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

时间:2023-10-07 15:5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市场调研 能力本位 项目化

一、高职教育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进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体现以能力训练为本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项目中的相关任务(或典型岗位)为驱动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能力本位项目化介绍

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化改造是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提出,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并成为教育部国家级示范建设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学习并倡导教学改革以提升办学质量。本文以《市场调研实务》课程为例,坚持以市场调研策划、执行能力提升为核心,介绍了该课程如何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改造,以进行一门课程改革为例,进行课程改革实践。

三、课程改革三项原则

1.突出能力目标。市场调研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等,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就业来看,本课程教学目标应突出能力目标。

2.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的途径不是考老师传授来传递的,学生知识的获取以及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完成,从做中来,在实践中获得。实践不单是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才存在,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合理的“项目”,分解成不同的适合教学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训练,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

3.学生是主体。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激发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得能力和提升和知识的积淀。

四、《市场调研实务》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革的具体思路

1.课程能力分析

《市场调研实务》课程通过学生学习,能掌握市场调研各个环节的策划、制作和执行知识,训练并掌握常用的市场调研基本方法,并能对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即训练学生如下能力:制定市场调研方案能力、设计市场调研问卷能力、执行市场调研活动能力、处理市场调研信息和编写市场调研报告能力。

2.项目选择

在明确本门课程能力目标之后,需要构思的是如何训练并提升学生的能力。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学生能力训练需要构建适合学生实情的项目和任务,依托有效的项目和任务设计以及实施,从而才能达到提升他们能力的目的。

《市场调研实务》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适合开展项目实做教学。以企业完成一个完整的调研项目需要的开展的工作为出发点,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实训项目是“完成xx商家经营情况调研”。完成此项实际调研项目,学生需要开展以下工作任务:与商家沟通确认调研主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问卷,开展试调查以及实地调查,审核有效问卷,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在调研项目和工作任务确定之后,我们的学期教学任务也就非常清楚了,即:分析企业调研需求、制定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组织实施市场调查、整理市场调查资料、分析市场调研资料、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和编写市场调查报告等七个学习任务。

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在明确课程教学任务之后,接下来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方式改革以及教学模式设计,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二者实现有机的融合。具体的教学安排即将上述7个教学任务的各工作内容详细罗列出来,以一个学期为教学周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每一个任务需要的教学时间根据项目规模来具体安排。

4.第一次课程设计

在教学伊始,第一次课时上课之初,就需要向学生清楚说明本门课程性质、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法。帮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本门课程,学习该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该课程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该课程内容,以及学完之后怎么考核。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该课程内容的必要性,培养起学习该课程内容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程考核

该课程考核改革原来的理论考试形式,将学生实践表现与实践成果纳入到考核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习任务都结合一个或若干个工作的开展来进行,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训的课时比例,将理论知识学习和项目实训有机结合,实现在教学中,学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达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的运用,并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而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实训中的表现也将计入他们的课程学习考核之中。即,该课程考核以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门课程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调研方案(含问卷)工作表现和结果,以及学习结束之后完成信息处理工作表现和提交的调研报告结果两大部分。

6.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评价就由原来的记住多少知识点转变为掌握了多少技能,能完成多少任务,完成效果怎么样,在团队中其他成员对每一个队友的评价度高度。这样的评价将学生能力提升作为主要的观测点,适应了教学方式和内容变革之后对考核方式变革的需要。

通过这样的课程整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并做好单次课程设计,把知识学习融于项目任务操作中去,以达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切实使学生得到能力的培养,在成绩中体现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将能力培养与知识获取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

一、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

典型工作过程通常指企业中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进行一个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反馈在内完整的工作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取得符合特定标准的工作成果,指具有一定尺寸、包含特定材料的有形、实体产品,或者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策划、服务等无形产品。JaneWillis曾经提出“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基于任务的学习框架)”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任务情境相联系,通过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实现学习的自我完善和提升[1]。较之以完整知识体系来构建课程的设计,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是指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课程切入点,关注工作的完整性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任务,而是以任务为载体,延伸出学生需要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就“市场调查”课程来说,其典型的工作过程包括确立调查目标、制定调查方案、搜集资料、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报告及跟踪反馈等6个步骤[2],整个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与所需职业能力描述见表1。

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一)教学内容组织按照实际工作中市场调查人员的内在工作逻辑进行排序,笔者依据实际工作过程将教学步骤设计为认识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准备、市场调研实施、市场调研总结4个任务,每个任务下设若干知识模块,包括市场调查方法的选择、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市场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市场调查的跟踪与反馈等内容模块。

(二)典型工作过程的选择任务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始终以职业能力的养成为导向,尽可能设置高度仿真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市场调查人员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如团队合作方法、人际沟通技巧等;二是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要适中偏上,既要给学生以一定难度的挑战,又要保证其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个人与团队的积极工作能最终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职业实践拓展了课堂的外延,使学生的眼光由校园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典型工作任务的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已有的真实项目,如教师的纵、横向课题,校企合作项目等;二是根植于本土,有益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如《某地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某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等;三是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一定前沿性的话题,如《校园信用卡对大学生经济行为影响调查》、《大学生云服务使用调查》等。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尽量设置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实际应用中,笔者的做法有二,其一是插入大量在各类项目中使用过的真实表单,如“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环节中插入市场调查进度表与调查费用估价单,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提升训练效果;其二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使学生在课内完成调研方案的设计、背景资料搜集等基本准备后,深入社会和企业中展开实地调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调查组织与实施,体会真实的工作任务,掌握实地调查的基本方法。

