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4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优质;高产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38
前言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大豆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世界各地的大豆种植大多是源于中国,于2500年前我国大豆种植传入朝鲜,之后,在公元 17世纪继而传入印度尼西亚,后续扩展到西欧和美洲等地方。18世纪40年代年传入法国,并在法国巴黎的植物园种植成功。90年代传入英国,经过多次不断的尝试种植后得以应用于生产。19世纪30年代,美国对大豆的试种获得成功,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引种驯化和选种,20世纪初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截止目前,大豆的种植在南美洲已有100a的历史[1]。
大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大豆的叶片呈双叶常绿生长。我国大豆通过种子的外观将大豆分很多类,如黑豆,黄豆等,依据种类的不同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含量也不同。在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营养元素及维生素等。其含有3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其中的乳糖、少量粗纤维及少量的淀粉,是大豆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喜爱的食物。大豆中的含有的蛋白质在40%左右,其脂肪含量在20%左右,是小麦、玉米和稻米的2~4倍,且含有较高的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被称为“完全蛋白”[2]。在大豆中黑大豆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而最常见的黄豆,很久以前黄豆就可以被制作成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大豆食用油,黄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加工后的废渣也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家畜的食料,不仅能加快家畜的成长速度,也能够提高家畜的产肉量和肉的质量,对于蛋类和牛奶类的营养价值也有一定的提高。大豆不仅在饮食上,家畜的饲养上又很高的价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油漆、塑料、人造羊毛、人造纤维、脂肪酸、墨、胶合剂、代乳粉、卵磷脂和人造黄油等生产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因此,探究高效优质的大豆种植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大豆产量,提高大豆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的生产、食用和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措施
1.1 选种及种子前期处理
优质种子的选择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优质的种子比普通的种子要增产20%左右。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及质量,在选种子的过程中,要选择经过农业部实验并推广的,并在本地表现较好的,国家规定的高产优质品种,这样其植株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会更强,具有高产和优产的潜力。
品种选定后,对于种子播种前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仔细的甄选,排除被虫子损坏,破损的以及带有病斑的种子,重点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以提高大豆的发芽率,保证后期出苗率和幼苗的质量。
1.2 种植时间及种植密度
大豆的栽培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而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在东北松辽平原和黄淮两地。最大的产区是东北。尽管多年的种植各地都有大豆的种植季节,但是随着大气变化,播种期也不是存在一定变化的,种植的时间也要依据当地当时的季节气候,土壤温湿度合理安排,一般在土壤温度在7~8℃时进行播种。
种植密度对大豆的产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决定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过于密集的植株会影响单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同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因此合理规划植株密度,既能够充分的利用土地也会提高大豆产量。植株的密度可以根据当地的光照及土壤情况、品种特点和采用的播种方法,结合选取的种植技术方法进行调整,种植密度,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的饱满度。一般对于土壤肥沃的区域,选取的品种分支多的情况下,保证每667m2的苗数在0.8~1万株最为适宜,土壤肥沃的土地植株密度一般适宜稀不宜密,若是土壤贫瘠的话就应该增加植株数量,加大种植密度。
1.3 大豆的栽培模式的选取
随着大豆种植的推广及种植技术的提高,现在应用于大豆种植的种植技术主要有垄上精量点播、等距穴播栽培、波浪冠层、大豆两垄一沟、窄行密植、垄三及原垄播种等方法。
1.3.1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模式
该方法将点播和摆种2种技术有效的结合,在秋翻耙的基础上,剔除茬子,在原来的垄上精量的点播,该种方法播种的种子数量均匀,施肥也可以集中操作。这种双行精量的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大豆的产量。
1.3.2 “等距穴播栽培”模式
该种方法是机械播种方法,有效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该种方法播种的植株分布合理,植株个体生长均衡,通过调整大豆的种植距离,给作物营造良好的光合环境,使得整个种植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果实密集,比一般的播种方法提高产量在10%左右。
1.3.3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
该方法利用人工的方法,将不同高矮和品种不同的植株穿插种植,对其进行不同量的施肥,或者喷洒药剂,使得植株的生长形式形成波浪形,从而加大植株的光合作用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1.3.4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模式
