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5:5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阐述了武警特色文化体系的基本架构,探讨了武警特色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及途径。指出要优化资源配置,为武警特色文化体系建设搭好平台;充分挖掘潜力,为武警特色文化体系建设拓宽渠道;健全完善机制,为武警特色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武警部队;特色文化体系;基本内容;关键环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从而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武警部队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就应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推动特色文化建设,增强部队的软实力,为建设现代化武警、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武警特色文化体系的基本架构
文化体系是部队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引领官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向导。构建武警特色文化体系,必须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结合武警部队的性质宗旨、职能使命以及官兵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广泛吸收传统文化、现代流行文化和国外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符合时代特点、适应使命要求、满足官兵需要、具有武警特色的文化氛围。
1、以强化忠诚卫士意识为牵引构建传统文化
军队传统文化历经人民军队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创造,集中体现了部队使命要求、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武警部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体现了武警部队的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因此,必须把强化忠诚卫士意识为核心的军队传统文化作为武警特色文化体系的首要内容。采取编修警史、建立完善荣誉室、警史馆、组织学习武警部队及本单位成长壮大史等方法,弘扬军队优良传统,强化官兵政治信仰;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写红色日记等群众性红色文化活动,增强官兵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引导广大官兵牢记武警部队的神圣职责,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面对诱惑不变节,强敌面前不屈膝,威逼面前不放弃,忠实践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甘愿奉献一切”的铮铮誓言。
2、以强化“四个特别”精神为核心构建战斗文化
武警部队始终处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和邪恶势力的最前沿,这一特殊使命决定了警营文化建设必须要继承顽强的战斗风格。要把胡主席提出的“政治特别坚定、军事特别过硬、反应特别迅捷、作风特别顽强”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特别”精神作为武警战斗文化的核心,着眼执勤处突和反恐任务实际,采取拉横幅、贴标语、搞鼓动等方法,加强训练场、驻训地、演习场战斗氛围的营造,引导官兵自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牢固树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忧患意识;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宣传车、野战数字影音设备等野战文化装备器材的作用,搭建野战文化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战地文化活动,激发官兵的训练战斗热情,强化广大官兵“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政治责任感,随时做好上一线打头阵的思想准备;广泛开展战法研究演练,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引导官兵面对凶残的敌人不退缩,身处险境不畏惧,塑造敢打必胜、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3、以强化信息主导意识为引领构建网络文化
新形势下,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大力加强警营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提高网络文化的竞争力,是适应官兵需求、抵御有害网络信息、增强文化工作时代感的必然要求。要把保持武警部队性质宗旨、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作为网络文化的主旋律,用主流文化抵制“信息垃圾”,增强网络文化的政治性;要立足官兵文化需求,利用和借鉴现代传媒技术,丰富文化教育资源,增强网络文化的吸引力;要通过构建“警营博客”,开辟“网上图书馆”、“网上影院”、“网上论坛”等栏目,建立“网上文化超市”,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对抗”、“网络竞赛”和网上影视书评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增强网络文化的趣味性;要合理借鉴并使用好网络流行语言,赋予其浓厚的警营色彩并为广大官兵所接受认同;要紧密结合部队职能使命和青年官兵特点,开发和改造具有武警特色的军事网络游戏,争夺网络阵地,促进中心工作。
4、以强化守法护法意识为目标构建法制文化
必备的法律素质是武警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警官兵完成任务的内在要求。武警部队作为一支执法护法的部队,必须将法制文化作为特色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要加强条令条例及法律常识的普及学习,增强官兵的条令和法规意识,引导官兵自觉在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法、守法氛围;要培养官兵依法履职意识,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运用法律这个特殊武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武警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要把廉政文化作为法制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读好书、学典型、树新风”等形式,穿插和融入到特色文化体系中,使广大官兵在耳濡目染、亲身感受中受到教育,明辨是非,陶冶情操。
二、武警特色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措施
武警特色文化体系建设,必须着眼现代化武警建设和新时期官兵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资源、拓展途径、完善机制,努力把武警部队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江西充分利用本土的民间艺术、传统特色产业等民族元素发展其文化创意产业的阐述,说明在民族元素运用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我们应注重民族元素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民族元素 江西 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借助人的创意智慧,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进而生成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及情感需要的体验经济。将知识与科技结合,创造出高经济价值,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鲜明特点。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应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内各大城市为发展该产业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正是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江西省也逐步重视本省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江西文化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文风鼎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颇具特色,这些有形与无形的资产,蕴含了无限的文化商机。这些都可为江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亮点。
二 民族元素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1 江特的民间艺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江西拥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如赣剧、采茶戏、傩舞、山歌等,这些民间艺术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底蕴,将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意结合,将更大、更好地发挥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增加其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发掘这些民间艺术文化中的创意产业资源,也是对江西本土文化的重构与再造。傩舞在旅游中的创意开发,则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傩舞也称之为“舞鬼戏”,起源于原始祭祀,最初用于“驱逐四方疫鬼”,是我们的祖先在祭祀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傩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融合体,是一个在时空上跨时代、跨社会、跨民族、跨国界的庞杂而神秘的文化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宠儿。”在傩舞表演的时候,一般需要音乐的伴奏,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以鼓、锣等打击乐为主,形式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傩舞表演风格也多样,既可表现为生活气息浓厚,舞姿优美动人的特色;又可表现出气势壮观磅礴,动作刚劲有力的风格。傩舞发展到现在,它的祭祀色彩已逐步淡化,更多地体现为歌舞形式的娱乐悦意特点。我们正可利用傩舞的这个特点,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以婺源傩舞为例,婺源在其近几年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正是利用了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使其旅游业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观,还丰富了人文景观的内容,以此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婺源傩舞包含丰富的神话内容,而且有些舞步能与现代舞曲的节奏合拍。如独舞《开天辟地》、双人舞《后羿射日》,既可用傩乐来表演,又可以用现代迪斯科、伦巴、探戈来伴奏。用古老的傩乐伴奏表演出来的傩舞,可让观赏者领略到原始舞蹈的魅力;用现代音乐伴奏表演出来的傩舞,又可让游人在观看古代舞姿中,享受到现代乐感。婺源将传统傩舞与现代元素进行较好结合,既保留了原始艺术的魅力,又展现了现代音乐元素,让不受时空限制的傩舞表演,成为了一种具有经济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这正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文化创意的作用。
2 杰出文人及其作品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江西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无论古代还是近代,都出现过很多大家名士,他们的杰出成就深入人心,古人如欧阳修、陶渊明、黄庭坚等,近如胡先、袁隆平、李安等。这些杰出名人或是在艺术殿堂创造了辉煌成就,或是在科技领域造福世界,他们都与江西有着血脉之缘,我们正可充分借助这些,将这些名人的成就和影响,运用到江西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中去。如江西星子县在扩大旅游项目上,就是抓住了当地名人陶渊明的影响,建立了陶渊明文化村。陶渊明文化村以陶渊明故居为核心,建造古村落民居,将名人故居、远古村落、旅游产品结合为一体。文化村内除建有陶渊明故居外,还开辟了陶渊明纪念馆、陶学研究会等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景点。游客在文化村内还可看到当地的文艺、戏曲、民俗等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吃到“农家菜”,享受到“听山歌”、“看表演”、“玩野趣”等休闲活动。
又如江西举办的滕王阁文学艺术节,邀请著名作家陈建功、余光忠等多位知名作家汇聚南昌,在看南昌、谈南昌、写南昌的活动中,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而且在影视传媒的力量下,艺术节在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录制播出或进行了新闻报道。通过如此重量级、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的文化活动,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南昌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有效地提高了南昌城市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知名度。这正是借助了文人知名度和传媒的力量而开展的一项意义丰富的文化创意活动。
3 抓住江西传统特色文化,充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的特色文化往往是依托于本地的资源优势,通过长期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本土性特点。江西拥有许多本省传统特色的文化,如景德镇陶瓷文化,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品牌效应。江西可有效地发展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以此带动地方文化艺术,以及经济的发展,构建一条特色创意产业链。此外,景德镇还以这项传统工艺制作为中心,大力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可以建立起工艺品一条街,观赏园,并且对传统的制作室进行改革,调整制作流水线,让游人不仅观看制作过程,还可以亲手参与制作,增强吸引力,扩大经济效益。既创造出物质价值,又满足了情感体验。
