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

时间:2023-10-08 10:2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

第1篇

1.1、英语教育没有反映出市场对英语综合能力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我国主要需求外语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当中,仍然停留在以教学科研为基础的教学上。致使教育的质量下降,很难满足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高校和教师决定了教学模式和内容。因为缺乏有足够实践经验的大学教师,令教学和实际严重脱节。对学生以后的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教育目的和教学课程与市场需求不符

现在的就业市场,对外语人次的要求日益增高。大学的外语教育,应当与当今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应该参照现在的社会形势来合理设置教学课程。现有的课程都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技能设定。包括听、读、写、说和翻译。概括起来有两个特征:一是在教学课程上,严重忽视社会和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二是在学习方法上,死板硬套,不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动力,更无成就感可言。

1.3不够重视对于大学生对外语的学习需求

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的观点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可以选择的职业就更加广泛了。但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在模式上不够重视大学生的需求。于是,许多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上就缺乏动力和热情。其实,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要求在于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突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生和英语教学的当前模式,在基本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在实际的教学和实践中,缺乏英语学习运用的指导性。到了就业市场,学生会表现的表达不流利,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等弊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毕业生暴露出的就业问题,对英语教育的传统模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如何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1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我们可以通过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来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达到大学毕业生具备能力、素质和知识,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这一目的。对于大学的英语教育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这四个方面:一、一定要不断的提高听、说、读和写这四个基本技巧。这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各位学生应当终身学习和温习;二、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在学好基础的前提上,还要能有良好的接受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要学会自主学习,不断提高;三、不断的收集学习资料,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再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四‘做好沟通,协调和组织工作。在大学里,应该让学生们学会自主求知,让他们学会怎么在社会生存。使学生们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如何去学习新知识,大学的英语教育就是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是英语的自动学习程序。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2.2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高校应该紧跟社会和市场的形势,针对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对教学结构和层次作出调整。使得英语的教育与市场的需求实现动态结合。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大学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灌输语言和文字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个体。在大学这个学商场里,学校就像是商场经营者,学生就好比顾客。在英语教育方面,高校应当为他们的“顾客”提供足够的种类多样的货物来供学生们选择。但是,目前的高校,在英语教育的课程设计上也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二至三年的大学学习课程,只是单纯的灌输教材,学的都是基础。学生们没有公开写作和演讲的机会,当然,也有社团。但社团毕竟是爱好,高度不够。就目前情况来看。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教育也就是两年,都是灌输统一的教材知识。忽略了大学生的英语教育对未来就业竞争的重要性。更加忽视了用人单位对英语知识和运用能力并无差别这一特点。其次,不同的专业和基础,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标准都是一样的。所以,改善和调整学科的结构和层次,让各专业人才在英语上都能做到表他,书写,翻译等各项工作。这样对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有莫大的帮助。

2.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就现在的社会形势而言,教育的模式和教学的方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所以,应当对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改革。首先是要将现有的英语教育和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市场的经济发展内容紧密联合起来。从考生到在校大学生,从就业问题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我按条理的总结和整理了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改革的内容。这些方法和内容,依靠英语教育的课程基础来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模拟各种真实体验,将教学内容实体化,安排训练就业竞争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具有突然性和真实性,让学生步入就业竞争前最大的了解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就业时遇到的问题。更让学生了解到,英语的学习,不单只是学习教材、学习实际应用能力、更是加强学生职场就业的心里素质。

3总结

第2篇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商务英语

一、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1.河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省份之一。根据石家庄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河北省2014年进出口总额为59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出口总额357.1亿美元,增长14.1%;进口总额241.6亿美元,下降0.1%。三十多年来,河北省外贸总额在其GDP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1.09%发展到2014年的14%,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可以借助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一体化带来的交通优势,吸引京津高端产业落地,进一步刺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河北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因此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在人才质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2.河北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河北省日趋频繁的对外商务交往需要大量商务英语人才的支持。《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市场对单一外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应向应用性、复合型方向转变。

河北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主要涉及外贸跟单员、商务英语翻译、进出口专员、国际贸易销售、报关员、国外采购专员、和外企文秘等岗位。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在学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又有所不同。河北省近年来对外出口产品主要为汽车零部件、陶瓷卫生设备等终端产品,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出口产品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希望能够匹配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除了扎实的语言功能,良好的商务知识外,还要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

二、京津冀协作背景下河北省商务英语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

1.京津冀产业结构互补,为河北商务英语人才开辟新的就业空间

据中经网统计,北京和天津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76.9%和48.1%,河北的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5.5%,但河北的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2.2%,高于北京和天津地区。京津地区第三产业实力雄厚,河北省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有优势,三地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互补。河北与京津地区地缘相亲,交通便利,并且随着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影响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藩篱终将被消除,最终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河北不仅要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还要吸引京津地区的优质企业落户河北,为河北的商务英语人才带来就业机会。同时,京津地区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也是河北商务英语人才的潜在就业市场。

2.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流向河北,带动河北高校商务教育发展

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由来已久,是历史、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京津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吸引了大批优质的商务英语生源。而河北在生源质量、教育经费、师资等方面均与京津地区相去甚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下,河北省可以积极争取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本省高校商务英语教育发展创造契机。

三、京津冀协作背景下河北省商务英语教育改革方向

1.大力促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

近年来,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对既懂商务又懂英语,可以直接从事涉外工作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旺盛。商务英语人才在就业市场的走红促使众多高校开设商务英语相关课程,但培养模式趋同,未能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做出及时调整。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其使用环境应包括与商业相关的一切领域如经济、法律、媒体、外交等。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河北省将承接包括IT企业在内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结构正在转变,同时语言服务结构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的本地化服务正在成为语言服务行业的新的需求点,软件本地化、网站翻译、技术文档写作等新兴领域也对商务英语人才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

为区域经济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河北省高校应重视市场需求的这种结构性变化,积极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首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走“差异化”路线。高校应根据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努力培养适合特定行业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满足市场对商务英语分工的多样化、精细化要求。其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商务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外贸人才,还要培养诸如商务口译、软件本地化等高端语言服务人才。

2.积极筹建京津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机制

现阶段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困境之一在于缺乏较为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中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是“由全国各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机构及其商务英语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依法开展学术活动的民间组织”,目前主要是国内高校之间的一个校际学术交流平台。中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可以牵头整合学术界、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机构、商务英语教师、用人单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及在校生,建立起全面、有效的全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反馈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立京津冀区域性信息反馈体系。

京津冀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机制的主要工作应包括:(1)对区域内商务英语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为相关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机构提供准确可靠、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依据;(2)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项目组,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长时间追踪调查,收集整理来自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解决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单位之间信息流通不畅问题;(4)制定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标准和规范,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5)为商务英语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合适的报酬吸引高素质人才长期从事商务英语工作,从而促进商务英语教育的良性发展。

隧道尽头是光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渐进的,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河北省高校商务英语教育承担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河北省政府、高校等相关公共部门应采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河北省商务英语教育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世生.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研究目标、主题与本体[J].外语界,2015,(3).