(四)成绩评定评定方式采取阶段性评定与总结性评定相结合。阶段性评定是一种渐进式、立体开放的考核方式,即教师在典型工作任务的每一个子任务阶段中均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给予评定,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尽可能避免学生“免费搭乘”的现象,亦可以更合理地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结性评定就是根据学生最终完成的调查报告给予评定,评价指标包括报告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学生的任务贡献、团队参与和创造性思考等方面。

三、结语

经过近两年的课改实践,以典型工作过程为载体的课程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推动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大课堂,寻找机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升华,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作者:吴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研究―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7-02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突出了“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一致,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一致,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致”的典型特征,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及教学组织实施既是高职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其难点表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设计的思路

市场营销这门课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前提下,能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上岗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将以市场营销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在对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内容,通过学生参与和完成实践任务,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专业教师在对市场营销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和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市场营销典型工作过程,对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学校的资源(硬件和软件)细化成多个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情景),分析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形成市场营销实务课教学情景,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

三、课程构建设计方案

(一)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来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工作实际过程和行业标准,分为四个岗位群:市场调研和分析岗位群、市场策划岗位群、促销岗位群和销售岗位群。根据以上四个岗位群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四个核心教学单元,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目标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销售计划实施与管理,增加第一单元市场营销导论和第六单元综合模拟实训(用一个任务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整体设计为六个单元,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组织模式架构来进行教学,重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以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业务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训练,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理实一体性。如市场调研与分析专员,具体见下表:

市场营销核心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教学目标一览表

(二)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来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小组工作法,把学生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以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努力探索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如在教授“人员推销”这个知识模块时,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推销现场,模拟推销人员和客户,让每个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面对各种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推销技巧,对出现的各种不同销售情况都能知道应说什么、做什么,并提出针对各种销售情境的最佳对策。

(三)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来确定评价手段

本课程采用“全程化、开放式”的课程考核,取消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建立了“实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考核别注重实训考核,实训过程考核包括实训态度、出勤情况、与人合作、营销能力、职业道德等考核指标。成果考核包括课程五项策略运作技能、问题思维与创新、实训报告撰写质量考核指标等。如产品策略运作实训,成果考核包括产品整体概念运用技能、新产品开发技能、包装与品牌策略运作技能、产品生命周期策略运作技能、问题思维与创新与实训报告撰写质量。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设计依据的是对职业工作的整体化行为过程分析,通过构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重在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支撑。具体实践效果如下:

1.通过对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促使教师、学生主动接触社会,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推进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

2.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使得学生一接触课程教学就产生一种身临营销第一线的感受,迫使学生不断地面向企业、面向顾客,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注重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行为的模仿与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真正使学生在校学习的两至三年时间内,实现从“进来是社会人”到“出去是职业人”的转变。

3.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影响到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从而带动这些课程作出相应的改革,使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整体优化,形成改革的合力,促进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4篇

关键词:市场调研与预测;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77-03

一、研究背景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围绕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

市场调研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作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除了有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据统计学等众多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的应用。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高等院校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而“翻转课堂”就是一种完全颠倒传统教学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拓展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或称“反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FCM。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翻转了过来,即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自主完成概念和知识点的学习,课上则进行知识内化,解答疑惑,讨论汇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和深化。

鉴于“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笔者运用“翻转课堂”对本课程进行了探索和设计,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二、《市场调研与预测》采用FC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市场调查与预测成为企业一项经常,已渗透到项目开发、营销策划及企业日常经营等诸多经济领域。企业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无疑对高等院校市场调查预测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偏重理论,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只应付知识点的试卷;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实践呼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模式变革和创新。

而翻转课堂改变以往教与学的形式,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利用视频课下自学的学习形式,通过完成教师设计和推送的任务获取知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讨论互动,教师点评学生学习任务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学生的探索创新、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自我展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从当前《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的实践来看,课堂中具备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条件和可行性。首先,课程具有较强应用特点,大部分内容适合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便于组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类型的教学活动。其次,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伴随信息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与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强,擅长登录多种网络平台,搜索利用信息资源。同时教师也能够优化常规学习资源的制作和管理。

三、本课程整体设计

笔者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法对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整体教学流程包括课下知识传递和课上知识内化两部分,这两个部分又由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完成。

(一)课下

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体系和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资源学习和相对应的任务,以此达到初步的知识传递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阅读学习内容导读部分;观看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参加研究项目,分四阶段完成实践性任务;练习测试题库。

1.学习内容导读。在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前面都放置学习内容导读,包括具体书目章节、相关论文及案例等,并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本章节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和关键问题。

2.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制作PPT课件和教学视频。教学视频一部分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学资源,一部分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例如,在哈佛、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等中,就寻找到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学生接触到国际优秀教师的最新教学内容。

3.练习测试题库。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导读、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后,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练习测试题,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发现疑难之处并进行记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支持寻找答案或带着疑问进行课堂进行互动解答。

4.实践性研究任务。对于每个章节都布置相应实践性任务,并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项目的其中一部分,研究主题是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例如《人口老年化背景下杭州老年公寓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杭州地区八零后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调查研究》、《杭州市民图书消费情况的研究》等,各项任务突出市场调研与预测方案的策划、市场调研的组织与实施、市场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报告的撰写四个阶段和流程,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调研与预测分析工作的各项基本技能。

