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7: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前言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指的是农村地区为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的外在条件,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供的条件。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课外阅读环境建设根本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本文选取了一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又具有代表性的舒兰市某农村小学,结合当地实际,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
1、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现状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现状,此次调查随机抽取舒兰市某农村小学20名教师和50名五六年级组的学生,共发调查问卷50份,并对该校的部分老师和小学生进行访谈,做详细记录,调查结果如下:
(1)舒兰市某农村无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该农村小学只有中心校有一个图书室,基本不对外开放。农村里没有专门的书店,村上和学校里都未曾组织过与阅读相关的文化活动,文化氛围比较单薄。
(2)农村小学教师思想落后,课堂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经统计调查,舒兰市某农村小学中,60%的教师不支持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30%的教师支持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需要家长配合,才会有好的效果。
(3)家长们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和买书的意识,家中基本没有藏书,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支持与指导也不足。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成因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完全有经济条件进行课外阅读,但是为什么小学生课外知识还是如此贫乏?我们将从社会、学校及家庭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农村整体文化氛围淡薄,没有足够的书籍用于阅读。
近些年,农村建设飞速发展,但是公共文化设施几乎没有什么改观,农村没有图书馆甚至连像样的书店都没有,最近国家大力推广的“农家书屋”工程在舒兰市农村还没有启动。文化氛围本不浓厚的农村,人们阅读意识就更加淡薄。
(2)农村小学教育观念落后,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环境营造不足。
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农村教师仍秉承应试教育,将课外阅读和知识传授对立起来,忽视课外阅读对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本身没有良好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只依赖教学参考书,不备课直接授课现象司空见惯。学校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于匮乏,老师和学生没有充足的书籍来源。
(3)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孩子学习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能力发展的起点,农村绝大多数家长受教育程度低,他们认为读书就是学习课本和教辅材料,接触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什么益处,有时还会影响学习成绩。文化程度制约了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家长的阅读能力,根据对样本50名小学生的走访调查,发现90%的小学生家长只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特别是低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善课外阅读环境现状的对策
面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发现农村阅读环境的营造并不容易,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努力,结合舒兰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现状,在此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1、学校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考试方式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应多购买一些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外读物,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定期开展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
2、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需要教师引导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教师要将课外阅读和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帮助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坚决杜绝教师不备课直接授课的现象出现。
3、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也不能将孩子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要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同时在空闲时间也要多读书,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4、转变社会阅读观念,完善图书设施,大力扶持文教事业。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农村要积极开展国家大力推广的“农家书屋”工程,在经济比较好的农村建设图书馆,扶持农村图书行业发展,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文化活动。
四、结语:良好课外阅读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小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带动整个农村的文化建设。只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为小学生营造理想的阅读环境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崔素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东明县农村为例[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2]陈志其,杨三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调查研究――以某区农村为例[J]. 基础教育,2012,8
[3]陈虎.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魅力中国, 2010,06期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课外阅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如何?学校和家长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社会有关机构应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些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语文教研组对我校二、四、五年级共5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在课外阅读目的方面。调查表明,小学生之所以大多喜欢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表现出较浓厚兴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通过课外阅读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同时,他们认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调剂身心,放松心情。
如:五年级的李文溯谈到,他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与同学谈论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时,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懂得多,他对别人的侃侃而谈非常羡慕。后经同学提醒,知道他们那些知识都是看课外书得来的。于是,李文溯买来《十万个为什么》等书阅读,以后和同学谈起有关话题便有了共同语言。
四年级的王昕凯谈到,他平时写作文总是“很短”,觉得“没东西写”。经老师指点,他懂得了要想把作文写好,不但要阅读“作文选”,也要阅读童话、小说、天文、地理等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王昕凯作文“下笔如有神”,并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四年级的沈烨柯谈到,他特别热衷于课外阅读,对优秀的课外书有强烈的爱好,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由于他看书多,掌握的知识也特别丰富,同学、老师提的问题总难不倒他,被同学称为“小博士”。
