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

时间:2023-10-02 09:0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

第1篇

主动地预防事故,是矿山应急救援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的工作内容,要积极主动地按照矿山救护协议和《矿井灾害应急预案》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并形成制度,推动这项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作为矿山救护队指战员,不论是事故处理还是预防性检查,必须具备有熟练的煤矿专业知识,必要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有计划地派出指战员到所服务矿井,熟悉井下巷道布置和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库房的分布情况及通风、排水、运输、输配电、压缩空气、消防管路等系统的情况,检查矿井重大事故隐患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执行情况,针对存在问题预先采取防治措施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安全工作关口前移。

一、矿山队指战员在进行矿井预防安全性检查时,履行安全检查员的职责,行使安全检查员的权力

1、在预防性安全检查中,要明察秋毫,及时发现矿井重特大隐患和制止矿井在作业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特别是习惯性的违章行为。认真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履行好《煤矿救护规程》规定,在预防检查中履行安全检查员的职责和权力。

2、在预防检查中,特别是乡镇小煤矿,要做到仔细认真,有巷必查,这既是当前矿山救护指战员在进行矿井预防检查不断提高检查执法水平的需要,也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服务的需要。通过经常性的预防检查,使煤矿安全得到逐步好转,更使我们的指战员对煤矿井下各个环节安全状况得以了解,一旦发生事故,通过平常熟悉了解的情况,准确分析判断灾区情况,迅速制定救灾方案,科学地进行施救。

二、注意收集矿井通风系统图及避灾路线图,为实施救护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1、只有经常的开展矿井预防性安全检查,才能全面真实的了解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到达矿井后,首先查阅《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找出矿井在水害、火灾、瓦斯、煤尘、预板管理、机电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在井下现场检查时要抓住重点,着重查井下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经过专门培训。目前矿井特种作业人员普遍存在不持证上岗现象,一小部分人员还没有特种作业证,但还是从事特种作业,一小部分人员特种作业证已过期,又未经过重复培训,继续从事特种作业,严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企业没有组织职工进行全员培训,致使一些职工在井下现场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发生。

3、查阅矿井的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井下对照图等各类图纸资料,找出并查清矿井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并为实施救护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在查阅图纸资料时,我们常常发现个别煤矿提供的图纸资料与现场不相吻合,对矿井的采掘

工作面没有及时的填绘上图,图纸不正规,内容简单。

4、查阅采掘作业规程,对煤矿顶板管理方式、回采工艺、“一通三防”和水害治理等方面及采取的有关安全技术措施,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在现场检查时发现各类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现象,在预防检查中经常发现一些采掘工作面无风或微风作业现象,采掘工作面支护不到位或无支护,风门漏风严重,主要进风巷断面达不到《规程》要求,电气失爆,未使用矿用电缆,井下无防尘及防灭火设施等重大隐患。

5、查阅煤矿瓦斯日报,安全培训记录,安全会议记录、隐患检查整改记录等,在查阅过程中,发现个别矿井瓦斯日报与瓦检员手册不对口现象,安全培训记录简单,隐患整改不彻底,每次检查存在相同的一批隐患,找出和发现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预防检查要仔细认真,并出据书面隐患整改通知书

1、预防检查在分工时,要全盘考虑,充分发挥利用每一个指战员的作用,根据煤矿井下现场工作地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去向,尽可能的实现全面覆盖检查。

2、对存在的重大隐患的工作地点,要立即停止所有工作。迅速把人员撤到安全地点,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严禁入内,对瓦斯超限区域要进行断电。

3、对一般患,能及时在现场处理的,要在现场督促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限期整改,特别是对矿井“一通三防”、水灾、顶板管理方面,要进行全面的检查。

4、出井后,要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并填写隐患整改通知书三联单,并开出“三违”罚款单进行处罚,明确整改日期,要求矿井即时进行整改。

第2篇

【关键词】煤矿开采 井下火灾事故 火灾预防措施

火灾扑救措施

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是矿井常见的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井下火灾,将会对煤矿开采设备、开采人员都造成严重伤害,而且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污染,所以井下火灾的有效预防,是煤矿井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煤矿井下火灾的原因分析

煤矿井下火灾的原因,通常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外因火灾。外因火灾主要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如电流短路、电焊火花飞溅、吸烟、明火等引发的火灾事故。我国煤矿开采工作开展多年,由于外因引起的火灾事故数量很多,而且这种火灾的发生大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往往使在场的人员来不及思考,而且形势猛烈,扑救困难较大。近年来,关于煤矿火灾的扑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外因火灾的扑救工作开展的较好,但是对于火灾产生的损失却无法挽回。第二,内因火灾。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灾,通常情况下,只要加强日常检查,就可以发现氧化的煤炭,而煤炭由氧化到燃烧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通过仔细检查通常可以发现火灾隐患,可对其进行适当处理,便可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所以,由于内因而引起的煤炭火灾在井下火灾的总体数量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但是对其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煤矿井下火灾的预防方法

(一)外因火灾的预防方法

1.在矿井开采时尽量使用长臂式回采方式,并且严格按照开采的要求进行,避免乱采、乱挖的现象。需要的情况下,按照上行风向对回采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2.在矿区实行分区采煤的方式,在不同的分区内要做好相应的通风措施,只有保持通风良好才能避免巷道内的煤层聚集,热量增加而引起自燃。

3.彻底清除回采区域内的残留煤柱,如果必须要留有煤柱,则应当对煤柱的大小和压力进行计算与分析,确保其不会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碎裂。

4.回采区域内的杂物要及时清理,尤其是清除草、木等易燃物品,避免其受到外因而引起燃烧。

5.针对个别存在裂缝煤层采空区要着重处理,应当运用注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尤其针对回采区域内的残留裂缝,要做好修补措施,防治残留的媒体引起回采区域的煤层燃烧。

6.开采过程中,遇到段煤层附近出现粉化现象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而且要与空气隔绝,预防粉化煤在空气的作用下发生自燃。

7.在矿井发生冒顶现象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大量的煤炭发生氧化作用,因为这种煤层在空气的作用下很容易燃烧,所以要做好隔绝处理。

(二)内因火灾的预防方法

1.对矿井下使用的灯具严格管理,禁止使用明火,而且在使用的器具方面也尽量避免使用草、木等易燃物。

2.在矿井下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当设置固定的使用区域和使用人员,避免随意搬动造成器械中的油质渗漏,而且应当对井下其他的易燃物品进行清除,避免形成有利于煤炭自燃的环境。尤其是机电设备,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机电设备的电线、电缆摆放整齐,预防其发生漏电现象而引起火灾。

3.矿井下使用的蒸汽设备,起重包含的保温材料、蒸汽管等物品要拓展保管,避免接触到易燃物品而引起火灾。机械设备的支架等部位,尽量避免使用木质材质,而应当使用砖、石等结构。

