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畜牧业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楚雄州;畜牧业;畜禽基地;畜产品加工;种养结合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楚雄州畜牧业正面临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难得机遇,破解发展难题,真正做大做强楚雄州畜牧产业,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是楚雄州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1楚雄州现代畜牧业现状
1.1生产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全州出栏生猪396万头、肉牛38.9万头、肉羊112万只、家禽2240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46.13万t,禽蛋产量1.26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100.01亿元。全省16个州(市)中楚雄州人均畜牧产值排列第3位。畜牧业成为全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2生产方式转变加快
“十二五”期间,全州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楚雄州报省备案的各类规模养殖场总数2978个,其中肉牛171个,肉羊292个,生猪1102个,禽类706个,奶牛154个。被国家和省级命名的标准化畜禽示范创建单位有1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4个。良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州现有猪人工授精站163个,牛人工授精站120个。生猪三元杂交覆盖面85%,牛、羊良种覆盖面分别达60%、70%,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12.14、16.08、41.36个百分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截至2015年底,全州有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36家,其中加工企业16家,年产值过亿元的2家。形成了畜禽养殖、销售、加工为主的省州农业龙头企业50家,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66个。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畜牧业优势生产区域初步形成,畜牧业发展正在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
1.3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全州畜牧业政府专项投资(中央、省、州)达7.05亿元,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50个,获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
1.4草原保护建设步伐加快
进一步健全草原保护体系,加大草原执法力度,积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组织实施草原生态奖补、退耕还草、转变草食畜发展方式、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等重大工程,加快了草原建设与保护步伐,使部分地区天然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的遏制,全州草地植被覆盖度有较大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退牧还草禁牧16万hm2,草畜平衡107.8万hm2,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区生态明显好转。牲畜舍饲、半舍饲与轮牧、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不断普及,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每年开展人工种草2.3万hm2,草料基础进一步巩固,促进了草食畜的进一步发展。
1.5动物防疫基础不断夯实
全州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州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动物疫情测报中心;新建和完善州级、10县(市)的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州级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完成了97个无(危)房乡镇兽医站的新(改扩)建。更新、补充各类检测仪器设备。动物防疫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检验检测体系、基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得到了全面加强,技术手段得到较大改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大为提高。
1.6畜产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产地检疫。合理设置报检点,检疫人员对出栏的畜禽到场、到户开展检疫,查看免疫档案、养殖档案,查验动物标识,进行临床健康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二是加强屠宰检疫。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宰前及宰后检疫,对检出的病害畜禽及其产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强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对所有上市交易和进入流通环节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动物疫病隐患的畜产品,净化畜产品市场。四是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全州未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
2楚雄州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优势
2.1政策扶持有力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加大农业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为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把畜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云南省山地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楚雄州列入项目发展优势区,必将有力推动楚雄州畜牧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2.2畜禽资源丰富
全州有数量较多、品质优良的滇中牛、撒坝猪、武定鸡、云岭山羊等地方品种,同时引进了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猪和短角牛、西门塔尔牛、摩拉水牛等世界著名的优良种畜(冻精),初步建立了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体系,具有畜牧业持续发展所需的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基础。这些品种遗传性状独特,抗逆性强,具有独特风味和药用保健功能,符合未来消费从量到质提升转变的需求。以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为载体的种源保护、开发体系框架基本完善,保护促开发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些品种资源为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特色养殖、实现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2.3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全国居民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农村人均畜产品消费水平更低。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也将进入高峰期,城市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趋势。
2.4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全州常年有青绿饲草饲料供应,是发展优质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全州拥有天然草原面积156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23.9万hm2,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2万hm2。楚雄州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饲料粮供应较充足,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生产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约144万t和各类青绿饲料85万t;可用于种草的农闲田地面积1.3万hm2。饲草饲料理论总载畜量达150万个黄牛单位。同时,全州粮食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随着粮食增产措施的落实以及种草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畜牧业发展将有更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作保证。
2.5科技支撑体系健全
全州建成了州、县、乡、村四级畜牧业科技服务网络,畜禽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饲草饲料推广和动物疫病防控等科技服务体系得到逐步完善,建立了一支科技素质高、服务意识好的科技服务队伍。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良种母猪核心群场、扩繁场和猪人工授精供精站点、牛冻精改良点和驴人工授精改良点,州级建成了兽药和饲料质检室、疫病诊断实验室,为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撑。
3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楚雄州畜牧生产方式落后表现在:一是畜牧业发展速度慢;二是畜牧业内部结构单一,猪、禽生产比重偏高,草食牲畜比重偏低;三是总体规模化养殖程度还不是很高,不同畜种规模化养殖程度不平衡。畜牧业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增长状态,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停留在50%左右,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不适应、畜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养殖形式仍然是传统分散饲养或小规模词养,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畜禽养殖环境恶劣。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瓶颈。
3.2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楚雄州畜牧生产总量虽然不小,但是加工发展滞后,缺乏产品精深加工的大龙头、大企业,缺乏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产品销售仍然是以初级为主,附加值低,阻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楚雄州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家级畜牧业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南华安友畜牧业有限公司、禄丰双丰良种猪有限公司、大姚县百草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武定永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大。
