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形势严峻

经济形势严峻

时间:2023-10-09 10:5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形势严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形势严峻

第1篇

一、上半年招商工作形势

在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全球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呈负增长,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这给我公司的招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2009年上半年可以说是近年来招商工作最严峻的时候,新的招商项目引不进,已洽谈的项目很难成功。

二、上半年招商工作情况

面对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和国际国内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公司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仍然推进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主要情况是:(填写具体数据)

在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我公司招商工作成绩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有较大差距,这固然与客观实际情况有关,但也与我们畏难情绪大,信心不足,努力不够是分不开的。下半年,我公司要正视世界金融风暴带来的困难,鼓足信心,顽强努力工作,力争取得招商工作好成绩。

2009年上半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全球及我国的经济十分严峻,给我公司招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上半年招商工作成绩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有较大差距。为了搞好下半年我公司的招商工作,弥补上半年的不足,力争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在分析上半年的形势情况后,对2009年下半年招商工作打算如下:

一、上半年的形势与情况

上半年我公司所面临的困难是近几年最大的,一是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已成立的企业也是艰难维持,承受亏损。在此情形下要招商,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是县政府给我公司招商工作的政策没去年优惠,这也给我公司开展招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三是我公司物流运输企业不能做,减少了我公司的经济收入。四是工商税务要求越来越高,我公司招商工作量越来越大。

二、下半年招商工作打算

1、坚定信心,做到招商工作的意志不动摇

我公司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做到招商工作的意志不动摇。我公司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奋发努力做好招商工作。

第2篇

一、东欧地区金融和经济形势严峻

2月17日全球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东欧金融体系风险正在加剧,并可能向西欧扩散,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此前在金融危机中表现不错的东欧经济体都已经陷入了长期深度的经济衰退。

由于外资抽逃和经济前景堪忧,东欧国家主要货币纷纷大幅贬值。自去年8月以来,包括俄罗斯、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众多东欧国家的货币跌幅都已经超过30%。2009年至今,东欧货币加速贬值,短短两个多月的“缩水”幅度几乎可与去年下半年匹敌。

东欧国家的外债比率也比较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截至2008年底,东欧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超过1.54万亿美元,其中很多是短期债券,今年东欧银行面临4000亿美元还款或再融资压力,相当于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3。波兰和捷克的外债水平已达本国GDP的100%,匈牙利的外债水平则增至GDP的2倍多。

二、东欧危机爆发有其必然性

东欧地区深陷危机中与其发展过度依赖外资和出口以及背负过高外债不无关系。

欧盟东扩之初,东欧国家一度步入经济快车道,西欧银行等投资者纷至沓来,掀起了一股东欧“淘金潮”。通过入股当地银行和向当地企业或个人提供外币贷款,西欧银行积极拓展东欧业务,这同时也成就了东欧经济的飞速增长。2007年,东欧地区甚至取代亚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当年全球投资于新兴市场的7800亿美元中有3650亿美元流向了东欧,其中大部分购买了银行债券等金融产品。但金融危机袭来后,西欧国家纷纷将对东欧地区的投资撤回,导致东欧外资抽逃现象严重,西欧流入东欧的资金从2007年的4010亿美元大幅减少到2008年的670亿美元,从而引发了东欧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除了严重依赖外资,过度依靠出口也成为东欧经济的软肋。由于外部需求,尤其是来自西欧的需求急剧萎缩,支撑东欧经济增长的出口受到沉重打击。

东欧国家积累的高额外债更为眼下的危机埋下了祸根。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东欧国家大多实行着高利率,本国企业和个人因而选择利率更优惠的欧元和瑞士法郎等外币贷款,形成了大量外债。其中,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外币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80%,保加利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超过50%,情况最好的波兰和斯洛文尼亚也已经超过20%。

外汇储备不多但经常项目赤字规模庞大是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另一隐患。据统计,东欧国家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从2000年的2%升至2008年的10%附近,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赤字都达到两位数,其中保加利亚甚至超过了20%。

三、东欧危机可能“拖累”其他经济体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东欧国家的最大债主是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法国、比利时和瑞典,6国拥有东欧债权的84%。其中,奥地利一国就占据近1/5,超过3000亿美元的债权,相当于其全国GDP的68%。同时,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外资银行股权占全部银行股权的40%以下外,其余东欧国家外资银行股权占比均超过了70%,而斯洛文尼亚和爱沙尼亚几乎完全被外资银行控制。因此东欧国家一旦发生大量债务违约,则西欧银行将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有经济学家因而担心,东欧可能会成为欧洲“次贷”的发源地,而欧洲将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东欧陷入危机还会严重影响到西欧成员国的出口,导致经济形势恶化。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近1/4的出口输往东欧地区。作为连锁反应,高度依赖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外需进一步紧缩的严峻形势,而由此导致的商品价格下降又将重挫资源出口型国家。总体上看,东欧金融形势恶化势必威胁到整个欧洲,并将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

四、东欧危机的解决之道

第3篇

本报讯 7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中国电子报社承办的“2014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论坛――2014上半年形势分析与下半年走势判断”在北京举办。

赛迪智库了《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半年形势分析与下半年走势判断》,内容涵盖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智能终端、光伏、锂离子电池、云计算、工业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放缓,产品增速分化明显;主要行业增速下滑,光伏LED领域表现良好;进出口形势严峻,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由正转负;投资持续处于低位态势,但增速有所回升;行业效益维持较低水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总体来看,产业告别高速增长时代,发展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元器件领域与国际先进工艺差距拉大趋势显现,二是集成电路行业进出口显示异常状况,三是新的产业增长点尚未确立,四是国际市场出口管制再次抬头。

