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

时间:2023-10-08 15:4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

第1篇

医院需要发展,就必然需要发展资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医疗行业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发展如果单纯依靠政府的投入是很难得到好的发展的,所以,筹资工作对医院的发展就变得不可或缺了,只有将筹资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医院得到稳步的发展。虽然目前筹资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方法还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补助、药品的差价收入以及医疗服务收入三大种。可是由于政府对医院补助金额的下降;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价以及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而对医疗价格进行的调整使这三种筹资渠道的资金也逐渐降低,从而不能满足医院的快速发展。因此,医院在筹集资金方面不能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实现,必须拓宽渠道,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去筹措资金,以此来解决医院在资金方面短缺的问题。

(一)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现在已经广泛被采用,也是医院筹集资金的一个主要渠道。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范围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争取信贷资金用于医院未来的发展,医院在贷款中要注意,尽量争取低利息、贴息的专项贷款和扶贫贷款,这样可以减轻医院的经济压力。

(二)医院股份合作经营

股份合作经营是目前企业发展常用的一个方法。对于医院来说,医院股份合作经营,医疗技术合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弥补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还能够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机遇,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并购其他医院

以较低价格对一些小型医院进行并购也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医院应该将自身的优势尽数的展现出现,在医院所在的区域范围造成较大的影响力,结合医院所处的具置以及周围的环境,对其他小型的医院进行并购或者将小型医院设为分院,这些方法都可以为医院的发展筹集资金。

成本管理机制

在医院财务管理机制中的成本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材料成本管理、设备成本管理以及其他费用管理三方面。多年来,由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系统,所以在与业务收入有关方面的费用和损失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计算,这样就会造成医院资金的使用没有一个准确的记录。所以,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从而进行系统化的资金管理。

(一)材料成本管理

医院所使用的材料,除了一些治疗仪器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外,还有卫生材料以及药品等流动资产,这些资产是材料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医院如果想要降低采购的成本,就要对这些卫生材料和药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购物方法,如实行招标采购、运用物流配送等方法都是节约材料成本的重要手段。

(二)设备成本管理

一般情况下,医院里使用的设备不会出现经常更换的情况,这方面主要是针对大型设备的更换,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医院的设备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一些落后的设备一段时间后就会遭到淘汰,对于这些旧设备的处理,医院要进行折旧纳入科室成本核算。对于新设备的使用,医院也要做到将其日常的使用情况重视起来,检查设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的开销成本。

(三)其他费用管理

除了上面所提到了两项成本管理,医院对成本管理机制应该从多方面抓起,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说临床科室、医技部门所消耗的水、电、气等,这些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在成本的管理上有一定的难点,所以财务部门对这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资产管理机制

目前,医院的高层对钱财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实物,这样的思想在财务的管理上是错误的,资金是医院活动的主要成本,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有着不可获取的作用,是医院创造效益的主要途径。就目前情况而言,对财产管理混乱的表现有很多:比如说在一些小的医院里面,资产使用上铺张浪费;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出现脱节;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租赁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规定,这些情况都会给医院的财务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此,明确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构建是医院运行的首要保证,医院应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拥有量,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筹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制度都要进行完善,这样医院的运行才能到得到最终保障。

结语

第2篇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所谓国有资产,包括依法经由上述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国有资产。例如税务机关掌握着的纳税人依法上交国家的税款等等。国家对单位的财经分配,有一整套宏观管理制度,例如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国有企业,凡实行承包经营者,国家均试行资金分帐制度:将该企业掌握的资金分为国家资金和企业资金。其中,凡国家资金,不得用作企业职工集体福利基金或用作职工奖励奖金等。否则,即属违背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法行为,其中集体私分国有资产者,更进一步地侵犯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数额较大者,即构成本罪。

    (二)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本罪行为法人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所谓违反国家规定,指违反了国家对此类单位的国有资产分配管理规定。例如违背了国家关于国有资金与企业资金的分帐比例管理制度,擅自将国有资金转为企业资金,进而私分国有资产者。

    所谓以单位名义,是指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或者由单位负责人决定并由直接责任人员经手实施,公开或半公开地以单位分红、单位发奖金、单位下发的节日慰问费等名义所进行的活动。

    集体私分给个人,是指行为法人以单位的名义,将国有资产按人头分配给本单位全部或部分职工,这里所谓个人,指的是该单位的职工。

    按照本条第1款的规定,仅有上述行为,还不足以构成认定本罪的客观基础,还必须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给个人数额较大者,本罪存观要件才齐备。应当注意的是,对这里所谓数额较大。原则上应理解为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总额较大,而非指每一个人所分数额较大。换言之,由于单位职工众多,因而按人头私分的结果,每一个人所分数额即便并不大,但私分总额大者,仍应成立这里的数额较大。

