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技术与装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近7年,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经历了从核心技术的提出到试验、示范,从单项技术的开发到多项技术的集成创新,从小面积推广到大面积应用,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来源于3个方面。第一是继承和发展了兵团已经实施的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和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第二是引进、吸收国内外的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装备;第三是兵团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自己创新的科学技术和装备。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到2004年,兵团总结形成了包含精准农业核心技术体系、精准农业技术指标体系、精准农业技术规程体系和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体系的4个子系统构筑的比较完善的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给新疆和兵团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04年,此项成果经农业部专家组鉴定,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是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包括精准种子工程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田间作物生长及环境动态监测技术。它以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为核心,以精准监测为保证,以精准播种为接口,前接精准种子,后接精准收获,将六大精准农业技术组装成一个贯穿作物生产全过程的有机整体。
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由4个子系统构成,其中精准农业六项技术是体系的核心,提出干什么的问题;精准农业技术指标体系是考核精准农业六项技术是否“精准”的定量指标;精准农业技术规程体系用于规范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操作,保证精准农业定量指标的实现;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体系是支撑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准确实施的关键装备。4个子系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缺一不可的完整体系。
二、推广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l.开展农业“两高、一优、一低”丰产攻关活动,加大行政推动及技术服务力度。一是每年组织两次全兵团范围的农业新科学新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现场观摩兵团精准农业技术的新进展和典型经验;二是每年于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有关专家赴基层开展3次技术咨询、指导服务活动、一次专项技术调研和一次高产田检查验收工作;三是组织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基层团场长期蹲点搞技术服务和培训。
2,产、学、研结合,积极鼓励创新,组织精准农业技术联合攻关。一是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发挥兵团两校一院和师农科所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引导其与基层团场紧密合作,在精准农业六项技术的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的各个环节,展开联合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技术成果和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产品;二是注重及时总结提高基层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创新实践。
3.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逐步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丰富了精准农业技术的内容,拓宽了思路。如为实现机械采棉,引进了美国迪尔公司和凯斯公司的采棉机240台,并积极与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合作,在石河子建厂进行采棉机国产化攻关。为了提高精准种子加工水平,积极引进美国、丹麦等国外先进的种子精选加工设备,对兵团17条种子加工生产线进行改造,使棉花种子田间发芽率达到92%以上,为精准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打好了基础。
4.大力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使精准农业技术深入人心。一是兵团于每年年底召开一次精准农业技术研讨会,每年编印一本《兵团精准农业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及时总结当年兵团精准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二是近几年陆续编印了《精准农业技术系列丛书》《精准农业技术职工读本》《兵团主要农作物精准栽培技术规程》等书籍,作为职工培训的教材,增强了培训的效果;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兵团精准农业技术,向全国宣传兵团精准农业技术的创新成果;四是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大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掌握精准农业技术,运用精准农业技术,并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
5.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带动一批支农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通过科研院校、生产单位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精准农业相关联的一批支农产业孕育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如精准灌溉技术带动了兵团节水器材和滴灌自动化设备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新疆天业”等一批支农龙头企业;精准播种技术带动了精准播种机具的生产,生产出气吸式精准取种和鸭嘴式下种相结合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棉花精量播种机械,壮大了一批机械制造企业;精准灌溉、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复合肥、滴灌专用肥产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复合肥、专用肥生产企业,生产出一系列质量可靠、具有自主知识严权的滴灌专用肥品种,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6.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精准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速度。自1999年以来,兵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精准农业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机采棉推广之初,对试点单位给予资金补贴;在棉花膜下滴灌推广之初,出台了每亩地补贴100元的奖励政策;对院校及精准农业技术相关研发单位给予资金支持,加快技术创新速度。
三、兵团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对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兵团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职均经营规模扩大,完成了从“经验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同时,精准农业是应用现代化高新技术的综合系统工程,带动了相关支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推进了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
1.从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到精准农业六项技术的推广,表现出从定性技术到定位、定量、定时技术质变的特点,使兵团种植业技术跃上了新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兵团农业的工业化水平。
2.密切结合国情和兵团农业发展实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走出科学试验区和示范园区、能够大面积推广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改造提升了集成型的精准农业技术装备。
3.精准农业技术与高密度栽培模式结合,形成了具有核心技术支撑、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含量高、可控性强、能在不同条件下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水肥需求及调控作物生长,获取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化农业生产模式。
