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路养护方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引言
根据公路建设工作总方针的要求,公路养护工作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此,应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进行科学分析,预作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毁的因素,增强设施的耐久性,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针对上述提出的关于公路养护方针,相应的公路养护技术政策主要可归纳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选用当地天然材料和工业废渣,充分利用原有工程材料和原有工程设施,以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养护手段应当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养护生产手段,提高养护技术水平。现再进一步地对公路养护及其管理中应采取的策进行深入探讨。
2.公路施工养护管理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养护应当结合施工来采取预防性的养护工作,加大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力度。因此在公路工程实施中,强化健康监测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对结构状况和养护运营进行抽检。加强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养护、巡查、检测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并及时采取现场监管和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公路施工中对养护采取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是保证各级组织和各种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各司其职,做到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通过审查设计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有无矛盾,采用的新技术及特殊工程和复杂设备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的施工方法是否妥当,概预算是否合理。对公路改善及大中修工程一般均采用一阶段设计,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文件一经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如在施工中确需变更设计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对公路工程的养护工程项目原则上采用一阶段竣工验收。对公路养护施工的竣工验收参照现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执行,检验评定标准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验收委员会(组)对整个工程质量应作出评价,按优良、合格、不合格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并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应提出竣工验收鉴定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于改善、大中修工程一律实行保养制度,保修期为2年,以工程竣工验收接养之日起算。在保修期内凡因施工造成的破损一律由原施工单位无偿修复。对小修保养工程的养护和施工,要建立实地检查、中间检查和上下工序交接制度。每项保养作业和小修工程项目完成后,应分别由县段(站)或地区总段(处)进行验收。
3.公路工程完工后的养护管理
为有效地加强对公路养护工作的管理,确保完成公路养护所规定的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3.1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作为公路养护管理主要部分,对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技术管理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公路建设、养护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办法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依靠科学养护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广应用评价管理系统等管理手段,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公路养护质量,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
(1)公路养护质量管理。对于公路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所管辖的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日常养护小修工程的质量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要成立质量程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且检查奖惩办法,按月、分项考核各项工程和日常养护质量。对公路完后的路基养护要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原路设计标准为依据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对路基各部门的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或加固,消除病害根源。路基各断面宽度、坡度应符合技术要求,并按照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使其经常保持路基坚实、边坡稳定、边沟畅通,公路线形顺适。对公路完工后的路面养护必须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修理措施,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完好,横坡适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路面修补要根据破损情况进行处理,路基破坏必须重做基础。面层修补要按有关技术规范选好材料,搞好级配,选择合理的油石比,进行必要的材料实验。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要做到良好的衔接。路面修补质量要保证使用2-3年不出现病害。路面封面、桥梁和沿线设施维修及绿化等,按照各工程项目有关技术标准要进行质量管理。
另外结合路况实际达到以上质量要求的程度,将公路养护质量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并以优、良等级路况里程之和占养护里程的百分比即“好路率”作为衡量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要求减少次等路,消灭差等路,逐步提高“好路率”。为了综合衡量各单位公路养护质量包括优等路与差等路的增减变化,便于单位之间评比,除统计“好路率”指标外,还可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确定的“养护质量综合值”指标表示。
(2)对于公路工程的养护小修工程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施工管理。小修工程项目都要实行养护部门内部竞争承包办法,竞争对象为养护中心和内部养护工程队,不得转包和个人承包。养护小修工程在资金管理上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的办法。养护工程不得降低技术标淮。养护小修工程管理要做好下列工作内容:编制维修方案和工程预算,进行竞争承包事项,安排施工计划,搞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整理竣工资料,进行竣工验收等。各项资料要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所辖的公路管理机构审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为核心,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加大安全文化、安全法律、安全科技和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市公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全市公路安全生产工作良好开局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主题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三、活动时间
2011年5月30日至6月30日。
四、活动计划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公路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氛围。分局机关、机修维修队、各养护道班要在办公楼和道班外悬挂安全生产月宣传横(竖)幅标语,张贴条幅标语和安全知识挂图。并利用办公楼的电子滚动板对来局办事的养护职工及外来人员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学习。由“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及生产一线的养护工作人员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化内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技能。重点要强化养护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上路作业的操作技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术水科和安全素质。
