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地资产管理

土地资产管理

时间:2023-10-08 10:2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地资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土地资产;管理

油田的挖掘、建造等环节工作必须使用相应面积的土地,而我国的土地整体资源不足,由此油田企业必须要认真管理对应的土地资产,但是现在整体管理环节还存有较多的问题,油田企业负责人必须仔细思考,做到对土地资产的良好管理。

1油田企业的土地资产

油田企业的建筑、油井、站点、线路等设施都需要使用对应的土地,而这些土地资源正是企业的资产,油田企业的土地资产特征为:第一,需要的面积数较多,但是使用的过程之中,并不能做到“集中”,比如油井的位置边不能够再建造储存的场所,而且石油、燃气等必须要分别转运,所以必须用较多的线路来设置;第二,石油、燃气等在地下的位置只在几个城市之中,所以企业可以选择的土地整体面积较“固定”;第三,油田企业在规模层面还有一些差别,所以他们可担负的土地面积也是不同的。

2油田企业对土地资产的管理环节工作现存问题

从油田企业的土地类别资产整体特征可以发现,企业必须对其予以管理,这样才能够使得开采环节良好进行,由此收益必定会得到了保证,但是现在对于土地资产相应管理环节工作来讲,并没有达到理想结果,主要的问题为:第一,油田各个企业并没有把握到土地资产的真正状况,包括面积数、使用需要的证件等;第二,企业如果能够良好使用已拥有的土地,那么必然可以得到对应的收入。但是这必须要先把握到土地的拥有各方,这样才能够让他们都得到对应的收入和权利,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负责方并没有考量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在规定、文件等之中没有记录各方应有的土地数,安排每一方收入时,必定会有不正确的状况[1];第三,企业的资产之中,土地这个类别资产的价值会改变。所以企业需使得技术有一个提升,这样在土地的价值有减小状况的时候,才能使企业的收入不会有减少的状况,但油田企业并没有做好这个方面的工作[2]。

3油田企业如何管理好土地资产环节工作

油田企业在对土地资产予以管理的过程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企业的负责方必须要思考解决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土地公路管理这个环节工作的人员来讲。

3.1负责方转变观念,设立对应规定

首先,油田企业的负责方需要对土地资产予以研究,把握到其真正内容以及需要被管理的缘由,然后加以重视,在这个基础之上,学习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向国外的企业学习;其次,设立对应的规定,先对土地资产做记录,然后明确其类别,比如开采、运输以及储存这三个类别的土地,需要选择对应的方法,以使得管理这个工作有一个较好结果;最后,建立专门管理的团队,尤其是对于土地和公路管理部门,要把握管理工作的量,然后选择人员的数量,最后对所有人员都要予以培训,让他们把握相应法律、知识以及工作的方法。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管理环节人员如果考量到了“新”状况,必须与企业的负责人做出交谈,以找到处治的方法。

3.2加强管理环节的力度

做好上一个环节工作之后,油田企业就要加强管理环节的力度。一方面,检查已经记录的土地资源的信息,然后检查相应的证件是否已经办理,如果有错误记录或者是未记录的信息,需要将其改正以及增加;另一方面,土地管理环节工作人员,要到油田的生产环节去进行具体检查,由此及时考量到相应问题并予以解决。

3.3注意节约

除了上面两个方法之外,油田企业的负责方还必须注意到节约:一方面,在选择土地的时候,需先设定对应方案,然后运用三维立体相应软件进行模拟,考量选择的土地面积是否过多,由此做到节约,而且在选择的过程之中,要思考使用闲置类的土地,如果找不到闲置的土地,再选择农地[3];另一方面,注意对操作环节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对于打井和线路这两个方面,在操作的过程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地点。另外,管理环节人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以及时把握到“新”状况,由此对管理的方法予以提升。

4结语

总之,油田企业做好土地相应资产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企业土地公路管理环节人员必须要仔细思考。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国家也应进一步完备对应的法律、规定等,为油田企业能够做好管理土地相应资产的工作提供规范。

作者:张心勤 单位:天津大港油田土地公路管理部

参考文献:

[1]赵选民,刘娜.油气企业土地资产综合效益评价——基于长庆油田的实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0.

第2篇

【关键词】石油销售企业 土地资产管理 风险及对策

一、石油销售企业土地资产的特点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性资产,没有土地,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就没有立身之本。石油销售企业的土地呈现宗数多分布散、闲置待用多、土地取得方式复杂多样、管理难度大、取得和使用成本不断上升等特点。宗地多分布散。不同于其他企业土地集中在某市或某县的情况,销售企业25000余宗土地分布在1400多个市县,土地登记、租赁管理都要在当地进行,需要面对各级甚至是乡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而土地管理的地方特色比较重,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政府执行土地政策差异也很大。土地取得方式复杂多样。新增用地通过招拍挂和股权收购取得,存量用地有自有、联营、承租三种方式,自有土地又有划拨、授权经营、出让,由于历史原因土地取得方式复杂多样,用地存在风险。闲置待用多。企业空闲、废弃及闲置待用土地2500宗,闲置面积2910万平方米(约4.36万亩),如何盘活低效土地资产是销售企业土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土地取得和使用成本不断上升。加油站建设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方式后,由于竞争激烈使得土地取得成本不断飙升,随着国家对城镇土地使用提高和地方执行政策到位,土地使用税还将进一步上升。由于上述特点导致销售企业遇到的复杂情况最多,集中管理的难度最大。

二、石油销售企业土地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加油站用地存在法律方面的风险

用地手续不完备。企业未经批准,未履行全部手续或者办理明显有瑕疵的手续即占用土地建造加油站,未按照约定履行土地出让合同。

用地性质违规。因无法取得商服用地,企业可能会占用工业、教育科技文化用地建造加油站,对于城乡结合部、城郊和农村地区,为了抢占市口,企业也可能会违规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建造加油站,以上不当行为可能带来行政处罚、停业整顿、收回土地、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严重的法律后果。

权属登记不规范。存量用地权属登记不规范带来内部管理风险,加油站土地无证问题,加油站收购后土地权证未及时进行变更,联营站土地作价入股方未将土地证转移登记到联营站名下等等,以上这些登记不规范的问题会带来土地权利主体缺位,物权瑕疵,影响权利的行使,甚至带来企业资产损失和其他经济损失的风险。

承租用地管理不到位。承租他人土地用于经营加油站,因土地无证,划拨地出租未经批准,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出租人违规用地,违章搭建,未办理租赁备案,未取得房地产租赁他项权证、租赁合同约定不明等问题带来营业执照到期后无法延期、新办证照或行政许可事项受阻、失去经营网点、引起纠纷诉讼、造成经济损失等风险。

(二)闲置待用土地存在政府收回的风险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土地,连续多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石油销售企业土地待用(空闲、废弃、闲置)比较多,多数时间比较长,政府可能对待用闲置土地和低效使用土地可能实施政府无偿收回和低价储备办法。销售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关闭的油库和加油站,待用土地中70%以上是划拨土地和授权经营土地,转让、出租与合作开发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家土地政策限制。土地闲置待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保障本地石油市场的供应,大部分地市县石油公司都有油库。随着中国石化的企业重组,对石油商品的物流不断优化,按总部要求的逐步对市县石油公司油库进行关闭,原则上一个地区保留1-2座油库。目前这些关闭的油库多年,土地大多属于划拨地或授权经营,地段较偏远处于城郊地带或乡镇。

随着城镇的不断扩张和交通系统建设的不料完善,由于因当地政府进行道路改造(拓宽道路、改变道路、修建高速公路)和城市规划引起加油站关闭或迁址。关闭的加油站多年未营业。土地已经处于空闲、废弃、闲置的待用状态,一般属于授权经营地。

由于2000年左右集团公司成立后,为抢夺市场、抢占网点或进行战略性收购加油站,这些加油站(石油站)网点建设比较密集,相隔距离很近,单站经营量很小,考虑到营运成本等各种原因,关闭了加油站。

为减少管理层,随着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地县一体化到位后,县级经营部大部分搬到了城区加油站办公,原县支公司办公楼及其土地可能闲置。

(三)闲置土地房产出租存在法律、经济、安全和环保等风险

租赁标的风险。闲置土地房产出租首先遇到的是该土地房产能否出租问题。租赁标的若是闲置的土地,则面临被政府收回的风险,对外出租可能带来违约问题。租赁标的若是划拨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则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出租;经批准出租的,应当将租金中的土地收益部分上交国家。租赁标的若是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经批准建设的临时建筑等违法建筑,则根据有关规定租赁是合同无效。所以租赁标的审查,是避免闲置房地产出租风险的首要问题。

