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服务礼仪的理解

对服务礼仪的理解

时间:2023-10-07 08:5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服务礼仪的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服务礼仪的理解

第1篇

1.礼仪的定义

礼,礼之用,和为贵。仪,设仪立度,可以为法则。礼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规则,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际场合下,使用恰当的行为,遵循各种礼节、礼貌、仪式的规矩进行社交的行为规范。礼仪分为礼节、礼貌、仪式三部分。

2.礼仪的作用

(1)弘扬民族传统

华夏儿女,“华夏”不仅是一个地域名称,还是一种精神文明。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活创造、积累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典制,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优良品质,体现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

(2)提高素质修养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仪,无法在社会和家庭立足。人际交往中,礼仪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反映了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气质与见识。所以,礼仪体现教养,通过礼仪学习与实践运用,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和文明程度。

(3)完善优雅形象

个人形象是仪表、仪容、谈吐、服饰、举止、教养等的集合,礼仪在这些方面都有详尽规范,因此,讲究礼仪对个人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更规范地设计、维护自身形象,服务职业工作。

(4)改善人际关系

社会越发展,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的社交需要就越显著,现代社会对人们的社交要求不断更新换代。礼仪是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可以迅速地将对他人的尊重、友好准确表达,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同时,对方在其中获得了情感满足,最终礼貌回敬,为双方的支持与合作奠定基础。礼仪帮助人们规范行为,使彼此更好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友好与意愿,促进行业发展与社会和谐。

(5)提升品牌效应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每家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形象的塑造需要礼仪的支撑,它通过员工的仪表仪容、礼貌礼节、言行举止等方面得以体现。如上海香格里拉酒店“亚洲式”亲情服务体现了尊重备至、温良谦恭、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和真诚质朴,令客人感到与众不同且备受重视。

3.礼仪遵循的原则

(1)互相尊重原则

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交往者相互谦让、友好相待、和睦共处。反之,不能相互尊重,人际关系就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2)真诚待人原则

礼仪中的真诚待人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并与实际行动相一致,诚心诚意对待他人,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自我约束原则

自我约束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如果对自己没有要求,言行不能一致,就无法做到遵守礼仪。

(4)行为适度原则

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社交,需要沟通双方善于把握情感尺度,注意感情、谈吐、举止的适度。

(5)宽容相待原则

宽容相待也就是与人为善,宽容是与人交往的较高境界,即容许他人保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容忍接受。人际交往中,宽容相待原则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

二、旅游类专业开设礼仪课程的重要性

1.增强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审美观

笑脸迎人、待人和气、热心助人是旅游从业人员体现“美”的交流方式,因此内涵培养与气质培养在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体系中尤显重要。当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就能更好地树立自身形象。因此,增强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审美观十分重要。

2.提高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礼仪可以促进沟通,与客人、同事、领导之间的交流,在沟通过程中,获得客人、同事、领导的理解,建立好服务、合作关系。其次,礼仪可以约束、规范行为,在旅游从业工作中,会有很多冲突、投诉事件,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可以得到客人的尊重,弥补很多服务硬件的不足。

3.提高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员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逐渐总结积累出来的,它可以协调职业人周围的种种关系,是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旅游从业人员遵守礼仪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礼仪规范,才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跨度大的服务性行业,将礼仪行为贯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称为旅游服务礼仪。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应该按照礼仪规范提供相应服务,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或者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接待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

三、高职旅游类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开放、独立、向往新事物,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约束力不强。而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就业面向是对礼仪要求较高的游客群体。因此,分析现状,提出改变现状的措施是高职旅游类专业礼仪教育的当务之急。

1.学生缺乏对个人形象的审美认识

学生对于美的定义和理解各不相同,部分学生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与前卫,不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装扮。他们以怪为美,以露为个性,无法合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朝气。其次,学生坐姿、站姿、走姿随性懒散,不符合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要求。

2.学生缺乏对行为规范的认识

校园内,迟到早退、上课吃东西、聊天、接电话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教师、同学、周围人缺乏尊重意识,见面不打招呼,说话没有分寸,不懂得为需要帮助的同学、长辈提供帮助,缺乏自律意识,对各项纪律视若无睹。

3.学校课程开设趋于理论化

学校已开设的礼仪类课程教学目标相对宏观,教学方式多限于理论讲解。学生对于礼仪的认识仅限于课本,缺少实践,缺乏将理论运用于生活的能力,缺乏以理论约束自身日常行为习惯的能力。

四、高职旅游类专业礼仪教育体系构建

1.高职旅游类专业礼仪课程设置分类

高职院校旅游礼仪课程,应根据旅游行业需求分为仪表规范教育、交际规范教育、语言规范教育和社会交往规范教育等方面,每项教育均应细化到条并设立标准,根据每项标准开展细化的规范教育。

(1)仪表礼仪规范

仪表礼仪规范主要指外在形象的规范,包括面部修饰、头发修饰、肢体修饰、着装规范、仪态规范、手势规范、表情规范等。

(2)交际礼仪规范

交际礼仪规范包括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致意礼仪、鞠躬礼仪、亲吻与拥抱礼仪、拱手与合十礼仪规范等。

(3)服务语言规范

服务语言规范包括问候与迎送服务用语、请托与致谢用语、征询与应答用语、推托与致歉用语、赞赏与祝贺用语、电话服务用语规范等。

(4)社会交往服务礼仪规范

社交服务礼仪包括会见服务礼仪、签字服务礼仪、中餐宴会服务礼仪、西餐宴会服务礼仪规范等。

2.高职旅游类专业礼仪教育的教学方式

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礼仪课程教师,首先,应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礼仪有大致理解,明白何为礼仪,为何要学习礼仪,怎样用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其次,教师应开展实践教学。课前要求学生穿戴个人认为合适的职业服装并配合妆容,课上通过实例讲解,点评问题,关注细节。最后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监督他人的行为举止,实行扣分制度,并将最后分数纳入本门课的期末考核。

3.高职旅游类专业礼仪教育关注多学科融合

第2篇

1.员工文化底蕴差,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

对于酒店企业来讲,企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内资酒店竞争力不强,人员素质问题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由于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员工多数来自周边农村,许多酒店员工学历层次都比较低,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大专学历的员工比较少,本科以上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学历低,文化底蕴较差,直接导致酒店员工礼仪知识的匮乏,由于礼仪知识匮乏,导致的宾客不满意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礼仪知识的匮乏又直接影响着酒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升。从礼仪文化的角度分析,酒店员工在为顾客服务过程中,需要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仪表,站、走、坐等基本素质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一些酒店给员工做培养,只是注重形式上的“仪”,而没有“礼”,只有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学习和运用礼仪,不仅仅是酒店服务人员自身素质修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树立酒店形象,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酒店礼仪文化培训流于形式,服务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