4.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体现了可操作性、渐进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实施特点,可不断吸纳和开发新技术、新装备,不断丰富内涵,不断完善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5.推进了兵团第三次农业技术革命,带动了精准农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兵团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使兵团农业生产力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了兵团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农垦总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一份试验报告令专家们十分振奋:在这里进行的以变量施肥和精量播种为核心的精准农业技术应用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2000亩地块上种植的大豆抵御住了自然灾害的袭击,平均产量每公顷近2400公斤,比其他地相对增产近20%,综合效益提高10%。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友谊农场等单位合作的这一试验项目,近日已经作为“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科技部正式批准列入国家“863计划”。
国家“863计划”的具体安排是,从2004年开始,在友谊农场建立1万亩数字化农业技术示范区,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方法进行生产,其目标是比传统农业提高生产效率20%、提高经济效益15%以上,3年内辐射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
一场“重塑北大荒农业”的宏伟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在这里看到了明天的农业
2003年10月1日,记者随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牵头人王智敏驱车600公里,专程来到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查看大豆收获情况。
友谊农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率先引进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迪尔公司成套农机设备的农业现代化示范点,曾经创下了劳均生产20万公斤粮豆的劳动生产率,因而为黑龙江垦区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此次引进美国凯斯公司的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试验示范,也可谓重任在肩。
王智敏教授目不转睛地看着谷物联合收割机上的自动产量监测仪,当每公顷2400公斤的平均产量终于显示出来时,老教授深情地说道:“这一成绩是献给建国54周年的一份礼物。”
从表面上看,2000亩试验地块与其他地块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这里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进行的作业与传统的耕作方法已经有了根本区别。
作为数字化农业的核心成分,精准农业是综合应用现代化高新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它把预先采集到的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的地面和空间信息,经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智能化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与之配套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准确地进行田间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等作业。
友谊农场五分场场长高文举指着架设在厂部办公楼上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面纠偏装置自豪地说:“方圆30公里都在它的监控之下。有了这一装置,我们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可以说又迈出了一大步。”
精准农业“精准”在哪里
有关专家认为,实现农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必须从精准农业技术起步,精准农业是未来数字化农业的雏形。那么,精准农业“精准”在哪里?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以单体形式存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当考虑单体的生长发育要求,实施合理的需要物料量(如化肥、农药等)的投放,做到“按需分配”。传统农业受科技发展水平限制,田间管理均以地块为单元进行,难免造成施肥量超过需要量、过剩的肥料流失污染环境或是投入量低于需要量、影响作物产量潜力发挥的情况。
精准农业技术的核心是缩小管理单元面积,提高耕作精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农业的这个问题。其管理单元面积能够以米级计算,根据不同单元内的土壤和作物生长特性,确定物资的投放量,使农事操作做到定位、定量、定时。
实施精准农业技术的主要设备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装置;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天线和产量监测设备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和产量图软件;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的土壤取样设备、土壤化验设备、地理信息软件;农业专家系统、数据库、决策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硬件设备;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自动控制器的拖拉机、变量施肥播种机、变量喷药机等智能化自动控制的农业机械。
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海湾战争后GPS军用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精准农业技术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当年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在发达国家,精准农作体系已经试验应用到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马铃薯的生产管理上。到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精准农业技术。近年来,不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视,而且巴西、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
推广数字农业必须依托“国字号”
由于数字化农业必须以高科技装备和大型农业机械为依托,投入成本高,目前人们普遍对其推广前景不抱乐观态度。对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汪春说,我国数字化农业的推广之路,关键在于实现国产化,降低投入成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非常重要。
1999年~2003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率先在小汤山开展了精准农业的示范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经农业部批准并直接投资550万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准农业研究中心从2002年开始,在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进行精准农业田间试验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数字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问题在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口成套机械设备耗资近五百万元,占该项目资金的90%以上。汪春说,设备投入过大,是制约数字化农业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尽快实现国产化是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经过了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在与数字农业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垦区自行开发研制的部分精准农业设备将被投入试验应用。
汪春表示,眼下我国实施精准农业技术应采取引进示范、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的技术路线,应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地推进,逐步提供生产服务。同时,从国际上成熟的变量施肥控制技术入手,自行研制配套的变量技术与装置和机具,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副局长陈必安说,加快国产化步伐,一是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型精准农业技术国产化研究。二是要加速农业技术装备制造业如机械、电子、液压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革新,尽快生产出质量高、适用性强的国产精准农业技术设备,以满足不同农业区域的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三是要尽快使我国北斗定位系统投入民用,逐步消除对国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和设备的依赖。
2004年春节刚过,黑土地上的积雪尚未融化,王智敏教授便匆匆赶往友谊农场部署今年的试验工作。“数字化会给北大荒农业插上奋飞的翅膀。”王智敏说,“随着数字化农业技术不断成熟,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很大的空间,综合经济效益将逐年增长。”
