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电路基础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Multisim2001 仿真 戴维南定理 等效
一、前言
高职高专电路基础注重实践性、操作性,而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设备及场地的限制,学生无法随时随地进入实验室去预习实验或设计电路。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电路仿真软件来弥补实验环境的局限。Multisim 2001是一种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它被称为电子设计工作平台或虚拟电子实验室。学生在Multisim环境中不仅可以精确地进行电路实验,深入理解电子电路的原理,同时还可以大胆地设计电路,不必担心损坏实验设备。本文以电路基础实验中的戴维南定理的验证来演示如何利用Multisim 2001仿真软件来完成该实验的模拟。
二、戴维南定理验证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对于外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等效电阻串联的等效电路模型来代替。其中: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电阻等于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时的等效电阻Ro。对于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测量,学生不易理解,操作总是错误,若在实验前让学生先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际电路操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一)戴维南定理原电路
在仿真界面搭建戴维南实验原电路如“图1”所示,虚拟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分别为12V、6V,利用虚拟万用表分别测量R3支路的电流和端电压。打开仿真按钮开关,可得R3支路的电流为6.429mA,端电压为5.786V。
■
图1 戴维南原电路伏安特性仿真测试
为了得到戴维南等效电路,需要分别测试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
(二)开路电压UOC的仿真测试
根据开路电压UOC的定义,将“图1”中的R3支路断开,得到如“图2”所示电路。打开仿真按钮开关,万用表中即可显示开路电压UOC=9V。
■
图2 开路电压的测试
(三)等效内阻Ro的仿真测试
“图2”中,设置万用表测试直流电流,如“图3”所示电路。打开仿真开关,即可显示测试的短路电流值ISC,带入公式Ro=UOC/ ISC,即可得等效内阻Ro为5Ω。
■
图3 等效电阻的测试
(四)等效验证
由开路电压UOC=9V和等效内阻Ro=5Ω,根据戴维南定理可得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支路电流及电压分别为6.429mA、5.786V,与原电路相同,从而验证了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
图4 戴维南等效电路伏安特性仿真测试
实践证明,在电路基础实验中引入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电路操作前先进行模拟实验,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实验的正确率,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鱼群,舒华,陈新兵.Multisim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教学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
[2]孙晓艳,黄萍.基于Multisim的电子电路课堂教学[J].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4).
[3]朱采莲.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又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与数字电子技术一起统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是面向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包括:重要性,模拟电子技术是现代化重中之重的技术;非线性,电子放大器是一种非线性元件,需要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图解法、微变等效近似等);工程性,在足够精确的情况下,为了计算方便,常用近似来化简;微观性,深入到原子电子级分析问题;实践性很强,动手性很强,需要很好的实践,不实践学不好;复杂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随机性,光照等等影响,参数宜变,参数分散等增加了该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基础性,是后续电子类课程的基础,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考研的课程之一;主干性,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课核心是电子放大器,该课程主要就是讲放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广播通信:发射机、接收机、扩音、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手机等;互联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器、调制解调器等;工业领域:钢铁、石油化工、机加工、数控机床等;交通方面: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军事领域:雷达、电子导航等;航空航天领域:卫星定位、监测;医学领域:γ刀、CT、B超、微创手术等;消费类电子领域:家电(空调、冰箱、电视、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电子表)、电子玩具、各类报警器、保安系统等。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之“无孔不入”,应用广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能力和集成电路的创新设计能力,掌握模拟电子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深入理解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掌握应用所学典型模拟电子系统解决信号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信息、通信方面的课程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先修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基础》,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衔接最紧密的一门课程就是――《电路分析基础》。简单来说可以将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归为同一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看,《电路分析基础》主要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分析的基本能力,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则是学习对模拟信号的处理分析,从模拟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出发,分别学习各种典型的模拟电子电路,给学生建立起模拟系统的基本构架,为后续深入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能力打好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电路分析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探讨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个方面。微观深入到电子原子级,讨论半导体材料的神奇,进而分析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在微观领域,内部载流子运动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半导体器件的奇妙之处。宏观上从集成电路出发,理解集成电路的奥妙,小到微观电子原子级,大到模拟系统及大型集成电路的设计。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学生有了系统的概念,信号处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虽然内容不同,各有侧重点,但很多分析方法、理论公式都环环相扣,所以可以进行对比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知识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必修课程,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学习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与系统》、《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理论及实践》等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打好基础,为学生建立系统分析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成功的从中学阶段对电压电流的具体求解,过渡到本科阶段自主进行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能力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能力要求以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既保证严谨的理论体系,又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能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系统分析能力、大型集成电路系统的分析计算能力、简单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以及电子技术系统相关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
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达成目标要求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模拟电子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与信号、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及其应用、功率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的组成原则、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典型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计算能力及基本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用所学的典型模拟电子电路系统自主创新设计完整的模拟集成电路系统,辅助实现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种基本功能;能借助实际电子电路实验箱和软件模拟仿真,实现不同类型模拟电路系统的功能,通过实验环节操作训练具备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相关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6 教学方法建议
和众多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一样,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部分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繁多,有时候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全部的课程内容讲授,很多教师会全程进行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犹如过眼云烟,没有足够的消化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时间,真正理解领会的知识点非常有限,不懂的内容还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来反复讲解,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辛苦不说,教学效果还会极差。理论部分的讲授应该着重抓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上课前十分钟用来对前一次课的内容及要求预习的内容做提问,以这种方式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综上所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非常重要,另外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还有很多,不仅仅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每门不同的专业课程都有其特点和用途,学生只要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其中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教师也可适当让学生了解每门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课程设置的能力要求,以及课程的达成目标要求等,只为每一位学生能学好每一门专业课,真正具备电子信息的相关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通信电子电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5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Z1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冬梅(1976―),女,湖北荆门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通信网络。
通信电子电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模拟通信系统中一些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强调电路结构和单元电路的模型化。[1]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初步具备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能,并能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整和测试,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探索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求,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的课时被压缩,造成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2]同时,先修课程所接触的电路基本上都是线性电路,而本课程涉及的电路是非线性电路,因此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
(二)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联系密切
通信电子电路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后续课程有通信原理、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等,因此它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3]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理论教学中介绍的电路多是分立元件电路且没考虑实际电路的高频效应,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接触实际的电子产品及电路,实践教学多以验证实验为主,缺少创新性和自主性。[4]
(四)理论教学和集成电路学科发展差距大
