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薪酬制度管理

人事薪酬制度管理

时间:2023-10-08 15:4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薪酬制度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薪酬制度管理

第1篇

1.制定人事政策前,必须深入临床调研。制定医院的各项人事制度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以深入临床和基层调研为基础,做政策需求调查和广泛的调研后,再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管理政策和措施。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深入科室访谈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充分征求意见,不仅要征求领导和各临床科主任的意见,还要征求政策实施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使“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文关怀理念能得到充分体现。

2.人事政策实施后,做政策效果评估。人事政策实施后的半年至一年,应进行政策效果评估,评估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什么问题,应如何完善,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和梳理,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人文关怀与人才招聘

1.招聘信息严谨求实、内容清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招聘信息的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内容清晰”的原则,不能出现歧视性的内容。应聘人员需要通过医院的招聘信息来实现对医院的文化、医疗水平、发展历程、未来方向以及所招聘岗位的职责、胜任条件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判断自己是否适应医院文化、满足医院要求,并做出是否加盟的决定。准确无误地招聘信息既是对医院形象的维护,也是对应聘人员的尊重。

2.应聘岗位的薪酬、福利和晋升等在面试环节应让应聘者知晓。医院的薪酬、福利等一般不便在招聘信息中广泛,但人事部门应在面试环节让应聘者知晓应聘岗位的薪酬、福利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的信息,让应聘者对应聘岗位的工资福利和晋升通道等有一定的了解,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

3.招聘程序公开透明。人才招聘的各项程序应在阳光下进行,公开透明。对招聘各个程序的面试者名单及其基本信息进行公示,从符合科室考核的人员名单,到医院面试的人员名单,再到最后通过体检录取的名单,均在医院的网站上进行公开公示。

4.及时公布面试结果。面试结果出来后应在一周内给予应聘人员正式回复,避免应聘人员急切等待,除了转达招聘结果外,还要表示感谢。

三、人文关怀与劳资薪酬

1.薪酬制度兼顾公平与激励。薪酬制度是建立和维系医院与员工用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医院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内部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部门在制定医院薪酬方案时,应本着“公平性与激励性兼顾”的原则。所谓公平性就是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付出要和所得成比例。所谓激励性,就是薪酬要保证充分发挥薪酬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岗位职责并达到更好的岗位工作绩效。公平性的薪酬制度要考虑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个体公平。与同时间段、与同地区同性质的医院相比,医院的薪酬状况;同时间段、与同地区同岗位相比,员工薪酬状况;部门内薪酬公平性;部门间薪酬公平性;与工作付出相比的公平性;核心员工与一般员工薪酬的公平性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主要考虑薪酬晋升通道的问题,即员工的薪酬晋升不仅要根据资历、职称等晋升,而且要和技能提升、工作量上升等联系紧密,还要考虑对临床一线员工的关怀。

2.可持续提高员工收入。薪酬待遇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员工体面工作的重要标志。医院人事部门应锲而不舍地寻求员工利益和医院利益的平衡点,依据法律、科学分析、谋求“双赢”,既考虑医院的发展成果,又兼顾长远利益,可持续提高员工收入,使员工能共享医院发展的成果。

四、人文关怀与职称评审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服务。医院人事部门是职称评审的组织牵头部门,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是医院人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严谨、高效、人文关怀的职称评审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进行摸底。二是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主动服务,认真细致把关,指引申报人员完善申报资料。三是及时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评聘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四是加强工作透明度,及时对评聘动向进行公示。

2.让员工充分了解职业晋升政策,更好地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卫生技术人员素质较高,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是人事管理中的特殊群体,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有非常强的自尊心、尊严感,不仅需要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更希望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他们具有很大的成就愿望。在他们进入医院当天起,医院人事部门要让员工对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职业晋升政策有充分了解,从而确立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奋斗,让每一个员工发展与医院息息相关关,员工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医院的发展进步。

五、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薪酬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81-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市场化机制改革也将不断深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薪酬管理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性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薪酬因素至关重要。

一、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现状

作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改革在持续进行的过程中问题也层出不穷。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高校对教师的管理通常都实行基于技术职务的管理体制,由国家财政拨款,以致教师工资带有明显的官本位制,不能体现出教育活动创造性的特点;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很难像产品一样“计件”,无法准确地考核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导致教师分配很难有科学的量化标准。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无法兼顾效率与公平

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一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然而现行的高校薪酬制度中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并不完善,导致教师的工作绩效无法准确得到量化,教师的酬劳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不紧密,不能有效拉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差距,残留着传统薪酬中平均主义的弊病,没有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以课时费为例,处于同一级别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待遇都差不多,课时费主要是以上课的学生人数为标准制定,不考虑教师的教学造诣等综合指标,这往往只能体现出数量的多少而非教师授课质量的好坏,通常也忽略了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作为知识型人才的价值也得不到充分体现。

2.工资梯度不明显

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强化岗位,以岗定薪"的专业职务等级工资制,但当前高校一般只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个等级,工资梯度不明显,上升空间小。在高校工作的教师一旦不能达到某个职务级别,工资上升幅度在多年之内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同时,教师专业职务等级晋级考核标准非常严格,为了成功晋级获取更高的收入,教师在晋级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一些教师奋斗一生都未必能晋升到教授的级别,工资也就一直得不到显著提升,这难免会挫伤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之近些年一些高校为了提升整体师资水平,要求教师在固定年限内实现晋级,否则就要面临被解聘的危险,使得教师不仅要努力晋升,而且还要承受被解聘的压力,甚至出现了一些教师重学术、轻教学的现象,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3.工资弹性小,福利制度缺乏灵活性

目前高校内部的各类津贴普遍弹性较小,不能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专业拉开差距档次,存在动态薪酬差距比较小的现象,其波幅也不能和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数量和质量紧密结合、及时反馈、适时兑现;教师福利制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同的教师在不同时期需要的福利不同,年轻教师可能更需要休闲旅游资助和买房资助,中老年教师可能更关注子女教育和商业保险,而一些教师也许急需的是购车资助。但是,当前高校福利制定时未对教师群体进行细分,做不到针对教师需求量身定做,不仅使福利效用大打折扣,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

二、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的主要策略

1.改变以职务和资历为中心的模式,建立“三元结构薪酬制度”模式

构建教师的“三元结构薪酬模式”,首先要将教师岗位细分为教学科研岗、教学岗、科研岗三类。对于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要求在完成教学责任外,还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对于教学岗位的教师,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在完成教学责任外,若发表学术论文,其发表的论文享受与其它岗位相同的绩效奖励;而科研岗位的教师则在承担国家级的科研任务的同时,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针对现有工资结构的保障比例过高、激励比例过低的情况,应对“三元”结构比例进行优化,降低基本工资比例,提高调节功能,特别是激励功能的比例,突出薪酬的激励功能,实现薪酬由保障型向激励型的转变,最大程度地发挥薪酬的综合效能。从诸多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实践看,“三元”薪酬结构中的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和岗位绩效工资的比例为40%:10%:50%比较合适。

2.打破“平均主义”现象,加大岗位津贴制度的改革

岗位津贴制度是一项重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它旨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转换机制为核心,通过改革强化岗位,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废除职务“终身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充分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岗位津贴属于可变薪酬,是由高校自行设立的、直接与工作绩效挂钩的浮动薪酬、奖励薪酬或绩效工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激励性,实现不同的岗位津贴能反映相应岗位的责任和义务,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弱化教师行为的功利性,扩大激励机制的长期性

高校教师薪酬改革的激励性就是指要在内部各类、各级职务的薪酬水准上,适当拉开差距,真正体现按贡献分配,实现薪酬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减弱教师行为的功利性,一方面做到不同的教师之间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特殊的薪酬,以激励全体教师产生更加高效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和尊重历史,在保证关键及重要人才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其他人才的发展,既要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能保证其他人才的稳定发展。高校薪酬制度的激励强度只有与人才市场的“价格”保持相对一致,才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072-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薪酬为我国事业单位工资雇员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反映和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它关系着该单位人才的去留和效用发挥。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化,建立和完善薪酬制度,改变不适应的部分,将成为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改革是强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薪酬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单位组织对员工在工作上的贡献做出相应的各种回报。薪酬包括外部回报和内部回报,外部薪酬包括员工的工资、奖金、公休假、额外的津贴等;内部回报指员工在心理上的感受所受到的回报,看不见也摸不着,包括参与企业决策、向员工颁发证书,作为一种精神奖励,如果企业运用得当,也能对员工心灵进行抚慰,对员工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薪酬管理的意义有四个方面:有效的薪酬管理有助于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有助于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体制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系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传统的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这就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了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单位引进人才和增强单位之间竞争力起到了制约作用。

