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发展;思考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logistics site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rban-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reating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urban and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logistics chain supermarkets, perfect small express network, the rural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 built in dynamic alliance formed four aspects of the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trategy is a consideration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rural;Logistics development;Research
1 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物流站点规划
有效规划城乡布局使其实现一体化,对城乡物流站点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农村物流设施的不断完善,首先,在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各乡镇的农村物流站场分别统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地方统一规划中;其次,政府和交通部门应该从政策上对物流龙头企业进行积极的扶持,将其有效培养起来。如果物流企业改造和租赁了客运站,则对其进行积极鼓励和支持。如果城市物流连锁超市企业对农村物流市场有一项,则对其进行优惠扶持。如果客运企业发展小件快运,则从政策上对其进行支持,在建设农村物流站点的过程中做到全面扶持;再者,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对农村原有的各类场站资源进行积极的改造,使其成为物流网店。将农村客运站、粮食收购站等多种社会已有资源充分集结起来,然后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造,使其成为城乡配送点等,进而将农村物流网点设立起来,将物流配送服务直接提供给村户,从而促进城市融合农村物流配送节点目标的有效实现。对农村交通综合站场建设进行积极的推进,如客货一体站、农村物流网店等。
2 城乡经济一体化,打造城乡物流连锁超市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不断增进,政府应该以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为基础,如果城市商贸连锁超市兼具物流服务功能,则鼓励其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依据“市场引导、企业运行”的运营方式将一批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品牌重点推出来,并使其具有代表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经营管理模式,将物流运营体系搭建起来,所搭建的物流运营体系集“物流平台、运输服务”为一体。在政府对城乡物流场站进行统筹规划、对农村已有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可以将改造后的物流服务网点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开设连锁超市等,使城乡物流连锁超市网络覆盖各乡镇的各个角落。农户只需要向附近的连锁超市配送自家生产的货物,集货由农村物流超市负责,向城市物流超市集中运送,然后加工包装由城市物流超市负责,最后卖到城市居民手中。该成城乡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促进了产销一体化的切实实现。同时,城市物流超市也可以将农户生产所需的物品运送到农村物流超市,如农资用品、生活用品等,最终向农户送达,城市物流超市反馈回来的需求信息也会通过农村物流超市向农户传达,从而促进了城市农村物流、信息流双向流通的有效实现,达到城乡物流一体化目标。
3 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小件快运网
《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变属于一个重大机遇,道路运输行业必须将其牢牢抓住,对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着力解决,加快完善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的城乡道路运输网络,使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得到不断推进,实现均等基本公共客运服务的切实实现。”道路客运小件快运在极大程度上属于一项延伸服务,指在高等级公路旅客运输运班线的基础上将道路客运班次密集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客车行李舱装在发货人托运的小件物品,运行时间和客运班车相同,以此实现快速移动交付给收件人的目标。我国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在极大程度上加快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进程,各个客运企业的营运网络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各个农村乡镇均有分布,将良好的机遇提供给了小件快运向农村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城乡客运一体化,各地区政府应该将该机遇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建设和改造农村客运站,以城乡客运网络为基础对客运企业小件快运业务在农村、乡镇的拓展进行积极的鼓励,向客运企业免费或优惠租赁运管部门管辖下的客运站等,将小件快运部设立起来。在政府的协调下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客运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道路客运班线密集、安全等优势,将载体设定为城乡和农村客运班车,将小件快运乡镇网络建立起来,促进农村小件快运物流体系的形成,实现信息、运送、结算等为一体及农村物流小件快运服务。
4 对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和物流动态联盟搭建组建起来
各地政府在对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络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切实有效地将农村物流信息化平台有效搭建起来,并进行积极的努力和尝试,有效获取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为自己所用。同时,如果物流公司和客运公司有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小件快运,则对其进行积极的帮助,使其不断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有效引进,对现代物流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广,使其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鲜活、易腐农产品的运输中,加强培训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力度,促进各企业自有信息服务中心的不断完善。同时有效连接物流网站和各物流企业等,将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有效组建起来。
【参考文献】
[1]崔玲.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12).
[2]张水龙.浦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1(02).
[3]卢美丽.城乡物流一体化策略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
[4]张新华,李红.城乡一体化下的区域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2(03).
[5]张天琪.首都城乡一体化形势下农村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C]//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2012.
一、深入基层调研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基础
农村旅客流量相对较少,公益性明显,热线抢着上,冷线无人问,且各乡镇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实施好城乡客运一体化,县运管所从了解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着手,对全县农村客运市场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相继形成了《县发展城乡公交与城市出租之比较》、《县农村客运现状及发展的主要对策》等调研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寻求发展的一些对策。多份调研文章引起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批示后在县委内刊《通讯》中刊出,为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县运管所所在积极开展调研的同时,走访了解了浙江嘉兴、桐庐等地的城乡客运发展情况,充分吸收借鉴兄弟县市成功经验,为全面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科学合理规划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前提
县运管所在对农村旅客流量、流向、流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县经济发展目标和城镇发展布局,根据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和公路基础设施现状,按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了《县“十一五”农村客运网络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城乡客运线路,分设公交线、专线、东线、西线、山区线5个区域性经营,形成以河口镇、永平镇、湖坊镇3个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行政村为终端的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网络。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合理规划,既对县城乡客运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确保了县农村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有序的实施。
三、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关键
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县运管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政府根据县运管所对全县农村客运调研的情况,研究制定了《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的主体责任、目标任务、实施原则及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工作,也多次听取汇报并给予指导,连续几次召开协调会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与措施,形成了决策性的会议纪要,妥善协调各企业间的利益,将问题与矛盾暴露在前,对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快速处理。同时,县政府还建立了政府主导、优先发展的机制,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由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从有限的土地存量中划出40亩建设公交总站,为县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搭建了平台。
四、加大宣传力度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保证
县运管所积极开展强有力的多渠道宣传,除悬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单、报刊外,主要是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对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和客运企业召开的开通公交车座谈会、公交企业组织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城乡公交车开通启动仪式等等进行连续报道。重点向广大人民群众报道城乡客运一体化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的便利,宣传城乡公交车在出行安全、舒适程度、经济实惠等方面带来的益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全面落实城乡客运一体化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客运企业、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车经营者集体上访和拦堵公交车的事件,保证了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稳步推进,保证了县的社会和谐稳定。