该方法是一种规范土地结构的大豆栽培模式,为大豆植株之间保留足够的空隙,避免因植株密度大,而引起的植株养分少,不满足生长条件,影响豆荚的饱和度。 该方法有效的调整了土壤的三相比,有利于抗旱和保持种床的温度,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也增加了植株的环境适应能力,便于机械化操作。
1.3.5 “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该模式分为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垄和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根据大豆品种的不同可以合理选取。一般矮杆的大豆品种会选择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增大植株间距,缩小行间距,增大绿色面积,加强植株的光合条件,提高光合作用。该方法采用机械化的手段匀播,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
1.3.6 “垄三”栽培模式
垄三方法结合了3种机械化的栽培技术,采用深松垄沟和垄体的方法,结合分层施肥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
大豆的栽培技术决定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大豆栽培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栽培技术,为大豆生产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大豆市场的竞争力。
1.4 植株生长期水肥管理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水肥对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生育期大豆的需水量和需肥量不同。
大豆的苗期需水量相对较少,一旦进入开花期和结荚鼓粒期那就正式进入需水期,需水量较多,在植株分枝阶段是大豆生长的旺盛期,该时期水分供应不上会出现落花情况,因此,此时期其应当及时补充水分,采用小水灌溉,缓慢的水流利于土壤水分的吸收。大豆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鼓粒期,该时期重点积累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缺水会使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该时期一定要严格控制水量,在保证充足的水分的同时避免因水量过影响果实的鼓粒需要,避免因水分的过多导致大豆减产。
大豆生长期间的施肥量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大豆产量和营养的主要养分因子就是氮磷钾,合理的钾因子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而氮和磷因子分别对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施含氮磷钾的肥料,将减产10.6%,粗脂肪和粗翻拍的含量也分别会降低5.9%和6.28%左右[3]。有效的施肥方法不仅可以加速大豆植株的生长,也会提高大豆的产量。
1.5 科学低毒防治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大豆的收割产量与大豆的品质。随着大气变暖,大豆发生虫害的基数越来越大,病虫害明显的加重趋势,该因素成为制约大豆高产和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今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农业方法、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技术为主,为了保证大豆的产品的质量,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利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将病虫害抑制在萌芽之中,控制在预计范围内,也避免过量及药效重的农药影响豆苗的生长。通过低毒的方式确保大豆的优质、高产。针对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可以采用大豆与禾谷类作物3~5 a轮作,该方式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虫源[4]。秋耕时,采用深翻的方式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将蛹埋入土壤深层来降低来年羽化率。在提高大豆产量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大豆的质量,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农业或物理方法,采用低毒的方式进行病虫害控制。
1.6 收获期管理
大豆的收割期和存储是大豆生产的最后一个增产优质的环节,直接影响大豆的干物质含量。过早的收割会导致大豆的产量及豆粒的品质下降,影响大豆颗粒的重量和蛋白质营养的含量。若收割过晚,会因为植株含水量过低,导致豆荚的崩裂,影响大豆的产量。当大豆进入黄熟期是大豆收割的最佳时期,该时期70%的植株叶片将脱落,大豆的根茎和豆荚全呈黄色,摇动植株有响声。豆粒的干物质存储量及含水量是最适宜收获和存贮的。因此,该时期收割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2 总 结
经过前面要点阐述,提高大豆质量和产量注意事项主要就是3个方面:根据当地土壤及大气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做好播种前的预处理工作;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温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重视作物生长和收割期的管理,注意灌水量合理施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尽量采取农业或物理的方法,喷洒农业采用低毒的农药,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做好收割工作,适时收割。
参考文献
[1]何进尚. 大豆发展历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2009(04):89-91.
[2]王俊生,魏兆凯,黄文明. 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 农机化研究,2008(08):250-252.
一、实施优质栽培
实施优质栽培,就是在引进优质品种的基础上,通过促早栽培、株型调控、优化成铃等技术的应用,提高内外铃比例,减少霜后花和烂铃的比例,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 加快优质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推广工作
