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在线课程课程设计方案

在线课程课程设计方案

时间:2023-10-07 15:5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在线课程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线课程课程设计方案

第1篇

关键词:Moodle平台;功能;学习者需求;思考和建议

网络学习的关键在于课程,在线课程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国开学习网功能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对于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1Moodle平台功能分析

1.1Moodle平台的特点

(1)开放、共享的理念和设计。Moodle的设计与开发以社会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onism)理论为指导。在这一理论基础上,Moodle平台创设了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实现学习意识开放、课程体系开放、时间开放、地点开放、学习资源共享。(2)多样化的资源呈现形式。Moodle支持显示多种类型资源。包括各种单独文件类,如PPT、WORD、PDF,各种音视频文件、IMS内容包、URL、标签、图书、在线网页、文件夹等。多样化的资源呈现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最大化满足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丰富的沟通、互动模式。Moodle平台以广阔无垠的互动性资讯为载体,以动态的学习单元为模式,以多元化的人际沟通为方式,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社群与其他专业社群之间进行各种形态的沟通与互动。(4)完备的评价、反馈系统。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Moodle活动工具以及管理监控模块收集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追踪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在线测验、作业、互动评论等工具,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即时性反馈评价。

1.2Moodle平台的主要功能介绍

(1)系统管理员功能。系统管理员包括资源管理、用户管理、信息管理和系统配置四种主要功能,系统管理学可以查看系统中的所有课程的属性信息,添加、删除一门课程、修改某门课程的属性信息,对教师提交授课请求进行授权。对题库、作业库、试卷库进行维护,增加、删除资源,修改属性信息。设置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注册方式,管理用户账号及权限。、修改、删除系统、教师公告;也可浏览系统公告的内容。管理考试成绩并可查询信息。(2)教师功能。Moodle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很强的灵活性,让教师成为网络教学的设计者和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使用者。教师在Moodle平台上能实现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师功能实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在线课程设计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提交授课申请并得到系统管理员同意后,开始网上授课。通过前期教学设计环节,形成完整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建设与各种课程资源、信息公告,导入素材、添加讲义、发起活动等功能,完成教学准备工作。(3)学习者功能。学习者功能体现在学习前准备、课程学习和学习评价三个环节。学生通过Moodle平台可以查看各种信息、公告。阅读、观看教学资源,发帖子提出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答复别人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已经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编辑和删除的操作。在聊天室与教师、学生一起参与课程的在线讨论。在线或脱机完成作业,参加在线测试并查看教师评价。

2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成人学习者需求分析

我们基于在线课程设计的教学分析、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反馈等五个环节对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国开学习网的300名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于2016年11月发放,12月底进行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08份,有效问卷198份,无效问卷10份,回收率为69.3%,有效率为95.2%。整理有效问卷后,利用SPSS11.5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初步整理后挑选部分调查者深入访谈,数据和结果分析如下。

2.1教学分析环节调查结果

(1)学习动机——获取文凭为主,兼顾提升素质。学习动机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获取文凭的学生最多,其次为提升素质、谋求升职和扩大人脉。另外,有的学习者同时选择了几种动机。由此可以看出,成人学习者靠外部动机开展学习,内部动力不足,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不够,学习计划性不强,学习行为容易流于形式。(2)学习需求——对实用性知识、职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理论培养的渴望。调查显示,成人学生对与工作相关的实用性知识需求最强烈,其次为职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对学术领域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不太感兴趣。(3)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或问题。调查显示成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一是工学矛盾突出,二是缺少学习指导,三是缺少学习氛围及与老师、同学交流较少。

2.2选择教学策略环节调查

(1)对学习环境的满意度不高。23.4%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环境感到满意,89.9%的学生认为仅是课程资源环境和参与体验环境,对反思环境、支持服务环境以及社交环境认可度不高。(2)希望得到明确的学习策略指导。92.1%的学生希望得到关于课程学习安排、学习方法、教学资源使用说明等方面的明确指导。85.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导学材料太过笼统,不够细致明确,指导性不强,不能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详细指导。78.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导学材料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2.3选择教学资源和媒体环节调查结果

(1)希望统一课程界面,采用“星期格式”的组织方式。77.9%的学生希望统一国开学习网所有课程学习习惯界面。在星期格式、主题格式和社区格式三种格式的选择中,89.9%的学生认为以星期格式推送资源更合理。(2)希望采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形式,动静资源结合。就目前教学资源形式存在的问题,67.9%的学生认为目前很多课程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多是WORD、PPT等静态格式,学习兴趣不够,希望能增加音视频文件、FLASH动画、模拟小游戏等动态资源,提高课程资源丰富性。

2.4设计教学活动环节调查

(1)希望加强多向互动,协作学习。对阅读、交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反馈五种常见的教学活动进行需求调查发现,学生对协作学习这一教学活动的需求最高,对阅读活动需求最低。(2)希望获得教师全面学习支持服务。66.9%的学生对目前学习支持服务感到不满意,希望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能获得更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术知识、情感关怀、学习技能等,降低在线学习孤独感,提高学习效果。

2.5评价反馈调查结果

(1)希望得到即时全面的反馈评价。51.5%的学生认为即时反馈评价不够,不能有效掌握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希望能增加即时评价力度,并能增加适当的评析或知识点链接,知道答案并能反思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原因,提高学习成效。(2)希望评价指标多元化。62.9%的学生而认为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认知学习领域,对动作技能的评价不够,希望能加大对职业技能、实训操作的评价和指导。

3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的思考和建议

(1)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上,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从学生的特点、需求出发,设计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成人在线课程。(2)建立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增强课程内容实践性、丰富性。由于我们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我们应该较多地从学生的学习预期结果出发,充分考虑学习内容与学生工作实践的结合,把学生学习体验作为平台建设的第一目标。这就需要对课程开发人员的组成进行调整和改革,考虑组建由学科专家、课程管理人员、教学设计人员构成的课程组,采用工作过程、学习效果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呈现形式。(3)统一课程学习界面,采用“学习周+单元任务”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根据成人学生表现出来的工学矛盾突出、学习计划性不强的特点,根据英国开放大学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采用统一的“学习周+单元任务”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习者快速入门课程,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预定设计方案完成学习,条理清晰,简单明了,能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干扰,对提升成人学习者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4)创设虚拟课程学习情境,增强导航功能及个人定制功能。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集课程学习、作业测试、交互协作和支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的课程学习环境空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站式和个性化的网上学习生活体验;增加学习导航功能和学习记录功能,完善检索方式帮助学习者便利地获取资料和帮助。(5)重视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环节,针对不同课程设计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根据问卷及访谈调查的情况,我们认为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应该适应成人学习者追求“简单”的心理预期,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色设计出有效的评价方法。并且评价体系要更注重学习过程,应尽量减少终结性的考试环节。

参考文献

[1]麻彦坤.社会建构心理学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6(4):154-160.

[2]胡庆莲,宋晚生.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探究.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10-13.

[3]张璇.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建设思考——基于在线课程设计课程的评价分析.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12(6):19-23.

[4]刘娅.开放大学在线课程设计的思考.云南电大学报,2012(14):5-10.