然而在事业单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即使该单位的整体收入水平比其他单位的高,但是单位的员工对其工作单位仍然抱着不满的态度,牢骚满腹,对自己所拿到的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薪酬并不感到称心满意,反而对本单位中工作量小于自己的或者和自己差不多收入的同事而感到愤愤不平,因而消极怠工,没有工作积极性,具体体现在影响工作绩效,怠工缺勤及对工作不满。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将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工作职能,如果多个单位存在着这种情况,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管理市场化程度低

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职能特点的限制,导致员工的薪酬标准与市场价格脱轨,一些从事简单劳动的员工工资高于劳动市场的平均价格,而一些复杂的劳动岗位工资却低于劳动市场平均价格,这样就会导致那些从事复杂劳动的员工在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尤其同本单位那些从事简单的劳动员工相比较的时候。此外,近年来,虽然事业单位引进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但是具体实施程度不高,因此事业单位的员工相对于私营企业的员工来说,因工作表现不佳而被淘汰的可能性不大,这样就给事业单位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事业单位想留的人留不住,想淘汰的人又淘汰不了。

2.薪酬制度管理缺乏激励性

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事业单位的工资是由政府人事部门参考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情况统一制定酬薪,然后发放到各事业单位财政部门。而私营企业不受全国性统一工资制度的限制,在企业内部根据不同职能、不同性质、不同分工来分配不同工资的分配模式,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就缺乏激励机制。所以,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由于没有工资增长的利益驱使,导致他们滋生一些错误的工作态度,长此以往,他们会觉得在事业单位干得多的不如那些干得少的,干得好的不如干得差的,缺乏积极性和足够的热情,这样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会变得非常缓慢。

3.薪酬制度管理偏向职务

私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在人才薪酬管理方面有许多不同,私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往往都是有才即用,企业的领导会挖掘提拔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他们不会在乎你的学历、年龄、资历,只要你能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领导就会给予这个员工更多的薪酬激励,这样就为企业更好的留住了人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在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是和职工的职务职称、学历资历相挂钩的,也就是说,一个新进入单位的员工无论多么努力,业绩上有多么出色的表现,其工资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的水平,反倒是在单位干得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人,则晋升工资时,级别就会越高,增加的工资额也就越多。这样的薪酬分配制度会使一些工作业务强,实际能力突出,业绩表现较好的年轻人在领取酬薪的时候感到不公平,长此以往,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也就大大降低了。劳动与回报之间的不平衡也导致了一部分实干型人才在工作中失去激情,他们的努力在无法得到单位物质肯定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跳槽,另谋高就。这样事业单位就会损失大量人才,不利于单位的发展。

4.绩效考核与薪酬收系不紧密

事业单位在员工的津贴发放上,最初设计的是跟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年终的时候应该按照考核结果来发放。大部分单位虽然实行了年终考核制度,并向员工大力宣传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承诺年终绩效考核的成绩决定员工发放的薪酬福利,但最后都流于形式,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制度去体现员工工作表现之间的差异,没有把绩效考核兑现到薪酬津贴中去,这其实也是一种平均主义和形式主义。

四、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保障单位职工的薪酬利益,避免更多的人才从单位内部流失出去,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妥善处理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关系,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在薪酬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建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薪酬制度管理的合理性,提高单位与外界的竞争力,在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就要相应的参考市场外部,这就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掌握全面准确的薪酬信息。单位可委托专业的咨询部门做调查研究,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同行同业作为参考对象,通过薪酬调查,分析薪酬走势、各职位薪酬水平、福利状况等信息,然后根据市场提供的薪酬数据来确定薪酬的竞争策略。

2.建立基本的薪酬制度

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以岗定薪”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实行薪酬制度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科学计算岗位职责与岗位效用在整个单位中的价值,然后同比赋予岗位薪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作用,要针对不同人不同岗位,深入细致进行评估,合理制定岗位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这样建立起来的薪酬制度能够很好的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人才工作创新的积极性。

3.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为了体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主要是根据职工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出勤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态度、服务的精神、迟到早退、缺勤休假等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事业单位可以从原有的整体考核变为层层分级考核,这样会更容易操作。在考核体系中,上级可以对下级设定考核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划拨相应的绩效工资,要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杜绝平均主义与,这样更有利于人才的引进,使年终薪酬福利更具竞争力,激发员工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4.注重精神奖励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现代的薪酬体系除了经济报酬外,更加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除了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外还设立了许多奖项,例如“优秀员工奖”、“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对员工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这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肯定,以抚慰员工的心灵,满足他们的自尊心。此外,领导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情况,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私下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多给予一些关怀,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上级领导对他们的重视,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5.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薪酬观

许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即使年龄较大、工资较高,他们还是对现行薪酬制度不够满意。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思想工作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薪酬不是你人生唯一的目的,马斯诺著名的“五层金字塔”理论说的就是人的需要,金字塔的第一层是生存的需要,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最后一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这个定理可以看出,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所以,在解决了基本的需要以后,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总看着眼前的利益,这样永远也做不成大事情。告知员工社会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盲目与他人攀比,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这样认识会更客观一些。在工作中要反对按酬付劳的心理,因为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重要杀手,对己对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中要建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本的薪酬制度,注重精神激励,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薪酬观,从内部和外部彻底打破平均主义,通过对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实现人才价值的公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创事业单位发展的良好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远民.关于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探讨[J].中国工会财会,2014(9).

[2]杨涛.完善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对策[J].中国科技评论,2010(1).

[3]刘守东.走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J].经济师,2012(4).

[4]石雪清.浅析中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5]蒋凤春.论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

[6]徐敏.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4).

[7]周莉莉.关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

[8]杜丽红.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

[9]王凌峰.薪酬设计与管理策略[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10]伍景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第4篇

要把握好薪酬多维分析的原则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若想对企业薪酬体系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原则是行动的基石。

其一,要全面系统。要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薪酬状况,包括薪酬数量分析、薪酬体系结构分析、纵向薪酬历史分析、薪酬激励效果与激励因素分析、薪酬外部竞争性分析等方面。

其二,实用性要强。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对薪酬结构、激励效果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期获得真实的结果,便于企业对症开方,优化和变革自身的薪酬管理体系。

其三,须内外兼顾。为了掌握企业内部薪酬水平与外部薪酬的差异,要注意薪酬分析的结果必须具有可比性,通过一些客观指标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得出薪酬分析可比性结论,便于以后进行薪酬分析和改进。薪酬可比性包括薪酬内部可比性和外部可比性,前者反映内部结构和内部公平性,后者反映外部竞争力。

其四,要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这有助于分析结果更科学合理,主要包括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居中趋势分析法、离散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

薪酬多维分析具体操作

1.综观薪酬总体状况

薪酬总体状况分析主要包括薪酬发展趋势、频数分布等几个方面,薪酬发展趋势主要采用极值指标、居中趋势指标、均衡指标等全面分析企业的薪酬现状。其中,极值指标包括极大值、极小值、极差等;居中趋势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等;均衡指标也称薪酬比较比率,是指薪酬平均值与薪酬范围中点值的比值。薪酬频数分布主要采用图表直观反映企业薪酬的频段分布情况。

如图1,近几年,企业人均薪酬水平快速增长,2007—2009年人均薪酬增长率均在15%以上,不仅远远高于全国本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本市、本省平均水平。

从图2薪酬频数分布看,2010年薪酬收入在2万以下的仅占总人数的10.27%,2-10万的占86.71%,10万以上的仅占3.02%,总体分布呈纺锤形,薪酬区间分布较为合理。

2.厘清薪酬内部结构

主要是分析企业员工薪酬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各职位之间的薪酬状况,客观反映企业薪酬组成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各职位之间的薪酬结构的合理性。

从表1可以看到,目前企业薪酬组成结构较为合理,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固定薪酬占薪酬总数的61%,浮动薪酬占薪酬总数的39%,既有利于他们安心工作,又增加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企业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大其浮动薪酬所占的比例,有利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相反,一线生产人员,其岗位附加值相对较低,加大浮动薪酬所占的比例,有利于增强其竞争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营销人员承担销售指标,固定薪酬占薪酬总数的比例低于管理人员,浮动薪酬比例大,有利于激发其挑战销售目标、超额完成任务的激情和干劲。