一方面继续充分利用相对优良的现有品种,如目前推广的一些常规优质棉品种和杂交抗虫棉品种;另一方面通过引进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品种改良等多种途径,选育出多样化的适应不同栽培需求的品种。
2. 大力推广应用优质栽培技术
如推广多年的双膜育苗、移栽地膜棉、化学调控等高产栽培技术。在促进早发、早现蕾、早开花结铃等方面,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有效技术,使之符合优质高产的栽培要求。株型调控技术、优化成铃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等,在提高优质铃比例、减少烂铃率,提高棉花纤维长度和品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实施简化栽培
目前棉花栽培费工多、成本高,在当前植棉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应组织技术力量重点围绕优质栽培、节本省工技术,加强研究攻关。对于一些比较成熟的植棉新技术要加快推广的步伐,使之与优质高产高效尽快配套,如在目前棉区这几年大力开展的棉田套种间作、优化立体种植等技术措施。
过去棉麦两熟、棉油两熟单一平面种植的窄厢、窄行已不适应多元立体种植的要求。因此,一些取得成功经验的棉区,已将过去1.33~1.5米(包沟)的棉田窄厢改为1.67~2米的宽厢,推广宽窄行密株种植方式,不但可以使大多数棉株变边行,发挥边际效应,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促进三桃齐结,桃多桃大桃好,而且厢面宽行更有利于间套矮秆菜、豆、瓜等高效作物。如此做到高矮间套,优势互补,提高主间套作物的产量水平,达到增加单位面积实物总产量,从而提高棉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使棉农从中受益,从而提高了植棉的积极性,对稳定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推广立体栽培
在湘北洞庭湖区和沅江市棉区,棉田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开发和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去年棉花减产的情况下,一些普遍推广了立体种植的棉农,取得了棉花损失间套作物补的明显效益,对稳定棉花面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全市涌现了大量的高产典型,总结出了很多科学间套作的好形式,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他们的体会是:
1. 坚持四个原则
①以市场为导向。
无论是主体作物还是间套作物,都应是市场总量大的适销对路产品。
②以科学为依托。
照顾作物特性,合理组合,科学管理,以实现主体作物棉花与间套作物间的优势互补。
③以增效为目标。
棉田立体种植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只追求立体种植面积的形式主义做法是不可取的,更是没有效益的。
④科学用药,防止污染。
棉田间套作物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杀菌剂品种,防止对间套的瓜、豆、菜等产品产生污染,选择除草剂时更要严格。
2. 选对多熟高产间套模式
在沅江市,这种间套模式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推广面积较大、效益较好的有:棉套油菜―棉套春菜、麦(棉)套冬菜―棉套豆类、油(麦)套冬菜―棉套瓜类、冬菜―棉套瓜类(甜瓜、西瓜)、冬菜―棉套早椒、冬菜―棉套豆类(黄豆、绿豆)和冬菜―棉套花生等。
在南方棉区,几个成功的间套复种模式有:
①棉田推广应用油菜/春玉米/棉花复种制。
在棉花中产或略有减产的情况下,一般亩产油菜籽110~120千克,春玉米亩产150~200千克或鲜食糯玉米300~350千克,亩产籽棉250~300千克;如套种糯高粱,亩产籽粒180~220千克。
②蔬菜/西甜瓜(早熟辣椒)/棉花复种制。
垄宽2米、下旬移栽冬季蔬菜(榨菜或芥菜),在厢中套种3行,株距20~25厘米,每亩4500~5000株。3月中下旬收获榨菜(芥菜)后在厢中栽种1行西甜瓜,每亩300~350株,如栽种早熟辣椒,在厢中种植3行,行距60厘米,株距45厘米,每亩2000株。5月上中旬移栽棉花,棉花种植两行,分别种植厢的旁边,距离厢沟25~30厘米,每亩种植1600~1800株。
③油菜/春玉米(糯高粱)/棉花复种制。
按210厘米分厢(包一条沟)。厢宽180厘米,沟宽30厘米。油菜于10月中下旬移栽,每厢在厢两旁和棉行中间共套种3行油菜,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5000株左右。春玉米3月中下旬育苗,4月20日以后移栽,每厢栽2行,每亩定植1200~15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25~37厘米,与棉花间距30厘米;棉花4月上旬开始营养钵育苗,5月上中旬油菜收获后移栽,每厢栽2行,每亩定植1600~1800株。
以上几种棉田间套复种模式,均收到了较好的避旱减灾增产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3. 抓好几项关键技术
①品种优化搭配。
棉田在冬春空茬期内可套种的作物较多,但所选用的高秆作物必须在6月上旬收获结束。棉花从苗期至初花期以及吐絮后期,生长并不太茂盛,田间可以套种矮秆、早熟、浅根作物,但必须在7月底基本停止生长,处于生长衰退、果实完熟和采收期,不能与棉花争肥、争水、争空间。9月份棉田又可以套种,10月初棉花叶片凋落,基本适合多种作物苗期生长。
②合理安排茬口。
间套种棉田要放宽畦面,扩大棉花行距,选用杂交抗虫棉稀植。一般按1.2米等行距栽植,每亩1500~1800株。
③采取保护性生产措施。
采取地膜覆盖、搭建小拱棚、异地育苗移栽、提前采鲜上市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各种作物与棉花的共生期。
④重视苗期管理。
间套种棉田中的幼苗一般都属“弱势群体”,应在培育大壮苗的基础上,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提高幼苗素质,增强其抗逆能力,防止形成弱小僵苗。
⑤加强病虫害防治。
间套种棉田病虫害往往较重,尤其是盲椿象、红蜘蛛和夜蛾类害虫发生较重,应加强防治。同时要加强枯萎病、病毒病和白粉病等容易交叉感染的病害,注意调换套种品种,避免重茬。
⑥合理利用棉秆。
关键词夏棉;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097-02
夏棉一般是指在小麦收获后,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棉田,其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有别于春棉,对夏棉田进行科学栽培和管理,既能增加复种指数,又能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麦后直播田宜选用生育期小于120 d的品种,如中棉所42、中棉所30等品种。于6月10前直播,10月20日前收获,为后茬冬小麦及时腾茬。麦后育苗移栽田宜选用生育140 d左右的品种,如冀棉668、SK321、中棉所45等品种。于4月25日左右进行营养钵育苗,苗龄40~45 d,麦收后及时整地、施肥,6月10日前移栽完毕。育苗移栽的夏棉,产量低于春棉,但明显高于夏棉直播田,一般可比直播夏棉增产皮棉150 kg/hm2。收获期一般在10月10日前后,也能及时为半冬性小麦腾茬[1]。
