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时间:2023-10-08 10:2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道路运输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强化;新背景

中图分类号:U169.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路运输行业要想在现代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保证其管理队伍能够具备业务办理能力强、任务分工清楚明了、服务态度热情且执法管理严明等工作特征。在意识到这一发展要求后,道路运输行业就在摸索中构建起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施行至今,逐渐显露出诸多考虑不全的工作问题,因此,为了保证道路运输行业能够跟上现代社会的运输需求的同时实现稳定、高效率的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强化的执行必须提上工作纲程。

道路运输管理强化的必要性

2.1行业适应时展的基本保证

对于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而言,改革开发是推动其行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在此期间,交通运输行业确定了核心工作职能,树立了保证民众出行畅通顺利、物资运输流动便利快捷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除了明确行业工作职能以外,还需要考虑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个体素养的提升以及行业形象的改变等等,只有这样的管理强化才能够保证运输道路运输行业跟上新时代的行业发展要求。

2.2社会矛盾缓解的有力保证

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征不难发现,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异十分明显,长此以往,地区经济差异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大,而道路运输管理的强化则能够促进人员、物资之间的交往和流通,进一步实现资金流动和转移,从而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除此以外,我国的道路建设和高级公路网的建设也正处于完善阶段,因此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物资较为集中的地区,运输和交通仍然处于强压之下,交通网络和运输通道不足的压力缓解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管理加以实现,就此化解了特殊时期、特殊地段的交通运输矛盾。

道路运输管理强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3.1指导思想的强化

首先,确立和谐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道路运输管理强化过程中两大指导思想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管理强化工作才能够以社会日益发展而带来的民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笔者个人认为除了巩固积极向上的指导思想以外,管理工作应该以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服务观念和态度的改变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再次,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促进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深化的一大有效措施。

3.2管理基本原则的强化

第一,服务性原则的强化要建立在贯彻党和国家服务相关精神的基础之上,人性化、专业化以及公益化的服务是道路运输管理服务功能需要加强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而使得道路使用人员和相关受益人员能够亲身感受到道路管理服务的优化。第二,道路运输管理还要坚持贯彻政府主导的强化原则,像一些人力资源、机构编制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合作都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统一下才能争取到,有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组织性和步骤性才能够有所突出。第三,因地制宜的运作原则,对管理区域内各个区域的实践探索持鼓励态度,力争促使道路管理队伍建设更具时代特色,并在与本地实际状况相结合的前提下促成行业发展新局面的形成。第四,全责一致原则的坚持强化,在符合精简效能管理要求的基础下,对管理体制进行梳理,完成了机构设置规范后,向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其个人职能。人员编制的合理规划能够使得部门的人员结构得以优化,最终促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名称、职能、级别形成相对统一的稳定局面,保证管理队伍与机构职责、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之间能够有所适应。

道路运输管理强化的建议

4.1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明确和管理体系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是道路运输管理组织在明确部门职能所参照的主要依据,该管理内容应该交由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管理部门执行,统一、精简、效能是职能分配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将运政执法机构与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管理结构进行整合,行政管理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布局、统一政令的管理形态,进而构建起与当地实际相符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

4.2人事管理的规范

机构设置标准的合理化是道路运输主管部门管理强化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人员总量的控制可以对机构编制执行动态管理来加以实现,除了人员数量控制以外,还要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进行加强,工作岗位的安排管理遵循竞争上岗的基本原则,定期还要进行岗位轮换。日常管理工作还包括:健全绩效评估制度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以及考核惩奖机制的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化的人事管理是保证道路运输机构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管理强化工作的一大核心内容。

4.3管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道路运输机构作为一个团体而言,其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的建设和相关培训的加强是十分必要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以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理想信念教育为突破口,让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对责任意识、政治意识、法纪意识以及群众意识进行同化,组织并建设学习指导小组,进一步巩固道路运输的现代政治思想和现代组织基础。相关管理教育则可以制定周密详尽的季度或年度计划,培训的内容可以是岗前职能明确、管理技能学习、轮岗学习培训等等,有条件的管理单位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拓展培训渠道,培训管理部门还要对培训机进行创新改革,以实现管理机构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4.4交通运输经费保障工作的加强

道路运输的经费管理可以直接划分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范畴以内,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加强是保证运输管理费用应用得到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上级或当地政府给予道路运输机构工作任务或管理职能所需经费,应该直接算入政府财政预算,以便于其运输经费得到更为全面的安全保障。

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新背景下道路运输管理的强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其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和职能作出了如上分析,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或疏忽,希望各位业内同事能够带着审视的眼光来加以评。笔者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刘建文.浅谈交通运输管理[J]. 科技传播. 2011(04)

[2] 梁德祥.道路运输管理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8)

[3] 高斌.试析对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09)

第2篇

关键词:运输管理; 概论;问题;机构与职责;队伍建设

0引言

最新颁布的道路运输主体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一条指出:“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我国现阶段道路运输管理的总目标。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运输管理概论

1.1道路运输管理概念

道路运输管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道路运输管理的要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1)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

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执行机构。

(2)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

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是道路运输市场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道路运输行业划分为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装卸搬运、机动车维修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

(3)道路运输管理的性质。

道路运输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延伸,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从行政管理类型划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属于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具有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的行政功能。

(4)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

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正确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适度调控实现运力供给与需求平衡,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5)道路运输管理方式和手段。

道路运输管理方式是依法行政管理。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必须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管理向侧重于间接管理转变。与之相适应,在管理手段上,应以经济、法律管理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管理手段。

1.2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任务、特点及基本方法

(1)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

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取决于道路运输的范围。根据国务院对交通部“三定”方案的职责规定,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是: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搬运装卸、车辆维修、运输辅助服务等5个方面。

(2)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是由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职能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其基本任务是对道路运输的发展、经济关系、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发挥政府管行业、管市场的行政功能。

(3)道路运输管理的特点。

①微观放开,宏观调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管理要放开,而对宏观经济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有机结合实施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道路运输资源的配置功能。

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是按部、省(市、区) 、市(地) 、县(市区) 、乡(镇)五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全国形成从上到下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③统一规范,依法治运。道路运输业由于具有生产门类多、行业结构复杂、队伍庞大、经营分散的特点,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范,对其各项政策、各项活动、各种关系、各种行为进行依法调整,才能促进协调发展,建立有效的运输市场规则,保证运输各方权益,维护正常秩序,推动运输生产的发展。

④关系复杂、协同管理。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运输不仅自身单独承担了大量的长途、中途和短途运输,而且还担负着其他运输方式其起点、终点处的集疏运任务,因而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横向管理关系方面,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专业经济行政管理体系,又同工商、财政、税务、物价、统计等综合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密切相关,横向管理关系相当复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应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协同工作。