    根据1999年9月l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本罪是单位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只处罚私分国有资产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行为须有明知是国有资产而故意违反国家规定,将其集体私分给个人的确定故意。如疏忽大意地误将国有资产当作企业资金加以集体私分者,不能成立本罪,情节严重者,可按有关渎职犯罪处理。

    二、认定

    (一)区分国有资产与公共财产

    国有资产都是公共财产;但公共财产并不一定是国有资产。按照本法第9l条所作的立法解释,公共财产除国有资产外,还包括“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以及“以公共财产论”的“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这当中,显然后三项均非国有资产,实践中,要注意严格把握其性质上的区别:凡私分后三类财产者,不能按本罪处理。应根据其所分财产性质的不同,准确对号入座、正确定性处理。

    (二)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资产而非国有资金

    因而本罪的行为对象不一定是钱款。国有资产除国有资金外,还包括国有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乃至属于国有的产品、商品等,基于此,本罪私分的对象既可以是国有的钱、股份、其他有价证券,也可以是国有的其他固定资产。例如私分归单位管理、使用但属于国有的计算机、照相机等。

    (三)区分本罪与单位个别负责人或经手人贪污国有资产的行为

    本罪行为属集体私分,在单位内部带有普遍性和公开性而贪污行为则带有个中性和隐秘性。

第3篇

XX年,我中心紧扣公司总体布置和部门的工作目标,克服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困难,努力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编制公司的发展规划。配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完成公司战略规划纲要的初步报告和业务流程的初步诊断报告。

二、围绕热点,服务决策,深入调研。完成了《越南能源和有色金属专题调研报告》、《煤电联营专题调研报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扶贫点调研报告》、《鹿化公司调研报告》、《集团下属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等一批调研报告。

三、立足使用,不断完善,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发了会议信息交流系统、公司网站、工作周记、出差考勤、资料信息4个应用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已经启用;财务管理系统的引进工作取得阶段姓成果;网络和系统的升级工作已经完成;修订了《公司局域网管理办法》、《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管理办法》、《信息采集考核办法》等信息化管理制度。

四、推陈出新,改进提高,信息工作取得新成绩。编辑《广西投资集团论坛》5期,《信息参考》12 期。《集团论坛》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五周年专刊等系列宣传工作,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文章、信息被上级机关的采用,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

第4篇

一、利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设置账外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为了本部门利益和发放职工福利,利用某些部门管理上的漏洞,以业务招待费、住宿费、会议费和购买茶叶、礼品、办公用品等名义从税务机关开具虚假业务支出发票报账套取大量现金设置账外账,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国家政策之外的各种津补贴。

二、利用所属二级单位和下级部门空转资金,以虚假支出套取大量现金。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身兼数十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任务,身居报账单位之外,对各部门的业务情况不清楚,收入、支出和工作流程较为生疏。而且这些会计核算人员只管发票是不是税务机关开的,只要是税务机关开的都视为合规一路绿灯,管你给谁拨款,管你是什么用途都不过问,而下级部门所在地的财政统派统管办公室只负责会计核算和记账业务,至于资金如何使用,是否合规合法均不予理会,这就给那些拨款部门有了可乘之机。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类似问题看,有的部门将款拨到下面以后,派人直接从当地农村信用社提款,然后到国税部门开几份发票做账,有的将款项又从下级部门汇入上级指定的储蓄存折户中,形成事实上的“小金库”,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职工福利等,使国家财政资金打了水漂。

三、张冠李代 应付各种检查,将专项资金以现金形式套取出来。当前,在很多地方出现一种怪现象,国家每年都在加大扶贫支持力度,资金越拨越多,但扶贫解困效果并不理想,收效甚微。特别是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财政科技扶贫资金到了实施单位以后,有的根本就没有去实施新的项目计划,而是在原老项目上进行修修补补,待上级有关部门来检查验收时将检查组一行带到早就完工的同类项目基地上走马观花一番,然后添油加醋的汇报政绩,再到高级娱乐场所进行高档消费,最后项目就通过验收了。这些部门将此笔资金以项目开支的名义开具名种发票、领款单等予以报账,套取不义之财。

四、以学习考察的名义行旅游观光之实,挥霍国家之财。当前不少机关单位为了职工福利,在工资之外不能给职工另行发钱发物。就以学习考察的名义组织职工出去到有名胜古迹的城市去进行所谓的学习考察,少则二、三个城市,多则四至五个城市以上,有的单位部分人员连在外的门票费都用进餐发票予以报销,更有甚者将家属陪玩的费用也一并在单位报销。