[2]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2008,(2).

[3]王盼盼.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发展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0,(8).

[4]翁凤翔,辛瑞娟.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2012,(4).

[5]张庆伟.河北省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网,2016.1.

[6]张伟,张璐.成人外语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第3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型人才

一、商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

(一)商务英语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引进来,走出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要真正的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国外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当我们需要把自己国家的产品推向国外的时候,就需要用语言对自己国家的产品做介绍。但是,由于语言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愈发的困难。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提高,语言之间的差异也是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商务英语的教育显得越来越急迫,学好商务英语,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对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商务英语教育能促进本地区域文化繁荣在时展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教育环境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教育体系的创新与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也越来越重要,在商务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商务英语和区域经济文化的融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理念。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因此,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要体现中国文化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可以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传播中国的文化,从而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民族礼仪的学习中,要体现出区域文化的特色,从而提高人们对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视,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英语作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也是越来越迅速,这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外贸的行业,对具有专业英语人才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从而对英语人才的专业要求和业务能力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可以发现,区域经济的发展急切地需要一批专业的英语人才,这样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商务英语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商务英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英语这门工具,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慢慢提高了对商务英语教育的重视。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发现,具有英语专业技能的人才也越来越紧缺,这种现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要,而且越来越多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加强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能更好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商务英语教育推动外贸经济繁荣一个国家区域经济要想正常地运行,就主要包含了一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主要是区域经济内的运行,第二方面是区域经济外的运行。从当前的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国内市场的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进步对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以前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相比,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如今,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地和老师尽心互动,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因此,伴随着英语教育模式的提高,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从而加强区域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进步与繁荣。

(三)英语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往往也离不开商务英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就表明了商务英语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大了。我们知道,国家之间的会议以及各个方面的交流,英语作为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商务英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四)充分利用全球化改革教学模式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要想在商务英语的教育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就要充分地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资源,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例如,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最近的时事新闻,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仅如此,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代表着区域文化特色的知识和照片,通过多媒体分享给学生,如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些文化的学习,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以及阅读量,从而提高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但是,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引进新闻英语和区域经济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积极地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学有所得,培养起来英语学习的能力,从而最终能够成为专业的英语人才。

第4篇

一、对目前问题的分析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而随着英语在职场的作用日益突出,不少企事业单位将英语水平作为聘用员工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就对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职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职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具体而言,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职校英语教育的施教者,即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作为职校英语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英语教育的成败。但是,目前职校英语教师队伍存在着师资队伍不合理、实践能力不高、知识结构亟待更新等问题,许多教师无法适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能将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密切结合,在现代职业英语教育中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已经成为阻碍职校英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为了适应职校英语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

第二,从职校英语教育的受教者,即学生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由于职校普遍扩招,相应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这也造成了职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许多学生英语基础差,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加上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重视对实用技术的学习,而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这也在客观上给职业英语教育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从职校英语教育的内容来看,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职校英语教育缺乏市场刺激,反映在教育内容上,就是职业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育模式往往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而利用语音室、幻灯片、互联网等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在多数职校中并未被广泛使用。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职校英语教育被边缘化的窘境。

二、职校英语教育的对策分析

在急需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下,加强职业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素质,是我国职业学校当前义不容辞的职责。针对职业英语教育中施教者、受教者和教育内容这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充分认识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要给予职业英语以足够重视。虽然我国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职业英语教育质量却普遍呈下滑趋势,英语教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职业英语水平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校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对职业英语学科价值的认识,努力实现人才观和教育观的转变,将职业英语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结构中,使职业英语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2.提高职校英语教师的素质

要从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对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使教师认清形势,产生危机感, 明确优胜略汰、竞争上岗已经是势在必行,没有良好的师德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势必被学生所摒弃。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从阐述“书本理论”到讲授“实践技能”的转变。与此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那些高水平并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参与到职校英语教育中,充实并壮大职业英语教师队伍,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人才匮乏这一困扰职校英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职业英语是在工作上应用的英语,涉及到金融、机械制造等各种岗位。它与会计英语、软件英语不同,注重语言交流和运用能力。不同工作岗位,对英语会话和书写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职业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参加考试,取得好成绩,而是要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职校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读、写,特别是练习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让学生自己创办英语广播台,主持节目,播放他们喜欢的英语节目。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一个措施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已经越来越为学生所接受。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地背单词、句型和语法,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

4.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加快教材建设步伐,使职业英语教育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传统的职业英语教育,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模式,而现在的职业英语教育则要突出“职业”特色,以“实用”为主要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旅游岗位对英语听、说交际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可采用实景模拟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针对外贸专业,则要求学生具备书写商务信函的能力,可采用任务教学法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将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分别对待,尽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在教材建设上,应当本着基础与职业并重的原则,所用教材应既能突出训练学生应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素养。

第5篇

现阶段,全国中学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也必然要随之进行改革。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复合人才为教学要求的,其必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是在中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对英语语法、单词以及其他知识的深入拓展。本文先阐述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接着分析当前高校现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常见问题,以及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英语新课改对接的重要性,进而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更深层面的探索。

关键词:

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英语教育相关专业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知识更加深入的探究。素质教育下,全面培养人才的关键点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而英语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摇篮。高校这方面的课程必须依照教育部最新大纲要求进行设置,同时显现出教育的特征,这就对中学当前的新课改与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关联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只有二者有效对接,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才可以顺利开展。

一、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教育部曾为规范国内高校英语学院的教学制定了一套教学大纲,其对国内所有的高校英语专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大纲不断结合时代特征与国家对新型人才的热切需求,指出了学校要培养复合人才的理念与目标。大纲中提到的复合人才是有着坚实英语基础,丰富文化知识,并且可以在各领域中熟练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人才。因此,教育部着眼于各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共性,精心设计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大板块,但各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需求,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来具体安排三大板块的具体课程。

