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时间:2023-10-05 15:5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问题 开展措施

1.引言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全面检验和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完成符合建设项目设计任务的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完整地表达设计成果,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2.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紧接着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结束时安排的为期一周的实训工作,模拟的建筑工程项目类型有单元住宅、教学楼、小别墅、办公楼,根据课程内容及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完成方案草图设计;第二步完成初步设计:提交建筑设计中的各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构造详图。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够。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有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所培养的目标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主要应学习施工技术而不是设计,因而设计成果粗糙马虎。

3.2学生层次不一,设计进展不易统一。

因为目前生源种类不一致,学习基础不一样,知识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致,所以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或者完成效果不好。

3.3设计时不注意规范的应用及与课程的联系。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既有建筑设计又有构造设计,同时还要遵循建筑设计规范、制图标准,懂得材料的性能要求与选择方法,但有的学生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对存在的疑惑、遗忘的知识、错误的认识没有积极地解决,对应该遵守的要求也不认真执行。

4.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目的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房屋建筑学设计可以获得以下收获。

4.1能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

4.2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解决有关工程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并能表现出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设计、绘图、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具有正确、熟练运用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

4.4提高对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建筑构造的运用能力,以及绘制施工图的能力。

4.5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包括工种和工种之间的协调及设计组人员之间的配合,加深对所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巩固。

4.6了解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

4.7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建立工作的责任意识。

此外,教师要将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按照规范、标准要求随着课程的开展逐步完成方案草图的内容,使选题多样化,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构思方案、解决问题,并在正式完成课程设计的那一个星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最后的修改与建筑图纸绘制。

5.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开展

5.1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与方案草图设计的开展。

房屋建筑学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在此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应根据建筑设计内容结合规范要求,回顾制图标准,完成建筑平面图草图设计,通过典型图纸分析、设计原理讲解,在本人反复修改、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一步完成剖面图及立面图草图设计,此阶段的图纸内容并不能一次性确定,因为涉及到构造要求及做法的知识还将在后面构造设计教学中逐一补充完善。如学习第5章墙体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完成立面图中墙面装修做法及墙体细部构造详图;学习第6章楼层和地层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完善剖面图中地面构造做法、楼板尺度、楼板的搁置;学习第7章楼梯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补充平面图、剖面图中楼梯的尺度、立面图中建筑入口形式及楼梯构造详图;学习第8章屋顶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的绘制;学习第9章门窗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确定平面、立面、剖面图中门窗的位置。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学、教、做‘三位一体’”的课堂模式可以使学生领会到设计的开展程序,督促他们踏踏实实地完成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内容,知道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对应的设计,哪怕是多次修改都感觉到其乐无穷,对自己的成果了如指掌。

5.2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实训开展。

在课程结束后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训周,学生的方案草图设计其实已随教学过程的开展基本确定,在前面近15周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边改,对设计的要求、标准均已明确,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在初步设计阶段即使要修正内容也是局部而不影响实训进程。因此将方案草图转为正式的图纸时,效率大大提高,整体质量明显提升。

5.3方案实施的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重点专业课程,学生开始对此都有很高的热情,只学不做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学习的盲目、学习热情的衰退。教师把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随着课程的开展设计好每一堂教学过程,以及对应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内容,让学生在学中练习、思考,即面对设计成果,不仅能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的运用、工作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成就感。

把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使方案草图实训时间充足。方案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对每个方案进行修改,指导老师在满足规律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设计思路,帮助确定其方案,让学生自方案构思到施工图设计独立完成,加强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边教学边设计边修改图纸质量明显高于只在最后一个星期匆匆忙忙地完成的情况,学生可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完整地表达设计成果。

我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建筑构造的认识、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文中所指房屋建筑学教材为陶桦铭,墙新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姬慧主编.房屋建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

[2]王福彤主编.房屋建筑学.中国计量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U-4

前言: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的重大国策,只有发展好了教育,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支援国家的建设,土木工程专业是建筑类专业学校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从事土木工作的人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实际教学中仍多采用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很有必要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上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

1.在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倡使用现代化、科学的教育体制来教导学生,在新的体制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重视,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因此各个学校当前的目标就是如何更加了解学生、如何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围绕这些目的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因此,建筑学校要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必须要抛弃以老师为主体的旧模式,深刻地认同把学生作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时把学生这个主体因素充分考虑,这样才能在课程设计时更有针对性,课程设计的效果才更好。其次,授课教师一定要在课程设计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把学生为主体这个教育理念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服务学生为最终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2.重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案例的多样化,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相关教学内容的生动展现,教学案例选择的是否成功,与最终的教学质量优劣密切相关。所有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注意科学性、合理性,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为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案例最好能从身边的生活实践中选取,比如学校里的实验楼、宿舍楼等,用这些作为例子,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更好地去研究所学的内容。在多选题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能够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时候,难免会有不足的地方,通过实物观察和自己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起到了引路人和实施者的作用,教师引导的效果如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对学生引导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一蹴而就,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应该注意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进行到教学实践环节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布置应该合理、科学,要注意遵循由浅入深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来给学生建立起跟他自身特点相匹配的建筑设计理念。比如在布置构建方面的作业时,可以布置货仓的规划、别墅的规划等,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建筑规范的重视,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材都没有突出建筑规范的重要性,但是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和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向规范的设计道路上前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建筑标准规范,要详细的给学生讲解。