五、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缺少有力的监督体系。现行会计核算中心人、财、物都隶属于财政部门,而报账单位财务管理、运行置于会计核算中心之外,使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弱化现象。一是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因会计核算中心不负责编制各部门月报表,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资金收入、支出、结存的数据,且较为抽象和不具体,不便于分清款项的明细用途;二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脱节,当前很多单位新购置了小轿车、电脑、办公桌椅、沙发等高档用品,同时也变卖了不少的固定资产。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这些大额的固定资产购置大都未登记固定资产账和资产卡片,出售资产也未登记减少固定资产账,而是由会计核算中心列作经费支出,使单位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了对国家资产的有效监督。有的单位将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不入账,或开小收大,将此笔收入置于会计核算之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单位会计、出纳取消后设置一名报账员,失去有效制约和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单位报账员的审核和算术计算归总,这样报账员就成为单位联系会计核算中心的直接纽带。但单位报账员似出纳又非出纳,似会计又非会计,换言之就是会计与出纳之职都集中于报账员一身,可谓财权在握。从多数单位看,都是分管领导一人签批核销费用,所受的监督仅局限于分管领导一人,而单位领导又不可能事无具细样样都清楚,大都是听报账员汇报费用开支情况。由于缺少以前的会计、出纳相互监督,按月对账,日清月结的程序,让少数思想素质不高的报账员有了可乘之机。审计中已经发现有的报账员模仿领导的签名报销费用,从中贪污公款等现象。

七、不利于审计机关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对当年的审计难度更大一些。因会计核算中心不是每月都将总账、明细账打印成册,而是要到年度终了后才一次性打印装订,在日常审计中查看某些数据必须要从电脑中将数据调出才能进行审计,而有的核算人员并不是每月都按时做账、记账并输入有关数据,要查询打印和采集数据都有一定的难度,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便。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领用登记制度》、《车辆管理办法》、《报账员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以及成立职工民主理财小组等,明确单位财务收支的审批权限,报账程序,扩大财务知情范围,必要时可每月进行财务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二是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机关要加强配合和协同办案,加强对有财政专项资金单位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坚持按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拨款,不能将所有项目资金一次性全部拨给用款单位。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根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后的审计报告结果对国家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的拨款,以达到相互监督,共同牵制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村级,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审计机关不断拓宽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从已经普及至县、乡镇一级,又延伸至加强对村干部参与农村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约束上,积极推行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薄弱。一是账簿登记不规范,账账、账表不符。二是原始凭证要素不符,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金额不符或没有原始凭证。三是账目混乱,无依据进行账记调整。

(二)财政财务核算不规范。一是违规收费时有发生,违规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收入。二是账外列支、白条支出较为普遍。三是往来款项不及时清理,导致往来户头多,且往来单位金额不一致。

(三)挤占挪用专用资金。一是一些村委将上级拨入的扶贫款、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二是征地补偿费未实行专户管理且使用不规范。三是改制企业上缴的净资产及剥离资金未及时上缴市级财政专户。

(四)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少数集体资产长期游离账外,存在管理风险。二是建设工程管理及核算不规范,手续不全,未经审计便自行结算。三是固定资产核算不合规,存在不入账和报废销账。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经法规知识宣传学习不到位,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一些村干部平时不注重对财经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自身缺乏财经知识和基本的财务知识,对一些违规违纪问题认识不够,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和工作职责没有充分发挥。造成违反程序行事、不经批准擅自处置资产;乱收费、乱摊派;在资金管理和运用方面存在挤占挪用或滞留专项资金、账外设账等现象。

(二) 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少数村级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对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意识不强,往往是被动的做账、做报表,村干部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对于一些明知是不符合财经法规的不加以制止,做“好好先生”,未能真正履行财务监督职责。毕业论文,村级。以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纳税意识薄弱,对取得的资产出租收入从不缴纳有关税费。毕业论文,村级。

(三)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一是一些村部财务管理不规范,不能有效控制财务收支。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二是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如业务招待费,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格控制招待费,但在执行过程仍然超范围超标准列支。三是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添置的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未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清查盘点,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少数单位的资产长期游离在账外,对外长期投资的本息未按规定收回,一些应收未收的资产未及时催收,由于人动,极易造成“人走账不清”,“新官不理旧账”。

