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时间:2023-10-08 10:2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第1篇

Abstract: Skill training is the ke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enior practical technical talents, so skills training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s, methods of skills training, it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main lines, three links and five steps, namely 235 model.

关键词: 高职;技能训练;235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kills training;235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60-02

0 引言

技能训练是高职教学的灵魂,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可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环节、五个步骤。两条主线:一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三个环节:即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三个环节。包括: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五个步骤: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五个步骤。包括:感知认识;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实训中的技能训练;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1 第一条主线——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可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可分为三个环节。

1.1 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1.1 内容 ①首先讲万用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因为万用表是最基本的元器件测量工具,如果不知道它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元器件的测量等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先讲万用表,但内部电路结构,不宜细讲,只讲微安表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即可。着重讲它的使用及注意事项。②了解常用的元器件外形、结构、参数、使用、测量。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等。其中二极管、三极管的内容可略讲,只讲由那几部分组成,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即可,工作原理可不讲。在后续课程中会详细讲到。③常用仪器仪表的结构、使用、保养。包括:稳压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高频毫伏表、扫频仪等。其中高频毫伏表和扫频仪作为了解,以后涉及到高频电路中再做详细介绍。④焊接技术包括:电烙铁的种类、使用,焊料和焊剂的选用,焊接方法要领,怎样提高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可准备一些铜质电线,截成小段,让学生练习搭接、绕接和勾接。准备大量废旧线路板,让学生先拆后装,训练焊接技术。⑤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让学生了解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基础,能熟练进行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到工厂参观,了解工厂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等。

1.1.2 课程设计思想 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从学生入学就对其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边讲边练。改变以往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实践脱节的旧模式。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①让学生一入学就进入角色,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克服了由于高职学生底子薄,对理论缺乏兴趣,学习信心不足的弊端。②缓解专业课教学压力,为专业课教学铺路。以往理论课讲完后再进行技能训练,要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先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由于时间较短,基本技能训练只能草草进行。造成教师抱怨:“还要先补基本东西。”学生则说:“基本功不扎实”。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程进行技能训练,可增加技能训练时间,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1.2 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2.1 内容 结合所学电路内容,电工学、模拟数字技术的技能训练。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设计搞小制作、小发明的形式进行。包括:电工学方面的小制作;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小制作;数字电路方面的小制作;综合电路的小制作、小发明等。

1.2.2 课程设计思想 本课程可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①是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检验和延伸。所学技能只有通过多次、长时间的应用,才能加以巩固和熟练,才能体现出所学技能的作用和意义。②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变得形象起来,有意义起来。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学习理论和技能训练往往是很枯燥的,如果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用途。且可通过声、光、电等现象表现出来。势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专业思想,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3 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

1.3.1 内容 ①求职能力的训练。包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观念的转变;求职礼仪及方法技巧的训练;自荐材料的设计。②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职业道德;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的基本知识;客户心理团结协作意识及艺术。③创新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的训练。

1.3.2 课程设计思想 如前所述,高职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不经再培训可直接上岗工作;不需要长时间的工作适应期;能够承担一定的业务领导和技术管理工作。要实现这些,只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保证让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要做得出色。

1.3.3 应注意的问题 ①关键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般教师都能胜任的,要找搞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担任训练。比如:求职能力的训练,可找就业指导方面的人员担任。②要创造相应的氛围,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进行训练过程中不要光讲一些相关知识,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有现场感。比如,可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模拟对客户服务现场,教师可现场示范,现场指导。

2 第二条主线——专业技能的训练

第二条主线与第一条主线是同时进行的,同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内容包括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2.1 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其技能训练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2.2 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课主要有:收录机、电视机、VCD、DVD、音响技术、制热、制冷技术,微机原理与维修,通讯器材等。其专业技能训练可分为五个步骤。

2.2.1 感知认识 对于所讲电子产品,同学们不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在讲解其原理和工作过程前让学生熟悉其外观,功能及操作等基本知识,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其功能效果,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原理过程中,教师讲到那里,学生能想到那里。如果学校有所讲设备,并与所讲内容相适应,可以在校内参观、操作、感受。学校没有的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让学生了解机型的种类、操作、发展现状及前景,感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2.2.2 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 每讲一部分内容都要拿来相应的实物,边讲边演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要看看摸摸,实际操作几遍,切忌:“板”(黑板)上谈兵,只讲不练。器材要准备充分,避免有同学看了练了,而有同学看不到,练不了。

比如,在讲LD、CD、VCD、DVD光盘时,可分别拿来实物,比较外观,标识。演示其图像、音响效果。在讲家庭影院结构时,可对照实物,讲解哪是中置、环绕、左右主音箱,哪是超重低音箱,怎样连接,最后让学生分组连接试听。在讲AV放大器内部结构时,打开机盖,分别讲解电脑控制板、解码板、功放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果脱离了实物,不是边讲、边看、边练,简直难以想象怎样完成。

2.2.3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是向实物技能训练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可以把电路结构用模块的形式分解开来,具有简明、灵活、直观的特点。一般学校都配有模拟实验设备,每讲完一部分,都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还可以进行故障演示,设置不拆器件或换简单器件的故障,让学生排除。注意一般不拆大的或复杂的元器件设置故障。

比如,在制热制冷实验室中装有空调机的模型,可供学生深刻理解空调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各种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简单的故障演示和检修训练。

2.2.4 实际训练中的技能训练 实验设备是一套模拟机型,与实际机型的结构还有一定距离,且仅限于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设置故障演示及排除等。实训室备有实际机型,一般两人一组,分组训练。实训机型可以是多种,训练完一个目标交换循环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多种机型都熟悉。

在实训室中进行下面几种训练:实际操作;讲解内部结构;进行电路分析、测量、观察现象;进行故障演示,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