展望下半年,赛迪智库认为国内经济形势有望回升,产业整体环境好于上半年;企业并购愈发活跃,跨界竞争日趋激烈;两化融合步伐加速,机器人、互联网技术重要性提升。

在全球经济弱势复苏的背景下,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既受到市场需求减弱的挑战,又面临着信息消费需求强劲增长、信息化投资加速、新兴领域加速发展等发展机遇。赛迪智库就2014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形势提出四条基本判断:一是产业延续稳中趋缓态势,利润稳步增长;二是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收入增速保持全行业首位;三是软件出口稳步增长,外包服务有所回升;四是中部地区保持增速领先,中心城市增速下调。

赛迪智库认为,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二是新兴领域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对于下半年软件产业发展走势,赛迪智库做出三点预测:一是产业整体延续稳中趋缓态势,二是信息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和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三是企业跨界并购日益活跃。(金小鹿)

第4篇

【关键词】累进税制税收监管财税体制改革

一、引言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税收体制就基本建立起来,伴随而来的是税收收入的高增长,面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税收能否依然保持高增长呢?是否有减税的必要呢?更长远的说,能否乘此机会进一步改革财税体制呢?本文就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税收增长原因

从总量看,08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31425.75亿元,同比增长33.5%,增收7890.94亿元。

从增收结构看,国内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2.6%、18.4%和25.6%,流转税合计增收2781.35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5.2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1.5%和27.2%,所得税合计增收2776.60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5.19%;海关代征进口产品税收、关税分别增长34.7%和40.2%,进口税收合计增收1288.7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6.33%。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税收在08年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税收增长过快的呢?我认为主要是累进税制下的经济增长和税收监管水平的提高。前者解释的是正常税收增长部分。后者解释的是超过正常部分的增长。

1.累进税制下的经济增长。由于税收是按现价水平计算的,而gdp是按不变价格计算。中间的差值就比较明显。因此实际上经济增长可以更大程度解释税收增长的因素。同时,在我国累进税制下,税收增长必定要快过经济增长。这些都可以解释预料中的税收增长部分。

2.不断增强的税收监管。只有人曾提出94年税收的设计本来就是“广种薄收”的类型。就是税收框架的设计比较广,实际是考虑到了税收监管比较松散的问题,因此留给税务机关自由发挥的余地比较大。现而今税务机关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增收,导致在税收框架广的情况下税收监管又严格,纳税人就吃不消了。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政府部门在税收设计时必定不会忽视我国税收征管水平极其低下的现状的。而在2000年以来,由于税收技术的进步,在税收激励机制的鼓舞下,我国税务机关人员从严征税,当然能显著增加税收收入了。而且,这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到极致,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依然比较低下。可以预见,这一因素对今后税收增长还会做出很大贡献。当然,随着提升征管水平难度的加大和成本的降低(边际效用递减),这部分因素的作用将逐渐减少,使得税收增长回归到应有的水平上来。另外,外贸出口、gdp结构等都是一些学者认为税收高强度增长的原因。

三、税收负担及减税主张评析

税收过快的增长必然带来大家思考是税收负担是否过重的问题。企业或居民之所以咬定中国的税负重,其论据无非是现行税制的规定。比如,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45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33 %,增值税的税率17 %等等。以这些税种的税负水平同其他国家的相关税制规定比起来,中国的税负显然不能说是轻的。政府部门之所以认定中国的税负轻,其论据在于,实征税收收入额占gdp 的多少。比如,在2005 年,将全国税收收入加总求和并同当年的gdp 之比,只不过为16.19 %。 以这样的宏观税负水平同其他国家的情形比起来,中国的税负绝对不能说是重的。

而这些论据揭示的一个东西,就是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的问题。

总体上讲,我认为中国纳税人就单从税收负担来说并不是很重,而福布斯把中国评为税收痛苦指数第三的国家更是言过其实,它不知道我们税收征收率有多低。但是,我们隐形的税收负担是比较重的。

第一,庞大的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金。这些收入的征收带有随意性。而事实上,他们的存在的确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土地是全民所有的资产,结果被出卖了,这不是隐形的向全民要钱吗?

第二,诸多的行政垄断企业的高额收入也是变相的向纳税人要钱。高额手机通讯费是我们不得不承担的,因为高额利润中国石化企业连续被评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还有国有银行的呆账坏账。我们都为这些企业支付了高额的利润,这也是变相的税收负担。

第三,在财政支出方面的不满意也加重了纳税人对税收负担的不满意度。在欧洲国家,纳税人承担重税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极其全面和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当今中国,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已经让纳税人承担高额负担,但还必须支付相当的税负,这就造成了强烈的不满。财政收入上的“大政府”、公共支出上的“小政府”,这就是民众的印象。税收不断向高税收国家看齐,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却尚未看齐。

考虑到是否减税的主张,我认为还是应该暂时减的。这并不是跟我所阐述的税收负担不重的观点矛盾。税收负担不重也可以能减税。我主张减税,可这样减税的动机不在于税负过重了,而是在于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我们目前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减税政策不会对公共财政造成很大的冲击,再者还会给严峻的经济形势注入一支强心剂。这才是税收作为一项政策工具的需要。

众所周之,目前中小企业的境况比较困难,特别是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在加上外国的金融危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的确是进入了寒冬。在如此困难的一年里,政府应该出台一些至少是暂时的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措施,帮助企业扛过这个寒冷的年份。毕竟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意味着大量的失业。截至去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数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53%,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税制改革。现在在税收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正是进行新一轮财政改革的好时机。从94年以来我们的财政框架就没有过大的改革,这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悦来越格格不入的。在税收方面,我们有必要改革税制,现在已经将生产型消费税向消费型转变,开征了燃油税。这也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前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和税收监管水平提高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我们的税收负担过重。同时在严峻经济背景下我主张出台减税措施,来帮助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从更深远的方面来讲,我们更需要的是一轮新的财税体制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卢凌波.中国税收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国1992-2002年税收增长个案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

[2]财政部财税体制改革司.财税改革十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王诚尧.发展中的财税理论政策与制度改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贾康,赵全厚.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总体上讲,我认为中国纳税人就单从税收负担来说并不是很重,而福布斯把中国评为税收痛苦指数第三的国家更是言过其实,它不知道我们税收征收率有多低。但是,我们隐形的税收负担是比较重的。

第一,庞大的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金。这些收入的征收带有随意性。而事实上,他们的存在的确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土地是全民所有的资产,结果被出卖了,这不是隐形的向全民要钱吗?

