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时间:2022-06-11 12:15: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洋葱;无公害;栽培技术

1选择地块

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周围5km以内无污染源、环境质量(大气、灌溉水、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NY/T391要求的地块。

2播种育苗

(1)选种。我地一般选用早熟、耐抽薹、高产、优质的洋葱品种,如早春大黄、金球大玉葱、琥珀2号、早生黄玉葱等。

(2)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放在20℃左右的冷水中吸足水分,再放到50~55℃的热水中浸烫15~25min,并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25~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8~12h,捞出洗净,置于25~28℃的温度下,保湿催芽2~3d,催芽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用种量3.00~3.75kg/hm2,我地一般9月上旬播种为宜。

(3)苗期管理。播种后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幼苗顺利出土;当苗高5cm时间苗,苗高10cm时定苗,苗距2cm×2cm;结合灌水追施腐熟人粪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当真叶3~4片、苗龄40~50d时定植,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土壤封冻前可长出3~4条新根,以利于安全越冬。定植前要精细整地,追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7.5t/hm2、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尿素150kg/hm2。定植时要对种苗进行分级,茎粗0.8~1.0cm为一级苗;0.6~0.8cm为二级苗;0.5~0.6cm为三级苗;大于1cm或小于0.5cm为次级苗,株行距10~15cm×17~20cm,深3~5cm,植苗37.5~45.0万株/hm2。

洋葱定植后,要立即浇1次定根水,7~8d浇1次缓苗水,缓苗后浅中耕1次;严寒来临前,浇1次越冬水,中耕施粉碎的腐熟有机肥30t/hm2,以利于安全越冬;翌年3月中旬浇1次返青水,追施尿素225kg/hm2,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一般每隔7~8d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鳞茎膨大前,结合浇水再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4月底5月初,当鳞茎开始膨大时,控水蹲苗7~8d,蹲苗后,及时浇1次膨大水,追施1次膨大肥,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5月中旬,洋葱鳞茎进入快速膨大期,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多,一般每隔3~5d浇水1次,要小水勤浇,浇后排出多余积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灌水时间以上午为好);5月底,当地上叶片开始发黄,鳞茎停止膨大,应停止浇水。

4病虫害防治

(1)紫斑病。①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实行与非葱类作物轮作。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h,水晾干后播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施保功乳油12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注意交替使用和混用。

(2)病毒病。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毒源;适时播种;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多用复合肥或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拔除、烧毁病株。②物理防治:采用银灰色薄膜避蚜在苗床上方每隔60~100cm挂1块3~6cm宽的银灰色薄膜,以避蚜防毒;或设黄板诱蚜,黄板上涂机油插于田间(高约60cm),可诱杀有翅蚜。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

(3)细菌性软腐病。①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低洼地宜高畦种植,及时排除积水;注意田间卫生。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喷、淋相结合。可使用23%络氨铜水乳剂250~300倍液灌根;或喷72%农用链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d喷1次,连喷3~4次。

(4)霜霉病。①农业防治:选地势高、易排水地块种植;与葱类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变温处理种子;苗床内及时拔除病株,定植时严格选苗,淘汰病苗、矮弱苗、次级苗、受伤苗。②药物防治:翌年春季3月中旬,发病初期喷洒58%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9%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地蛆。①农业防治: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均匀深施入田间。②药物防治:5月中旬及时防治幼虫,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的乐斯本乳油1600倍液或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第2篇

论文摘要从土壤选择、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因其食、药用价值等功效正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在贵州省修文县的分布较广,栽培历史悠久,加工业发展也较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关的栽培技术方法,产量低而不稳,但通过近几年的栽培研究,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普及魔芋高产、稳产栽培,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土壤选择

魔芋喜肥怕瘠,喜湿怕旱,喜阴怕晒,喜凉怕热。宜种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以山间谷地、斜坡地最为适宜。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种选择与种前处理

2.1品种选择在修文县栽培品种主要有花魔芋、白魔芋、疏毛魔芋等。白魔芋品质最好,但花魔芋的产量比白魔芋高,适宜性更广。一般选择无病、无伤、圆形或长圆形、顶芽矮壮(小于3cm)、叶柄痕较小、芽窝较浅的小球茎或根状茎作种芋。根状茎一般用2年生植株较好。

2.2种前处理栽种前将芋种晒1~2d,种前用1000万IU的农用链霉素600~700倍液浸种1h,或用40%福尔马林1∶(200~250)倍液浸种20~30min,然后将种芋捞出凉干即可播种。

3栽培方式

3.1轮作轮作是魔芋栽培中切断病源传播的最好方法,3年1轮较好,重点避开十字花科、姜等易感染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的作物。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较安全。若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最好。

3.2间作或套作因为魔芋的叶片与叶柄成“T”或“Y”字形,光线穿透力较差,叶面积指数小,对光的利用率低,所以间套作选择植株高过魔芋的作物较好,如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杜仲、蓖麻等经济作物。使高秆植物在上层得到充足的阳光,而魔芋在下层得到适当的阴蔽。

4整地施肥

4.1整地冬前深翻土地,春后深耕细整,开厢排沟。

4.2施基肥魔芋的根为弦状根,根系较浅,吸收力弱,必须培肥土壤和科学施肥。魔芋对有机肥的需要量极大,一般以腐熟堆肥2.4万kg/hm2,或沼渣2.2万kg/hm2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魔芋对氮、磷、钾肥的需要量、土壤供给量及利用率计算出其应施用的纯氮、磷、钾量。魔芋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施用氮肥260.9kg/hm2、磷肥930kg/hm2、钾肥(硫酸钾)280kg/hm2。在施肥过程中不能偏施氮肥。基肥的比例应占施肥总量的70%~80%,特殊地段用80%以上作基肥,且以缓释性肥料为主。施肥时将基肥施于沟内或在沟旁另挖施肥沟施入,也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少数萌芽伸出地表时施于土表,然后培土。

基肥一般在栽种前10~15d施用,在两行种植沟间挖施肥沟,将基肥混匀施于沟内,或先挖深12~15cm的种植沟,在沟底施堆肥或沼肥,在其上斜放种芋,其上再施基肥约3cm厚,再盖土。基肥要集中施用,接近种芋,但又不直接接触,使其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但又不伤种芋。

5栽种处理

5.1播种期种植魔芋必须要在种球茎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平均气温回升至12~14℃,最低气温10℃左右时才能播种。修文县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栽种。品种不同,栽种时间也不一致,一般花魔芋萌芽所需温度稍低于白魔芋,因而同一地区花魔芋可稍早种植。