第2篇

独立学习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查尔斯•A•魏德迈于1970年提出,并用来描述大学程度的远距离教育。他认为“独立学习是一种学习,一种变化的行为,一种学习者在空间时间进行的活动结果。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的环境与学校完全不同,学习者可以接受教师指导但绝不依赖他们,学习者承认自由程度、入学责任并完成引导学习的活动。”独立学习包含各种教与学的安排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学生和教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通信,完成和履行区别于另一种的基本的尝试和责任。其目的是把校园内或内部的学生从不适当的班级安排或模式中解放出来,为校园外或外部的学习者提供在他们自己环境里继续学习的机会,并且开发所有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受教育者需要的最根本的成熟。魏德迈提出了独立学习系统的六个特征:学生与教师分离;正常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以文字或通过其他媒体进行的;教是个别化的;学习通过学生的活动发生;学习是在学生自己的环境里方便地进行的;学生对他自己的进步负责,他可以在任何时间按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开始和停止学习。从魏德迈的独立学习理论中可以归纳出学习者的学习责任:自定学习目标、自定选学课程、自定学习进度、自定学习时空、自定学习方法和自定考核方式。

二、预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义

独立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者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充分复制,可大幅度地节约师资资源,缺点是对学习者自身要求高,交互性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网络教育要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就必须引入“预约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所规定的,或者选择性的在线课程。“预约式”教学模式,是指依托网上学习平台、课程论坛、电子邮件、移动聊天工具、电话、短信等技术手段,教师和管理人员根据网络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自主设计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的内容与比例,师生协商面授、答疑相关事宜,实现师生随时交互,把握教学进度,优化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预约式”教学的基础是课程教师设置完备的教学计划、任务安排并将其分解在每一特定的教学周期中,并在网上学习平台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完成学习任务;“预约式”教学的亮点是摆脱了传统的面授形式,师生自主约定面授、答疑辅导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内容,以保障课程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网络教育的预约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服务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立学习理论的思想和观念,体现着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意义的现代教育的主要内涵。预约式教学有效解决了个性化的远程学习与教学资源统一性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远程学习情景化带有互动反馈机制的个性化学习。

三、预约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实现了课程统一研发到个性设计的转变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已不再只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既然预约式服务模式是基于方便个性化学习的目的,那与传统网络课程侧重于教师的教不同,课程设计者就要选择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课程内容,在课时和时间上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和时间节点,通过调整课程设计方案,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决定整个学习版面的设计(这种思路类似于自适应考试系统,如果学生前面几个题目都答对了,那么系统后面的题目会越出越难,如果前面给的题目学生没有答对,那后面系统就会给他出简单的题)。

(二)实现了资源集中配送到个性定制的转变

网络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但大都采用集中配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兴趣爱好,难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而预约式教学非常重视为学生提供差异化和定制性的服务和支持,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输送手段也会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来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职业身份和学习风格的需要,让他们能自由地阅览和接受信息,在课程的选择上定制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模块,设定一些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考核评价的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使用权。

(三)实现了支持服务的自主学习到引导助学的转变

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订学习计划,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说每次学习应该达到什么具体的目标,学到什么程度,学生不是十分清楚,而且学生在面对诸如视频、音频课件、电子教案等丰富多样的资源时,不知该重点挑选那些学习资源为已所用。那么及时地预约教师和管理人员,让教师及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来适时调整和改进自我的学习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预约式教学在注重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强调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老师预约答疑时间,预约作业批改时间、与管理人员预约考试时间,与同学预约交流时间,这些交互活动不仅方便省时,而且在轻松愉悦的对话过程中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和他我的调节与评价,就会使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得到提高。

(四)实现了学习评价结果考核到过程分析的转变

预约式教学实现了学生从统一模式的学习到个性化学习的转变,所以,学习效果分析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更加关注学习细节和过程。由于网络学习的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的是通过总结自己的学习习惯,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并改善自己,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告诉他怎么做,或者依靠教师对他的评价来确定自己应该怎么学习。所以,预约式教学方式强调更加重视收集网上学生学习活动的数据,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长、练习的次数、提交的作业、答疑的记录、参加讨论发言的次数等,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通过不断对他们学习环节的分析来反馈交流,完整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主动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完成学业。

四、预约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措施保障

(一)建立“校、院、站三级”专兼职教学团队

教师是网络教育教学实施的关键,更是“预约式”教学中“教”与“学”互动的纽带,因此,建立以课程为中心的专职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的专兼职教学辅导团队至关重要。这个团队要包括:课程教学组组长、课程主讲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同时团队中的教师必须具有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远程教学组织与一体化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组组长全面负责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承担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制订、课程大纲的编写、教材的选定或编写、课件脚本编制与审定、试题库建设等工作;主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承担课件主讲、教学资料编写、教学活动策划、命题与阅卷、指导校外学习中心辅导教师等工作。校内外兼职辅导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在线导学与助学、在线作业与试卷批阅、辅导答疑、实验指导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并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负责维护更新“预约式”自助教学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多媒体,并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分类管理,能够让参加“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学生进入资源库后,快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并顺利地引导学生运用课程论坛、电子邮件等技术手段,一起参与学习、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只有建立三级教学团队,才能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及教学支持服务保驾护航。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学习,它更加注重的是通过交流与讨论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因此,基于预约式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必须注重自主学习情境和交互式学习情境的创设,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也必须从关注内容设计转向关注交互设计。实施方案要包含:组织个性化的课程内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和创建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的授课内容、学习形式、授课次数、作业布置,以及对疑难问题解析安排。同时针对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知识点为单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层次的折叠式设计,以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表现和阐述,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目标和习惯,选择系统化学习、查询式跳跃学习或自选式模块学习,完全实现学习的个性化选择。整个课程设计系统并不是按照一个模式设计的,而是将所有的内容按照一个相应的程序排列,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结果的反应来提供后续的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活动是“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关键部分,是教师在认真领会课程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时间安排等个性化差异而设计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手段,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价。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与辅导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或者非实时的交互、沟通。预约式教学方案应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学习支持服务的个性化设计和不同类型的网络学习团队建设是个性化学习环境创建的关键。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等分别建立不用层次的班委和学习互助小组,利用教学平台的课程讨论区、即时通讯系统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各类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建立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体系

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作为预约式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要在建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设计和开发,加强课程资源多样化、立体化、开放化、个性化的创新。不仅要关注资源的艺术表现力,更要关注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探索资源呈现的立体化视觉模式,开发设计多元化、共享式的网上动态资源,建立个性化、开放式的资源库、案例库、试题库和答疑库,建设网上三维图书馆,实现课程资源的抽象与具体、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借鉴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从言语符号、视觉符号,从录音、广播,从照片、电影、电视、展览,以及野外旅行、观摩演示和角色扮演等方面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设计,通过词语、图解、地图、平面画像、幻灯、立体图形等各种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综合的、立体化的利用效能。此外,应探索基于移动网络的学习和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资源,确保课程资源适应学生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四)建立智能化的教学支持服务平台

要实现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活动,就必须建立功能强大的智能化的远程教育数字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资源开放服务平台,通过天网-卫星网和地网-互联网,实现校地企多级平台的信息互动共享。平台的开发要体现对先进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对新技术的应用,必须具有发送、跟踪、互动、管理和评估的功能,应包含管理、教学、服务、交互等多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要承担管理维护、新闻信息、招生管理和学籍管理等功能。教学子系统由教务管理、资源管理、教学支持、实时交互、考试管理和远程在线等功能模块构成。服务子系统由网上缴费、移动学习、个和教材配送、记录评价等功能构成。基于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在线缴费选课、答疑预约、考试预约、在线交流、自购教材及光盘等。通过经典案例库、常见问题集等,学生可以自行查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预约答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解决问题。通过智能化信息交互系统,面向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系统还要将智能和模糊控制技术引入到教学和服务中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学习准备和学习内容的交互状况等,自动进行跟踪服务,获取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倾向、易错知识点等信息,并加以统计和分析,为教师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提供支持。

(五)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第3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实践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61-03

1 研究背景

《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组经过“走出去”到企业调研、将企业专家“请进来”探讨和论证、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勇于探索和改革,提出了基于“6Z6C”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即6个零距离6个转换(6Zero6Change),如图1所示;设计了基于“1H3S2A”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内涵为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合作共建一个硬件平台(1H),合作配置三类软件(3S),从两方面使用好实训基地(2A),积累凝练了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思路。

研究本课程建设,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再调研、进修学习。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工作岗位的能力、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制定项目考核标准,全方位、多层次渗透职业性;另一方面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基于工作过程,真题实做,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加以提炼,序化,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注重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针对毕业生可能面向的不同的潜在的就业岗位,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信息化管理等,按照“分解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能力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采取“项目案例”式组织教学。“项目案例”均由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制订,每一个项目均按照“项目描述知识准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步骤实训结果验证实训项目考核小结点评相关学习资源”的模式来组织,多数任务在实训室或企业现场讲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注重课程的针对性。结合国家、社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注重当前信息类产业的特点,一方面紧扣国家职业资格认定的相关内容,同时加强与华三、锐捷等知名厂商的认证体系结合,将其职业资格认证与企业培训课程引入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拘泥于国家与厂商的认证内容,而是结合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借助课程置换、拓展教学等办法对其内容进行取舍,使得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3)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借鉴社会培训、认证的先进经验,开发立体化的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放式实训平台、在线网络课程、论坛等技术手段,设计实现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3 研究基本内容和效果

