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变电运维管理规定及细则

变电运维管理规定及细则

时间:2023-10-07 15:5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变电运维管理规定及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变电运维管理规定及细则

第1篇

1.1“一体化管理”与二次系统精益化管理的关系

南方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在生产系统落实“管理好”的具体要求是:基础管理过硬,制度完备有效,流程清晰流畅,机制科学配套,现代化手段先进适用,管控高效。二次系统包括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的专业管理与设备运行维护,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部分。基层供电局二次系统管理必须在一体化管理框架下,按网省公司对其业务体系、流程体系、规范性文件体系及相互关联的统一要求,以“管理手册”、“班组手册”两个手册为载体,以业务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编制为核心开展“落地”工作。在落地过程中,结合供电局自身专业发展沿革,将专业管理的流程和表单固化到专有的信息系统中。供电局专业职能部门在吻合“顶层设计”下,主动做好“基层首创”,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讨与实践。

1.2供电局二次系统管理提升工作的开展

惠州局二次系统管理提升专项活动是对二次管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梳理、检查,在“保护定值执行、增强设备管理、完善班组现场作业、保信系统实用化、变电运行操作规范、专业运行指标管控、调度自动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通信对保护自动化业务运维支持、县级子公司规范、全员培训提高”等十个方面细化落实工作。惠州局通过专项活动形式将日常专业工作与重点关注工作融合,经过一个自然年的活动,解决了长期管理模糊地带,提高了过程管理效率和全局二次专业人员技术能力与班组管理水平。二次系统管理如何在“一体化、规范化”框架下更好落地,需要对以前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提炼出适用流程,为其它供电局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2二次系统管理提升的分析与措施

2.1总体思路

围绕“管理好”的五点具体要求,在“基础管理过硬、制度完备有效、流程清晰流畅、机制科学配套、现代化手段先进适用”等五个方面对二次系统管理进行专业分析,拟定措施,达到管控高效的目的。

2.2加强基础管理

在专业基础管理上贯彻“强化基础管理、规范基层班组、提升基本技能”的“三基”要求,重点建立以二次设备运维为核心,实现管理人员、班组人员按章作业及对设备运行工况的精细管控。二次系统管理的基础业务是保护定值整定与执行、装置验收与定检、设备缺陷处理、反事故措施的执行。供电局对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与专业数据的管理是实现强化基础管理的有效手段。二次专业除了例行管理外,对基础数据进行梳理整合,依据设备运行信息有效进行专业管理,首先要有反映全局二次系统实时运行参数的台账,通过对全局变电站继保自动化定值压板及其装置运行情况现场核查与复核,建立实时更新的真实台账。在此基础上,对二次设备进行分级管理,按定检与保护动作情况来管控二次设备;同时对站用直流网络图、各类差动保护交流回路、备自投开入开出的图核查等薄弱环节加强基础管理。

2.3修编完善专业管理实施细则

随着电网公司全面规范化一体化管理的开展,管理制度的修编权限也集中在两级公司。二次系统在电网中地位重要、技术复杂,省电网公司两级也颁布过大量的专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但现阶段执行的专业管理制度与作业指导书还不能覆盖业务的全部过程,同质化的业务处置还不能统一化。对管理制度规定还不明晰的二次专业业务,供电局需要拟定本局管理实施细则,提高管理制度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操作性。细则结合本局人员及管理现状,明确专业间、岗位间具体业务协同,消除协作中对同一件事上理解的不同几率,各层级人员均从“人治”走向“法治”,提高管理效率。惠州局已修订《保护定值执行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明确调控中心、变电管理所两个部门各类人员在整定计算、审核、现场执行、回执等环节具体规定,细化对总调、中调及地调各种定值执行与监督,并对特殊定值项参数填报、整定及执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成立二次技术现场规程编写小组和专业审查小组。地调二次专责为编写小组组长,组织变电所各班组年轻骨干为成员开展专业活动;地调二次主管为审查小组组长,变电所各二次专责为成员,审查现场技术规范的准确性。通过完善实施细则、丰富现场作业表单、规范消缺作业,达到班组工作的“规范、高效、减负”的目标。

