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

时间:2023-10-07 15:5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

第1篇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技术条件与机遇。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把日益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中职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优势,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中职教育;作用

中职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能力,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拥有较强的生存与就业能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我们必须要尽快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教育模式,所以,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1.1提高中职学校信息化水平

中职学校教育工作应当进一步的强化与完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中职学校需要尽可能多的掌控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努力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与获得最新的各专业各课程的知识;中职院校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从而让自身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国际先进教育教学水平接轨。唯有如此,中职学校才可以真正的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打开,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摆脱陈旧思想认识的束缚,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资源,不断的吸取与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方式,不断改革自己,努力推动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1.2转变中职教师思想理念

现阶段在中职学校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依旧没有彻底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但是这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如今的信息时代所淘汰,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以及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过于重视主科成绩导致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职学校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改进和优化教育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确保中职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另外,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自己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能够灵活科学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举一反三。

1.3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知识内容,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过去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解一些公式原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效率降低。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课堂瞬间更加灵动起来,如微课程的开发,应用视频来当作是辅助教学载体,通过一些时间相对较短的但是包含某一节课知识重点的趣味Flash视频来供学生观看,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这些自制的视频不但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囊括重难点知识,同时还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可以拿出手机来观看。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理科公式制作为微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2.1不可抛弃传统教育方式

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中职教育课堂中,可选择过去的教学方式组织习题实践课。各个专业的课堂实践练习有所差异,针对文科类的课程,应展开实例分析探讨,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要求学生回顾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根据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无具体形式的探讨,最终进行总结。而针对偏向于理科类的课程,教师应当通过出当堂习题的方式,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在做的同时教师应当进入学生中抽样检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普遍性问题可在练习结束之后统一进行讲解,如此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在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将传统教学模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相互结合,交替应用,真正将现代和传统有机融合起来,让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2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整合

计算机技术包含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教学手段更加形象,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接受,反而会出现学习焦虑等不良反应,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教师整合知识的作用,针对学生无法较快理解的知识内容或者提问,教师可帮助学生引导解决,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适应与掌控能力,同时教师自身的语言、板书也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来创造出更加丰富真实的情境,将二者融合起来发挥出最大价值。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将教师的“讲”与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整合起来,可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职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与效果,我们在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合理的把握好一个“度”,针对抽象艰涩的专业性学科,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而必要时还需要利用传统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便弱化了教师自身的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属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于现代技术的优势来促进职业教学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房克莲 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

在当下的社会,人类的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及,为了社会当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计算机技术可以说成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分析。为了适应当今的社会,满足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所需求的,把计算机的技术与一些其他的信息类的技术进行联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人们总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混为一谈,认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一样的,这是对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误解。主要的原因就是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代表。信息技术的含义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获取、分析、理解、处理、加工以及传递等工作,从信息技术的含义来看,信息技术包含的不止计算机一种技术,其中还包含了电视、广播、光盘、录音等。计算机只不过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已。

2 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计算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而且也有着比较长的时间,从早期的只是单单的对统计数据功能发展到了今天的网络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当下的生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法被替换。从现实当中运用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优越性等特点都被体现了出来。但是最突出的还是数据的处理和网络的运用两个大的方面。

2.1 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

计算机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具有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强大功能,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具有收集、计算、处理数据的传统的功能,还具有自动筛选的功能,为客户进行快捷的搜索功能提供了便捷。用户可以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当中的存储器,针对计算机自动操作编制相对应的代码程序,在确认执行程序命令之后,便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对数据进行综合的处理。数据的处理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用户,对于企业的数据处理的操作的需要也能够满足。

2.2 计算机技术的网络运用

从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已经具备了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六十年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而互联网则属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延伸,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的传输和资源共享进行共同利用。例如各个企业在网络平台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网站或者是相关的网页,这些网站或者是网页都涵盖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市场中的信息以及同行之间的信息,满足了同行业的竞争,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同时还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核心条件,促进了我国新兴企业或产业结构发展的可持续性。

3 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的信息技术之间的连用

信息核心的技术包括了计算机的技术、传感的技术、通信的技术,在不同的领域单独的只用三大技术中的一项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为一些在特定的行业领域中的用户提供了诸多的便捷。经过高科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市场的经济已经在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在进行逐步的发展,诸多的企业在经营与管理的方面面临着很多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从某种角度说,单一的信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们在管理与经营上的需求,无法适应发展后企业的节奏。因此,只有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进行配合、融入、整合到一起,必须建立一个以综合性的技术为模块,以此才能进一步的对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强化。所以计算机的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进行联用是在科学发展推动下进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起的通信技术的联用

通信的技术分为无线通信以及有线通信两种,在当今的社会,有线通信的技术基本都已经被无线通信的技术所取代,无线通信的技术传输的范围更加的广阔,数据在传输的时候安全的系数更加的高。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可以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发送方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接受方接收到数据。通信网络可以把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传送给每个用户,而计算机及实现对通信传输在线的监控,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很大的程度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3.2 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传感技术联用

传感技术最主要的共就是获取信息源,然后根据用的要求进行苦力、筛选、变换信息,传感活动一般包括:传感器(还被称之为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制造、开发、应用、测试以及评价改进等活动。信息产业中将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的联用,可以建立一个对数据进行收集以及处理的一体化的操控。例如传感的技术负责和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别且对有用的信息进行自动的捕捉;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获取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到数据当中,等到用户需要的时候方便随时调取使用。

4 总结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单项的信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此促进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整合为一天,才能够满足各个人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的联用,在未来的信息产业和其他的领域都将占据主导的地位,也是其他产业进行发展和优化时的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技术的改革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韩丽艳、安立奎、王秀敏,层次分析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设置上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2).

