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时间:2023-10-05 15:5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低山丘陵 ;农业生态园 ; 生态园规划设计

【引言】:现阶段农业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发展,使得探索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相关理论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低山丘陵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理论探索,主要通^利用低山山丘陵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项目,对促进丘陵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完善协调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1.发展现状研究

1.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休闲农业是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源于世纪上半叶,开始建设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都市农业的形式出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市民农园法制化的国家,经过不断地发展,市民农园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转为注重体验的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态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是德国休闲农业的代表之一。日本土地资源虽然十分有限,但其休闲农业相当发达且类型多样。农业特区是日本开发山地农业的特色模式,能让城市市民租用土地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并且注重其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国外发展休闲农业对我国的启示有三个主要方面:特色鲜明、政府扶持作用较强、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

1.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相比起国外对休闲农业应用性的广泛研究,国内学者则注重对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有关休闲农业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种主要观点,台湾学者多数认为其属于农业范畴,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有些学者认为休闲农业属于旅游业范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最主流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型产业。我国内地休闲业兴起于改革开发以后,第一阶段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第二阶段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主要兴建了具有采摘、垂钓、野餐等各种旅游活动的休闲园区;第三阶段是休闲农业项目多将“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融入其中,创设很多既新颖又具有生态性的体验项目,极大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

2.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特征

2.1地形

地形构成了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骨架,也可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利用地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植被也相应的随着地形变化而高低错落,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

2.2水文

山地丘陵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大,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径流若处理不当会对山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应合理规划设计丘陵山地型农业生态园的排水路径和排水方式,也可巧妙利用地表沟壑营造独特的景观环境。

2.3植被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地丘陵地区原生植被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上表现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特色。经过后期规划,在原自然植被景观的基底上种植规划果树或茶树等品种,使人工植被镶嵌在自然之中,韵味知足。

3.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3.1结合地形优势明确规划目标、达到最优规划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基地现状分析首先应了解其高差变化,明确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最重要的是局部高差变化,为园区各分区的布局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位置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丘陵走向考虑汇水方向和方式,从而得出水系规划。

3.2明确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目标是结合特殊的丘陵地形,开发休闲体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活动为目的,并增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事体验作为园区的核心内容布置安排,并且结合地域文化打造以休闲体验为灵魂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园。

3.3内外交通联动、特色突出

休闲农业园一般位于市郊,交通不是太便利,并且与周边环境相近,出入口不明显。所以,合理解决外部和内部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外部道路引导线规划应以便捷为主,主入口要选位得当,易于发现,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同时给游客留下深刻且向往的印象。内部道路规划设计应主要考虑人流量,根据接待能力的估算值来确定道路承载能力,确定道路宽度、景观设置等内容,主要分类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游步道。

5.总结

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生态园园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载体,在全球发展迅速,不仅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能够协调两大产业与环境间的矛盾。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将生态农业和循环理念融入到农业生态园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何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D]河南农业大学,2010,1-40

[3]程红波,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1,5-6

[4]林文雄,吴志强.农业生态设计与评价[J]福建农业科技,1990,42-52

[5]刘小龙,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旅游农业[J]生态经济,2001(8):30-33

[6]杨金娥,张建林.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J]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56-10557

[7]刘黎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56

第2篇

虽然目前国内对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研究不少,但是真正以文化为主线,并融合生态、功能、经济、社会于一体的为数不多,相关的模式也还不完善.因此,这种五位一体的模式研究对于补充和完善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理论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9].

2项目概况

2.1区位

宿迁西楚庄园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乡,北侧、西侧均临主干道,东侧、南侧靠近农田.现场基地呈四边形,地势平坦,占地约25.6万m2(见图1).南蔡乡东临徐淮公路、京杭大运河,徐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市区仅10km,区位优势极为明显.

1.2宿迁城市现状与历史文化

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有比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面积比较大,水域比较广阔,长期以来处于以农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开发之中,传统手工业中酿酒业历史比较久远.宿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荟萃.项羽故里建筑古朴,宏伟庄重;清代留下的皂河行宫重檐斗拱,金碧辉煌,是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敕赐极乐律院”中的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保存完整;东大街和新盛街等老街神采依旧;洪泽湖、骆马湖以及古黄河风光带、运河风光带、马陵河风光带景色宜人;另有千年名刹真如禅寺、杨泗洪墓、孔庙大成殿、耶稣堂、显佑伯行宫等文物景点.

3宿迁西楚庄园景观设计

3.1出入口景观

3.1.1入口大门大门是一个封闭空间的标志,不仅要简单大气,还要呼应主题.因此,西楚庄园的大门采用具有古风、农家韵味的门楼式建筑,简易的横木配以茅草屋、水轮,简约而生态.入口处道路宽敞,给人大气、舒畅的,路边可种植一些银杏等植物,季相色彩丰富,秋天树叶变黄脱落,满地的金黄树叶,引人遐想,并且银杏树给人一种伟岸大气的感觉,为生态园增添了些许韵味.3.1.2入口广场西侧入口广场主要是车辆进出庄园的出入口.广场中心设有骏马雕塑,既象征着宿迁西楚霸王的文化,又预示着宿迁将策马奔腾、马到成功.停车场位于入口里面,方便管理又安全,入口广场也可做人流集散地.植物配置体现层次感,设计简单大方,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2中心景观

3.2.1湖影暮云小岛以山坡的形式塑造而成,在水中形成倒影,岛中的风景尽收眼底.岛中的仙弈亭坐落于亲水木平台上,既可以供游览者休憩闲聊、下棋对弈,又可观赏岛中樱花的灿烂和湖水的荡漾.春天樱花艳丽,满树灿漫;夏季树木翠绿,林荫宜人;秋季层林尽染,火红迷人;冬季白雪依依,景观冷艳.在仙弈亭中欣赏到此景,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能够放松心情,消除疲劳.3.2.2树阵广场位于篝火广场的两侧,和科普文化展览区与休闲娱乐区相连接,有一定的过渡作用.同时,树阵树冠圆满宽广,树荫浓郁,形成很好的景观效果,也可供游者乘凉蔽日,驻足休息.树阵广场设有石桌凳,可供游者们进行下棋、打牌等娱乐活动.树阵广场旁设有宿迁文化景墙,体现宿迁当地的历史文化.文化景墙还可达到漏景的效果,通过文化景墙缝隙,人们可以欣赏到后面的景观,从而增强人们游览的好奇心,具有神秘感.3.2.3竹香馆位于休闲娱乐区的北边,靠近生态轴线.竹香馆主要为游者展现农家小吃,地方特色明显.在生态餐厅的前面有一个小的广场,主要起人流疏散的作用;广场中设有休息坐凳,供人们休息交谈,增进彼此感情.3.2.4亲水平台水一直与人们有着自然的亲近关系,利用水体还可繁衍家禽[12].因此,亲水平台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铺装采用防腐木,不仅自然生态,而且质地手感好,可以供游者垂钓、休息等活动.其内设有观景亭,供游人休息赏景所用,同时可点缀亲水平台,丰富景观效果.3.2.5湖山在望湖中心3座岛屿相连,打破湖面的平静单调感,提起游客的兴趣.3座岛分别为民俗风情度假区、情侣度假区、天然生态度假区,不仅呼应生态园的主题,还加入了宿迁的文化,把生态和景观融为一体,做到高环境、高情调、高文化,景观效果极佳,是人们放松心情、怡然自得的好去处[13].

