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时间:2023-10-07 08:57: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急诊;心理辅导;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急诊室就诊的120例患者,疾病种类包括外伤、腹痛、骨折等,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18~63岁。

1.2急诊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

①急切与紧张:急诊患者因突发性、剧烈性和不可预测性,往往带着缓解病症、解除痛苦的急切心理来就诊。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手足无措,感到无助。②焦虑与恐俱:因发病突然、病情凶猛、发展迅速和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往往使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过分的恐惧使其失去心理平衡,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急诊室的陌生抢救设备和各种操作技术的陌生,医务人员紧张的工作态度等都无意识中给患者带来恐惧不安。③情绪易激动:多见于家庭矛盾、打架斗殴、酒精中毒、服毒自杀等患者。表现为情绪反常、乱吼乱叫、不配合治疗、不让做检查、拔掉输液针头、拔掉氧气鼻导管等。病情复杂,需要作相应检查和会诊,患者就会认为医生技术不高,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或因划价、交费、取药过程中的不顺利,或是医疗费与自身的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等,继而产生不满甚至转院念头。

1.3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3.1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温馨有序的医疗环境能给患者带来安全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参与治疗、护理。因此,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安静,布局科学、合理,急救器材与药品应处于应急状态,救治时冷静、紧张、不慌乱。

1.3.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个人娴熟的沟通技巧是心理健康护理的基础[3],急诊室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积极迎接患者,简明询问病史,通知医师,准备抢救用品,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如建立静脉通路、给氧、止血、测生命体征等,让患者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

1.3.3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对病情的发展、治疗过程及所需要做的临床检查等做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表现出权威和自尊,使患者信赖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处置操作要娴熟、稳重、准确等,消除患者的恐俱心理。

1.3.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绝望轻生的病人,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方面和其沟通交流,帮助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的行为表示理解、同情,用真诚的心去唤起其对人生的热爱,使抢救顺利进行,使其配合治疗。

2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而且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3讨论

急诊患者相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对生命的渴望,对医护人员的求助、依赖更为迫切,心理需要贯穿于就医的各个环节,而且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为复杂多样[4]。所以,急诊室护理人员要王确认识不良心理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满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5]。

参考文献:

[1] Saliou V, Fichelle A, McLoughlin M, etal.Psychiatric disorders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a French medical emergency service.Gen Hosp Psychiatr,2005,27(4):263-8

第2篇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心理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也日益增多,已成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1】。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剧烈疼痛,可放射至左侧肩胛部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有的病人可误认为是消化道疾病或胆道疾病而延误就诊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均有焦虑、恐惧、紧张、绝望的心理,并且发病3天内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7天内,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严重并发症一般均在发病几天内,故急诊心理护理极为重要。2008年至2010年,本院急诊留观心肌梗死患者68例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决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50~86岁,平均65.6岁;54例的患者出现焦急心理;10例的患者出现恐惧心理;4例的患者出现绝望心理

2护理

2.1焦虑心理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而焦虑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塞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塞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因此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疾病状况,进行简而易懂的健康教育,并向家属交代病情,争取得到理解与合作。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及疏导。在患者面前应表现镇静、自然和有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恰当运用共情、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指导患者用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或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松训练,向患者讲解平静的心境、乐观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54例经上述护理措施后44例的患者焦虑症状缓解,有10例患者因经济问题而焦虑症状不能缓解。

2.2恐惧心理的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常有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产生恐惧的心理。此时除适当应用镇静剂,以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塞范围,还要求急诊护士要有稳定的情绪,较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突如其来的反应,不应手足无措,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各种急救措施准确及时,动作轻柔,稳准快,以便病人放心,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放下包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以利治疗。对家属要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并告知在病人面前尽量不要表现出来,要鼓励安慰病人。另外帮助患者尽早进入病人角色,保持心理平衡。10例患者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后8例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有2例因梗死面积大而出现频繁心律失常恐惧未见缓解。