(二)课上

课堂上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1],因此,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具体情况,设计出利用情境模拟训练,独立探究的交流和小组协作的展示等来完成学生知识的内化,并进行教师的评价反馈。

1.情景模拟训练。选择课程教学的一些内容,在课堂设计时通过创设各种真实情景强化学生的体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访问法中的焦点小组访谈时,过去的做法是给学生讲授这种方法特点是什么、适用条件和如何做就可以了。而现在推举10~15个同学作为被访者,2个同学作为调查者,课堂进行某课题(如大学生信用卡观点的焦点小组访谈)的情景模拟活动,其他同学观看并开展评议、分析扮演者处理是否恰当,提出更好的建议。

2.独立探究的交流。学生在课下对某一专题进行独立探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口头汇报。要求汇报人把解决实践性任务所用的技术、方法及方法理解详细地讲解出来,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内化。例如:在学习深访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知名企业家进行深度访问,将操作流程、深访提纲等细节进行准备,做成视频或材料,最后总结此方法的经验,并进行课堂汇报、讨论。

3.团队化组织协作的展示。课程突出市场调研与预测方案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数据整理与分析、报告撰写四个阶段,采用团队化组织形式,要求以3~5人为一组,进行任务分工与协作配合,完成一个调研与预测项目,撰写调研报告。以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研究成果。

4.反馈评价。课堂上的评价由老师、学生共同完成,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通过评价内容深度,完成时间,掌握程度,学习中成果表现,小组学习中成果的表现和成果展示形式和内容,提出建设性的修正、补充,达到知识的内化。

四、实施和效果评价

笔者在浙江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班和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四届翻转课堂实践,包括2010-2013级学生,总体人数332名本科生。包括创设实施教学环境,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相关数据,检验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问卷内容如表1所示。

①、②、③题询问的是学生对“翻转课堂”方法引入本课程的适应度,见表2。结果显示,学生对FCM方法普遍认同,适应性良好,这与课程本身知识点不难有关。

④和⑤题询问的是学生的知识获取情况。结果显示,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是很满意的。见表3

在回答对“FCM教学法最大的好处”时,学生开放式回答大都集中在“激发学习的兴趣”、“自由独立的安排”、“知识内容的扩大化”、“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了解相关行业情况”。

在回答“需要改进的地方”时,学生开放式回答没有一人提到。

五、小结

本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后,实际效果和学生的主观评价都得到积极肯定,说明以实践性、操作性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中FCM方法有优势。它以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得到体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再进一步完善调整。

首先,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的心态和满腔热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实施中,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视频录制、资料的删选、学生的交流指导和课堂活动的细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这对教师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都是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持体系,认真研究组织各种课外开展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并引导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课堂上答疑、指导、控制并有效评价反馈,使学生能够真正得到知识深化和内化。

其次,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中,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采用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班教学中。他们学习积极性高,态度认真,对老师布置的课下学习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到位,课堂上发言积极,汇报踊跃,思维活跃,互动性强。这说明FCM模式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及综合素质是有效开展FCM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要求教师做出更积极的努力、更精心的设计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5篇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工作流程中的“真实情境”问题。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是对工作岗位的仿真,但毕竟不是真实的岗位。其原因:一是真实的工作岗位学校的教学模式无法替代;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工作岗位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上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利益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使教学中的工作岗位与实际的工作岗位在客观层面上应有可比性,根据市场调查课程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分解项目内容,尽量设计“真实情景”,将工作、任务、知识进行整合以求最佳组合。(2)配套教材的缺乏。基于工程流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全新的教学尝试,目前还没有完全配合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教材,加快对相应的基于工作流程的配套教材的编写也为课题组提出了要求。

二、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的实施方案

1、设计工作情境。学生的智力类型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总是与情境相连的,对知识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实践经验形成依靠具体情境,所以教学必须融入工作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项目完成流程中获得经验(怎么做)和策略(怎么做更好)。首先尽量对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模仿,创设不经加工而能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设计与职业工作流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习流程就是“身临其境”的工作流程,学习是主动、流程性的行动。不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求做到:学习情境的设置要贴近实际,易于实现;项目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性,目标明确,且容易理解,符合经验(例如我们要学生完成的子项目有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处理等,这些都是目标明确的典型的工作任务)。

2、教师在教学模式中的启发作用。市场调查的应用性强,教学应遵循情境原则,努力实现职业氛围。教学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首先要重视促进学生对实践情境的理解,项目教学目标有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我们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所以要求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这是强调学生的主观意识行动;同时“有目标的活动”又强调行动就是学习,要求“通过行动来学习”,流程学习中必须要求学生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达到所谓“动作到位,心意到位”。需要强调的是,工作流程的教学能否成功,要着眼于学生获取流程性知识是否完整,学习流程的完整性培养与学生职业工作流程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使“指导行动的思维流程具有完整性”,可对学习项目完成的流程从资讯、计划、决策到实施、评估进行整体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行动的工作流程具有完整性”,学习行动流程不能半途而废,完成学习任务一气呵成,注重效率。

3、培养方法能力。这里所说的方法能力,是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流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技能,在新的职业情境下能超越曾经被证明的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去应对,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工作。根据这样的要求,针对模拟技术的特点,我们强调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的学习能力,侧重于吸收、运用与创新。

