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广告设计课程的培训

广告设计课程的培训

时间:2023-10-07 15:5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告设计课程的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广告设计课程的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实践;广告设计;设计竞赛;教学

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教学;第二部分是广告设计实践的技能培训。如果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考虑,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两部分的内容的教学方法大都是采用一些合理的交叉性、阶段性、多教学场景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涵盖了理论的讲授,而且还有各种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教学课程。其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以重点培训实际操作技能。理论与操作两者相互结合,共同达到强化学生的目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广告设计的专业性、技能型以及实践性的特点,所以不管是实践课程还是理论课程都一定要注重设计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于执行。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样有两部分,一是保证校方与企业合作项目能够成功的实践,二是校领导指导学生参加高职广告设计竞赛。下面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设计竞赛对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所获得启示。

1设计竞赛在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结构可以用一个比较系统的教学模块表示。在这一教学模块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项目”和“设计竞赛”在这个系统出处于左右两边平衡的部位。图示的实践课程教学系统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教学模式。那就是新、旧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实现“基础训练”与“初步应用”两部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拥有这很大的局限性,这与教学条件的限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缺乏地方产业、“双师型”的认可教师等等,没有企业的有力支持,没有广告设计实践需要使用的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等等,这一系列的限制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教学优势,不能很好的与市场进行接轨,不能与符合目前市场的需求以及时代后续发展的需要。很难培养出高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落后的表现。第二种就是新型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用与时俱进来形容,因为这种授课模式是在第一种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将前沿的市场与企业真实的课题进行融合。目前高职广告设计的教育行业已经将实施了真实项目进入课堂的授课方法,但是这种授课方式难度大,因此大都不了了之。而“设计竞赛”不仅包含了企业的真实课题,还包含了虚拟性课题和社会公益性课题,因此从内容上来说这种授课方式比“企业项目”要丰富得多,涉及面更广;从技术性与创新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授课模式更具有灵活性、选择性以及给了同学们更广阔的空间;而且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成功的评价标准的范围也变的更宽松,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调动起来,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学术性。探索性的存在。而且涉及精神能很好的将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专业知识链接起来,这样会使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拼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对学校,对学生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设计竞赛项目的选择,教学场所的要求

2.1设计竞赛项目的选择

目前,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全国乃至全国的设计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易获得,因此不用担心信息不足。而作为广告设计的任课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赛,因此认可教师在选择竞赛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到类别、影响力、层次等多方面影响,而且还要选择合适的课程以及技能培训目标,还要符合循环渐进的技能培训项目的内容。在选好竞赛项目以后就是设计竞赛的培训,在最后的广告设计竞赛开始之前,指导老师一定要为学生讲解广告设计竞赛的目的以及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竞赛,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竞赛。作为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设计竞赛项目,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选择出与学生课程有关而且有一定的含金量的专业比赛项目,只有选择合适的设计项目,学生才能学得更多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对于目前有一些设计项目片面的强调商业的价值以及市场化以及各种不利的项目,任课教师一定不要选择,因为这类项目会让学生滋生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设计竞赛教学场所的要求

设计竞赛一旦确定,不管是培训还是比赛,不可能只在一间教室完成,因此广告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将随时变换教学场地。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需要在市场上进行调查,需要到处收集资料以及实物制作等多种要求,因此设计竞赛需要多个教学场所才能进行。一般情况来说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可以在一个教室进行,但是企业项目、设计竞赛等技能强化的教学场所大多安排在实训基地,这样更有利于竞赛的进行。

3设计竞赛的作用

设计竞赛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以及获奖对于同学说是受益匪浅的。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可以让学生们对学习的乐趣变得越来越对,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种精神,这种专业知识将一直陪伴于学生,让学生终身受益。

比赛的结果不管如何,不可能出现人人都能的同样的奖励,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获奖的情况。因此这就会激励学生去那里获得奖励,获得老师的认可,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让学生在良性的攀比中进步。同时,任课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并且适当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培养积极的处世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4总结

广告设计的专业性很强,是一门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学科。因此广告设计的教学系统设计一定要注重每一个实践模块构建的科学性。“设计竞赛”作为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模块之一,不仅需要专业任课老师认真、负责的筛选设计竞赛的项目,还需要师生有效的实施。设计竞赛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技能培训的内容,并且将学生的知识面打开,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竞赛”通过第三方评价的竞技方式,为我国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珉睿.竞赛在广告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艺海,2008(05).

第2篇

要想让学生顺利走入市场,必须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到符合市场需求的基本职业技能,而中职两年的学校学习时间非常紧迫,所以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学习专业,是能否让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

一、中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现状分析

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我们要认真的分析当下中职层次教育和中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点,然后结合市场需求,明确思路,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1.从学生的质量分析

当代职校生的性格普遍较活泼、外向,乐于表现,相对前些年同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部分学生还有一些电脑操作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电脑操作感兴趣。不足之处是,没有美术专业学习的基础,而且大多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分析得出,如今平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技校生在电脑操作为主的美术制作方向培养的可塑性大,基本具备广告设计与制作行业中以操作为主设计为辅的技术人员的应有素质。

2.从当下的教学分析

作为培养对象,15到17岁的技校生年龄偏小,理解和操作能力有限;专业基础薄弱,审美情趣不能很快建立起来;培训周期来看,培训时间短,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传统的平面设计教育中往往不论学习对象,一律采用“平面广告设计”为主的教学内容,反应出培养方向定位理想化,教学内容繁杂,不能适应教学对象和周期。调整教学为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设计为辅的内容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3.从市场的需求分析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社会需求方面相对其它专业有需求量大、较分散、不固定、继续学习范围广等特点。笔者在图片公司、广告公司、出版社、印刷厂等相关行业中进行了深入走访、实践,综合相关信息得出,符合中职学生层次,适合中职教育定时、定量培养,就业出口集中,工作相对稳定的是印前制作和图像处理两类工种。这也是区别于高职和本科的目标,同时也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二、明确思路

根据我们中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首先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职层次的人才培养要区别于大学本科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中职层次的人才和他们相比优势只有在“技能”方面。所以中职培养的是初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再明确一点其实就是技术工人。培养成为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能熟练从事广告制作工作的设计操作员,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分析我们还得知,中职层次的学生有着独特的特点,学生文化素质薄弱,年龄层次偏小,所以和以前的中专完全不同,和高职有很大差别。这种特质就要求我们中职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变化。轻理论,重技能训练。还有中职的目标就是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而进行准备,所以在教学中和高中的为高考准备完全不同,也就要求教学内容和形式要适合目前这一阶段。

在明确了中职的独有特点,不能用老旧的各种模式之后,我们再结合当下形式和市场需求,来研究如何能更科学对中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进行课程设置。以求能够短时间高效率的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三、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

职业教育理念,正从专业定向教育向素质教育与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转变,这是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原动力。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人才需求的不同,笔者认为要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设置针对性为首,兼顾多元性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面临的困境是需要学的东西太多,课时又有限,有点不有顾此及彼。因而广告专业的课程要有针对性,要去伪存真,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出学生就业的核心技能。在社会对学生提出了广泛、甚至跨专业的知识要求时,我们在改进课程设置,支持学生“多能”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一专”——那就是要注意调整课程设置的极限。课程设置如果完全杂而抹杀了专业性,那就只会出现学生学什么都学不深的状况,同样满足不了社会的用人需要。所以课程设置在趋向多元化时,要有取舍,一定要保证基本的专业方向性,这也是调整的极限。

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广告方向的编排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等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学生必须保证扎实完成的,是针对性,专业性的设置,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就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就是这些内容。在这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再去开设一些涉及多元性的选修课,比如中国民间美术,广告摄影、广告心理及各种文化课等。在此“专一”基础上再考虑其它“多能”的课程,才能达到科学的配置。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技能

近几年,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高职院校开展比较广泛,这是由于一方面经济发展、信息膨胀,社会对广告设计和制作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本身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专业化程度较高,实践知识丰富,职业定向性及动手能力很强”等特点,因此,无论从目前的社会需求还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都应该继续深入开展下去。但是,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此类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太好,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理论和实践无法融会贯通,作品设计风格拘谨,模仿抄袭痕迹重,没有创新;布局、结构、色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目标有较大偏差。那么,如何对该门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应用技能,值得我们思考。

一、国外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特点

由于国外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因此其在相关课程的设计、教学上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果。英、法等国的某些艺术院校则发展继承了传统的“师生制工作室”,强调低年级至高年级共同组成纵向学习小组,由教授、教师、广告设计师、工艺美术师领导的各专业组共同指导。在美国,其高职的运行模式采取的是合作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其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广泛开展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或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在接受学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到企事业部门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践。

二、目前国内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广告专业的教学在各高校开展较晚,相关的广告设计课程在设计和教学上并不太成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针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教学这一块存在较大问题。