(三)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彻底梳理一遍分局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设施、设备设施。特别是对206国道、万青线、昌万公路、洪老线、石挡线的路面、路肩、边坡、护坡、桥梁、涵洞;分局机关、家属大楼、各养护道班房等地方进行大检查。领导小组要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间,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
(四)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由路政大队牵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结合工作实际、周密部署、注重实效,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演练、评估等一系列活动。认真总结,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五)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知识竞赛等学习方式,激发广大公路职工学习和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自觉地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养护特点;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养护一定要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方针, 对于养护技术的应用,应当坚持“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而满足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满足广大人民的出行需要。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1)养护管理就是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同时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及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路面平整、畅通,设施完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使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
(2)养护管理目的和主要任务。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并对出现损坏的地方进行及时维修,从而保证高速公路具有安全、快速畅通的使用功能,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3)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迫切性。高速公路自建设开始起就暴露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经历暴晒、寒冷、雨水、降雪等自然现象的反复侵蚀,还受到高速度、大负荷、大流量的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其路面、桥梁、交通工程(监控、通讯、服务设施等都会因交通、气候、设计、施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损坏,路面开始出现车辙、裂缝、剥落、坑槽等病害,并且经过雨季和冬季后将迅速发展和扩大,并逐步进入下面的结构层,造成整个面层甚至基层、路基的损害,从而导致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下降。因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就涉及到高速公路的养护问题。
2.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1)正确了解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畅、安、舒、美的良好行车环境,及时安排道路养护维修。
(2)发现和弥补因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设施的先天不足及使用缺陷,形成高速公路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3)减少并杜绝因道路和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和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因此引发的不必要的各类事故。
(4)预防道路和各类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出现的道路病害、设施损坏,延长道路和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3.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
3.1养护工作的及时性、经常性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是国家基础设施.同时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小修及日常保养的特点是工期跨度大、突发问题多、养护成本高。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3.2高速公路车速快、行车密度大,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3养护的高成本性、复杂性及科技性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工序复杂,标准高、机械规模使用比例大,成本高。同时为适应发展应不断探索和推行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3.4养护对象的广泛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是一个整体的养护工程,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公路养护原则及常见病害的处理
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交通流量的增长和设施使用频率的增加,高速公路会出现路基下沉、路面沥青老化,出现坑槽、车辙、桥头沉降、路面积水、桥梁承载力下降等常见病害及配套设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高速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
4.1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常见的病害很多.日常养护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坑槽的修补。修补时一般采用乳化沥青、热沥青砼,改性沥青砼和冷补料养护。养护中应强调的是坑槽修补及时,轻微路面坑塘在发现之时起48小时内修复,大面积严重路面坑塘在发现后24小时内修复。坑塘修补中应保证混合料的质量,避免离析,各项试验指标要达到要求,施工中要保证足够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4.2硬路肩
按现行公路设计规范,硬路肩的路面结构形式与主车道是不同的。硬路肩的问题主要是由路基引起的沉降。硬路肩部位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以后的养护带来难度。
4.3桥梁、通道及涵洞
通道及涵洞的养护主要是清疏工作。日常工作中,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的效果控制,实现桥梁养护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将公路桥梁养护安全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4桥梁伸缩缝
桥梁伸缩缝使用寿命首先应决定于采用的伸缩缝型式及材料,产品规格选择不合理,就直接影响伸缩缝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选择时还应考虑梁、板间伸缩装置间隙量大小,以保证伸缩缝装置与梁、板两端有充分锚固,才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橡胶伸缩缝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大交通量高速行车的需要,可选择其他新型产品以适应日异月新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工程。
4.5安全设施
波形护栏及防眩设施、标线、交通标志波形护栏、防眩设施的养护。主要是事故损坏的更换和日常保洁。
4.6绿化
包括中央分隔带、边坡树木和植被的日常养护,及修剪、治虫等工作。还应根据气候变化和当地的实际隋况对不适合的树种和植被进行更换。
5.现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养护不及时,养护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低。
(2)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职工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少,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3)养护工作的科技含量低,缺乏对高速公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
(4)规范建设不完善。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