五年级的吴依楠谈到,她上四年级时,父母离异了。她感情上接受不了这一事实,一下子由活泼好动变成了沉默寡言,整天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班主任曾多次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效果不明显。后来,班主任向她推荐一些关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开导了吴依楠,使她摆脱了家庭不幸带来的烦恼,重拾起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五年级的钱栩谈到,课外阅读是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之一。由于课外阅读主要由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知识,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地培养了学习兴趣,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
当然,也有一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性不强,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他们有的是受教师和家长阅读兴趣的影响;有的是随大流、赶时髦;有的是因一时兴起,缺乏坚持性;有的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消遣,打发时间;有的为了追情节,找刺激;有的是为了应付家长、教师提出的要求,等等。由于缺乏个人的自主性和来自教师、家长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达不到阅读效果。
在课外阅读内容方面调查发现,小学生课外大多喜欢阅读故事、小说、童话、卡通漫画等。如在学校的问卷中,二年级被试171人,有81人选择了童话、故事类;四年级被试174人,有91人选择了故事、童话、卡通漫画类;五年级被试162人,有93人选了故事、小说类。如下图所示:
这一结果,可能与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故事、童话、卡通漫画等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易于小学生阅读并理解有关。
此外,“各种学习资源”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如调查“常购买的书”一项中,购买“各种学习资料”(如优秀作文选、各科达标训练等)的被试,二年级有61人,四年级有57人,五年级有65如下图所示:
这一情况表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与课堂的知识学习紧密联系。家长和学生希望通过阅读学习资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希望通过阅读作文选提高作文能力;或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各种测验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购买和阅读的课外读物的面比较窄,而过窄的阅读面,难以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虽然“减负”的呼声很高,但由于受到部分家长、教师“向学生要分数”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购买书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各种学习资料”、“作文选”是学生购买和阅读的首选,从客观上也给小学生课外阅读造成了一个怪圈。
调查中,“影响最大的课外书”一项,有131填写的是各种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漫画等,占调查人数的25 .76%:排在第二位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有82人填写,占调查人数的16 .19%;只有极少数学生填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中华美德丛书》《生活中的科学》《中外名人故事》等。学生感到对他们影响大的课外书只有杨红樱和沈石溪的系列丛书,其它不多,这也反映了家长及教师对小学生阅读缺乏引导和指导。目前,各类书籍、报刊品种繁多,小学生怎样选择,哪些书对小学生掌握知识及形成良好品德有较大的影响,如何使小学生对那些既能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一定的文学修养,又对其良好的品德形成等都有较大影响的书刊感兴趣,值得教育者研究,也有赖于家长、教师向小学生推荐或帮助他们进行选择。
1.在课外阅读时间方面。小学生在课余都安排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见表一、表二:
表一:每天放学后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人数)
表二:双休日、节假日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人数)
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生比较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报。如每天放学后能安排半小时左右至三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就有309人,占调查人数的61, 06%,其中安排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的学生最多,有257人,占50 89q;而在双休日、节假日安排半小时至三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有256人,占调查人数的52. 6%;相对每天而言,在双休日、节假日花时间课外阅读的人数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此时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但在阅读时间上,安排二小时左右与三小时以上的人数有所增加。
2.在课外阅读形式方面。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大多采用个别阅读。随着年级增高,同学中互相借阅,交流读书心得的现象增多。他们阅读的书刊,有的是学校统一订购,有的是和家长一起到书店选购或自行选购,有的则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还有的是从互联网上阅读。多数学生对书刊只是浏览一遍,或着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部分学生则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如摘抄书刊中优美词句、段落,写读后感,遇到不懂问题时虚心向家长、老师请教等。
(二)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调查表明,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们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或指导学生订阅各种报刊,如《小学生世界》《小学生时代》《小作家》等。另外,部分教师还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有关书籍,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写读书心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但也有些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够,缺乏追踪与反馈,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至于家长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购书的要求一般都能满足,并能利用休息时间陪子女到书店购书。据调查,经常陪子女到书店购书的家长有32. 05%,“偶尔”的有59. 34%。由于现在城市家庭都订有一份甚至多份报纸,这就为小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见闻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材料。部分家长还把亲子共读看作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进行亲子交流的手段,“陪孩子读书看报”的家长,经常的有23. 93%,偶尔的有42. 77%。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家长比较善于营造阅读氛围,乐于和孩子交流,热心解答孩子提出的疑难问题。但是,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数家长并不重视的课外阅读,“没有陪子女到书店购书”和“没有陪子女读书看报”的家长分别有8 .6%和33. 3%。此外,学生家中拥有的课外书不够50册的有209人,占调查人数的41.34%;约100册的有94占18.71%,100册以上的人数则很少。家中只有少量的课外书,又怎能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
二、几点建议