3.3畜牧业融资难,投入机制单一
受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养殖建设成本、生产成本明显增加,众多养殖户有着强烈地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但由于养殖业场房和土地基本没有产权证,不能担保抵押,导致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多、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3.4疫病和市场两大风险长期存在,对畜牧业影响大
近年来,畜禽疫病暴发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病种越来越多,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这些频繁暴发的疫病,给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带来了阴影,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广大养殖业主反映现在的畜禽越来越难养。同时,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畜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状态也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4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议
4.1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建设四大畜禽基地
楚雄州现代畜牧业要坚持“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产业化”的原则,继续坚持猪禽稳发展、牛羊快发展、加工促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四大基地”建设。一是以楚雄、牟定、南华、姚安、大姚、禄丰6个县(市)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引进和扶持有一定规模的生猪育种公司和生猪养殖示范场建设。抓住国家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机遇,重点扶持发展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和饲养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化生猪生产原料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牛、羊养殖基地。以楚雄、双柏、牟定、姚安、元谋5个县(市)为重点建立肉牛养殖基地,以楚雄、双柏、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7个县(市)为重点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年出栏千头牛、羊的养殖专业村。三是壮大特色家禽养殖基地。以武定、禄丰、南华3个县为重点发展乌骨鸡养殖,选择有条件的专业村建立乌骨鸡种鸡养殖专业户,加强武定鸡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以楚雄、双柏、南华3个县(市)为重点发展肉鹅养殖,引进和扶持规模化种鹅养殖场建设,提高肉鹅的供种能力。扩大特色家禽饲养规模,为特色禽产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4.2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标准的产品不能成为商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十三五”期间,要切实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楚雄州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要以标准化推进品牌化,以标准化推进集约化。通过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模式,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区。
4.3加快畜禽产品加工,促进楚雄州畜牧业提质增效
围绕楚雄州畜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保鲜肉和方便肉制品。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畜产品加工企业要着力做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产品配送网络、供求信息渠道,扩大经销商队伍,积极构建企业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运营资本化的目标,使体制创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4.4推行绿色化生产,促进种养结合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和小区养殖的蓬勃发展,畜禽粪尿处理和环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环境,保障畜产品质量,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养殖观念,推行绿色健康养殖。在畜牧业规划上要优化种养区域布局,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饲用玉米、人工种草,加快推进牛羊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争取省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争取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项目,推动农副资源产业化开发、农牧循环利用。
4.5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切实强化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也对政治问题有影响。
一、畜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很多问题,农业发展空间被大大挤压,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中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像规模太小、品种烦杂,人畜混居、散放和散养、混放和混养、经营粗放。大多数乡镇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存在隐患、影响畜牧产品质量因素多种多样,长期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棘手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规划不科学,生活生产环境差
由于农村没有系统规划,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养殖环境较差,很多地方粪便满地,缺少蚊虫防治,污水没有集中处理,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也影响村容村貌。
2畜牧发展规模小,难集中发展
由于农民经济能力有限,导致规模发展受限,浪费很多资源,没有整合小资源,浪费很多公共资源,受计划经济体质影响比较深,畜牧业市场化程度太低。
3畜牧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在利益驱动下,很多养殖户会采取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来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牧产品。传统养殖办法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之养殖户比较分散,不好管理,更谈不上整体出售。
4畜牧产品生产力低下,市场需求量大
畜牧产品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缺陷,很多指标都达不到国际标准,更谈不上出口了。
5疫病防治意识淡薄
农民大多采用分散饲养,而且疫病防治意识淡薄,很难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如果出现疫情,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6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弱
传统畜牧养殖业容易跟风,很少有能够对市场做出科学研判,很容易出现价格大跌等风险,对于农牧民来说是毁灭性的。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切实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为畜牧业发展探新路
首先着眼于农村实际情况,摸清农业的具体规模,尤其是畜牧业的优势和问题,农业管理部门协调统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解决农民在畜牧养殖方面的问题,彻底从思想上重视,权衡利弊,制定出适合我们的发展规划,注意落实,从科技、内涵、市场、资源、环保等方面重点考虑,找出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2、工业反哺农业,农业向畜牧业倾斜
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基础上,鼓励大多工业参与到农业发展当中,用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为农业提供经济保障,利用政策鼓励工业参与农业,让畜牧业发展为农民创收,为全民奔小康奠定基础。
三、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创新经营
政府引导,通过实地考察引进名优品种,新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政府出资农民学习新技术,确保畜牧产品多样性,利用新技术增收增产,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畜牧产品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方式,尤其是引入“互联网+农业”,简化农业经营链条,实现资源整合,培养一批适应新型市场的新型农民。着力培育几个大型龙头畜牧业龙头企业,凸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给农民增强信心,树立一些农业发展典范,引导树立现代经营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政府帮忙开拓市场,对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畜牧产品全村推广。政府搭建交易平台,解决农牧民的后顾之忧。畜牧业做好了,就是绿色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好政策向导,着力推进现代绿色产业飞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
四、重视专业人才,提高畜牧服务保障能力
1宁洱镇基本概况
宁洱镇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城乡结合的中心大镇。辖区面积483.70km2,全镇有20个村民委员会、270个村民小组和3个社区居委会、40个居民小组,全镇辖区共有73648人,其中:有农户12953户,农业人口46397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而畜牧养殖业并是宁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为此,发展畜牧业对宁洱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尤为重要。
2宁洱镇畜牧业发展现状
2.1畜牧业生产情况
2016年,全镇生猪存栏97500头,肉牛存栏17430头,黑山羊存栏13566只,家禽存栏231833羽,其中鸡存栏216148羽。2016年,全镇出栏肉猪96833头,出栏肉牛7337头,出栏黑山羊7660只,出栏家禽471740羽,其中出栏鸡462488羽。2016年肉类产量达10646t,禽蛋产量达468t,2016年畜牧业产值达2005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06万元的32.6%。
2.2畜禽规模养殖情况