2.4建立清晰顺畅的专业管理流程

专业管理和作业流程是指为完成一个完整的业务行为,各业务步骤次序的布置和安排。按专业管理规定及管理实施细则,以“计划+流程”、“流程+表单”的方式,实现调控中心职能管理和基层变电管理所专责、班组执行的有机衔接。其重点是要做好二次装置缺陷处理流程的管理,加强对紧急重大缺陷处理管控;规范变电站自动化现场作业流程管理,防范自动化数据跳变影响电网监控。在变电站现场的二次专业工作都涉及变电运行人员,二次专业与运行专业也必须完善各项协同管理流程。

3二次专业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

二次设备具有涉及层次众多、结构复杂的特点,且对其进行管理时涉及大量的设备参数、运行状态、规程文档等。目前使用的统一生产MIS系统无法对二次专业数据高效管理,日常工作仍以分散手工方式进行,造成地区供电局对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监视与专业数据管理缺乏有效手段。根据惠州局地调保护与自动化两专业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特点,依托调度自动化在专业人才、机器、场所三方面的优势,在局自动化机房建立二次专业数据管理系统。系统对生产MIS不能覆盖的二次数据业务进行管理。系统以二次设备台账为核心,对二次数据涉及的定值核查、压板核查、设备定检、保护反措、缺陷管理、专业文档进行协同管理;同时能够从EMS、保信系统等实时系统获取数据,与二次基础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综合报表,达到了对二次系统数据、文档实施多点应用、集中维护的效果,形成了以“二次设备台账”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4专业管理提升展望

第2篇

一、××年主要工作

××年广大运行检修值守人员,克服了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精心操作、精心作业,认真巡视,扎扎实实做好了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工作目标。没有发生由于运行人员、检修人员责任造成的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事故,没有发生现场误操作、误触电事故,实现了××年安全生产三个一百天。

1、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

公司年初召开启动大会后,我们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及控制措施,层层签订了有硬指标、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了班组、个人。

2、加大了设备维护力度,电网装备水平和设备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提升

我们结合春、秋季检修,认真落实了各项反措,积极开展了设备治理工作,不断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在对变电站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细致的检修和整改措施。合理安排,配合调度,及时消除了设备重大缺陷,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在××年4月12日凌晨一点多钟雷鸣闪电、大雨倾盆之时,河西变电站、岩头寨变电站、城郊变电站、大溪坪变电站纷纷来电告急,大溪坪变电站、河西变电站站用电消失,城郊变电站10kv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烧毁,岩头寨变电站302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烧坏,检修运行人员不顾风雪交加、雷鸣闪电,连夜赶扑现场抢修电气设备,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停电,对锈蚀点进行处理。如河西变电站10kv间隔除锈喷漆,罗依变户外设备进行除锈喷漆处理。加强了设备缺陷管理,设备缺陷消除率、整改率达100%,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

3、认真巡视、精心操作,圆满完成全年停送电任务。

为了搞好停送电操作,维操队、变电站在人员少,在配合操作、零星操作,计划外操作多,最多时一个维操队同时对3个变电站进行操作。面对困难,运行人员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把倒闸操作和设备巡视,检修作业作为变电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执行操作前警示制度,大型操作事先制定操作方案,做好“三大措施”准备,提前到达操作现场,检查操作票的正确性、规范性和标准化。对于小型操作,严格执行操作前“危险点”提醒制度,控制和掌握人员情绪变化,有效的防止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年执行操作票715张,工作票92张,双票合格率达100%。

4、加强了班组建设,工区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我们按照省公司班组建设考核标准,坚持年初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年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完成,坚持每月定期、不定期召开班务会,每月四次安全活动,每季开展一次反事故演习活动,每月进行一次事故预想、运行分析、安全培训,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一年一次,定期开展安全性评价,对各站安全工器具按周期进行打压试验,严格执行工器具“32”字管理方针,常用调试设备按照贯标的要求进行了检定,并贴上了合格证,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了封存、补齐措施。