以上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它在小学生的成长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课外阅读还不尽人意。为了使课外阅读更有实效,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家长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小学生课外阅读,在小学生的心智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身心,培养能力,充实、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和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明确意识到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课外阅读也是学生生活的本身,是他们成长所必须,学生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终身受用。要克服那种认为现在学生学习紧张,花时间看课外书,就会影响学习,或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作文水平等的功利思想。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选择时间,选择阅读形式。对学生的选择,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尊重,对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家长和教师应加以过滤,指导并协助学生作出正确选择。
2.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检查,并从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针对目前低年级学生不会读,高年级学生没时间读的状况,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育、教学的计划,要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时间上给小学生课外阅读予以保证。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并耐心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差异,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形成链条,持之以恒。同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利用板报、墙报展示阅读成果,在教室设图书角,评选“阅读标兵”,自编手抄报,开展知识竞赛等等,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课外阅读是有效拓展知识的渠道,是学生吸纳新思想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加深对世界的认知,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家长们要注意的问题,更是小学生提升自我品质的有效方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提高学生能力是当今小学教育的重点,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外,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是其它学科教育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更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课外阅读是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学生可阅读的经典读物很多,如世界名著、我国古典名著、名人传记、诗歌、散文等,通过课外阅读小学生可以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有助于消化课内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拓宽视野,获得更新的体验。
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家长和教师要做好指导,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内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读物,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正能量,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社会和世界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2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2.1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2.1.1教师与家长都要转变观念
教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和成绩,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要注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家长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部分教师也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只关注学生对课内知识的学习,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建议家长为学生设置小书架,建立家庭式阅览室,学生在闲暇时间就可以阅读,家长也要参与孩子的阅读过程,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书海的浩瀚。
2.1.2班级建立图书角
小学各班级要建立图书角,将一些有益的文学杂志、科普杂志、适合小学生的读物放置在图书角,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捐书,用集体的力量建设图书角,增加图书量,将图书存放在固定位置,要定期更换图书角的书籍与杂志,家长要配合孩子将部分家中图书拿到班级与大家分享,教师选派管理员做好图书管理工作。
2.2激发学生的主w需求
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促进其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其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作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小学生不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某一名著书籍中的一个片段,在讲故事时教师要讲解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认识善恶是非。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留下悬念,让学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进而逐渐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例如,语文教师为低年级学生讲解《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逐渐开始喜欢课外阅读。
2.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注意力不够集中,较为分散。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环境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为有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中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感受到阅读材料中的美感和蕴含的道理。教师要注意做好班级布置,除了前面提到的建立图书角以外,班级板报布置和书写都可以加上名言警句。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单独的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读书的场所,让书籍发挥价值。
其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在家中为孩子安置书架,为孩子购买适合的读物,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还可以定期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感受书山如海,书籍里蕴藏着无限的知识和道理,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家长还要定期带孩子去大型的图书馆,感受那里的阅读氛围,图书馆安静、祥和的气氛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图书馆是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场所。
2.4向学生推荐优质的课外读物
书海茫茫,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国外名著、我国古典著作、现代小说、诗歌、散文、科普书籍、生活常识类书籍等等。书籍犹如一个世界,色彩缤纷、多种多样。在众多书籍中,教师要选取那些有文化价值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的、具有积极内容的书籍。小学生的阅读经验较少,他们对于课外读物缺乏一定的判断,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学生阅读的指导员,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教师可以列出阅读清单,向学生推荐优质的读物,如我国《四大名著》、《格林童话》等,让学生走进阅读,陶冶情操。
3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小学生要学习什么,首先要培养其兴趣。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开拓学生视野。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让学生的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和真实的感受,从而促进心灵的成熟和思维的开拓。
参考文献
