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交焦虑治疗

社交焦虑治疗

时间:2023-10-09 10:5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焦虑治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交焦虑治疗

第1篇

关键词:社交焦虑症;帕罗西汀;临床疗效

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SAD)是指对任何社交或公共场合而感到强烈的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此类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在可能被仔细观察的表演场合,有一种持久的恐惧,由于紧张或者害羞而引起的难堪等。据数据的不完全统计[1],社交焦虑症的发病率高达2.6%~6.5%,临床中常利用选择性5- 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治疗社交焦虑症患者,并取得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以来收治的48例(男29例,女19例)社交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DSM-IV关于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年龄21~49岁,平均(35±14)岁,病程0.5~3年,平均(1.75±1.25)年。在2w内均未使用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其他SSRI类药物,排除有严重药物依赖者、哺乳期者、妊娠者及躯体疾病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帕罗西汀,晨起餐后服用,起始剂量10mg/d,2w内可加至20~35mg/d,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酌情加减药物剂量,禁止与其他药物合用,连续用药8w。

1.3疗效评定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LSAS、HAMA评分,对治疗后2、4、6及8w的LSAS、HAMA评分进行记录,根据两组评分对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减分率超过75%;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减分率为50%~75%;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减分率为25%~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减分率小于25%。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LSAS总分、HAMA总分均采用x±s表示,用t检验,临床疗效率、不良反应率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4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LSAS、HAMA评分情况 48例患者治疗后的LSAS、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评分越来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48例患者临床疗效 48例患者中痊愈12例,占25.00%;显效20例,占41.67%;好转13例,占27.08%;无效3例,占6.25%,总有效率93.75%(45/48)。

2.3 48例患者不良反应 48例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占6.25%,其中1例表现为头昏、1例为便秘、1例为恶心,检查其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监测无异常。

3 讨论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的损害社会功能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过分害怕在公共场合及他人面前进行社交活动,若暴露在公共场合极易恐惧及害怕等[2]。近几年来,众多医学者纷纷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是脑的疾病,5-HT、NE等神经质均参与到该病的发病机理。学者袁丽品[3]等选取41例社交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临床治愈率为49%,显效率达83%,其不良反应较轻,得出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具有显著疗效。

帕罗西汀能够选择性的抑制中枢神经元对5-HT的摄取,促进其传递,对毒蕈碱受体具有较小的亲和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血压等,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本研究中,48例社交抑郁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75%,不良反应率仅仅为6.25%,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4-5]。

综上所述,社交焦虑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瑜,张梓刚,范涛,等.帕罗西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3):66-67.

[2]张宏耕,张雪花,程明,等.九味镇心颗粒和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2):37-40.

[3]袁丽品,马建军,李学,等.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1):87-88.

第2篇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1、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2、强迫疗法:

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3、情景治疗:

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4、认知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5、药物疗法:

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你的发病是因为你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6、 心理治疗为主

行为治疗:通常是采取逐渐暴露、脱敏的方法,针对患者对社交场合极度害怕、逃避的行为,帮助他逐步适应社交场合,学会应对困难的场合,从而达到减轻和控制失当行为的目的。

认知治疗:自省当时的体验,分析社交中重要的方面,从对别人态度反应的过度关注中解脱出来,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进而正确对待社交行为。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7、 辅以药物治疗:

药物通常对社交焦虑障碍有效,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法合用,有助于减轻核心症状。它通过纠正脑内化学物质的失衡,消除焦虑症状,确保其他治疗方法的顺利实施。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8、 结合放松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身心平衡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社交焦虑患者在焦虑情境中,及时控制焦虑情绪,获得一种终身受益的身心放松方法。

另外,给下面是一些自疗的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哦”,“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认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第3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社交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及阿普唑仑组,疗程均12周。疗效评定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四级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阿普唑仑组显效率69.7%,有效率84.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于阿普唑仑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社交恐惧症疗效肯定且比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阿普唑仑 社交恐惧症 对照研究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escitalopram and alprazolam in the treatment of social phobia

Zheng Mei

The Health School of Donggang District,Rizhao City,Shandong 27682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citalopram and alprazolam in the treatment of social phobia.Methods:67 cases with social phob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scitalopram group and alprazolam group.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all 12 weeks.We assess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ith 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and evaluat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ith side effects scale(TESS).Results: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the excellence rate of escitalopram group was 73.5%,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5.3%.In alprazolam group,the excellence rate was 69.7%,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4.8%.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dverse reaction of escitalopram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alprazolam group.Conclusion:The effect of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social phobia is good,and its adverse reaction is less than alprazolam.

