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3: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好的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方法 选择原则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阐述问题的方式,通常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推理――得出结论”。根据学科特点,基本教学方法有五种:
1. 讲授法:主要指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包括讲述、讲读、讲演等方式。讲授法最大的优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
2. 讨论法:指围绕教师布置的讨论题、教师引导的目的进行讨论。其优点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谈话法:它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方法。
4. 直观法和操作法:如板书、板画、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操作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手脑并用,独立探索科学真理。这需要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独立活动的关系;操作观察与理论思维的关系;发展操作能力与掌握基础知识的关系。这是现代教育重视的重要教学方法。
5. 自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提出目的和要求,指导编写自学提纲或拟出思考题,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学给予具体的指导。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组合并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呢?在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
总体原则:要根据学校条件、教学内容、学生智能现状,扬长避短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和训练、考查、评价办法等综合运用于整个动态教学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眼、脑、手、耳并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并注意研究学生心理,思维特征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作用,使学法包含在教法内,教法落实在学法上。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具体教学目的任务的原则。每节课均有特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对于新知识的传授,需要用直观法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需要用讲授法或谈话法来完成;为训练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就要用操作法等等。若一节课要完成几个教学任务,则几种教学方法应当同时使用,但它们的地位要由教学的重难点确定。
2.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原则。一般来说,对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教材,采用讲解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材中有演示实验的内容,应以观察为基础的启发讨论式教学;对纯理论叙述应采用自学阅读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等等。
3.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原则。初中阶段教师应广泛采用直观手段,而且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初中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应该更多地采用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基础和能力较差的班级,要多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法,以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4.发挥教师本身特长的原则。教师的职业技能对组织认识过程、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等活动的实际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据自己的可能性,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择重选择某些教法。
5.依据教学时间的原则。有的方法(如讨论法、操作法)费时多,有的方法(如讲授法)费时较少,选择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限制。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任何一堂课的实际教学方法都是上述几个基本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其组合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程序和心理方面的协调一致。
1.制定教学策略应注意到:(a)对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的验明、启动或补偿;(b)激起学生学习动机;(c)目标范例;(d)把教学内容按逻辑层次和心理程序组织起来,考虑到个别差异;(e)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f)给予适当指导和适当练习。
2.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须将直观方法与抽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如讲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一方面要采用直观法和操作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必须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维。
3.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这方面主要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现代教学主张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要掌握好“度”。一般高年级宜间接控制,低年级采取直接控制,高水平的学生控制强度要低,低水平的学生控制强度要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实施策略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只有学习兴趣浓厚才能在教学中学会学习,这正是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合理优化教学结构,积极展开科学的教学评价,才能保证初中物理的基础性教学。为了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和教学工作,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几点实施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最需要改变的,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大都扮演着“牵牛人”的角色,这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对于现代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学生离不开教师,但是教师也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不要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教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如果教师过于重视自己教的过程,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就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学习做伏安法测导体电阻这一实验的时候,在实验之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如果现在我们用拥有一定电阻的安培表及几根导线去测导体的电阻,这样还能测出来吗?那如果换成伏特表呢?这种开放又不失趣味性的问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拓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应该进行指导而不是字字珠玑地讲解,也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积极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的道理,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将现代教学的思想充分落实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现代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展示书本中的内容,尤其对于很多物理实验更是给予了直观展示。一堂课只有短短45分钟,如果只是凭借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则难以实现有效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迫在眉睫。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初中物理中渗透现代媒体,利用计算机和PPT将一些难以口头描述的视频和动画展示出来,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大脑和思维,这样才能够让信息得到更高效的传播,学生也能够得到更直观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其与物体的位置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更轻松愉悦,学生也能够更正确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采用flas软件,将凸透镜成像和物理位置加以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教师的讲解过程也应当尽量让学生去思考与总结,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好教学节奏,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只有有张有弛,才更能让学生消化知识。
三、安排教学环节,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谓课堂优化也就是从特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为主要依据,选择并实施最佳教学方案,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要求。物理课堂的教学环节应当被精心安排,采用科学性的探究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根据自己的实验验证,自己动手得出最后的结果。教师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点拨,进一步完成探究活动环节,这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方式正是最佳教学手段。
比如,在学习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教师讲台的长度,并说出自己推测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去测量,并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讲台下的学生必然有不一样的答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大力进行课堂改革,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更全面高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哲.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张胜玲.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沈亮.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关键字: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全面的总结与整合,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其任务是对初中物理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系统化。但是,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初中物理总复习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成为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一、根据考纲与试卷,确定学习目标与复习重点
初中物理涉及知识面广,教师要仔细研读考纲,根据其中的具体指导,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层次,抓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基础性环节。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考纲中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而做好初中物理总复习规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也对初中物理总复习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通过了解试卷的结构、题型,知识点呈现方式和频率,掌握必考、常考的知识点,实现知识拓展及综合运用。