5.2密度及用种量魔芋种植密度一般较稀,球茎膨大较好的根状茎发生多,单株产量就较高。但密度过稀,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叶面积系数过小,阳光通透直晒地表,使土壤温度升高达35℃以上,对根产生不利影响。“Y”字叶型的品种较“T”字叶型的品种宜密植。魔芋种植密度与种芋的大小有关,种芋愈大,密度越稀。为了加强通风透气及便于田间管理,一般采取宽行、窄株栽种。不同年龄的种芋栽植密度也不一样。一般100g左右大小的花魔芋种,栽植株距为25cm、行距60cm,用种量约6500kg/hm2;种芋150g左右的株距31cm、行距60cm,用种量8000kg/hm2左右;种芋重200g时,株距38cm、行距60cm,用种量8900kg/hm2左右;如果和玉米套种,可以150cm开厢起垄,垄面100cm,沟深15cm,垄上种2行,沟中种玉米。

5.3种植方法一般采用高畦窄厢,每厢开2沟,宽畦浅沟可增加栽种沟数。根状茎可依同一方向将种芋横放沟中;小球茎依其大小按15~20cm放1个;250g以上的种芋可采取窝栽或沟植,依种芋大小,沟深10~15cm。种芋平地均按45°斜植,若为倾斜地,则应顶芽顺坡向上种植,如果不斜放,种芋就可能因球茎顶端的芽窝积水而引起球茎腐烂。覆土深浅要按地块的土层深厚而定,一般覆土6~9cm。6田间管理

6.1除草

魔芋的根多平行分布于土壤上层,中耕锄草时易伤根,一般在春耕整地后用除草剂彻底清除杂草。魔芋展

叶后,只能拔除杂草,以防止伤根、伤叶。

6.2覆盖这是栽培魔芋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栽种时覆土6~9cm,然后再盖1层5~10cm厚的秸秆或草,一般盖秸秆或草2.25万kg/hm2以上,以盖秸秆后不见土为宜。这样既可保持土壤疏松湿润,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前期地温,降低中期地温,以利魔芋生长发育。

6.3培土追肥①中耕培土。在栽植后30~40d魔芋开始萌芽出土时,可趁根系尚未布满土层前进行浅中耕,以增进土壤的通透性,或培土与施基肥相结合同时进行,一般培土7~9cm。②追肥。追肥分3次:第1次于5月底至6月上旬进行,以促进魔芋上部生长;第2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主要是促进魔芋地下部发育;第3次于8月下旬,用磷酸二氢钾75kg/hm2对水1000kg/hm2左右灌根。

6.4病虫害防治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和软腐病2种。病害一旦发生,对魔芋的损失极大,在防治工作中,要严格进行芋种消毒,在生长的中后期发病时,应在发病初期用药剂进行防治。白绢病一般用井岗霉素1500g/hm2对水900kg/hm2,或用多菌灵3000g/hm2对水900kg/hm2喷施魔芋植株基部;每10d喷1次,连喷3次。软腐病:①发现病株立即拔除,以减少病菌遗留土中;②用农用链霉素1000万IU600~700倍液,或70%敌克松500~600倍液浇泼植株基部;每10d浇1次,连浇3次。虫害主要是蚜虫、螨类及叶蝉等,用一般杀虫剂、杀螨剂即可防治。

6.5适时收挖收挖过早会降低产量,收挖过晚则降低产量和质量,收挖最佳时间是在魔芋植株倒苗后10d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1]张荣全,杨美碧.水城县高海拔地区魔芋栽培技术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4):43-45.

[2]严泽湘.魔芋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3(4):6-7.

[3]李端波,姚强,潘明艳,等.魔芋配方施肥试验的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6.

[4]崔鸣.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59-161.

第3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介绍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山药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第4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黑木耳的栽培习性、室内接种发菌技术,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1.2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对温度反应敏感。其菌丝适宜温度22~26℃,子实体最适温度15~25℃。适宜范围内温度越低生长发育越慢,但子实体色深、健壮、肉厚、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但菌丝细弱,子实体颜色淡、肉薄、产量低,并易流耳,感染杂菌。

1.3水分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左右,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90%~95%。

1.4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耳芽的分化需要在一定的散射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因此,要做到“3分阳、7分阴”,促使子实体迅速发育成长。

1.5氧气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有氧呼吸。因此,要经常保持培养室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林地栽培黑木耳,由于树木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因而比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备充足的新鲜氧气,可以实现稳产高产。

1.6酸碱性

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适宜偏酸的环境,但易生长霉菌,导致菌袋污染率上升。为此,在配方中要适当提高pH值,使之达到偏碱的环境,降低污染率。

2黑木耳室内接种发菌技术

2.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习惯,北方主要栽培的黑木耳应选颜色深、肉厚、高产、抗逆性强的广温型菌株。

2.2培养基的配置

2.2.1配方。适应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原料很多,常见配方有:①阔叶杂木锯末80%,麦麸4%,稻糠10%,玉米面3%,豆饼2%,生石灰1%;②棉子皮90%,麦麸8%,石灰1%,石膏粉1%;③棉子壳78%,锯末20%,生石灰1%,石膏1%。

2.2.2拌料。一般选择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拌料与装袋。将料充分拌匀,含水量达60%~65%。拌的料要当天拌当天使用,否则容易变酸发臭。

2.3装袋与灭菌

2.3.1装袋。塑料袋的选择非常重要,高压灭菌应选择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要选择聚乙烯塑料袋,我们一般是常压灭菌,所以选择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5cm比较适宜,也可以选择17cm×55cm的塑料袋。装袋时要松紧适宜,过多过实,易造成塑料袋破裂;装料过松,菌丝纤弱无力。袋装好后,用直径2cm的圆木棒从中间打眼,打到底,再旋转拔除,然后套上颈圈2.3.2灭菌。装好袋后要及时装锅灭菌,防止变酸。装锅时要注意留出蒸汽循环的通道,不能形成死角。常压灭菌时当料温达100℃,开始记时,保持8~9h,焖锅1~2h后开锅,待锅内温度降到60℃以下时趁热出锅。

2.4接种与发菌

2.4.1接种。接种在接种箱内进行,用接种钩(匙、铲)沿瓶壁挖出黄豆粒至花生粒大小的菌种,接入袋内培养基孔内,每棒2~3块,随后扎口。

2.4.2发菌。将接好菌的菌袋及时放入培养室培养,室温控制在25~28℃。一般接种5~7d后,菌丝往下生长,这时检查菌袋内有无杂菌,发现后及时挑出;接菌15d后,菌种已全部覆盖料面,这时将温度降到20℃左右,后期培养温度宁低勿高,低温养菌虽然生长发育慢,培养期长,但菌丝粗壮,生命力强,产量高。在养菌期,培养室要经常开门或用换气扇换气,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氧气,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

3黑木耳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

3.1选择适宜栽培时间和场所

3.1.1时间。仿野生栽培,需要在10~12月制作菌棒,3月中旬排棒催耳,4~5月出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早春自然环境和气温,实现仿野生栽培。

3.1.2场所。选择光照适度、离水源较近,但不积水、通风好

的林地。北方实行林耳间作,以树龄3~5年为宜。树龄过小,起不到遮荫的作用;树龄过大,套种行内光照不足,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子实体生长阶段常以“3分阳、7分阴”为光照强度界限,确定是否加盖遮阳网。

