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

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

时间:2023-10-08 15:45:08

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培训;评估;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石油企业成人短期培训项目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理论,对成人短期培训项目效果评估主要是在反应层、学习层及效果层面进行了评估。对反应层的评估工作包括在2000至2004年举办的成人短期培训班中对培训学员均以座谈或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评估,发放并回收有效书面问卷调查共计7200余套,占培训规模的74%左右。书面问卷调查表每套包含两种式样的调查表:一是培训综合效果评估调查表;二是培训课程评估调查表。对学习层的评估,包括学员书面结业总结,学员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学员口试考核和学员笔试考核。这些学员主要是外语培训班的学员。对效果层的评估是通过电话、咨询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十余家培训主管部门调查了解到培训的学员返回原单位工作岗位的总体表现,并对培训效果进行了总体评估。本文重点探讨反应层的培训综合效果评估和培训课程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有关内容。

(一)培训综合效果评估

1、本次培训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它的目标;2、本次培训对您来说有多大的价值;3、培训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程度;4、关于任课教师,包括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总体印象;5、教材及参考资料;6、培训管理人员,包括业务素质、服务态度;7、后勤服务,包括住宿条件、伙食条件;8、学员活动安排;9、对本次培训教学质量的评价;10、对本次培训总体满意度;11、是否会向其他人推荐我们。

(二)培训课程评估

1、课程必要性;2、任课教师水平;3、教师实践经验;4、教师讲课水平;5、教材质量;6、学习效果;7、总体印象。

评估方式采用给受训学员发放调查表,由学员按1-5打分,将所有学员打分结果平均即求得评估统计结果。

二、培训综合效果评估和培训课程评估的统计结果

经过对问卷调查表抽样统计,共统计问卷调查表2120套,得出反应层评估统计结果。

(一)培训综合效果评估统计结果

1、培训班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得分平均值为4.2;2、本次培训对培训学员的价值得分平均值为4.1;3,培训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程度得分平均值为4.2;4、关于任课教师水平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5;其中教师理论水平得分平均值为4.5,实践经验得分平均值为4,5,总体印象得分平均值为4.5。5、教材及参考资料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0;6、培训管理人员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7;其中业务素质得分平均值为4.7,服务态度得分平均值为4.7。7、后勤服务评估得分平均值为3.7;其中住宿条件得分平均值为3.7,伙食条件得分平均值为3.8。8、学员活动安排评估得分平均值为3.9;9、对本次培训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2;10、对本次培训总体满意度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2;11、是否向其他人推荐我们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3。

(二)培训课程评估统计结果

共对73个培训班的700个课程门次(700个授课教师人次)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为:

1 课程必要性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4;2、教师水平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5;3、教师实践经验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6;4、教师讲课水平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6;5、教材质量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3.9;6、学习效果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3;7、总体印象的评估得分平均值为4.4。

三、影响石油企业成人短期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影响石油继续教育成人短期培训的诸多因素进行公因子提取,以便于进一步分析梳理变量,构成新的具有更加丰富内涵的变量,将其赋予新的解释。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培训班达到培训目标得分均值4.2,用a1表示;培训价值得分均值4.1,用a2表示;教学计划得分均值4.2,用a3表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得分均值4.5,用a4表示;任课教师实践经验得分均值4.5,用a5表示;总体印象得分均值4.5,用a6表示;培训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得分均值4.7,用a7表示;培训管理人员服务态度得分均值4.7,用a8表示;住宿条件得分均值3.7,用a9表示;伙食条件得分均值3.8,用a10表示;学员活动安排得分均值3.9,用a11表示;

(一)KMO和Bartlett检验

KMO和Bartlett检验是因子分析直接要有的数据,根据计算的结果可以判断该研究的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是否合适。

(二)解释总方差,如表1所示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发现有2个因子特征值根大于或接近1,结果表明抽取到2个因子,能够解释总体100%,综合分析,本研究提取2个因子较合适。

(三)解释因子,如表2所示

经过因子分析,本研究把影响石油继续教育成人短期培训的11个项目分为两个因素,即培训基础条件因素(f1,为a10伙食条件、a3教学计划、a1培训班达到目标、a9住宿条件、a2培训价值、a7培训素质和a11活动安排的公因子);培训水平因素(f2,为a5实践经验、a8培训态度、a4任教水平和a6,总体印象的公因子)。由表2,根据统计结果,石油继续企业成人短期培训质量评价、满意度和推荐指数分别是,4.2,4.2和4.3。

第2篇

[关键词]短期培训 多向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53-01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更多的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服务型人才,职业学校应具备双重身份: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融合。短期培训因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尤其是实践性教育的特色,短期培训以“实用”、“实效”为原则,讲求简明实用,并可根据所培养人才的不同类型、职业能力和学历层次灵活配置,保证办学目标必须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同步。

职业学校的短期培训,通过灵活的确定培训专业和期限,初、中、高级职业培训协调发展,搞好实作基地建设,突出技能训练,逐步形成占据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的主要地位,覆盖城乡职业培训的网络。重点研究短期职业教育,围绕当地地域、资源优势,特别是市场优势,拓展培训目标,形成多向化的社会服务格局。结合我校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社会优势,在十堰地区及周边开展汽车产业职业培训工作的经验,个人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一、做好劳动市场需求分析,确定培训主题

劳动市场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发生关系的场所,包含企业行业需求和培训机构的供应两大信息。通过劳动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市场缺口较大的职业和工种,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和确定培训项目的主题,即“我打算培训什么?培训多少人?为谁培训?” 。

做好需求分析的途径主要有:

1.掌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通过调查、汇总、分析用工单位空岗信息、劳动者求职需求信息等定期公布的供需缺口较大的职业信息;