(4)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道路运输管理实践中,常见的有三种管理手段、三种管理方法,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源头管理法、过程管理法和目标管理法。

①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采用价格、财政、税收、利润等与价值范畴相联系的经济杠杆来管理道路运输事务的方法。

②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依据国家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法律监督和法律诉讼来调控道路运输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运输生产和经营秩序,保障道路运输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道路运输经营者在进行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时,除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以外,还必须遵守交通行政管理法规、规章。

③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取行政许可、行政认定、行政监督检查的管理方法,依法对管理对象所作的行政决定具有强制力。源头管理法是指道路运输管理要从当地管起,以管好当地道路运输经营者和在籍车辆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实践管理工作中,要切实有效地运用源头管理法,必须使其与过程管理法有机结合,以源头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所谓过程管理法,是指在道路运输生产、作业过程,也就是在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过程中,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的工作方法。所谓目标管理法是相对过程管理法而言的,即当确定了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严格验证经营者是否合格、达标,而不要过多地去关注或干预经营者采取何种方式(当然是合法的)来达到这一目标。这不仅是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自和政企分开的需要,而且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需要。道路运输管理既要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又要注意与三种

管理方法相结合。

1.3道路运输管理的规范化

(1)规范化管理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道路运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就是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标准、规范对道路运输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对他们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组织、监督与协调,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道路运输市场管理规范有以下基本特征:程序化、标准化、统一化、定量化。

(2)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化的内容主要有:经营资格规范、市场行为规范、经营服务质量规范、运输价格规范、运输证、照、牌、单规范、规费缴纳规范、商务活动规范、监督处理规范。

(3)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业务培训、监督检查、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等。

2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职责

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体系、行政职责的职能体系和制度规范运作体系的总称。它关系到能否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以取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良好绩效等问题,其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内的管理四大环节。

2.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

当前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在交通部1987年的《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基础上,根据《国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参照各省、自治区的有关《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按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盟、州) 、县(市、旗、区) 、乡(镇)五级管理层次设置的组织机构。

2.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

道路运输管理的五级机构、三个层次以及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能及有关工作制度,构成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基本体系。根据国务院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的“三定”方案和交通部《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条例》,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确定的职责、任务和职权,规定了各层次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能。

(1)决策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部、省级)的主要职能是对全局性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进行筹划与决策。

(2)中间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市、地、州、盟级)的主要职能兼有决策和执行两种层次的职责和职权。

(3)执行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上级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的有关指令,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具体业务工作。

3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权力和从事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对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政策水平高、懂业务、会管理、作风硬、适应道路运输管理需要的队伍,就必须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建设,从队伍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入手。其具体作法是以下几方面。

3.1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

3.2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有:从严把关、加强培训、严格行政执法监督、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3.3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对从事一定职业者的一种道德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道路运输管理存在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行政效率低、办事不公平、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1)道路运输管理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

道路运输管理涉及到交通、工商、税务、公安、城建等很多部门。从实际工作上讲,这并不完全错。而现实工作中的不合理是由部门利益的存在和宏观制度上的不协调,所产生的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2)道路运输管理职责不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行业管理理论提出以来,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进行了较大改变。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对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依然认识不清,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

(3)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4)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运作缺乏效率。

第3篇

.构建“培训参与”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采取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培训单位派出一名参与者跟班培训,近距离熟悉职业人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完成培训调查和服务。培训结束后,参与者要及时对培训班开展情况和职业人才培训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总结报告。

二、探索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完善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1.探索教育培训的立体化考核方法。要采取多种手段,着力拉大对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考察的时空跨度。要运用多种渠道、通过不同的视角,积极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面采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职业人才的意见,形成立体化、多效性的考核方法。2.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责任制,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在工作业绩、职业素养上的提升。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教育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道路运输企业举办的教育培训都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职业人才的情况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针对性较差,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各企业参与培训人数太少,造成培训成本升高。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能利用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行业职业人才培训体系,联合起来构造一个培训目的明确、人才层次基本相同的教育培训阵地,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整合,提升培训效果,并能为更多的道路运输企业服务,真正建立起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运行机制。

1.发挥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

抓好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质量是建立依托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道路运输行业要重点抓好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各类交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任务。

2.加强教育培训师资团队建设,打通教育培训的通道

建立一流师资队伍,将讲座、研讨、参观、答辩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内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职业人才走上讲台,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既能在课堂上被专家的讲解吸引,又能在课间与专家互动、研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如果没有一流师资队伍的保证,没有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适应有实践经验职业人才的需要,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就不会有生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研究机构,健全结业证书制度,从而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

3.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人才资源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

第4篇

上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推动着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敦促着道路运输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做好交通运输事业,提升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道路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好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

【关键词】道路运输 信息化 发展 研究

道路运输信息包含道路旅客信息、道路货物信息,还有一些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行业等信息。道路运输信息化是把与道路运输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些信息做出处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道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的全程进行优化和控制,使道路运输行业利益最大化,推动国内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因此,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智能化的自动实现管理的道路运输信息化体系非常重要。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道路运输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进程

道路运输服务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国民经济体,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道路运输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发展阶段、综合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几个历程。

1.1 起步阶段

我国的最早的计算机源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的相关设备。信息技术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引进的,经过逐渐普及,信息化建设发展至道路运输行业。上世纪80年代,交通运输部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发展规划方案,成为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走向信息化运营的重要标志。

1.2 探索发展阶段

我国道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交通运输部进行信息系统工程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信息化建设使道路运输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壮大,道路运输行业逐渐步入智能化控制管理的阶段,为交通运输事业优化管理方式起到巨大地促进作用。

1.3 综合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进入综合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国家实行“十五”、“十一五”计划,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道路运输业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这个时期内,国内多个省市的道路运输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把服务流程、管理流程优化整合,实现信息共享、网上办公、电子档案存储等功能,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快了对道路运输信息综合开发利用。

1.4 全面发展阶段

在“十一五”计划实施期间,道路运输行业实行信息化办公取得了有效发展,进入“十二五”计划实施后,进一步的提升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信息智能化、现代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使道路运输管理能够更好地对道路运输资源进行利用,有效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2 制约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更好发展的情况

近几十年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更好发展的情况:

一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由于一些单位没有精力和人力对信息技术知识开展系统化地培训,或虽然有短期的培训,但是无法达到广泛了解的程度,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达不到充分了解、专业化的水平。工作人员无法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就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是信息技术使用率较低。道路运输管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实用性的技能,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部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媒介上面,办一件工作需要在好几个部门间奔波,影响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的体现。

三是信息化设施投入有待提高。虽然现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大发展,但是有些部门的设施和设备更新,跟不上工作需要的速度,导致一些信息化管理标准与规范无法实施,无法有效整合利用信息资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3.1 希望提高道路运输信息建设组织保障能力

希望主管部门主动负责,依据科学管理体系,对庞大又复杂的信息资源加强管理维护,明确对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加强人才管理,使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能够全力以赴,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引领信息化建设。

3.2 希望发展示范、试点工程

在近几年信息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上,一些信息化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效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因此,继续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和综合性的信息平台等试点工程,对促进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会有典型示范功能。

3.3 希望各部门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中,设备落后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因素,希望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建设与管理。

3.4 希望制定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机制

希望管理部门对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制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建立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项目的政策,以及相关机制,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性保障。

4 结束语

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信息化管理方式相比传统管理方式,可以更加公平公正地调整道路运输行业,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缺点,更进一步地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使行业和谐稳定运营,为构建高效高质、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道路运输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优质的运输系统与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峰,王志喜.浅谈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现状[J].中国科技博览,2010(13).