3.3次要景观

3.3.1夕照廊设置在水景与百果采摘园之间,西邻水景,东邻山坡,四周环境极佳.不仅能供人们休息,还能让人们驻足此处,舒缓心情,轻松愉悦地享受人间美景.3.3.2流虹桥连接岛屿与园区道路的桥梁,蜿蜒曲折,增加情趣.桥的材质用大理石,栏杆扶手上刻制宿迁的民俗风情,增加游走的趣味性,同时又能丰富游者的文化知识,使其深入了解宿迁文化.3.3.3古木交柯岛屿中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要抓住全园的主景.植物配置丰富,层次感强,采用了一些高大的古树,原生态化强烈,具有历史沧桑感,意境优美.3.3.4文化景墙主要以石材为主,景墙上刻有宿迁历史人物事迹和一些宿迁民俗风情等内容,让人们在休息的同时能够了解当地的文化.

3.4种植设计

根据农业生态园的总体布局特点进行具体的种植规划,环境设计的风格与生态园主题相一致,以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主线.在植物配置时考虑整体氛围的创造、视觉效果、生态园所在区域的特点等,创造出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14].

4小结

第3篇

关键词:生态 园林 景观 设计

前 言

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1 城市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旨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而进行。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上来看,也有了跨越性的发展,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该城市原生植物或特有植物进行景观建设。选用本地植物的目的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1.2 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是围绕园林的一个主题,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来规划设计,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1.3 以互动式城市园林景观为规划设计方向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景”与“观”是大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动性。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方式为居民休闲与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娱乐活动,使忙碌的人们身心愉悦与放松。相较于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单一形式景观或局部景观,以观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加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以互动为方向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水景的采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水景被应用于其中以提升园林整体景观效果,但利用水景来进行互动,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如水景喷泉等,并不能很好的与人们达到互动。②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依水而建的秋千式吊桥等:这些方式是互动式景观的常见设计方法,使人们在观赏景致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兼顾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对于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氛围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受此条件制约,现代城市园林以中小型园林为主,如何使有限的园林面积,容纳下更多的景观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人员思考的问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从城市园林空间上看,要适当利用立体结构,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空间扩大,同时立体绿化景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浮尘的目的,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供条件。

二、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2.2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 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2.3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2.4 遗留地保护原则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2.5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三、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四、总结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新晓[等]编.景观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毛文永编著.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3] 尹思谨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4] 肖笃宁等 编著.景观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2003

第4篇

关键词:河心洲;滨水;黄河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105-02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亦是城市生命与文化之所在,充足的水源是城市选址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水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发展与经济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生态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对城市滨水区的重新认识与定位。水不仅是珍贵的资源,还是优越的景观,对城市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江河的洲滩地是人类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风景资源,也是备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滨水环境,开发和利用不同类型的洲滩地的思路是不同的,本文以青铜峡市黄河生态园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黄河生态园区主要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河心洲景观的建设与保护,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滨水及洲滩地的景观研究,对城市河心洲滨水景观做出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规划。

2 我国河心洲滨水景观研究现状

河心洲滨水景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吸取和借鉴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经验,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改善城市滨水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许多城市意识到滨水区的重要性,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要求逐渐提高,生态意识也较之前加强,许多具有河心洲的城市,如武汉、长沙、南京等都开始了河心洲的综合整治与景观规划,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国目前的河心洲滨水景观开发多关注在滨水景观美化和改造的层面,对长久和持续的景观生态规划考虑不足,缺乏更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实施。在技术和工程方面也有许多困难,许多理念也难以实施。这些现状让我们不得不寻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的河心洲滨水景观建设。

3 黄河生态园概况

古人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黄河生态园位于青铜峡市境东缘,主体部分位于黄河之中的三个河心洲,占地面积逾6000亩(约400hm2)。西距青铜峡市18km,东距吴忠市区3.1km,京藏高速公路穿越景区而过。景区处于吴忠市与青铜峡市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有“滨河、临路、连城”的特点。目前,生态园已发展成为吴忠和青铜峡市民纳凉避暑的上佳之选。同时,陈袁滩黄河生态园也是青铜峡市两大旅游带之一——慈母之河游览带的重要旅游节点(另一大旅游带为贺兰山东麓旅游带),向南沿黄河可以连接“塞上江南”样板区、渠首公园、青铜峡大坝、一百零八塔、十里长峡、金沙湾、青铜峡鸟岛等,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见图1)。

4 黄河生态园景观资源分析与评价

4.1 黄河生态园景观资源分析

4.1.1自然资源

黄河生态园景色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园内建设了青年林,有人工栽植的紫槐、新疆杨、桧柏等乔灌木90余万株,还有宁夏地区比较罕见的湿地森林、沼泽、芦苇荡以及丰富的动物(鱼类和水禽)资源。这些资源构成了富有层次感与立体感的完整的视觉观赏空间,增加了生态园的秀美之景。岛屿之上树林密布,秀丽静谧,每当春暖花开,登岛入林,景随步换,只见劲松苍柏,遮天蔽日,密林中,湿地间,簇生奇花异草,把岛屿点缀得分外妖娆。旷达的视野,恬静的风光更提高了黄河生态园的景观质量和旅游吸引力(见图2)。

4.1.2人文资源

黄河公园园区设置中心游乐园、餐饮区和红柳林片区,彼此穿插,分布较为零散。

中心游乐园位于中岛,有两个出入口,分别以浮桥和公路桥的方式与外界相连。其中浮桥是最重要的进出口,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园区内道路狭窄,人车混流,也存在交通拥挤问题,北岛基本没有交通建设,现状仅有一条2米左右宽度的土路。游乐园虽已吸引了卡丁车、狩猎场、快活林餐饮娱乐中心、新龙门客栈、摩天环车、跑马场、碰碰车等小型休闲娱乐项目,但娱乐设施种类较少,布局零散,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跑马场和卡丁车占据了滨水景观较好的场地,使得滨水岸线不连续。滨水驳岸的处理只在中岛北部进行了一定的建设,其他地方没有进行硬质驳岸的处理。设施整体较为陈旧,部分老化严重,缺乏专门的养护管理(见图3)。

园内餐饮区现状,很多餐饮点与购物网点都是露天设置的,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很差。岛上居民虽已解决好电力供应问题,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岛上居民用水都采用挖井的形式来解决,但这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对污水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而是采用明渠排放,对黄河水质造成了污染。园区内的农家乐和商业服务等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红柳林片区基本没有进行开发建设,道路交通设施极为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也有待进行相应的建设。同时园区内缺乏明确的标志系统,导致游览过程中的向导性不强。

