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技术指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会议和培训班,并对会议精神深刻理解,认真参照执行,在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把专家、教授所讲的新的农业科技学深学透,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二、按程序化工作要求,按规程操作
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并能按分户指导方案认真的落实与实施,指导示范户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悬挂科技示范户标牌,向科技示范户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示范户随时咨询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通过电话联系,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都解决在萌芽之中,及时地为科技示范户在生产中排忧解难。
三、抓好中心工作,搞好示范培训工作
即以“增产增收提高增益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为重点,利用现代信息工具等集中和分散培训,讲解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我镇主导品种:先玉335、银河33、郑单958、沈玉21、良玉8、军单8、吉单35等;主推技术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田间杂草安全防除技术,玉米节水旱作栽培技术、玉米丛生苗和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耐密增产技术,适时晚收技术,玉米化控技术等。在工作中做到技术培训入户,根据示范重点和玉米产业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集中培训和分户培训相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资料等方式,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相结合的培训,并向辐射户和全村农户扩展,同时根据示范户的家庭经营活动,开展相关经常管理知识培训。在有条件的村将“农民科技书屋“建在示范户家中,为示范户在生产中解决亟需的技术问题和难点。
四、物化技术补贴落实到位
将上级发放的物化技术补贴喷雾器等及时发放到示范户手中,促进示范户优先采用新技术,如化控技术,使示范户感受到从示范县项目中受益的优越感,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五、积极入户做好玉米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
通过进村入户与示范户开展座谈,了解真实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导方案。在玉米生产管理关键时期,深入地块进行调查,提出不同的管理意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使所包示范户实现增产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把农业的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到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和各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把农业良种加良法转变为农业生产力,有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能够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生产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训内容规模
粮油、蔬菜、果树、茶叶、水产、畜禽、蜜蜂、农机是我县主导农业产业和农业行业,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现状,将上述产业和行业作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中:粮油高产栽培技术、绿色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良种良法配套等内容16期800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果树丰产栽培技术、果树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茶叶高产栽培技术、高档名优茶制作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种草养鱼技术等内容8期共400人次;畜禽养殖、防疫等内容16期共800人次;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等内容14期共700人次;上述产业开展技术指导4500人次。
四、培训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1、粮油培训6万元;2、蔬菜培训4.5万元;3、果树培训4.5万元;4、茶叶培训4.5万元;5、水产培训3万元;6、畜牧培训6万元;7、农机培训5万元;8、科技宣传1万元;9、教学设备的配置1.5万元;10、物化技术补贴3万元;合计39万元。
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技术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的编印,科技宣传,教学设备的配备添置,培训教师授课、农技人员下乡技术指导补贴、物化技术补贴、用车燃料费等。
五、培训措施
1、加强领导和监督。为了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县农业技术服务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宣传,加大送科技下乡活动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备耕期间,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同时,将派出6组农业技术队伍到镇(乡)集镇农贸市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发放优良杂交水稻种子、蔬菜种子500斤,农药、化肥0.5吨等物技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3、确定服务重点对象。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现状和产业分布,从全县农业产业和行业中挑23个村、场或镇(乡、街道)中的一些种养大户,生产技术骨干,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农机手等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培训能起到传、帮、带示范推广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效果,推动产业的发展。
4、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为了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充分调查研究,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和农民生产需要,编写《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果树丰产栽培技术》《茶叶丰产与加工技术》《实用水产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蜜蜂饲养技术》《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知识》、《绿色植保手册》等实用技术手册和培训资料。
5、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根据各产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季节,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培训,当前农民生产技术需要,同时开展现场跟踪指导服务,解决他们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边学边用边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正把农业科技变为生产。
6、加强技术服务的监管和考核机制。为了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取得实效,对培训教师和农技指导人员实行考核制度,一是推行培训登记表,每次学员参加培训后,必须在培训登记表上进行签字,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地点等情况,确保培训次数,和学员进行考评。二是推行服务对象签名制,农技人员开展下乡指导服务,被服务对象要进行签名,对服务质量和次数也进行考核,项目结束由县农业局和培训学员进行考核评比,农业局对考核结果优的,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通过开展督促、检查激励机制等手段,确保培训效果和服务质量。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农户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诸如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创立的二元经济理论;西奥多•W•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分析了美国1909—1949年的经济增长,认为该期间每单位劳动小时的产出增长中超过80%归因于技术进步[1]。国内学者对农业技术进步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林毅夫指出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增产主要有赖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产提高,未来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增加必须依赖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2]132-137;吴敬学提出现在以至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选择生物化学性技术进步模式[3]。关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黄祖辉、钱峰燕提出“伴随着技术进步,因总供给增加而导致的价格下降,使农产品销售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部分地被抵消,农业收入呈下降态势”[4];刘进宝、刘洪利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方面有巨大的作用[5];关于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分析,王广利做了研究综述[6],主要观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疲软,市场需求不旺;农产品成本节节攀高,成本收益下降,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二是政策、体制性因素:中国特有的双重二元结构对农业剩余过分剥夺,地方财政困难,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未建立和完善起来,农民负担过重;资源配置的偏差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偏向,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等。三是人力资本因素: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等因素。