4.井下废弃的电缆、电线等物品要及时清理,避免在井下长时间堆积;井下的炸药储备也应当根据实际的需要减少储存量,而且要做好保管措施,禁止乱丢乱放。

5.在井下要配备足够的防火器材,在火灾发生初期可以做到技术扑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煤矿井下火灾的扑救措施

煤矿井下火灾的扑救措施,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直接扑救。使用消火器或者消火粉等物质进行直接扑救,或者运用砂石对火灾部位进行填充;第二,间接扑救。对发生火灾的区域做出隔离处理,使其与空气隔绝,杜绝火灾燃烧的氧气,可以使火焰熄灭。在实际的火灾扑救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扑救措施,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扑救措施,首先都应当保证人员的安全,再进行财产和设备的挽救。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一般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在实际的矿井开采管理工作中,要将火灾的预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分别针对外因和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且制定合理的火灾扑救计划,一旦发生火灾,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侯继明.煤矿井下火灾的预防方法与措施[J].科技视界,2013, 08, 05.

第3篇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2

摘 要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1 通风设施设置

通风设施设置的不合理应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器材选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例如由于在通风系统改造时矿井位置已安装主要通风机,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愿进行更换,虽然部分风机仍可勉强使用,但不在矿井运作最佳范围内,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消极影响。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健全通风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通风事件的预防措施

制订和实施有效地通风系统的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做到权责分清。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及通风管理知识的培训。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预测预报,使用可靠的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通风管理系统,加快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对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矿井的通风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通风网络管理、瓦斯管理、火区管理、通风报表管理等子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会对矿井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要不断健全通风设施设置的规范化。通风设施设置主要包括器材和设计。为了节省开支承建单位可能会选用不合理的器材,这样就使得矿井的运作达不到最佳状态,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在设置器材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节省这些必要的开支。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到合理,尤其是矿井通风管理的设计,要确保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安全性,保证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巷道的时候要做到设计的断面大小合理,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阻力等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第4篇

关键词 煤矿 灾害事故 矿山安全技术

矿山安全技术是为了实现矿山安全生产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发现、识别各种不安全因素及其危险性的技术。矿山安全工程是以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事伤害事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矿山伤害事故发生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现代矿山生产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每种生产作业又包含设备、物资、人员和作业环境等要素。一起矿山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许多要素相互复杂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矿山灾害事故的处理,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我国煤矿自然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全国的煤矿煤矿数量多,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矿总数,大、中、小并存,差异大。生产能力分散,生产集中度过低,大多数小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抗灾能力差,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当前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仍然是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几大自然灾害。近年来多数国有煤矿对主要和霞要的防灾系统环节进行了技术改造,建立了合理的通风系统,相当部分高瓦斯矿井新建了瓦斯抽放系统.多数高瓦斯矿井和部分低瓦斯矿井建立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国有煤矿防灾抗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效果明显。但在防排水,防灭火,防尘,机电运输等方面实施技术更新改造和投入的力度普遍不大,进度相对滞后;在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预报,防治等难题上缺乏联合科技攻关。国有重点煤矿的防灾系统相对较完善,国有地方煤矿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差的具体表现为:职工对安全重视不够,没有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总是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到最后所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可能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对家庭的正常乍活带来痛苦。特别是企业的主管,认为生产象打仗,哪能不发生工伤事故,没有把职工的身体健康摆在首位,摆不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也就不能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更不能保证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使违章行为不断出现,导致事故的不断发生。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

二、灾害事故发生的特点

各个矿井、甚至在同一矿井的不同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生产环境和管理效能不同,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具有其独特性,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就总体而言,所有重大灾害事故都有其共同的特征。

1、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是在瞬间突然发生的。它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往往使救灾指挥者制定出错误救灾方案,灾区人员自救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2、灾难性。造成多人伤亡或使井下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若指挥决策失误或救灾措施不得力,往往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3、破坏性。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往往使矿井生产系统遭到破坏。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给抢险救灾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通风系统的破坏,使有毒有害气体在大范围内扩散,造成更多人员伤亡。

4、继发性。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复发生同类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称为事故的继发性。如火灾可能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也可能引起再生火源,爆炸可能引起火灾,也可能出现连续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可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多次突出,也可能引起爆炸。

三、灾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1、瓦斯爆炸的防治。防止矿并瓦斯爆炸的关键是防止瓦斯集聚,其具体措施有:合理选择最佳通风系统,实行独立通风和分区通风,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加强通风管理。保证供风:及时密闭采空区,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管理,提高通风设施质量,在允许范围内提高风速,稀释和排出井下涌出的瓦斯,严格瓦斯检查制度,必须做到按时、按地点、按规定次数对瓦斯进行检查,不准空班漏检。采用瓦斯检定器监测,监测到瓦斯超限或积存时,应立即通报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降低瓦斯涌出量。此外,还应采取杜绝火源,防止引燃瓦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工具下井;井下禁用电炉,不得随意搬迁电气设备,一切电气设备都必须符合安全规程规定的要求。

2、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支撑发展。目前在防治灾害方面主要突破重点为:研究适合高地应力高瓦斯、松软突出煤层条件下的钻机和钻进工艺及瓦斯抽放技术;研究处理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的煤矿灾害预警技术,提高监控系统对瓦斯等灾害的预警能力;开发红外、光纤维等光学原理的气体测定仪和传感器,为煤矿提供新的检测技术;尽快突破、完善工业以太网加现场总线的宽带网络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关键,为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提供支撑;提高热催化元件的寿命和稳定性,确保瓦斯监测、报警的需要;研究井下、地面、采煤采气协调开发技术,把高瓦斯煤层转化为低瓦斯煤层,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装备;研究矿井隐伏导水构造及探测老空区空间积水布置、深度富水状态等关键的高精度物探技术。

3、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提高矿井抗灾能力。采取国家、当地政府及企业共同投入,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法人负责的办法,筹集资金,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或系统不合理、通风能力不足问题,夯实基础,提高装备水平提高矿井抗灾能力,保证煤矿安全、长效、持续、稳步发展。

第5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瓦斯治理;优化措施

0引言

在安全生产大于天的背景下,煤矿企业往往都建立有完善的管控制度,从管理方面已经尽可能做到了从全面到重点的把控,然而,在矿井作业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瓦斯治理丝毫容不得半点松懈。笔者认为,除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外,还需要加强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做好应急处理方案,通过一些安全演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强人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措施得以贯彻落实。

