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在辖区内中心城区4家医院、27家镇乡医院、城区50家个体诊所采样。
1.2 监测项目:环境空气(治疗室、手术室、普通病房)、物体表面(操作台面、推车、门把手等)、医疗用品(手术刀,内窥镜等)、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酒精、碘伏、戊二醛等)检测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1.3 监测方法 环境空气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采样点选择: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个点即中心一点、两端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四周均距墙1m;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擦拭物体表面积50cm2(一只手样面积约30cm2,医疗用品的被采表面< 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使用中的消毒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ml采样。均采用平皿平均菌落计数法,结果按每平方厘米计算,消毒液按每毫升计算。
1.4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技术规范》(2009版)的要求采样、保存和送样,同时做空白试验,保证样品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减少监测误差,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5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均以《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要求为准。检查结果符合相应的标准值者,判定为该项检查合格;反之,不符合相应标准值者,则判定为检查不合格。
2 监测结果
监测中心城区4家医院、27家镇乡医院、城区50家个体诊所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均未检出致病菌,菌落总数监测的汇总情况见表1.
3 分析与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黔江区医院消毒效果总体状况很不佳,值得引起重视。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明显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医护人员手合格率75.2%也很低;医疗用品合格率88.2%,主要是消毒包存放不当引起较多;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为94.9%,主要不合格是浸泡消毒液不合格引起较多。通过现场查看和结果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部分医院和个体诊所消毒不全或者未消毒,普遍存在消毒设施安装不规范、不合理、消毒设施简陋等现象,致使消毒效果很难达到无菌要求;(2)部分医务人员无菌意识淡薄,对在医疗活动中的感染控制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观念;(3)个体诊所大都临街开设,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是致使总体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4)院内管理或措施落实不到位,致使消毒流于形式,部分医院消毒记录不全或没有消毒记录;(5)环境卫生条件差或布局不合理,乱堆放杂物;(6)大部分使用不合格的消毒剂,没有定期更换消毒液或配制浓度不足,缺乏理想的消毒方法;(7)监督监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8)投入不足,没有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4 建议
4.1 加强医务人员和管理者相关法律法规即《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的学习,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广大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院内感染无处不在”的观念,关键岗位必须做到 “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的理念。
4.2 加大投入,配备必要且合格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试剂等耗材;合理设置功能分区,该密封的必须密封,该分开的必须分开(比如治疗室必须与其它诊疗室分开等);规范化安装消毒设备,保证消毒效果和质量;正确合理选用适合本单位的理想消毒方法。
4.3 建立健全各项消毒管理制度,严格奖惩和检查力度,保证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4.4 完善监督监测体系,加大监督监测力度,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或消除医院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关键词:啤酒生产过程,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了解和落实啤酒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是一切措施实施的基础。首先, 应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 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有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原辅材料卫生标准、 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设备器具卫生标准、 食品标签标识标准以及企业卫生规范等。 食品安全法规主要包括国务院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法、 省市级食品安全条例、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其次, 啤酒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生操作方面的程序要求。 从啤酒生产用水的安全到用于生产产品的设备、 工具、 器具甚至工作服的清洁程度,都应该谨慎注意其清洗、 消毒和卫生的保持, 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对于有毒的化学物质应该格外注意, 标注清晰, 单独存储, 制定使用原则; 对于虫害、 环境问题等应有具体防护措施。 员工需严格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体检。 在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设备设施、 工艺流程等方面制定出清晰的原则。另外, 要严格遵守诸如 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20942 《啤酒企业良好操作规范》、 GB8952 《啤酒厂卫生规范》 等规章条例。 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要严格按照 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的规定执行。
2、 啤酒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2.1 入厂原辅材料检测
入厂原辅材料的检测是啤酒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首先, 在大米、 麦芽等的采购方面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 第 36 条提出的规定: 检查供货商的应有证件, 并定期检验其证件是否在有效期之内;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调查和确认, 并建立档案; 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评估调研, 及时调整在各供货商处的采购比例, 并淘汰不合乎标准的供应商, 从原辅材料的源头保障啤酒生产的安全、 卫生; 企业应当对入厂的原辅材料进行检查和建档, 对物品的生产日期、 供货单位、 名称、 数量、 规格等做到全面把握。
其次, 要选取质量过关的水源。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的要求, 并保证每年对生产用水进行自我检测或采样送有关单位检测。 水源管理要派专人进行, 保证啤酒生产用水的卫生。最后, 控制入场原辅材料携带的外来物质。 例如大米或麦芽等粮食作物在种植、 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易产生有害的微生物, 或是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沾染的化学物质, 存留杂质和异物等。
2.2 工厂卫生环境管理
工厂卫生管理包括厂区的宏观设施、 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以及人员卫生 3 个方面。 在厂区的宏观设施方面, 厂区应根据啤酒的特有生产流程合理划分区域, 规范化厂区布局, 以提高效率, 防止交叉污染; 厂区内应设有吸收污染的隔离带或防止产生飘尘的设施, 以防对啤酒造成污染; 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池、 废气处理系统、 消毒维修保养设施等,建立一个干净的生产厂区, 控制啤酒的质量。 在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方面, 车间入口应配有洗手、 消毒、 换鞋、 更衣的区域, 该区域应与车间完全隔离, 最大化防止任何人为污染; 车间应配备防蚊蝇设施、 捕鼠器械、 隔离纱窗、 消毒设备等卫生设施, 并定期检查, 保证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作。 在人员卫生方面应做出具体规定并有专人检查, 保证相关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每年进行体检。 具体规定包括保证个人清洁卫生, 进入车间前要消毒、更衣、 换鞋, 不得携带无关物品进入车间, 不得化妆, 不得佩戴手表、 首饰, 离开车间时应及时更换工作服和工作专用鞋帽, 并定期清洗工作用品。
2.3 生产设备控制
啤酒生产涉及到诸多生产设备, 诸如原料仓库中的储存设备、 糖化设备、 包装设备、 污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设备、 冷冻设备、 发酵设备、 过滤设备、 包装设备、 缓冲设备、 酵母间的设施、 灌装设备等, 每一环节都应该加强对生产设备的卫生管理, 全程把握啤酒生产的安全卫生。 需要特殊注意的是, 与啤酒接触的设备设施、 容器、 管道等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食品卫生的质量要求, 采用无毒、无异味的原材料, 并保证原材料不吸水、 易清洗、可消毒、 不与啤酒产生化学反应。 一般不刷涂料,但有些必要部件要刷涂无毒、 无污染、 无味的涂料, 并保证涂层易清洁。 维修设备使用的机油, 由此产生的杂质和金属碎屑等及时清理, 杜绝与啤酒产品和容器等的任何接触, 维修结束及时彻底消毒, 首次生产产品要进行质量评测。
2.4 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品安全法》 第 36条明确规定: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查验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 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包括其采购、 检验、 储存、 使用和管理诸多方面。 采购方面的规定同生产原辅材料。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标准化的食品添加剂检验流程, 采购之后将样本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测。 在储存方面, 要设立专业库房, 并保证库房的温度、 适度、 通风、 清洁都达到标准; 不同类的食品添加剂分架存放, 标注清楚, 管理人员对添加剂的入库、 出库做出详细记录, 及时清理; 在领取添加剂时整箱领取, 不在库房开箱, 避免污染, 控制食品添加剂的领取人员, 保证添加剂的正规去向;使用过程中遵循国家的范围、 数量标准, 严禁使用目录以外的其他物质; 建立监督机制, 保障协调和沟通的顺畅, 防止有人利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不法生产, 危害食品安全。
2.5 啤酒产品的安全包装
啤酒产品的安全包装是啤酒生产过程的最末环节, 如果在包装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那么之前的全部生产将功亏一篑, 因此啤酒产品的安全包装十分关键。