租赁合同风险。租赁合同签订是闲置土地房产出租最重要的工作,合同的完整性、规范性直接影响到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很多风险、纠纷都是因为合同约定不明带来的。承租主体合格问题,承租主体选择不当,是造成租赁风险的根本原因。可能会出现租金收不回来、擅自装饰装修改扩建或擅自转租等问题。租赁期限不明或过长也会导致合同纠纷。

承租人风险。承租人除了履约不能给出租人造成租金损失外,还可能由于其不当行为给出租人带来连带责任、无奈之下承租的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责任,造成企业无法预计的损失。承租人擅自改变用途、违章搭建和装修不当、进行违法活动、产品质量不合格、安全环保不达标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租人都可能带来连带责任。

内部管理风险。管理人员可能收受贿赂、串通承租人压低租金,降低准入门槛或资质要求,放松安全环保监管等均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出租人企业标识未拆除即将房地产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的不当行为会被媒体误认为出租人的行为等造成出租人声誉负面影响。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存在纳税风险。

土地量多面广,信息不完整,等级确认难度大,税额计算易出现差错。主要是土地管理不到位、土地资料不齐全、县市级的土地等级界定较为困难,无法全面核实等原因形成。

油库、加油站等消防安全、绿化用地面积未能确认,影响土地税的减免报批。石油化工行业因安全生产、经营的需要,消防等安全防范用地占总土地面积不小的比例。但由于油库、加油站在原先建设时未能取得专门的、有明确显示消防用地占地数量的相关证明或具体依据,申请减免土地税困难较大。

租赁经营加油站土地使用税风险。租赁经营站一直以来在成品油销售活动中都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目前,由于大部分租赁合同条款中均未对土地使用税等做出明确规定由哪方承担和缴纳,其土地使用税我方可能未按实际租赁面积按期缴纳。

处于基建期间的土地数量较多,可能未纳入计缴范围。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对基建项目在建期间使用的土地,原则上应照章征收土地使用税。

三、防范土地资产管理风险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加油站用地规范管理,防范用地风险

把好新增用地入口源头关。新增用地通过招拍挂和加油站股权收购取得,管理原则是手续齐全规范、避免违法用地。

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加油站建设用地。先查阅欲建加油站所在市、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度计划,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公开信息渠道获取土地招拍挂信息,有意向的持有关法律文件向当地土地管理交易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参与土地的招拍挂活动,竞买成功后,签订成交确认书,付清成交价款,之后办理土地预审、规划审查、项目立案审查、环评等手续,经企业法律事务部门审核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最后进行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股权收购方式取得加油站建设用地。加油站所有资产含土地和房产一同收购,使加油站土地使用权收归己有。这种方式下会遇到较多的法律风险,比如转让方主体不合格,未经共有人同意出让共有资产,加油站房地产已被抵押而无法过户,土地房产没有产权证,建设手续不全,存在违规用地和违章建筑,转让方隐匿加油站面临拆迁、道路将改道之类影响加油站流量、影响加油站持续经营的信息等等。一是在收购前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发现以上问题及时采取应对办法。二是尽快办理土地房产过户手续。

管好存量用地。加油站存量用地主要有自有、联营、承租三种方式,自有土地有划拨、授权经营、出让三种。管理的原则是做到权属清晰、登记规范、使用科学。

目前石油企业自有土地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登记不规范的问题,以前加油站整体收购后未及时办理土地权利人转移登记,致使土地权利人至今仍登记在被收购加油站的母体企业名下。要尽快补办过户手续,可能涉及土地增值税、契税、评估费等费用,如转让方不愿配合过户或无法补办过户手续的,可以协商采取订立协议的方式明确土地的资产关系、明确权属问题,从债权层面降低物权风险。对无土地证情况要尽快分析查明原因,补齐相关文件和手续,重新办证或取得相关权属证明,问题较大的可以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办理。

联营加油站土地,联营方以土地房产作价入股与石油公司成立加油站,该土地房产属于联营企业资产,应当将该土地房产过户到联营体名下,但现有联营加油站中,存在较多未过户的情况,要协商联营对方补办过户手续。

承租加油站土地。租赁土地的相关主动权在出租人手里,租金上涨,不再续租,提前结束租赁合同等会给承租人带来不确定性,而出租人出现无土地房产权证等问题带来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加油站承租地管理,一是对出租人开展尽职调查,确定出租人主体合格,租赁标的合法合规。二是加强租赁合同管理,将可能遇到的风险通过合同约定来化解,三是完善租赁手续和相关文件,加油站应当向出租人索取土地权属证明复印留存,或到土地房产交易中心调阅权属信息。

(二)积极盘活闲置待用土地,提高资产利用率

企业存量土地十分稀缺珍贵,尤其授权经营地,是国家在特定时期对国企改革用地的一项政策支持。这些土地是销售企业乃至中国石化集团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无论是否闲置原则上都要予以保留。对暂时闲置待用的土地,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尽量予以保留。为了让企业产生效益最大化,提高资产利用效益,对每宗待用土地拟定了盘活方案,主要有以下六种方式。

结合实际业务需求重新启用。如对已关闭的油库改造成管道油库的下载中转库或非油品的中心仓库,对位目前置较好已关闭加油站进行投资改造提升形象重新开业,县分公司成立后为提升企业形象从加油站搬回原办公楼办公。

集团公司内部划转。由集团公司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统筹安排,将全系统的土地统一优化配置,企业建设需新征地的可首选使用或置换临近企业的闲置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闲置土地的利用效率,在集团公司内部划拨或转让。集团公司全资单位之间、企业内部全资单位之间的土地转让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后采用无偿划转的方式。内部划转土地应权属清晰,转让双方签订协议。

政府征收或置换。由于地方市政规划、公益事业等原因必须拆迁或政府依法有偿征收的土地,按照“占一补一、等价置换”的原则进行处理,特别是正在运营的经营网点拆迁时,按照“补一拆一,先建后拆、区位对待、补偿到位” 原则置换成网络建设用地,这是土地处置的首选方案。若确实没有合适的建设用地可置换,按照市场评估价格有偿征收。

出租盘活。对于有地面建筑物的闲置土地,可在保证收回土地使用税和土地租金的前提下,采取对外出租的方式予以盘活;对于无地面建筑物的闲置土地,可出租给社会上其他单位作为临时性简易仓库、养殖场、停车场、驾校等使用;为防范风险,回避土地出租,进行场地或资产出租。

对外转让。结合用地实际,按照国家规定以公开竞价转让方式或协议转让方式处置土地。若继续持有土地使用权将不利于维护企业土地权益时,可采取对外转让方式处置土地。土地转让要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公开对外披露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严格审查参与受让者的相关资质。按照主要使用权类型划分,对出让土地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相关规定对外转让;对划拨土地要在征得地方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相关规定对外转让;授权经营土地原则上不对外转让。

进行联合开发。联合开发包括土地作价出资、投资入股等。为降低风险,原则上要选择国有或国有控股单位进行开发,要对开发形式、开发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要充分征求当地政府规划、城建等相关部门意见,依法合理规避开发连带责任。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后进行土地处置。

(三)加强租赁管理,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风险识别与防控体系。资产管理部门与法律、财务部门共同研究,分析闲置土地房产租赁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风险发生的环节或领域等角度出发,结合业务实践提出针对该风险的防范措施。同时对相关管理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风险意识,明确防范思路,确定规范的操作流程。

完善合同文本和审核流程。应规范合同的谈判、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等一系列流程,制订租赁合同标准文本,完善合同条款,把能预计到的情况尽量在合同中体现出来。加强合同主体审查,重点在资信和履约能力调查。签约时可要求承租人提供“三证二表”即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要保证标准合同使用率、合同的送审率、法律财务部门审核率达到100%。企业要用好合同的解释权,发现存在较大风险时要及时终止租赁合同。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租赁全过程管理,建立内控制度,租赁前应编制租赁业务计划,按规定权限审批。建立包括承租人名称、租赁房地产名称、租赁价格、期限、用途、租金收取情况等内容的租赁管理台账。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出租房地产进行查验。

(四)加强土地使用税相关事项管理,防范税收风险

加强土地管理,确保土地使用面积数量、土地等级的准确性。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是正确计算土地使用税的主要依据。财务部门必须及时、完整地收集土地资料及信息,建立土地信息管理台账,台账应根据土地使用证的内容填写土地坐落地点、权属单位名称、土地面积等主要信息。