Key words Escitalopram;Alprazolam;Social phobia;Control study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SP)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高发于青春期、成年早期显著影响个人功能及社会功能的神经症,是继抑郁症、酒精依赖症后第3种常见的精神障碍[1]。用于SP治疗的常用药物有苯二氮 类、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我校门诊部分别选用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配合心理治疗SP,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SP患者67例,年龄18~46岁。入组标准: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中有关SP之诊断标准[2]。②HAMA(14项)总分≥14分。③首次发病,无癫痫病史,无其他精神疾病史。④排除下列患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酒精、药物依赖者;1周前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者;对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过敏者;对苯二氮卓类药物过敏者;高空作业、驾驶员、精细工作、危险工作者;不愿完成临床研究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①艾司西酞普兰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62±12.97)岁,平均病程(32.31±30.19)个月。②阿普唑仑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2.92±13.11)岁,平均病程(33.51±27.26)个月。两组病程、年龄、性别、HAMA及LSAS初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均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或阿普唑仑。全部采用口服给药,艾司西酞普兰片开始剂量5 mg/次,1次/日,然后每周增加5 mg,直至20 mg/次,1次/日。阿普唑仑开始0.4 mg/次,3次/日,逐渐增加至1 mg/次,3次/日。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LSAS和治疗前后HAMA评定疗效,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临床疗效评定按疗程结束时的HAMA总分减分率做四级评定,即≥75%临床痊愈,50%~74%显著好转,25%~49%好转,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量表评分及减分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LSAS评分,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见,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效=痊愈+显著进步;有效=显效+进步。治疗12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11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5例,显效率73.5%,有效率85.3%;阿普唑仑组分别为10、13、5、5例,显效率69.7%,有效率84.8%,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1~2周起效,较阿普唑仑组起效快,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良反应比较:用药2周起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艾司西酞普兰组12例有不良反应,同时兼有2项的5例,兼有3项的3例,计23项次;阿普唑仑组17例有不良反应,兼有两项的14例,兼有3项的4例,计39项次。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出现少且晚,症状较阿普唑仑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SP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他们经常把一些常人看来没有威胁性的事件看成是有威胁性的,因而经常陷入恐惧、焦虑状态[3]。

SP的病因有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等。其中生理原因是因为5-羟色胺失调所致。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在调节机体的情绪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4],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研究证实,5-羟色胺能够稳定唤醒状态,防止未控制的焦虑和恐惧发生[5]。

SP的治疗以药物加心理综合治疗效果好。药物治疗考虑到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倾向于将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s)作为一线药物用药[6]。SSRIs的基本药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突触细胞对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再吸收从而发挥抗焦虑的作用。动物研究表明,艾司西酞普兰能增进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能的作用,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用于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的治疗。不良反应轻,无成瘾性。有报道称SP伴有的恐惧焦虑等症状,选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9]。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将艾司西酞普兰列入治疗SP药物[10]。阿普唑仑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 受体(BZR),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主要用于焦虑、紧张,激动,也可作为抗惊恐药,有成瘾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LSAS和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及阿普唑仑对SP均有效。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后各周LSAS和HAMA评分和阿普唑仑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和阿普唑仑对SP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1~2周起效,较阿普唑仑组起效快。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出现晚、少,症状轻,比阿普唑仑组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配合心理治疗社交恐惧症,与阿普唑仑比较,起效快,不良反应轻且无依赖性,更适合社交恐惧症的长期治疗。

参考文献

[l] 汪辉文,胡朝兵.社交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5):463-466.

[2]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20.

[3] 陆睁,张明园,蔡军,等.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的多中心开放性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2):115-118.

[4] 韩惠民,李荐中,崔先成.社交恐惧症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免疫学特点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18-1520.

[5] Westenberg HGM,Den Boer JA.Social Anxiety Disorder[J].Amsterdam Syn-thesis,1999,218-224.

[6] 吴文源.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61.

[7] Kasper S,Loft H,Smith JR.Eseitalopram is efficacious and well tolerated in the treat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J].Int J Neuropsychophannacol,2002,5:131.