1.操作人员查看自动产量监测仪的数据。
关键词 农技推广;条件因子;主因子;综合因子;大农业因子;效应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295-02
现行的农业技术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农业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自然、社会、经济这一有机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农业技术在推广中的各种宏观综合效应,将更加有利于科学地运用现有的农业技术,充分发挥粮食增产潜力,促使我国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
1 条件因子效应
任何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农业技术与环境条件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技术的增产作用,这就是农技推广过程中的条件因子效应。农技推广中的条件因子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的主观条件3个方面。
1.1 自然条件
在自然条件中尤以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地理环境等对农业技术的效果影响最大。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各项农业技术的应用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式。为了充分利用千变万化的自然条件,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要科学地运用农业技术,充分挖掘农业技术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条件使之相互协调的增产潜力。
1.2 社会条件
一些社会条件直接影响着一些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这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如化肥的涨价影响农民科学施肥的积极性。此外,科学布局作物种植结构,是一项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它的实施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尤其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该市玉米种植比例过大,从自然条件看,需要调整。然而为保证粮食总产的稳定与提高,暂时又不得不大体上保持现有的种植结构。社会条件对农业技术有制约和促进2个方面,这就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发挥现有农业技术的最大经济效益。
1.3 人的主观条件
主要指劳动者的素质。农业技术是靠农业劳动者去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所以,人力资源开发较之自然资源开发更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注意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先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这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挖掘农业技术的增产潜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2 主因子效应
农业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诸项农业技术又是互相依存,互为利用的。各项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往往存在着影响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在消除这一障碍中起关键作用的某些农业技术,被称为农业技术的主因子。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农业技术主因子作用发挥的好坏,就成为左右其他各项农业技术作用发挥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1-2]。农业技术的主因子有如下特点。
2.1 主导性
主因子是农业技术中的主要因子,核心部分,是其他各项农业技术增产作用发挥的前提。如在常遭洪水侵袭的洪涝区,只有防洪排涝工程搞好了,其他农业措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因此,防洪排涝就成为这个地区农业技术的主因子。
2.2 不确定性
因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方影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不同,解决障碍因子的必要农业技术措施也不同。因此,农业技术的主因子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内容。如沿河洪涝区农业技术的主因子是防洪排涝工程,而内涝地是田间排水工程或水田开发,风沙干旱地主要是植树造林、发展植被,坡耕地主要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等。
2.3 普遍性
虽然各地存在自然条件的优劣、生产水平的高低、劳动者素质的好差之别,但作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无论是在区域,还是层次上,都是普遍存在的。
2.4 相对性
影响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与其他障碍因子相比较而言,其具有相对性。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主要障碍因子被缓解而退居次要地位,而某一次要因子又被突出为主要因子。因此,农业技术的主因子也会发生相应的更替。要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一变化特点,经常改变战术,不断突出主因子效应。
3 综合因子效应
运用现代技术的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业生产是诸多因子的综合效应。因此,在强调农业技术主因子效应的同时,更要强调农业技术的综合因子效应。这对农业高产稳产,低成本高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动态的综合
要发挥农业技术综合因子效应,就是要把现有的各项农业增产技术综合组装,配套应用,使各项农业技术在这一综合体系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优效果。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综合体系还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现实生产中往往存在着2种偏向:一是满足于原有的农业技术综合体系,对新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旧体系的突破存在着戒心,束缚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二是人们处于对新技术的渴求,注重于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而轻视了农业技术这一综合体系的不断完善,甚至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如化肥的大量应用而忽视了农家肥的施用。人们宁可花钱买钾肥,却很少积攒含钾量很高的小灰。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在强调某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兼顾多年行之有效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只有在农技推广过程中使各项技术措施都处于最佳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的综合效应。
3.2 综合体系的配套
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综合体系中是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某一项新技术的引进或某一技术环节的更新,对整个系统的其他技术或技术环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原有合理的技术结构变得不合理[3-4]。因此,在农业技术更新过程中,要注意新技术的综合配套。
3.3 连锁效应
在农业技术的综合体系中,各项农业技术不是简单的堆砌,杂乱的组合,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机的配合,综合的本身就是创造。好的综合体系就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体系中各项技术的综合效应,要高于各项技术独立效应的和。如密植与增施肥料相结合增产效果,要比单独密植与单独增施肥料时两者增产效果的和大得多。因此,综合体系中各项农业技术之间的连锁也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不可忽视的方面。
4 大农业因子效应
发展粮食生产要有大农业的观点。所谓大农业是相对种植业而言的,即包括农、工、商、林、牧、副、渔在内的整个农村经济。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的增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大农业的制约。因此,我们推广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的同时,应注意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的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农业高产稳产、农技推广的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才能使农业拥有经久不衰的活力。
5 参考文献
[1] 韩胜金,张玉秋,班景洋.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的环境条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2009(3):58-61.