(5)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建立工资与养护工程的数量、质量挂钩,按劳计酬,奖勤罚懒的分配机制。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
6.提高高速公路 养护管理措施
6.1转变“重建轻养”思想做到建养并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护与建设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比建设还要重要。只有高效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公路充分发挥出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从而可以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办事效率,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养护,我们必须从建设开始就重视公路的养护管理,遵循建养并重的方针,摈弃重建轻养的观念,树立“养护也是发展”的新观念。
6.2加大推进先进养护技术的使用
近年来,许多地区公路推行快速养护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用高效率、高技术含量的养护设备,从而提高养护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压缩养护施工时间,减少工程事故的目的。我们应着重做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并开发利用好设备资源,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路面维修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努力保障交通安全。
关键词: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病害;原因;对策
1.农村水泥公路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
1.1排水不畅产生病害
排水对于农村水泥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排水顺畅是保持路面健康稳定的重要举措。但是农村公路的排水系统普遍不够完善。尤其在村镇公路的路段更为严重,积水无法排除,雨水沿着公路流动,使路基出现软化的现象,路面出现表层脱落。最终,公路的混凝土板块在行车压力的作用下出现破坏或者断裂。路面混凝土板块之间的填缝料失去效用,地面水进入到路基,基层被雨水寝室,板块下出现断裂。
1.2路面基层的强度弱产生病害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公路的水泥路面使用的是级配碎石的结构,厚度多为20-22cm,而基层的厚度也只有15-30cm。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对材料的监管不够严格,往往是就地或者就近取材,材料的配比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不遵守相关的建设规范。导致某些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强度达不到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施工中基层的路拌、闷料不匀,路面的压实工作没有到位,导致水泥路面的基层没有板结,从而出现松散的现象,基层强度不达标的情况下,没有经过标准的保养时间就开始通车,在行车压力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底板的拉应力逐渐变大,对水泥混凝土板的强度产生极大的破坏。
1.3路基的土壤特性导致病害
某些农村公路的路段为水田,可能出现路基的翻浆现象。尤其是存在膨胀土的路段,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抬高或者换土作业,直接在松软的地这上进行铺设。地段的地下水的水位较高,土壤的透水性不好,导致路面基层和路基不断受到水体的侵蚀。尤其在雨水多的地区的季节,路面破坏十分迅速。
1.4长期超重荷载导致病害
农村公路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农村的经济不断向前迈进,公路上车辆超载和超限的状况也越来越普遍,其压力远远超过了水泥路面设计的承受范围,板块出现严重的疲劳。长此以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出现开裂或者断裂的情况,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被极大的缩短。在今天看来,车行量的增加和严重超载现象的出现是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开裂破损的直接原因。
1.5水泥路面的面层强度弱导致病害
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中使用的水泥稳定性较差,强度较弱,混凝土中添加的碎石、砂等原料的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超出标准。导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合强度不够,引起路面初期开裂。
2.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养护措施
2.1预防性养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管理和养护应该践行“预防为主,养护结合”的方针。在养护得当的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能够延长。但是一旦出现损害,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快,所以预防性的养护显得十分重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投入使用之后,经常对路面进行清理,出现的砂、石等堆积物和垃圾要及时清理干净;修整路肩、路容;边沟要保持开通,积水要及时的得到排放;查看填缝料的老化状况,预防和减少混凝土面板的损害;及时发现细微的问题并查明原因。制定相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管理和养护办法,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路面的完好;严格限制车辆的超限超载,加强对路过车辆的管理,从根本上预防路面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2.2日常性养护
(1)在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日常养护中要考虑到水带来的影响,除了防尘、清洁以及完善排水系统之外,对于缝隙的清理和填料也是十分重要的。清理老化或者将要老化的填缝料,灌填新料,避免或者减少水造成的冲击和侵蚀。出现轻微裂缝、横向伸缩缝、板角断裂、板底脱空等病害时,使用沥青灌缝的方式进行处理。其操作方式如下:
将已经老化或者即将老化的填料和缝中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对沥青进行加热,温度在140-160℃左右;在灌填之前,为了便于多余沥青的收集,先在缝中撒入适量的石粉;同样的为了防止沥青被车辆轮胎粘走,在灌填完毕之后再次撒石粉。对于板角断裂、出现轻微的裂缝等路面病害,在做沥青灌填处理之后需要撒上粒径在0.3-0.5cm之间的石屑。
(2)混凝土板块出现错台的病害时,先进行压浆调整,使板块恢复平整。在调整之后仍然出现小于10mm的错台量时,使用人工方式或者建筑磨平机将高出的部分凿除,当出现错台量大于10mm时,在较低的一处使用沥青砂或者是细粒式的沥青碎石进行衬平,补衬的长度约占高差的1%-2%;或者是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薄层修补,注意在修补前需要将原路面清理干净。
(3)在出现大面积的露骨、麻面以及平整度差等病害时,使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保持处理厚度大于2.5cm,施工过程严格遵守《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罩面处理之前需修补破碎的板块和整个路面,再压浆处理。使用聚合物砂浆进行薄层处理,水泥和砂的比例控制在1:2,将材料搅拌均匀后摊铺在水泥路面上,厚度不超过15mm,完成之后进行抹平、拉纹,养护时间超过8小时之后才能够开放通行。
(4)板底脱空会导致路面在使用时出现破碎和裂缝的现象。并且,板底脱空的情况不好掌握,某些板块板底脱空,但是路面上没有明显的病害出现,潜在的威胁性非常大。板底脱空需要根据路面的受损情况以及路基的密实度,进行水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加铺处理。
2.3重点养护
水泥路面出现破碎、板角断裂以及沉陷等病害时需要实施重点的养护。在农村公路中,水泥路面的重点养护方式有两种,一是逐块换板法:挖出已经被破坏的混凝土板块之后,对基层进行处理,使用标号较低的混凝土作基层 ,然后在基层上重新铺筑混凝土板块;二就是整段加铺法:在破坏十分严重或者出现排水不良的路面,对被破坏的混凝土路面实施补强处理。其方法是直接在原路面的基础之上铺设混凝土层,以其作为新的路面。重点养护的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将破碎、断裂的混凝土板块清理干净,进行基层处理,使路面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关的规范标准。如果基层出现松软、不板结的状况时,将其全部挖除,使用标号为C15的混凝土进行调平,在浇筑路面时根据需要设置钢筋网补强,设置的间距为20×20cm;渗入适当的早强剂,使用薄膜或者是稻草进行覆盖,在24小时之内进行养护,经过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够通车放行。
3.结束语
根据环境的不同,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问题也不一样。需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预防性养护、日常养护以及重点养护三者相结合,才能确保路面状况的良好,保证行车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祖耐.论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和养护[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7).