二、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英语新课改对接的重要性

1、提升英语的实用价值

现阶段,国内所有中学英语方面教学都已经进行了相关课程改革。中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从前教师重视单词与语法相关知识的讲解,忽略中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教学形式。新课改强调的是英语基础单词及语法与英语使用能力同样重要。单词和语法是构成英语的重要成分,学生只有扎实掌握这些,才能够灵活使用英语。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与生活,不仅提高自身修养,更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新课改下,只有高校英语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编排与中学高度对接才可以实现英语的实用价值逐渐提升。

2、培育新型人才

素质教育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是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综合人才。而在中学展开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与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尽管当前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教学之中的主体,但是教师依然起到关键作用。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还来源于教师,只有教师对英语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学生才能树立正确学习英语的态度。可见,中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大量新型教师,而高校之中的英语教育方面专业的人才就是为中学提供优秀教师的重要渠道。只有高校之中的英语教育方面的课程编制与中学英语高度对接,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新型复合人才。

三、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常见问题

现阶段,国内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制定的课程还是从前常规的课程,内容缺乏新意,而且目标模糊,与中学当前在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出现明显的偏差,其无法满足当前中学新课改下对于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需求。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整体编制之中,主要是教育类型的课程出现问题。

1、专业性不强

高校中的英语教育学院是专门从事英语教学的专业,其既要对学生的专业性进行培养,又要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培育。英语教育方面的专业不仅仅只有英语,或者教育,其可谓是英语与教育并重。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英语教育学院当前开设的课程就只有心理学、教育学和英语教学方法,以致于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知识储备、语言运用、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突出的优势。

2、缺乏教育针对性

当前多数高校英语教育学院开设的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内容还沿用从前的理论,根本没有联系国内各阶段学校进行课改的现状。并且教材中缺乏对实际中学当中英语教学的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实践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就必然导致高校之中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缺乏教育针对性。有调查显示,66%的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后认为自己所学到的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

3、缺乏职业技能方面培训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都缺少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例如,很少有课时能涉及到英文板书、书法、歌曲、游戏以及简笔画等技术培训,对于这些内容很多高校都将其列入到学生自行拓展的范围之内,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这就不难理解许多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的毕业学生英语板书极差、不懂英文歌曲等现象。

4、未能与新课改做好衔接工作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没有把中学进行的课程改革涉及到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开展标准列入到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之中。这样就造成学生对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之中的内容和形式等了解的非常少。甚至有的学生连研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教学都没有听说过。近年来,国内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依然是接受着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与理论方式,导致其完全与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脱节。

四、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深入探索

1、调整教育目标

教育部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曾经下发过统一的教学大纲,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五个目标。第一就是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第二是要有宽广的知识体系,第三是具有相关知识,第四是具有高素质,第五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同时,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充分结合新课改具有的特征,将这些目标与时代特点高度整合,确立明确的英语教育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

曾有调查显示,目前许多毕业于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认为母校现存的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他们都普遍认为高校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占比太少,三年多的学习很难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必须要逐渐对其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其内部各学科的比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占比均衡。例如学校可以增设实践类型的必修课,将一些理论型的课程变为选修,同时,增加一些如板书、英文歌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3、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自古以来都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所秉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传授给学生,所以,所有教师具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学生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高校英语教育学院就是中学从事英语方面教学教师的培育摇篮,其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中学英语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见,教育学院的教育观念是多么重要。当下,高校英文教育学院一定要融入新课改的最新内容,充分认识到如今学生才是中学教学之中的主体,所以高校英语教育学院也要围绕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开设一些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和提高业务能力等特色课程。

4、增加实习与实践环节

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非常看重实习与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当前学院开设的实习与实践课程占比较少的原因,由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能力方面的缺失。其在中学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常会遇到因能力不足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课件不会做,无法带动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等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高校教育学院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必须针对这一缺失增加教学实习与实践的环节,加强学生专业与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之中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高效对接。

结论

综上可述,高校英语教育相关专业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从事英语教育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以后都要从事各阶段学校的英语一线教学。当前,义务教育都在全面进行课程改革,无论是其课堂开展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亦或是教学理念都区别于从前。但是想要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必然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培育出全面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方面专业必须要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育目标、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所用教材等各方面进行变化,以应对中学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综合转变。

作者:韩婷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华清.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95-02

1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学校还是将英语教学的重心集中在英语的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上,这也是传统教学和考评机制的结果。由于这种倾向,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语法底子非常不错,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复杂的语法技巧。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水平却不高,一方面是没有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另一方面是缺乏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即使掌握了大量英语知识却不能很好表现出来,也就脱离了语言本身的交际本质。这种现象需要改变,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要增强对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

(2)教育目标过于单一。传统英语教学的目标往往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翻译和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这在当今全球经济中需要的既要有英语交际能力又有丰富的业务知识的多层次人才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和具体学科和应用领域的更好结合,将是今后英语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

(3)课程设置并不科学。由于传统英语教学的目标过于注重英语的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的训练和培养,导致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不够合理。大部分内容篇幅还是以传统语法知识以及基础词汇、发音。而对于英语在专业领域应用的知识灌溉却很有限。这和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是不匹配的。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内容的调整。要考虑裁减基础语法知识的比重,加大业务知识教学内容比重。教学内容要结合考虑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要增加一些语言实践性知识。

(4)教材对培育综合型人才非常不利。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英语交流技能以及实际应用技能的训练。选进教材的内容中多偏向于掌握英语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往往忽视了其余的知识比如社会学、自然学、人文学等学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前沿科技类文章涉及比较少。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英语知识的扩展以及语言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员综合能力的培训。教材中内容单调、知识面较为狭窄,难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培育不仅具备教育水平还具备社会实际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非常不利。

2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特色建设方法

(1)专业特点。从推进早期英语教育到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员英语培训,均急需很多的英语老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应该把握这个良机,建立可行的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要求和有关技能标准,以便培育出走出校门、迈进社会就能够独挑大梁的基础英语老师。使得学生毕业后不但可以任教,还可以胜任其余行业对英语基本技能的要求,增加服务社会的本领。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拥有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以及有关技能的实践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2)课程设置。面面俱到的课程安排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有些课程内容仅仅是出于教育者的美好期望,却增加了教与学两者的无谓压力。实际上,学生成长于新时代,有学习能力和创造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切合实际,减轻学生的负担与压力,体现活学活用的效果。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并非要培养语言研究人员,课程安排必须符合目前社会的实际,通过兼并、整合、取消、转变等措施科学减少和增加科目,更加侧重于教育水平和有关技能的培育。