[2] 王丙涛,陶竹林.影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因素分析和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装备,2009(5):59-60.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现代农业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03-01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等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对土壤的加工,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作物的增产增收;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铺膜播种、种肥分层播种、免耕播种、深施化肥等技术,不仅可以节省种子、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而且可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采用深耕深松、坡地定向耕翻、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可以达到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农田水土流失的效果。
2 对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的作用体现为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牧民素质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农业机械化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从种到收都离不开机械化。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要迅速转化于农业生产之中,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这个载体实施于生产实践。如玉米、大豆机械精量播种,玉米、马铃薯铺膜播种及膜下滴管,小麦种肥分层播种,农作物旋耕灭茬播种以及免耕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就是通过机械将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蓄水保墒技术、科学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承载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使农业生产走上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发展道路。
3 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重点表现在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使用农业机械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节省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节省人工费用,节约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经营农业机械,农机户通过代耕作业、加工作业、运输作业和跨区作业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可观的收入。随着大批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使用,不少农民已从单纯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或其他产业,既搞活了农村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4 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体现在服务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有利于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而农产品的整个生产与加工过程都与农业机械和装备有关,如在种植业方面,产前的种子选育种,产中的耕作、播种、灌溉、植保、收获,产后的加工保鲜、贮存运输等环节都需要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作支撑;在畜牧业方面,饲草料的种植、收获、加工、储运等,也都离不开畜牧业机械的支撑,还有畜禽养殖要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需要工厂化养殖设施和饲料加工设备给予保障;在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方面,农产品的收获、采摘、加工、储运、保鲜等需要成套机械装备和加工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由于农业装备的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土地和草牧场的流转,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它们不仅为土地和草牧场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合理利用农牧业资源、保护农田草牧场生态环境、保障农畜产品安全生产、增强农田草地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比如,采用深耕深松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保障及时播种,做到不违农时;采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避免了因过量施肥带来的土地污染;采用机械高效植保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药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和农畜产品安全问题;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采用喷灌滴管等机械化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采用机械残膜回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蚀、风蚀,达到了保护农业生态和保持农田、草牧场水土的目的。因此,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事业心受到了影响,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农民对农机的投入。过小的经营规模,过高的农机使用成本,农村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影响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3、农作物品种布局不一,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近年来只注意生物措施,而忽视了工程措施,忽视了先进的农艺要通过农业机械作为载体。才能尽快把农艺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影响了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
二、推广农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现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为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科技组织必须加快发展。因此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六有建设标准,建立起省、地、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村级技术服务组织,并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新机现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抓好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农机管理制度,落实农机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热衷于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同。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农机安全示范镇”活动,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它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发展村级是指依托农业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业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如种田大户,他们承包抛荒地,利用先进农业技术,购买先进适用机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解决了耕地抛荒现象。
4、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乡村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宣传培训要突出层次、实用型,进行分类指导,全力提高农民农机科技素质。对基层农机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对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农民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理论讲座+现场操作+专家指导+考核验收”等有效方式进行培训,对考核达标者发给结业证书或“绿色操作证书”。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应结合农时季节,采取把培训班与现场示范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手把手的指导农户现场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科技意识。同时应加强对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总之要通过专业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对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全员培训,进行素质教育。要求人人懂技术、会操作、作风正、态度好,把农机推广过程变成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民科学种田新本领,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课堂。
5、大力推广和发展节约增效农机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且还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农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及完善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切实保障农民的生产利益,提高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我国加快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必然选择。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资金支持不足,以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因此,为了有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必须要全面地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1 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核心力量,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的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思进取,而且对现阶段农业发展趋势以及农业技术成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进而导致所掌握的农业技术不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另外,还有一些农业技术人员比较急功近利,不愿意学习农业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时间技能,劳动力流动现象严重,最终导致现有的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科技素养较差,知识文化水平低,π驴蒲Ъ际醯慕邮苣芰Σ蛔悖从而大大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1.2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想取得显著的成果和业绩,首先要做的就是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以及装备完善,这些内容的实现都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支持。但是就我国而言,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经费不足,导致其在面临良好机遇的同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从而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拥有一套科学完善的保障制度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基础设备有待完善,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手段。除此之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进而造成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中存在很多漏洞,难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从而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困难重重。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
