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卫生重要性

手卫生重要性

时间:2023-10-08 10:2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卫生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卫生重要性

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完善手卫生硬件设施、配备床旁快速手消毒液的条件下,对某院RICU均经过入职手卫生知识培训并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自2012年2-7月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暗访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医师、护士、护工、呼吸机治疗师。医师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修实习医师;RICU的护工全部进入调查。

1.2方法

根据WHO2009年颁布的《手卫生技术手册》所规定的5个手卫生时刻制定手卫生表格进行暗访,包括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2]。

1.3观察记录

观察者为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培训合格的医院感染监控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并记录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的情况,包括是否执行手卫生、手卫生步骤和时间,调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的合格率。

1.4强化教育

(1)对2012年2月调查后未执行手卫生的人员予以当面指出,并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2)同时发给未执行手卫生的人员自行设计的未执行手卫生的调查问卷,主要为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3)每月月底对当月手卫生暗访结果予以公示,主要内容为不同岗位及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的名单。(4)有针对性的对上月未执行手卫生及手卫生不合格的人进行再次暗访,直至合格为止。

1.5判定标准

医护人员根据WHO2009年颁布的《手卫生技术手册》所规定的5个手卫生时刻,使用了快速手消液擦手或流水洗手为依从;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以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六步法洗手30s定义为合格。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软件分析。

2结果

2.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于2012年2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护士、医师、护工、呼吸机治疗师在手卫生依从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5,P<0.01),见表1。

2.2影响手卫生执行因素调查结果

在101人次未执行手卫生的调查中发现主要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为手卫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不够、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快速手消液对皮肤有刺激性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8.6%、25.7%、13.9%,见表2。

2.3强化教育后依从率调查

于2012年2月对101名未执行手卫生及洗手不合格的医务人员通过半年强化教育和持续监管,RICU内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最初的60.7%上升至85.1%(P<0.05),手卫生的依从率有显著性的提高,见表3。

3讨论

RICU是医院感染高危场所,不仅是因为患者基础疾病重、病情复杂、侵入性操作多,也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密切关系。手部污染是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3],所以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手卫生操作、强化手卫生知识、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本研究中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为84.5%在所有岗位中处于最高水平,而医师、护工、呼吸机治疗师的手卫生依从性依次降低,主要因为工作任务重、手卫生意识淡薄及手卫生相关知识薄弱,与护士相比较,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与缺乏长期手卫生教育监管有一定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强包括医师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监管和教育,尤其护工和技师,维持监管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可作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的重要措施。在WHO规定的5个执行手卫生时刻中,体液暴露后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为85.7%,接触患者后次之为84.9%,说明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自我保护意识强于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特别是在接触患者的粪便、血液后。而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为72.3%明显低于接触患者后的84.9%,这说明在平时工作中,医务人员未充分认识到手卫生双向防护的重要性,从而缺乏保护患者的意识,与董洁[4]调查一致。手卫生依从性最差的时刻是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仅为57.1%,说明RICU中的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周围环境的潜在感染危险认识不足,为后期手卫生监管和教育的重点,与蔡丽萍[5]调查相符。在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影响因素中,手卫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不够为最主要原因,占未执行手卫生的人次的38.6%。说明在RICU中即使通过了入职手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但对手卫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仍欠缺,入职后缺乏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或手卫生持续性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不规范的手卫生操作,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难以形成执行手卫生的良好习惯。25.7%的未执行手卫生的人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认为手套的使用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但研究发现戴手套仅减少了经医护人员手传播的微生物,而不是手卫生的替代品[6],尤其薄膜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体渗透至手套内部,污染医务人员手,不能预防交叉感染的危险。另外13.9%的人认为快速手消液对皮肤有刺激性损伤而不愿使用,然而乙醇搓手液是执行手卫生最常用的方法[7],对皮肤的刺激性暂时难以改善,但是仍可以通过普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手卫生;另一方面使用无刺激的快速消毒液或遵循疾病控制中心手卫生指南的建议提供保护皮肤的产品,有利于手卫生的执行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经过半年的手卫生暗访及对未执行手卫生的人进行强化教育,2012年2-7月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显著的提高(P<0.05),与Santos等[8]手卫生依从性在干预后可显著改善的观点一致。通过对未执行手卫生的人予以当面指出,询问原因并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按月对手卫生执行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名单公示,并针对性的再次暗访,有效的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合格率。另外,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手卫生依从性≥95%)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强化教育和持续监管,继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合格率仍是一项重要工作。

第2篇

调查对象

选择实习3个月的50名医护人员,指定带教老师对其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手消毒行为的观察,并请院感科专职人员对其手监测。

结 果

针对50名在院实习人员手进行涂抹法微生物监测,30名未消毒手的学生带菌率100%,20名诊疗操作后进行手消毒的带菌率30%,只是菌落数减少,这与消毒手范围不够,不认真有关。由此可见,医务人员的清洁洗手往往达不到要求,其原因有:①手消毒不规范、不正确、缺乏规范化洗手设施;②持续有效的洗手时间过短;③洗手的次数不够,有的是下班时才洗手,甚至不洗手;④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⑤领导重视不够;总之,缺乏的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和缺少强制性的措施。

存在问题

实习学生对手部卫生的意识薄弱,院感相关知识未纳入教学课程,实习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手消毒知识,临床带教老师对手卫生的意识不强,多数医护人员认为只要未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手即是清洁的,在各种操作前认真洗手即可。消毒手与未消毒手对患者的危害不大,没认识到未消毒手带给自身或患者的危险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消毒手依从性低,极少数实习生知道手卫生的重要性,但忽视了接触每位患者或诊疗操作之间消毒手,常是在完成了整个病区的诊疗护理操作后才消毒手。

“病从口入”的根本原因是“病从手入”。大量的临床病例表明,手的致病菌污染才是现代人接触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手的清洁是预防疾病感染的关键。

管理对策

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手污染较严重,尤其是接触患者的污物后手的带菌率达到100%。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洗手的方法,正确的洗手和洗手的持续时间是重要的,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时必须洗手。我院通过院感科进行《医院感染规范》知识培训和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清洁意识和带教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将手卫生纳入实习考评和带教工作质量监控:实习学生入科后进行科前教育,认真落实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手消毒制度,将手消毒制度纳入实习考评和带教工作中,每个月进行手细菌检测1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查找原因,情节严重及时纠正,针对实习学生酌情给予积分扣除,带教老师纳入每月绩效考核。

