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路经济与管理

道路经济与管理

时间:2023-10-09 10:59:26

道路经济与管理

第1篇

摘要:中国设计业面临着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以企业内部科学的设计战略管理为依托。我国设计战略管理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以观念为导向,明确设计在企业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以设计组合模式的优化为基本策略,合理安排BPO与内源设计的结合模式;以完善的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为背景平台,为设计师的创意实践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撑与引导。

关键词:设计管理战略;差异化战略;设计组合;设计知识管理系统

从我国现有的企业现状而言,设计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隐形设计管理的半专业化特性。很多企业虽然花费了大量资金在设计上,但是“产品设计是由工程部门负责,视觉传达设计是由公共关系或市场开发部门负责,环境设计由基建部门负责,整个企业上下以一种随意性的混乱方式使用设计,缺乏协调的整体控制,使得设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设计方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夏翔,2010)要改变这一现状,亟需建立科学的企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基石,它的起步尤其重要,因为它能为企业内部具体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职能管理规划方向,从而带动我国设计业的转型。

一、 让设计战略分析服务于现代企业竞争的差异化战略

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产品数量与种类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消费品市场发生了潜在的变化,即从群体消费阶段开始向产品区分阶段过渡。在群体消费阶段,价格是占主导的影响购买决定的因素,人们习惯于在货比三家的情况下根据价格差异来选择日常消费品,相比较而言同类产品之间的区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产品区分阶段,从产品自身到产品的包装、展示、附加服务等都成为引导消费者进行选择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如何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开发市场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针对消费品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调整竞争战略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是企业追求竞争优势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战略。低成本战略靠成本优势来创造竞争优势,前提是要不断提高设计、生产与营销的效率,超过同行业的竞争对手,通过低价格吸引顾客或者同等价格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相比较而言,差异化战略则是在产品质量、功能与售后服务上为消费者提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值,从而更好地占领市场。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的逐渐转化,成为市场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从企业战略高度将设计与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结合起来,可以充分看到设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将产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Stanley F. Slater曾指出,差异化战略给企业创造利润要靠六个因素:“(1)延伸的售前与售后服务;(2)新的营销技巧;(3)与众不同的产品;(4)多样化的生产线;(5)企业品牌建设;(6)高质量产品”(Stanley F. Slater,1996)。这六个因素中,第二个因素与第五个因素是直接由设计决定的,因为只有通过产品设计师的创意设计活动,不同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新型产品才有可能出现,而企业品牌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VI设计。不仅如此,企业延伸的售前售后服务也要依赖于专门的展示设计、室内设计等具体设计活动,如苹果公司所能提供的体验服务就是靠优良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展示设计来完成的。此外,其他因素如新的营销技巧也会因为设计的发展而得到改进,如近年来的交互设计对于改良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的交互体验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如何通过设计战略管理,实现设计对公司战略的影响力,是企业管理层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设计战略管理必须从观念上明确以设计为手段来落实差异化竞争战略。这种观念上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在中国解放鞋被冠以OSPOP(One Small Point Of Pride)之名热销欧洲市场、成为时装界新宠的案例中,设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窥见一斑。沃特斯从设计出发,在保留外观基本形式的情况下改进解放鞋的鞋垫、包装以及宣传模式,并在欧洲注册商标,使得中国市场上滞销的解放鞋以高出二十倍不止的75欧的价格热销国际市场(江宏飞、周伟,2008)。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传统的只关注投入/产出之比的生产模式是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市场的。Koskela和Ballard指出,传统的项目管理将生产视为一种转换,其转换模式的原则是单一的,只考虑从投入与产出的转换。该模式使得生产体系被分解为各个独立管理的细节任务,其弊端在于“针对消费者和终端使用者的材料与信息流以及价值生产无法真正得到考虑”,产品设计的发展受到限制,因为“产品设计需要各个环节相互依赖,要求执行者的共同行动,需要利用信息流推动设计从思路到实践的发展进程”(Glenn Ballard & Lauri Koskela,1998)。改变观念要从设计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将设计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联性确立起来。

设计管理的战略分析具体而言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通过PEST方法从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四个因素考虑过去和将来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外部环境因素;通过波特“钻石模型”的定性分析方法,对产业的历史演进和现状进行考察,得出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结论(陈卫平、朱述斌,2002);对设计替代品进行前瞻性的分析,等等。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则是要对企业创新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判断,尤其是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找到企业的基准点,明确企业的战略性能力,并研究出衡量企业业务组合是否平衡的检验工具。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分析,设计战略管理所能发挥的功效将远远超出狭隘的具体设计项目管理。

就中国企业发展而言,从观念上加大对设计的认可,并明确将设计与企业发展总体战略结合起来,不仅是企业自身获取更大利润的重要途径,也是设计反过来通过企业实现从外观到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主要方法之一。企业需要确立设计管理战略,将设计与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联系起来,让设计师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运用设计知识来分析市场远景,以达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市场识别能力以及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等目的。与此同时,也只有当设计管理战略逐步发展起来,设计师的行为和意识才会在市场的引导下发生根本的转变,从传统的注重外观和色彩设计,转向注重消费者行为分析、产品附加服务等综合类设计的层面上来。市场对设计师行为和意识的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而言,要超出设计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它是经济反过来对设计所产生的直接影响。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发展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道路运输发展速度最快的 历史 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全国道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调整道路运输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抓好道路运输质量和安全为前提,以不断推进道路运输行业文明建设为保障,加快发展道路运输业,使道路运输生产力水平跃上了一个大台阶,满足了国民 经济 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目前,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道路运输结构明显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加快转变。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运输管理概论

1.1道路运输管理概念

道路运输管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 交通 主管部门行使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

道路运输管理的要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1)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

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执行机构。

(2)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

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是道路运输市场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道路运输行业划分为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装卸搬运、机动车维修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

(3)道路运输管理的性质。

道路运输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延伸,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从行政管理类型划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属于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具有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的行政功能。

(4)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

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正确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适度调控实现运力供给与需求平衡,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5)道路运输管理方式和手段。

道路运输管理方式是依法行政管理。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必须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管理向侧重于间接管理转变。与之相适应,在管理手段上,应以经济、 法律 管理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管理手段。

1.2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任务、特点及基本方法

(1)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

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取决于道路运输的范围。根据国务院对交通部“三定”方案的职责规定,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是: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搬运装卸、车辆维修、运输辅助服务等5个方面。

(2)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是由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职能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其基本任务是对道路运输的发展、经济关系、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发挥政府管行业、管市场的行政功能。