2.3绝望心理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异常敏感,感情脆弱,出现绝望心理,对此急诊护理人员应从心理上与其接近,以理解、同情、安慰、鼓励的目光对待患者,同时也可以握住病人的手,并轻轻的抚摩患者的肢体。并劝导家属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情绪的安宁,假如有的家属情绪比较激动,经劝说无效可以请出抢救室外,可以留比较理性的家属在病人身边,或者留病人比较信任的家属在旁边,以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耐心疏导病人,告诉他入院诊断及治疗都是及时的,要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恢复的。要掌握谈话技巧,解释治疗中的有利因素,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有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归。并且鼓励患者的亲属、领导、同事给患者以积极的情感支持。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多给患者以积极的暗示,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鼓励他们有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逐渐消除绝望心理,促进病情恢复。4例患者经过上述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约3例的患者绝望症状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因家属不积极治疗而放弃治疗。

3体会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尽一切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绝望的心理,使患者保持愉快平静的心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从而使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总之,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临床治疗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不良情绪;护理

中图分类号:R816.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5-01

引言:妇产科急诊就诊的病患所出现的病症主要是与生殖器官有关,例如,妊娠、分娩等一些有关急症。这些疾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紧急、病症变化快、发展较为迅速,在受到外界与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心里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患者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1]。因此,急需对妇产科病患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原因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矛盾和纠纷。我院妇产科急诊于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360例妇科急诊患者,通过对其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到我院妇产科急诊就诊的360例病患,其中未婚54例,已婚患者为306例;按年龄区分,16~25岁患者共计113例,26~35岁患者为159例,36~45岁患者88例;城镇户口患者256例,患者中有104例是农村户口;小学文化以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患者56例,87例初中,103例高中,大学以及大学以上患者114例。除去134例是患有妇科疾病患者外,21例患有宫外孕,36例流产患者,34例急性盆腔炎患者,1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11例黄体破裂,18例妇科肿瘤;产科疾病患者有226例,其中116例正常临产,3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28例胎儿宫内窘迫,14例前置胎盘,3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就诊原因均为感到剧烈腹痛、阴道出血等,在就诊后30min~6h之间便得到确诊。

1.2方法

将360例妇产科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8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了强心理护理:①.妇产科急诊患者前来就诊时其情绪为严重的焦虑不安及恐惧,因此,护理人员为让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抢救,首先应通过镇定、沉着的进行抢救工作开始,忙而不乱,这样才能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为之后的抢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②.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注意倾听与换位思考,只有努力做到与患者感同身受,尽量去理解患者,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处理问题,同时,非语言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如前来妇产科就诊的病患,在进行医护处理使,应时刻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③.根据患者病因不同,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流产患者多有悲观情绪,应多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患者理解与呵护,并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迎接下一个小生命的希望;对于患有妇科囊肿患者,多出会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应多给予关心,并用自身所学的专业医疗知识为患者讲解病情,让患者充分认识自身病症,与抢救的医生积极配合,熟练云中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焦虑评分对比

(1)经不同护理方案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者为48例、一般满意者为95例,总满意人数为141例,占78.33%;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者为156例、一般满意者为22例,占98.89%。可见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恢复与预后

(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保持良好心态,与工作人员相配合,积极进行术后恢复,经统计各类患者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后恢复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更快,住院时长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患者在到妇产科急诊室就诊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如,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消极情绪,这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身受病痛折磨有关,加强了不良情绪对体内交感神经受的影响,患者本身在病理和生理上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出现,对医护人员的抢救效果有严重的影响[2]。所以,重视妇产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达到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护理人员运用较为科学的理论对急诊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良好护患关系,只有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有所改变,通过进行心理护理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这是作为护理人员服务于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3]。在对妇产科急诊患者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而一些患者出现过于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与病患交流、沟通,可适当利用肢体语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动作敏捷、细致、专业,这样才能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4]。在妇产科急诊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具备时刻应对突发事的能力,所以,必须不断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及心理素质,才能在突况出现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心态[5]。需要注意的是,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注意文明用语的应用,要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使患者对诊疗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提升病患的应激能力,只有当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时,才能使缺血、缺氧、疼痛等耐受能力有所增强,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医生进行抢救,尽早缓解患者的痛苦[6]。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到有效的消减,护患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才能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抢救的成功率可以明显提升,进而提高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蔚;;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之我见[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卷08期 ;165-165页

第4篇

[关键词]急诊;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种急诊患者的心理需求,认真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心理护理是通过护理工作者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11 外伤患者 在急诊患者中,大多数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外伤患者,且多有伤口和出血,使患者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情绪稳定,做到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一面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一面迅速止血、固定、包扎。即使遇到最复杂最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加剧患者的恐惧心理。在抢救工作中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产生安全感。对有纠纷因素在内的患者,除了抢救治疗外,我们还要主动承担调解义务,要求双方都不要夸大或隐瞒病情,应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夸大或隐瞒病情的危害,使患者及时如实的反映病情,以便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

