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人事托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人事档案制度的优点
人事档案制度是单位将新录用人员的档案,统一寄存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管理的人才服务机构,由其代为管理,单位或个人需要查阅时,到该人才机构办理。人才档案制度的优点主要有:
1.减少人员录取、流动等行为的程序,有利于提高医院人事工作效率。
医院采取人事制度后,人才服务机构在一定区域内保存有医疗行业所有新录用人员或医学专业毕业求职人员的档案。在该地域内,办理人员录用、流动等工作中,不需要进行档案的传递等过程,甚至不需要重新审阅档案,只需办理基本的人动手续,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提高了人事工作效率。
2.简化了人才管理与流动程序,有利于人才交流与发展。
在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下,有时会出现医护人员有调动意向,但所属单位不同意医护人员的去向选择,通过拒绝传递档案的方式,强制医护人员留在本单位工作的现象。这既不尊重医护人员个人的意愿,也在医院内部形成矛盾,不利于人才流动和医院发展。而医院将人事档案寄存在人事机构,人事机构对人事档案只有管理的义务,没有限制档案传递的权力,当医护人员和其他单位完成双向选择时,只需要办理调动手续或签订工作协议,就可以完成人动的过程。
二、对医院人事制度的几点建议
随着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推行,用人结构的不断变化,与实行人事制度的初衷相比,医院人事档案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事机构与医院职责模糊、衔接不紧,在具体操作实施时没有落实协调机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的条件及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材料散乱无章、杂乱无序,利用极不方便等。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实行以下措施对提高人事档案制度深有意义。
1.转变思路,规范档案管理操作程序。
认真制订实行人事后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人事人员人事档案目标管理方向,实行人事后的医院人事档案工作须由医院与人事档案机构合作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双方在管理工作上观念要有所转变。医院要积极配合人事档案机构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人事档案机构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保管档案上,双方都要在档案管理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制订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明确医院和人事档案机构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等,着力解决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程序不规范、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弄清楚哪些是机构的职责、哪些是医院的职责,明确收集归档时间、归档内容和归档范围,建立健全一整套包括材料收集、人事档案保管与保护、鉴别、查(借)阅、转递、与人员和医院定期联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使医院人事档案目标管理的方向逐步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大力宣传人事档案机构及其职责范围,实现人事人员的知情权。
加强对人事人员的宣传力度,切实执行现有规章制度,将有关人事档案政策和规章制度让人员知晓,让更多的人知道人事档案机构及其职责,人事人员档案管理原则、管理范围、对象及转递、收集、整理利用规定等,让更多的人事人员了解档案托管的实际意义。只有将人事档案托管在人事档案机构的人,才能享受到某些应有的待遇,如身份保留、工龄连续计算,转正定级等。在一定范围内将不属于保密范畴的档案内容向人员公开,实现公民知情权,让当事人对自身的档案状况有清晰的了解,认识到档案是自己的业绩、信用等方面的一个体现,逐步改变人员对档案的神秘感和漠视感,增强人员的档案价值意识,提高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从另一方面对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重视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注意沟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交换联系制度,人事档案机构与医院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把需归档材料的内容及范围以书面形式发到医院,定期联系,医院对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人事材料及时收集、鉴定、登记,年终由人事档案机构和医院进行档案移交,以保证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改制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活动中以及企业改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资产清理、登记、评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解决企业、职工矛盾纠纷,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
改制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改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花岗区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从1996年开始试点,1998年全面铺开。1998年以来,全区区属国有企业129户(国有企业97户,集体企业32户),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制、兼并、关闭、破产、解体等形式,完成了73户国有企业、28户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企业改制涉及在职职工12106人,(其中:一次性安置7809人,转为股东3428人,分流869人),离退休职324339人。改制过程中,大部分改制企业领导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企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不力,导致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混乱,资料严重流失,特别是职工个人档案普遍存在缺失,极大影响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严重影响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只有极少数改制企业依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对企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进行了处置。红花岗区档案馆先后接收了29家关闭、破产、解体企业档案26398卷,其中,职工人事档案8342卷。大部分关闭、破产、解体企业职工档案由红花岗区社会保障局劳动服务中心托管,小部分散存在个人手中。
二、改制企业档案在解决职工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1 改制企业档案是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主要以体现在:一是职工办理社会保险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是改制企业职工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的重要保证。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累计工龄十年的改制企业职工可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中的招工、调资表,工资花名册,个人安置合同都可以体现职工参加工作时间和最后工作时间,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提供重要依据。二是职工办理退休的重要依据。政策规定女性年满50岁、男性年满60岁、特殊工种年女年满45岁、男年满55岁的人员符合退休条件。年龄及工种的确定也是通过职工个人档案或劳动局的招工档案。三是职工享受增量(存量)补贴、特殊津补贴重要依据。比如独生子女户可以享受一次性奖励和退休增加5%的工资;省级以上劳模可享受相关津贴,其证明材料都可从档案中获得。根据红花岗区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情况统计,2005~2009年间,为解决红花岗区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再就业和享受各种补贴等民生问题提供利用档案18959卷,占提供利用档案总数的66%,利用职工档案人数达7934人,占利用档案总人数的68%。(详见图表)。