(3)道路运输管理的特点。

①微观放开,宏观调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管理要放开,而对宏观经济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有机结合实施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道路运输资源的配置功能。

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是按部、省(市、区)、市(地)、县(市区)、乡(镇)五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全国形成从上到下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③统一规范,依法治运。道路运输业由于具有生产门类多、行业结构复杂、队伍庞大、经营分散的特点,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范,对其各项政策、各项活动、各种关系、各种行为进行依法调整,才能促进协调发展,建立有效的运输市场规则,保证运输各方权益,维护正常秩序,推动运输生产的发展。

④关系复杂、协同管理。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运输不仅自身单独承担了大量的长途、中途和短途运输,而且还担负着其他运输方式其起点、终点处的集疏运任务,因而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横向管理关系方面,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专业经济行政管理体系,又同工商、财政、税务、物价、统计等综合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密切相关,横向管理关系相当复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应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协同工作。

(4)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道路运输管理实践中,常见的有三种管理手段、三种管理方法,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源头管理法、过程管理法和目标管理法。

①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采用价格、财政、税收、利润等与价值范畴相联系的经济杠杆来管理道路运输事务的方法。

②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依据国家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法律监督和法律诉讼来调控道路运输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运输生产和经营秩序,保障道路运输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道路运输经营者在进行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时,除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以外,还必须遵守交通行政管理法规、规章。

③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取行政许可、行政认定、行政监督检查的管理方法,依法对管理对象所作的行政决定具有强制力。

源头管理法是指道路运输管理要从当地管起,以管好当地道路运输经营者和在籍车辆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实践管理工作中,要切实有效地运用源头管理法,必须使其与过程管理法有机结合,以源头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所谓过程管理法,是指在道路运输生产、作业过程,也就是在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过程中,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的工作方法。

所谓目标管理法是相对过程管理法而言的,即当确定了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严格验证经营者是否合格、达标,而不要过多地去关注或干预经营者采取何种方式(当然是合法的)来达到这一目标。这不仅是进一步落实 企业 经营自主权和政企分开的需要,而且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需要。道路运输管理既要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又要注意与三种管理方法相结合。

1.3道路运输管理的规范化

(1)规范化管理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道路运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就是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标准、规范对道路运输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对他们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组织、监督与协调,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道路运输市场管理规范有以下基本特征:程序化、标准化、统一化、定量化。

(2)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化的内容主要有:经营资格规范、市场行为规范、经营服务质量规范、运输价格规范、运输证、照、牌、单规范、规费缴纳规范、商务活动规范、监督处理规范。

(3)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业务培训、监督检查、 计算 机应用与管理等。

2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职责

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体系、行政职责的职能体系和制度规范运作体系的总称。它关系到能否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以取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良好绩效等问题,其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内的管理四大环节。

2.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

当前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在 交通 部1987年发布的《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基础上,根据《国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参照各省、自治区的有关《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按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盟、州)、县(市、旗、区)、乡(镇)五级管理层次设置的组织机构。

2.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

道路运输管理的五级机构、三个层次以及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能及有关工作制度,构成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基本体系。根据国务院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的“三定”方案和交通部《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条例》,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确定的职责、任务和职权,规定了各层次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能。

(1)决策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部、省级)的主要职能是对全局性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进行筹划与决策。

(2)中间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市、地、州、盟级)的主要职能兼有决策和执行两种层次的职责和职权。

(3)执行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上级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的有关指令,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具体业务工作。

3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权力和从事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对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因此要建立一支 政治 素质高、政策水平高、懂业务、会管理、作风硬、适应道路运输管理需要的队伍,就必须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建设,从队伍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人手。其具体作法是以下几方面。

3.1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

3.2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有:从严把关、加强培训、严格行政执法监督、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3.3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对从事一定职业者的一种道德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道路运输管理存在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行政效率低、办事不公平、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1)道路运输管理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

道路运输管理涉及到交通、工商、税务、公安、城建等很多部门。从实际工作上讲,这并不完全错。而现实工作中的不合理是由部门利益的存在和宏观制度上的不协调,所产生的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2)道路运输管理职责不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行业管理理论提出以来,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进行了较大改变。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对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依然认识不清,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

(3)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4)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运作缺乏效率。

第3篇

关键词 公路运输经济 经济管理 作用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公路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公路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也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约束,现代公路运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面临严峻的市场经济考验,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难点。

1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有句宣传语说到“要想富,先铺路”,从而能够说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大影响。即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各地区间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及辐射影响力, 因此公路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

首先,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路运输具有重要的地位,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内陆和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作为公路运输管理的重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益,并且随着高速公路的构建已经在我国公路运输行业占据十分重要位置, 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另外, 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 对公路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好地推动作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将公路建设摆在了首位,使得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紧密联系。某一地区公路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全方位的公路网络,能够较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公路经济管理能力能够较好地吸引外资,促进地区和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来往更加密切。

2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

2.1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重点强调公路经济管理建设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使得在确保公路建设质量的同时,在公路使用过程中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实行预算管理,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点方式。在强调公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制定工程施工预算,它的重点在于增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需要根据公路施工的具体情况,将工程预算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全方位、更完善。实现实行责、权、利相结合,构建每个责任单位的预算系统, 增强公路施工内部管理水平,并进一步优化公路施工单位的组织结构。在公路施工经济管理过程中,施工的预算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路运输经营管理的平均成本。在公路工程现实施工过程中,每一项公路项目都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测试,并做好相对性的准备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严把材料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其使用寿命。

2.2将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公路在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 由于其工程浩大、施工时间长和施工程序繁杂等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运势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大。所以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管理,并给与有关企业最大限度的经营权利,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相协调管理,才能反映出政府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

2.3强化路车管理,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

省级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该地区范围内一、二级道路运输市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地级市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该地区内的二、三级道路运输市场进行规划建设,提供较好好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县级以下乡镇设置的道路运输下属机构,担任着地市级公路运输管理部门所指派的有关职责。另外,还需要不断拓展外延合作营销渠道,为乘客、货主给与一站式的服务以及不同路段的无缝对接。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企业销售与营销渠道较为单一,仅仅只是凭借自身产品和服务,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难以立足。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高度重视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相互帮扶与协作, 依靠计算机网络平台把公路各个路段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并由乘客、货主进行随意选择。同时,需要深入增强与外部其他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充分运用销售网进一步拓展运输产品的实际销售量、范围,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2.4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监督