第一, 在啤酒容器方面, 无论是玻璃瓶装还是易拉罐装, 都应控制其来源, 并保证所购买的啤酒瓶或啤酒罐符合 GB4544 国家啤酒瓶标准规定中的质量要求, 回收企业专用啤酒瓶, 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 控干液体, 进行抽样检查, 将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降低啤酒瓶爆炸的风险。 科学设计啤酒瓶容量以保障其安全性。 在一切环节中禁止不安全的装卸行为, 预防伤人危险。
第二, 啤酒装瓶后迅速加盖, 缩短运输路径,降低漂浮污染物落入啤酒的可能性。 对瓶盖的使用和管理采取同样的规定和标准, 防止由瓶盖带来的污染隐患。
第三,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做好管理, 起到最后的保障和防护作用。
3、对啤酒生产的后期监测与管理
企业应安排食品安全监督组织进行统一的、 定期的、 科学的产品信息和质量评估, 以便了解产品质量, 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建立预警系统, 鼓励员工对产品进行自主检查并主动举报安全问题隐患, 互相监督在啤酒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建立报告体系, 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作以分析和总结, 开会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 并做出统计和总结, 对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 经过、 危害、 结果进行全面调查, 建立档案,并发出双向报告, 保障信息的透明, 让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了解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结语
文章从啤酒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入手,重点介绍了啤酒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以及对啤酒生产的后期监测与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发挥基层街道的职能作用,总结和发扬创卫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
二、创建范围
全市10区120条街道是创建星级卫生街道活动的主体,各区人民政府和市、区各有关职能部门是推进创建活动的主要责任单位。县级市可参照各区的做法开展创建活动。
三、创建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我市实际,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确定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单位和社区卫生、市民满意度等8个方面的创建标准。
(一)组织管理。街道创建组织机构健全、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清晰、工作网络完善、资料收集齐全、组织协调有力、宣传氛围浓厚,辖内单位和居民对创建星级卫生街道的知晓率达95%以上。
(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辖内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落实政府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及设置烟草广告等法规规定,依法开展控烟工作;主要公共场所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开展控烟、预防艾滋病等宣传教育。
(三)市容环境卫生。环卫设施设备完好,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合理,做到定期清扫保洁、消杀,周围整洁无蝇;路面清扫保洁率达100%,粪便、垃圾定时、定点收运,日产日清,实现12小时动态保洁;公厕管理责任落实,达到卫生标准;垃圾收运车辆车容整洁,实行密闭化运输。市容环境整洁,路面平整,沟渠畅通,无污水坑洼;绿化、美化良好;街(巷)内乱搭建、乱堆放、乱拉挂、乱涂写、乱张贴、乱停放、乱堆挖以及随地吐痰现象得到控制;河涌、池塘无飘浮垃圾,周边环境清洁;公共场所和单位的环境卫生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对责任区的知晓率达95%以上,沿街(巷)单位(店档)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落实,保洁良好;临街(巷)楼房阳台整洁、规范;辖内无卫生死角,无违章饲养畜禽。肉菜市场管理制度完善,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保洁人员;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和乱摆卖;给排水设施完善,环卫设施齐全,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厕和垃圾收集(运)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达标,食品摊档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建筑工地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文明施工达标率达100%。
(四)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防治。街道有专(兼)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经费落实、责任到位,防害除害设施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资料完整,监测数据可靠;鼠、蝇、蟑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蚊密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无与病媒生物有关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辖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小于2%;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达100%;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不小于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不小于95%。
(五)公共场所卫生。公共场所对外经营单位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亮证经营率达100%;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调离率达100%;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完备,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六)食品卫生。辖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集体食堂)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亮证经营率达100%,无超范围经营;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100%建立食品采购索证和台帐登记制度,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调离率达100%;餐具清洗、消毒、保洁及食品保藏等设备设施齐全,食品加工流程布局合理,操作规范,符合卫生要求;销售的定型包装食品标识齐全,无销售过期食品。
(七)单位和社区卫生。街道辖内单位和社区(含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区)积极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环境整洁,庭院绿化美化良好,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车辆按规定停放;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下水道通畅;环卫设施完善,厕所达到卫生标准,有专人负责保洁;室内卫生状况良好,楼道整洁,无乱堆、乱贴、乱画现象,门窗无破损;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实;无违章建筑,各类飘篷、招牌广告和防盗网设置整齐;辖内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经营符合卫生及环保要求,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落实。
(八)市民满意度。辖内居民对街容街貌、路面保洁、公共场所、公厕、饮食行业等方面卫生的满意度达95%以上。
四、创建程序
(一)暗访调研。街道提出创建星级卫生街道申请,经区爱卫办审核同意后报市爱卫办进入创建程序。市爱卫办在接到街道创建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依据创建标准对申请街道进行暗访调研。暗访调研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市爱卫办书面反馈暗访结果。通过暗访调研的街道,可进入技术评估环节。未通过暗访调研的街道,必须实施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方可再次申请暗访调研;如仍未通过暗访调研,则终止创建程序,1年后方可再次提出创建申请。
(二)技术评估。根据市爱卫办暗访调研结果,经过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创建街道可提出技术评估申请,经区爱卫办初评通过后报市爱卫办。市爱卫办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技术评估。创建街道在接受评估时,应提供依据创建标准所作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区爱卫办的初评意见。技术评估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市爱卫办书面反馈评估结果。通过技术评估的街道,可进入考核鉴定环节。未通过技术评估的街道,必须实施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方可再次申请技术评估;如仍未通过技术评估,则终止创建程序,1年后方可再次提出创建申请。
(三)考核鉴定。通过技术评估后,经过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创建街道可提出接受考核鉴定申请,经区爱卫办初评通过后报市爱卫办。市爱卫办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考核鉴定。考核鉴定结束当天,由市爱卫办书面反馈鉴定结果。通过考核鉴定的街道,可进入社会公示和正式命名环节。未通过考核鉴定的街道,必须实施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方可再次申请考核鉴定。如仍未通过考核鉴定,则终止创建程序,1年后方可再次提出创建申请。
(四)社会公示和正式命名。市爱卫办将对通过考核鉴定、拟以市爱卫会名义命名为“*市星级卫生街道”的单位在市属媒体上进行不少于2周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市爱卫会正式命名,并给予相应奖励。
五、制度保障
(一)申报制。“*市星级卫生街道”共分3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根据创建标准和程序要求,经各区爱卫办初步审核,各街道于每年6月30日前向市爱卫办提出创建申请(*年截止时间为8月30日)。为保证我市创卫工作的连续性,*年3月20日前已获“*市模范卫生街区”的街道,如申报一星级卫生街道,可不经过暗访调研,直接申请技术评估;如越级申报二星级及以上的卫生街道,仍按创建程序执行。
(二)晋级制。根据创建标准和程序要求,创建街道可以逐级或越级申报星级卫生街道。
(三)交叉考核问责制。由市爱卫会统筹、市爱卫办牵头组织实施,采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区循环交叉检查的模式,每半年对全市所有街道开展一次国家卫生城市达标情况大检查,依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行分项评分排序,经技术分析后通报全市,以此推进星级卫生街道的创建工作。凡巩固创卫成果措施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以及影响星级卫生街道创建工作的部门、单位,由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奖惩制。经市爱卫会命名为“*市星级卫生街道”的街道办事处可获得市级奖励(具体奖励标准由市爱卫办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研究确定)。市爱卫办每3年对星级卫生街道进行一次复评,同时开展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街道,将降级或撤销其“*市星级卫生街道”称号。