(3)教材编制。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起步比较晚,教材多数是比照普通本科或专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这些教材起点相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过高,难度也大,而且实用性也不强,和学生职业关联度比较低等因素,这些都令高职学生无法接受。因此,教材编制应该符合时代要求,应该有益于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和有关技能的培育。教材在内容上应该更加丰富,既能体现高速发展的时代讯息,又具有很强的倾向性和实践性。同时,教材的选材上还应强调实用性和趣味性,树立听说领先、培养听说能力的目标,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把语言学习当做技能训练。 3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核心和困境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核心是更新教育理念。如果不更新教育理念,教育革新就难以入手。因此,应该具体分析研究教育理念的各个层面。此外,由于程设置安排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所以课程安排一定要科学合理并有效执行,课程的安排在内容选取、时间长短等都应该深入研究和考虑周到。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困境在于如何使得编制的教材更具科学性以及如何论证教材的科学。由于21世纪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材必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教材知识点可以适应高速发展变迁的时代特性;②应该协调好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与有关技能之间的关系;③教学内容的倾向性和实践性与时代相符。如果没有把握好上述几点,就无法编制出有特点的教材,就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4 结 论

怎样更好地为21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协调好英语教育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就必须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适用的纯粹的文学和语言人才培育机制,而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转变广大英语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不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是没有出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量需要的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经贸、外交、法律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应该肩负这一历史使命,努力改革,培养出既是合格的基础英语教师,也具有其他相关基础能力的人才,办出特色,在新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个性化 英语教育

一、进行个性化英语教育的意义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企业对外开放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促使企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技校学生既要有专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看得懂英语资料又能用英语交流,这样的人将更受到企业的赏识,也有更多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因此,学生现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挑战。对于技工学校英语教育来说,个性化英语教育是应对当前挑战的解决方案,也是解决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英语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校英语教育系统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个性化英语教育构建的途径

1.树立个性化教育观念是实行个性化英语教育的前提

作为个性化英语教育的实施者,英语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措施能否落实到位,是否能持续有效地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探索个性化英语教育,教师应首先树立个性化英语教育观念,认识到个性化英语教育在开发学习者个体潜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如不彻底转变观念,就不可能在实践中实现个性化英语教育。个性化英语教育必须注意每个学生的特征和潜能,针对每人的独特性,实行灵活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天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就应首先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由“教”变为“导”,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发挥个性化英语教育的特点与优点

所谓个性化英语教育,就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和考核,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学生个人目标,量身定制教育目标、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创业教育和修养教育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技能、经验等进行教育、辅导和培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量身定制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英语教育系统。

个性化英语教育是“目的个性化”“过程个性化”和“结果个性化”的高度统一。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因材施教”,也不是简单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和教育形式。个性化英语教育不仅只是“目的个性化”,还要有“过程个性化”作为保障,并且,最终要实现“结果的个性化”。整个过程包括策划、组织、实施、评估等环节,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实施个性化英语教育。

3.与技工学校培养特色与目标相契合

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专业业务的能力。作为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英语教育理念。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源及其特定的教育方向,决定了大部分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技工学校英语教育理念改革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英语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他们能够掌握使用英语语言能力。例如: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可以多带他们到实训车间,根据一些简单常见的实物向他们介绍该实物的英文专业术语等,让他们先接触身边熟悉的物品的术语。而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鼓励,简化学习内容,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目的是提高其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允许基础差的学生慢慢进步,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看到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技工学校英语教育的目的不是通过英语学习和考试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人,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能力。所以应该从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的实际需求来判断,从而帮助每位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位,使各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个人学习能力。

三、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小教大专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 核心技能

一、规划专业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小教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如何以市场来构建专业优势,为基础教育培养熟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及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动口+动手优势的实用型人才。以培养师范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构建实用性小教英语课程体系为主旨,以双语教学为主导教学模式,应该是小教大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选择。“分科培养,注重综合,强化实践,发展专长”是我们在综合分析师范生培养特点确立的十六字方针,依据学生英语水平和知识素养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把小教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定位在“英语语言能力+小学教学与管理能力+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其中突出“英语+小教”核心技能,构筑“厚英语基础、通小教技能、重实践操作”的专业设置与目标,并将其作为小教大专师范生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教育教学培养“下得去、拿得起、生喜欢、校想用”的优秀小教英语人才。[1]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构筑科学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紧紧围绕小教大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当前小教英语现状,优化整合传统的专业课程,确立三个模块结构,即(1)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2)专业基本能力(语言技能)模块;(3)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模块组成的课程群,依据模块划分出专业主修和辅修两类,再将辅修分为限选自选两种,进而依据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规律,更新课程内容,实现学生对知识和能力掌握的渐进式发展。五年来,通过对外语系各届见习、实习及在岗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在人才培养中突出的问题表现在:1)在校所学英语知识实践中运用率低;2)掌控、管理教学的能力不足;3)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能力低下等。据此,我们确立“重理论、够专业、强技能”的思路,调整对外语理论课的比例,提高其理论素养、拓宽其眼界,训练其钻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大实训、实践课的比例。除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法及研究》课程外,加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等选修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教学和操作技能,并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点定时操练,提高其实践能力。[2]

2.教学内容

重心放在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依据《小学英语课标》对教师素质的标准与要求,变知识教育为辅技能培养为主,强化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和严密,以“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使学生在学到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形成“大学小教”观念,即知识和文化上注重大学的“大”,在能力和素质上突出小学的“小”。教师授课背景介绍、文化渗透、知识讲解做到“大背景、大文化、大范围、大容量”,而技能训练、实战操作要做到“小游戏、小技巧、小手段、小目标”。在理论与感性认识上,真实地确立:学生素质上综合性与生活性的知识架构;技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教学过程构建;真实性和实践性相配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情感性和人文性相协调的人格培养;以及“童真性”的教学思维养成。这些都应成为小教大专英语人才培养必备的教师素质。精品课程建设。依据专业定位,确定适合本专业的精品课程项目《大学英语精读》和《小学英语教法及研究》,确定课程建设带头人,一人牵头,小组合作,整体配合,做好课程电子教案,搜集教学资源,创设试题库、视听资源库,以及课标、教材审定等各项指标。[3]