通过一些针对练习与典型例题,讲解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且,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考点进行知识归纳与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进而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二、立足教材,坚实基础
在中考试卷中,很多学生因为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不扎实、知识不清晰造成失分。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将教材研究透彻,而不是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复习资料和模拟题上。学生在复习教材时,要明确每一个概念及其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准确理解每一条规律和公式,知道它们的使用条件及范围;清楚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过程及结论等。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对于难记的要点,要善于借助口诀,提高记忆效率。
三、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造成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时,应进行“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等状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施行分类指导,使初中物理总复习按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根据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进行分层备课,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达到学生成绩全面提升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既有面向全体,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乐。在课堂上,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题、强化题、提高题,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检测中,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四、注重复习方法,纠正不良习惯
根据平时考试分析,不良的考试习惯和方法也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采取合适的措施与指导方法,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进而避免会做的题做错、运算错误、书写不规范等状况发生,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初中物理总复习课堂要多样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拥有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学生长期重复单调、乏味的复习,就会产生厌恶、疲倦等负面状态。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总复习采用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总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实现课堂多样化教学。初中物理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组织一些相近、对立和衍生的知识点,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比较和辨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总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①运用演示实验进行复习。通过设计演示实验,清晰的讲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系统性总结。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近几年,探究性实验成为考试的热点,其考察了学生对实验设计、操作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归纳结论的的能力。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彻底理解,强化知识要点。③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初中课程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繁琐,仅仅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学生掌握程度较差。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攻克思维的壁垒,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环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把握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许多与学生现实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例如,一些情景信息题,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供的情景信息,从中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一些图像题,要求学生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像,挖掘信息,进行解题;现学现用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材料,包含一些学生没学过的信息,用已知的方法和提示解题。所以,在复习课上,通过补充现实应用实例,既符合当前考纲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效率[J].课件与教材,2012.
[2]赖贞.初中物理总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方式 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来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然和科学素养,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
具体地说就是要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对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变化的程度和结果的具体预设。能够规范地制定与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保证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师们倾心于课程理念的实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应注意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讨。
课时教学任务是关于知识、能力、兴趣、品格这四个方面的任务,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掌握基础知识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也是完成后三个任务的出发点。培养能力是目标,只有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预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教育形成高尚的品格。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来说,培养兴趣使之转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更是中学物理教育成败的关键和主要标志。而兴趣的培养和优良品格的形成,作为非智力因素不仅能促成前两个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说,初中物理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正确把握基本教学内容
1.正确把握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正确解读和把握每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集中集体优势、亮点,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并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变成学生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样学生才愿意听,感兴趣,学得进去。
2.教学过程要体现物理学科的专业性特点: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都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都要借助观察和实验手段得以落实、深化。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逻辑性、实践性强,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候,抓住重点,结合实验,强化理论。
3.教师要管理好自己。平时要善于学习交流,积累知识,钻研业务,提高自己把握教材和正确解读课标的能力;其次,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4.研究学生也很重要,要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只有组织和管理好学生,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物理课教学互动性很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协调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适时发挥评价机制,就会创造出有奇迹的课堂氛围。
5.重视实践内容的教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教材中有大量实验需要学生实践:动手实验,操作使用物理实验仪器,等等。在实践中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物理科学研究,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需要学生实际参与。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能力。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老师的知识再渊博丰富,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让学生来掌握。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如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结合目标任务,根据课堂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1.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新教材对实验的强调愈见突出,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的验证实验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
2.探究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材料,实践技能去探索现实中的物理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猜测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讨论法:课堂讨论,就是教师展示某个物理问题和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论证的过程。恰如其分的展开课堂讨论,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舞台,成为学生积极思维闪现智慧火花的场所,也会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生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
4.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集中了投影、幻灯、录像的优点,可以展示实验等,可将板书、图表、音乐、动画编写在一个软件里,以其图、形、声、色、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特别是一些抽象难懂的物理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我认为教师只要明确了教学的目标任务,正确地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就能有效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05-02
高中物理教学的伊始,存在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上的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衔接难点出现的原因
1.教材的差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识面广,但是深度不够,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而不是理解和运用,主要涉及的是一些定性的内容;高中物理教材虽然内容上和初中教材差别不大,但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其充分理解,并学会运用。而且,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较低,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般通过实验引出;而高中物理教材中较多的是定量的内容,比较注重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较多,相比初中教材更为抽象。
