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影视文化内涵

影视文化内涵

时间:2023-10-07 08:57: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视文化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影视文化内涵

第1篇

一、影视旅游的特点

根据对影视旅游所做的定义,以下分别从资源和文化的角度,对影视旅游所凸显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电影是高于生活的艺术,通过影视作品,观众往往能从感官和意念上拥有模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了解日常生活中无法经历的事和物,亦或者从影像中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作为艺术创作、文化创作和经济运作相结合的成果,影视作品是能使观众产生感情共鸣的文化消费品。因此,由影视所衍生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特质是无可厚非的。同时,影视旅游资源是具有强烈的可感知性的。影视作品本身所创造和展示的意境是对资源文化内涵的一种烘托和渲染,影视旅游还原了影视作品中相关的自然景色、人造景观、人文古迹等丰富资源,物化的影视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心理上和感官上最直接的感知。《梅兰芳》热映后,有许多海内外的京剧票友专程前往北京游览梅兰芳故居并在什刹海胡同细细品味梅府家宴。除此,泰州梅兰芳纪念馆更是将梅兰芳生前使用过的练功镜、梳妆台等家具进行了原样陈设,为旅游者传递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影视旅游用一种直观的、可感的形式为各类旅游者提供了一项文化之旅。

二、影视旅游文化的概念探究

作为一种文化体验过程,如何将影视旅游的文化功能最大化,使旅游者在参与影视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得以获取最大的文化满足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有必要对影视旅游自身的文化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影视旅游文化的形成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文化都是人的活动,而且具有实践性。影视文化是狭义文化的类存在,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感知方式。传媒科技的发展使得影视艺术得以被广泛接受和传播。因而,影视文化具有广泛性。同时,影视艺术具有被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观众所接受的可能。因而,影视文化具有普及性。影视的最终目的在于使观众在感官上和精神上得到认可和愉悦。因而,影视文化还具有娱心性。从审美到观念,包括影视旅游的出现,影视文化广泛性、普及性和娱心性的特质使影视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旅游使影视旅游文化得以产生和表现。旅游活动中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介体——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势必会产生文化行为和文化影响。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者的客源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文化和东道文化、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经营者所展示的服务文化等等融合组成旅游文化的内容。因而,旅游文化具有融合性、综合性。同时,由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人员差异都使得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旅游的最终目的是愉悦身心,接受文化和精神享受。因而,旅游文化势必也具有娱心性。王恩涌在其《人文地理学》中认为“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影视文化与旅游文化是具有一定相同特质的文化,这两种文化最终表现为愉悦的心情和满足的精神享受,在相互吸纳、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催生了影视旅游文化的形成。

2.影视旅游文化的涵义

影视旅游是由与影视相关的各类旅游资源所构成的文化体验过程。旅游文化扩充了影视文化的内涵,而影视文化则为影视旅游所服务,可视其为影视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资源,它提升了影视旅游活动的意义,使这一专项旅游为更多人所接受,是旅游文化的实践。因此,影视旅游文化是以影视旅游活动为载体所展现的文化交融和文化整合现象。(图1)影视旅游文化的“源文化”——影视文化、影视旅游资源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影视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关系是影视旅影视旅游文化具体特质表现为:(1)综合性。影视旅游文化所包含的要素众多,所表现的形式丰富。从影视拍摄地的静态景观到各种影视城的动态演艺节目、各类旅游资源和文化产品无一不体现出影视旅游文化这一整合文化的丰富内涵。(2)广泛性。作为感染力最强的艺术,影视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影视旅游虽还只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但影视和旅游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娱乐方式,热爱影视和旅游的人们众多,只要能有具备吸引力的影视旅游资源,人们自然会对影视旅游产生兴趣,影视旅游文化具有被广泛传播的可能。(3)可感知性。文化的概念是宽泛的,但是介于影视旅游资源的感官体验使得影视旅游文化可感可知。从影视作品影像中所抽离出的逼真的旅游资源驱使旅游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文化感受。(4)娱心性。影视旅游是能带给人们精神享受的文化体验之旅,影视旅游文化宣扬和传递影视和旅游的魅力,使旅游者得到文化需求的满足。

三、探究影视旅游文化涵义的启示

影视旅游文化的综合性、广泛性、可感知性和娱心性足以使得影视旅游成为一项具有文化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始终关注影视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整合文化所存在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扩充具有文化内涵的影视旅游产品、营造影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对文化需求强烈的旅游细分市场积极使用文化营销、将文化倾注于影视旅游品牌的打造。

作者:沈依慧 单位:上海建桥学院

第2篇

关键词:影视文化;学生;审美品格;影响

影视文化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它综合了社会、政治、文学、经济、哲学等众多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了电影、电视、动画、音乐、绘画、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传播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随时随地都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影视文化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参与群体,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被影视文化特有的气质所感染,对其自身的言行活动、生活方式还有审美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其价值理念与人文素养产生影响。

一、影视文化传播的特征

第一,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影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真实、生动的形态,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展示,让大众在视听中,能够获得具体的认识与感受。尤其是电影、电视艺术,将故事(或者真实的事件)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给人们创造出真实、客观的感觉,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刚刚发明不久,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播放《工厂的大门》等影视作品时,观众看到屏幕中呈现出一个正在奔跑的火车,并且还喷着浓浓的烟,有些人都躲到桌椅下,当屏幕中出现雨水时,有些人还将自己手中的雨伞打开,另外有些人在电影院或者家里观看影视作品时,会发出惊叫声、默默流泪等现象,这些都是影视文化的生动性与直观性给观众的感官刺激所导致的,是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替代的。第二,兼容性。电影综合了语言、音乐、戏剧、戏曲等多个艺术的特点,将这些特点都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形态,让其在不断变化的影像中获得了展示。不管是新闻报道或是故事片或者纪录片等,都给这些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展现空间,结合电影自由的时空艺术,更加具有魅力。通过影视文化,能够将话剧、戏曲、相声杂技等都呈现在屏幕当中,让人们能够更好的欣赏到这些文化。影视文化的兼容性,让其能够将多种艺术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并且让这些文化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展示。第三,传播范畴较为广泛。当前,电视已经变成大众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几乎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媒介之一。“电视文化传播的及时性、快捷性、同步性,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当人们通过电视掌握时事新闻时,报纸或许还未与排版当中”[1]。所以,电视是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特别是在信息传递如此迅速的今天,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大量的电视作品能够通过现代化科技进行复制与存储,并利用网络进行传递,彻底摆脱了传统媒介受到时空的约束,给影视传递都带来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譬如电视直播节目,实时传递现场信号,而且还可以时时与现场交流等,都大大提升了传播速度和实效性。电视媒介早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载体,而是一个具有现代化科技的、能够超越语言文字的现代化传播工具。

二、影视文化传播对学生审美品格产生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影视作品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如果学生不会判断有可能就偏离了,对文化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甚至还会出现价值观的扭曲。在当前商品化的发展中,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不惜使用一些下流、荒诞的话题博取顾客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利益,刚好这些作品又能够满足社会中一些人的欲望,最后造成创作、出版以及发行上的浅尝辄止、粗糙滥造,缺乏审美价值,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品格。同时,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也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学生对港台与进口片的格外喜爱,又会造成各种不同水平的文化作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来,从而对其审美思想造成了一些影响。

(二)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感

影视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已经变成学生思想、情感的主要寄托主体,大部分影视作品中呈现的主人公思想与理念,都是当前学生追逐与效仿的对象。每一个作品中,都涵盖了很多个思想理念、价值取向以及审美观点,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三观,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中,学生喜欢追求时尚、偶像等,他们想要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展现自己,而影视作品中的思想与潮流就刚好给他们追求时尚、偶像带来了机会,这些都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实现的。因此,学生的审美会随着影视文化而发生改变。

三、如何利用影视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品格

(一)重视和加强影视教育

学生的审美品格与人文素养都并非是天生获得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积累实现的。影视文化是从人们感知世界规律中慢慢形成的,其表现力丰富、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时空表达自由等特点,学生在感知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而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其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与涵盖的艺术价值都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学习审美鉴赏,才可以更好地感知其中的艺术性。首先,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比方说文艺学与美学,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欣赏,掌握其中内涵;其次要懂得培育自己的艺术审美眼光,要让自己具备欣赏艺术的眼睛与聆听艺术的耳朵与心灵,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艺术中所展现的美。要想实现这些,不光要能够进行欣赏实践,还需要掌握与艺术欣赏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这些都是需要获得对应的审美指导。

(二)开设影视欣赏课

高校可以开设相关影视艺术的赏析课,通过欣赏的方式,不断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理念。在大学生涯中,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来实现,学生们往往有社会经历较少、价值观有着不成熟性与可塑性强、对善恶的辨识能力较差等特点,若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利的影响。高校通过影视欣赏,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价值标准,掌握是非评判标准,给他们的人生定位以及理想实现带来有效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讲解和艺术价值的判断,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对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些有着较高文化品位的影视作品,都是利用自身的“美”,不断影响观众,从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以及精神境界,最后让人格获得健全,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影视欣赏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三观,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并发现“美”的存在,学会辨析“美”的价值。

(三)找准定位,全面提升艺术赏析课

不是所有的艺术赏析课,学生都是十分喜欢的,他们也是根据自身的爱好来接受相应的艺术熏陶。譬如音乐赏析课程可能就没有影视作品赏析课程受学生的欢迎,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需要调整思路和上课方法。比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向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瑶族舞蹈的影片,让学生可以在观看中踏上前往瑶族之乡的旅游之路。学生被美丽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美丽的乡村、具有特点的民族服饰、靓丽的少女,这些都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瑶族之乡,非常美丽,从而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提升了情感体验。让学生可以实现“看”“听”的互相结合,还能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带动身体中的各个感官,体验了作曲家所想要表达的美学内涵。通过影视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才能够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影视文化是一个综合的艺术体,利用其自身的视、听、图、文、声像等特点,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对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养成带来影响的一个主要因素。要想实现影视文化朝着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方向发展,就一定要全面的掌握影视文化在传播中存在的正、负面影响,通过正确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育与成长,培养良好的审美品格。

参考文献:

[1]刘新胜.谈影视文化传播对学生审美品格的影响[J].建筑机械化,1996,(02):32.