5、突出标准化、精细化,运行检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年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设备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湖南省《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州局《标准化作业实施细则》、湖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双票管理补充规定》、《现场安全监督要点》,我们在变电运行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加强变电运行、检修管理管理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施行了标准化作业,现在我们凡是有操作、作业,就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按流程作业,一年来杜绝人身、设备事故发生。

加强了新设备投运验收关,先后对河西变414间隔,及栖凤变新设备进行严格验收。坚持按图纸督促施工单位解决遗留问题,对新站及新设备认真落实设备主人责任制,及时消缺(如岩头寨变、罗依变少油开关换油,栖凤湖变、城郊变防小动物孔洞封堵,罗依变、河西变35kv、10kv间隔除锈喷漆。为加强变电运行业务管理,修编了《35kv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完成了各变电站主接线图,新投运、新增加间隔的变电站设备台帐的重建工作,地网电阻的测试,直流系统蓄电池充放电试验。对城郊变增容工程、栖凤变新投运设备进行了双重编号。配合计量检定站安装了城郊变314线路预付费系统。完成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外审的审查。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安装了大溪坪变融冰刀闸。全年完成事故抢修消缺60多次。目前防冻融冰攻坚战已打响,物资器材已相应准备就绪,随时应战冰雪大战。深刻吸取了7.4重大伤亡事故教训,开展了“三要六查”安全周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6、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第3篇

【关键词】控股公司 安全现状 突出问题 主要对策

控股县级供电公司在综合、变电、线路、农电等安全管理方面均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粗放、纪律松散、规章制度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无序、一些工作无章可循等突出问题,既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也严重制约了控股县级供电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与当前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出的“安全发展”不相适应。控股县级供电公司的安全现状及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如下。

1.控股县级供电公司的安全现状

1.1以国家电网四川资阳公司为例,国网“三集五大”改制后,全资阳公司的五个县级供电企业中有四个是控股县级供电公司,仅一个直属县级供电局。四个控股县级供电公司均存在安全基础差,管理滞后的被动局面。截止2013年3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农网方面,一是农电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整体偏低,相当一部分人不会使用兆欧表和万用表,特别是农电工初中及以下文化占41%,这批农电工往往把自己的经济利益看的比生命重要,常常冒险作业;二是设备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还有一定数量30年以上的小方杆,支路漏电保护器安装率还没有达到100%。配网方面,一是人员被动地从事工作,主动性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工作执行力不强;二是对工作有畏难情绪,形成了不愿干、不敢干、不多干的不利局面;三是工作未能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态势,未能有效发挥出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应有的作用,造成工作推行缓慢,效果不佳的局面。这两个方面是当前控股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管控最大的危险源和风险极高的主因。

1.2农网升级改造安全“受控”难点突出。一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超能力承揽工程任务,导致设计质量低,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监理不到位,施工安全得不到控制。加之设备材料供应不能满足农网升级改造的需要,设备不能按期供货,导致赶工、赶料、压缩工期,导致加班加点疲劳作业。这样既影响施工质量,又给安全运行带来严重隐患。二是相当部分施工企业来自资阳公司系统外,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用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安全、质量和效率的关系,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往往忽视安全和质量,盲目追求效率,给生产运行到来隐患和后遗症,这种“三超”现象与安全管理的要求极不相适应。三是公司系统部分集体企业也在承揽农网升级工程,他们的管理虽然相对要规范些,但由于仍聘用大量的劳务人员,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其施工主体的责任和风险突现。

1.3近年来,农网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现有生产管理人员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要,新投设备的事故“谷盆曲线”效应致使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加大。新设备加入系统运行后,由于设计标准低、质量低,加之招标设备的质量问题,安装调试留下的隐患等质量问题 ,从新设备的事故“谷盆曲线”几率来看,初期是最不稳定的,无论是对农网还是对电网的安全影响均是最大的。