2 改制企业档案是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的重要凭证。在改制企业资产清理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查阅会计档案,发现和查处了企业多起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行为,有效地防止了企业资产的流失,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3 改制企业档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自1998年红花岗区企业改制全面铺开以来,为解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国有企业一次性安置后退休职工,改制企业中的关、停、破产、解体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再就业等民生问题,国家、省、市、区政府相继出台了若干的政策规定来解决企业职工民生问题,通过充分利用改制企业档案,及时帮助企业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再就业,及时帮助职工享受到应该享受的各种补贴,切实为职工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如何利用改制企业档案为职工服务
1 整合档案资源,构建内容丰富、方便利用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摸清家底,夯实基础。通过开展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联合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深入改制企业和相关部门,切实摸清全区已改制企业、正在改制企业、未改制企业的档案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摸清改制企业档案中民生档案的种类、数量、保存状况,登记造册,为构建内容丰富的民生档案资源夯实基础。
加强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为构建高质量的民生档案资源提供保障。改制企业民生档案是民生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已改制企业中的关、停、破产、解体企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牵头,查清其档案的流向,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制订计划,及时进行移交与接收,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对正在改制和计划改制的企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参与,加强企业改制档案工作的指导与监督,通过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等途径,协助做好企业档案特别是涉及与企业职工利益相关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使企业档案逐步做到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为建立质量好、价值高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提供保障。
加强部门协作,整合改制企业档案资源。由于改制企业档案流向与归属的多元化,分散存放于不同的部门,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导致职工查阅利用档案极其不便,提供的档案资料不齐全,无法快捷高效为职工提供服务。因而,档案、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坚持以人为本,整合改制企业档案资源。一方面是初层次的整合。由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按照档案收集、整理、提供利用的相关法律规范,整理规范各自保存的改制企业档案,特别是职工个人档案,编制出相应的手工和电子检索目录,相互之间进行交换、交流,实现目录级检索的共享。另一方面是加强深层次的整合。就是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有益于合作开发档案资源的长效机制和业务指导,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目的,依托网络,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逐步建立起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形成一个共建共享式的信息资源供应体系,实现部门之间信息查询的无缝对接。
整合馆藏档案资源,有效补充改制企业档案。整合档案馆藏资源就是科学、合理地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和开发利用,以满足当前或潜在的利用需要。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混乱、流失严重导致仅仅依靠企业档案是不能满足职工的利用需求。根据红花岗区近五年来档案利用统计分析,改制企业职工利用档案数量和人次均高达利用总数的60%以上。由此可见,满足职工利用需求,是档案馆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利用工作的重点。立足于职工利用需求,采取编制职工人事、知青、招工、婚姻等专题档案、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建立超级链接、选定编研项目等方式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和深层次开发,全面、准确、快捷地满足企业职工的需求,对区改制企业档案资源给予了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机关单位 档案管理 科学化
档案是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体现各机关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档案管理是机关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机关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是机关提高绩效,增加效益,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一、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档案管理是机关单位管理的基础环节。档案材料无序零散保存,势必为某些重要档案信息资源持有者提供可趁之机,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引起机关内部管理混乱。完善的档案管理可作为展现单位自身诚信的一个窗口,反映各单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重要内容。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档案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档案是文化事业的象征,是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是文化存储的主要形式。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低
各单位往往重视财务重视人事重视组织等方面的管理,却很少重视档案管理,殊不知档案管理也是机关单位管理的重要一环。许多机关单位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忽视档案材料是单位的重要信息资源库。档案部门更是作为“冷部门”,极易成为精简或兼并对象,甚至撤销专门档案机构,只设置兼职档案人员。这些人员岗位不固定,档案业务知识偏低,待遇较低,再加之档案机构在单位组织体系中地位低,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的机关档案管理虽有一定规模但内部管理与机关单位发展脱节,档案分散保管在各职能部门,如财务档案保存在财务部、技术档案保存在技术部、文书档案保存在办公室,虽各部门都保存档案,但他们之间互相封闭,整体上处于零散无序状态。大部分档案管理者又未经过正规培训,不懂档案整理,很多档案实行简单“信袋式”管理,影响档案的查阅利用。
(三)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等新生事物相继出现,使档案形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这些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与纸质档案截然不同,当前档案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水平已不能适应。因为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通过计算机运行,它具有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纸质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因此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解决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任重而道远。
三、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层面