12 腹痛的患者 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占急诊就诊人数15%。这类患者情绪不稳定,往往因未及时给药而激怒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其态度生硬粗暴,针对这种心理,应多关怀,安慰患者。同时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 和程度。

急腹症的患者腹痛剧烈,难以忍受,迫切要求止痛,认为到了医院不用止痛药就是不体贴患者,没有医德。这时一方面给患者准确迅速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另一方面耐心说明不能随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不利于诊断和治疗,鼓励患者坚持片刻,信赖医务人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服毒自杀的患者 这类患者有一定的社会和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恋,多处于狭隘心理状态,心理变化极为复杂,来急诊室就诊时,因碍于面子,故意与医护人员不合作。若此时不做好心理护理,很难取得患者的配合,甚至失去了抢救的机会,造成死亡。所以对此类患者不应流露厌烦鄙视的情绪,应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进行心理安慰,从多方面关心、爱护,有针对性的消除患者种种思想顾虑,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对家属做好说服工作,在家属的配合下,取得患者的合作,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21 对惊慌失措的家属 首先用温和的语言劝说家属,稳定其情绪,然后对家属进行劝慰,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使其安下心来,相信医护人员会尽一切能力救治患者,取得家属的信任。

22 对担忧焦虑的家属 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对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对未带钱或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应先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督促家属补交各种医疗费用。

23 对比较镇静有主见的家属 可如实告诉其患者的情况,及准备采用地诊断和治疗方案,随时做好沟通。

24 对于少数抢救无效死亡的家属 护士在通知家属时,应告知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后再告知死亡的消息。当患者死亡后应对家属表示同情,并帮助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其痛苦。

3 结论

总之,心理护理对于急诊患者尤为重要,只有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心理达到接受治疗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所以我们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第5篇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以有效改善,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增加,患者抢救时间缩短,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患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37-0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被广泛应用于急诊科[1],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笔者选取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人为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5.5±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人。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无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等认知障碍;无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无脑部器质性疾病史。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心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对患者采用焦虑抑郁调查问卷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分。0分为非常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问卷经过信度调查,信度值为0.87。

1.3 心理干预措施

1.3.1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树立治病信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使患者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增强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耐心倾听患者叙述各种不适症状,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态度要和蔼,举止文雅,对病人要有耐心、细心,更要有爱心,在治病和精神上给予支持,护士要经常接近病人,明确回答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加重病人的负担,并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依赖,争取病人的配合。

1.3.2 重视家属和亲友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家属亲友、单位同事、领导及其他患者的言行举止,即使是情感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对患者心理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让家属共同参与心理护理访谈,使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让家属主动地关心、体贴患者并给予经济支持,帮助协调各种关系,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满足患者希望得到更多人同情和关心的愿望。

1.3.3 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心理问题不仅局限于肿瘤患者,其家属同样也存在,一方面其家属要不断筹措治疗的资金,另一方面还要强作欢颜来安慰患者鼓励其继续坚持治疗,因此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其家属也可能产生极端情绪。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家属的情绪特点及趋势,鼓励其家属振作起来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

1.3.4 放松行为训练:对于过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指导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1.3 数据处理:

搜集的数据通过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过我科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能够更加乐观向上地面对疾病,并对医生的各项治疗均能够很好地配合。患者愿意与护士主动交流内心的顾虑,可积极地寻找各种缓解自身压力的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满意度及抢救时间比较(x±s)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可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紧张、悲观等多种感觉,以焦虑和抑郁为最常见情况[2]

我科通过对80例患者的调查发现,有7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严重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所占比例较高。

总之,心理护理治疗有利于缓解急诊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外伤;急诊;常规护理

在临床上,骨外伤是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具有病情发展及恶化较快等特点,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就极有可能威胁病患的生命安全[1]。针对骨外伤急诊病患,处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促使病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是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以80例骨外伤急诊患者为重点分析对象,分组护理后深入观察其效果,重点探讨了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现作报道:

1.观察资料以及方法

1.1观察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01月-2015年03月期间收治80例的骨外伤急诊病患为重点分析对象。其中,男性病患共53例,女性病患共27例;一般急诊病患66例,重症急诊病患14例。以护理方法的差异为根本性依据将80例病患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常规组:病患年龄在33―85岁之间,平均(60.5±3.3)岁;按致伤原因分:跌伤10例、车祸30例,该组病患接受常规骨外伤护理。研究组:病患年龄在33―85岁之间,平均(57.4±3.5)岁;按致伤原因分:跌伤11例、车祸29例,该组病患在常规骨外伤护理基础上再开展心理护理。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组病患选择常规骨外伤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即给予病患患肢清洁、消毒以及药敷等,此外研究组以常规骨外伤护理为基础,再使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

(1)在病患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全面的了解病患的实际情况;为病患讲解相关知识,以加深病患对疾病的了解,从而减少病患的担忧;手术前给予病患有效安慰,并帮助其做好思想准备;在病患进入手术室以后,要尽可能的稳定病患紧张、害怕的情绪,以免病患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进行[2]。

(2)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病患的状态给予严密的关注,并通过帮助病患调整呼吸、握住病患的手等方法来减少病患的无助感和孤独感,从而加强病患对护理人员的信赖。

(3)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充分考虑病患的承受能力,并告知病患手术成功的地方,对于未处理好的病灶要尽量少提及,以促使病患保持较好的状态,减少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发生的几率,确保病患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1.3评定指标

效果显著:病患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效果一般:病患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病患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实行打分制:较为满意≥85分;基本满意60分~85分;不满意

1.4资料统计

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处理。其中,一般资料以(x±s)作为代表,选择卡方检验对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而计量资料之间的对比则选择t进行检验,假如组间数据通过对比后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则以P

2.结果

2.1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

各项护理程序均已完成后,发现研究组护理的有效率为95.00%,常规组护理的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护理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2.2两组病患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各项护理程序均已完成后,发现研究组病患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35%,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表2 两组病患护理的满意度情况(n/%)

2.3两组病患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

各项护理程序均已完成后,发现研究组病患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明显比常规组病患低,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

表3 两组病患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 (分,x±s)

3.讨论

骨外伤不仅会对病患机体产生损害,还会严重影响病患心理。因此,在骨外伤急诊中,护理人员要抓住病患的心理,借助自己的专业护理技术给予病患相应的人文关怀,才能稳定病患的情绪,使病患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提高治疗及护理质量的目的[3]。

心理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科学理论的统筹指导下,和病患进行友好、科学的交往,并不断改变及影响病患心理行为、心理状态,有效发挥其护理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1]。在急诊骨外伤中,大部分均是意外事故所致,病患极有可能面临瘫痪及截肢等问题,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研究显示,不良情绪会对病患的康复、手术效果及预后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5]。因此,在常规骨外伤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骨外伤急诊病患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就极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的有效率95.00%、病患的满意度10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而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却显著低于常规组,这表明对病患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以病患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合理的应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骨外伤急诊病患的护理,才能促进病患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骨外伤急诊病患实施护理的时候,要充分应用心理护理,才能保证护理质量,改善病患护理的满意度及护患关系,降低病患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是必不可少的骨外伤急诊病患护理方法,值得在骨外伤急诊病患的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成芳,董会芹,李青.急诊科的临床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10.

[2]许丽.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5):346.

[3]陆瑾,陈春美.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78.

第7篇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产科患者135例,妇科患者145例;已婚女性232例,未婚女性48例;年龄17~30岁116例,31~45岁125例,>45岁39例;正常临产102例,流产57例,胎盘早破43例,宫外孕31例,胎盘前置24例,黄体破裂13例,盆腔炎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

1.2评定方法

通过自然观察法、交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进行心理问题评估,观察内容主要为疾病对患者心理及情绪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最终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知,280例妇产科急诊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害羞自卑、情绪焦虑以及恐惧紧张。其中102例正常临产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3例(2.94%)、76例(74.51%)、38例(37.25%);57例流产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11例(19.30%)、27例(47.37%)、43例(75.44%);43例胎盘早破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1例(2.33%)、36例(83.72%)、35例(81.40%);31例宫外孕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3例(2.94%)、27例(87.10%)、28例(90.32%);24例胎盘前置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0例、24例(100%)、20例(83.33%);13例黄体破裂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1例(7.69%)、9例(69.23%)、12例(92.31%);8例盆腔炎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2例(25.00%)、6例(75.00%)、7例(87.50%);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0例、2例(100%)、1例(50.00%)。