2培育壮苗
2.1营养钵选择与营养土配制
棉花由于根系比较发达,营养钵宜选用稍大的再生塑料钵,以直径不小于10 cm、高12 cm的营养钵最佳,成本低,容积大,即有利于苗齐苗壮,移栽时又不易伤根,缓苗快,2~3 d即可恢复生长,而且营养钵可以回收再利用,有利于环保。夏棉由于植株相对较小,一般种植密度为3.3万株/hm2左右。10 cm×12 cm营养钵一般可盛营养土0.3 kg,营养土配制时需大田表土500 kg,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 kg,尿素1 kg,磷酸二氢钾1 kg,硼肥0.5 kg,硫酸锌0.5 kg,外加50%多菌灵0.5 kg,混合均匀,掺水适量,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佳。
2.2播种育苗
上述品种一般是脱绒包衣种子,播种前要晒3~5 d,不要进行烫种。将配好的营养土装直钵体的2/3处,放入所选择品种的种子,一般每钵放入1~2粒,然后将营养土装直距钵口1 cm处,码入育苗床。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东西走向,南墙高于地面20 cm,北墙50~60 cm,育667 m2棉苗的苗床大小为6 m×3 m,码入营养钵后上架竹竿,覆盖农膜。内置1个苗床干湿温度计,以便及时掌握苗床温度和湿度。湿度大于80%、温度高于30 ℃要及时通风降温降湿;湿度小于50%时要进行浇水。
3整地施肥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棉花生长期较长,根深叶茂,在一生中需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棉田施足基肥,分期追肥,就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棉花生育所需要的养分,促使早发,稳长,不早衰,多结铃,结大铃。皖北夏棉区土壤肥力较低,特别是缺乏有机质和氮素,因此足施基肥是获得夏棉丰收的关键,施肥要掌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增施氮肥,配合磷钾肥;分期追肥,经济用肥”的原则。一般产量为1 125 kg/hm2的棉田需要施优质土杂肥37.5 t/hm2、尿素225 kg/hm2、磷肥450 kg/hm2、钾肥150 kg/hm2。各地因土壤肥力不同,应因地制宜,酌情增减。棉花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风透气功能,促进根系生长。因此,麦收后应结合施肥趁墒及时深耕,这是夺取夏棉丰收的重要措施,按照设计种植密度要求做垄,垄高10~15 cm即可。
4种植
4.1直播田
夏棉适期早播和移栽,相当于延长了棉花的生长期,增加了光合产物的总量,从而能提高经济系数。直播夏棉最迟要在6月10日前足墒下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麦收前7~10 d点播于再麦行间,每穴用种3~5粒,外加黄豆种2~3粒,借助豆种的顶力帮助棉花出苗,出苗后及时定苗,并清除豆苗。一般早播1 d可多产皮棉0.5~1.0 kg。直播夏棉一般采用等行距栽培,行距80 cm,株距30~35 cm,种植密度为3.0万~3.3万株/hm2。
4.2移栽田
麦收后及时深耕施肥、做垄,按照设计密度和要求,做成中间高10~15 cm的龟背垄,于6月15前将营养苗移栽至大田,结合浇水,提高成活率。越早移栽,产量相对越高。移栽田一般采用宽窄行栽培,也称大小垄栽培,一般多采用宽行70~90 cm,窄行40~50 cm,株距20 cm为宜。采用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可以明显地推迟宽行封行时期,从而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并且便于中后期田间管理和机械操作。
5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定苗。缺苗的可以用移栽的方式补苗。夏季雨水多,土壤易板结,杂草丛生,中耕能改善土壤通透状况,清除杂草。苗期中耕要做到早、勤、深、细、透。直播田中耕也可对棉株进行培土,多效合一,事半功倍[2]。
5.2苗期追肥
直播夏棉田由于免耕或未能施入基肥,必须进行多次追肥。苗期追肥尤为重要,以氮素肥料为主,追肥时,要做到小苗多施,大苗少施,促进小苗赶大苗,达到均衡生长,土壤墒情差时采取水施。使用追肥 器追肥,效果好,效率高。追肥要在距棉苗10 cm远、10 cm深的地方,防止烧苗。使用尿素量为75 kg/hm2左右。
5.3生长期化控
矮壮素是棉花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细胞的伸长,而不抑制细胞的分裂,因而可使植株变矮,节间变短,茎杆变粗,防止徒长、倒伏,达到促进棉花增产的目的。夏棉一生要进行化学控制2次,第1次是在初花期喷施,要喷在棉株顶部和果枝尖上,浓度为20~30 mg/kg为宜,用药液量为450~600 kg/hm2。第2次是在盛花期喷施,一般使用浓度为30~40 mg/kg,用药液量为600~750 kg/hm2。一般棉株生长势弱的棉田,不能使用矮壮素,以免造成早衰而减产。
5.4花铃期管理
此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时期,是对营养需求的高峰期,因此,保证此时期的水肥促应,是棉花获得丰收的保证。一般以追施复合肥(20-10-10)225~300 kg/hm为宜,如遇干旱,追肥可结合灌溉同时进行[3]。由于抗虫棉品种的推广,棉花种植技术进一步简化,劳动强度不断下降,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在整个棉花生产季节,棉铃虫的发生已不能造成危害或零危害。目前,棉田发生的虫害以红蜘蛛、蚜虫、蓟马为主,高温多湿会诱发棉花炭疽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如上述虫害发生时,红蜘蛛可用1%甲维盐150 mL对水225 kg喷雾防治;蚜虫、蓟马可用10%吡虫啉150 mL/hm2加5%高效氯氰菊酯150 mL/hm2对水225 kg喷雾防治;炭疽病可用10%炭疽福美750 g/hm2对水225 kg喷雾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用农用链霉素、可杀得等药剂防治。
6适时收获
为了及早给后茬小麦腾茬,在生长后期有一些棉铃不能正常成熟吐絮,可用人工催熟的方法促进早熟,其主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乙烯利催熟。夏棉一般在棉株顶和桃的铃期达30~35 d以上时使用为宜。使用浓度一般为800~1 000 mg/kg为宜。喷药时,要尽量使棉株各部位的青铃都着药,以提高药剂的催熟效果。二是百草枯催熟。百草枯催熟技术为强制催熟技术,会影响棉花品质,在不用于纺织行业上的棉田可以采用。使用前,要将棉田已吐絮的铃采收干净,根据棉花生长和发育的情况,以为后茬小麦腾茬的时间而定,一般提前7~10 d进行。使用浓度为20%的百草枯750 mL/hm2对水225 kg喷雾。要求对整株喷雾,叶面为重点。此项技术棉籽不能作种籽使用。夏棉一般采取人工收花,通常在棉花开始吐絮后,每隔7~10 d收花1次,并要做到晴天快拾,雨前抢拾,阴雨天不收,露水不干不收。在拔棉株前都应进行清细复收,把棉铃采收干净,以确保丰产丰收[4]。
7参考文献
[1] 程玉瑞.夏棉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0(8):41.