2.了解社区及街道部门拥有的本地区的劳动市场共需信息,规划针对本地区经济特点和结构的培训目标;

3.收集其他职业介绍机构的用工需求;

4.深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所得的用工需求。

注意:劳动市场需求分析受时间和数据等因素影响,在确定培训主题前做一定的调查和分析十分必要。

二、做好用人单位需求分析,选择培训内容

在确定培训主题后,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职业和岗位的素质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培训内容与要求,保证培训对象符合企业对该岗位的素质要求,即“培训哪些岗位?达到什么标准?”。

确定培训内容的方法:

1.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的职责要求,现岗位从业人员的不足,重点加强或提高的素质和技能;

2.了解用人单位提供实习机会的可能性,便于制定培训计划和寻找实训单位;

3.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注意:培训项目应尽可能安排较长时间让学员到用人单位去实习,保证学员接触潜在的用人单位,提高就业的可能性。

三、做好培训学员需求分析,设计培训活动

职业学校短期培训要了解培训学员的现状、兴趣与愿望,融入培训方案的制定中,保证培训内容与学员实际情况、需求及兴趣相融,便于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减少学习障碍,达到培训目的,即“如何培训?”。

做好培训学员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学员个人信息、当前知识与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学习风格、影响因素和条件等。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的形式获取到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和登记在册的求职者、街道和社区推荐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的老学员的相关信息,作为制定培训方案的参考。

注意:短期培训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劳动市场需求分析、潜在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和潜在学员需求分析,由于各自分析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因此在分析调查结果时,应综合考虑。

四、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

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结论、详细的调查报告、培训目标、职业学校、学员及筛选、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后勤安排、质量检测与评价及预算。

好的培训项目规划围绕如何达到培训目的为中心,希望学员通过培训能理解、评价和运用培训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培训目标一般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方面,通过确定培养目标悬系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来构建培训体系,即选择职业学校、完善评价机制、学员筛选、选择教师、选择或编写教材、制定经费预算等。

五、设计培训实施方案

积极的培训项目不是无序的活动,而是具有严格逻辑关系的活动。如何将各个活动很好的组合在一起,对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至关重要。

培训活动的三大要素:目标、方法和形式决定活动设计的成功。在设计培训活动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问题:能否实现制定的目标,了解对学员知识技能的要求,合理设计培训周期,依据学员规模设计培训活动,教师教学创新能力,选择培训方法,布置培训环境等。

六、加强岗位实践培训

岗位实践培训是实施培训项目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以使学员掌握实践经验,加强学员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高在培训结束后就业的可能性。

职业学校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阶段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时,应把“是否愿意接收学员在企业实习”和“是否有可能接纳合格学员在本企业就业”作为调查的一个内容,找到潜在的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并在培训开始后及时将实习计划和相应要求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了解企业状况与愿望。

此外,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企业进行交流建立联系。

不同职业领域的培训研究发展不平衡,受职教体制、教师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培训的组织实施没有统一的模式,作为短期培训的主体人物――职业教育教师应当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正确评价该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和较广泛的职业实践能力,能按职业教育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 . 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赵志群 白滨 .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12-15

[3] 许凡丁 . 培训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04.7

[4] 众行管理资讯研发中心 . 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评价[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短期技能培训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技能培训要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而短期技能培训更要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岗位技能的需要。而且,山区短期技能培训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阳光工程培训”“特别职业培训”“雨露计划培训”“金蓝领培训”等,这些培训都是由国家出资,由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培训机构对农民工或在职、新增劳动力等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大部分培训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具有在校时间短、学员层次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要想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让学员能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培训机构必须要认真组织教学,针对学员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加强组织和管理,让学员愿意来、乐意学、学得会、能就业。通过多年对短期技能培训工作的实践,笔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宣传技能培训政策,让惠民工程家喻户晓

要使中职学校的短期技能培训的生源源源不断,必须要让国家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家喻户晓。因此,培训机构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宣传形式,如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壁广告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有关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技能培训的时间、工种、培训内容等,还可以通过送技术下乡,面对面地向城乡剩余劳动力进行沟通、讲解培训详情,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人们对短期技能培训的认识,能意识到参加技能培训就能学得一技之长,可能会终身受益,使需要的人们能放下身边的一切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增强宣传效果。

二、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求得发展,就必须在抓质量、上水平方面下工夫,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几乎都是成年人,担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他们只要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得一技之长,以便快速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既然,他们来参加技能培训,就是真正想学一养家技能的。那么,如何完成培训任务?

(一)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根据短期培训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决定了短期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理论基础雄厚、专业技术扎实、业务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科学规范的师资管理制度。因此,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既懂教学又有专业特长的“双师型”人才,是中职学校上水平、上质量的客观要求。为此,学校就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可以聘请地方相应领域的行家、名人兼职。

(二)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针对培训班的学员特点,首先,学校要根据学员不同的职业取向,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案,突出技能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实用为本,够用为度,尽量降低学员的学习验证度;在培训模式上,能大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以学员为中心,以提高学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员学习能力为准,则采用模块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现场观摩、多媒体教学、示范性操作、一对一的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其次。对学员实行动态化管理,进行个性化培养,确保每位学员技能都有所提升,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都能提高,从而满足技能培训的要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三、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确保培训质量

各种实验、实训设施要配备精良,能够满足相关专业及工种技能培训的需要。设备老化、陈旧,工艺流程滞后,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学员是学不到任何技术的。学校应根据专业设置要求和市场发展需要,配备实用高效的实验、实训设备,让学员真正懂构造、懂工艺流程、会操作、会排除故障,强化操作训练,在劳动技能培训上实现理论知识和实习操作相结合,把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和现代服务技能在实训室内展示,促进培训技术成果的转化。

四、以市场为导向,有目的地进行技能培训

短期技能培训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为企业培训急需、特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且主要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他们的技能、技巧训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能型的人才相当缺乏。学校应该多走向市场,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找出市场上相关时段紧缺的人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员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员的就业渠道,为短期技能培训走向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当今初中毕业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山区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短期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引导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等人员能及时学到新的技能,使他们尽快走上再学习、再就业、再创业的良性发展道路,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浅谈.文秘网.