2.2.5 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尽管实训室中已是实际设备、器材,但工作环境不同,场所不同,面临的人员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不同。所以在实训室中,工作熟练,但在实践实习中未必熟练、顺畅,这里就有个心理素质问题在起作用。只有经过实践实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也才能检验所学知识,技能是否过硬。

实践实习安排可分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每一门专业课程学完后的课程实践实习,专业课程实践实习内容要与季节相适应。比如,为了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实习,最好选择上半年开设空调器制冷课,在完成前四个步骤以后,正值五、六月份空调销售、安装、使用的旺季,既便于学校联系实习,又使学生实习训练的机会较多。根据不同情况可将学生安排到生产、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实习。再一个是整个专业课程学完后的毕业实践实习。

参考文献:

[1]杨元挺等主编.电子技术技能训练[M].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子工艺实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考核

以考核知识为目的、以终结性考核为

主要手段的“学生成绩评定”存在的弊病

目前在高职院校,评价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由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到课率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即我们所说的期末考试成绩。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比例不尽相同,但一般是以终结性考核成绩为主,约占70%~80%,平时成绩约占20%~30%。

这种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已延续了多年,在知识学习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来看,目前普遍采用的以考核知识为目的、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学生成绩评定”存在以下弊端。

(一)考核目的与职业教育目的错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量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如果我们采用以考核知识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在培养“会考试的读书人而非会干活的职业人”。

(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考核项目中不能体现技能训练的效果,没有技能操作的内容,大多数学生训练技能的积极性必然不高。

(三)不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生成绩评定以知识考核为主,即使学校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反映学生能力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仍以知识目标为主,客观上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自2004年起,随着我校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大讨论,承担电子技术课程的部分教师围绕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改革,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自2005年9月开始,为加强过程考核,精心设计了形成性考核方案,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实施项目化教学与行程性考核的一点体会。

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客观地说,进入高职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确差人一筹,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不当,自学能力较差,尤其不擅长理论计算。但从我国的人才结构上来看,社会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必须也一定是出于这个阶层,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学生在理论计算方面不如别人,但大多数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却优势明显。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合理引导、适当训练,完全可以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职业岗位对高职电气类学生的技能、知识、素质要求

在每年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时候,专业教师都要到企业和人才市场针对“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进行专门的市场调查。通过连续几年走访,总结出就业岗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综合要求是:

职业素质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队合作。

核心技能会使用电工仪表、电工工具,能够进行照明、低压动力线路检修,能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检修与排故;能借助电工工具和电子仪器,进行一般电子电路的安装、焊接、测试及排故;能实施电机的电气控制,能进行电机的变频调速与设置;能看懂电气控制线路图,能够用PLC改造典型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能够对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设备、仪表进行维护和调试;会正确选用、使用传感器和自动化仪表,能够对过程控制回路实施PID调节。

专业知识电路基础与电工测量;电子技术应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调节。

调查结果显示,电子技术的知识不仅仅用于电子领域,还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仪表和单片机技术的基础。因此,学好电子技术,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十分重要。

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核心技能、专业知识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这些培养目标分解到每门课程中就形成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考核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学生虽然不注重学习过程,但很在意学习成绩。因此,如何考核,考核什么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何运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积极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为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准确地反映出他们的真实学习表现与综合水平,在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整终结性考核的比例,加强了过程监控,注重形成性考核,下面即是对实施过程的详细说明。

(三)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所实施的形成性考核旨在考察学生在课程(技能与知识)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它关注学生在整个技能练习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学体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期能对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起到主导作用。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具体的考核方式和成绩分配如下:

职业素质考核(10%)――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素质这一部分重在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和上课表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很注重员工能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素质。因此,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质的养成十分必要。通过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可以引导、激励他们增强信心、走向成功。

学习过程考核(30%)――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该项考核中,平时作业占10%,5个单元实验占20%,每个单元实验包含电路焊接、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每次作业和实验都有一定的分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平时作业和单项实验是教学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杠杆,是反映和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程度的标志。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单项实验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项目的训练以及分析、解决将来的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综合应用能力考核(20%)――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综合项目的实施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重中之重。为此,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安排了三个综合项目,即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装配;简易波形发生器的装配与调试;功放电路的装配与调试。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对电路进行安装、焊接、调试与参数测量,并写出项目报告。为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在实施中做到逐人考核,每个综合项目考核结束后电路板上交,有效地杜绝了抄袭行为。综合项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综合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综合项目的结果可检验和演示,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全班同学均可做评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个综合项目考核内容如下:(1)焊接技能――元件的整体布置是否美观,焊点的光洁度、焊点的大小。(2)项目结果――电路的整体效果。(3)数据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的测试过程与测量结果。(4)回答问题――对原理电路的理解程度,对测量参数的理解程度。(5)项目报告――数据处理方法与项目结论。

职业所需的理论素养考核(40%)――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知识决定了一个职业人在未来技术领域所能从事的工作范围和岗位层次。对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考核以笔试的方式在学期末进行。考核内容均为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不出偏题、怪题,注重知识应用。比如综合项目或单元实验中所用到的知识就是我们上课需要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也同样是我们重点考核的知识。

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实行项目化教学与行程性考核和传统的教学与考核相比,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试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末对电气3051/3052班共71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右表所示。

从右表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愿意接受形成性考核,并认为形成性考核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通过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我们感到形成性考核的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核目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相一致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学习与建立为主要目的的形成性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阶段性成果记录,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现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我们采取的形成性考核中综合技能训练与单元实验所占比例高达40%,通过多阶段、多侧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更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