第二,诸多的行政垄断企业的高额收入也是变相的向纳税人要钱。高额手机通讯费是我们不得不承担的,因为高额利润中国石化企业连续被评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还有国有银行的呆账坏账。我们都为这些企业支付了高额的利润,这也是变相的税收负担。

第三,在财政支出方面的不满意也加重了纳税人对税收负担的不满意度。在欧洲国家,纳税人承担重税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极其全面和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当今中国,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已经让纳税人承担高额负担,但还必须支付相当的税负,这就造成了强烈的不满。财政收入上的“大政府”、公共支出上的“小政府”,这就是民众的印象。税收不断向高税收国家看齐,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却尚未看齐。

考虑到是否减税的主张,我认为还是应该暂时减的。这并不是跟我所阐述的税收负担不重的观点矛盾。税收负担不重也可以能减税。我主张减税,可这样减税的动机不在于税负过重了,而是在于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我们目前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减税政策不会对公共财政造成很大的冲击,再者还会给严峻的经济形势注入一支强心剂。这才是税收作为一项政策工具的需要。

众所周之,目前中小企业的境况比较困难,特别是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在加上外国的金融危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的确是进入了寒冬。在如此困难的一年里,政府应该出台一些至少是暂时的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措施,帮助企业扛过这个寒冷的年份。毕竟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意味着大量的失业。截至去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数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53%,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税制改革。现在在税收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正是进行新一轮财政改革的好时机。从94年以来我们的财政框架就没有过大的改革,这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悦来越格格不入的。在税收方面,我们有必要改革税制,现在已经将生产型消费税向消费型转变,开征了燃油税。这也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前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和税收监管水平提高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我们的税收负担过重。同时在严峻经济背景下我主张出台减税措施,来帮助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从更深远的方面来讲,我们更需要的是一轮新的财税体制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卢凌波.中国税收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国1992-2002年税收增长个案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

[2]财政部财税体制改革司.财税改革十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第5篇

----宫乐民

宫乐民

通过学习局、院关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讨论活动有关文件精神,有几点体会和建议。

我国地勘经济发展形势严峻,财政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少,竞争日趋激烈,矿业形势正遇寒冬。关于这一点,相信大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阶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认识越来越深刻,思想越来越统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地勘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的越晚越被动,转的越早越主动。我认为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作要分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小转",另一方面是"大转", "小转"和"大转"两方面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而不能顾此失彼。

一、"小转":我所认为的"小转"是指在我单位现有的人力物力及资质等条件下,改变主攻方向,紧跟形势,打造现代特色的地质产业链,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升。小转是我单位稳中求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们今后做大做强的基础和前提。

改变主攻方向:目前甚至以后几年,地勘行业和矿业经济形势严峻,这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困难和机遇并存,在大地质服务领域,如基础地质、地环地灾、水工环地质和地质科技领域等,前景广阔,发展的潜力巨大,而恰恰在这方面又是我们的优势。在一些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产业,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前景也是非常的看好,我单位目前也从事这方面的经营和生产,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虽然目前看,其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都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会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一领域的投资规模会越来越大,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尽快提升及申办有关资质,加强管理。建议我单位抽出得力人手,成立研究小组专门搜集追踪研究这方面国家的有关政策,加强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有关大企业大公司的沟通和联系,占领新兴产业的至高点。所以现在需要我们马上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改变主攻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争取在这些领域抢占市场,做大做强。

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升:主要是要加强资质建设和完善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

加强资质建设:要努力申办新资质,增加资质的类别,特别是和大地质服务领域、地质科技领域以及相关的勘查施工业工作内容相类似的其他行业的资质,如:水利、市政、绿化等方面的资质。

我院有些资质偏低,竞争力不强。如: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等资质,目前仍然是乙级资质,物探是丙级资质,缺乏竞争力,难以承揽大项目,难以做大做强,甚至有些资质短缺,如化探资质等。

建议马上行动起来,克服困难,加快资质建设的速度,从人才建设、业绩材料和设备仪器准备等基础工作做起,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及实体应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尽快把资质工作搞上去,实现资质高而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当然,在重视资质建设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其他方面的管理,如安全、质量等管理工作,否则,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影响我们的市场竞争力,阻碍我单位的快速发展。

二、大转:所谓的大转是指向地质产业链以外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景广阔的其他行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光一味地求稳,仅停留在现有的传统地质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产业上,难以正真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把眼光放长远,学会两条腿走路,立于不败之地。

第6篇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进出口工作现场会,共商全市进出口大计,足见市政府对商务工作尤其是进出口工作的重视。此次会议由胡市长亲自倡导,旨在正确认识我市外贸发展形势,相互交流经验做法,共商应对之道和发展之策,竭尽全力做好进出口工作。马上,胡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将认真学习,切实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此次会议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正确判断形势,提振信心。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全省的外贸进出口都在下滑,外贸发展面临很多的压力。今年以来,我市进出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阜阳海关、阜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及市财政局、国税局、外管局、市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总体形势很好。但我们更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形势,寻找持续发展的动力,破解逼人的重重压力。在我看来,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上半年喜中有忧;下半年形势严峻。