3.2整地做床

先在栽培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清除地面杂物。在3~5年树龄的树林行间进行整地做畦,采取南北或顺坡方向,做宽1.0~1.5m、深20cm、长度不限的浅畦,畦底压实。畦间留0.5m宽的作业道(雨季可作排水沟),畦内棒间行距和间距均为20cm。排15万棒/hm2。摆棒前,顺着畦面铺盖厚约3cm左右的稻草、麦秸或干净沙子,以防畦田内水分蒸发和将来木耳沾上泥土,降低品质。然后,撒1层石灰粉或驱虫剂杀虫,灌1遍透水。

3.3菌棒畦床出耳管理

3.3.1开洞排棒。选择早晚或雨后的晴天开洞。在畦床边开洞,边排棒,边盖湿润草帘。割口刀片用刮脸刀片或手术刀片,17cm×33cm的菌袋,每棒均匀割8~12个洞,“品”字型排列,要割“V”型口,角度45°,边长1cm,深度0.5cm,见浅层菌丝割断,适宜菌丝扭结形成原基。“V”型口如同一个小门帘,防止浇水进入棒内引起污染。划完口的棒立即排于畦床上,棒与棒间隔3cm,盖上湿润草帘(如气温低,可盖塑料膜,但应注意定时通风),进行催耳。

3.3.2催耳。春耳划口后,常因早春气温低、空气干燥,造成原基形成慢、出耳不齐等现象,延长出耳期,影响产量。床内温度15~25℃,温差8~10℃,相对湿度保持80%~90%时,适合原基形成。如温度低,可在草帘上覆盖薄膜或小拱棚来保湿增温催耳;温度高,则加盖1层草帘来降温保湿。早晚通风,每次10~20min。该期管理的关键是增氧、加湿、闭光,达到“9分阴、1分阳”。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白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棉籽壳40~42.5千克、麸皮7.5~10千克、石膏0.5千克、石灰0.5千克、水65~67.5千克。

二、生产技术

1、裁袋:将用于栽培用的塑料筒袋裁成30~35厘米长的小段,一端用绳子绑好,使之成袋。每吨料需袋12~13千克。

2、拌料:将原料拌匀后堆成70~75厘米高的料堆,堆闷24小时后装袋。

3、装袋:装料时要边装边用手沿袋四周将料压实。待料装至17~18厘米高时,将空袋部分沿料顶层平面往中间折成束状,并用力往下压,挤出袋内空气,最后用塑料绳将袋口扎成活结。这样的料袋可装干料0.4千克左右、湿料1千克左右。装好的料袋放于100℃温度条件下灭菌14小时。

4、接种:选择又白又密的金针菇菌种备用。菌种瓶与料袋比以1:25为宜。将灭过菌的料袋放入接菌箱内,菌种瓶在放入接菌箱前要先用浓度为3%的来苏尔液,或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液擦拭瓶外壁;接种前要用浓度为70%的酒精棉球擦菌种瓶口。然后按比例将菌种接入料袋。接种时菌种要尽量撒满料袋表面。最后放入气雾盒密闭熏蒸20分钟灭菌。每接完1瓶菌种,取种用的工具必须消毒1次,避免交叉感染。

5、温湿度调控:菇棚使用前应通风。排菌袋前每立方米面积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8克熏棚24小时,然后打开通风口换气。菌袋排好后一定要保持菇棚通风干燥。发菌阶段棚温控制在20~25℃,并经常通风;当棚温低于16℃时,可昼开夜闭。湿度一般控制在65%左右。催蕾阶段棚温控制在13~20℃,湿度增加到85%左右,微通风,给予散射光。出菇阶段棚温控制在6~8℃,湿度保持在80~85%,不通风,造成黑暗的环境。

三、病虫害防治

纯白金针菇主要有绿霉、白毛和菇螨、菇蝇等病虫害,其防治方法分别如下:

1、绿霉:该病菌发生后,菇体呈浅绿或绿色。它可污染培养料,与子实体争夺营养和空间农业论文,通过分泌霉素杀伤、杀死金针菇杂志铺。当绿霉菌丝接触到金针菇菌丝时将金针菇菌丝缠绕切断,抑制菌丝生长,严重时,绿霉可长满整个料面,使金针菇无法生长。防治方法:培养室、栽培场所应保持低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并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一旦发生绿霉为害,立即挖除带菌的培养基,在处理部位上撒施石灰粉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也可用多菌灵、施保功、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发生严重的要将整个菇袋带出棚外销毁,同时立即通风降湿,注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菌筒感染初期,可采用2%甲醛溶液或3~5%的石碳酸注射,抑制绿霉的扩张。

2、白毛:该病病原菌菌丝棉絮状、白色,菌丝发达,病原菌主要来自培养料,其次是空气中悬浮的孢子落在料面或洒水时带入。在温、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孢子萌发侵染料面,菌丝迅速蔓延形成白色菌丝,在金针菇基部侵染,菌柄变褐并腐烂,进而向上发展覆盖整个子实体,并长满整个出菇的袋口。被害处呈水浸状,并逐渐变成褐色软腐。防治方法:菇房在进料栽培之前要用65%代森锌粉剂喷洒。当局部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摘除局部病菇,在患处撒生石灰。严重的将整个菇袋带出棚外销毁。患病区继续扩大时,立即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4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苯菌灵1000倍液防治。

3、黄汤:侵染初期在培养基表面,菇丛中浸出白色混浊的液滴,使菇柄很快腐烂,褐变成麦芽糖色,最后成黄褐色,发粘变臭。发病原因主要是把带菌的水直接喷到菇体上,由于菇丛密,表面面积大,呼吸作用很强,水分不能及时散失,产生热量,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生长,形成腐烂。防治方法:禁止水喷到菇体上,一旦发病,立即采收农业论文,加强通风,降湿控温,并用0.1%多菌灵或农用链霉素处理。

4、黑筋:子实体染病后,先从单个菌株开始,轻者产生斑点,使商品价值降低,重者整丛变黑腐烂,失去食用价值。该病发展很快,菇房内一般从上向下传染,水是其传播的主要媒介,病株上的水滴滴到健康的菌株上,健康的菌株会很快发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的金针菇品种,合理调控菇房温湿度,出菇期间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发病后立即将病菇袋带出棚外销毁并用农用链霉素喷施防治。

5、菇螨和菇蝇:主要发生在温度偏高的秋季和春季。发生后严重影响金针菇的产量与品质,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菇棚内外要打扫干净,不存放人畜粪和作物秸秆等杂物,培养室、菇房(棚)使用前用敌敌畏密闭熏杀,然后关闭门窗熏蒸一昼夜,或用石灰水喷刷。菇房门窗及通气孔应安装尼龙纱网防止成虫飞入。菇房内外经常撒石灰,消毒灭菌减少虫源。一旦发生,可用粉虱一熏净熏杀,效果较好。