2.控股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管理突出问题

2.1综合安全管理方面。一是“两票一书”管理及执行与直属单位相比差异较大,或管理不到位,或执行不力,或敷衍塞责,或应付检查等。管理上,没有严格执行班组安全员、班组长(技术专责)、科室专业管理人员三级审核制度,对“两票一书”月度没有严格进行考核,从一定程度上放任了作业人员“两票一书”随意行为的发生;执行上,没有严格按照“两票一书”实施细则要求进行规范,术语很不规范,执行后弥补修改现象严重,尤其体现在线路(配网)作业“两票一书”上。二是部分安全规章制度直接使用或套用上级单位文件,未针对自身实际进行细化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三是班组反违章工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班组自查自纠工作停滞不前,有的班组违章档案连“一人一档”的要求都不能达到,有的甚至连一年内也难以查阅到反违章考核事件发生;同时,基层单位反三违考核执行也参差不齐,部分单位执行得不理想。四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各科室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不明确,基本靠安监科室独立支撑,隐患排查治理效果较差;对隐患和缺陷的界限区分不清楚,隐患排查质量较差;设备老旧较多,隐患较为突出,但不能正确发现,排查数量较差。五是危险源分析预控不力,现场查勘有执行不到位的地方。现场查勘记录不齐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套用现象较多,难以有效谈及指导作用;安全交底敷衍塞责,要么记录不完善,要么未履行确认手续。六是异常、未遂及事故分析不深入,发生设备异常、事故和班组未遂事件后,未认真分析查找设备、人员和管理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不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不对照自身进行实质上分析、查找,寻找差距,防患未然。七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亟待加强,一线班组员工安全技能不足。安全学习不严肃认真,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来听的现象突出,没有起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压力层层传递的作用;部分领导和管理人员对班组指导不够,没有深入班组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督促指导;安全技能培训方式僵化,与实际结合不紧密,“传、帮、带”的良好作风没有很好地传承下去,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没有及时组织深入培训,有的一线班组甚至连班组长、技术专责也一知半解。

2.2变电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变电站无人值班模式改革后,来自部分35kV及以下的变电站值班人员进入变电运维班组,原有部分优秀值班人员进入管理岗位或转岗,新的人员补充就位速度缓慢,变电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二是变电检修工作专业化管理后,由于变电检修单位承担部分集体企业建设工程任务,例行试验、检查、处缺等工作执行时效性不高,给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管理隐患。三是老旧设备多,电网运行风险高。部分变电站保护装置已超年限运行,大厂、小厂设备“争奇斗艳”,部分老旧保护备品备件已难以购买,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进行解决,加之老旧保护操作界面本就不友好,改造速度有限,给运维检修都带来极大不便;控股公司大量10kV少油开关设备还在运行,安全可靠性能低。四是误操作风险依然存在。变电运维班组人员不足,员工有超时劳动现象,部分人员尤其是技术核心人员长期疲劳作业;一个基层单位所辖变电站微机防误系统厂家较多,逻辑设置不规范、统一,存在漏洞较多,变电运维、检修和管理人员对逻辑设置不熟悉,主要依靠厂方人员设置,缺乏有效审核。五是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电网结构的变化,部分变电站负荷进行了重新调整,原有设备没有及时更换或改造,存在供电瓶颈和短路容量不足的问题,容易诱发设备及电网事故;变电检修二次安全措施票执行不到位,填写不规范,与现场实际不符合,有的甚至没有开具二次安全措施票。

2.3线路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外力破坏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是目前线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辖区内市政、道路建设,大量土石方开挖和大型机械施工,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二是山火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是线路安全的又一难点。受“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因多地封山育林,辖区内山丘植被生长茂盛。入春以来,大多草本植物枯萎,一遇火星,极易引发燎原之势,对输(配)电线路威胁很大。三是控股公司输电网络异常脆弱。较多35kV线路线径小、投运年限久,未及时进行全面大修,电杆本体、接头风化、锈蚀严重;单线、单变问题较为突出,停电影响范围广。四是随着辖区内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跨越高速公路、高铁的输电线路较多,双挂点的反措要求未及时跟进落实,留下较多安全隐患。五是部分输电线路防雷接地装置不完善,耐雷水平不高,雷击跳闸几率较大。六是电缆线路运维问题日益突出。电缆接头是故障易发点,缺乏有效监测手段;一些电缆线路运行年限久,经过多次改造后实际位置已不准确,施工作业外力破坏电力电缆事件难以有效控制。