一、整合阅读资源,让学生多读书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让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数量。要真正达到此目的,就要充分整合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村农家书屋、学生家庭书房的阅读资源。积极打造让学生有书读、有时间读、有条件读的环境,从而达到让学生多读书的目的。
1.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资源鼓励学生在校内阅读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比较固定的场所,也是能保证学生随时阅读、静心阅读的地方。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学校找时间、挤时间去读课外书,如,抓住学生每天早上、中午到校比较早的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组织学生读课外书,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
2.利用农家书屋、学生家庭书房等资源鼓励学生在校外阅读
小学生在校阅读时间与在校外阅读比较,还是少得多,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校外阅读资源,引导鼓励学生校外阅读。通过组建阅读小分队,节假日到村农家书屋集体阅读,到有图书的学生家中进行互读、学习等。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农村小学生过去一直受到学校、家庭等条件的限制,没有浓厚阅读氛围,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很浓,现在,随着国家对新农村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也有了良好的阅读资源。作为农村的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好习惯。
1.用榜样激励学生阅读
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较多,没有家庭读书的良好氛围,学生从小心目中缺少读书的偶像。学校、班级要多布置一些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故事的相关标语、图片,激励学生自觉阅读;也可以通过班会、队会来组织班级中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来介绍或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或读书的好方法,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
2.用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
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班级可结合本班实际办班级“图书角”。规模不大的“图书角”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把“图书角”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素质教育的基地。
3.用活永粗С叛生阅读
一是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利用节假日、寒、暑假集体组织学生到农家书屋看书,开展“班级书虫”评选活动。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读书读报交流汇报活动。培养学生读书读报意识、兴趣、能力,而且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三是结合教育教学开展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书评等活动,评选最佳读书征文、笔记向学校推荐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三、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好书
农村小学生从小大部分时间是和自己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老年人的一些错误的思想不经意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读书,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读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及时指导家长、学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内容读物,定期向家长、学生推荐优秀儿童读物。提倡读好书,读对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有益的书。
1.建议学校添置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来源主阵地仍是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目前,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每年要添置大量的图书,为了让学校添置的图书更能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教师要积极向学校建议,既要添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读的书目,又要添置适合农村小学生不同年龄阅读的书籍,便于学生在借阅中能够借到自己想看的、喜欢看的一些有意义的书。
2.推荐学生家长购买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籍
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不少家长开始为学生购买图书,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推荐购书目录、购书常识等,指导家长为学生购买图书时一定要与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以使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为小学生订阅《趣味作文》《快乐童话》等。
3.鼓励学生适当读一些文学名著,并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73-01
一、课外阅读为小学生储备文学知识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处在学校这种智力不断冲撞的环境中,少年儿童时期,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书是什么?是历史、自然、人灵魂的记载。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的记忆力强,大量的阅读后,哪怕是囫囵吞枣的阅读,也能储备知识。当他们长大或工作时,会发现胃底层,有未来及得消化的丰厚的积存,从而大受裨益。
二、积累和构建文化
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文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三、构建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时就曾说到:“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他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可以说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四、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新课标 课外阅读 能力训练
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也正像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也才会热爱上阅读,反之则不然。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既有家庭的影响,又离不开学校的指导。教师有意识地感染、引导和培养,可以使学生由偶尔的自发喜欢成为持久的自觉爱好。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产生的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因此,小学生最喜欢就是爸爸、妈妈、教师讲故事。他们常常都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我们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喜欢听的物点,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听、讲。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讲到时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方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和体味读后的成就感。
二、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且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这么大的课外阅读量,我们如何来实施教学呢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相结合
我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或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读读《水浒传》;学了《只捡儿童多处行》,向学生推荐冰心的著作《繁星》《寄小读者》等;学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读其他写夏天或西湖的诗词,并了解苏轼其他的作品。
