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时间:2023-10-02 09:0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5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10-2011年家庭访视中,对3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20名,女婴10名,生理性黄疸 23名,病理性黄疸7名。3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2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5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2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 影响 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 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 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 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 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第2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 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 从而使得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若出生后24 h即出现黄疸, 2~3周仍不退, 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开始出现黄疸称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 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目前常采用蓝光治疗, 辅以相应的局部治疗护理措施。但是由于存在光疗的依从性以及其他方面问题, 使得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即是通过研究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 选取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 其中男49例, 女37例, 挑选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 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血清胆红素在早产儿>257 μmol/L, 早产儿>4周;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确诊)。②出生日龄24 h~18 d, 平均日龄10.3 d, 出生时体重平均3.4 kg, Apgar评分8~10分。③患儿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巩膜及皮肤发黄症状。且所有参与研究患儿均经其家长同意后参与。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 两组疗程均为3 d, 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值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接受治疗反应情况。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沐浴。新生儿全身与温水接触, 进入与母体相似环境, 可消除焦虑, 提高新生儿光疗时的依从性和舒适感。②抚触。在新生儿光疗时, 适当抚摸, 能够促使新生儿增进食欲, 减少哭闹。 ③灌肠。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 h开始, 能够使得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 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降低胆红素水平[2]。④声乐。护士护理时轻柔, 适当播放音乐, 可为新生儿营造舒适的光疗环境, 以促其生理、心理的需要。⑤皮肤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勤沐浴, 保持皮肤清洁, 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 以避免脐炎的发生。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3 d的治疗观察发现, 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比较( x-±s, μmol/L)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治疗组 43 322.4±22.3 219.6±15.8a

对照组 43 321.6±21.8 246.8±18.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 发病率高, 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主要是因血清胆红素的异常情况所致, 对患儿智力及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机护理手段, 可造成严重后遗症, 并可能威胁其生命,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疗效的意义重大。实施早期的干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愈也有利于孕妇产后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新生儿黄疸的早发现和早诊断[3]。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诸如本文提到的沐浴、抚摸、健康教育以及比较新颖的换血疗法等, 这些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都是为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单纯治疗所顾忌不到的方面, 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胃肠蠕动, 增加胰岛素与胃肠激素的分泌量, 促进新陈代谢, 抚摸可刺激患儿体表神经, 使中枢神经兴奋, 促进排便, 还可加快排出过高的血清胆红素, 防止小肠将其再吸收, 是有利于患儿身心的护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通过实施早期干预护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治疗效果, 使患儿及早康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自珍, 黄海波, 王芳, 等.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8(1):140-141.

[2] 祝秀凤, 姚云行, 吴小红, 等.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23):2141-2142.

第3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异常升高而引起以患儿皮肤、巩膜及粘膜黄疸等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患儿还可引起核黄疸,从而导致患儿留有后遗症或死亡。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生产及住院治疗的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的13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78例,女58例,出生时体重:2208g~4569g,平均体重为3206.5g,就诊时日龄为23~137h;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就诊日龄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消失,吃奶、睡觉均正常,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119.7μmmol/L。有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大部分消退,患儿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19.7~171.0μmmol/L之间。无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无变化,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5天后,对照组患儿显效率48.48%,有效率28.79%无效率22.73%,总有效率77.27%;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78.79%,有效率16.67%,无效率4.55%,总有效率95.2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分析

干预4天后,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结果(μmmol/L)

2.3 两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及体重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及体重比较结果

3 护理干预方法

3.1 常规护理

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并嘱产妇对患儿进行按需哺乳;同时,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3.2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3.2.1 快速断脐

新生儿出生后,如不将脐切断,脐血可通过脐进入新生儿体内,从而使体内红细胞增多,易并发高胆红素症[2]。因而,新生儿娩出后应快速将脐断开,以避免脐血进入体内。

3.2.2 早期游泳

选择专业的护士训练患儿游泳,1次/d,游泳10~20min/次。保持水温、室内温度适宜;游泳可促进患儿肠胃蠕动,加速患儿排便,从而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3]。

3.2.3 新生儿抚触

由专门护理人员定时对患儿进行抚触,2次/d,10~15min/次[4]。抚触可刺激患儿背部体表神经,从而使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促进胎便的排出。

3.2.4 口服葡萄糖

新生儿娩出后2h给予50ml 10%葡萄糖高渗液,3次喂完,之后按需母乳喂养[5]。10%葡萄糖高渗液可在新生儿肠道菌群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刺激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