对于一般酒店来说,员工每年都需要进行培训,培训员工必要的礼仪知识和形态礼仪等知识,但是,由于一些酒店礼仪培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礼仪文化的渗透性不强,对酒店的历史、酒店的特色讲解都很短浅,同时,很多酒店的培训没有计划性,再加上酒店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性,反反复复的培训,导致酒店企业文化仅限于能模仿、会做,礼仪文化只局限于动作到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导致无法真正体现礼仪文化的价值。还有,一些酒店对于礼仪文化定位不清晰,没有仔细去研究礼仪文化,只注重推行相同的礼仪文化模式,酒店推出的礼仪文化产品,还是停留在“头脑风暴法”的构想之中,长期持续下去,不利于礼仪文化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酒店礼仪文化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消费需求,就制定自己的礼仪文化,导致礼仪文化没有特色,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礼仪文化在酒店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酒店管理中礼仪理念文化建设

在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的管理者首先要自己接受礼仪理念,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入礼仪理念,用礼仪理念指导酒店的经营活动,才有利于酒店礼仪理念文化建设的开展。在酒店的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人为本,培养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酒店每一位员工都是酒店重要的一员,所以,我们在管理上,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矛盾,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手段合理解决,秉公办事,就事论事,遵循平等的原则,切忌在解决问题时掺杂个人情感。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礼仪意识的培训。只有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促进员工礼仪意识的提升。酒店礼仪制度文化,礼仪理念文化建设,是礼仪观念向礼仪行为转化的动力,对于塑造礼仪精神理念,保障酒店礼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酒店管理中礼仪制度文化建设

礼仪理念文化建设,礼仪培训是基础,所以,酒店要不断完善礼仪培训教材,补充和修订礼仪规范制度,建立礼仪培训教材体系。在这方面,基层培训一定要注重礼仪服务技能培训,中层培训,主要以基础管理知识为主,注重现场督导礼仪服务技巧培训,高层员工培训,要以战略管理为主,注重礼仪文化系统性思维培训。另外,礼仪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所以,酒店礼仪培养,一定要严格的把关,聘请培训专家进行指导,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员工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员工的礼仪培训,一定要有计划性,不仅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对老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尤其是那些涉外酒店,更应该加强礼仪常识的培训,要让所有员工都了解涉外礼仪习俗,避免由于不懂涉外礼仪导致宾客不满意现象的发生。在酒店礼仪理念文化建设中,礼仪监督制度必不可少。礼仪监督制度可以有效的巩固礼仪文化。帮助员工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这方面,酒店可以发放顾客满意调查表,客人在离店之前填写满意调查表,给其服务人员进行打分评价,这样,即可以有效地了解顾客需求,也可以检测礼仪服务质量。以便于根据顾客需求,找出工作中的差距,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礼仪服务质量。相对而言,发放宾客满意表,只是检测礼仪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我们既要重视宾客满意表,也不要过度依赖宾客满意表。因为宾客满意表可能会带有客人的主观色彩。所以,酒店还要不断完善礼仪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礼仪服务监督管理体系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酒店副总经理牵头落实礼仪服务监督,具体实施监督礼仪服务的是人力资源部,各一线部门配合实施监督。从心理学角度说,惩罚和激励都可以有效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惩罚和激励对于每一个酒店来说都非常重要,他直接影响着酒店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每一家酒店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和礼仪制度,只有这样,员工在服务过程中才能够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对员工的奖励有很多种手段,既可以公开口头表扬,也可以物质鼓励,同时,表现特别好的还可以升职,对员工的惩罚也有很多种,如果错误情节较轻可以批评教育,如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以给与扣工资、降职等处分。通过建立奖惩制度,不仅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员工加强礼仪学习,提升服务意识,使服务水平获得整体提升。

四、酒店企业管理中礼仪行为文化建设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礼仪建设,服务规范

 

1、引言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1]。作为高校图书馆礼仪主要涉及到服务礼仪、社交礼仪二大分支。服务礼仪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礼仪建设的好,不尽有助于塑造图书馆服务形象,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人们沉浸于清新、舒适、幽雅、整洁的学习活动环境中,真正体现环境育人的境界。同时也激励馆员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馆员养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得体的举止仪态、谦虚恭敬的态度,服务于读者,吸引更多读者入馆学习[2]。本文通过礼仪服务理念、礼仪服务环境、服务礼仪制度、馆员礼仪等方面探讨礼仪建设,通过礼仪建设,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自身的教育职能。

2、礼仪建设的关键因素及措施

2.1、礼仪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程度、读者满意度高低、个人的良好形象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受管理者、服务者是否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把您的事当成我自己事,并形成一种礼仪服务理念,去服务于读者[3]。图书馆礼仪服务实质是从人的服务到服务于人,是展现“互动”的服务,是判断图书馆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准的首要因素[4]。图书馆要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服务理念, 树立一线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形象, 提高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读者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礼仪服务理念:(1)聘请专门教授、专家,为全体员工讲授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人际交流艺术、个人形象设计,如何将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语言、整洁的服饰融为一体,使服务操作细节符合礼仪规范。论文参考网。特别对一线服务人员的坐姿、站姿、走姿、各种接触操作服务姿势等在内的礼仪与形体培训。(2)培养学会善于沟通交流,主动接近读者,了解读者所需,养成主动“为书找人”悟性。(3)培养关注读者行为,理解读者需求心理意图,高效地为读者服务。

2.2、服务礼仪制度

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反映图书馆精神文明制度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许多图书馆制定的礼仪制度往往受当时“历史”条件和“本位”管理观念的影响,存在着潜意识冲突和矛盾,如教师的图书借阅数量、时间上比学生成倍增加;教职工进入机房能享受免费优质服务,而学生缺少这种待遇等等问题。由于存在缺陷,服务过程中很难约束和激励服务与被服务者行为,制约着当前管理。为此,应从以下原则制定礼仪制度:(1)依据事实,完善制度和谐与人性化的统一性,达到对内、对外实施的统一。如本馆制度与全校制度相协调,具有适应性。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调整、协调人际关系,树立图书馆形象。(2)经常借鉴兄弟馆的某些有价值的服务理念和制度,推动制度创新。(3)树立制度渐变理念。因制度是连接过去、未来与现在,是发展的,应具有渐变性。

2.3、礼仪服务环境

图书馆服务环境,是读者最集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服务环境建设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效率和身心健康。而现实图书馆服务环境布置隐藏着诸多不利于礼仪建设的因素。如服务区域提示应遵守“保持安静”的礼仪标识语,而图书馆未能布置静音区、噪音区,以及指示读者交流、接听或打电话所去区域的指引标志;又如立约礼仪道德内容规范主要从读者角度立约,缺乏对教师和工作人员立约性,使礼仪道德存在不和谐潜因素。为此,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建设礼仪服务环境:(1)环境布置规划上,要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给读者产生视觉美感,让读者感受温馨。(2)立约性礼仪环境内容上,应具有公平性原则、同一性原则、实用性原则。(3)服务环境与馆文化相结合,形成特色。让读者身入该服务区域环境就能想到所服务范畴。(4)服务环境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并具有互动性,适应时代的发展。

