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4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Based on elaborating the concepts of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Am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presentative landscape architects with their ideas and the professional area landscape architect dealt with, aiming at introducing Ar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great masters.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 "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1是对景观概念及有关研究学科的概要总结。
表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物同义,主要用来述地壳的地质、地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循环的载体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以景观为
对象的研
究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 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上,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 其它相关
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 生态科学、现象学、区域科学等
1.2 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该学科,国人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等与之对译。笔者主张以"景观设计学"以正其名,理由很多,主要出自对该学科的一种理解以及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实践的理解。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Olmsted非正式使用,而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用本学科权威史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Norman T. Newton的话说"他们参照与建筑物相应的职业-'建筑师',发明这个名字用来表达与整体景观相对应的一种职业,而尤其强调'设计'。设计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设计一种解决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什么问题呢?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其范围是无限的"(Newton, 1971)。Simonds在其经典着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Simonds,1997)一书中也有一段点题的话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
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当然,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2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发展
2.1 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着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quot;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诞生了。
2.2 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纽约中央公园, 俞孔坚摄)。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
2.3 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图 2,作为国家历史文物的Olmsted设计事务所旧址, 俞孔坚摄)。
1900年,Olmsted之子F. L. Olmsted. Jr. 和A. A. Sharcliff 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0
6年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2.4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科群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1909年James Sturgis Pray 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这便是哈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起源。
1908-190年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研究生院。目前,全研究生院有50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极少数的博士生,同时培养多个层次的进修生,没有本科生。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保护和拯救。为此,他们往往是造就多种文化和生态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的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设计理论、民用工程中,以及从场地分析中获取营养,同时强调影响设计过程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等, (图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生的实习, 俞孔坚摄; 图4,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进行公众参与与规划实践, 俞孔坚摄。图5,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毕业典礼, 吉庆萍摄)。
2.5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 and 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 Study)。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3 代表人物及思潮
关键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more humane, more consideration of landscape on the ecologic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better play to enhance the beauty of landscape city, provides a way to beautif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landscape of the city, we must start from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make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requirement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ith high qualit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work experience, explor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poi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rain of thought for constructing landscap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0 引言
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美化的重要元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居住的舒适度,而且可以降低污染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当下,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兼顾居住人群需求,以保护环境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景观构建。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思路以及园林施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服务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1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地方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地方特色,这是园林景观构建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我国,不同地域有着地方特色,由此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这种地方特色,从而保证景观构建中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从而使园林景观成为地方代表之一,使人从景观的构建风格就能对当地文化特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在景观设计规划中,要把地方特色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中,从而使景观富有当地特色。除此之外,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园林所在位置的地形特征,使园林规划真正做到创意与个性的统一,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
1.2 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因素。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和建设中要时刻秉承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由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具体实际,防止由于刻意构建园林景观而对生态的改变。具体来说,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先天条件,对绿色植被加以保护,在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的构建,最小程度的破坏生态先天环境。选择本土植物进行景观的构建,从而加大植被的成活率,保证生态环境与景观构建的协调统一。
1.3 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贯彻人本思想
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贯彻人本思想。具体来说,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私密性以及尺度的大小,园林景观设计规划过大,会给人以过于空旷的感觉,使人对园林形成排斥作用;如果园林过小,会使人与人接触难以保证私密性,从而降低人们身处园林的舒适度,由此要特别注意园林尺度的选择。除此之外,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注重园林规划的趣味性,保证园林的活泼,防止园林建设过于严肃。在园林的设计中,可以铺设一些石子路,供人们散步休闲。可以建立一些喷泉,营造舒适气氛;还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场所供人们交流休息,这些都是人本化思想的体现。
1.4 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符合整体协调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把握整体协调的原则,使园林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整体划一的原则,防止园林景观设计过于特立独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情况的发生。在景观的规划过程中,要体现出景观、轴线、节点、路径以及视觉等要素,使园林建设有序不杂乱,充分发挥景观效应,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感。
2 园林景观施工注意事项
2.1 园林施工要紧密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设计图纸,深刻理解设计人员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要对园林所在地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保证园林设计和施工达到协调统一,符合设计师对园林规划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建设符合设计预计效果。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充分熟悉设计图纸,具有专业的施工技能,对一些园林施工的具体细节能够做到专业化处理。
2.2 园林施工人员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不能脱离,要加强沟通,对园林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保证施工问题出现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当下,一些设计人员过于重视园林景观的构建,而忽视对园林所在地具体环境和地理位置的考虑,由此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实现的操作,由此加强设计施工方的联系就变得尤为必要。除此之外,一些施工方专业素质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有设计人员在现场,可以保证对一些具体处理细节进行解释,从而防止由于对设计理解不清而出现的施工偏差。由此,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设计和施工方要加强沟通,在材料的使用和施工操作方面多多探讨,服务于园林建设效果的发挥。
2.3 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环节是建设园林景观的重要环节,由此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园林景观建设效果的发挥。具体来说,要防止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瑕疵以及安全隐患,要规范施工人员操作,防止违规操作和违章操作行为的发生,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要对园林构建的全程进行跟踪,对材料做好质量控制,防止劣质材料进入园林施工现场,充分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发挥园林建设的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3 结语
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要求,要体现城市特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才是符合要求的。那么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就要对本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以当地人们需求为出发点,以保护和美化居住环境为落脚点,科学合理的设计园林景观并做好园林的施工,保证景观的设计规划与施工效果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园林规划设计的效果,保证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学舫.小议城市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4).
[2]陈宏振.浅谈对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13(5).
[3]张薇.园林施工规划及施工细节的把握[J].中国科技博览,2010(21).