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红线”意识,筑牢“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抓住依法治安这条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隐患排查、安全整治、打非治违”三项工作,强化“督查检查、问责强基、查案治本”三大举措,着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七打七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一步减少一般事故总量、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为实现“同城发展,绿色赶超”主战略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隐患治理为工作主线,以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查隐患、抓整改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一是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着力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意识;二是以开展“七打七治”打非治违专项治理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三是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四是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推动责任落实和长效监管;全面实现“一控制、二杜绝、三减少”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平安公路”建设。
三、工作内容
1、不断完善公路标志、标线。严格规范公路平交道口的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严格清除违章设置的非公路标志牌。
2、进一步搞好道路安全工作。一是加大路况的检查力度,确保道路畅通;二是加强对桥涵安全监测;三是争取市公路局流动治超站进入XX治理超限运输和“抛、洒、滴、漏”等危害道路安全行为。
3、切实抓好消防安全。一是单位要落实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二是加强办公办场所的消防安全。三是要杜绝基层养护中心野外用为的行为。
4、切实加强在建工程安全管理。认真贯彻“消除隐患、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方针,全面落实建筑安全责任制。强化对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要严格施工方的资质管理。对在建工程实行“三同时”管理。
5、切实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及时处治路面各类病害,消除路面安全隐患。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督查和管理,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关键词:公路养护科学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 、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不足
由于我国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的建设发展迅速,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加上高速公路、二级公路的发展,致使普通干线公路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行养护管理体制不适宜目前我国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企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普通干线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管弱”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学管理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竞争机制。
3 )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缺乏。 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普通干线公路配备了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 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4 )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所以,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在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都有一定的困难,制约了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国道、省道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 、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科学管理的对策
1 )理顺管理机制, 使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所谓养护管理机制,就是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和管理活动赖以生存物质形式以及管理的规则和规范。传统的公路养护的管理机制不能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需求,制约了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把公路的养护管理也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建立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的机制,把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结合起来,集中养护和分散养护结合起来,正常养护和季节性养护结合起来,实现我国公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对公路的养护管理要规范化和科学化。因为公路承受了比较大的交通负荷,而且公路状况也在不断变化,养护的工作就比较复杂,必须要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监督,工程在验收的时候也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从而确保公路养护工程符合标准,维持公路正常运营。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手段作为依托,在决策上根据现有的实际路况和经济技术参考,避免主观臆断和背离实际的决策。要尽量缩短公路的占用时间,缩短工期,所以,要不断推广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2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普通干线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险抢修工作。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进步就要有高素质的人才,科学的公路养护也需要同样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员工,发达国家的公路养护队伍都是由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员工构成的。实施科技兴路,科学养护, 只有建设一支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使公路养护作业更好的去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的方法,实施人才兴路的战略。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做不到公路科学养护。
一线职工的平均文化水平低,不关心学习和政治,都凭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养护,阻碍了公路养护的发展,所以要加强职工的培训来提高公路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培训中要注意:投入应有的资金,重视公路的养护;总结经验,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把这些方法在培训当中推广开来;职工教育要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组织一些现场交流会来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让职工能确实学到东西。
3 ) 增加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
近年来,公路建设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这就要求公路养护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正确把握养护与高质量、高标准的关系。各地公路养护的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虽有很大提高,但原始的、简便的养护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公路养护科技含量急需提高,这就要求引进推广新科技成果,增加养护工程的科技含量。实践证明,公路养护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在保证公路的高效、安全、畅通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成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也能提高养护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减轻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要加强养护机械化的组织管理形式:使机械化的效益充分得到发挥,随着养护机械的增多,机务管理已成为集施工、保养、维修、效益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所以没有科学的管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就无法发挥。