三、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学习,不断增强财经法纪意识。对于存在的问题,整改得到不到位,是否还会复发,其执行在于业务人员,但关键还是看领导认识到位不到位,贯彻有力不有力,因此必须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财经法纪教育。村级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财经法规意识,增强依法理财能力。另外,会计管理部门在会计业务培训过程中要加强业务指导,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加强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履行法定监督职责,促进和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二)加强监督,规范内部财务行为。应全面清理整顿原有的各项内控制度,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毕业论文,村级。毕业论文,村级。特别是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建设程序,工程款支付和核算。毕业论文,村级。加强财务安全管理,确定财务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毕业论文,村级。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专户核算,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保障财政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另外,建议各乡镇有关部门加强对村级日常经费支出的合理、合法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等方面,对监督结果在村级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培植财源,从严控制政府性负债。一方面各乡镇应适应经济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各乡镇实际,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富村、富乡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做好节流工作,正确处理好负债与建设的关系,应合理安排制订建设计划,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更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四)健全监管,注重审计成果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情况如何,是衡量这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将执行财经法纪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乡级干部管理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报告所列问题,与被审计的村干部进行谈话,予以诫勉,督促整改。切实规范和制约村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第6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的国有资产是指学校各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行政事业费拨款形成的资产;通过科研、横向开发、各类办学收入形成的资产;学校各经营实体在营运中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和学校校誉等收入形成的资产。学校国有资产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三条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归口统计、报告国有资产的各种资料;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维护国家、学校合法权益,保障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推动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四条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负责组织学校的资产清查、评估、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组织实施设备采购、验收、参与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对投入的经营性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参与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会同有关部门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理;向上级报告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五条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全校国有资产产权由校产设备管理处统一归口管理,各单位负责对所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为加强国有资产统一协调管理,学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分管资产的副校长兼任;副主任由校产设备处处长担任,委员由校长办公室、财务处、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科研处、后勤服务公司、基建处、审计处、纪律监察办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办事机构为校产设备管理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学校国有资产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交校长办公会决策。

(二)根据学校各项建设的需要,提出全校现有资产优化配置和界定工作的意见,交有关会议决策。

(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布置、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第七条校产设备管理处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和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要求,统一对学校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财政部、教育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与法规,负责制订并贯彻有关资产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负责全校教学、科研、行政仪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土地、公用房屋、家具、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资产的管理;

(三)负责组织学校的财产清查、资产评估、资产登记、产权界定、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四)负责办理资产的调拨、出租、出借、报损、报废等申报和审批手续;

(五)组织实施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剂闲置资产,组织实施学校设备采购、验收,参与基建竣工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六)负责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申报手续,并对投资者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使用的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针对各自管理的对象,协同校产设备管理处制定具体管理实施细则,认真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负责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

(二)定期清查盘点,确保管理对象的帐、卡、物相符;

(三)定期向校产设备管理处反映资产变动情况,协同校产设备管理处完成资产清查、评估、界定、登记和资产年报等任务。

校长办公室、财务处、基建处、后勤服务总公司、校产总公司除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外,校长办公室负责无形资产管理(包括校名、校誉等);财务处负责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及固定资产资金量的核算管理;基建处负责学校土地规划管理、新建工程立项、新建工程竣工验收、办理资产登记手续;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全校水电设施、道路、室外建筑物、园林植物的管理;校产总公司负责各校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及保值增值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收缴企业应缴利润和费用,维护学校各类资产的收益权。

第三章资产使用管理

第九条各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由主要领导负责管理工作。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和损毁。

第十条各单位要确定资产管理人员,资产量较大的单位应设立专职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资产管理人员调动工作岗位要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手续不清,原管理人员不得离岗。

第十一条对外出租出借学校国有资产必须履行申报审批程序。所有出租出借资产必须经主管校领导同意,并由校产设备管理处与租借方签订相应的协议、合同。所有资产出租收入必须全额上交学校财务,财务处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收益分配。未经校产设备管理处同意,出租出借的资产不得二次转租。

第十二条学校经营性资产是指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批准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取得收益活动的资产。批准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经营实体,必须明晰产权关系,及时办理国有资产占有的申报工作,由校产设备管理处负责登记审核,报主管校长审批。经营实体不得将国有资产转为集体或个人所有。

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必须按国资事发[1995]89号文件颁发的《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执行,经营实体要保证所使用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并促进其保值增值。学校对各类经营实体定期进行校内产权登记工作,由经营实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经营实体占用学校国有资产种类、数量、总额表;

(二)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验资报告;

(三)其他需要出具的文件、材料。

经营实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办法:

(一)经营性资产完好程度考核;

(二)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第四章财务处置和产权纠纷的调处

第十三条学校国有资产的处置,是指学校对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一种行为,包括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学校国有资产的处置依据国资事发[1995]106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和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规定处理。上级指令性要求调出资产用于救灾、扶贫的,由主管校长审批;学校土地属有限资源,严禁转让、出售;闲置的资产需要变卖、出售的由原使用单位提出,报主管校长审批。