关于农业技术的选择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农户技术采用特征:杨大春将阻碍农户接受新技术的原因归结为经验型排他心理、短视型实惠心理、谨慎型从众心理、盲目型过急心理和迟钝型麻木心理[7];第二,农户技术采用动机和诱因:林毅夫认为当采用新技术的预期收益大于新技术的边际风险,或者当农户对新技术的预期净收益大于现有技术的净收益时农户就会采用新技术[8]159-164;第三,农户技术需求意愿:凌远云、郭犹焕验证了农户技术需求的地域性偏好[9],黄季馄等人对技术供给主体(政府、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与农户对于技术的需求认知进行了比较[10];第四,农户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汤锦如认为从宏观层面可以分为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两种力量,从微观层面则可以分为农户特征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11]177-183。回顾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综观其研究成果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研究对象不够明确,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从而造成不少研究成果的针对性不强;其二,研究内容偏重于宏观政策层面,对农户家庭选择先进农业技术的机理研究不够;其三,研究方法偏重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有关农户家庭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机理的实证研究成果更少;其四,实证研究通常将政策因素与农户家庭因素分离,且仅从宏观上论证分析政策的影响。鉴此,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农户对农业先进技术的选择行为,从农户微观视角对影响其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因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二、农户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选择
基于新疆的客观情况与课题研究重点所涉及的农业技术,主要是指节水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以及农业综合信息技术,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紧扣干旱区特征,本文主要从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影响最为突出的农户家庭因素、户主因素和政府因素三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农户的家庭因素:包括农民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耕地面积、拥有的电视与电话及电脑的通信条件、剩水送人与剩水买卖。
2.农户的户主因素:包括户主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户主从事非农业程度和获得信贷的能力。
3.政府的制度安排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对农机具的补贴合理与否、政府对农户推行优良品种的补贴合理与否、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程度满意与否、政府对节水技术的补贴合理与否。
三、农户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假设与模型选择
本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农户选择行为。回归模型中因变量只有两个不同的取值,即二元选择模型(binary-choice model),每一个个体都面临两种选择,并且依赖于相关的一些特征,在对这种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中,选取线性概率模型进行研究,回归模型如下:Yi=a+BXi+ei(1)其中Xi表示第i个农户的个体特征,譬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ei表示相互独立且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该模型如果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或者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都违背统计的无偏性,因为因变量不遵循统计学上要求的正态分布,由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出的系数标准差和t检验值不适宜于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本文采用的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采用逻辑概率分布函数(cumulativelogistic probability function),具体形式为:p=f(z)=f(α+βxi)=11+e-zi=11+e-(α+βxi)(2)给定Xi,P是个体做出某一特别选择的概率,经化简可得到下式:logpi1-pi=zi=α+βxi(3)该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是做某一特别选择的机会比(odds)的对数。Logit模型的一个重要优点是:把在(0,1)上预测概率的问题转化为在实数轴上预测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比的问题,并用来解决因变量只有两种选择且不连续的选择问题。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和假设,建立如下实证模型并加以验证。农户采用先进技术=f(农民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耕地面积、拥有电话及电脑的通信条件、剩水送人与剩水买卖、户主的年龄和性别及文化程度、户主从事非农业程度和获得信贷的能力、政府对农机具的补贴合理与否、政府对农户推行优良品种补贴合理与否、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程度满意与否、政府对节水技术的补贴合理与否)。
(二)数据来源
数据以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向新疆三县发放1 000份调查问卷、回收856份问卷的形式获得。在问卷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问卷的填写存在一定模糊或错误情况,最后以812份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样本的分布是呼图壁县321户、沙湾县283户、玛纳斯县208户。
(三)变量选择、赋值及预期结果说明
由前述可知,农户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影响因素受家庭、户主及政府因素的影响,基于变量相关性及数据可得性的考虑,选择以下主要变量。
(四)数据处理
根据式(3),以农户是否采用农业技术为因变量,并设Pi为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概率(采用=1,不采用=0),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α为方程的常数。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四、结果讨论与分析
(一)户主因素
户主的性别、初中及以上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说明户主性别的影响方向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相对于小学及以下学历,户主如果是初中及以上学历文化程度,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概率在增加;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能够获得来源于各种渠道的农业技术信息,并且有能力对信息进行评估和选择,农户对有关农业新技术信息掌握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采纳该种新技术;年龄变量在农户的技术选择中不显著,这可能与许多年龄适合务农的劳动力外出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而放弃了农业技术有关。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耕地面积、剩水送人、剩水买卖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农业收入对农业技术的采用有显著的负向作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家庭劳动力人数的影响方向为正,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拥有电话及电脑等通信条件和家庭获得信贷能力的影响方向为正,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输出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新技术采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耕地面积的影响效果在5%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倾向于采用农业技术;如果农户对剩余水有买卖和送人的处置权,则农户更愿意采用农业技术。家庭劳动力人数的影响方向为正,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家庭劳动力人数不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影响方向为负,表明家庭农业收入比重与农业技术的采用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呈负向的趋势,并在10%的水平下是显著的,说明随着农户从事非农业程度的提高,非农兼业户权衡外出劳动收益高于农业技术应用支付,而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来弥补因外出打工导致的家庭劳动力不足,结果促进了家庭采用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家庭收入的影响方向为负,与预期不一致,这可能与家庭收入越差的农户具有较强烈的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愿望并欲改变家庭困境有关,也可能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和低收入家庭没能力在技术应用上加大投入相关;拥有电话及电脑等通信条件与家庭获得信贷的能力影响方向为正,虽然方向与笔者预期一致,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笔者的认识上有一定偏差,可能是电话及电脑等通信条件在间接改善家庭收入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在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技术使用方面并不突出,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各级政府、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强化食用农产品身份管理,建立一套质量追溯的机制和制度,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是一种以质量安全为目标的保障制度,通过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对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盒标识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广大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质量安全。