2.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对知识只是要求了解,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少,所以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趣味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具体地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多次反复地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同时,初中物理的练习题题型较少,并且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教师讲授的课本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规定练习,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不注重对物理思维的培养,对知识不能灵活掌握。
3.学生存在的问题。(1)物理思维。初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形象的物理现象进行的,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物理思维的要求不高;而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比较抽象,不容易被理解,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良好的物理思维,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在自己头脑中构造相应的物理模型。(2)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初中物理的内容简单,知识量较少,对习题的练习和讲解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上课听讲,课后对基本公式和概念进行熟记,很少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就养成了不愿意思考的坏习惯。高中物理的内容较为复杂,知识量很大,知识之间的练习十分紧密,如果不及时改变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仍然是靠背诵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肯定学不好高中物理的,同时会造成对物理的反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3)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要运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这就要求学生的数学知识要过关。
二、解决这些难点与问题的措施
(一)夯实基础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使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尽量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所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其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课堂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学会专心,在学习中头脑灵活转动,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注意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而不是只为了做这一道题而进行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问题要仔细全面地思考,与其他同学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2)思考习惯:由于高一新生的自学能力较弱,不能对教材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总结,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向其进行知识的传授。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得到加强。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概括、分析、总结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更多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物理本质进行概括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验归纳、理论分析、思维概括等思维能力。
4.加强与初中教师的联系。高中物理教师要对初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铺垫、扩展和延伸,为高中物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强化能力
1.研究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对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仔细研究,把握好教学内容,并将其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看清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哪些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然后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以最容易的方式接受并掌握新知识。例如:初中物理中对物体运动状态进行描述的物理量有路程、速率。高中物理中则有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这三者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还多了方向。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新知识的具体特点,让学生对速率和速度,位移和路程之间的区别进行比较,用新的物理知识代替旧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理清思路、逐渐渗透的方法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反映高中物理十分难学,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地理解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一个新的概念时,要使学生们了解学习这个概念的意义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其进行准确的概括的;通过对规律的导出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推导的方法,并对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逐渐向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渗透,要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最终使学生完全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要能够进行灵活的运用,这还需要配合一定量的练习题,通过进行习题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在选择习题时要尽量选择灵活多变的、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的习题,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学科的基础是实验,尽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使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所学物理知识。除了对课本中涉及到的实验进行演示以外,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和设计学生实验,按照教学的目的,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且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发现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发现物理规律。
三、总结
以上就是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点问题的分析,首先指出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出现衔接难点的原因,然后从夯实基础、强化能力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如何解决教学衔接问题的一些具体的措施,旨在帮助高中物理教师做好物理教学工作,使高一物理教学更高效、更高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更多的一线物理教师和有关教育专家进行共同的努力,更好地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致新,梅正锋.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中文自学指导,2008,(3):50-52.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探讨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重要转变,由传统灌输式学习的被动地位转变为自发式探索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物理教师,想要教好物理这门重实践的课程就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常见且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一、合理分组以奠定教学活动基础
要想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式教学,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制订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是极为重要的,并且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起着关键作用。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的小组规模
初中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在四十多人左右,在此建议最好是将学生分成6~8人构成的小组。
2.小组成员的构成
小组人员的编排不要局限于学生的座位,要以全班学生为范围,小组成员的搭配要有互补性以及差异性。
3.选取综合能力强者作为小组长
学习小组构成后,从中选取一位“领军人物”是极为重要的,即小组长。小组长对促进整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组长的综合素质要强,既要有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又要有过硬的知识本领。
二、有序、有组织性地展开小组活动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绝对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尽管此种教学模式已被沿用多年,但仍然有很多时候出现教学效率收益甚微。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需要性原则
所谓需要,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课程内容需要,要加强小组合作教学的实用性,而非一味地作秀或是教学表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方便学生理解。
2.恰当性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时间都具有固定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合理计算时间。要做到合理控制小组合作次数、把握最佳合作契机以及紧扣教学重难点。
3.计划性原则
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于是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不管是何种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保证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且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4.有效性原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乐于读书、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提问”等。同时,教师还必须处理好独立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独立基础上的合作,是共享的、互补的,这样才能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行之有效。
总之,一堂高效的课堂是离不开巧妙的教学设计的。物理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要注意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竞争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云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2]张秀飞.效果: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论坛,2011(5).