4.1.3历史文化资源

青铜峡市有巍峨的牛首山作背景,黄河流经全境,凭借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机遇,青铜峡为自己量身订做了“显山、露水、透绿、通畅”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构想———水韵绕青城,湖泊明如镜,草木满眼绿,溪流随处见。黄河给予了这座城以独特的魅力:水,让这个城市变得灵秀;绿,让这个城市变得飘逸——恰似一颗水做的绿宝石。而黄河生态园便是镶嵌在黄河上最灵动的一颗——因水而活,傍水而灵。

4.2黄河生态园景观资源评价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黄河生态园的景观资源分析,可以看出:

1)黄河生态园,自然景观保存良好,但缺乏统一有机的整体格局,景观生态格局与过程缺乏连续性。中岛设置的游乐设施较分散,反映出人为干扰对景观的主导作用,景观要素间不协调,景观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2)黄河生态园区景观优势明显,具有极大的潜在的景观资源价值,原有的林地保存较好,具有良好的景观利用价值,滨水环境优势显著,发育条件充分,具有很好的景观生态改造潜力。

3)黄河生态园区景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景观资源较独立,组织不充分,缺乏整合,旅游产业单薄,模式平庸,没有旅游特色和地域特征,缺乏文化品位。

5 黄河生态园改造展望

青铜峡市的“文脉”可伫立黄河生态园远眺,黄河生态园的西南侧是以“大禹治水”文化为主题而修建的“黄河楼”,西侧为黄河文化园,东南侧为吴忠市星月广场等。如果将这些“文脉”的各个节点连成一线,组成一个精品景观路线,则黄河生态园就是这根轴线的中点,也是重点。

黄河生态园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较差,而黄河文化和自然风光则是加速黄河生态园改造的动力。针对这一现状,要确保黄河生态园这一河心洲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它的吸引力,必须保护自然风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景观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因此,在建设黄河生态园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的确定与表达上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依托黄河水文化,倡导人文观和河流伦理观,崇尚 “天人合一”的思想,以黄河水文化引领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体现与黄河母亲河的水融、浑然一体的黄河情怀,并将其渗透到对黄河动植物生态的保护中,引发人们对黄河母亲河的热爱及生态保护,使其生生不息,万古奔流,造福子孙万代。

2)鉴于黄河生态园大多是自然景观,因此应尽量减少人工设施,建筑应采用木、石等自然材料,在景观建设中尽量保持或恢复其原有面貌。

3)黄河生态园作为黄河河心洲,污水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黄河生态园的污水不能直接排入黄河中,现园区内部没有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设置内部污水管网,结合功能分区布局,并与城市污水管网相连,从而更好地保护黄河生态。

4)黄河生态园位于黄河中央,黄河河水的冲刷会导致部分水土流失,为了确保土地的完整性,应在沿河地带对土壤进行加固。

6 结语

河心洲是城市滨水区的一部分,是城市起源与发展的命脉区域,是景观生态敏感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景观格局等,都会削弱城市滨水生态系统功能。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优化景观格局,可以提高滨水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优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实现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对河心洲生态区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对滨水景观区需求的增加,河心洲的建设将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全程注意河心洲的特征变化,创造一个富于个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带来具有地域、生态、人本、文化的河心洲景观;在进行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景观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出适合的改造建议;在建设与开发的过程中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风景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人为的环境污染,并加强后期的生态管理;在防洪防汛方面也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政策,确保河心洲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袁凤宾,城市滨水区景观特色的挖掘与塑造[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王金凤等,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形态,2005.

[3]钱欣,城市滨水区设计控制要素体系研究[J]. 中国园林,2004.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urban gardens. The author discusses years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practice, from many detailed analyses the economical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key point of the intensive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整个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不过,人民群众对于房地产产品的要求,尤其是对居住区绿色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迎合群众的这一需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面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小区绿化景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能使园林绿化工作具备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另外,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使设计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

1.2 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1.3 有所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只有在继承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创新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合理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有关主题和风格进行创新体现,力求将本地的文化、民情、习俗等内容与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建材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选择那些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

2.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3.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具体如下:

3.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

3. 1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3. 2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备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审的应用更是广泛,它能体现园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劈、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自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有的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蜡肠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天目琼花、欧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中还有不少香花、香叶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兰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动,荷花的芳香远溢,桂花的十里飘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3. 3高度搭配要适当

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 4色彩搭配要协调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4.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同于城市公园式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设计者对现有楼群分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建筑布局、园路、园林小品等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运用各种布景方式使其更适合居民的休闲、活动和娱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景观;绿化;规划;设计;空间

Landscape design eco-industrial park

Yuan Shan-lin

(Shandong Light Industry Design InstituteJinanShandong250014)

【Abstract】With the severe energy crisis, urban low-carbon, ec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aily production and life of people more concerned. The industrial park as a key place for production activities, but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s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o how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bine to create a landscape with a stro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ain dire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green park focusing on eco-industrial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content and design points are analyzed, design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Key words】Landscape;Green;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design;Space

现代工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就是工业园的生态化建设,工业园生态化建设符合现代城市整体的规划建设的趋势,是推动城市水平的重要手段。生态工业园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园,产业链间循环性强,景观的生态性建设投资大。新建生态工业园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从设计要求、原则、内容、要点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生态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要求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首先要合理开发利用山、林、田、河、湖等生态资源,适当保留丘陵和湖泊,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建立起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以园区内的自然组成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组分来建设,维持和恢复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二是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绿化设计、水土保持、生态道路建设和生态住宅建设等手段,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结构布局、组织功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实现园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独特的生态工业园区形象。

2. 生态园区内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优化的原则。

要尊重生态系统综合平衡性,坚持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将开发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进行规划,将工业生态系统的思想贯穿于园区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2)空间异质性的原则。

为了工业园区景观的持续性发展,必须尊重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的实现便于维持和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异质性有利于抗御内外干扰,实现自然体系的波动平衡。

(3)以人为本的共生原理。

工业园区内多样性水平越高,其体现的共生性就越大。小尺度空间结构的镶嵌常导致共生,大的单一结构缺乏共生机制及相应的稳定效应。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要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将生态园区的建设最终落实于公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上。

(4)预防与保护为主的原则。

加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不能影响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是分析支持园区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基础,重在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预防思想、保护措施,落实于政府部门具体的生态环境监管措施。

(5)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分异性的基本原则,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分区建设和管理的方针,突出重点。景观生态规划必须注意因地制宜、繁简得当,并突出地方特色,不可一味追求“完善”而添加各种枝节,致使整体设计主次不分、特色不明,降低了可行性。