3.与外部薪酬数据进行比对

主要是通过与行业人工成本、市场薪酬等的比对,来评估企业人工成本、薪酬的市场竞争力。人工成本分析主要是采用财务方法评估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诊断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析指标包括:(1)总量指标,如人工成本总额(人事总费用)、人均人工成本等;(2)人效指标,如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等;(3)结构指标,如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工资含量等;(4)比率型指标,如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单位人工成本创销售收入额、单位人工成本创利润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等。

如图3,企业人均利润增长较快,2010年人均利润达到20.48万元,比2007年增长145%,比外部标杆企业人均利润平均值高77%。

如图4,企业人均销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人均销售收入达到55.59万元,比2006年增长117%,但与外部标杆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

人事利润为利润总额与人事总费用的比值,说明了人事费用支出对企业利润生产的贡献。如图5,企业利润总额与人事总费用的比值呈持续上升势头,2010年每元人事费用带来的利润达到4.22元,比2007年增长42%,比外部标杆企业平均值高240%。

人事销售收入为销售收入与人事总费用的比值,说明了人事费用支出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贡献。如图6,企业销售收入与人事总费用的比值也在呈持续上升势头,2010年每元人事费用带来的销售收入达到11.46元,比2007年增长9%,接近外部标杆企业平均值,比中位值高27.37%。

4.了解薪酬满意度

评估员工对企业薪酬满意的程度,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问卷从企业薪酬制度、薪酬福利、个人收入、绩效薪酬、绩效认可等方面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考察企业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满意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对企业的总体满意度高于行业水平和中国最佳雇主,总体满意度比医药行业、最佳雇主分别高33%、8%,薪酬满意度比医药行

业、最佳雇主分别高8%、15%。

在对部分员工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员工对薪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薪酬的透明度两个方面。调查问卷结果同样显示,虽然80%的企业员工清楚地知道其绩效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之间的联系、绩效考核制度能帮助其有效提高自己的绩效表现,但仅64%的员工认为其绩效得到了公平合理的衡量;由于实行密薪制,虽然60%的企业员工觉得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比较合理,但是相对于其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只有46%的企业员工认为其薪酬水平是合理的。这总体反映了企业目前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

5.考量薪酬影响因素

主要是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薪酬激励效果的因素,如年龄、岗位、职级、部门等,掌握该因素对薪酬激励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模式,以利于薪酬体系的优化改革。分析结果表明,岗位薪酬级差、部门薪酬级差等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与员工薪酬满意度的相关性较强,如何协调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是薪酬制度设计的重大挑战。

通过以上各项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薪酬水平增长较快,薪酬组成结构较为合理,人力资源效率位居市场高位,除人均销售收入外,其他各项人均利润额、每元人事总费用带来的利润额及销售收入均高于市场标杆水平,人事总费用投入适度,员工对企业薪酬满意程度较高,企业总体上处于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企业针对薪酬管理上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保持优势发展、改进提升的举措:通过制定薪酬沟通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使员工薪酬沟通日常化、考核制度化;建立绩效沟通平台,制定了绩效沟通与提升发展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员工访谈等形式,评估员工对考核公平性的认识和提升情况;运用美世咨询公司的IPE职位评估工具,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职位评估,搭建了职级体系,对薪酬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调整;制定了“十二五”薪酬管理发展规划,以支持企业“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施中需注意的要点

其一,注重基础数据的积累。多维分析中的一些数据是企业多年薪酬状况的记载和分析,比如要建好人员信息数据库、薪酬数据库、岗位薪酬地图、人工成本数据库以及企业经营指标数据库等,以便随时抽取人员变动信息、岗位变动信息、薪酬变动信息、薪酬结构变化数据、薪资增减变化数据、人工成本数据及人力资源效率数据等,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平时多做功课,才不至于用时“翻旧账、攒数据”,耗费精力、影响效率。

第5篇

【关键词】分配制度 考核激励机制 深化 完善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智力是活的知识力量。”作为一个企业稳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改革分配制度使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突破口。健全完善合理有效地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国有企业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激发职工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试从考核激励机制的视点出发,分析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

国有企业为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稳步进行了各项分配制度的改革。目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处于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有企业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际已进入准市场状态。然而,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仍然普遍存在着不适应发展需要的一系列问题:存在着一个较庞大的管理机构和一支较庞大的管理队伍;用人制度上的终身制观念,使企业对不需要的人员无法解聘,而企业急需的人才难以进来;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观念,导致收入分配难以体现水平、贡献和业绩的差距,难以按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拉开差距;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使得聘用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功能;干部管理上的能上不能下,导致按人设岗,机构和管理人员膨胀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良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能力,所以国有企业目前必须把人事分配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上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形成人事相宜、办事高效、行为规范、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高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尊重人才,有利于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完善考核体系,这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总趋势。

二、目前,国有企业人事方面分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一)分配中仍存在着的不公平、不完善问题

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对于职工工资标准有着统一的规定,不同学历人员基本工资一样,使多劳者不能多得,优势者得不到优酬,从而无法刺激不同岗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致使人才的流失。

(二)人事部门分配激励机制中存在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人事部分分配激励机制没有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遵循分配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使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没有更好地参与到收益分配之中,导致分类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国有企业在工资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工资水平,忽视改进工资制度的转变,尽管近年来工资制度更加关注对员工贡献的回报,然而工资对员工行为的牵引和绩效的改进的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不能建立起健全的激励机制,没有刺激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分配形式中某些环节失灵或失当

例如综合指标过于繁琐不便考评时操作,综合目标被淡化,考评环节缺乏监督制约。而对于有些部门的奖励制度的无标准性,有的奖金提取比例过低,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有的过高,又损害了集体的利益。另外,由于企业所处环境及某些政策的变化,一些不公平、不完善的方面逐渐表现出来,所以现有的分配制度需尽快地进行改革完善。

(四)岗位的设置、考核与目标任务脱节

在国有企业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不单纯是人事制度改革,而且是与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紧密联系的。不同岗位的目标任务不同,执行的岗位工资标准也不尽相同。以科研科教岗位为例,科研者肩负科研、创新等多项任务,但是在岗位考核工作中,将注意力只放在了科研者在“量”上是否完成,忽视了“质”的要求;在科研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中只注意了承揽任务的总经费,轻视了抓科研质量工作。

(五)重视员工经验,缺乏对年轻员工的激励力度

由于受到辈次观念以及工作经验多少的观念影响,使得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影响了部门人才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年轻员工在现有人事分配制度中也是极易忽视的群体,岗位低而工作量高的情况致使年轻员工很容易因为激励不当而出现难以稳定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调整机构,做好“四定”(定编、定岗、定员、定责)工作

国有企业应该将根据企业管理部门的规定和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现有人事机构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个岗位的基本职能,使部门及员工明确自身的任务。

(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符合国有企业的有特色的分配制度。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对于教学科研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者,要给予重奖;同时实行目标管理、岗位津贴、业绩津贴、目标考核奖等,逐步提高员工待遇,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体制

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各类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避免采用单一的薪酬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的做法,对于高层次人才尤其要注意精神鼓励,发挥其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创建良好的企业工作环境,使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使员工在政治上、思想上也得到关心和尊重,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四、对国有企业人事部门如何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几点建议

(一)加大人事部门分配的自

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可以加大人事部门内部各部分的分配自。掌握内部分配的自也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法律以及企业内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使人事方面各组成部门拥有自主分配权,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搞活企业内部的分配机制,刺激员工工作的热情。