(五)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参与创建的街道主要领导一旦出现违纪等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市爱卫办将立即取消该街道的创建资格。
(六)《*市星级卫生街道考核评分标准》和《*市星级卫生街道考核命名办法》,由市爱卫办根据本方案中星级卫生街道创建的标准和程序另行制订。
六、责任分工
市爱卫会负责全市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的统筹和协调,市爱卫办具体负责对创建街道实施暗访调研、技术评估、考核鉴定、社会公示和正式命名。
各区爱卫办负责辖内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初评和申报,并根据全市统一安排,每半年组织辖内街道参加一次国家卫生城市达标情况大检查。
各街道办事处对本街道创建工作负总责,并按照考核验收标准和本地实际,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逐项落实。
各区政府和区有关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推进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其中,各区政府为推进创建活动的牵头单位,区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推进创建活动的责任单位。中心城区到2010年底要有90%以上的街道完成“*市星级卫生街道”创建目标;城乡结合部到2012年底要有85%以上的街道完成“*市星级卫生街道”创建目标。
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和参加各区街道创建活动,按照创建星级卫生街道的考核标准,按期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任务。组织和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巩固创卫成果、参加创建星级卫生街道活动的履责情况,并将其纳入干部考评,对于不履行职责或行政不作为的,要追究相应责任。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的资金投入,按照提高资金利用效能、引导基层投入的原则,相应安排部分城市维护资金,促进创建街道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广泛发动。开展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延续,也是发挥街道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创卫成果、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的重要载体。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发动,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二)加强领导,明确标准。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强对街道创建活动的领导,明确创建标准、申报程序、考核办法,引导基层街道科学、依法和高效行政。
一、卫生责任制
(一)项目经理
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环卫卫生法规。对施工现场环卫卫生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2、认真学习
3、组织建立健全环卫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支持环卫卫生管理人员的工作。
4、监督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定期对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卫卫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实行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整改。
5、组织拟定现场卫生防疫管理预案,监督执行现场疫情报告制度。为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提高健康水平服务。
(二)环卫卫生负责人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施工现场环卫卫生法规、管理制度,服从项目部的统一领导,对本项目施工现场环卫卫生管理负直接管理责任。
2、协助项目经理部拟定施工现场环卫卫生管理制度、卫生防疫管理制度等,对现场环卫卫生平面布置提出具体方案,并监督实施。
3、负责组织管理人员、班组成员学习有关环卫卫生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措施,并组织环卫卫生应知应会考核。
4、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办理食堂卫生许可证,班组人员及炊事人员的健康证,监督炊事人员持证上岗。
5、定期(每月不少于三次)和不定期检查现场各区域的环卫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对违规违纪行为应予以制止,并酌情提出处理意见。
6、按文明施工资料管理标准,做好环卫卫生的各项资料,真实具体,以备查考。
(三)区域分管负责人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卫生管理规定和要求,服从项目部、环卫卫生负责人的领导,对本区域环卫卫生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2、负责组织落实有关环卫卫生管理措施,维护环卫卫生设施,保证本区域内干净整洁,符合管理规定。
3、认真学习有关环卫卫生管理知识,经常对辖区范围内的职工进行环卫卫生教育、文明施工教育,参加项目部组织的统一考试考核。
4、组织工人搞好本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并督促其搞好个人的内务卫生,养成遵规守纪、讲文明爱卫生的良好习惯,积极预防疾病。
5、必须坚持对本辖区进行日常的巡视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报上级予以处理,对存在的问题应按照整改工作的“三定”要求落实。
6、完成项目部、环卫卫生负责人交办的其他环卫卫生工作任务。
(四)班组作业工人
1、必须服从各级环卫卫生人员的管理,自觉遵守施工现场环卫卫生的各项制度。
2、认真学习有关施工现场环卫卫生法规、制度及卫生常识,参加项目部组织的统一卫生考核。
3、积极完成本施工岗位范围内环卫卫生包干任务,搞好文明施工。
4、遵守生活区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个人内务卫生,完成分担值日包干任务。
5、讲究个人卫生,谨防病从口人,配合管理人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6、加强相互监督,敢于制止不讲卫生、破坏卫生设施和管理的违规违纪行为。
7、积极提出有关改善环卫卫生环境、促进现场卫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树立集体荣誉感。
(五)食堂管理负责人
1、执行上级有关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规定和要求,对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负直接管理责任。
2、组织落实食堂卫生管理措施,协助环卫卫生负责人落实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做好施工现场职工卫生防病(疫)的管理工作。把好病从口人关。
3、监督检查食品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制售过程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保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卫生,对用餐人员的身体健康负责。
4、定期组织炊事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炊事技能的学习培训,逐步提高炊事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5、不录用患有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人员从事食品制售及食品洗(削)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对炊事人员定期进行体检。监督炊事人员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6、加强对食堂库房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潮、防鼠、防虫、防霉变。严禁使用亚硝酸盐。
7、组织定期对公用食具清洗消毒和食堂区域的清扫,保证环境清洁、餐具清洁,炊事人员卫生符合规定。
8、必须搞好成本核算,保证饭菜价格合理,职工满意率达90%以上。
(六)食堂采购员
1、贯彻执行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服从食堂管理人员的领导。对采购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负直接责任。
2、不得采购腐坏变质、霉变、有异味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3、不采购小商、小贩加工制作的荤食、凉菜。
4、采购食品时,做到一看是否新鲜、二看有无合格证件,比质比价。
5、采购外地食品应向供货单位索取县级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开具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认为必要时,请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复验。
6、采购食品用的车辆、容器应清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防尘、防晒、防蝇。
7、协助食堂财务管理人员搞好成本核算,保证饭菜价格合理,职工满意率达90%以上。
(七)炊事人员
1、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环卫卫生管理法规,执行现场食堂膳食管理制度,对用餐人员的健康负责。
2、认真学习国家《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卫生常识。参加卫生常识统一考核。
3、按照规定要求完成本岗位的膳食制售任务。保证热饭、热菜、热汤供应及时,服务热情周到。诚恳听取职工们的意见,有错就改,职工满意率达90%以上。
4、积极完成分工包干的环境卫生任务,保证本岗区域内环境清洁。必须搞好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即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5、炊事员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发帽,并保持整洁,不赤背、不光脚、不穿拖鞋、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得穿工作服从事其他活动。
6、炊事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健康检查,持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无证者不得从事炊事作业。
7、搞好食堂的防火工作和防大气、防水污染工作,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二、卫生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明卫生管理规定及公司OHSMS体系要求,落实好卫生责任制并张贴上墙。
(二)施工现场食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食堂应距厕所、垃圾箱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场所30米以外,并做到四周平整、清洁、无污水。
2、按规定设置污水排放设施,日常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
3、门窗安装纱门、纱窗、挡鼠板;食物的采购、制作应符合食品卫生的规定,生熟食品分开制作,设立标记,禁止采购销售腐烂变质的食物。
4、食品、炊事用具和餐具放置有序并及时消毒。
5、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保持个人卫生,炊事和生活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持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合格证上岗。
(三)施工现场宿舍要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开工前,应根据用工数量建好临时宿舍。
2、宿舍四周排水畅通,室内通风良好,屋檐离地面高度不能低于2.5米。
3、宿舍应保持卫生整洁,被褥、床铺整齐。夏季应有防蚊蝇措施,冬季应有防寒保暖措施,禁止火盆取暖。
4、宿舍必须设置单人床或上下双人床,禁止职工睡通铺。
