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

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

时间:2023-10-08 15:4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区域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环境;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43-02

手术室医院感染与环境消毒质量密切相关,洁净手术室为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洁净的环境。洁净手术室要求最大限度的达到和保持接近无菌的清洁环境,减少手术切口感染[1]。如何维护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达到最佳净化效果,降低手术感染率,严格环境管理既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我院于2003年开始启用洁净手术室,在实践中对存在问题不断整改、规范,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形成了一套洁净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环境介绍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10间洁净手术室,其中百级、千级手术室2间,万级手术室6间,走廊和辅助间为十万级,手术室分三个通道,即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标识清晰。手术室与供应室在大楼同一层,手术室和供应室的污染区和无菌区设置一条通道联系在一起,实行一体化管理。

2 存在问题

在洁净手术室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级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人员流动频繁,各区域门不能保持关闭状态;保洁工人医疗卫生知识匮乏,清洁卫生制度落实不到位,无人员监管;物品运送流程不合理,物品未经清洁后直接进入洁净区;洁净系统维护与管理不受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护理人员对洁净系统的维护知识缺乏,无系统管理等缺陷。

3 管理干预对策

3.1 人员培训与管理 人为因素是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科学、严格的管理是确保手术质量的关键[2]。因此,要加强进入洁净手术室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手术科室人员学习环境卫生学知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提高各级人员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严禁进入手术室。严格管制手术室门户,限制每室参观人数在两人以内,手术患者穿干净病人服,戴隔离帽,由轮椅或平车运送至手术室并在门口使用交换车才能进入手术室。严格管理手术间,手术人员不得乱窜手术间,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巡回护士术前应将手术所需的物品准备齐全,减少术中进出手术间的次数,严禁在手术期间抖动敷料,以减少生物和非生物性微粒的污染。日常管理中,保持洁净手术室各区域门关闭状态,随意进出洁净环境造成空气流通过频易导致空气污染,我们制作醒目标识牌于各区域之间的门上提高手术人员在洁净区内随手关门的依从性,护士长加强巡视随时监管。

3.2 保洁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有研究[4]表明,清洁卫生对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做好洁净手术室的清洁消毒,保证清洁卫生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手术室清洁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每日早晨湿式擦手术间的物体表面,湿式拖地,如术中血液污染地面,及时清洁,手术结束后对室内所有物品包括墙壁、地面、吊顶、仪器设备等进行擦拭,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清洗1次。我们建立了清洁卫生质量登记本,各区域卫生有专人负责、有实施记录,加强质量控制手段,定期对保洁工人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日常保洁工作手术室护士参与指导督促,护士长每周抽查环境清洁卫生质量,不断完善清洁消毒工作,为洁净手术室的净化效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3 严格区分洁污流程 我院手术室是三通道布局,医护人员、手术患者、清洁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无菌器械敷料经洁净流线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一次性物品除去外包装后经洁净流线进入一次性物品间。手术间后门通往走廊为污染通道,手术结束后污敷料、垃圾等经此通道运走。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由供应室人员到手术间后门处回收,运至供应室去污区进行清点、清洗,经过灭菌后的无菌包经无菌通道进入手术间,避免了无菌包运输过程中被污染。各区域的器械车、设备车固定放置,设置标识,严禁跨区使用,每周彻底清洁表面及车轮。外来手术器械直接送至供应室,经过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进入手术间使用;新进设备物品应先安装,表面清洁擦拭后才能进入洁净手术室,减少尘埃粒子,避免污染手术间。

3.4 多部门合作洁净系统维护 对洁净手术室系统的有效维护,是保证空气质量的前提,但洁净手术室运行系统较为复杂,日常维护需医院多部门合作完成。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洁净手术室综合效能进行维护与管理[5]。学习了解洁净系统工作原理,关注空气洁净度、温湿度、风速等质量指标,配合后勤部门每年定期对洁净手术室尘埃粒子、静压差、温湿度、换气次数等指标进行监测,每月洁净系统空调维护保养,制定运行手册,有每次检查记录。手术室质控护士应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监控,密切关注空气洁净度及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每月配合院感科人员进行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对异常指标进行全科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护士长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合理安排手术间,每台手术之间有自净时间,减少交叉感染,掌握初效、中效、高效滤器及过滤网使用情况,到期及时联系设备科等部门更换,保证手术室空气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丽,王煜.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缺陷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4):34-35.

[2] 泮葵芬,施海丹,黎鸫鸫,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2):254-255.

[3] 郭丽娟,李兴方,娄燕,等.手术室感染控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08-109.

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17-02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担负着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和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后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重者可造成伤残甚至死亡。所以,只有做好手术室各种消毒隔离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1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

由于建筑设计的原因,手术室通道建设不完善,无法严格划分人员流程,一些有菌物品和无菌物品通过一个空间,使本应无菌的空间存在了有菌的因素,以致无菌物品在存放期间即被污染。

1.2 空气环境等污染

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浮游菌量达700~1 800个/m3菌落时,感染率显著增加,若降至180个/m3菌落以下,则感染的危险性大为降低[1]。手术室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弱,无菌观念差,进入手术室未能把好三关:门关、更衣关、鞋关;接送患者的平车和被褥、手术患者自己的衣服,把大量的细菌带入手术室,导致空气环境污染,细菌量增多。一些工作人员自身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有感染的伤口或其他传染病,也会传染给患者。

1.3 手术室的无菌技术

手术所用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方式的选择,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消毒时间,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包装质量、拆包方法,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水平都是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

1.4 医疗用具及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导线、配电盘的导线等易被污染,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毒不彻底,易形成交叉感染。手术人员的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巡回护士在配合手术过程中接触各类导线、仪器开关等,手上沾有细菌带到医疗仪器或手术患者身上造成医院感染。

1.5 医护人员的自身污染

护士在传递打开的安瓿吸药时易被针刺伤,术后整理工作中易被台面上的碎渣扎伤,洗手护士在手术配合中用持针器夹针时蹦出的血滴溅入眼中,术中患者的体液污染操作者的身体,使用的锐器如针、刀、剪等频繁传递,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2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2.1 遵照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各区无交叉。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手术室地面及物品每日擦拭,下水道通畅,墙壁无尘,地面清洁无污垢,拖把、抹布定位使用,严防混用,用后洗净晾干。室内保持恒温和良好的通风。

2.2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消毒技术规范,掌握手术室工作性质和要求

建立完善的管理监控制度,每月常规对手术室的环境、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的效能、消毒灭菌的结果与质量、紫外线消毒进行监测。手术室地面、物体表面用1%84消毒液一日2次固定擦拭。空气中细菌数含量在合格范围内,保证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紫外线监测每季1次,及时更换无效灯管。严格把好三关,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鞋、帽、口罩、衣裤。接送患者专车专用,用后立即清洁消毒,减少污染。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禁止进入手术间,更不能参加手术。