[2]郭松勤、孔国利,论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3).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计算机技术 技术应用

一、计算机技术概述

(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概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可谓不够迅速,而企业正是看中了计算机技术能够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工作效率而纷纷将其应用到自身的管理和生产中来。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逐渐落后于企业的需求,怎样应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取得的利益最大化始终是企业关系的问题。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平台意味着功能更加强劲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搭建。这样才能综合企业提出的频繁运算、图形处理、操作完善和大规模的数据库集成等要求。但是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升级势必会给企业造成更高的成本压力,更高端的服务器和工作站意味着更高的投入和运维的复杂化。所以一味的追求极致的性能和高端的平台会违背企业引入信息化平台的初衷反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压力,这样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便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合理的引进高端机型来处理相对复杂的大型数据运算和图形处理,而将简单的系统应用保留在原有的低端服务器或工作站中。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成本更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机型物尽其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

节约成本只是企业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优势,但这并不是全部。首先,集成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已经在长期的灵活运用当中取得了良好的表现。其主要进展不仅表现在它的动态性管理和系统性管理策略更加表现在通过对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实时的对项目的进展或经营业务活动进行监控和操作。其次,实时的企业自身监控和调度给企业管理层带来巨大的便利,企业的运营状况的及时反馈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资金周转空间和更好的对自身企业的运营实际情况的了解。最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办公成为现实,在移动办公条件下管理人员能够远程报账、查询和下达指令等等。并且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发展同样给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带来数据安全的保障。总之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带给企业科学和现代的管理方式、快捷高效的生产模式和最新的企业资讯等等特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无疑会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且最终转换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二、企业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和需求

(一)当前企业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自身管理问题不够重视:无论是集团企业、单体企业、流程企业还是离散型企业首先要对自身企业的类型和管理制度拥有足够的认识。因为不同种类的企业会拥有特有的管理和发展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的策略往往不尽相同。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必要的解决途径和措施才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唯一思路。

(2)缺乏明确的信息化目标:无论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明确的目标都是企业完成信息化转变的根本。很多企业对信息化抱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并且对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够重视甚至根本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只是一味的跟随形势盲目发展。这一问题会造成企业成本模糊化、管理方针落后和缺乏竞争优势。

(3)曲解企业信息化:这一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常有发现,不同与大型或者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往往处在模糊的状态。因为资金和技术的种种问题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转变中体现的更加谨慎,一经投入就对其抱有极大的希望反而忽视了自身的管理和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

(4)资金问题:我们刚刚说到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道路往往会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扰,其实在任何企业中这一问题都会存在。在摸索阶段,企业的资金问题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信息化的进展并且会给后续的技术提升阶段埋下进阶困难的伏笔。

(二)当前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

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首先表现在成本核算问题上。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这一进程的主要资源是人力,面对海量的数据和运算人力资源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并且由于效率问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信息延后的问题,信息的延后会影响管理层的决策最终给企业带来不可挽救的错误。其次,资金核算和管理需要完善和稳定的计算机平台。只有计算机运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才能应对市场中动态的商业数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依赖计算机系统保障。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生产资料管理、人力资源分配、生产进程安排和精细生产等等方面。尤其是财务信息的管理在传统管理方法中存在巨大的劣势,造成这一劣势的原因包括财务信息的延迟和市场信息动态性过高等等。而企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能否落实到实处缺乏必要的硬性措施,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1)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掌握和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图形化显示和数据存储技术能够完美的解决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问题并且使之拥有更加直观的表现方式。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 微课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24-01

1、微课特点及意义

微课主要是利用短小的视频,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内容进行讲解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1.1主要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内容相对较少,问题聚集在突出问题或主题,更适合老师要求;从资源容量来看,微课视频与相关设施总容量一般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多媒体格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能流畅地观摩课例,查阅课件、教案等相关资源;同时它还可以方便灵活地保存到手机、笔记本电脑、MP4等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对相关教育者进行评课、观摩以及研究、反思等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空间;在具体微课资源教学的结构中,资源使用更加便利,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和相对完整。它以教学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有用的微教学环境。这样也就让微课具有广大教学视频案例的特征。

1.2微课制作的意义

1.2.1微课对教师的影响

1)加深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微课选题、策划、教学设计、PPT制作以及视频编辑与合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的重中之重,它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的熟练程度、教学方法、语言的凝练以及实现手段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挑战。2)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教师从了解微课到亲自实践,从陌生到熟练掌握微课技术,这本身就体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体现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1.2.2微课对学习者的影响