[2]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自治区交通厅.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Z].北京: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009.

[3]刘敬青.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30年发展回顾[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

第5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2 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2.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2.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 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3.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3.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3.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3.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结合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调查分析,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逐步构建起事故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及演练基地,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第6篇

关键词:货运;超载车辆;治理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2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142-02

引言

超载是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对超载的核定,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而超限是指汽车装载超过公路对其的限值,主要研究的是车辆装载与公路的关系,特别关注的是公路的正常使用。本文以汽车性能和行车安全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货运超载车辆治理方案研究。

原有超载行为治理措施:拆、卸、罚、记、赔、拘。“拆”(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强行恢复和拆解)、“卸”(卸载超限超载货物)、“罚”(处罚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记”(对违法驾驶人给予记分)、“赔”(收取道路赔偿费、补偿费)、“拘”(拘留违法行为当事人)。对原有措施中合理的进行更新改进,不合理的进行摈弃。

一、法制方面

在道路运输市场竞争机制运输不灵,市场调节无效,社会和其他群体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

1.加快立法步伐,健全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治理超载的关键,尽快建构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体系框架,采取积极、公平、严格、渐进的原则,尽快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提升现有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规范的法律层次,明确国家、地方、各级交通管理及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及个人在法律中所具有的职责及承担的义务,法律规范力求详尽,避免漏洞和扯皮现象发生。使道路交通参与各方和政府各部门都有章可循。

2.使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化、法制化。解决交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可能仅仅依赖于资金投入数量、道路里程等级、执法人员或是法官、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培训人员等的无限增加,更重要的是改善组织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计划与规则,使整个管理体系发挥更大的效能。改革中国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对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进行科学、详尽的划分,形成职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一个有机整体,政策制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与交通司法分离,解决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相互脱节的问题,使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政府效能得以有效发挥。

3.建立交通法院或交通法庭,确保执法行为落到实处。每年在中国发生的道路建设使用、运输管理、运营、安全事故等案件在逐年上升,仅靠公安、交通等部门去处理显然力不从心,加之多年存在的执法难等社会问题,造成矛盾纠纷不断,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安全稳定。解决这些问题,探索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执法机构,完善交通运输行为裁决程序,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设立专门负责交通事务的法院,或在现有法院内部设置交通法庭,申理交通违章案件,如经济处罚及较轻的违法案件等。

4.对货车实行扣分制。对超载车辆不仅仅要进行金钱上的罚款,也要加强对超载车辆处理,就如酒后驾车扣12分一样,对货运车辆进行单车设置分数,超载车辆也进行扣分制处罚,比如发现车辆超载一次就扣12分,不允许在规定时间内再次上路行驶。

二、经济方面

超载最本质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在从事货物运输中,为了多赢得运费,自然要装载的多。所以,经济治理是治超的根本。

1.从源头入手,切断利益驱使渠道。在治理超载时,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为司机们创造一个宽松的运输空间,保障他们的利益,他们一定会按规章合法运输,这样也就从源头上减少超载车辆上路,发挥出公路运输大通道的作用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如电视、广播、报刊、执法和管理过程中。用超载带来的危害教育、警示、感化大众,以此赢得社会和群众的拥护、车主和司机的理解。

2.采取经济手段,调节利益关系。加强罚款力度,重额罚款要超过超载利润所得,发现超载严重车辆可以实行扣除其驾驶执照,使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上路;超载运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采取经济手段使违法经营者承受经济风险和付出的代价高于所得的经济收益,这是防止违法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交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通行费和公路养路费的收费标准和征收方式进行调整,适当降低车辆通行费征收标准,并对多轴大型车辆给予收费优惠,以降低运输成本,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

3.实行“一超三罚”。即罚货主、罚运输企业、罚司机,查出为超载车辆开发相关票据或超标准配装煤碳的单位以及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管理方面

对货物运输的人(驾驶员、货主、运输企业)、车(货车)、环境进行管理,是超载治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1.驾驶员的管理。驾驶员是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的主体因素,加强对驾乘人员的管理力度是治理超载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加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遵章自觉性。从驾驶员培训环节除进行交通规则培训外,还要让他们了解国家治理超载运输政策措施,了解超载运输所造成的危害及相关处罚规定,树立和强化他们的超载是违章违法的思想意识。二是要建立驾驶员从业档案,对驾驶员从业经历进行过程监管,对其违章行为进行记录,制定详细的处罚规则,对违章行为实施相应的处罚。对多次违章、恶意违章及造成严重后果者,加大处罚力度,直至终身禁驾,追究其法律责任。

2.扩大运输车辆营运监管范围。随着社会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很多货车不受处罚措施限制,处于受控之外,是造成黑车参与道路营业性运输,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的主要原因。因此,参照国外车辆的管理模式,建议扩大对营运证的管理力度,对所有货车辆全部采取营运证管理,对违法参与营性运输的车辆,一经查实,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于企业性的车辆除对车辆进行相应经济处罚外,并对所属企业进行处罚,追究其连带责任。通过营运证管理,保证所有参与运输的车辆全部处在受控范围,未取得营运证的车辆不得从事公路运输,从而保证所有路上行驶车辆按照正常是运输装载规定进行运输业务。

3.车辆涉及生产改装管理。“大吨小标”是生产改装车辆厂家为迎合车主获取非法利益,其最终结果是偷逃了国家税费,损害了路产路权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进而获得非法收益。“大吨小标”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杜绝。

4.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要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优化运输结构,鼓励厢式货车、专用罐体货车的发展与更新,提高营运性运输车辆的市场准入条件;要规范货运行为,发展现代物流,减少运输中间环节,提高运输业主的效益;规范运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要建立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性货运驾驶员信誉档案,实行规章行为的登记、抄告和公告制度。凡同一车辆违章公告超过两次,同一运输企业违章公告车辆超过车辆总数5%的,取消违法驾驶员的营运性运输从业资格,降低该企业的资质等级。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平竞争的道路运输市场新秩序。

结论

超载运输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治理工作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等.公路超限超载治理的宏微观经济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4).