2.3 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管理

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较高的防范医院感染意识,规范各种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手术切口愈合率、无菌切口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特殊感染处理常规、洗手消毒规则等,使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增强每个人的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能高压灭菌的应避免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根据物品的性能采用最佳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及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手术器具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各种无菌包符合要求,包布干燥无破洞,标签清楚有名称、日期,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3M胶带,其乳白色条变黑为灭菌合格。包内器械无锈无血迹。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定期检查,避免过期潮湿或污染,已经灭菌的无菌物品手感干燥,含水量

2.4 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临床上一次性物品已广泛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还有未被一次性物品取代的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如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等,可用500 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洗擦干备用。麻醉用器械定期清洁消毒,接触患者的用物一用一消毒,全麻患者用的管子、氧气面罩一用一更换。垫、搁手板等反复使用的物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被污染后立即清洗消毒。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配电盘导线用消毒液擦拭时要注意导线的连接部,以免损坏仪器。正确的外科洗手是阻隔手术人员携带病原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所有参加手术人员须严格执行刷手程序。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须进行洗手和消毒。

2.5 加强手术室职业防护管理

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具,如手套、防水围裙、护目镜、胶鞋等,指导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职业暴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以防刺伤。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锐利伤,减少锐器伤的危害,确保患者手术正常完成的同时,也保证医护人员的健康。

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工作,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确保各类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6,5(1):11-13.

[2]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55-456.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及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0.98%,低于对照组7.84%(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纠正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骨科;手术;院内感染

手术室护理管理是手术室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由于骨科手术往往暴露面积较大,加之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易合并其他损伤,所以显著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1-2]。感染的出现不仅延长了骨科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概率十分必要[3-4]。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实施了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男60例,女42例;年龄25~75岁(50.5±5.3)岁;疾病类型:四肢伤57例,脊柱伤30例,骨盆伤10例,颅骨伤5例;病程:1d~2个月(15.3±4.3)d。择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25~75岁(50.8±5.5)岁;疾病类型:四肢伤58例,脊柱伤29例,骨盆伤11例,颅骨伤4例;病程:1d~2个月(15.8±4.4)d。入组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感染性疾病史;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程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即护理人员根据个人职责与范围开展护理服务,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1规范手术室规章制度制定标准化手术室规章制度,并及时给予补充与完善,包括:器械的消毒、清洁与保养,手术准备,日常管理、手术实施等方面,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管理者应认真监督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将其与科室奖金挂钩,保证护理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开展。1.2.2规范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1次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骨科手术的护理技术操作、高风险感染因素、感染预防方法、感染控制方法、器械及设备的工作性质与管理、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应急预案、骨科手术配合流程、特殊器械准备等。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与技能,将其分层次划分,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领新入职护理人员,以便强化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5]。1.2.3规范手术室环境规范手术室各区域的环境,将其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与非无菌区,用明显的标志标识出每个区域,并贴上提示条[6]。同时,手术相关设备应按照手术要求放置于不同的区域,不可将废旧器材与手术无关的物品留置于术间。针对手术类型将区域划分为非感染手术区域与感染手术区域,将感染性手术患者集中管理,以便减少手术污染。1.2.4规范无菌技术针对骨科手术室内全部的耐潮湿与高温的物品均给予高温压力灭菌,高温压力蒸汽温度在121℃的,消毒时间为30min。护理人员每月对无菌物品的效期进行核查,对于超出效期的用物应及时进行更换。剪刀、手术刀等清创锐器均放入高压无菌包内,以便进一步清洁与消毒。护理人员经常换洗口罩、服装,特别是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认真实施消毒操作,并严格落实无菌性操作原则。1.2.5规范手术室废弃物品管理分类归整手术室垃圾,并分开进行包装;医疗垃圾应统一回收与存放;污水与废弃物品应先以消毒液浸泡再实施无害化处理;一次性物品应消毒后再予投放;手术期间出现的污物与排泄物应统一收集后再行无害化处理。设置专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投放与管理工作,每次处理完垃圾后应对存放点进行消毒与清洁。1.2.6其他规范化护理管理⑴根据患者的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物药,主要为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等;⑵限制手术室参观人数,尽量减少手术室内走动,认真落实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外源性感染的概率;⑶彻底消毒术区,尽量降低因未彻底消毒所致的切口感染。1.3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②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包括:术中护理不规范、手卫生不彻底、术中活动频繁、器械消毒不彻底。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医院感染1例,发生率为0.98%;对照组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7.84%;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85,P<0.05)。2.2两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研究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患者骨伤后选择以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以便快速改善痛苦,强化预后效果[7-8]。然而,由于骨伤后损伤面积较大,加之出血量多、时间长,显著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概率,给患者手术效果与预后带来了诸多的影响[9-10]。因此,规范骨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手术护理安全,降低院内感染概率对保证骨科手术患者就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1-13]。有研究指出,手术时间、抗生素、手术参观者、手术室环境与手术用物等因素是影响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控制此类高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概率,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14]。同时,手术时间越长,切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也会随之延长,而空气内细菌导致切口的概率也会越大[15-16]。有研究指出,手术时间在3h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17]。此外,手术参观者可经外部带入更多细菌,提高医院感染的概率。为了进一步降低骨科手术感染概率,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该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实施了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收效满意。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手术室规章制度及技能培训进行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与管理意识的认知程度,从根本上改变不良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与精湛的技能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规范手术室环境可以有效分隔带菌与无菌物品;规范无菌技术与手术室废弃物品可以减少可能诱发感染事件的风险因素,保证手术室的整洁与卫生;其他规范化护理管理中合理应用抗生素、限制参观人员、减少手术室内走动等多项措施可以净化手术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0.98%,低于对照组7.84%(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果可见,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纠正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综上所述,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能够强化骨科手术护理质量,降低患者院内感染概率,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于伟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效果