3. 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有一个现状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现有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对参与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现代教学模式所不提倡的,因此,必须要大力地推进教学改革,敢于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围绕这个主题,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以下粗浅的探讨。

案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案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更加具有直观性,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剖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研究兴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大大超出预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运用时,笔者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授课教师应该确定本次课所授教学内容的大方向,比如进行的是餐厅设计、教学楼设计等,就应对所讲内容的基础性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为下一步的设计打好基础;第二:老师应该选择那些科学的、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组织学生针对设计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总结设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在这些过程中,授课老师适时给学生以引导,在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三:课程设计和建筑模型可以相互结合。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可以和建筑模型制造相互结合起来,因为建筑模型是以直观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将抽象知识点具象化,所以,授课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为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建议学校采购些必要的建筑模型,为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建筑模型结合提供教学支持。此外,若是针对简单的建筑模型,应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共同完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加以运用。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出来,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教师做好引导及最后的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修改时有方向和目标。但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设计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要求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讨论及问题回答做总结。第二是设计草图阶段,教师应该根据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严格审核学生给出的设计图纸,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教师给学生指出草图中不合理之处,给出修改意见,耐心引导学生,直至设计草图通过审核为止。

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一项突破,发挥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内容,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课件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但制作过程应参考那些优秀课件的积极因素,争取做出比较有创造性的优秀课件。当然教师也必须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引路人依然是教师,教师授课若能与多媒体教学良好的结合,不仅促进教学的优质与高效,而且也更能够体现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法的应用。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好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以后自己展开设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开始学习之前,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利用好施工企业丰富的现场资源,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学习,这样学生会对自己以后所学课程有一定的概念,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方应该和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协议规定好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展开铺好制度上的道路,另外,学校要分阶段组织学生去现场实习,实习的时候,不能为了实习而实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目的学习才更有效果,在这样一个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为将来的独立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4.专业教师应适当从事建筑工程设计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较好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学生能绘制出满足课程设计要求的设计图,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建筑工程设计的水平和能力对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专业教师应适当从事实际工程设计工作来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以便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5.结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长久不衰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笔者根据学校从教实际仅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谈一些个人体会,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对教学改进及提高有着很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希望本文能够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雨龙.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统计与管理,2014,04:191-192.

[2]董素芹,高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49+153.

[3]张琪,叶雁冰.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改革[J]. 大众科技,2011,08:216-217.

[4]张妮.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 科技信息,2012,02:454.

[5]国静.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09,01:113-115.

第3篇

1.1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亟待更新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开设在大二阶段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培养和塑造学生专业态度与专业认识的一个起点。在这个阶段,学生初识房屋建筑,学习房屋建筑的各组成部位与其组成构造,其中不乏各种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当下建筑工程的一致性,对学生树立专业第一印象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显得意义重大。但是查阅市面主流版本教材内容,特别是在引入先进工艺与新材料等方面,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例如:防水材料中讲到的沥青油毡早已被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给取代;新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强度最低为C15,而书中仍将C10混凝土作为基础垫层来使用等。作为培养民办高校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应用型”复合人才主要是以懂原理,能动手为主要出发点。但是目前“房屋建筑学”的教材内容显然与实际工程有很大的脱节,教材内容更新势在必行。

1.2课程教授内容繁杂,学生顾此失彼

“房屋建筑学”在土建专业整个教学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制图”与“土木工程材料”等先修课程知识作铺垫。这些课程与“房屋建筑学”课程之间环环相扣,知识点相互重叠与渗透,可以说“房屋建筑学”是一个综合以上课程的一次综合运用。正是由于该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知识衔接能力不够,综合运用能力有限,教授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1.3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不尽如人意

“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前者主要侧重与建筑功能与形象的设计,后者重点集中于构件的功能与施工做法。该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周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1,满足教学大纲的任务与要求。而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课程设计集中于期末考试前一周,学生无心投入设计实践之中,疲于应付各科考试。

1.4涉及设计数据较多,学生缺乏感知能力

“房屋建筑学”里含有较多的设计数据与尺寸要求,各种尺寸大小不一。有考量建筑长与宽的较大尺寸(以米为计量单位),亦有衡量细部构件较小的尺寸(以毫米为计量单位)。学生对于某个数据缺乏直观的体验,无法准确判断及合理做出设计。

1.5考核方式落后,学生考后即忘

“房屋建筑学”通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以考查学生理论知识为主,如概念和构件作法等。这就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考后即忘。失去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意义,与“实践性”、“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改革

2.1吐故纳新,保持知识的先进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的是与时俱进,塑造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如何能让学生从校园到职场无缝衔接,是本次专业转型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保持知识的先进性,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显得尤其重要。应加大教材更新力度,及时融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规范的更新内容,摒弃废旧、少见的内容,合理删减教材。民办高校也可以根据各自定位与发展方向,开展自编专业教材建设工程,让教师拥有更多自,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向实践课倾斜

“应用型”人才的价值体现在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实践课教学学时,控制实践课教学质量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再用理论知识加以诠释,这是一条比较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可以考虑把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放在学期期中,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期末时间紧张的矛盾。