[2]梁海澄.浅议超载运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1).

[3]王文龙,路成章.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要及时适时地转入长效治理阶段[J].公路交通科技,2005,(3).

[4]陆宁.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4).

[5]高敏,杜桢.汽车超载控制[J].华东公路,2007,(1).

[6]张鸥.车辆超载的治理对策[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2,(5).

Goods Conveyance Overload Format Reasons Analysis and Government Plan Research

JIANG Qing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1,China)

第7篇

1 什么是PDCA循环 

PDCA循环是有四个阶段组成。由“计划一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文字英语的词头组成的PDCA循环,是一种基本运转形式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是开展管理质量活动的一种科学的程序管理。PDCA循环是应用于平安任务的一种顺序,目的就在于建立安全工作保证体系,提高安全系数,利用零碎的定义和方法,改革须要的机构组织,利用安全管理活动把各部门、各环节再密切地组织起来,建立成一个有明确目的、相互配合的、共同进步的安全管理无机体系。 

PDCA循环的描述:P:严格按照组织具体方针和目标,去实现目标与控制风险、提高绩效有关指标。D:执行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并且去实施和运作。C:根据措施和目标来评估业绩,然后向负责人进行结果汇报。A:总结某一段时期内的业绩过程,把它制度化,并明确指出下一阶段的目标。 

这4个步骤形成一个闭口的环状,并通过这个环状的不断进行运转,让管理质量的绩效螺旋上升。效劳和运营进程必须全面进行的系统化处理,工作服务的质量用最大限度去办到,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提高。片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引用为ISO9000品质管理和品质证体系系列标准的通用管理模式,也是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中所采取的管理模式[1]。 

2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管理安全的队伍人员分工不健全、文化素质不高、职责分不清楚。旅客运输企业管理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须要的人才大多都是具备较高素质的专门从事客运管理工作的人员。但就目前看来,管理人员多数是非专业人员,而且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任职条件要求十分宽松,一般由驾驶员兼任,中小型企业十分常见。此外,安全生产管理者或是单独的安全生管理生产机构对于有些公司都是沒有按经营模式配备,有些管理者是因为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不清楚或者不能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不足,给旅客运输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二,PDCA循环中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对于少数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来说没有制定,一部分企业有教育培训方案,可是落实方法力度不够,方案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完全是为了应酬上级的安全查看,没有真正地落实上来。如今,培训对象不全是路途旅客运输企业在平安宣传教育与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表现。无视安全治理人员、机务人员的再培训,只注重驾驶员的岗前培训和再培训的情况仍然普遍。大部分企业欠转岗培训,经历欠缺。这些欠缺会招致安全管理者和机务者没有办法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具体、精确无误地看出企业存在的隐患;同时,还会招致一些驾驶员交通安全和法制知识缺乏,尔后形成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结果。 

第三,车辆的技术管理不好。现代道路交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是车辆,道路交通的安全被车况的好坏、车辆的性能等直接影响现代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因素大多都是车辆的性能不好、机件失效或者是少数部件的损坏等造成的。多数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安全管理基于方式,按期检测和爱护只按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日常治理中,在车辆发车前,没有进行严厉的例检,然后发车,因而驾驶员没有严格对车辆进行三检作业检查,所以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同时没有加强对报废车辆的技术管理,让存在问题的车辆在路上行驶,导致交通[2]。 

3 解决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的对策 

第一,完善安全管理模式中的PDCA循环。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4个阶段是PDCA循环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通过有序的进行,持续渐进,然后组成一个进行管理安全的闭环。PDCA循环可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建立、实施运行,要明确目标,逐步完善然后达到先进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维持车辆技术的良好状况,改善车辆技术管理。设立管理车辆技术的机构,并装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者是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必做之事。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对于车辆管理机构必须制订车辆技术维修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加强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实行检测。特别是报废车辆要重点检查,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条件[3]。 

第三,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安全管理者的任职条件,严格进行从业资格审查,录用满足条件的安全管理者,形成有效的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落实。然后根据考核结果来做奖惩处理[4]。 

总而言之,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PDCA循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内涵建设而不单单只关注形式,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和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要促进在这项工作中各业内部管理和行业管理之间的相互衔接,最后进行全面完善,使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得到真正升级。 

【参考文献】 

[1]黄里锋.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大科技,2015(2):131-132. 

[2]梁奇.PDCA循环下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53-54. 

[3]邢士伟.试析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的重点[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0084-00084. 

第8篇

关键词:公路;运输;发展;优化;完善

0引言

建设交通运输强国,既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庄严使命,也是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殷切希望。交通运输行业将牢牢把握新的战略机遇,准确研判交通运输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交通运输系统需要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强国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这条主线,坚持两步走战略,突出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加强公路运输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自古以来都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据数据统计,2015年1-8月,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224.5亿吨,同比增长6.1%,完成货物周转量4058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1%。全国公路完成客运量127.5亿人,同比下降0.6%,完成旅客周转量832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3%。8月份,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31.3亿吨,同比增长5.8%,完成货物周转量55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2%。全国公路完成客运量16.3亿人,同比下降0.9%,完成旅客周转量109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9%。

2我国公路运输发展

2.1制度上完善

深刻认识深化道路运输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创新思路、勇于担当,积极稳妥推进道路运输体制深化改革。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细化完善道路运输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和举措,处理好尊重历史与依法依规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个人行为与组织化的关系、权责利的关系、统筹兼顾与属地责任的关系、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共性和特性的关系,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配套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2加强施工和检测

加大在建项目实施力度,集中开工一批项目,启动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全力以赴确保村村通客车。严格考核,要精心准备迎接每次检。加大责任落实,冲刺“国检”大考;要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行业改革。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试点改革,研究出租车行业管理改革,探索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依法强化高速公路行业监管,要持之以恒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2.3联网系统

加快智能交通和信息化建设,将驾培车、出租车、公交车全部纳入交通运输管理监控系统进行监管。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国际道路运输车辆、三类以上的班线和旅游客运车辆、应急保障车队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重型载货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稳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源头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检测仪配置率达到100%,货运源头治超体系基本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评估与考核体系全面建立,道路运输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3%,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事故得到遏制,覆盖全国的道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建成功能完备、信息互通的应急指挥平台和专兼结合、保障有力的应急运输保障队伍。