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是顺应目前市场经济机制改革的需求,公路运输企业必须构建一套全方位的内部监管机制,其内容鼻息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构建公路运输企业市场发展状况反映制度。在公路运输企业内部设置市场调研部门, 其主要工作在于市场调研、预测以及开发市场等等。经过对流动客流量以及货源进行抽样调查,全方位把握目前公路运输市场的实际状况;

(2)构建公路运输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管理层综合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质量,有利地促进了企业自身管理价值的提升,并逐渐推动企业的管理逐渐优化。同时公路运输企业必须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并重点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性、积极进取的年轻管理团队。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变革的今天,使得公路运输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点, 因此需要采取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将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强化路车管理,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监督等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对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效率及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路政管理 经济发展 影响

一、路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效的路政管理能够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我国的地域广,人口多,货物往来频繁,所以,大量的商品流通以及人员中转都需要依赖于公路。为了促使企业之间可以尽快的得到收益,也为了促使货物之间的运输速度加快,就更加的需要路政管理人员尽职尽责的维持道路畅通,维护道路安全。另外,路政管理具有法制性,路政管理是法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道路畅通,保障道路安全,是路政执法部门的责任,必须要依法行事。最后,路政管理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路政管理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准确地说,一个区域的交通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两者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交通越是发达,当地经济发达程度也越高,而交通的发达取决于路政管理水平,强化路政管理,能够推动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现阶段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方面不足

相关的管理人员对路政的管理还缺乏了正确的意识,他们忽略了路政的合理管理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他们对路政管理意识的欠缺,那么,也就对路政的管理并不是很重视,这样,也就导致了让经济迅速发展的良机。

(二)缺乏现代的技术

路政的管理是需要技术的运用的,但是,根据我国现在路政管理的基本情况看来,对路政管理所需要的设备以及技术都是落后的,这也就是说对路政的管理不能有效的去进行。所以,现在我国需要让交通不断的变得现代化,这样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

现如今,我国的路政管理模式没有得到统一,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我国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路政管理人员需要到多个地点进行工作,同时伴随着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低,导致在公路上出现紧急状况时无法及时给出解决方案。正是由于路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所以就需要路政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模式,选用素质较高的专业型人才,保证我国的公路管理工作有序合理地进行。

三、完善路政管理措施,提高路政管理水平

从经济发展与路政管理的联系分析,强化我国路政管理力度,保障道路畅通安全,是奠定我国经济发展基础,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内容,针对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提高认识,重视路政管理工作

为了方便路政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摄像头进行道路安全监控,同时加大对维护公路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与维护公路意识,真正实现“公路服务人民,人民爱护公路”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当地公安、城建、交警等众多部门互相配合,及时地对出现的道路安全问题进行处理,维护公路畅通,保证人们的使用安全。

(二)完善路政管理体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公路管理方面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技术进行完善,保证我国的路政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对不同的执法部门进行明确责任式分工处理,避免互相之间的权利受到限制。还有,提高各个部门执法人员的素质,保证可以安全执法的同时维护自身安全。熟练使用法律法规处理问题,避免事件的恶化。

(三)深入实际,具体问题及时解决

在强化路政管理的过程中,路政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落实到位,任何工作都不能马马虎虎,含糊不清,深入到实际工作中,依据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解决问题。从现场管理、源头管理等各个方面难点入手,严格控制超载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巡查计划,保证巡查频次,提高路产案件的处理力度,对路政侵权案件,坚持先宣传、劝其主动消除侵权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若当事人不听劝阻再行处置,处置过程中,坚持依法办案。

(四)理顺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路政管理机制要从当地道路情况出发,新组建的公路执法机构,应该依托于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实际管理工作需要交通主管部门指挥和规范,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好。秉持“多请示,勤汇报,多沟通”的原则,尽快建立起上通下达的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要抓好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科学组织安排教育培训;要抓好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结合实际,按照机构精干、职能完善、运转高效、基本对应的原则,按照组织选任、竞争上岗、组织安排的方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员,选拔管理人才,保持队伍和谐稳定;要认真落实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对不尽完善的,抓紧组织修订和完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细化路政执法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形成一套规范统一的规章制度体系。

(五)强化路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路政管理现代化进程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程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对公路主体及相关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并将所有有关公路路产信息、公路技术参数、使用期限、建设单位等信息,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存入数据库,实现路产电子化档案管理,重要公路及路产视频采集进行定期更新,保障公路实况与路产数据同步,实现路产动态数据采集,为提高公路路产管理,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奠定基础。同时,根据农村公路管理现状,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电子档案,开发农村公路电子查询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水平。另外,依靠科技信息手段,完善超载超限运输长效治理体系。坚持依靠科技手段,有效治理超载超限。应大力实施国家I类超限检测站部、省、站三级联网和省级II类超限检测站省、站联网工作。实现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治超信息共享。健全完善全路况、全时段治超监控网络,实现对治超行为的全过程监督和工作数据与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对超限超载车辆长期、有效的监控检测,严格控制超限超载率。

四、结语

路政管理工作的性质比较特殊,国家下发的很多政策,路政管理者所付出的很多努力,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看到效果的,也就是说路政管理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执行能力、主人翁责任感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明确路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工作,才能够确保我国道路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行,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加优越的基础条件,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几点研究,希望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为辽宁省本溪公路路政管理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道路 运输管理 保障体系 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二、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结合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调查分析,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逐步构建起事故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及演练基地,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四、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第6篇

关键词:施工管理、计划、技术、财务管理、物资管理

一、 概述

1、基本含义:

(1)道路施工的含义:把一系列的资源投入产品(即道路工程)的生产过程。

(2)道路工程管理的含义:道路工程管理就是对道路工程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指挥,监督和调节,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是发展道路事业的关键。根据我国道路施工企业的实践经验,

2、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道路工程管理主要有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劳动工资管理。

(1)计划管理:用计划来组织和调节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有长远计划、年度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三种。生产作业计划又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以及月旬施工任务单。

(2)技术管理:是贯彻国家技术政策的一项管理制度。

(3)财务管理:即对施工中必需的各种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所进行的组织工作和计划工作。

(4)物资管理:就是要做好原材料、燃料、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组织工作、建立与健全物资的采购、调运、保管和分配制度

(5)劳动工作管理:是调动施工人员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制度。

二 加强道路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道路工程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和基本建设速度,也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也就是对道路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道路施工管理能为施工单位节约时间和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 加强道路施工管理的策略

1、 加强道路施工的计划管理策略: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建立健全检查和控制机制。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完整的计划方案,并有效的执行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控制和考核,只有这样,才会使工作有正确的方向,并有序的前进,最终达到管理的最终目的,对于道路施工的计划管理,施工单位要做到:在制定施工计划之前,技术部门一定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要进行多次的施工比较;再次,一定要关注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法规的变化和动态,所指定的计划和方案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法规和经济环境的需要。