1.教学目标不突出。平面广告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特殊性。它既具有一般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具有广告设计教学的特殊目标,即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基础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有平面广告设计能力,而这种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以全新角度揭示视觉形态属性、诠释主题,同时利用视觉语言通过美的表达形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态。但是,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所采取实训教学来看,主要是在原有工艺美术实训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受到传统美术观念和实训教学方法的影响,比较偏重基础实训教学和技能训练,而没有考虑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特殊性,导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在萌发阶段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失去了培植的机会。

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训教学采取的主要的教学手段是计算机上机教学的方式,一般的教学过程是教师首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观看;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进行个人操作,教师在一旁纠正其错误;最后学生上交制作结果,教师检查评分。这种实训模式固然可以全面而细致地贯彻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训内容,但每节课都重复同一模式多次,未免令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分散,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果。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基本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模仿来掌握,制作的步骤和效果都将遵循教材或教师的示范,实训效果的审核主要看操作步骤及制作的结果是否与预设的一致,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学生完全没有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余地。这都与广告专业最为看重的创造性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培养学生设计综合能力的教学方针。

3.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脱节。由于目前广告设计行业早已普及计算机技术,广告专业所开设的大部分课程也需要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势必会涉及软件操作教学,但软件操作教学部分,绝不是简单的软件培训课,而是综合培养学生审美、设计和制作能力的技能课程。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注意纵向上与基础课,如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的联系,又要注意横向上与其他广告课程联系。另一方面,平面广告需要制作各种传单、海报等,在软件操作教学上,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图像编辑操作,还要懂得图文排版和一些特效的制作,对软件的综合运用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融会贯通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尽管已掌握了软件的每项功能,仍不能应付实际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出现“学了软件但不知如何用”的结果。

三、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

1.实训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平面广告设计的实训教学必须要突出广告设计专业特色,突出培养学生的广告审美和创意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实训课程不能仅仅是案例模仿式的软件培训,而应该灵活安排课时,除了详细讲解案例的操作实现过程外,还应该在实训过程中增加相关的案例分析内容,包括分析广告的创意、广告设计的元素组合、画面的表现力与冲击力,甚至还应该结合实际市场背景来分析,通过一边从理论上分析案例,一边从技术上讲解操作,使学生不仅仅掌握技术实现手段,而且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逐步培养广告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边分析边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平面广告实现的手段与方式,这样,在以后的设计中就会有意识地学习或模仿经典平面广告,最终自己去做有创意的广告。

2.采取多种实训教学模式。前面提过,目前,大部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采取的实训教学手段主要还是示范操作为主,即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操作,该实训模式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适用于难度较低的基础性知识,如软件基本操作和实例操作这两类教学内容,但由于是模仿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除了这种实训模式外,还应该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的采取教学模式,例如采取互动讨论、规定题目实训等方式,互动讨论分为主要是教师结合实例演示,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互动,通过作业讲评向学生反馈他们技能掌握的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技巧,形成“教-学-练-评-深入学习”的良好循环。师生互动的方式可采取讨论、提问、自由发言、互相评比等比较轻松的方式,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总结作用,鼓励各种不同的反馈信息,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互动的教学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相互借鉴启发,在热烈的讨论中,思维被打开,开始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一个创作理念演变成多个创作系列,完成作业课题成为顺其自然的事,在设计成果与设计研究能力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3.拓展多种渠道,加强学生自主实训。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实训教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积极拓展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练习,如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广告设计教学基地。由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师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广告实践存在脱节的问题,有些没有接触到广告实务,有些还是在理论中自我陶醉。因此,给学生寻找广泛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与广告实业界沟通,这是教学体制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是双赢的策略。从教学来说,强化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从广告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实习来选拔有能力的学生来服务于现有广告公司,壮大公司实力。除了第一课堂的实训练习外,还应该广泛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例如各种比赛是检验学生实践水平高低的最好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比赛。

总之,随着平面广告设计行业近年来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实训教学环节也必须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林华.计算机平面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璐茵.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第4篇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及社会对广告人才需求,分析了民族地区当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新的模式。

[关键词]

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应做到技术强化、岗位实训、职业教育三者密切结合,做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岗位化,实践教学、设计、方法以及手段多样化,这样才能符合当前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高校和企业联合,形成强大的研、开、产一体化的体系。然而,当前的广告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模式却难以满足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详细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通过分析提出构建全新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

目前国内一些广告设计专业都是在原来美术专业基础上的变体,故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设计实操性的技能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过硬的设计技能,以至很难达到当前市场对广告人才的要求。所以,学校要从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二)重专业教育,轻行业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及高校的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明确其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以及从事广告专业相关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基本还停留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艺术视觉的表现。这样的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再者,缺乏对当前广告行业的了解,没有考察市场行情和市场定位。我们不单单是培养出一个会操作几个软件的学生,而是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备专业设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也只有这样的学生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的设计产品才有生命力,才能使其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而作为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对市场敏感性相对要低得多。因此,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合格的设计师,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市场运行规律,制定正确合理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结合市场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实操技能的广告设计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市场定位,从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设计专业课程安排、教学方式方法、实训操作等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掌握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洞悉广告媒体特点以及设计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构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成为能较快适应设计、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新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模式教学改革

广告设计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相应地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实践要求,分层次有计划地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要求,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和考核过关。在专业技能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和综合素养模块教学基础上,分年级、分层次地实施多模式教学改革措施。

1.“工作室”教学模式

在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对其实施工作室培养模式,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制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成不同的广告设计团队,可以4人为一组,组内明确岗位职责,彰显个人技能;组员之间互相配合,协作操演。在导师的带领下,组内交流,分组讨论,充分了解广告市场行情,了解行业工作流程,这样对学到的专业知识,能有效更快地进入到实训环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2.“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要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广告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设计实践操作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能力,最后利于他们能在社会上开拓性、独立性、创造性地解决设计方案。所以,应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建立广告设计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学生在广告设计公司的实习,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生与市场的沟通。同样,优秀学生将来也可以为公司服务。

3.MES教学模式

MES(模块式技能培训)教学法于1987年引入中国,得到了许多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就业培训中心的借鉴。MES教学模式首先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市场任务、所需技能,然后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采取模块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强化为核心,把学生置于广告公司现场,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以广告设计能力为本位的现代广告专业设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强,具备较高的艺术设计素养,他们毕业后就能马上就业上岗。

4.CBE教学模式

CBE(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目前已有300多所学校借鉴了这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凸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的基础。学校内部的双师型教师和聘请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不同的岗位确定不同能力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这样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就可以实现从单一的理论传授到基础理论和技能实训相结合的转变,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凸显技能实训的强化。

5.“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所谓“双元制”就是要求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同时在企业或公司等校外接受实训培养。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每周在学校接受2天时间的广告设计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然后再到企业或广告设计公司接受4—5天的实践教育。这种交互式、结合型教学体系为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有利的实操性保障,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有效地学以致用,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高校也纷纷推行双元制教育模式,学习德国“双元制”成功的经验,现在的毕业生与以往的相比,在各方面面都有着显著的提高。

6.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通过学习与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要求学生每周约60%—70%的时间在广告公司接受设计技能方面的实训,实训结束时,公司也给学生发相应的培训结业证书,资格考试合格可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现代“学徒制”在广告人才职业培养模式中广泛应用有其自身的显著优势:首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有相当一部分就被留在公司直接录用,不需要经过入职前的培训就能进入实际工作。其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适合企业的需求,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已经接受了现代新工艺和新技术;再次,学生在企业接受学徒制培养期间,通过合同的签订,企业要为学生支付一定的报酬,同时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报酬也会相应地有所增长,这样学生在读书期间,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经济独立性,这一显著特色目前受到很多职业院校和学生的欢迎。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目前教学发展的瓶颈,所以建设和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经成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两个工程”(硕博工程和教授工程)来培养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通过教师的进修,进行长短期的培训、在职进修、脱产提高学历等多种方式,同时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通过教师的继续教育,完善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学校要和企业紧密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再次,学校可以聘请校外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校内师资,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获取实训技能资格证书。第四,学校应聘请一些企业或工厂富有经验技术能力的工程师或技师来学校授课,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最后要加强学术交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广告设计精英人士、设计大师等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这样一方面开拓了师生们的眼界视野,同时也扩展了教学模式。

(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特定技能、专门知识和工作经验的证明。所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培养广告设计专业人才时,应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就要求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课时,把获得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定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专门辅导学生,让学生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个案分析研究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现代意义上的个案分析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成型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之后90年代引入中国,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知识能力。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建立广告案例数据库,从各种媒体媒介上收集经典广告案例,同时也要求学生收集他们认为值得分析研究的广告案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过去的个案或设想的个案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然后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技能和整体综合素质。顶岗实习教学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学生基本修完重要基础课程之后,直接进入广告设计公司或公司的广告设计部门,直接参与设计,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真正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现场,这样通过半年或一年时间,不但使学生专业知识得到了实践应用,同时,学生在这段时间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体验社会生活,了解广告市场,学习管理知识,既磨炼了意志,也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为毕业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六)加强合作交流,引进优质资源