2.4超限严查

货车应悬挂准运标牌照。准运标牌照为集成块制作而成,分内部信息和表面信息,内部信息储存记载着车辆的基本信息,即车辆的出厂商、型号、长度、宽度、准载数量、车牌号等。准运牌表面显示车辆的吨位数,准运牌通过智能电子感应器就能将准运牌内部信息完全读取。准运牌的制作新车由厂商提供,现行车辆由车管部门协调制作。将超限车辆拒之路外,让超限车辆不能上路,上不了路。在各主要路段入口处设置超限检查站(点),检查站配有物品管理场(室),用于堆放管理卸载物品;入口处安装红外线扫描仪、电子感应称、智能电子传输系统、准运牌读卡系统、智能栏杆,爆胎装置。车辆通过检验区时,智能电子传输系统就能根据准载标牌提供的信息对车辆运载状况做出评判,在准载范围内,栏杆和爆胎设备就自行升起放行,在准载范围外的栏杆和爆胎装置处于栏护状态。从而消除执法过程中的人情关系,避免在执法过程中相互纠缠。

2.5强化应急管理

通过安装卫星定位终端,强化营运车辆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加强对长途客车和危货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车休息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开展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货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工作,对于一些危险罐车年内全部完成改装。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监督率和工程交、竣工质量合格率均达到100%。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反恐安保和行业稳定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运输发展中,我们要认识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加强创新和完善,不断的推动公路运输的发展,通过科技水平的完善和综合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建成交通运输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服务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勉.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3.

[2]景劲松.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2001.

[3]李群.促进我国公路运输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第9篇

着力拓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切实加强党群建设工作。狠抓党建工作。落实制度,强化教育,加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运政简报、网站等宣传平台建设,不时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加强与大众媒体的联系与协调,形成全方位宣传格局。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和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规划、有措施的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单位、文明业户、文明车辆、文明班线、文明站(点)文明驾校、样板维修企业等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文明典型。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捐助和帮扶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培育行业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行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大力提升行业文明创立的广度和深度。

(一)科学协调统筹发展。继续推进西门客运站扩建前期工作,新建农村客运站12个。合理布局公路运输枢纽和市、县(区)客货运输站(场)推动以国家、省级运输枢纽项目为重点,以市、县(区)运输枢纽项目为基础,以乡村公交和农村运输站点建设为补充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客运班线的清理和调整,完善市内客运市场,巩固省内客运市场,调整超长客运市场,推进省际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市政府2011年第62次常务会议精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公交场站建设,新建公交港湾站17个,推进公共交通智能指挥调度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步伐落实新增100辆乡村公交车工作。着实推动中心城区乡村客运发展建设项目。稳妥推进出租车行业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新增出租车运力和出租车外观标识整治及营运标志灯更换工作。继续落实维护出租车行业稳定的政策措施。

以存量车改造调整为主要方式,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道路客运班线改造为公交化运营班线,逐步推行至赵场、至凉姜、至李庄的城乡公交,各县均要在条件幼稚的1-2条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城乡公交试点。积极发展黄金周旅游运输、假日旅游运输、乡村特色农家游,以应对道路客运淡旺季客流不均衡带来的影响。主动对接全市物流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道路货运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规范货运市场管理,重点加强对货运站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运输企业平安生产、质量信誉考核的管理。推进货运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引导外挂货运车辆回流,力争外挂货运车辆回宜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新增货运车辆在市入户率达到100%翠屏区中心城区积极引导成立乡村货物配送、快运的专业货物运输企业。积极引导农村货运物流快速起步,每个县(区)均要选择1个商业较发达的乡镇作为农村物流的试点。继续强化危险品运输管理。举办现代物流发展论坛,推动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网络,加快维修品牌建设,引导维修行业发展,鼓励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打造机动车服务品牌,大力建议国内外品牌汽车建立售后服务维修站,发展和完善农村机动车维修网点。

严格车辆技术审查和营运客车类型等级划分,继续强化车辆技术管理。加强二级维护核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修车洗车(含配件销售)集中市场建设,清理整顿主城区修洗车网点。全面贯彻《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方法》把好驾校准入关,积极引导驾校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精品化道路。完成驾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现有驾校上档升级,扩大经营规模和培训能力。进一步规范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工作,规范培训监管。完成道路运输许可证换发工作。开展教练员评比活动,评选优秀教练员。加快道路运输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完善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档案和营运驾驶员动态考核及退出机制。

(二)开创思维健全机制。注重法规制度建设,全面梳理市场管理政策法规,完善行业管理方法及配套管理措施。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道路运输改革、发展新特点,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大力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服务到位的行业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顺序,积极研究探索运用招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等新方式,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调整监管执法架构,探索建立运输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督察指导、联合执法、统计和定期通报、属地管理等机制。完善“96515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功能,促进市场监管社会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推进行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完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考核机制,加强道路运输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健全从业人员、车辆年审、客运班线等基础台帐,完善道路运输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全面提高道路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建立完善道路运输统计制度,加强行业统计分析。做好燃油消耗申报和燃油补贴发放。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引导市道协、维协、公交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发展中起好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管执法资源,抓好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实现科学监管。

(三)深入力量强化监管。全面落实平安生产两个责任主体和两个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平安工作组织网络。抓好管理手段完善,严把开业和新增运力平安审核关、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关、平安监督检查关,从源头上保证道路运输平安。以“抓源头、抓预防、抓事前监督”为着眼点,全面开展道路运输行业全员平安教育培训,强化平安生产意识。继续强化监管的力度与深度,认真做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平安状况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因素,防范于未然。以建立维稳工作机制为重点,积极开展出租汽车、公共汽车、农村短途客运车辆行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综合运用好宣传、教育、思想工作多种手段,疏导化解矛盾,把影响稳定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严防各类发生,确保行业健康、继续、稳定发展。

(四)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上下工作联系,始终保证政令疏通,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全市工作一盘棋,发展步伐相一致,努力建设责权利统一、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夯实完善基础管理工作,实行制度公开化、业务顺序化、档案规范化、服务规范化。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规范执法资格、顺序、取证、文书和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和案件评查等制度,落实执法公示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处置交通行政执法投诉,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做好法制信息的交流工作。加大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按规定要求和时限及时办复各类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件。继续扎实开展道路运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以和谐为主线,以创建责任行业、责任部门和责任岗位为着力点,全行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捐助和帮扶活动。继承和发扬道路运输行业的优良保守,大力培育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行业文化,为道路运输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10篇

二0一三年安全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和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平安度过。在二0一三年的工作中,公司安全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深入宣贯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规范》、《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意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运输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法》。认真扎实开展各项安全专题活动;夯实全主体责任制,大力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普及,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确保了公司的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发展。现将2013年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公司投入营运车辆77辆,安全行驶总里程783万公里,发生责任事故35起,死0人,伤21人,经济损失   ,事故频率上升了10%、死伤人数比去年下降了40% ;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行车安全责任事故;非营运车无责任伤亡事故;消保工作均在控制目标范围内,无服务质量投诉。(发放     安全奖金)