第十四条各单位无权直接处置国有资产,需要报废、报损的资产,由校产设备管理处统一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五条非经营性资产处置收入必须全部上交财务处,并按规定使用。经营性资产的处置收入,由各企业和经营实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用于自身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或上缴学校财务处。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将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私存、私分、入二级财务帐或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学校国有资产产权纠纷,是指学校所属各单位对外、对内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上的纠纷。凡涉及产权纠纷,事发单位必须及时通知校产设备管理处,由校产设备管理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负责办理调查、取证、调处,或提交司法部门调处。校内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由其主要负责人自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调解裁定。

第十七条学校的国有资产是确保教学、科研等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学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得用于贷款的抵押或投保。

第五章责任

第十八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有管好用好资产的义务和责任。所有校办企业及经营实体都有依法保证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十九条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种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系统管理工程,从计划、购置、保管、使用、维修、报损到变卖、出售、转让各单位都必须认真、严格、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定期对在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第二十条各单位对占有、使用、管理的国有资产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校产设备管理处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建议学校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反映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二)不如实进行清查、登记,帐、卡、物不符,不及时填报资产报表,隐匿真实情况的;

(三)未履行报批手续,擅自转让、出租、出借或对外服务、投资的;

第7篇

银行不良贷款,一般是指偿还有困难的贷款,尤其是指预期的偿还资金来源不能或不足于用来偿还其利息和本金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确认的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指出,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其中,次级类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正在逐年下降,但其绝对数额还是相当大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池"中还拥有大量的不良贷款,银监会的2011 年各季度不良贷款、拨备覆盖及资本充足率情况。截至2011 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 亿元,比三季度末增加201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比三季度末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1725 亿元,不良贷款率0.4%;可疑类贷款1883亿元,不良贷款率0.4%;损失类贷款670 亿元,不良贷款率0.2%。

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所有不良贷款中,主要商业银行占比近86%,而其他商业银行机构占比仅14%(本文不考虑外资银行)。这不仅反映了银行不良贷款与其自身相对规模之间的密切相关关系,而且也反映了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机构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良贷款。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近几年来,银行内部虽己建立了贷款"三查"制度,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审贷分离制度等各种信贷管理制度,但由于订立的制度不够科学严谨,信贷经营利益机制与风险机制不对称,缺乏责、权、利相互配套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经营责任和资产损失的考核不明确、不严格,贷款风险追究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这就直接影响了贷款的质量。某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分解指标,分层监控以及简单的权限控制和审批控制的层面,虽说层层把关、审查,但实际上造成集体决策等于无人负责的局面。

贷后管理不到位。贷后检查的目的在于做出风险预警,以便采取应对措施降低贷款风险。贷后管理能否严格、客观、及时,实质上就是贷款预警机制能否起作用,可以说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预警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基层行中,信贷部门往往担负者全行主要存款指标,而相当多的贷款户并不是存款户,由于这种利益机制的驱动,信贷人员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争拉存款上,而对相当多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到企业去解情况的时间少了,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经营动态的变化,贷后管理成了应付日常制度和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写,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失去了贷后检查的实际意义。

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财政部门与金融部门调控机制混用,该由财政投资的公共项目,甚至企业发不出工资、欠交税款、扶贫解困都要求用信贷资金解决,这种方式发放的贷款不可能实现正常的循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运作使银行贷款造成风险非常严重,如企业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经济活动本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和市场运作规律等自发提出的要求,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一种表现。在此过程中一旦政府插手,如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被迫增加直接风险之时,也就是其通过公有产权的内在血缘关系将风险最终全部转移给国家之时。政府在企业资产重组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通过相关法律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扶持,而不应运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应有的市场规律和资金运动规律。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应对策略

(1)银行应积极构建科学的不良贷款管理体系对于银行内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银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的调整和新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应该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对于不良贷款管理的框架,同时全面加强银行产权改革的步伐,建立相应的监事会制度,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的责任制,可以有效的健全信贷审批的被控制度,并建立科学的预警制度,充分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加强风险的管理,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产生。此外,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使利率能真正反映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2)在政府行为上,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进行机构改革和职能归位。搞好宏观经济调控,规划和制定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全局性或区域性产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退出微观经济领域,运用市场规则进行公正、公平裁判,保证银企双方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疏导商品、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规范、有序运行。要强化央行金融宏观指导和金融风险监管制度,逐步建立科学化的风险预警、制裁、信息调查与披露系统,督促商业银行加强风险资产管理。

(3)企业应该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制度,尽快明确国家、法人和个人三者之间的产权关系,理顺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关系,从而确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尤其是对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同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注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生产机制,然后要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和成本核算机制,最后要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机制。银行应该与国有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参与企业体制的改革,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第8篇