[2] 王洪兰.夏棉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9):150.
葡萄园内套种大蒜,首先要合理的规划葡萄园的规格、做好葡萄园的管理。一般情况下,葡萄园以单篱架为宜,行距为1.6-1.8米,墒高0.3-0.4米,宽0.6米,株距为0.6米,667平方米的面积种植600-750株。
(一)品种选择
品种宜选择产量高、色泽好、品质好、效益高的中晚熟品种红地球。
(二)种植管理
葡萄园内套种大蒜不仅要选择科学的种植技术栽培大蒜,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葡萄园的日常管理,这是促进大蒜增产的首要条件。种植管理主要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施肥管理:根据葡萄生长所需肥料,667平方米于上年9月下旬采果后开沟施入优质有机肥2500-4000Kg,普钙30-50kg,硫酸锌0.5kg,持力硼0.5kg,硫酸亚铁5-10kg;萌芽前撒施尿素30-40kg,普钙10-20kg,硫酸钾10kg;幼果黄豆粒大时撒施尿素30-40kg,普钙15-20kg,硫酸钾10kg;谢花后撒施尿素15-20kg,普钙10-20kg,硫酸钾10-20kg;开始着色前撒施尿素10-20kg,普钙15-20kg,硫酸钾25-30kg;增糖着色期撒施尿素15-20kg,普钙20kg,硫酸钾20-30kg。
(2)枝梢和果穗管理:选留的枝条一定要及时的绑枝上架,发育枝和结果枝的比例为1:3或1:4,667平方米总枝量在4000以内。每个结果主枝梢留叶10-12叶,穗位上3节副梢留叶4-5个,其余留单叶或者可以不留副梢。花穗分离期要去除多余的副穗和蔬果,每穗长16-20cm,8-9个小穗,每穗留果80-100粒,每穗成熟后果重为1.2-1.5kg。
(3)病虫害的规范防治:宾川县红地球葡萄栽培方式主要是露地栽培,少部分为避雨栽培。真菌性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灰霉病、溃疡病等,生理学病害主要为气灼病(缩果病),综合性病害主要为葡萄酸腐病;虫害主要为蓟马、小菜蛾、夜蛾类害虫、蚜虫、红蜘蛛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规范的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二、葡萄园内套种大蒜栽培技术要点
(一)茬口安排
葡萄园内套种大蒜一般在每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进行播种为宜,收获时间为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
(二)大蒜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前准备
首先是要进行品种的选取:宜选择蒜头肥大、产量高、无损伤、无病菌的蒜种,确保出苗率。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直径为5厘米以上、重量为4-5克的大蒜瓣作为种子。将大蒜在清水中浸泡12-14小时,然后捞出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进行浸种1-2小时。在3月下旬,在葡萄植株的宽行内进行耕地翻土,每亩再施以磷肥50Kg、氮肥20Kg、优质鸡粪或羊粪50Kg,肥料先面施,再翻土均匀。
(2)播种时期。
播种前要浇水,在葡萄的行间距内,开出一行播种墒,播种大蒜距离葡萄50cm,播种墒宽为50厘米,蒜种株距按照2-3cm标准来种植,每亩用蒜种大约80-100Kg,蒜种不能种的太深,否则出苗慢,抵抗力弱、易生病,蒜头形成时不宜膨大;但也不宜过浅,否则一则容易“跳瓣”,二则容易干旱,因此把握好种植的深度,一般使蒜顶芽与垄面齐平,以露出蒜尖为宜,种植深度约为3cm。最后覆土平畦,再加以小水灌溉,能够促进蒜苗更快的生长发育。为了提高地温,也可用地膜覆盖。地膜一般选择宽为1-1.5m,厚度则0.05mm,采取套覆地膜。播种以后使用80%的乙草胺100lm兑水50kg或者用23.5%果尔乳油30ml兑水70kg喷洒土地表面以去除杂草。
(3)田间管理
虽然葡萄园内套种大蒜种植模式,大蒜出苗期葡萄基本上已经过了收获季节,葡萄架上的叶子还是枯黄,但是,与一般田地种植大蒜相比,在葡萄园内套种大蒜要更加重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肥水管理,施肥除了在蒜瓣种植前,还应在生长期追肥,当蒜苗大约10cm时,施好退母肥,同时浇一次促苗水,等苗长到30cm时还应再施一次,如果在蒜苗生长过程中,出现蒜苗呈淡绿色,也应施肥,用量为(N)15-20kg/hm2为蒜头提供营养促其生产;同时,为了防止蒜薹老化,还需要根据墒情适时进行灌水,一般8-10d灌水一次;抽薹肥用量为(N)20-25kg/hm2,灌水5-6d一次,蒜薹采收前3-4d停止灌水;膨大肥追施(N)150-200kg/hm2,(K)150-300kg/hm2;;大蒜生长到6-7个叶子时,用98%的磷酸二氢钾5100g/hm2对水450kg进行叶面喷施,为了促进大蒜的快速生长,在整个生育期需要喷施两次;二是病虫害防治,大蒜的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30等,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的氧氯化铜悬浮液600-800倍液;或者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对于虫害,蒜蛆会伤害幼苗,用敌百虫稀释到800倍灌蒜苗根部防治;蓟马、潜叶蝇用阿维菌素、吡虫啉、莫比朗、农地乐等药剂进行防治。三是适时采收,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获蒜薹的适宜时期。菜薹后约20d左右。当大蒜叶变为灰绿色,低叶枯黄,假茎松软充分膨大后,就应及时收获。总之,葡萄园内套种大蒜,必须要做好大蒜的种植管理工作,这是确保提高大蒜经济收益的关键所在。
火龙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作为保健型水果,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由于火龙果属热带水果,种植范围受到限制,只有在海南、广东、广西能较大面积种植,其他省份种植为了防止冻害需要设施栽培,种植成本较高。近几年来虽然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市场缺口依然巨大,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