五、惠及人民群众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圭臬
家门口坐上公交车的愿望变成现实,城乡距离拉近了农村居民梦寐以求能和城里人一样。城乡距离的拉近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为农村群众进城购物、就业、上学、就医、农副产品销售等等带来了便利,使农民从封闭走向开放,进一步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格局,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走读不方便”如“走读干部”走读工人”走读商人”等群体出行)有路没有车”已开通水泥公路,群众出行方便了随着城乡公交线路车辆高密度运行。却没有安全、便捷的客车路过)有车无法坐”节假日高峰期,人多车少,即使有车,中途等候乘车的人也没车可乘)有车不敢坐”面包车”三轮车及厢式货车载客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了出行不再困难。
城乡线路超出10公里则按2元计费,客运票价便宜了城区所有公交线路和城乡线路10公里内实行1元票价制。且公交车内安装了自动投币机,IC卡结算终端,实行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卡,学生卡、预存卡打折等优惠政策,城乡客运公交票价要明显低于普通客运班线票价。
关键词:城乡公交一体化 改革 矛盾 措施
1、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意义
1.1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决群众“衣食住行”、统筹协调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改善城镇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共进和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促进区域发展
作为“交通引领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工程,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为导向,支撑和引导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1.3实现节能减排
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首先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传统公交车的气体污染物排放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公交汽车,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绿色、低碳出行的享受,更营造了安全、舒适、便利、优质的乘车环境,也对减少空气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2、城乡公交一体化应面对的问题
与传统客运以盈利为目的相比,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传统客运长期培育的客源。因此,具体实践工作中,准确掌握社会各种矛盾,为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公交的公益性与传统客运的逐利性矛盾
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农村客运多数为承包挂靠车辆,其私营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以逐利为目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后,直接触及到承包者利益,在其经营无利时必将寻求政府给予损失赔偿,引发群体抗拒行为。因此,如何解决农村传统客运承包业户转型发展,稳定群体波动是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的首要问题。
2.2传统客运企业生存空间压缩后的矛盾
传统的农村客运在培育线路和客源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不让传统客运企业参与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仅将区域内农村客运车辆收购,传统客运企业必将失去很大一部分经营业务,原乡镇客运站及其站务管理人员也面临闲置,对习惯于客运经营的传统运输企业来说,短期内转型安置富余人员,将面临很大压力,势必会扩大对自身利益的要求。
2.3政府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
在城乡公交一w化改造过程中,如果采取收购原有线路车辆及其客运站场及人员,安抚传统客运企业由此带来的损失,配套完善公交设施以及减免票措施,政府财政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大,必将给地方财政造成很大压力。
2.4国企垄断经营下失去竞争力
在“政府主导、国企运作”条件下,国营化的城乡公交企业成为了实事上的垄断经营者,在政府财政政策扶持下,其主营业务和服务质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等靠要”的思想使其逐渐失去利用本身资源开展广告、旅游及其他业务创收的动力。特别是,在成本节约、线路拓展、车次安排、服务及信誉等方面产生新的不公。
2.5偏远乡村出行难问题再度发生
自“村村通”工程启动以来,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客车”目标,为农村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对偏远乡村传统客运的改造,必将导致客运业户因客流损失而停运或请求加大财政补贴。一旦这部分车辆停运,极易诱发偏远乡村的群众“出行难”,甚至滋生“黑车”市场,给这部分群众出行增加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2.6安全生产不容忽视
在传统客运经营模式下,客运车辆一般根据道路状况采用中型以下车辆定点定时运营。城乡公交一体化后,原有的传统客车将逐渐退出市场,继而代之的是新能源公交车辆,因其动力小、车身长等原因,爬坡和转弯能力受限。在二级及以下路面宽度小于7米的公路上,车辆占道行驶以及部分路段急弯陡坡、临崖临水,加之车辆意外抛锚等自然因素极易诱发道路安全事故。
3、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措施
3.1做好线路规划,完善城乡公交网络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线网和城乡道路之间的协调布局,做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有效解决好传统客运站场与城市公交首末站场的衔接,必须充分做好线路规划,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站场,使站场建设与运力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布局相协调。重点规划城市公交、城镇公交、镇村客运等三级城乡公交网络,实现线路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给群众带来新的不便。
3.2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开展试点推进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涉及农村传统客运经营者。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应研究制定多个备选方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可采取专家会诊、社会问卷、部门联席讨论等措施,确定改革方案,成熟一个区域,改造一个区域,避免和减少不稳定因素。
3.3建立组织保障措施,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城乡公交一体化在改革发展中必然涉及原传统客运经营者的利益,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要把好事办实、好事办好,必须成立在政府主导下的部门联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工作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全力做好各项工作,方能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宁波 城乡交通 统筹发展 对策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十二五”时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必将代替以城乡二元化为特征的既有结构,与之对应的城乡交通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内涵
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就是从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对路网、站场、线路、运输、市场、管理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实现城乡交通全衔接、全沟通、全畅达。首先要在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其次,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技术、经济与管理手段,协调、统筹、优化各种资源的利用,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服务,满足城乡各种层次的交通需求。
城乡统筹发展,其目标不是实现城乡同质化,而是应该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应建立区域差别化交通出行模式,制定区域差别化交通政策,把握城乡交通差异,实现城乡交通设施的平衡,公共交通与个性化交通转换的便捷。
二、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意义
推进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可以有效改变农村交通建设滞后的状况,推动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调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交通从分割到一体、从分立走向综合,加快形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可以让广大农民享受一体化客运政策、客运服务、客运待遇,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交通服务的均等化,进而实现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现状及评价
(一)现状
1.城乡道路规模总量迅速增长, 城乡路网通达深度稳步提高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1019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3.9公里/百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共建成农村公路项目1280个,总里程1847公里,公路通镇率、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达到100%,改善了1366个村的交通出行条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的目标。
2.公路养护和管理力度加强,道路养护和管理机制日益完善
近5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宁波市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宁波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道路养护和管理的法规和文件,基本建立起了宁波道路养护和管理机制。目前,全市设置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宁海县、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7个公路管理局及江北区、象山县、东钱湖3个公路段(所),养护相关人员2000余人。其中,鄞州区养护体制改革样本示范效应突出。
3. 城乡客运站点建设稳步推进,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成效显著
一是客运站场体系逐步完善。到2010年,全市共有客运站65座。其中,市区有客运站19座,县(市,指城区)有客运站14座,乡镇客运站32座,港湾式停靠站5493座。
二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进展加快。到2010年,宁波市至各县市客运线路一体化改造已全部完成,市六区全面实现公交一体化,全市共有市内客运班线435条,车辆2753辆。目前,奉化、象山、慈溪还启动了客运二、三级网络改造。通过改造、兼并、收购、合营等手段整合城乡客运资源,规范了城乡客运经营主体。
4.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格局初步形成