3. 生态园区内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1)园区整体景观设计。

从园区的外部形态,可以将生态工业园区分为块状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在块状形园区,可考虑在中心布局能代表园区的标志性建筑,然后围绕中心,形成 2到3 多层环带,每个环带环境观风格一致;在长条形园区,可沿方位走向规划一条核心轴线,在核心轴线两侧布局建设;在不规则形园区,可按对称和方位走向规划一条曲线型“中部线”,“中部线”两边的园区面积大致相等。然后在“中部线”两侧布局建设。在核心轴线和“中部线”两侧的景观风格要具有对称一致性。

(2)社区设计。

和其它我们常见的一般社区不同,生态工业园区因为其主要功能而具有特殊性,景观设计要考虑社区的空间结构,要关注社区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筑物和户外公共空间的关系、建筑物与植被的关系,以及建筑物与交通的关系等。在地域范围交大和有条件的园区,可以进行内部功能分区,如分为生产区、生活区、仓储区、休闲区和综合服务区等。每个小区功能和建筑物构成不同,且应有小区标志性建筑物。要合理规划小区内部建筑物和小区之间的空间关系,使之做到效率化、生态化和人性化。

(3)分类设计。

首先要对工业园区内的土地性质加以检测,以此为基础,制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案;要将景观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形成开放、流动和联系的水文系统;要将园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大型建筑物分布有机结合起来,按整体空间格局要求规划大型建筑物分布,以大型建筑物建设体现整体空间格局;在进行园区水循环、资源。循环和剩余能量的转化再利用的工业生态链设计时,应兼顾整体景观视觉效果。

(4)景观节点和绿化组团设计。

在工业园区设计中,重视景观节点的设计建设能够使工业园区景观表现出一种节奏美,成为景观生态的亮点。通常,可在园区中心、核心轴线或“中部线”各功能小区等区域分别设置景观节点。根据仓储区、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的实际,构筑不同服务功能的景观系统,形成风格各异的绿化组团。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园区自然地势背景,对景观节点和绿化组团进行再组合,形成更高层次的景观系统,体现“园中有绿、绿中有园”的特色景观。

4. 生态园区内景观设计

4.1工业园区主入口区绿化设计。

在对工业园区入口区域景观进行绿化设计时,可以多增加装饰性绿化元素,入口处一般由企业 LOGO 墙、广场、旗杆、标志性雕塑、水景、花坛、林荫道、各种花木等组成。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装点其它硬质景观及公共设施。入口处植物在选择上应以观赏为主,配合季节种植一些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来渲染环境,造景植物一般采用形态优美、色泽鲜明、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如松、香樟、桂树、红枫、银杏、栾树等。草坪上孤植形态好的乔木,花灌木丛植,增强效果,以整片花卉来渲染气氛。

4.2工业区生产区的绿化。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工业生产区的环境是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通常情况下要以该区污染状况来选择植物进行绿化,在产生严重污染物的车间周围进行绿化,首先要了解污染的成分和污染程度,使植物能在不同的污染环境中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合理的绿化布置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所以,在产生污染的车间附近,特别是污染较严重的盛行风向下侧,不宜密植林木,不宜设置休息绿地;在产生强烈噪声的车间周围,应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多层次密植植物形成隔音带,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多粉尘的生产车间周围,应密植滞尘、抗尘能力强,叶面粗糙,有粘液分泌的树种;在高温生产车间周围要设置有良好绿化环境的休息场所,要有良好的遮荫和通风,色彩要以清爽淡雅为宜;在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生产车间周围应栽植枝叶水分含量大,遇火燃烧不出火焰的少油脂树种。

5. 结语

作为未来工业园的主要发展趋势,生态工业园的投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现代化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从战略高度,规划生态工业园建设设计,为未来生态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胡际鼎. 永州凤凰工业园亲水河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第7篇

2015年4月,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项目,正式获得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与德国DGNB金奖双认证项目。

对于这一殊荣,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相反却在意料之中。因为该项目一开始,就是按照德国DGNB金奖和国家绿建三星标准设计建设的。

绿色缘由

20lO年7月16日,中国商务部和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设中德生态园。2011年12月6日,中德生态园的建设正式启动。

在从中德生态园开工奠基到现在的3年多时间里,记者前后去过几次。第一次去的时候,依稀记得只有一座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办公的房子,房前竖着一个木栏,简单地勾勒出规划的蓝图。几十名记者只能围坐在会议室一个长条形的桌前,通过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短片,来了解中德生态园建设的前前后后。屋外,是一片荒地。

那应该是中德生态园留给大多数记者的第一印象,对于未来,还只停留在规划和想象上。

两年之后再去,园区里已是忙碌一片,进进出出的车辆和忙碌的施工景象,已为这座产业园增添了些许活力。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规划展览馆,直观地看到每一条道路的通向和每一座建筑的位置,以及整个园区的未来雏形。

如今再去,又是一番景象。2013年11月开工的德国企业中心项目,已在去年9月封顶完成,计划今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据悉,目前已有包括德国被动式建筑研究所中国中心、荣恩建筑事务所、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德国施泰根博阁酒店集团等10余家企业总部(中心)确认将入驻这里。

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也是全国首家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而建成后的德国企业中心,既是中德生态园内首个多功能商务综合体,也是继北京和上海之后在中国落户的第三家德国中心,是全球第八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德国企业中心。该中心内部将开展商务办公、市场咨询、商务会谈、秘书翻译、产品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业务,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其最终定位是,打造对德、对欧的高端服务业基地。

当然,在这些功能之外,它还有更大的一个亮点:绿色建筑,这也是其获奖的原因所在。

据记者了解,德国企业中心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新能源应用和节能减排降耗功能,采用了光导管、光伏发电、中水再利用、雨水回收、地源热泵、太阳光遮挡等多项绿色科技技术。“项目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全过程,覆盖建筑行业整个产业链,营造出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人与室内环境的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中所谓的“绿色”,并不是大家日常所说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指的是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丁枫斌向记者介绍,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但其难点却在于成本,“跟一般的建筑成本相比,通常意义上,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米要多出300多元,二星级要多出200多元,一星级要多出四五十元。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具体而言每个建筑会有差别。德国企业中心还要求DGNB认证(DGNB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完整也是最新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与德国政府共同开发编制,具有国家标准性质,覆盖建筑行业整个产业链。评估标准包含了环境、经济、社会、功能、技术、建筑周期和场地等6个领域共61条),所以在建筑成本上,每平方米可能要多花五六百元。”而正是成本等因素的考量,给绿色建筑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我国在2006年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除了提出“四节一环保”的概念,还将我国绿色建筑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在绿色建筑的大面积推行上,国内很多生态园区做得并不理想,中德生态园算是领先者,而且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被动式建筑。

“我国现行的节能减排65%的标准,是德国十几年前的标准。”在丁枫斌看来,我们仍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我国)建筑的无保温到有保温,从有保温到绿色建筑,已经在慢慢进步。”

绿色建筑达到100%

自建设以来,中德生态园就获奖无数。

2012年12月,中德生态园被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批准为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2013年11月,获批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是当时青岛市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创新园,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2013年8月,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1月,被国家能源局批准为全国首批8个创建新能源示范产业园之一,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获批的新能源示范产业园。