国内的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各方面更显不足。而对于广告设计专业来说,相对越发达的地区对广告市场的敏感度越高,发达地区能以第一时间、更快的速度接触到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因此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必须在广告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各个层面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合作交流。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方案的确定、培训的内容、授课的形式等方面应参照其他先进的培养模式,同时也要随时关注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再者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来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目前的职业教育的宗旨不再是培养出大量的职业人才,而是要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培养出知识素养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高标准人才。所以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通过与外界交流合作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办好适合自身发展、富含民族特色的广告设计教育。

结语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综合性的跨学科专业,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兼顾其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广告设计专业本身更加注重的是设计实操技能,因此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强调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侧重实践教学环节。但要避免两模块之间的教学脱节,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在教学中把本文探讨的多种教学模式实施到位,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进入设计生产现场,最终能顺应潮流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独立完成各项设计工作任务。诚然,目前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根据广告专业的特点,研究专业课程性质,发挥自身优势,分析学生情况,运用完善的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民族地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综合型、应用型广告设计人才,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探索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完善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曾丹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茂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美术大观,2010

2.周晓峰.实战型广告设计教学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

3.马诚.广告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装饰,2007

4.滕书筠.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广西经管干部学院学报,2011

第5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授课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告设计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商业的、公益的;国内的、海外的;传统的、现代的,各式广告让受众目不暇接,想要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引起受众的关注,完成商业目标,有效地传递信息显得愈发重要。在此浪潮中,学校如何应对,我们要做出及时的反应。近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要培养出适应时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一高职广告设计教学现状与问题

从学生毕业设计和与兄弟院校老师交流的情况看,学生都能熟练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常用的设计软件进行制作;手绘草图也能体现出素描、速写、色彩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所学,这类基础课程教学效果都很好。然而,设计的实际内容却不尽人意。广告主题的拟定、文案的编辑、设计元素的选择、版式的编排等影响广告设计效果的因素普遍存在明显的问题,所有问题都与教和学密切相关。因学制的限制,与广告活动有关的营销学、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很少写进教学计划;决定广告策略、广告定位的市场调查研究很少被执行;影响广告设计视觉传递效果的美学法则、版式设计缺少专门的训练。而实际情况是素描、色彩、速写等美术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就已有所训练,学生已有相关基础,个人认为这部分课时不必占据一个学期,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基础等往前调整,给出空间安排市场调查、广告文案等必须设置的专业课,还可设置营销、策划方向的选修课程,完善广告设计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广告设计的应用性也极强,要培养出适应当代广告设计要求的人才,必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对接。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严谨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应片面强调“应用”、“技能”,否则多数学生会被塑造成“绘图软件的高手,设计的庸才”。我们培养的是能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后,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联系起来,围绕着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加以分解[1]。这方面我们确实不够好,对能力的分解不够具体不够严谨,造成部分学生修完课程后,对所学专业还处于模糊状态,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在行业无法立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关注的是软件绘图技术的提高及作业是否美观,这显然是对广告设计缺乏系统学习与实践的表现,因为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描述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如:具备良好的设计需求理解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与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平面设计方案风格与创意规划的设定能力;能熟练运Illustrator、Photoshop等相关设计软件,按设计制作规范及标准完成各类平面设计项目的能力。对于培养这些能力需要设置的课程安排却不系统。只有对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将实现一系列能力需要开设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安排,才可能实现培养目标。

三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是关键

由于之前的教与学不到位,每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我对其一一分析并加以指导,学生也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对设计进行调整,但是工作量非常大。广告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学生经常遇到很多知识盲点,导致设计效果不佳,相信老师们都深有体会。其实,这与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的系统性、可行性密切相关。课程标准中每个教学模块的理论基础、实践任务以及考核与评价标准都应紧贴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细致到广告活动的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等环节,不脱钩。如此,课程的脉络就延伸到了广告的具体环节,能让教师教得清晰,学生学得明白,教与学均得以良好实现。以我校的广告设计为例,前期基础课程为素描、色彩、三大构成、Photoshop和Illustrator,广告设计课程为7周56节,授课主要内容为图形、字体、色彩、版式的设计。直接结果是学生因部分环节的知识缺失,导致了对广告活动缺少系统认识。

四模拟实战的开放型授课方式

那种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后,学生在电脑上绘图再上交作业的课堂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设计人才培养。本学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我们模拟实战,让学生了解广告活动的过程,通过实践改变了学生对广告设计最初的认识。任务是之前学生参加过的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的选题,初衷是参赛时提交的设计太不成熟,希望通过毕业设计体验设计活动的全过程,缩短学校与社会、学生与职业设计师,转换环境、角色的适应过程。在与每位学生一起制定了工作计划后,开展了调研工作。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分别制定不同的调研内容、调研方式,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确定广告策略(在此过程中还请教过专门的广告策划人员)。进入设计阶段后,根据广告主题设计不同的方案,讨论后选出最可行、最实用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而后制作投放环境的场景,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模拟评估直至定稿。按照这套工作计划执行,学生在每个步骤都投入了精力和热情,较往常常规的教学效果好很多。老师在每个环节布置具体任务并加以指导,能反映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进步,调研、策划、创作能力明显提高。

五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就参加工作,没有在行业、企业的工作阅历,缺少广告设计的一线工作经验,授业是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院校教师所需的能力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就势在必行了。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使他们有机会感受到广告行业里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思维模式,并将这些作为教学资源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讲授的内容更有广度和深度,更有适应性、开放性和系统性。[2]目前很多教育主管单位与职院已经很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开展师培项目,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也在大规模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获得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有理由相信教师的继续教育会越办越好。中国经济与社会在高速发展,广告行业也在不断迎接挑战,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专精人才相对紧缺,培养能快速适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职业新兴力量也是我们必须迎接的挑战。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得到行业的认可,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教与学就必须要适应专业与行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79-81.

第6篇

现行一些高职学院的广告专业课程设置里,在广告创意策划、广告概论、广告文案等理论课程都涉及了一些品牌的知识点,但由于较多考虑职业培养人才偏重于操作层面的定位,或课程的教授多停留于广告理论的讲授,着重于绘画设计及相关软件的教授和操作训练,很难使学生将设计实践与(企业/产品)品牌建设联系起来。学生对广告设计灵魂――“品牌”的传播规律知之甚少,设计作品脱离市场、不符合品牌传播规律和品牌诉求时常发生。学生对广告设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追求精美的视觉效果,忽视广告主体(产品、服务)一贯的传播形象、风格和服务对象。品牌管理实施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缺席使学生很难将广告设计作品与企业表达、消费者需求联系起来。

怎样教学才能将“品牌意识”和广告设计更好融合在一起?如何改善品牌理论与设计实践的孤立教学现状?如何让学生在进行品牌广告设计的时候,对品牌的个性、风格、传播方向有所考量,设计与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技能型+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需在了解设计原则、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掌握品牌运营的规律和特点,使设计更具市场说服力。

围绕这个课题,我们在济光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2008、2009级的学生中开展了三项教学尝试。

一、角色定位和参与:创建品牌运营小组和广告设计小组共同完成广告设计任务

好的广告设计永远是两个角色充分合作的过程,一个是品牌主,一个是设计公司,二者的合作水平决定了工作结果。为了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品牌广告设计的过程,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进行模拟品牌运营小组和广告公司设计,以市场上现有的品牌为案例。首先由品牌运营小组的同学对品牌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使学生从过去单纯做广告设计的角色换位到品牌的立场进行思考,代表品牌运营小组一方的同学需要掌握最全面的品牌信息,例如品牌文化、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品牌核心价值等,并通过文字和图片撰写品牌简报。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会议模式,代表品牌运营的一方将简报向广告创意设计的一方详解,双方针对品牌进行深度沟通由广告创意设计方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确定设计方向,再与品牌运营方同学进行讨论,具体流程如下:

教学对象:2009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1班(48位同学参与)

在第二个品牌色设计案例中角色扮演可以对换,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过程中的品牌意识,所以不论是前期的调研还是设计中各种创意设计形式的探讨,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双方作业互相渗透,让学生更深入更充分体会整个设计任务的进行,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的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专业兴趣。

双方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三个部分的设计:(1)为品牌进行一次平面媒体广告投放的设计,该广告设计稿主题由品牌运营小组决定,如品牌新品上市、品牌更换新包装、品牌推出新代言人等不同时机的平面广告,主题不限。双方需要从品牌个性出发,共同拟定广告的投放媒体,以及投放频次。(2)为品牌进行一次影视媒体广告的创意故事脚本设计与绘制,由品牌运营小组拟定广告方向,广告设计方的同学通过头脑风暴会议,进而完成故事脚本的创意和绘制。同样,双方共同拟定宣传路径,决定品牌广告投放的电视台、频道、插播的节目名称以及播放时段。(3)为品牌进行一次商场促销活动的广告设计,超市促销的POP海报设计或一个商场活动的促销广告DM设计。此类广告的特点是现场鼓动性强,讲究与现场环境的配合,因此品牌运营方和广告设计方的同学们需要去商场现场查看环境以确定广告场地。