2015年全县财政收入按照增长10%以上予以安排,力争达到4.11亿元,财政支出重点突出支持改善民生,确保顺利实现收支平衡。

(一)狠抓财源建设,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围绕县十一届党代会三次会议确定的“瓶颈兴产业”战略目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经费保障力度,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项目落地并早日投产见效,努力培植扩展财源,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围绕“一区五园”规划,积极筹措资金,通过预算安排、向上争取资金和贷款贴息等形式,切实加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和提高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提高园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三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协调配合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贷款贴息、财政奖励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帮助企业实现正常生产。四是认真研究金融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融资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不断做优做强做大融资主体,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认真做好融资工作,力争融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缓解财政资金调度压力和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狠抓财税收入,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一是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积极支持税务部门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在抓好重点行业和主体税种征管工作的同时,加强零散税收、小税种的征管,加大清欠力度,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利用涉税信息平台建设,全方位管控税源,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控制减免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票据管理,严查执收、执罚,扎实做好土地出让收入的清缴工作,确保非税收入稳步合理增长。三是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继续加大与省厅对口处室和州局对口科室的对接力度,认真研究财政政策和及时掌握财税改革信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和配合其他部门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的财力性补助和各类专项补助,扎实争取上级补助收入。四是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完善收入激励措施,加强财政经济的运行分析,及时掌握收入动态,加强与税务、银行和执收单位的协调,确保收入及时均衡入库。

(三)狠抓支出管理,优先保障民生重点支出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把更多的新增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不低于75%以上。一是把保证工资发放摆在财政支出第一位。预算要足额安排工资支出,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和地方津补贴不留缺口,保证按月发放兑现到位。二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按照公用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负增长的总体方针,保障好公用经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三是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大力实施民生财政。大力支持“三农”发展,继续加大财政对支农资金投入,做好各类扶贫资金的筹集、争取、整合、配套、管理等工作;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项惠农惠牧政策,及时拨付上级各类财政补贴资金和本级配套资金;认真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经营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工作;继续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程序,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一卡通”资金发放系统;加快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进程,确保乡镇财政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大力支持城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落实好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以及高龄老人、城乡低保边缘人员的补助标准所需资金;提高医疗保险费财政筹资比例,按要求适当提高报销比例;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好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监管;继续推进社会就业再就业工程,对公益岗位、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险进行补贴;做好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监督管理和拨付工作。支持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传媒事业发展。继续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和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推动科技、文化、体育、传媒事业发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继续落实好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所需财政资金投入。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严格预算执行,减少临时预算审批,厉行节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要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保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资金投入。

(四)狠抓财政监管,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继续推行预算编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将非税收入、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和上年结余及结转资金全部编入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纳入预算管理,按上级要求启动预算公开工作。继续深化国库管理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加强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管理,提高资金支付的效率,加快推进公务卡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改革。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预算评审,完善制度,规范平台建设,扩大评审范围和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损失浪费。四是继续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缴方式,提高非税收入质量。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改革。完善制度体系,扩大评价试点范围,提高评价质量,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效益。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将政府性债务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把还本付息支出编入年度预算,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出租、处置、审批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将国有资产的收益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投资形成的国有资本管理,建立国有资本金报告制度。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在执行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覆盖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拨付、资金监管和项目申报的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三是强化会计管理。建立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统一化和电子化;严格会计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和审查,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会计知识大赛、网上继续教育、财务知识培训等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票据审核程序和报账程序,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一方面要加强与审计、监察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大力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乡镇和县直预算单位检查面不低于10%。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开展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执行情况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财政系统内部业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第9篇

2011年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全县广大各族职工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地委、县委扩大会议和区总十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维权、情系职工,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围绕xx县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一是要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深化各类劳动竞赛,广泛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立功竞赛活动。二是要突出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职工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推动职工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

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要不断推进职工**管理工作,加强与政府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加强沟通协调,积极表达职工意愿和工会主张。二是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法律宣讲活动。三是要不断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以提高职代会运行质量为基础,完善厂务公开、**管理工作制度。四是要为职工大力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积极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完善健全工会就业咨询、创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一条龙服务机制。继续开展好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及“金秋助学”等活动。要不断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网络化建设,促进帮扶中心与政府管理体制有机衔接。

三、深化职工素质工程,促进职工队伍全面发展。一是要以基层、一线为重点,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题,加强职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要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名师带高徒等活动,促进职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三是要深入开展“抓典型、树正气”活动。加大对劳模的宣传、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力度,充分发挥劳模典型的榜样标兵效力,营造全社会学习劳模、尊重劳模、爱护劳模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加强职工文化生活建设。精心筹备,广泛开展“三八”、“五一”及“十一”等职工文化体育健身系列活动。

四、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一是要继续加强工会组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及巩固率。重点加强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中的工会组建力度。二是要深入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加强企业工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