[2]赵晶王云.影视美术对现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2010,(13):241.

[3]杨安民.影视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电影评介,2008,(06):83-84.

[4]陈晓利.试论影视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第3篇

一、影视文化的特点

影视文化是一种由声画通过屏幕传送的活动影像所构成的文化形态,是兼有科学、艺术属性的审美文化。影视文化使用活动影像作为基本表达手段、声音、图像、色彩、动作一并俱全。影视语言的直观性,使其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利于人们接受。

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影视文化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主要形成了政治社会化功能提升、人性关怀的凸现、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等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功能提升

世界各国的影视文化均具备了这一特点,以美国的影视文化为例。美国的影视文化是最具霸主地位的,美国的大片在世界各国几乎通行无阻。一是文化的侵略,美国影视文化不仅塑造了代表美国精神和美国梦想的各种全球形象,无论是上个世纪的《雨人》《超人》,还是21世纪以来的《蜘蛛侠》《狮子王》,无不塑造了美国式英雄。二是文化的掠夺,即使是敌对国、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国家,都会轻易被美国的影视文化征服,因其在运用他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塑造了美国式英雄,如取材于中国古代故事,美国拍摄了动画《花木兰》,取材于犹太民族的《圣经》,美国拍摄了动画《出埃及》,其他民族的英雄打上了美国式的烙印,而美国对这些影片的打造力度不容忽视,《花木兰》的主题曲《Reflection》由当红歌星克丽丝蒂娜演唱,《出埃及》的主题曲《When You Believe》由美国歌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联袂演绎。三是经济的侵略,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北美票房”一词,动辄以“亿”计,美国在实现其文化侵略的同时也收获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在实现经济利益与精神利益方面,美国堪称影视界的楷模。肩负推销美国式民主和人权社会价值重任的美国影视,已经成为美国政府世界的武器。

(二)人性关怀的凸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面对的是缺乏信仰和信念的人生,科技文明不能代替现代人思考生命和死亡等深层次问题,人在精神上愈来愈缺乏值得奉献的理由与长远的精神目标,空虚与无聊成为当代人主导的精神生活。人们渴望美的精神世界,却不知如何走向它。高科技手段拉近了人的时空距离,却推远了人的心灵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影视文化凭借它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人们创设出可触及心灵的美。在这种美中,人们不但获得了感官的愉悦,实现了心灵的释放,也建立起了感情依托和精神支柱,寻找到了超越现实走向理想中的“心域”的途径,如《阿甘正传》、《爱丽丝梦游仙境》。

(三)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型

大众文化主要指有别于精英文化的以满足大众娱乐和消遣为主的商业性消费文化,目前它主要通过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来传播。由于现在的影视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影视文化的商品属性日益凸现,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却越来越模糊。影视文化的通俗化走向,既加速了当代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使当代审美文化商品属性更加凸显。影视文化市场受大众文化的感性享受、追求时尚的刺激,也变得越来越向娱乐方向发展,最明显的事例就是香港广播有限电视公司(TVB)拍摄的电视剧,上世纪80年代TVB拍摄了24部电视剧,90年代就达到了177部,仅2009年就拍摄了40多部,作为消磨时间的最佳选择,中国大陆不分年龄、职业的人们,很多爱上了TVB电视剧,被称为“TVB迷”。

二、改革开放30年外来影视的引进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内涵。影视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国际贡献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文化输出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成一个文化输出大国,通过文化输出,最终成为政治大国。因此,大量日本制作生产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等文化制品在中国上映,引起了巨大轰动。

日本电视剧《烈驹》当时在我国深受欢迎。《烈驹》是轻喜剧风格,讲述的是明治维新前后的事情。橘阿铃,一个像倔强的小马驹似的女孩子,在幕末时代就显现出女性解放运动者的资质,做私塾的窗外旁听生,只要别人有学问,她可以拜一个陌生人为师,还顽强地抗婚;明智维新之后就更是如鱼得水,在外国人开的学校念书,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还在报社做了编辑。在那个时代,一个日本的女性能够做到这些,不得不让人佩服她的出色。

80年代,我国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外来影视就是日本的电视剧,如上面提到的《烈驹》,还有《血疑》《排球女将》《追捕》,大学生在这些影片中知道了三浦友和、山口百惠、小鹿纯子、高仓健等,他们是80年代大学生的偶像。80年代日本连续剧的剧情多围绕奋斗、拼搏展开,对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起到积极作用,看到橘阿铃为了将英语学好,跑到教堂对着耶稣像把整本英文版《圣经》背下来的精神激励了不少在英语面前怯步的大学生。

(二)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的世界

90年代的外来影视,不得不说到美国,而其中以好莱坞最具影响力。好莱坞一直是美国的造梦工厂,它所营造的一个个神奇而瑰丽的梦境,让全世界的人们为之向往。因为好莱坞,我们想到了奥斯卡,想到了奥斯卡,就想到斩获奥斯卡6项大奖的《阿甘正传》。阿甘的生命乐章因为妈妈的一句“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而一步一步的走向未知人生道路。阿甘,从智商只有75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不是上帝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或者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无法预料和无常无规,永远让你使料未及,无法琢磨。阿甘只能说是一个“美国梦”,广大青年在理性地看到“梦”的不可实现性的同时,也被阿甘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的品质所折服。

(三)21世纪――韩流的来袭

21世纪以来,韩国的影视在我国引起了飓风式的“韩流”,韩国影视的年度产量不断稳步增长。视竞争方面韩国影视的艺术表现为从容沉着,而且表现更为出色和更具爆发力和有韧性。

韩剧中的很多故事在向大学生传达了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即强调个体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是对个体的充分尊重,还有独立客观向上的精神,如《大长今》开始风靡以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励志剧”。励志精神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去抱怨客观条件的恶劣和社会环境的不公,而是认定自己的方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励志剧”的一个分支就是“辛蒂瑞拉剧”。辛蒂瑞拉是童话《灰姑娘》中一号女主角的名字,早先过得很悲惨,但是从不怨天尤人,勤勤恳恳工作,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最终收获美好的爱情和事业。在就业困难的社会,韩剧中的积极进取精神鼓励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从基层做起”说出了当今大学生的心声。

三、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影视文化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又是一种宏观的文化环境,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全面而持久。

(一)影视文化有助于大学生间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是非常少的,正因如此,在大学生活中,除了考证是一个热点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个重心,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影视文化能将丰富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当代大学生,有利于他们间接了解社会,为他们毕业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并能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如《美丽的大脚》这种真实反映西部教育、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的电影电视,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而是思考,他们看到了祖国另一片亟待他们去建设的地方,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二)影视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使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具备了不确定性的特点,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毕业后会干什么,能干什么,茫然和消极情绪渐增。优秀的影视作品能为大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供动力,如《阿甘正传》里,阿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停止他奔跑的脚步,《肖申克的救赎》里,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不能阻挡安迪追求自由的步伐。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存在学业、就业压力的情况,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励志电影”,旨在通过影视文化的力量让大学生在观看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确定个人的人生目标和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三)影视文化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

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他们崇尚“肯定自我,坚持自我”的理念。韩剧中经常会出现如“我的人生”“自己的人生”等对白,强调的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权,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这就是主体意识的体现。如《看了又看》中,银珠自己选择自己的爱人,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艰辛与困难,她都能够不放弃,不抱怨,永远相信自己。

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和影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对大学生价值观有着无形而巨大的塑造力量。在日益开放的时代,如何使大学生在影视文化的多元空间中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都要认真面对的严肃问题。

参考文献:

[1]郭乐.浅谈影视文化功能的新特点

[2]韩丽.浅谈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3]李星贵.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4]薛健飞、韩楚楚.探析韩剧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

启示意义

第4篇

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也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人生理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审美观念。文化多元化使得时尚文化、影视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等大众文化逐渐进入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成为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文化沃土。

而影视文化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日益成为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信息传播及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影视文化由于其直观形象性和丰富多彩的画面而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影视文化的消极影响,扩大其积极影响,需要深入分析影视文化的特点。

1.影视文化是一种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的文化

娱乐性是影视文化的基本特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影视文化往往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可视化媒体将影视文化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对于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放松心情、丰富业余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育性是指通过影视作品向人们展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及传播先进文化。影视文化的教育性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2.影视文化是一种兼有现实性与艺术性的文化

影视文化是一种来源于现实而通过艺术化手段展示社会生活的文学表达形式。现实性是指影视作品包含内在的现实根据,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反映。艺术性是指影视作品往往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而运用一些艺术化手法虚构故事情节。如果将现实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真实的”历史瞬间,可以带来引入入胜、身临其境的感觉。

3.影视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渗透性的文化

渗透性就是指影视文化的影响会随着人们对影视作品中的人、情节、场景等的回忆而逐渐进入人们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这种渗透性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影视文化不像学校的教育一样重灌输,当影视作品中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与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相符合时就会引发他们的崇拜、模仿等,可能会给其带来较长时间的影响。