在货运场站和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共建设19座货运场站,其中完成乡镇货运站12座。在农村邮政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共有263个邮政网点。在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宁波90个乡镇全部实现连锁超市全覆盖。在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建设方面,鄞州、余姚、慈溪等地积极推进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分别扶持城乡配送型、有形市场型等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5. 城乡交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目前,宁波市鄞州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及下辖的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5个县(市)都成立了交通局,基本实现“一城一交”。交通管理职能逐渐梳理清晰,综合交通的管理由各市(县、区)的交通局负责;乡道建管的具体实施由各乡镇下辖的城建办(个别乡镇在农办)执行;公路建设和养护、路政管理由公路局负责;客运、物流由公管处负责。另外,把原由城建部门承担的城市公交管理职能划归交委管理。
二是相关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在公路建设补助方面,提高后的补助标准在浙江省应为最高水平。在农村道路养护方面,2009年出台了养护资金补助政策。在客运一体化方面,依照“公交优先”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原则,出台城乡客运发展的系列政策。在城乡物流发展方面,鄞州、北仑、镇海、余姚等地政府对进入货运市场和物流园区经营的企业都给予了较大力度的财政扶持政策,包括税费减免和补助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交通效率有待提高
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还不够,部分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及部分生产、生活节点出行难、出行不便的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山区、欠发达地区的通村公路和联网公路建设任务比较艰巨,农村联网公路仍处于“树状路多,网状路少,断头路多,迂回路少”的低层次结构状态。此外,道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已成为农村道路的突出特点,难以适应群众便利、安全出行的需要。
2.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进展较慢
个别县区在体制改革方面政策出台比较晚,实际执行进展较慢。目前除了鄞州区由区公路段统一挂牌成立专门农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养护有专门的办公机构和办公场所以外,其他区县农村公路专门的养护机构建设比较滞后。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制定处于刚刚启动阶段。
3.高效便捷的场站枢纽体系尚未建成
客运场站的公益性、窗口性以及货运场站的社会化服务、准公共产品属性未得到政府和规划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场站规划难以得到法定性、实质性认同,导致客货运场站选址落地难。乡镇客运场站建设地方要出钱、出地、出人管,加之投资回报率低,一次性建设补助标准低,年度养护经费无来源,地方普遍存在建设积极性不高问题。城乡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距离“以人为本、零距离换乘”目标相差较远。
4.城乡客运政策扶持不平衡
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在财政补贴、奖励、免税、营运规定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待遇,阻碍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
5.农村物流发展较为滞后
在管理方面仍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管理效率较低。农村物流主体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组织化程度低,运营成本偏高,运作效率低下。
四、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发展
1.加快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建设
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将各县市纳入宁波高速公路覆盖范围内,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加强现有国省道提升,完善国省道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宁波对外交通条件。加强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与国省道之间的合理衔接,提高宁波公路网络整体通行能力和公路服务水平。加快重要县道的新建,除了个别生态条件不符合的山区外,基本实现镇镇通一级公路。
2.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重点推进欠发达地区南三县(象山、宁海、奉化)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加快解决自然村(尤其是200人以上自然村)的通达问题,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重视被撤并的乡镇、行政村的道路通畅建设,实施撤并乡镇、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旅游景点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形成新的生产生活节点,加紧建设交通配套设施,使农村公路从单一的通“居民点”,转变为通“居民点”、“经济点”、“旅游点”齐头并进。积极开展撤渡建桥,解决农村渡口沿岸群众的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
3.加快铁路网建设
加快形成以高速、便捷的电气化对外铁路干线为骨干,干支相连、客货分线的现代化宁波铁路网络体系,推进大运量交通向城乡延伸。推进市域轨道通达副中心及卫星镇。抓住杭甬铁路客运专线配套需要的机遇,尽快启动余慈地区与宁波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加强余慈地区同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此外,应推动轨道交通与余姚泗门镇、慈溪观海卫镇等卫星城镇的逐步沟通,使宁波周边星罗棋布的卫星镇搭上“新时速”。
(二)加强城乡交通联系和衔接,推进城乡交通融合
1.改善和建设层次化的场站体系
统筹考虑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对接方式和实现途径,促使公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交通枢纽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变以往交通换乘的“补救性”衔接为“主动性”衔接,以满足不同周转量和不同需求的出行。
2.推进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结合
在城市化特点突出的地区尽快对其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提档升级,将其转变为城市道路。在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快的镇区,当公路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时,给市政设施留下通道或在建设时直接将公路当作市政道路进行建设,一步到位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市政管线、照明等设施。
(三)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统筹发展
1.统筹城市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
对农村客运班线和城市公交线路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与道路运输长途客运及农村客运的服务功能和运营范围,加强城乡公共客运的服务衔接。积极推进公交“下乡”、班线“进城”,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
2.完善农村公交运营模式
要优化整合经营主体,加大对现有农村客运资源的整合力度,组建经营联合体,真正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尽快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将企业经营范围由线路划定改为区域划定,灵活调度、合理安排,构建农村客运片区经营的管理制度。
3.健全农村客运票价定价机制
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公共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等因素,由物价、交通部门共同协调,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城乡客运价格体系。对公交化运行的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可结合地方公共财政补贴情况,实施特定的票价优惠政策。
4.完善扶持政策
尽快研究制定对农村客运尤其是边远郊区农村客运经营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从税费减免、票价补贴、公益性补助、能源消耗和更新改造补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关运输附加费、车辆通行费、车辆年审费及牌证管理等,比照城市公交的政策执行。
(四) 加快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城乡货运服务统筹发展
1.加快城乡货运场站设施建设
要扩大农村货运场站的覆盖密度, 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配送中心和分销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物流场站功能。
2.培育城乡物流经营主体
一方面,在农村内部培育新型农村物流主体,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等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鼓励商贸系统、邮政系统、供销系统成立农村物流公司;另一方面,在城市培育更多面向农村的物流公司,鼓励现有城市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入农村开展现代物流和配送业务。最后,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将现有的农村运输、仓储、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鼓励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培育形成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3.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新模式
条件成熟的时候组建城乡物流集团公司,建设全市的三级网络,即在市级建立物流中心、县级建立配送中心、镇级建立配送站,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通过集团化运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经营品牌,实现城乡物流集约化和常态化发展。
(五)推动管理体制和规划一体化,实现城乡交通宏观管理的统筹
1.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将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出租车管理、交通技术规划和安全设施规划管理、综合运输协调和物流行业管理等职能进行整合和重新归并,加强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管理等部门的协调,打破交通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解决交通条块管理模式带来的体制、机制,形成上下一体的“大交通”管理体制,为构建“城乡统筹”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体制保障。
2.深化道路管养体制改革
从原先的“重建轻养”向“建管养并重”转变,明确从市到村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责,尽快完成各县区道路管养任务分解,完善专门的管养机构和部门,完善管养考核办法,形成覆盖全域、上下联动的城乡交通管养体制。
3.编制宁波城乡交通统筹规划
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编制涵盖从城市到农村,从总体到专项的层次分明、互相衔接、完善配套的宁波城乡交通统筹规划,明确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目标,有序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等.宁波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规
划,2011 .
[2]宁波市交通(港口管理)局.宁波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
[3]宁波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宁波市道路运输行业统计资
料汇编,2011.
[4]宁波市公路管理局.宁波市2010年公路养护统计年报,
2011.