手术室抢救患者并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内容繁多、节奏很快,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以上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促使护患纠纷发生。长期以来,免疫制剂与抗生素得到广泛的应用,手术室也称为了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医院感染发生后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可能会造成手术的失败。在护理工作中,迫切需要加强对细节护理的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对我院近期行手术治疗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究了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为对照组,其余为观察组。对照组80例,女43例,男3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9.8±11.0)岁,行阑尾手术20例,胃部手术18例,胆道手术14,肝脏手术12例,妇科手术10例、其他手术6例;对照组女41例,男39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39.3±10.1)岁,行阑尾手术22例,胃部手术18例,胆道手术15,肝脏手术10例,妇科手术10例,其他手术5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一,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艘舒适细节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A.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消毒管理、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等。制定出详细的方案与实施措施。建立并完善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消毒管理制度、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医疗废物的收集与管理制度等。针对相关制度中的缺陷,应及时进行补充或改进。B.量化考评制度,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消毒灭菌等制度,应当严格贯彻执行,在操作前后均做好登记工作。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器械等细菌,均要每周至少进行1次检测。C.严格手术器械管理,设置器械卡,并配备相关说明书。对于没给腔镜器械的用途、保养方法、维护以及注意事项等,均做好拍照编号,并进行标注和说明。每日交接班时应检查并清点器械的缺损情况和数量,做好手术器械的定期清理与保养工作。使用超声机清洗手术器械10min以上,并用纱布擦干后妥善保存。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并对比数据资料。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多存在病情危重、病势迅速等特点,在手术治疗中,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手术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目前,手术室感染已经成为了医院感染的重点控制区域。手术室感染发生以后,会导致患者的术后康复不理想,患者可能与全身感染、败血症等,导致医院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了手术室细节管理,结果该组医院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比对照组低。说明应用手术室细节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军 曹国贞 王红 单位: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熊建萍.手术室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感染的价值[J].全科护理,2013,11(23):2167-2168.

[2]李庆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158-160.

第5篇

【摘要】目的 使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方法 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的改造和工作流程的优化,以临床需求导向,加强质量过程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供应室的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管理制度化和标准化。结论 消毒供应室完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供应室;手术器械;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它是向全院提供各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反复使用的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消毒供应中心在担负着从回收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为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保证手术室工作的正常顺利运行,本院供应室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我们严格按卫生部关于《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程序,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洗涤包装灭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有利于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保存及发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各种物品达到消毒无菌的要求。供应室所有工作人员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对各项规章、规程进行反复学习讨论,并狠抓落实,确保中心供应室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2 合理布局中心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和工作流程

中心供应室房间安排布局要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按工作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工作区和具有一定洁净度的清洁区。各区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尽量使两个相连的工序设在相邻的房间内,通过墙壁上开设的传递窗口传递物品,不仅有利于防止污染,而且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接收、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要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染与发放净物分开,初洗与清洗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学习手术室专业知识,扩大知识层面,通过学习某些手术操作步骤,了解器械包的用途及各种专科器械,同时在短期内帮助快速记忆器械包内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各个环节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协调完成,加强培养团队精神。

4 加强回收,清洗,包装的管理

4.1 器械的回收 回收器械时应认真清点器械,进行登记,不同的器械用不同的流动路线和存放地点,如遇传染病病人使用器械应先消毒再清洗,将尖锐物品放在专门的容器内等。

4.2 清洗 清洁清除污染物体表面的有机物,包括有害微生物、污迹和尘埃。是医疗用品再处理的一个必要过程,如果物品不能有效的清洁,污染和污渍的存在,至使微生物在物品比表面形成被膜,使灭菌难以成功。灭菌可以杀灭物品上的细菌,但无法去除物品上的异物或微粒,如果这些异物或微粒存在于手术器械上,一带进入病人体内,将会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严重影响病人伤口的恢复,为此物品的清洗质量是灭菌的效果的关键。

4.2.1 遵循清洗原则:①尽快清洗防止污物变干,必须在两小时内进行处理。清洗到位后洁净度可达到95%。②如果污染了有机污染物,如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必须要用含多酶(即3种酶以上)的清洗剂浸泡以便有效的分解和去除有机物。③管道、缝隙和粗糙面等关键部位,应用刷子仔细刷洗。能拆开的器械物品,必须拆开后再进行刷洗。 各种管道用必须用高压水枪和汽枪冲洗。

4.2.2 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根据污染物性质,器械的性质选择最合适的清洗方法,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 、机器清洗、 超声波清洗、高压水枪清洗、一般先进行预洗,用自来水清洗后,用含多种酶清洗液浸泡,再仔细清洗,必须清除污渍,血迹等有机物,清洗后物品有明显标志,不可混乱 。

4.2.3 遵循清洗流程,用水要符合标准:器械使用后尽快用冷水(15~18)冲洗,使可见污染物脱落,不能用热水(>60℃),因热水易使蛋白质凝固而造成清洗困难,手工清洗用冷自来水,手工精洗及最后的漂洗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机器清洗用软化水或蒸馏水,以免影响清洗设备,导致器械上生产斑点。

4.3 包装 包装的工作质量影响着消毒供应的无菌物品质量,甚至影响到手术护士与医生的工作情绪,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和器械的性能,清洗后的器械有无残留物,有无锈渍,不合格器械返回去污区重新处理,还要检查器械的性能,功能不佳及时更换。物品经清洗干燥后应尽快进行包装,减少在空气中存放时间以免空气中微粒对器械的污染。认真清点,合理包装,工作人员应认真清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合理摆放,与手术室沟通配合达成共识,增减器械必须手术室与供应室共同完成,特殊器械,精密器械的保护和养护由专人负责。

5 小结

供应室为医院消毒物品供应的中心,供应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甚至病人的生命。因此在科内加强质量教育,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工作性质和责任的重大,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强化无菌观念,保证工作质量,杜绝医源性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院供应室由于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使供应室的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管理达到制度化和标准化,保证了临床医疗护理安全,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郭燕红,主编.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管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23―45.

[2] 王立波,张东航,董雨燕等. 供应室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07,17(9):1114-1115.

第6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5-02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笔者分析了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人员责任心差,不坚守岗位等情况。

1.2 查对制度不严格:接错病人和护送不当,特别是小儿、老年人及神志不清的病人,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室甚至手术部位错误。护送过程中也可出现非医疗性损伤。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内。标本送检中的错失。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 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浮游菌数易超标,尤其是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达最高峰[2]。手术室空间消毒不合格以及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均能发生院内感染。

1.4 器械准备不齐全:器械准备与手术要求不符,性能不佳,刀、剪、针不锐,影响手术进程质量。

1.5 护理知识与技术不足及记录不完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手术不断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逐渐增多,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的直接证据。一直以来手术室急救都是医师说,护士做,执行口头医嘱,因此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6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环境差乱: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划分混乱,设备过多堆放,造成手术室的消毒死角。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和医疗纠纷,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含义,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手术室护理全过程中,确保手术诊疗的安全性[3]。执行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而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护理隐患的根本保证。

2.2 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严格的行为准则。通过护理人员岗前教育、在岗教育等方式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手术室配置的专业器械,如监护仪器、电刀、电凝等应及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对于新开展的手术,可以通过参加医师查房,了解病人特点和手术要点,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新手术顺利成功地开展,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每例行手术的病人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病人查、病人人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病房带入的物品及药物、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器械敷料是否灭菌合格、器械是否完好;四到位:急救药品到位、吸引器到位、氧气到位、电刀到位。