5、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内不得安排人员住宿。
(四)施工现场厕所卫生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现场厕所必须建成水冲式,厕所墙面抹灰刷白。
2、厕所卫生应设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冲刷、清理、消毒、防止蚊蝇孳生。
(五)施工现场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1、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施工现场必须设立保温开水桶,并加盖加锁,防止污染。
3、施工现场不得喝生水,严禁共用一个器皿饮水。
(六)施工现场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洁净食物、不随地大小便。
(七)施工现场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由卫生防疫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和对患者进行隔离诊治,防止疫情扩散。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 赵佩
副组长:杨晓敏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赵佩: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杨晓敏: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路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园长。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区纪委组织召开的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是对全区行政执法工作的一次大检验,是交流经验、查找不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市、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一次深入学习动员会。下面我就***行政执法分局今年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向大会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纠正。
一、执法授权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的执法权,是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委托,行使对辖区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
二、执法主体
按国家相关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单位(主体)和执法人员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
三、行政执法处罚权范围
1、市容环境卫生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违规的其他影响城市容貌的设施。
2、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小型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和处罚权。
3、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4、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5、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行为、在居民区开办企业产生噪声、在公共场所进行烧烤食品的行政处罚权。
6、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无照商贩的处罚权。
7、交通管理方面侵占人行道路的处罚权。
8、由公安部门行使的在商业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招揽顾客的处罚权。
四、公正执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1、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是行政执法的基本准则。一年多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依法监督下,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指导下,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从严管理,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刑事诉讼案件,受到辖区单位和商家业户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2、严格执法,管教结合,为区域经济快发展、大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相关政策和今年4月9日召开的“发展日”会议精神,我们在****及辖区的环境管控和企业发展服务上做了大量支持工作。一是在对企业的促销、产品展示、店铺招商、宣传活动等有利企业发展方面,在不影响整体市容环境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限为企业办理审批手续。二是在对违规的处罚方面,尽量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向违规者宣传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即做到了宣传城市建设管理法规的效果,又收到严格管理的目的。三是在行使行政执法处罚权上,考虑到企业和经营者的违规目的和实际情况,做到分档次处罚,采取能帮教的决不处罚,能下限处罚的决不突破上限。对必罚不可的,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不能自行作出处罚的权利。必须经管理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后,在征得违规者同意,心服口服的情况下,按法规规定进行处罚。一年多来,没有因违规执法、随意执法和滥执法而发生过上访事件。
3、特殊事情特殊对待,实施特事特办。**、**是今年我区在经济发展上打出的特色牌,吸引了省市内外名企名店入驻,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一处很有发展潜力的发财宝地。为此,我们对入驻的商家店铺在牌匾悬挂审批、门面装饰、开业店庆等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收到了商家业户的赞扬和好评。总之。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一切目的为了企业发展,一切行为为了区域经济繁荣,一切手段为了城市有序发展,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建设首善之区,构建和谐×××”的发展目标。
五、如何解决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问题
1、注重思想教育,保持执法队伍政治本色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个别政治觉悟低、思想素质差等问题,为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有必要加强思想教育。一是进行警示教育,教育广大执法人员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耍特权;二是通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查找自身不足;三是开展国情、区情教育,解决个别人存在的思想僵化和单纯执法问题。在执法队伍中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始终与上级保持一致。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就是将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管理、规划管理、绿化、工商、交通等部门的全部或部分处罚权集中起来,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统一行使。这就要求城市执法人员必须是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一是要开展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定期进行轮训,并且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培训内容要突出法律知识、行政管理知识、语言艺术知识;二是要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创造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历水平,形成学识致用、学识丰厚的人才结构。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调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竞争意识。一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二是严把进口关,凡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必须经过政治、法律、业务等知识的考试;三是要敞开出口,每年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资格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事执法工作,不合格者离岗培训或调出执法部门。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改善和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资源、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提升居民文明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总体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和卫生城乡创建活动,以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改厕为重点,连续深入开展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实现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大气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
具体目标:
到2015年底
——省级卫生乡镇达到1>:请记住我站域名/<0%;
——省级卫生行政村达到1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58.88%;
——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35%;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30%;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提高到40%;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提高到10%;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具备条件的县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
到2020年底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
——国家级卫生乡镇达到10%;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5%;
——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较大幅度提高,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明显提高,达到“十三五”规划相关目标要求;
——具备条件的乡道、村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