第4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培训体系

基础会计理论作为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建立健全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对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成熟,我国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经历了几次变迁,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需要不断的与变革的会计制度进行对接,更新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内容,使之做到系统科学[2]。企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培训,从源头强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构建系统科学的会计基础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新会计制度,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健全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1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往往是一种短期的业务培训模式,培训周期较短,导致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缺少实践操作环节的培训。培训工作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培训,缺乏实务知识的学习,有可能导致受培训人员虽然掌握了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工作的实际运用当中出现问题,受训人员的理论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3]。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的政策导向性不强,当前,基础会计理论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很好的结合会计政策的动态变化,随着企事业经营生产内容的增多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也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应当注重运用的时效性[4]。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基础会计培训课程不能够按照基础会计知识点的重要性安排相应的课程安排,采用统一的课程安排,不能合理的按照不同环节重要性安排不同的课时。另一方面,基础会计培训课程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或者只占有少量的课程安排。

2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是市场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以及相关准则的变革也要求基础会计培训的内容根据新的变化形式不断进行调整,使培训内容与会计制度相对接。由于当前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程学习者并不能真正掌握基础会计理论的重点,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实际操作掌握也不强,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的需求,职业操守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这就要求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课程设计,在强调基础会计重点的同时,增强受训人员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受训人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做到“遵循准则”以及“不做假账”要求。

3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完善路径

一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课程设计在相关知识点的培训以后,需要选取相应的操作实务加强培训效果的巩固,使受训人员可以在参加工作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一方面,增加会计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方面技能的培训,使受训学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内容,与会计准则的调整内容相匹配。从两个方面完善和更新基础会计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应当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基础会计理论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合理的安排课程课时的安排,对基础会计理论中的复式记账、账户体系以及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安排与更多的课时。另一方面,在进行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授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

1.效益的多样性。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量化,比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而有些却难以量化,如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所有这些一般只能用“好”、“差”等定性的语言来描述。因而,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指标时,除了尽可能地选用可量化的指标外,还必须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标。

2.效益的难分割性。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这个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即使人们能提出很好的分割方法,也难以完全把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分割出来。这就增加了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的难度。

3.效益的缓慢性和长期性。人力资本经过培训后,其效益一般是慢慢地产生的,有的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出它的效果,而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并在长时间内产生。因此,在进行效益评估和设置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设置能反映短期经济效益的方法指标,而且还要设置一些能反映长期效益的方法和指标。

4.效益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好坏与受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有关,效益的大小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也无法事先准确地预测。因此,在对这样的效益进行评估时,难以得出准确的数字结果,而较适合于用模糊语言进行评判。

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进行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设置效益评估指标时,要力求客观、准确,切忌主观臆断;第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计算等问题要有代表性、可比性;第三,要运用科学先进的评估方法、技术及工具,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真正起到评估工作应有的作用。

2.全面性原则。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内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培训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能从整体上衡量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效益。

3.可测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有相应的标准,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尺度,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对于定性指标的测量只要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也可认为是可测量的。

4.针对性原则。首先要明确效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调整培训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优化培训结果。因此,应建立切合实际且实用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效益评估。

三、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

山企业培训效益的特点得知,企业培训的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较明显的效果,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因而要正确评价培训的效益,应分别进行短期效益的评估和长期效益的评估。这里,首先讨论短期效益的评估。

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可采用菲利普斯提出的以结果为中心的投资回报率方法。计算投资回报率,就是要使用培训的利润和成本数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是用净利润除以成本。净利润是培训的利润减去成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报率二培训的年净利润/培训的总成本×100%

这里,培训的总成本包括企业进行培训的开发、实施整个过程中所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培训设施费用、参与培训人员(开发人员、受训员工、管理人员和讲师)的工资福利、差旅费、办公用品费用等。

培训的年净利润是指员工接受培训后为企业创造的总利润与受训员工在假设不接受培训情况卜将创造的总利润之差,也称为增量利润。受训员工在不接受培训情况下创造的总利润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而得,此不赘述。

四、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分析。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可从经济效益、科技效益和管理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经济效益。在培训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接受培训的员工操作会更为熟练,在实践中应用培训传授的知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等。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指标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牛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改进、资金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故障率或事故率的降低等。(2)科技效益。企业的培训还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科技效益,主要表现为企业员工的技术和知识的更新,科技意识的提高,此外还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等。其主要评价指标有:职工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技新领域的开拓等。(3)管理效益。企业人力资本培训能够产生一定的管理效益,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能产生较好的管理效益要在较长时期内才有所体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主要评价指标有:企业员工团队协作水平的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员工管理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2.构建长期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分析,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如下:

3.长期效益评估的步骤。长期效益可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应用在管理中解决许多复杂、模糊不清的相关关系如何转化为定量分析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基于模糊数学模糊集理论对评价对象作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在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过程中,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因此,本文结合培训效益自身的特点和评估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企业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指能直接反映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的集合,记为C,共由16个指标组成,即C=(C1,C2,A,C16)