2.3 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人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对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禁止参加手术。合理安排班次,对器械护士定岗、定班,保证手术开展的24h连续性,同时保持器械护士体力充沛、精力集中。对上台参观手术人数不允许超过2人,并限制随意走动,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2.5 认真管理手术器械及仪器:对每个器械应经常养护和定期检修,特殊器械、精密仪器应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证及时供给。已消毒的物品应统一存放。每日清理消毒过期的器械、敷料,每周整理消毒容器,并标明各类物品消毒日期及责任人。接送病人的推车、手术床由专人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保证零部件无松动、脱落,避免非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2.6 消毒与灭菌

2.6.1 空气消毒。手术室空间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后通风,但需防止污染空气进入。空气消毒前的清洁卫生采取湿式打扫,避免细菌飘浮于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2.6.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凡耐高温物品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能耐高温灭菌的物品,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或气体薰蒸灭菌。

2.6.3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有菌、无菌手术严格分别安排。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的所用物品术后需分别处理,感染性手术所用过的物品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进行灭菌,感染手术室物品表面、墙壁、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拭、喷洒,空气进行彻底消毒,废弃污物、污水必须经过消毒液浸泡后无害化处理,严格做好特殊感染手术的终未消毒处理。

2.7 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4]。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或手术中,而且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遗,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8 手术室布局和环境应符合要求:手术室建筑设计既要考虑病人与工作的方便,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5]。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问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药品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有序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成为病人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多的特点,手术室护理安全是医院整体医疗安全的重点。近年来,笔者认真分析了我院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并在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执行规章制度、提高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手术器械与仪器管理、消毒与灭菌、护理记录、手术室布局和环境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手术室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手术室护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手术的不断开展,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可能被逐渐地发现,因此应对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为手术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2] 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J].职业与健康,2(Xr7,23(9):759

[3] 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第7篇

[关键词] 手术室;院内感染;措施 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153-02

院内感染也称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看病患者或者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但是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的范畴。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均属于院内感染的对象,其中主要对象为住院病人和医务工作者[2]。为探讨相关解决措施,减少发生的概率,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该院从2009年以来,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中,主要从手术室护理工作入手,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手术室环境的检测、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及时合理处理废弃医疗垃圾以及严格落实各项无菌规范操作等,逐渐形成了一套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防控体系,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

1.1 患者因素

大多数的手术患者由于疾病或者创伤导致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抵抗力较低,在手术室中极易发生感染。同时,手术患者的个人卫生也不容忽视。

1.2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的环境对于院内感染的防控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首先是手术室的布局问题,如布局不合理,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区分不清或者手术操作区不洁净极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空气中沉浮着各种病原体,随着人员的流动空气中病原体的数量和种类发生改变,如不重视也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此外,手术室中废弃医疗垃圾没有及时的处理也是重要问题之一[3]。

1.3 医护工作者操作水平

在手术室中,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水平也是导致原因之一,手术室的任何操作都属于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可将外源病原体带入到患者的体内,导致感染。医护工作者如操作不当,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工作不彻底等均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同时还会导致交叉感染,如手术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感染,手术患者与家属的感染及前后手术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感染。

1.4 相关人员的意识

医护工作者及保洁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够,意识较差,没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也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手术室护理工作防控院内感染的措施

2.1 加强手术室环境质量的控制

严格执行手术室区域及通道的划分,既三区三通道: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手术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贴出显目标语,以提示及警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三区三通道管理制度;加强手术间人员管理,禁止台下人员互串手术间;限制进入手术室人员数量,参观人员固定手术间,不可随意走动;定期完成空气质量、物体台面采样监测,以便发现与及时追踪不良因素。

2.2 增强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感染预防控制能力

科室的感染控制,低年资护理人员是薄弱环节,对于进入手术室的新职工及护生,该科在入科后有计划的安排感控知识及专科等相关的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做到岗前学习培训与强化;上岗后有计划的根据科室培训目标,不断强化学习,加强继续教育,让低年资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对每位参与进行手术的护理人员提出明确要求,每次手术前,做好手术区域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手术区的空气消毒,对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严格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对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仔细检查,以防止物品过期或者出现外包装破损的情况;手术中,不随意走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后,及时按要求处理医疗用物,必须严格灭菌后才能再次使用,对废弃垃圾要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对手术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统一做无害化处理。

2.4 有效的监测手段

对手术室进行有效的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的感染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以及发生的危害程度。监测的内容重要包括:手术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务人员手监测、无菌物品监测、灭菌器监测等。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教育改正。

2.5 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工作

手术前,须对手术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让其知道预防工作对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性,并指导其正确的预防方法,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 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的整改,规章制度的建立,护理工作的整改以及检测,使手术室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起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医院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

4 讨论

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不但严重影响住院病人术后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而且给医院的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评价某个医院医疗水平和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医护工作者的无菌操作不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导致感染源传播;或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效果医院缺乏有效的监测。

在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手术患者病情严重、加之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应激,抵抗力十分低下。此时如操作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同时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的康复。我科在认真分析手术室引起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针对措施,从而显著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初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邹菊梅.基层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45-146.

[2] 卢志清.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15):4092.

[3] 邢小芳.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7):114-115.

[4] 孙芳.加强手术室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方法与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37.

第8篇

1、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

近些年来,随着消防安全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医院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不到位。有的人认为医院的消防工作与医务工作相比较要处于次要的位置,或是虽然认为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也很重要,但是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存有侥幸和满足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医院以前没有发生过火灾事故,消防安全事故以后也不会在自己医院里发生。也有的人认为消防安全是上级医疗主管消防安全部门的事,自己医院只要负责好医疗工作的服务和拓展,消防安全只要能应付好上级消防安全检查就可以了,不会去主动的做好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更不会在这方面进行过多的投资和教育。

2、用电量不断增大,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增大

近些年电子产业发展特别快,电气设备也越来越多,用电负荷也随之不断加大。医院里大量使用的电脑、计算机、打字机、复印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等,再加上各种空调、电视、监控设备,用电负荷迅速增大。一些老的医院还存在电气设计和安装不符合要求、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电线的情况,这些状况随时都有可能因短路引发火灾事故。一些医院在装修上也很讲究,但对装饰材料的防火效果考虑的比较少,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留下了很大的火灾隐患。这些隐患一旦引起火灾,对医院来说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3、医院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硬件”与“软件”配备不符

最近几年,随着医院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国家对消防建审制度的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医院对消防安全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过去防火设施和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的短板在不断的消失。就陕西省来说,所有新的医疗网点的建立,全部要通过消防的审批和验收,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基本消除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对消防安全的管理却大大的落后于硬件设施的配备。集中表现在消防安全检查、巡查不到位、绝大部分医务人员不会使用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特别缺乏等,消防安全管理上的短板会使消防器材硬件的配备失去自己的作用。

二、医院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1、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巡查工作