2.根据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读物,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有的学生喜欢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我就和他聊聊高洪波、秦文君、班马等,谈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花季·雨季》;有的学生爱读经典名著,我推荐他读读名家短篇佳作,有能力的甚至还可以读读四大名著等。
3.捕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契合点
根据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电视里播放《西游记》,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朗读“孙悟空大闹天宫”精彩片段,建议学生读读原著。在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有关节日的来历,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
三、探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是完成课外阅读的关键
有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好书后,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学生该怎样读书?读书的方法和技术固然是一方面,但教师最应关注的是把自己作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学生,同时要设法让学生长时间地具有阅读的热情与欲望。
1.开放学生的阅读方式
每个月末我都给学生们安排一定的讲书时间,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所看的书讲给大家听,讲时还要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影视主题会、有新书推荐会、有游戏辩论会、有新闻会。强大的吸引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了阅读的圈子里,还养成了看书时思考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写的笔记要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写得好的在班级的成绩栏进行展览。这样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
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累积很重要,我们当然希望学生把这一过程视为累积知识积累与素材的大好时机,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下一些好词好句,谢谢读书后的感想感悟,胆这一切都要在学生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不能强求,引导阅读和让学生保持持续不断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首要任务。我们希望学生能在轻松和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开展积极的自主阅读,而不希望为了完成课外阅读中的某种学习任务而使本可以生机盎然的课外阅读变成“干涸的沙漠”,让学生望而却步。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虽然渐渐形成了,但与此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它可以持续不断地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能在品尝和收获成果的同时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阅读的习惯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偏好、阅读的风格……只要是学生乐意阅读、享受阅读,我们就大可不必过分关注阅读的细节。
4.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知。语文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重点和基础课程,在如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更需要不断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不可能脱离儿童文学而存在。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近年来,儿童文学阅读已经在各小学中有了一定的应用,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就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1.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来源是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授课的媒介,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曾说“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直接说,儿童文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是作家从儿童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心智模式等多方面出发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的,对于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诗歌、文章、故事等都有儿童文学的影子,因此,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儿童文学
小学时期,家长和老师都会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学生本身对语文课外阅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可以获得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远不能满足阅读需要,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而从自身的状况出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体就是儿童文学。实践证明,课外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3.儿童文学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的是在语文教材教学之外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听、说、演讲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会定期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有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课本上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要。因此,课外的儿童文学就成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来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是一个教学核心的地位,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使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服务,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小学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积累,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容乐观,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2.教材中儿童文学比例不断加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够高,这与当今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的,教师将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儿童文学教学。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小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除了课本内的儿童文学作品外,小学生课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其实并不太好。这与教师和家长都有关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作品大多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对于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兴趣可能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他们阅读效率低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阅读作品,例如绘本、漫画书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儿童文学阅读对小学语文的应用建议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才能让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阅读提出一些具体而有效的建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进行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