(二)完善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国有企业人事部门的分配制度可以以“效益升,薪酬升”“效益降,薪酬降”为基本的分配原则。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重在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确定薪酬水平,通过薪酬与业绩挂钩力图影响员工的未来工作行为和引导员工关注绩效的改进。它的核心在于对薪酬观念的转变,即薪酬不再是员工的一种权力,而是必须随着个人、团队绩效的变动而变动。无论是实行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还是市场化薪酬制度,抑或是基于知识、技能或能力的薪酬制度,均应引入可变薪酬理念,并提高可变薪酬的比重,加强绩效考核与组织薪酬战略的联系。通过薪酬体现、承认员工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加大对关键人才、骨干员工的激励力度。只有建立一个基于能力和工作绩效为导向的激励制度,才可能真正形成强大的工作“发动机”,推动组织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与基础,是组织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为将绩效与报酬挂钩,组织需要准确的测量个人的绩效;为了员工的开发,员工需要得到关于他们优点与不足反馈。同时,组织需要员工的绩效信息来指导组织的培训和开发工作,改进员工的绩效问题。成熟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分配激励机制改革的基础。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薪酬制度注定是要失败的。以绩效改进和人员开发为目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充分体现职位个性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绩效管理,是组织薪酬制度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该过程通过员工和其直接上级之间达成绩效协议,对工作形成明确的目标和共同的理解,推动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进而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核定岗位职责,量化工作任务等方式,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使员工收入与贡献大小,绩效成果挂钩,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四)建立有针对性的薪酬管理机制

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针对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激励性的计酬方式。使各行业员工工资货币化、透明化,加大员工工资与各行业工作业绩挂钩的力度,量化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可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同时,要充分考虑各行业岗位的不同特点,在收入分配上给予不同定位,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更加注重向关键岗位,比如设计院等技能岗位倾斜,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拉开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从而达到“凝聚关键人才,激励骨干队伍,调动一般人员”的目的。

(五)建立健全员工的业绩考核制度

健全的业绩考核制度要根据不同部门人力资源的情况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要紧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把坚持完善基本指标与优化改进分类指标相结合。要牢牢把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关键绩效指标,抓住出资人最关心、对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下工夫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改善薄弱环节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1.技能考核。院通过专业技能测试,对各专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分专业进行实例考试,确保人人过关,持证上岗。

2.学习考核。院每年初均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计划,确定各类人员全年应完成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主题及时间安排,综合管理办公室监督执行,年终进行逐一评价,相关记录纳入个人档案。

3.履职能力考核。根据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要求进行考核,主要是后续责任人对前面责任人的考核,即校核人考核设计人,审核人考核校核人,主管总工考核审核人;以及下行专业考核上行专业。考核结果直接与项目奖金分配挂钩。

4.职业素质考核。对员工遵守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方面的失误进行记载,并作为下年度确定岗位的依据之一。

5.年度考核。年终通过个人述职、部门考核、综合管理办公室考核、院长办公会审议等一系列过程,对员工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种类型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职称聘任的主要依据,优秀者可以低职高聘,不称职者则高职低聘。

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核,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新员工成长更快,使我院保持了较强的技术实力,为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同时,要完善考核激励约束体系,把业绩考核与奖惩任免相结合。重点在规范,关键在考核。要坚持年度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紧密挂钩,任期业绩考核结果与奖惩任免紧密挂钩,逐步建立起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对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业绩优秀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和贡献相称的薪酬和奖励;对超额完成个性化指标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单项特别奖励;对困难企业实现大幅减亏、扭亏为盈的企业负责人,给予特别奖励和重用。

五、结论

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改革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国有企业的重点问题。国有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所有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国有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陆平.魏向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2]张同全.企业人力资本产权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3]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6篇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薪酬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89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1

1 新形势下医院薪酬管理发展需求

医疗机构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快速稳健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而言至关重要。纵观当前社会局势,基于新形势下的医疗改革如火如荼,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影响医院薪酬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故此,完善新形势下医院薪酬管理制度,对当前医院良性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就我国现行医院发展趋势而言,公立医院数量及重视程度远高于私立医院,由此该机构的薪酬管理制度往往优于私立医院薪酬体系。然而,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民营资本的引入思潮,促使着当前医院机构针对薪酬管理作出相应调整,以便其配合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最终发展价值。由此可见,社会经济模式转化催生了医院薪酬管理的发展与建设,其对医院薪酬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促进医院薪酬管理良性发展。

2 新形势下医院薪酬管理现存弊端

2.1 科学薪酬管理意识不强

随着国家对医疗事业重视的不断提升,国家积极推进医疗制度改革,使得更多受众群体可以接受良好的医疗服务。在国家积极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也积极进行薪酬管理改革,调整各项管理方式,为不断推进医院管理奠定基础。在新医疗改革大背景下,大多医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医院薪酬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意识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当前医院薪酬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忽视薪酬管理意识,在医院运行过程中,过于重视对于医疗技术的提升,导致薪酬管理意识不强。

2.2 薪酬政策制度规划欠佳

分析当前薪酬制度发展情况可知,医院基于新形势下的薪酬政策制度体系建设规划性欠佳,造成医院薪酬管理手段不科学。细窥其政策制度规划可知,不科学的规划思想与操作手段令其内部薪酬管理十分混乱,且容易产生腐败现象,无法迎合时展需求。与此同时,不规范的政策制度规划令考核评价机制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凸显政策制度的公平公正。由此可见,薪酬政策制度规划欠佳严重影响了当前医院薪酬管理科学发展,对医院的合理建设与发展规划产生了不利影响,无法有效推动医院贴合新时展需求,大大限制了医院的发展脚步。

2.3 薪酬激励体系建设不足

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实行了薪酬激励制度,并且与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相适应,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医院管理人员对于薪酬激励体系的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使薪酬激励体系无法实现效果最大化。其次,工作者的绩效考核标准不完善,在传统机制中工作者的绩效考核衡量的标准与工作的各方面息息相关,甚至与部门的经济效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这就导致绩效考核缺乏科学化的衡量标准。最后,对于薪酬激励体系的尺度难以把握,由于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特殊,导致薪酬激励体系存在差异化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薪酬激励体系的权威性。

3 推动医院薪酬管理改革方法

3.1 提高科学薪酬管理意识

薪酬通常是指在提供劳务后所获得的报酬,薪酬管理是企业运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企业组织只有重视薪酬管理,才能使更多优秀员工继续为企业组织服务,医院也为如此。通过对当前医院薪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当前医院薪酬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医院应当提高科学薪酬管理意识,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将薪酬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之中,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关系,共同建设医院良好形象。

3.2 有效规划薪酬制度政策

有效规划薪酬制度政策可更科学地引导医院实现薪酬管理科学化,其作为推动医院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当前医院薪酬制度政策落实情况而言,主要问题在于指导原则不当。因此,坚持公平原则,落实合理分配原则将为企业薪酬制度政策建立指明方向。拥有良好的管理标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便可有效推动医院薪酬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由此可见,为确保医院薪酬管理的科学与发展,薪酬制度政策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3 完善薪酬激励建设体系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薪酬管理体系,以此来激励医院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来获得更多薪酬;通过工作人员自身对岗位、医院的贡献程度来进行适当的薪酬激励,使医院工作人员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岗位责任感;加强医院工作人员团队建设,将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团队工作质量相挂钩,积极鼓励每个医院工作者参与到团队活动工作中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制定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标准,确立科学化的绩效衡量指标,同时加强薪酬奖励机制的建设,使其更加权威化和科学化。

4 结 语

我国医院的薪酬管理制度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在新医改形势的推动下,逐步由转变理念向实行改革过渡。做好医院的薪酬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医院的人事改革,更能促进医院的总体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地勘 事业单位 薪酬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勘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地勘单位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提高行业活力与自身竞争力,地勘单位已经渐渐由原来的事业单位,在深化地质工作体制中,转业成为企业集团。从性质上来说仍属于事业单位,但内部则实行企业化管理。改制后的地勘单位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其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好人的问题,一套新的薪酬激励办法的出台变得尤为紧迫。

一、地勘事业单位现行薪酬制度的缺陷与不足分析

1.技术岗位与行政岗位薪酬差距大,行政岗位薪酬低。目前,我国地勘单位普遍存在技术岗位与行政岗位薪酬差距较大,行政岗位薪酬偏低等现象。这不利于地勘单位中对行政岗位员工的薪酬激励,长此以往会打消行政岗位的工作积极性。主要表现在:薪酬报酬偏向技术职务岗位。以地勘单位的科级建制分队为例,百人规模上的分队之中高级工程师、中级职称工程师的最多二十至三十人,但总薪酬报酬可能比行政岗位员工的薪酬高。