加强培训:每个月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洗手池上方张贴“七步洗手法图”和手卫生的宣教育图片,让大家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保持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的因素,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患者,避免了交叉感染,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后果。

第3篇

【关键词】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99-02

1 医护人员 手卫生现状

1.1 手卫生执行率低

由于病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且危重病人多而忽略洗手,日常工作中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病区护理工作后洗手。国内调查结果显示:50%医护人员在未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洗手合格率也仅有35.6%―73.63%。

1.2 手的再污染

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医务人员洗手后大部分使用公用大毛巾擦干手,甚至白大衣两腋下内边擦手为数不少,导致手再污染。

1.3 手卫生误区

戴手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免受感染。但有研究发现,带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例病人,可增加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播机会,另外手套破损或表面污染亦可致医护人员污染,加重病人交叉感染。

2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分析

2.1 手卫生知识缺乏,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薄,不能按规范洗手,工作忙未及时洗手占60.3%;个人习惯和观念上的因素,担心频繁消毒液擦手会损伤皮肤。快速手消毒剂价格昂贵数量不足,床边没有洗手池洗手不方便。

2.2缺乏正确洗手知识,存在手的再污染现象:主要是对手的清洁和手的消毒指征与方法辨别分辨不清,忽略脱手套后及护士自身接触洗手的洗手指征。

2.3规范洗手行为差:洗手不全面。英国感染控制中心调查结果表明,89%的护士忽略手的部分表面,其中56%忽略拇指,28%忽略手指背面,16%忽略指间,16%忽略手掌。

2.4 洗手效果差: 南京某医院对3年1392例次工作人员卫生洗手进行监测,合格者775人次,平均合格率55.6%,其中医生卫生洗手合格率为56.3%,护士卫生洗手合格率71.8%,卫生员卫生洗手合格率最低为35.2%。

2.5 重视程度不够,手卫生设施不完善,现在有些医院仍然使用固体肥皂而未使用洗手液,也没有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及无水洗手产品;管理人员对正确的洗手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导致医护人员洗手达标率不高。

3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大量资料证实医务人员手部的污染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性的护理工作,如为患者数脉、协助患者换、为患者铺床等,手上污染的细菌数为103-105CFU/手;换药后手污染的菌量可达109CFU/手。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高达100%[1]。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的医院感染高达30%,而彻底洗手可以使医院感染下降50%。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洗手和无菌技术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4 干预措施

4.1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转变观念

4.1.1 邀请专家授课,用大量事实、数据、图谱讲授手卫生情节的重要性,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等,促使医务人员从职业防护的角度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改变部分医护人员只注重自身防护轻视交叉感染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医护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直接关系。

4.1.2 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强化培训,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洗手池的上方,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的图片。对新上岗的职工,在岗前进行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2 改进洗手设施,增加手卫生执行率

4.2.1 医院根据《手部卫生指南》制订了洗手制度及管理措施,并进行考核,定期检查。规范一次性手套的使用范围,脱手套后应立即手清洁。在病房开展健康宣教,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让病人督促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增强洗手的自觉性。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将手卫生质控考核内容加入科室目标考核范围。

4.2.2 完善设置 改进洗手设施,添置一次性密闭式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护理操作车、各种操作台等均配备了快速手消毒剂、保证含护肤成分的快速手消毒剂数量充足,医院各管理科每月检查各科室手消毒剂耗量,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4.2.3 保证人员到位,科学排班。因工作忙而忽视洗手占最高比率为60%,应保证临床工作人员的数量。强调工作中洗手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医疗与护理,遵循无菌―清洁―污染操作顺序,减少洗手机会,增加洗手执行率。

5 手卫生方法的改进

无水手消毒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手消毒方法,其除菌消毒已被肯定,且有实验证明能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并能保持。其优点为:①最佳的除菌效果,是因为它主要成分为醋酸氯乙定,乙醇,保湿剂等。②不需要洗手设施,在病床边也可以获得。③免稀释直接使用,免水洗,速干,无过敏,用后皮肤舒适。④价格适于,易于承受。⑤能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及医院常见的细菌繁殖体[2]。

6 小结

加强医院感染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不断改善洗手条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管理监测力度,一定能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医疗安全。

总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心;手卫生;调查;分析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然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2]。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健康人群,但不乏有各种感染者和带菌者[3],如果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医院感染。为了解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人员的手卫生情况,2015年6月我们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015年12月则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5年6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共71名,其中医师16人,护士33人,医技22人。其中,医生16人:男2人,女14人;年龄:>40岁2人,<40岁14人;工作年限3~1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6人;职称:医师7人,主治医师8人,主任医师1人。护士33人;年龄:>35岁4人,<35岁29人;工作年限1~21年;学历:本科及以上23人,大专1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4人。医技22人:男2人,女20人;年龄:>35岁2人,<35岁20人;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2人,大专10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2015年6月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持续干预6个月后,同法对相同人员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1.2.2干预方法①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4],针对不同群体人员开展内容不同、目标不同的针对性教育形式,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如:集中讲座、专题讨论、发放手卫生宣传资料、张贴手卫生宣传画等。②不断加强手卫生培训[5],每个月末由培训合格的感控护士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流程进行现场培训,培训后对培训人员进行现场考核及纠错;每季度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感控应知应会知识PPT讲座。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考核,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法规,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与标准。④改善手卫生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操作提供条件:在调查中医务人员反映影响执行手卫生的原因多数是洗手液、擦手纸缺乏[6],为提高全体人员洗手的自觉性,保证洗手效果,将所有洗手设施地方配备洗手液、擦手纸和速干手消毒剂,并且用完及时补充。干预措施持续进行半年。

1.3评价方法

①问卷考核。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感科统一编制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手卫生的目的、洗手时间、洗手方法、洗手指征、干手方法、不能按规范洗手、洗手设施和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影响手卫生执行力的原因等。问卷为8个条目,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用“知晓”“不知晓”“不确定”回答,回答“知晓”5分,“不知晓”1分,“不确定”3分,总分≥90分为优,90分>总分≥80分为良,≥60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考核方法:由科室感控人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30min后当场收回。②现场观察。由感控人员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人员进行洗手现场观察。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接触体检者前后、接触2例体检者之间、无菌操作前后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性[7]。洗手与手消毒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六步洗手法与手消毒方法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干预前后,均发放问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调查人员无变动。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考核分数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1),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亦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3。