《网络组建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综合实训课程[1]。课程建设研究内容主要基于示范性建设时期提出的“6Z6C”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围绕“1H3S2A”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课程设计思路,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市场、企业、行业的最新需求进行再调研,进一步明确岗位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细化工作任务,以集中课程训练为主、在线学习为辅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全面提高。通过行业标准与实训项目标准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以及校内实训基地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结合的原则甄选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和制定考核标准,实现课程建设的职业化、技能化和标准化。

课程建设围绕五部分的技能点展开,本课程共五个单元,分别是局域网组建技术基础、WINDOWS 2000、Linux组网技术、网络设备配置、局域网管理维护。共抽取了20个工作任务。

本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以集中课程训练的方式来进行。

教学安排一般为集中两周,60学时。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采用引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案例,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主要以小组协作方式来进行,通过实践研究,课程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效果。

(1)突破了设备配置实验、校内实训基地网和实训平台的物理局限性。完善课程实训平台建设,依托校园网和SSL VPN技术,在校园网出口部署Array 3000一款VPN设备,师生可以依据账号安全、方便地访问校内资源和校内实训平台,把实验平台安全延伸,使学生可以虚拟化、开放式、全天候的申请配置设备和进行Web组网实验,做到“开放、兼容”管理已建成的lamp远程实验平台[2]。

SSL VPN 是采用 SSL 技术的一种 VPN 产品,适用于 Client to Site 的安全接入方式。SSL技术是位于 TCP 之上的协议,具有数字证书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安全手段。在实现 VPN访问内部应用时主要采用 Proxy 、Application Traslation 、Network Extension 等技术手段实现。用户通过 SSL VPN 访问内部应用系统,必须先用 HTTPS 协议登录到 SSL VPN 网关提供的 SSL VPN 门户站点,我们称之为 Virtual Site,Array 的 SPX 系列单台设备可以配置多个 Virtual Site ,具体数量视 license 而定。

部署后校园网拓扑如图2所示:

通过以上设备的部署,不管电信用户还是教育网用户在访问学院门户网站以及其他web应用都比较快捷。同时也解决了其他非校园网用户(不在学校家属区居住的教职工、出差在外的教职工、假期的学生)访问校内资源的问题。他们通过登陆VPN网关依据SSL的加密隧道可以快速访问校内应用,既方便快捷又安全。

(2)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我国IT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分析,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根据网络行业、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提炼20个典型工作任务,从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施工方案设计、Windows 2000及2003服务器的配置、Linux服务器的搭建和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懂网、建网、用网和管网的综合能力。如图3所示。

在课程案例化研究过程中,直接参与学院信息中心网络设备Linux管理系统建设和综合服务中心的网络规划与调试工作,提炼教学案例1个,抽取典型工作任务3个。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Linux校园网设备管理服务拓扑如图4所示。

(3)教学案例更加实用。《网络组建和维护案例教程》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关于课程建设的基本精神,课程的建设,进一步精选了实用组网及维护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校企合作,把实际公司项目与课程内容融通结合;在具体操作上,老师为辅,学生转换为企业员工,通过真题实做,从组建网络的技术要求和岗位能力出发,通过完成案例(公司项目)的目标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组建和维护网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2011年项目组成员带领学生分别完成了学院财务收费和新生报到专网的改造,提炼网络规划和方案设计真实教学案例各1个,综合布线、施工管理和用户培训等典型工作任务抽取3个。

2012年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完成了甘肃陇南某乡镇数字化乡镇的网络改造,提炼网络规划和设计方案教学案例1个,综合布线、设备调试和互联、网络策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3个。

2013年项目组成员、信息中心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流量控制和网络认证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随着校园网应用增加及用户越来越高的上网体验需求,导致校园网出口压力十分巨大。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有效办公带宽,此次改造的流控系统实施了基于桥模式的IP带宽控制策略,策略控制了P2P、BT、迅雷下载及暴风影音等大流量的数据应用。系统实时统计功能全面,可以做到实时统计出口流量、楼宇流量及在线主机应用等。通过主持项目建设,将真实项目转化为真实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案例1个,提炼流量管理、策略配置、特征识别和网络认证等典型工作任务4个。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将真实案例教学化处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案例更加实际具体,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课程活力。

(4)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得到增强。一是加强行业标准与实训项目标准的结合,按照网络工作人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软件水平考试、行业企业认证所必需的知识(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制订课程标准,采取项目标准式教学模式,开发实训项目子标准和实训项目卡,组织实训教学。二是注重校内实训基地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了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在线实训平台,构建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使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3]。

课程建设组成员依据标准,重新修订了《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增设网络安全考核细则,增加网络安全取证要求。2011―2013年,该门课程完成行业认证取证(趋势科技信息安全专员)和锐捷网络工程师取证共300人次,取证率达93%。

项目组成员带领学生参与完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网和在线实训平台建设,提炼网站管理与设计、Windows 2000服务器额配置真实教学案例2个。

(5)突破学习方法单一、沟通渠道不畅通、资源更新不及时的难题。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BlackBoard学习平台上,建设《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课程,设置师生交流论坛、实现在线交流和答疑、远程教学和在线测试;建设课程知识库,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和行业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知识和岗位能力要求。课程网址:http:///webapps/login/

4 创新与总结

《网络组建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较以前版本有如下优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确定课程设计目标,体现课程职业性。

通过深入企业(如锐捷网络、H3C、甘肃教育网络、甘肃万维、甘肃海腾、上海威讯)进行调研、进修学习、挂职锻炼,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课程组成员,充分剖析市场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针对工作岗位要求和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通过每一个项目完成过程,通过企业认证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手段,从多方位、多层次渗透了课程的职业性。

(2)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学以致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课程实践性。

从企业引入真实的项目加以提炼,融入职业态度、素质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以真实性促进实践性。

(3)根植企业,面向行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衡量,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开放性。

合作开放,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保持内容标准不断更新,将职业素质、职场文化融入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自主创新开发blackboard在线学习平台,平台与精品课程网站、实训网站完美结合,课程立体化资源更丰富。学习方式开放,利用Bb在线学习平台,本课程的教学可通过网上在线教学;实训开放,实训室对专业学生实施开放,专门的试验平台可通过远程实训。开放性可保证学生按需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持续学习能力。

(4)过程考核,专业认证,采用社会化评测机制,确保质量保障的公平公正。

多样化的过程考核,特别是项目标准及运行卡的实施,注重细节,注重过程;专业认证方式,是一种社会化的评测机制,更贴近于实际。

通过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能保持课程内容标准不断更新,将职业素质、职场文化融入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践、课外拓展、自主学习、生产性实训、项目实战等,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以真实性促进技能提高。因此《网络组件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一步甄选了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思路、设计教学案例、开发课程资源和完善课程考核标准,是“1H3S2A”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最佳化实践,是“6Z6C”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东,梅,姜惠民,等.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0(32):34-36.