五、强化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工会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不断强化工会信息、督查、统计、等各项工作。二是要做好女职工工作。实现工会女职工组织同步组建,以“建功十一五,巾帼绘和谐”为主题开展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三是要强化工会经费收缴、资产管理和审查审计监督工作。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确保工会经费依法足额收缴和稳定持续增长,健全工会资产监管体系,促进工运事业健康发展。四是要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能力水平。切实加强工会组织的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组织建设,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群众组织。

第10篇

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完成9亿元收入任务版权所有

认真研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分解落实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研究完善财政收入目标考核措施,狠抓财政收入进度管理,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依法强化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完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偷税、抗税、骗税行为,认真清理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完善罚没收入、政府捐赠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认真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扶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促进“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县信用担保公司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一些体制性的遗留问题,在财力分配上研究解决办法,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为民服务全程办(代)理改革,扩大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大改水改厕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积极支持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试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监管。积极支持农村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试点,积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新农村的经济。

五、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巩固财政体制改革成果

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及各项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扩大对县级财政预算审查范围,强化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逐步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财力适当向困难乡镇倾斜。抓紧落实县乡财政振兴工程的具体措施,对县经济开发区继续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总结近年来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经验,积极研究化解旧债、控制新债的政策措施。

六、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注重制度创新,逐步提高理财水平。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基本支出版权所有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行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做好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将所有补贴资金纳入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的渠道,规范和简化发放程序,方便农民群众,保障补贴对象利益。严格“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全面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各项财政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七、加强依法理财行政,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安徽省财政监督暂行办法》等财经法规,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部门的财务监管。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扶贫、再就业、中小学危房改造、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进行跟踪问效。继续清理财政规章、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理财,自觉接受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审查。开展“五五”财政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依法理财。深化会计管理政革,认真做好新会计准则宣传、培训及实施准备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狠抓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第11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信贷风险属于风险的一种,产生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对借款人来说,是指其能否按照借款合约的规定对贷款进行付息还本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自身而言,是指由于银行对外发放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而形成的导致银行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

1.起点低、起步晚

信贷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负债管理,即拉存款。第二个阶段是资产管理,尤指信贷资产的管理。第三个阶段是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如比例管理。第四个阶段是资本充足率管理,以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推出为标志。第五个阶段是全面风险管理,标志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西方商业银行大概处于第四个阶段向第五个阶段过渡的时期,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仍处于第一阶段。

2.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审贷分离制度。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线以纵向式为主,为了适应这种体制,其审贷序列也都是纵向式的。而目前国内银行的审贷体制基本上是横向的,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度。

3.风险管理方法单一

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全球化,使得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观察到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非常丰富,而且分类科学、量化准确、手段先进。风险管理方法朝计量方法和模型化的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的重要发展。目前,普遍使用到的计量方法有针对市场风险开发的以风险价值VAR为代表的计量模型、KMV模型等 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征之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还具有其自身的独有特征:

1.直接造成货币资金损失

信贷风险区别于其他风险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直接造成货币资金的损失,因为信贷风险源于银行的信贷业务,而银行又作为整个国民经济货币控制的载体,一旦银行的大额信贷资金无法收回就会造成整个银行体系的货币供应量减小,资金流动性紧缩。

2.具有扩散性、涉及面广、金额巨大

银行信贷风险的扩散性是指个别银行经营出现危机会迅速扩散到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整个银行业中各家金融机构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而银行与银行之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家银行倒闭会造成社会公众对其他所有银行的信任危机,诱发集体的金融风潮。

3.管理要求高

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不可以经验主义为主,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错综复杂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信贷风险管理要具备更高的素质,能统筹全局、具有前瞻性,对每笔信贷业务的中潜在的风险都要有一个预期,而且要制定出一系列应对“预期”突发状况的措施,本身就是对信贷风险管理者能力的一个挑战。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原因

(1)社会信用环境及法律制度。由于国有银行和企业主体的同一性,使两者的契约关系产生非强制性,这使整个社会信用基础相当脆弱。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复杂的银企纠纷在求助于法律时无从谈起和奏效。

(2)政府的干预。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出台,政府干预银行信贷工作有所好转,但这种现象仍比较普遍。如为了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必须对企业等技术开发、进步提供贷款支持,且贷款利率很低;为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央政府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对贫困地区提供扶贫贷款等等。这些政策性贷款由于受政府命令的影响,一般在项目评估和审批上把关不严,借款人对贷款的管理和使用上都缺乏足够的严肃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行为扭曲,使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金融体系不健全。不健全的金融体系不但是诱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利于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最终不利于银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目前最突出的就是利率管制问题。

2.商业银行自身原因

随着商业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从风险管理方面来看,仍有很大缺陷,主要是:(1)风险管理定位不准确;(2)缺乏风险预警机制;(3)风险分析工具不科学。