3讨论

第5篇

【摘要】通过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从而采取加强宣传、培训、检查,充实医护人员数量等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预防因手卫生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对策

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医院感染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目前,因医疗资源有限,临床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往往忽视了手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保证患者能否获得安全、有效的服务的前提。现综述如下:

1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1.1工作繁忙,医护人员相对紧张,人员配备不足:大量的工作导致洗手方法不规范,时间不足,直接或间接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1.2习惯意识、观念不强:医护人员在执行各种治疗、检查、护理中,洗手认识不足,在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低于诊疗操作后,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对患者保护意识不足,预防感染责任心差。

1.3洗手设施缺乏:大部分科室洗手设施简单,干手、擦手用具缺乏,非手触式洗手设施配备不足,对速干手消毒剂认识不足,不能保证各项操作随身携带。

1.4因洗手影响皮肤:频繁的洗手使皮肤粗糙、干燥甚至伤害手部皮肤,洗手剂对皮肤的刺激使皮肤菌群失调。

1.5培训教育不够,开展形式过于单一。

1.6管理者不够重视:科主任、护士长对手卫生重要性还缺乏认识,手卫生制度挂在墙上只是趋于形式,难于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监督管理力度小。

2对策

2.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工作繁忙程度是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作繁忙的外科、急诊室,急、危、重症患者相对较多,突发抢救事件多,工作量大,时间紧,往往连续进行各种操作,忽略对自身手卫生的要求,管理部门应根据科室性质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人性化排班,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及压力,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2.2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责任意识和手卫生的执行率: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培训,让医护人员了解手卫生,重视手卫生,提高大家对洗手的认知水平,转变洗手观念,明确洗手目的,不仅保护自己,更重要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传播,保护患者。

2.3逐步完善洗手设施:将洗手池安置在便于医护人员洗手的位置,保障洗手池的数量,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一次性擦身纸巾。洗手液选用具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数量充足。

2.4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洗手方法

2.5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教育形式和人性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主题宣传、培训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现场培训,技术性分层次指导,加深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注重人性化,逐步提高要求。初次进行专项检查时,以培训、提醒为主,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然后根据制度及标准,作为每月质控检查项目之一,并与奖惩挂钩,使医护人员自觉提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视程度。

2.6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调度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督促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

影响手部卫生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是医护人员与周围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证明,采用以上多种方式联合的手部促进措施,能够较大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确保医护人员用清洁的双手进行各种医疗活动,降低医院感染率,保护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1]郭文霞.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及干预措施.中国医疗前沿,2011.8(4):76-77

[2]牛兰云,郭玉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全科护理,2010.4(4):1114-1115

[3]冯,周待春,孙立英.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现状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78-279

[4]曹玉霞.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24-25

第6篇

【摘要】约30%的医院感染是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因此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手卫生依从性低之现状加以阐述,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对策。

【关键词】手卫生 医院感染依从性 对策

在纷繁复杂的医务护理、诊疗过程中,手完成各项精细或简单、短暂或长期的医疗活动,其作用不言而喻。而经手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是导致医院感染最重要的途径之一,2009年5名新生儿在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受医院感染死亡,令人痛心疾首。有资料分析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病率的30%[1]因而加强手卫生管理以期减少医院感染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手卫生呢?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2]我国专家李六亿认为手卫生是洗手与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手消毒又包括卫生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手消毒又包括卫生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3]

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11月期间对178名医护人员手消毒后的细菌量及致病菌种进行了监测和统计。统计过程如下:选择本院内、外科、手术室等医护人员178名,对其在诊疗、注射、手术及其他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部皮肤消毒前、后分别进行采样。统计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验科培养。

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相当严重,菌落均数达到1509cfu/cm2,特别是每天在医疗护理操作中,接触致病菌的几率增加,如金葡菌等。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在临床工作中,一名责任护士要管几名至十几名病人;治疗护士一次治疗时间要病人治疗几十人次,如此大量的工作,要做到每次操作前都洗手,在实际工作中难度较大。工作繁忙时将其与正常情况下的手部带菌情况进行比较,平均菌量高出1倍,从而使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基于此,要快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已迫在眉睫。结合实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规范洗手技术,改善洗手设施,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医护人员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图,将图张贴至每个洗手池旁,即使于学习又起提醒作用[4]。

2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认识。宣传洗手的重要性,使人人明白洗手在保护患者,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改变只注重自身防护,轻视防交叉感染意识,从而提高洗手行为的自觉性。

3 在上班时不能带戒指。很多研究显示戒指下的皮肤和不戴戒指的手指皮肤比较,细菌定植更严重。

4 不留指甲或带人工指甲。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指甲下区域含有高浓度的细菌,指甲的疾病会降低手卫生的效果而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5 手卫生方法的改进

无水手消毒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手消毒方法,其除菌消毒已被肯定,且有实验证明能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并能保持[5]。其优点为:①最佳的除菌效果,是因为它主要成分为醋酸氯乙定,乙醇,保湿剂等。②不需要洗手设施,在病床边也可以获得。③免稀释直接使用,免水洗,速干,无过敏,用后皮肤舒适。④价格适于,易于承受。⑤能杀免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及医院常见的细菌繁殖体[6]。

要加强医院感染的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确地洗手,使手上微生物的消除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不断地改善洗手条件,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便捷的洗手环境,自觉地提高洗手的依从性,落实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手卫生各个环节中的危险因素,避免因医护人员的手被污染而造成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总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2] 《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高级稿)》第七页

[3] 李六亿 《我国手卫生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对策》

[4] 连冬梅,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0~222

[5] 尚少梅,郑修霞,王宜之,等.《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1;11(1):78~80

第7篇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手卫生; 对策研究

Status Survey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Hand Hygiene of Medical Staff/YANG Guo-sheng,DONG Ming-yu,LIN Fang-f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136-138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hand hygiene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o as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of medical staff.Method:Medical staff were adopted the hand hygiene train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and hand hygiene inspection data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tegrated data,hand hygiene compliance of medical staffs in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Result:The hand hygiene status and ATP detection of medical staff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after training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aining(P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Hand hygien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Fuwai Hospital,Beijing 10003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46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是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做好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和途径[1-2]。手卫生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减少耐药菌传播的主要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手卫生效果。如果医务人员不注意手部卫生,很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甚至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据报道,通过手传播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感染的30%[3]。为深入了解本院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现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本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手卫生培训与考核,旨在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意识,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2年9月-2013年12月由医务处、感染控制处组成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对全院临床医师、护士、技师进行手卫生调查、培训和考核。参加调查的医务人员情况具体如下:内科233名,外科245名,医技科室75名,共计553名。