2.3开展户外课堂,加深对建筑的“感知”印象

面对“房屋建筑学”中比较专业的概念和比较具体的施工构造做法,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方式暴露出了种种弊端,课堂效果收效甚微。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可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我“感知”是一种新颖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房屋建筑学”的课堂完全可以设置在建筑室内外的各个位置。例如:讲授房屋的开间、进深或勒脚、散水、女儿墙等构件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寻找校内各建筑对应的构件,并要求用皮尺测量出各构件的尺寸;讲授屋面的排水形式与防水构造时,可将课堂直接开设在建筑的屋顶,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又在实际测量中加深了对构件的了解,一举多得。

2.4多种考核形式并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

考核方法应突破传统的纸面答题,改变单一的一考定成绩的形式。由于“房屋建筑学”的综合性与工程实用性,可以在考试形式上多样化,考试内容上专业化。例如:在讲授完成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后,通过设置课堂小测验的方式,用一些简单的建筑方案快题,要求学生绘图表示,以达到巩固练习,强化锻炼的目的;在讲授完成楼梯的设计步骤与要求后,设置综合小测验,要求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楼梯并用绘图的形式表达。将这种单元测验的成绩计入总分,最终汇总评判。这种方法弱化了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现象,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

3结语

第4篇

目前,传统“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只集中安排一周的时间。而要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复杂建筑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部工作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任务一般只能选择相对简单的住宅、办公楼或教学楼等功能相对单一的中小型建筑。其常规做法是指导教师给出整套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设计范图和学生作业示范等相关资料,布置任务,并对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做讲解说明。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做好课程设计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熟练掌握并能运用我国现行建筑工程制图规范、通用标准等相关内容做好建筑方案设计和制图工作,最终独立地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可是,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高职学生情况的客观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逐步显现出弊端:

(1)课程设计安排时间太少。由于学生从“房屋建筑学”理论学习环节直接过渡到实践应用环节,因此,要在一周时间内熟悉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实地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做出设计方案,并绘制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的确有些仓促。

(2)高职高专的学生素质参差不一,基础薄弱,即使经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学生也不能迅速进入到较好的设计状态中。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设计,对工程缺乏了解,不懂得如何利用资料和应用图集、不注意规范的应用及与课程的联系、不了解材料的性能要求与选择方法,因此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都不能积极地解决。

(4)学生对建筑缺乏整体认知和尺度感,细部设计考虑不周。

(5)尽管选择的是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但是,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也很难做到设计完全合理,并鲜有创意。因此,仅仅是功能性建筑的完成,学习的建筑类型也相对较少。

二、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及内容安排的改革

总的改革思路是,传统大纲确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课时量远远不足,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其延长为2周,并且针对课程设计内容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学生单独设计一幢建筑的传统模式改为一个班级按照校园建筑类型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一类校园建筑的测绘、制图、局部设计。其中1周时间穿插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用于完成收集、整理任务资料,建筑室内外测绘,建筑立面速写、建筑平、立面的确定;另1周时间集中完成图纸修改汇总和建筑设计图绘制。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实际建筑出发,结合测量、制图、构造、设计各课程知识循序渐进地动手完成图纸,避免了学生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和建筑类型的单一,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开始前的准备和要求

合理分组,任务到人,全班参与。在分组时依据校园建筑类型分6~7人为一组。素质较好的小组负责图书馆、餐厅等功能造型复杂的建筑,而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小组负责教学楼、宿舍楼等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从建筑测绘、记录数据、核实尺寸到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绘制建筑图纸等工作,每组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好分工协作的具体细节。重温建筑测量、建筑制图与识图知识,强化建筑设计与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课程的重点知识和自己动手测量建筑,加深、巩固测量、制图的应用技能,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师还可在课程设计期间讲解、播放一些优秀建筑和类似建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现场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施工、构造过程和现场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把设计、施工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收集自己负责的相关建筑类型资料,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上课组织讨论其功能特性等,并与学校里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学生间互相交流,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时必需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醒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建筑测绘。

每幢楼都没有原图纸,学生必须在测绘中确定建筑及细部尺寸,最后依据测出的尺寸绘制成平、立、剖面,因此,测绘是制图的基础。在测绘过程中学生发现比原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不但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测量知识测得又快又好,还要发挥空间想象力。他们碰到困难,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通过细心琢磨,巧妙运用知识技巧,省时省力地解决了测绘中碰到的难题,形成了集体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确定立面尺寸时,学生先站在合适的位置纵观建筑,再利用相机或快速表现图记下全貌,掌握建筑整体形象,然后通过立面测绘确定建筑立面。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或经教师指导,最终结合平面画出满意的立面。这些使学生深深地感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益处,不但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增添了就业的自信心。

2.绘制草图。

每个小组确定了建筑平、立、剖尺寸后结合校园建筑设计原理即可绘制建筑设计草图,教师指导时按照一个组一套图纸结合实物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交换意见。绘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解决各种疑问,小组间的竞争也促使他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设计,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充分激发。

3.鼓励创新,保留学生的个性化设计。

在建筑形式与平面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留每个学生对细节的个性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有些建筑尺寸条件限制不能准确测出,允许学生做合理的改动,但是一定要在满足平、立、剖对应的前提下正确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保证了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