三、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的具体实施计划

1、分析课程性质,明确课程定位。市场调查课程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市场调查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市场调查综合技能的基层营销调查及管理人员,并逐步上升为企业营销中层管理者。市场调查课程是一门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从事市场调查分析工作一种基础性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又为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专业骨干课程奠定基础。

2、明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课程能力培养体系。即按照企业调研的实际过程与需要设计五大部分(六章)内容,注重培养五大能力,最终形成一个综合应用能力。*市场调研认识能力*调研方案设计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调研报告撰写能力。明确了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计划采用“125”的教学方法体系,强调一条主线,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两个手段,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设置五大能力培养目标。

3、选择载体,设置学习情境。面向不同的岗位,每个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工作范畴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每个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学习情境的载体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经过周密的分析来选择确定。设置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任务的工作活动事件。为使高职学生从经验的积累达到策略的提升,学习情境的设置要在同一范畴内至少设置3个以上的情境学习与训练,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重复过程、步骤和方法,积累经验,不重复的是内容,找出差异性,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成为高职层面策略上决策的提升。在能力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载体,进行学习情境的设置。学习情境的设置应遵循四个原则,即:第一,每个学习情境是完成的一个工作流程(过程);第二,各个学习情境应为用一个范畴事物;第三,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递进或者包容的关系;第四,个别情况学习情境可采取工作步骤。《市场调查》课程采用“市场调查内容”作为设置学习情境的载体,主要设置7个学习情境,即:市场环境调研、产品调研、价格调研、分销渠道调研、广告调研、顾客需求调研和竞争状况调查。

第6篇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科学合理的行为导向为法则,根据学生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项目化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设计,将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转变成培养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作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因此项目化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突破与变革,强调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应用相结合,不仅使教学得到多元化发展,还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设计理念

与国内知名药企(鲁南制药、润华药业、漱玉平民大药房等)共同开发,紧扣药品营销领域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医药商品购销员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结合药品流通模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以药品营销策划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项目,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应用相结合。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有3 个中心,即从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有的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从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1.2 课程设计思路

重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与知名药企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引入真实工作项目,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以企业角色、企业情境、企业氛围、企业标准、企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道德准则要求学生。在项目设计上,以大型综合项目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与市场推广能力),配合小项目和任务,深入训练各单项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边做边学,在完成项目同时,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

1.3 课程开发流程

1.3.1 课程项目设计与企业合作,引入具体医药产品营销策划和市场推广项目,产品涵盖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食品等类别。按照企业工作要求,设计详细、完整的项目策划、项目整体情境和阶段情境,涵盖可能涉及的所有内容。

1.3.2 整体教学设计以项目为导向,在保证工作过程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教学要素考虑进去。将医药市场营销知识体系中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目标营销市场战略、营销组合策略等具体内容融入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食品等具体产品的营销策划和市场推广项目中。将项目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和知识考核相结合。

1.3.3 单元教学设计根据项目工作和教学需求,将大的项目分解到每次课程教学中,设计每次课程的项目任务及其单元情境,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

2 课程内容选取

打破传统的知识机构,将药品营销策划过程作为教学重点,划分为药品营销市场环境分析、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制订、药品营销策略应用三大模块,9 个情境25 个任务。

3 讨论

3.1 课程建设企业化

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有利于贴近企业实际,培养的人才也更符合企业要求。课程建设企业化,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

3.2 教学方法多样化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营销与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讲解,而应注重学生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能力、高效处理问题能力、准确预测及决策分析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尝试,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协作学习、拓展训练、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了大胆革新。实践证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使职业教育更有效性。

第7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省内外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我院早在1994年就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并于2010年被省教育厅审定为省级特色专业。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型企业不但对市场营销人才在数量上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要的是与就业岗位能无缝对接的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而又异常紧迫的问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对新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市场要求我们必须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 (Work ProcessBasedCurriculum Design Method) 是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ITB)Felix Rauner 教授和他的同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它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也称为BAG 课程开发方法(德文“典型工作任务”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的缩写)。该方法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界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是当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界推崇的课程开发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课程改革经常运用的工具之一。

根据高职院校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我院市场营销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一、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市场营销课程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应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面向生产经营一线,成为企业的基层员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领”或“灰领”,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娴熟的技能和操作动手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其教改的目标只能是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符合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

为更好地明确市场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所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直接上岗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高职专科层次市场营销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一线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

二、以工作中需要的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市场营销课程设计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应始终贯彻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以达到某种职业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教学单元,以掌握能力的表现作为衡量教学进程的基准,以个人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依职业能力要求来组织教学。在分析岗位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将应培养的职业岗位技术能力划分为若干模块,然后按模块实施教学,分步骤实现各种岗位技术能力。

我们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开展了详尽的人才需求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是面向南昌市及市郊 50 家商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用人单位进行,采用问卷和访谈调研为主的方法。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可以将市场营销课程设置成“营销基本知识模块”、“营销实用技能模块”和“营销能力拓展模块”三大类较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每一类能力模块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其中营销实用技能模块是重点和关键。

课程设计以企业对市场营销岗位的要求为导向,坚持以“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对市场营销岗位群进行分析,了解市场营销岗位的职业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类职业的相关技能。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把行业的理念导入课堂的学习,把课堂的学习应用于行业中。比如,在学习市场调研这一块,可以与江西移动、华南城等企业合作,把课堂学到知识应用于企业中,使得所学内容不与企业脱节。坚持工作过程为导向,请企业的专家共同研讨,分析市场营销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对相应内容设计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明晰该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并掌握该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牢固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具备市场营销的各项工作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市场营销人。