这个课堂的实训练习最大的特点是团队协作,不论是作为广告主还是广告公司,都需要对品牌进行集体性的调研和讨论,这个过程有助加深学生对品牌广告产生的体验和理解,广告设计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增强学生的角色分配和参与意识。

二、整合各课程的教学:共同策划和设计一个完整的品牌广告活动

整合课程的想法,源于整合营销传播的思想。品牌意识是整合营销传播模式下广告设计者所必需的素质。品牌意识加强了品牌在各种传播设计中的应用的统一性、有效性。整合营销传播的思想核心: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1]

尝试项目教学[2]整合广告创意策划、广告会展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品牌,如图2,以两位学生(朱丽炯、马莲)为一组进行SONY品牌的广告活动的策划与设计,通过SONY品牌的调研、品牌解析、品牌策划实务要求提交广告活动策划书。学生需要完成策划书中广告活动的展示空间、活动广告海报、DM的设计,并创意设计广告活动中的礼品以及包装,形成学生以品牌意识为核心的设计观念。

因为项目涉及课程较多,需要整合不同的课程,在各课程的主领教师的带领下,围绕同一个品牌,启发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将品牌的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同步,以品牌设计实践为基础,使学生体会品牌意识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研究要求,我们针对2008级广告设计与制作1班(共计50位同学)进行如下的课程设计与整合(这些课程均在这学期中开设):

在整个品牌创意活动的策划过程中,要求学生挖掘品牌感动人心的地方,了解品牌的核心价值,在设计中能将品牌的资产价值极尽发挥。“品牌意识”要求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之前必须问自己:

(1)这个品牌对消费者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2)什么促使他们作出购买这个品牌的决策?(3)品牌的竞争对手有何特征?(4)我设计的品牌广告给谁看?(5)我的设计要强调品牌的何种利益?(6)何种广告,消费者会接受,并且符合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7)广告以何种形式出现?

这一系列的问题从品牌策划的角度提出,需要被广告海报、广告展示、包装等不同的品牌视觉展现中反复自问,学生在不断自问的过程中加深品牌意识、品牌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

三、品牌形象创建:自创品牌的广告形象设计与输出

由学生自行创建一个品牌,设定品牌的定位,分析、调研品牌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从CI设计(品牌理念识别、品牌行为识别和品牌设计识别)出发,着重品牌的视觉识别部分,对品牌进行全面的设计输出。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创的品牌设计拓展了传统VI仅限于CI的范畴,与市场关系更紧密,打破了传统VI课程只停留于操作程序、格式的解释,将VI设计从以往的手册制订解放到以品牌塑造为主导的整体视觉设计。让学生把握品牌的概念,以品牌发展为核心,以更富有整体性并不失变化和新意的思维去进行品牌的视觉规范。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带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避免学院气重、实用性弱的缺陷,使学生能尽快体会商业设计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的课程综合运用起来,适应商业市场的需要。学生在完成整套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后,不仅在设计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并且获得了极大成就感,设计自信也得到提升。

四、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估与建议

经过对2008和2009级广告班学生以上三项教学方法和教学改进的尝试,我们设计了一套关于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调研,调研结果表明:

71%学生通过学习加深理解“品牌意识”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

80%以上同学意识到围绕品牌出发的广告设计不单是追求视觉的美观,认同品牌价值的表达是设计能否能获取消费者认同的重要标准。

55%的同学表示认同以品牌为导向的重要性,喜欢多种设计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50%的同学同时感到项目实践时间不够充裕。

63%同学感觉这样的课程尝试从入校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最合适。

75%学生觉得参与企业品牌项目以及品牌理论与设计课程的融合最能提升学生的品牌设计意识。

第7篇

关键词: 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 相关研究 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设计实践发展迅猛,开设广告设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1000所,但当前广告设计实践发展和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严重脱节,广告设计教育问题丛生。目前我国虽然拥有10万多家广告公司,但是广告产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至今没有一家本土广告公司可以进入世界级跨国大型广告公司的行列;虽然1000多所高校设置了广告设计相关专业,但是尚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引领世界广告设计教育的学术潮流……这些广告现实问题都可以从广告设计教育中找到回应。新一轮产业竞争环境下,我国广告设计教育何去何从?其中,重要的经验,来自对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历程的总结。

对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史”这一专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仅有零碎的研究而鲜有发现专门研究。与该主题相关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以及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其具体理论形式表现为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等。国内外与该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如下。

国外学者历来重视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他们从各自的文化背景出发,对本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概括,达到完善广告设计教育史理论体系和促进广告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比如二战后以汉斯·M·温格勒的《包豪斯》为代表的数量众多的研究性著作和专题性论文,从理论上对先进教育经验及时总结研究,奠定了今天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包括广告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基础。1959年由美国“卡内基”(Carnegie)和“福特”(Ford)基金会分别资助而独立发表的两项关于大学广告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掀起一场广告教育研究的学术。1967年日本成立“日经广告研究所”,相继出版《日经广告研究所报》和《广告报告》期刊,对日本业界广告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于1990年表《广告教育白皮书》和新世纪初叶发表《2001年广告教育峰会报告》等,对当代美国广告教育的状况与社会效应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客观评析和深度展望;美国著名学者BillyI.Ross于2006年出版的《广告教育:昨天、今天与明天》,则对百年来的美国广告教育做了开创性的梳理、总结与前瞻;英国的“英国教育”、“英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等国家教育网站则专设了广告教育研究栏目,对英国近百年来的广告教育展开了多向考察与深入探究……(参见查灿长著.《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部分)概言之,西方学界或业界的这些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其本国范围内的广告设计教育,而从国际视野角度来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进行探讨的成果,仅见有零星论文,如日本株式会社电通企业计划局副局长坂本直规的《关于中国广告教育的现状与课题》(《中国广告》,2004.9),点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种种问题,如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等等,但专门的“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专题成果还鲜有发现。

“广告设计教育史”作为一个研究专题在中国的萌发,是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科分工制度中的“专门史”的建构,以发达国家的广告设计教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热潮的打破,发展中国家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产业环境和广告设计教育实践大发展的形势下,有关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学术论文日渐积累而逐步萌蘖、发展起来的。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广告通史类著作中“广告研究与教育”的专题叙述。中国第一本广告史著作——1948年如来生撰写的《中国广告事业史》包含了初步的广告教育和教育家的个案研究。他的著作将广告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纳入广告事业的系统的结构之中,其中有陆梅僧、林振彬等广告人的个案研究资料,由此开启了在广告通史类著作中研究广告设计教育史的先河。这一研究范式一以贯之,迄今为止较为著名的成果有:陈培爱的《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虽然这本著名的广告史著作影响广泛,但陈培爱本身的文学研究学术背景影响到其在广告史研究过程中对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的渗透);樊志育的《世界广告史话》(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1997年);余虹、邓正强的《中国当代广告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刘家林的《新编中外广告通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寇非的《广告·中国(1979—2003)》(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版);刘家林的《新编中外广告通史(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孙顺华等的《中外广告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黄升民、丁俊杰、刘英华的《中国广告图史》(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概括起来,这些著作均把广告业分为“广告媒介”、“广告公司”、“广告行业组织”、“广告制”、“广告主”、“广告管理”、“广告研究与教育”等几个不同的专题,并在整个广告产业环境中对广告研究与教育进行描述、分析。虽然叙述极为简略,在很多方面缺乏史料的支持,很多观点只是根据二手资料得出的常识性论述而缺少一手的实务文献和文本文献,教材的体例也决定了对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方法本身不可能作出更加深入的探讨,但是,前辈们把广告设计教育置于宏观的“广告生态”大环境之中,从广告产业的整体环节的立场去考察广告设计教育及其发展规律,开辟了中国广告设计研究者对本土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之路。在这些著作中,对当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部。

著名文艺美学家余虹教授的著作《中国当代广告史》侧重于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研究手段,走访了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数十位广告人,在广告设计学术史上自创以分期为纲、每期内以“专题”为线索的写作体例,详述并评论了中国广告史上1979—1996年间的众多大事件、主要学术论争和广告营销现象。该著作对于一手文献的把握、基本历史框架和一些基本的判断,是广告设计教育史分期的重要参考。

陈刚主编、姜弘担任顾问的《当代中国广告史1979—199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分期方面从广告自身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渠道(通路)竞争、品牌差异化的竞争入手,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研究方法上,这部广告史注重采取大量图像—文本的一手资料,并且采用了深度访谈、口述历史等人文—社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这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的研究方法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对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某种“范式”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2.设计史、设计教育史中广告设计教育史的专题研究。在设计学领域,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仅有零散的论文和片段式的理论成果。虽然当今中国广告设计历史研究的相关著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如王受之的《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夏燕靖的《中国设计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版),等等,但关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专题性研究,尤其是从设计学本身的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目前还属空白。