火龙果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所以一定要以有机肥为主、充份腐熟的动物粪便和花生饼一成、有机质(靓土)五成、园土四成沤制出来的营养土就是它的至爱了、需水量方面、火龙果耐旱怕渍水但却喜欢湿润。繁殖主要以扦插为主,实生苗多数由专门的农场生产,目前多由这些农场提供技术和果苗。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较少,多数研育和引进时才多用实生苗繁殖。
1 栽培与管理
火龙果为热带植物,喜光耐阴,喜肥耐瘠,其茎贴在岩石上也可生长,植株抗风力极强,只要支架牢固可抗台风,一般亩栽300株左右,每3株中间立一根15厘米见方、高2米的水泥柱作支架,也就是说一根水泥柱的周围栽3株。水泥柱的行距:山坡2.2 m×2.2 m,平地2.5 m×2.5 m。火龙果以农家肥为主,尽量不施化肥,栽前每株施腐熟好的猪、牛粪一担左右,与土壤拌匀后再栽。先栽水泥柱,然后栽苗,苗与柱相隔10 cm左右,使其紧挨柱向上生长。火龙果可适应各种土壤,盐分较高的土壤亦可种植,但以土壤含腐殖质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与弱酸性土壤为好,为使其种植后生长旺健,后期应施钙镁磷肥和复合肥,用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水泥柱高2 m,入土40 cm,上约1.6 m,在制水泥柱时,要在柱的顶端10 cm处交叉打孔待用。立柱后,用两根长70 cm左右的钢筋穿入成十字架,将旧自行车的轮胎(但个人建议最好不要用,一位师傅跟我们解释,轮胎会老化,会散发出橡胶的气味,火龙果的刺会扎到轮胎,随着火龙果的呼吸作用,会把这些味道被火龙果吸收,可能会产生怪味。大部分都是使用水泥圈)搁在十字钢筋上,火龙果植株长至与水泥柱平行时将头剪掉,此时植株就不往上长,将会横向发出很多横端枝茎,往下垂,十字架轮胎是用于支撑下垂的叶茎和果实的。如用于盆景,则立柱短(1 m左右),柱以耐腐蚀的木柱或钢筋等,办法与上相同。
火龙果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时应多浇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在阴雨连绵天气时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火龙果可耐零度低温和40 ℃高温,为保证其常年生长和多次结果,尽量达到其最佳适宜温度20-30 ℃左右,北方地区种植必须建温室大棚,冬季夜间不低于8 ℃,夏季可不揭塑料膜,但必须注意通风。中部地区冬春盖薄膜,夏季揭掉薄膜。南方地区露地栽培,不必盖塑料薄膜(指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南部、云南等地)。火龙果园不必翻耕,及时剪除杂草即可。一般无虫害发生,偶尔根部有线虫、茎叶有红蜘蛛,应及时防治。
火龙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30 d左右,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成红色,果实微香、鲜艳时就可采收。
2 火龙果繁苗要点
2.1 扦插苗
以春夏季最适宜,插条应选取生长充实的茎节,长15 cm左右,待伤口风干后插入沙床,约15-30 d可生根,根长到3-4 cm可移植苗床。
2.2 嫁接苗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一种野生仙人掌属植物)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植株用刀横切成3-4 cm茎段,待伤口风干,在砧木茎部往上10 cm处用横刀切成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放于室内培养,在28-30 ℃条件下,4-5 d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 说明二者维管束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2.3 苗期管理
育苗床宜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 cm,亩施腐熟鸡粪或牛粪1 500-2 000 kg,掺入谷壳1 000 kg,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 cm的表土层;其后再亩施100-150 kg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 ,施于4-5 cm深的表土层,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3厘米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一次,晴天时见表土发白,酌情(约7-10 d)浇水一次,每隔10-15 d亩施5-7 kg复合肥,等长出一节茎肉满的茎段,就可出圃。
(1)施肥。火龙果同其他仙人掌类植物一样,生长量比常规果树要小。所以施肥要以充足、少量、多次为原则。幼树(1-2年生)以施氮肥为主,做到薄施勤施,促进树体生长。成龄树(3年生以上)以施磷、钾肥为主,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施肥应在春季新梢萌发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肥料一般以枯饼渣、鸡粪、猪粪按1:2:7配方,每年每株施有机肥25 kg。或在每年7月、10月和翌年3月,每株各施牛粪堆肥1.2 kg、复合肥200 g。
火龙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层,所以施肥应采用撒施法,忌开沟深施,以免伤根。此外,每批幼果形成后,根外喷施0.3 %硫酸镁、0.2 %硼砂、0.3 %磷酸二氢钾1次,以提高果实品质。由于火龙果采收期长,要重施有机质肥料,氮、磷、钾复合肥要均衡长期施用。完全使用猪、鸡粪含氮量过高的肥料,使枝条较肥厚,深绿色且很脆,大风时易折断,所结果实较大且重,品质不佳,甜度低,甚至还有酸味或咸味。因此,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肥、镁肥和骨粉,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