2.与本单位效益联系不紧密,市场化程度不高。另外,地勘事业单位员工的薪酬管理与本单位的效益联系不紧密,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也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地勘单位为事业单位性质,工资的调整由国家政策统一制度和执行。当本单位经济效益发生明显的增长时,不与职工的薪酬产生重大直接关系,当经济效益差时,有可能会拖延员工的工资发放,会导致员工情绪上的不满以及工作的积极性较低。而当经济效益提高了,由于受国家政策和薪酬标准影响,员工收入没有明显的增长。因而,薪酬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员工激励作用。

3.考核机制不完善,薪酬与绩效考核脱节。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实行了绩效薪酬制度。但就其落实情况来说,目前地勘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仍不够完善,薪酬与绩效考核脱节现象较常见。主要表现在:许多地勘单位缺少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轻实质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都实行年终考核制度,也向员工大力宣传了考核与薪酬挂钩,并且承诺考核成绩决定薪酬。但是大多数单位因为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最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科学地体现出员工工作表现的差异性,实际上津贴也是一种平均主义。

二、地勘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研究

1.根据岗位不同,建立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为改善当前地勘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偏技术岗位、行政岗位人员薪酬偏低的现状,各地勘单位应根据岗位不同,适当调整和建立新的基本薪酬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各地勘单位应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岗定薪、不同员工分级管理的基本薪酬管理制度。基本薪酬要保证,岗位薪酬根据与岗位对单位的贡献大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各个岗位相对价值而确立合理的科学的薪酬,并确定不同岗位的薪酬级别差额。

2.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另外,当前地勘单位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针对当前地勘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缺乏对员工的有效激励的现状,各地勘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对不同岗位进行确立科学的有效的考核,准确对岗位责任、工作任务进行核算,再通过薪酬激励,通过绩效来肯定和区分员工对单位的贡献。另一方面,应打破平均主义,加大对特殊人才、关键岗位的薪酬激励,合理拉开档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本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更大发挥员工的市场价值。

3.与市场接轨,薪酬管理实现“三公平”。最后,改革地勘事业单位的员工薪酬制度,还应从积极与市场接轨、努力实现薪酬管理“三公平”入手。具体来说,各地勘单位应在本单位的薪酬制度中积极引入企业先进的现代化的薪酬管理理念,在薪酬制度中体现对外、对内和对个人的三种公平。其中,对外公平主要指本单位的工作岗位薪酬应与市场水平相一致。这要求本单位工作人员不低于市场上同类工作性质人员的工资水平,以期达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目的。

总之,面对新变化、新局势,地勘事业单位薪酬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今后地勘事业的发展做准备。地勘事业单位应以薪酬激励为着眼点,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分析并实施适合本单位的工资制度,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变原有事业单位后劲不足的现象,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婧.地勘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研究[J].郑州大学,2011

[2]周海英.某地勘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改进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0):195

第8篇

目前,我国导游人员的收入主要由带团津贴、基本工资、“回扣”和少量小费构成,其中“回扣”收入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主要收入来源存在很大的风险性,至于其他福利和晋升,更是比不上其他行业。最终导游的低收入导致导游在带团过程中经常超计划安排购物点或擅自变更购物场所和次数,降低行住标准,从中牟取暴利――“回扣”。“回扣”是指旅游商店、景点、宾馆饭店等以一定比例从游客的购买额中拿出部分比例付给导游,但是导游人员所得“回扣”只是旅游“回扣”中的一小部分,因为“回扣”要在全陪导游、地陪导游、司机、旅游汽车公司和旅行社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地陪导游的“回扣”通常仅占“回扣”总额的20%左右。

一、我国导游薪酬制度形成的原因

以“回扣”为主要收入的导游薪酬体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我国旅游行业内部得到了默认。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试图改变,但始终没有打破这种使各方利益达到均衡的不正常“体制”,主要是因为它有着一定的生存空间。

(一)旅行社的恶性降价竞争

进入旅行社业门槛较低,旅游业市场机制不健全,旅游线路产品开发缺乏专利性,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的旅行社产业只能采取以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为其主要竞争方式。在旅行社的恶性降价竞争中,导游带团得不到基本的酬劳,还得承担旅行社交给“人头费”和签单任务的压力,使得导游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购物上,这是造成以“回扣”为主的薪酬制度的根本所在。

(二)导游聘用关系的不稳定性

由于旅游存在淡旺季,也是导游人员有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之分。为了提高利润、节省开支,通常旅行社只会配备少量的专职导游,在旅旺季时就会聘用。由于大批的兼职导游在旅游市场上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流动,缺乏外界对其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自身服务素质提高的动力。

二、整体旅游市场发展的不规范

(一)社会舆论导向较为单极化

由于人们对旅行社和导游员的工作性质和功能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社会舆论导向较为单极化,对导游的批评性较多。游客认为外出旅游,通过旅行社安排和导游员带领进行参观游览,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本可节省的费用被旅行社和导游员所赚取了。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旅行社和导游收取的费用并不是以牺牲游客利益为代价所取得的,而是通过“捆绑式”批量“生产”和“出售”旅游产品,即在批零差价中来实现利润。正是因为缺乏这种认识,使社会舆论对导游员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倾向,一些社会媒体更是在不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推波助澜,大肆渲染,甚至出现了一些恶意炒作的现象,这种社会舆论单极化使游客降低了对导游员的信任度。

(二)对司机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不够

在迅速发展的旅游业面前,旅游车司机的培训和管理已明显滞后。司机接团本身就有可观的车费,所以司机和导游分得同样比例的回扣是不合情理的。由于有回扣可得,部分司机低成本接团,甚至“零车费”或向车队交“人头费”,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氛围。而且旅游车辆多数为个人所有,车主与旅游汽车公司之间是相对松散的挂靠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就使得汽车公司对旅游车的管理和监督有一定的难度。

(三)对餐馆和景点的约束力度不够

导游乱开餐饮发票的行为得到了许多餐馆的默许,为导游私自降低游客餐标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购物回扣,导游还可以更改原定行程或通过压缩景点,以增加景点的形式向游客收取超出景点门票额的高额“加点费”。同时,某些景点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收入,主动将门票额里的一定比例的作为回扣反给导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缺乏约束力的餐馆和景点的存在,为导游收受回扣现象提供了客观的环境。

(四)尚不成熟的游客出游心理

由于旅游本身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和异地性的特点,使得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之前不能不可能完全的了解所购产品的真实质量如何,加之目前我国多数旅游者对选择旅游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问题,相关的其他知识了解不多,就容易被旅行社的低报价所迷惑,所以最终自己较高的旅游期望值往往难以实现。

三、现有薪酬制度的弊端

(一)导游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急剧下降

由于高额回扣的利益的驱动,很多导游人员把获得更多的回扣放在工作的首位,想方设法压缩旅游行程、甩景点、缩短游览时间、引导游客购物等等,其结果是损害了游客应得利益,严重的违背了导游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导游人员把大多经历放到如何增加自己的回扣上来,而不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上,时间久了,导游水平越来越低,导购水平越来越高,导游员变成了导购员。

(二)加剧了旅游产品供给市场的恶性竞争

旅游产品供给市场的竞争,就是服务和质量的竞争。而“回扣”问题的存在,谁给回扣多,司陪人员就带领游客到谁那里去消费,因此,旅游产品供给企业争相给司陪人员高额的回扣,与建立稳固的利益关系链,就使得竞争偏离了正常的发展道路。旅游产品供给企业为了保证司陪人员的高额回扣,不得不以次充好、抬高物价,甚至向游客出售伪劣假冒商品,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剧了旅游产品供给市场的恶性竞争。

(三)严重损害游客的正当利益

依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游客消费多少就应当得到同额的服务,但由于司陪人员从游客消费金中拿走一定比例作为“回扣”,其实质就是窃取了游客的一部分利益,旅游企业只能向游客提供扣除“回扣”额度之后的那部分服务,显而易见,游客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影响了人们跟团出游的积极性,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

由于以“回扣”为主体的导游薪酬体制存在很多的弊端,随之由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已经有目共睹。所以,改革现行的导游薪酬制度,使导游行业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由竞争的新机制,重塑导游良好的职业形象,势在必行。

(一)实施高薪导游政策,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从胜任职业的条件来说,一个合格的导游,要求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等。从对导游人员的要求来看,导游不应该是社会上低收入的工作者。笔者认为,应该提高导游的带团补贴费和底薪的金额,将导游这种职业提升为高薪职业。实行带团补贴差别化,把导游的带团补贴与其提供的服务质量相挂钩,服务质量差的,给予较低的带团补贴,服务质量好的,给予较高带团补贴,激励导游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实行底薪等级制,把导游的底薪与导游的等级相挂钩,相应等级的导游拿相应等级的底薪,允许等级高低不同的导游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激励导游不断提高自身的等级和业务素质。