3讨论

3.1心理问题诱因分析

临床研究证明,妇产科急诊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以及自卑害羞等心理问题。笔者在研究时发现存在病理妊娠患者产生心理问题比例是正常妊娠患者的1.5~2倍。很多妊娠患者在分娩的过程总,由于节律性宫缩痛会导致其会产生恐惧、紧张的负面情绪,而病理妊娠患者往往由于担心胎儿是否伴有疾病等心理以及是否健康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妇产科急诊患者因疾病本身造成的疼痛或不适,以及出现病理性出血症状时会进一步加重其心理负担。此外,还有部分妇产科急诊患者因经济因素而产生不良情绪。而与性生活有一定关系的疾病,如流产、黄体破裂以及盆腔炎等,患者出现害羞情绪的比例较高。

3.2临床护理干预

①在就诊初期阶段,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认真对待患者,通过科学而正确的沟通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对于情绪较为敏感的患者应给予足够耐心,并且还要充分掌握好各项医疗操作技巧;对一些较为害羞的妇产科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消除不良情绪。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引导患者积极配合诊断与治疗。②对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患者,急诊医生应当适当加快节奏,尽量做到轻、稳、准,进一步降低患者痛苦,提高其对治疗的安全感与信息。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心情,鼓励家属陪伴在身边。③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对于出现情绪焦虑、紧张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病情变化,后期的病情进展,从而使患者意识到治疗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家属思想工作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当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安心接受治疗,从而缓解负面心情。

4结语

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心绞痛患者疼痛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10月我科收治留观时间>6 h的46例急诊心绞痛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出科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与疼痛感觉。结果:出科时观察组HAMA和FPS-R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急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疾病所导致疼痛感觉。

关键词 心绞痛;心理护理;焦虑情绪;疼痛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86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的综合征。其中劳累与情绪激动常常是诱发因素,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心绞痛治疗和预防复发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心身状态。国内众多研究均已证实,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1-2],缓解痛疼 [3],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4-5]。本文以急诊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对其负性情绪与疼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2~10月于我科留观>6 h的心绞痛患者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在45~77岁,平均(62.50±12.60)岁。病程0.5~22年,平均(4.70±2.5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经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衰竭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急诊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1)一般心理支持。通过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痛苦、恐惧和家属的担心、焦虑进行设身处地地理解,注意倾听与包容,给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可以容纳的心理空间,让其感觉到真诚的理解与帮助。(2)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给予积极地心理支持,使家属的焦虑与恐慌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当家属安静下来的同时,等于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来自亲人的心理支持,使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痛苦得到缓解。(3)放松训练。心绞痛是一种剧烈的疼痛,发作时患者会有濒死感及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此时使患者取半卧位,让患者尝试深、慢而有节律的呼吸,给予语言引导,从上至下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通过调整呼吸与肌肉放松将患者的意念与注意力进行转移,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紧张情绪。

1.3评价指标出科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痛苦评分。(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一般划分界,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版本分界值为14分。(2)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统计学处理应用PEM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不单纯是生物因素所致,而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要医其“身”,更要医其“心”。个体在经受疾病痛苦的时候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而这些情绪状态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进一步诱发或加重冠状动脉的痉挛,加重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心绞痛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的作用是必要的。

既往研究发现[5],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或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也有此发现,在常规护理与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情绪,观察组HAMA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心绞痛能够引起患者强烈的疼痛不适感,疼痛既是生理现象,也是患者的一种主观体验,焦虑、紧张、抑郁及恐惧等情绪与疼痛密切相关,心理社会干预在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同时能有效减轻疼痛,无论常规治疗、护理还是心理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急诊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疾病所导致疼痛感觉,利于疾病治疗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况玉艳.心绞痛患者焦虑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1):250-251.

[2]柴碧云.心理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8):96-97.

[3]林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332-1333.

[4]李进英,张岚,韩希文.心理护理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3,22:162,164.

[5]毛素琴,邵夏娃,周丹丽.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6):575-576.