第4篇

一、以课程建设为主线,夯实创新教育的基础

制作的课件《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理科组一等奖的好成绩。本网络平台基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角度,内容涵盖全部三门课程。本网络平台设置教学文件、虚拟实验、网络课堂、教学指导、学术交流、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拓展资源和资源下载共计10个专栏。我们根据需要,专门开发了适合三门实验的考试系统,到目前为止有近6000人次通过本网络平台实现在线考试。基础实验中心每学年涉及采矿类、机械类、土建类、电气类、材料类等近30个专业,3000名学生,学生、教师受益面广、覆盖面宽、能够引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深入地开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基础实验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拓展了我校的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空间,提高了整体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以竞赛为引导,实施创新教育

实验室在现有实验设备条件下,于2005年、2007年和2010年举办了三届大学生力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自行组织、设计、制作、测试、分析、论证,全方位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首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供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绘制工程结构设计图,结构设计图上要标明结构制作的材料型号和尺寸大小。最后整个参赛项目的设计方案要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竞赛组委会进行审核,项目设计方案经审定后方可参赛。实验室提供活动场地,学校提供制作材料。学生以5~6名一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竞赛的各项工作,即从工程结构的设计、制作、实验、强度要求来论证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提出工程结构的改进方案,最后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竞赛的总体报告参加答辩。经过答辩委员会对每项参赛作品的设计、制作、实验、分析、答辩等综合质量进行评审,评审内容由作品设计创新性、作品制作质量、测点分布合理性、加载方案合理性、结构的实验应力分析、结构的改进方案、报告质量、答辩质量等组成,最终评定出竞赛获奖等级。力学创新实验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挫折与失败的冲击下的团队协作精神。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工程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工程结构的综合设计、工艺制作、实验分析、实验操作、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上得到全面锻炼。竞赛作品已用于结构应力分析实验教学中,为学院增添了20台实验设备,节省教学设备经费l5万元。2010年力学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在“首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2011年,力学实验室还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开展现场实测特色实验,如对松浦大桥、龙塔的现场实测,以及其他工程设施中典型建筑物的实地测试。根据学生能力,选择优秀学生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在创新这个层次上进行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活动常态化。

三、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提升创新教育能力

力学实验室实行“预约登记”制度,从早上8:30到晚上9:00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时间“预约”,同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积极为校内教师和学生服务。力学实验室主要结合各个专业的需要,配合学生做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配合教师搞好科学研究。例如,为材料学院的毕业设计做常温、低温冲击试验200多件,为机械学院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做弯曲疲劳试验,测试试件80多件等。力学实验室对安全学院李凤仪教师有关于煤矿回填科研项目的压块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试样400个,历时3个月。

四、以开展对外服务为外延,充实创新教育的内涵

力学实验室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服务:力学实验室教师和学生一起为龙煤集团下属的城子河矿做巷道液压横梁强度测量实验,测试了12个试样,历时两周;做采煤机掘进齿的光弹性应力分析测试实验,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并被采纳。为哈尔滨北仓粮食仓储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了有关钢板焊接性能测试、钢板铆接性能测试和特种钢板性能测试,测试了180个试样,历时2个月。同时,为该公司提供了测试仪器和人员,完成了关于钢构框架式保温粮仓的结构安全性能测试,历时1个月。该公司负责人认为力学实验室测试技术先进,测试数据理想,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师测试水平高,数据分析准确;为该公司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粮食仓储设备———钢结构框架式保温粮食筒仓提供了安全保障。学生参与完成项目测试,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增强了科研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赵国臣 徐文娟 杨德生 郝俊才 宋志勇 高国付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 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微课 混合学习模式 学习情境

一、引言

目前,微课应用的常见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种:一是作为传统授课的教学辅助手段,也就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它减少了老师重复讲授某个重要知识点的负担,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二是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师把微课作为主要学习资源,要求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主要就知识点的实践与应用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三是微课在慕课中的应用,慕课的核心概念就是“微课、小测验、实时解答”,也就是说,慕课一般以微课或者微视频的形式表示,结合小的测试与实时解答问题。四是在混合学习中的应用。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微课可以作为网络化学习的核心资源供学生学习,结合面授以获得最佳效果。

目前,许多高校课程教学采用课堂面授+课下在线学习的方式,这就为混合学习模式下微课程教学应用提供了试验田,如何将微课理念应用于混合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需要结合微课的优势以及混合学习模式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

二、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依据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短小精悍、目标明确,支持了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情景化、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助于各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在推动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高水平数字资源开发,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MOOC建设与翻转课堂的实施等方面,“微课”作为核心资源的地位逐渐显现。

混合学习是各种学习方式的混合,不仅是在线学习(Online)与面对面学习(Face-to-Face)的混合,也是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也是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也是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也是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或虚拟社区的混合等。混合学习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进程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

三、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原则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微课程设计,应将传统课程教学优势和E-Learning网络课程的优势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微原则

“微”是微课程区别与其他课程的最显著特征。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微”原则。“微”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中知识点的提取,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之前,先要将课程内容尽可能细化为一个个小的学习对象,一个学习对象只承载一个明确的知识点。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短小精悍,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虽然每个学习对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都是一个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但每个学习对象之间也要相互连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的知识构架。

2.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微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者服务,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程内容选择、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的设计上中要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学习共同体原则

在微课程设计中,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体现学习共同体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协作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微课程的优势就是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模式。此外,通过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工具,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吸取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交互性原则。

微课程应强调对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四、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模式

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的,因此考虑到微课程本身的特点,参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型,并结合微课程设计原则,即构建出适合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对课程进行教学目的分析。正如DICK、CAREY在《教学系统化设计》一书中所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定。”

依据课程教学目的进行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通过学习者特征分析,有助于把握学习者认知特点。有关学习者有用的信息包括:入门技能、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偏好等。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的学习环境包括“现实+虚拟”两种方式,既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还包括虚拟网络学习环境,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课程知识共享条件与环境。在学习环境分析中,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人员支持、教学需要的物理条件、影响因素。学习内容分析需要按照课程的章节与项目及任务的重点难点与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微课程,在课程知识点划分上要遵循“微”原则。

然后,依据前期分析确定各个微课程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又被称为行为目标,是学习者完成了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做什么的详细描述。接着,进行微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依据教学策略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时,要结合微课程本身的特点,对师生交互进行相关的设计,使之更适合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并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提供一些其他方面的设计,如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拓展学习设计。

最后,进行相应的学习评价设计。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点,课程学习评价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找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通过前测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准备和其他方面的条件做摸底,了解到学生个体的原有知识和能力与整体间的差异以后,要考虑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安排有意义的活动,选择多种学习方法,促进个体成长。形成性评价能准确、及时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地问题和阶段教学情况,了解教学双边地缺陷与需求,便于及早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改进教学。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标准。通过评价,对课程进一步优化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

五、结束语

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为高校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教与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地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力图在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情境下发挥其最大优势,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在线下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服务,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目前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开发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加涅,布里格斯,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克抗.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Walter Dick,Lou Carey.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及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6]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同步发展,教育行业也产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在教育文化、教育形态、教学理念等领域均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度影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中的新方向。在该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保障了教育公平,而且提升了教育质量。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一门面向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因该学科课程涉及领域较多,知识点相互交叉,具有认知性强、知识点繁多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1]。基于此,学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不仅克服了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从时间、空间领域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机会,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取得较好效果。

1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探索

1.1在线开放课程前期工作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局限于素材的设计、制作工具的选择,更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前,需立足于教学知识点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将课程中关键知识点、技能、实践原理等重新整合、分类归纳整理,保障在线课程知识的全面性及技能的针对性[2]。基于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岗位技能需求、工作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应变片对物体质量的检测、氧气测试仪的安装与使用、霍尔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光纤传感器的调节与使用是岗位领域中较为重要且常用的知识点,在该些知识要点的教学中,深化了教学内容的开发、制作。为了进一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不断寻求与各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实地考察各个传感器的实际应用环境,在掌握传感器工作状态、安装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将现场数据、环境、实际操作过程等内容进行拍摄,与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等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制作成相应的动画或视频,纳入教学,作为实际案例素材。

1.2教学安排

1.2.1课前导入课前需将教学内容通过以短视频、微课、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学中基本内容、知识要点等方面的整体性认知,明确教学任务目标,让学生能够借助学习平台、电子教材等资源进行课前自主学习[3]。

1.2.2课堂教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可融合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基于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小组式教学,每组实施组长轮流制,优化组内学员的分工,并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由小组团队共同完成对各类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各小组成员可通过平台进行演示,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待小组讨论结束后,再通过短视频、微课等资源进行知识要点的强化和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实践技能,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4]。

1.2.3课后学习教师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后,需借助网络平台实施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在线开放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并对教学资源进行唯一编号,并将其二维码粘贴在各教室、实训室中,便于学生扫码后进行观看,使其不受任何地点的限制,反复研习、强化知识要点和技能,完成对知识要点的学习和总结[5]。小组长可将设计方案、报告总结等内容,上传至教育在线平台,实现教学数据资源共享。