(2)抓好统计工作按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道路过程项目往往工程过程复杂,工期短,建设任务繁重,而且涉及的部门繁多,所涉及的地形、地质都很复杂,这些都造就了施工过程中不可预知因素的增多。正是基于这种情况,道路施工过程中才要不断的去按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在这些执行和检查过程中,会发现原有计划和显示情况的不符合,为避免影响工程的工期和质量,我们要不断的去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计划,并对其全面检查和控制,使工程施工连续、均衡的进行。

2、 加强道路施工的技术管理策略。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质量管理是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工程质量、预防和遏制质量事故的有效手段。道路工程质量责任制不落实,将直接影响道路工程质量,影响道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强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应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处、专业工程施工队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2)技术管理“全员”性。

发动全体员工参与道路施工管理,积极开展各项技术培训,鼓励开展技术革新,并推崇推广先进的经验,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一方面制定各管理层和部门的岗位职责,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另一方面,制订质量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向心力,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3、 加强道路施工的财务管理策略:

(1)加强经济核算,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要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一定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中财经纪律和基本建设拔款的规定,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和成本管理,做到消耗有定额、开支按标准、成本有核算,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改变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事情的陈旧观念。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控制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他跳出以往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财务人员工作的错误圈子,实现了“全员参与”和“全面参与”。

4、 加强道路施工的物资管理策略:

(1)对主要材料实施限额领料制度。

实施这一制度,是为了有效的控制材料的领发,节约使用材料,及时掌握材料领用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和缺货现象。

(2)专物专管,对危险物资和重要设备或其它特殊材料进行专门管理。

(3)建立健全仓库管理制度和出货流程,采取各种措施节约材料,和最大化使用材料,降低材料消耗。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经济发展;市场经济;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2

引言

从道路交通运输的角度来说,其实质上就是联络不同城市之间的终端点,其实,从实质上来说,道路运输就是交通枢纽、交通要道的意思,良好的交通枢纽能够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所以,道路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2]以下笔者将会针对道路运输与及其经济的发展关联做出一定探讨。

一、道路运输同经济管理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该体制决定了在道路运输上,我们不但要重视,而且还要将其纳入重点进行建设以及管理,对此,首先要理清我国市场经济以及道路运输之间存在的关联。

第一,从表面上看,我国市场经济似乎和道路运输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实质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好坏是作为市场经济的重心的。[3]单看一个地区是否发达,只要看这个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否方便、设置的交通要道是否科学,就能够猜测出该地的经济是否发达,人民是否安居乐业。我国要想令一个区域取得较为快捷的经济发展,首先就要对一个区域的交通进行管控。只有在做好道路运输工作的基础上才有使得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可能性。所以,道路运输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一样,网住的不单单是其本身运输发展状况,“网”住的还有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道路运输对发展周边地区的经济具有推动意义,在许多农村, 都流传一句俗语,即是:“要想富、先修路。”其实,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很多城市在经过长时间考察后后总结了一个有关道路交通发达与否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此项研究调查结果不单只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道路运输的关系,更反映出了一个国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即微观经济发展状况)和道路运输之间的关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倘若某一个交通枢纽的位置是位于比较核心的位置的,那么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着周围的区域、甚至是周围的城市取得一定的发展。换句话说该经济中心在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过程里,也会不断使得周边的区域取得和其相同的,甚至是比其更宽广的进步以及发展。

第三,一个区域的公路路程数、铁路的营业路程数和经济发展的联系,依照相关解析能够发现, 要想促进经济进步, 就需要对公路里程、铁路运营里程进行协调分析。相关人员可以采用相关法则对其进行实验, 确保其处在34?的最高值以下, 具体检测结果详见表一:

从表中能够知晓, 经济进步和公路路程数有着长远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公路里程逐步增多, 对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它进行深入探究。

二、加强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作用

伴随当今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增快, 过去不发达的社会经济系统需要在之前的基础上采取改革以及改善, 只有通过此种方式如此, 才能够与现阶段社会的进步步调相契合, 才能够更完善地快速跟随时展的脚步。可是随着经济的高速进步,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有关企业尚未制定对应的转变运输管理的举措, 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而, 道路运输单位必须在平时生产、运营期间增强对运输企业的管理程度, 进而提升道路运输的安全质量,进而保证企业持续前进发展, 达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具体能够从下面几方面内涵入手: 第一, 道路运输的重要管理工作重点主要在满足当今社会的生产要求, 换句话就是说, 道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工作是确保生产力需求得到满足, 发展经济的最终结果,与此同时伴随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 在管理时间段内必须伴遵守相关经济制度。。第二, 在社会经济发展这段时期之内, 道路运输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构成内涵之一, 可以促进社会朝着好的方向进步。经济发展和道路运输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二者互相作用, 不可或缺。高质量的道路运输是经济运营管控的中心, 进而推动社会得到又好又快的进步。

三、对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

采取预算的全面管控。预算全面管控工作主要是指在采取预算技巧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非财务活动等进行考察、配置、控制, 从而有助于对企业的不同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调整和进一步的考察考核, 运营任务采取的是实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这样的管理理念会使得管理者们从全面的角度了解到预算管理的关键意义所在, 制定高效科学的整体预算任务,才可以为企业增添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实力。通常而言, 道路运输企业在采取预算全面管控时, 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着手:

第一,和现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综合在同一个地方。预算管控工作的中心在于对现金流进行管控方面, 最为核心的地方在于对成本进行控制。只有科学合理、高效地管控现金流, 才能够保证项目投资的快速及时地回笼, 保证各个类型费用科学合理支出。只有严格依照现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 从整体上协调企业财务结算的效用, 才能够确保投资的高度集中应用, 构成投资科学, 降低财务风险, 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强化, 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潜质。

第二,和基本的目标成本管理综合在一起。企业的管理者们和资金收益还有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 需要不断对目标成本采取管理, 通过真实状况出发,寻觅对企业资金收益造成制约的重要问题, 并综合国内外的管理观念和技术, 创立并降低资金投入, 增多资金收益的计划, 进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进步。

第三, 使得管理的相关要求得到落实, 加强预算的能力制约能力及管控实力相关部门都在企业的预算实施下工作, 这主要是为了管理要求能够落到实处, 这使得预算的约束力得到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 必须遵守相关要求进行作业。这主要是为了能够确保预算政策的最终落到实处,积极反映落实的状况,并使用对应的法则,践行全面的预算管控, 为企业之后的进步打牢基础。