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干线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 IS―T ) 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4 )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要提高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的去消除影响公路损害的因素, 以便提高公路低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防范。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质的调查,以便能充分发掘原有工程机械的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提高,还能在节省投资力度,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通过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交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公路的养护进行及时的处理, 避免更多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北方公路养护工作季节性很强,不同的季节要做不同的工作。例如:春翻浆、夏秋水毁、冬雪阻、冰湖,公路的病害应在相应的时期及时处理。不同的路段还要根据综合评价指标采取不同的养护对策。例如:沥青路面的养护对策包括:大修补强、中修罩面、小修及日常养护。还要抓住不同季节的养护重点。不仅经济上受损失,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会给公路运输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公路科学养护就得不到保证。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当切实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公路法规和公路养护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要系统地观察公路的使用情况,做好交通调查,掌握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充实和修订公路路况登记和技术档案,合理地制定公路养护生产年月旬计划,定期检查指导公路养护工程的技术状况,积极推行养护规范操作方法,及时地保质保量地进行公路养护工程。
3 、 结语
如何搞好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公路施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科学养护对公路管理者的要求是实现公路的标准化,科学的公路养护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科学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何向东.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5).
[2] 翁小琴.浅谈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2).
[3] 张有旺.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日益增加,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给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高速公路的自身功能也不断下降,病害也日益严重。现如今合理和及时采用有效的养护方法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措施来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减少养护工作时间不断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一、关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机制不顺。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机制,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关于某公路案例分析
某高速公路里程的飞速增长,代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2009年为例,本市实施了6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4亿元。但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也给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在高速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高速公路在使用年限增长的同时,各种各样病害也会逐渐增多严重。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有待提高,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要做好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护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办法,以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对养护工作时间的减少,务必要重视。
1.高速公路养护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概念
高速公路养护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路面平整、畅通,各类道路设施的完好,有效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抗灾能力和耐久性,使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要高速公路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预防高速公路使用质量的下降,并向高速公路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养护作业,我们就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养护技术措施,坚持日常维修保养,并及时修复,要保持高速公路良好、畅通、整洁、美观,并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周期。
(2)基本要求
高速公路的养护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使用年限和交通量的增长,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也会逐渐衰减,出现病害。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景观、环保、经济的使用功能,保持高速公路原有的设计状态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就是为了保持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墩、标志等处于良好的状态。
2.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养护工作的强制性,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评估养护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养护人员的调配、培训、开发及发展。
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体措施
某高速公路渐次发生的各种路面病害,在公路养护与管理上可以采取的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1)建立路况调查分析制度,为及时了解掌握高速公路及其设施使用情况,走出“损坏―发现―修复”的被动养护怪圈,加大日常巡视检查工作以外,每月组织一次路况调查分析活动。该项工作以路面路基排水、接缝损坏状况、路面破损状况、桥涵构造物技术状况、路面行车质量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月汇总路况调查资料,分季度分析评定,逐年分类归档,从而建立了以桥梁检测、维护与路面板块分块调查、维护为重点的系统完整的内业档案资料。对道路进行脱空、平整度、摩擦系数、破损率等方面的检测与分析。据此制定和安排年、季、月养护工程实施计划,力求对路面状况的退化情况早发现、早处治,以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2)坚持不懈地做好路基路面排水工作,在对公路使用状况造成严重影响的诸多自然因素中,水是第一位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高界高速公路所处的自然环境中,水对路面状况的负作用就更加直接和明显了。水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公路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路基使路基沉陷、变形、滑塌;侵人路面基层使基层强度降低或使基层与面层之间出现空隙而丧失支撑作用;在路面上长期反复的水湿磨耗作用加快了路面材料的磨损、老化速度。同时,大量的地表水如不能及时排除,将在路面形成“水漂”现象而不利于行车安全;过量集中的地表水还将冲击路基形成阻断交通的“水毁”。经过几年的实践,可以采取以下若干方法加强路基路面排水是切实有效的:中央分隔带的填土一定要密实,并始终保持路拱、密封草皮的完好性;及时修复路面裂缝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纵横接缝以及周期性更换填缝料,以防止地表水下渗;疏通边沟并视需要加大加深边沟或增设边沟、截水沟,以加快地表水的排除速度;改进路肩排水系统,增设出水口、截水沟,以防止滞水现象;填补边坡缺陷,以避免地表水直接渗人路基;及时修复地下水排除设施并采取增设纵、横盲沟,以疏理和排除由地表水形成的地下水。