[8] Kasper S,Stein DJ,Loft H,et aL.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randomised , placebo-controlled , flexible-

dosage study[J].Br J Psychiatry,2005,186:222-226.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个体修缮

研究背景

英国学者Mark&Gelder最早提出“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社交焦虑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无法满足预定目标时所产生的焦虑。其基本表现是:在与他人交往时体会到不自在、恐惧、紧张和担忧,产生回避退缩行为。[1]

有研究者将焦虑看作人际交往中的现象。焦虑使人产生主观紧张,会妨碍社交活动,并使人社交主动性下降。另有研究者在研究领悟、自我意识、情感调节、孤独等现象时,发现社交不当感及对他人评价的消极理解是许多心理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家与心理治疗家关心如何在临床上了解和治疗严重社交焦虑问题。他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系统脱敏、社交技巧训练及使用抗焦虑药物等。

对社交焦虑的研究非常多,但大学生社交焦虑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现有有关文献中显示11.5%-25.5%的大学生有社交焦虑方面的问题。[2]本研究将在群体层面分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在个体层面探究修缮维度。

一、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1.研究假设

(1)女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男性大学生。(2)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3)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社交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是一种用于评定主观社交焦虑体验倾向的量表,信效度较高。该量表有15个题,5点计分,1为“完全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克隆巴赫幌凳超过0.87。[3]

2.2被试。选取山东某高校大一到大四在校生500名进行团体测试。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回收率91.8%,其中男生212人,女生247人。

2.3统计处理。应用Stata10.0进行OLS回归分析

3.结果与分析

结果如下:

分析:(1)模型一和模型二中性别和生源两变量都是具有显著差异的虚拟变量,男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大学生,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接受假设(1)(2).男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可能由于不同的性别角色有不同的社会期许。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明显高可能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进步程度与开放程度有关。(2)模型三中生源与独生子女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有显著差异,即农村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城镇独生子女大学生及城镇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生子女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社交模式较为单一被动。(3)三个模型均显示常数项与非常数项差异显著,即大一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高年级大学生,可能是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环境导致的。

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个体修缮

有研究者发现,社交焦虑的发生与认知障碍、不适应行为及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有关。[4]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个体修缮可以先改善行为,也可以先修缮认知。笔者认为两个方面极为重要,即个人意愿和对他人反馈的理解,个人意愿是决定因素,对他人反馈的理解是关键因素。

1. 个人意愿

个人意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纳自己存在社交焦虑,二是想改变自己焦虑的境况,即有改变的意愿。有人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社交心理障碍,但不敢正视,遇到问题首先是逃避,也不自信能战胜心理障碍。在不接纳的基础上寻求改变很困难;只是接纳而不想改变,效果也不乐观。改变是一种成长,此过程不轻松。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力量都是强大的,成长的挫伤也许消磨了发挥内心力量的勇气,但大学生已有了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有责任让自己迈过心理障碍。所以,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意愿是决定性的。

2. 对反馈的理解

社会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馈是重要的环节,我们不断通过别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互动模式,不适当的反馈对我们的社会互动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也是社交过程中心理障碍的重要形成因素。他人的反馈都有着特定背景和意愿,积极理解、辩证接受反馈,给自己营造一个积极的支持网络才是明智可取的。

三、总结

本研究在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予了相关解释,并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体修缮的观点。尚存在诸多不足,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考察不全面,关于个体修缮观点的陈述不细致。大学生社交焦虑现象的缓解甚至消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将继续学习研究,让本文的观点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玲玉.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86-189.

[2]金晓雨,肖晶,崔丽霞.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外显自尊、人格特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609-611.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虚拟现实 心理障碍

1.虚拟现实

1.1概念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这里的“虚拟世界”亦可称为虚拟环境,是指具有真实感的立体图形,它既可以是纯粹构想的环境,又可以是某种特定现实环境的真实再现[1]。使用者就好像亲耳听见、亲眼观到及亲手触摸甚至亲自闻味,感觉自己完全进入虚拟的环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眼神、手势、语言等自然的方式借助一些三维传感设备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1.2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Immersion)、构想性(Imagination)和交互性(Interaction)三个主要特征。

沉浸性:又称临场性,指用户作为某种角色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性程度,它是虚拟现实的核心特征。用户借助各类先进的传感器进入虚拟环境后,由于他所听到的、看到的甚至闻到的、尝到的一切内容都非常逼真,因此,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构想性:是指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和自身的行为,通过逻辑判断、推理和联想等思维过程对其未来的进展进行想象[2]。也就是说,虚拟的环境是人想象出来的,它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的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而且可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环境。

交互性:是指用户进入虚拟环境后,用户对从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和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例如,用户可以用手搬动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上会有搬动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受到物体的重量。

2.大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即大学生这个群体因不良刺激而引发的心理异常现象。它既包括轻微的心理问题,又包括比较严重的心理活动紊乱。