(一)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1.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__〕36号),积极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投融资体制,保障政府投入,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共同推进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2.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3.改进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方式,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范围,推广降尘、低尘清扫作业方式,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4.加大对村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地规范建设村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村镇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建设,乡镇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保洁员,配备车辆,定期收运各居民点的垃圾。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模式,其他村庄可就近分散处理。
5.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可进行集中处理,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重点解决好农村畜牧养殖场(点)的污水处理问题。
6.推行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二)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治理。
7.加强车站、景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管理,加强人员密集地区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乡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三包”制度,保持市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
8.重点清理城市环境卫生死角,加大对农贸集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市容顽症的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马路市场、废品收购站、露天烧烤、路边洗车、占道经营、夜市摊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问题。严格活禽市场准入,监督规范活禽市场秩序,逐步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
9.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平整、硬化道路,强化路面保洁,疏通边沟,清理草堆、粪堆、垃圾堆,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规范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处置,加大白色垃圾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开展秸秆还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类污染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继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10.强化铁路、公路、河流沟渠和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全面清理公路沿线非法广告和标志、标语。对饮用水源地开展“一源一策”治理,实施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统一组织开展季节性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加强病媒生物日常防治,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
(三)进一步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11.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
0)》(发改地区〔2007〕2798号)、《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成〔__〕82号),重点进行自来水厂和供水厂改造与建设、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应急供水能力建设等。12.全面落实《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现有工程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和供水保证率。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统筹解决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13.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监测能力建设,切实落实饮水消毒卫生措施,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
(四)继续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
14.加快实施农村改厕,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鼓励建设“四格式生态厕所”和沼气池,加强对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5.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乡镇党政机关所在地、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公共场所、集贸市场、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
16.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引导农民使用卫生厕所,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广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
17.以卫生城镇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城乡整洁行动向纵深发展,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引导、源头管控,加强城乡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18.制订市民公约或村规民约,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单位等定期组织开展大清扫、义务劳动等活动,劝阻和治理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卫生创建活动的良好格局。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将整洁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坚持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多渠道解决建设和管护资金问题。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职能,协调各有关部门,确定每年工作目标任务,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做好信息统计、数据汇总和情况通报等工作。
1HACCP体系简介
HACCP的全称是“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科学和系统的,通过识别特定的危害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的控制体系,在国际上广为接受和认可,在水产品加工中应用尤为广泛。应用HACCP原理分析潜在危害,识别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建立HACCP计划,进行监控、纠偏、记录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此外,实施HACCP体系不仅可以提高食品安全,还可以帮助执法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促进国际贸易。
2鱼子酱的生产加工现状
鱼子酱是用鲟鱼的鱼卵制成的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西方三大珍味”之首,在过去是欧洲皇室里的佳肴,因其价格不菲,又被喻为“黑色的黄金”。国际市场上的鱼子酱主要由俄罗斯和伊朗两国生产,近年来我国的黑龙江和浙江也生产鱼子酱,与俄罗斯出产的品种相同,但价格相对便宜,成为市场新宠。随着我国鱼子酱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产品多输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对于鱼子酱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越来越严格,美国FDA21CFRPart123和欧洲议会和理事会(EC)No852/2004法规对于水产品加工企业都提出了建立HACCP体系的要求,因此我们结合鱼子酱加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探索将HACCP体系引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
3HACCP在鱼子酱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3.1前提条件鱼子酱加工企业的HACCP计划应建立在相应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础上,并制定适宜的食品防护计划。
3.2危害分析专题论述
3.2.1产品描述及预期用途鱼子酱的主要产品特性:颗粒饱满,有弹性,卵径2.7mm以上,具有鱼子酱特有的滋气味,无异味,生物和化学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直接食用的预包装食品。
3.2.2原辅料描述鱼子酱以鲟鱼的卵为主要原料,主要辅料有盐、硼砂(欧盟在限量标准≤4g/kg允许使用,中国、美国等国禁用),包装材料为金属罐、纸箱等。
3.2.3运输、贮存和销售方法+2℃~-2℃恒温冷藏、运输和销售,保质期一般为9个月。
3.2.4主要工艺流程原辅料验收放血开腹取卵巢筛检清洗沥水腌制洗罐消毒装罐封口成品冷藏
3.2.5主要工艺说明
3.2.5.1原辅料验收原辅料供应商需在合格供方名录内,并由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对原料鱼除了感官性状要求外,定期对养殖基地的原料鱼、养殖水质开展药残和重金属项目的检测验证。硼砂因其特殊性,必须从欧盟采购食品级的硼砂作为添加剂。
3.2.5.2放血将冷却麻醉过的原料鱼从冷水池捞出通过不锈钢槽输送至活鱼宰杀车间,先用钢棒击打鱼的头部上方,将鱼打晕,然后把鱼吊在悬鱼架上,准确切断两侧鳃动脉,边放血边用清水冲洗血水,放血时间20min左右。
3.2.5.3开腹取卵巢将放完血的鲟鱼放在活鱼宰杀台V型槽内,先把鱼体表的血渍、污物、黏液等清洗干净,再用刀片在鱼腹部刮2~3遍,并用清水冲洗,确保黏液清除干净。用专用刀从鱼体上2cm处下刀,直至下颌部剖开鱼的腹腔,下刀时刀刃向上,不能划到内脏器官,每操作一次都要对刀具和手进行清洗。取出的卵巢放入不锈钢容器中,通过传递窗送至鱼子酱车间,传递窗内应加碎冰,暂存时将盛有卵巢的钢盆座入碎冰中,以保持卵巢温度在0℃左右。
3.2.5.4筛检将卵巢放于工作台上,通过鱼子酱筛将卵巢进行反复搓洗,使鱼籽从卵巢上分离,得到单个成粒状的鱼籽。
3.2.5.5清洗用冰水冲洗,去除鱼籽中的脂肪、血块等,用不锈钢镊子挑选去除鱼籽中残留的脂肪等。
3.2.5.6沥水将盛放鱼籽的不锈钢筛放于沥水架上,沥水10min左右。
3.2.5.7腌制根据不同国家的标准要求配料,按鱼籽重量计算需要添加的辅料,准确称取辅料,加入鱼籽并拌均匀进行腌制。禁用硼砂的国家:只添加盐,添加量3.7%;允许使用硼砂的国家:混合物配料添加量为4.3%,混合物配料组成(盐1000g、硼砂100g的比例)。
3.2.5.8洗罐消毒内包装金属空罐用清水冲洗后,采用100℃蒸气进行消毒。
3.2.5.9装罐封口将腌制好的新鲜鱼籽酱,装入金属罐中,然后封口,在鱼籽酱的罐盖上贴标签,注明等级、颜色、生产日期、配方等信息。
3.2.5.10成品冷藏将装罐密封好的鱼籽酱送入冷库(温度-3℃~+1℃)中冷藏。出厂前对冷藏的产品进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并对包装标识进行审核,合格后放行。
3.2.6产品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3.2.6.1由微生物引起的危害原料鱼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辅料和包装物微生物超标、工艺流程设计不顺畅、中间物流时间过长、车间温度过高等会引起微生物滋生。环境卫生、人员和工器具设备清洗消毒不严等都会造成微生物繁殖。储存和运输温度不当、卫生不佳也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