二、影视文化给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载体

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观念和民族认同感。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的今天,可以通过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朝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观看真实反映二战结束后盟军对日本法西斯分子进行正义审判的影片《东京审判》,可以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他们牢记历史,从而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青少年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影视作品是青少年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现实的一个窗口。而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青少年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校园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纽带,可以使青少年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了解人际关系,关注我们正在变化的生活,关注改革开放中人们的真实心理。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通过客观展现社会现实问题,使得青少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的重要方式

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积极、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当前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些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而一些国内外优秀影片宣扬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养成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例如影片《阿甘正传》,学生可以体会到智商并不高的阿甘身上诚实、守信、勇敢、真诚、乐观等美德。

4.宣扬功利主义的低俗影视文化会导致青少年学生人文精神和信仰的缺失

由于影视文化具有较强的感官刺激等特点,与青少年学生爆发式的激情和青春期特有的“求异”心理相符合。国内外一些宣扬功利主义的低俗影视作品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导致重功利、讲实惠成为很多学生的人生准则。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导致他们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化、世俗化的倾向突出,甚至出现人文精神和信仰的缺失。

5.崇尚暴力的低俗影视文化会淡化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

当前一些影视作品偏离正常的伦理价值,宣扬以暴制暴,主张用暴力解决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矛盾和纷争,还有一些影视作品宣扬黑社会的价值观念,给青少年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学生甚至迷恋自己的影视偶像,渴望有一天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更有甚者将影视作品中的场景移植到现实生活中,拉帮结派,无视学校规章制度,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三、影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途径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新媒体时代,如何使青少年学生在影视文化的多元空间中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关注影视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在文化观念、审美能力、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影视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阶段,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加之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通过影视文化等传播途径宣扬并渗透其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青少年学生极易受西方文化等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为指导,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为载体,以和谐人格培养为重点,开展高品位、多形式的影视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养人”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指导地位,使青少年学生自觉抵制西方影视文化中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正确面对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冲突,自觉抵制宣扬绝对个人主义的低俗影视文化;要把弘扬民族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抵制低俗影视文化给青少年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识别美丑的能力。

2.积极利用“红色影视”的正面引导,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

“红色影视”具有传播广泛、为人们喜闻乐见等特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传递着价值观和思想政治信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陈旧和学生反感等现实,“红色影视文化”具有时代性、艺术性、思想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红色影视作品包含了大量革命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和成长经历,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征,因此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而且革命先烈的感染力、吸引力对于青少年学生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自觉抵制低俗影视文化的侵蚀

针对当前国内外一些低俗影视文化中所表现的崇尚物质享受、提倡奢侈消费及放纵等伦理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仅通过传统规范和思想教育很难取得实效。因为一些青少年学生不仅羡慕而且渴望能享有那种生活方式及物质条件,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自觉认识和抵制低俗影视文化的侵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之,由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都受到了影视文化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学会欣赏、鉴别影视文化,并且将影视文化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敏.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3).

第5篇

(一)影视文化符合继续教育的内涵

首先,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型的,面向成人的教育方式,而成人在后续学习和受教育的方式上,已经不能像在校学生一样,接受系统全面的以课堂和说教为主的教育形式,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有社会基础的各种社会活动,而影视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群众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没有考试、毕业的压力,更容易使成人接受,在影视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继续教育的内容,介绍的是当今社会的最新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传统学历教育中的系统成熟的知识体系。而影视文化正是紧跟社会文化的最前沿,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正符合继续教育的“新颖性”,容易吸引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兴趣和爱好正是学习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影视文化作为继续教育的先锋队,具有先天的优势和地位。最后,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其再学习的过程从教育的目标来说是查缺补漏,补充最新的前沿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注重向社会学习,与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与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近。其学习的目的可能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而重要的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立足于社会,体现自身的生存价值。而影视文化正是传播这一观念的重要渠道,影视文化具备传播人性美、艺术美的基本功能,而且更加直观形象化,影视作品的人物一般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技术技能,许多影视人物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代表,传递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这是十分珍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加以很好的利用。

(二)影视文化符合继续教育的特征

首先,从继续教育的时间性上来说,传统的教育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几年到十几年不等,而继续教育可能是短期性的,也有可能是终身性的长期教育。在具体的学习时间上,更是具有学习时间不连续、经常有间断、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式”,很少有一个系统集中的学习时间。这就使得继续教育的形式上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随意性。而在影视作品中,许多经典和震撼人心的场景也是十分短暂的,一则之所以人们能过目不忘,正是因为受到了其强大的视觉听觉震撼,二则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受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强烈刺激。这种强烈的刺激,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其实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育学习方式。例如看到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被飞速行驶的汽车碰撞,在经历了惊吓、害怕后,每个人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样子,继而是“后怕”,再想想,“后怕”之余,自己就会从内心深处对交通规则产生敬畏,对事故的后果产生联想,最后在心理上接受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社会规范,进而遵守其它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实现了教育的功能。这一过程如果以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教,怕是老师重复一千次都不见得能听进去的,而一个几秒种的镜头,就能够使人过目不忘,最终从心理上形成对自己行为规范的约束,其教育功能不可小视。

其次,从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来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不断提高,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越来越受到认可,而且更重要的是,继续教育的硬件环境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已经可以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功能。例如,当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达9亿,智能手机、PDA等终端用户众多,3G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信号已覆盖全国,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继续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应用环境。使得社会各类人群都可以受益,继续教育的对象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同时,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较为成熟的个体。他们大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习特征和兴趣取向,用于学习的时间和所需要的教育形式也因人而异,而继续教育正好满足了他们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受教育的要求。

在影视文化中,同样也承载了最大的广泛性,文学、艺术、舞蹈、音乐、绘画、戏曲等众多的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最为广泛的学习教育信息,甚至一部最普通的影视作品,都能够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量包罗万象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影视文化能够被社会各个阶层所认可,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可以在种类繁多的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所认可的文化价值表现,找到自己精神层面的归属,从而使自己受到心灵的洗礼。正是因为影视文化的多样性和广泛认同性,使得受教育者的受众面也空前的广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继续对象的广泛多样性,从一个侧面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同时,由于影视作品的跨年代、跨空间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将每个人的一生加以艺术化,在很短的时间内浓缩呈现,深入探讨人生各个阶段的生存意义,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教育理念。

二、借助影视文化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影视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在获得知识的方式方法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知识的载体越来越向着综合化的发展,使得影视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的契机。同时,在人们的观念上,“终身教育”、“个性化学习”等继续教育的思想已经变为实际的行动。人们除了需要更新、更灵活的受教育模式外,更渴望以快乐的方式来接受教育,而影视作品的海量综合性信息和其独特的直观表现形式,更容易被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一)重视学校教育,为继续教育打好基础80年代初,在我国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始设置电影课堂,到现在,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各种影视类的课程,影视文化的教育功能已经从传统学校教育的角度开始了探索。实际上,影视文化的教育功能在继续教育方面开展的更早,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是主体,继续教育是补充,因此,从学校教育开始,就应该开展必要的影视文化教育。一方面,影视文化的教育在层次上是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成为一门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发展方向应是“通识”类的课程,属于对各学科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课程;另一方面,影视文化教育还应向专业化方面纵深发展,成为了

艺术教育的高端教育形式,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校都招收有影视专业方面的研究生,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门类,十分有助于影视文化的自身发展。(二)长远规划,扩大继续教育的受众面影视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可是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到这一文化盛宴。不可否认,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影电视时代,但还是有相关一部分的社会群体不能够享受到好的电影电视,即使去除经济因素,许多成年人还是因为工作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少走进电影院去观赏一部好的电影。但同时,一些偏远地区的人群,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自身周围环境发展的限制,想去看电影,想感受一场视觉盛宴都没有这种条件,更不要说通过网络接受现代影视文化的熏陶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影视文化的受益者。

第6篇

影视旅游是一种具有体验性和时尚性的旅游活动。体验性主要表现在体验影视拍摄环境,欣赏影视景观,给游客一种零距离接触影视明星的感觉;时尚性主要表现在融入现代科技和流行元素的成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影视旅游丰富了旅游的产品结构,能够带给游客与众不同的精神享受,它的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影视与旅游联姻呈现良好态势,使旅游与影视在实践上更加接地气。[3]

一、 影视对旅游的积极影响

(一)影视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促进作用

影视旅游是影视作品与旅游交叉的产物,是影视与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影视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能够为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力,通过形象宣传,刺激游客的好奇心,为旅游地带来客源的增加。例如随着金庸《天龙八部》的热播,自2003-2013年,为云南大理带来了200多万的游客增量,游客纷纷驻足影视城,追寻武侠梦;2004年《特洛伊》的上映,直接带动土耳其游客增长73%;2006年《乔家大院》的上映,3个月内仅乔家大院的游客接待量就达3.8万,比2005年同期增长3倍。20世纪初形成的好莱坞影视城,当下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成为片商云集的世界电影工厂,其中仅“好莱坞”的娱乐产业产值就占到1/10。好莱坞影视城每年带动的旅游产业增值更是无法估计,俨然一个“吸金巨无霸”。[4]影视的拍摄能够带动旅游目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影视的不断联拍,餐饮住宿、酒吧街区、礼仪接待、会展旅游等开始成长壮大,增产创收潜力巨大,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影视剧的拍摄或播放能为当地带来投资,增加当地收入,促进经济的多样性,带来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影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