二、安全工作情况

(一)、做好年度安全工作安排部署,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组织各部门、科室、签订了《2013年度安全生产、稳定责任状》,《2013年度驾驶员安全行车责任书》,签订面达100%,将安全目标指标量化、分解到各部门、科室、岗位、人员,并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

(二)、认真做好“春运”、“客运道路安全年活动”、“生命带-安全带活动”、“道路旅客运输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道路运输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的安全工作,确保每项活动开展扎实平稳有序进行。

“春运”按照县运管所和公司春运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提前召开了春运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春运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春运运输安全工作,组织全体员工、驾乘人员层层签订了春运安全目标责任书。进行春运安全教育培训,精心组织教案,突出典型事故案例与规章制度及规范向结合,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和事前预防。春运工作坚持 “安全第一,优质服务,有序组织”的原则,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让旅客走得舒心,走得放心的春运工作目标。对“客运道路安全年活动”、“安全生产月”等阶段性专项安全活动,严格做到事前有安排,事中有落实,事后有总结,实现了活动期间安全秩序的根本稳定。

结合上级安排实施的“生命带-安全带活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分别成立各项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抓好活动前的安排、部署、动员,做好活动中督查、分析。做好活动后的总结、巩固和提高。

(三)、坚持安全会议制度

今年,坚持了安全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安委会、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例会和驾驶员安全学习,并及时进行了统计。会议、学习中及时总结各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和对存在的安全工作不足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下一步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传达了各级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新要求,通报、分析了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确保了安全工作不拖拉、无死角、无遗漏,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今年,共计召开安委会4次,安全生产分析例会12次,驾驶员安全学习72次。

(四)、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安全专项整治是我司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司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继续以“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抓源头安全隐患整治、抓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为工作思路,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落实,危险源排查、整治,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应急方案的完善与演练,基础资料的管理为重点。今年,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春运”、“ 客运道路安全年活动”、“道路客运隐患整大排查大整治”、“ 生命带-安全带活动”“ 道路运输客运市场专项整治”以及防汛工作等专项活动。活动中,从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安全监管督查、责任追究以及员工、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组织各部门、科室进行了安全自查。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中,严把人员关、车辆技术关、准入关,对查出的隐患记录在案,做到了隐患及时整改并跟踪治理,隐患整改率和违章处理率达到100%,杜绝了因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五)、严格源头管理、行车安全管理,落实车辆、驾驶员准入制度

1、重点抓好人、车、路、环境的四项监控。一是:严格驾驶员的准入和管理。人是行车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今年,制定了驾驶员“开车请系安全带”、“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三检”规定,并加强了日常督促落实。对新进驾驶员,严格按照国家两部一局新颁布实施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意见》的要求和新标准,严把准入关,对不符合要求的驾驶员一律不予聘用,对严重违规驾驶员一律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驾驶员个人档案,并对资料及时更新,档案内容齐全,确保其时效性、完整性与连续性,有力促进了制度化、标准化管理;二是:抓好车辆技术管理。通过“道路旅客运输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的开展,仔细逐车检查车辆行驶里程、车辆二级维护及审检和技术资料装存档情况,按新《规范》要求确保档案内容齐全,有时效性、连续性。坚持预防维修和预测维修相结合、日常“三检”和车辆技术隐患排查相结合的车辆维护管理原则,开展车辆隐患集中排查4次,保证了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杜绝了机械事故的发生。并按时进行车辆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车辆维护台帐记录齐全;三是:抓好路况的防范,集中开展运行道路隐患排查3次。时刻关注天气、道路信息情况并及时通过短信平台预警信息,特别加强春运加班安全管理。严格做到天气、路况不好不发车;四是:落实了重点时段的监管,安全关口前移,杜绝行车事故发生。

2、抓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人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制度奖惩逗硬,杜绝了因管理不到位引发的源头安全责任事故。

3、抓好安全动态监控管理。一是:根据年前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及车辆调整情况,按照分片监管的具体办法,确保了分片监管的有效性,每月开展驾驶员安全学习2次,从根本上减少了违法、违纪行为;二是:严格执行公司GPS安全管理办法,落实了监管职责,对在监管中发现的车载故障问题及时联系GPS中心进行维护,确保平台定位良好、准确。严格纠正违章行为,今年,对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理,并及时通报;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路检、路查38次,检查客运车辆300余车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违章行为得到了基本遏制,杜绝了因管理不到位和源头监管不力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上路稽查38次查处 11人,3380元罚款   .车载监控查处 25人,5910元罚款   )

(六)、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今年,按照2013年驾驶员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驾驶员进行集中培训,时间达50学时;驾驶员日常安全教育学习每月2次,职业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参培率100%,合格率100%。安全教育培训内容重点放在国家、行业新修订颁布实施的《道路旅客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意见》、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季节、阶段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驾车习惯、应急避险处置、汛期安全驾驶技能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达到了培训目的,取得了培训效果,提升了全员安全意识。同时,认真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宣传,邀请公司上级及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寓教于乐创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并取得良好效果。

(七)、严格执行公司保险规定,坚持车辆统一保险,认真做好车辆保险和安全统筹金工作

按照公司机动车辆统一保险制度要求,对车辆足额进行了投保,购买了法定交强险、三者险不低于100万/每车、承运人责任险不低于30万/每座等,无一例脱保、漏报和保额不足现象。进一步有效规避了社会风险和企业风险。

三、 存在的问题:

虽然2013年在安全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公司安全工作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一是全员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应依据新规定进行及时修订,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我公司将采取安全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及从业人员培训。二是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切实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三是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2014年年安全工作重点

继续以“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抓源头安全隐患整治、抓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为工作思路,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评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强化危险源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应急方案的完善与演练,做好基础资料的管理,尽快完成企业安全评估达标工作任务。从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安全监管督查、责任追究以及员工、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组织各部门、科室进行安全自查。严把人员关、车辆技术关、准入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第11篇

当前道路运输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主要是以传统报表统计、油耗定额考核、节能操作培训等做法为主。由于传统节能减排管理,不能对车辆技术状态、驾驶员的操作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因此节能管理、安全管理效果有限。通过对原有的GPS车辆监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利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带行驶记录的GPS车辆监控系统,除了有效地监控车辆行驶速度、运行线路外,还可有效地监控车辆的技术状态、驾驶员操作状态,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道路运输安全发展、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一、具体措施