3.2.6.2由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危害药物和重金属残留超标、水源污染、辅料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人员、生产设备以及工器具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残留等都可能引起化学污染。原料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异物掺杂,容易造成物理危害。
3.2.6.3建立危害分析表根据工艺流程,对鱼子酱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潜在危害和风险逐一进行详尽的分析。微生物方面,因为鱼子酱加工过程中没有后期的杀菌工序,所以微生物只能靠SSOP的严格执行、加工时间(﹤1h)和车间温度(﹤21℃)的要求、鱼卵加工过程中尽量保持在低温状态中以及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冷链的保持来控制。化学和物理危害方面,除了通过工艺规程的要求和SSOP进行控制外,原辅料验收和腌制工序中硼砂的使用应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确立为关键控制点(CCP),详细情况见表1。
3.3HACCP计划表
(1)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原料验收、腌制两个关键控制点(CCP)。关于原料验收的控制主要把握合格供方的选择和评价、合格证明的验收以及定期抽样检测验证几个方面。腌制环节中硼砂的使用应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在传统的鱼子酱生产工艺中,适量添加硼砂可增加鱼子酱的风味和弹性。目前不同国家对于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不同的标准,欧盟在限量标准≤4g/kg是允许使用的,而中国、美国等国则禁止使用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因此在添加硼砂时应对不同的国别进行区分,对硼砂的使用量进行控制。此外,由于我国禁用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因此要求必须从欧盟采购食品级的硼砂。(2)对于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以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文献资料及实践加工经验等为依据,制定关键限值(CL),建立监控系统(由谁,以何种方法和频率,监控什么)、纠偏行动、记录保持和验证程序,详细情况见表2。
本学期我园的工作,继续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指导思想,认真执行《幼儿园、托儿所卫生保健制度》,以全面提高园所保教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加强各班的班级常规管理,不断提高保育、保健工作的质量。
三、主要工作
(一)卫生保健
进一步完善各种卫生保健制度,认真组织全园教职工实施我园园本体系中的有关教育目标,贯穿于一日生活活动中。
1、严格执行新生入园体检,体检不合格者拒绝接收入园。
2、继续做好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记录工作,认真执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原则,发现精神、体温异常及时通知家长。
3、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好幼儿的预防接种、疾病防治(麻疹、水痘、风疹、手足口病及甲型流感)及传染病隔离、膳食均衡与营养分析、。
4、积极认真组织保育员及后勤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保育质量。
5、负责患病幼儿在园服药工作,坚持认真、仔细、耐心、把安全服药放在第一位,做好“三对”:对班级、对姓名、对药名。
6、随时随地检查园内环境卫生、班级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并随时记录卫生情况,与考核挂钩。
(二)、饮食与营养
1、管理好儿童膳食,每周制订带量食谱,食物品种多样,注意营养成分的搭配,保证按量供给.要求炊事人员做好饮食卫生及餐具消毒。
2、制定合理的进餐时间与次数,幼儿进餐提倡定时定点定量,各餐合理热能,供给分配,以保证幼儿生长发育需要。
3、随时为幼儿提供饮水机会,水温符合要求。
4、遵守开饭时间,不宜提早或推迟,做好餐前准备,餐后管理工作,分餐时要洗手,分发干菜、干点不直接用手接触。
5、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情绪愉快,专心用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教师经常向幼儿宣传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对生长发育的好处。
6、食堂从业人员具有健康证,按食品卫生法烹饪,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开,操作时保持食品营养素,制作食品色、香、味俱全。
(三)、卫生习惯
1、为幼儿准备清洁卫生、安全符合幼儿特点的盥洗室和入厕设备,进食和入厕后必须用肥皂洗手。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及时教会幼儿洗手的方法,以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将幼儿每天所需餐巾摆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儿取用,并及时做好消毒工作。
3、注意幼儿的五官保健,定期调换幼儿位置,正确指导幼儿看书、画图画、写字等的良好习惯,保护幼儿视力培养幼儿良好用眼习惯及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双手干净的好习惯,加强午餐习惯培养,教育幼儿不挑食,确保营养的合理吸收。
5、组织好幼儿午餐,养成就餐秩序好,安静进餐的习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吃饱。培养幼儿饭后漱口、洗脸的习惯,组织幼儿散步,遵守幼儿午睡作息时间。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足够的睡眠对幼儿身高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做好睡前教育,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愉快入睡。
7、学会整理:幼儿活动室中,要养成哪里拿的东西哪里放,并归放整齐的好习惯。大班幼儿要学会自己整理床铺,中班幼儿尝试整理自己的床铺。
8、努力做好幼儿自我保护工作,利用晨间谈话、健康安全教育课、宣传橱窗针对一些常见问题向幼儿介绍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四)、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
1、实行一人一杯、一巾专用制度,各班做好标记。做到口杯、毛巾每日消毒。
2、各室定期、定时消毒,及时记录。
3、定期利用空气和日光中的紫外线消毒一些不宜清洗的玩具、图书、被褥等。及时换洗被褥、枕套(每月清洗一次),晾晒(每两周一次)。
4、食堂:清洗消毒工作严格按照食堂卫生标准及我园制定的各种制度、规定执行,每周定时对餐具、用具及空气进行消毒。做好每天每餐的食物品尝、留样、观察、登记等工作,杜绝购买无证、腐烂、变质等有损于健康的食品。
5、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洁制度,责任到班,班级每天一小扫,每月大扫除,随时保洁,玩具每周消毒一次,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抽查相结合,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纳入期末考核。
6、园内环境卫生由专人负责,每天坚持清扫一次,随时保洁,各种大型玩具每周坚持擦洗并消毒一次。每月环境大扫除一次,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抽查相结合,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纳入期末考核。
7、保健室药品标签清楚,妥善保管理医疗器具和日常药品,防止用错药。
8、加强晨检力度,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摸摸有无发烧,看看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有无皮疹,可疑者及时隔离;问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后及时处理。对有患病的幼儿协助当班老师全面细心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做好流行病的预防工作,对体弱儿加强检疫,防止水痘、流感等传染病的蔓延,对有传染病患儿所在班级的玩具、物品要彻底消毒、暴晒。
(五)、安全保护
1、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各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制定规则,杜绝缝针、骨折、烫伤、走失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当班和接送幼儿的老师要仔细观察,对可疑者来园接幼儿要仔细询问并登记。
3、坚持不定期的午餐、午睡、卫生安全工作检查。
4、做好体弱儿与肥胖儿的管理工作。
(五)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季节以家园联系栏、通知单、告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及全体教职工宣传有关常见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预防保健常识、幼儿健康体检、幼儿卫生生活行为习惯等。
四、具体月安排
每月全园卫生大扫除、清洗幼儿被褥,每月随机卫生检查。
二月份:
1、全园大扫除、暴晒幼儿被褥。
2、消毒被褥、毛巾、口杯、玩具等。
3、召开保育员及后勤工作人员会议。
4、制定卫生保健计划。
5、做好新生保健,建档工作。
6、后勤工作培训
(1)厨房烹饪知识(2)采购员采购食品知识(3)园外接送车卫生安全知识(4)保育员配班工作
三月份:
1、保育知识培训
(1)消毒方法(2)消毒种类及班级常用消毒制品
(3)园外接送车春季疾病预防工作
2、做好春季疾病预防工作,对幼儿、家长进行春季疾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四月份:
1、保育知识培训
(1)户外活动中的护理 (2)盥洗方法。
2、做好各项保育工作,加强幼儿育好习惯和饮食卫生教育。
3、幼儿保健知识宣传(水痘)
五月份:
1、保育知识培训
(1)餐前、餐后管理(2)幼儿睡眠管理
2、幼儿健康知识宣传(水痘)
六月份:
1、保育知识培训
(1)幼儿个人卫生的注意
(2)幼儿生活物品管理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县爱国卫生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社会整体卫生意识和管理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根据《山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县城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爱国卫生工作是指以消除危害健康因素,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由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的社会性卫生活动。
第四条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科学治理、分类指导、社会监督、严格奖惩的原则。
第五条参加爱国卫生活动是每一个单位和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爱国卫生管理的行为均有权检举、制止。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县人民政府建立爱卫会,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爱国卫生工作。
爱卫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县爱卫会的办事机构。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二)拟定我县爱国卫生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动员全社会开展除害灭病等爱国卫生活动;
(四)制定爱国卫生工作有关标准和检查办法,组织实施爱国卫生监督检查、考核鉴定以及效果评价,指导、检查和督促县域内各单位履行其承担的爱国卫生职责;
(五)开展社会卫生工作交流、合作和有关科学研究;
(六)承办其他爱国卫生工作。