(二)规范导游小费给付标准

给付小费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对导游工作的感谢与认可。各地旅行社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接团要求和客源状况,制定具体的小费给付标准,事先在旅游合同中定出每位游客应付的小费下限,再由旅游中客人视导游的具体服务水平和质量而浮动。固定而又灵活的小费给付形式,既能增加导游人员的正常收入又有助于导游与游客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这样,将导游的小费收入与导游的工作量和服务质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使导游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以获得较高的物质回报。

(三)执行合法的公对公佣金制度

所谓公对公佣金制度,是指旅游企业之间签订诚信公约,公开承诺不私授私收佣金;企业之间签订佣金协议,明确佣金的收授办法;旅行社与导游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导游人员劳动报酬的管理办法。旅行社应派专人考察相关餐饮、购物场所,选择那些信誉好、质量高的作为定点餐饮、购物场所,游客消费的回扣按商定比例以佣金形式返还给旅行社,再由旅行社按月发给导游及相关人员。公对公佣金制能否真正建立起来,关键还在于能否切实调整好旅行社、导游与住宿、餐饮、景区(点)、购物等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一个合理、公平、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利益分配格局。

五、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的配套条件

除了上述的对策措施外,整个旅游市场的大环境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来保障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加强对旅游司机的管理

作为旅游业接待团队的一线人员之一,旅游司机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汽车公司应该通过和旅行社的紧密配合,制定有关检查和监督、制度培训及严格执行接待程序来加强对旅游司机的监管。

(二)加强对旅行社行业劳动人事制度的监管力度

旅行社在国家发展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旅行社钻国家在劳动人事监管力度方面的漏洞,至《劳动法》于不顾,至职工切身利益于不顾,不给导游人员办理失业、养老、生育、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导游人员生病、养老就成为很大的问题。政府各有关方面应加强对旅行社行业的劳动人事监督力度,督促各旅行社加快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与人事用工,构筑更加公平合理的导游薪酬机制。

(三)提高游客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游客有必要了解旅游质量法律法规和旅游接待工作人员相应工作程序和规则,使之能更好地与导游人员配合,确保游程的顺利进行和服务质量。二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引导游客转变旅游观念,及时传递旅游信息,做出合理的旅游决策。

(四)加强旅游行政部门和行业管理

首先,加强管理力度,重罚违规操作的导游人员。一是要结合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对导游人员实施的计分管理办法,加大对导游人员私拿回扣的处罚力度。二是要建立方便快捷的旅游投诉通道。旅游成团后,导游要把旅游线路上的投诉电话一起印发给游客,维护游客的投诉权。

第9篇

(摘要)

一、法国企业薪酬制度

(一)经营者薪酬制度。

法国人寿保险公司经营者薪酬结构(2003年):

福利津贴包括公车补贴(7%)、补充医疗保险(6%)及补充退休金(8%)

据法国金属制造业联合会介绍,2002年企业经营者平均报酬水平为20万欧元左右。

(二)公司员工的薪酬制度。法国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主要是由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两部分组成。直接薪酬包括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间接薪酬主要包括福利津贴(雇主支付各种保险费用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免费午餐等)。直接薪酬中的固定工资是行业协会确定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如法国国铁普通员工实行的等级工资制——即4等12级制,按月发放:

1等

2等

3等

4等

1级

317.5

欧元

4级

411

欧元

7级

501

欧元

10级

601

欧元

2级

351

欧元

5级

441

欧元

8级

531

欧元

11级

641

欧元

3级

380

欧元

6级

471

欧元

9级

561

欧元

12级

681

欧元

基本工资

奖金

工资总额

维修人员

1800

270

2070

公共汽车驾驶员

1885

290

2175

地铁驾驶员

2020

300

2320

同一行业的职工执行同一标准的工资等级。对于同类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一般雇员的奖金额度相当于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也有企业不设奖金而在年底发双薪。

(三)中层技术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法国中层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与员工工资结构是一样的;即基本工资+奖金。但奖金占工资总额的比例比一般员工要高。

法航飞行员奖金占总收入的70%左右。以下是法航飞行员(2001年)的薪酬水平(基本工资+奖金):飞行机械师:7800欧元/月;飞行员:9500欧元/月;机长:13000欧元/月;资深机长:14000欧元/月。据法航人事部介绍,飞行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一般高于高管人员,甚至资深机长的薪酬水平超过了董事长。由此可见,象法航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高管人员甚至经营者的报酬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高级技术人员。

基本工资

奖金

工资总额

一般干部

2500

375

2875

部门经理

3620

920

4540

高级经理

6100

920

7020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差距不大。

二、政府在企业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政府在调节企业收入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为了调整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规范企业收入分配。

(一)最低工资。

法国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两个层次。国家最低工资标准是由国家就业和互济部确定的;而行业各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则是由代表雇主的行业性企业联合会与代表员工的行业性工会谈判确定的。法国确定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主要考虑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同时也考虑公平工资原则,即对熟练程度、劳动效果和劳动条件相同的劳动,报酬也相同。此外,企业内部各岗位员工的工资标准是由代表雇主的人事部门与代表企业员工的工会的谈判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在不违背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逐步在推进“薪酬个人化”。

目前法国金属制造行业最低工资是1100欧元/月。由于法国国家法定最低工资往往高于行业最低工资标准,这就为行业企业执行国家法定最低工资带来许多问题;同时工作时间(38小时/周降低到35小时/周)的缩短相对提高了最低工资的水平,这就导致了:一方面企业成本上升、生产率相应低下,企业竞争力受到损害,结果是裁员增效,失业增加;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概念的复杂化。

(二)制定集体谈判规则。在法国,企业的工资决策,主要是以集体谈判的形式决定,集体谈判的规则由政府制定。

1.集体谈判的主要内容。

第10篇

一、薪酬制度审计

薪酬制度体系是以薪酬战略目标为导向,进行薪酬规划,制定形成的一系列薪酬管理方案和执行程序。薪酬制度审计就是对这一系列薪酬管理方案、程序等规定完善与否、执行状况如何进行评价与建议。笔者按照薪酬的战略导向、竞争性、激励性、合法性等原则来探讨薪酬制度审计。

(一)薪酬战略与公司战略一致性的审计 薪酬制度设计以薪酬战略目标为起点。从公司目标、战略规划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薪酬战略目标并最终实现公司竞争优势是一个逻辑发展过程,公司战略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及薪酬管理的最高目标,也是薪酬战略审计基准。确保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和内部其他部门战略相互融合,是薪酬制度审计首要问题。另外薪酬战略审计还要确保薪酬战略能支持公司的不同竞争战略,包括低成本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等。如在公司低成本战略目标下,企业薪酬战略是否强调以工作为基础的低工资成本、公司的激励薪酬是否既达到激励目标又没有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是否引进绩效评估作为人工成本控制机制等是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二)薪酬规划是否具有竞争性的审计薪酬规划是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与福利支出相结合的整体规划,薪酬规划的竞争性是企业能否在行业竞争中获取和留住优势人力资源,保持核心竞争力,争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不同企业的薪酬规划尤其是绩效薪酬规划都不一样,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商业秘密。如亏损企业高管享受高薪酬与盈利企业高管拿低薪酬,都容易扭曲激励机制,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选人机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大忌。审计应以丰富的专业经验为依托,通过行业比较分析和历史趋势分析等方法程序,对企业薪酬规划是否具有竞争性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薪酬激励是否具有持续性的审计 薪酬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激励人力资本。薪酬激励要兼顾短、中、长期激励效应,要具有持续性。薪酬激励计划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激励对象的特点设置的。没有持续性的薪酬激励,企业高管和员工很可能出现短期急功近利的行为,从而无法实现薪酬战略和公司战略。薪酬激励持续性审计重点是对薪酬激励计划的条件、时间设置的合理性、长远性进行评价与建议。如绩效薪酬是薪酬激励的主要形式,业绩考核指标是绩效薪酬的计算依据,也是绩效薪酬审计的关键。绩效薪酬持续性审计需要对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否兼顾企业成长质量(如净资产收益率)、成长方式(如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成长速度(如净利润增长率)等予以评价。