申请油库加油站等安全防范和绿化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合理合法节约土地使用税。根据文件规定:“对于各类危险品仓库、厂房所需的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防范用地,可由县、市税务局根据武警消防队、劳动局等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暂免征收土地使用税”。要利用有利政策,积极与消防、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及时获取消防、劳动安全保护等部门提供的有效、合法证明资料,向税务提交申请报告,争取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以此获得此类用地土地使用税的减免。保持良好的税企关系,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做好免税审批或报备工作。

补充、完善经营租赁合同条款,减少税收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条例》的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缴纳。承包、承租经营因并未发生房地产的权属转移,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仍应由产权拥有单位即发包、出租单位缴纳。企业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应明确土地税、房产税等由出租方缴纳并定期提供完税证明复印件等资料,以减轻税收压力,避免税收风险。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TE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分珍惜并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油田企业属于矿产开采企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大,占用土地点多面广量大,使用土地的情况和性质复杂,每年需要新增大量的建设用地。所以,油田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土地资产的管理。

一、油田在土地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土地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水平相对较差。有的单位土地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对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管理制度及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土地管理资料分散,归档不及时,有的在机构变动时移交手续不规范,遗失土地历史资料。

2、法律意识淡薄,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有些油田单位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搞商品房经营开发;有些单位不办任何手续就把变更用途后的土地和商品房出租或转让,成为非法用地。还有一些油田单位没有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3、土地资产的利用效率低,存在闲置或荒芜现象。有些单位对土地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土地资产闲置浪费。有的由于缺少科学论证,盲目上项目搞工程,造成许多工程项目征用的土地一直闲置。有的后勤农业生产单位,部分农田荒芜,造成了土地的闲置。

二、油田企业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土地是油田企业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意识到土地资产管理重要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真正重视和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油田企业干部职工真正树立土地资产管理观念,使石油企业员工真正懂得珍惜爱护并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的重大意义。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和措施,努力实现油田土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和法制化。

1、建立健全土地资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土地资产管理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选拔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组织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土地资产管理队伍,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要求,结合油田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完善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监督运行机制,对于土地资产的开发利用等关键问题,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确保土地资产的高效利用。同时,加强对土地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土地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土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水平。

2、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进行土地资产管理。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国家对土地利用动态实施遥感监测,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展进行直接监测等。作为石油企业应该及时组织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土地政策,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征地、依法用地、依法管理土地资产,依法规范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依法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土地确权登记是法律对土地使用者合法用地的要求,更是土地使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由于历史问题等多中原因,油田还有许多存量土地没有进行确权办证,要通过积极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搞好督促检查,使各单位切实认识到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尽快开展土地确权办证工作,通过合法程序取得油田土地资产的合法使用权,努力提高土地资产的办证率,依法维护油田合法权益,为油田企业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依法处理和解决好土地纠纷问题。土地纠纷直接影响到油地关系、企民关系的和谐稳定,切实解决好这些复杂和敏感的问题,有利于油田的生产建设和社会稳定。油田企业要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在维护土地法律法规严肃性的前提下,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油地及企农当事各方的利益,真正走上节约用地、依法用地、规范管理的法制轨道,正确实施和落实土地管理基本国策和各项政策规定。

3、实施土地资产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科技水平。一是做好对土地资料的统计、填报、登记等土地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定期清查土地资产,深入到实地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核实,对占用土地的来源和面积以及基础标志进行详细清查,查阅相关历史地籍资料等,切实做到摸清家底。其次,建立健全土地资产信息档案,做到一地一档,完整保存好征地原始文件、赔偿执行情况、双方经办人签字和有关变更事项记载等。对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原始地籍资料归档保管,分类存放,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土地管理档案资料的借阅、查询、移交等手续,做好登记,防止损坏或丢失,坚决杜绝个人私存档案资料的情况发生。二是建立完善土地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当前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油田企业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实施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增建设用地信息资料可以及时输入,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的更新、查询、上报、下发、等自动化,做到采集数据准确、信息全面、操作规范,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化,实现土地资产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为领导及各专业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数据信息,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土地资产管理新模式。

4、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油田企业占用的土地数量较大,每年新增用地数量不断增加,因此,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非常重要。要善于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做到节约用地,使土地用量逐步下降,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既要确保油田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又要尽量选用劣质地、未利用地和荒地,尽量少占用耕地和农田;在进行新井钻探时,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井,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打同台井,充分利用老井台。对油田现有存量土地,如废旧井场占地,建设工地占地等,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复垦利用,尽量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其利用率。随着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改革、管理手段的创新,石油用地管理模式也经历着不断地变革。石油产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石油用地获得、使用和可持续利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为石油用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石油用地作为企业重要资产仍然存在产权不清晰,办理用地手续环节多而复杂,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许多问题。同时,在涉及土地征用和拆迁管理方面,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石油用地管理问题。通过石油用地这一资产的合理管理和经营,可以有效理顺石油企业产权关系,提高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战略成本,并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债务重组;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3-0118-03

中图分类号:F832.4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为资产管理公司)以收购、管理和处置金融不良资产为主营业务。财政部作为唯一出资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绩效评价已从以前的主要考核现金回收净额这一单一指标逐渐转变为综合考评盈利能力指标、经营增长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和偿付能力指标等各类指标。这促使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深入挖掘金融不良资产的升值潜力,尽可能实现处置收益的最大化。相应地,资产管理公司对于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日益多元化,除了最为常规的债务追偿(包括直接追偿和通过诉讼追偿等)、债权转让等方式外,各种债务重组手段也已成为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并且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笔者结合工作中接触到的处置实例,试对债务重组手段的优势和风险防控等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债务重组概述

一般意义上的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上述定义中的“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而债权人作出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

一般意义上的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以资产清偿债务,即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等。

以现金清偿债务,通常是指以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一般来说,资产管理公司直接进行债务追偿,都需要或多或少地进行债务减免,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债务重组。本文论述和具体操作的债务重组,不包含这种方式。

以非现金资产抵债,往往可以使债权人获得具有较高的现时或潜在价值的优质股权或物权资产,如能依照程序、合法合规地运作,且方法得当、操作顺畅,那么最终处置变现的收益将可能优于直接回收现金。

2 债务转为资本,对于债权人而言即为债权转为股权。但债务人根据转换协议,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的,属于正常情况下的债务转资本,不属于债务重组的范畴。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债转股,包括政策性债转股和商业性债转股两类。

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改变偿债期限、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

4 以上各种方式的组合。

更为广义的债务重组,还包括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部分或全部变更债务人。这种债务重组,债权人不一定作出让步,因为更换债务人并不一定意味着让步。这种债务重组的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是:债务人(多为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当地国资委)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以下属其他国有企业的优质股权置换资产管理公司所持债权,从而为原债务人解困。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这种方式往往比通过债转股获得债务人本身的股权更为有利。

三、以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优势

以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有利于实现资产管理公司、债务人和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互利共赢。

(一)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第一,债务重组的方式灵活多样,这有助于资产管理公司与债务人达成债务解决方案。另外,从财务会计处理的角度看,债务重组给债务人带来的重组收益,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因此容易获得债务人的积极配合,从而提高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成功率。第二,通过债务重组方式获得优质的抵债资产,或者将债权转为股权,最终变现获得的处置收益一般要高于直接回收现金方式,在新的绩效评价体系下,有助于资产管理公司提升业绩。第三,相对于直接追偿、诉讼追偿、公开转让等方式,债务重组方式往往能够减少处置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同样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提高利润水平。第四,运用各种市场化手段推动债务企业的重组,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改革与脱困的战略目标,同样是国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债务重组的成功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对债务人而言,通过债务重组能够获得重组收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有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债务重组化解企业的债务负担,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或者改善资本结构,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扫清了障碍,增添了动力。

(三)对地方政府而言,推动当地国有企业或其他大中型企业解决债务问题、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对其他利益相关方而言,同样能够从债务人的偿债脱困中获益。

四、以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

通过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较之直接回收现金方式,过程更为复杂,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更多,因此做好相应的风险防控至关重要。这里着重讨论两点:

(一)资产管理公司接受抵债资产或将债权转为股权的最终目标是对其处置变现,因此在阶段性持有上述资产或股权的过程中,需要对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运作,或是参与持股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便最终获得最大化的处置收益。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而这恰恰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软肋。由此可能产生的业务运作风险,应当引起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视。防控此类风险的方法,一是内部挖潜,二是引进高素质人才,三是借助合作伙伴或是中介机构等外部力量,为我所用。

(二)在确定债务重组处置方案是否可行时,需要对方案整体进行价值评估和综合评价。这类重组处置方案不同于直接回收现金方式,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因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决策方法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并严格按照处置程序行事。