第七条爱卫会实行委员部门分工负责制。爱卫会成员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第八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村)民委员会,应设立爱国卫生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上级爱卫会指导下,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第三章制度管理
第九条爱国卫生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专业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做到领导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第十条建立健全爱国卫生活动月和爱国卫生活动日制度。每年4月份为爱国卫生活动月。
第十一条县政府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制定创建规划,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卫生管理和总体卫生水平,创建市级卫生城市。
第十二条单位应按照国家和本县规定的标准,搞好室内卫生和规定范围内的室外环境卫生,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其基本卫生要求是:
(一)按规定设置卫生设施;
(二)单位责任区卫生和内部卫生管理有序,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无卫生死角,不焚烧废弃物;
(三)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生活垃圾,无垃圾积存;
(四)食堂卫生清洁,各类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五)厕所清洁卫生,防蝇设施完善,无蝇蛆和粪便积存,排污管道通畅,无污水、粪便冒溢;
(六)定期开展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以下简称“四害”)工作,完善预防控制措施,“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七)单位环境建设符合硬化、绿化、美化要求。
第十三条单位和个人应积极参加爱卫会组织的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日活动以及创建卫生城市(乡镇、村)和改水改厕、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
第十四条个人应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遵守社会卫生规范。禁止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食品包装等废弃物;
(二)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垃圾、建筑渣土、污水、粪便等;
(三)携带犬、猫等宠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城区市场、商场(店)、饭店、餐厅、医院、学校、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游乐场、候车厅及其他室内公共场所。
第十五条汽车站、商场等重要窗口单位,环境卫生要保持洁净。候车室、影剧院、商场内要禁止吸烟,标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并设吸烟室。
第十六条从事卫生杀虫与灭鼠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应当接受县级以上爱卫会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申请设立灭防“四害”有偿服务专业机构的单位或个人,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持工商营业执照到所在地爱卫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七条提倡全民戒烟。要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鼓励创建无吸烟单位。
公共场所要严格执行《平邑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建设项目污染、控制区域噪声污染及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的防治管理。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要限期治理。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爱国卫生实行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重点监督和常规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第二十条县级爱卫会应建立健全爱国卫生监控体系。将爱国卫生制度执行情况、卫生态势、社情民意等纳入信息网络管理,并对爱国卫生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和综合分析,作为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各级爱卫会组织应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依法受理社会对违反爱国卫生规定行为的投诉,并及时予以处理,对重大问题实行反馈制度。
第二十二条县级爱卫会及其办事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
第五章奖励惩罚
第二十三条要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奖惩与过错追究制度。
第二十四条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政府及其爱卫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对已获得爱国卫生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经查实有弄虚作假或者卫生质量明显下降的,由授予荣誉称号的机关取消其爱国卫生荣誉称号。
第二十六条在爱国卫生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爱卫会予以通报批评:
(一)不履行爱国卫生职责和义务的;
(二)不参加爱国卫生活动的;
(三)未建立健全必要的卫生制度或者制度不落实的;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385-02
【关键词】 公共卫生工作;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组织目标
1 公共卫生的职能
关于公共卫生的定义很多,目前WHO采用的是耶鲁大学Winslow教授在80多年前提出的定义[1]: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社会体制,保证每个人都享有足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实现健康地出生和长寿。
在传统的公共卫生职能中,传染病防治是最重要的内容。解放后,我国采取“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建立公共卫生系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计划免疫,迅速地控制了常见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增加,各种环境危害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现代公共卫生更加关注健康危险环境和健康危险行为,重视人群健康保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其主要职能集中在人群健康监测和分析、疾病爆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同地区人群间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培训等方面。
2 学校卫生的工作目标
吴仪副总理在200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卫生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学校卫生工作的对象是各类在校学生的公共卫生问题。广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阶段,学校卫生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和学业圆满完成,而且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标。
3 学校卫生面临的问题
自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但随着社会发展,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学校卫生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1 学校卫生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学校卫生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有些地区的基层卫生防疫机构没有专门的学校卫生人员和工作经费;有些学校不仅缺乏校医或保健教师,同时现有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基础卫生条件较差,导致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突发事件。
3.2 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投资增加较快,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学校大量涌现。但是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对于新建校舍选址、建筑设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并没有同步加大工作力度,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缺乏切实保障学生卫生安全的基本条件。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许多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如食堂卫生设备简陋,管理不规范,食物中毒发生后报告不及时,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防制。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2006年9月以来,全国就突发多起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些事件90%发生在中小学,60%以上发生在农村中小学。
3.4 学生常见病状况不容乐观 总体上,我国对于“视力低下、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蛔虫和龋齿”等学生常见病的防治成效显著。据上海市2002年的统计数据,100%的学校开展了学生视力低下和沙眼普查;96%的学校开展了贫血检查和矫治;97%的学校开展了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工作。但是全国的学生健康监测数据表明,城市学生视力低下居高不下,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相当严重;城市学生肥胖症及超重比率也在逐年增加。
3.5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持续增加 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包括中专、技职校)没有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占49.30%,不能正确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占31.20%,高中生(包括技职校)中曾发生婚前的占2.4%,其中使用的学生仅占1/3。
2005年6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在哈尔滨举办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儿少/学校卫生论坛”,根据此次论坛发表的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心理行为异常、网络成瘾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近年来持续上升,这不仅对青少年本身造成各种身心伤害,而且对社会和谐也带来危害。