4.按照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图纸。

最后学生在汇总制图时,又会出现一些细小问题,此时学生再次找出建筑制图书和参照规范,重新温习,修改错误,正确绘图,最后再绘制成建筑CAD图。学生不但重复记忆和整理前面累积的内容,而且又把建筑CAD完整实战演习了一遍,也算是额外的收获。

(三)教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图纸与实物进行对比中检查、完善图纸。在这个绘图阶段,教师应展示一套标准设计图样,并指明图纸绘制的要点,防止学生犯一些常规错误。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照标准及时找出各自图纸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学生因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图纸的正确性。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采用互动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教育启发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评图形式。在设计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帮学生分析图纸中的问题,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三、新的课程设计改革的优点

1.这样的课程设计避免了学生对建筑设计不甚了解下的盲目设计,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尺度概念有了较深的体会,形成了牢固的记忆,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制图能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工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与制图能力影响深远。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工程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本次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建筑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

3.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实物,从细部到整体,从分部到分项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对待建筑与构造设计。学生把测绘的数据变成了图形乃至图纸,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4.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团队精神,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学生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整体意识。

5.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熟练掌握了建筑识图、制图的能力,一般建筑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和CAD制图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6.这样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建筑测量、制图、构造、建筑CAD等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前后课程的链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本次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锻炼,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耐心乃至恒心。学生普遍反映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专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增添了今后就业的信心。

四、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李必瑜.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第6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实践性;互动式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老师依据课本上面相关的知识点,采用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内容,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依据的就只有课本,接触面比较狭窄,这样造成了以后学生在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甚至以后的工作中会发现自己所学的这门课程与其需要用到的知识交集并不多,甚至在这些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很吃力,这样的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就会造成课堂与实践的脱节,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急切的需要得到一些改变,使两个相互协调。

一、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手段的更新。

合理的教学手段能够把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很好的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理解甚至能把它用于实际生活,这是教学达到的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房屋建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家多采用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图片,比课本形象,但是学生一直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状态,可能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还可以,但是如果持续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再。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持续,关键的问题的就是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例如利用世界大学城的网络互动平台,我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知识点,在平台上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课后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就可以针对大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回答和讨论进行剖析,这样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得到的提高,并且相关的知识点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理论融入实践。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到底怎么体现它的实践性,这就是利用课堂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实际的图片、视频来给大家形象的展现某一个构造或者某一种施工方法,学生能够在当时比较好的了解课本上所描述的知识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这样的理解大部分在学生的脑海里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暂,为了加深他们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例如在讲解建筑构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找到身边常见的建筑拍摄相关的照片并配以相应知识的讲解,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这样他们在完成作业同时就对相关的知识点会去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在以后实习,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想起这个建筑构造叫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有重有轻。

根据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老师的课程教学应该有侧重的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实践证明这门课程侧重于建筑结构方向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侧重并不是说其他的内容就不重要了,当然针对建筑设计学生也要求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主要的是侧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翻阅图集规范等。

2.教学内容来源—多元化。

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以课本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来源,但是针对房屋建筑学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依靠课本上的文字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很有必要借助一些图片,视频等来对这些构造做法形象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形成互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南标和相关的标准规范讲解,让学生学会翻阅规范,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他们就可以自己学会慢慢去找答案或者相关的依据。对于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构造做法是日新月异的,有些课本上的构造可能现在已经用得很少了,像门窗一章主要介绍的还是木门窗,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这个并不多见了,所以在最新的教学中应该联系最新的做法去介绍,当然这样的介绍往往具有特殊性,这个时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把有一些新的构造做法找到。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试往往在课程学习中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特点,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往往感觉在准备考试的时候非常吃力,这些知识点在考试完以后学生往往大部分很快遗忘,所以很难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实用性,老师应该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为最终目的,加大平时考核的积累,例如可以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让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作为考试成绩的评定,在对应的章节完成相关的构造设计,这样最终汇总成一个完整的成果,这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很有帮助。

二、总结

房屋建筑学由于这门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非常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土木专业唯一一门涉及建筑设计理论的课程,它在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以后参加工作都是非常具有指导价值的,所以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课题,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林涛,彭朝晖.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7.

[2]任荣.房屋建筑学教学浅谈[A].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51-153.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专业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适应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围绕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笔者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尝试。

一、教学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房屋建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学会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与验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所以在讲授中就让学生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将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材料整理、课堂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教师讲评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通过耳熟能详的案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园周边建筑工地,将课堂搬到现场上进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知识深刻理解。

二、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直接保障。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毕业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重点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小别墅设计训练

目前高职教育虽说是三年学制,但由于有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部分院校甚至实施了“2+1”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就只有两年了。而理工类专业由于课程多、时间紧,房屋建筑学的教学重点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为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能力。为此我们设置了独立的小别墅设计集中实践训练,要求学生用36个学时独立完成一个小别墅的建筑设计。学生经此创新的综合实训,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独立的设计过程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查阅资料及建筑制图的能力。

(二)施工实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只可以为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支撑,只有经过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解决就业后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社会实际建筑工程,开展现场教学,成为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完成快速上岗甚至零距离上岗的不二选择。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按1∶1的比例建造了一个完整的一层半的建筑模型,将民用建筑的各类构件节点展示出来,再加上建筑材料展示实训室、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节点展示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建筑的内部构造与做法。结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基建建筑工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在施工现场与建筑施工人员的交谈,使学生对建筑市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都能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改革总结

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两届学生的试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效果非常明显。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都是认可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靠机械记忆的方式,通过自主、自觉学习,又能到实训基地和建筑工地亲自动手见习,感觉目标性非常明确,学习时更有动力。同时,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基本可以实现快速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该教学改革已经在本学院建工系各专业、多个课程上推广实施,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最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南[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樊振和.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建筑教育,2007(4).