理论教学仍以较为经典的分立元件电路的内容为主,这与集成电路学科发展的差距较大,造成学生所学与所用脱节,学而无用的现状,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后难以设计出实用的高频、射频电路,甚至连相关的文献资料也看不懂。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上述教学现状,本文对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修改教学大纲,精简教学内容
随着通信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通信电子电路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删除、缩减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比如丙类倍频器、二极管调幅电路等,增加一些新技术的介绍和典型的集成电路模块,比如锁相环倍频器、集成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等。除此之外,相似内容避免重复讲,比如幅度调制、乘积型同步检波、混频器等电路的核心器件都是相乘器,只需要详细介绍首先接触到的幅度调制电路选用什么样的相乘器来实现以及相乘器工作原理,后两种电路中的相乘器介绍即可忽略。
(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本课程的承前启后
由于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所以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法。
1.移植教学法引导学生“承前”
案例一:LC选频回路。
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1)LC选频回路是线性元件电感、电容、电阻等组成的电路,因此它是一个线性系统。
(2)接着,让学生回忆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线性系统的常用分析方法,即频域分析法,将信号与系统中的频域分析法移植到LC选频回路的分析中,从系统传输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个方面来分析LC选频回路的选频效果。
案例二:正弦波振荡电路。
移植教学法可以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1)设问: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线性电路还是非线性电路?(是典型的非线性电路)这种非线性系统采用什么分析方法――图解法、幂级数分析法等?由于正弦波振荡电路在起振初期的信号是小信号,所以可以将正弦波振荡电路看作是一个近似的线性电路,采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来分析其振荡条件的满足。
(2)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的基础上推导振荡条件、振荡频率等。教学过程采用这种移植教学法给学生不断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陌生的教学内容,也能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承前启后”
下面分别通过案例一说明如何采用对比教学法“承前”,通过案例二说明如何采用对比教学法“启后”。
案例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模拟电子技术中介绍过低频放大器,通信电子电路介绍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如图1所示。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属于电压放大器,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分析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性能,过程如下:
图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1)对比电路结构的不同。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问来比较两者的电路结构的不同。不同点之一:低频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形式通常采用阻容耦合方式,高频放大器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不同点之二:低频放大器的负载是电阻,高频放大器负载是LC选频回路。
(2)分析步骤的异同点。分析步骤的异同点如表1所示。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析部需要低频放大器的步骤一。因为低频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采用H参数,H参数与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参数有关,而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采用Y参数,Y参数与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参数无关,所以忽略此步骤。接下来的步骤二是类似的,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对电容电感的处理感到棘手,教学中常用黑板板书列出电容电感元件处理方法的不同,如表2所示。步骤三是类似的,只不过分别采用H参数,Y参数微变等效电路。步骤四也是类似的,性能指标的计算有所不同而已。若采用这种对比教学法的话,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案例二: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本课程中介绍的三种调制方式都属于模拟调制方式,虽然模拟调制系统在现今通信中不大常用,但是模拟调制是后续课通信原理中模拟调制、数字调制的分析基础。两门课程都会介绍模拟调制,但是侧重点和分析内容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来“启后”。比如,通信电子电路着重介绍调制信号是单频信号情况下的三种模拟调制原理及电路形成,而通信原理着重介绍调制信号是带限信号情况下的三种模拟调制原理及相应的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系统性能分将会有助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调制方式来实现通信。
(三)加强实践教学,以赛促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来说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首先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多让学生的动手设计部分电路或改进部分实验电路,这样既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要加强课程设计,丰富课程设计内容。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课程设计可以设定为软件仿真类、硬件设计类课程设计,硬件设计类的课程设计也不一定要学生设计一个全新的通信系统,可以试着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改进现有电路以实现一个新的功能。
最后还要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广西电子设计大赛与本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课堂上适当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推动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的科协和创新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平台,学生参加各类电子类大赛成绩斐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5]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和仿真软件
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教学融入文本、电路图、框图、动画等元素,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解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下一个要分析的问题是什么。
另外,将仿真软件Multisim引入到课堂教学,相当于将实验室搬到课堂中,利用强大的虚拟仪器仪表功能对讲授的单元电路进行仿真实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通信电子电路的教学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重点介绍了如何实施移植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陈冬梅,胡煜.高频电子电路[M].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 陈冬梅,周胜源.Multisim 8软件在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4):317-320.
[3] 李士军,宫鹤,徐艳蕾.“高频电子线路”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8):201-202.
【关键词】高职 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 改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47-02
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通信等涉电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一般在一年级开设,是学生迈入专业学习的第一步,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电子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电子技术与先修的电路基础、高等数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而且高职高专属于大专教育层次,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基础较差,在高职教育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上课不听、课后不做、动手不会等不愿学习的现象。而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和需求,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应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改进实践教学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电子实践能力,掌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电子基本知识、技能。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进进行探讨。
一、进行模块化教学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理论较深、实践性较强等特点,模拟电路相对复杂,比较抽象,如多级放大电路,而数字电路的逻辑性较强,对学生来说,学习电子技术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应本着“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教学中以定性解释为主,定量计算为辅,着重了解各器件的基本功能,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简化数学推导、计算。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相关联的知识放在同一模块中,尝试进行模块化教学。模拟电路部分分为二极管电路、晶体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和负反馈电路等模块,数字电路部分分为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模块,改变以往按章节顺序教学的传统模式,这样,条理更清楚,知识结构更完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电子技术课程。值得一提的是,课前,教师应详细了解上课班级的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电路基础等课程的掌握程度。如笔者曾经教过通信技术班,该班女生较多且有部分学生是文科生,文科生、女生普遍对电路心存恐惧。因此,在电子教学内容选取时尽量选取易懂、易学且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必备知识。
如进行二极管电路模块教学时,按以下思路进行教学:一是二极管的结构。讲课时,由生活中常见的广告牌、霓虹灯、交通红绿灯等由什么构成引入,学生讨论后,教师简要说明其工作过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展示普通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元器件,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了解各种二极管的形状、外形结构,让学生感觉到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消除学习疑虑,对二极管产生兴趣。待学生情绪调动起来后,讲解具体构成,说明二极管实质上就是一个PN结,再补充讲解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及半导体(硅和锗)的相关知识。
二是二极管的特性。在了解二极管组成的基础上,先进行简单实验演示,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的导电性能。演示时,让学生协助完成,分别给发光二极管加正向和反向电压,发光二极管就会亮或不亮,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发,学习兴趣更浓,求知欲望也会被激发,且在教学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积极性更高。再结合PN结分析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介绍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如导通电压等。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授课过程也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乐在其中,学习更轻松,效率更高,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二极管的工作特性。
三是二极管判别。利用万用表结合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判别二极管的正负极,鉴定其优劣。学生测试前,教师先讲解并进行示范,注意指针式万用表与数字万用表的区别,再留时间给学生多次练习并加以指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极管正负极以及优劣的判断方法。
四是二极管简单应用。讲授时,借助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建立开关、限幅、钳位、检波等二极管应用电路,利用虚拟示波器,学生就可观察各种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而了解二极管的不同功用。再简要讲解、分析各电路的工作原理,说明二极管的功能、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将复杂的电路工作过程直观化,消除电路的抽象感,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五是整流电路。讲授时,利用Multisim模拟连接单相半波整流、全波整流、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进行设置参数,借助虚拟示波器,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半波整流、全波整流的输出波形,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学生对各种整流电路就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分析整流原理,讲解二极管在整流过程的作用。
六是直流稳压电源。在整流电路的基础上,结合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利用Multisim模拟连接一个完整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利用虚拟示波器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可人为设置一些故障如二极管反接,以培养学生的电路故障排除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验箱上实现电路的连接,或做出实际产品,进一步提高电子电路实践技能。