(一)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强化领导,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综合协调各项节能减排工作。集团公司安全技术部负责对公司节能减排措施实施进行监控,信息部负责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各基层运输单位负责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并有效执行各项制度和措施。集团公司通过开发机务管理系统,明确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节能减排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有效在解决了在节能减排工作职能不清楚、岗位设置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工作职能、调整了岗位设置和相关人员,做到了职能到位、人员到位,进一步完善了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确保了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推广应用机务管理系统,不断优化、完善节能减排各项工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强化节能减排基础管理。

通过推广应用营运车辆机务管理系统,将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燃油和轮胎消耗监测和统计、零配件更换等机务管理工作纳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强化了机务管理手段,同时在此基础上,优化工作流程并完善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为推进各项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近年来,我集团公司制订并实施了《营运车辆驾驶员燃油定额管理办法》、《车辆维修保养和检测管理制度》、《爱车例保管理制度》、《机械故障处理办法》等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有效地强化了车辆日常维护管理,确保车辆运行质量,节能减排的基础管理得到有效加强。

(三)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2011年,集团公司投入294.84万元资金对GPS车辆监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对不符合部标技术要求、功能上不具备行驶记录仪功能、打印机功能、摄像头拍照功能的1250台GPS车机整体淘汰更换,安装使用带行驶记录仪功能的新GPS车机。通过安装使用新GPS车机,有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1、 GPS和行驶记录仪数据的提取、分析和汇总,对于及时发现车辆故障,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1年9-12月,集团公司各单位根据GPS和行驶记录仪数据共对营运车辆进行小修百余车次,并针对规律性的故障表现,进一步完善了车辆的运行检验、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机务管理工作。由于及时发现及时修理,避免了更大机械故障的发生,降低了实际维修费用,间接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2.、GPS和行车记录仪均有超速、驾驶操作的统计,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针对不同车型和运行线路状况,结合客车厂家提供的经济时速,制订了车辆运行的速度上限,每月汇总、分析超速情况;针对行驶记录仪反馈的每位驾驶员操作状态,及时汇总分析,由安全技术部门通过技术培训、心理辅导、奖优罚劣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纠正驾驶员的不良习惯,培养驾驶员节油意识,提高节油技能,截止2011年12月底,共举办驾驶员专题培训和辅导班4期328人次,使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深入贯彻。

集团公司推行的GPS车辆监控系统技改项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财政厅评审、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会评审、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审核等程序,获得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支持。

(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绿色驾驶”培训工程。

近年来,集团公司着重于驾驶员安全、节能降耗的系统管理,在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驾驶员操作状态、车辆技术状态等大量的原始数据,大力开展“绿色驾驶”培训工作,通过大力开展驾驶技能培训、节能操作培训等一系列相关联工作,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管理的节能方法,进一步强化了驾驶员“安全、节能、环保”驾驶理念,全集团公司树立了23名节油标兵,以点带面,为全面推广节能减排管理夯实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推行“绿色驾驶”培训工程,2011年度公营客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下降了3.52%,取得了良好的节油效果。

(五)、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集团公司在公营客车中推广应用了美孚黑霸王1号5W-40全合成发动机油,该型号油是美孚公司高科技新产品,具有冷车启动快,机油压力上升快;动力强,爬坡有力;机油损耗低、节油等技术特点。通过推广应用美孚黑霸王1号5W-40全合成发动机油,使发动机换油周期由3万公里延长至10万公里,不仅极大地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同时对车辆提供更好的保护,降低运营成本,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效益评价

我集团公司通过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大力开展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管理,抓住了“安全”和“节能”两个影响道路运输发展的重要环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12篇

在国务院2009年初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作为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一项主要内容。紧接着,2009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海关总署、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制定了《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10个省(区、市)作为甩挂运输首批试点省份。

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甩挂运输发展,推进试点工作建设,11月4日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以“新时期道路货物运输发展”为主题,签署了《中部六省推进公路货物甩挂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中部六省道路货运信息共享合作协议》。会议决定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战略合作,探索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货类的甩挂运输模式,共同构建并完善六省甩挂运输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国外甩挂运输发展迅速

发展甩挂运输,为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经济运行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甩挂运输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

20世纪4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就开始大量的采用甩挂运输,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的大型货运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甩挂运输,在北美、西欧等公路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以牵引车拖挂半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的运输方式占据了总运输量的70%~80%。

美国是全球推行甩挂运输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甩挂运输发展规模最大、管理体系最完备的国家。2009年,美国牵引车、挂车拥有量分别为182万辆和567万辆,牵引车和挂车比例达到1:3,无论是整车运输公司还是零担运输公司,其干线卡车运输无一例外均普遍采用甩挂作业模式。如:美国世能达公司70%采用甩挂模式,公司拥有各类牵引车1.25万辆、挂车3.4万辆(98%是53英尺厢式半挂车),拖挂比达1:2.72;UPS Freight公司干线运输车队拥有6700辆牵引车和22100辆挂车,拖挂比达到1:3.3。在美国的带动下,北美各国(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内陆干线卡车运输普遍采用甩挂运输模式,构建了北美庞大的甩挂运输网络。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在20世纪末即已通过规则,可以执行一车两挂,列车总长度25米,总质量最大可以达到60吨,牵引车的发动机功率多在309千瓦以上,最高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110-125公里。

在澳大利亚,一车三挂已成为汽车列车的主要方式,列车总长达到34-40米,总质量达到70-80吨,发动机最大功率都在380千瓦左右,行驶中的常用车速在每小时50-60公里。

国内甩挂运输发展不平衡

但在我国,甩挂运输的发展明显滞后。甩挂运输是提高道路货运运输和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自1996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交通部、公安部共同发出《关于开展集装牵引甩挂运输的通知》后,交通运输部对甩挂运输这种运输组织方式的重视和呼吁力度逐步加强。

早在20世纪中叶,甩挂运输就被我国的多个部门提倡,然而仅停留于口头上。之后,甩挂运输才逐渐被重视起来。1996年的《关于开展集装箱牵引车甩挂运输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甩挂运输;2009年3月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09年12月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提出减少挂车的检验次数,调整挂车保险,针对一辆牵引车配多辆挂车的情况,设计以牵引车为单位的车辆保险产品,要求完善挂车证件管理等。随着近两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甩挂运输逐渐得到多个部委的重视,2010年10月和11月26日分别出台了《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我国甩挂运输迎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组织、试点先行、循序渐进’这样的思路和原则,培育龙头货运企业,通过第一批甩挂运输试点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全省货运企业发展甩挂运输热情空前高涨。”在介绍河南省货运物流发展基本情况时,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局长吕全德在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上说。“河南已有20余家货运企业开展了甩挂运输业务。目前,河南8家国家甩挂运输试点企业,从事甩挂运输的牵引车172辆,挂车299辆,牵挂比达到1:1.7;甩挂运输转线31条,甩挂年均货运量3.1万吨,货运周转量635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省甩挂运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牵引车与挂车的比例为1:1.3,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5。整体发展不平衡,甩挂运输业务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港口城市,厦门的牵引车和挂车的比例约为1:4,福州的比例也约为1:3,深圳的比例约为1:2。在这些地方,有些专门服务港区作业、服务个别大型外资企业(如厦门的灿坤)的集装箱运输企业牵引车和挂车的比例达到1:10。