去年,中德生态园还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低碳生态试点城镇)。作为住建部推动的绿色、低碳、生态城(镇)建设示范项目,其目的就在于倡导在城市的新建城区中,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并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和环境污染防治等。

事实上,作为中德两国共同打造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宜业宜居的生态园区,中德生态园在一开始就确立了“绿色共融、以人为本”的规划核心理念。

“在绿色建筑方面,全国要求达到60%就行,而我们(中德生态园)在3年前就提出了要达到100%的绿色建筑,其中二星及三星级建筑比例要不少于50%。所以,我们的标准一直都走在前列。”中德生态园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吕占志希望能通过自身的探索,固化为一种模式或标准,推向全国和国外。

建筑业是所有产业中的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能耗巨大。丁枫斌说,在欧洲,房屋的能耗占了全社会能耗的四分之一多,而发展中国家的占比更高。上世纪70年代,欧洲遭遇能源危机,提出了绿色建筑。因为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极大减少能耗,甚至自身也可以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可以达到50%-60%。

目前,中德生态园已开工的130余万平方米房建项目,全部是按照中德两国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按照中国绿建二星标准设计建设的幸福社区项目,计划在今年全部建成。而按照同样标准设计建设的生态小学项目,采用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光导管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打造全国最好的生态化小学。

让生态建筑成为新常态

今年年初,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创“绿强度”指标体系,以建设工程中地面绿化面积、树阵式停车绿化、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及其他绿化形式按比例折算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来衡量建设工程的绿色生态化程度。

黄岛区副区长韩冠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解读说:“通俗地讲,就是将生态引入建筑,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以立体绿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建筑将成为新区建筑的新常态。走进贼市中,就像走进了由绿色生态建筑组成的立体绿化森林,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

在当下,高耗能、高浪费的建筑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有专家也呼吁,我国建筑业不能再一味“铺摊子”,应尽快把着眼点转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从操作性最强的“建筑工业化”作为突破口,反对资源能源浪费,并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

“对于中德生态园而言,绿色建筑只是一个方面。园区有四大特色:生态、智慧、开放、融合,但生态是第一位的。”在吕占志看来,中德生态园要打造的是一个宜居宜业的综合性园区,不光是绿色建筑,更要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德国或欧洲的一些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化园区,打造全国开发区的升级版。

第8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疗养;农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S7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6-3538-02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al-Touring Garden in Houying Town of

Liaocheng City

LIU Ying,QIU Yan-chang,YU Shou-chao,YAO Wen-fei

(College of Agricultur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touring park which provided a new thoughts and new pattern for the fut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as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with bright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a new thought combining ecosystem cure and agriculture tourism was put forward by taking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planning in Houying town of Liaocheng city as exampl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ourism park with ecosystem treat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touring park; ecosystem cur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观光园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始兴起,扩展了都市人游览的选择范围,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变乡村景观带来了新的思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成为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1]。生态型农业观光园不是农林生产和景观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相互交融的综合系统[2]。采用生态模式对观光园进行布局,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3]。通过低能耗产品、减少“高碳”材料的使用、就近销售等方法,为实现低碳园林提供了更多可能[4]。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且能为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做出极大的贡献。以聊城市侯营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对生态型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1 项目概况

1.1 基地现状

侯营镇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西南部,距市区6.7 km,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明显。该园区占地面积约23 hm2,南临聊城市南环路,东部、北部和西部均与农田相接。经初步调查,基地内现有一片杨树林以及农耕地,南侧有水渠,北部有人工河流,自然环境条件良好。

1.2 规划目标

根据基地现状以及区位优势,结合城镇整体规划的发展目标,挖掘基地的自然生态优势,展示现代生态农业的先进性,从生态学和美学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植物的多种功效,将基地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旅游、农业体验以及休闲疗养于一体,拥有先进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生态农业观光园。

2 功能分区规划

侯营镇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结合现状及规划目标,共分为健康蔬菜园区、健康休闲观光园区、健康猪养殖园区以及公共设施部分4个区。

2.1 健康蔬菜园区

位于基地南部和中部,占地约10 hm2,包括普通式拱棚以及花园式菜圃两部分。以农业生产为主,展示现代种植设施和技术,起到示范作用,为游客提供大棚采摘等农事活动。同时设有一定的观赏景观。其中,普通式拱棚区提供大棚蔬菜,结合生态餐厅开展评鉴会等活动,推广蔬菜应用新品种;花园式菜圃区重点体现出现代农业生态园的观赏性与实用性,采用菜畦的种植形式,形成大色块的景观效果,种植的蔬菜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也充分发挥了景观功能。

2.2 健康休闲观光园区

此区域位于基地中心,占地约10 hm2,包括3部分:冬暖式观光大棚区,花卉、果树、中药材种植区,垂钓观赏区。

2.2.1 冬暖式观光大棚区 位于基地北部,与主入口相连接,占地约0.8 hm2,包含生态餐厅园区、健身树林园区等。

第9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建设;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在全球在城市建设中都会进行生态园林的建设,这也是现代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最主要的体现之一。让人们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体验的大自然带来的舒适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重要体现不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闲暇时间的乐趣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所以建设一个生态园林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

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进行规划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生态园林的建设,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改善池让人们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生态园林发挥的作用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还可人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有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改善现代城市的生态水平更好的推动现代经济向前稳定的发展在多方面生态园林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植物园生态建设不应仅仅满足于人们视觉欣赏需要,还应作为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支持核心。因此,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应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同步参与园区的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后的补漏和修饰。生态绿化在追求完善生态效应的同时,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多种多样的生态景观,形成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高度协同的复合生态系统。绿量是植物园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生态建设不仅要提高绿地率,也要通过乔、灌、藤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合理选用阔叶常绿树种,提高植物群落的制氧功效,同时注意选用对环境污染具有不同特殊功效、且对人体有益无害的植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

2、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多样性不仅体现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也反映群落的动态性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既是增进绿地自然化的前提,也是提升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对环境的保护起着巨大的主导作用,凡是生物种类多样化,组成结构越复杂,群落占有生态空间愈大,食物链关系越复杂,它愈具有完整高效的内在调节机制,其稳定性也愈大。在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一个稳定群落的各种群趋向于协调互补而非直接竞争。因此,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构建物种多样和结构合理的园林植物群落,是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3、因地制宜原则

在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中,应根据土壤、环境及建成群落与园区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因地制宜,创造植物适生生境,提高绿地自我维持机制。重视园林植物与景观构筑物的协调、遮挡、修饰和相互映衬功能,将构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因时制宜,保持绿地景观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避免盲目沿袭异地或国外园林绿化模式。尽量选用当地的乡土性植物,由于这些乡土植物是在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而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和较佳的稳定性。

4、地域人文性原则

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应坚持以园林美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将园林景观、民俗风情及人文景观等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植物园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利用园林植物丰富的内涵和寓意,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游览观景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味予以表达,丰富和提升植物园生态绿化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文化品位和高雅意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三者统一,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和身心健康的精神需求。