1)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搭建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即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适应竞争、合作学习的平台,更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伴随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速,微课的学习形式可以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内到校外,这种大环境可以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2)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呼唤个性化自主学习,而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该需求。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想法和理解程度都不同,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而微课正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2、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实践

2.1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开发中的实践应用。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在开发微课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微课视频的制作效果和应用效益。现在常用的微课制作技术,主要有录屏软件、拍摄、视频制作软件以及视频合成技术等。这些技术都要在每一个环节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计算机软件应用和视频制作优势。

2.2计算机技术对微课件的实践应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微学习是微课的核心理念,并需要我们加以倡导,而微学习的基础则是要有科学的微内容,主要依靠的是微课件。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件制作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成效,尤其是微课件的制作工具,比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PPT,Flash,Auth-rware等制作方式,当前微课件的制作工具更多的是综合多种技术和工具,搭建一个综合性计算机辅助制作平台,生动形象的微课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进行高效的学习。

3、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实践中的作用机制

3.1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微课设计平台的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可进行微课设计平台建设,形成良好微课教学资源的创作平台,为在区域内或学校内教师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行微课设计平台的建设,重点是为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交流、评价和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集微课建设、管理、应用、评价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2创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要积极创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在国外,较为成功的模式是将微课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对来讲,在我国微课的教学设计和研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对微课大规模应用机制的研究和设计,更是缺乏对于微课教学的成熟模式开发。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制研究,切实保持与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步伐,增加对于微课在移动学习、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设计。

4、发展计算机技术,提升微课资源建设的措施

4.1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意义。毫无疑问,教师是“微课”开发的主体,微课的开发不仅仅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技术,还需要配合视频、音频编辑技术,课件制作技术,交互网页技术等多个计算机开发技术。这与目前大多数教师所掌握的PPT课件制作技术和word编辑技术相比难度要大得多。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是对于微课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需要加强对教师开展微课设计及微课技术的相关培训,从而排出教师开发微课的技术障碍。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年教师有必要也有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

4.2把握“产学研”合作契机。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目前微课方兴未艾,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微课制作、开发企业和培训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加入到了微课的制作团队中来。这无疑为微课真正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计算机技术保障和支撑。如果能把开放教育学员关于在线学习微课的偏好、特征归纳整理好,能把符合学习者需求和认知水平的知识点结构等研究成果和企业产业化运作结合起来,那么微课的传播效果和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和进一步促进。

因此,要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微课资源,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相信微课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所具有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出更加多样的微课资源,实现微课的全面应用。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教学;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尤其在机械教学中,更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颖别致、直观生动、灵活多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技术对机械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不足,给机械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1、丰富教学内容。机械专业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和操作过程复杂,难以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机械教学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通过图形、文本、影像、动画、声音等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教师的讲解更加具体、生动,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理解更全面。

2、扩大知识容量。计算机技术辅助机械教学,可以丰富、扩大教学内容,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课时利用效率。课堂上需要的大量文字、图表以及机械原理等信息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教学,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快了教学进程,增加了课时容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

3、增强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机械类教材当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计算机技术,使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演示出来,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富有成效。

4、激发学生兴趣。机械类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概念定理多,各章节之间相互独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通过计算机技术,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模拟仿真”的课堂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1、实现教学内容的美观化。计算机的文本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字体多样化、色彩的丰富化,美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展示知识信息,使教学变得方便、快捷,增强了教学效果。如机械类教材中概念、原理等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多,通过PowerPoint软件把相关内容制作成彩色幻灯片进行播放,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利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及仿真软件,模拟真实机构的运动过程,可以取得一目了然的效果。如机械基础平面四杆机构的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演示公交车自动关门系统、鄂式粉碎机粉碎系统等机构的运动过程,使学生对四杆机构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四杆机构。

3、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机械类教材中表达零件结构形状、机器装配关系大多采用二维图形,由于缺乏直观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利用计算机3D软件,可以把教材中的二维图形制作成三维图形,并运用软件的旋转功能,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机构形状的认知。

4、实现教学内容的仿真化。机械类教材实践性强,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计算机模拟机构运动、机械加工、操作演练的过程,能够熟悉操作的基本要领,从而为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能有效地解决机械设备局限、实习工件损耗、加工误差难以把握等问题。

5、实现教学内容的共享化。多媒体课件具有容易复制、便于存储和循环播放的特点,学生可以便捷地复制、下载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多媒体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交流使用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教学整合的思考

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紧密结合,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何做到既顺利开展,又优质高效,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1、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技能。作为现代教育的实践者,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努力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现代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决定的。教师必须正确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关系,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之相互补充,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过硬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虽然能够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但不能替代实际操作。若一味地用计算机实验仿真软件代替实习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应避免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放在多媒体课件中,或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忽视师生间直接的知识探究和情感交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在机械教学中才能焕发出活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智能运输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仿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Zheng Fuchua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computer used in the transport industry,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get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s,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and road traffic system simulation applications.