这样,将相关联的知识放在同一个模块中进行教学,由简入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灵活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联系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阶段要突出实践教学。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着重锻炼学生的电路认知连接能力,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故障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由于先修了电路基础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训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基础,但很脆弱。而且电子技术课程中电路的元器件更多,电路更复杂,对高职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特别是数字电路部分,逻辑性较强,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
高职电子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电子实验、实训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难度。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应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因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由10学时增加到20学时。
“集成逻辑门”实验是学生进行的第一个数字电路方面的实验。应先简单介绍数字实验箱的相关情况,让学生明白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实验的区别。再逐一介绍74LS00、74LS10、74LS20等集成与非门的各引脚功能,强调芯片的放置方向及电源、接地和闲置引脚的连接方式等注意事项。接着逐一测试各逻辑门的逻辑功能。第一次进行数字电路连接,教师应亲自示范,详细讲解接线的步骤,这样学生更容易入门并多加练习,掌握电路连接的方法,其他后续电路接线就可举一反三了。电路连接好后,示范逻辑功能测试过程,详细说明逻辑输入(逻辑电平开关)和输出(逻辑电平指示灯)的操作方法及所表示的含义。应让学生多次规范测试,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意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测试的方法。在完成逻辑功能测试后,为进一步熟悉和提升数字电路实践能力,通过逻辑变换,由与非门实现基本逻辑与、或、非功能,画出电路图并在实验箱上进行电路连接并验证起功能。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答疑,及时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正方向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职业技能也会逐步提升。
为进一步锤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专业技能需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在不同专业开设不一样的综合性电子实训教学。如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开设电子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进行为期一周的调幅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实训。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子器件的识别及检验方法,锻炼复杂电路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了解三极管电路的信号放大过程,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故障处理的方法。调试好的收音机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动手,体会到学有所用。此外,在移动通信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后开设对讲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程,进行为期两周的调频收音对讲机的组装、维修实训。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熟悉二极管、晶体管、电容等电子器件的判别测试方法,掌握对讲机的工作原理,熟悉对讲机的维修方法、步骤,掌握电路故障分析、处理方法。调试好的对讲机可用来收听新闻,也方便同学间的短距离联系。通过实践教学,将抽象的电子知识具体化,变成实际可用的电子产品,学生也就会更愿意学习、更主动实践,职业技能就会提升得更快。
当然,在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同时,也要适时调整、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更新仪器设备,以满足用人单位及实际工作对高职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素质要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逐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模块化教学。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活跃,学习积极性也更高,课程成绩也随之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大大改观。
综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现状,结合专业需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模块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乐在其中,使学生掌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电子电路基本知识。此外,突出实践教学,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电路认知、故障处理能力,培育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兰清.电子应用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3]谭永红.电子线路实验进阶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电子技术是研究用电子电路对各种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应用面极其广泛,具有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作为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课程,是电气、电子信息类等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特性、模拟电路及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由于半导体器件和模拟电路种类繁多,性能复杂,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因此初学者往往感到这门课程很难学,戏称“模电”为“魔电”。究竟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在哪?在教学中如何化解这些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学习难点
(一)元器件特性难理解电子电路是由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元件组成的实用电路,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类。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学习模拟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运用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求解电路中电压、电流等物理量,来分析模拟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或确定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值。由电路理论我们知道: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KVL、KCL)和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关系(VAR)是求解电压、电流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因此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首先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特性及VAR。常用的半导体元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等。对器件工作特性的理解,涉及到半导体PN结微观机理、器件端口非线性VAR、电容效应、主要参数和温度特性等诸多内容,尤其是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是三端元件,端与端之间的VAR更加复杂。这些半导体元器件表现出的非线性VAR的复杂性及温度特性让初学者感到头绪乱、难理解。
(二)工程近似方法难适应在接触模拟电子技术之前,学生被训练成的思维模式是习惯用精确计算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而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常采用工程近似方法,即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简化方法分析各种电子电路。近似体现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突出主要矛盾,简化电路的分析计算模型,这种近似虽然会造成计算精度上的误差,但可以大大地简化分析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而且也完全符合实际电子电路的精度要求。在模拟电路的分析计算中,有多种近似处理方法,如基本放大电路的交直流分析,对三极管采用不同的近似模型;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对运放采用理想化的近似;功放电路的功率计算,采用大信号图解分析对功率管做有效的近似,等等。学生头脑中本来还没有这种工程近似分析的思维方式,一下子面对这么多近似化简的具体情况,容易不知所措,难适应。
(三)交直流的作用和相互影响难想象最基本的模拟电路是放大电路,即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放大电路也是构成各种功能模拟电路的基本电路。在分析放大电路时,一般用正弦波表示输入的模拟信号,而电路要起到正常的放大作用,需要加直流电源,以保证电路中的三极管处于放大的状态,同时还需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能对输入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因此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直流电源的作用和交流信号的作用总是共存的,但在分析计算时,往往采用分别计算方式,即在直流等效电路中计算静态工作点,在交流等效电路中计算动态参数。在这些分析计算中,交直流电压电流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何处体现出了这种影响?对用图解法定性分析这种影响,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另外模拟电路都是反馈电路,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以改善电路的性能,信号产生器电路引入正反馈以实现振荡。由于反馈作用,输出端的电压电流会影响输入端的电压电流,有的只有交流影响,有的只有直流影响,有的交直流影响共存,这种电压电流相互影响关系使得电路分析计算更加复杂,学生更是难以想象这种作用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基本单元电路种类繁多性能各异难掌握尽管当今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路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全,但是构成这些电路系统核心的基本单元电路基本上没有变化。掌握这些基本单元电路的电路结构,学会分析计算这些电路的性能指标,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模拟电路系统的基本单元电路包括低频电子电路和高频电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低频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其中包含了许多基本单元电路,如晶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功率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差分式放大电路;电流源电路;反馈电路;集成运放电路及应用电路;稳压电路等等。这些单元电路各有其基本的电路结构和性能特点,在分析计算时,考虑的细节问题不同,采用的近似方法也不同。如基本放大电路的作用是不失真地放大微小的输入信号,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而功率放大电路的作用是输出大功率,即在电路的输出端得到尽量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常采用图解法分析电路的功率问题;为了克服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问题,采用差分电路结构,等等。这么多的基本电路结构,在分析计算时要考虑的细节和方法,都是与实际需求相关,没有统一的规律和方法可循,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觉很凌乱,摸不着头绪,不容易掌握其核心思想方法,碰到一些实际电路问题就容易不知所措。由于缺乏对实际电路的了解和见识,即便是照葫芦画瓢会计算各种电路的性能指标,但还是难以想象这些单元电路究竟是如何体现它的功能的。
三、化解难点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利用简单二极管电路,引入非线性电路近似处理方法目前许多的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在关于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器件介绍这部分内容中,花了相当的篇幅描述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而在放大电路分析时才引入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模型方法。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过程是教学难点,学生往往对曲线之间的映射关系不清楚。其实图解法是线性和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种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在分析简单二极管电路时,引入图解法和一般非线性电阻电路的近似处理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的一般思路。
(二)强调单元电路分析的基本步骤,引导分析思路和方法前面提到,基本单元电路是构成各种实际电子系统的基石,掌握了基本单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就容易分析和设计具有实际功能的各种电子系统。面对众多的结构和性能各异的基本单元电路,我们采用所谓“五步教学法”,即固定的5个步骤讲解基本单元电路:
(1)电路功能和电路结构以实际功能需求为先导,或是在总结已学单元电路不足的基础上,引出要学习的单元电路,强调电路结构的构思方法和特点,使学生在认识电路同时,也能对电路构成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例如在学习功率放大电路时,一般的教学策略就是,先简单说明单管甲类功放电路的效率低的原因,提高效率的途径,从而引出互补对称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结构。然后说明构成电路的结构要素和关键元件,以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