1煤矿瓦斯治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煤炭企业产业链科技的不断升级,一些安全事故在现代化防范体系的预防监测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先进的安防设备也不是万能的,定期开展的安全培训也不能做到完全消除隐患及事故发生的可能。以笔者所就职的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近5年便发生各类瓦斯爆炸数十起,其中严重的造成数十人伤亡。令人触目惊心的灾难为煤矿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笔者归纳总结认为,当代煤矿在防治瓦斯灾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认识上尚存在着定位不准、认识不清的问题。②瓦斯管理仍存在着大量问题和隐患,瓦斯治理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③突出理论还没有实现重大突破,不能为突出事故的预防提供理论上的必然保障。④煤层瓦斯抽采效率偏低。

2加强瓦斯涌出掘进巷道的安全管理

2.1采取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长期以来,加强通风成为了防范瓦斯积聚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在当代煤矿企业大纵深、大作业面、机械化的背景下,井下采掘作业面的通风设备应当做到有效稳定和连续不断,要有足够的风速、风量把瓦斯吹散、冲淡,稀释到规程规定以下。鉴于此,笔者认为,井下采掘现场要使用大风机、大风筒,如果采用下行通风必须符合规程有关规定,掘进工作面应当采用全风压或局部扇风机通风。

2.2瓦斯事故的应急措施

虽然安全问题一再强调,“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等安全警示标语在企业各类地方长期存在,各类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也不断展开。然而,撇开人的因素,一些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还是并不能完全依靠安全防范彻底消除。在此背景下,就需要煤矿职工深入了解并习惯掌握应急处理方案。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一定要沉着,与此同时,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切断灾区电源,井下人员要积极自救。当无法从事故现场快速撤出,或已经产生爆炸造成巷道内堵塞等实际情况时,应当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并设法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做好自救。

3煤矿瓦斯灾害治理的优化措施

3.1先抽

后采是瓦斯治理的基础“先抽后采”是当代煤矿企业常用的手段之一。由于井下环境特殊,不易于瓦斯飘散,且因为湿度、地质条件等原因,一些监测设备测量数据难免有误差,因此,先抽取瓦斯,再行进行开采工作成为了防范瓦斯解决的重要选择。从这点意义上来讲,先抽后采措施是井下瓦斯灾害防治的基础。

3.2监测

监控是瓦斯治理的保障“监测监控”就是通过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或甲烷断电仪、甲烷风电闭锁装置,对采掘工作面等按规定需要安设甲烷传感器的地点的瓦斯浓度进行实时自动连续监测,在所控区域瓦斯浓度达到规定的临界点时,及时报警并切断所控区域所有机电设备的电源,迫使其停止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从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角度而言,充分利用行业科技发展进步的契机补充一些现代化监测监控设备,能够有效弥补预防安全隐患方面的不足,用更多数据来考量、分析井下瓦斯状况,并留存下详细的资料。

3.3以风

定产是根本“以风定产”就是根据矿井现有实际供风能力核定矿井生产能力,通过控制矿井的实际产煤量来减少矿井瓦斯的涌出量,降低瓦斯危害程度,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从这点意义上来讲,“以风定产”是煤矿企业防治瓦斯的最基本的生产管理措施,也是防止井下瓦斯积聚的先决条件和根本措施。当生产能力超过矿井的实际通风能力后,由于矿井总进风量已无法将涌出的瓦斯稀释到规定的浓度以下,而煤矿企业为了能维持正常生产就必须在风量分配上采取一些措施,这样就会造成矿井通风系统的紊乱,从而降低了矿井的防灾和抗灾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煤矿企业必须坚持“以风定产”方针不动摇,不安全不生产。

4结语

煤矿企业在瓦斯治理方面应当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在扎实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对于现代化、科技化安防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切实为瓦斯隐患预防监测增加更多的安全防护层,减少甚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进而确保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大的能源支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矿区;地质灾害;类型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119-02

1 我国矿区开采活动概述

矿山资源的开发在我国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开采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结构,容易诱发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而这些地质灾害会破坏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会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矿山资源的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矿区开采活动都比较滞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矿山勘探手段、开采设备和工艺都相对落后,在这种设备和技术条件下进行开采活动,势必会导致矿山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次由于我国的一些中小型矿区发展迅猛,管理起来比较困难,造成了矿山开采的过度,破坏了矿区的生态平衡。再次,由于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落后,使得矿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变得较为困难。

以上这些因素是我国矿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而且较难预防的根源所在。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并对其灾害类型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地方法防治这些灾害的发生。

2 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几种类型

引发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复杂的,这些使得我国矿区地质灾害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若以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大致可以突发性和缓发性两类。突发性的矿区地质灾害由于其发生时间的瞬间性,很难进行预防,比如矿区瓦斯爆炸等。而缓发性的矿区灾害多是在长久的开采活动中逐渐累积起来的,这种灾害在发生的初期很难被发现,往往发现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如矿区的水污染和长期开采造成的地面下沉等。还有就是以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空间为代表矿区地质灾害,这类灾害由于有据可循,便于我们深层次地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

2.1 矿区开采活动使得地表或者地下的岩土圈发生变形引发的地质灾害

一是矿区地面或采空区崩坍造成的灾害。

矿区开采多是井下作业,在矿山开采中,矿体埋藏较浅的矿区往往会因为矿柱受到损害,导致其支撑承载力下降,甚至无法承重而使得地面发生塌陷。这多是因为在矿区的开采活动中,对矿体埋藏较深或者远离地表的矿区进行开采时,没有及时地对采空区进行回填,那么当开采活动达到一定深度和规模时,就会使采空区发生大面积的崩塌。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地面塌陷还是采空区塌陷都会造成路面的毁坏,并且会破坏矿区所在区域的建筑物及耕地等,甚至造成淹井等事故。这些会影响矿区的日常的生产,影响一些公共财产的安全和矿区的经济效益。

二是矿区开采致使边坡岩土圈发生运动造成的滑坡等灾害。

在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时,往往需要剥离大量的岩土,如果开采行为不当或者不投入一定数额的费用开展剥离工作,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过度开采会使得矿区的边坡角度越来越陡,这样就会破坏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发生剧烈运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矿区发生崩塌或者滑坡的危害是极大的,会造成意想不到不可挽回严重后果。它严重威胁着矿区职工和矿区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造成整个矿区的毁灭。

三是矿区开采造成的矿坑灾害。

我国矿区的开采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开采,因为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必要机械设备的支撑,会使得开采活动不够科学,有可能造成矿井内的岩土圈发生地壳应力变化。而这种应力变化一旦发生释放,会使得矿井周围的岩石碎裂并大量地涌入矿井,导致矿井和矿坑事故的发生。

矿坑和矿井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岩石的冰裂和爆散,会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整个矿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四是矿区开采使得岩土圈结构失衡而诱发地震灾害。

矿区的开采活动,会使得矿山岩土圈的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失衡,这种失衡会造成其内部剧烈的断层错位运动,从而诱发地震的发生。而这种由于人为开采活动造成的地震离地面在三十公里之内,多为浅源性地震。