第6篇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北部,砂土层较深厚,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地势平坦,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比较优越,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是种植花生的良好基地。花生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等,而且国内及国际市场需求很大。以前,由于群众缺乏种植花生的栽培技术,故造成夏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2100kg/hm2左右和春花生徘徊在5250kg/hm2低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群众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选用优良品种,搞好播前准备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关键措施,俗语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夺高产”。通过多次试验,适宜我区种植的花生品种有鲁花一号及海花一号,这2个品种增产潜力大,抗逆能力强,花多针多,生育期在130d左右,是当地花生种植的理想品种。播种前先果选,后粒选,其次用温水浸种和25%多菌灵拌种。同时进行土壤处理,用呋喃丹1.5kg与麦麸8kg拌成毒饵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不仅可以一播全苗,而且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了良种,还要讲究适期足墒播种。就沿沙河流域来讲,春播花生面积较少,大部分都是在5月底、6月初种植夏花生,当时正值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季节,空气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因此要搞好造墒,保证足墒下种,为花生整个生育过程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2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产攻关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播种期内,播期愈早,生育期愈长,籽粒愈饱满,产量就愈高。因此,在麦收后,要抢时抢墒播种,不要拖延播种期,一般6月5~10日播种结束。在做到适期早播的同时,还要掌握合理密植这一关键技术环节,一般种植22.5万株/hm2左右。

3加强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花生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达到苗全、齐、匀、壮,促进花芽分化,花针期要确保植株生长稳健,及时查防害虫,花针下扎前,进行中耕培土2~3次或中耕不培土,用手压分枝,使分枝早接触地面,有利于花针早入土,提高有效果数,增加百果重量。培土时施二铵225kg/hm2,草木灰450kg/hm2。

3.2合理追肥

除了追施二铵和草木灰外,还要追施一定量的钙肥。钙是花生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花生施用钙肥不仅能提高光合强度,加速光合物的积累运转与分配,而且能促进荚果充实饱满,提高花生单产。据调查,施用450kg/hm2石灰比不施石灰的可增产荚果690kg/hm2,百果重增加21g。结荚期应促进营养生长,适时转移到生殖生长上来,稳住植株长势,如有旺长趋势,可及时喷B9或缩节胺1000倍液,控棵促果。

3.3科学管水

花生具有“喜涝天,不喜涝地”和“地干不扎针,地湿不鼓粒”的特点。要做到旱灌涝排,满足花生生长的需求,保证花生正常发育,获得花生高产。饱果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25kg/hm2,可喷2次,既能保持花生青秀不衰,又能增加籽粒的饱满度,从而提高花生产量。

4病虫鼠害防治

第7篇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的最大集中产区,但是,依照传统的栽培方式,该地区夏玉米平均单产还很低,高产玉米的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与有利的自然条件极不一致。因此,结合良种,在这一地区推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栽培技术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良种的高产优势,使玉米单产由6000kg/hm2提高到13500kg/hm2左右。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在玉米增产中良种的作用占30%~50%,但不同的良种对光、热等环境条件存在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夏直播玉米比较适宜选用中早熟品种。尽量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去除发霉变质的籽粒和秕粒。播前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做好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率应在95%以上,以确保全苗。

2整地播种

2.1选地整地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且通透性好,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保水、保肥力好的旱地或缓坡地来种植夏玉米。播前精细整地,使土地松软疏松,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在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夏直播玉米可以增施基肥,全面浅耕、耙耢。在机械化水平较差的地方,可以采取局部整地的方法,只在玉米播种行内开沟,集中施肥,用松土机对播种行实行深松,耙平后立即播种。玉米出苗后再对行间进行中耕。

2.2适期播种对于夏直播玉米来说,播期越早越好,晚播会造成严重减产。黄淮海地区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由于生长期较短,所以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抢种,具体的抢种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麦收后先用圆盘耙浅耕灭茬然后播种;另一种是麦收后不灭茬直接播种,等出苗以后再在玉米行间中耕灭茬。

直播时应尽量做到墒情好,开沟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施足基肥和种肥。基肥和种肥的施用原则是:磷、钾肥一次施足,氮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施肥时要严格做到种、肥隔离,以防止出现烧种现象。夏直播玉米应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改变确定适宜密度,进行合理密植。播种量的多少视籽粒大小、发芽率、播种方式、栽培目的而定。一般来说,紧凑型品种种植72000~825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种植63000~75000株/hm2,披散型品种种植52500~60000株/hm2。

为确保苗齐、苗全,播后应浇1次蒙头水。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3.1.1查苗、补苗。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将种子浸泡8~12h,抢时间补种;二是移苗补栽,即缺苗田块,在玉米3~4片叶时带土移栽补苗。缺苗不重的地块,可在缺苗四周留双株补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3.1.2间苗、定苗。夏直播玉米在长到3片可见叶时应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在5片可见叶时定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在其后的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3.1.3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一般中耕2次,耕深5~10cm。夏直播玉米苗期正处在雨季,为防“芽涝”,定苗前后应浅耕5cm左右;拔节期前后中耕应深些,行间可达10cm左右。结合中耕松土,除去杂草。也可适当采用化学除草。

3.1.4追肥浇水。夏直播玉米施用基肥比较困难,必须及时追施苗肥。苗期追肥有沟施和穴施两种。一般施尿素300kg/hm2,钾肥75kg/hm2。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0~15cm处开深10cm左右的沟,将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盖严,提高肥效。追肥时对弱苗、补栽苗应施适量“偏肥”。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但夏直播玉米在干旱严重,影响幼苗生长时,也应及时灌溉。苗期浇水要控制水量,勿大水漫灌。3.1.5防治病虫害。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蚜虫、蓟马等。防治地老虎可在出苗后用2.5%的敌杀死800~1000倍液,在傍晚喷洒地面。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玉米苗心可以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等。

3.2玉米穗期管理

3.2.1拔除弱株,中耕促根。对于那些小株、弱株,应及早拔除,以提高群体质量。穗期一般中耕1~2次。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保根蓄墒。

3.2.2重施穗肥。夏玉米穗期是追肥最重要时期,以追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一般以大喇叭口期为好,具体运用要因苗势、地力确定。施肥方法为:结合中耕培土,在距玉米行15~20cm的两植株之间,打深6~10cm,直径3~4cm的深穴,施氮肥600kg/hm2,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

3.2.3浇水和排灌。玉米穗期要灌好2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灌水量一般每公顷600~900t,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第2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应视天气和地面持水量,掌握适度。玉米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沟灌或隔沟灌溉,既不影响土壤结构,又节约用水。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水分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3.2.4防病虫,防倒伏。夏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及玉米螟等。在拔节期及抽雄前后,喷施10%双效灵200倍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玉米心叶期和初穗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灌心或穗部顶端灌药,每株灌药10ml,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3.3花粒期管理