二是下半年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环境进一步严峻,国际需求严重萎缩。发达经济体经济仍然面临很大困难,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继续恶化,各国刺激经济措施真正见效尚徐时日。加之国外媒体对我国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进行不切实际的宣传以及年初“毒饺子”事件,增加了企业出口压力;近年来,我市中药材的主要出口国日韩和欧美,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对出口中药材及农产品检测数量和批次增多、延长了出口时间,增加检测费用,影响了我市中药材和农产品的出口。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的企业出口产品市场出现问题。有市无价,出口产品价格下降比较厉害,产能增加,但产值下降,产品出口量虽然和去年同期差不多,但是出口金额却减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艰难。三是贸易融资困难。出口企业反映,国外进口商订单短期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进口商贸易融资困难,出口企业收款延长,收汇风险上升。国内银行为防范风险对出口企业慎贷、惜贷现象普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四是制约我市进出口发展的瓶颈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壁垒增多,严重阻碍我市以出口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的发展。加之我市进出口骨干企业有的正进入发展转型期,投资乏力、缺少大项目支持,投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五是部门主动服务不到位。从最近的调研看,我们发现有的商务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对企业缺乏深入了解,对企业不知道、不认识、不深入、不深交。对进出口业务指导不到位,致使部分进出口产品委托外地贸易公司,进出口业绩不能在我市体现,优惠政策也享受不到,企业的利益受损。

要实现进出口增长20%的全年目标任务,以后平均每月至少要实现进出口950万美元,7、8月份又是进出口淡季,既是说从9月份开始,每月至少实现1000万美元,才能完成目标任务。从争先进位的角度看,淮南、淮北、池州等市紧逼,池州与我市仅差1000多万美元,稍有懈怠,就有可能位次下滑。所以,我们商务部门压力很大。对此,我们要有正确清醒认识。外贸工作包括培育外贸出口产业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些因素是长期积累形成,有些因素是靠我们工作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更不能束手无策。我们处于这个岗位上,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这个责任。这是一项硬任务,我们必须面对的,完不成,对上级交不掉;不发展对社会交不掉;不作为对组织交不掉。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振奋精神,积极面对。

综合来看,内外部的有利因素多于困难挑战。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又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必然性;既要看到国家及我市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总体趋势,又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既不能盲目乐观,又不能畏难发愁、松懈厌战、无所作为,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必胜信心,确保完成全市进出口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的发展。

二、借鉴涡阳经验,再创辉煌。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涡阳召开,就是向全市介绍推广他们的经验。一是涡阳县委、县政府对进出口工作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及时果断出台优惠政策,始终把扩大对外贸易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常抓不懈,从而使涡阳县外贸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好势头。今年以来,涡阳县的外贸进出口4、5、6三个月连续环比月月增高,尤其特别可喜的是其增长是建立在生产型经济实体的基础上,全县生产型进出口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值得学习、借鉴。二是骨干企业知难而进,逆势而上。形成了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保持了在国际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象道源芝麻、顺兴粮油为龙头的芝麻加工及制品等,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国外市场较高知名度的重点产品。三是新的进出口增长点不断涌现。在现有生产企业全面增长的同时,霖福木业、华玉芝麻、满口香芝麻等今年新成长的一批企业已实现出口,为涡阳县下一步保持出口强劲增长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预计,今年涡阳县全年进出口将大大突破2000万美元大关。四是涡阳县商务局等县直部门能够深入企业,坚持为企业办实事,服务到位,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他们将全县所有进出口企业、有意向出口企业认真摸排,多次走访,情况掌握的准,问题分析解决的好,深得企业得赞许。这些宝贵经验,都值得全市商务系统和所有进出口企业学习、借鉴。我们要认真学习涡阳的发展经验,不断自我加压奋进,实现进出口的新发展。

第7篇

2012年5月以来,受国际经济总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影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库存量增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亏损扩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t,同比下降2.5%,这是2000年后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万t,同比下降2.5%;全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持续在3亿t以上;全年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61.8点降至137.8点,累计下降24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减少1101.4亿元,同比下降46.2%。基于此,部分煤炭企业出现裁员减薪现象。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增加22万人,且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加之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直接冲击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笔者通过分析各煤炭行业高校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未能就业,与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煤炭企业争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相比,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302人,初次就业率与2013届、2014届相比降低,其中到煤炭企业的就业人数为63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11%。

3采矿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层面

3.1.1煤炭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受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煤炭企业生存困难,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减人增效的政策,调整招聘计划,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骤减。以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招聘会为例,2015届校园招聘会共收集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效就业信息129条,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的供需比为1∶0.43。而2013年同期为1∶8,2014年为1∶6.15。与之相比,煤炭企业招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变弱,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持续下滑,总量严重疲软。

3.1.2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企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雾霾等大气污染,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阵痛导致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破产和兼并重组,致使一些企业裁员,引发结构性失业。客观上增加了煤炭企业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2学校层面

3.2.1专业招生计划调整滞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受政策、办学方向、师资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专业招生人数调整未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相对接,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期,采矿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笔者查阅2013年、2014年煤炭行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招生计划发现,各高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减少招生数量,基本与2012年相当。

3.2.2就业指导滞后,缺乏系统性

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出现企业争抢毕业生的现象,学校也会因此忽略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当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时,学校才开始重视和加大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大部分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且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而未能从大一入学就进行全程化、立体式的就业指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学校采取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等,且内容集中在走马观花式的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收集等,缺乏对学生面试技巧与礼仪等在就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存在系统性短板。

3.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自身层面

3.3.1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由于采矿人才断层,煤炭“黄金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成了煤炭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此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感觉没有就业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产生差距。首先,基础知识狭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实践较少,且轻视通识教育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其次,综合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忽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致使自身综合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业难度增大。

3.3.2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职业期望高

在煤炭行业景气时,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去煤矿就业,与专业对口。但是,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时,一些学生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观念,在求职过程中仍然过度强调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就业空间,选择职业的范围减小,增加了自身就业难度。另外,受煤炭经济形势好时往届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的影响,学生对工作薪酬期望高,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符。在非煤炭企业求职时,学生十分看重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性质,多数只应聘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应聘。

4解决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考

4.1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煤炭经济下行时,煤炭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努力走出经营困境,并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首先,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应对新能源革命,创新发展,扭转当前部分煤炭企业亏损的局面,确保利润;其次,煤炭行业应注重协同治理,加大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开采,提高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煤炭企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煤炭行业的复苏,应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就业。经济发展的进程说明,增加就业岗位要依赖于高尖端企业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多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劳动者学历不高、职业技能弱等问题,它们希望引进大学生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发与服务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4.2高校深化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4.2.1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