4 讨论

第4篇

彭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彭山县 620800

【摘 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72 例新生儿黄疸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6 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 天、第5 天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患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游离胆红素水平升高,并聚集增多,进而使患者皮肤和黏膜等出现黄染现象。一般出现在分娩后2—3 天,给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影响患者健康发育[1]。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 年3 月至2013 年1 月收治的72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6例, 男19 例, 女17 例; 患者平均年龄(35.27±2.76) 周; 患者平均Apgar 评分(8.56±1.27)分;对照组36 例,男20 例,女16 例;患者平均年龄(36.21±2.01)周;患者平均Apgar 评分(90.1±1.05)分。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给以患者早吸吮、早接触、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和保暖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2 治疗组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是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游泳、抚触等护理措施。

(1)游泳: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游泳护理,每日让患者在室温为26—28℃之间、水温在37—39℃之间的条件下进行1 次游泳,所用水为清洁水。在对患者进行游泳前,应用防水护脐贴对其脐部进行保护,并为患者佩戴专用游泳圈,每次游10—20 分钟。

(2)抚触护理: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游泳或是沐浴后对其全身进行抚触治疗,每日进行2 次,每次15 分钟,持续抚触治疗5 天。抚触顺序为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在对患者腹部进行抚触时可是当延长其时间,促使患者肠蠕动。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10.03±9.86)μmol/L, 出生后3 天体重为(3.71±0.51)kg, 胎便转黄时间为(28.31±2.16)h;对照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57.61±10.67)μmol/L,出生后3 天体重为(2.94±0.35)kg,胎便转黄时间为(60.84±2.24)h。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

2.2 对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变化状况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第1 天黄疸指数为

(6.91±1.01)mg/ml, 第3 天黄疸指数为

(7.68±1.63)mg/ml, 第5 天黄疸指数为

(9.72±2.13)mg/ml;对照组患者护理后

第1 天黄疸指数为(6.94±1.07)mg/ml,

第3 天黄疸指数为(8.93±1.12)mg/ml,

第5 天黄疸指数为(14.26±2.81)mg/ml。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1 天黄疸指数进行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3 天和第5 天黄疸指数展开对比分析,有一定差异性,P<0.05。

3 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伤残,不利于患者健康成长。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种护理促使中的游泳措施,可促使患者肠蠕动,水波和水压对患者皮肤的拍打具有一定按摩作用,增加患者胃肠道激素和胰岛素分泌消耗的能力,进而增加患者食欲。同时游泳给患者一个类似羊水的环境,让患者得到安全感,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抚触措施可刺激患者体表神经,兴奋患者脊髓的排便中枢,减少胆红素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预后[3]。因此,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 天、第5 天黄疸指数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倍受欢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唐妮娜. 新生儿黄疸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81-682.

第5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10―1

新生儿黄疸: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做好新生儿护理,缩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以及黄染程度,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对照组为我院与2008.1--2008.12月我院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阿氏评分≥8分1438例;观察组为我院与2009.1--2009.12月我院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阿氏评分≥8分1542例;其中剖腹产1782例,阴道分娩1198 例,住院天数最短三天,最长十天,平均住院天数五天。分娩方式,住院天数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2方法

2.1 观察组

(1)胎儿娩出后应尽早在40秒内断脐带;(2)母乳喂养,早吸允必须达到30分钟,每日喂养十次以上,应做到早吸,多吸,勤吸;(3)坚持每日对房间开窗通风三次以上,通风15分钟,病室内必须阳光充足;(4)坚持每日对新生儿抚触15分钟;(5)新生儿出生4小时后即可开展新生儿游泳,坚持每日对新生儿游泳10-20分钟;(6)在24小时内未及时排便,采用肥皂条塞肛,帮助排便 。

2.2 对照组

采用儿科学中的正常足月儿的护理。[1]

3 结果

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比较

例数 ≥5mg/ d ≥12.9mg/d

观察组

对照组 1542

1438 32

96 12

34

X2P

4 讨论

4.1尽早的断脐,减少母体的血液过多的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以免造成新生儿红细胞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

成胆红素。

4.2让新生儿获得足够的初乳,因初乳高营养能摄入足够的蛋白和能量,而且可快捷的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个,加快胎粪排出 ,每日哺乳10次以上[2],以增加胃,结肠反射,刺激肠蠕动,排便次数增加,减少胆红素肝循环吸收入血,从而清除体内的胆红素,减轻黄疸。4.3新生儿游泳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水温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省新陈代谢,且游泳过程消耗能量增多,消耗一定体力,促进食欲,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以及结合胆红素