第9篇

[关键词] 手术室;急诊;心理护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35-02

急诊科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有限,环境特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在此接受手术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在突况下就医,对于紧急手术缺乏信心和必要的心理准备[1]。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89例,通过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并住院的患者共47例,年龄18~56岁,平均(31.56±7.24)岁,其中,男28例,女19例。胃穿孔4例,肠梗阻6例,急性阑尾炎12例,骨折6例,剖宫产9,其他10例。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及以上水平,能清楚地理解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

1.2 护理干预

1.2.1 术前心理健康护理 (1)改善术前患者心理不适状况:急诊患者入院时,病情较急,大多数患者没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容易出现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况[2],这时可以通过对周围病房的环境改变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境,应用礼貌用语等方法,关心患者。(2)术前健康指导:护士术前访视患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术式、必要性、安全性,在没有时间访视的情况下,找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3]。

1.2.2 术中心理健康护理 (1)热情接待手术患者:负责接待的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该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陌生感,使其产生安全感,以减轻或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让患者了解手术室内各种设施布局和医务人员穿戴情况。(2)满足患者需求:做到各项操作前的告知工作,让患者感到舒适。患者有疑问时要耐心倾听和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满足患者需求[4]。(3)对于采用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这类术中清醒的患者,要向他们讲明可能感受到的器械撞击等感觉。

1.2.3 术后随访 (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术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简单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知手术很顺利,刀口能很快恢复健康。(2)缓解疼痛: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具体环节减轻患者疼痛,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3)不定时随访:术后的患者总是期待医务人员能给予关怀,院方也想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程度,这时随访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本科的工作质量。

1.3 临床评判标准

为了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情况。笔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90个条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由1~5逐渐加重。总分为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和/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其中阳性项目数为单项分 ≥ 2的项目数,表示患者在多少项目中呈现“有症状”;量表中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如果P < 0.01表明该量表是行之有效的[5]。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131.96±39.76)分,干预后得分为(120.44±33.12)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在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3.1 加强沟通可以融洽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护理人员都了解加强沟通可以融洽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急诊护士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温暖、感化每一位急诊患者,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6]。在急诊就诊的患者没有充足时间接受健康教育,多数病情来势急、时间紧急,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根据不同的个体实施个性化护理[7]。还有部分患者病情危重,如失血、梗阻、贯通伤等患者很虚弱,应采用言语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8]。

3.2 做到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

随着人性化护理的深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急诊手术患者心理需求的护理。有几点需要注意:(1)耐心。护理人员要正确对待患者的情感和情绪这些特点,劝解帮助患者,使患者服从手术和用药治疗的需要,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关于疾病的问题。(2)专心。术前和术后护理必须忠于职守,认识和体谅患者的心理、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3)关心。生活上的关心,热情的服务态度,会使患者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一心。在患者出院后,也要关心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研珍,王军秀. 急诊护士工作中的心理护理[J]. 家庭护士,2006,4(10):32-33.

[2] Biacklaws H,Veysey H,Skinner V,ea al. Interfer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a family impact study[J]. Gastroenterol Nurs,2009,32(6):377-383.

[3] 宋晓平,叶黎明. 手术室开展围术期患者系列化心理护理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1998,11(6):23-24.

[4]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4-38.

[5] Bai Xinghua,Su Lanruo.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 of PICC for tumor patients under going chemotherapy and nursing care of them[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8,(22):1324-1326.

[6] Williams M,Dennis M,Taylor F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1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 Palliat Med,2004,18(6):558-563.

[7] 邱菊,赵雅娟. 急诊护士的心理护理要点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 中国社区医师,2009,11(9):154.

第10篇

1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共行急诊手术450例。其中男234例,女216例,年龄60~97岁。疾病分类:颅脑外伤、脑溢血26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阑尾炎、胃肠道穿孔、脾破裂等357例;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46例;膀胱、前列腺疾病18例;卵巢囊肿扭转3例。除了12例因伤情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抢救成功,成功率97.3%。

1.1急诊术者的心理问题

根据我们对45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及观察提示,他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下:(1)焦虑:396例有焦虑存在,占88%。其中女性达100%,以轻、中度损伤为主。(2)恐惧:162例,占36%。女性占52%,以中、重度损伤为主。(3)紧张:369例,占82%,这多与焦虑同时发生。(4)忧郁:27例,占6%,以伤情严重而神志清楚者多见。