由岩土圈结构失衡诱发的浅源性地震,深度小,危害力却极大。它会导致井下及地表岩土圈的强烈运动,造成矿井及地表建筑物的破坏。

2.2 矿区开采活动破坏了地下水层结构的稳定性引发的水体灾害

一是地下水大量地涌入矿坑造成的灾害。

在矿区的开采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采掘设备和技术的落后,以及一些只顾经济利益盲目的开采行为,会不小心打穿矿坑内的了透水层,或者是开采时遇到暗流等,就会使得大量的地下水高速地涌入矿井,而且由于前期对矿坑承水量的严重估计不足,会使得矿坑被淹。

地下水大量涌入矿井,不但让矿井有被淹没的危险,而且会危及到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人员伤亡等后果。

二是矿山开采引发的地下水污染和断流等灾害。

矿区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有些矿区对废水并没有进行有效地处理就直接将其排放出去,这就会使得矿坑水把一些污染物带到矿区外的水体中,造成矿区外水体的污染。

另外,矿山开采过程中还需要大量地抽取地下水,这会造成局部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严重破坏地下水的平衡,甚至使得矿区周围的河道发生断流等现象,影响矿区周围居民的正常用水。

2.3 矿区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引发的灾害

一是矿区火灾。矿区火灾的发生,多是由一些硫化物氧化生热引起的,当这些硫化物生热产生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矿体的自燃,而这种矿山火灾会造成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污染环境。

二是矿区瓦斯爆炸。矿区的瓦斯爆炸多是由于矿坑内的通风不好造成的,当矿坑通风条件不够良好时,会使得瓦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积聚,等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爆炸。瓦斯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会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3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一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矿区的地质环境等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矿区地质环境的变化,并可以收集一定的数据,便于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可能分布的区域和可能发生的时间。此外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可以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还可以提前预防某些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是利用物理勘查手段定期对矿区进行勘查。

物理勘探手段主要有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法等。用这些方法进行勘测可以及时观察到矿区岩层及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一些异常现象可以及早做出反应,对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参考作用。

4 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措施

一是要加强对矿区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很多时候,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有先兆的,如果矿区开采人员对这些知识足够了解,就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提前做出判断。另外提高开采人员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的开采活动中安全生产,避免无节制的开采行为。

二是要加大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支持。矿区要成立专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机构,要用专人进行管理。保证这些资金能够全部投入到矿区自然灾害的防治中。利用这些资金矿区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投入到开采的实践中去;另外可以还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监测手段,投入到矿区地质环境的监测中,对矿区地质灾害作出及早预防。

三是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体系。要成立风险小组,这个小组的作用就是做好地质灾害前的预防,而当风险发生时,风险小组要尽快地投入到灾后的矿区重建中。

四是要加强对矿区矿坑、边坡的监测。对边坡的设计要符合相关要求,而当开采中遇到边坡有滑坡倾向,或者发现边坡地质改造发生变形时,要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并迅速地采取预防措施。

5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矿山开采力度的加大,矿区地质灾害频发。我们必须加大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分析,并采用各种先进手段及早地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保证我国矿区的安全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增亮.环境地质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第7篇

关键词:煤矿生产 技术管理 生产安全 关系

1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

就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而言,其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我们通过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来实现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煤矿的生产技术是支持整个煤矿生产工程的基础,技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开展,故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那么技术管理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这方面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而言,主要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择等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实施,而设计又与煤矿地质勘测密不可分,地质勘测的精确、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否,所以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技术管理是消除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企业如何做到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其有效的技术管理也是消除煤矿生产中事故隐患的有力措施。在整个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水害、火灾、瓦斯爆炸、煤尘事故、顶板事故等事故灾害一直威胁着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或者技术管理不够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大,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对事故隐患的排除不够及时,那么很可能由一些危害性质小的隐患发展成重大危害事故,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工作人员的伤亡。因此,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2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2.1 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那么生产之前的地质勘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的系统分支,也是煤矿施工进行前的必要步骤,更是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

因此,要加强地质勘测的管理,我们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运用这个系统是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事故发生时人员避难的良好措施。运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一是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在其功能中,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构,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有效分析,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二是系统的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库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提供有效的帮助。三是拥有远程预测功能,它可避免数据库中数据僵化,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析,通过远程功能,我们也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四是系统的动态预测功能,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实行动态模拟计算,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五是系统的数据连接功能,通过VisualBasic6.0调用SuperMap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运用SuperMap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引导人员及时逃生,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2.2 实现“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指,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防治瓦斯、防治煤尘以及防灭火工作,要做好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体系不仅要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尽可能地完善,在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和隐患处理关。在通风技术的管理中,通风系统的建立应该由专家评定,要将通风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并且要对生产加强相关方面教育,从基层人员做好通风系统的爱护和维护,保证矿井的整个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在防治瓦斯爆炸的技术管理中,不仅在地质勘测时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来检测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区域,同时也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检测,从最大力度上保证人员的安全。对于防灭火的技术管理,应该加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意识的培训可以引用相关火灾案例、可以培训火灾事故相关的法律制度、运用事实和法律的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警惕性,让火灾的发生机率得到有效扼制。再者应对火灾应急演练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涉及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路径的选择、逃生中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因素、以及逃生唯一出口被封时如何快速进入避难室等。

在通风技术管理中,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优化是为了提高井内工作人员的空气呼吸质量,也是为了预防矿井内事故发生扩大的重要性措施,其优化的原则应遵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在每个矿井的操作中,应对每个矿井的通风系统建立独立、健全的系统配置,在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口位置的选择上,应选择在粉尘、毒害或高温气体分布较小的位置,在进风和回风井和诸多联络巷中要砌立起永久性挡风墙,并且针对各个采区的不同,要在各个采区建立起回风道,回风道应在每个采区都有单独、完整的设立。在矿井的通风机运用上要合理,在原有的抽出式通风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也可以通过购置最新的通风机产品来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作用。

加强防灭火工作就是要加强火灾的应急预防性措施,首先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结合的方式来执行,运用GIS系统对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导致火灾发生的各种因素,并且能够针对于此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应急预案。再者,应加强应急演练的工作,如对人员的灭火器的操作进行培训,培训灭火器的使用要领,对于不同灭火器的性能和适应火种的情况加以强化培训等。另外,应对火灾发生进行模拟演练,演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指挥能力,使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有组织地在现场迅速撤离,而对于各种突发性情况模拟要考虑充分,通过演示详细全面的突况,加强人员的应变能力,使得最大程度上在火灾发生时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新的、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虽然仍处于研发阶段,但是,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原有的煤矿生产技术中做调整,比如改进采煤工艺、运用新的设备、新的材料,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来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在部分企业中,由于采煤技术和设备都较为落后,因此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也无从谈起,其事故的发生率很高,在20世纪末,我国就对这些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做出了大力整顿,但是,目前仍有这些企业的存在。所以,要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就应该通过政府干预,加大对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的整顿,通过采取强制性措施让企业运用更新、更合理安全的采煤设备和技术,保证整个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250.