影视剧是吸引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拉力因素。由于影视具有离老百姓最近、深受百姓欢迎的群众基础,其政治影响仅次于官方新闻,我国的影视产业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在每一部影视剧上映之前都要经过层层审批,都强调正面形象和价值观的塑造。所以每一部影视剧都带给公众积极向上的一面,都为公众所接受。在影视播放过程中不但带来经济效益,也宣传了目的地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视拍摄地点的优美环境,吸引着游客的到来,在我国高密东北乡拍摄的《红高粱》,已使其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地。更为典型的是舒淇和葛优主演的《非诚勿扰》,直接带动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近年来,承德广播电视台参与投资拍摄的以热河抗战为背景的电视剧《打狗棍》《勇敢的心》,以及电影《水煮金蟾》《密道追踪》等均有意识地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主场景,明显地提升了承德旅游业的发展。[5]

(三)影视与旅游互缔产业链

影视与旅游都带有娱乐与休闲要素,影视与旅游共同发展,旅游中蕴含着影视文化,开发新型旅游产品,体验时尚、新潮的文化。二者的结合产生的影视旅游能够使旅游由原来的观光型上升为体验型,由原来的“参观”升级为“娱乐”,刺激了更高层次的旅游。传统的观光型旅游过后,残留大脑的便是导游的解说词,游客都是被动地接受,后现代的影视文化旅游更多的是参与式的交互式体验,游玩大于观光。当前的追星热潮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由影视文化催生的“偶像体验式”旅游热潮中。另一方面,影视能够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视拍摄引入更多的旅游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吸引观众,能够为当地的旅游资源作宣传,从而为影视拍摄提供场地,在影视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欧美将“影视旅游”称为“电影诱致旅游”,意思就是由于受影视的影响而对拍摄地产生兴趣,进而到拍摄地去旅游。我国的影视旅游经过20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影片外景地,即旅游景区;第二,电影拍摄基地建设影视城;第三,原创电影节与创建主题公园,指以影视基地(影视城)为依托、以影视文化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业态、以体闲娱乐为目的的具有独特运营模式、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的跨行业、复合型的新型产业。[6]跟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民族美食、商旅住宿、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都被连环引爆。

(四)影视刺激旅游动机和旅游认知

影视是很好的信息传播渠道,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能够刺激游客的出游动机。对于旅游者来说,亲临拍摄现场可以感受影视拍摄的新奇,见证影视的制作过程,这也就成为游客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影视城或影视公园将时间、空间切割成零碎片段,并重组制造出现实以外的虚幻时空,把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拼合在一起,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游客亲自观赏影视拍摄基地将会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另外,影片也会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认知,旅游者往往对影视中对故事情节起关键推动作用的场景充满着遐想,影片中的场景为游客的观赏设计好了线路,游客可以根据场景慢慢体验影片中传达的场景,而不是仅仅观赏静态的景观,使游客融入到场景中,与影片形成共鸣。

二、 影视对旅游的负面影响

但是影视的拍摄造成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对当地的环境破坏也是很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例如源于央视大型电视剧《东周列国》的拍摄而兴建的焦作影视城,在20世纪90年代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后期缺少连续性和规模性的影视剧拍摄,导致影视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停滞局而。影视城的建设还存在着游客吸引力程度低造成的客源市场萎缩的风险,影视城在最初的兴建规划当中,都会考虑旅游功能的开发,所以选址都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区域,但是难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随意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造成了空气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相关问题,在另一个侧面能够制约旅游的发展。我国的影视基地、影视产品及附带产品形式单一,大多采用“影视拍摄+观光旅游”的发展模式,同时发展旅游和影视,导致二者一直发展均无所突破的尴尬局面。

在影视拍摄的初期能够使当地居民感到新奇,但是随着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对当地文化的冲击就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致使当地居民产生厌烦感。[7]例如2013年《人在逋局泰濉凡コ鲆院螅刺激了泰国游,时至今日泰国都受影片播放的影响很大,根据泰国清迈大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80%的受访者都认为中国游客的不良行为是令人讨厌的,70%的认为中国游客会破坏平静的生活环境。影视拍摄是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可能是美好的,但当游客到来时,往往会由于眼见与影视中观看的差距而对旅游目的地失落,无法提高游客观览的满意度。

三、 对策建议

(一)丰富产品类型

我国应借鉴好莱坞影视城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深挖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影视旅游产品。尤其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体现地域特色,融入文化元素,产品与产品之间差异化。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要突出地域特有的文化历史和环境特质。将影视与特色的节庆旅游相结合,打造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开展有特色的节日活动。摒弃以静态欣赏为主的旅游形式,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出能为游客提供影视体验的旅游产品,形成以景区观光为基础、影视体验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例如“明星探班团、“当一回群众演员”等旅游活动,产品开发要迎合旅游者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的需求,能极大地提升影视旅游的乐趣。

(二)保持影视城环境

影视旅游要注重周边环境,这里不但指自然环境也指人文环境。影视城大多建在青山绿水间或沙漠地带,环境承载力弱,周边居民关系简单,民风淳朴。在影视城开发规划过程中,要避免重复建设或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要做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维系工作,不能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的打扰。要合理规划影视城的开发,保持影视城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三)增强影视旅游文化内涵

旅游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保证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影视旅游作为影视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否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决于影视作品的文化营销、口碑传播等。所以,要提升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要擅于发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例如《似水年华》深度挖掘乌镇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为世人揭开了乌镇的美。《似水年华》通过温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带我们走进乌镇的青石长巷、烟雨朦胧、浓郁酒文化的三百酒家。[8]

在旅游开发或影视拍摄中需要将文化内涵注入景点之中,依靠文化魅力加深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延续旅游生命力。提升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而:一是挖掘影视城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推出有市场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三是开发有文化内涵的影视旅游产品。如电影剪辑图片等。

参考文献:

[1]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0,25(3):89-95.

[2]余永霞.贵州影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4):97-100.

[3]张祖群.影视与旅游联姻:基于2014年的影视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J].电影评介,2015(1):7-12.

[4]徐望.影视发热旅游升温――谈影视与旅游的产业联姻[J].文化学刊,2014(6):143-150.

[5]张丽华,周丽蕴.从影视与旅游协同合作看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J].当代电视,2015(3):61-82.

[6]蔡梅良,戴珊.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契合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

第7篇

一、对传统文化的皈依与接续

近几十年来虽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之声不绝于耳,但也很难也迅速扭转西方人对东方文明与文化的无视与偏见。在这样一个全球文化多元性共存的时代,“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流行无异于“殖民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变相实践。虽然所谓的反“西方中心主义”者也注意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事实,但是这种文化交流的想象是以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的可资借鉴的“他者”形象为前提的。周宁在对唐纳德F•拉赫与埃德温J•凡•克雷的鸿篇巨著《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的解读中提到:他们在解构“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同时还在建构并不断重建这种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文化诡计,‘反写’的结果是‘正写’”,同时指出了西方文化对异域知识的热情,不仅是西方扩张的文化动机,而且促成了西方文化的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由此可见,西方学者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自我反思不仅无助于削弱其影响反而进一步肯定了其兼容并蓄的优越性,加剧了对东方文明主体性地位的无视。

东方文明或者说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灿烂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都优越于西方,“从蒙元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五个世纪,亚洲对欧洲的文化影响遍及器物、制度、观念等不同层面”,欧洲文明也只是在近代以来暂时性地领先于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视和割裂,将会和“全盘西化”一样导致文化上的虚无主义,这是不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无力引导中国走向强盛。在“他者”与“自我”、“他救”与“自救”中,我们应该侧重于后者。对于当前的影视文化建设而言,传统文化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一座精神上的富矿,我们理应善待之,善用之,影视文化欲求发展必须植根于其上。立足于传统,就是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尊重历史,科学地、艺术地解读和书写历史,正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性元素并能动地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大众化传播,引导观众重塑传统伦理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近来,荧屏上深受好评的影视节目大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这种理念。如张国立执导的电视剧《原乡》,它讲述了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的一群身在台湾、香港地区的老兵历尽周折返乡省亲的故事,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孝道、乡情、血亲、人伦和“仁义中和”观念的形象诠释,恰到好处地撩起了观众心中那尘封的感情记忆;《大河儿女》中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率真、耿直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河南人民的奋斗史,多视点地描绘出了一幅厚重的中原文化图像;纪录片《河源》唯美地展示了西部地区的灿烂文明,以影视纪录的笔法重新书写了那一段段历史;《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反映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命运的变迁,以特殊的方式记录下了对当前社会的思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些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2]这话虽是在阐述一个民族历史的重要性,然而这对传统文化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在文化继承上与传统因素决然割裂,却又不能建构新的文化体系,那么我们将会尴尬地被悬置于文化的“虚空”状态之中,重新回到蒙昧、黑暗的时代。当国外的影视文化产品裹挟着“西方中心主义”思潮汹涌袭来之际,我们应致力于对民族文化的内核传播,只有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皈依与接续基础上的文化构建,才能够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代化建设。

二、文化现代性的自觉构建

影视文化传播体系的建设既不能是夜郎自大式的固步自封,也决不可毫无节制地“全盘西化”。我们既要让西方先进的文化走进来,也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走出去,在双向的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以开放的姿态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基于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方针,中央在1980年就成立了“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主流媒体也着手构建大外宣格局,并不断地进行对外宣传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尝试[3]。全球化的东方文化的传播路径的构建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内容的建设与设计。影视文化的现代性或者说现代化建构应该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个发展,是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一极。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影视媒介对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仅表现为传播内容中的文化品格的提升,有时候这种传播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建设性的行为。