医院是消防安全重点防护单位,一定要落实好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做好每天的防火巡查工作,谁检查谁负责,把每日的防火巡查当做消除医院火灾隐患的重要手段。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有对医院消防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每天下病区、宿舍等点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各种消防器材和灭火设施进行检查和测试,对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杂物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清理,并做好登记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能当场进行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责令限期整改且上报院领导,要把各种火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重点部位,重点管理

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高压氧舱、药房、制剂室、病理室等部位是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容易发生火灾的集中场所,要重点进行管理,要不间断的进行检查和巡查。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要结合其自身特点,病房、药库、手术室等区域的检查管理工作要根据各自特点开展。

(1)病房。病房通道内要保持通道畅通,不得有杂物堵塞,以防发生火灾事故的时候,方便疏散和抢救病人。要做好病房氧气瓶的防火工作,要经常检查氧气钢瓶,氧气瓶禁油、避热、防止撞击,如果发现油污应立即擦除,防止油污接触氧气而发生燃烧。在病区,病人和家属使用的做饭炉灶,应设置在专门的地方,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病房内使用的电器设备不得随意挪动。病房里不能私自加接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等,防止线路负荷过重使保险丝熔断,造成病房照明设备和急救设备因断电给正在抢救中的病人造成危险。

(2)高压氧舱。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电器设备的开关应装在舱外,操作时要先开电源再加压,结束后,要先减压再关闭电源,防止出现电火花。高压氧舱的所有设备、管道一定要做好防接地保护,要防止雷电和消除静电。所有进入高压氧舱的人都要禁止携带任何火种及可燃易燃物。

(3)药库、药房。这是存放药品的地方,这些药品大都是易燃可燃物质,有些还是易燃、易爆物质,火灾的危险性很大。因此,一定要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都要符合消防部门对防火要求。同时,易燃、易爆等危险性药品应另设危险品区域,应该单独分开隔离存放。中草药的药库应定期进行通风和晾晒,要注意防潮,小心发热自燃。

(4)手术室。手术室内要有利于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要禁止使用明火,麻醉剂、消毒剂等要做到随领随用,不得在手术室内存放。手术室内非防爆型的开关、插头,应在施行麻醉前合上、插好,在手术完毕、乙醚蒸气蒸发干净后,才可以切断或拔去插头。

3、做好防火宣传,强化消防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医院消防工作做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和医院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有关,医院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的人越多,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人也就越多,发生火灾的可能就会越小,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程度。这就要求医院的领导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特别重视消防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特别是重点部位的工作人员、临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新分配来的医护人员、保洁人员要重点进行培训,要进行检查和考核,让大家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的降低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后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

4、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医院自防自救能力

第9篇

层流手术室目前已被很多医院接受和采用。尤其近几十年,洁净室的发展和改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层流手术室从结构设计到装备技术的发展也很快,相应的规范、标准日臻完备。如何管理好、应用好洁净设备和设施,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医院洁净手术室及设备的运行管理办法,使设备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发挥最好效能,是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管理 检测

Abstract

Currently, many hospitals have built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The development of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is faster and faster, especially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etc. Therefore, how to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Clean equipment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opera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about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and equipment, these are important issues that hospital managers have to face.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Detect

洁净技术是上个世纪初,首先从手术环境和抗感染开始的。起初手术病人感染率很高,因此很多病人并非因手术失败而死亡,而是因为术后感染死亡。此后手术环境与术后感染的关系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文献记载:“某教学医院1998年11月~2000年3月在不同手术室施行手术的2328例患者(按空气消毒方式不同分组,其中层流332例,室内空气净化机消毒928例,单纯紫外线消毒1068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层流组为0.90%、室内净化机组为3.02%、单纯紫外线组为6.37%,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层流手术室可大大降低清洁切口的感染,用层流、室内净化机替代传统的紫外线消毒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

近几十年,洁净室的发展和改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谈到污染控制时,人们通常会想到最新的科学和工艺方法,跨学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污染控制就属于一种跨学科的技术。越是先进复杂的技术越是容易被接受,相对来说运行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在现实工作中若使先进的设备发挥应具备的作用,使设备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必须学会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洁净手术室及设备运行管理,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层流手术室的管理;设备的运行管理;洁净室定期检测。

一、层流手术室的管理

(一)人员管理

1合理控制人员的进出。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是手术室控制的关键。人体脱落的表皮细胞、毛发等,均为细菌、病毒的载体。

2严格着装管理。进入洁净区的人员按规定穿戴相应的衣、裤、鞋、帽、口罩。制作洁净室服装的材料应含有除静电纤维,避免因静电造成的问题。

(二)控制洁净室内的私人物品

例如手机、手表、照相机、报纸、书籍、钱夹、手袋等。洁净区内人流、物流的流程控制是消除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径。

(三)手术间的环境管理

手术室内每天术后的清洁工作是必要的。根据检测每周对回风口滤网、地面、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空调机组开机循环30分钟,层流手术室的空气培养合格率即可达到100%。

(四)设备运行人员、设备运行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细菌、藻类、真菌类、原生物、病毒繁殖与灭活的原理;掌握洁净设备运行原理,设备维修、保养知识;掌握洁净手术室的相关规范、标准;了解洁净区域的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设备的运行和管理人员,无论是设备维保单位还是医院的后勤人员,必须保持技术人员的稳定性,避免流动频繁,能够使其知识、能力通过不断的培训而得到增强。

二、洁净设备的运行管理

(一)洁净机组运行日常检查内容

1设备运行管理水平。有专职设备运行人员,有明确可执行的管理制度,运行方案正确合理,具有安全保障及应急能力,保障措施全面有效,设备运行无异响、无异味、内部清洁、无积水无积尘,机房内整洁干净,通风良好。

2.机组内部检查。送风机运转正常,皮带松紧正常,轴承无异常发热;冷热盘管正常,翅片整洁无倒伏阻塞;过滤器不漏风、不阻塞;机组照明灯、开关、杀菌灯功能正常;新风、排风、混合风阀门动作灵活、新风阀排风阀同步性好;蒸汽压力正常,执行机构不漏气;排水畅通不积水;电控柜内各种功能正常。

3.运行效果。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准确,温湿度波动小,满足要求。缺风报警、高温报警、消毒灯报警、制冷机组报警、风机故障报警、过滤器压差报警等工作正常。

(二)空调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内容

周保养:清洁机房内卫生,保证机房内洁净无杂物、无尘土、空气通畅;检查加湿干蒸汽的截门、压力表、减压阀、加湿阀是否灵敏可靠;检查消毒紫外线灯工作是否正常,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是否合格;设备运行时各部位声音是否正常。做好周保养记录。

月保养:设备内部清洗,检查机箱内设备有无异常情况;清洗冷凝水盘;加湿器检查清洗;送风机皮带调整;检测空气流量、洁净手术室空气压差测试。

季保养:检查灯及开关;检修机箱门密封性能;检修蒸汽管道疏水阀(冷冻水过滤器、热水过滤器);更换中效过滤器;检查风机、电动机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异常声响;检查风机减震器弹簧是否正常;检查各部件有无松动现象。