[4]王涛,杨艳萍.浅谈城市园林规划的景观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2).
[关键词]景观设计 特色 元素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大自然景观绮丽多姿。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近年来,在人文景观环境设计中,营造一个融于自然、具有当代文化特征的人居环境,是对现代居住环境人性化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与建设关注的热点课题。我们既要继承中国传统的设计理想,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完整性”,创造具有公众性的开放空间的居住环境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景观建筑,同时对于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借鉴影视景观艺术的设计带来的视觉美感,运用特色元素来丰富景观设计。
一、概念的探讨
景观艺术不应与景观设计相混淆。前者中,自然元素如水、石、植物材料被用来做出美妙的设计或美学的体验。景观设计所不同的是:它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的科学。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变革,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革新,也需要从相关的艺术世界和艺术家那里获取新的思想。同时,我们也必须及时地把景观艺术家的有限的和受人欢迎的贡献同景观设计师的无限的更宽广的使命区分开。
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实现人居的人性化,要理解这个主题,首先要理解景观的概念,然后再回到景观设计的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环境上来。什么是景观呢?景观,作为地理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泛指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自然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即园林。
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常遵循“人杰地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而且说“景观因人成胜”,不孤立地提以人为本。中国古代设计的思想和形态特征,其主题是尊重自然,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可概括为“取其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所以中国古代建筑、山石、水面、林木,都是那么的自然生动,如同山水画,人在其中“可观、可游、可行、可居”。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是景观设计的总纲。
二、我国现有景观设计概况
优秀的景观设计不是就事论事,就地论地。优秀的景观设计应凭借得到灵感和激发灵感的视角去审视每一工程,将每一问题作为整体和能自圆其说的规划理念的一部分来考虑。现在的城市化建设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很多的实践机会。虽然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在的景观设计与中国的古典园林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精英设计,受众者都是当时的达官贵人。而现今的景观设计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设计,其目的是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目前国内很多项目投入很高,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所用的设计理念大多还是来源于古代中国的设计思想。虽然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然而时代在前进,我们不仅仅要运用前人在园林方面的理论与经验,并且要不断的探索创新,处理好城市景观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景观设计在我国来说还是个刚起步的行业,所以还是有很多的实践没有达到设计的目的或使用者的要求。当然我们可以从中国几千年的景观设计历史中摄取很多为今所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现在的城市发展和古代时的城市已是天壤之别。我们如何在目前大楼林立的城市里面建设出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祥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每个景观设计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对理论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使得我国很多景观建设项目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目前很多景观建设就是大量的种植草皮,做些水景、旱喷、花境等。这些虽然可以改善城市或居住者的生活环境,然而这离我们想要的人居环境还有这很大距离,这些也不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全部内容。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园艺或是简单的创造一些人为的自然景观,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特别是现在的人已不是原始时代居住在纯自然环境中的人。
三、景观设计存在的误区
影视景观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绿化以绿色植物为主,结合园林建设,能够创造优美的景观,为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了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当前许多新建的居住小区对园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这表现在:
误区一: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忽略为人服务的根本。许多小区,为追求“卖点”,把注意力集中在景观的视觉效果上。大片的草坪占据了人们的休憩空间,满目青翠令人心旷神怡,却无路可入,“禁止入内”的围栏只能让人一饱眼福,无法切身享用。那些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购买设备,并需耗费大量水电才能正常运转使用的大型瀑布、大型喷泉等等,将增加日后的养护成本。这样的景观由于缺乏自然性、实用性,处于“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
误区二:品种单一。目前,环境绿化设计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大同小异的现象。绿化配置不考虑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植物种类简单,树木稀少仅做点缀之用。由于缺乏树木和绿荫,缺乏灌木和建筑小品而失去趣味。
误区三:与环境分离,缺乏地域文化特征。任何城市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地域文化特征。然而在我国的城市美化中,缺乏地域文化特征,过分追求形式美,认为人工的种树铺草才是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不论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忽视原有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地形地貌等因素,或挖土造湖,或堆山填沟,用全新的人工布局代替自然生态环境。这其实是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周边环境分离脱节的错误做法。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目前很多人重“模仿”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的复制、翻版,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景观设计,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四、景观设计中的特色元素
特色元素,其本质特征就是与众不同。笔者在这里所论述的特色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就具体某一个元素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或者滨水在居住小区中的应用,这些仅仅处于微观的程度,无助于解决目前景观设计中的雷同及抄袭现象。本文实际上从更为广阔的空间及抽象层面上提出如何找到特色元素,如果去使用这些元素。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同时结合笔者多年来的设计心得,笔者认为下面三个特色元素可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中使用:外观形象、生态建设、审美心理。
与传统的园林风景设计并不割裂,上述特色元素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具体说就是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和生态建设规划: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
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设计的特色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国内外景观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特色元素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特色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这也从本质上区分开了成功设计和失败设计。
外观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这种元素要求的是“第一眼”,因为任何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必须从第一次的感受就让居住者喜欢上设计者的设计。
生态建设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出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审美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外观形象、生态建设、审美心理三个元素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设计对人们带来的感受和震撼,必定包含着上述特色元素的共同作用。如果缺少特色元素的应用,就谈不上成功的作品。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外观形象,首先需要的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生态建设,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大众审美心理,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我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难题和瓶颈。笔者见过很多优秀的设计,但是在处理上述三点时,缺乏足够的笔墨,造成我国目前真正优秀的景观设计很少。考察时下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把上述特色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关健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整体空间组织和谐的原则,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把握好园林的整体和谐原则,体现出整体的设计风格主题。要同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不同的设计风格可能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一般都要体现出景、轴线、节点、路径以及视觉等几大要素。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来进行空间的组织规划。景观设计还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对于一些要求私密的空间设计,则要考虑到幽静、浪漫、惬意的特点。②体现出地方特征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还需充分体现出地方特征和流畅自然的特色。我国的地域辽阔,城市所处的自然区域和文化特征也各具特色,所以每个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都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特点,从而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环境。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其园林所处位置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将创意与个性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园林景观具有令人难忘的特点。③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点应该是景观设计的精彩所在,这些点的元素应该相互交织和贯穿,这样才能使园林的景观变得有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传统的空间布局已经逐渐地被新创意空间所代替。新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将人与景观进行很好的融合,构筑出全新的空间格局。比如可以增加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设计出各类适合人群活动的场所。④风格把握与协调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还要将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园林景观。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硬质景观往往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而软质景观则一般是园林绿化设计的事。如果不能得到全面的沟通,这种规划模式虽然能够体现出专业化的优势,但却会造成景观设计不协调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必须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达到统一协调。另外,在硬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也尤其重要。应该尽量采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自然特征的材料,当然也要考虑地方和业主的需要。