据统计,全镇建有畜牧企业5个,创办畜牧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9个,建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31个。其中: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的24户,肥猪存栏200头以上的34户,肉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20户,蛋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1户,牛存栏50头以上的8户,羊存栏200只以上的13户。
3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需要
由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制约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宁洱镇大力猪、牛、羊、鸡规模养殖,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养殖,依靠科学养牛、养羊、养鸡增加群众收入,年户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促进经济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发展畜牧业是十分必要的。
3.2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开发重点,调整生产结构,努力推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3.3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把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畜牧业发展致力于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引种繁育、配合饲料、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调制、优质牧草栽培和青贮氨化技术,动物保健及防疫技术,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为重点,使之加快畜牧产业化的发展。
4宁洱镇畜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条件
4.1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具备生态养殖条件
项目区域宁洱镇新寨地处山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极易控制外来疫源传播,所以疫病少,生长快,利于发展牛、猪、鸡养殖,并且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可放牧养畜的天然灌木、乔木林和草地15000亩,并通过《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初步估算,理论承载量为5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场潜力巨大。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可年产农作物秸秆(风干量)1800t,青绿饲料450t,经过氨化、青贮、微贮等先进技术的处理,按50%的利用率计算,可饲养2万个羊单位。充足的饲料饲草,为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供了保障。
4.2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开发潜力大
(1)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草食动物和散放的土鸡及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动物产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据畜牧部门统计,近几年,宁洱县每年调出和内需肉牛30000头以上才能饱和市场,而供应量不足20000头;生猪每年需求500000头,而实际供应量仅有300000头;土鸡每年需求100万羽,而供应量仅有60万羽。说明市场牛、羊、土鸡缺口大,市场潜力大。
(2)市场前景看好。牛肉、猪肉、土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全价营养性动物蛋白食品,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柔嫩,蛋白质含量丰富,特别是人体容易缺乏的赖氨酸含量丰富。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易于消化的优点。牛、羊皮的价值也很高,人类所享用的皮制品,90%以上来源于草食家畜,其中以牛皮质量最优良。牛皮制成的皮革占天然皮革的60%以上,牛骨骼、蹄、角和毛都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牛肉、猪肉、土鸡肉、鸡蛋的消费量越来越大。
(3)市场风险小。由于目前供应少,需求量大,而且自然放牧,其肉质上乘,绿色、安全、无公害,更受人们的欢迎,在人们肉类消费中,牛、羊、土鸡肉、鸡蛋消费的比重大大超过猪肉的消费,所以销售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发展猪、牛、羊、土鸡养殖生产给养殖户带来了无限商机。
4.3养畜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
宁洱镇农民群众历史以来就有养牛、养猪、养土鸡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并倡导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牛产业也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也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
4.4发展环境优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极为重视,提出了加快牛、猪、羊、土鸡生产为重点,加快畜牧科技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提高畜产品生产水平和效益。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在资金和技术上都给予了很大投入,而草食畜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宁洱镇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5对策与建议
5.1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
要立足资源优势,不搞一刀切,宜猪则猪、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鸡则鸡,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支持主产区和优势区发展,按照“二稳定、三加快、一突破”办事,即稳定发展猪和禽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突破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产值,增加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推进高原特色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5.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1)明确产业开发重点,突出规模经营、良种化程度、适龄母畜比例和单产水平提高等环节,突出生猪养殖产业,牛产业以发展优质杂交肉牛为主,土鸡产业开发以本地土鸡为主;
(2)优化区域布局,以促进种养业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带动和促进优势产区牛猪鸡产业的发展;
(3)努力建设具有较大产出规模的草食畜牧业优势产区,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推动产业建设,引进外来优质牛种和选育黑山羊进行提纯复壮,提高单产水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畜牧业。
5.3开辟饲草料资源,为发展畜牧业提供物质保障
要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扩大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臂形草、非洲狗尾草、皇竹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利用,加强草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增加饲草料总量,满足牛、羊饲养量的需求,实现草畜平衡。
5.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对饲料、兽药及上市肉、蛋中药物残留、瘦肉精的监管,主要对宁洱市场兽药、饲料市场及其规模养殖场户的整治检查,严禁使用国家违禁激素类药物,保证“肉、蛋”卫生、安全。
5.5抓紧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1)全面推广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生猪“321”免疫技术,及其牲畜口蹄疫、山羊痘病、禽流感、鸡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畜禽免疫密度达100%以上;
(2)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采集畜禽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为制定动物免疫计划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3)强化检疫监督,严密防范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动物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实现畜牧业全程监管,提高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
5.6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有新突破
在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过程中,注重畜产品新品牌的开发,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识等认证工作,到2020年,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30%。以土鸡和肉牛、黑山羊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生态、有机品牌。
5.7综合治理畜禽粪污,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根据《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提升人居环境人畜分离村组整体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及养殖发展区。在禁养区内禁止发展养殖;在限养区内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在养殖区内,按标准化要求,结合自然资源情况决定养殖品种及规模,对畜禽养殖场排放污物,环保部门开展不定期的检测监管,督促各养殖场按国家《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具体治污方法:(1)实行雨污分流,做到雨水不进入养殖粪便排污沟或排污管道,以及沼气池和粪液贮存池,建设雨水单独排放的沟或管道,切实做到雨污分流;(2)干清粪分离,建设干粪堆放场和粪液贮存池;(3)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畜禽-沼-果(菜、林)”、“畜禽-沼-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把畜禽粪便堆积发酵作为农家肥或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又充分利用资源,优化了种植和养殖环境,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5.8建立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海城市 畜牧业 总产量 优化产业结构循环经济