3.3.1补施攻粒肥。夏玉米花粒期应根据大田植株长相,酌情追施攻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前后,追施尿素75kg/hm2,打穴深施。

3.3.2浇水与排涝。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70%~80%,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如果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

3.3.3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去雄宜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授粉时进行。去雄方法:在雄穗从顶叶抽出1/3~1/2时,隔1行去1行或隔1株去1株,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1/2,最好将病弱株的雄花去掉,以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地边、地头不要去雄,以利于边际玉米雌穗授粉。授粉结束后再去掉所余雄穗。去雄时不要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在玉米授粉后期要逐株进行检查,对未授粉的雌穗花丝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授粉,效果最佳。最好边采粉边授粉。授粉的方法:采集花粉之后除去颖壳,然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

3.3.4中耕除草,防治害虫。灌浆后期顺行浅锄1次。夏玉米花粒期常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等危害。用2.5%的敌杀死1000倍液喷洒雄穗可防治玉米螟,在叶面喷洒50%辛硫磷1500倍液可防治黏虫、棉铃虫,玉米后期主要受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4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籽粒成熟的标准是: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通常中早熟品种在授粉后45d收获,中晚熟品种在授粉后48~52d收获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周广成,陈现平,陈洪俭,等.淮北地区中大穗型玉米栽培密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571-572.

[2]王忠孝主编.山东玉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李运民,陈现平,樊贵义.淮北地区夏玉米再高产关键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5(3):45-50.

第8篇

关键词:棉花;稀植;高产栽培

为了最大地发挥高产棉花生产潜力,探索高产棉花栽培模式,通过千棵千斤稀植高产栽培示范,总结出适合江淮区域高产棉花品种栽培技术措施,作为高产棉花品种配套适宜的栽培技术,最终达到最佳产量,为农民产棉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1技术措施

以选用优良杂交棉种为前提条件,培育壮苗为基础,通过提高移栽质量促早发,加强田间配套栽培管理为途径,采取高肥水投入、全程化控等手段,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实现千棵千斤棉的高产目的。

2目标产量

2.1产量籽棉500kg,皮棉200kg。

2.2产量结构1000株/667m2,成铃85个/株以上,单铃重6g以上,衣分40%。

2.3肥料运筹采取稳氮磷、增钾补微的策略,坚持前适、中重、后补的原则。每667m2棉田准备N:P2O5:K2O=35~40:7.5~12:32~35kg,移栽时基苗肥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65%,第一次初花期用量20%,剩余盛花期使用;8月上旬增施长桃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15%。磷肥在移栽时一次性施入,钾肥分2次,基肥和第1次花铃肥各施50%。硼、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在移栽时施入。

2.4耕作栽培方式采用育苗移栽,常规露地栽培。

2.5全程化控稀植千斤棉花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掌握化控时间、次数和用量。大多抗虫杂交棉在蕾期就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3田间管理技术

3.1选用优良抗虫杂交棉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选择杂交优势强、增产潜力大、单株结铃多、単铃重高、抗逆性、适应性强的品种。

壮苗的标准:苗高10~15cm,真叶3~4片,白根盘满钵,叶片清秀无病斑。

3.1.1苗床选择背风向阳,排水条件好,无病害的田头地角。

3.1.2营养土的配方营养钵要求氮、磷、钾养分齐全。苗床的大小以宽1.3m长8~9m。肥料:过磷酸钙4kg、三元复合肥3kg、菜饼4kg(无饼肥的,腐熟人粪尿一担)。

3.1.3制钵备播①大钵育苗制钵器直径6.5~7cm。②制钵的关键是水分,一般可直观来判断,常用的方法是手捏床土不沾、能成型,或手紧握成团齐胸落地松散为准。③提倡提前制钵,反对边制钵边播种。边制钵边播种,要上午制钵,15:00之前播完,再盖好土,消毒,盖膜。这样才能保持膜内高温,高湿,出苗快,出苗齐。否则傍晚盖膜,膜内温度低,出苗慢,第二天如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出苗率。④钵土“三消毒”,一是制钵前的消毒,二是点籽前的消毒,三是对盖籽土的消毒。

3.1.4适时播种与点籽俗话说得好:“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出苗正当时”。播种时气温已稳定在15℃以上为宜,一般4月中上旬,“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上午点籽。

3.1.5苗床管理技术①高温高湿催齐苗。播种至齐苗前,要严密覆盖,高温高湿催齐苗,床温保持30~35℃。②散湿保苗。出苗70%~80%,床内温度保持在25~30℃。为防止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可在膜的两侧每隔2.5m左右揭开小口通风,高温时两边掀开,两头通风散湿,采用晴天通风,晚上覆盖方法,保温保湿促苗生长。出真叶后,揭开膜晒床2~3d,晒白为止,同时进行药剂防病,不能浇水,夜间盖好。③炼苗与“蹲苗”。

3.2提高移栽质量,缩短缓苗期,促苗早发总的原则是“一看二分”,看产量目标而定;分品种、分地质;目的是发挥个体优势,发挥杂交优势。每667m2密度在1000株,实行“宽行窄株,等行移栽”的模式,行距120cm×55cm(130cm×50cm),走“小群体,大个体”之路,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个体优势。

3.2.1适时移栽,做到“三栽、三不栽”①苗龄不到不栽(30d以上),真叶3~4片为宜,一般30d以上的棉苗抗逆性强,发根力强,易于成活,缓苗期短。②气温不稳定在20℃不栽(温度过低,僵苗不发),③土不爽不栽(湿土移栽,根系湿度大,氧气少,会僵苗不发,尤其是寒潮过后的第二天上午,不能移栽),有“宁等一日迟,不抢一日湿”的说法。

3.2.2高质量移栽技术棉花缓苗期是棉花移栽后的正常现象,但缓苗期的长短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基肥至移栽前后,大田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15kg,尿素5kg,钾肥10kg,饼肥25kg,进口硼肥250g,加少量锌肥,混合,开沟埋施;移栽后,钵面要低于地面1~2cm,先埋土2/3,随即浇活棵水,待水下渗后,再将土盖平,钵体不能露肩。

3.2.3巧施、轻施提苗肥早施、轻施提苗肥,促平衡生长。苗期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补施提苗肥,3kg尿素,3kg钾肥浇泼一次,离根10cm左右,或雨后撒施于行间。总之,苗肥要早、轻、勤,看苗看天,适量为准。

3.2.4开好“三沟”“三沟”配套可降低地下水位。

3.2.5浅中耕锄草破土增温,通氧、通气,有利于棉苗根系深扎扩展,提高吸水吸肥能力,减少杂草与棉苗争光争肥;适当减少免中耕化学除草次数,防止土壤板结。这些管理都是防止后期早衰的重要措施。