2.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全面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契机,明确前进方向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基础。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可以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具体的做法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更新和改善,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推广经验,建立相对完备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做好权责划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各个步骤都能高效完成。
2.2 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得以有效发展的首要条件便是资金的支持,只有资金充足,才能为农业技术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以此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人才培养、设立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等,以此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提高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另外,政府在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方面也要加强资金投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以及农业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注重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的资金极其庞大,如果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就要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经济来源,争取获得全社会的支持,最终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3 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其工作的主旨核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此,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需要打造一支热爱农业技术推广、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最大化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就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说,他们之中的大多数还存在综合素质较低、实践能力不足、科技信息接收能力低下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因此,要在不断完善农业体系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并制定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人员素质提高提供空间与动力,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促进工作理念的更新,从而加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实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进而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和动能。然而,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要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有效的对策给予解决,以此开阔农业技术推广的新局面,从而为快速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云,陈兴才,周世强,等.广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财政保障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
[2]杨桂香.陶乐县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稳定加强的对策[A].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
[3]石敏,曾国珍.广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
究――基于博罗县的调查实证[J].广东农业科学,2009.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对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28
1 在推广体系中农业技术的现存问题
1.1 不完善的推广体系
以往的技术推广制度的建立是依据行政区域的行业和专业进行定制的,按照此制度进行运行与管理,使得大部分地区出现部门分割和地区分离的现象,与此同时,推广工作更加难以顺利进行。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不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导致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一些基雍苣颜莆找恍┡┮低乒慵际酰从而严重制约了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研制。由此看来,及时有效的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机制、方法不灵活
截至目前,大多数农业推广工作的媒介对象主要为乡镇政府,通过上传下达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实施,进而影响其在推广过程中的高度稳定性。由于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中,推广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态,这种不灵活的管理机制,显然无法对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而工作表现好的人员也不能发挥其推广带头作用。所以,管理方法和机制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非常重要[1]。
1.3 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的素养
据统计,我国目前工作在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大都素质偏低,缺少专业的人才,同时大部分推广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即使有的人员经过了培训,但是一般时间都很短,所以很难掌握相应的农业技术知识,而加之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开展很难顺利进行。
1.4 推广资金投入不够
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唯有增加其经费的投入,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实现其有效性作用和正常运转。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应对策略
2.1 完善体系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应用的有效性,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现有的制度体系,把政府作为其主要引导对象,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政府为主体的原有模式。同时,基层农业推广应当具备基础、公益的主要性质,因农业推广的性质事关我国民生的发展和研究,所以政府方面必须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主动地探索适合的供给方式。体系制度中还要包含相应的服务准则,从而推进农业事业的发展。
2.2 完善推广机制
对于现代化资源要合理利用,推广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基础装备更要备齐,从而确保基本条件充足。将科技信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力支撑,使农业技术推广向着信息化方向进步,同时可以设立监测中心,应用合适的推广方法,从而使农业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进一步提高,为日后的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农业推广从业人员要求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证书,而且还要经过层层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上岗以后还要定期参加考评,确保其认真的工作态度。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农业技术推广行业更是如此。推广人员的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推广工作的成效。所以,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需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视起来。对于推广人员在上岗以后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同时对农业技术教学的方法要进一步改革,确保其满足现代化的需求,进而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获得提高。
2.4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方面要加强财政支持,在农业技术方面适当的增加推广资金的投入。需要设立专门的推广专项基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使用;适当将财政开支或公共基金投入到农技推广机构中,保证政府在农技推广方面的资金支持,进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技推广制度的有效监管和大力支持。
3 结束语