Keywords:Computer technology;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Road traffic system simulation;Application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逐步被应用于交通运输业,由于它既能同时处理大量数据,又能实现实时通信,特别是在智能运输系统和交通仿真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与传统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分析方法相比,计算机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二、计算机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运输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利用这些技术把车辆、道路和使用者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过程中的阻塞问题,对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约都有显著的效果。于是,人们引进系统的原理,对道路交通运输系统进行重新审视,促进了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的诞生。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等各种先进的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从而加强了车辆、道路和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精准、高效、智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计算机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道路交通智能运输系统中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应用,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智能运输系统需要处理各类信息进而建立各类信息系统,所有信息系统均要依靠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有关领域的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等。其次,智能运输系统中信息的流通、信号的通信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加以实施。最后,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吸收交通监视、通信、控制等技术,成为交通信息流的载体,最终形成一个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科学化,精确化、实时化管理。

目前公路收费站综合管理系统,很多都是以常规监视和计算机为基础,根据各具体收费站的实际要求和各自特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构成。收费站综合管理系统由收费站监控系统和收费站计算机管理系统构成。其中,收费站计算机管理系统由车道控制系统、数据库系统、票据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组成。系统能提供实时、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媒体信息数据,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与管理,从而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现代化综合管理的目标。

三、计算机技术在道路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一)道路交通系统仿真。道路交通系统仿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采用计算机数字模型反映复杂道路交通现象的交通分析技术。从试验角度看,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仿真是再现交通流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模拟技术。随着汁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道路交通问题已成为国际交通工程界的研究热点。道路交通系统仿真是以相似原理、系统工程和交通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利用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数字方式或图形方式来描述动态交通运输系统,以便更好地把握和控制该系统的一门实用技术,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二)计算机技术在道路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交通仿真系统正在日趋优化,为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的交通运输系统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例如,可视化仿真、多媒体仿真、虚拟现实仿真等新的仿真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对网络系统采用并行计算机系统等均对计算机仿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进一步优化;计算能力的增强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微型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近年来,计算机编程方法的完善使得软件工程学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程序设计理论本身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除了并行算法,现代编程方法也加速了仿真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道路交通系统仿真的完善。

与传统的交通分析技术相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它的运用使交通仿真技术的优点更加明显。首先,模型机制更具有灵活性和柔软性。其次,交通分析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通过良好的用户输人输出界面,模型的运算结果可方便地与用户交互,增强了模型应用的实用性。同时,仿真结果动画演示的直观性使得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很容易理解。最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它具有强大的路网动态交通状态描述功能。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是否便利通畅,而是希望在道路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达到安全可靠、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各种交通要素的协调统一,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使得人们的期望得以完成。本文着重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和道路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它的应用使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更加成熟与完善,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安全。

参考文献:

[1]任福田,徐吉谦.交通工程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第7篇

20世纪是技术型社会,更是信息型社会,计算机以及各种通讯技术已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状况,对于科技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本文立足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对二者的融合现状进行解读。

【关键词】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合

在“互联网+”战略的引导下,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纷纷应运而生,以极快的速度改变了整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网络通信技术在中国也实现了极大的发展,为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计算机技术

在计算机领域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及技术手段被统称为计算机技术。其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按照计算机的生产顺序可大致分为四类,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以及计算机组装技术。其中的计算机部件技术又包括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而计算机软件又涉及计算机系统运行程序和运行程序文档。为了突出重点,笔者仅从计算机系统技术与计算机部件技术进行阐释。

1.1计算机系统技术

计算机系统技术是一种兼具整体性与全局性的技术,包括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以及系统应用技术。①系统结构技术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效率,另一方面又能使人们获得合理的性价比。②系统管理技术的存在极大的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既方便使用,又降低了计算费用。③系统维护技术是计算机系统进行自我诊查和自我修复的反映,是人工智能的物化表现。④系统应用技术更为广泛地应用于程序设计自动化及软件工程技术。

1.2计算机部件技术

谈及计算机部件技术,首先要对计算机软件及硬件进行理解。计算机硬件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运算器以及储存器。输入设备是指接入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比如键盘、鼠标、摄像头;输出设备是指经计算机经过计算后输出给用户各种信息的设备,比如我们常见的打印机、显示屏、绘图仪、磁记录设备;控制器则是计算机的核心机构,是控制CPU的中枢部门;运算器的存在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技术数据的精确性,是保证科学研究严谨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基础;储存器是负责记忆的重要机构,通过内部储存器及外部储存器实现了对于各种信息的保存,从而为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前提。

2通信技术

20世纪是人类科技发展历程中最为耀眼的阶段,轰轰烈烈的信息革命与科技革命,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更给人们的生产和交往活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局。电话的出现及普及使得遥不可及变为近在咫尺,相隔万里的人们依然能够通过一个微型设备进行通畅的交流,从此距离不再是阻碍信息沟通的障碍。电视机的发明则使整个世界变得可视、可听,有了电视机的陪伴,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电子计算机可谓是人类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成就,它将单一的线性生活组装为多维度的棱镜,透过它可折射出大千世界、万般时空。纵观通信技术的历史变革,无数的科学家和研究员为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的改进与完善默默奉献,不仅促使通信技术的超越,更促进了社会的突围与颠覆。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尤其以数据传输信道与数据传输技术的更新为主。①同轴光缆、光纤、微波信道、越洋海底电缆、短波信道、卫星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渠道的拓展为数据传输的速度及稳定性提供了保障。②在数据传输技术发展方面,逐步实现了基带传输、频带传输、调制技术的突破,并通过同步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以及多路复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地刷新了传输安全性及便捷性的新高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报发展到电话,再到如今的多媒体技术、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及数字电视技术,通讯产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后,便催生了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现如今,我国现代通信技术主要集中于光纤通信及第四代无线通信服务技术,在程控设备、移动基站的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建设性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变革,4G技术是对3G技术的一种批判,在原有技术上融合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与IP的核心网系统。4G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使数据、音频、图像的传输更为迅速,而且在画面的清晰度与保真度上也有提高。此外,基于4G技术的应用,各个领域都得以围绕“人本”核心而拓展业务,在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之外,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实现了与客户更加积极有效的交流与互动。通过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融合,人们在工作、交往、购物、娱乐、学习方面都更为便捷。