3.3蕾期栽培管理蕾期管理要以调节好肥、水为中心,配合中耕、化调、整枝等措施,合理运用促进与控制技术,促控结合,实现发棵稳长,搭起丰产架子。在水肥棉田要以控为主,控中有促。在旱薄棉田要以促为主,天控人促。

3.3.1稳施蕾肥由于蕾期要求棉株稳长,因此在施肥上要适当控制,特别是要控制氮肥的施用,要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3.3.2及时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水是棉花的病”。要及时开好“三沟”,降低地下水位,促根深扎,扩大根群,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枯、黄萎病和缺钾性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防止“水控花”和“水发花”的发生,促进棉苗“旺”中有“稳”,长而不疯。

3.3.3搞好中耕培土,防除杂草,破板结蕾期中耕对控制棉苗徒长,促进根系深扎、发棵稳长、防止早衰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蕾期中耕松土2~3次,深度5cm。中耕可以结合施蕾肥进行。蕾期养根是防止早衰的关键。蕾期至初花期应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棉花高培土(10~13cm)是一项高产栽培的农业措施,它的作用是提高地温,增加活土层,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提高保肥能力;有利于保墒、抗旱、排水;增强抗风防倒伏能力;有利于行间通风,减少烂铃。[论-文-网LunWenNet-Com]

3.3.4全程化控,肥促化控大多抗虫杂交棉在蕾期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沿江棉区蕾期正值梅雨季节,科学合理化调,争取蕾多、蕾大,减少蕾铃脱落,增结伏前桃和伏桃;同时要稳搭丰产架子。具体做法是:在主茎8~9片真叶期(6月15日前后)667m2用缩节胺0.5g进行第一次轻控,并单独使用。喷大苗不喷小苗,喷高苗不喷低苗,喷旺苗不喷弱苗,快速喷雾,做到长中有控,控中有长,真正达到肥促化控,合理化调的作用。雨水多的年份,7d后用同样的剂量在喷1次(加次不加量),保证叶片变色而茎秆不变形的安全施用。三类苗或遇长期干旱年份,则不宜进行化控,要以促为主。

3.3.5及时整枝及时整枝可以控制营养生长,减少养分消耗,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转与分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后期烂铃等。一般6月中下旬,能分清叶枝和果枝时,将第一台果枝以下的叶枝去掉。

3.3.6病虫害防治蕾期虫害主要有盲蝽蟓、红蜘蛛,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缺钾性生理性病害。病害以预防为主,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降低地下水位,增强棉株抗逆性。虫害应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进行防治。

苗期棉蓟马在防治盲蝽象时兼治。蕾、花期棉蓟马打药时每次加入20%定虫脒或吡虫啉防治。

在棉花生长前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地中铺设3cm左右厚的麦草或稻草,防止下雨后土壤板结,可使土壤保持疏松,起到减轻枯、黄萎病病的效果。

3.4中后期栽培管理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结合化调、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棉花高产。初花期以促、控相结合,盛花期后以促为主,加强后期管理,增后劲,防早衰。目标做到“四保,三增,三防”,即保根、保叶、保花、保蕾;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防早衰、防烂桃、防贪青。

3.4.1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补施壮桃肥花铃肥要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初花期(7月上旬,以见花为准),以有机肥、钾肥和少量氮肥为主。一般饼肥25kg,钾肥15~20kg(钾肥全部施完),尿素10~15kg,混合浅埋;第二次结铃始盛期,棉株有一二个硬桃时,一般7月下旬,667m2施尿素15~20kg,浅埋或撒施。花铃肥做2次施,既满足开花结铃早的需要,也满足结铃峰期长和成铃多的需要,防止“隐性”脱肥。普施盖顶肥,在打顶后1周(8月中旬),667m2撒施尿素10~15kg左右。长江中下游无霜期长,秋季降温慢,秋桃多,高产棉田在8月下旬应补施壮桃肥,每667m2撒施尿素8kg左右,是壮桃,防早衰,夺高产的重要措施。叶面喷肥(也叫根外追肥),花铃期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肥。一般氮、磷、钾等化学肥料都可以用作根外追肥。

第9篇

关键词:黑土地,大豆,栽培模式,探究

 

我国黑土地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大豆的种植以黑龙江省为主,素有北大仓之称,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夏季较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成分及气候都适宜大豆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技术和栽培模式对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占决定因素的三分之一多,因此重视栽培模式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环节。黑土地上也要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需要有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措施主要包括耕作制、轮作制、施肥制的各种栽培技术,贯穿从播期、密度、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时期)、灌水、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整个生产环节。大豆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粮食的双重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因此,近年来对于大豆的高产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多方法得不到广泛应用和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研究,将各种模式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把大豆栽培这门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潜力,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免费论文。以下就分析了几种不同栽培模式及在各阶段的技术重点:

1.三垄栽培模式

(1)三垄栽培比较适合低洼、易受涝的潮湿区域,是根据黑龙江省三江平原

地区的土耕地层较薄,无法深层施肥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栽培模式。当地由于作物分布不均匀,植株不连贯而断垄的现象较多导致大豆的产量底下。三垄栽培提出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研制的耕播机械,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实施三项技术措施。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结合;二是栽培方式为垄作;三是施肥方式上为分层深施肥;四是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密点播;五是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

(2)技术要点。选种决定产量的有一个三分之一因素,因此在这种易受涝的潮湿区域要选用

秆径有力、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同时种子的成熟期稳定,以保证品种的优质高产。免费论文。耕地时要将土壤耕细、整平、深松起垄,垄向垂直,等距垄宽,同时深入施加底肥。根据黑龙江的气候特点,一般在五月中上旬开始播种,采取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种方法。播种深度以镇压后4~5 cm为宜,播种、 镇压连续作业。施肥利用大型耕播机垄底分层深施。

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1)根据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夏干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特点,推行了适合大豆主产区的大豆行间覆膜技术,这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抗击低温、干旱是的综合性高产技术。具体可以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

(2)技术要点。平播行间覆在选种时以中晚熟选择成熟期较晚、秆强、抗倒伏、有分枝、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地膜要以拉力较强的厚膜为佳,避免地膜透气性差带来的洪涝。大豆行间覆膜播种机工作效率低,同时对除草剂的有严格的要求。大垄行间覆膜宜应该选择在低湿地区且需要选地势平整,排水较好的地方。

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在研究国外同一技术基础上吸取三垄栽培技术点而创新形成的优质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以矮秆品种技术介入,包括“平播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的三种栽培模式。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改善大豆植株分布结构,利用合理空间增加绿色面积。免费论文。增加植株中下层的光合作用,提高水、肥、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可以达到增产20%。

(2)技术要点。要选用抗倒伏、主茎结荚为主的矮秆种子。耕作深松为主,播种时间要有一定的把握,小垄适宜早播,大垄和平播的播种密度在45万~50万株/hm2左右,施肥要实行深层施入,使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除草和调控。