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应根据煤炭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适应煤炭企业的需求变化,避免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首先,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合作,全面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需求以及人才需求计划等,对煤炭行业做出前瞻性的科学预测。及时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降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和困难。其次,煤炭主体高校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在设置采矿工程专业时,不能只考虑本校的情况,要在全面调查煤炭行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办学规模、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高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反馈机制,了解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评价反馈,把它作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4.2.2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推进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专业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

1)完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求学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低年级重点讲解分析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制度,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求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求职技巧、求职礼仪与注意事项、面试技巧等;对毕业生则重点组织校园招聘会、提供与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就业咨询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2)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树立“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召开基层就业宣讲会、编制基层就业指导手册等措施,做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讲工作,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以实现就业。

3)组织多方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整合采矿工程专业校友资源,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等。此外,鼓励、引导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攻读学位,进行深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加大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发掘创业潜能,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资源优势进行创业,从而实现就业。

4.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观念

4.3.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首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上接第59页)和精深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并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拓宽自身的择业选择面。其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在大学期间抓住各种机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历练自我,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社交、创新等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4.3.2调整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方式

第8篇

宏观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可否认,当前市场的确面临困境:一方面,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凸显,利比亚与石油危机、日本地震与核危机均对未来能源的发展形成较大压力,更对国内市场构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过度悲观预期。的确,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调整的信号,包括二月份进出口增速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快速下滑让市场悲观者看到了经济的前景不容乐观。但我们同样要看到二月份进出口数据的下滑更多来自于春季假期的季节性因素。

从深层次角度而言,由于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尽管政策调控抑制经济过热的现象仍存在,但估计难以持续,因此,未来经济数据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有限。对此,我们要看到政策紧缩更多的是抑制通胀的结果,短期影响经济增速,但不是为了改变经济增长的大趋势。如果看不到目前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源于对通胀压力及经济过热的主动性调控目的,而仅仅纠缠于经济数据下滑所带来的负面信号,那么,这种宏观分析的高度是需要调整的。

当然,要想看清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就应避免纠缠于短期的经济数据的反复和政策调控的表象,而是深究数据与政策背后的高层决策者的战略意图。

不在地震中毁灭,而在地震后爆发

国际形势的不稳定不能成为看空市场的主因。每次牛市的启动都是在危机之后。自然灾害、战争因素或特定事件都是市场遭遇不确定的特点因素,但不是影响市场走向的根本原因。如果忽略了市场的内在本质,而放大了特定事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产生恐惧感,而放弃了坚定持股的信心。换句话说,牛市的泡沫往往都不是在恐惧中诞生,市场的风险亦不是在恐惧中诞生,而是在市场一致的乐观预期下形成巨大泡沫,进而破灭。因此,聪明投资者更应该坚定信心看到危机中酝酿的机会。

显然,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基础亦没有因为自然灾害而出现历史倒退,A股市场的做多力量将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尽显“风流”。当前市场面临的困境犹如牛市过程的艰难险阻,尽管危险重重,但仍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负利率下的风险偏好过高

当前资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负利率所派生的风险偏好。简单而言,在负利率的现状没有彻底缓解之前,市场流动性仍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而这必然会推升资产价格上涨。房价不跌的预期和天津文交所的资产化证券的暴涨等现象正是中国资产市场风险偏好的极端体现。要套住流动性猛虎,最终还得数次采用利率工具。

房地产投资总规模自2003年的3万亿上升至2010年的21万亿,7年投资总规模涨幅7倍,尽管房地产供给庞大,但在非理性的投资偏好推动下依然显得供给不足。各项银行存款则自2003年的17万亿上升到2010年71万亿,期间涨幅4倍有余,而对应居民储蓄从2003年的9万亿上升至30万亿左右,涨幅仅3倍。因此,负利率才是中国资产价格上涨的背后推手,老百姓为避免存款遭受损失而过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偏好才是资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9篇

今年以来,北京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需求依然疲弱,生产上升动力不足,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从反映微观经济发展情况的先行指标看,企业景气调查和采购经理调查(PMI调查)的总指数和多个分项指数景气度也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两项调查数据较好地诠释了经济发展态势。

经济整体平稳,但增速放缓

各项指数小幅波动说明经济走势总体平稳,但景气水平偏低说明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今年6月份,北京市制造业PMI为51.2%,环比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已连续11个月在50.1%~51.6%的区间内小幅波动(见图1);企业家信心指数自2012年四季度开始筑底企稳,连续3个季度运行在123~126点之间;企业景气指数则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120~130点之间(见图2)。虽然以上数据显示指数运行总体平稳,波动较小,但缺乏上升动力,2013年二季度制造业PMI均值为51.1%,为5年来最低,企业家信心指数比4年来同季均值低4.7点,企业景气指数低7.4点。

订单指数增速减缓说明国内外市场需求依然疲弱。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13年二季度,北京市产品订单指数为85.9,同比大幅下跌26.4点,为2009年以来同季最低水平。从外部需求看,6月份出口订货指数为49.1%,一年来,除受圣诞节、新年和美国经济短期需求增加对指数形成暂时拉动外,其余月份出口订货指数均在收缩区间。“市场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已经连续6个月成为采购经理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今年6月份认同率超过四成,并已连续3个月回升,显示需求不足程度有所加深。

生产指数回升力度不足说明规模扩张速度放缓。今年二季度,随着天气转暖和季节因素影响消退,企业逐步恢复开工,重新进入生产和服务的相对活跃期。但企业景气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生产总量指数环比有所提升,同比却降低了2.9点,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二季度,制造业PMI生产量均值也是近三年来最低值,显示出生产虽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