江西的另一特色文化则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分两个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经济层面。精神层面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与江西人的文化性格和思维方式融合一体;而经济层面更多的是指革命景点、革命事迹以及文艺作品。我们应把握红色文化精神,将这种精神和产业发展结合,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宣扬了井冈山精神,让人们的精神层面得到提升。
江西卫视创办的红歌会,就是抓住了江西“红色文化”的特点,充分发挥了文化创意的作用,来拓展经济消费的有效形式。红歌比赛与井冈山旅游景点联系,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用艺术形式宣传红色旅游景区,使井冈山景区在宣传上,克服了以往广告形式的呆板模式,而富有艺术性。在红歌传唱中,形成一股红色旅游资源,赋予红色景区新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传唱的方式,提升红色文化的感知深度,让人们在审美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张扬,激发人们对红色文化艺术修养的追求。
三 民族元素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中体现出的美学特质
江西在运用文化创意智慧发展本省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民族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价值。民族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色,显现出经济增值优势,还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精神。
1 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淀、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虽然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仍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追求。
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在借助民族元素、提升产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红歌比赛,就很好地抓住了江西的红色文化与歌曲传唱的特点,极大地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红歌会将爱国歌曲的传唱与流行元素融合,使得人们在红歌比赛中,获得了爱国情感的浸染,同时又为江西创造了不斐的经济价值。爱国歌曲是爱国思想的新发展,是爱国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形式,曾经鼓舞人心的的红色歌曲,在红歌会的推动下广为传唱。此外一些影视剧中的主题曲,也在传唱中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这类具有爱国情怀的豪情歌曲,倍受年轻人喜欢,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说,“中国红歌会”无疑彰显着一种榜样的意义,把红色做成特色、唱响红色文化、重塑精神家园,就是红歌会留给大众传媒的珍贵启迪,也是用电视传媒的力量彰显爱国精神的典型。
2 以诚信为原则的待人方式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崇尚诚信、耻贱伪诈。“诚”即真实无妄。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诚”的释意是:“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信”即相申述使不相违也,指人们的行为应该是其言语的相应延伸。诚信历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诚信经商一直占主导地位,即所谓“非诚贾不得食于贾”,可见传统诚信思想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商业道德之灵魂,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使其健康有序地运行。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诚信的精神,这种诚信思想通过影视、艺术节目等媒介向外传递。如江西2004年举办的“中华情・激情南昌”大型演唱会,即是借助艺术的载体,向世人传递了江西人合作经济的诚信精神。演唱会是由江西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主办,是“二四海峡两岸台商投资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演唱会邀请了的明星来到洪城,还表演了具有浓郁江西特色的傩舞及赣南采茶剧等节目。演唱会的阵容非常庞大,是南昌举办的第一场具有国际品格的大型歌会。借助艺术表演,江西人向来自海内外的客商展示了江西的艺术特色,也向经济友人表达了江西人诚信合作的精神。
3 以自强为核心的个人品格修养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最早谈到这股精神的是我国周代典籍《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中也讲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一直是中国人重视和弘扬的。
江西的文化创意产业中运用的民族元素,正体现了这种品格。如南昌世界军事文化博览园,就是彰显了井冈山精神,弘扬了自强品质。博览园内通过展示中国军事体育、军事历史、军事英雄等军事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军人自强不息的品格。在展示方式上,博览园突破了传统的观摩方式,引入了军事与影视、军事与娱乐、军事与科普等军事与文化的结合方式,让人们在娱乐、体验中,主动地感受到中国军人坚毅的品格,感受到中国军人自强的品性。
4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美学精神
所谓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肯定天地人之间,人为中心,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也体现了这种精神。如景德镇在陶瓷制作中就考虑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法兰瓷的制作上,采取了在西方新艺术的流畅线条下,熔铸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的新方法,并将大自然的花草鸟兽,艺术地构建于瓷艺中,充分发挥了人的创意智慧,从而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了文化创意奖。又如博览会上的“哈哈尼”创意陶瓷展区,以简单的参与性,快乐的创造性,成为博览会最具人性的地方,让人们在这里赏心悦目,想象着、创造着,充分调动了制作者的创意力量。
综上,江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充分发挥本省的文化资源,借助科技对民族元素资源进行再提升,创造出更多经济财富。而且,民族元素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运用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系列美学特质,这将进一步体现文化创意的丰富内涵。
注: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09WX234),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同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 施炎平:《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商业化背景下,影视文学的内容逐步从教化走向娱乐,其主流作品也多是受青少年和都市白领们喜爱的偶像剧和综艺节目,这些影视作品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德育因子,这直接弱化了影视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也都是百姓生活中锅碗瓢盆的琐事,正是这种影视创作中“以小见大”的的真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观众也才会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引发思想上的共鸣。教育效果存在差异性。所谓教育效果的差异性,这里主要是指不同的影视题材对社会群体所表现出的教育效果的差异性,主要由观众的个人喜好和主观感受来决定。50、60年代出生的人偏好于戏曲和怀旧的影视剧,70后、80后则钟爱于战争和武侠题材的影视剧,而90后的男生更喜欢欧美影视剧,而女生则喜欢看综艺节目和追日、韩剧。不同类型的影视剧,会特定的反映剧中那个国家和时代的主流价值。因此,不同的影视作品对社会群体的教育效果会有差异。
二、传媒商业化语境下影视文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影响良好思想行为的养成。商业化时代,许多国外的影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影片中不乏有惊悚、暴力和血腥的打斗场面,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和思想都很不成熟的社会群体,他们总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影片中的人物,在私下里“拉帮结派”,张口闭口也都是“兄弟义气”,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一部分喜欢“我行我素”的大学生,甚至无视国家的法律和校园规章制度,遇到问题总是充满了暴力念头,近年来频发的校园犯罪事件与暴力电影也有一定的关系,暴力电影确实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于高校德育中,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德育作用的广泛实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德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使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通过历史剧,大学生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道德文化,但当前的一些影视剧创作人员总是随意更改历史,这显然不利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如《甄嬛传》这部剧总会给人一种架空历史的感觉,后宫嫔妃为了得到皇上的宠爱,总是机关算尽、尔虞我诈,这显然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仁爱”、“性善”、“和为贵”是不相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理解。影响健康精神特质的养成。“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包括创作反映这些革命实践活动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让人们参观学习、考察体验等活动,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向来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但一些红色影视剧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飞檐走壁、无所不能,缺乏真实感,这类作品往往会被贴上“抗日神剧”的标签,显然无法达到弘扬爱国精神的目的。而红色影视一旦被人们所诟病,当人们再次选择影视作品欣赏时,红色影视往往会受到冷落。加之,一些都市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缺乏主流价值观的渗透,过度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部分大学生无意中会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在精神上总是显得颓废,对生活现状总是适应性大于批判性,精神状态也呈现出庸俗化的倾向。
三、传媒商业化语境下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校园对策
(一)结合优秀影片,不断丰富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
影视文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它是课余生活中娱乐身心、放松自我的最佳方式,但商业化语境下,大学生所喜爱的影视节目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培养缺乏实效性,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住大学生的喜好特点,将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加以引导。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理论课教师要有敏锐的辨别能力,结合优秀作品不断丰富课教学形式,但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们的喜好而丧失教育意义,也不能只讲道德教育而使课堂氛围过于严肃,要善于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选取既紧扣教材,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影视剧。
(二)加强审美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果单纯教育大学生从我们生活中去感知和发现美,往往缺少“抓手”,没有说服力,而影视作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也成为教育大学生感知美和发现美的最好工具。利用影视文化来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校可以开设影视鉴赏课,组织学生观看艺术性强的影视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影视文化是快餐文化,更直接、更迅速的反映社会现实,影视剧中的真善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任何美的、有个性的的事物总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共鸣,促使他们增强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为维护和创造美好事物而不断努力。