1.2 方法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正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的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每位医务人员参与调查后统一进行培训,培训之后再接受手卫生知识考核,须完成试题笔答、操作考核及效果检测三个步骤。

1.2.1 笔试及操作考核 重点考查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掌握程度,对洗手指征的掌握,对手卫生操作要点的掌握。考核期间,通过询问医务人员,了解手卫生现状及影响手卫生效果的原因。

1.2.2 效果检测 采用ATP快速检测、传统微生物培养检测两种方法。通过采集医护人员手掌部位的皮肤样本,分析检测数据,进行手卫生效果评价。检测时间:(1)培训前;(2)培训并按照规范流程洗手后。ATP检测是一种快速检查手部清洁程度的方法。工作原理是依据所有生物体中均有ATP存在,通过检测ATP间接地证明生物体的存在;检测值

为提高手卫生考核参与率,工作人员将高级职称人员安排在工作地点进行现场考核,住院医师安排在指定场所集中考核,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临床医务人员参加考核,提高参与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影响手卫生的因素分析 从试题笔答结果看,笔试合格率为100%。其中影响手卫生的因素具体如下:仍有少数人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护理同种患者不会导致交叉感染、没有必要洗手、接触同一患者不需要洗手等。与此同时,在手卫生考核间歇针对本院手卫生相关问题询问临床医护人员,也了解到由于目前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医院配备的洗手池数量有限等原因也会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2.2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效果比较 ATP快速检测的数据经配对t检验分析显示: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培训前后的ATP检测值均显著下降(P

图1。培训前,ATP检测平均检测值(63.8±5.4),并有13名检测不达标,达标率为97.6%;培训后,ATP检测平均检测值(8.3±1.5),达标率为100%。结果显示,培训前后的ATP检测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检测结果看,医技科室因平日接触仪器等原因,手部卫生状况稍差。总体来看医务人员手部清洁度较好,检测值均能达标,培训后均维持在检测值达标线以下,且较培训前明显改善。

传统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培训前经细菌分离培养仅5名检测结果为阳性,有表面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胶黏罗斯菌等菌落,其他人员检测结果均阴性;培训后检测结果所有人均为阴性。

3 对策

3.1 加强手卫生的培训及管理 宣教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基础和前提[4],尤其是培训手卫生管理的必要性、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洗手指征、洗手及消毒的方法步骤最为重要,因此本院将手卫生工作纳入“三基考核”之中。结合目前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为增强医务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现定期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培训、检查与考核;并逐步完善医院的手卫生管理措施,有步骤地组织全院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卫生宣教,提高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笔者还制作院内手卫生宣传手册并发至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各科室,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将宣教材料发至各科室学习。同时,将手卫生工作纳入医务人员考核内容,对新上岗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手卫生管理制度 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使手卫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3 加强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环节[5]。行为教育干预和有效的手卫生监测能更好地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依从性能持久,减低医院感染[6]。一方面,通过检查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情况,观察、统计分析洗手率,督导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另一方面,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对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病房等重点科室、重点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检查,随机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ATP快速检测,确保检测指标在合格范围内;并按规定每月采样做细菌培养,将监测结果上报感控处,并反馈至被查科室,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必要时给予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做到持续改进。感染管理人员定时不定期地进行洗手考核,对手卫生结果进行抽样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必要时通过医院信息简报进行公示。

3.4 改进手卫生设施 基础设施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必备条件。通过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发现:导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包括工作忙、工作量大,个人对洗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洗手池数量偏少,没有针对洗手的奖惩,水龙头开关不方便等。根据考核中了解到的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原因,医院在必要场所增加洗手池,有效减少医务人员洗手往返时间;并在所有水池旁配备洗手液、擦手纸巾并在对应墙上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增加洗手设施的可及性、方便性、实用性;同时,在各病区走廊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方便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接触患者环境、物品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只有基础设施完善,才能为预防医院感染打好坚实基础。此外,还应加强对保洁的监督,督促保洁人员及时刷洗洗手池。通过采用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 讨论

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7],而手卫生又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最简单却最未能有效的环节。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生和护士是具体的操作执行者,与患者接触较为频繁,如果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后不重视洗手,手上残留细菌随之带到医疗器械或其他患者身上,可能会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加强手的清洁与消毒,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众多研究表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医务人员常需频繁接触不同患者,手便成为散播微生物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预防医院感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医务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非常差。医院感染与医护人员手卫生是密切相关的[8]。手在临床工作中的带菌状况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报道[9-11]。普通肥皂、洗手液洗手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尽管卫生部对洗手指征有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处也反复强调洗手的重要性,临床医生护士对洗手要求也有明确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执行不到位。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医生在查房、换药过程中从检查开始,到最后结束,自始至终不曾洗手;门诊医生也经常仅仅在接诊最后一个患者后才洗手;护士在静脉点滴、肌内注射等操作过程中,也往往忽略了两例患者之间需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这一环节,经常是完成整个病区护理操作后才洗手,而且洗手也很难按六步洗手法进行规范洗手。在调查中笔者还注意到医护人员在去卫生间前、喝水用餐前、下班前都能做到认真洗手,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却忽略洗手,表明医护人员对洗手的认识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患者的保护认识,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人采用戴手套取代洗手。

医院院内感染多为接触性传染,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或医务人员的手使细菌移位而导致感染[12-14]。调查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15]。采用肥皂加流动水洗手,可使手上的细菌数量减少60%~90%,基本达到清除细菌的要求。同时,由于洗手简单、方便、经济、有效,因而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对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因此,医院管理者应不断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的质量,有效保障医疗安全。笔者认为应重点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健全医院感染预防管理制度、加强感控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严格的无菌消毒,以减少医院院内感染,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重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16]。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仅要加强本院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更应注重对实习生、进修生、工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持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寻求更多的途径、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并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秀香.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面临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08-109.

[2]熊涓,张梅芳.浅谈医院感染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21-122.