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低迷说明经济上行动力依然不足。购进价格指数是重要的价格变化先行指标,研究显示,其一般领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变动约1至3个月。今年1月份以来,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走低,6月虽然指数止跌回升,但继续运行在收缩区,走势未得到实质扭转。目前国内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上行失去了支撑,持续在低位徘徊,这势必会影响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进程。

四大因素,影响指数走势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指数走势受到了政策、需求、季节和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影响,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行业指数呈现出有升有降、有快有慢的走势。

宏观调控对指数走势的影响。随着北京市“国五条”细则的实施,今年二季度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水平环比回落4.2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也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持续回升的态势。2013年是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扩大消费政策最少的一年,全年消费增长缺乏政策动力支持,主要依靠内生动力拉动,但在国内严控政府性消费的背景下,集团消费和高档消费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同比呈现下行趋势,减少幅度在14.9~40点之间。

需求不足对指数走势的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和季节因素的影响,生产和消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与生产关系密切的广告、会计师事务所、大型设备租赁和旅行社经济活跃程度均受到了影响。其中,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波动走低,今年二季度已回落至135.1,下滑25.2点。

季节因素对指数走势的影响。因第二产业生产季节性较强,故今年二季度其生产提速较为明显,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生产总量指数环比提升幅度均超过了30点。另外,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量指数时隔1个季度后重新在二季度攀升至140点以上,提升幅度超过40点。

结构调整对指数走势的影响。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部分行业产能受到暂时抑制。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由于新老产品交替,传统键盘手机零配件企业生产持续萎缩,而触摸屏手机还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使移动通讯行业生产动力不足。同时,数字电视等一批新兴电子产品受产品调整、扩产搬迁等影响,生产增速也有所减缓。受此影响,作为首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指数今年4月份以来已连续3个月运行在收缩区。

产能压力,制约未来发展

从指数的运行情况分析,目前产能压力依然存在,中小微型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经营环境严峻,亏损面有所扩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需求回升慢于生产,产能过剩压力依旧,去库存压力仍然很重。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于生产增速,需求回升较为缓慢。调查显示,自上年二季度起,产品订货指数长期低于生产总量指数,今年二季度二者差距扩大到34.6点,为历史最大差值,反映出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供需不匹配程度进一步加深,产能过剩压力并没有缓解。面对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今年6月北京市制造业仍以消化库存为主,主动补库存意愿不强,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均小幅回调,继续在荣枯线以下低位运行。同时,6月份采购量指数下调2.1个百分点,企业采购行为更趋谨慎。

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形势严峻,亏损面扩大,从业人员增速减缓。今年1~5月,全行业中小微型企业亏损面为48.3%,较上年同期扩大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微型企业亏损面超过半数,为52.9%,高于大型企业16.3个百分点,显示中小微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盈利状况不佳。自2012年以来,微型企业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景气水平低于大型企业30点以上。在严峻的市场环境形势下,中小微型企业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小微型企业招工难、就业难和留人难问题突出,人力成本增长过快成为北京市各类企业包括中小微型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PMI调查企业中,对“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的认同率在30%以上,其中小微型企业的认同率超过了40%。另外,在体制和政策层面上,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不顺,也加剧了中小微型企业用工困难。

第10篇

7月5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了调息政策。

这已是央行自2010年10月起的第七次调息,前六次均为上调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是央行近三年来的第二次降息,前一次是在今年6月7日。此次降息,让人不禁回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缓解企业的资金紧缺,央行曾于短短三个月内连续五次降息。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是如此的相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欧洲。当世界再次面临经济衰退时,当外需低迷、内需不振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时,降息似乎又成了刺激终端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无奈和必然之举。

其实,就在不久之前,央行也过另一项货币政策,即自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市场估计,此次“降准”0.5%个百分点后将释放42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

与降息和降准备金相伴,新一轮的经济刺激似乎也已拉开帷幕,最近被吵得沸沸扬扬的集中审批项目便是其表现。据相关消息,今年1至4月份,新批项目增长八千多个,仅4月发改委批准项目就达到328个,这大约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进入5月,审批项目的速度似乎进一步加快,仅5月21日当天,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就高达一百多个,获批项目总量几乎相当于5月前20天的总和。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中央财政支持投资项目投资有所加快,各级发改委也悄悄加快了基建投资项目的审批速度。”此次集中审批的项目,与当年四万亿的投资类型基本无异,甚至有人认为将不亚于上一次的规模。

传统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利率的调整会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价格,从而间接影响进出口和经济增长。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则进一步论述了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使得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变化的后果更加难以判断。毋庸置疑,利率作为资金这类特殊商品的价格,不仅调节资金的流动,还是连接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的重要纽带。因此,政府利用“有形之手”对经济领域进行调整和改革是必要的,这也是维持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需要。

然而,近几年来,我们时而因经济过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以限制项目审批;时而因国际经济形势低迷,连续调低基准利率并果断豪掷四万亿;时而因通胀形势严峻,提高基准利率以限制房地产等基础设施投资。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利率调整措施,让我们不禁起疑:我们身体有多好,能禁得住如此过山车?当经济出现问题时,我们是否只能猛药救市而别无选择?众所周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调控效果尚未显现,而因急于见效,猛药连连,甚至调控方向发生改变,我想对于整个经济体系来说永远达不到调控效果,并且会带来调控对宏观经济影响的误导,这些误导将会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

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人的出发点无非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政策预期稳定,经济人的着眼点将是市场的需求,通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提升获得市场认可;如果政策预期多变,经济人的着眼点自然将转向猜政策、搞消息、做投机。相比较来说,后者显然不平衡、不稳定。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政府重要的责任就是给经济人一个稳定的预期,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保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老子《道德经》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鱼烦则碎”。经济运行有它的内在规律性,过多的人为干扰只会破坏经济规律,打乱经济秩序,影响经济发展。过分折腾只能是坏了原本鲜美的菜肴,只有恰到好处才是至善之举。既不能做不到位,也不能做过头,需知,过犹不及!