2.4农电安全管理方面。一是控股公司受自身投资能力限制,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配网结构依然很薄弱。很多农村10kV线路长、分支多、线径小,许多支路没有安装支路开关或刀闸,且转供能力严重不足,故障和检修停电影响范围大,故障查找及隔离时间长。二是大量老旧设备依然存在,隐患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10kv线路中还存在LJ-25、LJ-35、LJ-50、LJ-70等大量纯铝线路;仍然存在许多小方杆和超期服役、小容量变压器。三是“三电”设施与农村电力线路强弱电交叉跨越、同杆情况多,形成新的安全隐患。四是通过近年来的农网改造,部分线路的双重编号没有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新,误操作及误登带电电杆引发人身伤害风险高。五是农村总路、支路和末级漏报安装率、投运率以及完好率均没有达到100%要求,安全用电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农村意外触电事件风险高。六是农村线路避雷器问题日益突出,因避雷器击穿造成单相接地故障查找困难。七是部分单位供电所人员年龄偏大,登杆作业人员越来越少。

3.针对控股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主要对策

3.1在综合安全管理方面,一是严格“三种人”考试制度,建立“两票一书”常态监督机制,严格“两票一书”、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大型作业(操作)组织措施书等的奖惩力度;对“两票一书”填写要求进行集中培训、下班组培训,修编完善变电站典型操作票、工作票。二是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力度,特别要加强反“三违”的执行力度,建立班组“一人一档”的违章档案,收集典型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三是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实责任,不留死角。四是加强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与应用,提高危险源的辨识和分析预控能力。五是把“传、帮、带”的良好工作经验传承下去,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3.2在变电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基础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一是全面清理基层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及时修编完善,理清安全职责和安全管理流程。二是加大班组反违章力度,完善班组反三违奖惩机制,倡导正激励,将班组反违章工作成效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三是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培训,督促指导各控股公司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实各科室、班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四是严格开展异常、未遂和事故分析,深入分析输变(配)电设备运行状况,对于出现的异常和跳闸事故,每次都要严肃认真进行分析,形成报告存档。五是加强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工作。邀请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开展差异化专业培训,认真研究班组技术培训方式,采取轮流授课、集中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3.3在线路安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控措施,防范施工作业安全风险。一是严格执行现场查勘制度,认真分析危险点和危险源,制定有效防范控制措施,严肃追究各级人员责任。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工序工艺卡、大型作业(操作)组织措施书按月进行抽查,发现现场查勘记录不全、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不力或出现重大漏洞、没有逐级审核等,加大连带考核范围。二是积极推进变电站微机防误装置典型逻辑条件和验收项目的实用化研究和集中在线网络五防项目实施,减少误操作风险。三是严格落实到岗到位管理规定,对管控不力,出现违章行为的现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严肃责任追究。四是加大领导和专业安监人员的安全巡查力度,严肃查处现场违章行为。

3.4在农电安全管理方面,实施专业实用化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是对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施工作业巡查,实行巡查情况月报制度,以确保巡查次数和巡查质量。二是加强对重要时段、恶劣气候、电力电缆的特殊巡视。加强输电线路防雷整治工作,尤其是单线供电的35kV线路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重点整治。三是加强对线路、变电的运维、检修工作督查,严格考核,重点查处超期、超限情况。四是对农电作业现场重点检查“三防十要”、“反六不”等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五是开展农村供电所实用化安全管理专项督查,重点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设备巡视检查情况、台区避雷器轮校情况、漏保安装维护情况、农村安全用电宣传情况、“两票一书”管理情况等。六是加强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提高设备在线监测水平。

作者简介:

第4篇

随着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能源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摆上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国家在2005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7年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许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投入,实施一批包括水电、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并开始着手进行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运营管控和接网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供读者参考。