五、实例研究

债务人为制造业企业,原为国有企业,后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该企业历史悠久,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为国内知名品牌。同时,该企业的董事长为改制前的厂领导,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因此,该企业的债务问题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支持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尽快达成债务解决方案,以彻底摆脱债务包袱。

该项债权资产的本金约为2.2亿元,截至2010年9月末,本息合计约为3.8亿元。相关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使用权、房产和机器设备,总价值约为5100万元。资产管理公司购入该项债权资产的价格约为6800万元。经过公司内部的专业评估,该项债权资产的公允价值约为8800万元。

针对该项债权资产,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团队尝试或研究过多种处置方式:

1 债权拍卖:已采取营销推介、向中介机构询价等多种营销手段,在当地主要报纸媒体和公司网站上多次了债权处置公告和资产推介公告,并面向全省中介机构询价,但一直未出现意向投资者,表明市场认可度较低。

2 诉讼追偿:已对债务人提起了诉讼,法院已对抵押资产进行了诉讼查封。但即使通过诉讼执行全部抵押资产,也只能回收价值约5100万元的实物资产。并且,由于该企业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受当地政府的保护较大,致使案件久拖未决,困难较大。

3 债务减免,以现金清偿债务:债务人的现金资产匮乏,只有将其大部分资产变现后才可能达到资产管理公司要求的底线(债权资产评估值),这样就失去了债务减免的意义,债务人对此没有意愿。

综上所述,常规的处置方式难以实现或者效果不佳。通过与债务人的进一步协商,最终确定采用以非现金资产加部分现金抵偿债务的方式进行债权处置。

债务人拟用其现有厂区所在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抵债,并偿付现金1100万元。拟抵债土地面积接近5万平方米,现为工业划拨用地,债务人承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将其变性为住宅出让用地且列入政府规划,然后再抵偿给资产管理公司。基于现有条件的土地评估值约为7400万元,加上1100万元现金,该项目可回收资产现时估价总计约为8500万元,已优于前述各种可能的处置方案。如按照当地现有地价和该地块的规划住宅容积率估算,最终的土地摘牌价格有可能达到1.1-1.2亿元,远远超过债权资产的评估价值。

关于抵债土地的处置,决定不采用直接转让变现的方式,而是与战略合作伙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对抵债土地进行必要的运作,未来参与该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上市子公司的定向增发,以获取上市公司股权,最终择机退出。若能实现此目标,将很有可能获得比直接转让抵债土地更高的收益,实现原有债权资产价值的大幅提升。

为防控抵债土地不能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风险,项目团队与战略合作伙伴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协商沟通,对方已出具书面承诺函,并将在正式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届时对方将收购运作抵债土地的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且收购价确保该项目能够实现资产管理公司设定的最低收益率。

总结该项目的运作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 以性质为住宅出让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这种优质的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能够获得比诉讼追偿等直接回收现金方式更高的处置收益,体现出债务重组的优势。

2 项目运作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借助了战略合作伙伴在土地规划、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弥补了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短板,有助于规避业务运作风险。

3 资产管理公司总部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亲自出马,借助自身威望和人脉资源,与债务人一道做好当地政府的公关协调工作,为该项目把握好了大方向,确保了重组方案的顺利实施。这对于这一类债务企业处理好政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 对抵债土地的运作和处置,没有采用简单变现的方式,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价值放大功能,力争进一步提升优质资产价值,进而实现处置收益的最大化。

5 对于抵债土地未能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这一关键风险设计了较为充分的防控措施。在后续运作过程中,项目团队将努力确保防控措施切实起到作用,并做好其他各类风险的防控工作。

第5篇

摘要: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原料和能源,是我国资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今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国内某大型煤炭企业的实例,分析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煤炭企业;创新;企业内部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这几年,我国煤炭企业通过技术上的更新,管理方式上的改革,煤炭企业取得了较大的改观,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均有了明显的提升,煤炭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在长期的发展中,煤炭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滞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一、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来源较多,主要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国家投入的固定资产,租借的固定资产等等,种类较多,日常管理方面非常复杂,环节很多,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大工作,是企业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矿井建造、生产等投资比例逐年增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削弱企业的经济实力,有时对企业可能是致命打击。所以在煤炭价格完全开放的今天,企业竞争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效益,就不能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炭企业没有建立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企业内部缺少合理科学的管理流程,企业也没有建立针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缺乏清晰的责任追究制度,职责划分不清晰,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企业管理不到位。

(二)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煤炭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没有纳入日常工作人员的考核中去,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一系列问题。

(三)缺少全面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有的企业只关心生产和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限制了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弱化了该部门的作用和影响力,加上审计部门职责不清晰,往往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出现了交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存在不足,都是制约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

(四)开采设备核算结果不精确

煤炭企业的开采设备非常庞大,价格贵,在长期的开采中会出现一定的磨损,如果只是采用简单的会计方法进行核算,结果不准确也不合理,应根据设备的消耗程度、保值预算等严格核算,确保其精确性和科学性。

(五)闲置设备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设备管理部门要统一管理好企业的开采设备,杜绝出现各矿井自己管理,这样会出现设备型号的不统一,不利于设备的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六)合理规划建设矿井需要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企业建造矿井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之前开采的老矿井土地就闲置了下来,要积极寻找开发渠道,循环利用土地资源,要合理规划所需要的土地,减少无开采用途土地的占用。

四、当今煤炭企业固定资产问题解决方法

(一)明确公司法人制度,严格执行责任人制和责任追究制

企业的总经理是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对公司管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全面运营和管理,首要的工作就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企业奖惩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项目经理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总经理应对其严格考核,责任到人,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革。

(二)建立合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和权责实施体系

严格划分部门职责,规划固定资产采购流程:成立专家带头的招标委员会,确定固定资产的供应商———采购部购货———专家协同该部门进行验收———机电、财务、审计等部门加强过程监督,从多方面保障企业采购固定资产的工作不出差错。

(三)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审计部门监控力度

首先要强化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重要性,由董事会直接领导,负责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或者采用审计人员委派制,赋予审计人员更高的职责和权威,防止财务主管为了顺从企业经营者的命令而弄虚作假,相互包庇,不顾企业的安危,出现个人左右企业发展的局面。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

当前的内部资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所以企业应积极组织相关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改善固定资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1.加强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加强会计的监督工作,制定一套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核算流程,从制度上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财务工作出现失误,清晰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完善部门考核制度和奖惩管理规定。

2.加大资产清查工作力度。公司的固定资产和财务记录要做到公开、透明,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保证资产清查盘算的完整、真实性,同时还要定期检查盘点固定资产。

3.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企业应努力建立一种高效的双向沟通方式,督促财务核算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动态情况,使核算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有条不紊,提高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维护和保养工作,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煤炭企业重要的工作内容,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应严格把控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工作,并建立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明晰各部门职责,责任到人,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推动煤炭企业长远、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胡永信.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3):52,54.

[2]计美云.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6,(34):17-18.

第6篇

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受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委托,承担辖区内的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和商品房预售、抵押、房地产转让、房屋租赁的登记管理,负责管理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档案,落实房产政策,处理房屋权属纠纷等工作。对于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而言,财政预算资金是单位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资产管理水平又属于预算安排合理与否的基础,其间接地影响着事业单位资金的预算工作。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是互为前提与基础的。因此,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使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能够有机结合,便也显得尤其重要。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合理

首先,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力度薄弱。很多事业单位只是将有数字的资产收支算作资产,忽略了一些公用设施、设施也属于资产的一部分内容。这种形势下,难免会造成资产不清,资产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其次,由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间接导致单位在总资产的计算方面,容易发生资产计算模糊、资产计算不准确等问题。如果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总和不清,账目反映失真,都会给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果造成影响。再次,我国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所用手段目前来看还是相对滞后,虽然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大,事业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也越来越多,但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最终导致资产管理不合理,预算审核责任不清,凸显出诸多的客观问题。

(二)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的宏观管理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公共财政的改革,以此来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率性与完整性,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家只重视公共财政大方面的改革,却忽略了对事业单位资产小方面的监管。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宏观管理能力不足,没有全面摸清事业单位的总资产,缺乏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预算管理不完整、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存在。而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紧密结合的绊脚石,应该提高重视。