(四)薪酬设计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审计 《劳动合同法》、各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国企负责人薪酬规定》等规定既是各行业薪酬设计的依据,也是薪酬制度审计的标准。薪酬设计和支付方面出现的问题、人事薪酬方面出现违规报道或披露,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对上市公司而言则往往直接影响公司股价的涨跌。薪酬设计的合法性审计主要内容包括薪酬设计中劳动支出是否得到基本补偿,有关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工资限额规定是否予以考虑,薪酬制度中是否规定相关代扣代缴社会保险基金、个人所得税等程序等。

薪酬制度审计还包括对薪酬方案的公平性、效益性等评价。薪酬制度审计通过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有效性审查、评价与建议,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为薪酬支付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奠定基础。

二、薪酬支付审计

职工薪酬是指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薪酬支付审计是以企业薪酬制度和其他制度审计为基础,对薪酬支付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的实质性测试。薪酬支付审计包括基本薪酬支付、绩效薪酬支付和福利支出三部分内容审计,另外企业高管薪酬支付作为全球关注焦点,其审计也一并列入进行探究。

(一)基本薪酬支付的审计基本薪酬支付主要包括计件、计时工资的支付审计。基本薪酬支付审计主要包括核对员工数额的真实性、核算工资数额准确性、查阅账务处理的合法合规性、审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缴纳情况等。其审计方法和程序与传统应付工资实质性测试程序相同。该领域主要存在企业或管理层是否通过职工薪酬进行企业盈余管理或其他舞弊风险。如在2007~2008年中旬,某公司内部发生财务负责人利用组织内部人员多,工资支付标准复杂,内部审核机制不健全等条件,制造虚假的员工工资卡来套取单位资金的舞弊行为。

(二)绩效薪酬支付的审计 绩效薪酬支付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是根据绩效考核标准,对年度奖金计算方法、支付条件、税收缴纳、成本列支、账务处理等进行实质性审计。如集中发放奖金时偷税漏税的情况或可能加重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情况都很多,企业或高管层利用绩效薪酬进行企业盈余操控的风险也存在,这些都是绩效薪酬支付审计重点关注的领域。绩效薪酬支付审计程序方法与基本薪酬支付审计类同。

(三)福利支出审计 福利支出包括基本福利支出和特别福利支出,基本福利支出是指传统的企业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费用、为职工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利等。特别福利支出是指现代企业为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员工建立的各种福利保障制度,如住房贷款计划、带薪休假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和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计划等。基本福利支出审计主要是对支出和计提的合理性、真实性、合规性等进行实质性测试。特别福利支出审计以企业年金计划实施审计为例,企业实行年金计划的条件是否符合,一般企业要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是年金支付和年金缴存的前提。企业年金支付审计重点包括对年金计划实施条件、年金缴存比例和精算方法、税收负担或优惠情况、账务处理方式、年金的支付方式、年金的投资收益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情况等内容的审核。

(四)企业高管薪酬支付的审计企业高管在组织治理和组织文化的构建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高管薪酬的构成主要包括基本薪酬和现金奖金、股权激励、风险基金,及包括职务消费在内的各项福利等。仅以股权激励、风险基金、职务消费为重点对高管薪酬审计进行探讨。

(1)高管股票期权激励的审计。 股票期权激励的审计是以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股票期权合约、 股票期权的行权时间、行权条件为依据, 重点监督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是否实现,管理层是否存在积极促使行权条件形成的企业盈余操纵或舞弊行为。股权激励实施审计可结合企业盈余审计一并开展,结合宏观经济或行业形势的变化分析,行权前后财务数据历史趋势分析, 高管任职流动情况分析展开。 如若企业业绩在股票期权行权前不断攀升,在股权激励计划约定的时间内,各项行权条件刚好满足, 之后出现企业高管积极行权, 企业业绩出现明显下降, 高管层异常流动等情况,则高管层为及时行权进行企业盈余操控或联合舞弊的风险就很大。

(2)高管年度风险基金审计。高管年度风险基金一般作为绩效工资的一部分,延期支付,是一种中长期激励薪酬,如兴业银行为高管提供了年度风险基金,占总薪酬的21%左右。年度风险基金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年度风险基金如何确认计提,在企业成本中如何列支,支付的实现条件或理由、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情况等。

(3)高管层的职务消费审计。企业为高管层职务消费提供的预算开支实际上是为高管层能在薪酬福利之外提供的一种补充福利,如公务用车的使用、日常招待、休闲消费等,审计主要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是否有异常福利支出,重点监督高管层的职务消费是否符合股东大会、董事会或地方政府及国家关于高管薪酬福利的规定。

三、薪酬审计风险控制

在对企业薪酬制度和薪酬支付情况进行具体审计时,还应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审计风险控制。

(一)全面了解行业和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一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特点,如审计对象是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所属行业是否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银行业、国有企业等。二是了解公司经营理念和治理结构,重点了解薪酬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与否及其地位和独立性如何。三是结合对公司经营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高管层和其他员工的数量、结构、流动情况。 如若公司职工人数变动频繁,则公司经营管理可能存在问题,离职成本的支付及其他薪酬支付风险就相对较高。 四是结合对行业薪酬情况的了解, 掌握职工薪酬基本情况。 如通过对审计单位的职工薪酬进行初步比较分析,若公司职工薪酬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物价变动以及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出现反向变动,则公司经营业绩或者职工薪酬可能存在问题。

(二)重点关注企业薪酬体系中高风险领域 不同企业的薪酬体系高风险领域都不一样,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当前企业薪酬审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主要有:一是将薪酬支付与费用的操控相结合进行企业盈余管理;二是薪酬支付违反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领域,如代扣代缴职工个人税费领域;三是高管薪酬支付(包括股票期权、职位消费在内)领域。美国的高风险高回报的薪酬模式――即低底薪加高奖金的高管薪酬模式,就因过度强调短期回报,致使美国企业高管的行为越来越短期化,并导致道德风险不断泛滥,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对高风险领域要配备充分的审计资源,实施重点审计。

(三)采取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审计技术手段 有效的审计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几种有效的薪酬审计技术方法如下:(1)采取分析性复核程序。对公司年度间职工薪酬总额、高管薪酬支付总额,单位人工产出、员工离职率等数据进行历史趋势分析、同行业比较分析,并分析产出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2)充分运用实地查看与询问手段。通过深入人事管理部门、车间、仓库等部门实地查看和询问,可以从各部门获取账外职工信息,并将各种不同来源渠道的信息进行比对。(3)重点重计算复核。对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支付的数额、条件、代扣代缴税费进行重点重计算。这些审计技术方法能了解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确认薪酬支付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降低或规避公司利用薪酬支付进行盈余管理或其他舞弊行为等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还可以结合具体薪酬审计项目,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审计技术手段来规避薪酬审计风险。

(四)报告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薪酬支付中存在的风险薪酬制度审计时,对制度中明显存在的增加企业负担和成本,低效益的人力资本投资、易引起短期激励行为的漏洞或违规等问题,要及时与企业治理层沟通和报告。薪酬支付审计过程中,若存在利用薪酬进行盈余控制的风险、偷漏缴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风险、管理层联合舞弊操纵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的风险等情况,即使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对整个审计报告的结论不构成影响,也要及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管理当局报告,以防范其他大的问题的存在。

参考文献:

[1]于世卿、陈慧于:《金发科技实施股权激励之后……》,省略。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薪酬制度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公司新的薪酬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从开始实施的第一条起就要贯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念,培训对象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财务、行政等,最后再传达到普通员工,通过培训,力争让每位员工了解公司新的薪酬制度,将公司鼓励员工学习、成长、做贡献的精神传达到每位员工那里,使每位员工都建立“一份业绩,一份回报”的理念。从而使公司上下继续保持和发扬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保障良好的绩效、保障企业良性、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合理调整企业内部组织机构

在前面中,我们分析了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的情况,相对宽带薪酬的要求而言,职位、层级较多。在宽带薪酬的理论下,要求公司的组织机构相对扁平,从而实现员工在不晋升的情况下加薪,因此,要实行基于宽带薪酬的体系,就要对原有的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减少组织机构的层次,使其扁平化,以利新的宽带薪酬体系的实施。