当危害健康的问题发生后,可以准确追溯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2002年以来,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确立了食用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入WTO后,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深圳等地就蔬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及系统建设方面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但因缺乏全面而有效的追溯机制,效果受到制约。生产者所传递的信息是销售商、消费者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进行追溯的依据,生产者传递信息的多少和真实性直接影响着销售商、消费者向上追溯时拥有信息的多寡,能否追溯到供应链中的具体环节及追究到具体的责任主体,也就是说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着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宽度、深度以及精确度。因此,本文以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为对象,研究其质量信息传递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食用农产品追溯机制的建立提供实证依据,同时也为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生产者行为提供现实依据。
1 调查实施与样本数据描述
1.1 调查实施
食用农产品是指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范围十分广泛,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仅以蔬菜为调查对象。调查员为江西财经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正式调查之前,在南昌市新建县生米镇进行了预调研,并根据预调研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正。正式调查采取调查员入户的方式于2010年4―5月在南昌和九江两市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5份,剔除填写不规范或者关键信息缺失的问卷36份,最终有效问卷为179份,问卷有效率83.26%。
1.2 样本数据描述
1.2.1户主基本特征描述
户主的年龄:179个样本农户的平均年龄49.16岁,标准差9.38岁,样本分布区间23~74岁。
户主的受教育程度:179个样本农户的平均受教育年限8.32年,标准差3.42年,样本分布区间0~12年。
户主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179个样本农户中,担任(过)村组干部的23人,占样本总数的12.85%,没有担任(过)村组干部的156人,占样本总数的87.15%。
1.2.2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
179个有效样本中,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生产者58个,占样本总数的32.40%。大多数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在出售农产品时都不向购买者提供质量信息。因此,从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的情况看,传递的比例还有待大幅提高。
1.2.3 生产专门化程度
本文的专门化程度用农户生产食用农产品的种类表示。179个有效样本中,专门生产一种食用农产品的农户37个,占样本总数的20.67%,生产两种食用农产品的农户79个,占样本总数的44.13%,生产三种及三种以上食用农产品的农户63个,占样本总数的35.20%。因此,从生产专门化程度看,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专门化程度还比较低。
1.2.4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
179个有效样本中,将食用农产品销售给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61个,占样本总数的34.08%。而将食用农产品销售给小贩,或者农户直接去农贸市场销售的农户118个,占样本总数的65.92%。因此,从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看,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
1.2.5是否接受农业技术指导
179个样本中,89个生产者接受过农业技术指导,占49.72%。因此,从农户接受农业技术指导情况看,虽然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接受农业技术指导的比率接近50%,但仍有超过一半的生产者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指导,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指导。
1.2.6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
179个样本中,54个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参加了农业产业化组织,占样本总数的30.17%。因此,从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情况看,尽管政府近年来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者加入农业产业化组织,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生产者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积极性并不高。
1.2.7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
安全认证农产品特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179个样本中,53个生产安全认证农产品,占样本总数的35.20%。剩下的126户生产普通农产品,占样本总数的64.80%。
2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变量及模型选择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是指生产者在出售农产品时是否向购买者提供农产品信息,由于信息传递是在生产者与下一级购买者交易时发生的,信息传递行为本质上属于生产者生产经营行为中的销售行为,会受到户主的年龄、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户主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生产专门化程度、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否接受农业技术指导、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及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用置表示这些变量。一般来讲,户主年龄越大,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越大,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能性越小;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清楚信息传递的必要性和好处,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户主担任(过)村组干部,其综合素质高些,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强些,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能性大些;生产专门化程度越高,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对农产品信息的记录会更专业、更方便、更完善,更倾向于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一般而言,当生产者面对的销售对象是拥有较强鉴别能力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时,为把握住出售农产品的机会,促使交易能够顺利进行,生产者会主动向购买者提供农产品信息,以取得购买者的青睐和信任;生产者通过农业技术指导能提升自身的生产技能,自然也就乐于向购买者提供农产品信息,以显示所采用的技术,期待卖出更好的价钱;生产者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除享受相应的权利外,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即必须在产业化组织的管理下,建立农产品相应的信息档案,按照组织规定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这部分生产者在交易时更愿意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向购买者显示自己
产品的优势。安全认证农产品生产者,本身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其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能性更大。各个影响因素的含义及预期作用方向如表1所示。
由于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是一个二分变量,即传递或不传递,因此,本文选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被调查的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是否进行质量信息传递作为二项IJ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因变量,户主的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生产专门化程度、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否接受农业技术指导、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及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等作为自变量,则被调查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表述。
2.2 实证结果考察