[3]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4]叶剑,章雪影,钟玉居,等.教育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107-109,112.

[5]邢丽华.手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20(9):1099.

[6]兰祥玉,王卫红.连续行为干预对医护人员良好手卫生习惯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50-51.

[7]陈洪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59-160.

[8]丁璞.规范护理行为控制可控的医院感染[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74-75.

[9]杨晓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47-1848.

[10]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11]董明驹,史莉,杨富强,等.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管理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08-509.

[12]明淑兰,廖常菊,邹雪梅,等.综合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150-151.

[13]吕亚Z.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6):102-103.

[14]张俊芝.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与预防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70-71.

[15]牛秀成,张素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第8篇

[关键词] 教育干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07-03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医院内发生的医院感染常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手传播[1],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发生的院内感染占30%[2],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3],而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易行最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4]。研究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简单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途径之一[5]。手部卫生的推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前景[6]。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对我院ICU、呼吸内科等16个病区护士和医生进行手卫生认知及手卫生行为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2月本院普外一科、普外二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康复科、新生儿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妇科、产科、ICU16个病区为样本科室,调查与干预样本科室的所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

1.2 研究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经验,项目成员设计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问卷调查表》、《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现场考试评分表》来评估教育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

1.3实施方法

1.3.1 手卫生设施配置 在所有样本科室的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病房配置洗手池;安装感应水龙头;张贴“六步洗手”洗手图;配置瓶装洗手液,重点科室配置抗菌洗手液;配置快速手消毒剂;每个洗手池安装干手纸巾盒,配置干手纸。

1.3.2 发放宣传小册 项目成员根据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7]、《医院感染管理办法》[8]制定手卫生知识和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口袋小册,人手一册,以便医务人员随时随地可阅读学习。

1.3.3 张贴宣传海报 在样本科室的洗手池、治疗室、换药室、病例柜、治疗车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形式多样的宣传海报,以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手卫生。

1.3.4 讲座培训 由院感专职人员对样本科室的全体成员进行集中讲座培训,培训内容为洗手和手消毒指征,解释五个手卫生时机的重要性,告知在哪些诊疗和护理活动后容易导致手部受污染;洗手正确的方法和时间、手消毒正确方法和时间;手部卫生技巧和注意事项;手部卫生皮肤护理;手卫生消毒剂的选择;乙醇类快速手消毒剂知识;培训结束后进行手卫生知识开卷考试。

1.3.5 现场指导 由于临床工作繁忙,人员紧张,在不同患者之间连续操作等手卫生时机对手卫生执行率明显减少,因此加强重点时刻的手卫生教育,现场指导手卫生时机及标准的六步洗手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1.3.6 监督管理 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现场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记录监督结果,并及时进行反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手部细菌情况

医疗操作前和医疗操作后医务人员手污染相当严重,医疗操作前手部细菌合格率只有30.9%,而医疗操作后手部细菌合格率更少,只有10.2%。将医疗操作后抽样的205名医务人员分两组,一组105例行皂液+流动水洗手后立即采样,一组100例行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后立即采样。结果显示,进行洗手后手部细菌下降,合格率达79%。进行手消毒后手部细菌下降更明显,合格率达100%。具体见表1。

表1 各组医务人员手部细菌培养合格情况

2.2 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

在255个样本单位中,配置洗手池的有251个,配置率98.4%(251/255),骨科换药室无洗手池,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处置室无洗手池。“六步洗手法”图示配置率16.7%(47/251),处置室和病房均没有配置。所有病房和处置室的水龙头均是手开式,感应水龙头配置率21.5%(54/251)。除处置室和病房外,其余样本单位均有配置清洁剂,清洁剂配置率21.5%%(54/251),大部分样本单位使用普通洗手液,配置率16.7%%(42/251),抗菌洗手液配置率4.78%(12/251)。在255个样本单位中,配置有快速手消毒剂的只有33个,配置率12.9%(33/255),护士站配置率最高75%(12/16),处置室和病房均未配置快速手消毒剂。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均配置了干手纸和风干机,配置率100%,处置室和病房均未配置干手设施。具体见表2。

2.2 手卫生认知干预效果评价

于教育干预前在样本科室发放311份手卫生认知问卷调查,其中医生124人,护士187人。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在8项调查项目中对快速手消毒剂优点回答正确率只有8.68%,是正确率最低的,对洗手程序回答正确率84.6%,是正确率最高的。在教育干预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知提高明显,提高最显著的是对快速手消毒剂优点的认知,正确率提高到73.3%,干手方法由原来的30.2%提高到80.7%,手卫生概念回答正确率由原来的43.4%提高到76.5%与基线调查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具体见表3。

表3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干预前后比较[n(%)]

注:正确率是指回答正确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

2.3 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效果评价

经过对样本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系统的培训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教育干预前调查比较有了明显提高,由49.5%提高到75.0%。其中直接接触患者前由23%提高到62.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36.3%提高到57.3%,从患者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40.8%提高到67.5%,直接接触患者后44.3%提高到76.1%,无菌操作前46.8%提高到76.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58.1%提高到71.5%和摘手套后73.1%提高到87.9%,这7项手卫生指征前后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下班前和上厕所前后这3项手卫生指征中,手卫生依从性与教育干预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这也说明医务人员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9]。具体见表4。

2.4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

对教育干预后的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进行考核,其中医生的洗手合格率为66.9%,护士的洗手合格率为78.6%,洗手合格率比基线调查的洗手合格率高,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见表5。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状况

将医疗操作后的医务人员手分为两组,一组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一组用乙醇类快速手消毒剂,结果显示,第一组合格率为79%,第二组合格率为100%。两种手卫生方式均使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污染有效降低,但效果更为明显的是乙醇类快速手消毒剂。赵莲英等研究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受污后带菌率达100%,用乙醇类快速手消毒剂后合格率达100%[10]。因此,手卫生方法正确,能使手部细菌污染明显降低。

3.2 医院手卫生设施状况

本科室洗手池配置率98.4%。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液除处置室和病房外,其余医疗区均有配置。快速手消毒剂的配置率较低只有12.9%,其中护士站配置率75%,医生办公室配置率37.5%,处置室和病房无配置。在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和治疗室均有干手设施,处置室和病房均无。2009年卫生部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了手卫生配置标准。但由于我院的病房是以前所建,虽在以后的改建中,病房的洗手池均在卫生间内,也未配置感应水龙头,也没有清洁用品,更没有干手设施,这样如果医务人员的手受污染了,只能回护士站才能够完成洗手。手卫生设施不完善,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之一。在Freeman的研究中,当病人的床旁设置了洗手池后医院感染率下降26%[11]。因此,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关键的干预措施是完善手卫生设施,让洗手变得可能、容易、便捷。