2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2.1 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园林的立足点也从园林植物所营造出的形式美,而慢慢转化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上。现代园林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简单的观赏和休憩需要,还要满足城市人的心理需求、审美需要。它不仅要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多种需求,还要满足不同城市人们的游玩休憩需要。做到了以现代城市为有机载体的园林景观生态化、人性化和现代化。
2.2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园林历史悠久,但是对于现代城市的园林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在自主规划体系上还不算完善,与国外的一些先进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还存在以借鉴国外某些城市的设计理念为主的问题。总规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只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部分必要补充,或者是对城市园林绿地分布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虑和意见,而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具体标准和建设主题等则会因为很多因素而无法进行明确。这就会导致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就必然存在由于尺度把握不当,而造成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同质化和无序化。这样的结果不但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效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低下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当然,这也与城市园林建设相关队伍的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虽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都有些神似,缺乏自己的独立个性和特色,具有高品质的园林景观越来越少。另外,在很多城市中园林景观的建设容易出现盲目追求欧式风格,而不考虑地方实际条件的现象,不但达不到想要的视觉效果,反而事得其反。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路
3.1 园林景观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园林作为一个综合整体,其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创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来。其中包括景观的通达性、建筑的生态性、生态的稳定性以及景观的优美性等。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所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3.1.1 保护自然的原则
想要建设充满自然色彩的园林景观,首先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的原则,认识到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要素所在。另外,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界组成之间的关系,尽量地保留和采用原有的动物和植物来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必须引入植物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景观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进行移植。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协调规划设计理念的实现。
3.1.2 可持续性的原则
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将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作为设计目标,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合理应用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文化策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原则是:
3.2.1 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特定地理条件下的文化差异性,将其表现在景观的特质上面。但是多样性设计在注重保护和继承地域的现有文化遗产时,更要将这种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改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才能把握好地域特征,指导好景观的物质空间建设,从而丰富城市的生活活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质。
3.2.2 乡土性保护的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还应该充分地重视和保护好地域的乡土性。乡土性的保护并不是说一味地进行历史的复制,而是要强调在继承传统时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将传承到的有价值的文化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赋予现代景观新的文化内涵。
3.3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科学的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将现代园林的特色、功能、艺术性等全面体现出来。为了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就必须全面地开展园林景观学的系统研究,大力培养各类园林规划设计人才,从而努力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尽快地将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进行完善,做好各类园林的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使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更具有专业内涵。
4 结语
综上所说,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结合地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规模、风格、标准以及文化内涵,使园林真正成为城市的形象工程,从而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其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杜爽,王.浅议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J].现代园林论坛,2011(5):10-13.
【2】周进.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J].风景园林,2011(8):82-85.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定义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他们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景观资源保护。它的专业及核心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其相关专业及知识包括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等等。其实在国外,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已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一部分,形成了教育、注册、培训、执业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也聚合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优秀的领军人才。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而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普通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景观建设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明确了景观设计的企业资质核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景观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大部分景观建设项目的设计也由相应的设计单位完成。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景观设计专业,而该专业又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诸专业设计之中。好话不多说,既然有这么好的就业平台,那么现在我国大学里的景观专业是否能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专业技能呢?那就让我们走进两所大学,去看看他们特色的景观设计专业吧。
同济大学 景观学系
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风景园林课程、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该系隶属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前身为风景园林系,1990年代曾更名为风景科学与旅游系,2005年正式命名为景观学系。现设有景观学本科专业及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
景观学系具有48年办学积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形成以国际现代景观学为办学核心导向,融合建筑工程、农科、管理的独树一帜的景观学教育体系。2005年,在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盟(IFLA)等学会组织的协助下,景观学系主办了有99所院校机构参加的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
为了培养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人才,为培养面向整个国土、城乡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培养掌握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系已形成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景观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形成了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园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1956年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创建,1980年园林专业恢复招生, 1999年4月,风景园林学院正式成立,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所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现代思维”的规划设计人才为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建成以风景园林为优势,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设计系、景观建筑学系等三系及五个研究所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办公室。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园林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据《2010中国大学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在全国110所开设园林本科专业大学中名列第二。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为江苏省高校首设专业,景观工程专业方向为全国首设专业方向。
风景园林学院的办学特色是以园林专业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将对全国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本科阶段重在培养掌握景观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获得景观设计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景观工程技术人才,也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型人才。以景观建筑设计系列课为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包括:美术、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学概论、景观生态学、建筑技术概论、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艺术及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I、II、III、IV等。
看到这里,或许是第一次听说景观设计专业的同学,是不是也略懂一二了呢?最后,还是找个业内人土聊一聊吧,欢迎笔者的神秘嘉宾张同学:
笔者:毕业院校?学历?是否有美术功底?