表2显示了被调查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其中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的Wald检验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的Wald检验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生产专门化程度的Wald检验值在10%的水平上显著;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以及农户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指导的Wald检验值不显著。根据模型回归结果,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如下。
①户主年龄。不同年龄的生产者,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各自特有的生产特点和生产行为。从回归结果看,户主年龄的系数为负,说明年龄越大,质量信息传递的可能性越小。但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户主年龄不是一个显著性变量。
②户主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教育背景使生产者对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必要性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并导致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的差异。从回归结果看,户主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为正,说明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质量信息传递的可能性越大。但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户主受教育程度不是一个显著性变量。
③户主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户主如果曾经或者正在担任村组干部,其综合素质高些,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强些,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能性大些。从回归结果看,户主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担任(过)村组干部的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传递质量信息的可能性大。但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户主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不是一个显著性变量。
④生产专门化程度。如果农户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种类比较多,会导致记录生产档案比较繁琐,从而不愿意传递质量信息。从回归结果看,生产专门化程度的系数为负,说明生产专门化程度越高,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传递质量信息的可能性越大。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生产专门化程度在10%的水平上显著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
⑤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一般来说,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在收购农产品时对质量的要求要高,对农产品生产过程更加关注。从回归结果看,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系数为正,说明将食用农产品销售给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生产者传递质量信息的可能性更大。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销售渠道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
⑥是否接受农业技术指导。整体而言,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程度还比较低,缺乏获取食用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能力。因此,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没有农业技术指导会影响到其质量信息传递行为。从回归结果看,是否接受农业技术指导的系数为正,说明接受过农业技术指导的农户传递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能性更大。但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是否接受农业技术指导不是一个显著性变量。
⑦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一般来说,农户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可以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较高的经济收益,但农业产业化组织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的传递行为。从回归结果看,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系数为正,说明参加了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传递质量信息的可能性更大。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在5%的水平上显著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 ⑧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安全认证农产品生产过程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要求有详细的生产档案,因此,生产安全认证农产品的生产者更倾向于传递质量信息。从回归结果看,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的系数为正,说明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的生产者传递质量信息的可能性更大。从变量显著性程度看,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当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还很缺乏,大多数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在销售农产品时并不附加相关产品信息,一旦食用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销售者、消费者向上追溯十分困难。
②目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年龄整体偏大,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生产专门化程度不高;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对接的程度还比较低;农户接受农业技术指导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农户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比重偏低;从事安全认证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比例偏低。
③显著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的因素有生产专门化程度、食用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以及是否属于安全认证农产品。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建议政府在当前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中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①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政府应该积极组织和引导与食用农产品生产有关的部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业技术指导,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信息传递意识。
②鼓励农业产业化组织与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合理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和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并通过利益连接机制引导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将产品出售给农业产业化组织。
③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的专门化程度。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生产者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的专门化程度。
④提高安全认证农产品生产比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宣传,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有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食用农产品中安全认证产品的比重。
⑤加大对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的宣传。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海报、宣传栏、讲座等多种途径宣传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生产者传递质量信息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翔.建立食用农产品溯源机制的途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9(10):71―74.
[2]胡庆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溯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9(07):98一101.
[3]金海水.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50-53.
[4] 王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有效实施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概念框架[J]软科学.2009(07):109一113.
[5] 王锋.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3):68-74.
[6]辛岭基于DEMATEL方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9(04):65-68
[7] 张利国.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管理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8(06):53-55.