3.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所选教材必须与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相吻合,符合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专业办学特点及使用学生的实际情况; 2)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重点建设教材,以及知名出版社的教材等;3)要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特点,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通过对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和我校外语系学生的专业教材及各专业学生公共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将部分相对老化、适用性不强、不适应时代和大专建设要求,不能广开途径,兼收并蓄的教材更换掉,采用近几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诸多鲜活、新奇的教材,既能体现大专学生学力、具有小教大专特色、又能适合3+2大专生和三制大专生发展,教师和学生还能从中学习到当今社会焦点、热点、亮点知识,以及他们关注的热词、靓词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会逐步走上正规,愈趋科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最为合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三、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教体系

实践教学是小教大专英语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构建符合高校教育特点、区别于普通专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师范性。转变思路,树立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修订培养方案,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时数,扩大专业技能课的比例;在课程体系上逐步采取以小教研究和技能操作能力为核心的组合方式;建立利用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库;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监督与考核;规范教师深入小学听评课、教科研的数量和质量;规范学生考核标准,条例和证书相结合。[4]

结语:

“小教大专”英语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小学培养英语教师的重任。在师范院校综合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背景下,我们“小教大专”因培养目标、学制、生源等与本科院校的较大差异,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小教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应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自身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岭.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J].外语界,2005(1).

[2]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丹.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5(14).

[4]黄晓彤.论模块式课程设置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第9篇

[关键词]行业英语 课程体系 知识能力结构 教学内容 高职

[作者简介]潘红丽(1969- ),女,陕西大荔人,西安航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陕西 西安 71007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098-02

一、行业英语的含义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行业英语是与某种特定专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一是有明确的特殊目的,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不论行业英语如何发展,它都不会、也不应该违背英语语言的基本规律。基础英语的根底如何,对学好行业英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行业英语学习应始终坚持以英语基础学习为基本宗旨。但是,行业英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独特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用语、语言结构等)、独特的文体风格等。可以说,好的英语基础,为行业英语学习创造了最为重要的条件,但并不等于说英语基础好的人就自然掌握了行业英语。在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由于没有受行业英语培训,在各行各业英语交往中仍然“词不达意”,难以与外方沟通,业务技巧也不能施展。此外,行业英语与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密切相关,所以行业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其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

二、高职行业英语教育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有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英语教育也是如此。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表现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能力认同度低;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提供的课程不是很满意,认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能获得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等等。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系统性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够与时俱进,教学效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在这个大环境下,英语教育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等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需强调实用性、针对性,根据就业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英语教育模式从传统转向行业英语教育势在必行。

三、高职行业英语教育模式转变策略

(一)重构立足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应该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职业技术教育应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外语教学应该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导向,体现其职业定向性,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把对学生的外语专业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外语教学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重构。从宏观的目标取向、观念定位,到微观的教材编制、情境设计、实施过程、评价机制,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以深圳职业学院为例,针对不同专业,学院对外语教学进行了细化,开设了IT英语、设计英语、土建英语等课程,这些课程不是简单的英语专业词汇的叠加和汇总,而是把专业领域的内容渗透到英语学习中去,让两者相互融合。比如,物流专业学生会通过外语课学到如何发货、收货、装船等具体商务细节;化工专业学生会学到化妆品、药品、食品安全、营养配餐等内容;文秘专业学生会在课堂遇到安排国际会议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英语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如何按照国际惯例准备资料、通知、预订酒店会场、迎送嘉宾、整理纪要、处理票务等。深圳职院的职业外语课程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另有小班化的口语课专门训练听说能力,这样的改革无疑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随着职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们强烈地意识到只懂外语是不行的,必须要深入到所讲授的专业里面去,了解所在领域的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在课堂之外,学院还开辟了多种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英语教师鼓励学生走上街头,搜集深圳公共场所的英语标示牌,为“问题英语”挑刺;此外,学院还通过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报纸、歌唱比赛、写作比赛、参与会展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练兵”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院在每个学期都会开出近七十种外语类选修课,如办公室英语、医学技术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影视赏析等,供学生根据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

第10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156 — 02

从200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批获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截至2012年,已有62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此外,全国现有近700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课程。但数量的激增并不意味着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已经成熟,相反,我国该专业的教学研究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那些尚未取得商务英语专业开办资格的院校,虽然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的课程,但在专业模式、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学、实训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材不完善等因素所造成。

一、综合各家之言,明晰商务英语的概念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始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51年创办的“外贸英语”,已有5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贸英语”、“商务英语”等不同历史阶段。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国内已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商务”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商学专业”模式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模式等。各大院校之所以在同一专业的建设上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务英语专业究竟培养的是懂商务的英语人才还是懂英语的商务人才,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商务英语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尚未解决,这与长期以来对商务英语的界定不甚明了有直接关系。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如不对它作定性的描述,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就没有可靠的根基。〔1〕

从商务英语这个概念出现至今,学界就未能就它的定义达成一致,甚至有些学者并不认为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张佐成、王彦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2〕王兴孙认为,商务英语实际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3〕埃里斯·约翰逊指出商务英语为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更有效的沟通能力。

纵观各家之言,可以看出,学术界在宏观上对这个学科还是存在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即: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指导的交叉性学科,它以英语为载体,综合了英语语言文学,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人文性学科领域。它是英语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在国际背景下能够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人才。

从这个认识出发,基本可以把握商务英语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其指导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增强商务英语教育的针对性

从商务英语的概念看,它涉及很多人文学科和领域,似乎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这些学科领域都应涉猎。但是具体到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如课时、师资、师生精力等的限制,对学生进行所有领域的通识教育是不现实的。如果坚持这样做,只能是蜻蜓点水,泛泛之举。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毕业生职业指向模糊,难以迅速胜任未来的工作。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的《2005年度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九成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学习要从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变。中国社会调查所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的1500个样本调查发现:近八成被访者都接受过或正在接受英语培训。其中,42.7%的被访者认为,接受英语培训是为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许多被访者认为英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技能,而非以前的升学阶梯。因此,增强商务英语教育的针对性,即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三、根据自身条件,采取适当教育模式

基于不同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条件,各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大多数院校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加入经贸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少量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形成英语加商务知识的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商科专业知识零散、肤浅、缺乏体系,更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掌握一些商务英语词汇,毕业生很难具备直接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

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可以开设商务方向强一些的英语课程,如进出口贸易英语、涉外财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市场营销英语等商务英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提供,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商务语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就商务专业知识的深度来讲,还远未达到在其中某一领域工作的程度。这种模式和第一种相似,但商务专业感更为显著。

还有一些学校,利用本校其他院系的资源,采取英语加汉语商科课程的模式。而这种方式受到课时、开课门数、学生的基础及需不同院系协调等因素的限制。加之中文授课,很难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水平。