截至2012年5月12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关键词”为检索项进行“广告设计教育”的关键词搜索,共有学术文章77篇。以“全文”为检索项进行“广告设计教育”的关键词搜索,共有学术文章220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3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而且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当前广告设计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以及广告的创作手法层面。从宏观的设计艺术教育的视角进行的涉及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性著作、论文,仅有袁熙旸所著《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0届博士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以及200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田君的硕士论文《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民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但这两篇论文的视角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有关于广告设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翔实史实、资料,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关于广告设计教育的专门论述,对广告设计教育本身缺乏一个长期的规律性专门研究。

2004—2009年邬烈炎主编的《设计教育研究》(1—7)是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论文汇集,该丛书有专门的设计教育史研究栏目,还有专门一册设计教育史研究专辑,其中不乏国内外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论文。

由于中国设计学学科的发展,一批硕士博士论文开始关注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研究,如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获得的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庞蕾的《构成设计研究》,作者对广告设计教育中基础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的构成课程的历史、发展和出现的问题做了系统考查,并就构成教学改革与设计基础教学整体实验的关系进行了设想与讨论,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路径与方式,是广告设计教育中构成课程的集中理论成果。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李晓慧的《广告设计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借助广告学的理论支持,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广告公司相关人员的调查,归纳出当前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此外,还有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的部分学位论文,如易菲等就中国设计教育史上的某一组织进行研究的专题,虽然这些具体的个案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毕竟缺乏广告设计教育的专门性系统性叙述、解读、分析。

另外还有国外的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作为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董占军的《德国广告教育札记》(《现代广告》,2005,(9))介绍了德国的广告设计教育的综合大学的广告设计,实用性专科学校的广告设计,职业性培训学校的职业培训,以及各自特点。还有相关研究见于晚清、民国时期广告文化史、广告设计史中关于“广告设计”的研究与教育方面的一些名家、个案,如张燕风所著《老月份牌广告画》(《汉声》杂志社,1994年版)对“月份牌广告画”及相关广告画家,广告画技法的探索,以及广告画人才培养的追溯。又如赵琛的《中国近代广告文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对当时著名的广告画家徐永青冠以“近代广告教育家”的称谓并提供了相关史料论述。

3.专门的广告教育研究中的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近三十年来,关于广告教育的研究逐步展开,如张树庭所著《广告教育定位与品牌塑造》(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对我国高等广告教育规律进行了探索,对广告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进行了初步论述,并组织了《2003年广告教育调查的研究报告和数据报告(高校卷)(毕业生卷)(在校生卷)(广告公司卷)》,具有珍贵的实证资料价值;查灿长著《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本书主要研究当今世界上广告产业最为发达的美、英、日等国广告教育发展之历史脉络与现实状态、广告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与价值指向、广告教育实务的多元模式与个性特点、广告教育衍生的社会组织与学术活动、广告教育发展的趋势走向与前瞻思考、国外广告教育对中国广告教育的启示。这些专著总结了前人对于广告教育的研究成果,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分析了中国高校广告教育。但其对广告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广告教育方面,对于生活中的广告、公司的广告培训探讨较少,而对于广告设计教育的论述更是放在广告教育的一个从属地位,仍然是从广告学的专业背景出发来论述广告设计教育。另外还有相关论文,如韩志强的《对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设计教育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提出构筑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设计教育的新模式;吴琪的论文《广告职业的专业性初探——以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内地广告职业为例》(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就“广告职业化”对广告职业教育、院校教育等情况作了梳理,等等,但缺乏对广告设计教育史本身的理论思考。

4.广告设计综合研究工具书与资料汇编中的广告设计教育相关实证资料。1988年起陆续出版的被称为“研究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编年史册”的《中国广告年鉴》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导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广告监督管理机构、广告协会组织、全国广告界参与编写的大型行业资料工具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广告业发展概况,中国广告业统计资料,广告法规、条例、方针、政策,广告界大事纪要,广告学术论文选登,广告专业名词注释,广告教育,国际广告交流活动,等等。该年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1995年起每年编辑出版的《中国设计年鉴》,梁梅编著的《中国当代设计图典》(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各种《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等等,往往作品图片丰富并配有简要介绍,具有很重要的资料价值。朱铭、奚传绩编著的《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从设计学的角度考查了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史上的若干大事件。现代广告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广告业二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0年版)收集了1979—1998年间“全国广告业各项经营统计数据”和“中国广告20年札记”相关资料,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定量与定性研究的重要资料。另外,还有范鲁彬著《中国广告2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及其相关论文。这些成果都或多或少包含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但其资料性胜于学术性及思想性,只能提供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背景素材。

5.历史学、教育史学科领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史的研究。我国历史学、教育史学科相对发展完善,理论成果比较丰硕。其宏观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包括大的中国教育发展阶段阶段划分等,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1840—2012)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如:何东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导语和结束语(《高校理论战线》,2007,(9),(12)),其教育史学术视野和分期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的分期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在这些教育学、历史学学科领域出现的新的视点、理论关注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课题有着新的启发、借鉴意义。在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课题本身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借鉴历史学、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成果十分必要。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中国教育史专业中国教育发展方向2009年博士论文贺晓舟的《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清末学堂艺术教育的发生与演进》,从教育学的背景考查了近代中国艺术教育,但由于专业不同,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史课题来说有“隔”的感觉。

综上所述,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理论归纳,其成果散见于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以及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其具体理论形式表现为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等方面。可以认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薄弱是阻碍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中国现代广告设计教育历程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分析和研究近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历程,总结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探索广告设计教育的性质及发展规律,可以清楚地认识影响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有助于当代广告设计教育的理论积淀,有助于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问题,有助于为现实中国广告设计教育改革的决策提供服务,有助于阐明现在和将来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可能趋势。

参考文献:

[1]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键词]广告专业 人才培养 六业并举

[作者简介]刘宗红(1966- ),女,安徽芜湖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与设计教育。(江苏 南京 21118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南京市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双师型’师资结构调查及建设路径分析”(项目编号:B1352)和2010江苏省第一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自筹项目“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六业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CG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09-03

广告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在服务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也是一个广告大省。近年来,江苏广告业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江苏广告业营业额达到126亿元,2010年江苏广告营业额达153.3亿元,位居上海、北京、广东之后,列全国第四位,广告经营单位15864个,从业人员10.85万人。2011年江苏广告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最快,达24.5%,高于商务服务业平均水平。与江苏省广告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相比,高职院校广告教育却不能完全顺应这种发展变化,其表现在:其一,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广告行业职业能力结合度不够;其二,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内涵质量不高,已经影响与制约了广告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笔者试从“六业并举”的视角剖析目前高职院校广告人才培养的困境,构建适应高职院校广告专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六业并举”的内涵

“六业并举”即高职院校培养广告专业人才需要树立“依托行业、紧联企业、对接职业、优化专业、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六大人才培养理念。

行业需求就是一个大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就广告专业教学而言,上这门课的老师一定要了解这一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就是依托广告产业发展的背景办学。教师需了解所授专业针对性就业的行业特色和具体要求,如广告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在广告业、创意设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就业。紧联企业的内涵就是针对行业的下属企业进行紧密型合作,与企业进行项目策划、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合作。对接职业就是具体从事的工作,如在广告公司从事策划、设计、制作等工作岗位。优化专业,涉及广告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产业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和教学改革要根据产业变化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目的是缩短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二、从江苏广告产业发展看高职院校广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江苏广告产业人才现状与广告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分析

1.江苏广告产业人才现状。目前,中国广告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五大广告市场之一。江苏广告市场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中国的前列,但仍与上海、北京等省市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一是江苏广告产业整体发展规模落后于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具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广告企业还不多,广告产业人才尚没有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培养的态势。二是江苏广告从业队伍庞大,但广告从业人员整体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偏低,高端专业人才缺乏,国际广告运作经验欠缺,高水平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人才严重不足。①

2.广告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分析。(1)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人才。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人员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广告调研、广告定位与预算、撰写广告策划方案和广告效果测评能力。(2)广告设计与制作人才。其特征是对广告视听形式、审美标准、广告投放的形式和广告投放效果评估具有独特的敏感度,其广告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强,对广告后期制作的整体把握能力和与客户沟通交流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等较强。(3)广告营销与运作人才。其特征是能广告营销策划,合理选择广告媒体,对广告投放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以上的工作,建立市场渠道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拓展受众群体,整合广告资源配置。(4)复合型创业人才。该类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高与复合性能力强的特征,他们具有较强设计思想和设计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组织协调、整合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较强。②

(二)江苏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江苏省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法等方面,大多是围绕学习广告专业知识而构建,强调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根据工作领域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同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相脱节,培养的人才不熟悉设计流程以及施工技术等,学生向设计师的身份转换需要较长的社会实践与知识补充的过程。