四、总结

简单来说, 随着今天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渐增强, 道路运输工程成了人们关注的内容。有关工作者们必须快速转变自身观念, 理解道路运输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对道路运输管控工作采取研究, 使得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加快社会经济更好向前发展。道路运输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具体发展程度,良好的道路运输发展状况是需要每个人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共同探究、共同促进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良好发展的,科学的计划、良好的道路设计、科学的遵守相关规定……这些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做法才能够使得未来的道路运输发展前景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进行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启鹏, 王帅.基于低碳经济的道路运输企业循环经济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

第8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发展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oad transport is closely related to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 plac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road transport market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e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and discussed how to strengthen the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Key words: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U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前言:

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当今世界将迎来道路运输现代管理,道路运输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综合运输,大物流,立体交通,城乡公交一体化,都是摆在我国道路运输管理面前的现实课题,道路运输的管理能否跟得上市场的发展关键在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管理,要不断提高道路运输的管理水平,迎接新的挑战,保障道路运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道路运输管理存在法制落后、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一)道路运输管理法制落后

由于道路运输行业门类较多,管理复杂,道路运输的法制建设一直较为落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法律”,现在执行的最高层级只是行政法规,出租车管理连行政法规也没有;现有的法规规章大多较为粗放,有些问题执行难度较大,具体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很多,往往会出现同一个问题多种解释,多种方式处理的窘态。

(二)道路运输管理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

道路运输管理涉及到交通、工商、税务、公安、城建等很多部门。从实际工作上讲,这并不完全错。而现实工作中的不合理是由部门利益的存在和宏观制度上的不协调,所产生的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三)道路运输管理职责不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行业管理理论提出以来,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进行了较大改变。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对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依然认识不清,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

(四)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有些地方对道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如运管、路政稽查合并,成立综合交通稽查大队,乡级运管与公路管理合并成立综合交通管理所等等。从执行情况来看,理顺了旧的问题,出现了新的矛盾,有利有弊,但弊多利少。

二、道路运输管理的特点

(一)微观放开,宏观调控。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管理要放开,而对宏观经济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有机结合实施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道路运输资源的配置功能。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是按部、省(市、区)、市(地)、县(市区)四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全国形成从上到下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但目前全国存在着机构名称不统一,机构设置不统一,机构性质不统一,机构经费渠道不统一等现象

(三)道路运输业由于具有生产门类多、行业结构复杂、队伍庞大、经营分散的特点,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范,对其各项政策、各项活动、各种关系、各种行为进行依法调整,才能促进协调发展,建立有效的运输市场规则,保证运输各方权益,维护正常秩序,推动运输生产的发展。

(四)关系复杂、协同管理。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运输不仅自身单独承担了大量的长途、中途和短途运输,城市公交、客运出租,而且还担负着其他运输方式其起点、终点处的集疏运任务,因而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横向管理关系方面,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专业经济行政管理体系,又同工商、财政、税务、物价、交警、城管执法、统计等综合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密切相关,横向管理关系相当复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应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协同工作。

三、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道路运输管理实践中,常见的有三种管理手段、三种管理方法,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源头管理法、过程管理法和目标管理法。

(一)管理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采用价格、财政、税收、利润等与价值范畴相联系的经济杠杆来管理道路运输事务的方法。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依据国家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法律监督和法律诉讼来调控道路运输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运输生产和经营秩序,保障道路运输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道路运输经营者在进行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时,除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以外,还必须遵守交通行政管理法规、规章。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取行政许可、行政认定、行政监督检查的管理方法,依法对管理对象所作的行政决定具有强制力。

(二)管理方法

1、所谓源头管理法是指道路运输管理要从当地管起,以管好当地道路运输经营者和在籍车辆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实践管理工作中,要切实有效地运用源头管理法,必须使其与过程管理法有机结合,以源头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

2、所谓过程管理法,是指在道路运输生产、作业过程,也就是在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过程中,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的工作方法。

3、所谓目标管理法是相对过程管理法而言的,即当确定了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严格验证经营者是否合格、达标,而不要过多地去关注或干预经营者采取何种方式(当然是合法的)来达到这一目标。这不仅是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自和政企分开的需要,而且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需要。

道路运输管理既要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又要注意与三种管理方法相结合。

(三)道路运输管理的规范化

1、规范化管理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道路运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就是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标准、规范对道路运输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对他们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组织、监督与协调,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道路运输市场管理规范有以下基本特征:程序化、标准化、统一化、定量化。

2、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化的内容主要有:经营资格规范、市场行为规范、经营服务质量规范、运输价格规范、运输证、照、牌、单规范、商务活动规范、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追究规范。

3、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业务培训、监督检查、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等。

四、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权力和从事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对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交通大部制、大物流、综合运输、低碳环保经济、公共服务型政府等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对道路运输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政策水平高、懂业务、会管理、作风硬、适应道路运输管理新形势需要的队伍,就必须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建设,从队伍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入手。其具体作法是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二)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有:从严把关、加强培训、严格行政执法监督、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三)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对从事一定职业者的一种道德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9篇