在甩挂运输发展相对薄弱的中部省份,“下一步要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优化甩挂运输发展环境。”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魏士彬在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上建议中部六省,各省可选取2-3家成熟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选取2-3个道路货运站作为共用站场,推动中部六省区域运输合作。

中部六省签署《甩挂运输发展协议》

为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提升道路货物运输效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11月4日在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上,经中部六省运管局协商,制定了《中部六省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简称“《协议》”)。

根据该《协议》,中部六省将依托中部六省交通区位优势,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企业主体作用,通过试点推进、引领示范,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协议》力争到“十二五”末:各省30%以上的省辖市纳入区域甩挂运输网络,甩挂运输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甩挂运输在道路运输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省新建或改造2-3个甩挂运输站场,基本形成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重要城市为节点的基础设施网络;大吨位牵引车和箱式半挂车在甩挂运输企业得到普遍应用,甩挂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初步适应甩挂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其中,《协议》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积极打造甩挂运输品牌。《协议》要求强化政策和经济调节,促进甩挂运输资源向服务质量好、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作的甩挂运输骨干企业;适时建立区域甩挂运输联盟,积极推进六省甩挂运输的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打造甩挂运输品牌,促进甩挂运输合作机制常态化。

为了确保甩挂运输合作机制的常态化,会议同时倡议建立省际甩挂运输联席会议制度。结合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由组长单位组织,总结年度工作经验,确定下一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

中部六省《协议》的签署,将致力于“依托省际运输通道,科学规划甩挂运输站场,合理布局甩挂运输节点,逐步形成区域甩挂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共同开展甩挂运输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创新运营组织管理方式,探索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货类的甩挂运输模式。强化政策和经济调节,促进甩挂运输资源向服务质量好、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积极打造甩挂运输品牌。紧密结合甩挂运输发展需求,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魏士彬表示。

甩挂运输面临诸多困境

甩挂运输的发展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包括发改委、公安、交通、保监会、海关等等,很多问题需要各个管理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因此如何协调各管理部门共同推进甩挂运输是甩挂运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正如江西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刘伯康所言,“我国的物流业实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就有36个参与单位,我省也有16个单位参与。联系会议由发改委牵头,但其组织相对比较松散。多以文件、会议的方式提出要求,但极少检查,更谈不上问责追究。”

因此,发展甩挂运输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甩挂运输为未来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针对甩挂运输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如对甩挂运输车辆出台通行费优惠政策;制定甩挂运输车辆证件管理制度,实现不同企业、不同区域之间车辆的搭配,进行甩挂运输作业。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才能促进甩挂运输的优先发展。

此外,要鼓励甩挂运输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中不合理的规定,修订相关条款。有从业人员认为当前应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机动车的定义,不将挂车列为机动车范畴,这样挂车就不需要缴纳交强险,也不必要承担事故风险责任,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还可以使保险制度更加合理。

业内也有专家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用于装载海关监管货物的集装箱和集装箱式货车车厢的监管办法》,“为便于开展甩挂运输,将对车辆的监管只限于装载货物的集装箱和挂车,而牵引车不需要等待报关,可以开展其他作业。”

综合甩挂运输面临的困境,可以用业内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拖不上,甩不下,挂不上,运不畅”。具体表现在车辆检测、车辆保险、车辆使用年限、车辆证件管理、车辆标准化、车辆通行费、车辆海关监管等方面。除了要环境方面的配合,还需要修改相关技术标准。如建立甩挂运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对现有车辆技术标准不配套、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改,以符合甩挂运输运行畅通。

甩挂运输要“甩”起来

随着甩挂运输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这种运输方式,然而甩挂运输自身短板林立,发展困难重重,目前业内对存在的问题都比较认同,但如何采取措施,如何落实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甩挂运输研究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难题。

甩挂运输要“甩”起来,需要标准化车型、网络化站场和信息化管理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美国在这几个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运作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做法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非常重视车辆的标准化,联邦运输部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车型分类标准以及整套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体系(FMVSS)。其中车型分类是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基于不同车型分别规定其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美国的车型分类和分级标准主要有联邦公路局(FHWA)的车型分类标准和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车辆分级标准。

美国用作甩挂运输的站场大致可分三类:其一是工商企业用作仓储的站场;其二是运输企业专用于集散货物的站场;其三是用作挂车运力储备的停车场(挂车池“Trailer Pool”)。在美国,所有规模化的物流运输企业都有自己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化管理成为甩挂运输必不可少的运作条件。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致都具有车辆和货物的实时追踪、车辆调度、客户管理以及后台的业务操作管理等基本功能。

美国大量研究和公司实践表明,卡车采用甩挂运输,对于提高运输效率、节约物流成本、发展多式联运、促进节能减排等,具有显著的成效。有一份Highway Provider View of Long Combination Vehicles的研究报告表明,组合式多轴汽车列车比小型单体货车可带来的效益包括:节约运输成本20~33%;减少对公路路面的磨损约1/4~1/3;运送相同数量货物可减少路面交通量最多达85%;5轴半挂汽车列车和8轴全挂汽车列车的碰撞事故率约分别只相当于3轴单体货车的17%和2%;5轴半挂汽车列车和8轴全挂汽车列车的单位油耗约分别只相当于3轴单体货车的46%和31%。

经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卡车运输政府管理规制,主要涵盖车辆管理、承运人注册登记、卡车司机注册登记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中部甩挂运输的未来规划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局长石先平在谈到湖北物流今后发展重点时提到,要组织实施交通物流企业示范工程。建立完善交通物流企业示范制度,通过示范引导,鼓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培植一批发展潜力大、技术新、竞争力强的交通物流企业。鼓励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鼓励货运企业运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刘伯康在提到新时期江西省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工作思路时也表示,要推进甩挂运输发展。“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精神,以开展甩挂运输试点为契机,培育骨干货运企业,以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促进货运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

吕全德在谈到河南货运物流发展的基本设想和具体思路时则表态,将鼓励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开展甩挂运输。为促进甩挂运输发展,“我们即将对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单位的甩挂运输车辆,在省内的高速公路通行费给予30%的减免。”他还明确表示,“对交通运输骨干龙头企业,在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建设、甩挂运输试点方面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