(三)事业单位预算与总资产关联度低

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财政预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预算结果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资金的分配结果,可见良好的预算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的资金配置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在预算管理方法还是存在较多的漏洞,例如,对事业单位资产的总储存量不重视,支出控制不合理等等。由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直接导致其与资产管理无法紧密结合,影响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细致性、高效性与科学性。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1、明确资产配置参数事业单位申报资产购置需求、审编经费预算,均需以资产编配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事业部门应该通过有效对策,明确资产配置参数,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就以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为例,该单位应该根据单位性质、人员编制以及财力可能作为依据,明确单位各类资产(如办公用房、机动车辆、办公家具、空调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均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产)的配置数量、资产性能指标、资产使用年限以及资产的实际价值。只有明确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各参数指标,才能控制资产的有效规模,优化资产配置结构,进一步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做出保障。2、制定和推行配置标准事业单位根据其性质的不同,资产配置也会有所差异,再加上行政事业资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制定和推行配置标准时,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从事业单位通用资产的配置标准构建着手,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从而带动事业单位其他资产的配置标准化。通过这种方式,以保证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为资产与预算的结合打好基础。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

基于事业单位的经营特点,应该从如下两点强化预算控制,才能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的规范化操作,进一步达到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的效果。一是精细编制预算。精细化编制预算,是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先决条件之一。事业单位应该以资产配置标准作为前提,结合单位的存量资产信息,进行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通过精细化预算编制,准确反应单位资产购置、分配使用、处置的明细预算,明确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需求内容与数量,明确资产的来源与去向。从而防止因资产投入不足致正常工作无法开展的现象,同时也能规避因资产投入过多致资源闲置问题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二是严格执行预算。以2006年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参照,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严格执行预算。在各项资产的采购环节,均对照预算进行认真、仔细审核,对符合预算的购置项目签字确认;对不符合预算,超出资产编配标准的资产采购,一律不予签字确认,返回重新修改优化,待满足预算标准才可予以采购;对于因工作任务变化,确需调整资产购置预算的,也应按照规定程度报批后才能允许采购。通过预算环节的严格把关,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完善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

第7篇

一、债转股情况和效应

在国家经贸委重点推荐实施债转股的601户企业中,湖北省有28家,其建议转股额为271.22亿元,推荐企业数占全国的4.66%,转股额占全国4596亿元的5.90%。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各企业以债转股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市场,深化放改革,加强管理。转抽象机制,初步显示出债转股给企业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其一,债权转为股权,有效地改善了相关企业的债务结构,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总体情况看,1999年底,28户债转股企业总资产为1629.38亿元,总负债为1103.92亿元,平均负债率为68.05%,比全省国有及国有大中型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出2.41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在65-80%之间的有11户,80%至100%的5户,100%以上的1户。实行债权转股权后,28户企业的总负债将减至1035.31亿元,资产负债率也将由转股前的68.05%降至62.55%。企业债务剥离转到资产管理公司实行停息之后,也大大减少企业的利息支出,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改善了企业效益。在28户债转股企业剥离出的312.95亿元债务中,银行贷款本金195.53亿元。从2000年4月1日停止计息后,相关企业减少利息支出10.30亿元,月均减少利息支出1.15亿元。东风汽车公司和荆襄化工集团公司月均减少利息支出2800万元和1635万元。神龙汽车公司实施债转股后,不仅解决了偿付银行本金的压力,而且由于投资各方同比例增资,还成功地引进了相当于10.233亿元人民币的法国资本,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并于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二,债权转股权,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为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创造了条件。实施债权转股权,为企业分离休社会职能提供了新的契机。28户债转股企业自办学校、医院的分离工作已开始起步,已有部分企业自办学校、医院交由所在地政府管理。尚未移效和学校、医院,有关企业也正在同当地政府协商。同时,企业所承担的居委会、派出所等方面的社会职能也在逐步移交。

其三,债权转股权,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企业内部改革,突出地解决了企业冗员过重的问题。为了确保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以后,转换机制,扭亏为盈,各债转股企业均在深化内部改革,剥离辅休,精干主体,分离富余人员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据有关方面统计,1999年底,28户债转股企业职工总人数为50.41万人,到2000年10月底止,已减至46.68万人,下岗分流达3.8万人,分流率为7.4%。湖北宝石水泥集团、武汉重型机床厂等企业分流力度大。按照债转股协议方案,28户债转股企业职工分流率应达到15-20%以上。由于多数企业的债转股协议方案国家刚刚批准实施,因而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尚未到位,预计到新公司全部成立运作时,28户企业的职工分流人数将达到10万人以上。债转股企业在加大企业内部改革、人员分流力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内部非经营性资的的剥离,对可以独立经营的配套企业、股务公司,包括企业自办的食堂等等,全部改为独立法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精干主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其四,债权转股权,使企业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按照国家债权转股权的规定,企业将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的银行贷款本息剥离到相关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资产管理公司将债权转为股权后,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独家占有变为多家占有,由生产企业绝对控股,有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比例甚至达到或超过80%。同时,由于实施债权转股权,也相应地带动了企业在财政等方面的借贷资本转为股权,促进了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为企业按照公司制的运作规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造了条件。据有关部门统计,28户债转股企业中,如果按照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方案分析,均由企业独家持股变为多家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持股或多家持股。资产管理公司的的持股介入,对于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起了关键性作用。

其五,债权转股权,减轻了企业负担,激活了存量资产,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据有关部门28户债转股企业2000年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28户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668.76亿元,同比增长16.13%。产销率可达到98%以上。实现利润可达12.05亿元,而去年亏损5.0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亏增利17.1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8.19亿元,同比增长95.76%。不仅如此,而且还消化了去年部分潜亏。去年28户企业有应计未计利息和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各项潜亏10.22亿元,今年已消化7.65亿元。到2000年底,有22户企业盈利,其中,有16户扭亏为盈,4户增利;6户仍在亏损的企业中有2户已大幅度减亏。

二、债转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股权退出方式过于单一,退出通道过于狭窄。资产管理公司股权能否顺利退出,实现债权如期变现,是债转股工作成败的关键。按照国家债转股有关文件的规定,债权的变现和股权的退出,资产管理公司可采取上市、转卖、企业回购等多种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目前可以选择的股权变现手段还不多,从已签订了债转股协议的27家企业情况来看,各资产管理公司均把企业回购或母公司收购作为股权退出的最主要方式,按照债转股总额,规定了回购年限,分摊了回购额度,甚至要求企业以其有效资产质押担保。但是,从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将企业回购作为最主要的退出通道,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将使债转股目标打折扣。从可行性上看,以已签约的27户企业为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转股209.61亿元,如按7年实行全额回购计算,年平均回购量为29.94亿元,年回购额占27户企业资产总量1661.29亿元的1.80%,按此比例回购,企业在不考虑给股东的红利的情况下,总资产利润率必须达到1.81%。据调查,2000年27户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相差1.09个百分点。

(二)转股操作过程的有关配套政策不到位,具体运作困难重重。在债转股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操作债转股,将给债转股后新成立的公司增加新的负担和支付压力,不利于企业扭亏脱困和债权变现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当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土地使用权问题。对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是目前推进债转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难点。新成立的债转股公司都会涉及到原企业土地使用权转移,而国有企业所占用的土地绝大部分属于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金。尽管1998年国家土管局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中,除继续规定以出让、租赁、折为国家股处置土地使用权外,还增加了“保留学生划拨用地”方式,但“保留划拨用地”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而且不超过五年期限。它同时明确“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应当采取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那么按照这些法律规定,将企业原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移到新公司,首先必须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要支付评估机构费用;二是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交纳高达40%的土地出让金。如果依此规定执行,所有债转股企业都必须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而据我们了解,28户债转股企业没有哪一家有此支付能力。

(2)税务负担问题。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债转股企业因组建新公司导致资产所有权由原企业转移至新公司所发生的法定税赋。按国家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用于投资入股的房屋、土地使用权等应依法缴纳契税,而且不能减免。债转股企业在实施债权转股权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房屋、土地所有权等资产的转移,按国家现行税法的规定,这种转移一旦发生,必须缴纳契税,而且数额必然不小,必然加大债转股企业的现金支付,增加其支付压力,许多企业如果要支付这笔昂贵的费用,债转股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有可能被此抵消。第二,债转股企业因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因停止支付而转化为利润,增加了企业所得而应支付的税费。按照国家现行税法的规定,企业增加的利润所得,应依法向国家缴纳税费。问题在于债转股企业所增加的利润,不是企业改善生产经济的增溢,而是银行债权转为股权后银行利息的转移,是国家政策性因素使然,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增加企业盈利,以利于企业回购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权。因此,对支付给银行的利息转化而来的利润应当特殊对待,采取特殊政策特别处理。第三,债转股企业,因设立组建新公司而导致纳税主体的分解而增加税费的支出。这是债转股实施中,税费方面所遇到的一种特别情况,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据我们了解,在债转股企业中,有的企业是以集团作为纳税主体,一个头对税务,合并计算缴纳集团所属企业税费。债转股新公司设立后,新公司必须作为新的纳税人,从集团中分离出来,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设立的公司经营利润增加时,必须依据税法增缴所得税,相应减少企业积累,增加企业支出;二是不纳入集团统一计税纳税后,不能享受合并计缴税费的优惠。