2.1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首先,环境的变迁。从一切以学习为主的高中生活进入到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大学,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特别对于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在家生活到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从优等生列为普通生、从好学生变为呆板生等情况的学生来说,稍有处理不当会导致他们出现诸如学业不顺心、课外活动不积极、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其次,学习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欠缺,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和公务员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再次,情感压力。随着周围人员(特别是家人)之前对恋爱的极力反对到大学阶段的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的改变,大学生在校谈恋爱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大学生人群单纯的特点,他们对恋爱过于狂热和富于幻想,特别是针对那种周围人员都有男女朋友而自己是落单的时候,人对恋爱会充满无限幻想和忧伤,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最后,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还与就业压力有关。由于高校扩招,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毕业时的就业状况和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2.2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它既包括轻微的心理问题,如当大学生遭受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烦恼,考试没通过带来的沮丧、退缩、自暴自弃,遭遇失恋后表现出的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等,又包括比较严重的心理活动紊乱,如由各种躯体疾病和各种物质(成瘾物质、某些药物或毒物)引起的继发性精神障碍,以及尚不知道的原因原发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等。

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扫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随着心理障碍调节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发展起来的技术弥补了传统的心理障碍调节的不足。针对上述所提出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除可运用传统疗法之外,还可辅助有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扫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3.1社交恐惧症

在社交恐惧症中,虚拟现实技术被用于建立虚拟的社交情景,然后将患者放在虚拟社交情景中进行调节和治疗。虚拟社交情景中需要设置一些虚拟人物,并且这些虚拟人物应具有一定的“知觉”和适当的“表情反应”实现与患者的社交活动[3]。据国外文献报道,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已初步具有此类功能。

Slater等人最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社交焦虑研究,他们主要是设计一项演讲恐惧的实验,运用VR技术制作能对演讲者表现出不同态度(赞赏、中立、厌烦)的虚拟听众,然后让被试在虚拟听众前发表演讲,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演讲效果明显受到虚拟听众态度的影响[5]。罗伊(Roy)等人进一步把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社交焦虑症的治疗[5]。他们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了四种不同的虚拟社交情境:在虚拟会议室里对着虚拟听众讲话发言、与虚拟朋友聊天、在虚拟咖啡店里受到虚拟顾客和服务员的关注、受试者自身利益受到虚拟人物的侵犯。研究者把一名患有严重社交焦虑的女病人置于这四种不同的虚拟情境中,然后采用行为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对其进行了多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在各种虚拟社交情景中出现的心理与生理反应和现实生活中的基本相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明显减轻,随后的复查表明治疗效果相当稳定。由此,针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社交障碍,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治疗。

3.2焦虑障碍调节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障碍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广场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焦虑障碍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和社会原因有关,同时我们对一件事有不同认知、不同态度和体验,因此焦虑也不尽相同。在治疗广场恐惧症中,Vincelli等人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施暴露疗法,同时治疗者和患者一起制定出与现实一致的情境等级。而虚拟现实所营造出的真实临境感和病人各种感官的真实参与,比起让患者通过自己想象进行暴露治疗,要更生动、真实而具体[6]。围绕这种新的疗法,Vincelli等人进行了控制实验证明它的治疗效果。在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中加入虚拟现实技术,将为惊恐障碍抑或是其他恐怖和焦虑障碍提供一种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7]。在虚拟条件下很容易设置暴露冲击疗法,虚拟的画面非常逼真,同时治疗者很容易接受其治疗过程,并且不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传统的行为疗法过程中加入虚拟现实技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扫除。

3.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精神病,其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患者的表情呆滞或古怪、行为异常、衣衫褴褛、哭笑无常.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发病期间不能够完成工作和生活甚至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行为一般不能为周围的人所理解,甚至给周围的人生活造成影响。精神分裂症通常是药物治疗并辅助以心理治疗,在病人的症状缓解和康复期间心理治疗有明显的作用。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模拟患者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幻觉,如可以让患者唤起的各种可怕的视听幻觉。然后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给患者,治疗师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幻觉是不真实的,是由疾病引起的,是一种病态心理,帮助患者忽略这些生活中的幻觉。在治疗期间,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哪些行为方式是错误的,从而改变其行为方式,帮助病人提高分析社会、生活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提高病人的注意力和领悟能力。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耶罗利等人运用虚拟现实治疗精神分裂症,成功模仿了一个女患者的幻觉经历,并使她的病情得到控制[8]。由此,针对大学生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潘志庚.虚拟现实及应用[J].国际学术动态,2009(6):24-26.

[2]李涛.心理治疗技术的新发展――虚拟现实及其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

[3]许百华,赵业.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5,28(3):654-655.

[4]Pertaub D,Slater M & Barker C.An experiment on public speaking anxiety in response to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virtual audience[J].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2002,11:68-78.