的排出【3】 。

4.4抚触能使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增加,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通过抚触,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肠道循环,胆汁分泌增多,胆红素排泄增多[4]。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随着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增加,新生儿迁延性黄疸呈增多趋势,假如胎便排尽时间延迟,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而致黄疸。采用尽早的断脐,加强初乳的喂养,积极地开展新生儿抚触和新生儿游泳,等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使新生儿尽快进入良性生理循环,减少新生儿黄疸的产生,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保障婴儿健康。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人民出版社2006.6.133

[2]丁国芳,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2-185

第6篇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因;分析;护理;干预;围产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排泄异常等因素而导致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新生儿临床症状之一。国内发生率高达30%~50%,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更加严重的其他并发症,比如常见的胆红素脑病等,会留下神经性的后遗症,也出现过死亡的情况。导致高胆红素血病的因素众多,必须在前期尽快弄清产生该病的根本原因,针对其开展早期护理,从而大大降低该病对儿童的危害。现对2014年1月~8月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中的2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例进行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8月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共240例,240例包括了男180例,女60例,农村168例(59.1%),城镇72例。选择产科同一时期未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40例作对照,其中,男152例,女88例,农村192例,城镇6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收集黄疸患儿、正常新生儿资料,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较多,通常包含了孕周、感染等因素,筛查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内,并选择SPSS 11.5软件包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适当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孕周和高胆红素血症关系 240例患儿中,早产儿130例,足月儿100例,过期产儿10例,分别占53.1%、42.6%和4.1%。结果表明,在早产儿中发病率会比足月儿和过期儿高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感染及非感染因素 在本院收治的2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里,其中非感染性因素黄疸为180例(75%),含溶血性黄疸30例,围产期因素致黄疸120例,母乳性黄疸18例,其他原因黄疸12例;感染性因素致黄疸占60例(发病率25%),其中含有了新生儿脐炎32例、肺炎8例、脓疱疹8例、败血症6例、肝炎综合征6例。在感染已被控制的今天,更应重视非感染因素。

2.3高胆红素血症与出生时间的关系 黄疸出现时间于出生后24 h 16例,占黄疸总数的6.7%;出生后2~3 d 80例,占黄疸总数的33.3%;出生后4~7 d 120例,占黄疸总数的50.0%;大于7 d 24例,占黄疸总数的10%。7 d内发生黄疸216例,占黄疸总数的90%。因此,应当注意新生儿出生后7 d内的喂养及护理。

2.4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由于围产原因而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包括120例,占总数50%。和正常新生儿围产期各因素发生状况对比而言,两组胎龄、剖宫产、母乳缺乏、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使用催产素及胎膜早破发生率进行对比,其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护理干预

3.1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3.2促进乳汁分泌 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早接触早吮吸。

3.3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提升[2],这种情况下必须促进胎粪排出。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min取出[3]。

3.4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提高更换尿布的频率,并时刻清洗臀部,避免在臀部发生感染。

3.5注意保暖 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暖方法,避免因低体温引起体内的游离脂酸过高。游离脂酸能够与胆红素竞争结合白蛋白。

3.6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治疗黄疸,如苯巴比妥钠等。

3.7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中医药在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时有明显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可以出院,缓解经济压力。

3.8光疗护理手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蓝光治疗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取得不少成效,逐渐发展成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4]。光疗护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使得未结合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最后从尿道排出来。

4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典型的儿科病,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矛些病理表现,但其共同的危害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导致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力落后的重要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重、妊娠合并症、母乳喂养不足、剖腹产、缺氧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产妇泌乳延迟,也是引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此外,多数学者认为当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无特殊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本次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均有因可查。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观察过程中,需做到及早预防、密切观察、科学护理等。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加强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婴儿早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临床上应尽量降低剖宫产率。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要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总之,主要以围产期因素和妊娠期疾病为主,减少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早发现,早干预,适当地应用各种科学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及其对新生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

[2]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第7篇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0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情观察 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

2方法

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3.1新生儿生理特点

3.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 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3.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3.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3.2 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3.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3.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4观察与护理

4.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4.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4.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4.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6光疗的护理

4.6.1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防止拔脱输液针头。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如患儿哭闹,要仔细检查患儿是否舒适,箱温是否适宜。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4.6.2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箱温保持在30~32℃。

4.6.3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4.6.4光疗过程中应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2],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4.6.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做好相应处理。随时注意黑眼罩、黑布是否松脱,及时贴紧。

4.6.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因为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红臀发生。男婴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开蓝光。

4.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本文1名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护理 肺炎 黄疸 窒息

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的一年中,对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病例进行统计,数据如下表1。