(三)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目前,中国平面设计具备有特有的民族特色,在世界的平面设计中拥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平面设计起步较晚,尽管中国平面设计的独特性使其发展迅猛,但在此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一直秉承着一条重要原则———东西兼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中国文化精华的同时吸取外国文化的优势。中国的传统色彩对于发展特色中国和特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将中国传统色彩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则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展现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仔细观察和剖析当今中国平面设计,会发现运用中国传统色彩的案例并不多,同时缺乏对传统色彩的解读和贯通。简单地说,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只是追求创新化和世界化,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和传承,因而缺少了中国特色文化的蕴意[1]。因此,在中国平面设计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对中国传统美术色彩进行深入研究,体会其中蕴意,再融合中国传统美术色彩之精华与外国文化之优势,使中国的平面设计既保留中国特色文化,又富有创新化和世界化,提高中国平面设计水平。
二、中国传统美术色彩体系
(一)儒家的色彩体系———五色体系
中国人对传统美术色彩的观点包括在悠久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演化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与哲学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明确记载了青、赤、黄、白和黑五色,并传达了五色的概念、色彩的比对关系以及色彩和空间观、时间观之间的联系。在西周时期,中国古代五色体系正式形成,相比西方色彩体系成立早了一千多年。在中国古代,颜色都是在五色体系中衍生而来,同时将复杂的色彩符号化、秩序化以及图式化。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色体系与西方国家的三色体系相比更加注重哲学的观念,儒家思想认为,正色是权威和尊严的象征,间色则是卑微的象征,色彩成为当时社会地位的一种符号,例如古代君王的衣冠都以正黄色为主视觉色,衣襟与腰封则以正黑为主,彰显了为君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二)佛家的色彩体系———三色体系
在中国佛教美术色彩体系中,以唐朝的佛教壁画为例,当时运用较广的仅有朱砂和青绿两色,主要是将冷暖色调进行对比,促使画面阴阳相调。而在中唐时期,还增加了土黄、土红与赭石三种色彩,外加金、白和黑三种色彩的调和,使画面更加绚丽辉煌,并更为温和。至此之后,中国传统美术领域便开始追求有关“和”的特色,中国传统色彩也对佛教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道家的色彩体系———无色体系
中国道家文化倡导“无为”,简单来说就是黑白两色的世界观念,主要体现于“有无相生”和“知白守黑”等方面[2]。道家认为世间的变化与发展都是由有和无进行不断的交替演变出来的,如果运用色彩将其进行表现,那便是仁爱的体现。
三、中国平面设计中传统美术色彩的象征以及应用
自然界中所有事物的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都是由色彩所体现的,其心理属性也可通过色彩所窥见。色彩对观赏者而言,不仅带来了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引起观赏者的心灵感受,至此色彩便被人们赋予了精神情感和象征意义。无论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还是现代平面设计,色彩的运用都是经过联想被赋予某些特定的象征寓意的,创作者在运用色彩象征意义的时候还需对民族性、地域性和宗教性的差异进行深入考量,其平面设计作品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一)色彩逐渐成为身份地位、性格和品质等方面的象征
1.在中国的古代,人们的思想受到五行观的影响,导致色彩的运用具有严格的程式和规范,隋唐之后,黄色便是帝王之家的专用色彩,平民百姓不能使用,所以黄色象征着国土和中央的政治权利,寓意着尊贵,代表着其威严和权势。如今,作为传统帝王之色的黄色依然运用于许多平面设计作品当中,如房地产金钻第一城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就以具有古代帝皇象征意义的黄色与黑色作为主视觉色,彰显了其楼盘的奢华与大气,也从另一方面给予购房者一种心理暗示,即入住此地便享有帝王般的待遇,更能彰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2.古代民间的戏曲面具也对色彩进行了充分的运用,遵守了约定俗成的原则,如红色代表忠义、黑色代表刚直等。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美术色彩还将绿色定义为男性,红色界定为女性。至此,如唇膏、高跟鞋、化妆品之类的女性用品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常以具有女性形象象征意义的红色作为重要的视觉表现色彩,标志着产品的性别属性。
(二)色彩由于受到了不同哲学思想的影响,具备不同的象征寓意
在道家的思想文化中,黑白两色在五方色之中是两个极端颜色,黑色象征着“有”,白色象征着“无”,世间万物的颜色皆由黑白两色来体现。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其关于黑白色彩的观念也对中国传统美术形成了较大影响,因此黑白两色不仅在古代艺术作品中得以广泛使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应用。中国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以其完美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水墨作品著称于世,在其“问道作品展”中,黑白两色的使用随处可见,肆意流畅的笔墨勾勒出实在的黑色线条,图案四周大面积留白沿用了水墨画中的“空白”手法,给作品更添深远的意境。这件“无中生有”“有却是无”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虽无法道尽其意义,却能感受到创作者致敬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心意,给人留下深思。尽管如此,在儒家的思想文化认为黑色和白色会给人一种庄严和悲凉的心理感受,寓意不详,而白色在中国佛家的思想文化中却是吉祥与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代色彩的象征寓意博大精深,现代平面设计者只有深入了解传统美术色彩的象征寓意,才能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将传统美术色彩向现代化迈进。
四、中国平面设计中传统美术色彩的装饰性以及应用
色彩在传统美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设计作品的装饰效果上,不但能体现出设计者对创作精神的追求,哲学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色彩通过关系的适宜和形式化将传统美术色彩的装饰性在美术创作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在历史时间的迁移下,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装饰性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比较丰富、统一对比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色彩搭配时既具对比性,又备有和谐性。使用对晕与退晕的手法,转换传统美术作品的色彩。经过退晕,使色彩更加艳丽柔和,受佛教绘画的影响,传统美术作品运用白色、黑色、银色或是金色作为间隔色降低对比度,调和色彩和谐度,使整个画面更加华贵多彩。这样的色彩搭配方式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也被广泛的应用。由于现代色彩更为丰富,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摄入过多颜色的情况下,如果相邻色彩的色系相近则会互相融入,让观赏者找不到视觉重点。因此,现代作品中也会使用高对比度和高纯度的色彩作为间隔色勾勒图案,以突显主题。如图四,画面色彩使用较多,创作者在各种色块之间跳跃地加入了黑色和白块,使画面立体感更为强烈;此外,用白色粗体突出作品主题“NEVERHIDE”,立场更加鲜明;最后,在眼镜的外边框用黑白两色线作为间隔,勾勒出海报上真正的主角。
(二)色彩比较鲜明,具有较高的纯度
由于传统五色观念对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开始流行传统的纯色,而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色彩逐渐变得丰富,但仍未脱离传统纯色的基础,传统美术色彩所具备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较鲜艳明亮的高纯度色彩,且互为补色。所以,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应该运用传统美术色彩,将其装饰性灵活体现,让现代的平面设计既包含传统文化的寓意,又包含其装饰性。
五、中国平面设计中传统美术色彩的程式化以及应用
中国设计平面中应用传统美术色彩已逐步向程式化迈进,色彩所体现的程式化既包括象征寓意上的程式化,又包括色彩搭配关系的程式化。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在作品创作中的运用能尽可能体现作品的寓意,但作品之间的色彩关系不是设计人员随意搭配出来的,而是通过配色经验来完成的。
(一)色彩纯色之间进行搭配
中国民间传统认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所以“中国红”的概念也为世界所广泛所知。早在汉代,传统艺术工匠们就已经开始流行红黑搭配,这样的配色方式,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符合庄严隆重的时代环境。运用至现代平面设计中来,红黑两色的搭配依旧符合当代审美,且为配色的经典,例如雀巢咖啡的广告成功就是有赖于黑色的咖啡搭配红色的雀巢杯,在长此以往的平面视觉设计当中,红色和黑色的结合依然是不变的主视觉。
(二)色彩补色之间进行搭配
重走沂蒙路,传承沂蒙魂
本团队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生组建。为深入学习沂蒙文化,调查其传承与弘扬情况,本团队利用六天的时间,深入沂蒙革命老区,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参观学习的方式,对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文化站站长、村民、老党员、退伍军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群众、临沂大学副教授曲元刚等进行了专项调研。
在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就任务分工、实践地点、活动流程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由于团队成员缺少“三下乡”调研经历,所以在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碰了不少“钉子”,但团队成员秉持“钉钉子”精神,咬住问题不放松,群策群力,克服了许多难题。
在六天的调研学习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但不呆板,遇到特殊问题,灵活处理、相互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得本团队在调研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比如在费县马庄镇娄子峪村,村子坐落在山腰处,建筑分散,结构复杂,山路崎岖难走;当地百姓多为留守老人,不会讲普通话,按照计划中的工作安排进行开展显然行不通。针对这一情况,团队成员果断采用分区、分组、分批次的方式开展调研,一些同学临时担任摄像、记录,家在临沂附近的两位成员分别担任翻译的角色……正是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才使得调研得以顺利开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时刻保持良好的作风,展现出了当代准军人应有的军政素质。其挺拔的身姿,帅气的形象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感染了所有走访的群众。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团队成员不忘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实时传播沂蒙红色故事,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路,针对当地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自身的感悟和思想变化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受访者。
在本次活动中,实践团队与沂南县青驼镇政府签署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社会实践共建基地设立在了青驼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团队搜集了新的历史时期沂蒙老区人民文化水平以及建国七十年来沂蒙文化(沂蒙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发展与传承情况相关数据300余份,现已完成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寻找到沂蒙文化在传承与弘扬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已反馈给了当地镇文化站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希望能对当地进一步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通过对沂蒙文化的学习和专项调研,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沂蒙老区人民那浓厚的拥军爱军情结,真正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朴实热情和浓烈的红色精神。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士官生,在今后要把吃苦耐劳的作风放到日常的学习与训练当中,要在困难面前要勇于打开新思维,换一种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会在本校开展一系列沂蒙精神红色文化的宣讲会,把本次活动中的所学所悟带回学校,传扬到同学们心中,希望能够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提供素材和学习模板。
随着对法语学习的不断深入,笔者开始意识中法两国间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充分认识法国传统文化对语言学习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多数语言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法国文化,对语言的学习还停留在课本上。鉴于此,本文以颜色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探讨了语言学习中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如何应对颜色文化差异的对策,希望对广大语言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社会文化;文化差异;民族语言;语言