1. 海城市畜牧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城市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免疫等措施,坚持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经营,强化社会化服务,使畜牧业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09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97.3万头,出栏58.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9.1%,畜牧业产值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农业总产值的50%,蛋类总产量5.6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7.3%,居全省之首,特别是通过畜牧业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我市饲料、畜禽加工业的发展。据统计,海城市共有饲料加工企业87家,年生产饲料190万吨,年产值43亿元,饲料产量占鞍山地区的60%,占全省8.5%,名列全省县级之首。
2. 针对海城市畜牧业实际情况确定需要重点解决的五项工作
2.1加强疫病防治工作,控制重大疫病的发生。继续稳定防疫队伍,搞好畜禽免疫工作,规范检疫监督,做好饲养环节的监督管理。2.2实施科技兴牧,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开展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推广实用新技术,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加科技含量。2.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政策引导,增加投入,舆论宣传等措施,提高优良品种比例,增加单产,提高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2.4建设养殖小区,促进规模经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建设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采取政策吸引,提供养殖服务,技术咨询等措施,鼓励群众建场。2.5规范行政执法,促进生产快速发展。深入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渔业法》等行业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畜禽、兽医、兽药、水产种苗、饲料及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行为。
3. 海城市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也给水体、空气、土壤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甚至导致各种病原菌的滋生,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压力明显增大。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3.1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污水其有毒、有害成分甚至会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并且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这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已经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需要面对的基础问题之一。
3.2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会使环境中病源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畜禽粪尿及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首先对养殖场的畜禽产生危害,导致育雏死亡率和育成死亡率升高,不仅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给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化的畜牧业,是有效防止各种畜禽流行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
3.3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 。
在各种资源日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开发、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资源过早废弃,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是缓解畜牧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利用畜禽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能,也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 发展建议
4.1广泛宣传,正确引导。
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性,时刻提醒他们如不减少牲畜总量,使草场进一步恶化,将给他们和子孙后代带来严重的后果。只有加大出栏,加快牲畜周转,减轻草场压力,给草场一个修养生息的机会,才是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稳步增长的先决条件。
4.2转变广大农牧户的饲养观念 。
引导农牧户树立科学养畜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的只求牲畜的总量、不注重牲畜的品质的饲养方式。大力引进优良种公畜,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减少牲畜存栏总量,减轻草场压力,实现草畜平衡,为海城市发展生态畜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大力发展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海城市实际,推广走舍饲和半舍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实现户户有暖棚和户户有育肥的饲养格局,并结合海城市农牧结合的实际,实施“牧繁农育”的饲养方式,既解决了牧业区的草畜矛盾,又解决了农业区饲草饲料的有价利用,使农牧区走向双赢的效果。
4.4加快农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步伐。
每村都应该选出一些有经济头脑、秉公办事的人,成立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和统一的销售价格和出栏数量,减少中间商因投机造成的利润空间,使农牧民有一个合理和稳定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思考
畜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极具活力的重要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正确认识和分析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抢抓机遇,突出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推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全市逐年加大了畜牧业发展的投入,但与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不够,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薄弱,技术手段和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乡(镇)畜牧技术人才出现服务功能弱化的现象。
2、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少数企业和养殖户周转资金还缺乏保障,部分养殖户想扩大规模和改良品种缺乏资金来源,想贷款却受到担保、联保等条件的制约贷不到,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3、产业格局未形成。全市畜牧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带动效应,还没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规模效益不够明显。全市虽然引进了几家规模较大的畜牧养殖企业,但从总体情况看,畜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建设档次与规模化、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多数没有现代化监控设备,饲养方式也比较落后。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虽然达到了57.9%,但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县乡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完善考评体系,把畜牧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在现有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每年按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安排预算,采取项目配套、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集中支持畜牧良繁体系、疫病防控、标准养殖小区建设等。农业打捆资金项目、现代农业标准化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良种补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资金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三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市种植业发展已达到阶段性水平,农民收入要实现提升和跨越,出路在于畜牧业,希望在于畜牧业,潜力也在于畜牧业,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要跳出种植业就是农业的传统思维,真正确立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2、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现代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径,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推行“生态养殖+沼气十绿色种植”生产方式,形成猪、沼、果(林、 瓜、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这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创农牧双赢的最佳途径。二是以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规模化发展。力争通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肉牛生态养殖、瘦肉型猪、肉(蛋)鸡生产、养羊、林下养禽等生产基地。三是抓好畜牧产业化经营。首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引进外地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要从资源保障、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方面重点扶持全市畜牧龙头,承担起畜牧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职能。其次做响品牌。现代畜牧业最终要走向品牌化生产。全面提高畜产品品质、开拓国内外市场甚至推进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品牌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抓手。要舍得投入,加大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其三延伸产业链。围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链,把握好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现代化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与营销等五个环节。特别是精深加工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严重影响畜牧生产效益的关键。而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精深加工做坚强的后盾。以生猪为例,现在全市外销产品以出售活猪、白条肉为主,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严重阻碍了生猪产业做强做大。