从表1可知,肺炎、黄疸、窒息是新生儿多发病。因此,本文将对以上三种新生儿常见病例的症状、护理措施做一介绍,希望患儿家属及早发现病情并掌握初步护理知识,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2 常见病临床表现及护理

2.1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必须及时诊断和处理。新生儿肺炎可分吸入性和感染性两大类,这二者可独立存在,也可先后发病或同时并存。

临床表现:①宫内感染或产时吸入的肺炎起病多在生后3天之内,表现为出生时不哭,复苏后气促,吸气三凹,,持续或间歇性青紫,口吐泡沫,咳嗽少见,可见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两肺听诊常无明显异常。病情轻重不一,羊水吸入症状较轻,胎粪吸入症状较重,常伴全身皮肤、指甲黄色,两肺呼吸音减低或有中、细湿音,胸廓呈桶状,严重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和纵隔气肿,此时,病儿表现为青紫突然加重,呼吸困难加剧,心脏听诊心音移位,对一般氧疗无反应。若不及时解决,病儿可死亡或因严重缺氧而引起动脉高压、持续胎儿循环、心力衰竭和缺氧血性脑病。②产后感染肺炎多于出生3天后起病,早产和日龄越小者,症状越显非特异性;如不哭、少动或哭声低微,拒食,体温不升,较大日龄病儿初起常鼻塞,1~2天后气促,呼吸次数60~80次,呈点头状呼吸,吸气三凹,口周、眼周青紫,鼻扇,口吐泡沫,呛咳,屏气或双吸气,极度呼吸困难时出现矛盾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胸廓下陷),体温不恒定,可高可低,肺部体征不典型,多在吸气末闻及水泡音。

护理措施:①置病儿于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病室,病重者人吸箱或辐射床保温,维持体温在36.5左右。②选择合适的氧疗(导管法、头罩法)和适宜的,改善呼吸,提高血氧分压至正常范围。③定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胎粪吸人肺炎在入院最初数小时内应每隔30~60分钟内进行一次胸部理疗和口咽部吸引,呼吸窘迫减轻后,2~4小时进行一次,分泌物粘稠时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普通肺炎视病情而定。④依病情轻重,耐心喂养或由静脉补充水分和热量,补液时要控制滴速5ml/kg.h。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肝大小,有无呕吐,血气分析结果等,及时发现并发症。

2.2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它有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之分。病理性黄疸原因比较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生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皮肤、巩膜出现肉眼可见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约于第7~14天开始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第二周末,在此期间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其它症状,血清胆红素浓度

2、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发展过快;每天增加85tμmol/L;③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量>205μmol/L;④黄疸持久不退;时间超过2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始;⑤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1μmol/L:

护理措施:①观察和记录黄疸范围和程度,估计胆红素量,判断发展速度,及早预防并发症。耐心喂养,少量多次,保证奶量摄入以促进肠蠕动和胎便的排泄。②吸吮力差者应从静脉供给水分和热量以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做好光照疗法时的护理和皮肤、粘膜的清洁护理,积极处理感染或破损病灶。④仔细护理,避免低温、低血糖和感染等诱发核黄疸发生的情况出现。⑤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心率、肝脏大小的变化,神经系统变化,观察大、小便量和性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⑥若为母乳性黄疸,G-6~PD缺乏症,应向家长作好健康宣教。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无有效呼吸运动。新生儿窒息往往发生在产前(宫内窘迫)或产时,是一种紧急状态需立即处理。

第9篇

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新生儿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d出现,4~6d达到高峰,7~10d消退,如果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出现黄疸,2~3周后症状不但没有消退反而加重,或者消退后有再次出现,或者在新生儿出生1周到数周后才出现,这一些情况的黄疸均称为病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部分患儿还有死亡的可能,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笔者通过对我院2012 年8月至 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 年8月至 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28例,女22例,生理性黄疸30例,病理性黄疸1例。剖宫产22例,顺产24例,难产4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33例。36例新生儿黄疸经过早期护理及相应的治疗后黄疸消退,4例患儿仍有黄疸,但是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均>12mg/dL,追问病史,发现新生儿黄疸估计与母乳喂养有关,建议停止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3d后黄疸有所消退,2周后3例患儿黄疸消失,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患儿确诊为病理性黄疸转入外科治疗。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因为体内胆红素增高,那导致胆红素增高的原因有多种:①红细胞破坏速度太快,胆红素急剧增加,引起黄疸,当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超过20mg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大脑细胞,阻碍了脑细胞的正常工作,产生核黄疸,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②肝脏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受破坏,由于疾病导致肝细胞缺乏一种酶物质,或者由于这种酶物质活性下降,排泄胆红素的功能随之降低,所以,出生后1周或数周才发生的新生儿黄疸往往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还有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新生儿食用母乳后,脂肪成分被分解,释放出游离形态的脂肪酸,该脂肪酸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新生儿本身是健康的。上述情况属于肝细胞性黄疸。③阻塞性黄疸,由于胆管的阻塞导致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到小肠,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者胆道内产生了黄疸。