4.保护性栽培模式

(1)它又称大豆少耕免耕技术,是一种省工节本栽培模式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

(2)技术要点。深松技术要切实贯彻,包括土地的局部深松和全部深松,增加水对土壤的渗入,减少蒸发量。在保护性模式中可采取秸秆的粉碎性和整体性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技术,对作物实施干预,人为保护。

5.结论

以上简要概括了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术要点。无论哪种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操作。将科学的方法整合配套,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形成不同区域的优势组合,大大提高黑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更好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大豆通报,2008(3)

[2]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2)

[3]张代平,杨朝辉,宋晓慧.黑龙江垦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选择原则与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通讯,2008(8)

[4]孙义春,苑方武,郭有泉.高寒地区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研究[J].物杂志,2006(2)

第10篇

[关键词] 有机高粱 高产栽培 技术 措施 探析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42-01

近些年来,社会得到了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人们不断提升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对于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家提出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了关系到人民民生最为主要的问题。众所周知,高粱的用途多种多样,不仅仅可以用于制糖,制酒,更加可以用于制作饲料等等,这也充分体现出了高粱种植的必要性以及高粱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探析有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一、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选地选茬

在选择良种的基础之上,对于有机高粱种植的块地实施选择,最好要选择那些具有深厚土壤耕层,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不管是酸碱度还是质地都适宜的地块来实施有机高粱的种植,前茬最好以豆茬为主,其次使用马铃薯茬和小麦茬,最不适合用硬茬以及重茬。

二、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整地作垄

根据有机高粱自身对于土壤的要求,必须要在收获以后实施整地作垄的措施,以便能够利于蓄水,使土壤充分熟化,达到春苗秋抓这一个目标,耕地深度也要在二十厘米左右,并且要做到力争秋季作垄,垄距要以五十五厘米到六十厘米之间为宜。

三、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种子处理

在对有机高粱进行播种之前,必须要实施发芽试验,发芽试验能够有效确定有机高粱的播种量,有机高粱种子自身的发芽率要保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候才能够作为种子,在播种之前必须要将有机高粱种子实施筛选以及风选,选出那些饱满以及粒大的种子做种,并且要将种子晒一天到两天,以促后熟,将有机高粱种子的皮透性进行改善,杀死种皮上面所存在的细菌,在实施播种以后保证种子发芽快,苗壮,苗全以及苗齐。使用三十五摄氏度到四十五摄氏度的温水,将种子浸泡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以后,放在温室中闷种十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就可以露白,这样做能够有效保苗和预防病害。为了防止有机高粱患黑穗病,可以采用百分之十五三锉酮来进行拌种,每千克高粱种子要用五克。

四、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一次播种保全苗

通常情况下,土壤五厘米之内,地温都稳定在了十二摄氏度到十三摄氏度之间,土壤自身的湿度也控制在了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二十之间进行播种为宜。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为有机高粱播种的适播期,播深达到三厘米到四厘米为宜,在有机高粱播种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深浅一致,将底格子踩好,覆土厚度和薄度也要相一致。

五、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合理施肥

在有机高粱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营养很多,每生产一百千克籽实,需要钾三千克,磷一点三千克,氮二千克。我们可以将整个有机高粱的生长期对于养分的需求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生长前期、生长中期以及生育后期。其中,生长前期是指从有机高粱出苗到展开第一片真叶之前,主要依靠有机高粱种子进行养分的贮存。有机高粱的生长中期是其生育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个时候的高粱植株生长十分迅速,茎叶也十分繁茂,对于有机高粱养分需求量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因此,在这一个阶段中,营养条件已经成为了决定高粱产量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在有机高粱生育后期的时候保证期营养充足,就可以使得有机高粱的颗粒大而且十分饱满。所以,要根据有机高粱生长的需求,每公顷都要施十五吨到二十吨优质农家肥,硫酸钾也要在七十五千克到一百五十千克之间,磷酸二胺一百五十千克到二百千克之间。

六、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田间管理

有机高粱的早间苗可以有效避免有机高粱幼苗之间相互争夺水分以及养分,有效减少地力的消耗。有机高粱的间苗可以提早到三叶期到五叶期之间,以便实施培育壮苗。如果有机高粱的间苗过晚,苗大而且根多,十分容易导致拔断苗或者伤根。在对全苗进行保全这一个基础之上,在四叶初期定苗,最晚也不要晚于五叶期。最好在三片叶到四片叶的时候实施间苗,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养分消耗以及水分消耗,进而促进有机高粱幼苗得到稳健生长,促进有机高粱壮苗早生和快发。

七、适时收割专收专贮

酒用高粱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为适宜,因为此时期营养物质停止积累,千粒重最高,淀粉含量也多,其特征是穗基部茎杆变黄,植株下部的4-6叶枯死,穗上下两端小穗外颖呈棕色,此时收获的高粱籽粒经晾晒后呈棕黄色,经济性状较好。高粱籽粒的干燥是保证贮藏期间品质不变的关键,收获脱粒后,晒到含水量在13%以下方可入库。收贮时要专收专贮,采用专用麻袋或卫生贮器单独装贮,贴上标签。严禁混装或使用化肥袋等不卫生器具装贮和装运,保证有机食品原料质量。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选地选茬、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整地作垄、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种子处理、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一次播种保全苗、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合理施肥以及有机高粱高产栽培要实施田间管理、有机高粱适时收割专收专贮这七个方面对有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析。

参考文献

[1] 周贤.王昌禄.张民.陈勉华.郭坤亮.季克良.ZHOU Xian.WANG Chang-lu.ZHANG Min.CHEN Mian-hua.GUO Kunliang.

JI Ke-liang 茅台酒大曲中抗氧化物质的分离及活性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5,26(z1).

[2] 董怀玉.徐秀德.姜钰.王丽娟.刘大军高粱优异种质资源对多种病虫的抗性鉴定[期刊论文]-杂粮作物

2004,24(4).

第11篇

关键词:高产水稻,新品种,通院1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通院11是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获吉林省通高产竞赛二等奖。通院11具有高产、稳产、分孽力强、抗稻瘟病、出米率高等特点。在吉林省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中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深受广大稻农欢迎的理想水稻新品种。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

生育期140天,需有效积温2800℃,属于中晚熟品种。

1.2植株性状

在稀植栽培条件下,株高110.5cm左右,主茎14~15叶片,穴有效穗数20~25个,分蘖力强,茎杆韧性好,茎叶浅绿,剑叶长度为中。

1.3穗部性状

每穗平均穗粒数117粒,穗长19.5cm左右,千粒重27.1g,结实率84.2%左右,颖及颖尖黄色,无芒,中散穗型。

1.4品质分析

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检测结果,糙米率84%,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0.4%,粒长5.1mm,长/宽1.9,垩白率29%,垩白度.4.1%,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18.3%,蛋白质含量7.5%。达到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1.5抗稻瘟病性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2005~2007年连续三年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通院11苗瘟表现S,(对照品种通35为MS)叶瘟表现MS,(对照品种通35为MS)穗瘟表现MR、(对照品种通35为S)纹枯病表现MS,(对照品种通35为MR)