关键字:衔接;继承;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07-01
新课改后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高一开始,是在原有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必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要想更好地实现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转移,就要正确处理好生物学初、高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
我认为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1.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
主要是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生物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则是进行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其次是初、高中教材中生物知识的继承和衔接。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在各章节中都有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部分、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不同,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脱节"现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凡是涉及到初中生物知识如:"原核生物",学生只要看到"菌"和"藻"就把它归为原核生物,甚至有些学生把病毒也归为原核生物、还有"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中的食物的消化后的产物和代谢后的产物、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等等。许多高中生物教师都有"切肤之痛",不仅在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来复习这些初中生物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由于先入为主或者思维定式的作用)应用起来学生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出错率比高中知识出错率要高得多。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教学进度快,且课时紧张,从而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因此我认为,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2.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的生物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要制定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得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此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遗传学部分,讲述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时需要用到数学的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知识,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需要以化学的物质结构作基础,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要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等等。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生物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如果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需要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基础,而相关学科教材中又不讲述或尚未讲述有关的知识,那么我们应该在教材内容中做适当的铺垫。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学科素养。如讲授讲《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时,可介绍人类常见的癌症及吸烟、酗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生物就在我们身边,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生物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3.1 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建议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课程衔接问题:(1)做好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如细胞的结构;动物的重要系统;植物的根尖、叶、花、果实等器官结构等;技能方面,如显微镜使用、实验技能和分析等。(2)适应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高中生教学进度、难度、深度、密度都较大,要依靠自己解决较多的疑难问题。(3)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生学习方法较多的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高中生要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和独立思考,学习方式要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向"探究理解型"主动学习转变,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养成快速记笔记、边观察边思考等习惯,改变"平时不重视,考前背提纲"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利用概念图和知识结构图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3.2 学会利用零散时间。(1)以学为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生病也不忘学习; (2)书写整洁,答题规范;(3)坚持完成当天的作业,有远、近不同的目标; (4)善于做笔记与归纳;(5)自我检测和督促;(6)空闲时间经常反思;(7)家庭和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有关初、高中生物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中,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简介》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建构
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大影响了学生物理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建构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学生乐学、爱学,这是物理有效教学的一种内在保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激发,发现学习的有趣性,进而才能发现物理知识的有趣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优化物理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向导,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
比如:在研究平面镜子时,教师可以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并在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成像,提出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成像特点的实验。
这样,通过教学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如: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然后,再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探究成像特点,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并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难,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和结论的来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中的事实、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想假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归纳出实验结论,提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效。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实践当中,指导学生正确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设置情景教学等不同的方法,创造出富有激情的开放式课堂。
此外,还可以通过探究活动“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以个人或自由结组的形式,深入了解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并且通过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等等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相互融合。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教、学关系,讲究实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一、学习品质形成的培养
1.道德品质。初中物理学科的教育要达到把学生培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的目的。
2.科学态度。很多围家和地区的理科教学,都把发展学生与学科有关的科学态度和能力或以科学态度的养成作用于个体人格的形成作为教育目的。在物理的创新教学设计中,要把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能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作为一种目标去体现。
3.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若缺乏兴趣,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意参与学习?实践表明,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更贴近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形象性,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习的原动力。
二、能力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任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让实验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需要,还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甚至实验记录的表格,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做,这极不利于其能力的发展和自主学习地开展。按照实验的探究模式,实验目的、原理完全可以让学生到教科书上去找,实验步骤完全可以让学生按实验目的去摸索,实验表格完全可以让学生按需要去建立,实验结果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去感悟和验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习惯,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做探究实验。