第8篇

【关键词】“一通三防”;瓦斯防范;安全措施

“一通三防”工作是矿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好一通三防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通风工作的技术管理工作

通风技术是井防范瓦斯事故和防火、防煤尘的基础工作,如何搞好通风管理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技术管理。

1.1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

矿井的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组成了矿井的通风系统。一个合理的通风系统是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强的保证,通风系统的选择要遵循技术上既要先进,还要合理;安全性上可靠性高;还要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

(1)具有简单合理的网络,保质保量的完成稳定的供风工作。

(2)通风机性能与网络特性相互匹配。

(3)防灾抗灾能力不会受到通风系统的影响而导致灾害产生。

(4)可以促进煤炭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

(5)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风机成本低,运转费用经济,维护成本不高。

1.2加强局部的通风技术管理工作

矿井采矿一般采用巷道掘进的方式,主要采用的就是局部通风技术,这种管理技术相对较大,一旦有失误便会酿成瓦斯事故,所以加强局部通风技术的管理工作非常关键。

(1)在局部通风机的安装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定,确保其正常运转,避免发生循环风。

(2)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局部通风机的管理,严格控制停开,实施挂牌管理。

(3)一台局部通风机不能向两个掘进面进行供风,必须将风量控制好,使其符合规定,保证瓦斯量不超过规定限制。

(4)风筒的接头要严格密封,没有破口,吊挂平直,逢环必挂、风筒要缓慢拐弯,接头要使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允许花接。

(5)“三专两闭锁”装置要安装在高突矿井和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掘进面,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要采掘分开,合理使用风电闭锁装置。

1.3矿井通风设施要管理好使用好

对于矿井通风设施诸如永久密封,永久风门,风桥等药严格符合规定要求,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避免出现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

1.4设置健全的通风技术管理制度

(1)通风技术管理要有专业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业务部门间工作责任,切实做好“一通三防”工作。

(2)矿井要制定年度“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力争将装备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各部门间要召开月度工作计划及总结会,专门针对通风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

(4)通风工作的技术管理要做到面面俱到,避免出现疏漏和遗忘。

(5)通风技术队伍要有相应的工作区域,并且在各自区段具有完备的管理制度,特殊工段要持证上岗,具有专业的操作知识。

2.瓦斯、煤尘及火灾的防范措施

作为矿井安全中的“三防”,其防范意义重大,只有做好瓦斯、煤尘、火灾的防范,才能真正做到确保矿井安全。其主要的防范措施如下:

2.1严格控制瓦斯积聚和超限

(1)瓦斯一般在均匀条件下,缓慢的涌出,加之通风不良等情况,极易造成局部区域的瓦斯聚集和超限。类似情况就要通过改善和加强局部通风作业来解决问题。

(2)在非正常的瓦斯涌出情况下,短时间内就破坏了空间内的瓦斯量,在采掘过程中会出现急剧的瓦斯超标现象。目前尚有没有掌握的瓦斯涌出规律,导致我们还不能有效地进行预测,通风系统的供风在瞬间被增大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较大的危险性。

(3)人为原因造成的通风系统障碍,导致无法正常通风导致瓦斯聚集和超限,发生这种情况较为常见,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2]。

由于不同条件下的矿井有着差异性,其瓦斯的超限和聚集也有着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一状况,避免危险发生。防范瓦斯积聚的根本方法就是加强矿井通风。根据我国矿井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处理发生局部瓦斯积聚的时候常常采用稀释排出、封闭隔绝、抽排瓦斯三个办法。

2.2坚决杜绝火源

矿井井下作业禁止火源和一切明火。一些必要的电气设备在防爆措施上下足了功夫,在一些强电设备的表面为防止火花与外界瓦斯接触,安装了隔爆性能完好的防护外壳,避免了内部的高温火源不会造成外界瓦斯的爆炸。近些年来,国际国内都对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有了深入的研究,技术日趋成熟。

2.3防止瓦斯爆炸灾害事故扩大

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损失是必然的,但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是必要的。有些事故危害进一步扩大是因为矿井没有合理的通风系统,设施水平低,设计不合理,自救设施无法取得应有的作用等。提高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1)加强矿井通风能力,通风机要选择可靠稳定的设备,一定要围绕着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选择,一旦发生灾害,必须能够保持其作用,绝不允许出现风流回流及逆退等现象发生。

(2)矿井的巷道布置要合理,通风网络的设置越简单越有利,避免出现因人为作用出现的串联通风和角联巷道情况,要确保不会因为局部的改造,导致通风设施的变动,进而影响风流的变化。

(3)一旦矿井发生灾害,绝不允许因为通风系统设置缺陷导致的灾情进一步扩大,而且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出现因为灾害造成的通风系统故障。

(4)通风系统的设备要质量可靠,其操作性和灵敏度都要达标,不能因受到火灾影响造成系统出现紊乱,无法正常使用。

(5)矿井一般具有多台通风机同时工作,一台或其中几台出现故障停止运转,停风区域不能因此出现通风停止,要确保每个区域通风正常。井下发生灾害时还要有反风,保障任何一台具有提供反风的能力。

3.小结

制定年度的通风、防瓦斯、煤尘、防火的安全措施是煤矿企业的重要安全任务,也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的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煤矿;安全;瓦斯治理

1 引言

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瓦斯灾害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有效治理煤矿瓦斯,防范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目标,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瓦斯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瓦斯治理工作要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永葆“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安全意识,坚持“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的治理原则,积极推广“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责任、重利用”等有效经验。加强领导,以完善通风系统为基础,以瓦斯抽采为核心,积极推进瓦斯利用,有效采用监测监控和预测技术,实现区域治理与局部治理并重,健全综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坚持“以抽定产、以风定产、地质保障、掘进先行、技术突破、装备升级、管理创新、落实责任、全面提高”的原则,正确处理瓦斯治理与煤炭生产的关系,全面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2.1 落实领导责任制是瓦斯治理的关键

煤炭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和煤矿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对“一通三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瓦斯治理规划,明确其目标、任务和措施,把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纳入领导业绩考核内容。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要求,完善机构,理顺关系,切实加强领导责任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措施,全面推动瓦斯治理工作。

2.2 高效通风是瓦斯治理的基础

煤矿生产必须建立可靠稳定的通风系统,做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和风流稳定。严格贯彻“以风定产”的对定,坚决杜绝煤矿超通风能力生产,按照《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自行核算矿井通风和生产能力,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予以监督。在通风系统设计源头杜绝通风系统平面交叉、采区内部上下两头进风、不合理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和老塘通风等。通过采用降阻、堵漏和改造通风机性能等技术措施,并根据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优化通风系统,提高矿井通风能力,保证工作面风量,严禁无计划停风,杜绝瓦斯积聚。 坚决实现分区通风,针对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要设专用回风巷,最大程度减少角联风,降低通风阻力。