1.积极完善和宣传档案法律法规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依法监督和指导档案工作。各地政府应利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及设立《档案法》宣传月,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并通过张贴标语、召开档案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坚持“多宣传、多联络、多接触、多服务”的工作方法,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督促,积极营造建档氛围,使更多单位认识到建立健全档案的重要意义,增强机关单位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
2.积极塑造典型,发挥以点带面功效
精心选择一些规模大、作风好、有一定档案管理基础的单位作为试点,进行重点指导、培养,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采取先学会管理的单位带动后建档的单位,以老手带动新手,先推出部分示范单位,使其成为“领头羊”,让后来者有榜样可学习,有先例可借鉴。
3.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一是举办培训班,讲授档案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更快更好地独立开展档案工作。二是深入机关单位,现场指导和培训。要利用执法检查等时机,深入到各机关单位现场指导。政府部门有必要主动服务,帮助制定合适档案工作制度、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和档案分类方案,给专兼职档案人员上培训课,使机关单位档案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4.积极提供档案中介服务
通过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对档案进行代保管、托管、等,档案中介服务能满足这一需求。以档案中介为依托,开展档案整理、寄存、代管业务。遵循市场需求,各地档案部门可以设立“咨询服务中心”,为那些人手不足、保管条件较差的机关单位提供档案整理、代管、寄存等服务,为其提供规范的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既节约管理成本,又能促进档案管理科学化。
(二)机关单位自身层面
1.强化档案意识,牢固效益观念在档案工作建设中,首先要提高档案意识,确立档案实用效益观念后,才会用心去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各机关单位应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所属地档案条例,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接受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主动抓好档案工作。
2.构建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
只要符合国家档案法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有利于档案工作开展,就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关键要保证档案的及时、完整收集、保管和提供有效利用上,体现在是否满足时展、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没必要追求设施大而全。如果档案没有保存齐全完整,不能提供各项活动服务,档案室再豪华,设施再完备也是毫无用处,缺少价值。
3.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人事档案是一个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人事文件组成的,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人事制度的
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2000年,我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国外留学博士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之后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但也不能取得其在国外的人事资料。更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原单位停薪留职出国留学而扣留了档案),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人事档案
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我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院和经济实体增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管理(含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3.1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卫生技术
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2.3.2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
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自1999年起,我院开始逐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将人事档案托管给人才服务中心,促进了人才流动,促进了人事档案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在线
2.3.3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如通过人事信息系统,完善财务工资系统,人事上的工资变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发给财务科发放,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新形式下要提高档
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5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图增加资金
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相应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平衡计分卡。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业绩。总之,平衡计分卡通过指标分解让职工参与管理指标的设立,让员工都了解医院的战略规划,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医院战略及整体业绩的作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一)理念创新
理念的提高是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石。思路决定了事业的发展方向,档案工作管理应该坚持创新的理念,运用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规范管理观念、培养广积档案资源意识,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整个院校建设。高等院校的档案是学校重要资源,必须引起广大工作人员的重视,这也是做好档案工作的第一要务。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观念也就是在认识档案重要性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作用。档案工作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时间越久档案越多,那么怎样把日渐增多的档案管理井井有条,是高等院校档案工作中突出的问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建立规范化的理念,按照原则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合理的规整档案。同时,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各自院校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管理要求,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档案的可持续发展。档案的最大价值不是有序的放置在仓库中,而是如何更好的提高它的利用价值,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一资源。这就要求转变管理观念,主动开发档案的价值,加强档案的研究工作,使档案文件资料“活跃”起来,在院校培养人才、科研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在这个基础上,就要求把档案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服务院校建设。身为院校的一个部门,理应服务于院校和广大师生。这也是档案工作的最大价值体现。多数院校由于存在档案意识薄弱现象,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外宣传媒体和工具,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改变和提高部分师生的传统观念,提高对档案的认识层次,强化档案意识,促进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机制创新