一、实施范围
实施区域为全市十三个乡镇街,重点水源地保护地乡镇倾斜,实施作物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作物。
二、目标任务
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万亩,取土样2250个,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100%;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取样数量及代表面积见附件2)。
三、补助标准及经费使用
全市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及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补助资金45万元,主要用于土样采集、化验、田间试验、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标准实验室创建及采样化验补助等费用。具体如下:
(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31.7万元,主要用于:
(1)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化验费用4万元、委托化验费用22.5万元(包括测土、植株化验等项)。
(2)宣传培训4.2万元。用于制作配方施肥公告栏、印刷施肥技术资料、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及会议的费用。
(3)技术指导0.5万元。用于下乡指导的差旅费,含农户施肥调查等费用。
(4)项目建档材料0.5万元。用于采土原始记录、测土原始数据、补助资金使用、工作方案、技术方案、田间试验方案、田间调查记录、各种图表、手册、施肥卡、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产生的费用。
(二)13个乡镇街农业站共计13.3万元,主要用于:
(1)土样采集9万元。用于采集、处理、报送土样时产生的雇用向导费、雇工费、雇车费、午餐补助、包装费、小型器械购置等费用,每个土样费用平均40元。
(2)田间试验1.7万元。用于试验田整地播种费用、收获脱粒雇工费、以及秋后产量补偿、试验田牌匾费等。
(3)宣传培训费1.3万元。用于培训农民所需的材料印刷费、场租费,每个乡镇0.1万元。
(4)进村入户技术指导费1.3万元。用于下乡指导所产生的交通费,每个乡镇0.1万元。
四、工作要求
工作上要做到三个“突出”。即一是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切实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二是突出服务主体,聚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强化土肥技术支撑。
(一)土样采集。按照要求完成2250个土样采集,采土要做到分布均匀、科学、有代表性,土样全部采用GPS定位。
(二)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pH,速(有)效氮、磷、钾及20%样品的中、微量元素等。
(三)试验、示范。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化肥利用率试验、3414试验、配方校验试验,做到试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记录完整、选址科学。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摸清主要粮食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完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技术研发。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在广泛开展肥效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摸清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完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六)探索推广服务新模式。协调产、供、销各环节间以及有关部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配合、农民参与的原则,建立起稳定的配方肥供应机制,推进测土配方、试验示范、生产供应、施肥指导等环节的有效连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水平。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2020年4至10月,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肥料试验工作,深入农户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二)2020年10月-11月,采集土样,组织化验。
(三)2020年11月-12月,进行工作总结。
(四)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开展对农技人员及农民的技术培训。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和财政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我市实际土壤分布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指导好项目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做好本辖区的土样采集、培训指导、试验示范及施肥卡发放等工作,确保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顺利实施。
(二)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气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和条幅、墙报等手段,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作用,转变农民施肥观念,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影响力。
关键词:强化;农业;基础;提升;支撑;能力
我市现代农业生产要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和支撑能力这个主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1、加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提高植物病虫灾害有效预防、快速扑灭能力为重点,实施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植物保护工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完善病害控制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2、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应用降耗节本、提质增效、抗旱避灾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优化集成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高集成技术应用到田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加快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比2014年提高5个百分点,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损失率降低3个百分点,建成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10个。
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国家、省、市各级试验、示范工作。如农业部航化作业雾滴测试药剂防治效果试验,大型植保机械用药试验,精准用药试验,国家及省农科院大豆品比试验等。
(2)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结合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专家队伍,结合基层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组成专家队伍,技术指导员通过考试考核筛选入户技术指导,建立技术指导员队伍,经过村推荐、乡政府同意,磷选出科技示范户队伍。
(3)集成、熟化和示范一批关键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基础上,使用生物农药、节本增效化肥合成玉米、水稻生产先进技术,同时按照省农委《吉林省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在省站的具体指导下,做好水稻、玉米农药零增长行动示范基地。
(4)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做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区中采用高光效栽培技术、免耕栽培技术、膜下滴灌等先进技术措施。
(5)创新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规划实际,完成农业站办公场所建设。
一、建立了组织与管理机构。我县高度重视基层农技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项目, 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同志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和协调项目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党委书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协调日常工作。
二、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 并按时上报和印发。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圆满地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三、加强农技推广服务。
1、完成遴选、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工作。我县结合本地实际,参照省农业厅推介的**个农业主导品种和**项主推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遴选,确定**、**为主导产业,制定了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技术指导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的专家和技术指导员。
2、及时做好技术指导员遴选。根据要求,结合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技人员的实际情况,经过层层选拔,选聘了**名技术指导员。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员签订了《技术指导服务责任书》。进一步加强对技术指导员的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技术指导员及时展开集中培训和田间指导,建立技术指导档案,做好《技术指导员手册》记录。