学生应该大量阅读优秀的、对他们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因此,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在挑选儿童文学的时候,标准应该更加严格,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为学生挑选出更多国内外的古今优秀儿童文学。
3.重视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课内阅读量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读书讨论会、课外诗歌朗诵大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儿童文学阅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自身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儿童文学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 悦读;新体系
据媒体对中小学生购书情况的调查显示,学生购书最集中的时间在学期初,所购书籍主要是配套教辅、学科拓展、写作辅导等,其次是动漫类书籍。此情况反映了两点信息:①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功利性和学科本位特征;②学生的阅读品位、品质有待提升。跳出功利,还课外阅读以本义,真正发挥其作用,是构建“悦读”新体系的目的所在。
一、走向“悦读”的课外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言:“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吕老的话再次证明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要发挥其真正作用,必须跳出功利的圈子,将着眼点由“课堂”转移到“阅读”上来。什么是真正的阅读?就是能真正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的阅读,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文学概论》)简而言之,阅读应该是“悦读”的过程,是一种审美活动。当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有促进学科学习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应融化在“悦读”的过程中自然发生,功利化的刻意追求只会南辕北辙。
二、“悦读”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家庭为“悦读”创设条件
(1)利用家长学校,形成共识。新生入学,家长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他们除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外,还进行主题学习:阅读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让家长明白:“使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建立家庭书柜,扩充读物。学校倡议“家家建立小书柜”,旨在让每一位学生、家长明白:“与书为友”是最大的成功。要求每个家庭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建立书柜,每学期有计划地为孩子补充课外读物,充实书柜。学校常年开展“星级图书家庭”与“十佳藏书”家庭的评选活动,打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3)形成家访制度,增进交流。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家访时必须宣传学校课外阅读活动,提出学校近期要求,实地考察家庭小书柜建立情况,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增进家校交流。
2.学校为“悦读”提供保障
(1)发挥图书作用,切实为生服务。本着“一切为了读者”“以用为主”的原则,学校每天开放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采用个人借阅与班级定期借阅的办法,实行“两提倡一投入”:提倡每学期按额将图书分发到班级;提倡教师把阅读指导课搬到学校图书馆;投入资金,不断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为阅读提供必要的保障。
(2)减轻课业负担,保证阅读时间。学校从制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规定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年级作业时间半小时内,高年级作业不超过1小时;规定每天有半小时的午间阅读时间。让学生从繁重、机械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轻松愉快地开展课外阅读。
(3)推荐阅读书目,确保绿色阅读。教师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应具备以下特征:教育性:凡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积极推荐,如“先辈的故事”“名人的故事”“英雄事迹”等。知识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内容的书籍。针对性:向低段学生推荐拼音读物,如童话、儿歌、绘本等,向中段学生推荐儿童文学系列,向高段学生推荐中外儿童文学名著。
3.活动为“悦读”提升品位
(1)名著研读。名家名著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历久不衰,对作品的研读、挖掘、涵咏,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由于名著内涵深厚,学生不易读懂,因此,学校可组织名著研读活动,让学生发现一个广阔奇妙的文字世界。
(2)好书推荐。一本好书犹如一位好友,将朋友介绍给大家,也是一种快乐。每周一次的校级“好书推荐”活动在班级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由各班依次推荐本班公认的一本好书。学校借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开辟专门的栏目,介绍推荐书籍。期末,全校投票评选出本学期最受欢迎的五本书。
(3)征文办报。学有所得,不亦乐乎?学校定期开展读书征文、出版《诗意语文报》。对征文的要求比较宽泛,可诗可文,可洋洋洒洒,可短小隽永,甚至可以是一句肺腑之言。如此,“写”就不会成为“读”的包袱,保证学生读写过程中的愉快心境,杜绝了假话、空话、套话的产生。
(4)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学生喜闻乐见,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剧本,组织剧团,自导自演,将平面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场景,在此过程中享受再创造的乐趣。
4.考级实现“越读越爱”
(1)设立考级七色卡。课外阅读考级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共七级,以阶梯状分层次地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量与质的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了某一等级,即可申请参加考级,取得相应的等级就能获得相应颜色的考级证书,不同颜色的考级证书表示学生不同的阅读量。阅读考级的每一级都明确阅读量和摘记、笔记的要求。
(2)出台考级推荐书目。考级推荐书目中分为考试书目与必读书目,每一级都列出相应的书目,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在确保阅读量的前提下,学生可以从学校设立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20本”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与必读书目中所列的书加以对换阅读。
(3)制定考级内容与形式。课外阅读考级的形式以书面答题为主,试题范围为推荐书目中所列出的书籍,主要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对所列的书籍进行过阅读,检测学生的阅读量是否达标。课外阅读考级除了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检测外,还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要求。从考级的第五级起增加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检测。检测方式是向学生展示一段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然后出示一些判断题,检测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取信息的效度。
(4)坚持考级评价多样性。课外阅读考级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情况与期末的考试情况有机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成绩。学校推出了《学生课外阅读手册》,手册上印有学校课外阅读考级的相关要求,学生人手一册,人人明确要求。手册上还印有文摘卡、阅读心得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都可从中得以反映。学生完成文摘卡、阅读心得卡的数量和质量可折算成附加分记入考级的成绩。同时,学生在参加校内外各种读书征文活动中所获得的荣誉也可相应地折算成附加分记入考级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平时认真、扎实地进行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实践证明,“悦读”性课外阅读指导体系让孩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家庭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阅读”变成了“悦读”,实现了“越读越爱读”!