(三)新公司设立后运作难以规范,机制转换以到位。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制度落后,经营机制不活。如果不彻底改革旧的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单纯依靠债转股后减轻债务负担,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营亏损问题的。因此,各企业的债转股方案都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构造新公司的组织制度,建立多元股东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然而实践中,调整企业治理结构很困难。在债转股企业新设立的公司中,多数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处于控股地位,不少公司还是资产管理公司绝对控股。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制企业在经营者的选择上,应由董事会聘任,特别是股份制企业更应如此。但是,根据债转股的有关政策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并不直接参与新公司的生产经营,因此,在新公司经营者的选聘上,资产管理公司难以干预。特别是由于国家重点推荐的债转股企业,都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者一直是由企业所属党委、政府任命的,一时还难以突破。所以,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仍然由所属党委、政府任命。这种做法,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特别是新体制尚未到位之前,确有坚持的必要。但是,对于股份公司来说,继续坚持这种做法,有可能带来“四大”问题:一是政企分开难以到位。二是资产保全难以到位。三是机制转换难以到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且不参与企业经营,并要在规定的期限内退出。如果按此运作,债转股企业仍将回到国有独资老路上去,这对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是极为不利的。四是搞活企业难以到位。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持股是阶段性的,其终极目标是保全资产、债权或股权变现,这极有可能使资产管理公司为顺利实现最终目标,利用自身最大股东的地位及其在金融业中的影响,对企业施加种种压力,迫使企业作出只利于资产管理公司、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决策。

(四)落实债转股的有关配套措施难度大。为了确保债转股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扭亏为盈,债转股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中,均提出了“三个分离”,即“分离富余人员、分离社会职能、分离非经营性资产”的措施,并要求企业所属政府作出相应的承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实施起来难度极大。先看人员分离。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是当前国有企业的通病,也是债转股企业的通病。按照债转股协议方案,债转股企业的人员分流率平均在10%-20%左右。当前分流人员的去向,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进再就业中心。但进中心的人员,企业应承担三分之一的基本生活费,三年后不能重新就业的要解除关系,这些分离出去的职工生活出路何在,没有事干的会不会再找企业这都存在很大疑问。二是推向社会。由于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下岗人员推向社会后,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不稳,因而必须审慎而行,谨慎对待。三是自谋职业。这种途径只能作为下岗分流的辅助措施而予以推行。四是转岗安置。应当说,这是解决下岗分流职工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一条安全可靠,有利于社会稳定、企业稳定的根本出路。但转岗安置要大量投入,开发新的产业,难度也很大。

三、进一步做好债转股工作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明确主体目标。从债转股现有政策规定看,实施债转股,主要是三大目标,(1)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加资产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加快实现债权转股权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为盈。(3)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种平行的多元的目标取向,给债转股的实施,带来一些障碍。实践已经证明,目标的多元化有可能导致力量分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由于转权转股权存在着目标的多元性,其主体目标不明确,导致涉及各方从各自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增加了磨合蹉商难度,费尽周折也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这次国家重点推荐企业的债权转股权,是政策性债转股,应与其它方式的债转股有所区别。国家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标,应当是促进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是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银行不良资产的载体是企业,企业的经营搞不好,银行的信贷资产很难盘活,要实现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不可能。

其次,要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债权转股权以后,原企业相应改制为股份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持股或控股,是债转股企业的股东。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企业的投资人或者资产所有者,理应全面履行所有者职能,参加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根据现有债转股政策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控股或持股仅仅是阶段性的,最终必然要从新的股份公司中退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企业的股东,是一个特殊的股东。目前实际上没有对于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组织权利,没有选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权利,实质上没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利和监督权利。如不重视和改进完善,债转股将面临重大风险。因此,仅仅对资产管理公司作出参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这样的原则性的规定还不完善,应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职能和享受的权利。第一,要有组织人事权利,按照公司法,组成股东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聘用经理等。第二,要有企业发展战略及项目制定、审查、决策权利。第三,要有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决定权利。第四,要有对债转股资产的保值、收益和处理权利。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融资理财方面的专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其三,把债股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相结合,积极拓宽股权退出通道。具体来讲,除有条件的企业可让其回购部分股权外,根据社会化取向原则,还可以开通三条渠道。一是通过证券市场,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转让。这是最合理,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需要国家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比如,国家在推荐和安排企业上市时,优先考虑债转股企业的国有股上市流通,放宽债转股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等等,为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创造条件。二是向外商转让。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的高度开放,给外商以极大的吸引力,资产管理公司和相关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向外商转让股权,以实现股权的变现。事实上只要企业的基础较好,是会被外商看中的。神龙公司通过债转股吸引外资同比例增资就是一个例子。三是向私人资本、民营企业转让。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私人资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强的民营企业,这是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股权退出的重要对象。债转股企业应当解放思想,不要怕被私人资本、民营企业“吃掉”,不要耽心私人资本、民营企业控股,应大胆地向私人资本、民营企业转让股权,加快规范和完善开放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总之,采取多种渠道退出,既可以保证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变现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股权多元化,解决资产管理公司退出后企业治理结构的“复归”问题。

第8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 改善 土地管理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土地资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油田企业在土地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基础也趋于成熟。土地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固定资产,其重要程度不需要怀疑。

二、改善油田土地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土地作为一种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自然资源,也是企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合理发挥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保护耕地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油田企业作为矿产采掘型行业,对于土地的使用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具有用地量大、用地形式多样等特点,通常每年还会申请新增相当一部分建设用地。故而在对于油田企业的土地资源管理上,应该加强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切实改善目前油田企业土地资产管理工作。土地作为油田企业生产运营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构成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我国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特别是耕地资源就显得更加的宝贵,因此有必要坚持长效的土地管理方针。增强对企业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执行相关的土地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出土地资产在油田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作用,并且科学合理的加以利用,保护和开发工作并重,努力改善当前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从根本上改变油田企业对于土地管理的传统认识,让石油企业工作者切实的认识到爱护和珍惜每寸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三、油田企业改善目前土地管理情况的主要措施

土地资源作为油田企业生产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健全和完善当前的土地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信息化程度。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可以从下列的几个方面完善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

1.构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合理的设置土地使用监管部门

在土地使用管理职能部门的整体协调和指导下,招募一批技术业务娴熟和富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构建起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土地使用监管团队,依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为基础,紧密的结合油田企业土地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油田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并组建起合理的管理机制,针对我国油田企业土地开发使用中的核心问题,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对其可行性进行细致的论证,对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为管理规划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以促进土地资产利用的效率。此外还应该在油田企业土地管理队伍中广泛的开展业务培训,针对土地管理法规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学习,增强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激发出土地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的保障土地资产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提高目前油田企业土地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改善工作效率,增加技术含量

首先必须认真落实土地使用情况的统计、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对于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开展土地资产清查汇总工作,通过现场的实际勘察对于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认真调查土地占用面积以及审批和使用计划,并根据历史土地资料等,切实掌握企业土地资产的真实情况。并且及时根据土地调查统计情况建立土地使用信息档案。对征用和开发的土地项目,必须保存和整理原始地籍资料,建立资料库,由专人负责进行分类汇总工作,严格执行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工作程序。认真履行日常土地管理纸质和电子档案材料的查询、外借等手续,详细的登记,避免对存档文件的损坏或丢失,严格防止私存土地管理档案资料。其次,在信息时代的客观需求下,构建油田企业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十分必要,油田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用途,开发和推行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系统能够将新增用地项目的相关信息及时汇总和共享,实现动态化的土地资产管理,简化了管理中的更新、查询、等工作,实现了油田企业内部的土地使用情况记录共享,强化了工作效率,为行政管理和规划决策部门提供了重要信息依据。

3.集约合理的使用土地,改善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

油田企业在实际开发和生产中对于土地的需求很大,每年审批和新增用地项目数目惊人,所以集约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土地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油田企业重视。要充分利用目前土地开发的新科技、新方法,降低土地用量,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一方面要保障油田正常的生产运营,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占用耕地和农田。对油田企业现有的土地资源,例如废旧井场、矿区,建设、钻探施工等用地,可以学习和借鉴目前油田土地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有效的多次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油田企业中的闲置土地,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管理工作在油田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油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改善和强化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快技术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构建都是有效的方法。当然,笔者仅仅结合长庆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我国油田企业整体的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断改善,还有赖于广大油田工作者的共同研究、探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0-22.