语言作为文化最突出的表现部分,承接着人类社会传承千年的传统和信念,反映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了解所学习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选择较有代表性的颜色文化差异进行研究,通过中法两国对同一颜色的不同定义,研究了解文化差异对破除文化障碍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学习文化以提高语言学习水平的具体建议,以期为法语学习者提供一定帮助。
一、法语学习中存在的颜色文化差异
1、中法颜色文化差异概念研究发现,中法两国颜色文化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除了颜色象征意义上的不同,对于某一种颜色两国的界定可能完全不同。例如:“c'estbleu”用中文直译是“事情蓝了”,而在法语中的实际意思是“事情办好了”。“蓝色”一词在中国只是用于表达颜色的普通词汇,而在法国“bleu”蓝色则意味着卓越、高贵、新生,作为皇室的惯用色,“sangbleu”可以表示尊贵的皇室血统。另外,中国普遍把红茶的颜色视为红色,故称作“红茶”,而法国则将红茶视为“thénoir”其中“thé”是茶“noir”是黑色的,也就是黑色的茶,即法国将红茶的暗红色视为黑色。对于颜色的不同认知和法国传统文化西颜色赋予的新意义,造成了法语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常常感到的文化障碍,也造成对文意理解和语法学习上的困难。
2、中法文化差异对法语学习的影响中法两国地处东西半球,地理位置上的极大差异,造成了两国在历史文化及民族习俗上的不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颜色词汇作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差异十分具有典型性。中法两国颜色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的象征意上,对颜色象征意的不了解容易影响到词句的理解,乃至整个文章意义的把握。例如:在日常学习中笔者发现,法国人对白色“情有独钟”,除了在婚礼中广泛的使用白色(包括白色的婚纱、西服等);法国的建筑物及内部装修也常常采用白色,在法国文化中白色普遍象征着浪漫和纯洁。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白色确象征着不吉利、哀悼,通常和黑色一起被选作丧礼颜色。在这种极大反差下,如果不能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的象征意义进行充分的了解,就有可能出现对颜色理解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适应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由于语言学本身带有的人文性和主观性,一门新的语言的熟练运用往往依赖于学习者自身的理解力能力和文化功底。文化壁垒的存在严重影响到语言学习者对语义的把握,做出单个单词翻译正确整句话不通顺的现象。在翻译界常被提及的“译意、译味、译境”三个层次,从侧面反应了社会对翻译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层次“译意”,是指能够翻译出文章的基本意思;第二个层次“译味”则强调翻译中对作者以及所处文化的领会;第三个层次“译境”,是指翻译作品可以准确表达出原作意境,这就要求语言学习者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精准的语境把握。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词汇象征意义,可以为相对枯燥的语言学习增添乐趣,也能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文字含义,理清语法间差异,增强对外语的应用能力。
二、如何应对中法颜色文化差异的思考
1、适当了解法国文化背景目前,在中国法语并不是强制规定的必修语种,大多数选择学习、了解法语的学生都是出于自身兴趣,这为在法语学习者中宣传推广法国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对于语言学习,适当的语言环境十分重要,在实践中对词汇和语法的反复使用有助于学习者加深记忆。但是,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习者无法出国感受当地文化氛围的机会,如何在国内局限的语言环境下了解法国文化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便捷的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我们有机会通过原版小说、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了解法国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大胆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将当地的文化知识融入对法语学习的理解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解能力。可以采用历史小故事、脱口秀节目等,娱乐性较强的内容来丰富法语学习的趣味性。
2、在学习中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在笔者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在阅读理解和翻译中发现课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对词义的生搬硬套难免会显得晦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求语言学习者更多的了解法国文化,也应当使学习者在法语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理解在法国文化背景下的词汇真正意义。改掉完全照搬书本的刻板习惯,在学习中注重理解,结合法国的历史背景和词汇的深入内涵,时刻培养自己的法式思维。这就要求学习者不能仅仅是要了解法国文化,还应该通过了解法国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换位思考追溯各种民族文化的来源,削弱我们与生俱来的中式思维,消除在语言学习上最为“致命”的文化壁垒问题,使词汇、语法的应用更加自然,将传统的中式法语变得更加地道。
3、“阶段性递增式”课外学习途径了解到适应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很多学习者会选择大量的阅读和学习以补充自身的知识量,但是对于语言学习,任何人都必须循序渐进。在扩充课外知识时,学习者一定要掌握“阶段性递增式”课外学习途径,正确评估自身实力,选择适合自身的内容和方法,切记“贪多嚼不烂”。“阶段性递增式”课外学习途径要求我们正确的认识自身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例如有些初学者急于求成,一开始就涉及比较晦涩的期刊、历史纪录片等深层次内容,不仅很难提高自身实力,还有可能打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其次,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在确定自身语言学习的能力范围后,找到合适的学习教材显得至关重要,比如,简单有趣的小读物或者符合学习者喜好的歌曲、影视都可以使课外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再次,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习的范围和内容可以和老师进行讨论,咨询老师的专业意见,也可以请求外教帮忙推荐一些实用有趣的学习内容;尽量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双方交换学习心得。语言学习贵在坚持,无论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都离不开学习者持之以恒的实践应用。面对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学习者要尽量克服、努力解决,将语言学习作为生活内容不断充实自我。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学习作为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内容,学习者应当分清主次,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在国际间交流愈加频繁的今天,两国文化的交流大量依赖于文化产品的输出,随着交流的深入,社会对语言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在法语学习中除了认真学习课本知识、不断扩充词汇量外,消除中法文化障碍也十分重要。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应当更加主动的在异国文化里寻找兴趣点,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增加课外知识储备、突破法语学习中的文化壁垒,不断提高自身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悦虹.中法文化差异之我见——动物词汇在中法成语、熟语及惯用语中的意义[J].今日科苑,2012(10).
[2]曾丽红.在语言学习中了解中法文化差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6).
[3]蒲志鸿.透过汉、法成语中的色彩词看中、法文化差异[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一、红色校本,五个面向
学校课题组花了近五年时间,组织师生走村串寨,根据革命老区传说,访老问民,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编辑《红色本土春秋》、《56名乡村红色少年的故事》、《园孩红色童之歌》。让红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乡村校园注入活力,真正实现德育工作“春风下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生命功力,让师生在和风细雨中健康成长。遵义师范学院在我校建立科研实验基地后,一同在墓旁边树立一石碑“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我们重点突破红色教育的“五个面向”:红色教育面向每一位师生,红色教育面向每一个班集体,红色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家庭,红色教育面向每一村寨,红色教育面向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实现建设乡村生命校园的有效途径。
二、走下高原的握手
“走下高原的握手”是龙家小学课题组运用红色教育主线,架设一条乡村学校通往山外世界的“高速路”。本课题在师生中已经实施了13年。课题组提出“建设乡村生命校园”整体发展的观点,把“打开山门、开门办学,走下高原的握手”作为一项主要研究实践内容。实施该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的主要载体――依靠传统红色教育与创新。学校整体面向我国沿海发达学校,牵起与发达地区学校手拉手的多条感情线。学生生长在大山里,交往对象少,交往形式单一。为尽早给孩子们铺设一条现代交往之路,让他们在交往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学校组织师生在村寨里统计外出打工或在外工作的老乡地址,埋头给这些老乡写了不计其数的信件。
领导与领导手拉手。校长亲笔运用书信与沿海发达学校沟通,十几年来,校长以介绍红色的家乡为主旋律,共向山外投递手拉手信件1200封,通过这种特别的形式与18个省市多所城市中小学的100多位校长建立友好关系,双方往来信件500余封,通过一封封信件建立起城乡教育发展的绿色信息通道。
教师与教师手拉手。通过这种形式,促使教师们在书信中带头宣传红色家乡教育故事,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我们分别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山东省宁阳实验小学等50多所中小学的教师进行5000余封传统书信和上万条现代信息的友好交流。介绍了家乡的红色文化,丰富了教师对山外世界的认识,积累了城乡红色教育经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
学生与学生手拉手。长期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传统书信形式和城市学生交朋友,是我校开阔学生视野、加强红色传统教育,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郑校长收到我们师生寄去的红野果后,专门作为国旗下讲话的教材,校长在国旗下手捧小野果,向师生讲述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在家乡留下的关于粮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年来,师生在重新修复的烈士安葬墓的横断山上,采集野果、精心制作成植物标本小心包装好,送到镇上邮局,目送邮差叔叔用自行车拉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送出山去的故事。我们运用传统邮政,培养学生继承传统的交朋结友的文化,使我们感觉到这是信息时代用现代信息手段培养孩子纯洁的友谊是不能收到的教育效果。以物传情,以物建礼,以物育德,沟通山里山外,培养老区孩子一片纯洁的天空。
三、山海携手,共育
红色传人
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少说教,多实践。我们组织师生把校园空地开垦出来,建设“红领巾花卉园艺场”;开荒种树上万棵,把林场培育的苗木送给家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栽种。学生秋天下地拾谷,给鸽子准备一年的口粮,把饲养的鸽子赠送给对绿色学校创建作出贡献的老百姓饲养。学校还组织师生把林场生产的花草树种通过邮寄的方式寄给宁波、大连等手拉手友好学校的小朋友,并写信要求他们种在校园和自家花盆里。2005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赴大西北和内蒙古专题开展环保科研成果宣传活动,并亲自从学校林场挖来小树苗,精心包扎,乘坐汽车,千里迢迢为与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一道,在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小学种下“友谊树”,代表全校结队少先队员的心愿,在宝塔山下的延安师范附属小学种下“革命传人纪念树”。学生毕业后要为母校种下“理想树”,教师在这所乡村学校成婚后要种下“爱情树”,学校共种银杏树200余波棵,成为银杏园,绿化面积达12000。建立“绿色文化教育档案”,存放师生共建生命校园的教育档案。
我们还把队伍开向天津蓟县以及大庆油田,开展“红色教育宣传合作”。在渤海湾岸边的塘沽设立活动营地,让我们老区教师参观大沽口炮台,革命纪念馆,感受邓世昌等革命家率领人民群众打击日本鬼子的英雄气概,参观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中国石油博物馆、大庆电视塔及市里的十多个广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实现了珍贵的南北握手,让北大荒文化和高原红色教育文化大融合。
保定着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
从日前召开的保定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上获悉,该市将充分发挥历史和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树立“善美保定”的新形象,提升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软实力。