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形成性考核中综合技能训练与单元实验占较高的比例,这就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客观上督促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我们并不期望仅仅通过一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与形成性考核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知识水平,养成他们的职业素质,但我们相信涓涓细流终能成万卷波涛。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成功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各主干课程中推广实施项目化教学与形成性考核。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理念;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我校自1999年成立以来就设立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拟电子技术》也是开设最早的一批课程,迄今已有6年多。最初,《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理论教学(含实验)、电子技术实训(含考级培训)及课程设计。其中理论教学(含实验)大约80~90学时,实训环节(含考级培训)1周,课程设计1周,共计大约130~140学时。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实践教学脱节。学时较多,但每个环节分布在不同的学期,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2)内容衔接有纰漏或重复。每部分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每位教师对部分与整体的认识、把握及具体安排有所差别,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常常造成部分内容的重复或丢失,各部分知识之间无法达到最佳衔接,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客观上造成教师人力与教学学时的浪费。(3)学生不能有机、系统地接受知识。电子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侧重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衔接有纰漏,其结果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内容在后面应用时已经忘记,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

自2003年起,随着我校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大讨论,承担电子技术课程的部分教师围绕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项目化教学体系。由于电类各专业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不尽相同,承担各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背景下,探索出适合不同专业需要的课程模式。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一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一些体会。

教学理念的调整

看待学生要客观“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这是目前谈及学生问题时不少教师的看法。客观地说,进入高职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从我国的人才结构上来看,社会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大部分也是出自这部分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社会输送急需的技能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学生在理论方面不尽人意,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技能训练却跃跃欲试。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合理的引导、适当的训练,完全可以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使其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转变评价教师标准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缺少行为引导和能力训练,集中表现为复习、引入、讲解、提问、讨论、消化、作业这一系列固定的程序,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逻辑关系为主线,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以教师的讲稿为标准,理论实践分离,教学互动大多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而已。传统的评价教师的标准在于备课是否充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教学环节是否流畅,能否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课件、工具、教具使用是否合理,忽略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然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干活的职业人而非能考试的读书人”,知识可以传授,但技能却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因此,今天评价教师的标准应与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及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评价一名教师最主要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能从他所引导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多少有用的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这样的评价标准就不仅仅要求教师精通知识,学会课本+粉笔+课件的灵活运用,更要求教师有一手过硬的技能,即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评价标准的变化将促进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调整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今天的高职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技能是学生练会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进行了三项转变,即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变为以能力训练为目的;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线变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从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变为以学生训练技能、学习知识为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综合项目、单项实验、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的过程进行正确的引导(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进行合理的指导(作业、实验、综合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起在学中做,做中学。为此,我们的做法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导演,学生主演。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动起来。很多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而只注重考核的结果。对此,我们对考核项目与考核方法作了精心的设计,以考核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从实施的效果看,该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学实施过程

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实施教学过程,即通过分析岗位技能、知识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模块,配套考核方法监控教学目标的实施,加强形成性考核。

(一)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为《数学》、《电路基础》,后续课程有《单片机》、《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等,授课对象是电类专业一年级学生。根据职业活动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专家的访谈,以及对宁波市部分企业和宁波市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其他目标。

能力目标(1)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与电工工具;(2)会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元器件的判断;(3)能实施单元电路的制作、调试、排故;(4)能实施一定功能电路的焊接与调试;(5)能根据电子产品说明书获取关键信息;(6)为中级维修电工考级储备必要的技能。

知识目标(1)学会基本的电子电路识图;(2)会进行单元电路的计算与分析;(3)会对简单的综合电路进行功能分析;(4)为学习专业软件储备知识基础;(5)为中级维修电工考级储备必要的知识。

素质目标(1)职业行为能力——按时上课,遵守纪律;(2)规范操作能力——焊接安装,工具使用;(3)查阅资料能力——查阅资料,选择元件;(4)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5)语言表达能力——讲述说明,回答问题。

(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教学过程实行基础知识——单元实验——综合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共计85~90学时,并把中级维修电工中需要掌握的电子部分相关内容(应知与应会)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在学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综合项目、单元实验、教学模块(基础知识)设置如下。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综合项目(1)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装配;(2)简易波形发生器的装配与调试;(3)功放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根据综合项目确定单元实验(1)二极管的基本应用——整流电路测试;(2)晶体管共射极单管低频放大器测试;(3)具有负反馈的多级放大电路测试;(4)差动放大电路测试;(5)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测试。

根据综合项目与单元实验整合教学模块(1)半导体二极管与直流稳压电源;(2)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应用;(3)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4)波形发生和变换电路及其应用;(5)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三)考核方法

在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检验教改效果,必须有相应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加强了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由过去以期末笔试考核知识为主改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的能力。具体的成绩分配如下:(1)平时成绩(20%):认真做好到课率、平时作业的纪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2)单元实验(20%):认真做好实验到课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批改与记录,作为实验成绩的依据,五个单元实验占20%,包含电路焊接、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3)综合项目(20%):认真做好三项综合项目的过程与结果记录,作为综合实验成绩的依据。(4)期末笔试(40%):基本理论储备,培养职业人的理论素质。注重应用,不出偏题、怪题。项目或课题所用的知识就是上课需要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同样也是重点考核的知识。

综合项目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基本知识的途径,是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重中之重。为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为保证效果,在实施中做到了逐人考核,每人每个综合项目考核结束之后电路板上交,有效地杜绝了抄袭别人项目成果的行为。项目考核内容如下:(1)焊接技能——看元件的整体布置是否美观,看焊点的光洁度、焊点的大小。(2)项目结果——看电路的整体效果,看参数是否正确。(3)数据测试——看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的测试过程与测量结果。(4)回答问题——看对原理电路的理解程度,对测量参数的理解程度。(5)项目报告——看数据处理方法与项目结论。