2.3 抽采利用是瓦斯治理的新焦点

瓦斯治理必须落实“先抽后采”的规定,“不抽半年不准掘(掘进),不抽一年不准采(采煤)”等,对瓦斯问题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在抽采工艺和方式方面,应采取井下与地面抽采相结合、垂直钻孔与水平长钻孔抽采相结合、短钻孔与长钻孔抽采相结合、常规钻孔与强化抽采相结合、临近层与本煤层抽采相结合的技术措施,综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瓦斯再利用变被动的瓦斯抽放为主动地瓦斯抽采,做到“采煤与采气并重,抽采与利用并重”。一方面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实现煤炭在低瓦斯状态下开采,另一方面又得到了瓦斯能源,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瓦斯灾害问题。

2.4 监测监控是瓦斯治理的有效手段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及时有效地掌握井下瓦斯含量和瓦斯浓度,一旦出现瓦斯超限和积聚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预防和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通过国家、省、市、县、煤矿五级联网运行,形成瓦斯事故隐患分级把关、及时处置的运行机制。同时,严防已安装的系统存在着探头数量不足、位置不对、使用不当及运转不正常等情况,对系统失修失检、不能发挥作用的,一经发现,要按照未遂事故追查处理;对那些装备不全、功能落后、设备严重老化或带病运转的系统要及时改造更换;要严把装备的订货关、进货关、验货关,保证监测监控系统质量。

3 瓦斯治理树立的正确理念

做好瓦斯治理工作,除以上所述的主要措施之外,首要还应树立以下几个重要理念:

3.1 瓦斯可防、可控、可治、可用的理念

通过监测监控和预测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通过瓦斯抽采可以控制瓦斯事故的发生;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治理瓦斯灾害,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逐步完善瓦斯抽采利用系统,既使煤矿瓦斯灾害得到有效治理,又使瓦斯作为一资源造福于民。

3.2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

瓦斯治理工作是煤矿生产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煤矿企业各级人员要层层落实现瓦斯治理责任制度,同时要抓考核、抓评估、抓检查、抓落实、抓监督、抓奖惩和抓兑现,把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全过程,确保瓦斯治理取得实效。

3.3 抓主要矛盾的理念

煤矿生产,瓦斯为先。要树立“解决了瓦斯问题就解决了煤矿生产的主要矛盾,遏制住瓦斯事故,就等于掌握了煤矿生产安全的主动权”的观念,让它深入每个在矿人员的心中,并在实践中坚定不移的履行。把握住主要矛盾,就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大局。

3.4 加大投入的观念

在瓦斯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管理、培训和装备并重的原则,特别是对装备的投入,及时采用或引进新设备。煤矿企业要按规定提足、用好煤炭生产安全费用。通风、抽采和监测监控系统是瓦斯治理的重要部分,在这几个方面必须舍得投入,必须健全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要及时淘汰,确保系统、装备处于完好状态,发挥其最大效用。

第10篇

关键词:煤仓瓦斯;灾害;措施

引言

对于高瓦斯矿井选煤厂来说,煤仓普遍存在着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有时煤仓瓦斯浓度远远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标准,极大地威胁着选煤厂的安全生产。井下煤炭采掘后经运输系统进入选煤厂贮煤仓后,堵严煤仓下口,贮煤仓上仓口到煤仓贮煤位间形成盲仓,瓦斯能长时间、均匀地从煤体中释放出来,加之仓内空气流通性差,极易造成煤仓上部瓦斯积聚。另外,由于仓内贮煤时间长且多,煤仓下部压力大,煤中瓦斯不易释放,因而当仓下放煤时,瓦斯就会随煤在出煤口释放,往往导致煤仓下部仓口处瓦斯浓度较大,故而在高瓦斯矿井选煤厂中,煤仓瓦斯是十分重大的危险源。陕西陕煤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已达100m3/分钟,其配套的选煤厂设计有3个三万吨煤仓、3个一万吨煤仓,煤仓总贮煤量达到12万吨。其中3个三万吨煤仓仓直径达30米,仓内净高达60米,其仓容和仓高在国内较为少见,属特大型煤仓。因此,一号煤矿选煤厂煤仓的瓦斯灾害较为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1 瓦斯的特性及危害

1.1 瓦斯的物理特性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约为0.554g/cm3。瓦斯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扩散性比空气高1.6倍,虽然无毒,但当其浓度高时,会使人因缺氧而窒息。瓦斯不助燃,但当其在空气中有一定浓度并遇到高温时,能引起爆炸。

1.2 煤体中瓦斯的贮存和解吸

瓦斯通常是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存在于煤体的裂隙和孔隙内。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的瓦斯处于不断变换的动平衡状态。在压力降低、温度升高或煤体结构受到破坏时,部门吸附状态的瓦斯就轻化为游离状态,即发生解吸现象。煤炭被采掘出后以及在随后的转运过程中,吸附状态的瓦斯因煤体结构被破坏,外界压力减小和温度升高等因素,一直处于解吸状态,因此吸附的瓦斯不断地从煤体中逸出,散发到空气中,当处于通风不畅通的地点,瓦斯便很容易积聚。

1.3 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危害

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浓度的瓦斯,瓦斯爆炸的浓度界限一般为5%-16%,但煤尘的混入则可以降低瓦斯的爆炸下限;二是要有一定温度的引火源,通常为650-750℃,电气火花、明火、煤自燃、撞击及摩擦火花等都足以引爆瓦斯;三是要有足够的氧气。瓦斯爆炸时,瞬间温度可达到1850-2650℃,爆炸压力可达0.75-1.03Mpa,是正常大气压力的7-10倍。这种高温、高压的气流,形成强大的爆炸冲击波,以极快的速度自爆炸点向四周冲击,可直接摧毁设备,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2 国内选煤厂煤仓瓦斯灾害的案例

我国高瓦斯矿井选煤厂发生瓦斯事故的案例也很多,在此列举几个典型案例。

2.1 案例1

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屯兰矿选煤厂是一座设计入选原煤能力4Mt/a的大型炼焦煤选煤厂,有原煤仓4个,产品仓4个。2001年5月,屯兰选煤厂焊工在产品仓上部对刮板运输机横梁的插板进行电焊作业时,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致使电焊火花掉入产品仓内,引起瓦斯爆炸,造成该电焊工重伤。

2.2 案例2

1991年至今,山西阳泉煤业集团选煤厂共发生瓦斯事故11起,其中新景矿选煤厂发生4起煤仓瓦斯事故,分别是1997年11月、1997年12月、1998年4月、1999年5月。