1.2.4建设传感器应用专题网站通过网站的功能模块,组织学生使用该网站提供的资源,可通过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打造模块建设、主题建设,收集国内外高校关于传感器课程的精品教学资源,将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知识的重构,提升学生对该专题知识的整体性认知,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6]。如设计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并整理不同类型传感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典型运用,提升学生对传感器的整体认知,缩短实际生产与教学之间的距离。

2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2.1板块教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是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之一,在线平台教学模式的开展中,需做好常规教学与在线平台教学的融会贯通,以最大程度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优势[7-8]。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通过留言、班级群等渠道,收集学生对在线平台教育内容的反馈,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教学中基于该课程的板块化教学内容,开展不同板块的案例教学。例如,在光电检测方面,需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工作运转原理、特点等,并通过光电传感器在各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专题网站的学习拓展;并在动态教学模块中,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应用现状,并对光电传感器的不同类型、品牌、特性等方面差异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课程模块的学习,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可通过自主学习专题网站来拓展学习任务、总结学习报告等,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光电传感器如何替代以及替代后优劣势的对比等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核心观点。

2.2优化教学管理

在线课程教学中,需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模式,确保课程建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课程质量。因此,需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培训,保障线上线下教学的互补,并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优化教学管理方法,学习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方法,整合公共教育服务功能,组建优质的教学服务体系,以便为教师提供及时性的帮助。为进一步确保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需基于国家政策要求,主动承担教学质量保障义务,制定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学习支持、技术支持、质量监督体系,规范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质量标准、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确保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制定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3在线课堂教学的应用展望

3.1构建一体化教材

充分意识到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互联网教学资源和课程教材深度融合,建设互联网教学服务和云平台有机融合的数字课程,满足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课程教学的发展。

3.2建立区域联盟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资源管理方面相对封闭,开放、共享、合作理念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优质资源共享、公平教育的教学目标尚未实现。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推进课程共享方面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各企业参与,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各高职院校需建立自己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增加课程数量,提升课程质量,建立区域联盟合作发展机制,使其在未来竞争中占领最高点。

3.3打造虚拟教学资源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全景、增强现实、视频等资源,采用三维形式展现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模型交互等方式,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第7篇

【关键词】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教学设计

1.前言

在终身学习这个大的背景下,对企业员工进行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培训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课程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少合适的需求分析技术、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内容可移植性差、知识结构凌乱、课程本体的开发过于简化等问题,最终将造成培训费用的浪费和培训课程的积压。E-learning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无疑为企业培训的顺利进行带了较大利益,笔者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具备了恰当的需求分析技术、明确的课程目标、合理的知识结构、灵活的课程内容、完善的课程本体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发出一套满足企业员工需要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高质量课程。

2.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开放性原则

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要为学习者创造自主的、个性化的开放学习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共享理念的逐渐普及,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开放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指的是学习空间的开放,还包括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全球范围内的共享资源,在拓宽学习者视野的同时,还减轻了学习者认知的压力。

2.2服务性原则

企业培训课程本着服务的原则,使员工获得知识与技能,为企业提高绩效。企业培训既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生产行为。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学设计者应该考虑员工的基本情况、知识水平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发展需求。

2.3针对性原则

企业培训的课程内容应该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区别开来,企业中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的设计都更应该具有针对性。终身学习时代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更为突出,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企业培训也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模式,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出与实际需求更贴切的课程内容。这种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使培训对象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份教学资源,针对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合理利用这些原有经验,能够提高培训的效率。

2.4最优化原则

使培训课程最优化是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减少资金投入、节省培训时间、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佳途径。实现企业培训教学最优化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设计一门好的培训课程,而这门优秀课程的设计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正确的分析培训对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媒体、整合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内容修订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过程,运用系统化的思想分析课程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课程设计最优化的有效方法。

2.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笔者综合研究各种企业培训课程相关模型,设计出一种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设计流程图2.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相关培训机构对培训对象进行的比较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只有对培训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才能确定培训对象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它是确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

2.1.1培训对象的自然情况和学习特点

企业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等因素对课程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培训者对培训对象在工作中的表现、认知特征、计算机操作水平、E-learning的态度、学习经验等自然情况和学习的特点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才能使开发出来的培训课程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之前的需求分析过程不仅能够使调研人员了解这些基本需求,还能够增进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感情,有利于培训的顺利进行。

2.1.2企业情况

需求调查人员不仅要调查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同时还要了解企业本身对于此次培训所抱有的期望。需求调查人员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软硬件条件配置、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的调研不仅能及时的了解企业的需求,还将有助于课程设计者设计出体现企业的特色的培训课程,保证企业E-learning培训的顺利进行。

2.1.3可利用资源情况

培训时间、地点、设备、限制条件等因素的安排都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培训者通过各种调查方式事先了解可利用资源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培训课程,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

2.1.4培训项目

一般情况下大型的企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根据明确的目标对企业内部的特定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需求分析人员通过对培训项目所处的背景、教学计划等内容的了解,明确培训的具体需求,确定培训课程在此培训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保证培训课程的有效性。

2.2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一般情况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资源的设计等环节。

2.2.1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者对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的设计与开发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方面所要达到的效果。在设置课程的目标时,要顾虑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需求、人力、物力、技术支撑、学习环境、课程的类型及员工的能力和学习经验等情况。一般情况下,课程目标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要过高或过低,要遵循紧贴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要过多,应该用专业、准确、定量的语言精确表达出来,方便培训对象的理解,同时为培训效果的评价做好铺垫。

2.2.2组织课程内容

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培训要求、客户需求、形式需求及资源情况,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整理的过程。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课程不仅要将传统的知识内容传授给企业员工,同时还要以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要遵循系统性、逻辑性、理论性、真对性、实战性、灵活性等原则,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员工的理解和掌握。

2.2.3设计学习资源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好的企业培训课程必须依赖学习资源的有效支持。这些资源不仅仅是课程开发者设计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是企业日积月累下来的经验财富,它不仅仅是文本知识,还可以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政资源等。这些资源的设计不仅制约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同时还影响着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在课程规划过程中,要依据学习环境、E-learning学习平台的基本功能、教学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水平等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

2.2.4选择教学方法

在做课程设计时,教学方法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培训不应该以单纯的讲授方式来完成,应该注意灵活引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例如管理类的培训较常用到讲授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体验式、沙盘模拟式、辩论式、研讨式等类型。培训者不仅要依据内容的多少和限定时间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在培训之初,通常采用游戏、测试的方式帮助培训对象发现自身观念和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习者学习的兴趣,然后提供相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并加以实践,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使培训对象意识到自身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努力学习。

2.3学习活动设计

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与传统的培训方式有所不同,它更能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培训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过程,还包括企业员工以自我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过程。课程设计者应该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现有的资源及环境等因素设计学习任务,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路径及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流程两部分的设计。

2.4学习平台与环境设计

在线学习平台的支撑是高效的实施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出一个高质量的在线学习平台是企业培训课程成功开发的重要保障。页面布局、导航设置、内容呈现的设计都将影响着知识的获取和效率的改善。

2.4.1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主要是指页面布局、导航设置、颜色风格、等方面的设计。在进行页面设计时,要做到页面布局合理,导航清晰明了、颜色搭配符合视觉体验等要求,否则将会出现认知负荷紊乱等情况的发生。有些企业培训的学习平台在设计时往往忽略了这些基本要求,使学习者在复杂的导航设计中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色彩风格过于杂乱等现象也使学习者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增加了学习的负担,使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渐渐消退。因此,构建平台时要关注导航、页面布局、色彩搭配、媒体呈现等内容的设置。

2.4.2内容呈现

课程内容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平台设计时要注意这些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组织方式及内容选取这三个方面。如果平台中呈现的信息量过大,学习者不能准确的找到重难点,也会在海量的学习内容中迷航,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选取的学习内容一定要精练。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有些设计者过于追求多样化,将学习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但是如果呈现方式不恰当,很可能为学习者学习知识和技能造成干扰,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学习平台中的学习内容组织一定要符合一定的逻辑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

2.4.3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关注学习环境的营造。认知工具、学习指南、学习行为监控、协作交流空间的提供都将有利于企业员工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课程设计人员要为学习者提供的使用说明,引导学习者对个人计划的制定和学习路径的选择。协作交流空间的设计将有利于学习者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方便学习者进行讨论和反思,也便于教师为学习者答疑解惑。

2.5课程修订与评估

为了检验课程设计设计的质量及合理程度,确保课程的可操作性,可以先让专家、同事及个别学员提出建议,并根据提出的这些意见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达到培训效果最优化。在企业培训领域,评价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看培训课程有没有满足企业和培训对象的需求;对培训对象的知识获得、技能提高及业绩改善进行评价。对培训课程的评估实际上就是检验培训结果与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一致。市场上较为常用的是“柯氏模型”,这个模型通过对培训对象的反应、学习结果、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及公司业绩变化来评估培训课程的质量。

4.小结

企业培训课程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其质量却每况愈下。虽然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应用在线学习平台,但是培训课程的设计却与平台脱离开。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科学原则、方法和步骤,以期对课程设计者能有所帮助,提高课程的质量,保证培训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保证E-learning应用于企业培训领域,笔者将会对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开发,希望能设计出更符合企业培训的平台。同时,还需要对课程内容及课程活动有更深入、更科学的设计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2.