实施效果

实践表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对电气3051/3052班共71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近几年来,我们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以下效果:(1)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应知与应会,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在同一门课程中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脱节的问题;(2)技能训练与知识教学由同一名教师承担,各部分内容衔接有序,中级维修电工电子技术部分应会、应知内容有机融入项目化教学活动中,取消了专门的实训环节,减少了课程总学时,极大地减少了教师人力与教学学时的浪费;(3)学生有机、系统地接受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习时间;(4)加强形成性考核,平时的到课率、作业与实验报告的上交明显好于以往;(5)通过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6)综合项目结果可检验和演示,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全班学生均可做评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始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置 兴趣激发 直观教学 技能训练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基础、是根本。为把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能的“汽车医生”,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和细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其要求。对此,不妨做以下几点初探:

一、正视学生基础、明确目标、因需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抽象,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而学不好,由于学不好而不愿学,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本中的教学内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1.在讲授时必须要做到主次分明,明确区分难点和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置。比如在讲授电路基本概念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电路组成、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中则要重点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代数运算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汽车中用到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要讲透,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知识坚决不讲或略带一下。例如,发电机是汽车必配的元件,所以一定要讲透,而且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直到弄懂、掌握为止。再例如,基尔霍夫定律在汽车上很少用到,就可以略讲或不讲。

二、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第一节课。首先带领学生察看实训场地,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又如在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考,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电路与电器的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三、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教学充满动感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高度抽象性学科,要让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能从主观上充满兴趣地去学并完全理解及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起事半功倍之功。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电路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再例如,桥式整流电路,可使用挂图、模型等教具,使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手段,把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发电机工作原理可以用电脑做成动画,这样一来,就非常形象化地显示了发电机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学生就好理解,就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不可贪多求快,否则会欲速则不达。本人认为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件。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件质量的判断方法。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通常一个技能训练课题中用到几部分内容。例如:当同学以学过全车线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等概念后,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车辆电路故障进行检测,教师对技能训练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引导同学按步骤进行检测。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掌握如何诊断与排除汽车电路故障以后,应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并让学生运用中间断路法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例如:在前照灯光线路连接时,采用把实验分成两部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灯光线路的连接,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前照灯线路接上电源后即正常发光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对实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再让学生把变光线路灯光继电器线路接上进行实验,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另外,对学生技能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加以启发性的分析,如学生在不解体检测硅整流发电机时,测出的数据有时是错误的,但不知道如何检查和判断数据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测量数据不符的原因及检查方法,一步步给予指导,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逐步引导和分析,学生对检测方法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并将逐渐提高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课的学习建立在基础课的学习之上,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重视新旧知识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逐步地消化吸收和巩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工电子线路,因此,必须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上课讲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画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另外,还要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包括实验操作的作业,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5篇

(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沛县 221600)

摘要:一体化技能训练能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场地、指导教师、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本文探讨研究了如何配置这些条件,使一体化技能训练有效开展。

关键词 :一体化技能训练;实训室;教师;模块;教学法;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39-03

一体化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正在积极探索的新教学模式。它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生产、实习、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融合于教学过程,教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而形成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并可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和规范化评价。

一体化技能训练的重点在练。但在哪里练,练什么内容,怎么去练,由谁组织去练,这些条件如何配置,将影响着一体化技能训练实施的效果。也就是说,一体化技能训练要有与之相对应的一体化训练场地、训练教师、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计划—应用—观察—反思—改进”的模式,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取得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的统一,总结出一体化技能训练实现的条件。

一体化训练场地是一体化技能训练的基础

实施一体化技能训练,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场地,使师生双方在场地内做到边讲边练、边学边做。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着节约费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有仪器设备的效率,在原有实训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重组和配置,按照“实训室布置标准化,管理责任化,教学项目固定化”的原则调整实训室。分层由低到高分别建成一体化标准教室、专项技能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

一体化训练标准教室 其功能是能够实现运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能够实现在实验实训台上进行电路的硬件验证性实验;能够在实验设备上满足学生自己设计的电路实验。其结构分为四个区域:一是教学区。承担传统的教学功能,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示范演示、分析电路原理或学生讲述工作方案、展示个人工作成果的区域。配有桌椅、黑板、讲台、讲桌、多媒体投影设备等。二是实训操作区。是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电路性能测试、故障检测、开展竞赛及评价讨论的区域。配有学生实验台、测量仪器如毫伏表、示波器、电脑等设备。三是仪器、设备、电子元器件储藏区。存放实训用的工具,如电烙铁、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仪器设备如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电子元器件、集成芯片、连接导线、线路板等。四是产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技能训练完成的半成品、成品及优秀作品,使学生有工作成就感,营造出形似生产车间的氛围,提升学生技能训练的正能量。

一体化专项技能实训室 其功能用于开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项技能训练,如电子电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电机拖动实训、家用电器维修实训、PLC实训。

一体化综合技能实训室 其功能用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路图设计与识读、电路板印制、电路故障分析、专业技能等级考核、技能大赛。

一体化训练教师是一体化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

一体化训练教师就是将专业理论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仪器管理员由一人担任,课堂教学有一位或一组专业教师同时承担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因此,一体化技能训练需要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必须是“双师型”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指导生产实习。其次,教师必须具有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编制教学进展计划和教案的能力;分析和重组教材体系的能力;运用教学参考书及编写补充教材的能力;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制作教具的能力;收集、整理、归纳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等。再次,教师必须具有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应站在电工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材料,并能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教师还要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和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一体化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一体化训练内容是一体化技能训练的有效载体

通过市场调查和对企业用工情况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了解,确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方向。根据每个专业培养方向的专业技能要求确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然后,将开设的课程内容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适时性的原则进行创新整合。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即333模式。

第一个“3”是根据学生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划分为三个培养方向,即电子整机装配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维修方向。