火龙果的气生根很多,可以转化为吸收根。进行扩穴改土,可逐渐扩宽根系分布;也可绑扎牵引诱导气生根下地。
4.7 疏花疏果
火龙果原产中美洲沙漠地带。为了适应沙摸气候,火龙果叶片进化为刺状,所以每个刺芽都能开花。生长正常且养分充足的枝条,同时能开多朵花,为了保证果实的质量,在栽培上需要疏除多余的花,一般留1-2朵。在果实生理落果后,把多余的果疏去,原则上每枝条留1个果。
4.8 果实套袋
种植火龙果过去不用套袋,但因柑橘小实蝇危害严重,目前台湾种植火龙果的产区,要么进行套袋,要么大棚栽培。果实套袋主要是防橘小实蝇危害,同时可使果色保持鲜红色。套袋研究显示,红龙果着色不需要光线,应用不透光的褐黑色牛皮纸袋可促使果皮形成鲜红色,有光照或透明塑料袋、白色纸袋套袋,果皮成暗红色。
套袋应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进行。套袋前进行最后一次疏果,并喷一次防病农药。一般采用薄膜袋,规格20 cm×30 cm,每个约0.04元,每人工套500-800个,每个果成本费约0.06元。用双层不见光纸袋,规格20 cm×30 cm,每个约0.15元,每个果成本费约0.17元。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虫害
5.1.1 蜗牛
以火龙果为寄主,危害火龙果幼枝、花、果。幼枝常被其吃成缺刻,果实取食后形成凹坑状,影响枝条生长,影响果实外观品质。
防治方法:
(1)消灭成蜗。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蜗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时消灭成蜗。一是放养鸭取食成蜗牛,注意要在未用农药时进行。二是人工拾蜗牛。三是田间撤播少量菜种,诱集后拾除。
(2)化学防治。将进人危害始盛期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蜗牛。用多聚甲醛300 g、蔗糖50 g、5 %砷酸钙300 g和米糠400 g(先在锅内炒香),拌和成黄豆大小的颖粒,或者每亩用6 %密达杀螺粒剂0.5-0.6 kg、3 %灭蜗灵颗粒剂1.5-3.0 kg,拌干细土10-15 kg,均匀撤施于田间。
5.1.2 柑擂小实蝇
又名针蜂、果蛆。幼虫群集果实中蛀食果肉汁液,致使果实腐烂,造成严重落果。柑橘小实蝇一年发生3-5代,无严格的越冬过程,世代重叠。卵期在夏季约1 d,春秋季2-3 d,冬季3-10 d;幼虫期在夏季为7-9 d,春秋季10-12 d,冬季13-20 d;蛹期在夏季8-9 d,春秋季10-14 d,冬季15-20 d;成虫产卵前期夏季20 d,秋季25-60 d,冬季3-4个月。成虫常在上午8 h左右羽化出土,夜间,雌虫产卵于果皮下1-4 cm,每雌虫产卵200-400粒,分多次产出。幼虫孵化后群集果实内危害,取食汁液。幼虫3龄后老熟,穿破果皮即行坠落人土,一般在3 cm的表层土化蛹。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虫害蔓延,严禁从疫区内调运带虫的果实、种子和带土苗木到无柑橘小实蝇的产区。
(2)及时摘除受害果和捡拾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将幼虫在人土前杀死。
(3)诱杀成虫。每15天更换一次以番石榴香精2 g、t糖5 g、万灵粉0.1 g和清水93 g配制的毒饵,并于投饵后7 d起添加等量香精,可有效诱杀果园橘小实蝇成虫。在成虫产卵前,用90 %敌百虫1 000倍液或20 %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加3 %红糖,喷于植株树冠中下部,全园喷1/2的树,每5天喷一次,连续喷4-5次。
(4)翻耕果园土壤,破坏蛹的适生环境或使其受到机械损伤而死亡。在成虫羽化期,向地面喷40纬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5.2 主要病害
5.2.1 疮碗病
病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略突起。病斑初期直径0.2 mm,后期成片生长形成长2-15 mm、宽2-5 mm的大型病斑,表面光滑,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危及整个植株生长。该病多发生在植株中部较老节的两棱中间,后期可见到过度生长的木栓化病斑,幼嫩茎节不发病。疮痴病的植株发病率在50 %以上。防治药剂有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 %波尔多液。
5.2.2 炭疽病
病斑初期为萦褐色,直径约0.5×2 mm,散生、凹陷小斑,后期扩大为圆形或棱形病斑,继而可连成片造成肉质部干枯,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防治药剂可用40 %灭病威500倍液或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肠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 %多菌灵800倍液。
5.2.3 软腐病
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半透明,后期病部呈水渍状,为猫滑软腐状,发出腥臭,并且蔓延至整个茎节,最后只剩茎中心的木质部。此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节,由伤口侵染引起,与虫咬和其他创伤有关,但对植株的危害严重,常造成发病茎节腐烂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茎节。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发病普遍。防治药剂有敌克松原粉,1 000倍液、70 %敌克松800倍液、50 %代森钱600-800倍液、77肠氮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抓霉素300毫克/升。
5.2.4 枯萎病
植株茎节失水褪绿变黄萎蔫,随后逐渐干枯,直至整株枯死。枯萎病症状最早出现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节上,起初是茎节的顶部发病,然后向下扩展。潮湿情况下,病株上生有粉红色霉层。
5.2.5 茎枯病