第8篇

【关键字】培养;中职学生;建筑学;兴趣

建筑工程专业作为当前社会的一个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的传统专业,同时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有着无限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学本专业的每一个学生必须学好专业基础课。比如:建筑力学等。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筑力学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道桥工程、水利工程、市等。

但是中职建筑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没有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学习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中职生由于建筑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建筑学的兴趣,对建筑产生了怕学、厌学的心理。我认为,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兴趣的问题或与专业相关的实例等创设教学情境,对提高中职建筑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认知建筑及贯穿始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初学建筑学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建筑的兴趣及感知能力。通过对实际场地的参观与具体观察,介绍建筑和城市的文化背景以及当代建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广泛接触古今中外优秀建筑作品及杰出建筑师,培养学生思考建筑、掌握建筑的基本特征,亲身感受、体验建筑的空间,并通过语言、图示表达出对建筑的感觉。培养学生对建筑最大的兴趣,也让他们认知到建筑离不开社会,建筑离不开自然界,建筑离不开地理、历史、宗教、民族等。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建筑学情境。

一、借用建筑学史料创设情境

中职建筑学课的开始阶段,绝大部分学生的精神处于游离状态,教师借助有趣的建筑学史料创设建筑学情境,能有效促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教师可以利用高斯的案例史料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著名的建筑学家著,他们在建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通过利用著名建筑学家的真实故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消除思想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在学习建筑学之前先学习了建筑制图与识图,由于建筑识图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深,比较枯燥,学生普遍认为难学,没意思。故在学习本门课之前就可能产生了抵触心理,为消除此种心理,应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带领学生到工棚或工地去实地勘查学习,认识各种构件及内部构造布置情况,了解相关构造知识,使学生有个初步认识,激发起求知欲望。

三、运用实验创设情境

针对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把他们引入教师所创设的环境条件中去,使学生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进行探索和发现,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如在进行测量时,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纪录并统计试验结果。(1)试验准备。(2)试验过程:一名学生记录试验结果,一名学生数次数,一名学生监督。(3)计算建筑物的高度等。(4)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主动探索,可以得到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的实验,用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事件的概率。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变静态的被动学习为动态的探索活动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建筑学的兴趣。

四、强调自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中建筑设计、构造原理及节点详图等内容是通过文字叙述和平面图纸表述的,对学生来说,空间想象力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本校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的体型组合、立面设计、构造作法等,在不能现场讲课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图片、照片、建成图纸等将建筑构造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精选了各类典型工程实例来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建筑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在课堂上集体交流、图书馆、校园网、建筑工地等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五、教师课堂精讲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当然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但限于教学时数的要求不可能做到如此。教师应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基本原理、重点难点及强制性的标准规范要求作出讲授,而加强练习,扩大知识面和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部分放在课后进行。利用校园网和教师编制的《房屋建筑学》PPT课件和网络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度来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查阅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例题,可自行练习习题,也可再重新复习授课内容。

六、利用趣味问题创设情境

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是中职建筑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趣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进行空间图形知识的教学时,可通过如下的趣味问题来创设情境。图1是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纸盒,把它沿某些棱剪开并摊平在桌面上,可得到图2的图形。如果把图2的纸片重新恢复成图1的纸盒,那么与G点重合的点是哪点?这是一道空间思维趣味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或空间想象等方法得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消除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是学生在建筑学的几盒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要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建筑学的兴趣还要靠我们学生自己: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学习态度,我要说两句,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看小说,照镜子,甚至有的一节课上完,课本都没拿出来。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同学们,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像这样做就不仅仅是你的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才同学们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养成。

第二,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帮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第三,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譬如说,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第四,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学不是可以线性学习成功的。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

七、抓好课程设计环节. 培养中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前面所学的建筑制图和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应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内容应贯穿在一学期的教学之中。经多年课程设计的摸索.我们选择了多层住宅楼设计、中小学幼儿园设计、教学楼设计等学生较熟悉并对其设计原理清楚的设计题目。引导学生以设计者和使用者身份依据设计规范和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设计资料,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和分析设计中的问题,独立工作能力相应得到提高。如在进行住宅楼设计时,教师在考虑学生方案设计可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绘制居室、厨房家具布置图,真正掌握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的尺度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大设计的深度和难度,使其达到施工图设计的要求,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准。依据构造原理选定合理的构造方案.是完成初步设计后又一关键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构造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这样的课程设计留给学生的思考和设计空间加大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山西工商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增强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土木工程制图》作为土木工程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制图标准及规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及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1]。随着建筑行业对毕业生识图制图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制图》的课程设置应满足当今社会与行业的需求。