2.4、馆员礼仪

馆员礼仪,主要是指馆员与读者交往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完善对读者的尊重和关爱,如微笑服务、仪容仪表与着装礼仪、语言礼仪等[5]。馆员礼仪是图书馆礼仪建设的核心要素。

2.4.1、微笑服务。

对服务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微笑服务。微笑是服务的通行证,是对馆员服务人情化的完美诠释[6]。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的表示,更重要的是与顾客感情上的沟通。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微笑服务:(1)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微笑是一种愉快的心情和一种礼貌和涵养的表现,是一个有修养、有礼貌的人自觉自愿发出的,不应带有任何强压因素。(2)学会排除烦恼,善于利用“情绪过滤”分解和淡化烦恼与不快。有个典古,讲述一位老太太整天都是苦脸忧愁心情,后遇道士,指点她学会换位思考,叫他在下雨天的时候到买伞女儿家;晴天时候到买面条女儿家,这样就看到二个女儿家生意兴隆,这不就开心了吗!后来老太太整天都带着开心晴朗的笑容。(3)要有宽阔的胸怀。在接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就要馆员学会反位思考,从读者角度考虑,想到事情可能是一种好事,有了好的心境,脸上就会自然出现真诚的微笑。论文参考网。

2.4.2、仪表礼仪。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仪态、举止、服饰等方面。仪容主要指一个人的外貌,即个人装扮和卫生标准,以及与他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生活情调等密切相关。良好的仪容能够使一个人每天保持清爽自信的快乐情绪,体现自尊自爱,同时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其仪容规范要求:(1)穿着应挺直、舒展、干净;鞋袜整齐,鞋底不钉铁掌;并在规定位置佩戴统一工作证;头发要整洁,不留奇异的发型;男士每天坚持刮胡须,男女不留长指甲;注意个人卫生,上班前不吃异味食品。(2)面部仪容修饰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受读者重视的部位,个人容貌对读者会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其化妆一定要自然、淡雅、简洁、适度、庄重。

服饰是指对人们着装及其所用装饰品的一种统称。从军装到医生制服,几乎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制服,以成为人们工作状态的最好形象标榜。一个人的服饰,即:职业着装,更能起到尊重别人,反映个人素质与专业水平。良好的服饰既是工作人员自尊自爱的体现,也是对岗位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的反映和尊重读者的需要。其服饰规范要求:(1)规范馆服。依据图书馆服务特色,制定统一制服,做到着装行为,合体、合理、合礼。馆服它对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展现和谐的馆文化形象起到重要作用。(2)严禁图书馆工作岗位上,穿拖鞋、着背心,同时避免穿奇装异服;要衣冠整洁,大方得体。

仪态、举止风度。仪态泛指人们的身体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姿势,分别表现为动作、表情与相对静止的体态,即身体的具体造型。通过一个人的仪态,可以了解其个人素质,展现个人的气质和风度。举止风度,举止在心理学上称为“形体语言”,是指人的肢体动作,是一种动态中的美,包括手势、坐姿、站姿、走姿、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风度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举止也与着装、姿态联在一起。其仪态举止的风度规范要求:(1)行为要文雅,做到站立端正、上身挺直,坐要坐得优美端正,应坐椅子的2/3,但不可坐在边沿上;行走应轻而稳,昂首挺胸收腹,肩要平、身要直;行走不要左顾右盼,不与他人拉手、搂腰搭背,显示出端庄、稳重、大方;给读者指引方向时,手臂要伸直,手指自然并拢,手掌向上,上身稍前倾,以肘关节为轴,指向目标。(2)举止要要温和、谦恭、庄重,动作要文明。禁止在读者面前吸烟、吃东西、掏鼻孔、剔牙齿、掏耳朵、打饱嗝、打喷嚏、打哈欠、抓头、搔痒、修指甲、伸懒腰等各种不文明的举动,万一出现不文明举动,应主动道歉示意;上班时间不得敲桌椅或玩弄其他物品,不得大声喧哗、打闹、干私活、化妆。(3)静区域管理中,做到动作轻、语言轻,尽量不影响其读者学习。

2.4.3、语言礼仪

言谈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一门古老的艺术,语言的礼仪正是使言谈成为了一门艺术。图书馆员语调的高低、语音的粗细、语言粗暴,都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做好语言礼仪可从以下几方面:(1)真诚地交谈。真诚是交谈的基础,是显示一个人的态度。论文参考网。在服务过程中,谁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和支持,但首先自己应得尊重于别人。如与读者沟通交谈中,做到谈话态度的真挚、平易、热情、稳重,这样沟通交谈会进行得很愉快,双方会袒露心扉,增进情感交流。(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假若一位读者想询问微机检索文献操作程序,而该区域馆员正忙碌着而分不开身,并非常礼貌的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会好吗?”,读者会感到舒适与理解,相反说 “没看见我正忙着呢?自己摸索吧!”读者会感到反感,甚之产生冲突。在读者服务中馆员语言应多用些 “你好;请,对不起;谢谢,稍等;让一让,你走好,请拿好”等等一些礼貌用语对待读者[7]。(3)学会倾听。倾听是对解决问题,实现语言表达恰当,言简意赅首要因素,也是沟通成功的要素之一。因而要做到,一是集中注意力,真心诚意地倾听;二是要有耐心,不能随便打断别人讲话;三是偶尔的提问或提示澄清谈话内容,给讲话者以鼓励;四是适时给予反馈,表达信息和情感的理解等方法要领。(4)言谈要表情自然,举止文雅。

3、结束语

注重礼仪建设,是建设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的需要。礼仪建设不仅关系到图书馆整体素质的提升,显示出团队精神,体现馆员良好的个体素质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更多地涉及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公共形象的塑造,不可忽视[8]。

参考文献:

[1] 礼仪baike.baidu.com/view/69841.htm. 2010-2-9.

[2] 金 燕,朱明. 浅谈新世纪图书馆的礼仪建设[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70-71.

[3] 祝 林.专业图书馆礼仪服务初探[J]. 科技信息,2009(2):318.

[4] 耿 筵. 高校图书馆应注重礼仪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16-117.

[5] 钱静敏.浅谈图书馆员的礼仪修养[J]. 2004(3):170-171.

[6] 周 霞 李群. 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J].中国医药卫生,2005(8):538-539.