1.2引起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分析

(1)病人入院急,无良好的心理适应过程,因此对手术的心理适应能力很差[3];(2)病人的疾病多数为意外伤,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足,怕危及生命;(3)病人术前对手术了解不足,缺乏医学知识,把手术想象得很复杂,而且怕术中疼痛,故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4)病人担心术后留下疤痕或毁容或致残,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5)少数病人会担心医护人员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医护人员缺乏信心,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有很大的作用。

2护理对策

2.1在接急诊手术通知后,立即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2]如检查各种急救药品是否齐全、仪器设备是否完好、调节好室温。由于患者疾病来得突然,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对疾病知识缺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在接患者时要热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在病房护士做术前准备的同时,介绍我们手术室现有的条件、设备和技术力量,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2患者入手术室后的护理患者入室后,要尊重患者,对不需要暴露的部位应遮盖,态度要和蔼可亲,说话语气要温和,耐心回答患者所提问题,满足其合理要求。向患者解释手术的重要性、目的性及手术过程和大概时间,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配合方法,如在出现牵拉反应时,可做深呼吸以减轻反应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文化水平、病情、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了解患者的忧虑,区别患者的心理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疏导。并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可采用非语言方式鼓励患者,如一个鼓励、肯定的点头、抚摸患儿的头、轻拍患者的肩或手,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痛觉阈,使其增加术中的耐受力,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2.3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抢救患者时应沉着冷静、动作敏捷、有条不紊,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特别是口头医嘱应复诵一遍,无误后方能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要稳、准、轻、快,特别是静脉穿刺,由于急诊手术很多是大失血患者,应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这样既缩短抢救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

2.4手术人员在进行手术时态度应严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应说与手术无关的话,不应讲使患者误解和加重病情的话,特别是意外伤抢救患者,以减少不良的心理刺激,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度过手术全过程。

3体会

急诊手术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如何使患者在短暂的时间内消除不安与恐惧,维持最佳身心状态[4],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是每个手术室护士共同探讨的难题。通过本组450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认识到: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和理论知识,并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就能使手术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配合,顺利结束手术,安全返回病房。

参考文献

[1]段亚平.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当代医学,2008,8:137.

[2]刘芳,张欣红,李峥.制定工作流程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20-21.

[3]陈翠屏,高晓梅.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5.

第11篇

【关键词】急诊车祸;情志护理干预;心理应激障碍;分析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出现交通事故的机率也不断提升。突发性车祸不但会损伤人的躯干,而且还会给人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影响人们日后的正常生活。近些年来“治未病”的医学理念不断地得到认可,将其结合情志护理运用到车祸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当中,能改善患者内心的恐惧、不安,理论,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1]。现选择我院112例急诊车祸患者进行分析,阐述情志护理对急诊车祸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112例急诊车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73例,女性患者为39例,平均年龄区间为17-68岁,平均年龄为36.2±2.3岁。全部患者经我院医务人员的严谨检查发现,患者的伤情较为严峻,均需进行急诊处理。入选条件:①了解本研究的整个流程,并其签署知情书。②积极地配合检查以及问卷形式调查。③急诊后意识清醒的患者。为研究结合的严谨性,遂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急诊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两组患者于年龄、性别、心理障碍等无明显的差异,对比具有公平性。

1.2调查方法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制伤员个人信息表进行检查,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心理健康情况。

1.3计算统计全部数据统计学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χ±s)代表,两组之间的对比采取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当P

1.4评定标准评价车祸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主要有四种评价方式:①痊愈:患者经过护理后,症状自评积分和降低≥90%。②显效:护理后患者的症状自评积分和减少≥70%。③有效:经过护理后症状自评积分和减少≥30%。④无效:经过护理后患者无明显的变化,且症状自评积分和减少≤30%。

2结果

经过我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组的痊愈例数为25例,占44.6%,显效为19例,占33.9%,有效为9例,占16.1%,无效为3例,占5.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痊愈为14例,占25%,显效为12例,占21.4%,有效为17例,占30.4%,无效为13例,占23.2%,总有效率为76.8%。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显示,研究组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更佳,P