一、风电场运营管控

当前,许多风电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风电场管控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总体来说管控模式形成了多元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对于集中开发且装机规模较大的风厂.实行运检分开的管控模式;对于风场规模一般且位置偏远的风场采用运检合一的管控模式;对于位置比较偏远同时装机规模较小,则采用整体委托经营的管控模式。风电场的管控模式虽然很多.但在管控模式的选用上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隋况,具体采用哪种管控模式要根据风场规模、变电所及风场岗位定员、外委队伍素质、当地工资收入水平、风场人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整体管控水平较低,无论采用那种管控模式,在运营管控方面均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一)重视生产指标统计与分析,总结经验,形成结论.超前控制。

风电企业要重视指标的统计、分析、评价工作,逐步总结指标评价的依据和标准。用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后形成的经验性的结论指导风资源评估、微观选址、设备选型和运行方式等工作。通过对生产运营指标的横向对比、相互关联、综合分析,评价风电企业发电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指标。从而促进企业生产运营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

(二)细化“两票三制”等基础管理工作,推行标准化作业。

公司各级领导均要高度重视风场的运行管理工作.必须把运行管理、操作及控制等工作做为主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融入到每一个环节。

在“两票三制”方面要细化两票管理规定,制定两票管理标准、执行流程, “两票”审批、编制、入库、执行等有关制度,在设备巡回检查工作中要制定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管理标准。在交接班工作中要制定风厂交接班管理制度、风厂交接班管理标准。在设备定期试验、切换方面要制定设备定期试验、切换制度,设备定期切换操作流程。

在“缺陷管理”方面要制定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设备缺陷管理标准、缺陷验收管理标准、缺陷管理流程。

根据风厂特殊的运行方式和人员结构,必须把风场运行班组的“班前会、班后会”作为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班前会、班后会”管理标准,使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措施能够在“两会”上进行讨论并得到全面落实.把现场的工作力争在“两会”上“想细做全”。

根据风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通讯条件,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汇报制度”和“表报记录报送管理办法”。根据缺陷等级和运行情况逐级进行汇报,确保生产信息畅通,缺陷处理和设备操作可控再控。细化日报、周报、月报,建立运行岗位工作标准。督导规定工作,鼓励创新管理。

(三)深入践行“三讲一落实”工作,做细做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三讲一落实”是指生产班组在组织生产工作过程中,在讲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讲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讲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并抓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归纳为“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简称“三讲一落实”。在风场的生产工作中以“三讲一落实”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对风场生产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即“讲任务要做到明确、具体,不能引起歧义;讲风险要全面,尤其是要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以及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性问题;讲控制措施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并明确谁负责,如何落实。抓落实首先是在班前会上,对安全措施如何落实进行明确,其次是利用班后会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关键环节是到现场检查、确认。把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现场,有效防控现场作业安全风险,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四)安装生产管理软件和信息平台,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风电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规模将日益扩大.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信息越来越庞大和繁杂,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在各风场应实现网络通畅,通过网络实现生产现场的可控和再控,同时也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按照分级管理、闭环控制、专业归口的管理模式落实技术监控制度,做好技术监控日常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关于技术监控工作的各项要求,建立风场技术监督管理体系,特别要加强金属、绝缘、化学、继电保护等重点专业的技术监督,对新、扩建项目在生产准备、验收时就要重视技术监控工作,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整理技术合帐,从源头抓起,从过程着手,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保证移交设备“即投产、即稳定”。

(六)探索“集中管控”新模式,优化人员结构。合理调配运行方式,做到经济运行。

许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建立多个风场。形成“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为此成立风电场集控和调度中心,将多个风厂运行工况和生产信息统一接入一个控制室实现集中控制,做到了风电场的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运行。合理调整各输电设备潮流分布,做到经济运行。

(七)推行风力发电场“定期工作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加强运维人员队伍建设。

风电企业在生产管理工作中细化多项制度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主要有“绩效考评管理体系”、“运维人员培训管理体系”、 “风电场班组建设规范”、“风电场各岗位定期工作标准”等并认真落实。在安全标识、技术监督、两票(动土工作票)等方面必须融入风电的一些要求,形成了有风电特色的、立体的、闭环的管理体系。