民营道路运输企业的优劣势分析及发展思考

民营道路运输企业的优劣势分析及发展思考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消除垄断、减少国有比重、允许竞争的道路运输行业这一领域,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应更有作为。笔者结合随州市民营道路运输业的实际,对民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作对比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一、随州市民营运输经济的基本情况自1984年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行车”,实行“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起干”政策以来,特别是1993年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公路水路运输发展的意见以后》,随州市民营经济在道路运输业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呈现后来居上之势。至20xx年12月底,全市成建制客货运输企业15家,民营经济12家,2家民营企业具备三级资质客运企业资质;维修业户240家,个体及民营220家;运输信息服务38户,民营35户;驾驶员培训业户3家,民营2家;占市场份额较小或未进入的仅客货运站场服务、汽车性能检测等行业。二、民营运输企业的优势(一)从中央到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优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地也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湖北省交通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将支持民营运输企业发展壮大作为20xx年运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并作为“五个突破口”之一。这既是民营运输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二)民营道路运输经济的主导优势。从随州市民营道路运输业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民营经济主导地位明显。客货运输量的逐年递增,有赖于民营经济的逐步发展。就湖北省而言,民营资金在道路运输业的比重估计超过75,在实质上充当着主要力量。主导地位意味着市场竞争的优势,民营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主角,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企业经营上的优势。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在人员的使用和配置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拒绝冗员,并通过激励、监督等有效的控制手段挖掘其最大潜力,管理者与生产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其它经济性质运输企业;资本经营效率高,民营运输企业利润率也高于其它经济性质运输企业;企业经营无负债甚至零负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轻装上阵。全市民营运输企业中,除少数国有改制民营企业外,负债率均低于30。。(四)创业经验优势。民营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大多经历了个体单干、联合经营、发展壮大的历程,企业经历了道路运输市场放开、市场培育、市场调整的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培养了从业人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这是得天独厚的人力优势。三、民营运输企业的劣势(一)民营运输企业普遍起点低,规模小,整体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翻开民营客货运输企业的发家史,大部分最初为几家个体运输业户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后走联合经营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壮大,资金积累不足,缺乏发展后劲。随州市除取得三、四级客运企业资质的运输企业外,资产总额低于1500万元的占民营运输企业的90以上。企业承受事故风险、不可抗力、责任赔付的能力较小。(二)企业杰出管理人才的匮乏。现有企业管理者缺乏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观念保守,欲望不强,经营目标短期化,有的甚至以造假、损害环境来获取近期利益;家族式管理弊端突出,管理人才难以由外部引进,新鲜血液难以注入肌体。(三)企业存在信用危机,难以形成品牌优势。表现其一,民营道路运输业特别是客运业,坑、宰、甩、骗、卖旅客损害旅客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其二,责任赔付的躲避心态。发生责任赔付时,能拖则拖,甚至是一溜了之;其三,偷漏国家税费,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贿赂国家税费征管人员来达到目的。归结一点,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一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效益。(四)外部经营环境未从实质上得到改善。民营道路运输经济从总体上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大量民营经济以各种形式挂靠交通运输企业,产权虚置,缺乏法律保障。在具体经营活动中,民营经济受一定限制。如公路规费上的不平等待遇,比较的差的营运线路,更为严格的运政稽查,违章处理的严管重罚,更多的审批环节等。(五)企业在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不少“后遗症”亟待根治。如民营运输企业的大量车辆产权问题,它们名义上为企业车辆,实际为一个个独立核算的个体户所有并经营,车辆的实际车主向企业缴纳管理费或线路租赁费,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企业虽按照公司法建交了相关制度,但制度由于多种原因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四、关于民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思考(一)民营企业要在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按照“公司法”实行规范运作,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法人治理,权力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通过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带动民营经济大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从业骨干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研究,增强把握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科技界、知识界进行法律知识、管理水平、科技知识等方面的交流。(三)管理部门优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围绕优化环境,一要建立公平竞争政策环境,切实给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的待遇。针对社会上对民营经济存在的模糊认识和思想偏差,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倡导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风气,为民营经济“正位扬名”;二要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改革管理体制,简政放权,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三要优化法制环境,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与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信用环境,推进诚信建设。尽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监管为主要环节,服务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用制度。对民营企业试行信用评估,健全信用档案库,加强信用基础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资信透明度和知名度。我国道路运输业已步入结构调整的转型时期,民营运输企业要抓住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当道路运输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先行军,将民营企业作大作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和主导优势压倒一切,民营运输企业的发展势必会迎来一个春天。

第10篇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消除垄断、减少国有比重、允许竞争的道路运输行业这一领域,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应更有作为。笔者结合随州市民营道路运输业的实际,对民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作对比分析,提出一些看法。 一、随州市民营运输经济的基本情况 自1984年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行车”,实行“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起干”政策以来,特别是1993年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公路水路运输发展的意见以后》,随州市民营经济在道路运输业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呈现后来居上之势。至2003年12月底,全市成建制客货运输企业15家,民营经济12家,2家民营企业具备三级资质客运企业资质;维修业户240家,个体及民营220家;运输信息服务38户,民营35户;驾驶员培训业户3家,民营2家;占市场份额较小或未进入的仅客货运站场服务、汽车性能检测等行业。 二、民营运输企业的优势 (一)从中央到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优势。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地也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湖北省交通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将支持民营运输企业发展壮大作为2003年运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并作为“五个突破口”之一。这既是民营运输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二)民营道路运输经济的主导优势。从随州市民营道路运输业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民营经济主导地位明显。客货运输量的逐年递增,有赖于民营经济的逐步发展。就湖北省而言,民营资金在道路运输业的比重估计超过75%,在实质上充当着主要力量。主导地位意味着市场竞争的优势,民营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主角,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企业经营上的优势。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在人员的使用和配置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拒绝冗员,并通过激励、监督等有效的控制手段挖掘其最大潜力,管理者与生产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其它经济性质运输企业; 资本经营效率高,民营运输企业利润率也高于其它经济性质运输企业;企业经营无负债甚至零负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轻装上阵。全市民营运输企业中,除少数国有改制民营企业外,负债率均低于30%。。 (四)创业经验优势。民营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大多经历了个体单干、联合经营、发展壮大的历程,企业经历了道路运输市场放开、市场培育、市场调整的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培养了从业人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这是得天独厚的人力优势。 三、民营运输企业的劣势 (一)民营运输企业普遍起点低,规模小,整体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翻开民营客货运输企业的发家史,大部分最初为几家个体运输业户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后走联合经营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壮大,资金积累不足,缺乏发展后劲。随州市除取得三、四级客运企业资质的运输企业外,资产总额低于1500万元的占民营运输企业的90%以上。企业承受事故风险、不可抗力、责任赔付的能力较小。 (二)企业杰出管理人才的匮乏。现有企业管理者缺乏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观念保守,欲望不强,经营目标短期化,有的甚至以造假、损害环境来获取近期利益;家族式管理弊端突出,管理人才难以由外部引进,新鲜血液难以注入肌体。 (三)企业存在信用危机,难以形成品牌优势。表现其一,民营道路运输业特别是客运业,坑、宰、甩、骗、卖旅客损害旅客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其二,责任赔付的躲避心态。发生责任赔付时,能拖则拖,甚至是一溜了之;其三,偷漏国家税费,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贿赂国家税费征管人员来达到目的。归结一点,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一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效益。 (四)外部经营环境未从实质上得到改善。民营道路运输经济从总体上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大量民营经济以各种形式挂靠交通运输企业,产权虚置,缺乏法律保障。在具体经营活动中,民营经济受一定限制。如公路规费上的不平等待遇,比较的差的营运线路,更为严格的运政稽查,违章处理的严管重罚,更多的审批环节等。 (五)企业在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不少“后遗症”亟待根治。如民营运输企业的大量车辆产权问题,它们名义上为企业车辆,实际为一个个独立核算的个体户所有并经营,车辆的实际车主向企业缴纳管理费或线路租赁费,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企业虽按照公司法建交了相关制度,但制度由于多种原因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 四、关于民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思考 (一)民营企业要在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按照“公司法”实行规范运作,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法人治理,权力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通过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带动民营经济大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从业骨干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研究,增强把握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科技界、知识界进行法律知识、管理水平、科技知识等方面的交流。 (三)管理部门优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围绕优化环境,一要建立公平竞争政策环境,切实给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的待遇。针对社会上对民营经济存在的模糊认识和思想偏差,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倡导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风气,为民营经济“正位扬名”;二要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改革管理体制,简政放权,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三要优化法制环境,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与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信用环境,推进诚信建设。尽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监管为主要环节,服务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用制度。对民营企业试行信用评估,健全信用档案库,加强信用基础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资信透明度和知名度。 我国道路运输业已步入结构调整的转型时期,民营运输企业要抓住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当道路运输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先行军,将民营企业作大作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和主导优势压倒一切,民营运输企业的发展势必会迎来一个春天。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经济 ;因素 ;措施