3.3 教育干预手卫生落实情况

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重要的来源是通过不断接受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获得的。有的医生认为自己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只是查房,无需频繁洗手[12]。护士则在上厕所前后、下班前洗手依从性较好,说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缺乏对患者的保护,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手卫生的重要性意识不强[13]。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专业系统的手卫生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以及现场的指导和监督,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概念知晓率从43.4%提高到76.5%,正确的干手方法从30.2%提高到80.7%,快速手消毒剂知识知晓率从8.68%提高到73.3%。六步洗手法合格率由原来的58.0%提高到74.0%。手卫生依从率由原来的49.5%提高到75.0%,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这三项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的指征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说明医务人员对洗手在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

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教育培训能改进手卫生依从性,特别是采取多元模式教育培训,并结合监测、反馈,效果明显[14]。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通过行为教育干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理念改变了,手卫生时机正确把握了,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了,所以这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4 加强监督管理,监测手卫生依从性及时反馈

监测手卫生的依从性是用于评价医务人员依从性基线、评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向医务人员反馈的关键措施。监测还有助于调查感染暴发,有助于评估手卫生行为的重要作用及确定不同的依从率使感染下降的程度[15]。通过行为教育干预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有提高,手卫生理念有改变,手卫生依从性有上升。尤其再通过手卫生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的数据反馈给医务人员,做到及时反馈,及时促进。行为教育干预和有效的手卫生监测能更好地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依从性能持久, 减低医院感染[16,17]。

[参考文献]

[1] 刑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29-640.

[2] 牛秀成,张素德,周素琴,等. 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污染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3] 钟秀玲,程棣研. 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115.

[4] 朱士俊. 现代医院感染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

[5] 夏毅. 现代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理论和实践[J]. 现代临床护理,2004, 3(1):51-56.

[6] 曾光. 中国的手部卫生行动[J]. 中华医药信息导报,2004,19(15):14.

[7] 卫生部.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 WS/T3132009.

[8] 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 2006.

[9] 万荣,曾韶美,郑慧英.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洗手状况调查[J]. 护理研究,2006,20(2):401.

[10] 赵莲英,刘煜,曹俊梅. 医务人员手细菌污染调查及消毒效果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7):513-514.

[11] 手部卫生创议(HHI)专家委员会. 旨在降低医院感染的策略(十一)——行政管理的措施[J]. 中国医院,2005,9(11):79-80.

[12] 金玲,金涛. 从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谈防止医院内感染[J]. 中华微生物学杂志,1995,7(4):59.

[13] 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 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55-456 .

[14] 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 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15] 胡必杰,陆群,刘滨,等. 手卫生最佳实践[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16] 兰祥玉,王卫红. 连续行为干预对医护人员良好手卫生习惯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56-57.

第9篇

通讯作者:王淑祥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及提问的方法,对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57.19%。诊疗活动前手卫生执行率为51.67%,诊疗活动后手卫生执行率为65.14%。实施干预措施后,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51.19%提高到77.92%。结论 绵阳市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和工作繁忙。

【关键词】 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院内感染

The discussion about complianc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medical staff hand hygiene WANG Shu-xiang*,WANG Hai-qing,LIU ping.*Mianyang traditiond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Mian yang 6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lianc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hospital's personnel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nel's hand hygiene executions by in-situ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s.Results It turned ou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hand hygiene was 57.19%.The rate was 51.67% before clinical activities, which was 65.14% after clinical activities. The execution rate was proved to be raised from 51.19% to 77.92% after intervention measures.Conclusion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of mianyang TCM hospital was still poor. It was necessary that we should improve medical staff's hand health consciousnes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medical staff hand hygiene adherence result from deficiency of hand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busy work.

【Key words】 Medical personnel;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Nosocomial infections

手的卫生清洁及消毒是降低医院内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经手接触传播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1]。其中1/3的获得性感染完全能够通过手部预防[2]。许多国家卫生部门及世界卫生组织都先后颁布医疗机构人员卫生指南和相应的规范及标准[3],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作出了规定。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和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笔者对2009年4月~2010年9月本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当班医生和护士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的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及时间,直接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伤口敷料前后,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及观察后提问的方法进行调查[4],观察时间不低于2 h,并逐项填写记录表格。

2 结果

2.1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本次调查共调查584人次,几乎含盖所有临床医生、护士。手卫生执行334人次,执行率为57.19%。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和针灸理疗科的执行率分别为54.47%、56.10%、70.21%、78.21%、41.67%和43.33%。见表1。

表1 绵阳市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调查结果(n,%)

2.2 从事各种诊疗活动前后的执行率 从事各种诊疗活动前调查300人次,执行率为51.67%;从事各种诊疗活动后调查284人次,执行率为65.14%。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从事各种诊疗活动前后的执行率见表2。

表2 绵阳市中医院诊疗活动前后手卫生执行率调查结果

2.3 实施干预措施后的执行率 实施干预措施后,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77.92%,较之前提高20.73%。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实施干预措施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78.79%、76.97%、81.11%、90.41%、73.28%、66.67%,较之前分别提高10.90%~31.61%不等。见表3。

表3 绵阳市中医院实施干预措施后手卫生执行率

调查结果

2.4 规范执行卫生洗手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洗手指征符合规范的占67.28%,洗手方法符合六步洗手法要求的占50.35%,洗手时间符合规范要求的占78.42%。

2.5 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 对部分被询问医护人员的回答中,属于卫生观念不强,认为一般不会引起感染和习惯性的占78.84%;认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洗手的占51.63%;认为培训太少的占31.76%;认为影响手部皮肤的占15.05%;认为管理不到位的占7.2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较低,平均执行率仅57.19%;诊疗活动前执行率为51.67%,诊疗活动后执行率为65.14%;实施干预措施后,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77.92%,较之前提高20.73%。各临床科室较之前分别提高10.90%~31.61%不等。说明本院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工作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手卫生意识不强,对患者的责任心低于自我防护意识,对手卫生工作的管理不到位。

手的卫生清洁及消毒是降低医院内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5]。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临床执行过程中却非常困难[6~8]。其主要原因是:(1)预防院内感染意识不强,手卫生观念差和习惯行为难以改变;(2)医护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太忙,劳动强度过大,以致于顾不上洗手消毒;(3)注重现实经济效益,对职工再教育投入不足,培训教育太少,外派学习机会不多;(4)在制度上没有突出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不到位。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院感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及卫生洗手意识,提高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对对患者就医安全的责任心;(2)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岗位设置,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让他们有合理的卫生洗手时间;(3)完善卫生洗手及干手基础设施,改善卫生洗手条件;(4)建立健全手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督促广大职工自觉形成良好规范的卫生洗手习惯。只有全员重视手卫生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 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8,8(2):88.