张同学:200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2011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设计硕士专业,上大学前没有学习过美术,上大学后课程设计中有美术课程。
笔者:本科期间的课程让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
张同学:本科期间课程学习主要围绕风景园林理论与技术和园林植物展开。并且由于学校地处东北,所以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还特别注重寒地城市环境特点及植被特点,注重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叉融合。但是这些课程都以基础知识为准,培养专业基本素质还是足够的,但若要学到更专业更前沿的知识,我认为研究生的阶段的教育很重要。
笔者: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你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觉得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张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就业率有80%以上,另外选择出国深造或读研,本科生大多去房地产企业,研究生毕业以设计院居多,我现在就职于深圳一个甲级设计院,外企。现在每天的工作很充实,压力也很大,主要是不断地学习国外的新思路新设计,因为毕竟这个行业在国内还是较新,国外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东西。当然这份工作收入尚可,在深圳硕士毕业的话一般设计院底薪都有6000以上,目前来看发展前景不错。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1.1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不明确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着盲目追风的现象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以城市发展要求为园林景观设计目标的规划依据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将综合城市建设理念和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置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保证现代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两者能和谐发展。这样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方案进行全面、多层次的设计工作,保证城市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的落实。
2.2园林景观生态要与城市本身生态要求相适应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当中园林景观作为重要的部分,设计的同时要将城市自身对生态的需要进行满足,帮助城市建立良好形象。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帮助城市美化环境,还从一定程度上将城市旅游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能否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设计工作人员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的吻合度,尽量的保证园林景观与城市自身相融合。此外,因为目前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在居住区以及工业区建立绿地,保证处于重型工业建筑当中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2.3注重生态优先原则并遵循生物的多样性
将来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步会发展为园林生态景观设计,遵照生物多样性的标准,保证科学和艺术性综合起来,实现景观生态统一,将园林动植物科学配置,保证动植物之间能够更加和谐,保证生态效益。为了更好的保证城市绿色原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特征,需要做到适地适树。而且,根本原则是要因地制宜,防止出现反季节的园林绿化施工,防止在不适宜的温度中进行绿化,对苗木的存活以及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慢慢的将各种健全合理的植物群落以及草木结合起来,保证达到更好的效果,构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2.4处理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律,保证小为主要,中小结合。现实的原理景观设计中,要保证空间绿地和绿化相协调,保证整体绿化体现多层次,植树造林当中,要按照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律,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城市园林绿化需要充分考虑很多内容,不但要充分考量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变,同时,充分考量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要给予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更多的重视。同时要关注应用园林景观,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证以人文本理念贯穿到生态环境建设当中,贯穿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矛盾,不但要充分对目前的利益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关注园林绿化工程的长远利益。
2.5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本,重视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保证人性化、便捷利用,保证人可以更加轻松愉快,是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思想。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要将心理和行为艺术综合引进到园林规划设计当中,表现不同人、环境、条件的相互补充的关系,保证将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扩展起来。保证园林景观的使用用户在使用的流程中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精巧,保证人心情愉悦,同时将内心的快乐表现为审美意象,将园林景观所表现出来的实用、生态、功能等目标表现出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非常久的历史,在历史的时间里面并未被遗忘,而是一直延续发展到现在,主要是因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具备非常高的价值。
2.6园林景观设计要和城市长远规划相一致
伴随着当代人们不断提升的思想觉悟,人们在现代都市建设当中要非常关心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了更好的将城市建设流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方便打造一个节能型社会,将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提高,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一定要非常关心城市景观设计作品以及城市本身设计观念以及长远规划融合,将园林景观的长远进步性提升,保证城市发展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相适应,保证城市景观和生态效益统一。
2.7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高度综合了人文科学以及园林学、景观学、林学、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园林设计工作者不但要利用感性的思维去观察,更好的要利用科学理性的方式研究自然环境,使用合理的方式对城市园林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紧密的和资源、生态、生物、水环境保护等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学者进行交流合作,保证产生比较新颖的思路,征集好的设计思路,更好的将整体规划设计水准提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保证按照有关的园林设计理念来进行,不能够完全照抄西方先进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而是要充分将城市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综合西方设计观念和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观念,保证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全面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作用表现出来,同时能够将人们的需要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张新佳.对符合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趋势的思考[J].花卉,2016,(20):37-38.
[2]许再臻.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77.