三、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1.择优性原则。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2.综合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只靠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博采众法之长,加以综合运用。好的学习效果应源于科学的认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质、优化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来说,一节课应以一至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的方法,发挥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扬长补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相关性原则。制约教学方法运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权衡利弊,抓住有利的主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如有的课运用实验法费时较多,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有好处。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就要用实验法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对教学效果考虑的比较少;有的教师习惯于某一、二种教学方法,担心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新课程;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要渠道。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投入,取得非常大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常被简称为“高效低耗”课。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最核心的活动,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所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如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到现在出现忽视教师作用的现象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观念仍需继续转变。
从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清楚的发现我们的教师教育观念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在教学中,没有在新的《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进行,没有处理好“用教材去教”的问题。部分教师离了习题集不会上复习课。课堂教学效果差、效率低。
(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不尊重学生的小例子,在平日听课时,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结束后,不能及时的请学生坐下,而忙于讲下一个教学环节,把这个茬给忘了,学生很无奈的望一眼老师在望一眼老师,而你就是视而不见。也可能是你的无意,但我认为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其实不少。
(三)超前自学的引导落实不十分到位。
就学生的超前自学我有点体会就是,有时虽然布置了但没给学生开列导读提纲也没按时进行检查落实,就会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偷懒,而没有进行超前自学,讲课时速度明显缓慢且效果差、效率低。
(四)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造性。
老师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时候,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中“灌输式”、“提问式”的观念,无法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也差强人意,无法达到平等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效果;而在促进发展方面,教学方法落后于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水平,对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点把握不到位,教学侧重点方向错误,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三、提高教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全新课程理念,提升专业知识。
(1)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吸收最新的前沿知识,了解身边的科技产品及工作原理,对更新教学理念有很大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同时关注前沿科学发展和动态,了解身边各种与物理相关的器件,掌握它们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只有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目标引导下自主学习、交流的环境,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甚至各执己见的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具有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边远地区,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而且学生的家长,大都知识缺乏,大多数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待那些新奇的东西非常敏感,一种现象、一个演示、一段故事、一幅挂图都会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上课时应注意适时地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尤其是在新课引入时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因为从一开始上课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为后面的理解如何掌握好教材和内容奠定了基础。
(1)正确定位,减少教学行为的随意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但不能随意,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需强化。对于一些先后讲授的物理教学内容,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定位,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在对“功率”概念进行学习时,可以与前面所学的“速度”概念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破除传统思路,开创崭新天地。
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即知识、过程、情感等多元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增强;教材、教参等为教师留了较大的空间。这些都使得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从而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3)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应该对物理充满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才能认识事物的感性材料,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必须抓住这一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满足好奇的欲望,不知不觉中掌握物理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然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成功之母。
(四)关注学生课堂心理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解学生学习心态中的消极因素,把学生引入和谐而轻松的学习环境,既让他们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
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2)利用知识与能力的落差,维持学生探求心理。
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确定合适的知识与能力落差,来维持和强化学生的探求动机。这就要求教师的施教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轻松感知到的物理事物及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合理疏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
所谓焦虑是指学习者在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忧虑心理倾向。一方面,教师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自尊心极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得到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怕说得不好影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教师又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弱。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避免一讲到底,应在课堂上不断地制造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4)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趣味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善于运用变式,通过变换原型题的已知量、求解量或变换题目等方式,在保持题干的本质属性不变的基础上,对原型题进行适当的改造或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启发探究的课堂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前的教学改革积极倡导学生的参与,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学生的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并不是以课堂的“热闹度”为衡量标准。有些课堂学生看起来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却是在积极地进行深层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有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思维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上。
(5)革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呈现方式的独特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网络课件,适时播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等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弥补学生在直接经验上的缺乏,而且使学生积累更多物理生活知识,不断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实效性。
比如:在《机械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钱塘江大潮”和大型泥石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威力,巧妙地引入能量的概念,并适时地提出流动的水、石块等的能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另外在探究物理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利用Flas“卫星绕地球运转”,呈现给学生卫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运转速度变化的视觉效果图,很轻松地解决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近地点、远地点、卫星高度和速度变化一团迷雾的情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最后适时地从网络上下载的“神州五号飞船”环绕地球后下落的三维动画,使学生对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应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6)设计有趣有效的课堂练习。