依照“破解三农难题,交通运输先行”的工作思路,要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建议加强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求。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农村公交的经济效益较差,公司和个人投资经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加以引导,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公交客运班车的开行。由政府牵头,相关的交通运管、公安交警、安监、城建、财政、税务、教育和各乡镇政府等单位共同参与,为推动公交一体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研,合理布局,认真制定科学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
市、镇两级建设规划部门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新建点和公寓点,要注重夯实基础,规划好客运站场及沿途停靠站点,参考规划居住人数、公路建设规划和新农村规划中各点的规模,预测未来的人口、经济、用地,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建议,制定符合客观实际,适度超前,而又具有明显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对改造点,要根据客流量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公交线路和密度,翻建、新建客运站场及沿途停靠站点,以保证现有居民出行要求;对控制点,无需花大力气建设公交场站,但必须满足现有村民的出行需求。在这些大前提下,再详细地制定各个布置点的公交发展规划,使新农村公交在发展班线、运力和场站建设工作中能规范、有序地发展起来。在各镇规划的基础上,交通部门再综合作出全市新农村公交发展总体规划。
(三)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首先,要建好乡村公路,增加通达深度是农村公交客运网络建设的依托。在规划建设村道时要提前考虑通车标准,根据《公路法》规定,农村公交的公路通达标准为四级或四级以上的公路。四级公路采用二车道路基时,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基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有效长度不小于20米。其次,要安排好线路。对新建点和公寓点,交通部门要按照“路通车通”的原则,坚持公路修到哪个点,公交发展到哪个点。要根据新的标准逐步加密班次,调整车辆档次,适量增加站场设施。再次,要将城区公交与农村公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一体化的一个基本内容是线路的一体化,即妥善安排城区公交线路和城乡公交线路以及中转站的位置,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在各线路之间换乘。对于在城区的辐射区,即城乡结合部分的线路,可以和城区统一考虑、统一规划。对于较长的线路,可以设换乘点,实现“零距离”换乘。
(四)争取财政支持,制定扶持政策,解决公交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交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因此,对于公交公司与公交承包经营者,政府和管理部门应采取鼓励扶持的政策:政府在协调解决土地使用问题的同时,能否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切实解决新农村公交站场设施的建设及更新农村公交客运车辆等问题,确保新农村公交客运网络建设和管理所需资金;交通管理部门在规费和养路费的减免上要继续给予支持;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各项税收能否实行收支两条线,本级财政将所得部分全额返还给客运企业;客运企业采取划片经营和冷热线搭配的方法,实行公司化经营,在经营区域范围内,自行确定运力的宏观调控和运行的方式,给予承包经营者足够长的经营期限,以利于农村公交客运市场的培育和稳步发展。
(五)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促使城乡公交健康发展。
要理顺城乡公交客运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不断提高公交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公交经营单位服务质量考核,同时进一步强化公交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公交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城乡公交市场向规范和良性发展。
【摘 要】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实事工程,结合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如东县加快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乡公交; 发展困境; 应对措施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缓解交通阻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是解决城乡居民“最后一公里”公交出行问题的实事工程。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是如东县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现状
2012年底,《如东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启动了我县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城市公交拓展、镇村公交试点,城乡三级客运线路网络形成,一体化服务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一)取得的成绩
1.城乡客运覆盖基本满足要求。我县拥有客车128辆5667座,客运线路47条,基本达到县城纵横全覆盖,县城通达所有镇(区),镇(区)全覆盖率达90%。2013年以来累计运送旅客2409.37万人次。基本保障城乡居民的公共交通需求,实现 “人便其行,行有所乘”。
2.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配套完善。已建城乡客运站亭144个、在建站亭81个,站牌959只,镇村公交回车场4个。洋口客运站、渭河路临时回流场充电桩已建成。新建了小洋口客运站、洋口港客运站、河口客运站、兵房客运站,新客运总站已全面启动建设。
3. 公交公益性逐年得到显现。校园专线特色接送解决了学生出行难、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城市公交对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军人等五种人实行免费;在南通市县(市)区范围内率先启动了“江苏交通一卡通”,刷“普通卡”享受优惠,持“长寿卡”免费乘坐,目前正在组织优抚卡的发放。
4.客运行业形象全面得到提升。车型、标识、服装、服务标准“四统一”给全社会焕然一新的感觉,提升了行业形象。
(二)面临的困境
对照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我县还存在种种问题制约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1.车辆运力不足导致覆盖不广。我县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为1.5标台,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2.9%。对照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系(2013年修订)城市万人公交车≥15标台,实现程度至少应达到80%的要求,差距较大。现有运力严重不足,一些建成公路未通班线,班次时间间隔长,对此,群众不满意,诉求不断。
2.基础设施滞后造成转换不畅。目前城区无公交回车场和首末站,临时租用的场地和协议停放场地随时面临被收回的寰常怀鞘泄交线网基础薄弱,城乡公交覆盖力度不够;无公交专用车道导致交通拥堵。县城以外的镇(区)除新建的客运站外其他客运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没有换乘节点,有的车辆只能临时停在路边,存在安全隐患。
3. 公交亏损严重制约公交服务发展。目前分类定额补贴远不能弥补县内公交连年的亏损。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公交的公益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呼吁制定优惠乘车政策降低票价。机动运力和驾驶员储备不足,当车辆发生故障、保养、检测等只能停班。
4.惯有出行习惯限制公交发展速度。如东地理位置偏僻,城市框架小,道路窄,本地人口为主,流动人口少,城乡居民习惯以摩托车、自行车、电瓶车等为出行工具。加之受人力三轮车、“黑车”的冲击,城乡客运县内班线规模、效益得不到保障,陷入了“客源减少-效益下降-减车降亏-间隔拉长-客源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江苏省委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目标对公共客运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推进公众出行服务现代化”中提出积极发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交,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以公交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提升农村客运均等化服务水平。发展公交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向,需要探索符合地方条件与市民需求的公交发展模式。
如东城乡公交底子薄,发展阻力大,但依然存在巨大潜在的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如东交通运输发展向运输服务提升的加速转换期,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便捷、高速、舒适的客运交通需求日趋明显,城乡居民对城乡均等化运输服务诉求更加强烈,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亟需落实。
三、应对措施
树立公交优先的理念,积极探索推进,全力打造县内“全域公交”,形成城市、城镇、镇村三级公交网络贯通融合,路、站、运配套设施齐全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转型升级。
1.科学编制公交规划,加快公套设施建设。
按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功能布局,科学编制城乡公交一体化,城市公交、城镇客运、镇村公交三级客运及相关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公交枢纽站、回车场、农村客运站、公交换乘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形成城、镇、村三级客运站网络体系。
加快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公交换乘枢纽、调度中心、回车场、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农村客运站、加气和充电站等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做好农桥拓宽改造以及安保、绿化工程,为镇村公交运行提供通畅、安全、优美的道路通行条件。
2.调整优化公交网络,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大公交车辆投放,对县内客运实行全域公交和公交票价,加强新老城区公交衔接,提高老城区通达深度,减少覆盖盲区;合理布局、全面开通城镇公交,提高辐射程度;加密城乡公交线路,实现新建公路全覆盖,镇村公交实现节点运输。加快发展镇村公交,合理安排营运线路、营运时间,合理设置首末站、候车亭、线路牌等配套设施,科学设置换乘站点,强化城乡客运线路衔接。