[3]封心宇.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38+246.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文化;人文精神
一、我国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如今,中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全球化环境中,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为世界各地人民所关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校园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但校园环境空间的趋同性会使校园文化景观显得毫无特色,一些学校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被忽略或改造,这使得景观规划成为缺乏文化韵味的呆板摆设。学校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可是如今一些学校的景观设计陷入文化缺失的怪圈。伴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很多大学对校园进行扩建。可是,一些学校校园的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由于没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历史事件等而缺乏特色。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设计者应当在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借助丰富的景观设计语言和多种文化表达方式传递校园信息,塑造校园特色,创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设计。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校园文化是相对于社会文化来讲的,是根据这种文化的由来、存在的具体环境、主要的发展前景与意义来确定的一种社区性质的文化体系。从根本上来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产生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开展日常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见证者。所以,换个角度来说,校园文化不仅仅包括校园景观文化,还包括人文文化。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并筛选出来的重要文化内容,通过学校形象体现出来,并且在继承以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发展,从而形成学校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校园之美源于校园景观规划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对一个地区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是体现一个人思想、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类的思想文明通过不断的历史积淀展现出来,充满了人文色彩和历史价值,具有独特的魅力。一个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不但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同时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气息,充满文化色彩,并散发出人文魅力,赋予景观环境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主体,以建筑为载体,以水体和道路为脉络,以绿化为表征,以小品为装饰,这些都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在构成景观的要素中,人文精神决定了其文化核心。人文精神是经过长期的发展、锤炼而形成的文化成果,其不但包括人类对历史文化、科学环境等的总结,还包括对色彩的理解与创造。在校园景观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无疑是景观设计中的优秀典范。王澍在该校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人文精神融入当代建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校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门,其是通过墙面的随意连接而产生的。在南方百姓的生活居所中,当地人常常使用珠子、砖、瓦等进行建造,通过灵巧的搭配使建筑产生灵动的感觉。象山校区建筑的一块块瓦片通过整齐的排列,再搭配重重叠叠的房檐,显得格外有特色。砖是我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在校园建筑中不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征。在每一个组合的院落中,王澍的设计巧妙地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井的理念,用石头打造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建造出一种看似下沉的庭院。庭院中有苍松翠竹,地面是由古老的青石砖铺垫而成,缝隙中长满了绿色的苔藓,雨后十分光滑,情感上可以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慰藉。
四、结语
校园之美源于文化,而校园景观设计之美源于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的提炼、融合,物化成可视的视觉语言、可感知的精神载体,必然会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内涵,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只要设计者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中把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充分展示景观设计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校园景观设计就会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1 景观设计的内涵
1.1 景观设计的概念
按照百度百科名片的定义:景观设计与规划是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节日气氛设计。
1.2 景观设计的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1.3 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4 景观设计的宗旨
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2 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概念
2.1 景观设计生态化概念的产生
景观设计生态化是景观学和生态学两种科学的观点结合产生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
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带来了新概念框架,发展成为一个由生态学,地理学,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城市规划等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2 景观设计生态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平衡,更适宜人居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构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体或无机物质等)所构成的。
2.3 当前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方法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人居环境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共生、竞争等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心、人和社会协调关系,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交流、健身、无了、美学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质量。
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3 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3.1 多种文化元素综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文化元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整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景观。
3.2 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
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大大节约能源。
3.3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景观生态设计要体现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
3.4 本土性原则
本土性原则的要求是: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本土知识,吸取当地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应考虑当地和其文化传承;其次,应接纳和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并且不要试图去改变这些自然环境条件。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园林、环境艺术、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园艺、室内设计等专业都开设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但课程教材种类繁多,每个学校选择的教材也不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分为园林景观基本要素、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剖析3大部分内容。教材针对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园林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教材内容全面、具体,学生易接受,紧扣专业所需,充分利用案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但该教材缺乏地形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这两方面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学习内容,如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基础(植物篇)、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知识,以弥补所选教材的不足。
(二)整合教学模块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能够帮助学生就业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总学时72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课堂教学分为36学时的理论课程教学和36学时的实践教学两部分。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新的教学计划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模块教学探索,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即园林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模块,其中实践模块是考察理论知识模块教学成效的手段和主要方法,通过实践模块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笔者在教学中将36学时的实践教学又具体分解为3个课程设计任务,每个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及设计目标各不相同。第1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别墅花园设计(中式庭院景观)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套A3方案,用时2周,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小空间景观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融入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学会传统的造景手法,掌握基本的景观设计方法,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第2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城市街头绿地设计(山地水系景观)项目,要求学生组合为2人小组完成一套A3图册,用时3周,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地形和水系景观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园林景观中的人工和自然要素,把握各景观及广场建筑之间的关系尺度,进一步提高学生造景手法的运用能力,学会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各功能布局、用立面图表达景观层次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第3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城市广场设计(西欧风格景观)项目,要求学生分为3人小组完成一套投标文集,用时4周,主要目的是强化训练学生的设计技能,帮助学生在设计中创新设计元素,学会协调建筑与环境风格,具有相应的景观处理能力,学会编制设计文本及图集。通过以上2个模块的教学和3个课题设计任务的具体实施,既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改进教学方法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任教教师,不仅要专业扎实,还要具有极强的实践及动手能力。这需要教师除了积极参与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提高实践能力之外,还要主动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和科研活动,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他们认识课程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笔者依据不同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在理论模块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和讲授法为主,在讲授理论中穿插优秀景观案例的赏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实践实训模块教学中,采用项目实验实训、情景模拟、课堂讨论和对比教学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在课程教学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文字直观展示和讲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水体、建筑和地形等四大元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选取一些成功案例利用多媒体进行设计方案的演示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设计构思的理解,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思考的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学习网站,让学生课下进行网上自主学习,补充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案例教学+现场参观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参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立竿见影的。