[2]李如海.土地资产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2010:20-27.

第9篇

一、无形资产的涵义与特点

(一)无形资产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无形资产,国内外学术界有多种表述,但至今尚未形成一致定义。不过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无形资产是无实体性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它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业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属于资产范畴,因而具有资产的一般特征。除此之外,它还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利、技术活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如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但却能够为单位或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获取超额利润。不具有实物形态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主要特征。虽然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依赖于实物载体,如:计算机软件需要存贮在磁盘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改变无形资产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征。

2.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仅仅以有无实物形态将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加以区别是不够的,无形资产属于长期资产,主要是因为其能在超过一个经营周期内为单位或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3.无形资产是为单位和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单位和企业持有无形资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生产经营,及利用无形资产来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出租给他人或为其经营管理服务,如土地使用权属于,属于经营用的资产,而非出售的资产。

4.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必须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创造经济利益。这里说的“其他资产”包括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

(三)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的涵义

按照上述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特点,结合人民银行资产情况,人民银行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主要为自行开发的软件资产,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管理软件、办公软件、业务应用系统软件、安全软件等)、外购软件及接受捐赠软件,如: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系统等人民银行自主研发或外购的一系列系统。

二、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现状

(一)管理方面

目前,人民银行除土地使用权由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外,其它无形资产管理基本有科技部门负责,如软件资产的购置、计划编制与实施、登记、日常维护、处置及建档等;会计财务部门负责购置计划的审核、费用开支等,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软件资产的有效使用,配合科技部门做好软件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二)核算方面

人民银行除土地使用权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外科目反映外,其他无形资产均没有纳入资产负债表管理,报表中外设无形资产这一科目,无法反应无形资产相关方面的数字。对于土地使用权,其核算比较特殊,在项目开建前,征地费用作为土地的价值反映在表外的“土地使用权”科目;项目建设工程中,征地费用反映在表外的“在建工程”科目;项目建成后,征地费用统一转为项目投资反映在表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外购软件,其成本的确认和计量职能分散在各项费用账户中反映,如软件外购成本反映在行政事业类支出中的电子设备购置费中列支;软件的维修、升级费用反映在维修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等账户中。

三、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面

1.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由于无形资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又不以实物形态存在,因此管理工作更为困难,部分行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可能会形成只有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才是资产的传统错误认识,忽视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存在的客观实用性。实际操作中,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处于无形之中。

2.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有关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审批以及具体核算管理细则等,不但上级行没有明确规定,而且国家颁布的法规制度也不完善。这就使得会计财务部门作为资产的主管部门无法指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和管理办法。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人民银行还没有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没有进行过于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大部分人员没有无形资产的概念和意识。使用部门的人员仅对系统的日常使用功能进行操作,遇到一些特殊的操作仍需请教开发公司或科技部门人员协助解决。

(二)核算方面

1.增加无形资产不入账。某些行无形资产仍未纳入账内核算,不但没有无形资产总账、明细账,更没有启用“无形资产”这一科目,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无从下手。购入无形资产后,直接增加“费用支出”,减少“银行存款”,不体现无形资产的增加。某些行用专项资金购入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不入账,专项任务一旦完成,这样会造成责任不清,甚至会使无形资产流失。

2.无形资产归并到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资产,许多行把无形资产当作固定资产核算。如有些行用年度预算资金购买计算机软件一套,直接增加“费用支出”,减少“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台账登记计算机软件一套,到软件停用被淘汰时,同时减少固定资产基金和固定资产。

四、加强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的几项建议

(一)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

人民银行应尽快确立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评估计价的统一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职责、核算方法、购置和处置程序、权限和相关流程。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无形资产管理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对人员职业技能要求非常高,所以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民银行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要加强对管理负责人和经办人的培训,让参与管理的人员了解到无形资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有关对无形资产管理最新的知识。

(三)加强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人民银行要建立账簿,将现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总行自主研发或外购的软件系统由总行统一评估并进行账内核算,各使用行负责管理和维护;各分支行研发或外购的软件系统由各分支行自行管理、维护和核算。

(四)加强无形资产的定期盘点与核对

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以查实有无形资产的数量是否和账面数相符,总账、明细账、台账是否帐帐相符;无形资产的保管、使用等情况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无效资产的有效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五)建立无形资产的核销审批制度

第10篇

关键词:国有存续资产管理;总体设计;分类管理

一、国有存续资产的组成

国有存续资产主要是指未纳入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范围的企业和资产,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不满足改制要求的主业类、成建制生产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存续企业)。第二类是不能纳入改制范围(如住宅等),以及部分权属不明、存在争议或其他法律瑕疵的土地、房屋资产(以下简称房地资产),这类房地资产都留存在纳入改制范围的企业(以下统称原主体单位),由原主体企业实际占用和管理。第三类是承担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成建制非经营性单位,或与主业关联性不大辅业(非核心)单位(如医院、幼儿园等)(以下简称业务单元)。

二、国有存续资产的管理机构设置方式

目前,国有企业集团对存续资产通常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不成立专门机构,由集团公司直接履行相应职责或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委托原主体企业管理。第二种,在集团公司设立分公司或事业部,代表集团公司履行对存续资产的管理职能。第三种,设立独立法人性质的存续资产管理机构,将存续资产划转至其中。

三、国有存续资产管理的总体设计

1.工作原则

(1)“先划转”是确保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工作进程的客观需要。从整体上确定改制资产与存续资产边界,明确管理责任和范围,不因为存续资产问题,影响整体改制工作推进。(2)“后清理”是存续资产管理的基础。由存续资产管理机构联合存续资产原主体企业,对相关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摸清资产状况,分类建档建账,明确管理重点。(3)“再管理”是存续资产全过程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在接收和清理的基础上,研究存续资产的管理工作,确定有关政策,针对不同资产状况,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按照整体改制规范要求,区别情况,采取直接管理、共同管理或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管理。

2.基本要求

(1)集中管理,就是对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中的存续资产,由资产管理机构牵头实行专业化的归口管理。(2)分步实施,就是按照“先划转、后清理、再管理”的原则,实现存续资产划转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确保整体改制工作顺利完成。(3)规范操作,就是要体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严格遵循改制规范,依法办事,严明纪律,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后续管理符合整体改制规范要求。(4)维护稳定,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毫不动摇坚持维护改革大局,毫不动摇加强存续资产管理,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确保企业和职工队伍稳定。

3.工作目标

(1)“接得住”就是合理确定存续资产范围,做好存续资产的分离与划转接收工作,实现平稳过渡。(2)“管得好”就是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方式,针对存续资产不同情况,分类分项实施差异化管理,确保存续资产管理工作有力,管理有效。(3)“有发展”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改制后续工作,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以改革求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国有存续资产的分类管理

1.存续企业产权管理

存续资产管理机构通常是“小机关”设置,通常只对存续企业进行产权管理。这类企业宜采取委托管理方式,由存续资产管理机构委托给改制后的股份公司及其所属有关企业进行管理,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原有管理方式保持不变。(1)立足企业“自我发展”,继续过渡、观察、培育一段时间。(2)实施具有改革意义的“整体托管”,在委托股份公司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托管主体,引入优势企业的支持。(3)采取“人资分离”改革。若以是否成建制保留原企业为标志,前两者为保留或暂保留,而“人资分离”改革更为彻底,不再以成建制保留为目的。

2.房地资产产权和价值管理

房地、土地往往是国有企业最“值钱”的资产,要发挥存续资产管理机构与原主体企业的“两个积极性”、“两个作用”,对房地类存续资产实施规范管理。(1)原主体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土地房产,由存续资产管理机构委托原主体企业使用管理,与原主体企业依法合规签订有关合同与协议。原主体企业作为使用人,应做好实物形态管理和有关土地房屋确权办证、盘活等工作。(2)存续资产管理机构要不断强化对房地、土地类存续资产的管理和工作指导,推进重点项目开发工作,推进存续房产土地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规范房产土地类存续资产处置管理,特别是对外出租及租金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业务单元归口统一管理

业务单元的归口统一管理,更多是体现在“规范化”和“专业化”上。(1)将业务单元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独立业务板块,结合国家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发挥社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独立发展的可行性。(2)探索与政府、外部单位合作,共同发展。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全面提升业务单元的实力和能力,促进共同发展。(3)按照国家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实现相关业务单元无偿划转、移交社会等有序退出。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关于存续资产课题研究