[7]黄宜爱,张若菊. 馆员礼仪建设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6):141-142

[8] 王 睁.大学礼仪建设之我见[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2):57-58.

第4篇

首先感谢苏主任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培训护士礼仪,正是因为您,才有了全国的白衣天使们都争相学习的榜样——“冬梅护理”服务品牌,您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从心底里佩服您!感激您!

一个会心的微笑常常会胜过千言万语,使人心情愉悦,暂时忘记烦恼,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患有不同疾病甚至在疾病中痛苦挣扎的人,微笑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开启护患之间那熟 悉又陌生的大门,以真诚微笑的服务取信于病人,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我们每天早上跟随护士长交接班的时候都会看到她亲切微笑的问侯病人:“您昨晚睡得好吗?早餐吃了吗?如果您有什么要求,请随时告诉我们,只要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满足您!”一句简单的问候,在我们看来其实微不足道,而在病人的心里就像一股暖流,温暖着他们那被病痛折磨而脆弱的心。

语言沟通是架起人与人心灵间的桥梁。问候时应礼貌,中国有句俗话叫“礼多人不怪”,“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应常挂嘴边。病人沮丧、失去信心时应安慰、鼓励病人,切勿言辞犀利,指责、讥讽病人;对不配合的病人,我们应采取劝说、指令性的语言,如“病人随便调快输液速度”;对于病人的隐私我们应采取保密的态度;对于影响病人治疗的检查结果,我们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委婉的告知患者的家属,切忌不可在病人背后议论病人的病情,以免不恰当的语言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非语言沟通在处理护患关系时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第一印象,因为第一印象最能深入人心。如果在交往中,我们给病人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肯定会有利于以后的交流;反之则不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的交流,病人的喜怒哀乐也会溢于眼表,这时护士应给予关心和理解。护士镇定的目光,可以使恐慌的患者有安全感;热情的目光可以使孤独的患者得到温暖;鼓励的目光可以增强沮丧患者的自信;专注的目光可以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目光的交流可以帮助护士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无论是第一印象,或是眼神的交流,或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在与病人的交往中,我们都应谨言慎行,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病人面前。

我们在观看《“冬梅护理”服务规范》光盘时,想想自己平时是这样做的吗?别人能做到的相信自已也能做到!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倍地努力,对病人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张笑脸,少一张冷漠;多一分关怀,少一分疏远。秉承“冬梅护理,人文关爱”的服务理念,遵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护理服务,认真落实“冬梅护理”、“双八、双五、六个一”的服务规范,将健康快乐带给每一位患者!

有幸参加了我院护理部举办的《上海市卫生系统护士礼仪培训》讲座,聆听了三位专家学习文明礼仪的感想,感受颇深。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护士仪表,使用语言的艺术,人际沟通与沟通技巧及护士行为规范。护理工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护理专家王秀英说过:“护理工作可以发扬女性所在的力和美”。这里所说的“力”是女性的性别魅力和优势;“美”的含意包含着护士的礼仪。护理工作这种艺术美,是通过护士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来体现的。良好的礼仪可以体现出护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及知识涵养,是个人自尊自爱的表现。护士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礼仪也反映出自己敬岗、爱岗、对岗位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礼仪服务还可以带给对方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护理人员的形象提高了,同时也塑造了整体单位的良好形象。

通过护理礼仪的教育,让大家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第5篇

在行为礼仪课程中养成

学校的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牢牢抓住“行为习惯”和“清洁卫生”两大根本,按照“低起点、小坡度”的原则,从“学生样子”到“文明”再到“优雅”,从“不乱丢乱扔”到“懂规则”再到“感恩回报”,逐级提高要求,并通过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形成习惯。学校提出: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学会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学会礼貌,从学会问好开始。比如学校对学生问好的具体要求是:在校内遇见成年人时主动、热情、大声地用普通话问“老师好”,学校挖掘出“老师好”三个字背后至少有以下德育功能:克服“盆地”意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氛围;体现棕北学子热情好客、彬彬有礼;让来宾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近年来,学校以行为习惯和礼仪教育为主线,针对行为习惯和国际礼仪开发了《学生成长指南》和《让世界成为我们的教科书》读本。学校通过开展“学雅规、立雅标,练雅行、正雅态,扬雅风、颂雅德”的雅言雅行系列教育活动实现养成教育规范化。结合国际交流的需要,在班队课中强化对国际礼仪和国际规则的学习从而使习惯内化为素养。

在劳动服务课程中成长

为破解“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缺失和城区学校缺乏劳动教育基地”的难题,学校将一个学期的劳动技术课集中到一个星期,推行周劳动服务班制度,各班轮流承担劳动及服务两大任务。承担劳动服务的班级,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和下午第一、第四节课对校园公区进行清扫和保洁,学生还要负责所在岗位的纪律、秩序、安全管理及礼仪示范服务,学生还要将劳动服务延伸到家务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中。

由于劳动服务班有固定的时间,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和明确的目标任务,学校逐渐将劳动服务作为一门特色校本课程来开发,具体做法是:按照“总分结合,分层实施”的思路设计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拓展,校内+校外”两类,在课程实施中注重“过程指导和整体推进”,在课程评价上“立足发展,激励导向”。

劳动服务课确实用去了一些课时,但是,它的价值却不是同等时间的课堂教学所能比拟的。学生在劳动中改变态度、习得技能,在劳动中养成和做人,在劳动中学会管理与服务,在劳动中融入集体、展示风采,在劳动中懂得尊重和感恩。十八年来,棕北学子学习质量和劳动能力比翼齐飞。

2003年,《劳动・服务・养成・做人》德育创新案例荣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工程――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德育新成果展评活动”一等奖。

在主题活动课程中感悟

学校以开发劳动服务课程为契机,理性思考如何以课程来统领德育工作,最终确立以“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关系为纲,从七个维度(自我观、亲情友情观、环境观、集体观、社会观、国家观、世界观)确定德育课程目标体系,以“学会各种道德关系处理”系统构建德育课程内容体系。学校尝试以“学年度”为周期,按月分年级设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逐步构建德育课程的实施体系。如:2月强化规范巩固标准月 、3月文明礼仪评优选先月、4月聚焦课堂高效学习月、5月拓展素质艺术活动月……

在“我爱我班”主题德育活动月中,学校将国旗护卫队和升旗仪式任务承包给四个班级。学校派专人协助班主任在固定的时间训练国旗护卫队,班主任负责落实升旗仪式的相关任务: 主持人、音乐指挥、护旗方队、我爱我班文化建设展示和国旗下讲话等。在执行完升旗仪式任务后,学生要写出感悟,德育处要将相关文字、图片整理,汇编成升旗仪式校本课程读本,供其它班级学生传阅和借鉴。