施公交“一卡通”工程,建设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和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查询系统,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各中心镇客运站建成一批公交电子站牌等出行服务信息设施。开发公交APP软件,实时查询线路信息、到站信息、公共自行车信息、出租车服务信息等,在公交车上安装车载移动支付终端,通过APP扫码上车,让市民可以享受合理规划行程、节省候车时间、方便支付费用等便捷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公交财政补贴机制。
公交公司要不断完善公交服务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岗前培训,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要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日常考核,将服务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营造良好的公交出行环境。
完善公交补贴机制,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除上级专项补贴外,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按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补贴的“五统一”模式实施,确保镇(区)客运站场覆盖率100%。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合理界定企业成本,经营补贴;对公交企业亏损实行兜底补贴,按照“年初预算、季初预拨、年底核算”的办法,做到公交补贴优先审计拨付,保障公交事业发展。
4.加大公交惠民力度,努力引导市民公交出行。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客运管理;管理畸形
城乡客运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城乡客运的发展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动脉。近年来,随着巢湖市加强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与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要求有更好的城乡客运体系来支持,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随着巢湖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进行城乡道路客运的协调管理和发展就非常有必要,事实上,这也是巢湖市在交通运输方面保障民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巢湖市城乡结合部的客运运营却呈现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不相吻合。笔者探析巢湖市城乡结合部客运在管理和改革上遇到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巢湖市城乡结合部客运现状
(一)客运的个体化与混乱的车站秩序
由市区开往城乡结合部及其周围卫星城镇的营业性客运车辆有三种,分别是公交车辆、客运公司的车辆和个体车辆[1],它们中为数最多的是个体车辆,由于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网络尚未形成,群众出行不便,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一些人)购入微型面包车、二手小型客车等运营“黑车”,非法从事客运营运。再加上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客车在运营上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客运个体化会导致各客车车主在运营的随意性较大,客运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有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客运个体化也给秩序差的车站带来不小的挑战,由于没有统一的车位,车辆随意停放。同时这里也成了小摊小贩的天堂,他们占道经营,不仅占用车站外的道路,更有甚者竟然和车辆抢起车位。再加上该地的管理方式也跟不上城市管理的变化,职能部门无法配给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还有大量不同层次的外来人口涌入,致使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环境更加混乱和复杂,最终导致出现了“脏,乱,差”等现象。
(二)车辆超载、票价上涨
由于城乡结合部客运经营成本增加,费用负担大,受利益驱动,不管客运车辆核载多少,病车上路,超载、超速严重,疲劳驾驶时有发生[2]。车辆超载对于巢湖市城乡结合部的客车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司机必会等车里所有的空间塞满乘客,才上路,在节假日,车辆超载的现象更为严重,有时车辆里的乘客超出核定人数的两倍。
客车票价也随意变动,虽然巢湖市物价局有明文规定车辆票价在节假日不得提高,可是这些客车仍然提高票价。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客车上竟然还有物价局张贴的不准提价的公告,可这些司机却熟视无睹。
二、管理欠佳的根源厘定
(一)城乡客运“二元管理”
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和乡村的交错地带,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同交通方式分属不同交通部门管理[3]。受政策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客运的二元化趋势仍然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的二元化差异,一直以来巢湖市在客运市场发展方面,根据行政区域的不同,人为地将农村客运和城市客运分而治之,没有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二是政策方面的二元化差异,近年来,国家虽然鼓励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但由于在城乡客运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差异,拉大农村客运与城市客运之间的差距。三是客运资源配置方面的二元化差异,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农村人口移居城市,加之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造成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村客运市场的客流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人口的迁居和外出影响农村客运的发展。
(二)城管监管不力、交管执法不严
在中国,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规划的实施机制,尤其缺少规划良好的机制――主要靠人而非考法来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和实施者的专业素质集合非常重要[3]。城管和交管作为地方的执法力量,具有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任务,肩负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职责。作为执法者,他们本应该尽好自己的职责,管理好城市的秩序,却存在着不作为的现象。城管监管不力,一是城乡结合部的客运站离市区较远,再加上进出城的几条道路都在大量修补,行车极为不便,导致城管部门的巡逻不能常态化。二是,由于民众对城管的执法不能理解,再加上的事件曝光较多,城管的舆论压力较大。
交管部门在执法时同样也不够严格,致使城乡客运司机钻空子。每年的逢年过节都是客运高峰,所以在这段时间容易产生超载现象。交管虽然会在一些路段设有交警检查,可是超载现象仍是得不到解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警在执法的时候不够灵活,设有交警的路段总是固定,司机很容易掌握规律。
三、城乡结合部客运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把城乡客运归属一个政府部门或单位管理,统一公交发展规划,统一配置公交资源,统一实施公交税费政策,统一公交运价标准、统一服务标准,强化行业管理及其政策法规研究,强化监督检查,加大行业管理力度,打破原先的行政区划和市场区域分割的弊端,为城乡客运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5]。
要想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就必须成立城乡结合部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城乡结合部客运进行统一管理。城乡结合部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领导全市城乡结合部客运发展工作,组织协调交通、公安、规划、安监、物价、税务、审计、监察等市政府部门,加强城乡结合部客运发展政策研究,决定城乡结合部客运发展重大事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发展当地城乡结合部客运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城乡结合部客运发展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协调,具体落实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城乡结合部客运健康、快速发展。
(二)城乡结合部客运经营公司“必不可少”
城乡结合部客运车辆的公司化改造,优势明显。首先,如果经过这种改革的话,就会运管所管公司,公司管司乘人员,司乘人员管车,形成良好的运营网络,不仅能解决不必要的纠纷,更能提高管理效率。其次,运输公司运在多年的运作中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对城乡结合部客运经营行为起到极大的规范作用。
但成立城乡结合部客运站仍存在三大难题:1、车主担心车辆的产权转移后,个人没有自,会影响车主的经济效益。2、害怕复杂的车辆变更手续带来高额的手续费。对与上述车主所担心的问题,城乡结合部客运公司要与司机进行协调,争取做到以下相应的两项措施:1、车辆产权变更后,车辆可以继续由原经营户进行租赁经营,限定年限内免收管理费。2、车辆的一切变更手续由公司办理,办理手续所需的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绝不给经营户增加一分钱的负担。要想尽快完成城乡结合部客运公司化,公司要与司机开展座谈,多次召开全体客运经营户会议,宣传到位,经营户明确整治的益处,能够增加抗风险能力,提高办事效率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城乡结合部处在城市的边缘,人员车辆流量较大,外来人员、过往车辆集中,历来是市政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点。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区面积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交通规划还处于薄弱环节,所以在我国,城乡结合部客运还存在大量问题。但是未来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再加上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和全体国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城乡结合部的客运管理问题必将得到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
[1]骆勇郭秀春《城乡结合部交通管理测略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9(10)-03-247.