3 护理体会

3.1 喂养护理

根据临床研究,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24h以内乳汁分泌不足5mL,无法满足新生儿的哺乳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在母乳内添加配方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不但能够使新生儿有足够的蛋白和热量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促进胎便排出体外。在喂养时,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如新生儿出现拒乳、反应差等异常情况则提示病情危重,如若患儿在哺乳时哭闹不停。提示可能有口腔溃疡的可能性,做好口腔部的检查;由于母乳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新生儿食用母乳后,脂肪成分被分解,释放出游离形态的脂肪酸,该脂肪酸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建议停止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减轻黄疸。还要及时观察新生儿的大便、尿液情况,尿液的颜色变化直接反映黄疸的轻重,仔细观察,针对性治疗。

3.2 抚触护理

抚触是每个新生儿渴求的交流,在新生儿还是胎儿时,生活在羊水中,无时无刻不处于水的抚触中,在分娩时,产道的挤压对胎儿又是另一种抚触,胎儿在产道全身的外周神经感受器都受到刺激。抚触可使新生儿体质量的增加和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新生儿在感受抚触的同时全身的交感神经增加了紧张度,刺激了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为结合胆红素减少,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

3.3 水疗护理

在新生儿还是胎儿时,生活在羊水中,时刻与水接触,水温能够扩张新生儿的毛细血管,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提高,在水疗过程中,新生儿消耗了一定的体力,为了补充,会促进食欲,增加了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和胆红素的排除。

3.4 感染灶的处理

首先明确感染灶的的病变并积极处理,脐部感染的患儿用颠覆由内到外彻底消毒,局部用红霉素外敷一日2次,在配合全身退黄给治疗的同时,检测胆红素的变化,和新生儿全身的变化情况,譬如精神状态、反应、体温等,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注意保护胎儿的皮肤及臀部清洁,保证皮肤的完整性,这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减少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发生。

3.5 光疗护理

黄疸新生儿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患儿脱去衣服,同时用黑色眼罩罩住患儿眼睛,避免视网膜受损,调节箱的温度保持在30~32℃,平均每人(3±1.3)次,每次(11±1)h,同时轻轻抚触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为患儿带上会阴罩,松紧适宜,男患儿应该保护好阴囊,2h更换一次,持续照射治疗4d,在光疗过程中药关注患儿的皮肤状况,避免患儿脱水,还要关注患儿呼吸、大小便、有无皮疹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针对性处理。

3.6 大小便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记录患儿小便和大便的情况,如果患儿出现尿量少,嘱家长多喂水,可利尿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如果患儿出生24h后仍未排胎便,用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用灌肠促进排便和胆红素的排泄。

3.7 健康宣教

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新生儿黄疸了解不是很透彻,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应该详细为家长讲明病情,得到家长的配合。如果患儿是母乳性黄疸,可暂停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医务人员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做好患儿的护理、治疗。

4 讨 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要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就可以减轻、痊愈。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3],但是如果出生后新生儿胆红素持续性增高则应该警惕病理性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剑,廖正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2例病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5,4(1):44-45.

第10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 nursing. Methods 84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4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routine care and 4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erum bilirubin levels of babi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care intervention, the serum bilirubin level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177±12)μmol/L, and the jaundice fade time was(8.7±3.5)days. The serum bilirubin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05±12)μmol/L, and the jaundice fade time was(5.2±2.7)days.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helps the recovery of children's health through a variety of comprehensive mean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children, which is proposed to be widely used clinically.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Newborns; Jaundice