每年11月是体育活动月,学校首先对大课间进行课程设计,主题确定为“强身健体大舞台,自主自信展风采”,在日常体育锻炼中融入“国际礼仪培养和团体操训练”内容,并在活动月中检验和展示课程效果。

在国际理解课程中浸润

作为成都市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学校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追求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精神文化,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浸润。学校在全省初中学校率先开发出《国际理解教育文化礼仪读本》,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列入课表。聘请专任教师和家长导师,每周在全校各班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并将该课程学习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第6篇

邢丽萍

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参与市殡仪馆组织的殡葬礼仪服务的培训学习,说起来,殡葬服务工作中,女性员工确实少见,难怪公公婆婆说,这丫头胆子真不小,而我即将投入的就是这样一份工作。其实,我知道,殡葬工作并不简单,要求很高,是一项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神圣工作。通过学习培训,我对殡葬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先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殡葬工作是一个服务性质的工作。所谓的服务,就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作为一名殡葬服务工作者,首先要明白殡葬服务的工作理念。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礼俗不尽相同,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丧葬礼俗,殡葬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殡葬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俗赖以生存的土壤。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不同阶层人物的追求及向往。由此可见,殡葬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视。对殡葬工作的服务对象,即丧户,要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服务既然是一种让客户感到满意的行为,那么确保优质的礼仪服务是长久成功的基础。殡葬服务人员应始终恪守人道主义精神,视亡者如同类,视丧户如亲属,承认死者的尊严,以虔诚的态度为死者服务。从这一角度来看,殡葬服务更能深入人的心灵深处,给人以心灵上的强烈的震撼力。因此,殡葬服务人员需要有更强的素质和服务意识,用“心”服务。

其次,殡葬工作的中心即是礼仪。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殡葬礼仪应遵从简洁、平整、实用、真诚、高效、适度的原则,而在和谐社会指导下的殡葬礼仪又具有规范性和技巧性的特点。礼仪作为殡葬工作的核心,其作用不可小视。首先是促进了沟通,促进人们相互尊重,充分的尊重逝者,这也是殡葬工作的基础。再就是倡导、教育人们遵守道德习俗。礼仪以一种道德习俗的方式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教育作用。生老病死是在所难免的,如何让逝者安息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殡葬礼仪,让逝者以一种体面的,尊重习俗的方式得到安息。这也是殡葬工作存在的意义。

再次,真正做好殡葬服务工作,应该落实到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努力做到服务的周到细致。在收殓、整容化妆、防腐冷藏、殡仪悼念、火化、公墓或骨灰寄存乃至丧宴等一系列服务环节上,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零失误,从丧户的角度出发,为丧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并尽力服务工作向前后作一定的扩展,对家属予以安慰,心理辅导和丧事的善后服务。一切以丧户为中心,以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基本服务精神,实施全方位的服务。

2.努力做到服务的规范标准。殡葬服务的一言一行都有规可依,工作中一定做到得体入时,在仪态、行为及语言上做到服务的规范化,有效地避免因服务行为随意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和事故的发生,让丧户产生信赖感和尊敬感。

3.用温情暖化心灵。殡葬活动中,怀念、悲痛是丧户情感释怀的自然体现,殡葬服务工作者应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充分地善待,、尊重逝者,以体现对生

命及人性的尊严,以尊重、同情的心态、体态和语言服务于丧户,用温情暖化心灵。对丧户要态度亲切、语言温和、解说耐心、服务周到,对丧户的要求尽力予以满足。不能对丧户的要求置之不理,更不能以不同的态度来对待身份地位不同的丧户,做到一视同仁。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现状;实施途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重视礼尚往来。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并不断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便投入到日益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拟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加以探讨。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状况

高职学生的礼仪认知状况在笔者对不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72%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认为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在很多时候对做事成败有关键性影响。17%的学生认为重要,但觉得还不至于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较之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重要性不大,觉得可以在具备其他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注意就可以了。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礼仪不会掩盖其光芒,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才华,有无礼仪素养无所谓。4%的学生认为讲究礼仪有虚假之嫌,认为礼仪就像一个框框,限制了言行,约束了个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随性发挥,而是隔阂受限,不够真实,表示自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刻意用礼仪束缚自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但多数学生认识到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觉到了其在人际交往、个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部分实习返校的学生认识到礼仪对生活和工作具有协调促进作用,因此认为礼仪很重要,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礼仪教育开展状况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普及,我校30多个专业,将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实际开设的仅有6个专业,而这6个专业中有5个是旅游类专业,1个是文秘专业,课程的开设仅停留在职业礼仪层面,而其他专业均未开设礼仪课程。本地其他兄弟院校也均未开设礼仪课程。笔者通过对3所院校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学生的礼仪知识获取途径多来自网络和看礼仪方面的书籍自学,还有的来自学校或社团组织的礼仪讲座,很少有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礼仪知识,可见礼仪课程的开设率较低。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愿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礼仪知识,而且获取礼仪知识的主要途径应通过课堂教学。因此,礼仪作为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状况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就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重视不够。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融会贯通,对自身修养和个人品行的提升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认识,认为礼仪侧重说教,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阶段,从而感觉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厌倦心理。

2.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教学形式单一。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色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实施途径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素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所必需的。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人深知如何自尊、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更懂得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礼仪使人际之间的感情更容易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之后,应引导学生树立长久的“习礼意识”,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习惯。

强调礼仪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普及礼仪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面貌。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普及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改变将礼仪课当作公选课不加重视或根本不开设礼仪课的状况,礼仪课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之一应提高到必修课的地位。

设计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环节经过我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努力,礼仪课程已经被作为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我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是:(1)不断进行礼仪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礼仪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求主讲教师讲课要注意理论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特色,利用模拟实训、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课程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攻关的形式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实践环节是礼仪教学中最为欠缺的、但却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礼仪课的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站、坐、行、表情、手势、举止、体态、仪容仪表及语言表达等方面。

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根据贯穿课内课外、贴近专业特点的原则,从“强化实践意识、树立当下实践的理念、创建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建立了实践课教学体系。我校的礼仪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还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践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包括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三个环节。

1.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课堂模拟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模拟演示礼仪规范,加深理论学习的效果。利用课堂讨论、演示、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针对礼仪课实践性强的特点,我校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大胆创新,在教学计划上将礼仪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设置为1︰1,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单双周交叉进行。同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积极引入校外人才,给学生讲授化妆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并根据礼仪课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上课形式,排练礼仪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塑造形象、提升素质。

2.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课外实践是礼仪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通过组建义务礼仪服务队进行课外实践,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进一步掌握礼仪服务的技能技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反响良好。义务礼仪服务队承担了我校历届运动会的颁奖仪式礼仪服务,并根据学校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接待活动的服务工作,学校各项活动均有礼仪队队员的身影。通过课外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实训效果很好。