三、以学生为主体,工作过程为基础,创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

如何有效地将知识技教授给学生一直是让大部分老师头痛的问题。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更要求我们必须打通理论与实践紧密连接的通道,让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把企业“请进”课堂,不断加强实训与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从“练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职业从业经验。

第8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 课程有效性 

所谓应用,“应”就是反应、适应,“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显然,人才培养目标是在课程体系的编排、课程单元的设计下实现的。因此,以课程有效性评价、指导课程实施是一种必然途径。 

一、课程有效性的相关概念 

(一)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把课程理解以社情为依据、学情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和完整的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对话性情境性生长性特征。换句话说,课程就是一种活动,一种整合资源、创设情境的活动。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迅速地从校园人转变成职业人。 

(二)课程有效性。学习上的“有效性”,指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考量学生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1]。 

二、课程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曾有学者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提出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为以下几点。 

(一)符合教学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自己的心智,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的。教师不能单纯地抓知识传授或只重视能力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简捷地获得全面知识,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当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而共同活动。 

(二)教学有效果。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数理分析能力等。 

(三)教学有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获取较好的学习收益。 

(四)教学有效益。教学效益是教学活动获得的收益、教学活动产生的价值。对社会而言,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人才创造出社会价值,那么教学应该是产生效益。对个人而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学会做人、做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产生学习效率。 

(五)教学有魅力。在有效的课堂中,教学氛围应该是和谐、融洽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是愉悦、轻松的,同时是乐于接受挑战的。学生与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互动能力,对问题进行由浅到深层次的探讨、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发展自己的持续学习能力[2]。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措施 

(一)有效调查。为设计出更具有效性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之前应当对“社情”、“学情”进行调研。“社情”即社会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学情”即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入学成绩、实习经历、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社情”与“学情”的调研是课程设计的依据,既要使课程符合社会需求,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有效设计。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计体现在专业整体课程设计、分科课程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活动设计三个方面。 

1.专业课程设计。就专业整体课程而言,应当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炼专业核心能力。以此为目标将整体课程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领域的重构。依据调研及对营销管理行动领域的重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面向营销岗位群把专业核心能力定为策划、调研、销售。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分科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应当突出以上三种能力培养。 

2.分科课程情境创设。分科课程的设计,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确定情境名称及项目。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境教学设计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推销技术》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推销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等。为此,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法,通过选取推销工作的两个典型的工作情境——上门推销和柜台推销,分别以保险产品和家电产品作为推销的客体引导学生进行推销实践。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效的课程设计,应当强化情境教学设计。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它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和学生外部的情况[3]。有效的情境教学设计是结合学生自身成长需要和实际工程任务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体认专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在完成工程任务,客观上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化为生产管理行为,取得一定的学习结果。 

3.情境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实现学习与行动的同一性。每个学习情境以明确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围绕该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序化,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工作过程中,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如上述《推销技术》这门课程在设计时应当在情境中不断重复步骤,达到强化、体认的目的。通过对不同情境下推销活动的分解,学生在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系统地考虑问题,了解完成推销工作的意义,明确工作步骤和计划,具备独立计划、实施、检查的能力,进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学做合一”。这种课程设计的理念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有效实施。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有效的设计需要有效的实施,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真实的职业环境。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齐齐哈尔齐工商贸有限公司为依托,对外承揽工程任务。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以项目带动课程,以课程促进项目的“两化”教学。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公司和环宇创业团队为载体,对外承接项目、工程任务,以融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在部分课程标准中体现出以齐工商贸的工程任务如小商品营销、化妆品营销、农产品营销和营销策划、调研等工程任务。 

(四)有效评价。有效的评价,不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评价目的。有效的评价,应当促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职业兴趣和探究兴趣。因此,为了加强课程的有效性,应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 

四、提升课程有效性的保障 

(一)转变师生角色。提升课程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即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资源的整合者。本着课程即是活动的设计思想,将教学任务与企业实际的销售、管理、策划任务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其次,要转变学生的角色,即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运用者。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完成各种经营管理的项目。 

(二)创设职业环境。真实的职业环境可以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外在保障条件。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以项目带动课程,以课程促进项目的“两化”教学改革,大大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市场营销专业公司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两化教学,培养营销管理、服务一线的营销人员,提升与锻炼关键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升课程的有效性,使学生迅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 

参考文献: 

[1]张诗亚,周谊.震荡与变革一20世纪的教育技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32. 

[2]黎纪东.提高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档案管理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91. 

第9篇

【内容摘要】文章以《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为例,结合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基于工作化教学改革的内涵与实质,以期在新形势下,对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金山农民画 工作室化 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大潮向我们袭来的今天,基于工作室项目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正逐渐被各类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系所认可。项目化课程设计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开展与组织上,始终围绕真实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工作职责,设计典型项目任务,从而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完成教学目标,并根据行业要求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项目)进行结果评价。

艺术设计的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做”三位一体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了开发与设计本土旅游纪念品,具有无限的潜力与空间。与此同时,结合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上海金山农民画院及上海文博艺术品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开设了《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试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传承民间艺术瑰宝的同时,进行工艺、材料、设计的创新,同时以模拟真实生产型企业工作流程,进行角色扮演完成生产性制作,以培养懂传统文化、会设计、会制作的特色艺术设计人才。