年保养:检查、清洁消声器;检查加热器及制冷设备;检查通风管道及相关设备;检查风管软连接有无老化破损;检查加湿设备工作是否可靠;机组内部、外部进行清洁处理。

年度总结:周、月、季、年的维修内容,更换机件名称、规格、数量,维护水平,设备运行现状做出总结。提示设备运行缺陷、待维修更换部件。评估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三、洁净室定期检测

应对洁净手术室的运行状态及重要的技术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在洁净手术室运行过程中,随时掌握洁净室所处状态是否符合标准及满足使用要求。测试前应确认洁净室或洁净区各方面设施是完备的,而且设备运行正常,符合原设计的技术要求。通常检测工作包括的内容如表1所示。

(一)对于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悬浮粒子的测定是重要的检测项目

测定洁净室空气中粒径0.3μm~0.5μm范围的悬浮粒子浓度。

检测仪器:BCJ-1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

(二)空气流量或风速

洁净手术室、洁净区主要是靠送入足够量的洁净空气来实现洁净手术室、洁净区内洁净度。所以测定洁净区的送风量、平均风速、换气次数等项目是非常重要的。

检测仪器:ZDQF型智能风速计。选择工作平面高度作为风速测定的基准面,选取距地面高度800mm处。

(三)空气压差测试

为防止污染物透过维护结构缝隙侵入室内,洁净区域及洁净设施的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和室外(不洁净的)周边环境要维持一定的正压差。静压差测定合格值≥+8Pa;手术室对洁净走廊10Pa。

检测仪器:DWYer型微差压表。

(四)自净性能测试

自净性能测试用于确定洁净手术室、洁净区和洁净设施清除悬浮微粒污染的能力与效率。

(五)噪声测试

使用HS5633型声级计进行测定。检测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第10篇

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和愈合以及患者术后恢复。它包括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物品的消毒、术中配合等方面。现将有关手术室无菌管理的新进展报告如下。

1 手术室的环境管理

1.1 手术室的区域划分 手术室的区域划分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并做好标记。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污染通道。将医务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染物等作为污染流线,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1.2 手术室的洁净度 建设空气净化手术室是当今的趋势[1]。层流手术室近年在我国医院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洁净手术室的使用对于减少外源性手术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2]。发达国家及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对进入手术室空气采用层流设备和高效能空气过滤装置,这些装置不但能在手术前将手术室内空气进行充分的净化过滤,而且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断地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从而大大降低手术感染率[3]。

1.3 手术室空气的管理

1.3.1 普通手术室空气管理 手术室空气管理是目前手术室无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手术患者的术后愈合及健康的恢复。手术间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在22 ℃~26 ℃;手术间每日晨、术前、术后用“84”消毒液、清水湿式拖地,紫外线照射1 h;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车、壁柜、各种仪器表面应每日术前、术后用“84”消毒液、清水各擦拭1次;每周彻底清洁一次,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除1次。术后做好开窗通风换气工作,是保障净化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重要保障。

1.3.2 净化手术室的空气管理 由污染途径可见,人员本身是一个重要污染源(洁净手术室中尘粒来源于人的占80%以上),物品是影响空气洁净的媒介之一,所以进入洁净手术室的人员和物品应采取有效的净化程序,以及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来保证[4]。同时净化程序不要过于繁琐,路线要短捷,在洁净手术室内走动时,动作宜轻缓不可奔跑,以免影响层流及产生大量微尘。净化手术部有手术时,必须提前45 min启动相关净化空调机组,对手术室内空气作术前自净处理,以达到要求的洁净度。若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使用前除做好风口等清洁工作外,应提前3 h开机。风罩应每周清洁处理一次。过滤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以保证过滤设备的正常运转与良好性能。初、中效过滤器每隔30 d检测一次,并用洗涤剂清洗,最好备用一套,以备清洗时用。根据实用情况,初、中效过滤器应每隔3~6个月清洗一次,1~2年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不能清洗,一般三年左右更换一次。洁净手术部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并且在净化空调系统中进行。手术结束后,待所有人员离开,再关闭空气净化系统。每周彻底清洁一次,包括墙面、天花板、地面。

1.4 手术人员的消毒管理

1.4.1 手的消毒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5]。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最好在单独的刷手间内。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的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的开关应为非手触式的开关。目前国内医院广泛采用肘式、脚踏式开关的龙头,还有膝式、光电及红外线控制的开关。手术室术前洗手方法,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1/3,并认真揉搓2~6 min,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1/3,无菌巾擦干。手术人员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1/3,并认真揉搓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1.4.2 手套的消毒管理 乳胶外科手套在手术中已应用100多年,在使用中发现有一定的缺陷,如手套粉遗留在患者腹腔造成肉芽肿产生肠粘连,手套穿孔造成手术人员受到患者体液及血液污染而可能感染,以及乳胶过敏等问题[6]。根据上述问题,专家们进入了新粉的开发与研究,日本产Ethicom-Spai牌和美国产Boshib牌的滑石粉主要成分为吸收性淀粉,其全部吸收的特点克服了滑石粉带来的弊端,未发现粘连和肉芽肿的发生[7]。另外,要彻底控制由于手套污染而造成的感染,还应做好手套的细菌培养监测工作。

1.5 手术室细菌培养监测

1.5.1 空气细菌监测 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对空气灰尘粒子数、噪音、湿度、温度进行检测1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进行I类手术包括器官移植、心血管、矫形外科手术的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小于10 cfu/m3[8]。普通手术室标准为小于或等于200 cfu/m3。手术室空气中细菌的含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浮游菌达700~1800 cfu/m3,感染率显著增加。若降低至180 cfu/m3以下时感染的危险就大为降低。加强室内空气洁净度的监测是减少手术感染的重要措施[9]。

1.5.2 手术人员的手及刷手消毒液的细菌监测 定期对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用无菌棉签沾无菌生理盐水在手术者手指的四面作之字形擦拭,然后放入培养试管进行培养,带菌者不超过5 cfu/m3为合格。对刷手消毒液的进行细菌监测,无菌生长为合格。

1.5.3 器械、敷料的监测 对已消毒灭菌的器械、敷料应每日对高锅进行生物监测1次,从而确保物品的绝对灭菌。应注意器械包不宜过大,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50 cm。灭菌包每个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物品包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帖封。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10]。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有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1.6 污染性手术处理

1.6.1 非感染性手术处理 通常情况下,手术器械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11]。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手术布类送洗衣房处理。做到一用一洗一灭菌。