(2)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V=(V1,V2,A,Vn),其中Vi代表第i个评判语,模糊综合评判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从评价集中选出一个最佳的评判结果。本文在对培训投资长期效益进行评估时,采用五级评价标准,即设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代表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3)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即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值最大,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所占评价指标权重较小。而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的权重值依培训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大,科技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这里,我们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计算上述指标的权重,权重记为w,w=W1,W2,A,W16)。

(4)建立模糊评判矩阵。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各个效益指标进行模糊评判,确定各指标对评判等级的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R的元素Ri,的计算公式为:Rij=对指标iC进行Vj评价的所有专家人数/参评专家的总人数其中,Rij表示指标Ci对于评价Vj的隶属度。由以上公式得出C中各

由因素集C、评价集V和模糊评判矩阵R就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模糊综合评判。由上面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向量W,与模糊判决矩阵R进行合成,可得到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B:

Y=W·R=(Y1,Y2,Y2Y4,Y5)

其中Y1、Y2、Y2、Y4、Y5、分别具体反映了评判对象在最终评价结果上的分布状态。例如:相对于评语集为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最后得出Y=(0.25,0.55,0.28,012,0.15),则表示培训效果隶属于好的程度最大,为0.55,说明培训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企业进行培训投资取得了预期的效益。

第6篇

【关键词】县委党校 教育 正规化

一、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开展培训

各个县委党校需要在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相应的培训对象、培训班次以及招生数量。第一,需要全面了解本县的干部情况,明确今后需要落实的工作内容,规划出长期的工作内容。第二,全面考虑当前的需求以及办学条件,制定年度的规划,分出各个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后依此的落实相关计划。比如,可以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办学实力以及教育正规化的实际要求,制定未来五年的办学计划,并且把这个五年的办学计划细分为年度的办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出党校的实际作用,有效提升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明确教育正规化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

对于县委党校来说,相应的办学条件比较差。想要逐步实现教育正规化,就需要应用一定的过渡形式,进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对此,可以开办相应的短期培训班以及短期进修班。这两种形式的班次,和正规化的培训班并不相同。@种班次在时间方面比正规化的培训班更少,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比较少。所以,想要开办这种形式的班次,就需要首先考虑相关干部的发展需求以及本校的情况。如果没有充足的条件,那么这种形式的班次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的。通过开展这种形式的班次,可以让学院有效的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且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以及理论水平,有效的培训他们的工作作风以及纪律性[1]。

除了开设短班课程,还需要结合长班的形式。通过这种长短结合的形式,充分的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办长班,培养相关领导干部的战略眼光,通过办短板让广大的基层领导干部接受普通的理论教育。需要明确的是,长期培训是当前党校教育正规化的主体内容。长期培训班的设立,是依据当前县委党校正规化办学的状况来确定的,时间上以半年为宜,需要明确实际的办学目标,而且确保相关的基层领导干部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确保领导班子有具备实力的战略人才。教学目的是提升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马列主义相关理论的掌握水平[2]。

在开设长短班的同时还需要设立辅导点,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县委党校相关经费不充足的问题。通过根据乡镇设立辅导点,可以定期进行培训辅导,相关县委党校需要提供必要的辅导资料,而且组织相关的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加强对相关学院的重点辅导。这种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解决了办学的经费,而且学员接受的教育更有针对性,解决了大量的时间,有利于自身工作的正常进行,是解决当前工学紧张难题的有效方法。不管应用什么形式的教学,都需要围绕实际需求,遵循正规化的目标,以党为中心办学[3]。

三、县委党校的课程设计思路

相关课程的设计,必须依据我国的改革要求以及建设情况来落实,同时也要考虑到干部的实际情况。对于县委党校来说,主要的配村对象都是县委管理范围内的党政领导干部人员,他们都担任着不同种类的工作,而且他们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都不相同。所以说,培训对象的队伍具有多个层次和类别的结构。这种多类别以及多层次的属性,决定了他们在知识结构和认识层面上也是多类别和多层次的。县委党校需要根据这些实际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并且满足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实际学习需求,尽可能的满足改革和建设的需求。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相应政策和理论水平并不高,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所以相应的课程需要划分成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是思想以及马列主义等,课程包括邓小平文集、党史、党建、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内容。第二个类别是我党的政策和方针。其中包括法学等内容。第三个内容是文化、科学只是内容。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写作、文学、历史地理以及领导学方面的课程。这三方面的课程的实际开展,需要根据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如果急需哪方面的知识,就需要开展哪方面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关注相关人员的实际需求[4]。

四、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对于党校教育来说,理论联系实践是基本的原则。想要实现党校教育的正规化,更需要坚持这个原则不改变。对于县委党校来说,主要的培训对象都是基层的干部,他们并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解决问题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落实我党相关政策、方针以及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县委党校开展培训的目的,就是提升这些人员对于我党政策、方针以及相关路线的自觉性,让他们使用科学的方法、观点以及立场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现实工作中的问题,他们都可以在党校的教学中寻求答案。相关教员不仅需要进行理论层面的讲解,还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问题,做出深度的说明和分析,并且辅助调查和相互讨论的形式,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基层干部领导的现实问题。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识到,县委党校的教育正规化需要一定的过程,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相关目标的。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县委党校的正规化发展路线是十分正确的,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信心,并且投入一定的努力,通过持续的努力,相信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结果,把县委党校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陈菊青.发挥党校职能实现网络党建与党校教育双促进[J]. 科技视界. 2015(07).

[2]涂大杭.论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科学性[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01).