农技推广体系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推广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建设,同时在体系制度和推广机制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国家有关部门更要关注农技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改善,定能为我国农业经济带来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农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保证农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我国建设的主要目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成为我国的重点工作。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提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要点对,希望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产业结构;资金支持
农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我国不断加大对“三农”问题关注的背景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应用意识、有效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是我国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必然。近几年,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同时也突显出很多问题,如资金不足、人员素质有限等。为了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必须提高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资金、人员、机制上进行有效地改革,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快速发展。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1.1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不足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我国政府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仍存在缺口,主要是因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很多经费投入,如在技术人才培养的资金、农业技术研发的资金及技术机器设备的资金等。农业技术推广是新时期提出的对农业改革的要求,所以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存在空白,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设,使资金的缺口不断增大,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阻碍。
1.2农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不足
在农业技术人员中,部分人员存在思想陈旧、素质较低,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这些人员不能明确农业的发展方向,对农业技术成果认识不足,同时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和提高,逐渐被社会所淘汰[1]。此外,年轻人急于脱离农村,不愿意与田间地头打交道,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感兴趣,纷纷进城务工,导致农业的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而在这些人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对新信息认识不足、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等现象,这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1.3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技术工具不齐全或者比较落后,推广方式效果有限;同时,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以及相应的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使技术人员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不完善,使技术的推广存在更大的阻碍。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政府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
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建设的动力是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使农业技术推广得到稳步发展。政府对技术推广的投资要具有针对性,每一项资金投入都要有据可依,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化。首先,政府的投资用于人才培养上,政府可以针对技术人员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2]。例如,设置奖学金、科研基金等,激发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及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成为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合格人才。其次,政府的投资用在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上,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是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提,只有技术先进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农业建设中,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地方政府要支持并鼓励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引进,鼓励技术人员根据地方的特点进行技术研发,并应用到农业的发展中;同时,鼓励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入,这样不但能够节省研发的时间,还能够确保技术的成熟性,但在引进的过程中,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对技术进行适当改进,使其更适合当地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政府的支付能力有限,所以部分政府对推广资金的支付存在困难。因此,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政府部分,还要拓展其他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投资支持。政府可以在技术推广与企业间架设桥梁,如政府可以在职权之内为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2.2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
农业技术人才是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动力,所以在技术推广工作中,要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建设成一支热爱工作、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具有高水平以及高素质的专业型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使其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认识,使其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新技术的学习中,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其二,要从源头抓起,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建设体系与教学间的联系,为高校提供现代农业推广建设需要人才的信息,使高校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使其自愿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来。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需要与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使科研机构能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3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装备,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完成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立农业监测中心、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并采取有效的推广方式,提高农业的预警能力和监测能力,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人才的激励机制设置,方式优秀人才的流失。
3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资金、人才及机制都成为了限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阻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入社会资金支持,采取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机制,开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陈修平 单位:四川省叙永县叙永农技推广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1.1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推广手段效果不明显,技术装备也较为落后,同时,很多推广人员的住房政策、保险等并不完善,无法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延缓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速度。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主要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对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阻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中短期推广项目经费,由于各级政府的推广事业预算经费始终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因此对推广机构往往采用全额拨款、自收自支以及差额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经费发放,再加上目前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只能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勉强运转。
据了解,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在农业总产值的0.6%〜1.0%,而中国不足0.2%。推广人员人均所占经费十分有限,对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为了减少负担,甚至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经费减少或取消,导致很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得不采取自收自支的方式,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其推广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1.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着整体素质较低,很多人员观念老旧、不思进取、知识体系落后,未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发展趋势,不了解农业技术新成果,推广工作无法与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一些青年人才更愿意选择大城市就业,而不是在小乡镇与农民群众探讨农业技术,同时,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是农村老人、妇女等,劳动力知识水平较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一定阻碍。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2.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应根据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把握最佳契机,逐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将法律体制贯穿于各级政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理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明确各部门权责,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环节工作的高效性。