4结语

毋庸置疑,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为人们获取大量信息奠定了基础,二者的日益融合也必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潮流和先导。在国际竞争中,只有抢占信息渠道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因此,我们应加大研究力度,继续推进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为资源共享搭建坚固平台。

作者:姬婷 夏倩茹 张可健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袁霞.刍议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J].信息通信,2015(4):255.

第8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8

1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对教育事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教育由传统的单人能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新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使教育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教育的费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成本降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教学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展。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本概念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利用计算机工具,按照科学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就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老师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介帮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管理教学广义上是指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和操作,狭义上是指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应用。

2.2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等诸多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通过音视频播放形式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传输给广大学子的一种远程教学模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课程,课件素材库,视频点播,时时视频传输等几大部分。其中软件课程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编写的教学课程并通过对网页源代码的修改,保护文本不受更改和损害。课件素材库是指对教学的媒体素材形成一个文件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储存,需要专门的软件支持。它方便老师对自己的素材进行使用和管理,方便随时增加,删除和下载使用,也方便学生的查阅和下载。视频点播是指通过媒体流技术将影像和声音压缩处理放在网站上,供大家下载观看的文件,方便学生对已学课程进行点播和再次学习。实时视频传输是指通过网络技术连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入一个真实的课堂环境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2.3计算机技术在其它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多种多样,除了我们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远程教育之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长用领域还包括:职业教育中、和特殊人群教育等等。

职业教育是与一般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具有专一性,是进行专门的单一技能的系统化深入教学形式。它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模拟教学。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和应用前文已经提到,我们这里对模拟教学进行具体介绍。模拟教学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一种仿真的学习环境,学生根据模拟的界面进行实际学习和实验操作,并通过电脑综合处理得出结论和可能出现的状况,从而达到学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模拟教学给学生在职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因为是模拟操作,还降低了训练过程中的经费和花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能过在模拟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和学习。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是教育界的福音,它让教育变得丰富多彩,知识环境不再单调乏味,更加的多元和立体,但是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固定性和不敏感性,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适应的地方不能及时发现和改善,它只是客观制定的一套具有固定模式的教学系统,不具备主观思考和辨别的能力。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给教育界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涉及面会更加广泛和深入,跟教育事业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这告诉我们,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也不应当过分依赖于计算机的功能,应当做到老师、学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才能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1、李光理我国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2、夏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9).

第9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等学校开设已有30多年历史,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大学生在信息时代解决工作、学习、专业和生活等信息化技术问题,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内容。因此,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其核心是进行教育理念更新、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最终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整体素养。2010年7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九所“985工程”建设大学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各方面专家对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深入讨论,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真正提高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会议形成一系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业界共识,并发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

该声明达成四个方面共识:一是大家一致认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二是大家旗帜鲜明地确定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机制建设,真正确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四是开展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全国高等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围绕这些共识,从计算思维研究方面积极推动有关计算思维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研究,并逐步波及理工农医学科、工程领域和社会经济等多个研究领域。,2013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齐聚深圳,就进一步推动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研究,并在此会议后发表计算机教学改革宣言。旨在运用计算思维的概念、方法和理念,产生新理论、成果和技术,提升创新型国家经济、科学和文化的等国家软实力。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水平。在重大教育理念转型期,高等学校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二、计算思维对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般认为,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是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及其实践,在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理论、技术方面获得稳定的技术理论、计算思维、操作能力、技术方法、技术评价和技术反思的综合素养,能够解决信息时代各种计算机科学与专业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技术能力和素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的必备素质。

(一)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思维方法随着大数据分析平台、高速移动通讯、普适云计算和全球化物联网等新事物不断涌现,世界许多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以计算思维驱动的计算机技术正在参与和改变当今世界的商业盈利模式、经济增长形态和文化传播方式,在许多领域中人们对于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参与变革诸多事物的重新认知,可谓日新月异的世界、瞠目结舌的结果。庞大的网上购物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传统的商业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与转型。人们开始摒弃了依赖经验和直觉的传统决策习惯,将日益依赖于大数据及其分析而做出的极其缜密的优化方案。汇集庞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正在数字化改造科学界、经济界和各国政府管理、运营和协作。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将无处不在、无事不及和无人不用,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素养成为人们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给他们科学思维方法,掌握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问题的有效武器,并因此而受益终身。一个国家及其国民没经过计算思维的系统培养,将在信息化世界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导致国家处于落后地位、国民个人无竞争力而言。在一定意义上,高等学校计算思维教育已经不仅是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的简单问题,而要上升到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国事。因为信息时代只有善于计算思维的青年才是在未来世界占有优势地位,他们才能胜任国家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充实的知识能力,才能兑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所以,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通识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思维水平和认知高度。生长在21世纪的大学生若不具备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素养,将在数字化环境下失去从业竞争优势。计算机逐步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数字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手段,计算思维必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掌握的基本思维模式。