新生?河捎诔錾?时身体的各项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整,受病毒、病菌的侵扰易引发各种疾病,其中黄疸是由于婴儿体内胆红素累积过多导致身体功能出现障碍[1,2],呈现出一系列的皮肤功能障碍[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4],为了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将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以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确诊为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84例新生儿黄疸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3~21 d,平均年龄15.4 d。体重2430~3880 g,平均3074 g。两组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并发症、家庭基本情况、精神状况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即予早接触早吸吮,并实施母婴同室护理[5]。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护理过程中对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注意健康宣教;(2)告知家长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让家长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认识,并了解基础的治疗和护理知识;(3)对母婴的血型、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实时进行监控和记录;(4)随时称重婴儿的体重,控制其病情的各个阶段,对患儿是否具有嗜睡及肌肉张力减退等现象进行实时监管[6];(5)护理过程中保持病房清洁,做好患儿皮肤的清洁护理工作[7];(6)对患儿进行头部及胸部的护理,进行腹部按摩,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感官感受(护理时轻重有度,以免伤害患儿身体);(7)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护,有效改善患儿的身体舒适度,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8)准确记录患儿的排便时间,排便若有异常,则进行按摩,实施监控和记录数据[8],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9)治疗过程中予以蓝光照射,蓝光照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儿的眼部,使眼部不受蓝光的伤害;(10)采取相关保暖措施,并补充必要的营养[9];(11)整个护理过程中,认真记录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退黄时间。

1.3 观察指标

分?e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退黄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77±12) μmol/L,退黄时间为(8.7±3.5)d;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05±12)μmol/L,退黄时间为(5.2±2.7)d,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较复杂,且治疗过程中会造成患儿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或损伤,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若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出现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10]。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密切监测及积极的治疗和处理,才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新生儿黄疸临床多采用药物、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等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疾病尽早恢复,改善预后[11-12]。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对疾病的康复具有一定作用,但不如综合性护理干预全面及专业。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不同护理方法对患儿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身体舒适度等进行全方面的护理[13]。护理过程中,患儿家属如对治疗或护理方法有疑问,护理人员应耐心、主动地细心解答,排除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发病机制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经常与患儿进行互动,为患儿勤换尿不湿等及为患儿擦拭身体、加大保暖措施。对患儿的各种突况要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体温异常、脉搏异常、呼吸状况不正常及精神萎靡等现象,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做好记录。

对黄疸出现的时间、严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要实时进行记录,患儿的排便状况,包括排便的性状、颜色等均要密切观察。进行蓝光治疗及护理时,要对患儿的眼部进行遮光等处理。对于患儿行保温护理时应适当调节保温箱的温度,一般保温箱30℃~32℃较为正常。患儿口服药物过程中,注意口腔护理,且喂药过程中,要轻轻抱起患儿,抬高患儿的头部,避免发生呛伤或呕吐现象。对患儿家属进行新生儿生理特点的讲解,帮助其科学地照顾患儿。根据患儿的疾病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及护理方案的调整,以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避免患儿出现一系列的后期并发症[14]。

第11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诊疗;新进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临床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特别是一周内的新生儿,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和重要的抗自由基的生理作用。对新生黄疸进行适当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避免由胆红素升高引起的胆红素脑病,从而降低死亡率[1]。本文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理、预测和防止措施等方面对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 发病机理

由于新生儿的血液中红细胞寿命短,而血液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及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所以增加了胆红素肠肝循环量,从而致使体内胆红素积聚。加之新生儿的排便量少,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够成熟,从而导致胆红素排泄速度小于其积聚速度[2]。所以二者共同导致新生儿出生几日内血胆红素的浓度逐渐升高。

2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2.1 生理性黄疸 主要是由于胎儿出生后体内含有过多的胆红素,但是新生儿的代谢能力和排泄能力远远不足以排泄多余的胆红素,导致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轻重程度不一,但是一般无不适症状,多在7-10天后消退。早产儿多3-5天出现黄疸,由于早产儿身体各机能发育十分不完善,导致黄疸程度较重,对新生儿影响较大,消退较慢。生理性黄大属正常表现,不需要医治。

2.2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母乳喂养,一般4-7天后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但是2个月后会逐渐消退,且新生儿的一般无异常反应,严重者在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即逐渐消退。由于近年来母乳喂养率逐渐上升,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临床应注意预防,一般孕母期间要注意饮食,禁忌辛辣之物,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变化情况,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2.3 溶血性黄疸 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红细胞表面存在抗原,受到外在因素的破坏后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远远超出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黄疸出现。一般新生儿出生24后,血液中的胆红素迅速升高,但是临床无其他症状,在2-3周后逐渐消退。相关资料显示,新生儿因ABO血型不和导致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2.4 感染性黄疸 一般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导致新生儿肝脏功能受损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性感染多为宫内感染,而细菌性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临床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后长期不退且患儿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应高度怀疑感染性黄疸,宜及时就医。

2.5 阻塞性黄疸 由于肝外胆管或者肝内胆管阻塞导致,一般成年人多见,新生儿出现阻塞性黄疸大多是由于先天性胆道畸形所引起的,临床出现脂肪泻、皮肤黄、出血等症状,易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4]。