笔者在理论教学之余,常带领学生去市区及学校周边各大公园、广场绿地进行现场教学,讲解绿博园、紫荆山公园、校园中的景观设计,分析景观中的铺装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植物配置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景观设计的美,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借鉴并超越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三是项目实验实训教学法。这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该教学方法紧扣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通过“任务导入—思维启发、设计引导—课堂集中指导、课后单独辅导—总结评价”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与高校和设计院建立项目合作关系,让学生熟悉规划设计类项目的工作程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四是情景模拟和对比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和对比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模拟中学生可以成为项目设计的主角,以设计评标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锻炼学生的岗位实践应用能力。对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方案设计过程,在互相对比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创新和完善考核体系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规划师,要求学生具备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和景观设计能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要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灵活的考评体系。传统的期末考核多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不能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和3个课程设计任务,构建了“2+3+5=10”的考核体系,即学生第一个独立完成的设计方案的成绩占总评成绩20%的权重,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合作完成的设计方案的成绩占总评成绩30%的权重,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景观设计能力等;最后一个合作完成的投标方案文集的成绩占总评成绩50%的权重,综合考查学生对方案设计的理解、创新程度。通过上述3次测评,可以动态显示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提高。另外,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考核中,还制定了无不及格的考核原则。笔者认为,任何设计都有其独到新颖之处,没有不合格的作品和学生。对一些设计能力较弱、实践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跟踪指导,直到学生的设计方案符合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其设计构思和设计实践能力。
结语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目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
上世纪中后期到本世纪,工业发展速度空前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速,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加上汽车用户的增加和数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的类型以及相应的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包括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建筑物功能,这种背景使得过去的绿地种地方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已经逐渐的不适应现代都市发展的需要,所以就逐渐的出现了街道绿化这个新的名词,城市街道绿地建设指的就是在城市中道路上实行植树种草或者铺草种花等措施,通过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逐步的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不断的降低车辆以及人流的噪声,起到净化城市空气、划分道路交通通行路线、防火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化在使用城市土地、功能以及形式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国家的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发展速度非常快,基本上能够做到在修路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绿化建设,伴随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道路横截面积。交叉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城市道路绿化除了道路行驶地域之外,还增加了分车绿化带、两侧的绿化带、交通岛以及立交桥的绿化带、城市休闲广场绿化带、停车场绿地以及道路绿化用地等,同时绿化使用的树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趋向多样性。
2.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和作用
城市的道路首先是一个城市的构架,它的作用是联系城市中出现的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而作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将会直接的反应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特有景观,表现一个城市的气质以及性格,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又是一个城市总体景观最有利的概括总结。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方面占城市用地的比重非常大,通常情况下城市的交通设施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是在20%左右,按照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相关规定,对于城市道路绿地规划所占比重不得少于城市道路的20%,同时红线的宽度在大于50m的道路绿地占地面积不能小于城市道路的30%,城市道路总的绿地建设面积在城市总的建设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应该保持在5‰―1%之间,所以绿地设计效果的好坏将会这直接的影响到这一部分城市用地的功能发挥,总之加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规划一方面有利于节约规划投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控制道路建设的相关费用,还能够直接影响之后的道路绿地维护费用,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避免重复投资的出现。以下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具体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由于植物本身具有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的相应特征,所以就使得城市绿地能够起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以及防风减噪的作用,净化区域环境,创造一个集生态、活力于一体的环境优美的生活区域。
交通辅助的功能:这一方面主要强调的是能够遮蔽车辆的灯光,避免车辆灯管产生的炫目现象,主要是方便了车辆夜间的安全行驶活动。
景观组织功能:城市道路除了具有交通功能以外,只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引入绿地建设,就能够使得城市道路和绿化植物两者构成完美的道路景观,这也能够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功能:在行车道之间、人行道以及行车道之间、休闲广场和行车道之间进行绿地规划设计,能够起到引导以及控制人员流动的效果,更好的组织交通、保证车辆的行驶速度,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等级。
除此之外,城市道路景观还具有其他的增收副产品功能以及备用功能等。
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已经完全的发生了变化,逐渐的摆脱了传统的简单的种树、种花以及铺设草皮的简单做法,现代化的城市绿地建设更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进行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的时候,当然应该在传统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需要综合的使用各个学科的只是进行综合的考虑,统筹规划城市道路,重点考虑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性质进行规划设计,需要的考虑的因素有城市道路的功能、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需求、景观的艺术性要求、道路景观的设计条件以及绿地植物生长的要求等,具体的需要遵循以下规划设计原则:
3.1明确建设定位、满足基本功能
对于不同的城市道路,因为它的性质以及功能的不同,所以相应的绿地尽管规划的指导思想就会不同,在设计的时候着重点就会不一样,所以对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设计一定要明确定位,必须保证绿地基本功能的实现。
3.2以人为本
这里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的是城市中的人的主人翁地位,具体的就是要考虑到行人、居住人群等的生活以及行驶安全。
3.3安全保障
对于道路安全保障的原则,强调的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在道路的交叉口的地方视距三角形的范围之内和弯道内侧的绿化植物要保证流出一定的通透视线,这样才不会影响车辆驾驶人员的行驶视线,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弯道的一些植物沿着边缘整齐的种植,及时的预告道路的变化趋势,对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及时的提醒等。
3.4整体原则
城市道路不是一个单独的元素,是由不同的景观元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城市道路景观格局的设计必须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要体现整个城市的总体形象和个性特征,也就是要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过程中明确的体现出合理的道路景观布局建设,划分出不同级别的道路,同时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道路方位的可判断性,明确每一条道路在城市景观整体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
3.5承续以及创新城市历史文脉
城市景观设计中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场合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城市的建设奠定的独特的个性基础,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就要延续这个特征,继续的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同时不断的创新城市文化。
4.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深南大道是广东的一个主要的交通通道,道路上的植物配置非常丰富,可以说是现代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道路植物生长优良,总的道路景观占地面积比较大,这其中,中央分车绿化带使用的比较规则的设计形式,种植的有黄金榕、美人蕉以及红草等植物,这些植物有形成比较规则的混在花坛或者是单一种类的花坛,通过不同形式的规则不知,形成了一道比较规范整齐的道路绿化景观带。我们从总总结出了以下两点:
4.1加强生态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园林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出来,同时以城市生态平衡为主的原理绿地系统将为成为一个主导的发展趋势,所以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就需要从生态平衡的最根本要求出发,使用多功能的绿地规划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园林系统和城市发展的环境以及社会效益联系在一起,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尽最大可能的生产各类的园林绿化产品,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为城市人群创造更加舒适清洁文明的生活环境。
4.2丰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高整体艺术水平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目的以及核心就是要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道路绿地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整体上能够映射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同时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城市整体景观的质量,所以提高整体艺术水平就需要设计者遵循生态学。现代城市生态学原理等统筹规划城市的道路绿地建设,进一步的丰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
5.总结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总的来说就是结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从城市发展整体出发进行规划设计,遵循“生态化”原则,体现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安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华山,冯蕾.衡水市道路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陕西建筑,2009,35(28):344―345,366.