西方谚语云:“当我们跑得太快的时候,应该停一停,等灵魂赶上来。”这曾经是我们在高铁事故之后的反思。同理,这种思考也适用于我国货币政策的频繁转向。我们是否也应该说一句:“中国,请你慢下来!”得了病时该阵痛就阵痛,而不能病急乱投医,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经济运行存在一定问题是正常的,经济持续发展到一定阶段有所放缓也是必然趋势。我们讨论多年的经济转型,增长模式的转型,屡次在持续努力之后在放缓的威胁下彻底逆转,这是否也是一种对经济掌控的不自信?经济持续和高速的发展会隐藏一些痼疾,如果有个时机得以暴露,然后我们积极去诊治,不仅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更有利于整个经济的长远和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我们获得又一个辉煌发展三十年的内驱力。

我想,我们要的不是短期繁荣,而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充满政策投机和频繁收放的经济很难健康稳定发展。让我们自信地面对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考虑让那只繁忙的行政“有形之手”在频出“小李飞刀”之后也来练练“慢功夫”。

第11篇

2016上半年经济回顾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不稳定。一季度“稳增长”政策发力,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反弹至10.7%,较2015年增加0.7个百分点,而进入二季度,增速出现回调,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较2015年减少0.4个百分点。受房地产销售回暖的带动,房地产投资表现为拉升因素。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仍在进行,制造业投资为抑制因素。基建投资总体上发挥了逆周期的调节作用,但容易受财政政策波动的干扰,对稳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消费平稳增长。2016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2%,增速平稳但低于去年。一季度不变价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5.8%,低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1-5月各月真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均低于去年同期。

外贸形势严峻,“衰退型”贸易顺差持续。2016上半年,面对国际和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外贸形势严峻。2016年1-5月,季调后的每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出口额累计同比下降7.3%,进口额累计同比下降10.3%。由于进口额同比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额同比下降的幅度,中国出现“衰退型”贸易顺差。

工业生产下行压力较大。2016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较低水平,1-5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5.9%,较去年同期下滑0.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当前工业生产比较困难,仍然存在下行可能。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发生改变,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自2015年开始低于GDP同比增速0.7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至0.9个百分点。

物价增速提高,但未必已经走出通缩阴影。2016上半年,CPI同比增速从2月份开始高调进入“2”时代,并连续4个月不低于2%。PPI同比降幅从2016年初开始逐月收窄,3-5月各月PPI环比增速分为0.5%、0.7%、0.5%,结束了连续26个月的环比负增长。鉴于目前CPI上涨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所致,其中,季节因素和其他供给侧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不能据此判定中国经济已经走出通缩阴影。CPI走势不能完全代表总需求和宏观经济的走势。

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信贷大幅扩张。2016年一季度末M2余额同比增长13.4%,较2015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流动性平稳。4月份财政存款增加931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8217亿元,而财政存款未计入M2,这导致该月M2同比仅增长12.8%,较上月减少0.6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呈大幅扩张态势。由于一季度信贷激增,为了控制风险,二季度信贷有所收缩。另外,地方债置换抵消了一部分信贷,最终4月信贷大幅收缩。排除地方债干扰,4月信贷仍然稳健。整体上,1-4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仍比去年同期多增近8000亿元。

人民币汇率稳定。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中国资本外流压力增加。2016年1月,居民换汇额度释放,资本大量外流,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3%。2月以后,央行加强了汇率维稳力度。同时,受美联储再次加息概率降低影响,人民币汇率整体稳定。5月随着美联储再次加息可能性增加,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5%,但是,人民币汇率指数继续保持稳定。5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6月美联储加息可能性不大,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

2016上半年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投资增长的拉升动力不足。这体现在两方面:(1)民间投资大幅下滑。2016年1-5月,民间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9%,低于2015年6.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好的投资机会不足以及经营风险加大。(2)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的不确定性加大。随着去库存刺激政策的效用衰减,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仍然较大,并且出现房地产价格虚高的现象。随着新一轮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销售可能降温,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将不可持续。

出口受外需疲弱及成本上涨双重抑制。全球经济复苏状况未及预期,外需低迷不利于中国的出口。全球采购经理指数PMI延续了2015年的下行态势,2016年1-5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从52.6%降至51.1%,下滑1.5个百分点。中国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转移倾向加大,导致中国加工贸易萎缩。中国加工贸易占进出口额的比重呈逐渐下滑态势,出口加工贸易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2012年1月的42%下降至2016年5月的31%,同时,加工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速也从-3.43%下滑至-15.3%。

内外经济调整施压工业生产。国内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总体压力不断加大,工业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国际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构建新的全球贸易、投资秩序对中国工业价值链提升形成了新的压力。随着中国要素红利的逐渐消失,中美成本差距快速收窄,再加上美国强大的金融服务和技术优势,中国工业很难与美国竞争,这会进一步向已经处在下行轨道的中国工业施压。

季节因素干扰通胀预期。2016年市场对价格的看法陡然剧变,主要是由于2月份CPI同比增速为2.3%,高于1月份0.5个百分点,并高于市场预期的1.8%(wind统计预测均值),各界的预期由通缩一下子转变为通胀。其实,2016上半年并不存在通胀的压力,CPI同比增速短期大幅上涨是季节因素影响食品价格走高所致。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一季度核心CPI并未大幅上扬。

流动性紧张。2016年1-4月,货币乘数始终大于5,流动性出现紧张。3月中旬以来,国债到期收益率不断上升,一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3月18日的2.0551%升至6月12日的2.4160%,升幅达17.6%,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3月16日的2.8054%升至6月12日的3.0053%,升幅达7.1%。同时,7天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3个月SHIBOR也一直在上升。流动性紧张的原因有三方面:(1)上半年信贷大幅扩张。(2)1-5月地方债发行约2.55万亿元,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3)财政存款增加。截至4月末,财政存款已超过4.5万亿元,而财政存款的增加会使基础货币减少。