三、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新的薪酬管理方案需要及时的反馈和调整,需要精确的数字数据分析做保障,才能够科学地、实时地对各项薪酬数据与经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薪酬问题,控制薪酬总量。这些需要有强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ERP系统及办公用OA等管理信息系统,下一步也将通过HR管理软件的引入来使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考核考评等实现电子化流转,以建立实时的数据生成和汇报系统,为有关人力资源的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只有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才能使各项分析和调整制度做到有效、及时,才能及时反映即时动态,做出及时调整、及时纠偏。

四、建立健全薪酬相关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评价、招聘管理、培训等各项工作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而有关人力资源的许多工作最终都反映在员工的薪酬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都会影响薪酬整体的实施效果。因此,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薪酬方案得以规范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规范的任职资格评价制度.为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

新的薪酬制度应对公司内员工的任职资格评价建立完整的评价制度,使公司新来的员工、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老员工职位调动时能够根据相关的任职资格评价制度,科学的确定员工的薪级,从而为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

(二)完善考核机制

在HS公司的薪酬方案中,绩效薪酬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薪酬方案若要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完整的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的结果是确定薪酬的最直接依据。因此,应继续沿用公司的KPI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考核方法,努力对职工的能力和业绩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仅如此,有效的考评体系还能帮助企业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帮助员工发现问题,有效进行薪资和人员变动管理。

(三)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确保岗位与薪酬同步变动

HS公司以往没有岗位轮换的相关规定,也未就试用期后的岗位和薪资调整的规定作以说明,当某些岗位出现空缺时,往往是领导一句话,就把员工调到相应的岗位上去。基本没有对员工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员工调任后仍然保持原来的收入不变,员工的收入往往是“跟人走”而非“跟岗走”。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要对新调动的员工进行适应性评估,对符合新岗位要求的员工,依据标准可以直接进行薪资调整,以使薪资管理及时、简洁、高效,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要调回原工作岗位或实施培训。

(四)建立晋升制度,保障新人提升

以往,HS公司员工的提升多是通过部门领导推荐,总经理任命的做法,没有通过公开的评价。这样做的最大弊病是部分领导担心有能力的下属超过自己,就有意识提拔一些能力一般,处世圆滑、但听话的干部。而总经理由于工作繁忙,获得信息有限,无法对所推荐的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是,公司的干部梯队能力较为缺乏。建立晋升制度后,当组织出现空缺职位时,人力资源部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首先在公司内部张贴招聘广告,符合条件的员工都可以通过公平的选拔获得晋升,薪酬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而且提升要及时到位。

晋升制度中应明确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生产人员多通道式的晋升方式,以制度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等的晋升加以保障。

(五)加强薪资管理

薪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广,强化薪酬管理,能够保证薪酬方案有效实施。

1.做好薪资预算。在确定薪酬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测。准确地预算有助于确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支出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2.注意总量控制,注意及时修正。支付给员工的报酬是企业必须负担的一项费用,但企业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薪酬增长不能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由于薪酬的刚性,薪酬始终存在上涨的趋势,如果企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无限上涨趋势的薪酬进行适当控制,企业将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在衡量人工成本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出不同的指标,每种指标可以提供各自不同的信息。

3.定期调整,适应市场变化。薪酬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使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都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公司的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之问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公司战略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薪酬对那些与企业的期望相一致的行为进行奖励。同样,当市场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发生调整时,要保证公司总体的薪酬水平和市场的薪酬水平一致,核心人员的薪酬水平要接近或超过市场平均薪酬水平。

五、注重沟通宣传

第12篇

新年工作计划范文:

为加强公司人事行政部工作的计划性及量化时效性,人事行政部将结合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及企业发展方向,参考公司2016年相关能收集到的资料为基础,制订出人事行政部20xx年工作目标及计划。

人事部2017年度主要工作计划和目标:

一、建立健全人事行政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等

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三、员工培训与开发

四、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五、制订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结构管理

六、完善员工福利与激励机制

七、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运行

八、人员流动与劳资关系

九、公司日常工作及后勤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完成时限: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份起草各类管理制度,20xx年2月抽出一星期时间每天下午14:00召集各部门主管研究讨论,初稿订下来后,报总经理批准。春节放假开工时正式颁布。

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1、按人员配置及20xx年流动情况。分析评估各部门工作量,判断其人员缺失数量。

2、人才储备:为中层管理人员的补充做好准备。

1)在招聘过程中用人部门需要有明晰的用人需求:

通过评估确定招聘人员数量时,人事部需跟各部门进行深层次的沟通,确定应聘人员要求具备的素质、条件和潜质。

完成时限:20xx年6月至20xx年1月份,这段时间内可以单独抽出一天,召集各部门主管讨论确定。

2)招聘渠道与方式:网络招聘、现场招聘、内部招聘

具体实施时间:

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人力需求汇总按公司实际人力需求情况决定。

三、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并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培训计划,从基础的技能培训、质检培训、项目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个人意识培训、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具体实施时间:

1、人事部与各部门沟通协助各部门编写20xx年度员工培训计划,计划2017年三月份完成;

2、采用培训的形式:内部培训教材;网络培训;外聘讲师到企业授课;

3、计划培训内容:主要应重点培训企业文化与制度和岗位技能。

4、培训时间安排:内部培训时间由各部门及人事部沟通暂订每月一次培训。

四、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建立沟通机制成败的关键是由三方构成的一个三角洲,这个三角洲的三方分别是总经理、人事部和员工部门经理。只有保证这个三角洲的稳定,才会有基本的保障。

2、通过每月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具体实施时间:

此项工作纳入月度计划来做,但是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需全体员工积极加入到建立企业文化的工作中来,共同创造,让维隆的企业文化真正的活跃起来!

五、制订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结构

1、薪酬制度的透明化

2、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方式首先要把员工作为公司经营的合作者,建立员工与公司同荣俱损的薪酬制度,然后加大员工福利和奖励的比例,使其有强烈的归属感!

3、建立对核心员工的薪酬考虑中长期薪酬方案。

具体实施时间: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员工认同并执行公司的薪酬制度,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六、员工福利与激励

1、员工福利为在公司工作满一年的员工购买社保,保障员工最基本的医疗及工伤待遇,制订年终奖制度等,让员工得到家人对公司的认同使员工有归属感。

2、计划制订激励政策:

季度优秀员工评选与表彰、年度优秀员工评选表彰、内部升迁和调薪调级制度建立、员工合理化建议(提案)奖、对部门设立年度团队精神奖、最佳创意奖,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如末位淘汰机制)等。

1)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竞争上岗。

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首先,调查清楚同行及本工业区周边薪酬水平。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使公司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具体实施时间自总经理认同核准后,人事部将制定各项福利激励制度,报审批通过后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政策、制度进行落实。此项工作为持续性工作。并在运行后每个月度和季度内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信息向公司反馈,根据调查结果和公司领导的答复对公司福利政策、激励制度再行调整和完善。

七、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运行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业务量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个人意识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20xx年,人事部将通过与各部门深层次沟通,协助各部门着手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与完善,并持之以恒地监督贯彻和运行。

具体实施时间

1、20xx年1月~4月这段时间内力争与各部门深层次的详细沟通,协助各部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最后归总形成维隆公司整体绩效考核评估系统。

2、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制订的绩效考核大框架结合往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不足,对现行制度、相关使用表单进行修改,考核结果反馈与改进情况跟踪、考核结果与薪酬体系的链接等多方面进行修改,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良性运行。

3、推行过程是一个贯穿全年的持续工作。人事部完成此项工作目标的标准就是保证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八、人员流动与劳资关系

1、对正常人员流动的采取适度原则适度的员工流动,是保持我司人员系统更替重要方式。流动率过小,会使公司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影响公司的活力。但是过度的流动,尤其是向外流动,对企业来说是很大损失。

2、具体实施内容为有效控制人员流动。

对人员招聘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管理。

严格审查预聘人员的资历,人事部还要及时地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有效预防员工的不正常流动。并做好离职调查。

九、加强公司日常工作及后勤管理

1、员工:

《员工手册》初稿已完成,员工队伍正在建立中,计划在下年度十二月份整顿完毕。

2、宿舍:卫生和纪律的制度制订出台,公司人员要支持与配合,坚持执行。

3、食堂:相关食堂管理制度出台,尽力提高饭菜卫生、质量。根据就餐人数,定出一个标准,决定伙食费用的多少。同时根据厨房所用原料的市场行情,灵活调整。

4、规范清洁工工作职责,使厂区各个区域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