3、加快保障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抓良种繁育。建设生猪纯(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提升生猪、蛋鸡良种率。二是抓饲料生产。据统计,全国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接近粮食总产量的40%,饲料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原料。要下决心培育扶持打造几家在全省、全国叫响的大企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安全饲料保障。三是抓疾病防控关。要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抓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制度,加强市、县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在流通环节上,严格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畜牧业发展的状况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草地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顶级形式,是发达国家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贵州地区,面对市场经济新理念,必须立足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西部地区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草地畜牧业,走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并对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出具体方法。
1存在问题
我省生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看,底子薄、基础差,总量小,发展速度缓慢。在天然草地利用上,以丘陵岗地及农林间隙地等类型草山草坡的利用率较高,低山、中高山区草山草坡利用率次之,近处、低处的草山草坡的载畜量已经趋饱和,而大部分边远山区大面积天然草山草坡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坡度较平缓、土层较深厚的丘陵岗地草LJ草坡大约占可利用的草地草坡40%,开发部分约占90%,而占可利用草lJ草坡约38%以上的中高山草地开发利用较少。大量的草山草坡亟需改良,贵州山区牧草多是野生杂草,草质差,产量低,利用率仅为30%左右。同时,贵州草地多集中分布于山高路远和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农牧业生产水平低,经济条件较差。在这些地区,农户养畜多是自给自足,商品率低,国家虽投入了一些改良项目,但总的来说,投入有限,人工草地和天然改良草地面积还较小。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生产方式还存在粗放经营,管理落后的问题,草食畜禽种质低劣的问题较为突出,优质畜禽所占比例较小。缺乏大的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目前形成的小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联系上还较松散,没有形成产、供、销的良性运行机制。
2解决方法
草地建设是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人工草地的草质优良、产量高,便于山区放牧管理。因此,应采取以人工种草为主,改良天然草地为辅,配合国家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在坡耕地逐步实施还林还草,促进山区畜牧业的尽决发展。草畜配套是山区草地畜牧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环节工作。在这个环节中要着重解决好草种的选择要与畜种的选择相配套,实现良草良畜;草场建设面积要与畜禽数量相配套,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益;草畜要同步发展,防止形成有草无畜或有畜无草的不平衡局面。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把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作为1I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搞好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发展养牛乡、养羊乡、养禽乡等专业养殖乡镇。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功能齐备,运转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市场要求,组织规模生产,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提升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各级组织要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眼光,充分认识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转变重粮轻牧的旧观念,树立以牧为业,粮、草、畜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大力推进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需要大量的投资,单靠国家财政支持是难以解决。因此,要把土地承包政策与山区草地畜牧业开发结合起来按照双层经营方式,统一规划,组织农户连片建设家庭草场。还要积极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克服短期行为,清除排外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资开发体系。
可采取出租、转让、拍卖、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有偿出让项目的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权等,吸引外资开发。要协调好当地农户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既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又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目前西部¨J区发展种草养畜的情况看,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立项实施,带动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前期的项目准备工作也是关键的环节。通过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增加财政收人,实农民增收致富。要通过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对大面积的坡地实施退耕还草,覆盖绿色生物保护膜,改善土地植被况,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从而保障国家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特色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76-01
1 健全我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
当前,实时地调整技术策略并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一种适合国际市场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生态畜牧业技术体系,并在农村得到应用与推广,这是我国特色生态畜牧业得以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关键。特色生态畜牧业技术体系是以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宏观调控管理体系、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作为基础,其发展动力是科学技术,充分地挖掘生产的潜能,提高生产能力,逐渐形成低耗、节粮、高效、优质、高产的生产体系,推动我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贯彻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健康观念、生态观念和法制意识
尽管我国颁布了关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比如《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难以在农村实施,人们的健康观念、生态观念、环境观念和法制意识比较差。为此,需要贯彻与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注重有关知识的普及、培训和教育,增强人们的安全观念、健康观念、生态观念、环境观念和法制意识,在畜牧业的生产当中贯彻清洁生产的理念,为畜牧业的清洁生产积极创设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发展特色生态畜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地体现出自身的行政职能来,强化监督与管理,确保有法可依,保障我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 加强食品安全工程的实施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场对工业化程度与畜产品的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一定要加快无公害畜产品的工业化进程,使用一些无公害的添加剂,如天然的提取物、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EM菌等,生产各种无公害(不含药物残留、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的配合饲料,饲养健康的畜禽,生产出有机、无公害和绿色的畜产品。首先,要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搞好无公害畜产品与原产地的认定申报,建立一些质量与数量上有保障、适应市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其次,要建立无公害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整合工商、质检、畜牧等检测技术资源,实施上市畜产品档案制度与标识制度,大大地提高禽产品的质量水平。加速制定应用标准,实施标准化的生产;加速制定跟国际接轨的无公害畜产品加工技术流程和饲养标准等,提高无公害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品牌效应。
4 注重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
充分地挖掘潜力,开辟更多的饲料来源,建设节粮型的畜牧业;改变传统意义上单一种植结构为饲料作物、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为多样化的种植结构,以使粮、肥、牧、草得以良性的循环。对废弃物和农牧业副产品一定要利用充分,比如血粉、骨粉、作物秸秆、酒糟、麸皮等。粪便在经过处理和发酵之后,还能够生产沼气,切实能够形成牧为农用和以农养牧的格局,提高产值。对草场的载畜量一定要严格地控制,维护草地的生产能力,并对草地实施改良封育。
1淮阴区现代规模高效畜牧业取得的成效及推进措施
1.1龙头带动,为规模高效畜牧业设立发展平台淮阴区不断培植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同淮阴正大、淮安中大饲料有限公司、淮安澳华饲料有限公司,淮安市淮阴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江苏天参有限公司、六和饲料(淮安)、苏粤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带动规模养殖。