1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教学顺序连贯性存在脱节

目前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在大一开设,而学生在大一时还没有接触很多的专业课,因此学习制图课程时对实际的工程图理解深度有限,不能完全看懂图示内容,而到了后续很多课程中均用到其知识时又由于制图课程学习不到位而看不懂图,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链条的脱节。

1.2专业实践环节与工程制图标准要求存在脱节

后续开设的常用绘图软件课程(如《土木工程CAD》)中,讲授过程主要强调软件的基本命令、操作工具的使用及命令应用技巧,忽视了应按照《土木工程制图》的高标准绘图。以至于在相应的实训练习中、后续课程设计(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中,绘图成果样式五花八门,如:标注不标准,字体线宽不符合要求,线型错误等等。表明学生忽视了应按照《土木工程制图》的高标准绘图。

1.3毕业生实际制图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脱节

根据社会调查结果和毕业生反馈意见,发现当今建筑行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应用常用绘图软件(如AUTOCAD、天正建筑、探索者等)准确表达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图样;并具备一定的徒手绘图能力。能较快地读懂一套图纸,掌握查阅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方法;掌握各种标准图集的识读,能够直接指导施工[2]。而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图纸较为简单有限,且缺乏系统性训练,所以在这两方面的实践能力均比较薄弱。

2统筹规划构建新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体系

原有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应用型高校能力培养目标,将新课程体系分为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土木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

2.1画法几何与制图基础模块

将画法几何与制图基础模块(48课时)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讲授投影的基本规律,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上正确、清晰地反映三维形体。通过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三维形体和其相关位置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投影规律的讲解一定要透彻,使学生完全理解视图的生成过程,学会图解几何问题。形体投影图的识读和绘制作为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解、反复练习。为增强与后续专业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建筑构件(如阳台、楼梯、雨棚)的三视图和剖面图。

2.2土木工程制图模块

将土木工程制图模块(32课时)安排在第二学期。主要讲授国家制图标准(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施工图纸的具体读图和绘图方法。采取讲授并配以手工绘图大作业的授课形式。手工绘图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熟悉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达到加深理解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了解制图标准与规范的要求,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3]。教学时不仅要密切联系画法几何中的投影方法,还要结合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彻底读懂理解图纸。

2.3计算机绘图模块

将计算机绘图模块(48课时)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讲授如何利用AutoCAD、天正建筑、探索者软件绘制施工图的方法与技巧。采取多媒体演示教学配以学生实训练习的授课形式。为满足行业要求,使构建的课程体系与现代工程技术紧密接轨,在学生具备AutoCAD的操作之后,以天正建筑和探索者软件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二次开发的CAD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图纸。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训教学,使学生按照画法几何中的投影原理理解CAD图像,按照土木工程制图的制图标准和房屋建筑学的知识绘制合理合格的图样,确保学生通过实训课的练习掌握软件的操作和绘图步骤。

2.4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一个新教学环节,分为读图和绘图实践两部分。此环节在部分主要专业课程完成后、生产实习之前开展,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读图绘图能力,而实际的工程图通常比较复杂,绝大多数的学生仍缺乏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增加接触实际图纸的机会。此环节分三阶段:第一阶段(6课时):将成套的施工图纸分法给各小组学生阅读,教师现场答疑,要求学生读图时完整阅读,注意细节分析,全面掌握图示内容。第二阶段(4课时):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在现场查看实际使用中的施工图,了解施工图如何指导施工。第三阶段(一周):要求学生用天正建筑、AUTOCAD软件抄绘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构造、结构,尤其是细部节点,加深对图纸的理解,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绘图能力,为相关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3结论

新课程体系的这五大模块涵盖了有关土木工程制图的所有知识和能力要求,紧密联系又相互渗透,并与其他课程紧密衔接、交叉融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制图能力以满足当今社会与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程博.对“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院学报,2011,27(2).

[2]王书文.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探讨[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1,3(1):10.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264-01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市场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于高职院校的建筑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首先论述了高职院校建筑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建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改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建筑;高职院校

现代社会领域的各学科领域都得到了拓展和进步,知识内容不断更新,从而对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在产业内容、经济动力、生产方式、效率标准、劳动力结构和管理等许多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行教育制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独特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性,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建筑课程也面临着时代改革的要求,积极寻求新的改革方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高职院校建筑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建设量大幅度上升,这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呼唤着建筑专业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建筑商品化,也就是说在建筑设计作品优劣的衡量标准上加进了市场因素,而且现代社会要求设计原则和设计观念都要与之相适应,参进来了更多的效益观念,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不但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娴熟的设计技巧,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经济意识和经济头脑,如争取建筑面积和缩短设计时间等。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改革建筑专业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建筑课程的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以及作业评审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改革工作。其次,推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从这一点上来讲,也要求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从教学大纲上来讲,教学大纲应该尽量容括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要增设课程和调整课程的学时比例等,同时还应该加强规划与建筑法规的教育。我们知道,建筑设计一般会受到社会上许多因素的约束,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联系,这就要求建筑师全面熟悉有关法规条例。建筑师考试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建筑师,只是让参加考试的人懂得了怎样才能不犯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专业进行教育评估,这样不断促进了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可是我们必须清楚“评估”只是评价这个建筑院校是否具备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的基本条件,并且评价出来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社会需要的合格水平。有这些可以看出来,这种“评估”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建设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本模块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高职院校建筑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原始的分配工作制度取消,高校不断扩招,结果就是导致了高职“零门槛”的入学制度,所以高职院校很多的学生素质不高,成绩不好,中职生普遍基础差,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明显落后,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对学习缺乏自信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教师不了解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因素,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该让学生在建筑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导致在建筑课程教学过程中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性,更没有突出职教特色。