另外一种就是英语加商科专业方向,也就是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采取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限定商科的专业方向,而不是泛泛进行商科通识教育。而商科专业方向课程需开出该专业的主干课并采用英语教材、英语讲授。

笔者认为最后一种方式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学生就业都是最为有利的。当今社会不缺能说几句英语的毕业生,而缺即懂专业又能用英语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英语加商科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专业精深,英语流利,还要求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这对于刚刚由传统英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分支出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大多数院校来讲,的确是个实实在在的挑战;但是,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

处于商务英语专业起步阶段的院校,可以选择自己有相对优势的一个或两个方向,比如对外贸易或涉外法律英语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培训两方面入手,力争把该方向的主干课开全,使课程成体系,使学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提供实训机会,让学生不但具备理论知识,而且有动手能力。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对有限的课时进行合理安排,把泛泛的课程变得有针对性。比如把视听说课程变成基于进出口贸易流程这个特定情境的外贸英语视听说。把口语课谈论的话题设置成进出口贸易话题等。

在排课顺序上,应该按照商务专业的内在规律来确定课程的接续。比如进出口贸易实务应该作为对外贸易谈判的先修课,这样,在讲谈判的各环节时,就不必先讲什么叫发盘、什么叫索赔这些贸易实务的内容。

四、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商务英语打造专业环境

一个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但最严重、最迫切也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复合型的教师。而这样的人才本来就不多,能来高校任教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是由英语语言教师转型而来。这部分教师此前鲜有从商经验,甚至理论也是临时抱佛脚自学而来,因此,让其深入浅出地讲授商科知识,也真是勉为其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有条件的送到国外对语言和商科知识进行强化,至少也要将教师送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英语文献用中文翻译给学生。

教材的选用需要慎重。各门课的教材应有内在联系,能够做到起承转合,即先修课与后续课程、同期不同课程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做到衔接有序。

要培养真正具备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实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目前毕业实习对于各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愿意接收在校学生实习的单位很少,而且去外地实习还面临着食宿、安全、经费等现实问题,这使得很多学校的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毕业前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基于这种情况,课堂上的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真正的商务环境难以获得时,只能利用虚拟的情境予以替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设计商务场景,利用多媒体、网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上。

结语

商务英语是英语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它必须通过准确的定位来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把语言、商务及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复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在国际背景下游刃有余地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06).