2016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

投资发力点仍在基建。2016下半年,经济结构调整还将持续,制造业投资仍面临压力。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销售可能降温,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概率较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持续发力,发挥基建投资的支撑带动作用,但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又显示基建投资的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在PPP(公私合营或合伙)项目方面着力,引导民间投资在基建投资领域补位发力。预计全年投资增速将达到10.4%左右,维持低位波动。

消费平稳增长。消费一方面受价格的提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工资、就业等不确定预期的拖拽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消费增速整体平稳,略高于2015年。

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外贸衰退。全球经济复苏状况弱于预期,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行,对中国出口形成下行压力。此外,由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比较优势下降,中国加工贸易的出口额或将继续萎缩。因此,全年出口额下行压力较大,年增长率或将在-2.0%左右。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延续和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或将继续施压进口,预计全年进口额仍然负增长。鉴于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阶段性反弹,对缓解进口额下行产生一定的制约,进口额下滑幅度将出现收窄。此外,不排除由资本外逃产生的进口额虚高现象,预期年增长率维持在-5.0%左右。全年仍然维持“衰退型”贸易顺差,预计贸易差额约为6200亿美元。

工业生产回稳仍待观察。尽管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有所恢复,但工业是否回稳仍待观察。在出口面临下行压力和经济形势未见好转背景下,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很难出现显著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继续低于GDP增速,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约为6.1%。拉动GDP增长则主要依靠第三产业,鉴于2016年的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显著弱于2015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将有所减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产生制约作用。预计全年GDP增速将约为6.7%。

价格将继续处于“2”时代。随着夏季的来临,果蔬大规模上市,果蔬价格将会持续回落,对CPI的影响会由此前的正向拉动逐渐转变为负向拉低。前期猪肉价格较长时间持续走低,严重影响到养殖户对市场的判断。当前养殖户仍处于观望期,再加上生猪养殖的周期,预计猪肉价格上涨的行情或将持续到三季度或明年初。随着国际油价走低的良性供给冲击逐渐消失,预计2016年CPI同比增速应该位于“2”时代。

货币政策中性,人民币汇率稳定。下半年央行将一方面维持一定的流动性,为结构转型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妨碍市场有效出清,不会放水刺激经济。2015下半年,救市资金入市提高了M2余额基数,7月及以后几个月的M2同比增速或将低于12%。随着救市资金退市,2016年末M2增速将回升至12.5%左右。受房地产去库存影响,居民信贷将保持稳定。虽然民间投资不振,但是,在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下,企业信贷不会大幅收缩。美联储加息存在不确定性,预计2016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即使美联储加息,根据中国经济基本面,人民币也不会大幅贬值。

政策建议

财政政策应持续发力。投资增长需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第一,民间投资下滑的形势严峻,需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切实为企业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第二,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政策应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快地方债置换资金的支拨,以维持基建投资稳定和带动整体投资增长。第三,后期可能面临房地产投资回落、基建投资难度加大的风险,应着力消除PPP的不确定性因素,尽快促成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在基建方面的合力。第四,提高行政效率,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实施落地进程和效果,及时调整并强化正向刺激作用。

重塑比较优势。重塑比较优势需关注两个层面。一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在成本上升背景下,需要通过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降低贸易商品的价格,这要求通过创新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二是通过供给侧减负来降低成本。这需要财政、货币及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减轻外贸企业的税收负担及融资成本压力。

降低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从企业层面加快去产能进程,采用重组、关闭等措施加快市场出清,从政府层面,向企业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通过向企业减税,降低经营成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工业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国工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增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以缓解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带来的压力。

制定新的核心通货膨胀率。2016上半年,市场对价格的预期突然由通货紧缩变为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CPI指数中包含了价格波动幅度大的食品。波动大的CPI指数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但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消费占很大比例,完全剔除食品不可行。我们建议中国重新制定核心通货膨胀率,可以保留食品,但要根据价格波动幅度进行权重调整,价格波动幅度大的,权重调小一些。

第12篇

2011年4月28日,XTools副总裁谢亿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严峻,信息化的应用十分重要。XTools正着力打造一个SaaS生态圈,以激活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

目前,中国数千万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上涨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在国家大力倡导实施信息化的大前提下,SaaS无疑成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管理和资金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国管理型SaaS主要分成两种:电子商务类与CRM类。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全程电子商务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但目前,中国传统企业仍占绝大多数,一方面,他们还无法很好地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意识不够强;另一方面,很多电子商务的模式,包括行业性垂直平台,只能为传统企业拓展前端的商机,这些传统企业仍需要在后端对客户进行维护和管理,因此CRM、SCM成为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的业务支撑平台。

CRM在传统销售模式中,为企业提供客户管理和销售管理,而且在电子商务带来足够多的商机时,CRM还能够将这些商机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合同和回款。

更重要的是,CRM已经逐渐向前端延伸,以拓展更多的商机。谢亿民表示:“XTools目前正在把产品延伸到中小企业业务开展的更前端,让企业获得更多的销售线索。”2010年,XTools在业内掀起“销售的革命”,以解中小企业的困境,其中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工具软件实现对销售过程的把控,另一点就是对销售线索的管理,也就是对商机的管理。

尽管SaaS型CRM在产品上不断完善,但给人的感觉是在线CRM“孤军奋战”。CRM在中国市场已发展数年,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Salesforce在国外成功后步入中国市场,微软CRM也早就悄悄抢占中国市场,但似乎均未取得成功――价格和服务成本不能为中国中小企业所接受。

国内市场具有自身特色,中国的中小企业需要SaaS模式的软件来降低信息化成本,同时又要求SaaS能解决企业的产品推广、销售、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仅需要厂商在产品应用上的提升和进步,更需要一个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来促进SaaS的实施。

对于SaaS行业的生态圈,谢亿民透露:“我们已经着手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合作伙伴、全国各地的软件渠道资源等。”生态圈的建立对行业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而对XTools而言是2011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近日,XTools宣布其付费用户数已经逼近1万。XTools将利用其遍布全国各地的客户群和典型用户、渠道资源,努力加快整个中国市场上4000万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