(2)工作原理分析在这个环节,主要是定性分析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电路的工作过程,从而说明电路的功能。有些单元电路的学习,以定性分析为主,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类判断,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等。反馈电路的分析和判断,可以说是模拟电子技术学习的难中之难,针对具体电路进行判断的过程是,首先要正确辨识反馈网络和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端,然后判断反馈网络与输入信号的位置关系,从而判断是串联或并联反馈,再根据反馈量和输出量的关系,判断是电压或电流反馈,最后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以上判断过程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都适用,应该强调反馈量仅仅取决于输出量,与输入量无关这个基本出发点。
(3)主要参数分析计算在单元电路的学习中,有些电路要求掌握一些性能参数的计算,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计算、功放电路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计算,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计算等等。这些计算中都采用了工程近似方法,不同的电路分析采用不一样的近似方法,如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在直流通路中进行,三极管的发射极正偏时,采用0.7V模型近似,而在求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动态参数时,三极管采用的是微变等效电路模型,这些问题,与前面讨论的非线性电路近似处理方法联系起来,就好理解啦。讨论这些电路的计算问题时,一定要强调说明不同电路计算的近似方法和手段,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地加以运用。
(4)应用及注意事项单元电路都是构成实际电子产品的基本电路。为了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在讲授一些单元电路时,可以适当举例,说明这些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学习功放电路时,可以扩音器电路示例,在学习直流稳压电源时,可以一个实际稳压器电路为例,还有集成运放构成的各种应用电路等等。有两种教学策略说明单元电路的应用,一是从引入实际电路开始进入单元电路的学习,在实际电路图中框出单元电路;二是在学完后举例说明单元电路的实际应用,这时应从应用的角度说明应用电路的构成原则、元器件参数的选择、应用条件等注意事项,有条件的话,可在课堂上做实物演示或仿真演示。
(5)归纳小结对于每个单元电路讲解的最后,都应该按照以上4个步骤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该单元电路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加深认识、对该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加深印象。再通过例题讲解或练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应用。我们强调对单元电路结构的认识,这样在分析一个具体的、复杂的实际电路图时,就容易从中划分出一个个的单元电路,然后根据单元电路的功能和连接关系,推测出该实际电路的功能,这也是分析实用电子系统的基本方法。
(三)仿真和实物实验相配合,提高认知和动手能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模拟电子技术,离不开配套的课后实验环节。通过实物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会使用常用电路测试仪表,了解电路测试技术,提高动手能力。但以往的课后实验都是在单元电路学完后才开展的,在学习时仍然存在不好理解等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已成为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主要工具,EDA系统中所包含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作为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实现对单元电路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ElectronicsWorkbench(EWB)软件,在课堂上演示基本放大电路、功放电路、振荡电路等单元电路的功能,能够形象地看到一些电路现象,如输出波形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等。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越来越软化,甚至全部用EDA软件仿真替代实物实验,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认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一定要仿真和实物实验相配合。在讲授元器件时,把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芯片等拿到课堂上展示。通过在面包板上搭建一个个实物电路,并通过实际仪器仪表对其进行测试和观察,学生才能感受真实单元电路的魅力,提高认知和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关键词: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1引言
随着石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人才目标要求的提出,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为当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训类课程,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电子电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电路设计与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开展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2现状
以往的教学安排中主要侧重电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留给学生自己用于思考和设计的时间有限,设计基本停留在纸上和计算机上。因此,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虽然学生在参加接下来的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大学生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时理论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但实际设计和调试时却出现大量问题很难得到快速解决的现象。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目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的要求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3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目标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将学生已学过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等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在该课程中[2],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电子电路仿真和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电路项目的开发、管理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切实经历从原来课本上的电路到EDA软件的仿真电路再到实际看得到、摸得着的电路的实现过程。该课程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3],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校级SRP(StudentResearchProject)活动、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竞赛的兴趣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教学内容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基本知识验证、专业知识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等。1)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主要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等常用元件的区分,还包括一些电子常用术语,比如单面板、双面板、焊盘、焊接面、虚焊、桥接等。2)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包括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使用方法。3)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主要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4)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AltiumDesigner软件中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和PCB图的绘制方法。5)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四个人一组,每组一个设计题目,每组经过方案的提出、讨论、修改、教师审核、论证后设计出电路仿真图,仿真没有问题后设计PCB图,然后制成单面板进行元件焊接、调试。6)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系统设计完成后,每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系统的优点和设计不足,以及设计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制作幻灯片进行课程汇报答辩。教学实施在完成各个教学内容时,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个项目进行,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逐步完成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1)基本元件及电路测试项目。教学内容的前两部分讲解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基本元件参数的测试、电路虚焊、双面板线路测试等。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电子元件与电路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项目。在该项目中,教师首先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然后以实例设计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在此过程中,教师从元件参数的选取、放大倍数的计算、系统测试和修改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学生参考实例设计一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晶体管放大电路作为练习。练习完成后,全体学生设计一个波形发生电路用来产生方波、三角波信号。学生设计过程中可相互交流,碰到问题可询问教师,最终完成项目预期目标。该项目完成后,学生可以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3)电子电路制板与焊接调试项目。前两阶段的项目完成后,教师讲解电路制板软件AltiumDesigner的使用方法和手工腐蚀法制作单面电路的流程,讲解和制作过程以上一个项目中的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为例,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问题可随时提出,教师进行解答。最终要求学生自己实现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的绘制,以及电路的腐蚀、焊接、通电调试。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电子电路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物实现的过程。4)综合设计与总结项目。学生按学号进行随机选题,题目内容涵盖模拟电路(如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如循环彩灯控制器)、高频电路(如小信号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题目选定后,题目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提出设计方案,经过理论论证,设计完成仿真电路和PCB电路,然后采用手工腐蚀法实现电路系统的板面布线,最后进行元件焊接和调试。系统完成后,整个课程基本接近尾声,每组学生要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答辩。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复杂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团队合作完成项目设计、管理、总结的过程。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理论课程完全靠教师讲授以及实验课程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模式,采用教师讲授、项目训练、学生参与设计和讨论、分析讲解和答辩的形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充分调动积极参与的兴趣。考核方法课程的总评成绩由5个部分组成:考勤10%+课程表现10%+项目完成情况30%+课程答辩情况20%+课程报告30%。新的考核标准打破原来课程总评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的模式,主要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作为考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经过两周的项目驱动训练和实践环节的总结,学生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更加熟练,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和封装了解得更为清楚,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有信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结论
课程改革和实践在石河子大学电子信息工程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为期两周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中进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安排和各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欢迎,加大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侧重基础能力培养,将项目管理理念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后续的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中凸显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作者:周涛 张锐敏 刘巧 李栓明 钟福如 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大鹏,黄沛昱.“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建设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6):41-43.