3.社会实践——拓展性环节。我校与当地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实践。我们经常选派学生参与马鞍山市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如马鞍山市户外旅游节、马鞍山市团市委大型颁奖会、马鞍山市旅游行业先进表彰大会及马鞍山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等市级重大的庆典活动等,深受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利用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刻牢记“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马鞍山人”的承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砖添瓦。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出色的礼仪服务展现了自己,服务了社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责任心和自豪感,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8篇

关键词:高校;旅游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礼仪课是高校旅游类专业重要基础课,也是提升旅游专业毕业生赢得自尊、自信,学会宽容、懂得协作的基本素质。在旅游礼仪课程教学中,由于实践性较强,缺乏将礼仪知识与旅游服务实践的有效关联和融合,使得课程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礼仪知识与礼仪行为的养成,需要从知识体验中来内化,深化旅游礼仪课程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1 从课程的合理定位中来开发知识体系

旅游礼仪与旅游业息息相关,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增强学生的礼仪职业素养和习惯。旅游礼仪知识面广,既包括礼仪理论知识,还包括礼仪行为实践,特别是在旅游类专业,所涵盖的范围更多。如人际沟通技巧与方法,酒店礼仪知识及服务能力,旅行社服务礼仪等等。由于旅游礼仪在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的礼仪规范,学生在掌握礼仪知识与行为规范时,就需要从具体的岗位职业出发,来增强对礼仪素养的领会和应用。为此,在明确旅游礼仪培养目标之后,要结合不同旅游岗位和工作任务,来优化相应的礼仪课程知识,开发不同的礼仪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如针对旅游业岗位礼仪岗位要求,需要从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等知识,从相关岗位来归纳具体的礼仪规范,并根据能力要求,对礼仪规范进行分解,引导学生从渐进学习中不断增强职业礼仪意识,将礼仪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

2 旅游礼仪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

旅游礼仪涉及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在明确旅游礼仪教学内容上,需要深入到旅行社、酒店、旅游景点等企业及单位内部,从不同工作岗位及礼仪要求上来重构礼仪教学知识,突出旅游礼仪的职业性特征。在旅游礼仪实践教学中,确立4个教学情境,再细化为24个学习子情境,涵盖旅游服务与管理岗位的所有相关基本礼仪知识,以及胜任相关职业素能的礼仪技巧和方法。比如情境1为个人礼仪,从仪容、仪表、仪态、语言礼仪等方面进行规范;情境2为社交礼仪,主要从接待、会面、联通、舞会、交通礼仪等方面进行规范;情境3为岗位礼仪,包括导游接待、带团、送团、酒店预定、餐饮接待、客房接待、康乐接待、商场购物及展览服务礼仪等内容;情境4为拓展礼仪,包括客源国礼仪、涉外礼仪、少数民族礼仪等内容。针对这些礼仪知识,在情境教学组织上,遵循学生自身能力与知识层面两条主线,分别从24个子情境营造上,推进各教学单元的有序实施。如每个教学单元都从资讯搜集、教学计划、决策导向、实施检查与评价等方面,体现“教与学”的统一。如先从个人礼仪学习上,提升个人形象,再延伸至社交礼仪,突出人际交往,再拓宽到岗位礼仪,增强岗位职业素养,最后拓展到更高层次的礼仪教学。细化来讲,初学时以个人基本礼仪习惯、素质为主要内容;渐进渗透人际沟通、交往习惯、合作等礼仪知识;进而强调对岗位礼仪素养的培养,突出礼仪习惯;最后拓宽礼仪综合素能,实现礼仪知识向行为的内化。

3 变革教学方法

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而不同方法的应用,要突出因材施教特征。如对于案例教学,结合旅游业典型的岗位礼仪案例,从案例讲解中来分析知识点与行为习惯的关系。比如在对客接待时导入“接待规格令合作泡汤”案例,从中来强化学生对接待中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课堂讨论法强调教学中的“分辩”意识,特别是从礼仪知识与行为转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来分辨行为是否妥帖。如在会面礼仪中,对于握手动作、点头动作、鞠躬动作、搂抱、亲吻等动作的学习,要从不同国家、不同礼仪习惯的差异性上来探讨,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课堂问答法鼓励学生从思考中学习,特别是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来驱动学生参与到礼仪知识的思考,从中来激发学习积极性。如在“馈赠”礼仪教学中,对于送什么样的礼物,如何去送等问题,让学生从思考分析中来体验馈赠礼仪的要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便于学生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来体验不同的心理状态,来更好的掌握沟通与礼仪技巧。如在“导游讲解服务礼仪”中,让学生从导游、游客不同身份的体验中,来观摩和借鉴不同的导游讲解方式,来直观、形象、真实的体验导游礼仪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从多媒体引入中,通过直观的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动态情境中来学习礼仪知识,来规范自身礼仪行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也便于学生从中感受和理解。借助于仿真教学情境,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模拟旅游服务现场。如虚拟3D实训教室,旅行社实训室、餐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等。这些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职业礼仪技能的养成。当然,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资源,通过微课、在线课堂等方式,对旅游礼仪知识与行为规范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及时检索和学习。

4 强调教学评价改革

旅游礼仪教学评价的实施是推进教学实效的基本要求,当前的礼仪课程考核方法相对单一,以理论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科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也不利于对学生礼仪行为及职业礼仪素养的全面考查。因此,改革u价方式,首先要引入多样化考核。如理论与实践考核的分离,对理论考核以课堂提问、书面测试为主,倾向于知识的考核;实践考核要注重过程评价,特别是在实训练习、教学情境学习、工作任务驱动等方面,结合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考核。再者注重考核过程与结果的融合,过程考核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课堂学习、课下练习、平时作业表现及情境实训等环节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表现成绩进行认定;结果考核以期末考核为主,以教师、校企合作专家团队进行,从面试提问、笔试测试及综合实践表现等方面来完成。另外,创新评价主体,突出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综合。在自评方面,学生对自我态度、学习进度、掌握能力等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评价主要从基本知识的掌握、礼仪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进行观察、记录其表现,并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人际沟通及礼仪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企业评价主要从深化校企合作,引入旅游企业专业人才来对学生的礼仪意识、能力进行考核,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正视礼仪教学,提升岗位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第9篇

1 中职学校礼仪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对礼仪课程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我们中职学校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礼仪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多作为公共课而开设,课时上受到的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在学生看来,礼仪课很简单,从而使部分学生忽视对礼仪的学习。