4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3],从现代公共卫生的职能出发,我国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学校卫生管理机制、规范学生健康监测分析、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4.1 理顺学校卫生管理机制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4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我国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测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各级疾病防制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学校卫生工作,为学校提供疾病防制、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等技术支持,协助学校落实各项卫生措施。
4.2 规范学生健康监测分析 规范学生健康调查和常年健康监测分析,使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健全学生健康检查制度,有条件的学校每年组织1次健康检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至少做到入学与毕业时的2次学生健康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进行生长发育、常见病等监测分析,研究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制措施,如提供咨询、确诊和治疗服务,改善环境不良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3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指定专人作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联络员,完善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有
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传染病防制方面,要进行学生疫苗接种证的查验和实施疫苗补种,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厕所卫生管理,改善学生宿舍卫生与通风条件。在食物中毒防制方面,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培训分管校长、卫生保健教师以及食堂从业人员,加大学校食堂改造力度,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4.4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就是要扩大常见病的监测范围,增加有关成年期疾病早期防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伤害(车祸、溺水等)等监测项目,并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监测。在贫困的乡村地区,传统的“六病”监测,特别是对沙眼、贫血和蛔虫感染的防治仍然需要加强;在城市发达地区,针对当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持续增加的现状,重点则要放在近视、肥胖、伤害的一级预防上。
4.5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做好学校卫生设施的预防性卫生监督。要开展学校卫生设施现状调查,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对于学校的卫生室、教室、课桌椅、照明灯、食堂、厕所、饮水设施等,实施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建筑设施的卫生质量。
4.6 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新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校的健康教育有多种模式,如日本的小学至高中都开设有“保健体育课”,系统讲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我国2001年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健康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不再作为一门课程设置,而是将其内容分散到其他学科之中。小学阶段健康教育被分散到社会、科学、体育等课程;中学阶段则分散到历史、社会、科学、生物、体育等课程。因此,学校卫生必须探索有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和性别特点,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出发,开展多种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可以设立“爱牙护牙、用眼卫生、平衡膳食、食品卫生、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伤害”等专题。
学校健康教育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的健康教育活动。如采用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录像片、专题讲座、绘画、图片展、辩论赛等形式。
学校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发生,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7 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和学校卫生工作状况,必须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卫生信息化方面,要加强学校卫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在“学校卫生疾病综合监测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中,应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教室、食堂、饮水和厕所等环境卫生状况,学生生长发育监测(体检),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监测,学生伤害监测,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等内容。
4.8 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学校的校医室(卫生室)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层单位,校医(保健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健康检查、监控学生常见病,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监督学校环境卫生、防制学生传染病,检查学校食品卫生、防范食物中毒发生。
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是加强对广大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2002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南大学相继成为国家级学校卫生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已对全国学校卫生工作者近1 000人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素质教育与健康新观念、学校卫生管理及任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及心理卫生、合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生常见传染病管理与预防、学校卫生科学研究方法”。
一、农村卫生户厕建设
县结合各乡(镇)地域特点,按照全国爱卫办推荐的6种(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三联沼气池式、粪尿分集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双坑交替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类型,重点推广双瓮漏斗式和三联沼气池式卫生厕所。自治区补助资金主要支持卫生厕所的地下部分(包括贮粪池、便器、厕屋地面(脚踏预制板)处理部分)建造。卫生厕所的建造实施按照自治区改厕项目实施要求及卫生厕所建造标准公开招投标,进行统一建造施工,与建造施工队签订责任书,严把质量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改厕项目工作任务。对厕所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参照年版《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指南》执行。
(一)厕所的选址
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厕屋要求建在农户院内,有条件的农户可提倡厕屋入室;化粪池可建在院外,也可建在院内,所选位置应避免车轧等,确保安全。禁止在水体周边建造厕所,禁止粪液直接排入水体。
(二)类型选择
各项目乡(镇)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合理确定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类型。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对农家肥的需求方式,因地制宜从推荐的2种无害化卫生厕所类型中选择建造模式与实施技术。
(三)建造材料的选择
各项目乡(镇)对建造厕所应用的材料质量必须严格把关,选择的产品与材料应坚固耐用,有利于卫生清洁与环境保护。便器首选白色陶瓷制品,水泥应选择425以上标号。建造材料必须是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质量鉴定报告,并保留其复印件。
二、技术培训
各项目乡(镇)要按照改厕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积极落实配套经费,做好补助户厕地下部分建设、项目培训、督导、评估等各项工作,以保证和扩大项目实施效果。
(一)培训对象
县改厕项目办公室不定期举办有爱卫办、疾病控制、工程建造、乡(镇)村级爱卫骨干、村级卫生监督员、乡防病站干部、村妇联主任等主要人群参与的针对性技术和管理培训。
(二)培训内容
1、培训内容包括粪便无害化处理原理、厕所建造技术、厕所使用与管理要求、厕所建造质量的检测方法、改厕与肠道传染病等疾病防控相关的卫生知识,以及传播技巧、验收与检查方法等。
2、通过不同渠道(健康教育课、广播、电视、宣传画、报纸等)不同方式(科普、故事、宣教)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促进群众正确使用卫生厕所、饭前便后洗手等健康行为的形成。
三、技术指导与监督
(一)县改厕项目领导小组适时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厕所建设质量、数量进行督导检查,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以保证技术实施的正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配合自治区、地区爱卫办做好项目督导终期评估等工作。
(二)厕所建造质量:通过审核图纸、观察现场厕所建造的实际情况,判断改厕技术实施质量;通过与管理人员座谈与审阅文件资料,了解工作操作程序与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健全。
(三)群众掌握卫生厕所使用和管理知识的水平:考评群众掌握的程度,观察应用情况。
(四)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监测工作对于评价项目实施效果非常重要,县项目领导小组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予以检查考评,各改厕项目乡(镇)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改一户合格一户,避免重复施工,并不定期对卫生效果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结果列入项目总结报告中。
四、考核评估要点
(一)改厕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资金使用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户厕建设质量、技术指导与健康教育、卫生厕所使用与管理、粪便无害化效果、环境卫生改善情况、建立农村卫生户厕长效管理机制、农村改厕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情况等方面内容。
(二)评估方法: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声像资料、检验资料等原始材料)评估、现场评估、群众访谈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