对现代性文化内涵的科学诠释是影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表征。社会主义的文化应该是植根于大众、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的创作要紧跟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加大对先进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成果的荧幕转化率,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优秀成果艺术地播撒于观众之中。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天然地具有一种大众媒介的日常化的书写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其他文化类型(比如精英文化)是完全割裂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和可转化的。影视文化的镜像能够让我们看到精英文化的影子,并能够对其进行普适性的阐释和传播,影视文化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影响文化的现代性转向。影视文化的现代性还体现为对现代性的文化环境的培育。大众媒介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和干预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并进而决定人的行为和表现。麦洛维茨(Josh-ua Meyrowitz)提出的“媒介即情景”观点就指出了:新媒介-新情景-新行为之间的事实性关系[4],说明了媒介对环境的塑造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影视媒介不但能够直接对社会现实环境的形成和改变进行干预而且还会营造出一个荧屏上的“拟态环境”。开明、公正、有序的现实环境固然是推动社会文明前行的必要条件,虚拟舆论场的构建也必不可少。影视文化的现代性最终表现为人的现代化,公众的现代化人格和理念的养成。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的重要性,人的现代化转型将是社会现代化推进的核心要素。大众媒介文化的繁荣为公众现代意识的启蒙拓展了一个新的渠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时展对影视作品创作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影视文化的现代性建设归根到底应落实到对受众现代化意识的引导上,在正视到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在多元中立主导,关注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致力于民族文化自我意识的重建。

三、审美价值观的理性引导

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就针对影视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从作为文化工业视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启蒙还是欺骗”的质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影视文化在市场主导和消费刺激下所具有的对受众的迎合性特征。同时大众媒介的特性也赋予了它与意识形态之间具有的天然的亲近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生产的影视文化产品负载着的文化理念和审美价值观肯定会对处于“异域”中受众的固有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冲击、消解还是融合则不一而足。媒介产业的发展为媒介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共存的现实语境催生了当前审美价值的多元化景观。针对社会转型期对民众造成的“心理震荡”和“失衡”现象,胡占凡在《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如何有效引导舆论》一文中明确提出:“主流媒体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主旋律、主流声音,理直气壮地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健康的价值取向。”[6]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我们的文艺创作应该在文艺理论指引下,坚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创作方向,将艺术造诣与价值理性的追求和谐统一起来,自觉担负起以优秀的作品引领时代文化健康前行的重任。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影视旅游;横店;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J94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影视旅游内涵界定

伴随大众传媒深入人民生活,各类型影视作品涌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观众鉴于影视作品播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无法身临其境感受影视作品带来的心灵震撼。各地影视城的兴建,融入了观众的情感诉求,将影视作品展现的情境延伸至银幕之外,影视旅游应运而生。

1.影视旅游的概念

随着文化旅游和体验旅游热潮的到来,影视旅游作为文化产业内涵的衍生品,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国外学术界将“影视旅游”直接定义为“电影引发旅游”(Movie induced Tourism),清晰地阐述了影视与旅游的直接关系。国内关于“影视旅游”的定义则并不统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将“影视旅游”作了不同定义。以供给者角度定义,影视旅游是指旅游经营者开发并利用电影电视的制作地点、制作环境、制作过程、节事活动以及影视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能够促进旅游发展的文化内容,经过策划宣传,推向旅游市场,以取得满足旅游需求和经营利益的一种新的旅游产品类型。从需求方的角度来说,是指旅游者受影视剧的影响,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通过对影视拍摄的场地、环境、过程以及由影视引申出来的旅游资源的游览、体验,来满足自己求新、求知、求奇等心理需求的旅游经历①。

2.影视旅游效应分析

(1)明星效应。影视作品众星云集,追星族的出现更促成了影视旅游的发展,追星现象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追星族在宽松的文化氛围内,享受影视旅游带来的快乐。例如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每个月举办的“明星见面会”受到了广大追星族的热捧。明星爱好者的旅游活动带动了影视城的旅游发展,伴随影视旅游热潮的到来,旅游者的求奇、求新、求异的心理愈发渴望得到满足,期望在影视基地“邂逅”明星,剧组探班,感受真实的剧外场景。

(2)情境再现效应。影视作品的情境大多以影视基地的建筑和场景为背景,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看到的情境具有间接性和非真实性的特点。通过影视旅游的开展,旅游者可以亲临拍摄地现场,还原现场情境,在印证、见证的好奇心驱使下,完成实景参观旅游的愿望。

(3)媒介宣传效应。影视作品通过媒体宣传后间接地宣传了拍摄地,将银幕呈现的拍摄基地变成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到访。各类娱乐节目和网络媒体的娱乐频道也会时常提及一些著名拍摄基地,明星阵容在拍摄地参与新片会,有意开展影视旅游的拍摄地的搭乘宣传等方式都会将影视基地的旅游吸引力涉入观众生活,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通过媒介的传播,让旅游者回味影视剧的剧情。

(4)目的地聚集效应。影视基地影视旅游的开展,带动大批附属产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访,不断的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旅游目的地的硬软件设施的完备性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旅游业的开展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以影视基地为依托的旅游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大量剧组、群众演员和附属产业从业人员的涌入使得开展影视旅游的影视基地出现了第三产业集聚现象,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

二、横店影视旅游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镇化的进程具有“乘数效应”。2000年3月,横店影视城推陈出新,免收所有剧剧组的场地费。这一举措赢得广大剧组的青睐、自此,横店影视城声名鹊起,每天都有近几十个剧组在横店影视城的各景区拍摄,剧组的到访带动了横店相关产业如群众演员、道具出租、戏服制作、专业制景、设备车辆租赁等的发展。横店影视城营销部趁热打铁,借力宣传,在周边省份如湖南、江西、江苏、上海、福建、湖北等中心城市加大广告宣传,城市公交上显眼的标识着“还不去横店玩”的大幅广告语。从2000年起,横店每年接收的游客量逐年上升,大批旅游者的涌入为横店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也促进了横店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的发展。具体影响总结如下:

1.促进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

横店的城镇化过程有其必然性,随着横店影视旅游的发展,其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引发横店镇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导致横店的转型。横店镇的产业链结构主要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主,而第三产业则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横店影视旅游的开展,使得旅游产业迅速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在横店注册的拉黄包车的江西等地农民,就有220多人,个体工商户则达到了1900多家。如今,在横店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已有21900多人。同时,作为横店首席企业的横店集团,该下属的第一产业也得到更新与提升,并加快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2.辅助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到横店旅游过的旅游者普遍有一种印象:横店是一座农村里的城市,既是城市,又有农村的印记;是集镇,却富有城市的气息。横店正处于转型期,关键的问题是缺少大型的、规模化的娱乐、休闲、购物等配套设施。每年近800万游客来横店观光旅游,涉及的不仅仅是吃住行游购娱购旅游产业链延伸的问题,更应该注意到旅游业带给横店的紧迫任务,即加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游兴和横店自身的美誉度。目前,横店集团在横店最繁华的商业街万盛街和南江交叉口,规划了建筑体量达40万平方米的旅游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引进HOPSCA理念,将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休闲等各类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与此同时,横店已兴建公交停车站、公共厕所,拓宽了主干道万盛街,修复了各支路不平路面等,城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

3.加快小城市建设步伐

横店镇政府致力于放大横店的城镇化脚步,从小城镇建设向小城市建设迈进,横店小城市试点的目标,作为横店最大的企业集团――横店集团,开始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集中力量,精心规划,全力以赴把横店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生态休闲的影视名镇、休闲新城和幸福之都。小城市的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集聚人口,集聚人口要靠房地产、商贸、金融、文化等多元产业推动,首先需要的是推进地产业发展,让大量在横店的创业者、劳动者有安居之所,据横店镇政府相关资料调查,2011年横店有近1000余亩的房地产项目动工建设,地产业的率先作用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横店小城市建设的跨越发展指日可待。

三、影视旅游与横店城镇化潜在矛盾分析

1.横店影视基地建设和城镇用地的矛盾

横店景区的发展从最早的广州街香港街发展到如今的七大景区,随着影视旅游的发展和剧组拍摄的需要,横店拍摄基地也在不断扩大。而横店城镇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扩大空间,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影视基地的建设和城镇建设在空间上进行用地争夺。例如原计划修建的横店新景区圆明园因涉及非法征用城镇土地3096亩而被撤销批准用地。国土部与国家发改委2006年联合下发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第十四条规定:“主题公园(影视城)禁止占用耕地,亦不得通过先行办理城市分批次农用地转用等形式变相占用耕地”。从规定可以求证在土地征用方面城镇建设用地优先于影视基地建设,从而应多增加城镇用地的旅游用途,以达到一地多用的效果。

2.影视文化与横店城镇本土文化的矛盾

横店影视城的影视文化从各景区的建筑风格、剧组阵容、横漂族以及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等得以体现,横店的影视文化可以用“四化”形容,即基地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物质身份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外在表现,而伴随城镇化外在表现的观念与文化的更新则更内在、更深层次。横店从最早的小集镇发展到如今的旅游城镇,然而在其常住居民12.8万中,真正从观念、文化上向城镇化迈进寥寥无几,小农思想的束缚与横店影视文化形成强烈冲击,如横店本土居民排挤外来人员参与剧组群众演员的选拔等现象,凸显出横店本土文化一定程度上的排他性。

3.横店城镇建设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

随着横店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现代建筑的兴建,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管理,这些城镇建筑与横店影视城基地在色调、风格、排列等方面极不协调;横店的商业中心仅为一条万盛街,而万盛街又是连接各景区的要道,凡是旅游旺季便出现旅游车拥堵局面,车行道、非动车道、人行道规划不清;横店镇镇区的卫生环境也令人堪忧,夜市段的大排档等垃圾、泔水随处丢弃,严重影响了横店影视城作为5A级景区的形象。