第7篇

1.效益的多样性。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量化,比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而有些却难以量化,如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所有这些一般只能用“好”、“差”等定性的语言来描述。因而,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指标时,除了尽可能地选用可量化的指标外,还必须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标。

2.效益的难分割性。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这个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即使人们能提出很好的分割方法,也难以完全把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分割出来。这就增加了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的难度。

3.效益的缓慢性和长期性。人力资本经过培训后,其效益一般是慢慢地产生的,有的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出它的效果,而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并在长时间内产生。因此,在进行效益评估和设置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设置能反映短期经济效益的方法指标,而且还要设置一些能反映长期效益的方法和指标。

4.效益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好坏与受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有关,效益的大小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也无法事先准确地预测。因此,在对这样的效益进行评估时,难以得出准确的数字结果,而较适合于用模糊语言进行评判。

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进行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设置效益评估指标时,要力求客观、准确,切忌主观臆断;第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计算等问题要有代表性、可比性;第三,要运用科学先进的评估方法、技术及工具,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真正起到评估工作应有的作用。

2.全面性原则。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内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培训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能从整体上衡量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效益。

3.可测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有相应的标准,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尺度,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对于定性指标的测量只要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也可认为是可测量的。

4.针对性原则。首先要明确效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调整培训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优化培训结果。因此,应建立切合实际且实用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效益评估。

三、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

山企业培训效益的特点得知,企业培训的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较明显的效果,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因而要正确评价培训的效益,应分别进行短期效益的评估和长期效益的评估。这里,首先讨论短期效益的评估。

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可采用菲利普斯提出的以结果为中心的投资回报率方法。计算投资回报率,就是要使用培训的利润和成本数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是用净利润除以成本。净利润是培训的利润减去成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报率二培训的年净利润/培训的总成本×100%

这里,培训的总成本包括企业进行培训的开发、实施整个过程中所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培训设施费用、参与培训人员(开发人员、受训员工、管理人员和讲师)的工资福利、差旅费、办公用品费用等。

培训的年净利润是指员工接受培训后为企业创造的总利润与受训员工在假设不接受培训情况卜将创造的总利润之差,也称为增量利润。受训员工在不接受培训情况下创造的总利润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而得,此不赘述。

四、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分析。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可从经济效益、科技效益和管理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经济效益。在培训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接受培训的员工操作会更为熟练,在实践中应用培训传授的知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等。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指标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牛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改进、资金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故障率或事故率的降低等。(2)科技效益。企业的培训还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科技效益,主要表现为企业员工的技术和知识的更新,科技意识的提高,此外还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等。其主要评价指标有:职工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技新领域的开拓等。(3)管理效益。企业人力资本培训能够产生一定的管理效益,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能产生较好的管理效益要在较长时期内才有所体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主要评价指标有:企业员工团队协作水平的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员工管理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

2.构建长期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分析,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长期效益评估的步骤。长期效益可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应用在管理中解决许多复杂、模糊不清的相关关系如何转化为定量分析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基于模糊数学模糊集理论对评价对象作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在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过程中,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因此,本文结合培训效益自身的特点和评估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企业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指能直接反映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的集合,记为C,共由16个指标组成,即C=(C1,C2,A,C16)

(2)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V=(V1,V2,A,Vn),其中Vi代表第i个评判语,模糊综合评判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从评价集中选出一个最佳的评判结果。本文在对培训投资长期效益进行评估时,采用五级评价标准,即设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代表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3)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即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值最大,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所占评价指标权重较小。而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的权重值依培训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大,科技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小。反之亦然。这里,我们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计算上述指标的权重,权重记为w,w=W1,W2,A,W16)。

(4)建立模糊评判矩阵。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各个效益指标进行模糊评判,确定各指标对评判等级的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R的元素Ri,的计算公式为:Rij=对指标iC进行Vj评价的所有专家人数/参评专家的总人数其中,Rij表示指标Ci对于评价Vj的隶属度。由以上公式得出C中各由因素集C、评价集V和模糊评判矩阵R就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模糊综合评判。由上面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向量W,与模糊判决矩阵R进行合成,可得到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B:Y=W·R=(Y1,Y2,Y2Y4,Y5)其中Y1、Y2、Y2、Y4、Y5、分别具体反映了评判对象在最终评价结果上的分布状态。例如:相对于评语集为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最后得出Y=(0.25,0.55,0.28,012,0.15),则表示培训效果隶属于好的程度最大,为0.55,说明培训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企业进行培训投资取得了预期的效益。

第8篇

一、调研情况

今年,我们深入到×市、×县、×区等区县(市)的人事局、乡镇、农村,就农村人才培训专题,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了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农村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我市共有×万农村人口,可以说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较少,不能适应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是我市农民文化层次较低,懂得农业科技、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奇缺。据调查,我市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工作的几乎没有,同时大部分中学毕业生也进城务工,这些都使得我市在乡务农的农民文化水平层次较低,造成了农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市腰堡乡中腰堡村为例,全村共有550户2000名村民,共中大学毕业生人数为零,高中毕业生只有6人。二是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广大农民有强烈的培训需求,有着急切的通过学习掌握致富本领的愿望。一些青年农民希望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农村科技、管理方面的知识,力争学习回乡后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建设新逐村建设的实践中去,做农村的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一些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农民希望接受短期的实用技能的培训,通过短、平、快的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如×市腰堡乡中腰堡村村民李×谈到,她在销售植物药品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为植物对症下药,正在自学但收效不大,所以迫切地需要植保方面的专业知识。李×的这一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的心声。

二、对策措施

结合我市农村人才队伍的实际状况,针对广大农民的培训需求,我们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大力培训农村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具体情况为:

(一)、新型农民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培训农民,迅速而有效地改善农民知识结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实现农民知识化,使“现在”的农民成为“现代”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

(二)新型农民培养计划的工作措施、进展情况和成效

沈阳市新型农民培养计划主要包括村村培育大学生、致富能手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培养等工作内容。