3 一号煤矿选煤厂煤仓瓦斯灾害预防和治理的具体措施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井下瓦斯的绝对涌出量在100m3/min左右,属高瓦斯矿井,其配套的选煤厂是一座设计入选能力为6Mt/a的特大型选煤厂,建有原煤仓3个,单仓仓容为3万吨,另外还有3个地销产品仓,单仓仓容为1万吨。这些煤仓自2011年3月份建成投用以来,发现煤仓的瓦斯涌出量较大,尤其是三个3万吨的大型煤仓放煤时,煤仓下部仓口的瓦斯涌出量很大,并在仓口上方的隅角积聚,这些部位的瓦斯浓度已超过1%,有时甚至达到2%左右,给选煤厂的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隐患。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理煤仓的瓦斯灾害,我们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3.1 加强瓦斯灾害的宣传教育,强化职工的瓦斯意识

针对地面职工对瓦斯的危害认识不到位,瓦斯事故安全意识淡薄的现实状况,我们狠抓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全体职工学习煤矿瓦斯的基本知识,认清选煤厂煤仓瓦斯的危害。二是搜集了大量国内选煤厂瓦斯事故的案例,在班前会上给职工讲解。三是从矿上职教部门借来瓦斯爆炸事故的光碟,在学习室播放组织职工观看,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惨痛的事故现场,震撼教育职工。

3.2 防止瓦斯积聚

防止瓦斯积聚可采取自然通风、强制通风和强制抽放等措施。一是加强各处煤仓上部抽放风机的管理。我们将煤仓上部抽放风机的运行监护工作落实到每班的岗位工,作为其设备监护和班后交接的一项工作,发现故障及时上报厂部,迅速安排人员解决,并且落实专人(安监员)对各风机实行定期倒换运转,对停运风机强制进行维护和检修。二是针对煤仓下部瓦斯涌出较大的情况,我们首先加强仓体周围换气扇的运行管理,要求所有换气扇头必须24小时开启运行,出现问题及时修复;其次要求仓体四周的所有门窗全部打开,加强自然通风;再是对煤仓放煤口上部的各处盲区、隅角进行填充、封堵,消除易发生瓦斯积聚的通风死角;另外针对放煤时仓上瓦斯涌出大的情况,我们在煤仓下皮带间安装了两台11千瓦的局部风机,当放煤时将风机开启,用风筒对仓口上方强制通风,将瓦斯吹散,以防止发生积聚。

3.3 设计、安装抽放设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三个3万吨大型煤仓下部的瓦斯隐患,我们又在每个煤仓下部增加安装了两台抽放风机,并配套了抽放管路至每个放煤仓口的上方,及时抽排放煤时涌出的瓦斯。这样,在冬季来后,即使仓体四周的门窗关死,也能保证瓦斯的抽放,防止瓦斯积聚。

3.4 严管火源

火源是引发瓦斯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从严管理。

(1)防止明火。煤仓上下禁止使用明火、吸烟、无安全措施施工等现象,一经发现严肃追查,从重处理。

(2)杜绝失爆。煤仓上下各类电气设备全部按防爆标准进行管理,杜绝各类失爆现象。我们与施工方配合,对煤仓上下所有电气设备逐台进行了防爆标准整改,并定期检查。

(3)防止其他火源。主要是防止机械设备运转和检修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对有可能出现的这类火源及时预防。

3.5 建设和完善瓦斯的自动监控系统

可靠的瓦斯监控系统是全天候监控瓦斯浓度是否超标的重要保证,为更好的防治煤仓瓦斯,在完善抽放系统的同时,我矿正在积极筹备建设选煤厂瓦斯监控系统,并将并入全矿井的瓦斯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4 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安全评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久立足,并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基本工作方针是十分有必要的。煤矿通风系统作为煤矿井工开采过程中的重要安全保障,其通风性能的好坏对于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合理性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井下采掘及其他人员的正常工作,矿井通过对通风系统的评价,判定当下通风系统对矿井生产的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方法的种类繁多,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未确知测度理论等等都是煤矿企业普遍使用的评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不足。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综合性,对其进行安全评价是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过程,需要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摸索和研究,最终能够对煤矿通风系统产生客观、全面且合理的评价,以保障煤矿开采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一、常用的煤矿通风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建立在系统工程基础上的评价方法,其一般适用于信息量相对较小的复杂型通风系统。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的相关元素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是建立在系统工程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法,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问题定性、定量化以及重要性排序。其工作优点是能够对评价中的定性与定量因素进行统一的处理,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间接性等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工作量相对较大、精度不高且分析对象不能太多。

2.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一般适用于不明确因素,只有与模糊因素相关的事物或方案的情况下,将所求出的各个评价目标的加权系数、隶属度的结果,通过模糊矩阵的合成规律,求出综合模糊评价的隶属度,进而求得最佳方案,是通过对各个模糊因素对事物或方案的影响程度来进行总评决策的方法。其优点是通过定量方法的有效集合,能够克服传统数学方法当中的弊端,进而解决分析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其特点是适应范围广、方法相对简单。其不足就是对评价指标间的重复信息无法良好解决。

3.灰色关联度评价法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是根据数据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相似度,来判断其中的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度评价法的工作原理是数据所构成的曲线形状越接近,则变化态势越接近,关联程度也就越大。其工作优点是能够客观地对系统的等级进行划分,具有物理概念直观、清晰,计算简单的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其关联程度无法满足规范性和顺序性的要求。

4.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通过对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的模仿而研究出的一种技术系统,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主要适用于信息量较大,难度较高的通风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工作优点是精确度高,人为因素的干预性较少,能够根据对评价对象本身的规律来对相同属性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其不足就是对评价对象的要求相对较高,无法对模糊信息进行处理。

二、提高通风系统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1.对主观人为因素的有效措施

人为控制作为煤矿通风系统控制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其具体体现在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动力等环节当中。为了提高人为主观因素对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质量,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让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在下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对井下的环境有及时、准确的判断,能够根据不同工作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因此,加强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及道德素养的培训,强化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其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企业及煤矿的实际情况,以《煤矿安全规程》为基准,建立起完善的《煤矿通风管理制度》,煤矿的通风安全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其规定进行。与此同时,配置专业技术过硬的安全管理人员,构建起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的通风系统治理工作体系,对煤矿事故的救援体系进行完善,建立煤矿应急救援的产业化体系;

(2)提高通防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道德素养,创造出良好的通风工作环境,建立起完善、健全的通风安全系统;

(3)严抓煤矿质量的标准化工作,强化煤矿采掘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培训方式,提高煤矿采掘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责任感,切实提高煤矿工作人员对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对客观环境因素的有效措施