引言:单片机作为一门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课程,在我们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此门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单片机课程的特点:1、单片机是从数字电路发展起来的,属于电子电路的运用,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明白最基本的一些逻辑关系及基本的电子电路、接口等,在学习上必须有电子电路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基础,那么在学习时,应该从最基本的电路基础入手,一步步的引入门来进行教学。2、单片机是程序的与电子电路的结合,必须在学习时有基本的英文基础及程度编写的基础,最好能熟悉最基本的C语言基础或汇编基础,只有在这些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学好单片机。3、单纯进行理论的讲解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大量的训练来学习单片机的程序开发及运用。
存在问题:
1、单片机死板的单纯理论教学,未见任何实物。在学校中常见的问题是,学习单片机的时候,一个大教室的老师在进行教学,但是学生很努力的去听还是听不懂,学生再努力去听也一样没法听懂,久而久之,学生厌学啦。所以,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很好的传授自己的知识给学生,算不上一个好的老师,如果只进行单纯的理论学习,那么这个课程将会变成一个单纯的灌输式教育,这个不是一个好的教学。很多工科学生上完一个课程竟然没见过一个实物,这是很可辈的教学。
2、教学的顺序错误导致学生更加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通常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候会先进行理论讲解,但单片机的教学完全可以先从实物的认识开始,很多教学的错误在于一味的进行单片机的理论的学习,这样的理论打头,学完后再涉及实物的做法很多的效果达不到。
3、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远未达到入门的水平,进行教学则会加大教学的难度。这个是存在的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单纯的理论教学连最基本的入门水平都没达到,或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课是对教学和对整体学生的水平没有好处的,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分析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达到为人师的水平,才能很好的进行整个课程的指导。
解决方法:
1、学习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方法进行。应该先从实物开始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就是先找到相关的实物,从实物开始,从做一个小的例子开始,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毫无经验的的一群学生,但我们试着先把一个做好的效果的单片机实验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强烈的想学习时如何做的,通过对相关的程序进行一一的讲解,并对如何完全的进行分析,当学生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会有很多的疑问,那么这个时候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直接进行传授,从而达到了学习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动手的能力,那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单纯的理论好多啦。
2、正确的教学顺序应该是符合人的学习过程。关于如何才能正确的学到有关的顺序呢,按人的认识规律来进行,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是先通过感知,然后再慢慢进行探讨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来进行教学呢,先从基础的使用工具知识开始,然后再到深入,如果一味的从理论入手那么最终将得到正好相反的效果。
3、关于教师的水平问题,可以多培训,多重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因为在进行教学时会有很多学生会问到很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解决的话,那么将导致有很多的教学会有很多问题从而解决不了,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对所教授的教师进行检验,采用那些可以正确开展的教学进行教学,然后让他们的理论相结合,最终达到能完成相关的培训和教学任务。
可能产生的问题:
1、学生因为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对这一新型教法会有新的疑问,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有部分不了解,教师应做好解释的工作,从而为教学的进行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的开展工作。
2、学生有可能因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实验室上从而理论知识不扎实,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安排好顺序,让学生返回理论教学,进行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验证和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总结:
在单片机的教学中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进行运用,可以有很多种手段运用,能达到目的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一味的只进行理论的教学那么,不管学生的理论知识有多么的强大,到了运用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地方想不通,打不通,最终沦为一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结果,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很好的进行研究,进行观察,不断的改进方法,不断的对相关的教学做出总结性的报告等,从而为更好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Multisim 仿真 教学应用
1 问题的提出
在以往单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总结归纳地讲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技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基础知识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电路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电路分析的时候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自然就不好。那么,如何尽快地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电工电子技能型人才成为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由于在电子电工实验和实习操作中,我们需要很多相关的实验仪器,其中有些仪表仪器价钱比较昂贵,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若在实验和实习中完全依赖这些昂贵的仪器进行实做训练,投入大,消耗的成本比较高。因此,电路模拟软件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教学新方法。
运用Multisim仿真系统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它既能解决学生实习时不熟悉仪表操作的问题,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的能力,使课堂的实验演示更加灵活方便。
2 电子设计软件教学模式的确定
职业技术教育的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培训是使学生获得电子电工应用专业职业技能,既能适应现有的社会传统的电工电子专业的需要,也可以参与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适应教学和市场需要的培养体系,使技校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很强以外,参与新技术研究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电工电子软件的应用技术教学模式应当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实践相结合,更能从学生直观地角度来阐述难懂得知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给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一个电子设计的平台,从而能得到更好地锻炼。
3 Multisim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3.1 Multisim仿真系统的选用。我们选用了Multisim2001,它是一个用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EDA工具软件。Multisim2001与EWB相比在功能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提供了标准的实际元(器)件库、RF库、功能强大品种齐全的仿真仪器和能满足各种需求的分析方法。Multisim2001的开放式元件库和仿真结果的输出,可与多种EDA软件匹配。其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工具,结合Spice、VHDL、Verilog可对模拟、数字和RF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2001也被广泛的用作“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和“通信电子线路”等课程的仿真设计平台。使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课堂实验演示更加灵活方便。
3.2 Multisim仿真系统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3.2.1 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在电路分析中,戴维南定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它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十分难理解的解题方法。在理论知识掌握了一定程度以后,我们用Multisim仿真系统软件来验证,会让学生更好理解定理、方法的应用,在Multisim中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电路的端口电压和端口短路电流,就可以轻松地求出线性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使计算简单化。
如图1-1所示电路为例:利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戴维南等效电路,同时,熟悉在Multisim中选取元件、连接电路、表头测量的基本操作过程。
图1-1 戴维南定理应用电路
基本操作:①从元器件库中选取电压源和电阻,创建图1-1所示电路。②启动Place菜单中的Place Junction命令,再启动Place中的Place Text命令,在需要添加端点的位置上点击鼠标,输入文字A、B。从右边仪表库中选出数字万用表(Multimeter),并接至端点A、B:表头“+”与A连接,“-”与B连接,如图1-2所示。双击XMM1,在面板上选择“V”和“DC”。启动仿真开关,万用表读数为8.0V,如图1-3所示,此为A、B两端的开路电压。