第8篇

关键词:微课程 自主学习 系统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当今社会,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不断出现与更新换代,使在线学习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变得微型化与分解化。在一定程度上来看,网络教学需求的信息量较小并且学习资源较少。过去很多教育部门和学校采用课堂录制的方式,这种教学资源较大较长,难以直接进行应用。而微课堂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全部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由此可见,微课程已经在现代教学中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旨在为微课程的实践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持,同时为广大的学习爱好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1 简介微课程

微课程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有很多西方国家的教师开始对微课程(Mini-coures、Mini-Lesson)进行研究与开发,就是主要针对某一课题进行一个小规模的短时课程。这些半独立的教学单元并不是根据学科的知识以及逻辑体系进行划分,主要还是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兴趣及师生共同的社会经验等为主。微课程的内容相对独立、单一,微课程中的知识更加具有广度。早在2007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中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就提出了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且拍摄了一分钟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把教学中的内容与教学目的进行紧密连接。对于我国提出微课程提议的主要看法是:微课程是以对课程及教学实践教学为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系统地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展开相应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授课方法。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微课程就是将教学目标集中在某一个环节之上,利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一个知识点相关的重点、难点、考点等相关知识内容总结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相当于将日常的课程进行分解,通过被分解的个体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与学生相关行为。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短小视频,同时其中也包含相关的微型课件、微型练习等辅教学资料,当微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辅助的教学资源进行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微课程的价值就是“微”,微型内容、微型故事、微型问题等,将知识分解,变成微型视频,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进行使用。

2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2.1课程设计

第一,微课程在进行选题时应当使内容精练清晰,主要针对课前导入、概念教学、难点解析、课后拓展等模块,进行适当的选取。第二,微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再现。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而言,微课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第三,微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简短且完整的,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安排、问题解决等。在这个环节应当注意,在开篇引题时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开门见山地吸引学生,也可从相关生活现象引入课题。总之,引题一定要快速切题。课程讲授时应当保证条理清晰,在进行讲授时尽量避免无用的例子;课程结束收尾时应当掌握好速度。课程结束后的小结必不可少,在课程总体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微课程在选取教学内容通常要求明确清晰、主题突出。教学视频是整体的主线,其中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教师所提出的课后反思、随堂测试等都应当具备鲜明的主体与较为紧凑的结构,力争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微教学环境。第五,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当精准简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把将要说的话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讲授时应当将表达方式、手势、动作、表情等与关键词句相结合,在播出前进行练习,力争做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2.2模板设计

一个完整且优秀的微课程应当包括简洁的PPT制作、明确的课程名称、简短的片头、逻辑较强的内容、概括性的片尾等部分。在进行录制时应当将电脑的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以下,码流应当控制在128kbps~2Mbps,屏幕颜色设置成16位;课程教学时间应当保持在十分钟之内完成;根据教学设计的构思撰写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简洁但不缺少主题;微课程教学中应保证内容、文字、声音准确无误;在进行微课程讲解时应当保证语言通俗易懂,知识上深入浅出,语调上抑扬顿挫;微课程中使用的PPT应当做到简单大方;进行授课时保证视频画质清晰,尽量使用中景与近景的拍摄方法,教师不能遮挡教学内容;进行制作视频时应当注意是否有片头、片尾、课程名称等相关信息;视频格式应当为Mp4或Flv;若微课程教学是音频应当保证音频采样率44.1K,格式为AAC(.aac,.m4a,.f4a),Mp3,Vorbis(.ogg,.oga)。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087-03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整个实践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线条是:基础知识D综合应用知识能力D创新研究能力。依据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① 基础验证实验: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帮助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方法、计算机常用软硬件的熟练使用、编程与设计等。

② 综合设计实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训练,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帮助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以课程为基础的综合实验和以专业为基础的实训及设计相结合,着力培养及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

③ 研究创新实验:创新能力训练,利用学过的知识、积累的经验,针对创新课题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帮助提高创新能力。其形式及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大学生业余科研项目、竞赛项目、兴趣小组、教师科研项目等形式开展,可根据创新程度给予创新学分。

基础验证实验约占总学时的40%,综合设计实验约占总学时的30%,研究创新实验约占总学时的30%。一年级以基础验证实验为主,二年级以综合设计实验为主,三、四年级以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为主。上述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分成六个类型来组织实施:

① 基础验证型实验:属于基础性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原理。

② 课程设计型实验:属于提高性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自主应用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自定或选择教师指定的题目,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小型综合性系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包含两类,一类是以某门课程为主题、时间受限的实验,一般要求在一至两个星期内集中完成。另一类是不受时间限制、可跨越四个学年完成的实验,这类实验要求学生完成指定数量的自主设计和训练。

③ 实训平台训练型实验:建设软件工程实训平台、网络工程实训平台等实训平台,采用目前最新、使用广泛的技术,配备大量工程案例,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无缝衔接。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缩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④ 实习基地实战型实践:设立“3+1”模式,让学生在前三年学完课程,第四年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实战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基本上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一旦毕业,就能立即融入社会,适应岗位,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员工。对于推免或准备考研的学生,可直接进入导师的课题组,提前承担研发任务,提早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⑤ 创新提高型实验: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的知识,针对某个有创意的想法,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和实现工作。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提高型实验内容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自主科研选题、社会实践活动和企事业应用需求。

⑥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这是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2实践教学方法

2.1对基础验证型实验,采取“课前预习-资料收集-示范演示-实验训练-技能考核”方法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入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进行预习。网站中放置有与实验配套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软件、电子课件和网络学习资源。例如仪器设备使用与操作说明、网上学习系统等。

资料收集:课前学生根据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等,自行通过Internet网或电子图书馆搜索查找实验支撑材料,掌握实验流程与步骤。

示范演示:实验课前10~30分钟内,指导教师讲解实验要求,示范操作与演示,观摩学生操作演习,教师、学生共同点评。

实验训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同时学生还可预约开放实验室进行反复实验。

技能考核:制定详细的操作、技能评分点与评分标准,执行实验课程的量化考核。

2.2对综合设计型实验,采用“启发引导-自主选题-方案设计-实验探索-合作讨论-撰写报告-考核评价”方法

启发引导:阐述综合设计实验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科学思维以及发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综合设计实验在实验课程开课之初就已经明确告知学生实验要求和实验安排,实验准备步骤。

自主选题:综合设计实验内容包括综合设计实验的意义和要求;选题范围、教学安排和教学指导(实验选题参考、综合设计实验教学举例和推荐参考资料等)。此外,教师还会提供合适的综合设计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完全自主选择题目。

方案设计:学生提前将综合设计实验的题目、实验设计方案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等提交给指导教师。经共同讨论修改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

实验探索:学生按照经过讨论修改的方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由于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中心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合作讨论:综合设计实验结束后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总结,共同提高。

撰写报告:实验结束后按规定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考核评价:制定综合设计实验成绩评定标准细则,包括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协作精神、实验安排、创新内容、演示效果和实验报告等部分。