1.村村培育大学生计划

培养目标:培养一批植根于广大农村,懂得农业科技、农业经济,掌握先进技术、管理的农业人才,为实现“一村一业”提供人才保证。

2.致富能手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农民掌握

一、二项农业实用技术,扶持农民成为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培养方式:围绕农学、植保、蔬菜、园艺、花卉、果树、保护地栽培、食用菌、饲料生产、林业、农机维修、水产养殖、畜牧、兽医14等个专业,选拔一批具有一定特长的各类乡土人才,选送到沈阳农业大学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或组织专家到区县、乡镇及农村进行实地培训,使他们成为懂技术、有特长、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完成情况:今年,围绕园艺、保护地栽培、畜牧兽医三个专业已在×农业大学举办了三期培训班,每期50人,共150人。近期,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到区、县、乡镇及农村进行实地培训,将举办8期培训班。

初步成效:通过培训,参加学习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能力,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

3.乡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培训目标:培养农村高层次人才

培养方式:对具有农民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培养一批高层次乡土人才。

完成情况:今年,主要围绕蔬菜、畜牧二个专业在×农业大学举办了二期培训班,每期50人,共100人。

初步成效:通过培训,参加学习的农民更新改善了专业技术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能力和水平,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

(三)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实施的其他相关情况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人事厅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省人事厅党组成员、省人才中心王×主任代表省人事厅在×市首期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指出×市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工作开展得好,找到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找到了农村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路,为全省人事系统带了个好头,为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也得到了沈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常务副市长就此项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并多次听取汇报。财政部门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市财政拨出了46.2万元的专项培训资金,各相关区、县(市)财政部门按市里要求拨付了规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一些农村基层村委会也非常支持农民参加学习培训,如×县×镇×村、×村的村委会积极出资,为本村青年参加学历教育个人承担费用部分给予了全额资助。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部署后,广大农民积极咨询有关事项,踊跃报名,体现了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如×区有52人报名参加各类培训,超出了我们的原定计划。×新区×乡×村村委会主任张×(43岁)、妇女主任薄×(51岁)等一些基层村委会领导也带头参加了大专学历教育班。学员们普遍反映,市人事局举办的农民培训班对他们来说太及时了,太有帮助了。他们认为这给农村年轻人带来了新希望,表示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为今后作新农村建设有用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农民培养计划也得到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电视台、×晚报、×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地区9大新闻媒体对此项工作都给予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起了良好反响。

三、建议

在大力进行农村人才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建议:

第9篇

1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地震勘探在安全方面的培训主要表现为: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分析,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培训;在安全培训的规划方面,最好短期规划,以“周”或“月”为单位,分层次,分班组进行培训:1)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分析。根据施工项目的需要、岗位工作的需要以及新员工的自身素质等进行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安全培训计划,具有明确的培训目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岗位性。2)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灵活设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工具等。做好前期的各项工作,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比如对苏丹雇员进行培训,针对当地雇员文化底子薄的特点,主要以案例分析形式对雇员进行模拟培训;根据不同班组使用不同的工具以及存在的主要风险,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步骤,以自身展示,直观再现岗位标准化操作步骤,有利于新员工理解,老员工对照,再加上岗位实操训练,能确保员工动作标准、操作规范。3)跟踪培训效果,做好短期规划。对于培训的效果,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员工的反应程度,表现在培训过程中新老员工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以及培训老师的水平、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模具等;二是安全知识标准,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相关方面的安全知识,工作原理、技术等,规范自身工作态度和行为;三是工作岗位上的行为标准,受培训员工返回到工作岗位上的优异表现和工作绩效。岗位员工的优异表现,这是对培训投资的回报。根据施工项目周期的长短,要做好短期的培训规划。受到培训的员工一旦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培训效应就会减弱,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员工弱化操作步骤,造成违章违规操作,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短期培训规划,就是在员工从早期培训到即将弱化操作步骤时,而对员工进行再培训或温习的培训规划。反复进行短期培训,有利于员工对照标准化操作步骤,确保操作规范,杜绝习惯性违章。

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

各级管理层和执行层都要勇于承担各自的安全责任,认清各自肩负的安全重任。人莫不忽于细微,以致失其大。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我们都知道一句话:风险大多在基层,在施工现场。那么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对员工的工作失误和违章行为,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去分析、查找原因,使员工乐于接受;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故障,在进行总结分析是要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内在原因和规律,重点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在安全检查工作时,各级管理层要支持、鼓励班组对违章作业的自查自纠,在安全生产中敢于讲真话、干事实;对班组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章现象,班组内部要敢于暴露,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做到真实、透明、透彻。

3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预防

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编写详细的《HSE作业实施计划书》,对存在的所有要害部位、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评估,按照操作流程图,制定操作性强的HSE应急预案。1)交通安全管理。强化员工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尤其是司机班组的安全会议,要定期进行召开,最好以“周”为单位,每周召开2次,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车辆管理程序,车辆限速,出车前的安全检查,车辆外出登记等。2)爆炸物品管理。落实临时民爆库“制度防、人防、技防和犬防”工作,做好爆炸物品储藏、运输、使用方面的管理,落实账物管理,做到日清日结。爆炸物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做到账目清晰,账物相符。3)消防安全管理。重点强调员工的消防意识,开展消防培训以及消防演练,对重点部位做到重点防火监控,消防器材专人管理,落实定期或不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制度。4)应急处置管理。根据施工项目特点,认真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开工前重点进行应急演练,以验证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检验和提高队伍在应急反应方面的水平和实战能力。

作者:刘怀忍 单位: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资源地质局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