2.江苏省广告业需求职位主要集中在平面广告业、户外广告业、网络广告业以及电视广告业。不同岗位的广告工作职责和需求不同,广告业巨大的跨度特性需要复合型广告人才。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块短板。

3.师资配套力量较为薄弱。一方面现有的专业教师大多为高学历者,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广告一线的实战经验,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项目实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广告公司与行业人员真正参与到广告教育中的比例较小,并未真真切切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③

三、构建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六业并举”培养新模式

(一)依托行业需求——确立广告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为了与行业需求接轨提升专业竞争力,通过聘请与学校专业对口、合作紧密的多家行业的部门经理、一线设计师、教育界知名人士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工作。根据江苏广告行业发展对广告职业人才的需求,坚持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思想,依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江苏高职院校广告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依托,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特色。学生在牢固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广告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相对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以及根据实践需要的学习迁移能力。④

(二)紧连企业——项目化教学和与校内外实习基地接轨

1.引入项目化教学法。主张在教学中把企业的一些真实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指导、评价,实现学生由理论认知向实际操作“做学合一”的战略性转变,提升学生对企业广告职业人才要求的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2.与校内外实习基地接轨。校内实训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工作室实施公司化运行模式,模拟广告公司结构和框架,满足从客户接待、项目洽谈、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整个项目的运行流程。在工作室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或结合社会需求做一些广告大赛、项目投标、广告职业技能竞赛等训练。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师生根据课程需要利用广告公司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与企业共同完成真实项目。毕业设计环节需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由企业参与确定并在企业指导中完成。

(三)优化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1.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广告专业技术应用性和岗位工作的需求,把职业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依据,构建出模块化课程体系。(1)基础素质模块:公共基础课(思政基础—思政概论军事理论—体育—实用英语—就业指导)和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摄影摄像—构成艺术—图案设计—图形创意—装饰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字体设计—版式设计)。(2)核心职业技能模块:广告方案策划课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企业形象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影视广告视听语言—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广告制作配套课程(印刷材料与工艺—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岗前强化训练课程(设计准备模块—方案设计模块—设计表现模块)。(3)职业素质拓展模块:限选课程(设计思维与方法—现代设计史—消费心理学—现代手工工艺—商务礼仪—多媒体技术与运用),同时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书法鉴赏—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艺术导论—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4)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职业资格考证、教学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对应课程(军事训练—摄影摄像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校外写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

2.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首先应培养一批“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对在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抽调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和锻炼。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⑤二是校外企业督导和外聘教师加盟:高职院校成立教学督导室,并在各系选出二级督导员。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校外教学督导,及时了解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趋势,并对专业教学提出建议和指导。专业教学系部还应从企事业单位或社会上外聘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广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将各类与教学有关的、零散的信息资源和项目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和优化,形成具有交互性质的静态文本和动态项目资源系统。⑥四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其一是结合不同模块课程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评价方式,避免将某一种评价模式套用在不同属性的模块课程中。其二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师评学生,实施阶段性学业评价。其三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设计的测评,需改革传统单一评价方式,引入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参评环节对学生学业进行综合评价。

(四)对接职业——根据广告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体现职业能力

广告方案策划岗位,具有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书写与分解招标文本的能力;分析比较选择资料的能力;合理分工安排项目施工组的能力;制定实施日程能力;针对项目进行市场调查的能力。

广告设计与表现岗位,具有认识媒体广告类型特征的能力;广告草图创意与输出表现能力;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广告设计与输出能力;手绘广告设计表现能力;组装媒体部件能力;后期媒体部件和系统调试能力。

广告制作配套岗位,具有平面与媒体广告设计能力;印刷完稿的能力;包装设计打包的能力;一般装裱的能力;选择材料与配件的能力;协调现场搬运服务能力;现场搭建组装和调整能力;设备搭建监理能力和挑选视听设备能力。

广告制作流程管理岗位,具有商务沟通能力;管理设计流程能力;应变处理现场急务能力;妥善维护与装撤、场地复原能力;投放场所服务规范能力;按公关礼仪要求接待客户能力;现场协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经费核算能力。

(五)服务产业——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多渠道、多形式服务于社会

利用假期展开与企业合作:引导学生假期到对应的企业中去,在一线设计师的指导下,顶岗参加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成绩由企业评判。

社会竞赛与校内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相关专业竞赛。同时,校内也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大赛活动。

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和职业资质考级的培训与考试工作,以响应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以“双证书”毕业的号召。⑦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环节:毕业生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工作的实战经验,结合企业性质、学生特点进行规范管理与实践指导。⑧

(六)促进就业——实现“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四结合

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四结合,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创业。(1)学校系部及相关部门分年度对广告产业、行业、企业进行针对性调研与分析。(2)适当增加应用性强的选修课程和专业讲座的比例, 请一些行业知名人士讲授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中外广告发展趋势等。(3)加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道德素质、法律意识、语言修养、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4)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校内“工作室”制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专业实践能力将大大提高。(5)探究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实施路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条件以及系列保障制度等。

四、结语

本文以“依托行业、紧联企业、优化专业、对接职业、服务产业、促进就业”为主线,构建“六业并举”广告职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该模式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使其能够及时跟踪广告产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厘清专业建设思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广告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广告职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拉近广告产业发展需求与院校培养之间的差距,培养出能具有较强调研策划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广告策划、创意、制作与人才。

[注释]

①徐从才.江苏产业发展报告——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84.

②潘艳,曹汝平.创业型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理念的若干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6):47.

③陆建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范探索——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79.

④王大勇.基于工作流程的课题式教学设计与探索——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装饰,2010(6):117.

⑤柴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职业教育,2009(6):77.

⑥刘宗红,胡文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艺术教育,2011(2):66.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一、课程设置强调实用性

广告设计教学在注重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富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使得专业设计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为贴切,更富有个性。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专业方向课应根据广告设计市场需求大,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实际流程为线索,系统全面地开设标志、企业形象、包装、网页设计等多门业务课程。让学生及时掌握专业知识及实践流程,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推行研究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对于广告设计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掌控有: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等。研究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教材选取要“不拘一格”

随着当前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关教材建设与使用的问题日益凸显。新的课程资源观要求教师从忠实的传递教材内容转变为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弹性处理,教材的形成应成为以教科书为底本,大量吸取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及个性发展相关的信息的一个动态生成过程。

教材选取要和社会需求及学生实际相适应,教材中一些内容陈旧的实例,使学生学来毫无兴趣,改用新鲜的实例效果就较好。教师应充分体现选择教材、整合教材的权利。要将教科书以外的素材引入教学中,注意选择多渠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应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就能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上的积极性,并通过具体的科研选题、合作项目及竞赛选题等,由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依照企业运作的模式,通过建立项目小组等形式以完成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状况,并通过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出大学生包括团结协作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多样化

单一的闭卷考核形式和简单的命题,很难考察出学生对广告设计知识的运用程度和对广告设计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过于强调记忆能力的考试与评价机制,从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应综观学生课堂表现、日常作业质量、广告设计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完成研究课题的思路及能力等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方面设定若干指标,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闭卷、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力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综合素养,以此检测教学效果和鞭策学生学习。

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给学生建立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种分享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而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广告设计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始终把握教学的发展脉络,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提高自身作为广告设计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专业素质如何是影响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广告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七、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广告设计人才的质量,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教师实践经验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应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广告设计“双师型”教师。

(一)鼓励教师在外兼职,通过兼职,教师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如专业教师到设计院和设计工作室进行社会实践和兼职,以积累广告设计实践经验,并通过专业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和一线从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他们对在对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引进多媒体,扩充知识量

广告设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专业功底,电脑广告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完美结合起来的设计,才能称为广告设计作品,所以,现代广告设计是广告和技术的完美结合。高职院校应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如:网上答疑、测试、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网络系统的运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和资源共享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统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九、加强广告设计实践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高校;平面设计课堂

技能竞赛将帮助高校建立专业人才并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培训基地,加速校企合作过程,并改善学风。促进了学校平面设计课堂构建,树立了以赛教育活动观,以赛促进学习,以赛促进培训。

技能大赛对平面设计专业改革的启示

某城市高校于2016年举办了首届高校技能竞赛。到2019年,技能竞赛基本形成了三级竞赛体系:城市、省级和国家级。学校设计专业有关的竞赛包括计算机排版、图形和图像处理、广告设计和制作、卡通制作、动画设计和制作、装潢技巧和建筑CAD。通过多年的技能竞赛,不仅日程变得越来越标准化,而且项目设置、内容和要求也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以寻求转换图形设计专业人员的能力。

项目设置的启示

2016年平面设计专业比赛项目只有计算机排版。到2019年,可用项目已被协调为四个项目:广告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室内技能和建筑CAD。在技能竞赛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计算机排版、图形、图像处理、卡通制作等工作,技能竞赛项目的建立紧密满足了当前的社会和企业需求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并在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中发挥了主导和促进作用。