一、公路经济效益

新建或改建一般公路有两种经济效益,一是指公路系统的内部经济效益,即公路系统从事公路养护、公路管理等活动中通过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从事公路建、养、管生产的发展,本系统经济实力的增加和关系职工工作、生产条件的改善;先进的工艺的创新利用,福特待遇的提高等全部活动,集中体现为经济实力。二是指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即公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为社会、车辆、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畅通的交通道路环境,使其节约行驶费、节约行驶时间,降低交通肇事率,运行舒适便利等方面,其集中体现在促进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公路经济活动的 这两种 经济效益,公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融贯于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公路管理,生产活动的全部过程。

二、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公路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归纳有五个方面:

(1)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由于长期依附计划经济的模式和条条管理体制的影响,公路系统职工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突破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市场经济观念还远远没有确立,等、 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愿吃计划饭,不愿吃市场饭。 单位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受压抑,创造性受束缚。

(2)公路体制没理顺,目前,公路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半下放形式,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计划财务拨款由省厅进行行业管理,行政、人事、党群由地方管理。这一体制的优点是能发挥地方和行业的两个积极性,缺点是省里的计划与当地经济发展对公路建养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就某地处中南部,辖区设两市四区四县,人口470万。通车公路总里程3356 公里,公路密度37.8 公里 /百平方公里。 每年养路征收10465 万元,但用于公路养护和建设费尚小,一些急需拓宽改造路段不能及时安排。

(3)资金不足。 以该公路总段为例,现有职工3933 人,其中固定养护工1535 人,列养国道218.216 公里,省道574.4公里,每年省局下达计划费用不足。公路养护材料逐年上涨,养护成本增大,形成挂帐资金,公路建、养生产负债运行。

(4)现有公路等级低。 就该市而言,列养892.22 公里干线公路,其中三级公路287.3公里,四级公路186.8 公里。

(5) 人员超编。近几年来,公路系统人员增长过快,造成劳动力相对过剩,存在“人吃路”的现象。

(6) 是市场竞争力差。

三、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措施

针对公路系统存在制约“ 两科效益” 的因素,要改变公路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公路的内部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公路建养管的协调发展。

1、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公路系统职工头脑,从根本上突破旧传统、 旧观念 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

2、在公路系统确立“一体两能” 和“一体两制” 的发展思路。“ 一体两能”是指公路系统作为公路养护机构和经济实体,一方面认真履行公路养护公路建设和公路管理的职能,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多种经营,自我发展提高内部经济效益。“一体两制” 是指对公路养护和公路建设生产活动实施现行的行业管理制度,对于兴办路外产业,发展多种经营活动则实行现代化企业制度。 二者相互依赖, 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要根据公路路况和财力等方面情况,按照公路建设轻重缓急等需要,搞好长远规划。要确保一个重点,即好路率指标,提高现有公路的路况。

3、推行科学管理,加强公路养护,确保公路好路率指标,为社会经济效益。挖掘公路系统内部潜力,从组织、人员、技术、设备、资金上切实保证公路日常养护,科学编制合理均衡,切实可行又积极进取的公路建养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投资效益。公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技术和知识,在公路建、养、生产活动中,要增加科技含量,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鼓励公路科技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公路建养施工机械化,推行机械化大道班和养护站 ,路面养护实行工程化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道路货运;管理体系;市场调控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36-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货运业对四川省的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正常运转及协调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如货运组织化程度不高、货运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以及与货运现代化要求日渐不适应的货运管理体制等问题。伴随着四川省构建西部经济高地战略目标的确立,必将对道路货运业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的道路货运管理体系,引导道路货运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是目前摆在四川省道路货运行业管理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现状分析

四川作为内陆大省,道路货运对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行业管理上也非常重视。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四川省的道路货运管理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在管理职能上,由单一的管理向管理、调控与服务多种职能并重转化,如建立了“96515”呼叫信息服务中心,利用语音系统提供举报、投诉、车辆救援、信息咨询等服务。

在管理手段上,逐渐形成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举的管理格局,注重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2006年及时修正完善了《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07年及时颁布了《四川省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办法》。

在管理方式上,注重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管理方式的改造和升级,如由省公路运输管理局牵头,积极着手组建道路运输专网,目前已完成组网工作;由省运管部门组建的“四川省道路运输在线”网站已经开通,及时向社会各类运输信息。

而且,管理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如到“十五”期末全省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业户总数从“九五”期末的37万户下降到29.1万户,有35家货运企业基本完成了改制工作,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要求分析

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面对四川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道路货运业自身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四川省的道路货运管理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要求。

2.1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面临的挑战

(1)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挑战。随着四川省政府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目标的确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必须要主动适应这一目标,加快发展,为经济建设当好先行。道路运输作为四川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行业管理,使道路运输实现“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必然对道路运输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与要 求。

(2)道路运输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挑战。进入“十一五”以来,交通部明确提出,交通运输业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这是交通运输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由被动发展到主动服务的战略选择。根据这一发展战略,就要转变与新形势不适应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如何扭转当前“多、小、散、弱”的发展格局,实现由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变,对行业管理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3)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将不再依靠行政手段过多地干预市场的运行。对道路货运来讲,以前采用的以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的许多措施将不再应用,如何转变管理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道路货运行业管理提出的挑战。

(4)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计算机、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道路货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管理当中,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管理体系,也是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道路货运管理提出的挑战。