[2] 游建秀,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426.

[3] 韩黎,朱士俊,魏华,等.医院感染管理研究.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8):895.

[4] 韩黎,郭燕红,魏华,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22(4):230.

[5] 包金英,李淑君,陈立新,等. 加强手卫生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37.

[6] 冯吉吉,周待春,孙立英.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79.

[7] 张晓卿. 2006~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605-2606.

第10篇

关键词:手消毒习惯 控制基层医院感染 重要性 养成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250-01

医护人员作为医院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应注意疾病感染的预防。本文就此探讨手消毒习惯对控制基层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其养成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医院在职工作护理人员60例。

1.2 方法。对所选的医院在职护理人员的洗手行为进行观察,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于洗手的认识以及其自我评价,从而探讨手消毒习惯对控制基层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其养成方法。其中问卷调查表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直接接触病人前后,从同一病人身体污染部位到其清洁部位,接触不同的病人之间以及接触易感染病人前后是否进行手消毒;②在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伤口敷料后以及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粘膜前后是否进行手消毒;③穿脱隔离衣前后以及摘手套后是否进行手消毒;④在处理无菌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以及进行无菌操作前是否进行手消毒;⑤当相关的医务人员的手上有较为明显的污染物或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后是否进行手消毒。对所选的在职护理人员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标准洗手次数以及实际洗手次数进行记录。

1.3 数据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百分数(%)、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所选的医院护理人员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864项,标准的洗手次数为2131次,实际洗手次数为1894次。

3 讨论

医院作为病毒以及细菌扩散和聚集的地方,为有效地保障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保证医疗质量,应积极地控制医院感染。而医护人员的手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应加强手消毒的意识并且养成手消毒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减少疾病感染情况的发生[1]。

基层医院的感染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的设备、环境的问题,相关的消毒意识较为淡薄以及相关管理不到位等。医院的部分房屋布置不符合相应的消毒隔离要求,部分洗手设备的分布位置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而医务人员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其手消毒十分重要[2]。而部分医务人员对于手消毒的重要性意识较弱,从而忽视手消毒,导致容易出现疾病感染情况。另一方面,医院对于空气消毒的意识较为单薄,医务人员的更衣室、工作区等地方的空气若不能及时的进行消毒,容易导致病毒以及细菌的传播。同时,医院对于感染控制的管理不到位使得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为有效地减少医院疾病的传播,首先应建立较为健全的感染控制体系,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相关医护人员的手消毒行为,鼓励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手消毒习惯,从而有效地减少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其次应增加相应的手消毒设备以及物品,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手消毒,并且根据医院具体的结构设置较好的手消毒地方[3]。另一方面,应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预防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疾病预防意识,并且进行定期的考核,从而能够使医护人员积极地养成手消毒习惯,最终达到减少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医院的相关医护人员作为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应注意及时的进行手消毒,从而有效地减少疾病传染情况的发生。加强医院疾病感染控制,完善疾病感染控制体系,加强医护人员手消毒的意识,鼓励医护人员养成手消毒的习惯,对于疾病感染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爱霞.手消毒习惯对控制基层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其养成方法[J].中国当代医药,2012,v.19;No.29827:151-152

第11篇

【关键词】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操作、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1]。由于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 护士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渗透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1 护士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1 教育者的角色 护士在迎接新患者入院时, 对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和健康知识宣教, 告知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和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 2 管理者的角色 护士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 将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贯穿到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加强病区环境管理,营造整洁、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2 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

2. 1 随着医学的进步, 医疗器械的不断增多, 大量的插入性(侵袭性)操作等因器械的污染或皮肤黏膜的损伤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2. 2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菌群失调, 微生物和病原菌变异, 使易感染人群增加。

2. 3 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等。

3 加强护士管理, 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 1 加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3. 1. 1 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的高度认识, 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健全医院感染制度, 建立严格的医院感染工作培训制度, 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及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医院感染的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知识, 在医疗活动中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1. 2 手卫生是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的手是病菌播散的主要途径之一,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本院按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全员培训, 掌握手卫生知识与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 在每个诊疗区域配置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物品、快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 感染办等职能部门加强手卫生工作指导, 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3. 1. 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坚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进行各种技术操作前后要洗手、衣貌整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一套无菌物品一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 2 加强病房及传染病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

3. 2. 1 加强病房管理, 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 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 遇污染时即可消毒。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特殊感染患者要住隔离间, 患者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的要求处理。

3. 2. 2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手术患者及重危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出院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 重视隔离技术, 防止交叉感染。

3. 3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是医院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难点, 护士必须严格掌握配伍禁忌, 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合理安排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菌群失调。

综上所述, 护士在医院感染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 加强护士管理, 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12篇

质量攻坚

2014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了《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下称《要点》),要求各卫生计生部门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并得到新提升,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严格医疗服务管理、强化医疗质量安全和全面推进“平安医院”活动。

早在2011年,原卫生部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要求医院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用科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尤其提出医院需要使用PDCA循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医院管理面临着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的关键时期。

除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外部压力,医患矛盾日益突出,也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中国医院协会2013年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表》显示,2002~2012年十年共发生恶性伤医事件40起,2013~2014两年伤医事件呈现爆炸式增长,患者安全成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追求本应永无止境。但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的问题不容忽视。2008年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34亿例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比例高达3%~16%,而其中至少有50%的手术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医院大手术死亡率达0.4%~10%。住院患者中,近50%的不良事件与手术相关。

“即使在最顶尖的医疗机构,手术安全的已知原则也未被完全贯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于晓初表示,当前医院的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医院需要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个体执行力以及团队管理水平。