在进行煤矿通风系统的控制过程中,环境作为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其对煤矿通风系统性能的好坏的影响力度甚至比人为控制因素还要重要,其中主要包括引起煤矿灾害的潜在隐患、大气状态的危险程度以及软、硬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客观环境的因素不受人为控制,所以为了避免因客观环境而导致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预防工作做好,以减少煤矿灾害事故发生的几率,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客观环境参数进行监控和预报,根据不同环境制定出健全、便于实施的管理方案,并严格按照管理方案的工作计划,对可能出现的煤矿灾害事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和防范措施,从根源消除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切实提高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加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机电管理,积极开展瓦斯、煤尘的综合治理措施。强化煤矿开采过程中通风机的管理工作,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有足够的风量能够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对矿井的防尘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做到凡是有管的井巷都有充足的水源来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及高瓦斯矿井当中,都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并根据要求设立独立回风巷和专用回风道。

(3)配备足够的瓦斯、粉尘以及一氧化碳等危险、有害物质参数的监控系统及检测设备,监控系统必须与上级监管部门联网,以便上级监管部门能够及时的获取所需要的监测数据;选取专业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瓦斯的监控检测工作,对矿井内的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使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总 结:

总之,煤矿通风系统作为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煤矿通风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做好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工作,从煤矿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入手,通过对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来对煤矿通风系统的性能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来发现煤矿通风系统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在进行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针对可能出现隐患的环节要进行评估并做好预防措施,结合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具体工作方法及工作设备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预防内容开展工作,将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以保障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及煤矿开采工作顺利的开展,进而达到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润求,施式亮,彭新.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1):112-118,181.

[2]王金鹏,张建文,嵇伟.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矿通风系统安全评价[J].煤矿安全,2013,(04):180-182.

第12篇

关键字:矿井水害;防治水措施;应急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突水频率与水害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矿井水害仍然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在已建成和正在开采的矿井中,多数矿井受周边小窑及老空水威胁,水害十分严重。煤矿水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水害的威胁就成了煤矿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

一、煤矿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

总结过去发生的矿井水灾,往往对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现场管理薄弱,预防措施不当所致。其主要原因有:

对采空区积水和关闭废弃的小煤窑积水特征及其潜在的突水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废弃矿井采掘空间颁布及其积水淹没情况不清楚。

雨季“三防”工作不到位,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地表水(多为雨季降水)大量灌人井下,造成矿井水灾。

水文地质情况不清,许多矿井特别是乡镇煤矿缺乏水文地质专业人员,地下水活动条件的监测监控不到位。井巷位置设计不当,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不合理,造成断层,措施不当,盲目施工。

针对隐蔽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预测技术落后,测量错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井巷施工质量伪劣,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设备不完好,导致顶板含水透水。

6、井下无防水闸门或虽有但,造成透水时无作用而淹井。

7、出现透水预兆未觉察或未被重视或处理不当造成透水。

8、排水设备平时维护不当。

二、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

矿井防治水工作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矿井防治水必须坚持十六字原则: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综合治理措施:防、堵、疏、排、截。各煤矿的自然情况各不相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防治水措施。

l、明确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健全工作体系,煤矿主要负责人是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水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总工程师负责对水害防治相关技术工作的日常管理。配备专职水害防治人员和专职技术负责,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

2、制定矿井防治水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相关措施,把防洪、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煤矿水文地质资料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安全。注意收集整理资料,以便进行采掘工程时制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煤矿地下的地质条件是复杂的,地下水的情况也很复杂,根据现有资料,对无法确保没有水害威胁地区,探水后消除了水害威胁再向前掘进

地面防治水:查清矿井及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建立地面防治水系统。矿井井田范围如有季节性河流,对矿井有危害,有透水的可能,而且不可能排干,就留设防水煤柱;对塌陷区存在积水,须将积水排干,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查看地面积水;为确保雨季安全,避免矿井周围洪水及山洪爆发的影响,须加高井口标高。

5、老窑水防治:查明周围矿井及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并绘制图纸,整理相关资料,然后制定方案并实施。在有老空水威胁地区必须进行探放水,控防水设备与钻孔布置必须满足控放水的需要。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钻,就尽快汇报处理。在控放水时要安装水泵和排水管路,清理好水仓。在未弄清情况、上层煤采空区水未疏干前,禁止顶水采煤。

采空区积水和老巷道积水防治:测量填图要及时、准确,采煤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和老巷道积水对生产有威胁,要打钻把水疏干。巷道掘进工作面必须边探边掘。平巷掘进一般可对正前和巷道上帮进行钻孔探水,一般为三组钻孔,每组l一2个孔;在上山掘进时,一定要在巷道正前和左右两帮进行探水,钻孔不少于5组。

钻孔水害防治:查清钻孔的平面所在位及钻孔的封孔质量。如果钻孔穿透富水层,封孔质量不好,为确保安全需重新封孔。

断层水防治:可用留设断层防水煤柱的办法。采用物探、钻探或化探等手段进行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异常区的探查工作,然后是根据水量大小采取注浆固定,防治断层面出水发生透水事故。

雨季防水:雨季前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应当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同时组织抗洪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如暴雨威胁矿井安全,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撤下全部人员,确认江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才可恢复生产。

加强排水设备检修维护,保持完好。

三、矿井突水事故的应急措施

当井下出现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矿井一旦发生突水事故,事故地点人员应及时汇报矿调度室,立即报警,矿调度室用电话联系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电话联系时首先通知中央泵房工作人员。矿调度室接到事故电话后应向矿领导汇报,并通知救护队及相关部门。成立救灾指挥部,有组织按步骤处理灾害。救灾指挥部成立后,应迅速判定突水性质、突水点的位置、突水形式、影响范围、突水量等情况,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统计撤离出井人员,分析被困人员躲避地点;根据突水量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堵水、排水。就地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尽可能设法堵住出水点,阻止范围扩大。在人员撤出后,要及时关闭防水闸门。

在撤离人员的同时,有关技术人员要定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取样进行水质化验,对所有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点及井下各出水点进行定时观测、分析水源、估算预计水量、测定水位上涨速度、计算淹没时间和淹没范围,并及时向矿上汇报。

同时尽快恢复灾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积聚和发生熏人事故。排水后,进行侦察抢险时,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事故的发生。

透水事故发生后常常有人被困井下,指挥人员应本着”救人是第一任务”的原则,正确判断遇险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科学分析该地点是否具有人员生存的条件。对可能生存的遇险人员,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向他们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以延长待救时间。

作为透水事故的抢救人员还有必要掌握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条件(空气条件、食物条件等)。在抢救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幸存人员也会死亡。禁止用灯光照射他们的眼睛,保持体温,进行体检并给予必要的治疗(包扎、输液等);不能立即抬出井口,让其逐渐适应环境;不能吃硬食和过量食物,以免损坏消化系统;短期内不要让其亲友探视,以免过度兴奋造成血管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