(二)竞赛内容的启示

2016年至2019年,举办了图形与图像处理技能大赛,从最初的简单图像处理和图形绘制到创建特殊效果,绘制和设计并生成图像,竞赛的内容都是关于不断提高对具有该技能的人才的社会和企业要求。技能竞赛反映了公司工作技能的实际需求,而竞赛的内容在教育内容中起了主导作用。只有将教育内容与公司的工作技能无缝地联系在一起,受过训练的学生才能在离开学校后迅速适应其职位并完成他们的工作和业务。

技能大赛构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技能竞赛反映了行业中最前沿的技术,反映了当前对最新职业技能和人才培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项目评估内容、项目评估要求、项目评估标准,并参考专业需求,专家团队能够根据设计专业的两个原始专业方向“广告设计”和“动画设计”的指示,重新制定了计算机图形设计专业的培训目标。将其调整为“效果设计”,“广告设计和制作”和“内部”以与技能竞争。对接“技能”和“建筑CAD”项目。同时,根据《中学计算机图形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公共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指导”和“综合培训”,表1显示了课程结构,重点介绍了高校课程的学习情况。

建立"赛考结合、以赛代考"的评价模式

技能竞赛是测试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考试是确认教育成果的重要工具。使用竞赛形式,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竞赛项目,参考竞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将竞赛与考试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笔试的考核方式,并进行考试。将测试室设置为赛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并发挥综合素质,还意味着每个学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促进了各个层次的竞争。

技能大赛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校最大的教育职能是实践教育,培训设备是培训和教育的重要保证,也表明中学的强大实力。学校质量与培训基地的建设紧密相关。技能竞赛的结果是学校运营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技能竞赛的先进概念和技术标准,选择性地改造和升级原始培训室的功能或新建一个培训室。这使培训室可以从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逐步过渡到令人满意的公司。例如,根据技能竞赛“广告设计”项目的设备要求以及公司的实际生产和运营需求,学校建立了一个新的广告培训室。除了符合本地竞赛设置要求的软件和硬件设置外,还应配备实际生产的喷墨打印机、照片机、雕刻机、覆膜机、打印机等设备。可以满足当地“动画制作”项目的设备要求,并拥有自己的动画培训室。通过对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以及对网站进行美化,可以将数字平板电脑配置为进行竞争性培训和针对学生的日常培训。通过对接技能竞赛,学校引进了新的培训设备并建立了新的培训场地。同时,公司的技术人员还对教师进行了有关使用新设备的培训。这些不仅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而且促进教师与公司之间的互动以及学校与公司之间的合作,改善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并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

技能大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技能竞赛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机会,为他们快速发展专业技能和展示才能提供了平台,要求一支强大的教练团队来要求学生参加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些老师必须参加比赛、内容熟悉,实际操作能力很高,在各种技能竞赛中都需要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所以每年邀请他们参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培训。在竞赛和培训期间,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应邀到学校与讲师交流,并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由于技能竞赛的标准主张,因此可以很好地定义工作特征,并整合来自不同职位的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指导教师直接参加和参加技能竞赛,教师对行业公司对培训高素质技能人员和相关专业技能要求的需求有了完全的了解,并继续鼓励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师型”类型的“素养和水平,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持续不断”教育质量的提高创造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模式,使师生之间的竞争和教育相互补充。

结语:综上所述,技能大赛对建立计算机图形设计专业有着广泛的重要性。技能竞赛不是为了竞争而进行的,而是促进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促进学校与公司之间的良好互动,并提高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董晴晴.平面技能竞赛对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现代盐化工,2020,47(01):84-85.

[2]苏益冰.技能大赛引领平面设计专业改革[J].职业,2019(24):73-74.

第11篇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优秀课堂教学内容

“广告设计”理论教学一直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广告设计理论涉及到市场调查、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配合、设计表现的方法、广告媒体策略、广告效果测定以及印刷知识等内容。“广告设计”的理论部分主要由任课教师负责授课,学生通过学习对理论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广告设计”理论课应该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应该严格遵循“广告设计”课程的内在规律。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与连贯性,使得之前学习的专业知识(如设计色彩、字体设计、版面设计、图形创意等)能够成为后面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进而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从专业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广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对讲解的每一个概念,都要配以对应的图例与详细解析,详细介绍设计师的创作思路、表现手法,并阐明广告设计的要领。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逐步了教师在学校课堂上知识与话语的“霸权”[2],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成为当前广告业发展的桎梏,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形式有待提倡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一些视频声像资料,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的优势,让学生熟练地查阅网上的信息,判断、选择、组织网上信息,同时以多种网络手段(如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等形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辅导,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二)重视市场调研

广告市场的调查部分是“广告设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任课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带着设计任务对自己负责的课题进行实地调研。只有通过详细的调研,弄清市场目标,积极与客户联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创意战略的构思[6]。因此,教学的基本思想应该紧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与各广告公司以及媒体机构建立长期、短期课题合作,并建立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市场,必须锻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首先,任课教师需要给出一个品牌,要求学生去做关于产品、消费者和市场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考察该品牌的产品包装、服务理念、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的详细情况,借助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类比研究、客户访问、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了解产品的背景和历史,了解销售的过程和消费人群的真正需求,了解广告的对象,把握产品从品牌文化到经营理念,甚至市场运作的信息。其次,学生利用实地收集的资料、网上或到图书馆查阅的资料,分析、整合、归纳出不同品牌产品的各种要素,找出这个品牌启发你或给你惊喜的闪光点,写出一份富有创意的调查报告,包括产品的一般诉求、产品特点、独特卖点、目标客户群、设计风格、品牌形象等几个方面。这样才能真正从逻辑和理性高度把握广告设计的内在核心,实现广告设计的精确定位。

(三)实施案例教学

广告是实践性极强的行业,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广告学教学则以理论讲述为主,纯理论的学习往往让学生觉得抽象而笼统、枯燥而乏味、难以理解与掌握,因此现阶段,案例教学在“广告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成功的广告案例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把握现代广告发展的时代脉搏。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象化,把学生置身于实际的情景之中,让学生不仅掌握原理、概念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而且让学生认识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笔者认为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体现“经典化”和“前沿化”。如果案例选择合适,教师讲解起来就会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就会很好地说明理论问题。单纯选择某一平面或者影视广告进行案例教学,将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一则好的广告,并非单纯依靠精美的画面、独特的创意这些表层因素,而是背后有更为深层的策划、营销策略、媒体、时尚文化等环节。所以,应把核心广告放在大的品牌建设的背景下进行赏析、点评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创意作品应该具备的元素和表现手法,领略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创意智慧。另外,模式的合理设计是案例教学能良好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对于广告案例,教师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与此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由学生自己发现答案,使学生因答案未知而充满好奇,进而形成强烈的期待,会使案例的整个面貌在问题与自我探索中逐渐展开。另一方面,案例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以求自辩自明,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案例。学生阅读、讨论案例的过程,既是温习旧有理论的过程,也是自学新内容的过程,而且学生为准备案例会主动从图书馆、网络上获取资料[3]。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从该案例中学到的知识点、基本规律和实际应用的启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鉴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案例成功的经验,这对学生步入广告设计舞台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分组协作

首先,笔者根据全班学生人数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参与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成几组类似广告公司的广告团队,团队内部按照广告运作流程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和岗位,每位成员负责一块,并要有详细的计划,同时学生之间要求互相配合、明确分工、协作演练。通过组内交流、组组讨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每位学生的个体思考在广泛的交流中得以反思、调正、深化[7],由此完成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与领悟。其次,笔者根据各小组的草稿提案和汇报材料,组织全班学生对提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析,同时邀请其他教师或学生代表作为评委进行评审,这样既可以考察设计方案,又能对设计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让学生在课题目标的要求下互助互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始终保持充分的互动。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始终处于管理和组织的角色,主要是监督和引导学生,及时提示学生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帮助学生们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方向,认真分析学生提案并给予详尽的答复,同时提出更有启迪和代表性的建议,使整个课题研究更加真实、合理。如在2009年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时,笔者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选题,将学生分为斯美特组、安徽卫视组等6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并让每组4位学生分别担任调研、策划、创意和设计部门的4种角色。这些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搜集材料、策划创意、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在工作中,小组成员之间不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共同讨论、资料共享,而且还活跃了教学氛围,增进了思想交流,提高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

(五)开展模拟实战

模拟实战是以实际品牌为研究对象,按照广告创意机构的实际要求和程序,让学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项目。模拟实战应建立在项目命题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课堂上所学的泛性的课程理论和常规的广告设计程序内容进行广告创意设计[8]。首先,以实际品牌作为广告创意对象,让学生围绕概念做发散性思维、悖论思维和头脑风暴的导图练习,并寻找创意的闪光点;其次,通过文字、图形、色彩和编排组合的运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最后,将创意的视觉形态转化为设计语言,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作品的评价,模拟客户和设计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并想象所能遇到的问题,直到最终完成设计。评审将以实际广告创作为标准,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再由指导教师根据个人完成项目的质量和答辩表现,分阶段、多角度、综合性地评出学生个人的实际成绩。模拟实战教学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体验了市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改为主动学习知识,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由单方知识传授改为与学生一起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9]。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提前感受到工作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能时时跟进市场,按市场的要求培养学生。