第11篇

一、从二语习得角度看德国英语教育体系的几个特点

(1)年龄关于外语学习与年龄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数不胜数。近年来,双语脑研究者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如果双语者在一个较小的年龄开始学语,大脑使用类似第一语言的神经机制处理第二语言,这样的双语者其二语水平常常比较高,也最可能获得类似母语者的二语表现。如果双语者在一个较晚的年龄学习第二语言,其二语的神经处理机制和第一语言、母语单语者有差异。这样的二语者其二语水平的提高常常受到限制,很难获得类似母语者的语言表现。这也就意味着要想获得更高的二语水平,在更小的年龄开始学语无疑是一个有效的举措。(陈菊咏,2012)然而,是否越早开始学习就必然越好,却受到师资质量、教学方法等各种因素的重要影响。“各国政府推行外语教育低龄化,首先遇到的就会是低龄儿童师资不足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既有相应的外语能力又有适合低龄儿童的教学技能的外语教学师资。对这种师资的重视和培训不够在国际上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制约外语教育低龄化的发展。”(陈菊咏,2012)而当前的研究表明:在真实语言输入不足的情况下,从长远看,从小学开始实施英语教育与从中学开始实施英语教育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如果小学英语教育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后续中学英语教育必将形成负面影响。(Ellis,2010)而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学英语教育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不难理解,大学外语的教师面对基础差的学生,也就会一直是“费时低效”的局面。德国的英语教育起始时间与中国相似,过去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近年来提早到了小学开始。而大学则不再开设公共外语必修课。大学生接触英语主要是阅读本专业文献、选修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阅读英文小说及看英文电影电视、浏览因特网、旅游,以及与使用英语为主的国际留学生交流,(Erling,2007)“德国的中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年限和总体时间比中国中学生要少。但所掌握的程度普遍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很多。”(束定芳,2011)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英语基础大多数已经打好,也就是说德国英语教育的重心是在中学阶段完成的。显然,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学习外语,年龄上的优势更为明显。然而如何对此年龄优势加以有效利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却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这也正是德语英语教育系统与中国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所在。除德国中小学的教师都必须是大学师范专业毕业,受到系统专门的教学训练,并通过国家有关教师从业资格的考试之外,德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研究,主要都是面向中小学开展的。从教授到各级科研人员,经常会去中小学开展科研项目实验,比如法兰克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当地一中学就针对外语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名为“外语小镇”的活动,活动假设学生要在活动日去加拿大小镇旅游野营等,需要学生亲自填写出入境表格,研究到访之地的风土人情,参加晚宴的礼仪礼节,租车野营所需的文件器械,信用卡的申请使用等等,学生必须全部使用英语完成这些活动,在活动当日,组织者和教师设计各项活动,力求在校园内模拟加拿大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事后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回访,了解本次活动的收益与不足。通过这样的活动,平时习惯只讲德语不讲英语的学生开始觉得英语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会在这些活动里亲自尝试运用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那些所谓的“差生”将不再会总是因为觉得英语难就在心理上率先放弃。当然,这样的活动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非常高,几乎需要对加拿大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将该项目做好。诸如此类的研究在德国中小学开展得相当多,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在二语学习的年龄因素之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高质量的师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日益发展的今天,直接将科研成果运用到中小学实际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课内外活动中,正是德国英语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情感因素:动机与态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也一向是研究的重点,积极的学习外语的态度,积极地对待使用该语言为母语的人群及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态度,可以促进语言学习;消极的态度则会阻碍外语学习。动机涉及到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和情感状态,能影响学习者付出努力的程度。上述的德国中小学开展的外语活动项目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方面,起到十分良好的效果,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产生强烈学好英语的愿望并付诸实践。而德国大学虽然没有公共必修的外语课程,对于那些英语水平在入学时还不够好的学生,大学也不是置之不顾的。德国每个大学都有语言中心,在语言中心开设有几到几十门不同种的外语课程,当然其中面向各种不同需求层次的英语和德语的课程最为常见。对于有语言天赋的优秀学生,则可以在此学到更多不同语种的语言。有些大学语言中心向学生收取适量费用,更多则为免费。如法兰克福大学的语言中心就开设有英语从B1到C1②的各级课程,此外还有外语口语会话、学术英语口语与写作、英语写作研讨课、在线英语写作等各种课程。学校还设有写作中心,学生自己的学术论文可以在这里得到修改,此类服务通常收取一些费用,也有的提供首次修改免费的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来语言中心选修这些课程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自己有外语学习的需求,所以才自愿来选修该课程,其学习态度更为积极,学习动机显然强于只为混英语课学分以求毕业的学生。此外,德国大学有部分专业课是直接用英语开设的,有些是英语授课的国际项目的一部分,学生在这里有自主选课的权利,对于英语已经过关的德国学生而言,无疑这是进一步将英语用于专业课学习的良好机会。而大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也正从通用语言(EnglishforGeneral1Purpose)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或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转变,因此,双语或全英文开设的专业课无疑在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3)社会文化认同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不能被我们忽略,除了学习者自身各方面因素以外,社会语言环境也在学习者的心理、习得程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当语言学习者建立起一种社会身份认同,在这种认同中他们拥有不被忽视的话语权,真正成为会话的主体时,学习才会成功。(Ellis,2005)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模式力求解释不同人群之间学习外语的速度和最终水平差异,该模式假定目标语用于每天日常交流,在此情境下,社会环境决定了语言学习者接触二语的程度以及他们为学语投入付出努力的程度。然而,社会文化模式与作为课堂教学为主的英语作为外语学习(EFL)环境关联性较少。(Norton,1995)所以大量的关于社会文化的二语习得研究都是以学习者处于目标语社会环境中为对象进行的。德国作为发达国家,从中小学到大学,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对外交流交换项目应有尽有,德国的中学生利用假期互换学生的机会到所学语言国家的居民家里短期生活,学校组织到国外进行类似夏令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大学与世界各国都有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一般高年级学生都可以通过申请德国对外学术交流中心(DAAD)等国家机构和各基金会的资助,到有关国家进行半年至一年的学习、实习和科研课题合作。(王瑞芝、刘芝琳,2002)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可以通过交流项目真正在社会生活情境中以交际为目的使用所学外语,这对了解目标语国家的人文文化,掌握地道的发音和习语,提高外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用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学生与家长,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除了去英美国家锻炼以外,也有不少中小学生、大学生会选择非洲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家长们也大多十分支持,非洲有诸多前英属、法属殖民地国家,在那里,英语或法语作为官方语言,但非母语使用,在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地高等院校,有时候英语也被作为通用语使用,德国学生在那里使用英语或法语等与当地人交流,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不仅体会外语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学生适应各种不同的外语口音也非常有益。由于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除了标准英语美语之外,还有众多不同分支,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美国黑人英语等等,得到去不同国家交流的机会,比起只听惯语音实验室耳机里标准英语的中国学生,自然更善于在真实社会环境里与人交流。另一方面,鉴于德国与英美澳等国同属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彼此之间也有不少文化差异,相比之下,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对他们而言,则无异于各方面全然迥异的另一个世界,因此让学生去这些国家交流,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树立种族平等观念,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大学外语教学转型的现状与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中国的英语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英语学习年龄的普遍下移和进入大学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要求区别模糊(蔡基刚,2007),导致很多大学的外语课时被一再缩减,并将其中某些课程转而成为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关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通识英语教育(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或者学术英语(EAP)转型过度的呼声也络绎不绝。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各级学校开展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将子女送往国外进行短期或者长期的交流留学。可以看出,中国的外语教育转型总体上是趋向与国际接轨的,但是具体到现实操作,却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功能的弱化,大学英语部门可能被撤销,教师可能要实行大学英语方向的转移,大批教师将面临或本单位转岗、或到中小学担任英语教师、或直接下岗的局面。(许竹君、张艳、徐玲,2012)虽然很多学校实行了ESP或EAP教学改革的探索,但是,由于ESP或EAP对教师自身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掌握特定专业的英语知识,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大多数的大学公共外语课仍然是以通用外语教学为主;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尝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外语部就进行了学术英语教学的改革尝试,除了授课内容以医学英语知识为主以外,学校还开通了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学术英语翻译练习,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业,教师通过逐一逐词句修改学生译文并以结合面授讲解作业难点要点的方式期望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改革取得了学生的很多好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不少学生由于所布置作业与自身专业不大相关,或者纯粹出于懒惰,彼此抄袭、直接上交翻译软件翻译所得结果等情况,背离了我们教改的初衷。所以,从德国的英语教育体系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和优点,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

(1)大学外语教师按照自身特长,分别向不同方向发展在目前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中,总体主要分为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几个方向的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结合年龄层次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型,中国都需要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作出许多努力,而同时也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在中国的大学里,研究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教育方面的大部分教师从事的科研都是面向自己所教的大学生展开的。然而如前文所述,更加需要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指导的中小学得到的这方面支持并不多,在大学外语课时被迫缩减的现今,教育部门可以统筹规划,鼓励大学外语部门以及英语专业相关研究英语教育的教师与当地中小学,尤其是由于种种原因外语教学质量不高的中小学,或者更加需要高质量师资的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展开合作,鼓励研究英语教学法的教师深入中小学,开展有关中小学生的二语习得方面的科学研究,研究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适合中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并花大力气将这些成果着力铺开推广于实际教学,并折合工作量计算。这样做能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外语功底基础,减少由于进入大学时外语基础太差导致后续学习都很困难,没有学习外语兴趣的学生数量,改变大学外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出现的“费时低效”的局面。同时也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还给儿童和小学生学习外语的乐趣和兴趣。随着公共外语教师的课时由于入学时英语水平不足的学生越来越少而缩减,文学文化和翻译研究方向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发挥特长,开设多样化的公共选修课程,吸引对外语学习有兴趣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课程质量足够好的话,是不用担心学生不足、课时不够的问题的。这也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大学外语部门在功能上可以仿效德国大学语言中心这样的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设其他语种课程。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选择代表本校特点的专业进行深造进修,以培养高素质的ESP或EAP英语教师人才。这些教师将不仅具有ESP或EAP的相关知识,还将能给大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写作辅导、口头报告辅导训练,他们将为学生开设ESP或者EAP课程,直接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国际交流的能力。