第二个“3”是指把每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各模块的内容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知识与能力、技能与知识培养。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而能力大小又影响着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体化技能训练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成为有知识和有智慧的一代新人。二是纵向有层次,横向有交叉。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实现三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即基本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打破学科系统编排课程内容,以典型职业活动内容为线索,以课题为中心,将涉及的各门学科知识编排在一起,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焊接训练时,除训练电烙铁的使用方法、焊接的基本要领、焊点的质量外,还将电子产品安装工艺要求一起进行训练。三是每个模块内容具有阶段性、先进性、实用性,模块间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第三个“3”是把一体化内容定位为三个标识。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毕业资格),以培养专业技能能力为指向(技能型),以培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志(职业资格)。即从低端定位(取得毕业证书)向高端定位发展(专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好的教学方法是一体化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手段,专业课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讲练结合、现场示范、多媒体动画模拟、制作演示课件、实际操作训练、模拟训练、现场参观等教学方法。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施配套情况,灵活采取其中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但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一定要以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的为前提。通常情况下,内容相对简约、能在常规条件下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必制作课件;能在教室完成的操作训练,不必进入工厂操作;能在操作训练基础上获得的其他技能就一定要在操作训练上作足文章。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可以利用的条件,要取舍有度。

“练考评”一体化是一体化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

练 学生通过项目计划书明确了技能训练练什么、怎么练、练的结果如何,避免了学生盲目练、应付练的现象。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讲练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

考 考核要全程化、内容要细致化、标准要统一化、形式要多样化。只要有训练,就有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全面,贯穿训练的整个过程,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期中期末考核;考核的方法灵活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阶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现场操作与作品展示相结合。

评 评价的内容全面化、标准细致化、形式多样化。每个训练项目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即“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模式。评价的形式灵活多样,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反馈作用,通过评价发现学生训练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成绩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练考评”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练必考,有考必评,练中有考,考中有练,考后有评,以练促技,以考促练,以评代考,对促进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措施促进了一体化技能训练的开展,而一体化技能训练的开展又促进了专业系统化设置,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各专业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使一体化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电工、电子专业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EB/OL].[2012-12-24].http://tlgx.org/html/69.html.

[2]黄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EB/OL].[2009-

10-05].http://cvett.cn/zzgp/view.php?cid=100

&tid=723.

[3]马在忠.中职学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素质教育,2013(2).

[4]李玮清.浅谈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5]张春城.关于焊工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的有效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6]张建国.从制造分选机谈机电一体化综合技能训练[J].职业,2007(17).

[7]赵英,李海勇,毕海.“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27).

[8]杨庆禹,李新英.关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现代技能开发,2003(7).

第6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 项目教学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54-01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可以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有决定性作用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然而,这门课的特点则是非常抽象、难懂,经过简化得出的基础性科学知识,专业性很强、很抽象。要学好这门课,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水平和普通物理学习基础,这对于现在的中职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目前,从我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来看,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

美其名曰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实则没有切入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情景,如同空中楼阁。学习内容依旧囿于书本,过多的倚重接受书本学习,忽视了发现性学习、探究学习和行动学习在学生岗位工作中的发展价值,忽视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

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能动起来了,但这种动都是在老师的发号施令下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动不是真动,是浮动,学生的合作不是浑然天成,而是形式上的摆弄,小组讨论在很多时候沦为了一种教师展示课堂丰富教学形式的工具,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信息的反馈和交流。

三、从考核方式来看

南京市职业学校每年都要参加全市统一的技能和理论统测统考,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现状,不得不划定既定的范围,结果则是教师死教,学生死学,师生个性受到压抑,师生关系也一度变得紧张。

四、从评价方式来看

合理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的形成,然而,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片面化,评价方式形式化,让评价流于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

课程受体是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按需发展,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低效课堂生态及由此导致的学生普遍厌学的学习生态。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这样措施:

五、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确定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的宗旨,应以电类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本校学生认知特点,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对电子技能所作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项目模块下的教学活动又可分解设计成若干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授课思路以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典型电子线路为载体,按电子工艺要求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我校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分为三段:课堂理论教学、课堂技能训练、课外制作三个部分。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技能训练在实验室中进行,将计算机、视频展示台、实验台等教学媒体相结合,并利用Multisim、Protel、Protus等专业软件,进行电子仿真、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课堂技能训练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方式。课外制作部分就是利用电子技术研究室的仪器设备,首先在计算机上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再进行电路的安装、调试,制作一些小产品,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以上三个模块的一体化教学来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演示示范等几种形式。

正面课堂教学是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的传统而典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正确性和知识拓展的深度,它的突出优势是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教师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处理。由于课题教学环境中配备有投影仪、视频展示台、计算机等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已经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并结合黑板,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多的特点,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电子EDA仿真虚拟实验,既可节省大量的教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参与仿真设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教学是相当有帮助的!

(二)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独立学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独立学习或复习的组织形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和促进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个性思维的发展。本课题实验室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室,在课间、中午以及放学后,有兴趣的的同学可以进入到实验室进行独立操作。小组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没有教师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商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较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课题实施中,将全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自己推选一位小组长,该小组长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本实验台的设备完好,保证每次实验操作正常进行,分发实验器材,并组织填写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各个小组长互相评定,评出本次实验的“优秀组”。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又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室EDA仿真进行实验设计,多开实验,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加深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第7篇

[关键词] 电子技术应用 创新教学 探讨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学,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学校,难以长远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亏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低、创新意识差。目前在我们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维持,轻创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思维方式,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敢想更不敢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创新教育薄弱导致创新素质差。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国家振兴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二、要创新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1.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现用的中职教材并不是一本就完全适用于中职生,中职的学生,一般其文化课基础本身就比较差,而进入中职所学的专业课都是些以前完全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一方面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线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电子线路时必须从分立电路开始,建立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就要重视集成电路这一先进产物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性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列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