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有效性,课堂练习的作用举足轻重。课堂练习的内容要注意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老师要对训练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新课程的初中物理教材图文并茂,以学生接受能力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注重知识、智力和技能的和谐发展,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创造条件。学生通过完成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练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技能,掌握知识,很好的体现了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
(五)利用以计算机来创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创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以计算机的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同传统的教学媒体结合,并应用于物理教学之中,所产生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快速展现思维的过程和事物发展的历程,为教学提供了新型的学习资源环境和辅助手段。但应注意教学技术与物理教学要自然地结合,明确使用教学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统整,展示应用知识的过程和成果,实现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实现有效的教学。
(六)做好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地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达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解决当前教与学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
一是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质和量,特别是能促进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有效学习,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如在《滑轮》一节滑轮组的绕法和动滑轮绳子的股数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难关:如果教给他们“偶定奇动”和“计动不计定”的口诀便可较快解决上述两个难点。
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利用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如:在一章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以不同的主线进行知识梳理,组成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学会“渔”。在操作中,教师可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协作完成,使他们逐步养成知识整理和归纳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辅导要有针对性。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做到针对性辅导。要想做好这一点,就是对老师的奉献精神和事业心的一个严肃考验。因为学生基础程度、心理特点、个性发展、思维方式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老师要想做到针对性的辅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辅导工作可以分层进行,要避免一刀切,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加大力度,不能仅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还要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后进生,要想提高他们的成绩,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心理能力,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用多种有效的手段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是任务,不是痛苦,而是一件快乐的事,让他们真正的将身心都投入到学生中,求知欲和上进心都被激发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检查评价工作,对于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标理念所大力倡导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把握新课程理念,根据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调控学生课堂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达到“真正会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动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5-02
1.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状
1.1学生对动手操作不感兴趣。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模式主要是以听教师讲课、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这使得很难实现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的层面向自己动手实践的转变,很多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在物理课堂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性都不高,特别是在实验课中,他们不会自己动手去操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积极性 ,就会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产生影响。
1.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在物理课的课堂上总是表现出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听老师讲,很少有让学生自己参与进实验中,从而不能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也会影响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现在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2.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2.1诱导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讲过:"一切的成功皆源于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好奇。在物理学习中会有各种神奇的物理现象以及丰富的物理实验,要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1]。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有想要自己动手的想法,从而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例如,在物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趣并且能够引发思考的物理实验,像:"纸盒烧水"、"魔瓶爬坡"、"瓶子吞蛋"、"蜡烛喝水"、"硬币跳高" 等各种各样、并且似乎跟现实不符的物理实验作为引起学生好奇的例子,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
2.2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在课堂演示和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老师不能完全替学生做,要尽量避免个人说了算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理好" 导" 与" 学" 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全程都让自己去讲解,给更多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假设,勇于创新。在进行实验时,要让学生保持足够的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对出现操作错误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做得好的、标准的要给予肯定;对见解和操作有创新者,要适时予以表扬,努力营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氛围,以便提高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2]比如在学习"声现象"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把手放在声带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声带的振动;或者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压紧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端,有声音产生,尺子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振动的存在,教师可以把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给每一组发一面小鼓,让学生将碎纸屑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碎纸屑的振动,用手按住鼓面不发声了,纸屑静止。如此,不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在物理实验中 "放大法"或"转换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让学生领悟到声音产生的原理,根据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发声乐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文具盒,将一些橡皮筋套在文具盒上,同时可以用笔将这些橡皮筋隔开,如此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制作完成了。在探究活动中,橡皮筋、刻度尺、文具盒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物品,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地取材,自己来"制造"声音,消除了神秘感,拉近了学习内容与认知心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提高其创新以及思维能力。
2.3及时纠正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辅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及时检查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保持谨慎、严谨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例如,在 "弹力"的实验中,需要保持小车处于静止的状态。如果将小车放置于倾斜面上,就会出现未施加力情况下小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得到正确结论。同时在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是学生对小车施加力。在这种情况下,弹簧运动状态未发生变化,而小车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弹簧在实验中没有起到作用,也难以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还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是没有将弹簧压缩完全,松开弹簧之后,弹簧的弹力不够,难以推动小车使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解释物理实验需要注意的要点,及时纠正学生物理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性教学行为,而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任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相应的教学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正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02)
关键词: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物理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26-02