[2]曹大勇,苏美红.冶金企业道路防护绿地种植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09,7(4):l9―21.
[3]孟瑾.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河北林业科技,2009(4):61―62.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现代居住区的景观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生态景观的设计,近年来,人类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生态化景观的设置。从生态角度讲,景观设计应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的生态负效应尽量得以补偿,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应通过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结合生态材料与生态技术的应用,在住区中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而产出达到最大。
一、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的原则与实现
1. 主题鲜明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居住区景观的特色,这种特色也是居住区景观的内涵精神及外在特征。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居住区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及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分析和发掘,而不能依靠设计人员的主观臆断。其设计主题应与总体的景观布局和定位相匹配,这样既能保证景观的自然属性,又能满足当地居民的人文诉求。
2. 布局合理景观的布局主要包括路网设计、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等多方面。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路网的设计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骨架,目前实际工作中,小区级、组团级路网往往由上位规划单位给出,景观设计单位可做调整的余地不大,但事实上,景观设计工作应尽可能提前介入,积极地参与到规划阶段的设计中。将居住区路网的布置结合景观因素,形成既满足日常交通功能,又能为区内提供良好景观品质的交通流线,进而使区内景观形成统一、系统的整体,而不是被交通路网分隔的个别单元。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应结合居住区的规模进行设计,形成适宜的主次空间体系,满足不同人员的活动需求,例如观赏、休闲、健身等不同绿地场所。同时应兼顾动静分区,较为吵闹的球类运动场所或儿童活动场地不宜距离住宅南侧过近。
3. 体现人文关怀作为小区景观除了必备的功能要符合大众的需要,还应考虑到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也要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针对主要活动场地及其通道进行无障碍设计,满足儿童老年活动场地服务半径的布置。除此之外,应研究居住者的使用习惯,有针对性地布置景观空间,例如儿童活动场地应布置在日照充足,远离车行道的区域,周边需设置可供家长休憩的场所,如果能就近满足老少两代人的健身活动则更具有实用性。
4. 营造充满文化气息、富于情趣化的意境小区景观的作用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让人们得到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放松和休闲。所以,意境的营造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小品雕塑来增添小区景观的艺术氛围,这种小品雕塑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其次是“灰空间”的利用。景观中的“灰空间”是指那些半封闭空间,例如廊架、景亭等。“灰空间”可以丰富景观层次,利用其外形使景观风格与建筑风格对话,形成全区风格的延续,更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庇护性场所。在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和设计运用灰空间,可以丰富景观。另外,景观意境的体现,还与景观内的水体、山石、植物以及小品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构建艺术造景时,要将这些景物与景物之间形成协调搭配,做到虚实结合,造成水景景观、山林景观,达到观赏效果。
5. 植物配置上注意层次性、协调性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其层次的搭配,结合不同的空间形成不同的绿化效果,例如片林、花镜、草地等,或者利用乔、灌、草的不同层次,形成丰富的组团绿化。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南北方略有不同),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要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丰富季相变化。在组合时还应考虑到林缘线、林际线的韵律节奏。现代居住区地下车库的设计已成常态,在车库顶板上进行绿化就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考虑到车库顶板绿化覆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上要注重植物种类的选择,不宜选择深根植物和生长较快的种类,应结合具体覆土厚度和荷载条件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
6. 继承造园的经典手法我国拥有悠久的造园历史文化,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很多宝贵经验,在今天仍具有非凡的实践价值。例如步移景异、借景、对景、障景、框景等不同的景观构成手法,应用到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仍然能达到丰富的游览效果,提升景观的品质。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外延的扩大
①设计立意的表达。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但要从美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织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②设计范围的扩大。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林小品、休闲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等都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景观 + 场地 + 小品”的小区景观设计范围。③设计过程的深化。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景观设计参与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协调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设计的总体构思。④设计手法的丰富。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舒适休闲、优美宜人的绿色生态景观效果。绿地景观设计拓展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2.内涵的丰富
①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要更多的从人体工效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求出发,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原则,从而营建舒适怡人的人居环境。②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赋予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使景观设计从单纯的绿化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③老龄人活动区的重视。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和老年人文化程度、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寻求独立与满意的邻里环境愿望越来越强烈,随之而来的老年人的服务、医疗、健身活动等设施的配套问题,也显得格外重要。④停车设施的考虑。在实际规划建设中,新建的居住区尚未把停车场当作其主要功能空间来对待,一些大城市的中高档居住区中,占居民总户数 10%~20%的停车指标已是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在居住区设置公用停车场(车库)也就成为必然。⑤注意生态的景观效果。 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讲究静态构图的构成美和悦目的视觉感受,现代景观设计则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空间组织和动态景观效果。⑥强调居民互动和可参与性。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动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⑦开放和系统的设计观念。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绿化设置的分级和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绿地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⑧主题化的设计思想。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定群体的需要。
三、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品位和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从对物质要求逐渐向心理和情感需求、生态环保的要求等方面转化。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生态化景观为主,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邱云翔.城市森林公园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建立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0(01).