1.2服务联动,为规模高效畜牧业解决后顾之忧农业、土地等各部门配合帮助规模养殖户选址规划。并组建了防疫组和专家组,定期上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服务,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淮阴区现代规模高效畜牧业当前面临的制约瓶颈
淮阴区规模高效畜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模高效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问题是:(1)土地流转困难,规模养殖用地难解决。由于规模养殖畜禽舍建筑标准太高,土地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将其作为永久性建筑对待,土地成为制约规模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2)个别部门和乡镇的领导发展规模养殖的意识不强。由于养殖企业无税收,发展规模养殖对乡镇财政无贡献,有的乡镇发展规模养殖没有总体规划,有的连一、二个规模养殖小区都未规划。(3)养殖小区配套设施不到位。由于水电等配套设施不到位影响了规模高效畜牧业的推进速度。(4)动物防疫体制改革未到位,部分乡镇出现无动物防疫人员现象,动物疫病形势不容乐观(5)养殖场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到位,畜牧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受影响。
3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与目标任务
3.1发展思路淮阴区坚持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以畜禽规模高效养殖为重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快生猪等畜禽产品加工增值增效与市场开发。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规避养殖疾病风险;加强生猪产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及订单养殖业,规避市场风险;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控制环境污染,建设清洁产业,规避环境风险,确保畜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3.2发展目标一是提供良种服务,按照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培育一批良种畜禽龙头企业。二是发展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加快畜产品现代流通,加快畜禽产品营销组织建设。四是生态畜牧业,在畜牧业上突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利用沼气工程,玉米、稻草秸秆氨化制作饲料等;发展环保生态农业。
3.3发展方向(1)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向适度经营方向发展,一是将全区现有的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户培育为养殖龙头企业,带动本区的养殖业发展,二是对新发展的规模养殖户,根据自身条件发展适度经营,如养殖母猪50头左右,年出栏生猪1000头左右。(2)组织方式向产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一是加快培植龙头加工企业。二是加快培植畜牧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三是发展畜牧业的公司化、工厂化,公司+基地+农协+农户等新型组织方式。(3)经营方式向订单农业方向发展。一是发展龙头企业集群,提高畜禽产品加工业水平、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区)一品”产业优势,主要畜禽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订单生产。(4)服务方式向新型服务体系转变。一是提高科技信息应用水平,建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科技信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创新畜牧业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进畜牧业推广“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培训体系、考核体系、淘汰体系”建设。三是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经济组织,通过培育一批、联合做亮一批、脱壳提升一批,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使其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影响力更加广泛,社会化功能更加齐全。
作者:包军丁广清薄洪峰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畜牧兽医站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关键词:崇信县;草食畜牧业;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0-0012-03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平凉红牛”百万头基地核心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畜牧业以舍饲放牧为主,牛是主要畜种,具有农区畜牧业的显著特征。2010年全县牛饲养量10.44万头,被省上确定为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2011年,全县有肉牛养殖场(区)27个、牛饲养量10.74万头、出栏4.70万头,牛肉产量3 540 t,畜牧业总产值1.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 %,全县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舍饲放牧的传统农区畜牧业正在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规模化程度不高,商品率低
崇信县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要方式,规模化的程度较低,牛仍然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养牛为种田,农户养殖规模小。出栏的牛主要是役用牛、淘汰的母牛及犊牛,农户出栏的育肥商品牛不到10 %。
1.2 肉牛科学养殖技术普及不够,农村散养户牛品种低劣,养殖技术水平差
崇信县大多数养殖农户还沿用传统方法喂牛,新的养殖育肥技术在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养殖中得不到重视,新技术推广慢。牛的人工授精比例很低,杂交改良速度慢。
1.3 农户养牛收入不稳定
普通养殖农户在整个产业链中仍然是弱势群体,大部分出栏活牛或被牛贩子上门收购,或在乡村集贸市场上进行交易,农民将牛卖给牛贩子,牛贩子再转手倒卖获利,价格掌握在牛贩子手中,造成牛的价格波动很大,农民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甚至还可能赔钱。而这些普通养殖户群体数量大,没有尝到养牛的甜头,影响了他们养牛的积极性。
1.4 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够
崇信县有育肥、饲料加工、屠宰等大型龙头企业,但是,龙头企业与养牛户衔接不紧密,企业虽然加工量很大,但没有很好地带动农户开展肉牛养殖。这样就导致了一方面企业产能过剩,大量从外地调运活牛屠宰加工,一方面农户饲养的牛卖不上好价钱。
1.5 存栏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基础母牛急剧下降
近年来,受社会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许多新生代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继续养牛,散养户养殖量逐年下降,牛存栏量减少。同时,由于肥育用时短且收益较高,致使母牛被大量肥育屠宰,能繁母牛数量下降,后备母牛严重不足,在牛肉有价格波动时更是如此,现在已经出现肥育牛源不足现象,肉牛生产链条面临断裂危险。统计资料显示,牛饲养量最高的2006年,崇信县农户牛存栏为7.58万头,普通农户平均牛存栏都在4头以上。到2010年存栏减少为2.48万头,有23.6 %的农户不再养牛。目前能繁母牛存栏量只有1.5万头,不到2006年3.3万头的50 %,近两年下滑尤其严重。
1.6 肉牛产业体系发育迟缓,社会化服务有待提高和完善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手段有待提高。肉牛市场尚存在网络系统不完善、市场功能和社会化分工程度不高、贮运手段落后、信息反馈迟缓等问题。许多农民对市场把握度不准,信息不灵,一旦市场价格变化,往往受到损失。许多养牛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近三年群众联户新建的养殖小区,部分农户已经退出,近1/3存栏不足,有的已经转产。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是造成农村养牛发展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肉牛的饲养逐步从家庭粗放式饲养向规模化精细饲养转变。但要实现规模养牛,必须解决3个问题:场地建设(土地、围墙、牛舍等),采购架子牛及饲料。而这3个问题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解决,购买1头400 kg的架子牛,按10.00元/kg计算,需4 000元,一个存栏100头规模的牛场仅采购架子牛的资金就要40多万元。目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无法解决,虽然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建起了一定数量的规模牛场,但由于购买架子牛和饲料的资金不足,农户建好圈舍却没有资金买牛,导致部分圈舍空闲。有的地方虽然建了牛场或养殖小区,但只是把家庭饲养的役用牛转移到牛场或规模小区集中饲养,在总量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2.2 肉牛养殖技术支撑不足
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粗放,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致使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肉牛养殖农民迫切需要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牛舍建设、胴体分级等关键技术,但崇信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断档,在1990~2005年15年间没有招录1名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近两年招录了20名专业干部,但都处在学习阶段,工作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全县专业技术队伍青黄不接,知识老化,甚至没有高级职称人员。
2.3 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
肉牛养殖在畜禽养殖中,投入最高,周期最长。农户饲养一头能繁母牛,从怀孕到牛犊出售需要1年多时间,利润为800元左右;一头育肥牛利润为800~1 300元左右。对于小规模饲养户来说成本更高,农户繁育小牛,由放养变圈养更是基本无任何利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的不断增加,养牛比较收益下降,影响了农民发展养牛的积极性。
[关键词] 高原特色 生态畜牧业 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13-01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县。玛曲县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定为第一产业中的首位产业,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县政府的带领,不断推进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全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各乡镇配备了强有力的“三位一体”包村工作组,并且签订责任书。在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不断对其进行投资,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能够发展的更好为目的,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优势