1.6产量水平

2005年参加吉林省筛选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145.0kg,比通35(CK)增产5.3%;2006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9286.5 kg,比通35(CK)增产8.8%;2007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797.5kg,比通35增产(CK)3.7%,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227.5比通35(CK)增产6.7%,最高产量记录每公顷产量9733.5(吉林省松原市庆丰农科所)。

2.主要栽培技术

2.1精选种子,浸种消毒

播种前要严格精选种子,并晾晒种子1~2天后,用种子消毒剂进行种子浸种和消毒(使用方法参考种子消毒剂说明书),然后进行催芽。论文参考网。

2.2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4月上、中旬播种。规范化旱育苗,每平方米播100~150克催芽种;盘育苗,每盘播50~60克催芽种;钵体育秧每穴播2~3粒催芽种;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300克催芽种,稀播育壮秧。论文参考网。要适当加大通风练苗防止徒长,要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2.3适时插秧,合理稀植

5月中、下旬插秧。易采取12×6寸、9×8寸、9×6寸的宽行超稀植栽培,每穴2~3棵苗。

2.4因地制宜,平衡施肥

施肥要采取前控、中足、后保的施肥原则,达到壮杆大穗之目的。中等肥力稻田,每公顷施纯氮150公斤、有效钾80公斤、有效磷70公斤。耙地前施底肥50%氮肥、100%磷肥、67%钾肥;6月20~25日,分蘖盛期施30%氮肥;7月10~15日,幼穗分化初期施穗肥20%氮肥、33%钾肥;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2.5节水增温,适当晒田

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晒田后及时灌水,后期间歇灌溉。论文参考网。

2.6综合防治病虫害

要及时防治水田杂草和稻瘟病、稻曲病、稻水蟓甲、螟虫等危害,确保丰收。

参考文献

[1] 杨银阁等。稻萍蟹农业生态模式的研究。吉林农业科学,2007.6,24-26.

[2] 陈温福.水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1997,2:33-36.

第12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贵州省水稻生产的栽培密度变化历程,分析了栽培密度和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安龙县水稻生产的适宜栽插规格。

水稻的栽插密度对产量影响极大,合理的栽插密度是水稻高产栽培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贵州省水稻种植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其间有不同的种植密度。随着水稻科学的发展,水稻合理密植的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

1贵州水稻种植密度的发展

1.1常规稻高秆时期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贵州传统种植的水稻均属高秆品种,农民的插秧规格基本是“肥田稀大窝(斗底)、瘦田升子底”,株行距约为(20~33)cm×(20~30)cm,每穴插5~7株,密度为10.5万~22.5万穴/hm2,基本苗75万~150万株/hm2,有效穗120万~150万个/hm2,产量为3000~6000kg/hm2。

1.2常规稻高秆变矮秆时期这一时期为1975~1984年,是贵州地区水稻种植的第1次绿色革命,贵州省相继从省外引进了农垦8号、湘东、桂朝2号、铁青和自育的黔幅、761号等矮秆品种,插秧的密度也有了很大改变,推广的规格约为26.4cm×16.5cm,密度为22.5万穴/hm2,穴插5~7株,基本苗达112.5万~225万株/hm2,有效穗300万~375万个/hm2,产量为7500~10500kg/hm2,此期贵州水稻单产得到跨越式发展。

1.3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是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也是贵州水稻种植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水稻插秧的密度和基本苗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最根本的改变是将常规稻传统的穴插多株改为插单株,以主茎成穗为主改为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技术。配套技术强调撒稀秧,培育多蘖壮秧,稀插,早插,早发。20世纪80年代后贵州地区推广普及两段育秧,特别是成功地育出了7~8叶多蘖壮秧后,就形成了贵州特色的合理密植宽窄行的规格(20+26.4~30)cm×16.5cm,穴植单株(少蘖苗插双株),密度为24万~26.3万穴/hm2,基本苗27万~30万株/hm2。杂交稻的有效穗达270万~300万穗/hm2,高产田产量可达11250kg/hm2以上。如安龙县木咱镇1990~1993年完成的200hm2稻麦两熟的吨粮田,水稻平均单产达11265kg/hm2,还出现很多12000kg/hm2的高产田,全县水稻总产达6000万kg,平均产量6000kg/hm2,是水稻最稳定的高产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育秧技术的改善,常规稻也能育出多蘖壮秧,提高成穗率,如桂朝2号达到12蘖(汕优63单株成穗为13蘖)。

1.420世纪末期至今该时期水稻种植密度特点主要表现为插秧密度减少,一般特等肥田株行距33cm×31.6cm,密度为7.65万穴/hm2,中上等田株行距26.4cm×23.1cm,密度为16.5万穴/hm2,杂交稻基本苗只有9万~22.5万株/hm2,常规稻基本苗45万株/hm2。

1.5全国超级稻成规模推广时期由于超级稻的叶面积系数要比一般杂交稻大1~2倍,因而提出了“宽行窄株”的措施,促进水稻群体稳健发展。一般肥力中等田块行距为30cm,株距为13.2~15cm,密度为27万~30万穴/hm2。高产田的基本苗仍保持105万~150万/hm2,穗苗比为(2~3)∶1,产量为9300~17760kg/hm2。据报道,2006年贵州省贵阳、遵义等地在水稻增粮工程项目中也出现了13500kg/hm2的高产记录。在超级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引导下,国内先进地区水稻单产出现了新的飞跃。

2安龙县水稻合理密植规格的展望

目前贵州省安龙县的水稻生产应从稻麦两熟的耕制出发,既要充分利用两段秧培育中、大苗多蘖壮秧的优势,又要适当提高单位面积的基本苗,还要改方形栽培为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优化群体结构,增加光能利用率,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达到高产,同时还要作省工、高产、高效等综合研究,以便为农民所接受。2.1安龙水稻生产适宜的基本苗数采用生产吨粮田的栽培理论,即“中稻的高产栽培应依靠以一次分蘖为主的增产作用”,以蘖代苗夺得高产。同时将现有基本苗从18万株/hm2提高为30万~45万株/hm2,这样在增加一次分蘖成穗的同时,不会增加大量秧田和种子用量,易被农民接受。

2.2普及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代替当前的方形插秧规格及残留的宽窄行的方式。具体规格应为(30~33)cm×16.5cm,高秆品种行距适当加宽,中秆种品种行距适当缩小。实现上述插秧规格的调整,结合选用适合当地高产高效的品种、培育壮秧,改超量使用分蘖肥为补施中后期的穗肥和粒肥,推行好气性灌溉等系列关键技术,促进水稻高产。

参考文献

[1]邹文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1-5.

[2]苏祖芳,霍中洋.水稻合理密植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6-9.

[3]留汉尧,梅俊中.水稻高产栽培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耕作栽培,199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