[5]Roy S,Legeron P,Klinger E,Chemin I,Lauer F & Nugues P.Virtual reality therapy of social phobia:A case report. In:Cyber Therapy Conference.CA:San Diego,2003.

[6]Vincelli F,Anolli L,Bouchard S,Wiederhold B K,Zurloni V,Riva G.Experiential cogni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nic disorder with agoraphobia:a controlled study[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6(3):321-328.

第6篇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一、三上午出诊。

2014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此次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抑郁与焦虑。

您最近是否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就连平时很喜欢的事情都懒得做,工作效率下降;时常疲劳乏力、头痛、头晕、胸闷、心慌,总之浑身不舒服;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胃口不好……花了不少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奔波于各大医院,做了好多检查,可是一直查不出什么毛病。

其实,这些症状都可能是抑郁、焦虑情绪引起的。

认识抑郁症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有不愉快的经历时出现情绪抑郁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这种失落、沮丧一直挥之不去,就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了。一个人心情低落、缺乏愉、空虚失落的心情如果持续存在2周或2周以上,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你可能就需要医生的帮助了。

抑郁症的病人往往伴有这些表现:睡眠不足,难以入睡、早醒;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讲话做事缓慢;胃口不好、吃饭不香,体重减轻或增加;对事情缺乏兴趣,高兴不起来;没有精力,容易疲劳;自觉没有用处,没有希望;思想不集中,犹豫不决;常想到死或企图自杀。

认识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多种与焦虑有关的心理异常的总称。临床上主要分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焦虑障碍。

人们在面临重要约会、关键考试时往往会出现焦急、紧张的表现,并且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胃部紧缩感等,这是正常和有益的反应。如果您感到非常焦虑、紧张、烦恼,而且这种情绪干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你也许患了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具有情绪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可能包括:与情况不符合的过度紧张和害怕;总是担心可能会有大难临头;对社交场合感到难受或不适应;不敢公开发言;害怕领导、老师、陌生人;不停地洗手,坐卧不安;脑子里时常闪过以前受到伤害的画面;失眠,容易惊醒,做噩梦;手脚冰冷或是发热潮湿,或者不停抖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喉头梗阻,口干舌燥等。因此焦虑障碍往往严重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交能力,慢性焦虑可以导致功能残疾。

抑郁和焦虑的治疗

第7篇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很多陌生人时,你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观察别人的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吗?当飞驰而来的汽车与你擦肩而过时,你的心中会激起强烈的恐惧,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吗?当你的内心出现不合时宜的念头时,你会觉得羞愧和懊恼吗?这些都是焦虑情绪。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焦虑情绪可以激发我们面对挑战、奋勇直前的勇气,让我们掌握现实的本质,从心理上进行调适,正确处理眼前的困境,积累经验,促进我们的成熟。但是,我们也可能因为焦虑加重而心力枯竭,全身瘫软,不能适应眼前的情景,以至后来惧怕和逃避类似的情景,于是就造成了心理症结:焦虑症。那么,焦虑症如何一步步形成,它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看得见的焦虑症

症状1 形成错误观念

形成错误的观念是焦虑的心理变化。当害怕加重时,心理和情绪过程会更加强烈,并会出现紊乱,过分夸大危险或过低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难临头 这是预期到非常可怕、灾难性的后果即将发生的一种想法,一个人总是臆断事情的发生将是糟糕至极时,会导致自身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之中。

非黑即白 这是以“全或无”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种观念,把任何事都看成非此即彼的单色世界,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没有中间状态。

非黑即白的思维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要是不完美,那是无法接受的。”“没有全对,就意味着失败!”事事要求完美的人,极易感到不满,容易受到失败和挫折的打击。

杞人忧天 这是指过分夸大消极或可怕体验的一种观念,他们过分关注和夸大自己的小小失误和过失。使用这些不合理的思维来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或这些思维方式会被轻易唤醒。

症状2 逃避

逃避是焦虑导致的行为。一个人觉察到危险时,其自然反应之一是逃跑或躲避,在真实的情况下这种反应是有益的。然而,在焦虑症时,躲避的是臆想的危险,反而会引起持续的担忧,这是因为丧失了学习处理问题的机会,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丧失了去积极获得更好地处理问题方法的动力。这使得一个人更加依赖于安全的需要,而无法面对和处理真正的问题。