(二)大学生必须学会计算思维方式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教师使计算思维成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思维能力,成为所有大学生处理许多数字化问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前社会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下,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究竟怎样获得计算思维、学习那些知识和怎么学习这些知识,成为大学生接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与学过程中,大学生最重要是运用计算思维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用计算机教师解决的可行形式,并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机具体技术技巧,这也是大学强化计算思维培养所强调的重点内容。计算思维的科学价值和深刻内涵,正在被当今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进一步发现、验证和确立。大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比起学会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难度要大得很多,相对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而言,显然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和根本,大学生接受计算机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已经不仅是学会应用计算机,而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从事任何专业、任何工作都是终身受有益的。

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造就大学生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扎实知识修养和锐意创新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在必须跟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需要,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创新进取,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我国大学生接受建设思维培养、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重任。但在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大学生如何建立计算思维的习得方式、教师如何构建计算思维教学模式都是没有先例可效仿,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比起技能学习和能力学习,计算思维的教学、能力的获得更需要探索、创新。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学习新知的勇气、自我挑战精神来探索和习得计算思维能力。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对课程的一般认识还基本停留在计算机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的浅显层面。狭义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基本认知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未能深刻反映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性质,不能理解计算思维已经广泛渗透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严酷现实。这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需要抓住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大好机遇,开展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会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未来社会大学生对于计算思维、计算机及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得从理论层面理解计算思维的意义、理念、内涵、功能和表达形式,从系统层面科学规划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从操作层面认识计算思维是多元化思维能力之一,从实践层面获得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创新思考、研究与探索。

三、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纵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能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不能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教学内容陈旧、学时数量太多或教学质量太差,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学学生的基本需要。尤其专业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严重偏离专业应用的实际,导致毕业生虽然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计算机应用工具和方法不熟、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扎实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教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课后学生上机练习,虽然也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在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计算思维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深刻认识计算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尽管大家有目共睹高等学校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及其成果,计算思维培养已经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依旧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性、制度性和技术性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计算思维素质很低,表现为大学生能够很好掌握计算机技术,但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具体问题水平很低,他们不擅长用科学思维而擅长用传统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成果不多,缺乏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以培养计算思维意识、理念和方法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加快大学生的建设思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计算思维意识和计算机应用的素养与水平。

(二)围绕计算思维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最大挑战,如何构建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教学体系,涉及教学内容组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法改革以及实践教学建设等基本内容,是课程改革最重要、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教育任务。如何落实计算思维培养内容、目标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还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明确的教学规范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还需要围绕计算思维开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思维的内容表达,清晰阐述计算思维的特征和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讲授,使得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计算思维认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处理;可视化;三维模型

随着行业数量和体量的增多、增大,加上高新技术的助推,海量信息的处理就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与人工处理不同,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大量人力、物力,这也是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方面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种,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更快捷、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只有深刻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才能更好地使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对于信息处理的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计算机仿真技术

1.1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仿真技术,顾名思义,是仿和真的结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目标物件的仿真,使其达到目标物件的大致轮廓及特点特征,通过命令及语言的输入,实现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实现对物体的模拟,在物体还没有建立时,已对其的基本轮廓、物件组成、彼此关系有了一个事先了解,这对全面掌握物体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计算机仿真技术已被应用到很多行业,例如建筑、地理、航天、生物、医学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2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技术分析

1.2.1物体数据模型构建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于模型的建立,首先应建立在数据上,通过演绎和归纳两种方法,将模型的信息形成彼此关联的链条,最终建立起数据模型。演绎和归纳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选择一种方法就能达到数据模型建立的效果,有时对于样式复杂的模型需要多重的方法,这就要求演绎和归纳两种方法相结合。利用演绎法,首先需要采集模型的基本数据,然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参数设计,并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演绎分析,让数据之间建立起相关关系,数据模型根据其关联性也就建立起来了。

1.2.2物体仿真模型的实现相对于仿真数据模型的建立,物体仿真模型的实现需要数据建立的程序化,建立程序化需要复杂的编程过程,即计算机编程、数据模型程序化、物体仿真模型实现。物体仿真模型的实现过程是复杂、众多的,需要技术人员准确分析模型的特征特点,然后利用编制程序进行仿真模型化,最终实现模型的程序化管理,建立仿真模型。

1.2.3仿真模型验证仿真模型验证需要数据验证和结果判断,仿真模型的结果是否有效,与数据模型的建立有直接关系,因此,检查模型成果首先验证模型的数据,检查数据是否有不合理的部分,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利用边检查边修改的方式,这样更具有准确性,检查过后,需要判断模型结果,最终判定模型是否达到标准。以上验证过程是检查一个模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