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完善,水平不高是形成信贷风险的重要内部因素。从制度体系上看,内部控制制度、贷款审查制度薄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难以落实到位。从管理体制上看,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体制。但从风险管理方面来看,仍有缺陷,主要是风险管理定位不准确,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分析工具不科学;各种风险管理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从经营机制上看,决策机制不健全,对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的约束;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充分制度化。

四、A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A银行(因银行的隐私,故用A银行代替)是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具有良好投资价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位于浙江。

1. A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

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

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2. A银行信贷风险应对措施

(1)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

(2)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意识。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重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完善审贷分离制度,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后管理,进行贷款跟踪。总之,完善内部控制,防范内部风险,加强全程控制,实现从以补救为主的控制向以预防为主的控制转变,从而提高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1.加强银行内部管理

为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重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改革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体制上,加强过程控制,完善内部控制,防范内部风险,实现从以补救为主的控制向以预防为主的控制转变,以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2.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对信贷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控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稳定的预警制度和预警机制,以确保信贷工作能安全顺利进行。建立预警制度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的组织管理体系。应由总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行信贷风险预警工作,确定需要重点监测预警的行业、区域、产品和客户群;组织各分行对特定目标进行信贷风险预警,明确其职责,以及对分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建立一套完整和连续的风险预警数据库。风险预警数据库可分为两个层次:总行为一级数据库,内容主要是与预警目标相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和现代决策信息;分行为二级数据库,内容主要是微观经济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总行和分行之间,以及分行和分行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三是改进风险预警的方法和计量模型,并注重培养从事风险预警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加强贷后管理

就一个具体的贷款项目而言,贷后的项目建设、运营到还贷完毕的时间远远长于贷款决策的时间。作为保障银行利益,实现管理目标的最后一道屏障――贷后管理,即控制――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可悲的是,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没能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以至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不良贷款,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进行贷后管理,就要加强贷款的基础管理,健全信贷档案,及时对账及时催收;密切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防止其违规操作、挪用、滥用贷款。设立独立的信贷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例如,英国标准渣打银行设立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分开,由它负责贷后管理,对重点客户特别关注,实地考察,及时了解客户贷后情况并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必须独立向董事会或上级行报告,对有问题的贷款提出处理意见。

【参考文献】

[1] 王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探究.中国外资,2012(11).

第12篇

根据市级预算草案,2010年支出重点用于五大方面。

调整产业结构

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为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扶持举措,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安排24.8亿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比如,落实金融机构落户奖励,注入资本金支持股份转让中心等金融要素市场建设。

安排42.7亿元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增加应用技术研发投入,注入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和排污权交易试点。

安排17.1亿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主要是加大贷款担保贴息力度,注入担保公司资本金提升融资功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扩大投资消费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双向拉动作用,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和扩大内需中央投资,活跃城乡市场,扩大内外需求。

安排176.6亿元推动城市建设提速。主要是统筹税费和基金收入,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换乘枢纽等交通设施建设。

安排96.9亿元扩大城乡消费需求。比如,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安排33.5亿元加快内陆开放进程。比如,推进服务外包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支持社保就业

着眼提标扩面建机制,加大财政投人,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安排94.7亿元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其中新增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安排36.3亿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比较有重庆特色的是: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规划免疫等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及城乡孕产妇婴儿保险全覆盖。

安排18.2亿元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重点企业贴息力度;落实待岗培训和困难企业稳岗补贴;完善低保和就业政策联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社保平台信息联网全覆盖等。

繁荣社会事业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安排85.2亿元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补助区县提前完成塑胶运动场建设;免除农村贫困生和涉农专业中职学生学费;加快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和民办高校建设等。

安排13.4亿元推动文体事业进步。主要是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文艺精品创作和哲学人文社科研究。

安排99.2亿元强化公共服务管理。主要是保障党政机关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等。

统筹区域发展

遵循市与区县25:75分配格局,坚持分类扶持,强化激励约束,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安排191.5亿元提高保障水平。主要是财力下沉,进一步发挥转移支付均衡性作用;完善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补贴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安排66.1亿元夯实内生动力。主要是实施“两翼”市级税收增量全额补助;推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免除区县扶贫配套加快整村脱贫;支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村社便道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施生态区域保护转移支付。

安排41.4亿元拓展辐射功能。主要是推进内环外移和优化布局,提升主城发展空间和辐射带动力;落实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专项资金,强化综合服务功能;31个郊区县社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9.3亿元,推动公共设施建设提速;落实101个市级中心镇和4个重点示范镇补助,增强综合承载和集聚效应。

财政三举

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报告提出,财政自身要实施三大工作举措。一是开源节流。一般预算、基金预算“两手并重”,做大收入规模。继续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零增长。统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历年结余,纳入部门预算滚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