症状3 恐惧疾病

害怕自己得病是焦虑的身体反应。焦虑的身体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本来,担忧、害怕或恐慌的感受是正常的,但是对于焦虑症者,正常的生理反应会被误解,如“胸痛以为是心脏病发作”“呼吸困难以为是窒息”“头晕目眩晕倒,以为自己可能得了中风”。此外还有发抖、出汗、恶心和说话结巴。当你过分关注自己的这些身体症状时,极易削弱自信心,加重对自身行为的担心,这反过来又加重了这些身体症状。

当你发现以上类似的情况时,它可能就和平常的焦虑情绪有着本质的不同,应该是焦虑症的表现了,需要提醒自己注意或者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焦虑症的治疗

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有心理和药物治疗两种。具体的选用需要本人和医生配合,结合病情的具体情况和类型灵活确定。

心理治疗

自信是治疗焦虑的必要前提,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夸大失败的可能性,会导致忧虑、紧张和恐惧。增强自信,减少自卑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焦虑的发生。学会放松,可以使身体和精神处于松弛状态,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焦虑带来的不良体验。

认知行为治疗是对焦虑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认知治疗可以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比如:过高地估计负性事件出现、带来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夸大了想象中的灾难事件的后果;了解其对不适应症状的解释,因势利导改善患者的错误认识,重建现实合理的认识来看待生活,从而改变患者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反应。

行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对焦虑诱景的反应,通过暴露疗法,使患者能直面他们害怕的情景。比如,有社交恐惧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进入以前害怕的社交场合中去,直面自己的恐惧,抵抗逃走的欲望,甚至有意识地做些失当的言行以观察别人的反应,如果他能安然度过的话,他的社交恐惧将会逐渐缓解。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抗抑郁药物:很多的抗抑郁药物对焦虑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起效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氟伏舍明,西肽普兰等,已经有效地用于焦虑症的治疗,而且毒副作用很少。如果出现恶心、神经过敏甚至的问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三环类的丙咪嗪治疗惊恐障碍有效,氯丙咪嗪目前已广泛用来治疗强迫症、恐惧症、惊恐障碍,但是由于毒副作用较大,要注意使用。

抗焦虑药物:高效价的安定类药物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焦虑症状,如氯硝安定治疗广泛焦虑和社交恐惧;佳静安定治疗惊恐障碍和广泛焦虑;罗拉安定治疗惊恐障碍等。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毒副作用,如白天头晕、耐受性,需要加大治疗剂量;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安定依赖的情况等。新一代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以没有镇静、且不具成瘾性为特点,但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肯定。

心理治疗和药物可以合并使用,对多数患者而言,这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如果经过治疗好转以后,再次出现了焦虑发作,并不意味着治疗的失败,你可以开始新的治疗,而事实上,随着自己处理焦虑能力的提高,复发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的。

小贴士

什么样的人易患焦虑症?

遭遇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到了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此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此特殊情景。

第8篇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系统脱敏法;焦虑情境;放松技巧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持续上升,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既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但究其根本还是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因素。一项针对我国12.6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约20.3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及精神分裂等方面。在我国大学生休学退学的原因中,由于精神问题休退学的学生占总数的比例达30%左右。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学生的比例达10%-30%,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学生的比例竟达20%-67%。医学院校作为一个专业医学者培养机构,比普通高校具有更多的师资和条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与培养,使之以健康的体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医学院校的学制长、课程多、需记忆的内容多、实验多而闲暇时间少,极易导致更重的心理负担,加之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生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状况,即所谓的“能医不自医”。

美国的卡耐基利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总结了众人的成功经验,他指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人际关系。可见人际交往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生活和事业的成败。人际交往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们从祖国各地来到学校,也许是他们第一次离家求学,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面前难免会焦虑恐惧,这时就需要快速建立起一种新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从寝室开始。不少大学生在人多的场合或有异性在场或是面对生人的情况下,显得紧张、焦虑、出汗、脸红、不敢抬头看人、说不出话或说话僵硬,吞吞吐吐,即所谓的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了阻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本研究详细地介绍了系统脱敏法原理与实施过程,旨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工作提供实践指导,丰富心理咨询理论内容。

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诱导求助者暴露出恐惧或焦虑的情境,将这些不适应的情境与放松建立条件反射,通过逐步脱敏,达到以放松代替恐惧或焦虑的目的。经心理学家多次反复的运用证明了系统脱敏对治疗恐惧与焦虑行为有确切的疗效。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主义流派提出的行为疗法之一,其基本理论是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最先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情况,他每次给饥饿的狗喂食物前先发出铃声,经过几次反复的结合,饥饿的狗学习到了铃声与食物的关系,因此只要听到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如果切断了铃声和食物的联系,每次喂食前不再发出铃声,反复几次以后,狗学会了对铃声和食物做不同的反应,因此当狗再次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的行为就退化了。巴甫洛夫等人用此理论解释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首次将此理论推广到心理学领域,对心理咨询中的行为改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不适行为都是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因此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就能改变或消退那些不适行为。