2.2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惠民工程,其资金来源十分有限,政府拨款也仅能保障前期运转,而不能保证技术推广的长期运行。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并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投入机制,积累更多的后续资金。政府投入力度应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相关要求,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资金支出结构,调整推广政策,并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和监督机制,严禁出现公款私用、截留推广费用的情况发生。同时,当地政府也应加强本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来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添加经济保障。
2.3建设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在推广过程中更多的倾听农民的意愿和需求,讲解时需要耐心、细致,保证每位农民都能够对所推广的农业技术有详细的了解,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自身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更好的为农民进行服务。农业技术的研发人员也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前沿农业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技能。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也应米取按需设岗、竞争机制、优胜劣沃等方式进彳了人员优化,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推广队伍法律意识,维护部门与农民双方利益。
2.4培育新型业态,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城郊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定位,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特色农业基地和特色农庄。一是生态观光型,既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又兼具生态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农家乐”功能。二是规模种养型,以企业、大户为经营主体,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高效种养业。三是合作组织带动型,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带农户、建基地、拓市场,推动产业发展。现代田园经济与传统农耕经济相比,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更高。发展规模经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得到应用推广,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明显。二是生态效益更好。发展苗木花卉、蔬菜园艺等产业,特别是一些荒山、荒坡建成果园、桑园、林场等,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社会效益更大。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而且促进了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2.5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发展路径
一是走特色化之路。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围绕苗木花卉、特种养殖、蔬菜园艺等产业,突出休闲旅游功能、乡土文化内涵等。二是走规模化之路。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集成,引导同行业或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化发展。三是走产业化之路。发展基地连工厂、连超市、连酒店等加工型、代销型、直销型农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加工、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比较效益。
3结论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对于农业机械化来说,其主要的概念就是以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对传统的农业机械装备进行创新,通过装备的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对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的现状进行优化,对劳动生产的能力进行提升,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进行保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在21世纪的今天,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一种实践工作,更是一种意识,其能够帮助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提升意识,创新劳动手段,以创新式的田间机械操作替代传统的陈旧操作,想要达成这一点,就必须要对设备的产业化、精细化特点进行诠释,保证其功能的强大,并向着智能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另外,还需要对传统的农业方式进行转变,进而达到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1可以改善传统农业领域的设施装备条件
对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而言,其较为重要在现代农业中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其具体的作用来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改善传统农业领域的设施装备条件。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式的设施装备支持,之所以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较为落后,主要就是因为其设施装备条件水平较低,而如果能够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就可以解决原有的问题,构建农业新型社会服务体系,强化对各类农村产业进行加工的能力。在如今的新时代,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必然,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现代农业设施装备能力进行强化。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为核心,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向着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迈进,更可以为农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能够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促进。具体地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核心,我国想要继续巩固农业大国的地位,并向着农业强国的方向迈进,就应该保证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的具体技术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充分地发挥农业机械及创新式技术的作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农业生产的过程保驾护航。
2.3可以对生产率进行强化
对生产率进行强化十分必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农业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农业人口较多还是耕地面积有限的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够持续强化生产率,就可能会降低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所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让广大农户接受高效率生产方式的过程,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推广,可以提升生产率,对广大农民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此需要注意一点,对农业新技术的使用应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为基础,这也印证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4可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农业的产业化水平需要进行提升,如果不能够提升产业化水平,那么不仅仅农民个人的收入无法得到提升,国家的农业整体水平也会受到影响,进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现代农业来说,其对产业化发展的实现可以对我国农业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优势,如果确实能够在现实情况中达成转化效果,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农业技术,提升农民个人的经济收入水平。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则可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作用。对于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来说,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农业技术就很难对实际的生产力进行转化,所以,应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促使了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核心也在于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应用。总而言之,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扩大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质量、品牌优势,有助于达成多赢的局面。
2.5可促进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进行促进。毫无疑问,对于农业机械产业来说,其会涉及很多的内容,无论是农机的具体生产还是相关的研发,抑或是配套设施,都需要完全地包括在其中。换句话说,对于农机产业而言,其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农机技术以及农业机械进行推广,可以促进农机的流通,并加大生产量,完善配套设施,针对这一情况,只有在合理的情况下对农机产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结合,才可以于实际情况中扩大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