2.高职院校建筑课程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

很多的高职院校仍采用以课堂学习建筑理论知识为主,实训课程几乎没有。我们知道,建筑理论知识枯燥和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由于这种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结果造成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操作能力严重落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大多照本宣科,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建筑人才的需求。

3.高职院校建筑课程改革存在盲目性,而且不够彻底。

在高职院校建筑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很多的院校只是单纯对某一门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改革,结果忽视了整个专业内各科目课程设计的相关性。忽视了课程设计环节之间的连贯性,没有优化整合好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大工程的系统方式。我国的某些高校推行了项目教学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只是较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却忽视了该教学法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课程设计成果的评价形式简单;教师是整个成果评价的关键,老师一锤定音,这样就很容易参杂主观因素,同时学生也失去了参与评价的机会。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高职院校建筑教学改革水平

1.高职院校要注意教学方向的转变。

当前,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建筑教学水平,首先要实现一个教学的转变,即由传统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我们知道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切教育培养的目标,同样的,建筑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职业教育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特殊技能。与基础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是一种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教育。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强调学习时空的开放性,解放了学生的思想,突破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性。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切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推行素质教育的一条良好途径。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照本宣科,使学生丧失了思考和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建筑文化和历史建筑,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科研。

2.高职院校建筑教学改革应该向市场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师将教学当成任务,结果教师的课程设计题目和教学方式几乎不变,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有差距,结果导致了很多学生设计概念与实际脱离,很多建筑专业的学生不能胜任和适应设计工作,造成了学生就业的障碍。所以,高职院校的建筑课程设计要注意和市场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解决建筑设计问题。封闭型教学导致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脱离。所以高职院校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使他们具有社会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应该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的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建筑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把建筑教材据课程教学内容的进程,分阶段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与内容。实习能让学生领悟建筑和感受设计实践,学生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的良好机会,可以逐渐培养出学生对建筑课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措施,拓宽建筑教育知识结构。

我们知道,建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建筑师具有综合知识和素质。所以建筑教学的课程应该变得更加开放,培养综合型人才,拓宽建筑教育知识结构,增加经济和管理类的课程。加强与相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解建筑和建筑师的工作。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保证课程的前瞻性。老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这样更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课程改革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11篇

学时分配侧重建筑设计及实践环节

从学时分配上看:课程体系中建筑设计系列的学时在建筑学主干课程学时中的比重较大。从建筑设计(I)至建筑设计(VI)共计444课时。从居住建筑设计到公共建筑设计,从多层建筑设计到高层建筑设计,整个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所涵盖的建筑类型非常广泛,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生活中常见建筑的设计方法。从实践环节教学上看:美术写生(如安徽宏村、西递一带建筑风景写生)、认识实习(现代建筑考察)这是艺术类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设置的内容。建筑设计(I)至建筑设计(VI)均有实践环节,有的课程专门采用一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除此之外,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是一个学期,毕业设计是一个学期,这均属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用相对较长时间进行建筑设计创作,表明了学生要完成较高质量的建筑设计作品,这对建筑学(艺术类)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体系学时分配侧重建筑设计及实践环节符合建筑学学科特点,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重点在于建筑设计动手能力的训练、积累设计素材,这些都离不开建筑调研、建筑体验等实践环节。

每学期的学习计划井然有序,专业能力不断深化

建筑学(艺术类)课程安排上井然有序,大学一、二年级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主要为大学三年级专业课程做准备,大学三年级至大学四年级为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这是学生真正进行建筑设计创作的时间段,大五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从学生到从事工作的过渡阶段。五个学年可以分为以上三个学习阶段,在整个专业学习中,从入门的建筑初步课程到最后的高层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专业能力不断增强。

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通过设计工科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认为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生能够成为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学基础教学的,并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既会用独特的艺术眼光去欣赏建筑,在建筑中去寻找美的艺术设计元素,又可以用一定的建筑技术规范与要求去剖析建筑设计,从而适应当前建筑设计公司与建筑设计院在招聘建筑设计人员时的要求。

艺术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艺术高校的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于工科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言更加侧重艺术特色。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从报考的艺术类考生中择优录取,该专业强调学生造型艺术感悟力的培养,同时将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规划艺术三者有机结合,以艺术造型设计理论和技能为依托,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从毕业生的就业面上看,主要从事建筑艺术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平面表现及动画制作,就业面十分宽泛,充分体现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学(艺术类)专业特色。