图1-2 测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图1-3 图1-4
③仍将万用表接至A、B两端,在面板上选择“A”和“DC”,启动仿真开关,万用表读数为2mA,如图1-4所示。此为A、B两端短路电流。④根据戴维南定理,等效电阻等于电路的端口开路电压和端口短路电流的比值,故该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8/2=4。⑤根据测量的数据,可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1-5所示。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解决较复杂的电路问题的时候,可以应用Multisim系统软件将这一解题方法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有兴趣接受和掌握这一定理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
3.2.2 Multisim在电子线路中的应用。在模拟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选择合适元器件。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每换一个元件就进行一次测量,则工作量非常大。利用Multisim提供的大量的仿真分析法,可以为电路设计提供许多有效的方法。
例如:单级共射放大电路是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为获得不失真的放大输出,需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过高或过低,都会影起信号的失真。通过改变放大电路的偏置电压,可以获得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是一个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过大时,即便有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同样会出现失真。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即可测量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是衡量放大器性能的重要参数。那么,我们通过Multisim仿真系统软件,为放大电路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及如何利用系统软件测量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
3.2.3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创建如图2-1所示电路,运行仿真开关,可看到如图2-2所示的输出波形。然后我们更改一下元件的参数,看看它对放大电路有什么影响。
双击电阻R3,将其数变为R3=27kohm,可以看到输出波形如图2-3所示。很显然,由于R3增大,三极管基极偏置电压增大,致使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增大,工作点上移,输出波形出现了饱和失真。
图2-1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图2-2 共射放大电路输出 图2-3 共射放大电路输出
由理论分析可知,工作点偏高,易引起饱和失真,消除的方法是:增大基极电阻,以减小基极电流,使工作点下移。如果工作点偏低,会引起截止失真,消除的方法是:减小基极电阻,以增大基极电流,使工作点上移。
在电路窗口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show命令,选择show node names。启动Simulate菜单中Analysis下的DC Operating Point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Output variables页将节点2、3、4作为仿真分析点,点击Simulate按钮,可获得仿真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4 仿真分析点
3.2.4 输入信号的变化对方法电路输出的影响。现在我们相应的改变输入信号V1,将输入信号幅值变为5mV时,测得的波形如图2-5所示。再分别改变为15mV、20mV时,都有相应的失真,输出波形上宽下窄,当输入信号幅值改为21mV时,波形严重失真,如图2-6所示。因此说明,由于三极管的非线性,图2-1所示的放大电路仅适合小信号放大,当输入信号太大时,会出现非线性失真。
图2-5改变输入时的输出波形
图2-6改变输入时的输出波形
3.2.5 测量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是放大电路的重要性参数。我们利用数字万用表对它们进行测量。
3.2.5.1 测量放大倍数。利用图2-1所示电路,双击示波器图标,就可以从示波器上观测到输入、输出电压值,计算放大倍数Av=V0/Vi。
3.2.5.2 测量输入电阻。如图2-7所示,将万用表接入电路中。运行仿真开关,可从电压表XMM2和电流表XMM1上读取数据,则Rif=Ui/Ii,测得频率为1kHz时的输入电阻。
图2-7 输入电阻测试电路
3.2.5.3 测量输出电阻。根据输出电阻计算方法,将负载开路,信号源短路,在输出回路中接入电压表和电流表,如图2-8所示。设置为交流AC,从电压表XMM2和电流表XMM1上读取数据,则ROf=UO/IO,测得频率为1kHz时的输入电阻。
图2-8 输出电阻测试电路
4 Multisim仿真系统的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通过以上举例分析,Multisim仿真系统软件无论在教师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方便,在引入仿真教学之前,教师只是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学生对这些枯燥的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入Multisim仿真系统之后,学生可以直观的分析电路,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大为提高。另外,在技能训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大节约了实习训练成本。
当然,软件的应用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仿真出来的一些曲线可能和以往见到的不太一样,学生存在对比,以至于混淆;软件对学生英文水平也是一个大的挑战,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弥补软件教学的不足。
总之,Multisim加工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尚在起步与研究探索阶段,只要积极思考在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主动采取应对措施,正确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卓勤等.Multisim2001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教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以某士官学校为例,大专学员学制三年,第一年在校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年在校进行专业课学习,第三年在部队实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校学习期间专业学习的时间较少,据统计,学员在校期间各课程占总学时比例分别是,基础课占60.6%,专业基础课占16.3%,装备专业课占23.1%,两年时间内学员能接触装备以及学习装备的时间为8个月左右。开展以装备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时间较少必然会影响学员掌握装备维修技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员部队实习基本上流于形式。据了解,部队对实习学员在装备学习上没有要求和监管,学校对学员实习也没有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和任务,学员处于部队和学校双方脱管的状态,使实习没有起到锻炼学员实践经验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士官教育研究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士官教育与大学学历教育的不同,没有设计符合士官学员的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员入学文化水平不适应学习需求
据调研,以2013年至2015年某士官学校通信专业大专学员为样本,学员总人数为52人,大学学历3人,占5.8%,初高中学历49人,占94.2%,文化水平偏低是士官学员存在的一个普遍突出问题。通过与学员交流发现,他们对典型电路、电台原理维修等课程的学习感到很吃力,很难理解其中涉及到的模拟电子电路和高频电子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制约学员电台维修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不同,通信专业涉及到难度较大高频电子电路和抽象的通信原理,学员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模电数电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知识牵引和总结的能力。目前生源的现实情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招生条件的制定不满足专业需求,同时存在招生把关不严的情况。
(三)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员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甚至一心想退学退伍,逆反心理很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队送学制度不健全,基层部队对送学对象把关不严,导致有些学员专业不对口。大部分基层单位对送学人员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没有奖惩措施,导致学员没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是学员主观意识原因。有的学员是为避免部队训练和享受学校假期而来校学习的,有的学员是被迫来学习,家庭矛盾较大,学习态度消极。
(四)教员队伍缺乏部队实践经验
从事士官教育的教员大多数来自军队院校培养的生长干部和地方院校培养的国防生,毕业后分配到士官教育岗位,对于部队实践的了解严重不足。缺乏部队实践经验的教员很难准确把握部队实战化人才的需求,对部队装备战术勤务应用方面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重点内容、实战化训练组织方式上存在“想当然”与“闭门造车”的情况,未能很好地贴近实战进行教学。存在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员来源单一。士官院校教员的来源主要是军校毕业生分配、国防生、地方大学生入伍,少部分是引入的部队技术岗位人员。分配的军校毕业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任职经历,虽然在军事环境中时间较长,但部队实践经历仍然不足。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入伍的教员更加缺乏对部队实际的认识和经历。调入的部队技术岗位人员相对而言对部队相关岗位比较熟悉,有一定的部队实践经验,但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对部队训练情况了解不多。另一方面是师资培训机制不全面。院校和部队之间的人员交流较少,互相代职的时间最多一年,调研多采用参观、座谈等形式。通过这种代职和调研可以获取一定的部队实际情况信息,但与参与实践所获得的认识仍然有较大差距。
二、改进教学的对策
(一)院校和部队形成合力,把学员实习落到实处要想扩展学员的实践能力,去部队实习的一年尤为关键。要解决当前学员部队实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关键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院校应为学员部队实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下达学习任务,教员定期通过电话和军队网络进行回访和检查,让学员带着任务去部队,在部队实践中锻炼战术使用和装备维修能力。另一方面,部队应对学员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学员安排专业对口的岗位,采用可行的促学措施,与院校形成合力,使学员在实习中获得扎实的实践经验。