叫响新时期保定精神,提升“善美保定”的内涵。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宣传、大力弘扬以“崇信、重义、尚和、争先”为主题的新时期保定精神。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市开展保定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以“干部政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内容的“五德”建设,培树更多展示保定精神的“保定好人”,提高全社会的人文素养。号召全社会营造热爱保定、宣传保定、建设保定的浓厚氛围,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更具特色的保定文化。深入挖掘始祖文化、诚义文化、书院文化、直隶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冠军城、作家城、旅游城、爱心城、英雄城、拥军城等特色现代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反映人文历史和现实生活等方面的选题策划和创意,鼓励域内外名家创作具有保定特色的文化作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整体保护,构筑文物安全保护体系,建设预防性文物保护综
转贴于
合信息平台,推动文物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试验区和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建设,提升保定文化的影响力。
加强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传统工艺制造业、体育休闲业、现代节庆业、印刷包装业、影视传媒业、餐饮养生业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依托老调、哈哈腔、古乐、舞狮等传统艺术门类,打造演艺与旅游相结合的精品演出;建设文化创新基地、文化创意精品研发制作基地、文化产品展示集散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红色文化、民间艺术等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和聚集区。转贴于
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其目的是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教育理念上,立足文化源流与文化精髓;在教育抓手上,完善文化窗口教学体系;在教育路径上,探索优化资源与开放教学。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资源;开放教学;教育实效性[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商业街的繁荣,环境设计是商业街繁荣昌盛的重要工作。本文从传统文化的继承现状出发,分析与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的现状,并为加强商业街环境设计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传统文化;商业街;环境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非常高,我国的各大小商业街,更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长沙的黄兴路,最早建于1930年,如今有几十年的历史,自从21是初黄兴路南段改为步行商业街之后,这里一下子成为城市最热闹的地方,非常繁荣昌盛,沈阳的中街作为当地最著名的商业街,早在明朝就开始改建,曾经的东北第一街,如今成为东北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在中街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商店。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作为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不仅有着近现代的特色,成为名扬四海的步行街。还有南京的新街口,作为当地商贸商务中心,南京新百、中央商场、金鹰国际、商贸百货、大洋百货和东方商城等大型商业企业,在“都市圈”市场中形成了较强的集聚辐射功能。还有广州的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等商业街,有着非常显著的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城市的发展也开始模仿西方城市,上海、广州、南京等地方的建筑也可以模仿国外的建筑设计,一些商业街的环境设计也是参考西方的商业街风格。总的来说,现代商业街越来越少传统文化的色彩。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加现代商业街环境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国内的城市发展也开始走西方化路线,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设计风格开始受到欢迎。国内很多商业街出现了意大利式风格、巴黎风格,例如广东佛山某商业街、清远某步行街等地,出现了大同小异的意大利式风格,走在这些步行街,可以看到步行街的地面、商店橱窗、街边的照明以及植物花卉、雕塑等都是纯西方化。很多游客及当地老百姓都反馈“现代的商业街都变成的西方商业街,没有本地的特色。”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的融合,有助于增加当地的商业街特色。例如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这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挤满了人群,北京路步行街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的商店或者高档的百货才会吸引这么多人,答案是否定的。北京路步行街的商店也主要是麦当劳、肯德基、耐克、匹克、乔丹等品牌店,同时还有一些老广州的小吃等,这种商店与小吃在广州各步行街到处都是,但是为什么北京路会变得如此火。经过深入调查,很多老百姓反馈到来北京路除了逛街之外,更是体验老广州文化,这个步行街的环境设计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北京路的牌坊设计、千年古道还有挂在树上的灯笼等,一到晚上这个步行街就变得非常迷人。因此,每天都有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北京路游玩,感受这个步行街的特色文化。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变得非常缓慢,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支持力度比较小。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对国内商业街的影响非常巨大的,很多城市的商业街充满了西方文化,例如很多城市商业街摆满了外国的雕塑,这种现象对于青少年来说影响不大好,许多儿童在跟父母逛街的时候,一下子认出了米老鼠唐老鸭、麦当劳叔叔、柯南等,但是儿童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却一点不懂。因此,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的融合,增加现代商业街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广州的上下九步行街,这里不仅有“鸡公福”卖揽,西关、东山旧文化,同时也有岭南“落雨大,水浸街”等民谣,上下九商业街还有岭南山水豆腐、芝麻糊、猪脚姜等南方小吃,可以让游客真正体验岭南文化。佛山的祖庙步行街商业环境,除了有西方风格的橱窗、路灯,同时还有岭南的雕塑,包括黄飞鸿、咏春拳、李小龙等,商业街同时有佛山的醒狮展览,让广大游客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各大传统民族节日到来,商业街就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例如中秋节,商业街摆放着中秋节的灯笼、月饼以及对联等,春节更是充满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三)有助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增加归属感
俗话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很多时候在外面拼搏的游子回到家乡的时候,发现家乡面貌已经完全改变,难以找回童年的思念。例如很多东北的年轻人南下打工,两年后回到家乡,走在商业街的时候,发现当年的各种旧建筑、当年的风貌也完全改变,因此很多提到“家乡不再是过去的家乡,商业街已经没有家乡的味道”。加强传统文化与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增加商业街当地特色文化,例如大理古城商业街,在原有古城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理州的特色文化元素,包括各种锦旗、当地小吃等,一些大理州从小离家的老百姓回到家乡,一下子能够找到童年的影子,增加归属感。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有助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例如南京路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过来,经常有人在这里举办书法展览。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措施
(一)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进行商业街环境设计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现代商业街的环境设计风格多样,不管是华东地带的南京路,还是华南的北京路,甚至是东北的中央街等,都颇有自己特色。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包括街道、路灯、橱窗、外墙等,在现实中很多地方大肆改造商业街,要对一些建筑物进行拆迁。例如当年的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就是因为商业街的改造导致拆迁,并没有及时重建,名人的古迹自此消失。在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城市的商业街进行改造,各种旧的建筑物以及文化古迹开始遭受到各种破坏,例如广州某商业街在08年改造,当时仅仅重视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将一些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进行拆除,整个商业街看起来很华丽现代化,但是再也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商业街环境的设计,应该要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例如广州的龙洞步行街的商业环境设计是很成功的例子,当年龙洞要改建成商业街,邀请了很多环境设计师进行设计,最终整个商业街的街道、橱窗以及路灯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但是唯一不变的是龙洞步行街老牌坊以及耕牛雕塑,老百姓来到龙洞步行街,不仅可以感受到现代商业街繁荣,同时能够体验到龙洞步行街的过去的历史与文化。九升国际商业广场,是淮安当地著名的商业中心。淮安市,不仅是总理的故乡,更是古代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处,这里能够体验到南北方的文化。淮安市商业街,不仅有大型的商业建筑、华丽的超市餐饮娱乐场所,更重要的是九胜国际商业广场是淮安古城内非常重要的商业建筑。这里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主要是淮安商业街的环境充满了厚重大气的文化气息,走在当地商业街上,可以看到屋顶设计颇有传统特色,屋顶坡度适中、檐口处理简练,运用玻璃体将传统屋顶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总的来说,淮安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始终是以保存当地文化特色为基础。
(二)加强传统元素符号在现代商业街的应用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文化元素符号,包括一些传统民族节日标志、宗教标志以及各种图腾标志等。例如拉萨一些古镇商业街,由于这边有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朝圣习俗,因此商业街有着喇嘛教、天主教等符号标志,整个街道挂满了喇嘛教标志的图案,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而在兰州一些商业街,就会将名扬四海的兰州拉面符号作为街道的重要标志,让游客来到这里就感受到浓厚的拉面文化以及兰州传统习俗。南方的福建泉州,商业街的设计,也有带有泉州文化元素符号,包括泉州的丝绸图案等。西安、开封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商业街的设计更是布满了各种文化元素符号,例如西安兵马俑附近的商业街到处挂满兵马俑图案,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兵马俑文化。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看,要在设计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出尊重本民族传统元素,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特点,具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特色的现代商业空间环境。
(三)运用色彩与光线营造颇具特色的商业街氛围
商业街的设计,色彩与灯光的运用非常重要,很多时候老百姓在晚上逛商业街,容易受到灯光的吸引。例如北京路步行街的灯光,不仅有现代城市特色,而且有着传统文化特色,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现代商业街的环境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选择合适的灯光及色彩,例如商店墙面的墙纸、以及地面的砖块颜色等,如北京的王府井,以红色为基调,色彩浓重,可以让人领略到强烈的民族气息以及生动的韵味。
三、总结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商业街的繁荣昌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今青年的责任与义务。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的融合,有助于增加现代商业街文化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其次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后有助于陶冶人的思想感情,增加人的归属感。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首先要保存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的运用,最后运用色彩与光线营造颇具特色的商业街氛围。
作者:龚京美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瑶婷.以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重庆步行商业街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2]杜雁.历史性步行商业街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3]林楠,王葵.传统商业街的文化性修复———北京东四北大街环境整治的设计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7(5):23-26.