由此可见,系统脱敏法对治疗困扰众多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提供了理论保证,其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首先教会求助者如何掌握放松技巧。让求助者靠在软硬适中的沙发上,身体各个部位都处于舒适的位置,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然后让求助者想象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境,如,静坐在海边上或者躺在一望无垠的草地上,使其身心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待求助者进入放松状态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每天1次,每次大约20分钟,一般求助者6~8次即可学会放松。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要求求助者在家中自行练习,直至完全掌握放松技巧,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为止。第二步,把引起恐惧的社交情境划分等级,构建恐惧等级表。这一步是实施系统脱敏法最重要的一步,有助于帮助求助者归纳整理特定恐惧的刺激因素。通过交谈使求助者说出让其社交恐惧的情境,并让其对引起恐惧的社交情境从小到大排序,再给定每一个情境以恐怖分数,引起最小恐惧的情境为0,引起最大恐惧的情境为100。这样一个以0代表完全放松以100代表极度恐惧的社交恐惧等级表就制成了。尽量做到每个等级之间的极差均匀分布,恐惧等级之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恐惧,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何使这一等级的刺激量恰到好处,各级之间的极差比较均匀呢?这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如果求助者闭上眼睛能想象出各种社交恐惧的画面,且画面具体、清晰、逼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该刺激就是一个有效的刺激。如果存在着实际的刺激物,当然就不用闭目想象了。第三步,引导求助者想象社交恐惧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求助者熟练掌握放松的技巧后就可以开始脱敏练习了。按照先前制定的社交恐惧等级表,由最小刺激到最大刺激逐级脱敏。首先脱敏的是最低等级的社交恐惧情境,当他确实感到有些惶恐不安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复后再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求助者都要对社交恐惧情境进行界定,分数在25或以上的,需要求助者对此刺激情境进行反复放松练习,直到求助者在想象这种情境时不再感到惶恐不安为止,就算完成了一级脱敏。接着让求助者想象次低等级的刺激情境,利用放松技巧进行全身放松,反复进行直到想象这一刺激不再惶恐不安为止,此时完成了第二级的脱敏。如此从低到高逐级脱敏,直到完成对最高级刺激情境脱敏时,治疗基本完成,其疗效需要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以进一步巩固。例如:如果一个人害怕爬梯子,就让其逐渐提高站立的高度,每登上一级就让其全身放松,到其不再感到紧张、恐惧时巩固几次,再登上一个高度,循序渐进,直至达到正常人的标准。

如果患者社交恐惧的主要原因是恐惧陌生人,那么可以分五步实现治疗:第一步,想象自己在拥挤的公交车内,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循环几次让患者在不断的想象中对人际交往的可怕情境免疫。第二步,在班级聚会中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被这些异性包围着,而这些人都是友善的。第三步,走在校园里,面对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人会特别留意我。第四步,在公交车上与异性近距离接触。第五步,在公交车上与附近的异性有目光接触。通过这些步骤实现对陌生恐惧感脱敏,克服心理弱点,增强心里的承受力。

系统脱敏疗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但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首先,如果引发求助者社交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恐惧等级表,然后对每个恐惧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其次,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不同个体和不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再次,在系统脱敏过程中,一开始的恐惧分数超过了50,即证明了恐惧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此时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达到脱敏的效果。求助者应当把恐惧等级划分得更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相对均匀,不要太大。最后,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相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则会阻碍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有方法可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塑造良好的心理因素,努力克服各种不健康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高玉祥.人际交往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 韦克平.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表现及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

[3] 谭先明.社交恐怖症的心理治疗――个案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4(5).

第9篇

一、不敢与生人说话

当你面对陌生人手足无措、不能在众人注视下工作、害怕接触领导或下属时,你其实就已经患上社交焦虑症了。据悉,社交焦虑症目前已成为继抑郁症、强迫症之后第三大精神障碍。这也就是说,你不算寂寞,并非只有你一人患上此症,你有很多同行者。这种社交焦虑症的主要生理反映为面对人群时会出现肌肉酸痛、呼吸困难、颤抖、出冷汗、胃痉挛等躯体症状,其中甚至有半数的人有自杀倾向。

前段时间多家电视台纷纷重播“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部电视剧,但“不要”和“不敢”完全是两种概念。如果,你连跟陌生人说话都不敢,你的工作将如何开展。而这正是最令人担忧之处:患此症的正迅速由青少年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向高学历的、二十几岁的白领阶层挺进。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研究室副主任张新凯主持的针对社交焦虑症的心理训练班中,大学以上水平的患者占到了大多数。