(二)教学管理相辅相成,解决学员存在的主观问题
针对学员文化基础不扎实的问题,首先从生源方面解决,学员入学后严格组织复试,对于复试不合格的学员退回部队,从源头上提升生源质量。其次,要针对学员文化基础的特点,完善和调整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授课中插入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利用自习课时间为学员补课,确保学员能听得懂、跟得上。针对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队干部和教员要共同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家庭以及交往圈等各类信息,切实为学员解决困难问题、让学员从思想上摆正心态,从根本上“爱学、乐学”,以利于学员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调整教学侧重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从实战化要求和部队需求出发,结合士官学员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把装备的战场应用作为教学重点。目前通信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装备功能上的操作、检测和维修,没有涉及到装备的战术勤务和战场运用,而在实战环境下战士熟练的战术性能操作远比功能性应用重要。因此,应将电台通信勤务、通信法规、战场抢修等内容列入教学重点。并且,按照实用性原则,精选出能满足维修的专业基础知识,如电路基础、焊接技能、仪器仪表使用等;挑选出实战环境下用到的专业技术知识,如电台的一般操作、通用检测仪器的使用、原理维修等,删掉其他与实战化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
一、建立“四位一体”实验课程体系
为实现理论实、专业强、素质高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积极建立“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这几方面:
(一)基础型课程。
必须以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目的,在电子专业技术基础课中设置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为辅的技术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及技能。该课程主要适用低年级电子专业学生。主要的实验课程有电路分析型实验、电路模拟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信号实验、通信实验、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等。
(二)设计型课程。
应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完成后,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设计性实验的方法和设计技能。在该课程中可设置基于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技术实验,以便学生能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法及技能。主要适用中年级电子专业学习。所设课程主要包括模电课程设计、数电课程设计、单片机设计、电子线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VHDL语言、DSP技术及应用、现代虚拟器技术等。
(三)应用型课程。
基于前两个课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综合性、应用性的实验方法及技能,并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设置综合应用性的技术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的综合能力,主要用于高年级电子专业小学生。主要包括PLC技术及其应用、单片机应用、电工技术、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电子工艺等课程。
(四)探究型课程。
还应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同时,以设计一定的探究型实验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性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设置一定的探究型技术实验。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思维建立,主要用于中、高年级的电子专业。主要有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子专业综合实训、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竞赛培训、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研究性学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校企合作项目等课程内容。
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全面贯彻和有效落实电子专业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计划,提升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电子专业教学工作者编写具有代表性、实用的实验教材,比如:《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电子电路基础实验课程》及《电子综合实验及实践》等。其中,验证性;设计性;综合应用性;探究性实验所占比例分别是:34%;31%;22%;13%。可以看出,设计性、综合应用性及探究性实验最多,超过60%。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一)基于学生实验教学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电子专业技术基础实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效用,尤其要重视强化学生实验自觉性和自主性,此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和改进的重点。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应始终要求学生自主独立的完成整个实验。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效用,具体做好设计、引导、协调及激励,比如:实验原理和步骤解析、方案操作的可行性评价、问题解决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电子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验课的课件主要有实验指导、过程及方法等。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实验中心均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绝大多数实验课可实行多媒体授课。应积极创建实验教学专业网站,以实现各类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而提升利用率;开设网络课程,把实验指导内容、相关信息公布于网络,以便学生能在线进行实验预习、提交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及实验成绩查询,还可开展实验材料、实验室应用申请;为提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三)不断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在专业技术实验过程中,电子课程主要包括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两项。其中,前者按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探究性”顺序开设;后再则从Pspice开始,逐步学习和掌握QuartusII、Multisim、MATLAB、Proteus及LabVIEW等设计工具的应用,重视综合技能及设计能力培养,尤其是要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能力,比如: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分析能力、EDA使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采用科学适用的考核方法
为全面、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应采取综合式考核方法。具体包括:一是技术基础课程实验考核,可采取“平时成绩+笔试成绩+操作成绩”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操作、理论知识、设计、实验结果与报告为基础进行考核。而笔试、操作两项成绩则采取实验项目随机选择,再在既定时间内独立操作完成,操作中还需准确回答教师相关提问。成绩不达标者需重修。二是实验设计考核,可采取“设计+报告”方式。设计能力主要有信息收集、实验设计、装配和调试、测试及数据分析等。设计水平占比70%和报告占比30%开展考核。鼓励学生创新实验设计。
四、结语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硬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与许多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设计等)关系密切而又相对成独立体系的特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计算机专业知识构架和培养人才质量。电子技术知识点多且碎,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加上很多学生电学基础较差,因此在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中,因无法掌握电子技术的学科特点和规律而无法入门。为了提高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近几年教学成果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对电子技术教学总结了初步的教学思路。