摘要:剪纸源远流长,历经时代的洗礼和演绎发展,以其本身特有的图形视觉文化符号,成为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将民间剪纸应用于包装设计,赋予包装设计内在的传统文化特性,能使包装设计顺应时展的“越民族,越世界”的潮流,展现出东方特有的魅力。
Abstract: The paper cutting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after the baptism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imes, in his own unique visual and cultural symbols, a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s of Oriental art forms. Folk Paper-cut package will be applied to the design, packaging design inherent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packaging design can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nation, the world," the trend, unfolding unique charm of the Orient.
关键词:民间剪纸 运用 包装设计
Keywords: civil cutouts use packaging design
中国民间剪纸是民族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主成部分,它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创作群体,它拥有成熟而多样的地域民族风格,它的艺术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他艺术形式风格不能取代,它有许多民间艺术形式的平面造型基础,它与吉祥、审美、主流艺术同源。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形态之一。因此,将民间剪纸应用与巧克力包装设计中可以改变其造型结构,丰富美化其外观形象,加深其内在文化价值。
一、剪纸在巧克力包装中的作用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中国的礼品包装为了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它的功能和作业已经大大扩展,特别是在礼品包装上,人们都追求把礼品打扮的富丽高雅,使其鲜艳夺目,情意温馨。这时的包装包裹着喜悦、甜蜜和祝福。所以现代包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的从传统审美意味中吸取精华。巧克力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中西方对待巧克力包装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的巧克力包装比较现代化,讲究时尚、浪漫。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对具有民俗特色的东西情有独钟。现代巧克力包装不能抛弃传统文化的根基,在现代包装中融入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剪纸在巧克力包装设计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饰性
包装作为一种商品的内在附加物,其传达的内容主要是让消费者正确而快速的了解成品的内容。②包装设计就其实质而言,是将商品信息通过一定的形象(符号)表现出来。所以包装设计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色彩以及图形来直接表达,也就是选用符合巧克力包装的剪纸将其运用在包装盒上。剪纸是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装饰艺术,它的造型特点是简洁、质朴,亲切可人。如果巧克力这一“洋货”来到这个古老的国度能穿上剪纸这件外衣,除了能增加其文化厚度外,在视觉效果上也能以它自身的特点先声夺人,并能和这个古国的消费者更为贴近。当我们进入商场在选择自己想要买的商品时,常常会碰到一眼看中的商品,被一件商品的装饰深深吸引,原本没有的打算去买,但由于外包装色彩或造型等吸引着,然后促使消费。这就体现了剪纸的装饰性在商品中的作用。
2、文化传承与发扬
包装和室内外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等所有现代工艺一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不仅揭示了神秘的传统文化,也展现了现代设计的文化趋势,不同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特色文化包装的设计也自然成为时尚。古老的中国文化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兴衰荣辱以后走到了今天。当今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已非比昨日,人们已经习惯于在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处处带来方便高效的社会当中生活、工作,价值观和审美方式也越来越符合现代社会秩序。现代工艺的主流与中国传统装饰的原貌显得格格不入,如果包装等现代工艺能将传统的民间装饰在保持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它适合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剪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剪纸作为现代设计的视觉元素,它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的美学意义,将剪纸这一具有视觉文化的文脉精神延续到现代设计中,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
带有民族特色的包装是许多国家设计家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具有保持民族设计文化个性、增强包装对消费者的文化亲近力。对于中国的民族特点的显示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将剪纸运用到巧克力包装设计中
1、民间剪纸图形在巧克力包装中的运用
③图形作为设计语言,在设计中必须抓住各自典型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处理,图形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要表现因素之一,应具备准确传达商品的信息功能和文化特征。通过具象图形或抽象图形的创意设计,传达产品的功能、成分、品牌等各种信息,并能把图形运用在包装上保证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由于古老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民间剪纸形成了南北不同的风格。剪纸的内容也 可以说图形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由于不同地域的原因,民间剪纸图形的特征也不相同,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剪纸加染色彩,浓厚中透着秀美艳丽。其戏曲人物尤具特色。江苏南京剪纸淳厚,粗中有巧,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山东高密剪纸细腻精巧,一丝不苟。图形有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民间剪纸中的图形是民间剪纸最具特色、最能表达人们视觉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虚与实、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民间剪纸中的图形是来自于生活中真实的形象,我们不是要真实的反映事物原貌,而是通过抽象、概括等手段把它运用到包装盒设计中。
在巧克力包装设计中,采用剪纸中含有某些特殊内涵的图形,抽象而又具有情感的故事的图形画面则会使顾客产生共鸣。 例如苗族剪纸“老鼠嫁女” 这一幅简单的图案却传达了很深的内涵,“花好月圆”四个字与剪纸中的图形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就是一个吉祥的象征型图形。这样的例子在民间剪纸中数不尽。充分运用剪纸的直白与隐喻的手法,可以使巧克力包装设计的外观装饰别具特色。将民间剪纸应用于巧克力包装设计中,可以增加视觉冲击力,加深文化内涵,展现其特色,同时也弘扬了民族文化。
同时我们要注意将民间剪纸应用于包装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不同国家、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将民间剪 纸应用于包装设计时,必须考虑图形的可适用性是否与当地的文化、信仰等发生冲突。如,在中国,“松鹤”图案常用于祝寿,而在法国会被认为是不吉的象征。
2、巧克力包装中剪纸色彩的选用
从包装的视觉上讲,色彩具有吸引消费者,加深记忆的效果,巧克力包装在一定程度会受到时代性和人们喜好程度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然而,包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共性,特别是在巧克力这种礼品包装上。色彩在不同产品包装设计中,由于受众人群不同,在心理、生理上产生的刺激效果也不同。再结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人们通常喜欢运用红色和金色。红色是最富有生命力,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④红色是中华民族群体认同的吉祥色彩,也是生命的象征。民间剪纸常选用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喜气洋洋,吉祥如意,有烘托节日气氛的作用。这种色彩意味着喜庆,又来自与我们社会传统习惯。巧克力正是广泛用于节日,它有传情达意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传情达意的包装多用红色和金黄色,这两种色彩在在中国就象是民族色彩,在礼品包装中广泛使用,这正与剪纸色彩不谋而合,具有表达祝福,吉祥的寓意。通过色彩,顾客可以直观的通过色彩选取商品,人们在选取商品时首先进入眼前的是商品包装的设计特别是色彩,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色彩是最直接的视觉语言,一件商品给人最先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色彩。所以,在巧克力包装中运用中国民族色彩,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且还符合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暖色系列从我国远古时代起就是民族的习惯用色,采用传统色彩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以强化现代商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历史的悠久,从而提高信誉和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
3、造型结构的改变在巧克力包装中运用
民间剪纸的造型结构,基本上有两种:单项的与复合的。单项的是指单纯地表现一种植物或动物或人物,比如剪一丛或一只狗,一目了然。复合手法又可分为三种:①不同的植物与植物的复合,比如把莲花和桂花剪在一个枝条上。②不同的动物与动物的复合,比如“蛇盘兔”就是把蛇和兔组合于一起。③植物、动物以及人物的多重组合,比如“双鱼戏莲”、“喜鹊登梅”,或者剪一只兔子,而兔子身上又剪有莲花、梅花。最有趣的是将众多的植物、动物、人物、用物(工具)都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如剪纸“福如东海”团花,就把莲花、桂花、、打碗花、石榴、佛手、狮子、青蛙、如意、元宝、拉羊的妇女、抱兔子的小孩等,剪在一个大的画面中。
包装的造型设计,主要指包装的外部造型设计和内部造型设计的构成。成功的包装设计,内外造型不仅追求平衡、和谐、统一,并且要传达造型背后隐藏着风格和寓意。提起巧克力,人们不但会想到它的香醇和独特的口感,而且会想到浪漫与爱情。如今,巧克力已经如玫瑰花一样成为爱情的代名词。这性使得它在包装上更要有、体现特色。 四、传统剪纸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民间剪纸之所以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最原始、最纯朴、最根本的思想感情,即对生命奥秘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再现。原始纯朴的造型,含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寓意,是民间创作者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的生动体现。剪纸艺术产生在民间,发展在民间。古老的题材、传统的样式,在一辈辈民间剪纸作者的传承、创作过程中,历经千变万化。有些剪纸形象,人们已说不出其确切含义,只能靠我们去推敲、考证;有些题材,剪纸作者也不能说出其形象演变的轨迹。生活孕育了艺术,艺术归根结蒂是为了生活。民间剪纸艺术中流露出的质朴、纯真、活力,以及民间创作者那情真意切的创作激情,和文人绘画中那种无病的陈腐之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艺术的创作过程即艺术家被生活所触动,又欲急切表达自己内心真情,并将之实践、表现的过程。