2.从培养创新能力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紧密结合

如,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材的各章都设置了相应的基本性技能训练环节——实验。其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电子技术的技能训练还另设为一门课程《电子工艺基础》,使电子技能训练更加系统、专业。教材的综合实践技能训练是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己根据电路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通过对双声道扩音机、超外差收音机等的整机装配,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学会常用仪表的使用、元件的检测、电路的制作过程、调试方法和步骤及整机的安装。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技能训练的全过程。

通过以上两种形式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学生易学易懂,教师便于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训练学生实用技能。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学没学会,会不会做,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性。目前电子技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知识更新迅猛,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现在的许多书上在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往往只教人采用测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在教学上如果完全按照书上所说方法照搬,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为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只要用仪器检查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即可说明电路工作正常与否,既简单又快捷准确。而不采用这种不但耗时而且费力的方法。因此,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抓基础、促提高,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中职生一般来说,具有水平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策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要增加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提高电子产品的故障检测、判断和维修的能力,加强专用数字逻辑应用集成电路的实验分析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同一教学媒体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使用其效果也是不同的。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增大课堂容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要取长补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合教学媒体,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CAI可将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用语言表达,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现象模拟出来;能将现实中原本以动态,而在教材中只能静态描述的内容重新以动态的方式显现出来;能直观地观察电路的动作过程和元件状态变化的细节,做图精确便于图解分析,并能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

结束语:从创新教学理念出发,我们对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创新教学还有一些方面我们还没有涉及到,通过教学创新如何来解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际相脱节,创新教学手段的网络课程的开发等问题,我们也未涉及到。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一道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第8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02485(2-13)05-041-02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要“健全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 目前职业教育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模式在湖北省黄石市、重庆市等地正在开展试点,我校电子技术专业也积极投入这种创新的职教办学模式中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是有利于推动该专业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二是有利于加快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为电子企业培养出更多满足技术升级需要的员工,满足电子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有效地缓解电子企业用人压力;三是有利于缓解电子企业生产和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矛盾,调动电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提高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员的专业技能,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正在探究提高专业技能的措施。

1 明确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对学员加以评价

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事电子设备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基于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明确应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评价学员,这种以技能评价学员的方法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

2 重视以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在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班的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基础理论在教材上都讲得清楚明白,学员自己自学就可以了。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不仅不能淡化,还必须重视、必须加强。理由如下:

首先,要分析学员的特点。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企业职工,均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恰恰就是在基础理论存在不足,岗位工作能力提升的瓶颈就在基础理论上。这就要求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专业课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就是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这两个基点。忽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学习就是建设一栋没有地基的楼房。

其二,技能的掌握和提升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学员通过电子技术应用的教育就是要提高技能,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特别是在技术更新迅猛的电子行业中,想完全靠经验是行不通的,必须有电子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分析电子产品的原理、故障,进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有学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台1kw的空调按照理论计算额定电流大约是5A,但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要配置10A的保险?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牵涉到电工技术课程的功率因数知识,只有明白了功率因数的理论后才会清楚不能用5A保险的原因。

还有学员在处理家属楼顶层水箱的电路故障时,总是无法解决微电控制电路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搞清楚用三极管做开关电路的原理,这需要从电子技术理论入手,明白了开关电路的运行情况,从而能准确地排除这类故障。

3 建设学校实训室,确保技能训练的高效。

我校从1988年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到现在,已经建立了电工电子实训室、家用电器实训室、技能操作实训室、SMT焊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EDA实训室。这些实训室奠定了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保障。

学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掌握的技能一般来说相对单一。比如说在流水线上的学员往往对焊接技能很熟悉,但对电路及PCB板的设计不了解,对电子产品的调试不精通;而电子产品调试学员又对焊接不熟悉。这就会造成学员技能单一,不能胜任新技术的发展。

在学校的实训室完成技能训练,有助于他们兼顾其他工作岗位、有助于他们容易接受新技术的岗位,当他们提升了技能后,能够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4 以企业为平台,培养专而精的技能人才

第9篇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原因

笔者认为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在技工院校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效能偏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轻视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因为目标定位不合理。在教学中只是单纯从书本上照搬,脱离企业生产的实际,过分强调电工电子工作原理,而企业生产最基础最普通的电工电子技术没有掌握。三是因为教学方法方式陈旧,缺少创新意识。按照课本生硬灌输,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二、创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的有效举措

1.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电工电了教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而成的,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内核,师生互动的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法。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媒体以及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案例等行为导向,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自己动手、动脑,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养成创新精神;通过完成任务,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针对实训教学无序的状况,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品穿戴、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课题考核、总结讲评等实训环节,提高教师授课质量。通过抽查督导、推门听课、学生评教等途径规范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师的施教行为。同时,优化组合师资结构,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及时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提升电工电子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

3.深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

电工电子技术内容多、难度大,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学研促风气、抓行为促师德、抓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强化授课、听课、评课等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态度的内涵建设,规范教学行为,提质增效。通过多媒体教学,用图表分析法降低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开展针对性的模拟实习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系统中体会企业电工电子技术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专业顾问交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参与课题研讨,撰写有价值的学术报告,以教改促创新,提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4.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师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平台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有效检验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备赛过程中能学习到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了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应在加强知识教学和实训训练外,提前捕捉竞赛信息,吃透竞赛要求,着力进行模拟考核,做到好中先优。同时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尽快缩小与兄弟院校的差距,争取在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加强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第10篇

论文摘要: 文章从高职教育以“技术本位”培养社会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讨论了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定位与教学内容的问题。最终针对就业导向提出了定位目标,理清了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得出了学生从业必备的核心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1.引言