3情志护理措施

3.1除恐护理针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医护人员需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一种比较温和的姿态与患者交流,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内心的惶恐、不安和恐惧。同时需避免让患者回忆起车祸发生的情境,以及减少患者的胡思乱想,例如:联想到车祸的创伤可能造成身体残疾,从而影响未来的工作生活等[2]。该些事情对患者来说均属于强烈的应激源,会造成患者出现精神压抑、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情绪。所以,医护人员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叮嘱患者保持好心情,才能提升手术的恢复和身体的健康,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医务人员的护理,以及教导患者日常的注意事项,尽可能地消除患者的恐惧。

3.2除悲护理针对部分患者而言,车祸发生后多伴随有自卑、压抑、郁闷、悲观等消极心理,该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医护人员需进行除悲护理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不断地克服困难,消除内心的孤立无助感。医护人员可通知家属叮嘱需陪伴患者左右,不断地给予患者更多的信心和支持,关心患者的内心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可利用名人经典故事去鼓励患者,让患者能从榜样身上获取更多的信心,勇敢地面对困难。

3.3除怒护理针对情绪较为激动的车祸患者,医护人员尤为注意对其护理,给予针对性的除怒护理。由于突发性车祸事件导致的后果非常严峻,患者通常遭受身体上的创伤,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以及对肇事者较为愤怒的态度,倘若处理不当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年老的患者通常会具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所以,医护人员需耐心地劝说患者平复心中的愤怒,利用播放轻松的音乐了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告知患者放松心情能够加快病情的恢复,叮嘱患者需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

4结论

我国医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曾提到,“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证明了人的情志会影响气血、脏腑、阴阳,极易造成各种疾病的出现或者加重。而按照“治未病”的理念出发,给予患者实施情志护理能够让患者重拾信心,缓解心理应激障碍,加快病情的恢复。而本研究两组患者的资料证明,情志护理干预对急诊车祸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有着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4.6%,因此,情志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第12篇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4-01~2015-01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

关键词:

优质护理;急诊;护理质量;心理状态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任务,所救治的患者通常病种复杂、起病急促、病情发展迅速,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是保证急诊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前提,同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则有助于提升急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风险[1]。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的发展,应用于急诊患者救治过程的护理措施应该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不安情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为了进一步改善我院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后续治疗,我院对收治的47例急诊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94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4-01~2015-01期间收治的急诊患者,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20~65岁,平均(45.4±11.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0~3.5h,平均(1.4±0.7)h,疾病种类:上呼吸道感染29例、腹痢疾病28例、高血压21例、四肢外伤16例。排除标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障碍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有精神疾病史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种类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急诊科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指导:入院后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包括急诊科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及需要进行的常规检查流程等;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以及治疗的步骤,消除患者疑虑。(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良好的卫生条件,落实病房的消毒工作,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注意病房的采光条件,适时打开窗户促进病房内空气流通。(3)生命体征监护:密切留意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规范注射及输液流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加强访视强度。(4)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制定科学、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食物应以富含蛋白以减轻患者应激状态和为患者补充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5)心理疏导:患者和家属对突如其来的疾病通常没有准备,常伴有严重的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要做好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讲解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慰藉;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介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渠道,耐心倾听患者需求,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6)提升护理技能:充分领会优质护理的内涵,掌握急诊护理的核心技能,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好紧急预案,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学习急诊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水平。(7)优化护理人员排班:根据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进行合理搭配,提高排班的连续性,促进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减少因交接班引起的护理差错。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31例,满意14例,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25例,满意13例,满意度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科是危重症患者诊断、抢救的重要场所,医护人员的任何疏忽或者差错均可能导致患者的生面安全受到威胁。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急诊患者病情危急、生命体征波动大,对急诊救治治过程中的环境耐受性较差,加之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的多重干扰,使患者面临的危险更大[3];二是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患者从被急诊室接收到应急救治的时间短暂,流程复杂,在救治过程中存在病情监测连续性差以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低下、专业技能缺乏等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准确、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及时预判和采取应对措施,使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加大。除此之外,王洋[4]研究指出急诊患者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对疾病的救治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提升急诊救治效果,降低意外风险分发生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急诊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过程中,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护理人员,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工作已从简单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5]。针对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重点在于改变护理程序,改变护理的方法、态度和技巧,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患者的感受。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提示优质护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显示观察组患者HAMD和M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总之,对急诊患者从入院指导、环境、饮食、以及护理流程和排班方式等方面着手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情绪,为取得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黄朋珠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谢俊清.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0):111

[2]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3-224

[3]梁劭琴,陈燕,秦红梅.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B1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