边远山区的中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上听得懂老师讲课,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有的只会依葫芦画瓢,甚至乱套公式,物理能力表现较差。所以,探究如何提高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边远山区初中学生有着他们的特殊之处,无论是从生源质量、教学环境、师资条件等各方面来看,都不如城市学校。针对这种现状,本论文对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情况作了调查和研究。
1.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现状与分析
边远山区的初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物理能力普遍较低,教学质量较差。阻碍初中学生物理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传统教学方式的阻碍。有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物理教学形式。边远山区的学生基础差、胆量小,给师生互动的形式教学带来困难。有很多教师已试用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但成效较低,以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阻碍了中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
1.1.1教师一人"表演",限制了学生的参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常常是由教师一讲到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超前提示,扼制了学生思路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思维发展。
1.1.2重结果,轻过程分析,学生受益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中有方法、有能力,只有突破过程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能力。然而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常常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这阻碍了探索自然、搜集信息、归纳总结等思维流程。
1.1.3思路单一,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有些教师对生活现象挖掘的深度不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生的思路缺乏充分准备,只是进行单一的讲解没能发散问题。
1.1.4就事论事,忽视总结和反思。很多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在得出正确结果后就结束了,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只停留在怎样解这个问题,而不能很好地升华,没能很好的归纳方法。
1.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靠。上完物理新课后有的初中学生连书上的知识都不是很懂;有的初中学生能理解书上的知识,但没能掌握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导致不会应用知识进行解题;有的学生能运用书上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算,但运用不够灵活;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对课本知识理解较好并融会贯通。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课堂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这也导致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降低。
1.3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虽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不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物理能力的提高。
1.4受边远山区条件的限制。调查显示边远山区的条件对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提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4.1学生没有课外资料。边远山区的初中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外辅导书,学生所获得的物理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堂和教材,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1.4.2学生没有条件见多识广。边远山区的初中学生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回到家里几乎全是不识字的祖辈,除了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外就是看电视,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情况基本上是由物理任课老师决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开拓性。
2.对提高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物理能力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讲应"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为生活服务。""从生活走向物理"实际上就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物理为生活服务"就是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指导生活,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1]
2.1教师角度的策略。物理教师对于学生物理能力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边远山区这种主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物理能力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建构的。所以,为提高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2.1.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物理教学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传统讲授式变为师生互动或讨论探究式。即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式。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设法让学生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教师要精选习题,杜绝 "题海战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基础知识和练习目的精选习题,教师要选好题,就必须对题目作认真分析,一般应分析:解这个题目要用到哪些物理知识;题中涉及的物理过程和复杂程度,以及涉及的条件如何(是否有隐含条件、多余条件);解题时所涉及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这方面要训练达到的程度;解题中的困难、关键和易错点;解这个题在了解物理知识与社会、技术、生活的联系方面有哪些价值;解这个题在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价值。如果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对讲解的和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学生将会成为解题机器,这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但学习效果却不佳。
2.1.3教师应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过程的分析是很关键的。一个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往往是由多个连续的物理阶段按事件发生的联系链接而成的,因此要能顺利地将整个物理过程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物理阶段,并建立各阶段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物理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建构出物理情景,从而顺利地将各物理阶段所体现的物理知识链接起来。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1.4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不少学生认真听了课并做了大量习题,但物理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原因是学生很少进行课后、题后反思。只有经过反思,学生才能清除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形成更加科学、系统和清晰的物理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了解不同学生的经验和思维,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引导学生探究正确的物理结论,并在得出正确结论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例如: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探究活动、一题多解,多题归类等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类,顺利完成知识上的迁移。
2.2学生角度的策略
2.2.1学生应当对物理知识掌握牢靠。物理基础知识是物理应用的必要前提,中学生应当主动学习物理知识,记录和整理好重要的知识点,并注意知识点的适用条件,充分和牢靠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2.2.2学生应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其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物理习题。在题目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和隐含的条件,在解题时就需要学生善于分析题目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学生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是指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的语言,或是对本题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变化方向的描述和对物理过程的界定。比如说"匀速直线运动"、"光滑平面"、"速度相等时"、"滑动变阻器
连入电路电阻最大时"等关键词语。关键词是我们解题思路的起点,也是我们构建正确物理模型的关键。当然,学生还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所以,作为中学生应当自觉的训练自己的物理审题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3学生应当养成课后、做题后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初中物理知识点的量是很多的,合理的整理和归类,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效率并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启迪。通过学生对的归纳和总结还能培养个性化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2.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时学生应当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合理创设物理情景,这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物理思路,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时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训练,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结合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勇于观察,从生活实际出发,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突破阻碍中学生物理能力提高的思维障碍,最终真正实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宗旨。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