2.3对创新研究型实验,采用“实验中心-教师团队-学生科研团队-兴趣小组四位一体”方法

学生自主选题,团队设计方案,教师提供指导,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效果。

3实践教学手段

3.1利用新技术开创实验教学新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鼓励教师利用新技术积极开创实验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例如:

① 利用网络协议分析仪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通信原理

通过网络协议分析仪,以前晦明不清、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数据包现在都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非常形象生动且易于理解。

② 构建多媒体电子学习平台帮助学生立体化学习

构建计算机实验教学多媒体电子学习平台,包括自主学习、网上课堂、作业评阅、实验报告、实验录像点播、在线测试、学习园地等功能模块,方便学生的自我学习。通过多媒体电子学习平台,学生可自主查阅资料、预习实验内容、分析与评估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等。

③ 开发特色课件实现模拟实验

利用计算机新技术开发特色课件,通过动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实验对象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实现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④ 设计在线“虚拟实验室”辅助学生自主实验开发在线“虚拟实验室”,打破时空限制,采用网络自主式实验模式为学生提供贯穿本科阶段的全天候服务。学生可随时随地进入“虚拟实验室”选择某一项目进行实验,系统会对其实验结果自动评价。学生在四年时间内只有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获得相应必修学分。网络自主式实验模式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思想。

3.2建设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构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综合实训平台。这些平台使用目前先进技术,可与社会需求无缝衔接。这些平台的使用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直接适应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开拓了思维能力。

3.3通过模块填充式实验避免简单重复

在部分基础验证类实验中,由教师提供次要的模块,学生完成其中涉及教学内容的关键模块,避免学生简单重复次要模块,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效率。但在综合设计类和研究创新类实验中,还是由学生或小组独立完成整体框架的设计和所有模块的实现。

3.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校外丰富的科研资源是本科教学培养中难得的条件。每年将部分学生送往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2~6个月的实战。通过这种措施,既解决了企业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5订单式培养提高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能力

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为其制定订单式培养计划,对学生按订单培养,学生在第四学年到用人单位上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解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问题,一举三得。

4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其内容包括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设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教师、实验教学考核等诸方面的质量保障措施。

对实验成绩采用平时单元成绩累积计分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评分的特点是:平时成绩评分细则公开;每个实验成绩公开;学生参与评分。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不仅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绩评定,使学生知己知彼,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互相交流,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简介

黄传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兼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第10篇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大高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它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在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奠定基础。

总结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下:

(1)由于本门课程并不是高考的必考课程,加上城乡差别、地域不同,造成新生在计算机操作水平上的严重参差不齐。

(2)虽然现在大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但讲课过程的机械化、程序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大大降低,基本仍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依旧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

(3)实验教学与就业需求有差异。实验教学是根据课堂教学安排,要求学生完成的课堂内容,即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部分在计算机上进行验证。如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内容相对较少,将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处理复杂文档排版、数据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方面能力不足。

(4)学生和教学之间缺乏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时间,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很少,教师对教学效果很难跟踪和评估。

1cdio简介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三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是英文单词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的缩写。其中,“构思”包括顾客需求分析,技术、企业战略和规章制度设计,发展理念、技术程序和商业计划制订;“设计”主要包括工程计划、图纸设计以及实施方案设计等;“实施”特指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包括制造、解码、测试以及设计方案的确认;“运行”则主要是通过投入实施的产品对前期程序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对系统的修订本文由收集整理、改进和淘汰等。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能力培养、实施过程、实施指导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cdio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很好地改善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之间的关系。此外,cdio综合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沟通的人际技能三者之间的融合关系。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以专业应用为导向,针对不同的专业,分方向分层次来学习。“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指的是面向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时,教学内容要与其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根据不同的专业班级,分方向来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知识点讲述,这部分是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如office软件的基本运用、网络的了解等。在高级操作这个部分,则根据其专业特色来补充相应的高级操作知识。最后,在综合cdio项目应用中,则根据其专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案例项目。如: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三维动画制作、数据库程序设计等。

表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12总学时12其中知识点讲述12高级操作12备注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

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12212212012老师讲解、互动问答文档处理软件word12812412412知识点介绍、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操作练习电子表格软件excel121012612412知识点介绍、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12412212212知识点介绍、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操作练习综合cdio项目应用121212612612案例分析、学生

分组操作练习(2)以实践项目案例来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和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效率,最后展示学生完成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下面以其中的一次课堂项目为例简单介绍。

课题名称:奖状制作。如图1所示,该项目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知识点:①文档的页面设置、艺术型页面边框的设置以及页面背景的设置;②插入艺术字及格式设置;③运用“绘图”工具栏绘制“公章”效果;④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及word域的灵活运用完成多张奖状的制作。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生动且实用的案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可以将此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创建出更加优秀的“奖状”效果用于作品展示。

图1制作的奖状

第11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所需课时最多的一门课程。就课程本身来说,一方面,它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经济要素;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精密复杂的逻辑系统,各模块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前后融会贯通。就教学目的来说,这门课程既要教给学生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又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使学生具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传统教法与改革现状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基本遵循教师讲授理论基础—例题演示—学生练习的程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下,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往往觉得能看懂例题,但动手的时候就不知从何下手,如果课后没有加强练习,授课效果就浮于表面。会计专业学专学精的唯一途径除了多写多练别无他法,而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过程中不愿意动手练习,所以知识熟练内化的程度总是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大范围铺开,但是在会计专业运用却并不彻底,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学生分组不合理。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分组应该是4人/组,但是因为实际的班级设置一般都超过了40人,甚至是50人以上,又不能配备2人以上的指导老师,分组流于形式,或者不能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二是工作任务设置不合理。现行教材以工作任务来驱动教学时设置的工作任务就是传统的账务处理例题。而现实的工作中是没有文字性介绍的,会计人员要依靠原始凭证来识别经济业务,而且工作任务在设置上往往只起到了导入的作用,并没有涵盖岗位所需的大部分知识点;三是咨讯阶段缺失。教师布置好工作任务后只有小部分学生主动咨询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只等着老师讲解,给出答案,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有依赖性;四是评价机制不合理。项目教学法下的考核方法仍然沿用期末考试成绩+实训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方式,学生只要考好了期末考试,学习过程并不重要;五是信息反馈渠道单一。教师对于教法学情的反馈分析在课堂上跟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不一定能马上消化,需要用文字表述出来,让学生慢慢理解。

三、改革思路

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我们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解构重构及整体设计。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将课程进行了解构,分为应收预付结算会计岗、存货核算会计岗、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岗、无形资产核算会计岗、其他长期资产核算会计岗、金融资产核算会计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计岗、负债核算会计岗、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岗和收入费用及利润核算会计岗,再将知识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了重构,建立了对应的十一个业务核算模块。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为核心,课程内容的难度设计对接学生正在面对的会计证考试和初级会计师考试。具体课程执行时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运用大学城空间的各项功能来设计模块内容。认为课程设计应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大学城空间的各项功能也应该以服务课程、方便好用为原则来使用。由于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强,因此仍沿用最直观的方式—工作任务来驱动课程。交给学生一个精心设计的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涵盖了相关模块的知识点,学生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以5分钟学习卡册的形式列示到课程资源中,学生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自然会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好关:一是课程设计思路要清楚,做到整门课程清楚明了,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设计思路往下走,不至于错乱;二是工作任务设计到位,工作任务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走入学习过程,另外一方面也是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直观体会,所以工作任务的设计既要贴合于实际工作岗位,也应涵盖岗位相关的知识点;三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可以运用团队竞争等教学方法,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课程改革才是有意义的;四是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是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我们以团队成绩来进行考核,能够把团队里每一个不愿意拖后腿的学生都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利用试题库进行单元小考,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四、具体课程设计方案