高等院校档案工作只有提升了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服务要求,特别是在档案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归档工作。相对来说,档案部门在高等院校中处于边缘低位,因此人力和财力也相对薄弱,所以,注重档案工作机制的创新,建立有效的档案运行工作机制势在必行。档案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时力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用制度规范档案部门的工作是可行的办法,这其中包括对档案部门的检查监督、批评表扬以及指导意见。尽快把相应的制度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避免无序化带来的工作失误。同时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以便档案工作的持久发展,同时减少了责任摩擦。责任明确要体现在档案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上到馆长,下到小职员。充分健全人才评价和惩罚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奖惩力度要大,特别是责罚的力度更要加大,有效地个人激励措施也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当然激励措施应当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
(三)制度创新
档案工作虽然是院校建设的一部分,但是它的发展是多数人参与的整体性工作。是一项高度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因此,制度创新是可以有效的促进档案工作发展。完善的、有效的、合理的制度是高等院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比如,针对不同的门类,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教学档案、会计档案、学生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等等。针对它们的诸多特点,应当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在档案立卷归档方面,应当制定有效地制度,越具体越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方便广大服务对象。与此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内部管制制度,这包括不同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如何使档案合理的分类,如何保管档案,如何统计档案,如何鉴定档案等等。这些制度及工作规范是学校档案管理体系科学、合理、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可以使新的档案管理体系得到应有的导向和约束,积极谋取、促进上级部门建立完善检查(督查)、评比、评估、评级和有关高校档案行政制度[1]。具体的管理制度是完善高等院校档案整体水平的可靠保障。
(四)素质创新
“创新是指把旧知识加以重新组合,形成观察、认识世界的新知识、新视窗”。我们知道高校档案工作时刻都处于时代的前沿,因此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打破因循守旧的老思想老模式,开创新的局面。要想尽快实现新的目标,首先要求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性。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策略。特别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载体都呈现多样化趋势的情形下,高校档案工作凸显重要。档案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克服“保管员”的思维定势,依据规章结合实际,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不断加强调研与思考,从中发现工作中的新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找出新办法,从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开拓创新的实际能力综合素养。总而言之,作为高校的档案工作人员从意识上、技能上、服务上都要准确把握规律富于创新,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己任;以不断发掘高价值的档案信息为宗旨;让高校档案不断释放它特有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潜在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高效能发展。
(五)知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是知识的存储器,档案本身也是一种知识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同。以特里•库克(TerryCook)为首的档案学者们呼吁,档案人员应该“停止扮演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实现从传统档案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过渡,从而“重新坐回上帝的身边”[2]。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档案馆藏的资源,资源比较单一,但是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中必须要转变档案的传统意义,提炼知识,以便于提供更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建设有国际化水平的现代数字化档案体系应当是每一个高等院校档案工作的目标。必须要实现这一目标。建设智慧化的知识性档案馆。第一,必须将档案数字化重视起来,运用院校信息化这一服务平台,增强档案的开放数据和托管力度,同时应当保证档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样,就要将档案数字化建设纳入到整个院校的现代化建设中。第二,学校应当加大对档案部门的财政支持,完善硬件设施。第三,利用这些先进的设施。集中管理学校各部门在教学、管理、科研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数字档案资产,包括:党政文件材料、人事、财务、基建房产、仪器设备、教学、学生管理、科学研究、外事、出版、后勤服务、网站资讯、新闻声像资料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字档案资产进行存储、管理、挖掘和再利用,进一步提供开放查询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主动推送与共享,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等提供支撑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学科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2]。只有通过这种高科技的管理手段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使高校档案资源真真正正的成为档案资料管理中心,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六)服务创新
为学校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以广大师生为主体的档案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有所转变,因此必须要在传统意义上档案工作服务水平上有创新性提高。第一,增强档案服务意识,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观念,真心实意的热爱档案管理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档案服务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第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编研能力,同时,各个部门应该配备稳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一些非专业毕业的人员应当加大培训,定期学习国内外先进院校的档案管理经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人才保障。浙江大学就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创造良好的研究性和服务性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信息化的现代管理队伍。第三,注重高等院校档案教育功能的拓展,档案是展示大学文化的平台,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在精神文化教育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文字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的有利资源切合时宜的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这样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很好的效果:档案部门还可积极参加学校校史编研、宣传资料编辑等有利于发展的工作,更加充分的发挥档案的资源优势。总之,转变服务方式,用创新服务开展院校档案工作,将会进一步推进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