(2)大学设立写作中心很多中国的大学有相当一部分硕博士生会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语学术论文。然而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却不够自信,有的会寻求英语专业的同学的帮助,有的则寻求外语老师的帮助,但是对于对其相关专业所知甚少的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和老师来说,有些文章简直有如天书,编辑修改也只能十分有限,而且时间消耗巨大。所以,大学成立专门的写作中心,写作教师将面对面地与学生就论文内容、写作风格进行讨论,既能避免教师由于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造成理解障碍,又能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写作辅导,这对于帮助这些学生发表高水平英语论文,对中国的科研走向世界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写作中心的师资可以由上述进行了ESP或EAP深造的外语教师构成,也可以由在发表国际期刊论文方面具有一定经验的或留学归国的,有时间和兴趣辅导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构成,学校可结合论文修改辅导的实际情况计算教师工作量,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可适当向学生收取一定费用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上述南京医科大学教师统一布置同样的命题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态度方面比较消极,学习动机不强,以至于出现相互抄袭、使用翻译软件的情况。目前国内有少数大学的外语教师已经在从事类似的工作,但是同样由于写作中心对师资质量的要求也非常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同时学生的外语写作方面的学习自觉性也需要通过整个学校在部分专业课的设置上合理地使用EAP或ESP进行教学来培养。

(3)加强大中小学各层次的对外交流让更多的大中学生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是非常有益的。大学生的出国学习项目,对于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科研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我国大学和中学的交流项目已经日渐增多,但是覆盖面还远不如德国。另一方面,交流是相互的,互换学生项目将使得留在国内的学生也有与外国来华交换生相处的机会。而大学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引进海外留学归国博士进行双语专业课的讲授等等,这些中国正在推进的转变,逐渐从部分地区推进到大部分地区,将会对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德国的英语教育相对更为成功,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必然性。中国要借鉴其成功经验,需要教育决策机构、主管部门、大中小学行政部门、大学外语教师、中小学外语教师等,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共同配合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实现大学外语改革转型的成功。

作者:钱竞越单位: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英语系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12篇

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文化吸引和文化认同已经成为维系民族与国家之间稳定的重要保障,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以及民族的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帮助我国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我国英语教育肩负着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将中国现当代传统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内容融入英语教学当中,不仅能确定双向语言文化教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以及文化的输入,而且还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学生文化对外宣传的素养。《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采用生动的材料与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领悟精髓,而在此过程中相应地学到了英语表达方式,加快了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进程。该书还具有如下特点:灿烂文化从智慧与信仰到创造与交流,从民俗和风土人情到美感与艺术,书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悠久的文化和当代社会丰富的内涵,能够让读者在绘声绘色的清新文字与精美的插图交相辉映中感受浓重的文化气息。该书呈现了中华文明立体而美好画面,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人的生活情趣以及审美情趣。

《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题材选择精良、编写严谨,体现了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是以英语教授中国文化的首选课程,对于学生学习英文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书中提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中国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国现当代的社会生活,其二是指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评判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文化的培养,这也是影响世界格局以及发展趋势的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加深,尤其是语言的交流显得越发重要,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多样性的文明想要达成共识,国家之间只有加强交流才能更迅速地谋求发展。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吸引在现今的文化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维护着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稳定,同时推动着各种文化之间交流的深入,也是政治和经济交流的重要补充。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上升,全球许多国家也开始接触和学习汉语,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中有这样的统计,截至2012年,已经有3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小学孔子学堂在100多个国家安家,而其中的学院人数也超过了60万人,但是在此过程中,类似于“中国”的声音也不断出现,这对于我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以及与他国的交流往来非常不利。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也提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现状不够了解,这种误解也正是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所产生的。我国文化本身的韵律与内涵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相比有着极大的反差,在世界舞台上,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话语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者认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创造优质的语言环境,为我国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也能够带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对英语教育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作用也有细致表述,作者认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现实的象征,这两者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也直接决定了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文化交流,都不存在绝对的文化平等,强势文化总是比弱势文化更加自信,这也是文化不平等现象出现的原因,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加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宣传和积极传播,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平等交流基础之上的。要树立文化的自觉意识。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其传播并非某个专业语言文化组织的任务,而是所有中国公民应尽的职责,文化承载着语言,同时,语言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桥梁,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更应当重视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相对于英语教育来说,它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如果中国学生能够用英文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给外国友人,便可以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能够让外国人很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会随之扩大,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能得到提升。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在与其他国家交流的过程当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关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英语教育的策略研究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交通技术、通信以及媒体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同步,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加深,这种发展趋势自然也为我国的语言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也更加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中国语言文化的特征,这一点被许多专家和学者认同,加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将自己的母语和语言文化进行比较和融合,使双语教学顺利开展。书中提到,在比较中进行文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文化敏感的培养,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英语教育常常将母语文化忽视,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习者,都缺乏对母语教育的正确认识,在我国的英语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母语文化的重视。文化失语症的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不了解四大名著如何用英文翻译,不知道如何用英文介绍我国的经典著作,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也不能用英文表达,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多元化的趋势在今天的国际交流过程中逐渐呈现,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开始被英语教育承担,《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表示,英语教育如果要做到与时俱进,就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实施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外宣传的素养。此外,英语教育是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书中认为,作为实施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介,教材在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与教学目标做到相契合,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课程,它是加深对世界文化了解的窗口,具有工具和人文性质,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以及国际文化发展形势。《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对我国的文化讲解也存在不足,这很容易导致中国高校学生的想象力和母语文化能力欠缺,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应当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兼容并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脱离实际,感觉到学有所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所涉及的众多内容,为高校英语教学以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外语教育的作用和策略的研究问题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参考,是非常值得推荐的研究参考书籍。

对于外语教育而言,外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外语知识,同时,也把握着外语输出的质量,因此,教师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合格的外语教师必须拥有优秀的教学素质。此外,还应当具备扎实的外语技能基础,这不仅需要其本身有着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要对中外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使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发生文化误用的现象。优秀的外语教师还应该有较高的母语文化素养,母语的传播能力也较强,而《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也多次表示,较强的传播母语的文化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在吸收外国文化和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加深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中国文化融入各个元素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得到提高。现如今,社会与空间的障碍被人们不断地跨越,相同的趋势也在全球文化发展过程中开始呈现,此外,由于文化之间不能做到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因此,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来越明显的文化冲突也开始出现。民族认同问题越来越突出,趋同冲突与互动构成了全球文化的特征。《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提到,外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语言使用和学习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将文化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一个完善的学科教学。在当今社会,外语教学背负着弘扬民族文化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重重任,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中去,确定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双向文化语言教学方向,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中,针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对于学生领悟文化精髓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以及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为自己积极充电。《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为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英语教学理念,对于英语爱好者而言,也是非常不错的参考书籍。

(孙博/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