第10篇

关键词:雨露计划;扶贫就业开发;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32-02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2006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启动了一项旨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工程的“雨露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10月启动以来,收到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共计投入培训资金7.3亿元,培训人数达到165万人,安置就业人数126.7万人,带动400万~500万贫困人口脱贫。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尚需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的扶贫就业开发。

一、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让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重视“雨露计划”的实施

为实全面推进 “雨露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推进“雨露计划”在各地的实施。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开展与中央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1)领导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工作粗放,简单应付的现象,不少人仅仅基于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下宣读了一下文件,并未把此项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2)宣传引导不到位,“雨露计划”启动实施历时虽近一年,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基本仍停留文件里,停留在机关中,除专项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外,不少人对何为“雨露计划”不同程度的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3)群众认识不到位,“雨露计划”的实施中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少贫困地区农村民众,未能充分认识转移培训对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意义和作用,对转移培训大都缺乏应有的热情。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雨露计划”的实施。此项由政府和社会买单,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按理理应受到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实际实施进程中,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虽经各级干部的耐心说服与动员,能积极主动参与此项计划的贫困地区农村民众依然为数不多。切实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尚需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计划的认识。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实施“雨露计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性措施,是扶贫开发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扶贫开发由自然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转变,是就地短效脱贫向外延长效脱贫的的重大转变。不少农村地区贫困的大量事实表明,农村中的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上是素质贫困、能力贫困、观念的贫困。扶贫先扶智,实施“雨露计划”实际是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所开展的一项素质扶贫、能力扶贫、观念扶贫。对此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此项工作。其二,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结合贫困地区广大农户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加强对他们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参与培训不仅利于提高劳务收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丰富“雨露计划”的内容,提高“雨露计划”实施的成效与质量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安排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在“雨露计划”实施过程中,基本都能做到有计划、有设施、有师资、有教材、有内容,基本能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但就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而言,并不尽如人意,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之一,培训设施不能满足实训操作的需要,不少培训机构不但设施陈旧落后,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每次基本只能满足3~5人的实训操作需求。表现之二,培训时间较短,根据“雨露计划”的实施要求,对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间一般为每期3~6个月,但有些培训机构为节省培训开支,增加培训收益,不同程度地压缩了培训期限,缩短为每期15天左右,甚至1~2天。表现之三,技能简单、单一,通过培训,参训人员虽然基本都能掌握一至两项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这些技能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初级操作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差距。转移培训质量的偏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劳务人员和就业组织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推进“雨露计划”的实施,在一个方面,无疑需要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不断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和质量,以增强转移培训的吸引力,增强劳务人员对转移培训的热情和信心。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个层面上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症结的重要途径。第一,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及相关劳动法律知识三个方面。而在近年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大都侧重于参训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轻视或忽视参训人员职业意识、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少参训人员虽经培训,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难以适应当前各就业组织的岗位需求。第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和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机制,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政府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依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在当前所进行的转移培训就业中,积极引入这一评价监督机制,在一个层面上可增强对各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促进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第三,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提高参训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予以相应配套,同时争取用人单位和社会予以相应支持,这一资金的投入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基本无力予以相应的配套投入,而在用人单位和社会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亦基本无相应的投入,也就是说整个用于“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基本仅限于中央财政投入的部分,即平均每人400元左右的培训费用。这笔经费既包括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也包括参训人员的基本生活开支,如果按每人每天10元的基本生活开支计算,这笔费用仅够维持40天,且尚不包括培训机构所需的必要的培训支出,更不要说满足3~6个月培训支出。在培训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不少培训机构不得已只好缩短培训期限,将本应在3~6个月内完成的培训任务,缩短为15天左右。培训时间的缩短,反过来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培训资金的捉襟见肘,显然同样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雨露计划”的实施,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无疑同样成为当前推进“雨露计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积极加大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中央财政对“雨露计划”支持的同时,切实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2)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培训基金,统筹用于劳务人员的培训,并计入企业的人工成本在税前列支, 以进一步充实“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3)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电视专题节目、报刊征文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社会团体公益活动、评选先进人物等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雨露计划”的相关政策,动员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支持和参与“雨露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雨露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并在资金上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以弥补“雨露计划”的资金不足。

四、加强培训监管,切实从监督管理机制上确保“雨露计划”的实施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进这一计划实施的同时,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这一计划的有效实施。(1)加强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在积极建立相应转移培训台账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利用培训之名,弄虚作假,套取、挪用、私分培训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让有限的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2)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价机制,结合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转移培训评价机制,以加强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的监督检查。(3)加强培训就业跟踪调查,组织相关力量,对各培训机构劳务人员培训就业后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以促使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短期企业培训计划指针对每项不同科目、内容的培训活动或课程的具体企业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活动详细企业培训计划的步骤如下:

1.草拟训练课程表--为受训人提供具体的日程安排,落实到详细的时间安排,即训练周数、日数及时数。

2.制订控制措施--采用登记、例会汇报、流动检查等控制手段,监督企业培训计划的进展。

3.确立训练目的--阐明企业培训计划完成后,受训人应有的收效。

4.决定评估方法--根据对受训人员的工作表现评估以及命题作业、书面测验、受训人员的培训报告等各方面来综合评价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

5.设计企业培训计划的大纲及期限--为企业培训计划提供基本结构和时间阶断的安排。

6.设计学习形式--为受训人完成整个学习计划提供有效的途径,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观察、实习、开会、报告、作业、测验等不同学习形式。

(二)长期企业培训计划

(1)根据培训的目标分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培训应列入业务培训方案;围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培训活动则应列入管理培训方案。因此,培训方案的制订是针对培训目标,具体设计各项培训活动的安排过程。企业的业务培训活动可分为素质训练、语言训练及专门业务训练。企业的管理培训活动主要是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的督导管理训练及培训员专门训练等。