三、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1、保证园林的多样性

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多样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欣赏价值提高群落的稳定行构成许多种的群落美景大大的提高人们的观赏性和审美的需求。根据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形成相互不同的植物景观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出植物群里带来的观赏效果和生态环境。在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时要选择品质优良的树木进行栽种并且还要多培养新的品种多驯化些具有观赏性的动物丰富种植的物种形成丰富多才的景观。此外要有效的利用种植范围的环境增加种植的数量建立植物群里的生态园林。在种植时应首要注意的是厂定要选择合理的植物栽种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城市特有风格形成多种不同的欣赏景观。尽量选择容易成活、生命力顽强和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也是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让景观的植物过于单一不同的植物相互穿插,形成层次分明的效果始人们的观赏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实现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的意义,为我们的城市构建一个丰富多才的美丽风景线。

2、将美学元素融入到生态园林中

生态园林中一个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美学不是简单的对生态园林进行简单的美学设计注态园林的美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加上美学艺术艰据每个植物的自身特点用美学艺术的技术让景观产生的美感更加的立体更有欣赏性,让生态园林的景观效果达到最高的欣赏价值。现在各国的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步向着贴近自然、城市森林化、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用园林住哪个的美学设计出不同植物之间的美感,突出的表现出科学与艺术两者相融合的好处。在进行美学设计时不同植物相互配合能直接影响到园林的观赏性和发挥的功能,并且使用科学中的知识让植物在生长的阶段就给人们带来观赏性。

3、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在进行城市的绿化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环境情况要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植物要注意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民间的习俗在这些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城市的园林景观不仅符合城市的特点还能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独有魅力。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把多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位并且要与当地的特征相结合选择的植物要适合当地的环境生长还要符合景观设计的要求,这也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多种植当地特有的乡土植物不仅材料的成本低还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既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植物也要融入当地的乡土植物这样才能达到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生态园林就是解决现在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园林建设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不仅在给人们带来美景的同时也环境的改造起来的重要作用广泛的建造生态园林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建健康、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德萍周雪非本报首席记者吴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N].宜春日报,2010-07-19001.

[2]本报记者韩霄鹏通讯员哈新英张惠梓万平平.从小绿化着手写生态园林大文章[N].济南日报,2013-09-18A07.

第10篇

关键词: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游人行为;园林环境

1 研究背景及生态园概况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喧嚣拥挤的城市让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持续升温,旅游观光、休闲游憩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迅速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以其独特的草原风光,成就了游憩与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因为草原景观的特殊性和单一性,导致目前内蒙古草原旅游与游憩大多以草原观光、蒙族餐饮为主,形式简单。再加上草原景观本身就具备在小范围内无明显变化的特性,导致景观单一,使得大量景点具有高度雷同性。然而,城市生活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与游憩的品质和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品质,一些规划设计者却往往很容易忽略使用者的需求[1]。本文从使用者这一角度出发,研究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的景观设计问题,探讨符合城市居民的潜在要求,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以草原观光为主的生态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

1.2 生态园概况

生态园是指运用生态学、景观学规律建立的绿色走廊,并以此引导城市的空间布局,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园林地带[2]。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位于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建设路南侧、包头市的中间位置,是全国最大的城中草原公园。占地530hm2,园区南北长约4.1km,东西宽约2.2km,海拔高度为1035.76~1057.04m,园内按照整体规划布局,分为8大景区。园内目前有近333.33hm2的天然草场,近千亩的天然红柳林和近30余种各类野生动物。园区内地表水,主要有流经园区的3股污水及1股由二水厂排出的清池水,现3股污水部分地段已加盖盖板封闭。枯水期园区最大水位埋深为5m,最小水位埋深1m,但随着近几年周围大量工程的建设,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现园区内可利用的地下水井仅剩门前区、羊场及几处遗留的降水井,园区面临水源枯竭的情况。园区土壤由6种土壤类型构成,特点是盐碱化程度高,pH值为7.36~9.65,平均在8以上,土壤质地主要是砂壤土,结构性不良,保水、保肥能力差。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3.1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对象是生态园内的游人和游人行为,调查时间为2011年10月~2012年9月。利用园内的监控摄像视频,观察游人在不同空间的行为特征,对游人数量、行为进行统计。另一方面,以游人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中,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观察游人行为的细节。选取不同日期,与园中的游人进行随机交流,调查游人对公园的评价,包括市民、游客、管理人员等。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2份,问题设置涉及使用者的行为、感受、满意度和改进意见等。

3.2 数据结果与分析

3.2.1 行动观察统计数据。选取门前景区、蒙古大营和圣鹿园为典型空间A。如表1示:空间A中有蒙古大营蒙餐餐厅吸引了很多游人,空间A是门前景区,来往穿行的游人也很多,这一区有圣鹿园,停留观赏梅花鹿的人也较多。游人行为也明显受到季节的影响,在漫长的冬季和春季,来园的游人多是为了餐饮或者是穿行而过。在夏季和秋季,空间内的游人行为分布比较均衡合理。

如图2示,因为园中水源枯竭问题,草原风光展示区内的水系干涸,导致无法戏水,到这里的游人主要是观赏草原风光,所以,站立停留欣赏风景的游人较多,而在冬、春季观赏风光的游人数量少,多是一些锻炼身体的游人穿行而过。

3.2.2 问卷、访问调查结果与分析。对于生态园的环境和景观的整体评价方面,32.1%的游人表示满意,38.8%的游人表示感觉一般,剩下的29.1%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的问卷调查中,主要原因有:(1)景观单一,可以观赏的景点不是很多,与其它的草原风光景点雷同。(2)水源枯竭,包头市地处半干旱区,空气干燥,园内无水就少去很多景点。(3)水源枯竭导致草场的退化、破坏严重。(4)植物种类少且单一,冬季没有可以观赏的植物景观。(5)可以躲雨、遮阳的地方很少,公厕难找。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游人行为的特征分析以及对游人对生态园使用评价的分析,对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内的园林环境,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和建议:

4.1 生态园内的景观单一,在景观设计的内容上缺乏特色,建议在草原文化、冬春季特色景观上进行建设

首先,景观设计要挖掘草原文化的内涵,围绕草原文化下功夫。目前,生态园在饮食文化、“鹿文化”方面的景观建设比较突出,正是这2个特色,吸引着游人来生态园游玩。下一步可以继续在草原文化上面下功夫,围绕蒙古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节日活动展开音乐舞蹈表演、游艺竞技旅游。也可以开展文化观光旅游,如民俗博物馆、石刻、石像、雕塑、帐毡、蒙古袍等都可以让游人观光。其次,可以在整体上适当增加园中其它类型的景观设置。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内的平原区是一个草原风光区,主要是草地和树林,有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建筑群点缀在草原、林地之间。对于草原风光的建设我们是有经典可循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这对于草原景观建设是很好的启迪,可以作为景观设置的方向。再次,可以努力开发针对冬春2季的景观设计。比如,冬季可以围绕包头市天气寒冷,冰雪增多的特色,打造冰雪景观。春季最常见的气候是风,可以建造一些风能景观。