高校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本、最具体、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终极目标的教学过程。由于社会分工和人才分类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以“崇术”为主,即“取所知之真理,而致诸用”,确定以“技术本位”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贯彻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电子技术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系列专业课程,其教学应当围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展开。由此我按照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的观点不断推行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将收效甚微。

2.教学定位要准确

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类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这类高校大部分是以“崇学”为主,也就是以“知识本位”培养学术型、研发型人才。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从观念上依旧延续了传统本科教育的模式,实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特点不突出。如果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模块,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但究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有针对性?是否真正提高学生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从做中学”的教学就只能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会觉得迷茫,从而失去动手的兴趣。其实,这正是定位不清晰造成的。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形成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而技能是指“运用知识(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成功(有效)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所以技能既有运用知识的思维活动能力——智力技能,又有使用工具仪器的活动能力——操作技能。高职培养的人才应是这种具有运用知识能力的既具有一定智力技能的,又具有正确和熟练使用工具仪器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的实用人才。解读了这样的培养目标,怎样进行教学定位呢?定位是以“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人才类型”为导向来确定的。根据我校长期的就业观察和分析,高职电子专业人才的定位可以参照下述的技术岗位来确定:

(1)在中小型电子企业从事产品或设备的设计和调试、检修工作及营销工作。

(2)在大型电子企业从事产品或设备的调试、检测、维修工作。

根据调查,无论在何种企业,高职学生从事“调试,检测,修理”技术工作的都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从事设计的学生只是少部分。这就说明,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应定位在使大部分学生能胜任电子产品或设备的调、测、修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使部分优秀学生能胜任更深层次的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这样既符合高职学生在知识层次结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又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的内容随之即能够根据教学定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展开。

3.教学内容要明确

根据上述教学定位,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从业必备的核心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智力技能,就必须向其提供可以运用于成功完成任务的知识,而不能一味崇尚理论教学或一味否认理论教学。教师应当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传授实用性的、满足智力技能需求的有用理论,而不能大讲运用价值极小,甚至无使用价值的、不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因此,我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提炼,将其分为电子元器件类和电子电路类。 电子元件类内容应当包含的知识点有:(1)元器件的作用。(2)元件的结构特点。(3)元件的电气性能和参数。(4)元件的使用。(5)元件的识别检测方法。(6)元件的故障特点。该类知识点主要解决怎样认识元件,怎样判别元件好坏和怎样代换等问题。电路类知识内容应当包含的知识点有:(1)电路的作用。(2)电路的结构特点及各元件作用。(3)输入、输出信号特点。(4)电路正常工作条件和数据。(5)整机信号和供电流程。(6)整机系统框架结构。(7)故障特点和检修流程与方法。(8)电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上述知识点包含了学生从认知到分析到检测最后到综合性维修与设计真正所需的实用理论。当然理论教学不能孤立的讲授,而应当与技能实践训练齐头并进或螺旋式进行。智力技能实践训练核心应当包含:(1)电路读图训练。即利用电路知识点,从电路图中抓出电路的作用、结构特点、正常工作条件和数据、整机信号与供电流程。(2)电路分析技能训练。即在读图能力的基础上将复杂的系统电路分类归列,化整为零,化繁为简,逐一剖析,清理出各单元电路的系统结构特点,从而达到可以运用电路图的能力。(3)故障分析能力训练。即运用前述2个能力,根据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合操作方法找出故障原因和元件,排除故障。(4)电路设计能力训练。即要求运用几乎所有知识点,配合“读图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完成产品设计。该能力尤其需在项目化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其次,要形成操作技能就必须依靠智力技能,在其思维指导下使用工具、设备、仪器、仪表,如此学生才能有效完成电子产品的“调、测、修”工作任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有:(1)电子元件的识别、检测、使用。(2)元件和电路的安装、焊接。(3)电子产品(电路)的调试、检测训练。学生既要运用电路类知识,又要运用“读图能力”“电路分析能力”,还要正确使用检测仪器、仪表。(4)故障检修能力训练。即对电子产品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确定故障部位,正确检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反复分析、判断,最终找出故障元件,排除故障。

由上可见,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融合将形成以检修或设计作为综合技能的最终目标。理论教学是为实践训练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知识。而实践训练则是以使用工具、仪器、仪表对电子元件或电子产品进行操作为表面目的,以运用有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或智力和操作技能训练,达到综合性目标为实际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理清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确了智力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内容,才能突出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特点。

4.结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接受教育,可具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成为从事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达到一技多能。笔者所讨论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在电子专业《音响技术》、《主板维修》、《电视机原理》等课程中得到了实践,课程定位较为准确,符合人才需求,获得了用人企业的认可。教学内容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提高了岗位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岗位应用能力、社会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萱.高职院校电子实训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2007.3.

[2]尹耕钦.高职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职教论坛,2005,10.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有效措施

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较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已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身为电子专业教师的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总结出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因此,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要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但中职学校当前开设的部分课程内容过深,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连初中的知识都未完全掌握,按现行高中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上课只能交头接耳或睡觉;教师仍处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传统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实质,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进而不断的提高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步伐,促进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科学合理的认知,使学生将学到的电工电子知识理论,全面系统地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得到模拟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融汇贯通,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解“常用低压电器”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更系统更清晰的展示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事项。

三、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课,实验实习多。为此要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考虑到在实验实习中,工艺过程复杂,需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逐个击破。首先设立单项分组训练,其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达标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例如,以“低压动力与照明混合电路配电盘装置的安装”这一项目为例,笔者制定如下的项目目标和考核标准:项目目标:①画出电气原理图,选择元器件,设计并连接控制电路;②照明部分:白炽灯由单联拉线开关控制,护套线布线;日光灯由双联平头开关控制,并配有一个单相两眼插座,线管布线;③动力电路接三相异步电动机,整个电路有漏电、过压保护功能。