一、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当前适用于独立学院的电子技术类教材类型贫乏,选择余地不多;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作为基础课课时量有限,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尤为关键。电子技术教学的目的一是要为后续专业课打下牢固的硬件基础,二是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与电子联系密切的专业课有单片机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在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内容选材上需要注重专业特色,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以及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比较容易地接受知识,掌握课程要领。电子技术起初是分到两个学期。上学期72课时,选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下学期72课时,选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这样下来学习理论知识的课时太多,学生反而有些倦怠。从05年起电子技术课时重新做调整,安排在一个学期,共72课时,先后选用林婕、杨旭业主编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寇戈、蒋立平主编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第二版),并在该教材基础上增加了与计算机专业紧密相连、与电脑硬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如555时基电路在延迟电路与定时器、报警器、自控开关、玩具与休闲电路及其他电子电器中的应用。在电子器件制作中,要求学生每人应用555定时器制作简易变调电子门铃。如编码译码器在电脑显示屏中的应用,半导体数码管―LED数码显示屏,显示器件为7段码数码管,适于制作时钟屏等,是显示数字的电子显示屏。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思想,从以学科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独立院校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电子技术的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是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理解感到困难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多举例,尽量用白话语言表达清晰,帮助他们理解加记忆。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应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并总结规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采用课堂讨论、集中评讲或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弥补他们基础不足。由于电子技术涉及的电路结构复杂,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和保证绘图的准确性,采用多媒体是有必要的;同时,多媒体更能展现出电子电路的整体性及电流的走向性,还可以放映一些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因此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只能适当不能过度,必须配合适当的教学内容使用。电子技术中有很重要的逻辑推理比重,课堂讨论非常重要,而多媒体方式在深入讨论问题时就难以发挥作用,传统的板书则在这方面更为灵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精选的教学素材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
三、树立典型、区分特例、重视电路功能的分析
在电子技术中电路特别多,同一类型电路也是多得数不胜数。所以要树立典型的电路让学生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规律,然后举一反三。如:在讲解放大电路时,以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绘出直流通路,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集-射电压);绘制交流通路,转变成微变小信号模型,分析电路的动态参数(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然后在此基础上变换信号源的输入端和负载的输出端,就有了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另外两种组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再变换核心管子为场效应管,就这样举一反三。这也就要求学生掌握每个规律外的一些特例。比如场效应管和三极管的不同之处,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而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电子技术是以电路为基础的,通过电路结构分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电路的本质,掌握电路的规律,归纳总结和记忆大量的电路结构和功能。
四、注重实验与理论相联系
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电子元件的物理性及其综合应用,理解和巩固电路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技能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因为社会需要“学则能用”的高素质人才,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较短时间内能独立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想全面提高电子技术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电路实验与理论课相联系的教与学。利用理论课的学习来解释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电子电路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二极管、三级管等比较容易损坏的电子元件,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实验质量,进一步做好实验前的讲解及演示是十分必要的。可采用多媒体来更好的辅助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将实验所用器件图片或照片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说明,既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又可以对前面所学内容 (关于实验元件)进行复习。其次可将电路连接方法和顺序以课件等方式进行逐步演示,使学生动态了解实验电路连接过程,还可以将已连接好实验器件电路在不同方位拍照后将数码照片给学生演示,以达到学生可以立体地多方位地了解正确地连接方法,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的损坏,也可解决现场给学生演示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或方位不同造成的一知半解的情况。
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开太多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动画来演示实验。还可以举一些生产或生活贴近的例子,如学生经常使用到的功放,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总之,架接好实验与理论的桥梁,使偏爱理论或偏爱动手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座桥梁能在学生脑海里建立了,才有可能实现“学用互通”。
五、小结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树立典型、重视电路结构的分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区分特例,加深学生对电路结构本质的理解。通过构建实验与理论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电路,对所学内容加以应用。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符强.对独立学院特色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4):29-30.
关键词: 《电路分析基础》 例题 实际应用
《电路分析基础》是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首次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虽然能看懂教材内容,能听懂课堂讲解,但不会通过在分析和解答习题中学到该门课程的实际应用。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差,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花一些精力,除了做到合理组织讲课内容,分类总结各种范例外,还要通过精心选择一些切合实际的习题,在习题的解答中引导学生从中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学以致用,这才是理论学习的目标。每门课程不要把理论和实践分割开来,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高,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探讨在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如何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例1.如图1,某电子仪器输入的信号电压U=50V,该仪器只允许输入最大电压为U=5V,因而采用了分压器电路。设信号电流i=5mA,求分压器的电阻R及R。
解:设R=R+R,另R===10kΩ,
又u=u,
R=R=×10kΩ=1kΩ,
R=R-R=10-1=9kΩ。
总结:通过该例题的解答,提示学生掌握利用电位器进行电位取样的实际应用。在单一的基准电压下,可以利用一只电位器取样很方便地获取0―u范围的电位值。
例2.在例题1中,分压器未接负载时,R=1kΩ、R=9kΩ,如果接入负载电阻R,见图2-1所示。计算:(1)当R=1000kΩ时,输出u=?(2)当R=1kΩ时,输出u=?
解:R′=R∥R。
图2-1等效电路见图2-2所示。
(1)当R=1000kΩ时,
R′=R∥R=1000kΩ∥1kΩ=0.999kΩ,
u=u=×50=4.995V。
图2-1
(2)当R=1kΩ时,
R′=R∥R=1kΩ∥1kΩ=0.5kΩ,
u=u=×50=2.6316V。
总结:当负载电阻R接近分压电阻R时,输出电压会大大下降。在选择分压器时,应使分压电阻远小于负载电阻,或者说负载电阻值起码是分压电阻的100倍,或者100倍以上,这时输出电压按分压器自身电阻比分配,基本上可以稳定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这种考虑适用在仪器仪表测量电路时的阻抗匹配,否则由于阻抗不匹配会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电路的信号流程中各单元电路之间阻抗匹配对传输的信号大小的影响也很重要。
例3.电路如图所示,R=2Ω,电压表内阻R=2.5kΩ,电压源U=4V,求开关S断开瞬间电压表两端的电压U(0+)。
图3-1
解:i(0-)===2A,
i(0+)=i(0-)=2A,
U(0+)=-i(0+)R=-2×2.5×10=-5kV。
总结:虽然电源电压只有4V,开关断开瞬间,电压表承受的电压却是电源电压的上千倍,易损坏电压表。为了测试仪表的安全,平时在用电压表测试感性电路的电压后应该先撤掉电压表再断开电路。
例4.电路如图4所示,功率表P=940W,电压表V=220V,电流表A=5A,电路频率f=50Hz,求R、L的值。
解:P=IR,
R===37.6Ω,
U=IR=37.6×5=188V,
U===114.3V,
U=ωLI=2πfLI,
L==≈0.076H=73mH。
总结:电感元件的参数测量可以用Q表、电桥测量,但是一般的实验室没有这两种测量仪表。通过本习题我们掌握了一种通过实验测试电感元件参数的方法。利用常用的功率表、电压表、电流表就可以间接测量出电感元件的参数。
电路基础课程其他内容比如谐振电路中的电压谐振,感性元件电压是电源电压的Q倍,如果电源10V,Q值为100,感性元件端电压就达到1000V。所以在电力系统中电压高,要避免谐振的发生,但是在无线电电路中,信号很微弱一般为uA级,如果谐振电路Q值为100,感性元件端电压也还没到mA级,所以在电子电路中要利用谐振,以使微弱的信号产生较大的响应,以利于处理信号。
教师应该对所教的课程有透彻的理解,同时有自己完整的授课体系,熟悉自己所教学生的长处和弱点,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实际应用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选择一些结合实际的习题,在习题的解答中引导学生从中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学以致用,但在实际中做到这些是非常难的,这要靠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要不断地探讨出确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出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受社会欢迎的高职高专学生。
参考文献:
[1]林平勇,高蒿.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