3 新生儿黄疸的预测

3.1 新生儿呼气末CO水平 美国儿科学会提出测量呼气末CO水平可以确诊患儿是否得溶血性疾病,此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证实并实施,高胆红素血症使核黄疸明显升高,导致CO的生成增多,从而预测新生儿黄疸的产生。

3.2 血清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 血清胆红素是由体内衰老的红细胞破裂产生的,当肝脏功能发生障碍时排出胆红素率下降,使胆红素明显升高;白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当肝脏功能障碍时,白蛋白产生减少,使得血清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上升,比值越高则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越大。

3.3 脐血胆红素水平 脐血胆红素是在胎儿分娩时通过抽出脐血检测出,能够在新生儿黄疸未出现时预测黄疸发生的可能性,但是脐血不能预测黄疸的严重程度,临床若脐血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大于0.99,则应高度警惕黄疸的可能性[5]。

4 防治措施的进展

4.1 预防措施 一般新生儿出现黄疸是由于孕妇受湿热侵及胎儿使得胎儿出生后出现黄疸,因此在孕妇在妊娠期间要时刻注意饮食,忌食生冷,禁食辛辣食物,以免损伤脾胃。若孕妇以前有孕育过胎黄的胎儿则在妊娠期间要注意预防。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注意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如心率、心音等,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及巩膜黄疸情况,一旦发现有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目前,临床主要使用抗D人免疫球蛋白预防新生儿黄疸,取得不错的疗效。

4.2 光疗的开展 光疗是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采用蓝色光谱照射,使未结合胆红素变为易溶的结合胆红素,易于从尿液排出,使得体内胆红素量下降,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此法安全有效、方便且在临床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是也会出现副作用,患儿治疗期间会出现腹泻、皮疹、低钙血症等并发症,所以在光疗的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与观察,从而极大提高治愈率。但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时宜采用换血疗法[6]。

4.3 药物治疗进展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常用药物有白蛋白、酶诱导剂、激素等,通过应用这些药物使新生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从体内排出。临床常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主要有L-天门冬氨酸,安妥明、奥利司他、微生态制剂、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药物,促进新生儿肠道的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临床还常采取基因治疗,应用基因调控减少胆红素的生成,预防新生儿黄疸。此外换血疗法自问世后一直不断发展,常采取脐静脉单通道换血法、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等方法[7]。

5 结论与展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临床上通过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综合措施的研究,极大地减少了新生儿黄疸并发症的发生,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是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最关键环节,同时还必须发现其致病因素,消除病因,加强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仍有争议,需要医护工作人员进一步积极研究出安全有效的方法防治新生儿黄疸。

参考文献

[1] 白希敏.新生儿黄疸[J].临床与医学,2010,2(31):402-403.

[2] 朱丽娥,张路.新生儿黄疸的诊治进展[J].中国社区医学,2008,10(6):8.

[3] 田秀娟,徐津.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205-206.

[4] 施国栋.新生儿黄疸研究新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10):120-121.

[5] 刘义,独立中.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7.

第12篇

关键词:护理:思美泰;黄疸;疗效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是一组于新生儿期起病,具有皮肤黄染、高直接胆红素血症、肝功能受损(血清A L T增高)、肝脏增大的临床症候群[1,2]。其发病机理是因多种原因引起新生儿毛细胆管的排泌障碍,导致胆汁不能排至肠管却而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种疾病,使用药物、光疗等治疗方式使新生儿肝脏功能得以改善,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泄、代谢,从而使胆汁分泌增加是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临床治疗棘手,预后悬殊[3]。胡小英[3]的研究证实,思美泰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有显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金兰、袁赛男、兰海英[4~6])等多项国内护理工作者的研究显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将早期护理干预与思美泰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在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的治疗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收治于我院的新生儿肝内淤积型黄疸患儿78例,诊断均符合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7]。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0.5~26d,平均为14d,体重为2.2~4.0kg,平均为3.1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两组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且在年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祛除病因、加强支持、补充适量维生素、护肝治疗,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思美泰药物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思美泰治疗方案:以5 0 mg/k g的剂量标准1次/d静脉输液,疗程3~4w。早期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合理喂养,症状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1.2.1病情观察 对入选患儿认真仔细的病情观察,了解患儿胎龄、体质量、喂养及保暖情况、分娩方式等;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大小便颜色的变化,掌握黄疸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动态变化,如果新生儿黄疸症状从头面部、巩膜向手足心、四肢扩散,同时颜色变深,是黄疸逐渐加重的征象,需加以重点监测,如患儿肌张力减退、嗜睡拒食等则表示可能出现了早期胆红素脑病,必须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1.2.2合理喂养 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30min实施早吸吮、早接触,24h母婴同室,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常因无力吸吮造导致喂养困难,应多次少量按需哺乳,间歇喂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1 0次/d以上,母乳不足者,给予配方奶粉补充,保证患儿营养所需。