1.6.2 朊毒体污染的处理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污染的患者,宜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3%双氧水或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 min,再按照清洗、消毒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选用134 ℃~138 ℃,18 min或132 ℃ 30 min或121 ℃,60 min的标准。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每次应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洁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1.6.3 乙肝患者术后的处理 术后患者一切一次性物品投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并标明传染,将手术物表及地面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手术所用的器械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后,再按常规处理,消毒。

1.6.4 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 在手术间的门上挂“特殊感染”的警示牌,以引起他人注意隔离,宜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 mg/L~2000 mg/L浸泡30~45 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 mg/L~10 000 mg/L浸泡60 min后,再按清洗消毒灭菌进行处理。

1.6.5 艾滋病患者的手术处理 手术器械的处理,浸泡于0.1%次氯酸钠溶液中30 h后用大量自来水于特殊水槽内冲洗,然后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30 min,清洗后擦干行高压灭菌备用[12]。

1.6.6 严格废弃物品的处理 手术室废物处理对预防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13]。对手术废弃物品采取分袋包装、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严格区分。医用垃圾要焚烧,废注射器消毒后送到指定地点粉碎销毁,手术中的血纱布严禁在地面上查对,采用血纱布清点架进行查对。手术敷料不得落地,在手术结束时收起装入黄色塑料袋中,吸引袋等垃圾入小黄袋内,统一进行焚烧。手术中吸引袋均采用一次性的,避免清洗吸引瓶而造成污染,手术后将血液倒入专用桶内,经消毒液消毒后倒入带有净化池的下水道,防止污染环境。

2 手术物品的消毒与管理

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首选用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耐高温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14]。目前消毒灭菌大多采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每次消毒按标准放置3M高压指示胶带纸[15],并严格掌握消毒的压力和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物品时,要严格掌握有效浓度及浸泡时间。灭菌后的物品应按灭菌的先后日期存放在良好干燥的器械橱柜内,灭菌物品应贮存在离地20 cm,离顶50 cm和离墙5 cm处,以减少来自地面,屋顶和墙壁的污染。每个无菌包外要有标签、灭菌日期、高压灭菌指示胶带每日由专人负责检查无菌包,定期对消毒物品抽样进行细菌培养。

3 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管理

手术室无菌技术不光局限于手术过程中,而且贯穿于手术室工作的全过程,要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提高一级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率,关键要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技术管理[16]。参加手术的所有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原则。手术室做好术前物品准备、术中配合和监督以及术后物品处理工作,是手术成败的关键[17]。因此,手术室的设备管理和操作都应以方便手术各项工作的进行和符合无菌技术为原则。手术护士进入手术室前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检查各种器械敷料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各种操作必须按照严格的无菌技术进行,尽量控制手术间参观人数。术者在洗手前必须修剪指甲,保证手消毒的质量,定期做手的细菌监测。洗手护士传递器械应规范,做到稳、准、快,同时严格无菌操作。护士自始至终保持术中无菌技术,发现或疑有污染时及时撤换,更改纠正。

4 小结

无菌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有效地降低了手术的感染率,促进了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18]。手术室作为医院治疗、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技术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一切必须要建立在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水平上,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和运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手术质量、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 桂筱玲.手术室无菌管理的新进展.南方护理学报,2000,7(3):57-59.

[2] 王亚玲,孙静,唐棠.影响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若干因素的相关分析.重庆医学,2008,37(17):1938.

[3] 徐英,宫建平,王京永.手术室的空气净化与管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6):33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6] 蒋平,姜从桥.乳胶外科手套的缺陷.实用护理杂志,1996,12(5):203-204.

[7] 桂筱玲.手术室无菌管理的新进展.南方护理学报,2000,7(3):57-59.

[8] 陈世平,魏华.医院空气微生物学检验.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19-120.

[9] 李爽,李晋川,王素梅.层流手术室环境及设备管理的研究进展.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3(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0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2009.

[12] 倪红梅.艾滋病患者手术用物的处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567.

[13] 王淑芬,贺安莉,邢玉梅.全面做好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华护理管理杂志,2003,19(4):250.

[14] 马丽娟.手术室无菌管理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2(3).

[15] 吴丹云,陈碧素,邱赛琴.手术室消毒无菌质量管理.实用医技杂志,2003,10(6):655.

[16] 曹秀兰,张贺华.手术室无菌技术管理.职业与健康,1999,15(6):33.

[17] 李学珍,符永艳,孙英哲.手术室的无菌观念与职业素质.当代医学,2009,15(12):28.

第11篇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监测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24-02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air quality of clean operating rooms of some private hospitals in nanjing to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s . Methods:In accordance with the GB50333-2002The hospital 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to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Results:Detected in nanjing from 2010 to 2012 (times) between 30 private hospital clean operating rooms, clean operating room total percent of pass is 80%, which at 70% in 2010 and 2011 was 80%, and 90% in 2011. Settlement bacteria colony number 3 years qualified rate were 79.4%, 82.4% and 8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Clean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later period maintenance.

【Key words】Clean operating room;Bacterial count in air;Monitoring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院改善医疗条件也有了高要求。手术室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1],改善手术室的医疗条件,建设现代化洁净手术室是医院发展的趋势,也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必要条件。洁净手术室的应用,对减少外源性手术感染起到重要作用[2]。我市部分民营医院与时俱进,新建了洁净手术室。为了解我市民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浓度污染情况,在2010-2012年,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我们选取了5家典型民营医院的洁净手术室进行随机空气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 监测对象 5家民营医院洁净手术室,包括2家三甲综合性医院,3家专科医院(眼科、骨科、整形美容)。

1.2监测方法 用直径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采用平皿暴露法进行自然沉降菌采样,按照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监测布点和判定。

1.3 统计方法 调查结果数据有EXCEL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洁净手术室对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通过三级过滤控制室内空气的含尘量而达到除菌的目的,是一种连续的,物理的除菌方法[3]。沉降菌是反映空气洁净效果的重要参数[4] 之一。本次监测中,2010年洁净手术室空气沉降菌合格率最低,为79.4%,2012年最高,为83.3%。以洁净手术室合格房间数也可以看出,2010年合格率最低,为70%,2012年合格率最高,为90%,,由表1可见,3年中合格率均逐年升高。

从洁净手术室层流级别监测结果来看,Ⅰ级、Ⅱ级洁净手术室合格率高于平均合格率81.7%,Ⅲ级低于平均合格率,为75.0%。我们通过现场调查和对表2结果分析,认为Ⅲ级洁净手术室在民营医院使用频率较高,接台手术较多导致自净时间不足,人员进出频繁,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在消毒和清洗保养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净化效果,导致Ⅲ级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合格率偏低。

综上,我市民营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存在医院感染危害因素,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重视净化设备后期维护保养。

我市民营医院使用洁净手术室时间不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质量上还存在较多缺陷。主要体现在:1、洁净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还不健全。2、相关洁净手术室运行及管理的各项专业培训不足。3、净化相关系统无专职人员负责维护保养。4、各级过滤系统清洗更换不及时。5、洁净手术室清洁不彻底,清洁方式方法有误。6、人流物流通道设置不合理或混用通道。

建议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在洁净手术室的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按照相应的规定和标准,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清洁、净化设备运行维护等各方面的培训,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制度,严格控制在手术期间的人员进出,定期自我检测和委托疾控部门监测。发现检测不合格,及时查明污染源头并整改,整改完成后,在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 沈郁,钱小毛,冯慧娟,等.洁净手术室术间空气细菌密度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97-298.