3、发放技术指导员补助。根据《技术指导员考核办法》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了绩效考核,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年底按照考核结果分档次进行补助发放,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提高技术指导员下乡培训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认真做好科技示范户遴选。围绕主导产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农户自愿的原则,遴选了***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了《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合同书》,统一制作和悬挂了“科技示范户”门牌,统一悬挂方式,做到齐全、整齐、规范。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培训形式,对示范户进行培训和指导,大力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素质和示范带动能力,带动其周边的农户共同致富。同时,指导示范户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搞好生产记载,促进了示范户科学种田意识和水平的提高。通过征求示范户意见,招标采购了尿素等优质生产资料,为示范户发放了物化补助。绩效考核组通过电话查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辐射带动户,发现示范户不仅自己学到了技术,获得了丰产丰收,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统一发放了示范户手册,并做到填写规范、准确。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和进村入户服务在***天以上。
四、加强农技人员培训。一是认真组织异地培训,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统一部署,分别于**月*日-**日和**日-**日,组织**名基层农技人员分两批到省级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参加了能力提升普通班培训,**月**日,组织**名农技人员到****大学参加能力提升重点班培训。二是积极开展自主培训,聘请***研究员、***研究员到**,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县的快速转化,增强了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五、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按照项目实施细则的要求,依托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划建设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处。制定出台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统一制作了标志牌,制定了基地管理制度。生产经营过程中,实行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供肥、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使基地达到了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的标准。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示范基地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开展多种形式培训观摩。结合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实施,组织召开了培训观摩会议,培训观摩人数到****多人,通过开展培训观摩,为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极大的满足了农民的求知欲望,在广大农村掀起了 “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潮。
六、农技推广服务效果显著。
项目实施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五个明显提高”上。
一是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率明显提高。补助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公开选聘农业技术指导员、遴选科技示范户、筛选推广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进村入户进行指导等一系列工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率明显提高,主推技术、主导品种到位率达100%,覆盖率达99%以上。
二是技术指导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加强督查考核等措施,指导员的服务指导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培训指导过程中,技术指导员严格遵守《技术指导服务责任书》的规定,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指导100天以上,发放书刊8000余册,印发入户技术培训资料2.6万份、技术明白纸10万份。根据辐射带动户满意度调查,科技示范户对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平均满意度达到100%。
三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行农技推广服务责任制度,强化了农技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三级服务体系。通过入户指导,使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示范户的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通过项目实施,示范户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辐射带动、什么叫科学种田、什么是比较效益。****年,示范户**平均单产比前三年增产42.8公斤,增产3.8%,***平均单产比前三年增产21.5公斤,增产4.3%,***平均单产比前三年增产8.6公斤,增产7.8%。推广的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每亩节省劳动用工和生产资料投入260余元,且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深受农民欢迎;推广的大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减少用量25%以上,保护了农田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通过电话查询、填写问答卷等形式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示范户对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和指导满意度达100%,辐射带动户对示范户的满意度达99%。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我镇虎青公路沿线大力种植油菜,推动生态农业同观光休闲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良好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产业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升生态环境品位为核心,以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为抓手,结合花卉苗木产业,大力种植油菜,培植“油菜花”景观带,推动我镇农家乐产业发展。
二、规划布局
镇“百里金花长廊”工程建设主要以虎青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可视内,油菜种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为目标,同时在临江景区、工业园周边全面开展油菜生产,掀起冬种油菜热潮。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顺利推进“百里金花长廊”工程建设,根据我镇生产布局实行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人员包干的工作责任制。各村(居)委会务必高度重视,尽快召开会议布置油菜生产种植方案,每个村都必须主要领导亲自抓,其它村干部田间抓;镇农业技术综合站具体负责主导品种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每个技术员要落实到各个片、区。
2、加大宣传,精心组织。各村要充分认识“油菜花经济”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油菜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一是各村要上门上户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和调动广大农民种油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镇上下参与油菜种植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层层落实任务,把“百里金花长廊”油菜种植面积分解到村组,落实到田块。鼓励没有劳力和不愿种植油菜的农户进行单季流转,促进冬闲田向油菜种植大户、合作社、公司、企业集中。油菜种植补贴、机械耕整补助采取“谁耕种、谁受益、不耕种、不受益”的原则,各村尽快落实片区内油菜播种任务。三是各村要组织人员翻耕土地,及时播种,确保在10月28日前全部作好畦,播好种,并保证100%发芽出土。
3、强化措施,搞好服务。一要举办技术培训班。镇农业技术综合站要配合镇政府举办油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尤其要抓好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确保片区内油菜生产任务全面按质按量完成;二要全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每个片区要着重抓好一块20-50亩的油菜种植示范片,实行立标挂牌,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引导农民大力种植油菜。三要加强技术指导。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要切实加强对油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百里金花长廊”油菜种植工作顺利开展。要全面推广优质品种、免耕栽培、增施硼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轻型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双低甘蓝型早熟优良油菜品种,确保高产高效。要及早落实良种、化肥、农药、农机具等油菜生产物资,确保冬季油菜生产需要。要建立农技员分片包干和油菜种植大户对口服务制,为农民多种油菜、种好油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4、强化扶持,严格奖惩。一是镇政府挤出部分资金对油菜生产进行奖励扶持,补助标准按30元-100元/亩进行扶持,“百里金花长廊”片区内由区农业局负责采购种子免费发放,确保“百里金花长廊”工程顺利推进;二是镇冬种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油菜生产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对各村的实施情况及各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整地播种;第二阶段田间管理;第三阶段开花结果,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阶段验收考核,对验收合格的片区给予奖励补助,对不合格的不予补助,并通报批评,尤其是区领导挂点片区,严格按照区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区农户为重点,以开展技术服务,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根据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组织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通过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和进村入户,手把手、面对面的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组织和协调农业科教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形成科技服务网络。