[2]胡明一《桂林市城乡结合部短途客运重大交通事故分析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9(3)-03-115.
[3]付加锋,宋玉祥,马延吉,潘丽丽《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J]规划与设计.2002(1).
周翔(1990~),男,汉族,郑州荥阳人,郑州大学本科在读,水利与环境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摘要:本文从论述城乡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定义,揭示了当今城乡交通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可为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城乡交通一体化;问题;对策;
引言: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而,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乡结构、土地开发的利用率、使用功能及布局的调整使城乡交通的需求和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原有公路网功能及等级结构的失效、乡村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畅、地区可达性的降低及运输成本的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现有的交通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讨论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交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与对策,对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具有指导作用。
1.城乡交通一体化及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交通一体化
所谓城乡交通一体化,粗略地讲,就是打破城市交通和公路对外交通的界限,打破交通行政等级划分制约,打破城镇和农村分割,从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对路网、站场、线路、运输、市场、管理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实现城乡交通全衔接、全沟通、全畅达,体现城乡交通科学、公平、协调发展,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交通文明服务。
城乡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交通体系,它强化了城乡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了城乡空间网络的发展,使城乡一体化结构形态得以完善,为城乡一体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没有高效的交通网络,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城市间和不同乡镇、乡村间的网络联系,保证城乡一体化经济市场体系的平衡、健康的发展。因此,合理的公路网体系是城乡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基础。
1.2城乡交通存在问题
(1)复杂的交通组成
城乡道路上车辆构成不仅包括原有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汽车、公交车等,同时在农村行驶的交通工具比如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等也将大量涌入城市,进而造成各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服务水平。
(2)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乡镇(村)公路并存
在城乡一体化地区,一部分道路为连接中心城区的高速道路或通往向相邻区县的县乡道路以及其他公路连接线,按照公路标准设计;一部分为城市内各组团之间相互连接的市政道路,按照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还有一部分道路为乡镇或乡村内部的道路,属于低等级路面。然而由于其公路等级的不同,必然会对公路的管理及养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公路的破损程度及使用寿命不一,也会造成后期较大的维修费用。
(3)路网结构紊乱
路网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现有的道路网及其发展规划都是在城乡二元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传统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都无法满足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上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的不同,可能会引起路网结构的进一步恶化,进而限制城乡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虽然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对外交通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的理顺,但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远不只有这些,至少还应包括综合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的上下对接与延伸。而在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未完全建立或真正形成之前,城乡交通一体化工作交流、沟通、协调、监督、评估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这些方面,目前还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瓶颈和加大工作力度。
(5)缺乏统筹规划
要推进和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是前提、是基础,具有明显的先行、先导、推动和带动作用。而从各地交通规划编制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地方都编制有诸如综合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公路交通等各专业、各专题、各专项交通规划,但能从城乡交通一体化高度、视野和层面进行的规划却很少,也未见有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的范本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交通一体化推进工作。
2.相应的对策
2.1加强道路及道路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必须以顺畅发达的道路基础设施为保障,同时有高效的立体交通系统与之衔接,必须建设大容量交通配套设施与长途客运站相配套。对于乡镇中的低等级路面,要进行改建并完善相应的道路设施,力求城乡道路衔接的顺畅,与此同时加强道路的后期养护,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其次对于出现破损的道路应及时进行修复,以保障交通的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克服不切实际、不具条件盲且推进等现象。在条件不具备或条件不成熟时,应将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合理划分各部门管理职能和合理分工上。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应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管理。从目前工作重点来看,主要应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工作协调以及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向县级及其以下延伸的问题。
2.3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
由于现有的道路网及其发展规划都是在城乡二元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传统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都无法满足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城乡道路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将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必须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以满足城乡发展的需要。
2.4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
为方便公众外出、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和提升城市形象,建议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各大客运站票务联网,同时在市内城区建立中转网络,让顾客就近乘车。市民在任何中转站
买票,中转网络定时快速将顾客送到各大客运站。
结论:城乡交通一体化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点,解决模式也并不固定,在进行交通规划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上要点,因地制宜,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原则为主导,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毅洲,史寿山,陈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4
[2]付加锋,宋玉祥,马延吉,等.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J].城市,2001(4).54~56;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村公路的蓬勃发展,农民对出行质量十分看重,对便捷的交通需求日益增强。
公共交通不仅属于城里人,同样也属于农民;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公交先行责无旁贷,而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村水泥公路的相继竣工,农村居民出行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对交通方面需求日益增强。
2009年,望江县审时度势,及时把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县交通主管部门调查摸底和研究论证基础上,望江县明确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发展农村公交的工作思路,当年就开展了县城至长岭、县城至沈冲的农村公交试点工作,并通车成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2010年望江县交通运输局在规范试点的基础上,针对望江县各地人口分布和客流情况不一,道路现状和车辆状况各异等现实,确定了在农村客运市场培育上绝不搞“一刀切”的科学发展思路。而是利用现有运输资源,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对漳湖、雷池、鸦滩等线路已有农班线路车辆进行筛选、重组、更新,成功开通了以上三个地处偏远乡镇的农村公交线路。
之后,望江县委县政府依据县人大建议和县政协委员提案要求又把实现城乡公交乡镇全覆盖作为全县60项重点工程之一加以推进和落实,并于2012年春运前开通了最后四个乡镇公交线路。
2012年,望江县共有农村运营车辆95台,率先在全市实现乡镇农村公交全覆盖、通达率达到100%。
现在,实行车型、标志、站点、票价、发班时间“五统一”的农村公交,已成为望江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一步,该县还将启动镇村公交的相关工作。
农民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愿望
安庆望江县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农村公交全覆盖,这不得不说是一项创举。安徽省交通集团安庆汽运有限公司望江分公司经理程修胜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分享望江县的成功经验与感想。
程修胜介绍说,望江县于2009年初决定正式开通农村公交,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交通、公安、住建、物价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望江县乡镇公交试点工作小组,为此,县交通局抽调专门人员开展了农村客运市场的调查,对沿路沿线乡村人口与旅客流量进行统计,为科学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2009年5月通过协调引导成立了相关企业参股的望江县城乡公交有限责任公司。
望江县的农村公交是政府出台的一项惠民工程,具体体现在:从农村公交开通后,农民基本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同时算经济账,也给农民带来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票价原来10元左右,现在仅3-5元,不仅半个钟头就能进城,一趟还能省下7元。往来城乡之间的公交班次与原来的农村班线相比,班次大大增加了,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
农村便民公交发挥了作用。目前农村得到普及,到目前为止,望江县已经开通了11条农村公交线路,起点均为县城和乡镇对开,辐射全县10个乡镇,投入营运车辆95辆。这些公交车的开通,有效地解决了各镇、行政村居民到县城等地的出行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节奏,方便了农村居民走亲访友、看病就医、外出转乘、购物消费等生产生活活动。
风险抵押承包与挂靠经营
程修胜介绍说,针对望江县实际,人口分布、客流情况、道路状况、车辆状况等条件不一的现状,在发展农村客运市场上,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推行多种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实行“一线一策”,进行公交化整合改造。
做到中心镇“一镇一枢纽”,努力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通过加快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推进城乡公交客运服务,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交通发展水平的差异,积极推进城乡公共交通服务的均等化。
安庆汽运望江分公司对所属车辆采取风险抵押承包和农村班线改造车辆过度时期暂时实行挂靠两种经营模式,规范管理,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运行票价,特别在春节和重大节日期间,不得随意涨价,公交班次必须定时定点发班,严格执行“五统一”标准,并依法与承运人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合同规定每辆车交给公司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取得承包经营权,自负盈亏,车辆所有权属于公司。
程修胜认为,在这两种经营模式引导下,经营方面的困难表现在:
一是客运资源分散。随着农村公交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出行,但由于过去班线车辆股份制改造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一些班线个体经营者结构复杂,对整个公司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再加上农村客流零散、运价低,造成了客运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的现象。
二是配套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没有集散全县公交客运车辆和旅客的平台;中、小型站场和招呼亭点还需要完善;线路对接和现有道路还要提升改造,特别是村级公路的线型和质量还达不到村村通公交的要求。
三是由于农村班线从业人员素质低,经常发生倒客、甩客、欺客拒载等现象。在执行“五统一”标准上还有些差距,对农村公交形象有着负面影响,所以要加大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培训,加强人员的规范管理,还要加大车辆的内外保洁,同时还要求驾驶人员和乘务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言谈举止文明得体,使用规范的文明服务用语。
从农村公交公司经营看,现在运输成本上扬,农村公交公司在国家燃油补贴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经营状况略有盈余,只能保证日常正常开支。
目前,安庆望江县实行的是风险抵押承包和暂时过渡性挂靠经营向公车公营过渡的经营模式,可见,公车公营是望江县农村公交的目标。
各项政策共推农村公交发展
国家提出发展中、西部政策及鼓励“十二五”期间,发展公共交通和鼓励人民群众更多地选择公交出行,减少环境的污染,望江县采取了各项政策推进农村公交发展。
一是加快城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在城乡主干道建设公交停靠站,完善站台、候车亭等配套设施;新建、改扩建道路等工程项目时,要同步建设公交场站等公交设施;要将公路沿线公交站点列入交通道路建设和改造规划,将乡镇村场站列入乡镇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乡镇村公交站亭建设,确保各乡镇都有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的车站,村村有候车亭。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政策扶持和经济扶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城乡公交客运经营者,使城乡公交客运班车能“开得了、留得住、有效益”,促进城乡公交客运的发展。扩大城乡公交政策优惠面,减免城乡公交客运车辆交纳的有关费用,合理的公交票价以及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才能促进城乡公交客运市场健康发展,达到“市场能规范、企业能生存、群众有车坐”的目的。
三要不断提高城乡公交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城乡公交能否走得远、走得好,关键在于管理;要明确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和行业化监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经营主体,调整客运市场营运模式,实行一体化经营。为创造农村公交客运环境,交通主管部门要一面指导帮助公司实施规范管理,一面积极争取政府主导,兑现优惠政策,及时发放公交燃油补贴,减免相关费用。
程修胜强调说,发展农村公交要遵从一定的原则。
一是坚定统一协调原则。就是要树立“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充分发挥公交资源网络化优势,全县公交一体化工作由交通部门统一协调、监督、指导。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公共交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一)城镇规模和布局协调特征
据悉到2040年我国将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规模布局,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城镇规模的分布还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况,因为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直接与产业发展相关。所以,产业构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要求城镇也应该呈多层次的规模、布局分布协调。
(二)城镇产业协调特征
城镇产业协调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可见于三点是:首先,城镇主导产业不但应该因地制宜,而且必须独具特色,应该注意到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所选择的主导产业也应该不同,以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城镇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实现提高三产业的内在质量,才能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最后,新型城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城镇之间分工协作的合理性,而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城镇产业的协调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城镇社会协调特征
注重社会的协调,维护社会稳定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站在经济角度,我们必须将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作为重点;站在社会角度,我们必须将有序、稳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作为重点;站在在政治角度,我们必须将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相互协调作为重点。
(四)区域发展协调特征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一方面强调区域内部协调,另一方面强调区域外部协调。在强调城镇所在区域的内、外部协调发展外,还应该看到不同的区域,如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二、当前新型城镇化框架下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一)线路布局不合理
在线路布局上,由于缺少统一规划,线网结构不合理,运力投放不均衡,郊区线路与市内线路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线路重合问题尤为严重,某些线路的重合度高达线路里程的2/3以上,由此加剧了重合线路的无序竞争,增加了市区尤其是路网薄弱的老城区的交通压力,降低了整体的运营效率。且由于城乡公交线路过长,在乡镇地区客源少的情况下存在“等客”现象,在市区拥堵地段又出现“甩站”现象,大大增加了乘客的候车时间。
(二)场站建设滞后
在场站的规划上,缺少对换乘车站的整体布局,未实现换乘枢纽对公共客运交通的综合协调,城乡公交与市内公共交通衔接不畅,造成居民换乘不便。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郊区班线在市内无固定的调度站,只能依傍道路边调度。同时亦无固定站点,只能借助市内公交站点上下乘客。但由于站点容量有限,当市内公交同时进站时,常导致乘车秩序混乱,阻碍交通,增加居民的出行时耗。
(三)运营体制的城乡分割
传统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根据运营范围的不同,被划分为城市公共客运与对外客运,前者以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为主,后者以铁路、公路和水路客运为主。城乡公交隶属公路客运主管部门,因此在运营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均与市内常规公交截然不同。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相应的政策引导,两者各自为政,导致市场定价机制混乱,服务水平低下。在郊区线路运营上,很多城镇过去一直采用全额风险抵押承包经营,完全依赖市场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资源分配。这虽能避免在公共垄断模式下出现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减轻政府财政补贴的压力,但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涉及到社会的公平,市场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由于政府角色的缺失,利益主体的竞争行为缺乏引导与规范,存在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及客运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镇体系的完善,城乡公交作为城市公交服务的延伸与城乡空间联系的纽带,实际并不担负对外客运的职能。因此,需要对城乡公交承担的公路短途客运与城市常规公交进行线路、场站和运营上的整合,提升其应有的效用。城乡公交一体化,正是要通过公路短途客运与市内常规公交的衔接,结合市场的配置方式与政策调节机制,构建统一的公共短途客运系统,在市域范围内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廉价的客运服务。
三、转型期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一)以区域交通系统一体化为视角
交通运输是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基础,借助高效、稳定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商品及信息的快速流通,才能协调城市在区域内的分工合作。因此,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中,要始终与区域交通网络的整体发展保持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在广域空间内的交通区位优势,在接受区域中心城市辐射的同时,发挥对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
该策略在交通战略规划中主要体现在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在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中,需要从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扮演角色、在区域空间结构中的区位特征以及在区域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入手,深入分析城市的主要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外交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结合现状对外交通系统在布局、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目标和策略。一般来讲,通过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建设,构筑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主要经济腹地之间的高效、便捷的交通通道,才能汇集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真正实现城市区域地位的有效提升。
(二)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前提
我国现行的条块分割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不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差异较大,乡村交通系统发展整体落后,形成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市域范围内,提升交通系统可达性,缩短中心城区与其他地区时空距离,进而引导各种生产要素、生活要素的流动,并直接表现在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上,引起土地价格、区位、空间分布等特征的变化,促使市域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该策略在交通战略规划中主要体现在市域交通发展规划。市域交通发展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与乡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分工与协作,根据城乡交通运输需求,结合未来市域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态,制定市域干线交通设施规划方案,以市域公交系统引导市域空间布局的演进,以市域干线道路系统支撑市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同时,打破城乡区域界限和部门管理限制,积极推动农村客运模式改造,统一规划城乡公共交通系统的线网、场站、财政补贴等,以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三)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交通集约化为落脚点
转型期集约化的城市发展要求城市交通系统的低碳化和绿色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城市居民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引导居民客运交通出行和货运交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系统,是转型期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任务。
该策略贯穿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各个部分,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的制定、交通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轨道、公交、停车、慢行等各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制定。为确保交通绿色低碳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应以城市自身发展历史、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和空间形态特征为基础,选择适合城市未来发展的交通模式,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
结语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其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将如何影响城市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作为广大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城市公共交通能否优先满足人民群众“行有所乘”,为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出行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城市公共交通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乃至整个城市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名片和窗口,其背后也代表着当地政府管理者的施政理念和城市发展形象。
参考文献
[1]赖明.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公共交通发展[J].人民公交,2013,12:27-30.