2.6改善落后的农业结构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较为落后的农业结构进行改善。具体地说,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促进农村的机械化建设水平,农村的机械化建设则可以对传统农民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进而强化整体农村的劳动效率,拉近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与生产水平。在如今的新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涉及2个不同的路径,想要对其进行实现,首先需要降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其次是以工业力量为基础,对农业领域进行完善。另外,从现状来看,我国农村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就可以对农民的实际收入进行提升,并实现农业机械化,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益,间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7提升农村的发达程度
最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农村的发达程度进行提升。众所周知,对于农村来说,其只有具备较为发达的生产力,才可以实现乡村文明建设。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传统农村的劳动环境进行改善,并持续地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另外,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还可以让农业保证可持续发展,进而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总而言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提升农村的发达程度,这一点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随着赵光农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开展赵光农场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建设,形成赵光农场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探索出信息时代农业生产的新思路,寻找农业高效、高产、优质、低耗生产的新方法。利用农业高新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场发展。
1 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意义重大
通过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和最佳的环境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施数字农业、精准农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2 赵光农场农机概况
赵光农场现有农机总动力达到2.8万千瓦,农机具858台件,耕地动力比为17.85:1,田间综合作业机械化率达到98%,大宗作物全部实现机械化,农机具原值已达1.4亿元,其中:
(1)动力拖拉机89台,其中375马力以上5台,180-210马力50台,180马力以下(1204)34台;(2)收获机68台,其中进口收获机17台,国产3518收获机7台,1076/1075收获机33台,割晒机8台,玉米扒棒机3台;(3)运输拖拉机81台,其中90马力拖拉机24台,80马力以上51台,70马力拖拉机6台;4)农具现有858台件:其中进口播种机25台,国产播种机75台,重轻耙125台,玉米灭茬机80台,秸秆搂草机10台,打包机4台。
现已投资4800万元建设大型服务中心两处,投资4000万元购置进口机械66台套。以农机中心为管理中心,作业半径范围30公里,可承担跨区作业120万亩。
根据目前农场的农业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在数字化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集成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精准农业及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的软硬件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建立地学空间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动态更新获取采集系统,引进开发适宜本地作物的精确施肥、平衡施肥、病虫草害诊治专家系统(ES);实现RS、GPS、GIS、ES技术与自动变量施肥机、自动变量喷药机和与收获机配套的作物产量实时计产系统等智能农机设备的集成应用,将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3 赵光农场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
3.1 门户系统 门户系统是数字农业信息网的门户系统,提供日常信息的、系统入口的引导功能等功能。具体包括:农业概况:展示农场及农业的基本情况。基础信息: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指标数据、生产资料、农机、种子数据、其他等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农业图库。技术推广。网络视频协同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领导决策桌面系统等等。
3.2 日常信息
3.3 系统功能入口 为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和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连接服务,使得第三方系统可以方便快速的嵌入到整个数字管理系统中。
3.4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体现服务、管理、精准农业三大功能模块。
(1)服务系统:基于WebGIS的测土配方施肥辅助决策;基于WebGIS的病虫害防治辅助决策;基于WebGIS的高清影像与作物长势决策;基于WebGIS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2)管理系统:基于WebGIS的农场资源管理功能:农业、农机、气象、水利、林业、畜牧等资源进行汇总分析。(3)精准农业系统:①作物产量实时计产系统;②土壤养分检测与管理系统;③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④精量播种、变量施肥实施管理系统;⑤农田病虫害监测系统与变量施药作业系统的集成;⑥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在农业机器上广泛应用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提高机车作业精度达到亚米级。同时在机车上安装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当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时,无线视频监控装置将农机作业图像通过无线数字传输设备送到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农机管理人员可以在等离子大屏幕上监控作业机车当前作业实况,实时掌握机车当前作业的情况,如机车是否在行走作业、机车使用指标监测、农机具作业质
1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
1.1农业规模化方面。2015年,潍坊市年生产蔬菜1600多万t,其中出口总量达到514万t,蔬菜产业是潍坊市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2015年,潍坊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35万hm2以上,临朐的大棚樱桃、昌乐的西瓜、青州的蜜桃、寒亭的潍县的萝卜及潍坊市四区等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化体系。1.2生态园区建设方面。潍坊市着力打造集教育、文化、生态、科普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初步规划建设该类园区100个以上,发展国家级生态养殖园20个。1.3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方面。截至2015年底,潍坊市共创建农业部“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园22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16处,在全国地市级行政区中以潍坊市的数量最多,有效带动了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规划在未来几年再规划建设200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园,总面积13.33万hm2,以辐射和带动高标准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推进潍坊市家庭农场的建设。1.4涉农企业方面。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潍坊市涉农企业达到3100多家,其中包括市级涉农企业612家,省级涉农企业87家,国家级涉农企业12家;全市涉农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共计达到1500亿人民币以上,出口额达到18.6亿美元,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10亿元的企业24家、过亿元的头企业217家。1.5品牌化建设方面。截至2015年,潍坊市农产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636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占全国绿色认证农产品总数的1/17;潍坊市农产品商标数量远超其他地市行政区,农产品的品牌化效益比较明显。1.6农产品销售方面。截至2015年年底,潍坊市拥有农产品出口权的农贸企业达到400多家,共有1300多种涉农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潍坊市共实现了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及大型消费机构开展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等业务,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通畅。1.7农业合作组织方面。截至2015年年底,潍坊市新增农业合作社2400多家,新增农业联合社31家,21个自然村成功等级为社区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增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日臻完善。
2潍坊市农业技术应用进展
截至2015年,潍坊市共有118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1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00多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3个市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3家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集科研和产业化推广的农业科技体系[1,2]。潍坊市还注重现代农业的国际合作和引进,截至目前,潍坊市先后与以色列、荷兰、美国的一些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开展新成果对接,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很多农业研究项目入驻潍坊市食品谷。与此同时,潍坊市先后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200多项,国外先进农机设备100多台(套),农业水利和农业环保装备500多台(套),极大地提高了潍坊市农业的现代化装备水平[3]。
3结语
潍坊市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技术条件相对于山东省其他地区相对较好,这是潍坊市能够顺利开展家庭农场建设的基础保证。另外,为保证农业技术队伍的稳定,潍坊市政府于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全市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统一确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稳定了潍坊市基层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从而保证了农业政策和农业科技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作者:张源 单位:食品谷(潍坊)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英杰.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刘宁,李萌,刁希强,等.潍坊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5(4):17-20.
[3]赵建武,咸金君,袁永胜.潍坊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