正是在“内忧外患”之下,医院有了改进质量的动力,对于质量提升有了更迫切的需求。

管理工具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科学管理工具以结构化的方式指导医疗行为,管理结果令人信服。”六西格玛黑带大师Elsa Duran Echeverri认为,根据医院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不管是初级的PDCA循环,还是相对高级的六西格玛,均能使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观点得到医院管理者的认同。“以往,我们会认为医疗质量问题是个别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或者是责任心不强,但是在我们掌握了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之后,发现医疗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制度和流程的问题。正所谓一个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反之,一个好的制度让坏人变好。”面临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提升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管理在医疗质量中的重要性。

全员参与,顶层设计

“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提升的动力,绝不应是政府的要求和医保的压力,其核心是医院内部所有人员对于医院内涵建设的共同认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林建华强调。

开展质量提升项目,必须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长作为医院的领头羊,其管理理念对医院质量提升具有引导性作用。

西京医院由院长熊利泽牵头,提出了“零感染”的目标。西京医院医教部质量管理科主任王冠英表示:“医院领导的管理理念能够影响整体管理水平和走向,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目标会根据医院领导对质量的重视程度有所区别。熊利泽院长提出了零感染的目标,虽然很难实现,但却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最高追求,医院最终选择从预防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这一主题入手。”而质量提升项目开展的最理想结果,便是在此基础上,由院长带领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机制。

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在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以及管理层的积极推动之后,还需要全体员工一丝不苟的执行。因此,员工的理念转变同样重要。临床一线医护工作者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与他们的操作技术和服务理念息息相关。但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升,需要一个转变过程。医护人员都有一些固有的习惯,用行政手段强制改变,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会遇到阻力。而只有他们同样意识到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有实质性提高。

王冠英介绍,西京医院带动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过程,是追求稳中求胜的。“院长要求机关和各个职能部门要贴近于临床、服务于临床,要求医疗、质量、感控、药剂等部门挑选主管领域典型案例到临床科室巡讲、培训,树立质量安全的意识,培养预防为先的风险管理理念。目前,医院已有临床科室主动邀请巡讲。”

“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医院可以每年设立具体的质量提升目标,与医院的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促使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质量提升效果。” 于晓初说。

对于质量改进,林建华建议,除了全员参与,医院还要有耐心,一点一滴去渗透,可以先行试点,找到最适合医院的方式再大面积铺开。

鼓励上报,打破部门界限

临床实践中,医疗质量与安全常常涉及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摒弃部门利益和小团体文化,跨部门合作,合力提高医疗质量安全。

例如,用药流程可分为医生开医嘱、领药、护士给药三大部分。其流程复杂,影响因素多。这要求管理者先要寻找不足之处,然后进行要因分析,最后提出系统改进方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寻找不足,即是搜集用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协和医院从2006年鼓励非惩罚性学习型上报开始,展开不良事件/安全隐患报告管理;2009年将不良事件上报纳入绩效,以激励上报;2011年由专人管理不良事件信息并跟进。职工也由最初的担心被告状,逐步发展为主动上报,进而进入自我改进的良性循环,在全院形成主动改进、高度负责的医疗安全文化,为跨部门合作提高用药安全提供了组织基础。

北京协和医院将用药流程绘成进程图,分析各变量是否对结果产生增值作用。医院据此发现影响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药物问题、患者错误、时间错误(包括漏发药和送错病房)、剂量错误(包括医生、配送系统、护理人员导致的剂量错误)。

据北京协和医院冷晓梅副教授介绍,医院采取了五大干预措施,以提高用药安全。

一是病房护士开始使用PDA。随手携带的PDA可帮助护士核对患者身份,并清晰显示医嘱。遗漏和不清楚的医嘱问题不复存在。

二是医院购买了大医通软件。当医生开医嘱时出现离谱的错误,系统立刻提醒医生更改。但因医院未能及时根据临床需求更新数据,所以并未能100%拦截错误。不过,对一些会导致严重后果的错误,比如化疗药等特殊处方,基本杜绝了错误的发生。

三是加强药品管理,高危药物和相似药物有醒目的警示。部分科室使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医院制定了相对规范的SOP,并进行培训。

四是从个人层面和系统层面加强警示作用。通过立体培训,让医生、护士、药师了解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定期进行软件使用的培训,并将培训资料放在网上,便于大家随时查阅。

五是补充了新的流程,比如如何进行老年患者、耳聋患者、昏迷患者和儿童的身份核对,新的HIS系统如何应用,治疗室统一张贴药物配伍禁忌等。

客观工具,有效检测

“改变医务人员的习惯是很难的。例如手卫生,它是所有医院面临的难题,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改变。通常医院刚开始做这种项目的时候,感觉比较容易,后期越来越深时,就感觉越来越难。”林建华说。

“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大家都意识到手卫生非常重要,但是多项研究表明,我们的手卫生依从性依然是比较低的。尤其是ICU的手卫生依从性对预防和控制ICU感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下称“天津三中心”)感染科杨亚敏介绍,医院通过查看摄像头,暗访调查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并将明察和暗访的结果比较,发现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工作忙、担心频繁洗手损伤皮肤、水温影响、无人监管。

针对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医院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首先调查人力资源配置,计算每名患者每天要占用每名医护人员多长时间,用数据反驳“忙”。其次,告知医务人员,医院提供的手消剂含有护肤成分,并让护士长做榜样,解除担忧。第三,请总务科根据季节调节水温,消除水温影响因素。第四,让护士代表参观监控室,明白平时手卫生依从性有人监督,并将参观感受反馈给全科的医护人员。除此之外,感染管理科的人员每个月均会到现场进行明察;院感兼职人员在科室督查,并反馈洗手液消耗结果。

采取了干预措施之后,天津三中心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了17%。

管理中层缺乏培训

作为承上启下的连接者,中层管理者在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巨大,必须有敏锐的头脑,以及上下衔接合作的行动,才能保证医院动作的一致性。

医院的中层管理者在医院整体运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院级决策的有效执行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执行力。

当前,中国医院的院级管理者虽然远未达到职业化的目标,但多已认识到现代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渠道接受相关培训,并致力于现代管理实践。在此背景下,对于医院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唯有拥有一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工具的中层管理队伍,院长的管理理念和决策才能被有效理解和执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