四、影视旅游与横店城镇化良性互动建议

1.注重影视文化与城镇景观的协调性

城镇景观的设计需要综合分析横店的综合条件、区位、地段等,为打造特色城镇化提供依据,同时,了解横店的文化特征(如风格、标志、色彩等),使得横店影视文化通过城镇景观的创造和革新得以表现。横店的城镇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而城镇景观似乎与影视文化脱节,城镇景观并未显现横店影视文化的魅力。因此,需要通过城镇景观围观的修饰和改造来体现影视文化的内涵,如公交站台的设计可古色古香,宾馆酒店的建设以横店影视剧为蓝本,建造几家体现唐宋或明清风格的客栈等。

2.重视横店城镇区域环境的美化性

在浙江5A级景区的几个依托城镇中,横店的城镇环境排名基本最后,横店城镇环境的美化工作迫在眉睫。对于横店城镇区域的环境治理要“软硬兼施”,硬件上加大镇区美化力度,如街边垃圾桶的摆设,绿色植被的种植,大地艺术的设计等;软件方面让环保意识、清洁意识、卫生意识真正走进城镇居民和游客心中。政府和相关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也要发挥职能,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3.统筹影视旅游产业升级的协调性

横店城镇化的发展有赖于横店影视文化的进步,旅游产业升级的前提是有稳固的产业根基,统筹影视旅游产业的升级首先需要奠定产业基础,即继续坚持基地化发展。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自成立以来已吸引360多家影视企业入驻,提升了影视集团的集聚规模。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横店城镇化发展的两侧机翼,横店城镇化这一航母的飞行高度和距离有赖于两个产业的融合和协调兼顾,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打造横店影视品牌成为目前横店影视旅游产业升级的准则。横店城镇化的发展与影视旅游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横店要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来带动影视旅游产业的升级,而影视旅游产业的升级又能反作用横店城镇化,以达到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效果。

注释:

①黄亚芬.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研究――融乔家大院和横店影视城为例[D].硕士论文,2006,12.

参考文献:

[1]刘艳,罗有贤.重庆市万盛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

[2]黄亚芬.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研究――融乔家大院和横店影视城为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3]蒙睿,刘嘉纬,杨春字.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04).

[4]李柏文.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0(06).

[5]吴金梅,宋子千.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1(06).

作者简介:周晓军(198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08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

张 妤(1986-),女,浙江金华人,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旅游系教师,研究方向:导游方向。

第9篇

关键词:影视旅游;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75-03

以复制技术和商业传播为基本运作的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在娱乐观众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印证和寻找剧中那些“有意义的地方”的出游动机。影视旅游作为影视产业的延伸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观众加入旅游者的队伍。影视旅游不仅能为双方提供深度的合作机会,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融资热情和管理创新,而且极有可能创造出1+1=3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业/旅游业的文化生产力。

一、影视旅游在甘肃影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后影视产品,在西方被称为“后电影产品”或“电影后产品”(post-movie product或者post-film product)。后影视产品的开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影视剧本身开发出衍生品。即在影视剧播映期间,借助影视剧的影响力,通过海报、出售音像版权,制作VCD/CD/DVD产品等形式,全方位地开发与影视相关的产品,创造市场价值。另一种是对与影视相关产业产品的开发,如出版改编的书籍,发行玩具、服饰、文具、纪念品等,制作相关游戏,开发相关旅游线路,建造影视主题公园等。后影视产品在影视业中的分量渐增,延伸了影视产业的价值链,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影视剧的附加价值,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学者马丁・戴尔认为,“电影工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影片本身能产生多少利润,而在于它为企业和其他领域合作提供了多少机会。这些领域包括电视产品、主题公园、日用消费品、原声带CD、书籍、电脑游戏和互动娱乐。所有这些都降低了成本和风险,而增加了收入。电影为这个魔术般的王国提供了钥匙。”[1]以影视作品为中心,向周边产业的扩展,成为影视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形式。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产业收入,国内票房收入的份额仅占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产品占到73%。影片《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票房总收入不过10亿美元,相关商品收入却达40亿美元[2]。作为“后电影产品”形式之一,影视旅游是影视与旅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电影旅游(film tourism)、电影引致的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或者film-induced tourism)[3]。目前的影视旅游,从行业范畴上来说,它应该属于后影视产品中的旅游吸引物,也是影视边际效应在旅游中的体现[4]。

影视旅游对影视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对影视产业也有很强的效益。当《廊桥遗梦》风靡全球时,拍摄地麦迪逊立即引来无数游客;魔幻片《指环王》三部曲的大获成功,使外景地新西兰从一个普通的国度化身为观众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土世界”。韩国电视剧的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益:《冬季恋歌》使往日一到冬季就人迹罕至的南怡岛,成为一个四季旅游的新热点;《大长今》更是以宫廷美食及传统民俗体验为卖点的主题旅游项目引起了新一轮的韩国观光热潮。而这股旅游热潮再一次掀起了观看韩剧的巨大兴趣。

目前,甘肃省的影视产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态。面对当今影视产业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影视旅游对于正在谋求产业化发展的甘肃影视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后影视产品这一新兴业态应该被纳入到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实际上,甘肃省发展特色影视剧创作与生产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的拍摄,目前已带动了影视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对影视旅游的整体开发来带动甘肃影视市场的后影视产品开发,以促进甘肃影视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的升级,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甘肃影视旅游资源形式

影视旅游资源是引致观众产生旅游动机,进而发生旅游行为的旅游吸引物。狭义的影视旅游资源包括成功的影视剧作品或拍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如民族民俗活动、宗教仪式、节庆活动,文物古迹、古老工艺的制作和产品。而广义上还应包括该地区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和传达的精神内涵,以及与影视情节相结合的体验类活动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猎奇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影视旅游的特征。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按照影视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影视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的不同水平,可以把影视旅游大致划分为从低到高的三个层面,即影视剧外景地、影视城或影视基地、影视节与主题公园[5]。目前,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前两种类型。

1.影视剧外景地。各类在甘肃取景的影视剧作品在剧中展示了本地的风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吸引力使甘肃成为全国比较重要的影视剧外景地。敦煌、景泰、张掖、武威、民勤、甘南、永登、榆中、天水等地都曾作为影视剧外景地出现在银屏银幕上。其中,敦煌和甘南夏河县的影视旅游效应最为突出。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敦煌热和敦煌独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吸引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到敦煌拍摄外景,使敦煌成为西部影视拍摄的新热点。《敦煌》、《大敦煌》、《敦煌再发现》、《大河西流》、《新西游记》等展示最多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点,《英雄》的外景拍摄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貌等自然景观,都成为国内各大旅行社设计的敦煌旅游线路中的观光游览地。2007年是敦煌影视丰收的一年,借助影视剧的拍摄,该年度敦煌共接待中外游客140万人次,增长16.7%,实现旅游收入7.91亿元,增长12.59%[6]。现阶段,敦煌影视旅游的发展是甘肃省内最具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从开发利用的模式来看主要是外景地旅游,同时开发了敦煌影视城(又名“仿宋沙洲城”)以有计划地涉入影视旅游的第二层面。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将外景地选在甘肃南部重镇――夏河县。美丽的夏河风光和佛教重地拉卜楞寺与体现该影片净化灵魂的主旨非常贴切。影片上映后,给夏河县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2008年游客人数达到35万,比2007年增长了25%[7]。随着2010年《三枪拍案惊奇》的热映,片中外景地张掖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逐渐升温,日接待游客量500余人次。“麻子面馆”在电影拍摄结束后被保留下来,成为丹霞地貌中一处人文景观,为景区旅游创收。景区的门票已经从2009年的2元涨到2010年的20元[8]。

2.影视城或影视基地。甘肃的敦煌古城、黄河石林、青城古镇已经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影视基地,其中包括两座影视城,即敦煌影视城和位于景泰的大敦煌影视城。1987年,中日合拍历史故事片《敦煌》时,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参考中国古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了“仿宋沙州城”(即敦煌影视城)。敦煌影视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凡是到敦煌的日本客人大都知道敦煌影视城是为拍摄电影《敦煌》而建造的。

景泰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近年来受到影视界的青睐。《神话》、《花木兰》、《西部热土》等十多部影视剧分别在黄河石林、永泰龟城等处拍摄。大敦煌影视城已建成并向游人开放,其大漠、敦煌、绿洲、黄河以及宏伟气势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精品影视基地。黄河文化题材电视连续剧《黄河浪》、《老柿子树》、《黄河古镇》以甘肃榆中县的青城古镇为影视基地进行拍摄,突出反映了甘肃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其中,《老柿子树》一经CCTV-8播出,极大地吸引了国内观众对甘肃的关注。据统计,仅在甘肃,就约有96万观众观看了该剧[9]。兰州市各旅行社设计了主题为“看老柿子树,游古镇青城”的旅游线路,对《老柿子树》中的黄河水车、羊皮筏子、刻葫芦、兰州水烟的制作等打着深厚甘肃烙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推介,青城古镇也举办了榆中青城民俗文化旅游节,为游客提供具有浓郁民俗民风特色的表演和展览。

三、开发影视旅游加快甘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首先,应转换政府角色。政府对文化产业所给予的各种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有意识地将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合经营开发。在影视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中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发展影视旅游作为提高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影视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应形成部门合力。在全省旅游业的经营运作中,应认识到影视作品对旅游的传播和促销作用,进而对现有的影视资源进行挖掘,将其转化成适合市场要求、符合影视旅游者需要的影视旅游产品。影视文化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相互衔接和协作,以打破行业界限和区域界限,共同为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努力。

最后,应搞好市场运作。一方面,甘肃省旅游景区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各影视拍摄机构和投资商前来拍摄外景或制作影视剧。另一方面,可以专门为景区度身定制影视作品,以影视制作来引领我省的景区开发,同时带动影视文化的市场化。