4.2 园内的植物景观类型少,品种少,建议增加园内植物配置的种类,完善园内的植物景观配置

园中树木东部以红柳为多,西部以小叶杨为主,大都是天然的防护林,树种单一。园内土体贫瘠,水源缺乏,乔灌木植株呈现衰退之势。改变植被景观,需保证该地水源,并在地块上种耐旱的牧草野花组合。积极选用耐寒、耐旱的乔木灌木进行植被的种植,特别是一些常绿树木品种、彩色树木品种。园中花卉品种少且常见,对于草原造景来说,野生花卉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将内蒙古草原上的野生花卉品种加以利用,如毛百合、花黄菜、石竹等,这些花卉散布于草地之上或点缀于道路边,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

4.3 园内草地退化严重,在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利用耐寒草、观赏草等打造草地景观

园内的部分草坪需要重新翻种、补种,可以播种以牧草为主的耐寒草组合,耐寒组合主要是由18个品种组成,牧草是草本科植物黑麦草,无芒雀麦和豆科植物如紫花苜蓿,沙达旺等,该组合耐寒、耐轻度盐碱,比较适合生态园内的土壤条件。还可以播种观赏草类的植物,利用观赏草类打造独特的草文化的独特景观,“观赏草”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的草本观赏植物的统称,它自然优雅、潇洒飘逸,富有自然野趣,对生长环境有极广泛的适应性,易于种植,在园内可以利用观赏草打造独特的草原景观。

4.4 园内植物景观配置时采用了一些不适应园内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建议在选择植物时,更多的注重本土植物与乡土植物的利用,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在生态园内景观设计者在选择植物配置时,有时因为偏重观赏性而忽略了适应性,再加上近几年园内的环境恶化、水源枯竭,导致有些植物类型无生长量或者栽种养护困难。包头市的气候特点是冬季长、全年雨水少、风沙大,且园内的土壤贫瘠又盐碱化。所以在保证园内水源的条件下,更要积极的选取适应园内条件的植物种类,对于大面积应用的植物种类更应该选择耐旱、耐寒、耐盐碱、易养护的植物,这样才能够保证园内的植物景观。选择时,可以重点考虑本土植物和容易被人忽略的乡土植物。本土植物在本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比较能够适应园内的环境,如山杏、山荆子等一些本土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以很好的在园中进行开发利用。还有一些乡土植物,那些被忽略掉的野草野花,能够很好的适应园内环境,而且能够营造出具有野趣的自然景观。利用这些未被开发和利用的本土与乡土植物资源,可以更好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问题;对策;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02-02

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城市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意象空间等各种类型空间形态的和谐,可持续地进行演替、融合和发展,形成一种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现存空间与未来空间良性发展态势的人居环境[1]。毕节试验区成立24年以来,毕节市各项建设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上,毕节市每年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以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各项绿化指标取得了大幅度增长,同时以“生态建设”为主题,将毕节建设成为川滇黔渝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毕节市曾被评为“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以及“2010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等。但随着试验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城市人口的涌入,城市的结构以及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和资源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毕节市应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以及实现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发展目标。

1 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利用物种互利原理、物质循环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原理等相关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科学的生态系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地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污染,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2]。

2 毕节试验区自然概况

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辖七星关区、黔西、大方、金沙、纳雍、织金、赫章、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个区、6个县、1个自治县,250个乡(镇、办事处)。全区国土面积为26 853 km2,目前总人口约760万人,聚居着汉、彝、回、苗、白、仡佬、布依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人口的28%。这里山青水秀,风光秀美,平畴谷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有“天然大空调”之称。

3 毕节试验区城市园林绿化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地委行署紧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断进行探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见缝插绿、广场铺绿、河岸增绿、屋顶布绿等多种形式,从而构建林园相映、林路相连、林水相依的园林绿化景观,在全市通过对城市的环城路、主次干道进行绿化的同时,对市区的其他大街小巷也开展了绿化建设。形成了以街道绿化为主要网络,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现代城市风貌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截至2010年,毕节市城市建成区面积30.5 km2,城镇化率36.95%,城区人口35.79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34.6 hm2,公园绿地面积484.46 hm2,建成区绿化率3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3 m2。与2006年相比,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面积增长427.73 hm2,公园绿地面积增长388.50 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长5.23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8.04 m2 [3]。

4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城区绿量较小,绿地分布不均衡,生态效益较差

虽然毕节试验区的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以及绿化覆盖率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远没有达到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类似毕节的中等发展城市绿地率必须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9 m2以上)。但由于毕节试验区地势高差大,街道比较狭窄,建筑杂乱无章,而且规划相对滞后,导致绿地量小且质量低。迄今为止,城市的中心区人均绿地面积不到5 m2,绿化覆盖率不到15%。城区的主次干道都还没有完全绿化,甚至很多街道还没有完全纳入绿化计划。许多新建居住小区才开始重视绿化,绿化面积低且不到总用地面积的10%[4]。同时,城区绿地分布不够均衡,绿地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少数地段,多数地段绿地很少而且绿化质量较差。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就很难满足城市人居的需要,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能真正体现出来。

4.2 绿地设计粗糙,园林建设档次低,缺乏特色

毕节市现有绿地的景观效果不够精致,建设方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绿化效果,对城市绿色景观、景点没有进行精心设计,甚至少数绿地没有进行相关的设计就开始施工,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和大树,结果造成了栽植的树木长势较差甚至大量死亡,未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同时,在园林规划建设方面,没有充分重视毕节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从而导致毕节的公园、小游园以及其他绿地类型缺乏主题、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景观效果大同小异。

4.3 植物品种单调,群落结构不丰富

毕节试验区的气候条件良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千余种,其中仅园林树种就多达57科207种,但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常见的植物较少。城区的绿化树种主要以常绿树种为主,季相变化不明显,主要应用植物有桂花、银杏、广玉兰、紫叶李、大叶黄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常春藤等。可见,城市绿地中植物品种单调,景观变化差。而且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乡土树种开发不够,缺乏乔、灌、地被、草的有机结合,绿化空间配置的层次结构比较单一,通常不能形成稳定丰富的园林植物群落。

4.4 园林养护管理不够重视,绿化资金投入不足

园林绿地的管护措施和管理水平不到位是毕节试验区城市绿化的重要问题。绿化工程与市政工程、建筑工程不同,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管理,才能达到预想中的设计要求。管护不到位是影响城市绿化景观质量的瓶颈,要想提高绿化水平和景观效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来保证植物的长势和观赏性,使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都能够充分发挥。同时,无论是生态建设和绿化成果,还是污染治理,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从而导致绿化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足。