(二)收集、汇总、反馈抗灾减灾及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和科技服务信息。针对不同的受灾程度、种植模式、农时季节,研究应对措施,制订分区域、分品种、针对性强的抗灾保秋粮丰收技术方案。
(三)筛选轻简实用、节本增效等田间管理技术,制作技术明白纸、科技光盘和简易图书资料,尽快发放到基层农技员和广大农民手中。充分利用卫星网站、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远程传播手段,加大秋粮生产技术推广力度。
(四)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分类巡回指导,因时、因地落实抗灾保秋粮技术措施,帮助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五)会同市县农业部门做好农业抗灾和秋粮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的宣传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联动服务机制。省里协调各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组成科技服务队,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配合省级科技服务队,组织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形成农业科技支撑秋粮生产的强大合力。
(二)包村联户机制。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通过示范带动和“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三)农科教结合机制。完善“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同时创新服务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科技服务工作。
四、方法步骤
(一)省里组织科研和教学单位,成立九个科技服务队,分别负责九个市州,于8月10日开始,深入各县市,调查了解灾情、农作物长势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指导县乡农技人员针对各地实际制定抗灾自救技术指导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抗灾自救和农民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
(二)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配合省级专家组,组织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分别制定县级抗灾自救技术指导方案。落实技术人员包保责任,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
(三)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农民创业培训基地要结合阳光工程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实施,以受灾农户为重点,根据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能力。时间从现在起到十二月末。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抗灾自救工作作为现阶段首要任务,把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作为帮助农民灾后重建的主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屯,核查灾情,帮助受灾农户制定恢复生产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和指导。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开 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2.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2.3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科]
【参考文献】
1.1构建成果转化新机制,选定镇村示范户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结合近年来涌现出的种田大户、科技能手,通过“户评、村荐、镇推、局定”层层把关的方式,在全市10个镇选出900个种植面积大、生产技能好、种植水平高、乐于助人和具有一定影响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经公示无异议后进行挂牌示范。这900个示范户种植水稻面积达1634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4.10%,平均每个示范户种植面积达1.816hm2。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10~20个农户,共辐射带动18520户,辐射面积6837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7.15%。示范户通过现身说法、实地示范,带动其他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1.2扎实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
先后邀请省市农业技术专家在育秧播种、栽后管理、中期管理、穗肥施用等水稻重要生育环节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技术人员500人次、示范户3500人次,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同时,强化现场观摩交流,先后举办了育秧、机插、麦草全量还田、分蘖期管理、中期管理、成熟期观摩等6场次现场会,利用现场会,组织实地操作演练、技术点评,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对提高溧阳市水稻生产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3加大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信息服务
(1)全市印发了9万多份水稻主导品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方案、模式图、“明白纸”及施肥建议卡,且发放到科技示范户手中。
(2)利用《溧阳农技》印发10期共2万余份、利用《病虫情报》印发7期共1.4万余份水稻生产阶段性技术意见,做好水稻生产技术指导。
(3)利用短信平台发送短信,全方位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4)将各种技术资料上传到溧阳农林网,通过农林网对农户进行全天候技术培训,并将各种信息及时传递给技术指导员,使他们能更规范、科学地开展技术服务。
(5)各相关业务站将当前农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用信息及时告知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不仅有效提高了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种植水平和能力。
(6)为540户科技示范户订阅了“农家致富”手机报,以短信方式将生产、市场等各类有效信息传递给农户,以指导农业生产。
1.4认真落实结对扶持,开展入户技术指导
按照“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的原则,每位技术指导员与1个村20户科技示范户挂钩,每名技术指导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因村、因户制宜,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户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农林信息资料、技术光盘等方式,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训,同时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技术指导员上门对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好“处方”,如2013年,在机插育秧过程中,通过技术指导员的上门指导,使播量得到了控制,大面积机插秧苗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为全市水稻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45个技术指导员平均累计入户技术指导时间为152d,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
2溧阳市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的成效
2.1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不仅让广大示范户享受到方便、快速、贴心的技术服务,还提高了技术指导员自身的科技水平,同时树立了广大农技推广干部为农服务的良好形象,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示范户对水稻科技入户工作的满意率在99%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通过技术指导员的入户指导,降低了广大示范户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收,带动了周边农户科学种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粮食总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2013年全市示范户典型调查结果,示范户水稻平均单产707.5kg/667m2,比2012年增10.4%;辐射户平均单产693.8kg/667m2,比2012年增10.5%;示范户平均效益1261.2元/667m2,比2012年增33.4%,辐射户平均效益为1189.9元/667m2,比2012年增32.8%。
2.2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