依据上级部门制定的城乡统筹规划标准,研究制定我市城乡统筹规划标准体系,抓紧编制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工作。
2、抓好“一心、三线、五点”城乡空间规划
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建设。一是抓好城市核心区内搞好城市重点项目规划。二是围绕国道线、省道线和长城旅游公路沿线,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三是围绕旅游项目建设,自然风景区以及农业旅游观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规划。
3、切实做好旧区(城中村)改造和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时完成旧区(城中村)和住房建设规划,确立住房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合理安排旧区(城中村)改造进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住房项目建设比例、规模和布局,重点规划和发展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4、积极开展专项规划编制
抓紧完成供水、排水、道路交通、供热和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加快消防、市场、环境卫生、中小学布局、居委会布局、商业网点布局、抗震、防洪规划编制步伐,认真开展燃气、电力、电信、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利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运营的安全性。
5、突出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城市控规编制计划,加快编制工作进度,突出抓好重点开发建设地段,严格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让土地和批准开发建设,严格依据依法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6、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和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深入研究我市的自然景观,准确把握特征,精心构思市区形象,使项目布局、街区设计和重要建筑设计融合自然特征、历史文脉和现代文明。突出抓好城市总体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规划,新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综合服务中心及周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汽车客运南站、第四中学和第四实验小学的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设计。
1县城客运物流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一体化为主线,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清徐县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突破行政界限,整合交通资源,按照“整合资源、合理分工,强化通道、完善网络,突出枢纽、站路一体,统一市场、提升服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清徐县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强化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以交通促开放促发展,加快清徐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步伐,率先融入大太原经济圈,支撑大太原经济圈的崛起。
2县城客运物流的规划目标
城乡客运———县级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和清徐换乘枢纽、火车站换乘枢纽规范使用;加快城乡客运企业营运线路及车辆的公交化、公司化改造,公交车拥有率达到5标台/万人,出租车拥有率达到5辆/万人;农村公交覆盖骨架公路网;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以清徐县城客运换乘枢纽为纽带,实现城乡客运零换乘。现代物流———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基本形成。物流业成为推动清徐县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3建设城乡客运物流的重要性
3.1城乡客运1)公路客运站。徐沟客运站:该客运站位于徐沟镇的核心区域,已建五级客运站,作为近期的客运集散点,可以满足需要。随着徐沟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山西省职业教育基地的打造,未来将出现客流的大幅增加,因此,对徐沟客运站进行扩建,同时增加对相邻地区的对外客运功能,以满足徐沟镇作为清徐县另一中心的需求。2)换乘枢纽。换乘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连接着城市交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系统内部的关节,促进了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合理衔接,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高效、安全、舒适。“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建设2个换乘枢纽。
a.清徐县城换乘枢纽。清徐县城换乘枢纽把县级客运站、常规公交枢纽纳入县城换乘枢纽,借助枢纽内部的快速通道,实现旅客的“零换乘”,集对外区域运输和对内公共交通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的隔离,提高区域运输和城市交通效率。枢纽功能布置:清徐县级汽车客运站:主要承担清徐至相邻区县长途客运服务;常规公交枢纽站:主要提供县级客运站的集疏运服务和主城居民出行公交服务。b.太中银清徐火车站换乘枢纽。清徐火车站换乘枢纽主要提供铁路、常规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运输换乘服务。枢纽功能布置:太中银清徐火车站:规划为客运二级站,主要承担太原—清徐的铁路客运;常规公交枢纽站:主要提供火车站的集疏运服务和当地居民出行公交服务。
3.2现代物流1)公路货运站。清徐县目前尚无公路货运站,急需加快公路货运站场的建设进程。根据清徐县及各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货物运输流量、流向的基本情况,确定站场等级。全县重点规划建设2个货运站,为二级站。东于货运站:位于清徐县东于镇,是清徐县未来焦化发展的主要地区,同时紧靠大运高速和迁线后的G307。王答货运站:位于清徐县王答乡,是清徐县汽配产业、新型加工业的主要基地,随着未来南方汽车集团汽车配件加工配套产业集群的形成和镁铝制品深加工的不断发展,货运量将大幅增长,规划为货运二级站,为新建货运站。2)物流中心。随着太中银铁路通道的建设,清徐县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公路运输以其快速、便捷的运输特点也发展很快。
规划建设3个物流中心。a.火车站物流中心。该中心拟选址于太中银铁路在清徐的火车站场附近,借助良好的公路及铁路运输优势,依托于火车站场建设。借助南过境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县道二级公路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火车站物流中心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火车站成为清徐的物流中心提供了保障。该中心定位于生产制造业中的采购、库存、配送的管理和流程的优化与控制方面的物流服务,主要为清徐经济开发区、东于清洁能源焦化工业园、王答精密铸造工业园等生产制造产业服务。依托良好的交通网络,该中心的服务区域可以从清徐延伸至太原、榆次、文水、祁县、太谷等地,实现快速物资交换,支撑清徐经济发展。b.小武农产品物流中心。该中心拟选址于孟封镇小武村,东邻208国道,北靠柳小路,紧邻南过境高速,具有连接全省、北通京津、南接豫皖、东到齐鲁、西达甘陕的全方位、外向通网络优势,还是太原市的南大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