2.2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面临的要求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经济发展的种种挑战,作为政府的一项行业管理,道路货运管理必须要转变管理观念,转换管理职能,改造现有管理模式,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努力建立并完善一个高效、便捷的管理体系,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具体来说,应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政府行业管理的各项职能,适当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各项行业管理手段,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各项信息技术,秉承以规范求秩序、以引导促发展、以服务谋效益的理念,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上逐渐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的管理体 系。

3 对完善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体系的思考

作为一项行业管理,道路货运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结合四川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货运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完善道路货运管理体系可从发展规划体系、市场调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法律制度基础、信息化管理平台七个方面进行,即“五大体系,一个基础,一个平台”,其货运管理体系框架见下图。

3.1发展规划体系

强化道路货运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道路货运行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因为,行业发展规划指明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目标,指出了行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相关保障措施,是行业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

通常,行业发展规划体系由行业发展总规划和各具体管理事项的子规划组成,应体现出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全局性就是发展规划要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把握四川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全局,把握道路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发展全局,把握行业管理的全局。战略性就是要凸显规划的长远谋划,提出行业发展及管理的长远目标。可操作性就是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规划脱离实际。

3.2市场调控体系

市场调控体系的作用就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运用市场准入、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调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以及市场结构,从而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目前道路货运市场“多、小、散、弱”以及行业集中度低的现状,笔者认为,市场调控体系的完善应主要从市场准入、企业资质评定和运力调控三方面入手。

设置市场准入的目的是依法选择合格的市场经营主体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鉴于当前道路货运市场的现状,笔者认为,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以限制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数量,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度竞争。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不仅是制定较高的最低开业技术经济条件,还应包括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服务类型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同业模仿式进入,以缓解市场内日趋激烈的竞争矛盾。

货运企业资质评定的目的是引导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促进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合理分工,促进货运企业间的重组、兼并,进而推动道路货运企业成长壮大。资质评定是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应结合本省实际情况,依据《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包括考评机构、考核指标、考评程序以及奖惩办法等。

运力调控是进行运力结构调整,改变运力技术结构,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根据交通部《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鼓励通过制定养路费、车辆通行费等规费优惠政策,来大力发展厢式车、甩挂车和汽车列车,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标准化的车辆。行业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依此进行运力调控,来逐步改变现有车型结构并使车辆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的要求。

3.3市场监管体系

市场监管体系就是依法建立起来的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机制、稳定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监督管理体系。如果说市场准入的作用是把好进口,使符合法定条件的主体进入市场;市场监管的作用则是畅通出口,把不符合法定条件和破坏市场规则的主体淘汰出局。与市场准入相比,市场监管的情况更加复杂、工作更加繁多。其主要任务是经营资格审查、经营行为监督和非法经营处罚。

经营资格审查就是对市场内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把不合格的经营主体逐出市场,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进入时合格后来变为不合格,如危险品货运中车辆数量减少、达不到应有的技术状况;另一种是没有经过审查批准就擅自进入,如个体户的无证营运。只有将这些不合格主体及时逐出市场,才能保证合法经营主体的利益,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营行为监督就是对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管,督促企业守法经营、规范经营。针对道路货运市场经营混乱、诚信缺失的情况,交通部专门出台了《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从运输安全、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这对于督促企业规范经营、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尽快根据该办法,制定对本省企业以及个体户的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进一步对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奖惩措施等进行细化,使考核更贴近本省实际且便于操作。

非法经营处罚就是对市场内的不合格主体和不规范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应建立顺畅的退出机制,真正使那些不合格的经营主体及时退出市场,使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行为及时受到处罚,而且,这种处罚应当是全方面的,如行政处罚、取消优惠政策以及经济制裁等,而且,所有的处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处罚的公正、公平和权威维护市场的规范运营。

3.4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是丰富道路货运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模式的需要,是构建道路货运市场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道路货运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应树立服务公众的观念,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使行业管理部门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应包括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和投诉受理。

信息服务是行业管理部门为运输经营者和运输消费者提供信息而建立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服务体系。信息是一种宝贵资源,是经营者确定经营战略、消费者做出消费选择的基础。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应不断地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和的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够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地获取。

培训服务是行业管理部门为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而面向全行业组织的培训活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工作在运输生产的第一线,既是道路运输市场的利益主体,也是实践主体,只有积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道路运输行业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正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交通部专门颁布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如何管理从业人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行了系统的规定。而对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最为有效及便捷的方法。行业管理部门应在充分调查本省从业人员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有步骤地进行实施,真正为本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管理和服务。

为保护道路运输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好对社会公众的服务,建立并完善投诉受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投诉受理制度,不仅要有投诉电话、电子邮件等投诉通道,还要有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从案件受理、处理到反馈的一系列工作要有明确的流程,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3.5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行业管理部门依法建立的有关安全生产、安全运输的保障制度、规范和办法的总和。在交通运输追求的便捷、经济、安全等目标中,安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安全出了问题,其他目标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健全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道路货运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应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运输保障。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行业管理部门为规范及监督企业安全生产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和办法。应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制度及规定,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等,目的是督促生产主体――运输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对于特种货物运输,如危险品运输,更要从人员、车辆设备、生产操作流程等各方面加强管理,确保生产及运输的安全。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并完善道路交通应急运输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完善的道路交通应急运输保障体系主要应包括运输通信与信息保障系统、运输组织与装备保障系统、应急运输预案保障、危机决策运作机制等。

3.6法律制度基础

在建设和完善上述五大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注意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作为其他管理体系实施的法律制度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深化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加强行业管理更多地表现在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这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以市场公平竞争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道路货运业的发展给予保障并加以规范和监督。

法律法规体系应包括市场调控与管理制度、市场行为法律制度等一系列规范、监督及促进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同时,法律法规体系还应涵盖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以及普法等各个方面。就目前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立法工作。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对道路运输的立法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为地方立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立法工作。不仅要加快立法速度,还要提高立法质量,使立法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立法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立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尽快为行业管理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3.7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个完善的道路货运管理体系所必需的,是提升管理成效、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和支撑。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由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公众服务信息平台组成。其中行业管理信息平台是基础平台,是信息共享和交互的中心,主要由数据交换中心以及运管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运输企业质量信誉管理系统等组成,目的是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公众服务信息平台是在行业管理信息平台交换汇总的数据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主要由道路运输公众信息网、公众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投诉受理信息系统等组成,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目的。这两个平台在形式和所涵盖的业务系统上各自独立,而在本质和所涉及的信息上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形成完善的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行业管理和服务提供保障。

总之,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道路货运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实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职能拓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隽志才,冯君霞.公路货运行业政府管制的变迁[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7):59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