《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即学生在学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再试图通过实训对知识进行应用,这种“静态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隐形”能力的转化与形成。而是通过与上海金山农民画院及文博艺术品公司的企业项目的合作,将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整体课程的载体,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聚合式”教学。

课程根据设计企业开发产品的流程,将《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解构成市场调研——创意设计——2D表达——3D建模——模型制作——作品发表六个步骤,再结合每一个环节,分解出若干项目模块。工作项目化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公司”的环境,每一个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分别模拟设计监督、2D设计师、3D设计师、模型制作师的职位,共同协作执行设计任务。如在市场调研阶段,学生需以团队身份,到上海金山农民画院和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作实地考察,进行项目接洽,以找到现今本土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问题,由问题入手,明确设计对象与定位,从而进一步开展团队间的头脑风暴,展开设计创意,在此过程中,设计监督需提供设计构思,再由2D设计师和3D设计师完成手绘效果图与电脑效果图的表达,之后,由模型设计师为主负责,协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完成实物模型的制作,直至作品的实现,真正实现了所有项目环节均由学生来负责,由学生管理学生。而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不再各方面对学生展开指导,而是对于在实际设计与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方向性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从金山农民画图形元素中吸收精华,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设计与制作出既有金山农民画乡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设计作品;企业作为真实项目的提供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进行市场调研阶段,不仅有学生“走出去”,更有企业和行业专家“走进来”,课程特别邀请金山农民画院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亲临课堂,手把手地教学生画金山农民画,使每位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设计的兴趣;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的设计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深度剖析了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开发潜力。通过多方的共同合作,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得到了落地。

课程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开展到后期,《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突破了以往对学生成绩评定的模式,即考核成绩仅有专业教师认定,而是首次采用了第三方评定的标准。课程利用最后的作品发表阶段,邀请上海金山农民画院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的工艺师、总经理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参与考核。学生模拟公司产品方案发表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作品及过程的阐述,再由专家与教师一起,根据实模、设计计划书等作品的完成质量,以及成员的工作态度、效率等要素,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而这个成绩的由来,完全取决于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再是仅凭最后作业结果定夺的评定方式,凸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通过对《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基于工作室项目化课程模式的探索,我们惊喜地发现:以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较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而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培养,独立克服困难的职业素养得到了熏陶,而这些能力正是现代企业对于职业人所要求的。

基于工作室项目化课程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未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历经多年的尝试与探索中,不难发现,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譬如如何引入更多的真实企业项目与课程合作、如何克服学生作业时间长与企业交单时间紧的矛盾等,都是专业教师、学院应予以长期关注的。

作者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需求

一、高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及现状

1、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造成国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政府机构都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和管理,对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没有网络,企业就没办法实现信息化运营、生产和销售;没有网络,我没就没办法实现新的工业革命,进入信息时代。我国每年从高职院校毕业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仅仅十几万人,而整个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却以百万记,实际的社会需求远远大于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能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就业范围很广,通过掌握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能够从事网络技术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运行维护岗位、操作检测岗位等多方面工作。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市场上几乎所有与计算机网络有关联的企业都需要在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帮助下提升企业效益;几乎所有企业都需要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来帮助提升企业品牌、打造企业规模。

2、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在我国目前形势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的讲述网络技术知识,而学生无法参与到知识的实践与探索当中,只能被动地去理解和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陈旧且缺乏弹性,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只会顺向的去思维和考虑问题,不利于网络发散思维和网络逆向思维的养成,从而很难培养出能适应现在社会经济需求、素质高、能力强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3、市场岗位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脱节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有效的分析出社会发展队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根据岗位需求和社会走向来准确设置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从而造成有些网络专业急需人才却缺乏相关院校的培养,有些专业却导致毕业生过剩找不到对口工作。下面是我们对一些19家企业针对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和个人组织的哪方面满意度的调查:调查情况表1。

4、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率不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高追求,它最直接的显示出高职学生是否被社会所认可。现阶段,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在就业时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就业对口方面不太理想,二是就业质量不尽人意。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不能达到新课标下的标准――即精通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十分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二、加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衔接的措施

1、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改革

现阶段,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培养真正被社会欢迎和企业需求的素质、能力、知识和谐发展的优质毕业生。高职院校在确立教学培养模式时详细调查经济飞速发展下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近些年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课题,加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要在适度超前和保险的原则下,依据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规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和企业共同设计网络技术专业的招生计划和课程设计等人才培养模式。各个方向的研究都显示,要想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真正意义的网络技术正业人才,就必须让相关计算机企业部门参与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上来,从而确保网络技术专业的设置有据可依。

2、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既要立足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有利于学生得专业技能,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认识到现阶段的不足,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创新自身的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市场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相关措施,做到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深度融合。现阶段,主要通过在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之间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让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直接与企业需要挂钩,又有利于根据职业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市场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要时刻注意市场岗位和市场经济的变化,瞄准网络技术具体岗位,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在及时作出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总体思路框架图如下:

3、立足市场需求,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体现“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的教学目标,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经验并重的课程设置教学,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设施”,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要加大课程设置教学中的实践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外语和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授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现代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参考高职院校教材,将多媒体自制课件、网络课堂和实训课等方式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高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人才需求的衔接,职业院校即要引导学生之间运用演练法、辩证法等操作指导方法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在完场整个项目的创建时要划分模块、分工合作,逐步培养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使学生们在学校里真正学到东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高素质和高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三、结语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人才需求衔接机制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网络技术培养方向,改革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建立动态合理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在创建企业全过程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更好更优的培养企业和市场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步英《高职院校IT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衔接机制的研究》[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2(12).