二、在运营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首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至今,各级风电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风电的运营管理工作与风电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体系建设、标准建设、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建立长效有序的管理机制。

各风电企业虽然出台了很多新制度,但针对我国风电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点多面广、各风场情况不一的实际情 况,原有的制度和体系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尤其是风电企业成立之初,有些规章制度没有及时建立或修订,参照了火电厂和水电厂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因此有必要结合风场实际情况修订一整套管理体系和工作标准,以便更好的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二)专业化的风电技术监控管理体系应进一步完善,提高技术监控管理水平。

目前许多风电企业没有成型的风电技术监控管理办法,没有切实可行的技术监控体系和实施细则,特别是绝缘监督、继电保护监督、化学监督等方面,存在试验设备和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只能外委相关单位完成,存在监控不到位、不及时、费用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技术监督工作及时顺利的开展。

(三)管控模式多元化,管理思路需要创新,对外包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较大型的风电企业管辖的风场较多且容量不等,管控模式多元化,产生了许多外委项目,管理上增加了难度。因此,不仅在技术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的标准去落实,在管理上要有适合自己风场、风电公司的思路,监管外包单位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有依据、有力度、有效果。

(四)风厂硬件设施急需完善

当前,许多风场不能准确预测负荷,有效控制出力,特别是许多风力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各风电企业要认真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网企和谐发展。

三、在运营管控工作中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各项制度、管理体系、工作标准,明确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二)牢固树立全员生产经营意识,加强备品配件的统筹管理和电量营销意识,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实现成本最低、管理最好、效益最高。

(三)高度重视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四)建立健全各类规程,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对比逐步缩小差距。

(五)制订风力发电厂点检、维护工艺标准,加强对新投产设备和修后设备的验收工作,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风电接网情况的几点认识

随着风电建设规模不断增大,风电接不进、送不出的问题愈加突出。按照当前风电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将更为严重。为此,有关部门要制定适应大规模风电发展的电网规划,研究风电对电网影响的解决措施,重点解决百万千瓦级风电上网和电量输送问题,争取国家有关部门修订电网规划,有针对性地提高电网配套建设标准。

1、优化电源结构,加快电网骨干架构建设,并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调峰电源。

国家新的风电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7个千万级的风电基地,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实现远距离输送电能,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国家对于风电发展已有系统的整体规划方案,但要对风电与其它电源、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风电项目要与电网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避免出现风机安装调试后无法送出的情况,造成投资损失。为实现风电的顺利送出,建议电网要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调峰电源,如抽水蓄能电站等,增加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同时要建设坚强的跨省跨区互联电网,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电源调节能力,有效扩大风电的消纳范围和规模。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和风电的开局特点,决定了优化电源结构,才能促进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应尽快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制定《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同时建立完善的风电机组检测认证体系和权威的认证机构,从源头上杜绝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要求的风机进入市场。

我国现有并网导则(GB/Z19963-2005)技术标准较低,同德国等风电技术发达国家的并网导则存大差距。详见下表。

国家电网公司于去年出台了在技术上较为全面的《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修定版)》,但作为企业标准对风机生产企业缺乏约束力和影响力。

目前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超过70家,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更少。有的企业为了抓风电产业发展的“商机”,匆忙上马,盲目求快,从国外厂家拿来技术就进行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自然很难保证。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风电机组的检测认证体系,对风机各部件质量和整机情况进行检测认证,借此提高国产风机的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不符合电网并网技术规定或质量不合格风机不能进入市场。风机整体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风电运营商的运行维护,减少维护费用,提高风能利用率。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电网对风电机组技术要求提高.部分风机机型无法满足。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电网公司开始对风电场并网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风机并网主要有以下要求:

(1)要求风电场具有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

(2)对风电场无功性能调节提出要求。

(3)对风电场的电压范围提出要求。

(4)要求并网风机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5)对风电场的运行频率、电能质量提出要求.并必须安装PMU装置。

电网的以上要求,对目前投运的风机绝大部分并不满足。要实现上述功能,需风机制造商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在这方面,风电运营商只能等待,处于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