(3)不断加强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受风、雨、雪、车辆交通以及路面本身破损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路面经常出现多种杂物。这些杂物如不及时清除,一方面影响道路观感,严重的还会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道路管养效果。如碎石等硬物掉人混凝土板块接缝里就会因板块的热胀冷缩而导致接缝损坏;杂物堵塞排水管道会使排水不畅等等。这就需要做好经常性的路面保洁工作。另外,路面板块出现局部下沉、断裂、破碎等病害需处置;附属设施遭损毁需修复;绿化苗木及草皮需定期管养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强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为此,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安排了保洁、压浆、灌缝、厂拌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浇筑等专业养护施工队伍;适时引进了快速修补剂、冷补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重视和加强了施工质量监理、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使高界高速公路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基本实现了全面、及时、高效、低成本的预期目标,路容路貌得到改观。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对高速公路运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养护与管理搞好了,才能确保高速公路全天候、大流量、大吨位、完好、完全、连续、快速、优质地投入运营,真正发挥公路网运输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今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我国高速公路由建设高峰即将转向建、管、养并重期,并逐步受到重视。建国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解决了城乡道路大多分布在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加快了我国的交通发展。随着高速公路历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桥梁比重逐年增加,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越来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养护实施的经常性、强制性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 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 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
2.养护工作的危险性
由于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 车速快, 所以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速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随着养护管理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同时,在养护检测手段上,也要不断配备现代化设备,以适应高速公路长距离、多点位的快速检测及分析方式。
5.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二、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护意识缺位
养护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畅、洁、绿、美,作为养护管理人员,缺乏对高速公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 目前, 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 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 标准不一致,导致养护意识缺位,养护工作上不去。
2.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内部关系不理顺, 工作效率低下, 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3.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4.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5.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6.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我国仍处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时期,大量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从而使养护管理人员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养护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 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三、 高速公路工程日常养护原则和方针
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必须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 坚持“ 机械化养护为主, 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 同时, 在养护技术措施中应遵循“ 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
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高速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 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 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高速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了解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 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 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关键词:公路 ;养护; 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一、公路养护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的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
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其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公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导致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养护作业开始前,必须做好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从上层领导抓起,层层落实,让安全意识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是要在每个人心里树立起安全的重要性。首先,要实现领导问责制度,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狠抓安全意识建设,培养安全生产意识高的养护作业队伍。其次,要强化养护队伍保障作业人员自身、设备、过往车辆安全的意识。具体措施是:与作业队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在合同中对作业队就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突发事故应急方案和安全人员名单做文字性的交底,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最后,对所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讲解、培训,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做系统的学习,强化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条件的组织各部门进行应急演练,加强每个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三、安全养护的事中及事后控制
1、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和设立
养护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要强调养护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在公路养护施工的时候,我们要严格划分施工区域,因此来设施安全警示标志,让六个区域(是指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保证给道路使用者和现场施工人员以最好的保护。
2、养护作业现场的交通安全管理
养护作业现场的交通安全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关键环节,在复杂多变的养护作业现场,维持好来往车辆的秩序,保护好现场工作人员、机械的安全,有效的落实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现场安全员的作用。
3、养护作业进行中的安全管理
在养护作业过程中,由于公路养护作业场地狭小,再加上沥青混凝土施工时毒性大,作业人员容易发生中毒事故;由于施工机械较多,穿插作业,容易产生碰撞事故。所以,养护施工时,要做好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和现场管理工作,努力杜绝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作业过程中,还要增派安全巡逻人员,每天不少于4次对现场进行督查,做好每日巡查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并对现场不规范、影响交通安全的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保证道路施工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四、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1)养护管理体制陈旧。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养护运行机制不完善,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4)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养护资金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较为缺乏,影响到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含量高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缺乏。
五、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改善措施
1、实现公路的全面养护和管理