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独特的地理环境,由于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天然草地面积达133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288万亩,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优质牧场”,这为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除了草地资源以外,玛曲县还有丰富的畜种资源(牦牛、藏羊、河曲马和藏獒)、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如“黄河第一弯”、“黄河首曲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马大会”、“牦牛、藏羊和藏獒展示评比大赛”等,丰富的资源给玛曲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为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最后一个优势就是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县政府的支持,使得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更加顺利的发展起来,并且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能够有效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存在的不足
依靠各种优势,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较为顺利,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生态畜牧业的高原特色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品牌优势、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等方面,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玛曲县的高原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三、促进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建议
要想加快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要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将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关的建议。
1.发展产业的品牌优势
玛曲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原特色,玛曲县的畜牧业不仅是生态型的而且具有高原特色。玛曲县可以通过旅游业来进行宣传,突出高原特色和生态的品牌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玛曲县畜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打造高原特色的品牌,并且玛曲县的畜牧业可以开发出一些与高原特色有关的系列产品,开展品牌创建的活动,争取创造出一个驰名商标,不断开发出特色畜产品,开拓特色畜产品市场。当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的时候,玛曲县出产的畜牧业产品将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这将有利于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2.延伸畜牧业的产业链条
玛曲县的畜牧业以养殖牦牛、欧拉羊和河曲马为主,主要是以出产大量的牛羊肉为主,但是并没有完全彻底的开发出它的潜在资源,所以要想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能够发展的更好,可以牢牢把握住生态循环的主题,最大限度的开发出已有产业的发展资源,延伸该畜牧业的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各种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链接作用,使得高原特色的生态畜产品品牌的生产效益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响。
3.政府加大支持
虽然在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提供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但是仍需要对畜牧业的发展有更大的支持。例如继续加大第一产业首位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畜牧人才、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建设等;另外,还需加大各乡镇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提升,从基础上增加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应加大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从而提升牧户的科学养殖技术和能力,也能够使得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能够规范化生产发展,从长远角度上看,这是非常有利的。
4.疫病防控及畜产品安全
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动物的疫病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旦动物出现疫病,就会给整个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控并重”的方针,重点要抓好一些易发病、易传染、伤害性大的动物疫病,例如口蹄疫、炭疽等,要为确保畜产品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为了保证畜产品安全,应尽快完善县、乡两级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全面推进“三品一标”申报工作,强化各个环节的安全监测,从而达到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四、总结
玛曲县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凭借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不断的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发展畜牧业较好的区域之一。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到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相信玛曲县的畜牧业在未来将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周应良. 推动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跨越发展的对策[N].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09-15005.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50030)
摘要: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其经济效益的提升。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大发展这一目标,需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基础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加畜产品的产量,提高行业生产率和商品率。?
关键词 :畜牧业;经济效益;科技;农户
近年来,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供给数量持续增长、畜牧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市场配置与宏观调节相结合的模式,促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1.1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
畜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完善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人们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农田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我国粮食的生产效率低,种植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退耕还牧,种草养蓄,是很好的发展方式。同时,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高,但又不像种植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季节性差异,因此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容量。从产业链角度看,畜牧业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强,可以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皮革制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1.2 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畜牧业对农村家庭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已达到30%以上。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农民纯收益的增长速度也比其他地区快。畜牧业的发展扩展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
1.3 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链接畜牧上下游产业的纽带?
畜牧业在循环经济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是链接畜牧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中间纽带。对于畜牧产业链上游区的饲草饲料产业而言,它能够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副产品,如桔梗等农作物可用作动物饲料,降低了农民的饲料投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于下游产业而言,畜牧业为许多新型能源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畜牧生产产生的粪便可以制成农家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民的种田成本。还可为新型能源沼气等的生产提供物质保障,新能源的利用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燃料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1.4 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改善膳食结构?
人们通过饲养动物,利用畜牧业的生产能力,既可获得肉、蛋、奶等食用畜产品,还可获取皮、毛、绒等动物性产品。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畜禽产品,满足了生活需求,改善了传统的膳食结构,同时确保食物安全。畜产品中还含有人类所需的主要动物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均衡饮食,提高身体素质。?