植株棱茎边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规则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凹陷,并逐渐干枯,最终形成缺刻或孔洞,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发病初期喷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 %杀毒矶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 %乙麟・锰锌500倍液。
5.2.6 溃疡病
初为红色针尖大小的病斑,散生于茎表皮下,后发展成直径约0.5-1.5 mm的橘红色斑点,病斑圆形,略突起。防治药剂有50 %代森馁水剂500-800倍液、0.5 %波尔多液、铜皂液(硫酸铜0.5 kg,松酷合剂2 kg,水200 kg)、700单位/mL链毒素加1写酒精、链霉素+0.1 %甘油、25 %叶枯宁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
6 火龙果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火龙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于西半球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后由法国人、荷兰人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省,再由台湾改良引进海南、广西、广东等省栽培。是一种新兴的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水果。
6.1 生物学特性
(1)对土质要求不严,平地、山坡、沙石地均可种植,最适的土壤pH值为6-7.5,最好选择有机质丰富和排水性好的土地种植。
(2)喜光、耐高温,不耐低温霜冻。高温能耐 40-50 ℃,但8 ℃以下则有不同程度的冻害,低于0 ℃会冻死。
(3)火龙果为浅根植物,根系好氧,耐旱、喜湿润,不耐水浸。深埋或积水都会造成肉皮腐烂。
(4)花为虫媒花,夜晚开花,一直开到翌日上午。可自花授粉结实,果实园球形或长园形,果皮红色。果肉软滑清甜,种子似细芝麻粒散布于浆状(胨状)果肉中。
6.2 育苗
火龙果主要采用扦插苗或嫁接法繁殖。
6.2.1 扦插苗
以春季最适宜,插条选生长充实的茎节,截成长15 cm的小段,待伤口风干后插入沙床,约15-30 d可生根,根长到3-4 cm时移植苗床。
6.2.2 嫁接苗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茎用刀切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在28-30 ℃条件下,4-5 d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说明二者维管束已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6.3 种植方式
火龙果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爬墙种植,也可以搭棚种植,但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植3-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
立柱规格是:柱高220 cm,截面10×9 cm。柱心放一根6-8 mm粗的铁丝,从柱头突出且弯成直径1 cm的缺口圆圈。以便在柱顶套铁丝依托茎枝,使植株披散悬垂,增大受光面积,利于修剪和提高产量。
6.4 种植规格、方法及季节
柱的株行距为150×200 cm,环绕攀缘柱挖长、宽、深为1×0.3 m坑。按每柱周围栽4株苗计算,每亩(667 m2)可栽750株。注意不可深栽,栽深约3 cm即可。种植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植行不必作畦,可整成以立柱为中间向两边渐低的缓坡形,即栽行处高,行间低,方便排水畅顺,避免大雨根部浸水。
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6.5 田间管理
火龙果栽后12-14个月开始开花结果,每年可开花12-15次,4-11月为产果期,谢花后30-40 d果实成熟,单果重500-1000 g,栽植后第2年每柱产果20个以上,第3年进人盛果期,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产可达2 500 kg/亩(667 m2)。其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6.5.1 薄肥勤施
由于果实采收期长,每年都要重施有机肥,氮、磷、钾3元素要均衡长期施用。开花结果期间要增补钾、镁肥,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或菇渣覆盖。
6.5.2 浇水
有浇水条件应小水勤浇,时时保持根际土壤、地表湿润。天气干旱时,确保3-4 d浇一次水。
6.5.3 除草
除草切勿伤根,栽行的草宜拔不宜锄,一年生的小杂草有也无妨,要根除的是恶性杂草、茅草,特别是要除净攀爬缠绕性的杂草。有割草机械,定期割剪(不必挖根),将割下杂草铺于行两侧最利于火龙果根的生长。
6.5.4 摘心
当枝条长到130-140 cm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
6.5.5 间种与授粉
种植火龙果时,要间种10 %左右的白肉类型的火龙果。品种之间相互授粉,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授粉可采用养蜂授粉的方法,若遇阴雨天气,要进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可在傍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在花蕾期、开花期喷施“海状元”花果丰800倍液1-2次,有利于促进开花授粉结实。
6.5.6 疏枝、疏蕾及剪枝
枝条过密要疏剪,花蕾过多也要疏蕾。每年采果后,剪除结过果的枝条,让其重新发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
6.5.7 防冻(寒)害
中国北回归线以南除海岛外,冬天8 ℃以下的低温基本上年年有,火龙果上部枝蔓轻度或中度冻(寒)害不可免,而几年、十几年一次的大冻害威胁最大。规模种植时切莫掉以轻心,定要备足禾草或杂草,
6.5.8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