1.2 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与礼仪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意理论的实践运用。但是,一些任课教师上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很少组织学生训练操作,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差,实践基础薄弱。礼仪行为的形成,仅有知识和要领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的训练,使礼仪凝结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而引导他们身体力行,才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 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2.1 提高对学习礼仪重要性的认识。职业学校不能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更取决于学生对工作的理解、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等。一些用人单位常抱怨有些学生过于傲气和散漫,不懂得相应的交往礼,因此,开展礼仪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当今社会的竞争仅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一个人的沟通能力、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今社会的竞争中是必不可少的。

2.2 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改进礼仪教育教学方法,使礼仪教育课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2.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寓教于理。

如在讲握手礼仪时,可以利用案例,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要求。作为客人和主人,见面和分别时应该哪一方先伸手?为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可以加强理解和具体运用知识,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探索者。

2.2.2 角色扮演法。学习礼仪应该按照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去做。如果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在这样的场景和角色体验中,学生既能巩固所学到的礼仪规则,又能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于各种场合。

例如,在讲解电话礼仪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接打电话的礼仪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结束后,运用礼仪知识给各组进行评价。教学模式针对性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

第10篇

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一方面,中职生毕业以后面临的是就业,因此中职生是否具备职业素养是决定中职生是否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中职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但他们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一、 当前礼仪教育的现状

(一)尊师礼仪缺失

《吕氏春秋》有言:疾学在于尊师。比喻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朱熹有云:“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说的是从小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及五礼,培育有知识有文化、知书达理的人格。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为恢复周礼,孔子身体力行,并周游列国,创办私学,进行礼仪教育。可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

但是,在现今的校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现象:学生看到老师不打招呼,视若无睹;与老师谈话时,不懂得称呼,不用礼貌用语;讲台上乱七八糟,堆积了很多灰尘,也无人打扫;上一节课的板书还在,这节课也没有值日生擦黑板,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进度;上课起立时,有同学依然低着头,或者在玩手机,或者无精打采;下课铃响了,老师站在讲台还没有喊下课,学生已经窜到课室外面,喝水的喝水,聊天的聊天;校园行走,学生粗言秽语地和同学们在聊天,即便老师在场,也面无愧色,毫不收敛,仍旧滔滔不绝;等等。

(二)交往礼仪淡薄

最纯不过同学情,但在这珍贵的岁月里,却存在着许多不符合礼仪的行为。比如:同学之间交往存在自大、自私,不顾他人的行为;随地乱扔垃圾;上课吃东西;与人交谈不懂用词而不顾他人感受;别人午睡或晚睡的时候自己在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随便坐到别人的床铺上;轮到自己搞卫生的时候迟迟不动手,别人值日时随便破坏干净的环境;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尊重他人;歧视贫困或者智力有缺陷的同学;接受别人帮助之后,不懂得感恩,连最基本的口头“谢谢”“麻烦你了”等礼貌用语都不会用。

(三)道德礼仪远去

在时尚化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迷失自我,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校园内随处可见拖鞋党,无论是课室内、饭堂,还是校道,比比皆是,不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如穿拖鞋、背心、吊带、露脐装、超短裤等不得体的着重;甚至是三年级准备踏入社会的学生,在招聘会上也不注意整理自己的仪表,连最起码的正装示人都做不到。

二、 对礼仪内容的认识有待深化

大部分学生对礼仪的理解就是最浅显的站立坐走,没有考虑到生活、交际、工作也需要礼仪。他们对礼仪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并没有意识到礼仪表现在内在个人修养和外在个人气质。换句话而言,就是缺乏专业素养,没有考虑到自己所读的专业今后需要哪些礼仪。等出去工作了,才发现到处碰壁,说话得罪人,不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前景和晋升速度。

三、 提升学生专业礼仪素养有赖于四个原则

(一)心智成熟递进原则

初中转入职业学校,从义务教育转入职业教育,学生心智尚不足以正确对待角色的转变。在繁重的专业学习中采用传统的模式难以奏效,因此,笔者采用了技能类最简单的教学方式:专业模仿,创造条件让新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职业人的行为,在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进行专业模仿。

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手抄报比赛、礼仪风采展示、专题讲话等,加深“礼仪”观念。

在课堂上重复导入专业礼仪,比如酒店管理专业,不断引入、强化姿态礼仪,先从动作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然后到服务礼仪,如:餐饮服务礼仪、客房服务礼仪、前台服务礼仪、酒吧服务礼仪等。

(二)循序渐进原则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礼仪教育方面,务必引入日常行为礼仪,让学生明确知道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如何可以做得大方得体,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礼仪就是不给他人带来麻烦。比如说:上下楼梯靠右走,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别人的行进方向;饭堂吃饭结束之后,自己收拾好食物残渣并送到馊水桶里面,避免把残渣留在桌面,影响下一轮来这张桌子吃饭的同学;在宿舍,尽可能不要在别人搞卫生的时候走来走去,从而加重别人的工作压力;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如期归还,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别人给予自己帮助,要第一时间感谢,常怀感恩之心,等等。让学生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认识并学会运用礼仪知识。回到家里,学会对父母感恩;家宴时,知道哪里是上座;经常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等。

(三)知行合一原则

正如我校严少青校长所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礼仪是实操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要把礼仪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不仅靠学生自我约束,还需要外部制度和机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的礼仪行为并进行外部督促,礼仪老师联合班主任以及团委学生会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督促。宿管方面,可以将相应的日常行为规范得分汇总给相应部门。家庭方面,加强家校沟通,先让家长认识并肯定我们的做法,然后规范学生在家时的行为规范。将以上表现纳入学生结业成绩,把“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贯穿于礼仪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学生养成习惯。

(四)教是为了不教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让学生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就是要形成他们对礼仪的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贯彻执行礼仪规范。

第11篇

一、将仪容仪表礼仪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表现统一起来

比如,旅游管理专业中对酒店服务员的仪容仪表要求是画淡妆,不留披肩发,前发不护额以及着装要求清洁、挺括、美观等等,学生往往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女生画浓妆,男生留长发,衣服追求时尚,穿奇装异服现象比比皆是。这就要求礼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礼仪课堂中的学习与练习,还要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时纠正不符合服务要求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审美,养成根据场合进行仪容仪表装扮的习惯,按照礼仪规范去做,并注意细节,不要一味追求潮流。

二、将仪态举止礼仪的学习与日常礼节结合起来

旅游服务人员要求经常与游客打交道,从生理的角度看,较好的体形、强健的体格、端庄整洁的仪表和潇洒飘逸的风度,会对游客产生天然的吸引力和首因效应,为进一步发展交往、增进友谊、开展工作打下相应的基础。为此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形体的训练以及仪态举止的强化练习。相对于其它专业比如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的学生,在仪态举止方面的学习,要求应更严格。但是仅仅在坐、立、走、蹲或者手势等姿势上一味强调或者练习,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如果将这些符合礼仪要求的举止结合在日常礼节的运用中,效果将事半功倍。比如上课时的师生互相问候,学生可以采用前腹式站姿,打招呼时远距离招手致意等等,都要求将仪态举止与礼节相结合才能给人以彬彬有礼的感觉。尤其学生在到景区、酒店等实践单位实习时,将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礼节运用到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接待中的站立,导游中的手势,沟通时的微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与锻炼。学生学习礼仪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而良好的风度的展现,是一个人良好仪态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展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使礼节时运用好仪态举止,是礼仪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办法。