首先要实现对公路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美化建设的强化,将其建设强化的工作定位为文明公路的创建,同时要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不断加强,并在资金投入以及计划安排上给予保证;第二是要在保证日常养护的同时,实现对周期性以及预防性养护的加强,从而实现公路养护的良性循环。在对公路养护周期进行延长的同时,还有适应目前重轴载车辆的增加,并且需要加强对养护工作中的人力投入;第三,要依靠各级政府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方筹资的绿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注重公路绿色通道实效,建立绿色通道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已有的建设成果;第四,要增加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投人,在修复的基础上提高抗灾能力。要继续大公路管理站的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
2、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让整部机器运行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首先需要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个岗位;其次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
3、坚持机械化养护
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在养护中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最好位于所养路段的中心,呈放射状最好,负责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及维护与抢修,负责路面标线,标志,防撞护栏,隔离栅,收费,通讯,监控系统维修与养护。
六、总结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一种重要途径愈显重要。如何提高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的观点,从公路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核心提示: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交通工作,对于我市交通运输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开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交通工作,对于我市交通运输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开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迫切需要我们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把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落到实处。
一要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实现**交通加速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市委提出了“全面达小康,全力保增长,建设扬州率先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必然要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当好先行。因此,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今后全部工作的主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中央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把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这给交通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实践证明,抓住机遇,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发展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错失机遇,就会步步被动,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争先意识和拼抢意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牢牢抓住机遇不放松,千方百计多争取国资项目和资金支持,努力推进**交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交通和谐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交通发展的全过程,一切工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尤其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助推了百姓增收致富。今后,我们将一以贯之、一如既往地把以人为本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努力做到交通运输安全便捷化。坚持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的安全监管,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让人民群众出行更放心。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的公共客运,让人民群众出行更满意。二是努力做到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大力改善民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的力度,在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密农村客运网络,完善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使农民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共享现代交通文明。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实现**交通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着眼于解决**交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交通工作的根本方法,不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尤其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是在公路建设与公路管理养护协调发展上下更大功夫。扎实推进沪陕高速**段、333省道**段等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通农民集中居住点的道路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到位、衔接顺畅、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路网。同时,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全面实现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二是在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协调发展上下更大功夫。交通建设是基础,发展运输是目的。在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将更加重视运输服务业的发展,深入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引导营运车船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三是在道路运输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协调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在继续保持公路活力、提高公路效率的同时,突出加快公路运输与水路、铁路运输的协调发展,尽早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和衔接顺畅的“公铁水联运”体系,为我市“建设扬州率先发展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维护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维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工程的使用质量上。如何提高高速公路工程的管理维护水平,保证高速公路的畅、洁、绿、美,真正实现安全畅通路、经济效益路、旅游观光路的服务目标,能否达到科学养护,能否安全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养护任务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简要分析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与管理有关的问题,并通过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高速公路维护管理的一些对策。
1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1人为因素的有效控制
建筑施工现场一般情况下投入的劳动力都比较多,很难对每个人员实现有效控制。从某种意义来讲,人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际上,由于个别人工作的违规行为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实现对施工操作人员的有效控制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可以说,有效控制好人,就等于有效控制好工程质量。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用人制度,知人善用;完善奖罚制度,赏罚分明;完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责任。
1.2物料管理的全面控制与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遇到许多高新材料及与之相应的采购、供应、分类存放、发放使用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从每一个环节中着手解决问题。在材料的采购方面,货比三家,在材料采购以前做好市场调查,对材料的价格、质量供应商进行评价,经过充分论证以后才能采购,采购必须将数量、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在材料的供应方面,必须根据工程的建筑材料定额和工程变更以及调整的施工预算及时调整供料计划,从而保证材料按实际需求给予供应,必须完善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安排对所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拒绝不合格材料进场,为工程质量把好第一关。建立材料台账,结合工程实际情对材料的出入库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材料的购买和使用耗损情况,避免材料不够或者多余,对工程进度或效益造成影响。