(2)培训预算规划--培训预算是企业培训部在制订年度企业培训计划时,对各项培训方案和管理培训方案的总费用的估算。预算是根据方案中各项培训活动所需的经费、器材和设备的成本以及教材、教具、外出活动和专业活动的费用等估算出来的。

(3)确立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如通过培训来达到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对上年度企业培训计划的总结及分析培训的特殊需要,可以确立需要通过培训而改善现状的特别目标,成为本年度培训的重点项目。

第12篇

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国家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比较而言,目前中小学之间的差距,并不在设备、校舍建设等硬件上,主要表现为师资水平不均衡,即城乡学校间师资水平差距较大,这是我国城乡中小学发展不均衡的核心因素。在我国近年来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理论家们都注意到了教育均衡的基础是师资均衡这个核心因素,因此,师资均衡配置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热点。但是,不论理论工作者还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把师资均衡配置的重点放在了师资“交流”等形式上,没有把握住其核心。之前,由于部分地方实施城乡学校间师资“交流”等措施,在此基础上理论工作者也积极提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便将这一措施作为制度予以确立,指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于是,各地将教师“交流”促进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手段。教师、校长“交流”在表面上或短期内看是城乡学校师资平衡的一种办法,但这种办法是以牺牲优质学校为代价的,薄弱学校的师资或许得到了加强,而优质学校却被削弱。从长远看,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扶持薄弱学校快速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或接近优质学校水平,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整体发展,有效措施是“补短”,在不限制优质学校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发展。如果用“交流”制度“取长补短”,将会出现“长不长、短还短”的现状,是一种牺牲整体发展的短期效应措施。同时,不把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这个关键点上,低水平教师得不到有效提高,发展性的整体均衡很难实现。另外,学校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环境、优良传统,而学校文化、传统是几代教师积淀传承的结果,中小学教师频繁“交流”不利于学校文化和传统的形成、继承和发展。所以,中小学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有效措施是建立有利于在职教师提升的制度环境。

二、影响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培训是提升在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而培训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教师培训机构已经比较健全,各县、市以及各省都建有教师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对提高各地在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进入本世纪,各地先后转并了这些培训机构,教师培训受到严重制约。近期据我们对西部地区某市的调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已经全部撤销,市级主要培训教师的“教育学院”也早已转制。后来,有些县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但基本属于“三无”机构――无专职人员、无专职教师、无专门场所,只有一块牌子。需要培训的时候,临时抽调几个人组织,聘请几位教师讲课,完了各回各的工作岗位。教师培训成了临时工作,成了形式,培训方式、方法改进等系统研究根本谈不上,教师培训质量无法保障。这样的培训显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还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2010年,国家实施“国培计划”,“中央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中小学教师培训属地方事权,应以地方为主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师资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典型带动式的“国培计划”固然重要,但各地建立长期师资培训机构及其机制,这才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不断提升中小学师资水平的基本措施。中小学师资培训从长远看属地方事权,在我国“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建立和完善县级地方教师培训机构及其体系,是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基础。

限制师资水平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薄弱学校教师缺少培训机会。编制管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制度。实施人员编制管理,对机构中的人员总额、人员结构、职位配置等进行科学管理,是当今机构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我国中小学也实施人员编制管理,学校教师按照办学规模限定编制。从宏观上说,这一制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其对中小学管理的不利因素逐渐表现出来。

部分薄弱学校师资一般都比较紧缺,人员编制大多偏少,教师们工作量大,有些学校一个教师甚至要同时教多门课程,周课时一般在15节以上,有些达到20节。在这种情况下,要教师们外出培训,显然不可能。在西部,教师培训大都在寒暑假期,都属于阶段性集中培训,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校人员编制少,平时很难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而这种寒暑假期的集中培训由于时间短、人员多,培训效果受到影响。而且寒暑假期的培训由于没有学生作为实践基础,大都是一些课堂讲授式的培训,教师们对此大都有“疲倦感”。另外,寒暑假期本来是教师的法定休息期,在这个时段培训,很多教师心理不情愿,对培训也是一种不利因素。

三、基于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制度建设

薄弱学校的提升和发展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即使一些薄弱学校得到提升和发展,相对薄弱学校又会产生。相对而言,薄弱学校永远存在,针对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也就成为长期工程。因此,制定长期而系统的师资培训制度及其体系,显得十分必须。

首先,要扩大薄弱学校编制,对薄弱学校重新确定编制数,制定薄弱学校“特殊编制”。教师进修、培训要有时间保障,目前我国薄弱学校在教学阶段很难抽出教师进修、培训,这是影响教师进修、培训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编制宽余一些,对薄弱学校按一定比例放宽教师编制,每学期学校可以抽出一部分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几年下来教师们都可以轮流到其他学校或培训机构接受各种各样的提高培训,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自然会有大的改观。所以,对薄弱学校制定“特殊编制”,一方面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一方面使教师们在工作期有机会接受提高培训,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教师劳动是一项特殊劳动。教师劳动虽然可以用工作量等具体数字衡量,但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即使教师们都尽心尽力,其效果大相径庭。因为每一个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是不相同的,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的教师一学时的工作成效,其他教师或许用两三个学时都达不到。所以,教师管理不宜用普通管理制度来实现,而要有适宜于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的特殊管理制度来实现。表面上看,增加教师编制可能是一种浪费,但从实质上看,增加教师编制会成倍地增加其工作效益。另外,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直至关系到国家的强盛与否,对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说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投入、是对国家的投入。所以,对

薄弱学校建立“特殊编制”符合公民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其次,要建立教师工作期轮流培训制度。薄弱学校有了编制保障,教师们就有在工作期进修、培训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建立教师工作期轮流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