1.2.3皮肤瘙痒的护理 做好皮肤的日常清洁处理,保持皮肤湿润。新生儿皮肤细嫩,护理时要注意动作轻巧,防止皮肤受损,避免患儿因搔抓损害皮肤,否则可能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皮肤过度清洁或干燥从而降低了皮肤的天然抵抗力,使瘙痒症状更加严重。

1.2.4思美泰药物护理 向家属做好用药指导,以便家属能够有效配合观察药物所致局部反应,因思美泰呈酸性,同时有较高的滴注渗透压,故宜使用微量泵静脉泵入(5 0 m l/h),泵入时间持续1 h以上,以减轻药物作用于局部血管的刺激性,保护血管,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妥善固定穿刺针,严防渗漏,如不慎出现渗漏,必须重新穿刺,如对渗漏局部给予微波理疗、用稀释的硫酸镁进行湿敷或给予呋喃西林擦拭,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挑破水疱,注意保护好患面,以免给患儿造成医源性损伤,为防止或减轻静脉炎反应,可于输液前在选定的穿刺血管周围涂抹喜疗妥乳膏。

1.2.5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指导家长对患儿的饮食状况及患儿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患儿拒乳、吮吸无力、喂养困难等,及时告知护士,以作为护士判断病情进展的依据,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出相应处置,做出针对性的、适宜的喂养方法指导。耐心细致地听取并正确解答患儿家属的提问,对患儿家长多提供正面信息以鼓励他们帮助患儿共同努力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康复可能性。

1.3监测指标 两组患儿均在实施药物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前后进行AIT、血清总胆红素(TB i I)、谷氨酰转肽酶(7-G T)、结合胆红素(D B i 1)、碱性磷酸酶(A L P)水平的检测,并行彩超对两组患儿的肝脏大小进行检测。血样标本为使用不抗凝采血管采集的清晨空腹2 h以上静脉血3 mL,血样检测系统为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疗效判定 显效:患儿的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T B及D B下降≥5 0%,AL T为正值常或接近正常值;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T B及D B、A L T下降2 0%~5 0%;无效:黄疸无明显改善,T B及D B不降或上升,或病情出现加重。两组患儿均于治疗疗程结束时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 P S 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试验组在接受了思美泰药物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和思美泰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胆汁淤积型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类型,病因包括先天性肝胆发育异常、感染、遗传代谢缺陷等[8]。血液中的胆管酶和胆汁成分的升高是其生化改变特点,而思美泰一方面可通过合成膜磷脂,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得以恢复,另一方面则可合成参与内源解毒过程的合硫化合物,以对患儿体内的腺苷蛋氨酸进行补充,从而使代谢阻滞得以消除,恢复胆汁排泌[9],对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起到病因治疗作用。合理喂养可以提高患儿的自身抵抗力和体力,利于患儿以较好的状态接受各种诊疗护理措施。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的特征性症状是皮肤瘙痒,是令患儿感到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10],患儿尚不能用言语表达不适,只会盲目地试图抓挠皮肤,易导致皮肤受损增加感染的可能性,且会因奇痒难耐而严重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导致患儿情绪极度烦燥,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因此,良好的皮肤护理有利于患儿减轻瘙痒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体力,促进康复。因思美泰特殊的药物性质,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加之新生儿血管壁薄等的生理特点,易导致外渗局部皮肤肿胀发白,严重者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11],故使用思美泰时相关的药物护理十分重要。多样化全面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相关诊疗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也能促使患儿家属积极配合做好各种康复措施。患儿家属常因患儿的痛苦表现和病程的迁延而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易导致家属对医院产生不信任而出现对相关诊疗护理措施的配合不力,影响患儿病情恢复,故而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做好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消除家属的焦虑恐惧等情绪,提高其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最终达到促进患儿全面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和思美泰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段恕诚,董永绥,朱启.小儿肝胆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2:2 1 0.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1 0:3 7.

[3]胡小英,陈静,魏文琼.思美泰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29-30.

[4]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343-1344.

[5]袁赛男.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09-210.

[6]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护理研究,2011,18(8):110-111

[7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 0 0 5:257-263.

[8]赵瑞秋,管小琴,罗治国,等.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0):1547-1549.

[9]仇世伟.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3):2497-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