2加强工程的成本与质量管理
为了控制工程成本,应该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在工程建设开始以前要做好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比如材料价格等;加强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程质量,减少隐性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返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优化人员结构,采用技术娴熟的施工队伍,采用先进设备和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人员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现,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
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来说成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资源计划过程、成本估算过程、成本预算过程,几个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时也与外界的过程发生交互影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每一过程由一人或数人或小组完成,在项目的每个阶段,上述过程至少出现一次。
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揩施及施工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内部自检,执行专职质检员一票否决制,对在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一定要责任人不受处罚不放过,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相关人员不受到教育不放过。以工序定岗位,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地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3高速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问题
3.1河岸的防冲刷措施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的水土流失,降低工程的环境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高速公路工程对当地环境影响。高架桥的墩柱位于河道内,缩小了河道水流的断面面积,改变了这一段面的水流方向,易造成河岸冲刷。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墩柱施工后在高架桥所经河道两岸要增设砌片石护坡,并对墩柱处的河道进行清淤处理。这样将增加墩柱段面的水流面积,减缓河水的流速,因而有效地清除了水流对两侧河岸的冲刷,保护了河岸的稳定。特殊的情况下,将桥墩上下游一定范围内河道内的垃圾或者堵塞进行清除,保证河道顺畅。
3.2路基边坡的防冲刷措施
由于路基、路堑边坡地质情况不一,某些土质如砾石土等的粘结性差,易受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般来说,大部分路基边坡冲刷坍塌等都发生在路堑开挖的过程中,所以在路堑开挖之前在路堑上方修排水沟,减少坡面汇水冲刷边坡,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优先考虑排水措施。对已成型的路堑边坡采用客土喷播进行防护。客土喷播时植物种子主要以灌木为主,草、花、乔相结合的物种搭配方式较为适宜,不仅能起到保护路基边破,保持水土稳定的作用,更有美化环境的效果。
4养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在现阶段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较为复杂和多元化,诸如人为认识力度不足、体制不顺或监管不力以及养护资金的合理足量供给等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 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早期损坏较为严重和车流量迅速增加以及重型超载车辆比重过大的情况下,做好及时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减轻路面损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公路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
要从思想认识上贯彻落实“建养并重”的方针,切实扭转长期重建、轻养、轻管理的倾向,增加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从行动上落实各项养护管理措族,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养护资金到位,养护组织到位。另外,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5管养分离,提高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当前高速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为一体,所在养护作业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生产单位小面全,担负着各种养护作业任务,而每支队伍又由很多从地方临时招收的人员组成的,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
高速公路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养护维护作业,而这样的养护作业又必须由高效率、高技术的队伍完成的,如果配备不当,必然会造成大型养护机械设备的搁置,工作效率的降低。因此,必须管养分离,把养护作业推向市场,对养护作业进行招标,这样不仅可以引进专业化的养护队伍,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高速公路管理与维护水平,并且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6注重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机械化养护水平目前,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中,无论是在路面检测,还是在数据采集,计算机缩合处理等方面都缺少一套成型的、科学的、权威的并且有推广价值的养护管理系统,―切还都处在起步阶段,检测的精度和效率都较低,而费用却过大,数据采集和累积也存在问题。因此,首先做好管理,完善体制,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速性。
7确保养护管理资金到位,加强公路全面养护
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养护管理资金到位。加强全面养护,是公路项目养护能够顺利、高效完成的前提条件,也是必备条件。
近几年,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养护机械更新、改造,但是由于养护机械使用效率低以及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等原因,往往难以收回投资,时间长后成为一堆废铁。如何按市场经济规律对养护机械装备投资进行科学管理?笔者认为,养护机械投资决策应遵循如下五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养护机械投资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以系统整体目标最优化为准绳。投资的总体方案必须符合我国公路发展的方针政策,单一机械的配置应考虑其在整个机械化作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考虑机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配套性
,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工作能力,各类养护机械应有合理的比例和结构。对所有机械进行动态监控,建立机械使用信息反馈系统,作为装备养护机械的参考依据。
2.可行性原则对投资方案应按可行性程序进行分析,使需求与现实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考虑需求的合理性与资金来源的可能性,建立合理的养护机械装备优先次序,逐步提高机械化程度。
3.技术先进性原则养护机械装备的总体水平应当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技术水平相适应。一方面应具有良好的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另一方面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维修性、环保性和能耗低等特点。
4.对比优选原则只有一种方案就谈不上决策问题,必须提供两种以上方案,依据科学理论方法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确定出较优的方案,从而防止决策的片面性和失误。
5.经济合理性原则制定机械装备优先次序的依据是对公路养护作业的基本要求、本单位作业方式、作业量分析以及本单位机械装备现状等。根据公路养护作业的重要性,可将对公路养护作业的要求划分为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等级序列,即:保证畅通和安全、保证一定的通行能力、保证舒适性和环境美学要求。按照这一顺序,应优先保证养护基层单位具有快速修复损坏路面的能力,保持路面、路基结构强度的手段以及安全标志、标线的养护能力。通过作业方式及作业量的分析,可以找出劳动强度大、作业量大的工作类型并以此作为机械优先配置的根据。对机械装备现状进行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寻找需要更新和补充的机械种类。根据分析,制定机械装备优先次序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优先为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养护作业配置机械;
2.优先为劳动强度和作业量大的养护作业配置机械;
3.优先装备作业性能稳定的定型机械;
4.优先装备达到业主要求的养护质量、养护工艺所必需的养护机械。除此之外,还应考虑道路的服务期限、道路的使用特点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对于旅游专线就应将清扫机械、划线机以及绿化机械等作为重要的选择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