(二)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主动寻求影视合作

影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影视剧的文化品质。只有以文化诉求作为市场竞争的价值导向,才能将影视旅游的产业融合提升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高度,使其成为一种具备特定的创新空间和品牌效应的力量。如果对影视剧不能进行深度的文化开发或者影视剧不能有效地将剧情与外景地结合在一起,缺乏文化品质这个“内核”,将无法长期持续打动观众。开发影视旅游首先应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影视旅游并非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影视作品把甘肃外景地的自然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诱使观众成为潜在游客。当影视剧的情境融入到外景中,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则更加鲜明,如《庐山恋》中浪漫的爱情和秀美的景色相得益彰、《大红灯笼高高挂》使乔家大院成为封建社会婚恋文化的缩影。一部为公众所熟知的影视剧,会形成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和旅游品牌,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更加鲜明。

旅游经营单位也不应坐等影视剧的拍摄机会,而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求与影视制作方的合作,借助影视剧的传播,开展全方位的整合营销传播。影视与旅游目的地会在这种合作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全力打造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视剧情与拍摄地旅游资源的结合,会使影视剧中的文化注入旅游地之中,由此在提高其知名度的同时,增添了文化内涵,文化的永恒魅力将形成旅游地的旅游品牌,按照这种文化品牌可以形成开发不尽的资源。

(三)借助影视剧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核的影视旅游项目

甘肃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应有意识地策划相关的影视剧作品或举办各类影视活动,进而纳入“后影视”意识和“后影视”的市场观念,围绕影视节目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即对于影视旅游项目的设计,不仅停留在自然风景观光、人文艺术欣赏、历史民俗参与的层面,还应紧密结合影视情节开发角色扮演、内容体验等更为新颖的项目。如《月圆凉州》反映了13世纪初发生在甘肃凉州(今武威市)的“凉州会盟”这一历史事件。借助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可以适时地推出“凉州会盟”演艺表演,设计游客参与的少数民族舞蹈,采用影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游客参与式的后期制作,提供影片中的场景道具、服装设备和导演摄制服务,让游客参与剧情表演并等体验型的旅游活动。

四、结论

影视旅游作为影视后产品之一,延伸影视产品产业链、带动旅游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影视文化产业的深入程度。充分挖掘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影视创作,有效开发具有文化品质的影视旅游项目,势必将促使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进行转换和升级,提升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8.

[2]杨丽媪.决胜于银幕之外――电影后产品之营销[J].中外文化交流,2005,(1):12-13.

[3]魏宝祥,欧阳正宇.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J].旅游学刊,2007,(12):32-39.

[4]王玉玲,冯学钢,王晓.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7):23-26.

[5]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1.

[6].影视拍摄青睐甘肃,群众演员获益不菲[EB/OL].省略/Get/whtt/0741710190990978_31.htm,2007-04-17.

[7]刘育英.天下无贼带火夏河旅游,拉卜楞寺知名度大增[EB/OL].news.省略/20050924/n227047970.shtml,2005-09-24.

第10篇

削平中心,颠覆传统。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对中心,消解权威”。后现代主义通过对人的理性中心的解构,确立了不确定性、无深度性、零散性和不可表现性等典型特征。

走向商业,大众狂欢。商业化、大众化、娱乐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显明特征。后现代主义对非中心化的倡导,导致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合流。后现代主义消解了深度,模糊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边界,从而使自身与大众文化融为一体,它“以轻松无深刻意义、无深层指涉的搞笑形态存在,同时放弃了站在精英文化立场上的启蒙和反思精神,毫无负累地沉浸在大众文化的世俗中肆意狂欢。”[1]消解整体,随意拼贴。“拼贴画的原则是20世纪在所有媒介中一切艺术的中心原则。”[2]戏仿与拼贴是后现代艺术家所追求的另一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不相信元叙事”,主张“向整体开战”,追求拼贴性、零乱性和非逻辑性,将“寻常”与“反常”的秩序状态拼接、杂糅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怎么都行”的混杂状态。

一、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影视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后现代主义要求打破“绝对理性”的枷锁,倡导创造性和对个体的关爱,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对我国影视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

(一)关注个体,关爱世界

不同于以往我国传统影视作品对伟大历史推动者、崇高英雄人物的描摹以及宏大历史的叙事,后现代影视在强调颠覆传统、消解中心的同时,通过对平庸琐细的日常生活的描摹消解生活的意义,转而更加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强调对个体的经验和感受。后现代影视通过对包括边缘人物在内的各种小人物的描绘,关注社会个体,给予世界以关爱,同时展现出每个生命的异质性和唯一性,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影像。

本雅明指出,“新技术,新生产和消费方式,19世纪工业化带来的所有变化,已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感性,并由此在世界上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随着整个存在方式对人类集体的改变,同样也改变了他们的感知方式。”[3]后现代影视文化不再是对权威的盲目追随,而注重个体内心的感受,从而大大丰富了影视文化的艺术生命。

(二)走向大众,鼓励多元

后现代主义在“去中心”、“消解权威”的同时,将视野拉回到平民大众和日常生活之中,推动了影视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对英雄人物、权威人物的描写,转而回归生活、贴近大众、赞美平凡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现实。这种文化倾向不仅使得影视文化走出狭窄的精英文化的天地,而且拓宽了影视作品的视角,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后现代影视也由于具有一种贴近大众、关注平民生活的情怀,而为大众所接受,丰富了大众,特别是下层民众的文化生活内容。

后现代影视并不追求“梦幻般完美的故事”、“逻辑缜密的对白”、“封闭的结构”以及“完满的结局”等,相反它正是常常通过“留白”的手法,给观众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使主体依据自我个性的理解发挥能动性,完成对影视内涵的阐释。这种开放的、多元的手法,有利于倡导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二、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影视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在关注到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影视价值观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消极意义。

(一)内容匮乏,深度缺失

后现代主义强调“削平中心”,废除元叙事,追求平面化,采用戏仿和拼贴的手法。在这种影响下,影视艺术不再注重思想内容的深度,而更加注重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导致作品内容的匮乏和深度的缺失。影视作品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常常以俊男靓女为主要人物,以曲折浪漫的情爱故事为主要内容,辅之以震撼的视听效果,以吸引观众。

伊哈布·哈桑说:“题材陈腐与剽窃,拙劣的模仿与东拼西凑的杂烩,通俗与低级下流丰富了表现性。”[4]模仿纵然再丰富,也毕竟不能替代创造。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展,复制和拼贴而来的后现代影作,只会衍化为利奥塔所说的“巨大的‘厌烦’模式”。

(二)视觉至上,娱乐至死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视为一种无深度的语言游戏,这在颠覆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同时,树立起以游戏消遣和大众娱乐为宗旨的文化价值观。正是在这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影视作品呈现出一种视觉至上,娱乐至死的享乐主义精神。“后现代电影文本及其炮制者、观赏者一同沉迷于‘流行的时尚’。利奥塔称这种‘流行时尚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金钱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顺应所有的倾向,恰如资本迎合一切需要一样’,它迎合通俗与低级趣味,难免对社会道德与意识产生酸性腐蚀作用。”[5]

(三)消解价值,冲击传统

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主张打破传统,消除权威,颠覆了一切价值与标准。同时,后现代主义却没有告诉人们该往何处去,似乎后现代主义只在乎“破”而没有注重“立”。除此之外,后现代影视追求产业化和市场化,在消解一切认真严肃的主题的同时,也消解了人们一切的理想与信念,对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削弱作用。

·电影理论赵畅: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影视价值观简析 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端自西方,虽然它主张对西方近现代以来的思想、价值进行颠覆,但仍不免带着西方思维。受其影响下的后现代影视传播的仍主要是西方的价值观念,因此对我国传统价值观不免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削 弱。同时,美国影视作品因其专业技术、制作成本、传播手段等优势在我国更有影响力与市场。通过这些影视传播将其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我国,从而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三、坚守主旋律,弘扬真善美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无论我们愿意与否,西方各种思潮都将不可阻挡的进入我国,并对我国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积极的在批判中接受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后现代主义思潮有其进步性,我国影视作品可从中汲取养料,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有其本质上的消极意义。在后现代影视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仍必须注意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主旋律”,坚持对崇高、对理想、对人间真善美的赞扬和讴歌。影视文化工作者应树立崇高的社会历史责任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影视文化事业,决不能单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而降低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底线。

参考文献:

[1]张英利,孙光勇. 颠覆与坚守——中国后现代影视剧的特色[J]. 电影文学,2009(18):9-1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0:76.