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大提高了溧阳市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的应用率。据统计,示范户中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均在95%以上;全市“武运粳23号”的推广种植面积达30000hm2,占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5.3%,其中900户示范户中推广应用率达100%,辐射户中推广应用率为98.5%;全市机插水稻推广面积达36733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2.2%,其中示范户中推广率为100%,辐射户中推广率96.8%;示范户都能按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进行配方施肥,推广率为100%,辐射户中推广率为96.1%;全市推广麦(油)秸秆全量还田面积为29066hm2,占总面积的72.9%,而示范户中全量还田占98.4%,辐射户中占92.6%;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示范户均能按照植保站提出的防治意见及时进行综合防治,示范户中应用率达100%,辐射户为99.2%。实践证明,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员的入户指导,能有效提高示范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3为全市大面积平衡增产奠定了基础
溧阳市科技入户示范户大部分是规模经营大户,由于这些种粮专业户把种植粮食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因此,他们在思想上十分重视生产的每个环节,也愿意接受和积极应用新技术,愿意增加投入,以夺取高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从而提高了全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率。从大面积生产情况来看,种粮大户的田间农作物长势长相、管理水平均好于分散种植的小农户,这为提高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13年全市39860hm2水稻平均单产达659kg/667m2,比2012年增2.1%,比全市前3年平均产量增4.4%,再次刷新了溧阳市水稻单产记录。
2.4健全和完善了农技推广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建设水平日新月异,无论是从建设规模还是从发展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受限制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人员基数较大,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再加上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也不利于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农业水平,农业技术推广与改革势在必行。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1 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推广不足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投入力度较大,政策投入以及资金投入效果十分显著,所以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受限制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人口基数较大,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基层农技推广从业人数较少,人少事多,不少农技推广人员甚至身兼数职,也影响到了在本职工作上的精力推广的进度较为缓慢。农业生产人员较为传统的生产观念,过分依赖传统的种植手段,不相信科学技术指导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基层推广效率。除此之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另外一个较大的困难就是我国地域辽阔,偏远地区的农业发展基础较差,无论是资金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实现对分散化的基层农业进行技术推广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而产出效率不高,从农技推广体系的层面看,乡镇一级依然是短板。这也是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
1.2 资金匮乏成为基层较为主要的农技推广限制因素
自从上个世纪我国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之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扶持,特别是一些城市周边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也获得了很大的技术应用与发展。但是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基层农技推广依然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而资金的匮乏同时反映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不足以及从业人员的推广人数以及推广动力缺失等问题上,,为了解决“有钱养兵,没钱打仗”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加强政策扶持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金吸引,从而实现农技资金问题的解决,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效率,实现共同富裕。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改善的对策
2.1 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整体建设,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结合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尽管纵向上对比来看,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基层农业从过去传统的靠天吃饭的限制中逐渐走了出来,农民也开始通过利用科学的力量来进行相对理性的农业种植活动,包括通过数据库帮助农民来分析种植的作物品种、类型以及种植的具体手段等来实现技术转换成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目标。但是受限制于我国整体农业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再加上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在进行农业技术的基层推广过程中,我们的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是农民自身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承认度不高,在种植过程中过分追求保守,从而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也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对于农民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耐心的回答与讲解,尽可能通过与基层农户的沟通来提升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认知程度,解决好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与推广成果。
2.2 农业技?g推广要与时俱进,组织创新
过去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主要依靠逐级推广的方式,由于这种推广方式存在着明显的推广效率低、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已经逐渐被证明其限制性过强,不利于实现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为了强化农业技术的推广水平,在推广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推广的技术质量与水平之外,还要认真控制技术的推广效果,实现组织创新,与时俱进的推广模式,开拓推广渠道,从而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面。其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其一,地方政府可以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协力成立实体经营股份制企业,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农民共同经营,从而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与成果转化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后的产品销售渠道问题,为打开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与建立品牌效益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实行股份制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资金,形成农业技术服务共同体,实现辐射周边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二,地方上通过多元化推广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面对面对接,进行技术传授的同时还可以集中力量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在实现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前提下还保证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从而推进了农技推广改革,实现了更加广泛的技术转换成果的目标。
2.3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来看,由于过分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扶持,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转变,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说,国家应该通过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全民参与,对于社会资金而言,综合推广效益是实现资金投资的关键,而技术转化成果效果十分显著,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证投资者获得丰厚的资金回报,还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生态农业以及循环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不但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的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