4.5 市民的生态道德水准低、法治不健全

毕节试验区内园林绿地内违章搭建、践踏草地、乱贴广告、随处乱扔垃圾杂物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浪费水资源等行为司空见惯。由此可见,市民的生态道德水准还偏低,同时也反映出生态法治不健全,市民的公德素质有待提高。

5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

5.1 科学增绿,建设城市绿色林网,构筑生态绿色廊道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设计景区、景点、林种以及各种植物,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使绿地在城市中分布均衡,同时还要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量,加大小区、单位、居民楼院等建筑的墙面、阳台、屋顶等的立体绿化。同时,毕节试验区还要通过建设城市林网、河道绿化带、生态绿色廊道等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5.2 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园林,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要做好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相统一、超前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个性化与协调性相统一,从而有效整合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使城市的生态园林绿地建设走上科学增绿的路子。同时,从省内外引进北京园林设计院、贵阳市建筑设计院等资质高、设计理念比较新颖的设计、施工单位参与毕节试验区景观方案的设计、施工,打造精品园林。而且在规划设计中,深入挖掘毕节试验区的地方历史文化,对城市重点的出入口、城市重要地块、公园等部位进行绿化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地景观。

5.3 合理配置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多样性,优化植物群落结构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乡土适生、植物多样”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选择当地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如桂花、广玉兰、紫玉兰、雪松、水杉等)和那些已被证明适合毕节试验区生长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合理配置乔、灌、地被、草、藤本植物的比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比例,以及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建立景观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既有景观功能又有良好生态功能的多样性、多效益的城市生态系统。

5.4 加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加大绿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绿地用途、非法乱伐树木、任意侵占绿化用地和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引进或培养专门的园林绿化养护技术人员。同时,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不断拓宽渠道,积极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以多种投融资方式参与毕节试验区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现多元化投资、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综合化管理。

5.5 注重市民的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

“毕节是我家,生态建设靠大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需要全民的参与。一是积极组织开展生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美丽乡镇、和谐村庄等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加大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三是积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各级部门应齐抓共管,努力提高市民生态道德水平,同时制订相关生态法规,依法管理、依法治理,使生态观念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而且真正地落实到群众的实际行动上。

6 结语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针对毕节试验区的实际情况,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协调好整体规划与绿化规划、建筑与环境、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高标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为蓝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的生态调控能力,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7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科学,2007(7):16-20.

[2] 杨思勇.邯郸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30.

第12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目标与原则;规划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an city district planning goals and principles in detai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ousing district in how to carry on the planning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design in some of the experience is the place of plain, out and communicate with you and welcome to correct.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Goals and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而住宅小区是人们居住环境的综合体现,加快建设高质量的住宅小区就是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一、住宅小区规划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市居住小区规划的目标必须要以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和技术等要求和发展趋势为依据,城市小区的规划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主,重点要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幸福感,在现有地理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生态型、人文型、健康型和现代化的公共居住小区。顺应时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新要求。真正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解决好人们的居住问题,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小区规划的目标制定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所规划的小区是否具备有居住安全的条件,规划的目标必须以实现居住安全为旨,同时要强调创造出现代城市急需的绿化生态的理念,创建生态小区,使得城市小区更舒适,在现代社会,生态园林规划日趋重要,城市居住小区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对生态园林进行重点规划,才能吸引市民的关注和青睐。

二、居民住宅小区规划的原则

城市小区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布局和环境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小区本身的建设发展以及小区的未来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遵守相应的原则,以促进小区在建设中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即要能满足现代人对城市小区居住环境和设施的需求,又要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相一致。

1)要遵守交通畅通,方便有序,人车道路不相冲突的原则。解决好交通问题是解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对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的解决。在进行小区规划时,就必须要把交通的问题放在规划的首位,实现交通的畅通有序,避免交通的混乱和拥挤。

2)注重建设经济适用的各种建筑,尽量减少工程的成本。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住房压力很大,老百姓没有房住的局面日趋严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房价过高,普通老百姓在巨额的房屋消费面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在小区规划时,必须对造价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尽量把房屋造价降到最低点,根据大众居民的购房情况和意愿,对小区的整体建设进行科学、生态规划,尽量避免因规划不合理造成的成本增加,进一步导致房价高的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政策,做到以人为本。

3)注重小区内风景的规划,着重建设生态居住环境。在城市日益增加的钢筋水泥建筑面前,有些人们越来越怀念那些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场景,对自然的渴望与日俱增。因此,在现代城市小区建设规划中,要能够建设一个生态环境污染极小的小区,在整个小区的规划中把生态建设应作为一个不可缺少原则来遵守,努力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居民小区,充分采用先进的生态智能及太阳能技术,节约能源,减轻污染,创建生态居住小区。

三、就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如何进行规划设计

1、要从整体角度综合考虑来进行小区的规划

从小区所处的城市规模,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的道路、绿化、风景等环境,小区周围环境及其小区的相互作用等整体角度来进行小区的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必须从整个城市环境的要求入手,从空间、绿化、交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将居住小区有机的纳入城市环境中,规划中要尊重自然生态,注重与环境、地形、方位、地势、自然条件等密切联系,尊重历史文化地区文化和生活方式。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区对居住小区的影响,在小区创意上与之协调。

2、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了解小区居民的新要求

充分考虑未来居住小区的综合功能需要,考虑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对于居住小区的影响,如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及双休日居民居住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小区规划要为他们留出室外活动的空间场地以及室内活动场所,相应的要考虑到幼儿园、小学校等的变化。考虑到小汽车要进入家庭,要为小汽车规划出车库或停车泊位,解决车辆的交通分流和人车分流等问题。

3、要兼顾功能要求和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

根据城市用地情况,适度考虑建筑密度,规划中掌握小区指标适度,是规划中一个重要内容,要彻底屏弃住宅小区开发中,片面追求容积率、开发量,而忽视环境设计的做法。从商业角度讲,影响小区用地与住宅价格的因素很多。用地位置、外部环境、住宅层数、住宅与服务设施的有机安排都能够使其相对增值。

4、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小区规划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在小区规划中必须一贯坚持的原则。小区规划中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充分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远性和预见性,避免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造

成基础设施缺陷的情况。提高建筑设计的品位,创造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建筑作品。创造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使小区不但具有标志性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小区规划不仅要考虑到住宅本身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而且要注意外部生态景观环境、保安防灾和服务设施、社交环境等提出的要求。如设置完备的保安系统,在小区的出入口、庭院入口、单元入口设置相应的监控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小区有线电视以及数据通信网的综合

布线系统,用户三表远传计量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等。设置高水平的医疗卫生设施,设置适宜的休闲空间和公共场所,如游泳池、篮球场、儿童游戏设施、文化长廊、活动广场等等。追求自然舒适,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并完善其功能,是体现现代居

住水平的一个标志。

在小区的规划中,规划设计人员要不断采用国内外一些成熟的科技理论来指导小区的规划设计,更新设计观念,学习和掌握新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现代居住生活并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小区。

参考文献:

[1]王文勇.居民小区的景观设计分析.大化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