[3]刘思锶《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J].福建师范大学,2013(09).

作者简介

邓明亮(1981-),男,岳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高校创业指导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和教育信息化

第11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时效性;方法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推进,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经常遇到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习对口单位难寻等诸多困难,实习工作不能顺利实施,学生的实习质量很难保障。

1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习现状介绍

首先,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对实习单位的期望值过高,盲目从众地追寻社会地位高,收入诱人的实习岗位。于是,造成专业学生"实习难",实习单位"难用人"的两难现象。另外,在高校市场营销相关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理论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却不能亲临现场,配合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学生的整体实习过程进行专业性指导,其结果是容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向不一致,产生严重脱节的现象。再次,大部分实习单位安排学生进行营销实习的内容技术含量偏低,大多是围绕"发传单","做促销"等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且重复的劳动,根本无法起到培养市场营销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提升综合技能的作用。

2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实效性差的原因分析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化,要求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客户管理、营销策划等专业技能,还要具有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然而,部分高校的专业教师和营销专业学生均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太明确,日常教学存在广而不精的情况,忽略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造成学生专业技能差,没有专长,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对就业方向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大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

(2)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不够系统

系统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不仅要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还要注重后期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完备,以此保证实践效果。在使学生达到各项需求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内容的完整性、关联性、延续性。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经常误认为只有理工科才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系统地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对文科类的实践教学却关注度不足,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不够系统,直接影响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3)实习任务不明晰,实效性弱

部分企业招聘实习生,或者本着"低成本,易支配"地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心态对实习学生分配工作,或者一味地姑息迁就实习学生,使实习过于形式化。企业常常出于满足各种合作关系的需要,被动接受实习生,草率安排实习任务,造成学生的实习内容过于简单、技术含量低、专业不对口,过程枯燥、重复劳动,学生不能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也无法真正提高专业知识的实践技能。实习结束,学生只能东拼西凑一些材料,汇成实结报告交差,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实效性的方法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的营销专门人才"为专业建设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成为应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

另外,鼓励"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引进和在职教师向"双师型"方向的转型,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具体策略一是通过学校政策影响,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以鼓励在职教师积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定期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给予合理的工作量核算和薪金待遇,使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切身参与企业运营实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制定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技能

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市场调研技能,市场分析技能、市场营销策划技能,促销技能等。应结合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实习单位并与对口企业共同制定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通过针对性地专业实践,使学生深刻理解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并有效的运用其指导实践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逐步提高专业所需的各种综合技能。

(3)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依托企业,利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积极探索"双进"方式,聘请企业界高层管理者作为客座教授,让企业家进教室,让学生进企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获取未毕业先就业的机会。

建立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同时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在理论教学部分,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力求为企业具体的工作服务,确保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超前性。企业在日后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时也会极具针对性和计划性,与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融合并起到辅助教学,提升应用实践能力的特殊效果。

(4)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带着任务进入企业实习

结合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展开日常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多种调查方法和调研渠道,分别制定一份内容各不相同的营销计划书。各组学生将完成的营销项目计划书全部交由实习单位统一论证,最终筛选出一份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项目,被选中的小组学生结合企业对计划书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初始提交的项目计划书进行认真仔细修改,最终拟定出一份各方满意的可用性强的项目计划书。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到引导、监督和评价作用。

最终方案形成之后,根据教学计划,由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单位,针对项目方案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检验。对于整个实习过程,教师都要全程在场并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实时监控,现场指导,及时评价,积极与企业相关人员沟通协调,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遭遇的棘手问题。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指导教师的实战经验,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起学生对于实习工作的积极性,真正提高了专业实习的实效性,同时也有望为合作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真正达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模块课程 实践教学 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02-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1999年设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来,至今已有9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努力,该专业已于2008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在十几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培养计划经过多次修改,课程群结构也经历数次调整。以下是我们对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的一点感想,供大家参考。

一 跟踪毕业生流向与职业发展,制定明确的专业特色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数学学科下属的一个专业,在数学学科传统精英教育与理科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目前数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上偏重于理论教学,数学专业理论课程师资配备与计算机技术指导师资力量强弱对比大的现状下,造成学生在计算技术训练上的不足和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欠缺。这一问题也许是目前全国许多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全国高校逐年扩招,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675万人,考虑到高考录取率已超过70%的现状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就业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高校制订培养计划时,要充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今后的长远发展,并切实加强市场机制导向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从近几年的就业市场情况来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目前应该考虑开发某些专属技能的培养。这种专属技能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做好课程模块与实践环节设置以及课程大纲修订、直至具体的教材选取等系列具体工作。

1.专业课程设置要有明确方向

培养计划制定者应对自己的毕业生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有一个目标,专业课程设置要有明确方向。受传统思想影响,许多学校在数学理论课程的取舍上小心翼翼,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专业特长,造成毕业生对就职方向的困惑,这是目前许多普通高校数学专业在就业问题上的困境所在。专业课程的方向性选择既要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实力,也要跟踪社会需求的变化,必要时有侧重地引进专业紧需师资,扩充专业队伍的有生力量。