在包装设计中传统民间风格的具体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即剪纸艺术运用在巧克力包装上,并且加以适应市场需要和时代要求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宏观的观察下,对剪纸艺术元素进行微观细致的采纳和吸取,将抽象变为具象。
在巧克力包装设计中引用民间剪纸
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为,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虽然巧克力是从西方传入中国,其国家背景文化、风俗习惯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巧克力进入中国,想要走进人们生活使之成为人们习惯化的东西,就需要赋予其本民族的特色,发挥中国剪纸文化的魅力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不少包装设计都是“国际化”的,但是在某些细节部分还是能够区分出来的,例如在设计中有一定的侧重点和主题,这就是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能承载的。包装设计具有自身所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传达要索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着信息体现了产品的基本情况和使用特点,除此之外,还要体现设计者的思想以及所要表达的设计文化与设计风格,要在外形与内涵上高度统一表现。巧克力包装设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具有一定的使用性,还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想,我们众观现在市场上巧克力包装设计,可以看出很多优秀的设计不但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使消费者满足追求艺术的心理需要,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民间剪纸不仅能够体现历史文化的永恒魅力,而且还能具有民族特色、创造性。而民间剪纸为我们设计带有特色的包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民间剪纸是我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逐步形成的,是民族本性及其表现方式的浓缩。巧克力包装设计在这一领域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的,但并不是说随意的将剪纸运用在它上。需要我们对剪纸这一文化深刻领悟,不是简单地贴个简直图案,这是对剪纸艺术肤浅的认识。民族花风格与国际风格的相融需要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关系,我们要在比较或斗争中吸收和借鉴。
结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到,民间剪纸是人类历史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沉淀。研究剪纸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将其运用在设计上。随着时代 的发展,我们更应不断地去发掘去寻找巧克力包装设计中一些耐人寻味的内涵和审美趣味,一种对传统文化关注和深化体验,对艺术品位的追求和探索。我们要深刻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会贯通、相辅相承去开拓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该通过提炼传统民间艺术风格的元素,合理的运用,从而设计出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的包装形象。我认为越有民族特点的包装设计,就越有世界性;越有艺术性的包装设计,也就能赢得越大广泛的消费市场。这并不是说完全本土化,本民族化,只有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不致于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潮中被同化、流失。
①《中国民间美术》靳之林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114页
②《包装装潢设计》柳林 王晔 彭立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5页
关键词:彝族;服饰;色彩美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53-02
一、彝族服饰色彩原料的来源
彝族服饰的纹饰和色彩选择上,是根据服饰的色彩来决定绣什么纹饰。创作者一般都会选择与纹饰象征意义相近的色彩来表达,因此,色彩的象征意义与纹饰的内容是一致的。彝族服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传统服饰的材质大多采用动物的毛、皮、麻、或草,经过“纺专”纺线,“腰机”织布,然后制作成服饰。
彝族多分布在山区,地理位置优越,空气清新,自然植物种类丰茂,矿产充足,为天然色材的获取提供便利的条件,动物、植物、矿物、土壤等是主要的获取途径。动物色是最原始用色,人们直接用动物的血液涂抹身体或器物,来完成以巫术为目的的原始宗教仪式。天然的色质纯正稳重,尤其是加入特殊的调和剂会使原有的色彩更加光鲜、牢固不易退色。植物颜色取自于不同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花、叶、莲、皮、根,或直接取其汁液,经过腐蚀加工制成色料。植物染色的主要原料有:漆、茜草、红花、蓝、紫草、黄栗、黄连、核桃、枸杞等。彝族材料选择有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色彩原料来源很好摄取。
二、彝族服饰色彩的表现
彝族服饰色彩以大面积的黑(青)为主色,红、黄次之,形成独有的彝族三色文化,以绿、紫、白等色为搭配。彝族多变的色彩搭配使用,实现了视觉感受的丰富。
黑色,大地之本色,寓意为端重与威严,是所有支系里共同使用的颜色,也是最基础的颜色。黑色多用在底布,上衣和裤子上,但每个支系服饰中黑色的使用面积却有很大的差异,元谋的诺苏最喜爱用黑色,从帽子、上衣的底布到及地的长裙,无不使用黑色,其他支系服饰的黑色常见于坎肩、长裤和上衣、围腰的底布。有少数服饰黑色只出现于腰带和脚边。
红色,热情豪放与勇敢,是彝族服饰中主要颜色和最亮丽的颜色。它主要用于服饰的装饰图案上,是彝族刺绣中的主色。彝族服饰的装饰手法丰富,在每一件衣服上都有手工的刺绣服饰,从头到脚,衣服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展示了红色的魅力。在彝族服饰中很难发现一套不着红色的彝族服饰。
黄色,象征光明与未来,是彝族服饰色彩中的点睛之笔。黄色在服饰中的使用面积不大,但每一个装饰部分都有一两条黄色条纹穿插其中,它是刺绣图案中最常用的亮色,与大量的红色相映生辉。头饰上、围腰边、挎包上、及地的长裙中,总有一抹亮丽的黄色,形成亮丽的金丝边。
彝族服饰中除了运用三色文化,还会运用其他的色彩,让其他颜色在黑、红、黄三色的搭配中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颜色魅力。
青蓝,也是彝族服饰中最常用的颜色,与黑色相同,多作为底布。上衣和裤子上都常用蓝色,与黑色交错使用,或上黑下蓝、或上蓝下黑,很少整身都是蓝色。做底布的颜色一般称为阴丹蓝,有些较深偏于蓝,近于黑,有些上衣和服饰布条的颜色多倾向于湖蓝的。
白色,多作为底布,也常运用于刺绣中,绣上图案装饰于胸前、袖口、围腰上和裤脚边。服饰中白色的使用面积一般不大,彝族人还常在白色的底布上,绣上图案当作一个精美的挎包,看上去像背部挎着包,颜色亮丽像一抹漂亮的风景。
总之,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服饰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彝族服饰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础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彩色调不仅鲜艳和谐,而且还有别具一格的美感。色彩色调是以相隔较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色调呈对比调和。在对比色调中,因色调的特性差异,造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在色相搭配上,力求对比鲜明,在明度搭配上,对比强烈,利用颜色的面积分割方法,突出力量也使之平衡,对比之中产生调和。
三、彝族三色文化和尚黑品格的色彩情感象征
(一)“火”的民族――红色文化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彝族认为人类是由火演变而成。彝族是古羌戎的后代,由于战争和迁徒,彝族聚居地区往往在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高原山地特殊的寒冷气候使得彝族与火结下不解之缘。火的红色不仅有生存神圣之意,更有温暖延续的功能,红色就是彝族的火文化。彝族至今仍把火用于狩猎、农耕和医疗之中每年都要祭火神,跳火神。彝族先民在长期与自然的抗衡生存中认识到火能起到取暖照明、烹煮食物、烧荒堆肥、驱逐野兽的作用,在火给人类来益处的同时,也同时带来有毁灭性的威力。原始人类对未知的自然能力所产生的恐惧、敬畏使他们把太阳,视为物质世界的原动力加以崇拜。崇尚火的习俗在彝族有着多出的体现。在彝族传统的宗教仪式中,都要由毕摩主持与火相关的仪式,彝族最重要的两个节年,“火把节”和“彝族年”均以对火的祭拜仪式为主体。过年时,一早要烧起火,请祖先,把祖神请到家里并保佑他们。彝族年第3天以火送祖先,叫送年;帮族人寻归租界的古老的火葬习俗至今保留;彝家燃烧的火塘常年不熄;与火相关的纹样穿插在各色艺术形式中;彝族原始宗教开始前都要在门外院页上点燃一堆火,凉山彝语叫“木古此”;孩子跌倒或受到惊吓,要在发生的地方一堆火,敬请火神降妖招魂;成人礼等仪式上,有一种叫“萍火”的仪式,即通过火的燃烧将水加热在拨撒在石头上冷却产生器的过程,实现驱散祛病的愿望。
(二)“美”的民族――黄色文化
彝经记载彝族的母系源于黄水,日月经年,和彝族的传说一样老。日月文化是彝族人文化中的“道”,彩云也是彝族人的日月文化的元素,且以黄云为美中之美,彝族服饰艺术中,大多用黄色来表示云纹,黄色向着阳光。太阳是万物的生长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它意味着善良和友谊、丰收和富裕,具有共同遵守和永恒不变的道义。自古以来,是黄色消散了神和人的对立,是黄色产生了万物,并使万物得以繁荣茂密,世人得以净化。在彝族地区,无论身居何处,黄色装点着、美化着彝族人民的生活,他们将黄色运用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彝族姑娘选美活动中,除要具备身材匀称丰满、挺直端正的鼻梁、薄而小巧的嘴唇、线条优美的眉形、长而上翘的睫毛、细长光滑的脖颈、粗长乌黑的辫子外,在肌肤还须涂上油菜花般灿烂亮丽的黄色,再配上一把黄色的雨伞,这样更能显示女子的高贵和美丽。有关彝族对黄色的崇尚,传说支格阿龙射日后,只剩下了一个独眼太阳,后来这独眼太阳便成了主持人间公道的化身,成了彝族先民的崇尚物和申诉冤屈的对象。故此,黄色在彝族人心目中便成了太阳的化身,它代表美丽、光明、富裕、健康和平安的颜色。黄色是日月文化,是共同遵守的道义,是永恒不变的伦理;黄色意味着和解,是处理人际纠纷、争端的方法,黄色是指向人间的色彩,是美丽诱人的色彩。
(三)“尊”的民族――黑色文化尚黑品格
黑色是彝族人民崇尚、喜爱的颜色。在传统彝族服饰中,以黑色作为底色,再饰以各种花边色布镶嵌。在民间祭祀中,一律用黑羊,盛放祭品的器皿一律为黑色,在彝族漆器工艺中,一律用黑色为底色。在历史上,黑色被认为是高贵的象征。黑彝是贵族,白彝则是低等级族别的称谓,白彝俗称娃子,白彝一般穿自制的羊毛或麻料衣服,妇女的服饰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白彝妇女裙不过膝;男子头巾也比较随便。而终年住在黑彝家里的最底层的奴隶只能披麻布衣。川、滇、黔地区的彝族祭司毕摩的法衣也以服色来订等级,川、滇、黔彝族中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糯苏”的支系,其含义均为黑人或黑族。
彝族服饰与他古代很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调。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四、彝族服饰色彩的寓意
彝族原多为游猎民族,绝大部分居住于山区,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各不同”的气候特征,为适应高山地区的生活环境。彝族服饰的和谐自然之美指向的是一种原始古朴之美,即朴素,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朴,即朴素自然,不加修饰;二是指不注重形式技巧。彝族服饰的款式与图纹、色彩的反复,艳丽相比,有着原始的朴素之美。朴素是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反映,具有突出的原始文化色彩,这在彝族服饰色彩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彝族的羊皮坎肩由一张完整的羊皮做成,保留了羊毛的色彩原色,体现了朴素自然,不加修饰的朴素之美。彝族常装服饰色彩带给人的美感,首先来自它独特的款式所呈现的造型美,与形体轮廓线的扩张与收缩产生出节奏和韵律感,同时表现出简洁、洗练的美学风格。有种庄严肃穆之美的沉淀。
五、彝族服饰色彩发展的文化传承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民族,他们对大自然的喜好在服饰中也得以体现,其服饰不单是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负载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彝族的服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服饰作为人类的贴身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彝族服饰的色彩的创造中自然真挚、毫不做作,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引起了人民心灵和情感的共鸣。