(六)加强学术交流

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方式,有目的地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专业广告界的精英、著名设计师等来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活动,针对“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实际案例和所遇到的问题作深入地讲解和赏析,让学生从抽象的广告理论中走出来,通过实际操作,丰富补充课堂理论教学的单一与局限。如日本高等教育对广告人才的培养一般通过2种途径:一是由社会上的资深业界人士到大学定期为学生开设专题性的广告讲座;二是大公司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4]。笔者认为与业界人士的学术沟通、交流,能使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活泼,产生出乎意料的创意。在学术交流中教师应该起到数据导引和知识链接的作用,做更多的知识延展和深度推荐的工作,让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迅速提高专业素养[5]。

第12篇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全球的网络广告也迅猛地发展和普及开来。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广告的设计和制作显得尤为重要,并由此对培养网络广告设计人才的高校广告学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怎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集网络广告策划、创意、设计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高校相关专业值得研究的重点课题。就此,笔者在对我国网络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改革探索建议。

 

一、我国网络广告课程教学的现状

 

1.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脱节现象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还基本处于艺术设计教师、广告学理论教师和网页制作教师相互脱节的状态。艺术设计、网页制作教师不懂营销、策划、传播等广告学理论知识,广告学教师欠缺广告设计与网页制作专业知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设计出来的网络广告作品残缺不全。网络广告创意是广告在设计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能否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但长久以来,有些网络广告过分注重技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和音频、视频效果,缺乏广告诉求内容与多媒体效果的有机统一,除了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给人以刺激之外,很难产生让人记忆犹新、赏心悦目的效果。

 

网络广告有很多的优势,但也有很多的弊端。如:中国网络广告的设计形式和创意水平不高,点击率低。主要是缘于网络媒体的状况,但在网络创意想法方面的表现也同样如此。大多数广告主每年都花大笔的资金向新浪、搜狐、腾讯等大型网站购买媒体空间和广告位,然后交给营运商几张产品的图片,没有任何创意和设计地贴在用重金购买来的媒体空间和广告位,这样的网络广告点击率自然也就不会高了。

 

2.死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兴趣不浓或眼高手低

 

由于教学模式死板,教学形式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例如:前面提及到的目前各高校教授网络广告设计课程的师资,大部分由艺术设计教师、网页设计教师、广告学理论教师组成,很少有集这三种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往往艺术设计教师大多都强调视觉设计这一块,而忽略了策划、营销、网络推广的内容;网页设计教师过于强调软件的使用和网络运用知识,而忽略了广告的创意、美感以及策划、营销的内容;广告学理论教师却铺天盖地的灌输策划、营销、管理等理论,却弱化了网络广告的创意、设计和网络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淡化,或有一些学生认为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很类似,经常埋怨教师讲的东西过于简单,所以就不认真听课,有些学生甚至经常请假和旷课。但就是这些平时听起来似乎简单易懂的知识与技能,在真正制作起来的时候却无从下手,导致了眼高手低的现象,

 

3.我国部分网络广告的创意设计正走向歧途

 

(1)现在网络上存在的一些跟随鼠标、你不点击它不走、或者每打开一个网页它就跳出来的的强行网络广告。还有一些用美女和黄色图片作为点击按钮的网络广告,让人深恶痛绝。例如:漂浮广告,令人讨厌的抢眼珠和拦截鼠标的方法来强迫人们关注的做法,实在难以恭维。弹出式广告曾被业界认为是网络广告效果最好、点击率最高的广告形式。然而,点击率虽高,但却有不少广告是被无意中点击到的。还有的更是出于无奈,不点击广告,弹出的窗口就不会消失。随着设计与技术的发展,强迫式广告对受众构成的侵犯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从最初的可以关闭到根本没有关闭按钮,从遮盖四分之一页到半页再到全屏,面对强迫式广告的骚扰,网民们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2)电子邮件广告曾一度因其速度快、覆盖面广、成本低、客户针对性强、到达准确等优点而受到客户青睐。但因其管理的混乱,法制的不健全和商家_味为经济利益所驱使,使得电子邮件广告几乎成了电子邮件垃圾的代名词。

 

(3)网络广告出现后,其所带来的新变化让运行了十几年的《广告法》不堪重负,无所适从,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比如:虚假、欺诈性广告、滥用他人肖像做广告、侵犯网民隐私权、电邮中的垃圾广告、强迫性广告,等等。消费者的身心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急需出台一部《网络广告法》来控制网络广告的混乱局面。以上这些网络广告现象的存在,对网络广告设计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网络广告课程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1.从教师培训、合作和市场需求着手针对我国高校网络广告课程中存在的艺术设计、网页制作教师不懂营销、策划、传播等广告学理论知识,广告学教师欠缺广告设计与网页制作专业知识的现象,可以采取选送年轻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培养将两种知识相互糅合运用的人才,或者是广告设计教师与广告学理论教师、网页制作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教授网络广告课程,互补不足,这样方能培养出优秀的网络广告设计制作人才。例如: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广告创意》课,就是采取上述分工合作方式来完成的。先由我院广告学专业教师上前半段广告创意概论、广告创意原理、广告创意策略等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让学生把创意的基本理论弄清楚了之后,才由广告设计教师来上后半段广告创意表现等章节。这样合作起来很受学生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广告学为基础学科的学生,教师要从网络广告的管理、运作、策划以及对市场产生巨大推动力的作用来重点讲述,从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策划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运作能力、推广能力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对网络广告的兴趣,从而使网络广告更加理性化,更加能针对市场的需求,使其达到视觉效果与广而告之的的统1。

 

2.将课程教学与广告营销结合

 

《网络广告》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用纯粹的网络广告理论去做广告,也不是用纯粹的电脑制作技术去漫无目的地制作网络广告,而是培养既懂网络广告的营销原理,又能恰到好处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去完成广告营销的任务。

 

我院的作法是: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的各种广告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学院奖、金犊奖等。另—方面让学生与一些网络广告商、企业、网站等联系,接一些网络广告业务回来兼职制作。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解决。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我院每年还举办一次广告文化周,其中有平面作品展、影视作品展、网络广告作品展、策划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名人讲座、广告晚会,等等。这些活动全部由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自主策划、组织、运作,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实践、组织、协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此,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定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直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将广告策划创意与市场受众结合

 

在创作广告时,让学生从广告制作的策划和创意方面入手,在广告主利益与受众心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了解了受众心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把受众的感受放在首位,让受众根据自己的要求、喜好,选择是否接受以及接受哪些广告信息。将网络广告的内容做得更具体、真实。

 

广告和内容清晰简明又有号召力,不但能向来访者提品或服务介绍,也同时向他们提供其它有价值的信息。把广告宣传当成一个与受众沟通的过程,从广告沟通的来源,沟通的性质以及沟通的目标入手,实现对受众态度的改变,引起受众的兴趣。同时结合网络的特性,扬长避短,及时将受众的信息反馈,定期更新广告的信息,保持新鲜感与实用资讯。要突破已有的广告类型,寻求网络广告形式的创新,创作寓于游戏中的网络广告、多媒体广告、FLASH广告等受众乐于接受的具有良好效果的广告。

 

在网络广告设计形式上,让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广告制作软件结合色彩、文字、图像、视频、摄影、构图等手段,把所要宣传的产品制作出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娱乐性的视频直播、fash动画、游戏、网站链接等内容丰富、具有吸引消费者的网络广告。让网民在自发的心理驱动下去接受并点击广告,接受广告讯息,从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而不是使用下三烂的手段去强迫网民点击。

 

4.呼吁出台《网络广告法》

 

无疑,虚假、欺诈性广告、滥用他人肖像做广告、侵犯网民隐私权、电邮中的垃圾广告、强迫性广告,等等,对用户造成了侵扰,妨碍了用户对网络的使用。专家指出,强迫用户阅读的广告,不仅与用户的自愿原则相背离,同时也无偿地占用了网民有偿的上网时间,应该通过相关法规加以限制。而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机构或专业的管理监督手段来对网络广告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控,网络广告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由发展〃的状态。据工商管理部门和消协的统计,国内不少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对网上虚假广告的投诉日益增加。专家提出,制定《网络广告法》是以后解决网络广告中法律问题的必然趋势,人们也期盼着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化的网络广告道德教育活动,引导网络广告经营者、设计及其从业人员由理性认知网络违法广告的危害性到自觉践行广告道德准则,履行相应的广告道德义务,抵制网络广告违法行为,促进网络经营行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