1.2.4计算机仿真的类别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由于仿真技术的精度高、技术含量高,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慢慢具有针对性,下面对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OOS及DIS两种,从形式来讲,OOS是面对对象的仿真技术,而DIS强调的是营造内环境,计算机交互互访的仿真模式,从差别上可以反映两者的区别,同时也强调仿真技术的形式多样,技术特点突出,反映仿真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逐渐成熟。

2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的分析

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是一个真命题,两者本身是相对独立且又密不可分的,同时兼具优势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需要做到更加准确、更加有效,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已是趋势,目前计算机仿真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处理,根据结合后与结合前比较分析来看,与信息处理结合提升了仿真技术的显示效果,完善了所需的仿真实验。对于信息处理,可以把繁杂无用的仿真数据信息处理简单化,减少计算机运行内存,加快计算机仿真的运行效率,对于信息的处理成果来讲,可以使看似不相关的信息可视化,有效提高准确率。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是技术要求,对于信息管理、仿真效率进行的程序化、精细化管理,使其得到所需的效果。

2.1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的处理措施

2.1.1注重关键信息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了解到理想的效果,离不开关键信息的选取,在计算机识别中,摒弃无用信息,提高科学识别关键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精准模型的可视化。尽管软件编程可以使信息链条程序化,减少人为影响,最终实现数据信息化、图形化、可视化,但是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时,应以减少信息冗杂为目的,使程序信息条理化,减少计算机识别信息的难度,最终实现简单、精准、有条理,这些都离不开关键信息的选择。同时不同的专业应划分明确,对于不同行业在信息输入时应认为界定,这样在关键信息的选择上,更加高效,目标明确,程序运转快捷,可视化加强。

2.1.2进行合理模拟进行合理模拟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的重要步骤,解释来源于对信息的理解,同样取决于对信息的分析,然后才能进行模拟,这样才能是在精准的模型仿真设计,总结起来,进行合理模拟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特别重要,而且选用正确的方法,也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不可缺少的步骤,如果缺少这个步骤,模拟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模拟过程中针对其中的不足,调整将要输入的重点信息,让计算机仿真效果更加理想。

2.1.3信息计算计算机仿真技术依托于对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主要的方式是对于信息的程序化处理,重点是对数据的处理,从专业角度来看,主要是对于信息的计算及对于数据的程序化两大方面,这样也回归到,信息是模拟的源头,计算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关键点,最终也是计算机模拟的关键所在。信息计算不光是数据的计算,还包括图像的计算,图像信息的计算将导致图片的识别度是否真实有效,以上几点都是信息处理的基础,说明信息计算在信息处理中的位置,因此,一套完整的计算机信息计算模式,对于完善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实现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的关键,对于能否实现仿真模型,具有决定性意义。

2.2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的解析

2.2.1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光处理相结合从技术上来看,光处理技术是比较先进的,技术性指标较为明显,也是计算机仿真技术所需要的,首先光处理容量较大、速度较快,还可以并行,这十分符合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硬性要求,因此,把光处理技术分为一类技术。通过将光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兼具了计算机对二维图像处理的显著优势,由此导致对于图像信息的识别增强,对图片的处理能力大大提升,以现有的软件CAI及CAD为例,都是光处理的新手段。实践表明,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光处理相结合,进一步带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模型显示与图像识别能力,使仿真实验更加完善,改变了以往仿真技术的粗糙模式,使技术更加精细化,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光处理相结合,使得模型的可视化程度提高,虚拟信息更加真实化,大大提升了所需信息的准确性。

2.2.2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软件信息处理相结合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光处理相结合的模式,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模式就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软件信息处理相结合,它与光处理不同,强调的是信息处理的灵活性,这是它的一个优势特点,以典型的Matlab软件为例,它是计算机软件中的一种,它有两大特点,一是矩阵运算,二是信息处理。在运作过程中,主要是对信号及输入信息进行仿真模拟,利用原有的计算机技术,开展信号信息的可视化,最终实现仿真模型。从整个输入及运算过程来看,软件信息处理更加快捷,运行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功能更加强大,安全性能更高。近些年来,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软件信息处理相结合模式越发普遍,极大推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

3结语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我们应清楚认识到,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功能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真实性。笔者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介绍开始,同时正确理解信息处理在计算机仿真技术中的作用,探讨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的措施,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光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软件信息处理相结合的模式,最终对于计算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相结合进行完整的阐述,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分析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李圆明.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1).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应用

1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成为可能,使用专门的软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仿真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控制工程中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经费开支。

2计算机仿真技术原理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不能够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通过数学模型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特点,通过模型转换,使用计算机算法等将数学模型转化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也即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模型是计算机仿真的关键,再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对之前设置好的模型进行模拟,获得仿真结果。对仿真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通常采用反向验证和置信通道法。

3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计算机仿真在交通工程、制造领域、教育领域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3.1交通领域

人和车辆是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要考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交通效果。交通安全仿真通过虚拟技术,增加各种诱发因素,进而对某一路段的交通安全情况进行评价。计算机仿真可以有效地对交通安全进性评价。仿真过程能够实现可视化操作,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分析,不同于传统的数值仿真。比如,对某路段进行交通安全评价时,传统的绝对数和事故率方法可以进行评价,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设置不同的交通工具,考虑人的行为感知的情况下,进行评价。