2.模块课程的精细研磨

我们在1999年招收第一批信计专业学生时,专业模块共有两个:一个偏重信息处理方向,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是特色方向;另一个偏重运筹与控制方向,优化算法设计与控制理论是特色方向。通过回访早些年毕业的学生,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职业发展上总体情况较好,我们的专业模块方向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从1999年至今,我们逐步将优化算法设计理论这一部分内容渗透到信息处理模块中,使信息处理模块算法理论与算法技术实现更紧密地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算法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跟踪调研以及已经毕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调查,我们一直努力培育我们的应用数理统计方向教学团队力量,增加应用统计课程,2010年我们对专业培养计划做出重要调整,运筹与控制模块与信息处理模块合并,新增统计分析模块。十年间我们不断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在课程群设置和课时安排、实验内容上精细研磨,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预期效果,使信息处理模块已具备一定的实力,统计分析模块师资队伍也初具规模。

3.专业特色建设

普通高校做实做强专业特色建设很重要。我们的毕业生中超过50%是要直接输送到社会的各个行业,而当前的就业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专业定位必须考虑用人市场的需求变化。规范化专业设置不妨碍特色办学,反之,固定模式的批量化教育一定会造成教育产品的市场供求失衡,使自己的毕业生失去市场竞争力。培育一个特色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学科调研和市场调研、全国经济结构变化趋势分析、有计划的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等。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长期以来依靠一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肯吃苦、协作精神特别强的教师团队,坚持在课程建设中走创新道路,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和更新实际应用案例,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本科生科研活动、攀峰工作室软件设计指导等,各种课外指导和培训内容丰富,特别是数学建模培训规模大,虽然我们对学校各个分院的参加培训学生名额有一定限制,但信计专业的学生基本可以自由地参加。由于我校在历年全国数模竞赛和国际数模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多,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学生参与度高,在浙江省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有一个攀峰工作室,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该工作室的每一个指导老师带若干名学生,对他们进行长达两三年的课外指导。攀峰工作室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教师忙不过来时就采用师兄带师弟的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得到软件设计方面的系统指导。攀峰工作室的学生成员在就业过程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要归功于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无私奉献。

特色建设的难处是要创建专业品牌,必须走一条开拓性的道路,教材需要整合,师资很紧缺。总之,专业特色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一步一步挖掘潜力,坚持十年乃至几十年,一定会有成果。福州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坚持小班教育,学生可选修的专业课程方向很多,由于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在同一个学院,师资共享,为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有条件的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基地或合作平台。像美国West Chester大学的数学专业与当地制药厂的科研与教学合作平台使学生的数理统计实践应用能力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同时使专业方向富有特色。

二 课程群的衔接与磨合

1.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与磨合

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切入点。各门课程知识体系相互独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离散化现象。如概率统计课程是必修基础课,如果能在后续运筹学课程中增加一些随机性问题的数学规划介绍,可以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如果计算方法中介绍一类随机搜索算法、增加随机搜索算法平均性能分析和机会分析,对研究算法和软件设计很有好处。目前已涌现出很多这一类型的新教材,我们应在课程建设中及时发现、更新我们的教材,同时也迫使我们的教师拓广视野,重视综合理论知识的运用。

2.计算方法与专业理论的磨合

困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缺少具有综合型专业背景的教师。我们有一些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教学基本采用传统方法,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考试合格者拿到相应的学分。而配套的实践课往往是独立的,在实验室完成。我们的师资队伍或属于数学学科的某一分支,或属于计算机专业,很少有人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专业背景训练。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在短学期实践课程中的训练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有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复习上,在实践环节的课余投入得较少,也造成了数学理论知识与计算技术基本功一高一低,既不利于就业市场的竞争,也不利于读研的后续发展。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应用领域,计算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具有很大张力,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占领的地盘。培养计划的制订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怎样把理论课程与相应的实践环节捆绑起来,必要内容让老师在一起备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这种教师间的充分交流,若干年后,可以使教师能够独立地、高质量地完成整个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

三 重视能力培养,在开发学生实践能力中充分挖掘潜力

1.实践课程的课外延伸

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专业建设重点,事实上,有部分学生对实践课不太重视。学生从小被考试分数评定等级,中考、高考、考研,分数是衡量学生同时也是评定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可是当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信计专业的毕业生有什么专长?可以在企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胜任何种类型的工作?多数用人单位不知道数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有什么意义,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展示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只有毕业生能够在动手能力上证明自己,信计专业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

我们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有数学实验、C语言课程设计、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2010级开始开设了应用统计分析课程设计。学校的常规实践课程通常安排在六月下旬到七月初的短学期完成,或安排在九月初的短学期完成,时间上局限性较大。我们的数学建模除了课程和常规的课程设计,还延伸到数学建模校内竞赛和全国竞赛赛前集训。学生经过查找参考文献、建立数学模型、算法设计与编程等过程的指导,学会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搜集各种可以利用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团队合作。除了竞赛,理学院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生科研活动,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参加。

2.课外实验室与实践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时传统的课堂教育或实验室指导课程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有一个攀峰实验室主要承担对学生的课外实践指导,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实行师徒制和长期的实践能力指导。攀峰实验室对学生个性化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师生规模不断扩大,历届实验室学生成员受到就业市场的普遍欢迎。这种形式的课外实践能力开发对充分挖掘学生实践应用潜在能力是卓有成效的,其背后是教学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近几年实验室采用分层的师徒制进行传帮带,使学生受益面得到扩大。

参考文献

[1]李金奇.市场机制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