三、将语言沟通礼仪的学习与旅游服务结合起来

旅游服务离不开语言,服务语言离不开礼貌。旅游服务接待的过程,是从问候客人开始,到告别客人结束。在工作中使用礼貌语言,讲究语言艺术非常重要。旅游服务人员需要讲好普通话,语言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在整个礼仪学习过程中,语言沟通礼仪是相对其他礼仪要求较难的一部分。旅游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常用的日常礼貌用语,还要擅于运用旅游相关专业的一些知识来对客人讲解,对语言沟通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面窄,词汇不丰富,很多时候处于无话可讲的状态,更谈不上用礼貌语言,尤其在没有任何情景假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找不到话题,也就无法进行语言礼仪的实践。仅仅让学生凭借着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来理解掌握语言礼仪,很明显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去甚远。要改变这一状态,结合模拟导游等专业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将学生设定为旅游服务人员的角色,创造一个接团带团的旅游情景,将导游迎送礼仪、与游客的沟通协调礼仪、导游讲解礼仪等知识点融入到接团、接站、入住、讲解、送别等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既定话题,在模拟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纠正了很多不良的说话习惯,并且提示学生在沟通中运用“请,谢谢,对不起,您……”等礼貌语言,达到旅游服务人员的语言沟通要求。

四、将微笑服务礼仪的学习同礼仪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微笑是指一个人微微含笑时的表情,微笑服务是情感服务,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调节情绪,消除隔阂,促进双方沟通。作为旅游服务人员来讲,微笑服务既是应具备的服务技能,也是一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大多数礼仪教学对微笑服务礼仪的培训都是从表情规范上入手,比如对着镜子练习,用某些英文字母、普通话某个字的发音矫正口型,或者咬筷子,咬苹果等等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到微笑的基本感觉,但是真正运用的时候,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旅游服务人员面对的是复杂的劳动对象,必须满足多样的服务要求,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仅凭技能展示微笑服务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旅游服务人员只有选择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从容应对职业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矛盾,表现在言行上就是态度和蔼,语言文明,礼貌待客,服务周到,体现在职业形象上就是热情好客,微笑阳光。如果在微笑服务礼仪的教学中,结合礼仪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对学生尽可能的进行心态方面的疏导,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将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微笑服务的真谛,充分认识旅游服务人员与客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工作岗位上排除一切心理障碍和工作以外的事,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以真诚的微笑与友善出现在客人面前。礼节礼貌既是个人修养和内心情感世界的外露,也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涵。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旅游服务人员,相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有很明显的特点。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良好的风度,注重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方面的细节,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旅游接待中,要使用敬语,要提倡微笑服务,要懂得接待中介绍、问候、握手或其他礼节的顺序及有关知识,要懂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接待习俗上的差异,还要讲究与游客交谈的语言艺术及表情、体态筹。这就要求针对这些特点加大加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训练和指导,注重课程教学和应用实践的结合,寻求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的合格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

作者:袁悦 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公关礼仪 文秘专业 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高素质文秘专业人才的缺口进一步加大。时代要求文秘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还应当是企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得力助手。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能顺利地与人沟通、有分寸地把握举止、学会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

一、以礼益智,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人思想所制约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训练文秘专业学生在礼仪交往时的正确观念,必变传统教育下的一些错误理解。人力资源部《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对秘书的“职业能力倾向”是这样表述的:“要求具备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协调与合作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所以文秘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要十分宽广,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众多礼仪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礼仪技能。

比如对于“交往”与“交易”的理解,本来学生在理解上存在误区,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就是相互利用,人的内心都是自私的。但是随着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举例思考,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普遍认识到正常的交往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需求互补,使人们各取所需而达到共赢的境界。这一观念的转变就会引发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使他们的心态变得开放而透明,不再拘泥于个人的小天地而固步自封了。

二、以礼显德,塑造健全人格

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既有知识,又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既会做事,又能修身,具有团队精神与献身的境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往往通过他的言行表露出来,所以我们要通过礼仪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修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教给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也是今年职业成功的基础,让学首先从观念上转变礼仪是为了“拍马屁”或者自我炫耀的观念,认识到良好的礼仪是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

其次,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法、影视欣赏法、网络互动法等实际训练来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让学生的良好的德行在与人交往中自然表现出来。

再则,我们要通过行为训练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比如如何与人握手,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大有学问。比如男士和女士交往是应该女生先伸手示意,男方先伸出手就显得不合礼仪,对女性表现得不够尊重。如果是领导与下属见面,则应有领导先伸出手,下属最好用双手紧握回礼。这些习惯都可以通过现场模拟来操练,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三 、以礼造型,展示完美自我

一个人的外表是其内在心理状态的自然流露,一个不修边幅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由其打扮、语言、表情、体态等来实现的。文秘专业学生后的工作大部是企事业主管的助手,所以打扮上应该体现一种服务意识,能彰显所代表单位的形象,给交往中的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们常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也是当下中职学生的普遍心态,但是学生往往不会打扮自己。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 “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合时宜的仪容与穿着与不合学生年龄、气质的形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否恰当。对于文秘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根据一个人仪表修饰的总的宗旨,进行个人形象的静态化设计,不过分修饰而喧宾夺主,要给人留下真诚、干练、潇洒、自信的形象,为今后参加公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形象基础。

四、以礼怡情,达成交流效应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情感因素的介入是礼仪成败的关键。有些人以后只要思想高尚就能和人友好相处。其实不然,有良好的品质还得有情感交流的能力。

在公关礼仪交往中,学生应该能学会以诚、以礼待人,表现出良好的形象与气度。交往时要善于表达对对方的理解与尊重,让对方感到亲切和容易相处。交往时要激发对方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拨动对方情感的心弦,影响他人的言行,达到公务交往的目的。

比如在如何表达我方观点而想让对方接受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说话,通过自己的手势表达自己的内心,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从而接受我们的影响。当对方有需求需要我们满足时,我们一定要耐心倾听对方的述说,同时表达我们对他现状的理解,并表示愿意提供足够的帮助。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了,沟通的效果就容易出来。

总而言之,中职礼仪教学不但要加强学生道德、人文、智力等因素的培养,还要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坚定的意志品质、能协调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的竞争意识等综合素养,为推进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服务。只要我们注重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礼仪习惯与情感沟通都能顺利实现,公关活动才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成绩,使我们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