3.2制造领域

制造业是国家的第二产业,对各行各业影响深远,汽车制造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题难度大,成本高。计算机仿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对碰撞试验来说,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模拟。

3.3教育领域

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学模拟实验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水平。计算机模拟实验能够在相关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改变传统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计算机仿真模拟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水平。

3.4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不仅仅在交通、制造、教育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在军事领域、消防、音乐等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使用模拟驾驶器进行模拟,从而降低战机、战车、燃油的损耗,在进行军事武器研发时,可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计算机仿真在消防中的应用,可以对现场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火荷载、逃生路线等进行模拟,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设计科学性。

4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4.1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方向

网络化仿真。仿真系统开发兼容性不强、开始周期长,费用昂贵,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取得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仿真系统共享。系统的网络共享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开发,减少科研经费。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发挥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使用计算机完成对产品的管理和控制,虚拟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4.2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各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形象直观地进行仿真实验,节约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主要朝着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分布式仿真、智能仿真等方向发展。

4.2.1面向对象仿真建模发挥计算机的符号处理能力,可以提高人们对仿真对象的认知速度,与传统的人工建模有着较大的进步。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系统的建模能力。此外,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操作难度小,更容易使用,可以发挥仿真技术的优势。

4.2.2分布式仿真分布式仿真将不同分布位置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形成时间空间相互祸合虚拟仿真环境。分布式仿真系统由几个子模型组成。部分是仿真系统中,主要有动态、静态数据分割技术、功能分割技术等。

4.2.3智能仿真在仿真的不同阶段引入知识表达和处理技术,可以缩短仿真建模时间,提高模型效率,帮助用户做出最优决策,及时修正模型,界面更加智能化,增加仿真系统的寻优能力。

4.2.4其他仿真一些仿真可以实现高度的可视化,对仿真过程进行形象展示,便于研究人员真实地对仿真过程进行分析,易于理解。动画仿真能够将声音、视图等元素加入其中,交互性更强。

5结语

计算机仿真伴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而快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很好滴解决了其他学科的问题。计算机仿真经历了从简单的原型到物理模型,再到今天的动态显示仿真过程,并可实现可视化操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同仿真技术的结合,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更加广泛。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生活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4):51-52+55.

[2]周杰.档案高仿真复制技术——档案馆应用传统手工复制和计算机高仿真技术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05):54-57.

[3]胡媛,吴正一,胡小峰,戴星.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优化就医序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3(06):33-35.

[4]李剑虹,涂赣峰,戚喜全,毛继红,吕定雄,冯乃祥.我国铝电解槽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发展及现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0(03):173-179.

第12篇

【关键词】光伏技术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训课程

一、关于光伏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

光伏技术,其实就是一种将太阳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的技术。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应用推行,而中国,也开始重视这些新能源的应用。从实质上来说,太阳能不仅是一种清洁型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的光能不仅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而且能量也非常大。借助太阳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二)计算机的合理使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也使用得非常广泛。在光伏产业中,计算机技术也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情况中,借助于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就能够针对可能影响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各种因素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就能够得到有关太阳辐射强度、累计辐射量全天累计发电效率等各种想要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够绘出想要的趋势曲线图。之后在建模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估和系统优化。

二、关于光伏技术的实践研究

(一)现状

虽然现在各个职业院校中都在积极地开设有关光伏技术的课程或者是专业,但是由于光伏产业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某些院校中在这方面的教学还并不完善。尤其是在实践方面,更是存在着非常薄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就会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学习无法深入,导致学生动手实力差。

(二)关于计算机技术在光伏发电中的使用

在实际情况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针对光伏技术的实践,可以充分地借助于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探讨。1.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来说,太阳能的辐射强度是非常大的。但是,这种辐射强度的可利用程度却经常会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比方说大气层的性质、大气层的透明度以及土壤的反射率等等。因此,在针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建模时,还需要考虑到外界的各种因素,正确地确立函数表达式,以便能够保证计算机模拟的光伏发电系统数学模式比较科学合理,能够适应接下来的实际计算。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此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2.建立光伏电池板的数学模型在实际情况中,光伏电池的等值电路模型一般有三种形式,其一,简单模型,这种模型就是不需要考虑电池内部的任何电阻,一般在研究光伏电池的理论过程中会用到。而第二种则是只考虑并联电阻的影响。相对于简单模型来说,这种模型的精确度比较高,但是却很少在实际情况中得到应用。第三种是一种稍精确的模型,这种模型不仅会考虑到电池内部的并联电阻,也会考虑到串联电阻的影响。3.建立其他相关因素的模型对于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来说,除了需要建立太阳能电池板的数学模型之外,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建立蓄电池的数学模型等。等到所有的数学模型都建立好之后,就可以与之前所建立的几种模型进行联立,从而得到比较科学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及时地录入到计算机当中。以上内容,都是可以在光伏技术的实践中进行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光伏技术的理解。当然,在某些地方存在一定的难度,也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探讨,或者是教师及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