关于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几点建议

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从开办至今仅仅走过十余年的时间,前方还有很漫长的路。在此,笔者就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应更加鲜明,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高校建筑学(艺术类)专业是从艺术生的角度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由于建筑学专业相对于环境艺术专业而言门槛较高,而在培养艺术生时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这对高校开设建筑学(艺术类)专业的教师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考虑高校自身的教师师资结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建筑学(艺术类)专业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只有将专业办得特色鲜明,毕业生赢得当前以及未来市场用人单位的青睐才能更具活力。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估价;课程定位;内容扩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07-03

工程估价课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全国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按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均开设了这门课程,而且在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建筑环境等建工类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程。由于各校对这门课程的内容理解不一样,导致了课程名称、开课学时、选用教材的五花八门。就工程估价课程定位、内容扩展及教学方法等问题,笔者结合我校进行的工程估价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供同行参考。

一、工程估价课程的基本内容

“工程估价”应是一个有特别含义的专有名词,来源于过去常用的“工程概预算”,其目的在于有效的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度,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自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出台后,应当界定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叫“工程计价”,其含义是工程造价的计算。工程计价过程包括工程估价、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其中工程估价是开工前的预先计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是竣工后的实际计算。由于工程估价过程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所以工程计价全过程就包括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规定,工程估价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归属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知识领域内,建议开设48学时,课程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要求为:工程估价基础知识2学时,内容包括工程估价的含义、工程估价过程、工程估价依据;工程费用结构4学时,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投资组成、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的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构成、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工程定额6学时,内容包括工程定额概念与原理、工程定额的编制方法、建安工程人、材、机定额消耗量确定方法、建安工程人、材、机单价的确定方法、计价定额的编制;工程量清单8学时,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投资估算2学时,内容包括投资估算的基本原理、投资估算的特点、投资估算的作用、投资估算的常用编制方法;设计概算4学时,内容包括设计概算的基本原理、设计概算的特点、设计概算的作用、设计概算的内容、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施工图预算5学时,内容包括施工图预算的基本原理、施工图预算的特点、施工图预算的作用、施工图预算的内容、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工程招标控制价与工程投标报价5学时,内容包括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工程结算8学时,内容包括工程变更与合同价调整、工程索赔、建设工程价款结算、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和应用、工程结算的方式、工程结算的方法;竣工决算4学时,内容包括竣工决算的内容、竣工决算的编制方法、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保修费用的处理。从上述文字不难看出,《工程管理专业规范》规定的工程估价课程内容已突破其定义的范畴,实际涵盖了工程计价全过程。但其中面向具体工程对象,如房屋建筑和装饰工程、建筑安装工程的计量计价问题没有明确要求,也就是应体现“读图、列项、算量、套价、计费”这样一系列环节在操作上的技术方法问题没有明确要求。

二、工程估价课程的作用定位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明确,工程管理的主干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综合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进行设计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具备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能力。从上述文字中不难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管理类人才,应具备“投资控制”的管理能力。所以工程估价课程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仅只是形成一种管理能力,而不是形成能够计量与计价的技术能力。根据2012年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原工程管理专业已分拆为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三个专业。笔者认为:工程造价专业意在重点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及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确定与控制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能力:①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应用建设法规的能力;③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量计价的能力;④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能力;⑤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⑥完成注册造价工程师基本训练,获得相应岗位从业资格证书的能力;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其核心能力是工程计量计价的能力,所以工程造价专业相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讲更具有专业性和应用性,因而工程估价课程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讲是一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主干专业课程。

三、工程估价课程的内容扩展

工程造价专业面向的工程领域应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可以是大土木工程的一切领域,按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专业工程的划分,可能涉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仿古建筑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矿山工程构筑物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爆破工程等九大工程领域。一般在土建院校开设的工程造价专业,至少也应当涉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等工程领域。鉴于此,笔者认为工程估价课程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讲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组系列课程。工程估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定名一门“工程估价基础”的课程,用32学时来讲授前述《工程管理专业规范》规定的工程估价课程内容,而将面向不同工程领域的计量计价问题分别设置“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安装工程计价”、“市政工程计价”、“公路工程计价”等专业课程,据此构成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建筑环境等专业,只须开设“工程估价基础”一门课程。建筑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工程、木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楼地面装饰工程、墙柱面装饰及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及其他装饰工程的计量计价;建筑安装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房屋建筑配套的给排水工程、电气照明工程、采暖通风工程、消防工程、管道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计量计价;市政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城市范围内的土方工程、道路工程、桥涵护岸工程、隧道工程、市政管网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计量计价;公路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城市范围外的路基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隧道工程、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绿化及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的计量计价。

四、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方法

工程估价课程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综合应用的复合性课程。前期一般应开设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含建筑构造)、土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结构、建筑设备基础、道路桥梁工程概论、市政工程概论、建设法规等课程,后续一般也应开设造价软件应用课程和相应计价的课程设计。

作为具有工程技术综合应用特点的复合性课程,工程估价的教学应当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量与计价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要针对具体的工程对象,按照“读图―列项―算量―套价―计费”的“五步法”展开教学,教会学生计量计价的基本技能。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最好具备造价工程师资格,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讲授知识要点和规范条文,应结合适当的工程图纸,从读图到列项,再到算量并套价的全过程,一点一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与技能。教学中还要做到“讲”与“练”结合,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安排出一定时间专门讲如何解题,将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吴贤国.工程估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Z].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