选用三本教材配合教学:一本单项实训,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利用单项实训中的原始凭证来设计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原始凭证识别经济业务,通过教材和大学城空间来获得完成任务所需知识,课后再通来练习来内化提高。大学城空间建设方案:一是以工作任务引导教学过程,以原始凭证驱动教学任务。我们模拟了一家钢铁制造企业: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该企业的具体业务为内容来设计教学情境。比如说应收账款业务,给出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笔销售业务中会计人员会涉及的包括销售发票、运输发票、转账支票、托收凭证在内的原始凭证,业务涵盖了应收账款业务中所有知识点,包括定义,确认时点、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等等,要求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逐渐主动掌握相关知识。二是微课资源:我们用五分种学习微课资源的形式补给学生相关知识点。微课资源分为三种:一种是简单的知识内容,只作介绍即可;一种是涉及计算和账务处理的知识,在知识介绍后附有演示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完成并采用微博方式进行互动;一种是难度较深内容,我们设计了视频教学,进行了详细讲解。三是学生团队的建立。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到课程中来,设计了团队组建方式,学生按要求建立团队,并提交团队名称、图标等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以团队方式互动及提交作业。四是课堂互动方式采用腾讯微博,一方面课堂作业以学生团队的方式用腾讯微博提交,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用微博、私信、大学城留言等方式与教师交流,及时得到解答。五是学生考核方式:一方面,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采用团队考核的形式,我们建立了团队学习进程临控图,以考勤、任务完成的正确性及速度作为考核对象,分组计分;另一方面,我们拟利用大学城空间的在线考试自测系统,建立课程试题库,进行单元测验,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分。六是教案,采用表格式教案,体现工作任务驱动方式。以一个教学情境设计一个教案,以原始凭证的给出来布置教学任务,以五分钟教学资源的形式给出了相关知识点的知识介绍及例题演练甚至是视频教学。七是及时撰写教学日志,并按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心得,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五、执行现状及效果

因为《财务会计》课程课时较多,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时分成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目前,我们已在大学城空间建设了《财务会计》(上)的教学资源,已建立好应收预付结算岗、存货核算会计岗、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岗、无形资产核算会计岗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会计岗五个岗位的相关内容。本届会计专业学生3个班155人,共分成了27组参加学习。建设内容包括电子教案24份,教学日志15份,教学课件48份,教学心得10份,微课资源150个。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馈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1)教学设计。以存货核算会计岗为例,传统教材是按存货取得、计价和发出这样的时间顺序来设置教学情境,而不同存货取得方式不同,包括了自制、外购等方式,存货计价涉及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就很混乱。我们采用了存货品种,即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来设置教学情境。在原材料这一教学情境中,用表格式教案来引导教学过程。先用原始凭证模拟企业收发原材料的具体情况,提出工作任务,要求学生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两种方法核算原材料的收发计量,学生在使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时自然也就理顺了取得、计价、发出的时间关系。再用微课资源补充学生执行任务所需知识点,把需要衍生解释的内容放入微课资源中进行介绍。例如,取得存货时货物、结算单据和价款支付在时间上不一致应该如何具体处理,我们就根据四种不同情况做了四个微课资源。微课资源以任务来贯穿,有教案为依托,结合到教学思路中,不再显得单一零散。(2)教学评价。我们以团队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评价。平时成绩分成三个部分:考勤、课堂作业(以腾讯微博方式现场提交)、手工作业;考勤影响团队总分,很好地提高了到课率,达到95%;课堂作业以腾讯微博方式现场提交,记入团队分,按分值排名,不定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手工作业则要求每个人提交,记入团队分,以此提高了学生的手工账动手能力。(3)教学反馈:每一次课及时撰写教师心得及日志,并发表于大学城空间的对应版块,对课程重点难点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对作业中的频发问题进行讲解,及时反馈沟通。

作者:袁园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愈加呈现个性化趋势。教育行业作为承载国家人才培养的主导行业,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应当跟紧时代步伐,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当前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国家对于城市园林设计愈加重视,社会对于园林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竞争力和高素质的园林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园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者课外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分析教学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进行中做到与学生亲切交流、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教师需要将课程的讲解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学生提供7到12分钟的在线学习讲解视频,学生需要在家里面对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和观看,学生上课过程中由接受教育转变为完成作业,教师需要帮助和正确引导学生完成作业,针对疑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1]

二、园林设计课程采取翻转课堂教学优势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短小精悍的园林设计视频将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设计实训进行结合,能够短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加强,由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园林设计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设计内容,学生在家里观看课程教学视频能够充分放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出现课堂学习的精神紧张状态,适当调节自身知识接受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的灌输,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能够随时控制学习进度,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借助通讯软件向同学和老师求教,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园林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学习互动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园林设计教师俨然从一名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指导者和学生的学习教练,因此教师拥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耐心回答各个学生提出的园林设计问题,加入学生讨论组和学习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路。[2]针对学生完成作业后遇到的诸多学科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组织设计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园林教学教师成功地由一名知识传递者角色转变成指导者的时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随之增强,学生们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互相帮助和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学习氛围。

(三)综合评定学生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设计理念的培养,着重加强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意设计的思想。通常教师在布置作业后,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草图进行设计构思,当翻转教学模式引用之后,学生在家庭的轻松氛围中进行方案设计,回到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专业内容的讨论和互动,增强了师生交流。[3]考核制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设计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园林设计的课程考核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最终设计图上的方案设计,同时需要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能力和学习交流的学习主动性纳入考核内容,以此来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学习

基于每一名园林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翻转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较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更具优越性。翻转课堂教学能够认识到各个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及思维差异,能够真正实现学生按照自我接受程度进行高效率学习。园林设计专业作为多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设计实践和学习,同时需要教师的协助来解决诸多专业性问题。初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完成当天教学视频的观看,由此来完成当天课程要求的设计和作业。[4]但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进化和调整,已经将学生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按照自身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安排作业及完成设计方案,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五)翻转教学改变了课堂管理

传统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设计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避免学生出现分神或者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影响到他人学习的状况,学生与教师的压力随之而来。但是实行翻转课程教学模式之后,诸多课堂管理的问题随之消失,在课堂中调皮捣乱的学生失去了表演的热情,感受到学习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设计的乐趣,由此课堂管理的诸多问题得到良好解决。

三、翻转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学校作息时间安排

当前我国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较为重视,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但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仍然在不断施加无形压力来督促学生的学习,通过诸多考核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园林设计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花费较多课外时间进行课程视频的观看和学习,因此需要学校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来配合学生的翻转课程学习。[5]由此需要学校取消园林设计专业晚自习时间的占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程视频的观看,同时需合理布置学生课程设计的作业量,以此来满足学生进行针对性课程设计的训练。

(二)信息技术的支持

园林设计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园林授课教师制作专业设计教学视频,还是学生在家中观看课程教学视频都不可缺少专业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学校应当着重对此问题进行改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配备高性能网络服务器,针对于家庭内部缺乏电脑和网络学习环境的学生,学校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有关设备支持,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校内机房的形式进行改善。[6]同时园林设计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课程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剪辑需要专业人士给予帮助。

(三)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将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完美结合,发挥教师的课程设计主动性。由于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视频的质量和知识含量、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学习时间的安排及课程设计环节的组织均能够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在强化自身专业园林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训练,基于摄制人员和录制人员的帮助,为学生录制生动、内容丰富积极的学科视频。

(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园林设计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自我控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合理分配时间和控制学习进度的能力。学生在对设计课程进行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专业性问题,由此学生应当基于教学视频的指引,主动翻阅和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和设计案例,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善于总结和归纳,以便在课堂上与学习小组或者教师进行讨论。[7]因此要求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及合理安排学习进度的能力,同时具备网络资源正确检索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园林设计课程测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翻转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同时也无法准确体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涉及到学生间相互合作、集体组织、个人控制力和自主时间安排的能力等方面,同时需要注重学生此种学习方式体现出来的情感交流、学习态度及学生价值观的整体评价,综合评价方式的改变需要学校在教学体制上进行完善和改革。

四、结论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仍然处在发展初期,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园林设计课程教学需要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革高职院校的园林设计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深入研究该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学校应尽力辅助该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各个学科,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磊磊,赵可云,徐进,等.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5,02(11):86-93.

[2]刘锋.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6(13):61-64.

[3]周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09):120-121.

[4]李金城,曾丝宜,张瑞静.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图文组版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04(06):33-37.

[5]张玲.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11):113-115.

[6]张爽.高职建筑类CAD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4(0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