[2]杨建欣.浅析成都东湖公园的景观铺地设计[J].广东园林,2009(01).
[3]韦松林,彭璐.城市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构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
[4]郭春梅.浅析园林景观铺地设计―― 以伊春河西公园为例[J].科技信息,2010(35).
关键词:科学发展;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国内的景观设计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尴尬,大家的意识中,景观仅是为填补场地中的土壤而做的园林绿化,是只停留于表面的、甚至是被动的绿化美化。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规划指标日益严格,营销竞争日趋激烈,景观设计才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在这个时期,即使是被重视,景观设计也仅仅局限于满足绿地率指标和追逐绿化率的噱头。在开发商、主管部门眼里,往往都是把建筑当作项目的主体,大家更关心的是建筑立面、建筑形态、项目容积率、投资和建设速度。在商业策划和营销宣传主导下,西洋建筑、玻璃盒子大行其道。在建设速度的主导下,工程甚至以破坏和透支现有的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发展的高效率。在利益驱动下,追逐容积率和生硬地控制成本,使得场地空间环境更加局促和尴尬。至于建筑与场地的协调、与景观的交流、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以及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这些问题往往是被忽略的,或者说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而这样的唯建筑独大的规划设计,因其忽视了景观要素,场地中缺少了个体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间环境的亲和力、舒适度及活力,从而直接影响到空间参与者的感官与体验效果。另外,由于旧体制的影响,一直以来,国内的设计流程都是先总图规划,再建筑,再管网,再景观,景观设计只能是最后的场地填空者和建筑缺憾的弥补者。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在设计领域内,所谓“大景观”、“反规划”等设计理念也时常被提及。这些理念,是学者和前辈对国内外生态规划思想、绿地优先思想、景观规划原则的一种思考和阐释。而作为系统的规划途径,“景观先行”则是对上述理念的一种解读,而景观如何先行,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一种认识,是说所谓“景观先行”,就是强调规划设计以景观和生态为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师确立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地形环境、场地竖向标高的情况下,由其他相关专业相互配合进行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这样,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设计主导,原有的设计流程被彻底打破,原来的诸多弊端也大大的减除。
然而,这样的愿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着切实的困难。比如,对于大量的地产项目,容积率会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收益,日照也会极大地左右着建筑的布局。在这种情况下,刻意地强调景观主导或者说强调景观角度的布局,反而会给整个项目引出更加棘手的难题。此时,景观即便先行,也只是做些辅助工作,也还改变不了原来的尴尬局面。特例当然也有,那就是一些所谓“高端产品”的项目,比如别墅区和一些旅游度假项目。这种项目的一个特征就是建筑的低密度,而这也就意味着景观至少从“地盘”上占据了主导,景观环境至少从视野上成为了主体。当然,低密度同样也使得容积率和日照不再那么的敏感,只有布局灵活了,不受束缚了,景观主导才真正发挥它的优势。
与“高端”地产项目相仿,乡村建设也有着良好的景观先行条件。乡村建设项目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基础相对优越,历史和人文脉络相对纯粹,项目也极少受到容积率、日照等条件制约。从景观设计师的视角出发,整个项目可极大地依托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并将生态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作为先决条件进行规划设计。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在一些乡村建设项目中将“景观先行”付诸实施,并得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总的思路,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自然景观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看作景观元素,将历史、文化痕迹和生活印迹作为时间轴线,将行为新型的人居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作为发展和示范方向,进行细致和实施的规划设计。
随着“景观先行”理念在业界的被认可和被践行,在城市设计层面上, “景观先行”也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很多地方的新区规划,已经在注重景观规划的先期介入。对于一个城市(城镇)的新区建设,景观设计师会充分考虑整个用地地形的高差,气候,水文等条件,决定哪里可利用地表水汇集成湖面,哪里可通过生态环境的呼吸自然形成湿地,而不是在城市规划网格中生硬地划拨出一个满足规范指标的空地,再用人工造湖造山造湿地。另外,景观设计师也会尽可能的在设计之初,从人的体验与感受出发,积极协调城市、建筑、道路、环境、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关系,使得整个城市系统充满了交流与互动,各类基础设施变得节约、友好、亲和、舒适,并充满活力。
因此,综合来看,“景观先行”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景观专业在时间和流程上的提前介入,它的实质,是一种以景观规划设计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从形式上,它与国内传统的由总图和建筑专业先行布局建筑位置,景观专业最后介入填空补缺的设计流程截然不同,更主要的,“景观先行”是强调将景观设计列入场地前期的整体规划,主张把景观格局作为生态基础设施,以维护自然、生命和人文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前提,构建人和土地的和谐关系。在此基础上,由景观、建筑、总图等相关专业协同,通过适宜的功能布局、道路组织、地形环境、场地竖向、绿色的生活方式,以及系统的遗产保护、游憩网络、视觉体验,营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正像一些专家提出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成为“区域规划中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的制定者;城市规划中综合规划决策的参与者;城市设计中场地环境营建的领导者”。
那么,要作为区域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主导者,景观设计师就必须通过对景观元素和格局的规划与控制,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通过对以往规划与建设的思考,笔者认为,景观设计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努力和推进。
维护山水的自然格局,有助于保持水系、土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维护和修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有助于水资源和雨洪的蓄留,有助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维持,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水环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防止富营养化加剧,导致生境破坏;
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有助于提供丰富多样的生物栖息地, 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
建立无机动车绿道,沿河流、社区、商业及城市绿地系统,建立安静、安全的绿色交通系统;
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沿水系或废弃公路、铁路等,保护和记录人们早期的运动路线和生活痕迹;
保护和利用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农田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