彝族的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共同进步,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审美意识在不断增强。色彩表现其服饰在弘扬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前提下,也在不断地吸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其次,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的延伸亦会渗入时代的因素,同时也会对现代服饰产生一定的影响。彝族服饰的穿着效果美观、大方、优雅、实用,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风格,这又必然对现代服饰产生影响。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个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去探讨这个民族的服饰。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富有审美情趣,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千百年来,在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的传统观念,都可以在服饰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从民族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在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形式的背后必然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也就是说,彝族服饰色彩的外在形式具有美的意义,是直观的,而内涵是宗教的、历史的和社会的。
彝族服饰用它那特有的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精神。
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劣势
1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海南是我国建立最晚的一个省,建省之前,海南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力非常落后,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较低。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052.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46.25亿元。但就全国而言海南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表1)。
2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海南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成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09年,省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9.75亿元,同期文化事业费投入2.56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0.39%,无论在总量还是比重上,都比相邻的广西要低得多,比文化发达的广东、江苏差距更大。各市、县的文化馆、图书馆、演出场所、宣传文化站等也都因长期投入不足,设备大多简陋,生存困难。不少乡镇文化站有名无实,处于无人员、无场所、无活动的“三无”状态。城镇社区文化站基本空白[3](表2)。
3人才资源缺乏
海南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09年海南省高校在校学生数仅有17.09万人,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有2.1万人,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182万人的0.178%,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8%,人力资源的总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其他地区。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在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更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3]。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旅游业的发展。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这无疑会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这里就旅游业发展情况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2004—2010年的海南省旅游总收入与文化产业增加值(表3),做出体现两者关系的折线图(图1),可以发现随着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随其增长且体现良好的相关性。从折线图及R值检验中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信度较高,表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旅游总收入有着很大的线性相关性。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发展目标,2015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要达到540亿元,利用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做预测,到2015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100.16亿元,将是2010年的2.3倍。这个预测结果说明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和很好的前景。
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使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从战略的高度考量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是:一条主线,二个中心,三个产业带,四大品牌。
1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主线
海南旅游岛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契机,也使得文化产业是海南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可能。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只拓展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拓展了海南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这条主线,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立“旅游搭台,文化产业唱戏”策略。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2海口、三亚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海口和三亚分布在海南岛南北两端,一个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一个是海内外著名的新兴国际旅游城市和我国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拉动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中心。海口和三亚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与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集中在两市的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新城、海南国际创意港等一批高端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吸引了国外一流设计企业及机构,如韩国DESIGNMALL设计企业、德国IF机构等,国内江苏省新华发行集团、中国航天集团、华闻传媒集团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进驻高新技术园区。
3东、中、西文化产业带
海口、三亚成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成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增长极。海南依靠交通线路为轴线,可以形成东、中、西3条文化产业带,依据各自的文化产业资源优势,东部为现代文化产业带;中部为绿色文化产业带;西部为特色文化产业带。与海口和三亚共同形成两点三线的文化产业格局。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极化效应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散效应会进一步加强,与周围城市进行文化和经济的扩散。促进轴线上琼海、定安、儋州等次级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海南文化产业的点轴式空间结构发展模式。
4会展、节庆、运动、休闲品牌
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海南会展文化产业的标志,不仅对海南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展文化产业的积淀了丰富的经验,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都有举办会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可以把会展业打造成海南文化产业的一大品牌。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优美的热带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音乐舞蹈、建筑形式、节日庆典、传统工艺、婚丧嫁娶等,这是海南重要的文化产业资源。充分发掘民族文化,继续做大民间节庆活动,如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黎苗族“三月三”、儋州中秋歌节等,集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展览等于一体,将海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产业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为海南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具少数民族风情的节庆文化产业品牌。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体育运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在海南建立全国最大的集训练、比赛、疗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基地[4]。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潜水、帆船、帆板、冲浪、垂钓、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海洋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和自行车、登山、漂流、野外拓展等陆上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培育并做大做强,如高尔夫、“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中国铁人三项赛”等精品赛事,吸引世界各地区优秀选手参加,扩大其影响力。大力打造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品牌。海南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气候,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尤其是在冬季,海南成为我国北方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很多人喜欢冬天到海南居住,春天来了再回北方居住,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南北,这为海南发展休闲娱乐文化产业提供了条件。可以建造具有娱乐功能的各式各样的休闲度假村,让人们在尽情享受自然风光、太阳浴、海水浴之后,还能观看各种演出、赛事以及参与性娱乐活动。使得休闲娱乐文化产业也能成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