参考文献:
[1]蔡 仪.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一、忽视了课外阅读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考试内容在语文教材范围之内,学好教材考出好成绩就万事大吉了,课外阅读是浪费学习时间和增加孩子负担。更有甚者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阅读就要阅读语文教材。
二、课业负担挤压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应试教育的现状,造成小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如何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上。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早上上课,中午应付题海作业,下午上课,晚上还要应付比中午更多的作业,一周盼来的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兴趣班在等着他们。在这样情况下,学生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三、缺乏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肯定的评价。在实际中,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时发现和保护。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生课外读的都是闲书,不予支持和鼓励,更没有去积极地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认知导致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悦读”呢?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感知课外阅读的意义,就要让他们从内心里真正爱上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可在语文课、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适时插入一些教材之外的有趣故事等,诱导出学生的兴趣点,并说明这样的小故事通过课外阅读就可以看到很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影响学生的家庭,使家长充分理解和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建议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外阅读的“气场”, 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读后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共享阅读的快乐。此外,教师还要消除家长“课外阅读对考试无用”的错误观点,举例说明班里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作文成绩比不喜欢阅读的好,从而使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提高考试成绩是有益无害的。
二、合理安排,为学生预留阅读时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玩乐,但每天的课程、每天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并不轻松。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只花一学期二分之一的时间就教完了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在班级内部进行了尝试,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课时,节省课堂时间,在每周五下午的语文课,专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把时间交给了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课外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懂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就会有的”,可以根据挤出时间的多少,合理安排阅读量。起初,很多学生有些抵触情绪,有被逼迫阅读的感觉。但经过三周的坚持,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普遍得到了提高。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热情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在实践中,我的主要做法有: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利用奖励手段,肯定阅读成绩。比如,奖励给最努力的学生“阅读小公主”“阅读小王子”等荣誉称号,或者进行物质性鼓励,奖给学生一本有趣的书、一支钢笔、一个作业本等。这些方法代表了教师对这些爱好读书的学生的肯定和赞扬,会在全体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榜样,激励他们向这些榜样学习,促进学生今后积极阅读课外书籍。
关键词: 外来工子女 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方法
我国教育界一向重视课外阅读,逐年的教育改革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增长知识不是靠大量的作业、补课等途径,而是通过大量阅读实现。显而易见,学生不但要学好课内知识,更要拓宽课外阅读面。
然而现实跟理想往往并不一致。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蜂拥而至,家长们多把孩子带进城市接受教育。虽然部分家长能够意识到对孩子来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加上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甚至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更是难以给孩子提供独立、舒适的阅读环境,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接受基本的学校教育即可,无须再花费额外的时间跟精力培养。因此,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一、诱发阅读兴趣
(一)渲染故事,设置悬念。
学生之所以会喜欢上阅读,是因为喜欢听故事。因此,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语文课、班会课、品德课等时间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适当设置一些悬念,在充分吊足学生胃口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要每次一讲故事的时候,班级就出奇安静。故事不管是对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像磁场一样,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渲染、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
小学教材内容文质兼美,且具有典型性,更有不少名家名作,这些作品当中也有部分是节选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阅读了教材后,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包括介绍作者及其他相关作品、原著、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相关作品等,以此将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如笔者在教丰子恺的《白鹅》结尾时,问学生:“如此高傲、可爱的白鹅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丰子恺先生又为什么说,在写这篇散文时就像是在给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呢?”学生听完后很感兴趣,我就告诉他们:“想要知道故事后来的情节,就去看《白鹅》原文,或者《丰子恺散文》。”经这么一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高涨。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迅速走进课堂,这对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把他们带入更直观、更生动形象的画面中理解书中的内容,这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丰富活动,优化资源
(一)创建班级图书角。
一个小小的班级图书角虽不起眼,但是能开辟出精彩的阅读新天地。教师可以发动班级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好书拿出来共建一个班级图书角,并且制定相关的借阅规则,以此养成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鼓励学生多动笔,班级定期推选优秀作品张贴在图书角上供同学们欣赏。同时,每个月也可以跟不同的班级甚至不同的年级进行图书交换阅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由于图书角是班级同学共同建立的,更符合学生的阅读趣味,因此在借阅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而且能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非常大的力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以便于阅读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利用早晨学生课间操后的三到五分钟时间安排学生上台“说书”,按座号每天安排一名学生上台,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在书中看到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可以是一些精彩的情节,也可以是你感触特别深的部分,等等。这样通过一名同学的发言,也会有其他同学发表看法,或者展开小讨论。这么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知识,而且可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丰富学校的阅读资源。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接触更多优质的图书,学校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地多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图书馆需要定期引进新书、提高图书的质量。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创建阅读交流网站,适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优秀的文章放在网站上供学生阅读交流,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书评等,通过这些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三、传授阅读方法
(一)做批注。
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自学,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做批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懂的生字新词,这时可以圈画不懂的字词句,并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网络查询等方法解决。学会品读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写写独特感受。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一些好词好句,就可以把它们摘抄在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向来是相辅相成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或者简短的心得体会等,促使学生更好地将阅读的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小练笔,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安排阅读课程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建议学校可以考虑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阅读课供学生阅读。就以本班上学期的实践情况来看效果颇好。每次只要上阅读课的时候学生就异常高兴,当然这个阅读课并不是花费时间做阅读练习,而是全班同学静静坐在位置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包括老师。全体师生就这样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在这样的安静的氛围中无须多言,彼此相互影响,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当然,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并且适当激励学生,必定会锦上添花。
五、促进家校联系
除了在校时间之外,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关于课外阅读重要性和方法的讲座,成立家长读书交流会、发放读书倡议书等活动,转变家长们对阅读不重视的态度,增强他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意识。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的特点,学校也可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跟孩子一起阅读,努力做到家校合一,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外来工子女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这就需要老师、学校、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让外来工子女也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在阅读中改变,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雪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之策略[J].教师之窗,2012,(8):23-24.