第11篇

【关键词】文学教育;影视化;影视批评

文学影视化中包含传统古典戏剧文学的缩影,是对传统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饱含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文学影视化作通过文学与影视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达,是对文学的创新,影视作品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能够将民族时代的精神与情感充分表达,为我国影视文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原著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一)原著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文化资源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存在主张完全电影与绝对电影的声音与想法,完全电影所强调的是消除与电影性质无关的表现形式,其中文学性故事情节占主要成分。完全电影想法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想要对传统影视表演形式进行否决也正是艺术的独特性。新时期的中国影视与文学间存在着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同时接受着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电影就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影视作为文艺作品,经典文学作品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所以,文学在影视作品中占绝对影响作用。

(二)原著触发了影视创作者的艺术灵感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间文化交流愈发密切,对文化传播与普及程度也愈发重视。文学影视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深远的文化内涵,且饱含民族精神,是中化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文学与影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具有相同的审美理念,在故事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也存在共性特征[1]。优秀的经典文化经过华夏五千年历史继承与传扬,文化中蕴含着强大的民族精神。这为影视剧作的编导工作人员提供了文学参考价值与独特的审美启发。现代影视文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表演性与个性特征较为强烈,故事走向离奇曲折,人物设定毫无新意,从而阻碍了影视文学的健康发展。

二、文学的意义

文学范围较为广泛,文学所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由人类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累积,文化还能够传承与发扬国家及民族的正确价值观导向。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学是历经五千年的累积与洗礼而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饱含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及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2]。

三、文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语文作为教育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语文也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语文学科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优秀文化能够通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表达。近年来,国内多数高校已经取消语文科目的教学,使得高校教育的开展朝制度化方向倾斜。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西方理论教学模式,对相关理论知识构建框架较为重视。长期西方教育的洗礼与熏陶,会使中国文学中所存在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道德观念等逐渐消失,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也会偏离航线。例如我国文学经典名著《红楼梦》,提起经典文学,必然会想到《红楼梦》,但当代青少年虽然了解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却鲜有人读。而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除了受网络科技的影响外,文学教育的缺失占主要责任[3]。

四、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必要性

(一)文艺受众接受方式改变

进入新世纪,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碎片化时间增多,完整地接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减少。并且,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年轻人对文学作品的需求向娱乐化和容易化转向。在新时代,文艺受众已经对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文学教育也要求有新的接受方式。相比于阅读密密麻麻的文字,受众更喜爱观看色彩缤纷的动态图像。影视作品在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听觉的享受。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文学教育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4]。

(二)网络时代的冲击

在互联网科学技术尚未发展时期,文学创作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地位,文学作家可以看做是引领时代创新发展的记录者。但在文学网络化与商业化形势下,文学创作的地位大不如前,作家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质疑与冲击。如今,阅读经典文学著作的青少年少之又少,而是将时间花费在阅读具有娱乐性的畅销书籍上。为从根本上实现对传统文化与经典作品的继承与传扬,通过将文学作品转化成影视剧作的形式,将刻板的书本文字变为生动、灵活的视频欣赏,从而让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能够切实感受到剧作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与故事情节,体会到经典名著的文学魅力,是经典文学作品的另一种表达形式[5]。

(三)名利的驱使

传统经典文学著作的作者在对作品进行创作,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发展情节时,会将个人情感带入其中,书写、记录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动态,能够在作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与独特魅力,将文学创作当成工作与兴趣,而从不考虑作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但在市场经济中,文学作品商业化也成为必然导向。但将文学作品通过影视化形式进行展现,不仅能够实现文学作品的传播,也能够为作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五、文学与影视互动关系之探究文学与影视之间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对文学与影视关系进行探究时,相关学者需要具备较为敏锐的感悟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累积,还需要具备对影视文化与文学知识的鉴赏能力,这是进行文学影视化与影视批评文学化所需要具备的基础要求。因此,中国古典历史文学与文学著作被呈现在影视银幕中,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的成长历程与发展背景为影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不仅增添了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也赋予其强大的教育意义,而经典文学作品的精神与优秀文化也得到了继承与传扬。也正是集意识形态与美学赏析价值于一体的影视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6]。

六、影视文化与现象的述评

影视作品的表达最终以银幕形式呈现,也可以理解为影视作品的整体形象就是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加以勾勒,并赋予其生命,通过动态视频形式传达文学作品精神,体现文学魅力。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语言情绪的表达能够决定影视剧作的整体走向。例如,在关于意识流较为强烈的作品中,尽管语言表达的随意,不存在语言表达技巧的使用,但却能够直观感受到影视人物思维意识的转换。而在属于荒诞派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如果经常对毫无意义的语言进行反复叙述,或是不分原由的自言自语,此类作品则不具备赏析价值,没有存在的意义。由于艺术类别的差异化,所以影视作品语言表达形式也存在着区别,就算是在同一艺术范畴中,对语言的使用与感悟理解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导致影视作品的风格与形态各具特色[7]。影视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影视文化被当作是戏剧文化的延展,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所以需要格外重视。如今,影视文化被作为社会发展的新时尚,其影响较为深远。影评人为适应与满足影视作品的发展进程,其相关知识水平与文学素养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由于影视评论者在理论知识、鉴赏能力、知识储备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且对影视作品的评论也是各有见地。而现阶段在国内影评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就是影视评论数量的不断提升。而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受市场需求所影响,同时也刺激了附属文化的增长。尽管在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过程中,会减低文学作品的严谨性,转变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但由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而文学作品的内在本质也正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直接反应。虽然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作存在共性,但也同时相互制约。例如,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在变文学作品为影视剧作时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促进文学教育的发展。

七、结束语

文学与影视批评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转型具有一定的挑战,也是古典文学对外开放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对现阶段影视评论写作的创新与变革。在对文学与影视作品批评过程中,从中获取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富有深意的文字,其中还包含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充满现实的社会主义情怀。从还原历史的角度来看,探索未知与还原历史同样具有深远价值,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传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忠.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4-02(008).

[2]王静.当今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发展现状研究——以顾漫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影视化改编为例[J].传媒论坛,2019,2(06):169,171.

[3]马宁宇,陈俞成.陕西作家群体文学影视化研究——从“IP改编热”探析作家群体影响力发展[J].东南传播,2018,(08):119-120.

[4]刘晓欧,侯颖.儿童文学影视化改编对其教育性的影响探究——评<中国儿童电影三重奏:文化•艺术•商品>[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142.

[5]郑伟丽.文学作品影视化规律初探——以张爱玲系列作品改编为例[J].现代交际,2017,(23):81.

[6]李佳颖.从小说到电影:刘震云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第12篇

【关键词】:IP 影视剧 原因 影响 现状

IP一词在近几年大红大紫。IP的改编一般包括:电影、电视剧、网剧三种。IP影视剧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一种潮流,是当前影视行业的一大热潮现象。IP剧的盛行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如何改善IP剧行业的现状显然也已经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IP剧盛行的原因

1.1强大的读者群的支撑

IP影视剧一般都是由著名小说或出色的网络小说改编,如路遥《平凡的世界》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较早的由郭敬明的《小时代》改编的系列电影,还包括一些比较有名气的网络作家如顾漫的《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最美的时光》等,都是由于其小说已有了强大的读者群,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很容易得到读者群的共鸣和支持,这些固定的粉丝群体愿意为这些影视剧买单。一个很典型的数据,最近刘同的小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改编成的同名电影正在热映中,而截止到上映前一天的某网络购票网站的数据显示,有80700人想看此电影。这个庞大的数字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小说的读者群带来的。还有包括由何炅的音乐《栀子花开》改编的电影,《栀子花开》这首歌是很多年轻人青春时的记忆,当这样一部影片上映时,必定会在短时期内掀起一股热潮。还有最近新上映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也是如此。而相对原创剧本而言,IP剧风险比较低,收益率比较高。最近几年,多部高票房电影由IP改编而来,多部现象级电视剧也是来源于IP改编。一组数据显示:九夜茴的《匆匆那年》收获了5.8亿票房;饶雪漫同名小说改编的《左耳》票房4.8亿。开心麻花的话剧《夏洛特烦恼》改编成的电影14.4亿,投资回报比爆棚。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强大的读者群无疑成了最好的票房保证。

1.2原著基础上剧情的再创造

任何一部IP剧都不是完全按照原著来演绎的。拿电视剧版《何以笙箫默》来说,在小说中,本是没有路远风这个角色的,而按照电视剧的时长,经过电视编剧的再创造,加上一个对整个剧情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的角色给整部电视剧带来了更多的看点。我们在感叹男一霸道帅气的同时,也被男二、男三、男四的幽默风趣所吸引。一部影视剧的成功,不仅仅是只有主角的功劳,而有些时候恰恰是配角能更好地把一部戏的独特之处展示出来,这也是电视剧版的《何以笙箫默》在经过改编之后能取得如此收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2、IP剧的优势与不足

2.1IP剧的优势

IP剧的盛行,首先给影视公司带来了最大的利益。当一部知名的小说或者网络作品被看好并被改编成影视剧时,其中的巨大经济利益毫无疑问流向了与之相关的影视公司。这些影视公司也是在看中作品的潜在价值后大量的投资,包括对演员的选择,对一些品牌赞助和广告的选择。当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上映后,这些影视公司必然就成为最大的获益方。其知名度一旦打响,会有更多的影视作品与之合作,如此发展下去,形势一片大好。同时也包括旗下艺人的知名度的提高等等。其次,IP剧的盛行也给原著小说的再生产、再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也让本就畅销的小说一直处于热销榜单之首。同时,一些热播影视剧还会给社会其他产业、行业带来新的销售热点。《琅琊榜》和《花千骨》的热播曾一度引爆胡歌和霍建华的热度,而以其形象制作出来的衍生品也瞬间成为销售的热点。花千骨手游迅速兴起,并形成全民下载热潮。由此看来,这是IP剧给相关的服务业、制造业、软件行业等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2IP剧的不足

IP剧虽然盛行,但是在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首先,有些IP剧有对原著的过分改编。新版《红楼梦》就曾在网络上掀起一阵大众疯狂热议,不论是从演员的选择还是剧情的改编上,都受到了广大小说迷的吐槽。其次是影视作品的深度问题,由于商家过分追求影视剧的商业利益,忽视作品的质量问题,不免会出现粗制滥造剧,即使可以在上映之初风靡一时,但最终也会销声匿迹。例如何炅导演的《栀子花开》和电影版《何以笙箫默》,虽然在演员的选择上都很挑剔,而且播出前观众期待值极高,但是由于影片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有些影片只重视对演员颜值的关注,而这些演员的演技也实属欠佳,因此在上映之后差评如潮,最终消失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涛涛洪流之中。过分追求对高人气明星艺人的选用所引发的全民追星热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力的青少年以错误的引导。

3、如何改变IP剧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