2 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2.1 经济效益低下,市场信息不对称?
畜牧业经济效益状况决定了其发展状况。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存在着生产投入大、畜产品产出少、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同时饲养一些大牲畜的周期比较长,见效慢,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这极大的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户不能有效的获取信息,当市场形势看好、畜牧业效益提高时,农户就会盲目跟风、扩大生产;当效益下降时,农户又会减少生产,从而造成畜产品供需的不平衡和价格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2.2 畜牧业生产分散落后,规模小?
我国畜牧业生产大多采用小规模、散养式经营,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势整合形成规模经济,难以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难以实行市场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小规模生产,农户在市场信息的获得、决策供给、销售议价、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不利于保障农户的利益。?
2.3 科技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低,生产力落后,严重制约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畜禽的优质品种少,产品品种单一,没有健全的良繁体系。第二是科技成果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转化率低。第三是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落后,缺少现代化的养殖场。第四是在疫病防治方面,缺乏专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在生产养殖环节,缺乏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资源。第五受加工、检疫、冷冻、运输等环节的影响,畜产品的保鲜、保活水平低。?
2.4 产业链条不完善,与龙头企业的衔接不够紧密?
畜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畜产品主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从事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少,与畜牧业相关联的皮毛加工、新型能源等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不利于提升畜产品的附加值,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畜产品与从事肉奶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发挥企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
3 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巩固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国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宗旨,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调控与指导,依靠科技进步,促使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1 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与指导?
市场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对畜牧业的调控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政府应依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畜牧业的长足健康发展。?
加强行业信息引导,及时市场信息。建立高效专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健全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疫病防控预警分析,让信息资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特别要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减小市场盲目性的危害,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
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培训投入。给予农户技术上的支持,安排专项人员指导生产。同时给农户提供有关基础生产技术、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培训,提升农户的职业技能。?
坚持优惠性政策支持,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例如购买良种补贴、规模化养殖场改造补贴、亏损补贴、环境保护补贴等。当政府干预畜产品市场,对畜产品的价格实行保护政策时,会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产品市场形成相对平衡的供需结构,稳定产品价格。?
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而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大、标准化经营水平高、管理水平先进。吸引伊利、蒙牛、双汇等这样的龙头集团,可有效带动畜牧业的标准化经营,推动整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2 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行专业化,利于充分发挥各地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这样的分工协作,可以使饲养者提供数量更多、品种更全、质量更高的畜产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国际生产标准和市场要求相接轨。商品化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畜牧业经济活动在价值、供求、竞争三大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畜牧业?
加强新技术研发,推广各种先进的技术,重视遗传基因、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手段在畜牧产业的运用,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
采取科学有效的良种选育方式,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牲畜的生产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原种场基地,确保良种纯度。?
改善目前畜禽落后的饲养方式及简陋的条件,利用机械化的工具和适应畜禽生活要求的现代化养殖场来武装畜牧业。不仅在蓄产品的收购、加工、运输、贮藏等环节实现全面的现代化,而且在饲养的各个环节如饲料加工、喂食饮水、粪便清除、疾病防治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率。?
近年来,我市按照“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小家禽、兔,积极发展草食牲畜”的工作思路,从抓试验、示范入手,紧紧围绕畜禽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畜牧业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分户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加快了我市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一)耗粮型生猪生产数量下降
全市生猪出栏量由1995年的125万头下降到202019年末的100万头左右,并稳定在该水平;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由1995年的78.2%下降至67.6%。
(二)以肉兔、鸡、肉鸭、肉鹅为主的小家禽继续呈现大发展的态势
1998年全市小家禽出栏突破1000万只以后,我市小家禽畜的出栏量以年递增100—150万只左右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达到9.3%。到去年底止小家禽畜出栏已达1474.1万只,由于节粮型的禽畜迅速发展,其畜禽产值已经占畜牧产值的23.8%。
(三)规范化、集约化养殖迅猛发展
近三年来,我市新办规模畜禽养殖企业达26家,现有生猪养殖专业户181户,禽类养殖专业户228户,出栏肉兔100只以上的68户,养殖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13户。其中,正州养殖公司目前存栏优质的PIC父母代种猪近4000头,年产优质五系配套PIC仔猪近10头;江津市渝欣牧业公司属市外企业,该公司投资建成了两年存栏达600只的南江黄羊和金堂黑山羊种羊场。
(四)禽畜养殖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减少养殖风险的新型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目前,我市出现了,酿造+养猪、堰塘养鱼+养鸭、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模式,在发展养殖同时,也发展了相关产业,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较好地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和外出考察,我市的畜牧业发展速度在逐渐减缓,与周边发展较好的区市县相比差距逐渐拉大,很难发挥畜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作用。
(一)全市畜牧业发展速度减缓,与部分发展好的区市县相比有明显差距
近年来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家庭养殖业逐渐减少,养猪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使得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畜牧业产值由1996年占农业总产值的40.41%下降到2019年的32.40%。2019年重庆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2%,合川、开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分别为45%和41.3%,而我市分别比合川市、开县低17和13.3个百分点,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
(二)全市种植业和养殖业比例不相适应
近年来,市委、市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种植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放松了对畜牧业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屠宰税停征、生猪价格下降和禽流感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资金投入有所减少,导致农民养猪和发展畜禽积极性降低,使得畜牧业出现下滑趋势。随着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也应得到较快的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由于没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步发展,使得部分种植大户要到外地收购有机肥,增加了种植业的成本,同样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