[2]周莲清.激发和驱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微探[J].教育导利,2011,(12):80-82.
[3]冼志恒.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探索[J].课堂与教学,2012:55.
[4]陈洁.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以宁波市李惠利小学为例[M].宁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
[5]杨婷.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比较研究[M].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6]骆金林.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2,(82):41.
一、从兴趣入手,使学生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兴趣是一个人的老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能积极认真地去做,所以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巧用趣味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心理需求不完全相同,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学生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目的。如学习《蒲公英》《三袋麦子》后,老师让学生找找《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读读,然后在班级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这样,由课内到课外,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寻找阅读材料,避免无效阅读或垃圾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或做一些肢体语言,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入神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
2.树立榜样,激发阅读欲望。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此外,还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使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动机。
3.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如始高涨,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评价,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此往复,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各种方法的读。
1.摘录与随感。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
2.精读与略读。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
3.多读和多背。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课外阅读贵在坚持。“滴水穿石”、“聚沙成塔”,课外阅读也是这样,只要每天抽一点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就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储存丰富的知识。当然,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多思。托尔斯泰曾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摹仿和抄袭。因此,教师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
三、推荐相关读物,使学生多读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我就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
除了小学语文教科书规定的和《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课外阅读外,教师推荐读物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当然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是学生喜欢看什么,就让家长买什么。培养他们从小用心读、用心听、勤思考的习惯,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鼓励他们从书中去找,或者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一起讨论,从书中找到乐趣。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这时要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抽查学生所读的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从“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
关键词:阅读习惯;问题;农村小学生;策略
一、习惯及阅读习惯
习惯是长久以来在生命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好的习惯不但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人的一生。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良好习惯的培养应当从小学做起,在小学教育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主要指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所谓“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
二、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在农村生活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落后和家长的忽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小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也很少去主动阅读,休闲玩乐成了他们课外唯一的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在农村,小学生放学回家除了完成课外作业,还要帮助家里做一些农活,小学生自身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很少了,长期缺乏阅读,影响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
2.读书方法不正确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部分学生只知读书却很少去思考,不恰当的读书方法影响了读书的效率,即便有了好书,也只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过程中,学生从来不做读书笔记,时间久了自然遗忘。读书方法的不正确导致学生的读书效率低下,学生渐渐地就会失去读书的兴趣和乐趣。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农村小学生为例,由于农村小学环境本身的限制,学校很难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回到家里更是没有浓厚的读书氛围。针对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农村小学应该加大对于图书经费的投入,买入或者借入一部分书籍,为学生建造专门的读书室,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受到浓厚的读书氛围的熏陶,逐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从家长来说,应当重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减少小学生参与农活的时间,多给他们买一些课外读物,鼓励他们去阅读,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2.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针对农村小学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注重对小学生科学阅读方法的培养。读书有精读和泛读之分,要做到精读,就必须重视阅读的方法。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进行精读式阅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写了下来,不断翻阅,才能掌握知识,通过读书笔记,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把握书中的精华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读书逐渐系统化。作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能力。此外,读书要学会思考。科学的阅读方法离不开思考,只有学生自己思考得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能记得牢。
3.转变农村教育观念,改善农村阅读环境
以农村学生为例,他们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在于缺乏相应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的环境。要转变农村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改善农村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首先,农村家长观念的转变对于创造和谐的家庭读书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父母的重视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基础性的,父母对待孩子进行阅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往农村父母的不重视,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忽视,不喜欢阅读,也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父母观念改变了,重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对学习的重视,刺激孩子去进行阅读和学习。可以通过在农村进行宣传,让家长意识到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其次,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改善阅读环境,建造图书室,打造学习型校园;积极开展农村学校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交流会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提升其阅读能力、促进学习进步和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农村,只有家长和学校转变阅读观念,重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