存续资产管理伴随改革改制而生,课题研究工作需要持续推进。要进一步重点研究:如何建立既科学高效又符合企业实际的存续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存续资产的最终改革去向和发展归宿,如何促进存续资产合理流动、实现最终回归等。

2.关于存续企业深化改革

存续企业没有进入股份公司,但改革改制不能停。推进存续企业深化改革,重点是要逐步化解历史问题。历史问题解决需要资金量庞大,迫切需要争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帮助。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分流、债务处置和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移交均需要上级主管单位、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3.关于房地资产规范管理

房地资产规范管理工作涉及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相关物业有偿使用收费定价复杂而敏感,必须要规范,且符合上市监管。与生产经营相关、职工住宅、对外出租三类房地资产取费标准确定,税费和财务处理等工作需拿出细致稳妥,获各方认同的方案。

4.关于业务单元发展方向

在对业务单元实施归口统一的集中管理后,下一步要结合国家产业改革有关政策要求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按照上级单位的总体部署,通盘考虑业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发展途径,以改革求发展,在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国有存续资产管理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原来就存在,有的是随着深化改革的进程而新出现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努力避免、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做好国有存续资产管理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坚持国有存续资产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白英姿,马正武.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研究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2]黄速建.国有存续企业改革:问题与建议[J].经济管理,2004(15):6-11.

[3]黄速建.国有存续企业与国有企业改革[J].新视野,2005(5):29-32.

[4]沈冰.国有存续企业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06(12):45-48.

第11篇

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依法履行其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职能,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集体林资产的清查

集体林资产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地资源。包括林木以及依附森林生存的经济动物和经济植物,如人参、中草药材、林蛙等;还包括灌木林、灌丛林、荒山、荒坡等宜林地及被开荒耕种的林业用地。做好集体林资产清查工作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今后林资产管理的基础。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期,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应积极参与并组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彻底清查所拥有的集体林资产,对林地面积、林木株数、森林蓄积量、林副产品数量、宜林地面积、开荒地面积等都应清查登记,分类汇总,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及村委会分别归档管理,为进一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加强集体林资产管理提供详实的资料。

2.做好承包合同管理

做好承包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林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县、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合同的管理机关,要对承包合同的签订进行指导。要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这项工作,集体林资产承包合同要符合《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承包经营的标底、承包期限、承包林地用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与终止等合同条款要进行审定,对不符合要求或不完善的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完善。

林地承包合同签订后,县、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要根据需要做好承包合同的鉴证工作。合同鉴证是合同鉴证机关依法审查、鉴定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并证明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管理制度。所以林改合同签订后,乡(镇)农经站要对合同的合法性、合同的完整性、条款的公正性等内容进行审核,对当事人的合法资格和履约能力进行甄别,对完整无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包合同履行鉴证手续;对违法、虚假的承包合同要予以否定;对不完整或有缺陷的承包合同要提出修改意见。

抓好承包合同的档案管理是长期的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形成的承包合同、文本资料和影音资料等都是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有些要保管50~7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加强管理、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及时整理,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归集存档;并建立严格的保管、借阅、移交等档案管理岗位制度,确保档案完整、不丢失、不损坏;确保林地承包资料完整连续,有案可查。

3.依法监督管理

林改主要是明确集体林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因此乡(镇)农经站要充分发挥依法监督管理职能,防止借林改之机违反规定侵吞集体林资产现象的发生。对确权过程中,所依据的证明资料要严格审核,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尤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突击变卖的集体林资产更要认真审核复查,对借改革之机侵吞集体林资产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监督保证集体林资产不流失;对集体林资产承包过程中是否如数收缴林地使用费和林木承包费,是否按要求纳入帐内核算,是否按要求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等进行依法监督管理;对当事人双方履行承包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无故变更或解除合同、违反合同约定改变林地用途开荒种地等行为要及时纠正,保证合同正常履行。

第12篇

新思路 新举措 新效益

____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自20__年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肇庆市国资委的指导下,以中心为依托,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研究、探索公共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使之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共事业建设的良性循环。到目前为止,全市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单位共有136个,账面资产总量达 15.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存值12.24亿元。几年来,全市实现国有资营运收益达10.24亿元。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理清管理工作思路,深化资产制度改革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整合政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经营发展,这是____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的一项重要新举措。由于历史、制度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过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经营性资产收益出现坐收坐支等问题。由于管理不严,部分单位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低效使用,甚至形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滋生腐败的隐患。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成立之后,特别是20__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根据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实施了对全市国有资产统一监督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并对如何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主要是坚持“改革、规范、盘活”,注重“建机制、强管理、打基础”,做到“一个坚持、两个目标”。即:坚持“资产所有权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 ”的原则,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使用,防止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科学、合理、节约、高效配置使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充实管理监督职能

1、明确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全面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产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职能的通知》,市编委会印发了《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机构编制方案》,赋予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是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管理、运营、调配全市国有资产、资源。二是制定全市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并组织实施产权管理和监督检查。三是负责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资产的产权变动和资产处置的审批和监督,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和有效使用;四是收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经营性资产收益,对经营性资产收益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2、成立城市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国土、工商、市政、计划、建设、房管、监察、审计、规划、人行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城市经营和公共资产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各部门所履行的职责,确保城市经营、规划、建设的目标、方案、项目及可行性经营方式、方法、办法等得以研究论证、贯彻落实,使城市经营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3、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出台一系列强化、细化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财政部〔20__〕35、36号令,结合____市实际,研究制订了《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和《____市国有资产处置委托拍卖的若干规定》,市政府还批转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等,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和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产权交易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步搭建起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一系列制度框架。

一是产权交易审批制度:明确了资产处置,必须先向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同时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由分管的市领导签署意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

二是产权交易评估制度:规定了任何国有资产产权交易都必须委托能保持中立、依法依规操作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评估行为,并为产权交易提供准确可信的参考数据。

三是产权交易入场制度:规定了土地产权交易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要遵循自愿、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申请登记、挂牌公示、咨询洽谈、公开竞价、签约成交、结算交割、交易鉴证和变更登记等程序进行,确保交易行为依法规范运作,防止国有、集体产权权益受到侵害。

四是产权交易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凡国有产权交易收益均属政府性收入,其资金必须全额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截留、挪用、侵占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是产 权交易备案审查制度:明确了所有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呈批资料、审批文件等必须报市监察局备案审查,并在审查批准后方予公布,使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整个过程都在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充分利用电子审批监察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情况的动态监管。

(四)组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为实施国有资产统管夯实基础。

首先是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次是制定《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市政府性资源经营权、使用权清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按照“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核实、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接收或登记”三个步骤,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的清查,通过清查核定资产,明晰产权,与资产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没有入账的或账面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重新评估,核实价值。并要求资产使用单位将全部土地证、房产证移交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接收管理。真正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为科学、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规范了资产管理行为,强化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的地位,避免了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单位随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二是利用资产统管平台,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配置、调剂使用,降低了行政成本,盘活了闲置资产。

三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通过资产统管,提高了国有资产产权观念的认识,促进了廉政建设的有效发展。

五是实施了城市经营理念,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营企业在____投资置业。

近年来,____市“三个五”城市建设品位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20__年至____年,____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____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____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38亿元,财政综合增长率居全省第六;在全省67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跃居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资产营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____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资产统管、融资运作、经营生财、滚动发展” 的经营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通过运用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资产营运力度,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在20__年底,____市通过招商引资,将本市闲置多年的140亩土地,以高出底价2.7倍的3.54亿元成功转让,盘活了该地块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按市场化运作规范资产交易行为,提高了资产经营效益。重点加强和规范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行为,通过推行公开招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经营(出租)增收创收。其中招租创收比较突出的有市工商联辖下位于城区中心仅40平方米的商铺,原来年租金仅1.8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6.05万元,增收4.25万元,增幅达到3.36倍。市金叶公司辖下位于龙江路约120平方米的3卡商铺,原年租为13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近76万元,增收63万元,增幅达到4.3倍。

(三)着力整合资产资源,挖掘资产融资潜力,推动文化优雅之城建设进程。以资产统管为平台,充分利用资产的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为加快城区街道建设、旧城区升级改造,扩大新城区规划、改善投资环境,完善路网、电网、管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____市通过全面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走上了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城市经营的有机结合,为该市国有资产营运,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对资产的登记、入账、清点、保存等管理不严,手续不全。二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教育与宣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消除思想误区,自觉配合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作,通过资产统管平台,提升与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等部门的协调能力,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