根据不同的层次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同学们以自己所学知识去完成选项。其内容立足于强调整体装配的重要性,提高其熟练程度;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的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不断地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

四、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感性知识是由观察后思维而获得的,理性知识由此而发展起来。因此,技能教学中应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其中。例如,在电容器充放电实验中,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的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以及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各种示数中观察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即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用经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放电实验,由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五、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或暗示来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现场检验他们的结论。如:在“荧光灯线路的连接”这一实训项目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问荧光灯正常发光后,如果此时把启辉器去掉,荧光灯还会继续发光吗?”听到这话,学生心里会充满好奇,纷纷回答灯会熄灭或灯还会继续亮。这时候,教师不忙于表态,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当结果出来了之后,教师重提这个问题,并给学生讲解荧光灯线路的工作原理,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在实训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六、改革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一般开展的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步骤、电路和仪器的选择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虽然能巩固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仪器仪表的使用和一些操作技能,但学生不必过多地动脑,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对实验内容作了一些修改。除了要求学生做过去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之外,还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开展。具体的要求是,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的预习,写出预习报告设计,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预习报告包括方案选择、电路分析、参数计算、实验步骤和测试方法等。仪器、设备的这;择均由学生自己选定,教师只需检查学生电路设计是否合理,操作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根据电工电子技能课程特点,讲究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君安.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探讨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电子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误区

对职业教育来说,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未来职场生活需要的能力。目前,职业中学的教学改革比较倾向于项目教学法(尤其是专业课),由于教师在探索实践中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潜在的束缚和心理定势的影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方面甚至走进了误区,导致学生对某些课程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笔者在此对四种误区及走出误区的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误区一:通篇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

随着项目教学的推广应用,为了迎合这种潮流,某些出版社相应出版了所谓的项目式教学教材,教材将所有的知识理论都编成项目式体系。其实,许多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法,有的甚至把简单的技能训练都归结于项目教学法。例如,在某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技能与训练(项目式教学)》教材中,全书均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但某些项目却缺少项目教学的基本元素。比如项目一(正确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它分解成认识面板、搭接小电路、测电压与电流、测电阻等任务,虽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等教学内容,但与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并不相符。上述“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实为操作环节),均没有以生产某一产品或完成某一任务为目的,更谈不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只能说是将几个实验及相应知识组合在一起。

走出误区的对策是要搞清项目教学“立项”的前提条件。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有多种,有时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如理实一体化、任务引领等方法会更为合适,而项目教学要与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学的专业内容与市场需求、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联系起来,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即使是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学校也可能不同。因为各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市场所能提供的电子元器件等均不相同,更谈不上编统一的教材。在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只能将他人的经验作为参考,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合的校本教材。

在编写职中电类教材时,一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要像科普教材一样浅显易懂,以生动有趣的项目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不感到厌烦的情况下学到新知识。二要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增加一些学生很快就能用到的知识,这样他们会比较感兴趣。三要注意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组合,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对学科型知识采用传授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基本技能必须采用示范教学,目的是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大项目可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具体小任务也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或行为导向法等。

误区二:单科独进式的项目教学法

目前,职业中学所采用的所谓项目教学法,有不少是基于某一学科的基础,由某一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内容选择某一合适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内容设计上,基本都局限在本课程内,很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

走出误区的对策是要遵循项目教学跨学科的基本原则。确立教学项目是在通过对职业活动、社会活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及递进性,选出恰当的教学项目,并确定每个子项目的重点知识和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尽可能将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及相近专业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相关教师密切合作,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如有源音响的制作,可以作为电子技术教学的项目之一,因为该项目包含功放电路的基本原理、实用电路的选用、设计、元件的选择和购买、具体电路的制作(电路板制作、元件安装)、外壳加工生产、整机调试和安装、产品质量检验等,从中学习和掌握功放电路原理、基本钳工技术、简单制造工艺等。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该项目的开发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教学项目的选择应以某一课程为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知识重新组合。在选择项目时,既要有与本课程相连的传统项目,又要注意到电子科技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忌电子技术的项目教学就局限在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电工基础的项目教学就局限在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

误区三:项目教学法等同于技能训练

由于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在许多方面比较相似,不少教师对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的理解有偏差,往往把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当成一个项目来实施,采用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如在某杂志上介绍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时就设计了以下例子:

从以上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其根本不能作为一个项目来组织项目教学,仍然是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其实,在电子课程教学中,许多实验实习内容,如焊接技术、元器件检测、电路测试等,这些基本都是简单的技能训练,不能等同于项目教学。

走出误区的对策是要讲究项目教学内容的模块合成。虽然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都是通过学生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项目教学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而实习教学相对比较单一,注重的是某一方面技能或技巧的训练,如焊接实习,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娴熟的焊接技术,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达到技能熟练、形成技巧的程度。

项目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强调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的养成。通过项目教学,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通过工作过程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误区四: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法相混

在教学中,教师对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项目课程必须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便硬套项目教学法,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法及其他教学法。项目课程是教学内容呈现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方法。项目课程和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以行动和行为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项目教学的前提,项目教学法只是实施课程、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选择合适的项目上,而忽视了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最终还是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实现项目教学的目的。

走出误区的对策是要抓住项目教学的设计核心。项目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项目的实施效果,是对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实施方案。整个设计思想不仅要符合电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教学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项目难易度要依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并且兼顾项目结果的“可展现性”。项目教学设计至少有以下三个环节:(1)项目教学目标的设计;(2)项目教学过程的设计;(3)项目教学评价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化差异,在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同时,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帮助和管理。

参考文献

[1]豆玉杰,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