人民币对外的实际游侠汇率在短时期内对外存在着上升的压力,对内则存在着贬值的压力。随着美国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全球的经济也在逐渐复苏,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会随之上升,在此背景下,以美元为参考的人民币汇率需要继续保持稳定,减少汇率的不确定性波动对我国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0年11月.

[2]杨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2010年12月.

[3]美国财政部,MONTHLY STATEMENT OF THE PUBLIC DEBT OF THE UNITED STATES,2007年12月.

[5]穆争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及运行效果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6]李石凯.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中国金融,2010(23).

[7]郑联盛.量化宽松政策:原因、趋势及影响[J].中国金融,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