[2] 刘旭,祁勇,穆锦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723-2724.

[3] 许钟麟.洁净手术部建设实施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18.

[4] 徐薇,刘玉红,姜洪方. 镇江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现况调查[J]. 中国消毒学 杂志,2011,28(4):513.

作者简介:

王冲(1978-),男,江苏连云港人,大学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消毒预防和控制工作。

资助项目:

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课题: 南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环境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Y2012047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第12篇

【关键词 】地震伤员;救治;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03―02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TANGLi REN Qiaomei ,Operation room

( The second people’hospital of Guangyuan,Sichuan,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easure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Methods We improved the care systems and risk plans actively.We carried out risk management by mean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infection control. Result Surgical goods were prepared well.Infection and nursing mistakes and accidents did not occur. Conclus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security risk to maximum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are in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Key Words】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Treatment; Nursing of operation room; Risk management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也波及到广元市。此次地震震感强,伤员多且具有伤势重,复合伤多,开放性伤多,伤口污染严重等特点【1】。由于手术环境改变,护理工作量增加,外援医务人员的加入等使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比平常更高。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主要担负着矿山急救和灾难救护工作,我们有较完善的批量伤员救治预案和程序。为此,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地震伤员救治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地震伤员资料:汶川地震我院共收治伤员539例,有328例伤员行急诊手术。264例伤势较轻伤员由手术室护士配合在门诊行清创缝合术,早期有64例伤势较重伤员救护工作在手术室完成。64例伤员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岁―78岁,其中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手术方式为颅脑手术13例,肝脾手术5例,四肢内固定20例,脊柱内固定11例,截肢8例,剖宫产2例,大清创及其他 5例。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积极完善相关护理制度和风险预案 成批抢救需要高度的协同性,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组织协调,沉着应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2】。。地震发生后,我院立即成立了地震伤员救治指挥部,并下设手术室抢救治疗小组,组长由麻醉科科主任和手术室护士长担任,成员为全科人员。立即启动各项抢救应急机制和预案,并边实施边完善。如术中突然停电预案,早期术中发生强烈余震预案,地震时手术病人转移预案及转移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等。实践证明,这些预案在后来发生的大余震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 人员的管理

2.2.1 护理人员的管理。①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及批量伤员救护应急措施,组织所有人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应战准备。②根据批量伤员手术救治程序,将护理人员大致分为伤员分类组:负责地震伤员检伤分类和填写资料;物品准备组:负责手术物品的准备及仪器设备的检查、检修;手术配合组:负责手术的洗手和巡回工作。每位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③本次特大地震救护中,医护人员呈现的是一个长作战的状态。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保证充足的体力来应对这次灾害。④外援的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只担任洗手护士工作。

2.2.2 地震伤员的管理。①准确有效检伤分类。②做好伤员标记及查对工作。③需作清创的伤员较多,集中安置,保持秩序。④实施心理护理和人道主义关怀。向其解释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不可人为避免,应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手术。

2.3 物品的管理

2.3.1 手术器械的管理:由于伤员的俱增,原有的手术器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所需,物品准备组成员立即因地制宜,将原有的器械拆分,重新组装,以备所需。并着重增加清创器械,骨科器械,脑外器械等,对使用频繁的器械如线锯,咬骨钳等单独包装,提高周转率。

2.3.2 一次性消耗物品的管理:应对如此巨大的伤员群体传统的无菌敷料和打包已供不应及,我们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中单和手术巾等。既节约了时间,有节约了人力。

2.3.3 手术药品的管理:积极准备急救药品,局麻药品和全麻药品以及清创药品,生理盐水等,满足手术伤员需要。

2.4 感染的管理

2.4.1 手术环境的管理

2.4.1.1 帐篷手术室的管理。①地震发生后,原有手术室暂时不能开展工作。医院统一安排下,在院广场立即搭建帐篷手术室4间,一间作无菌手术如开颅手术,一间作II类手术如剖宫产,一间作感染手术如清创,一间作物品储存。②手术室相对独立,靠近手术科室,方便伤员及时救护。③空气采用移动式动态消毒机消毒,物品、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2.4.1.2 原有手术室的管理。①由于地震强度大,原有手术室遭到较大的破坏,震后在医院指挥下,积极进行整理修护,于5月13日晚重新开放。②停排择期手术,全力应对急诊手术。③重新规划区域,增加感染手术间的数量。④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绝对分开。⑤连台手术之间做好室内环境卫生及空气消毒处置。

2.4.2 手术器械的处理:均实施标准预防,使用后的器械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灭菌。

2.4.3 医疗垃圾的处理。①手术中和手术后特别加强对锐器如刀片、缝针的管理,所有锐器都装入锐器盒处理。②医疗废弃物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处理【3】。③清创后的冲洗液、吸引液等加入含氯消毒剂搅拌静置后再处理。④截肢手术的残肢立即密封,及时焚烧。

2.4.4 医务人员手处理。①帐篷手术室由于条件有限,选择外科手消毒快速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②由于抢救任务重,医务人员只重视对伤员的救护,而忽略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以及个人的自身防护【4】。护士积极提醒医生做好感染控制和自身标准预防。

3. 结果

3.1 地震伤员救治期间,手术物品准备充分,护理到位。在手术室内完成的64例各类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未发生1例护理差错及切口感染,术后伤员均安全转院或出院。

4 讨论

4.1 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5】。在对地震伤员救护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严格按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如手术室查对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

4.2 制定风险预案是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批量伤员的第一线,突发状况多,是高风险科室【5】。制定护理风险预案不仅完善原有的护理制度,在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救护中亦显现出极大的作用,提高护士应对重大灾难的救护能力。目前继海地地震,王家邻矿难等灾难事故发生后,我们更要有护理风险意识,积极完善相关风险预案,提高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使护士在重大灾害救护中沉着、冷静,保证手术救治安全。

终上所述,在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手术室应积极完善相关护理制度、应急风险预案和救治程序,通过对人员、物资、仪器设备、手术安全、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管理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手术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先志,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程红群,吴乐山,陈文亮,等.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18-119.

[3]许军萍.合并艾滋病感染患者手术全程护理配合及防范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A):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