随着社会合作程度的越来越高,社交能力就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能力,但患上社交焦虑症的人,恐怕只能龟缩在自己的空间里了。升职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可王伟拒绝升职:一次是刚毕业没多久,就有了升任部门经理的机会。那次,他担心得几天睡不着觉。只因为公司规定升职必须在办公会议上做述职报告,而上台发言对他来说简直如上断头台,最后,他以“自己还年轻”的理由,在周围同事或惊异或不解的眼光中推掉了升职机会。两年之后,命运再一次垂青于他,但他依然无法战胜对上台演讲的恐惧,再次放弃。他对自己的这种恐惧无能为力,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发展下去了,他甚至想到以自杀来了结痛苦。

马丽做外企部门主管已经好几年了,可面对男士和下属依然会紧张、脸红甚至发抖,甚至连对视一眼的勇气都没有。曾经有位男士追求她,可是她几次莫名其妙地脸红总是让男士错误会意,反而追得更起劲了。由此,小孙对自己的脸红越来越担心,也越发不敢和男生交往。两年来,她经人介绍前后谈了6次恋爱,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王伟与马丽之所以不敢与生人说话,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不过有一点共同之处是这些人通常是完美主义者或幼时受过某种挫折。对于这种症状,轻度的焦虑障碍可采取心理治疗,中、重度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目前社会上还开有一些让你开口说话的培训班,也不妨试试。

二、与生人说话没完没了

许多人不敢和生人说话,也有的人却专喜欢跟陌生人闲聊的。实际上,这类人就是逮谁跟谁聊,拉着个人就说起个没结没完。陌生人又如何,聊起来更没顾忌、更任意而为。对这种人,我们称之为“话痨”。

在大多数的印象中,喜欢唠唠叨叨的人多半是上了年纪的,逮谁都说点儿教育的话、逮谁都说点儿自己子女的事。现在,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寄托,患“话痨”的反而少了,倒是年轻人得上此症的多了。要么精神极度空虚,生活极其无聊,平时没人说话,逮着个人还不把憋了一肚子的话往外倒倒,管他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乐意不乐意,先自己痛快了再说;要么就是职业病者,如记者、老师等。记者本来就得天天跟陌生人接触,还得生出几多问题来,更要让对方有话语投机、相见恨晚之感觉。他能不见谁跟谁说吗?好多选题、新闻点不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患上“话痨”症状的人的共同反映为话密,不分场合、不分对象,适不适时宜不太好确定。有人很会看人下菜碟,拣人家、自己都感兴趣的话题招呼,且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见其活跃,也俗称“人来疯”;有人就不管不顾了,反正自己能说就行,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在不在听。典型案例当属祥林嫂,“真的,我只知道下雪天狼会跑下山,真的……”跟百无一益的社交恐惧症相比,“话痨”还有很多好处。譬如,至少可以活跃气氛,至少不用别人再挖空心思寻找话题,至少不会冷场,至少还有人愿意甘当听众,至少还能结交到几个朋友,至少不会因为惧怕上台而痛失升职机会,至少不会因为交流不够错失良缘……

第10篇

有同学猜测,孔辉学习好,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家境优越,还没参加工作,父母就早早为他买了房,工作自然不用愁。但也有同学发现,自外出实习半年后,孔辉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他每天只愿埋头看书,从不愿意跟任何人提实习和工作的事。

“这点事情都办不好,你在学校都学了什么?”那是孔辉的第一天实习,接客户电话的时候,他很紧张,说话结结巴巴,词不达意,部门领导叫去帮忙打印几份文件,手忙脚乱中却把文件弄得散落一地,为此孔辉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如此严厉的批评,对孔辉来说,还是第一次。

孔辉今年21岁,是某大学学生,学设计专业,大四最后一个学年,他被学校安排到一个事业单位实习。

实习第一天,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工作不上手,孔辉犯了不少错误。“领导批评了我,一定认为我不行了。怎么办?怎么办?”孔辉心里顿时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

实习第一周,稍微理出了工作头绪,上交了第一个设计方案,却被领导抨击得体无完肤,“你这方案怎么这样?乱七八糟的。重做。”

一周后,倾尽了大学几年所学,将方案精心修改后,孔辉再次递交给领导。结果还是很残酷,“客户不满意,重新设计。”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实习的每一天,对孔辉来说,都是煎熬。实习已有一段时间了,但他依然不得要领,工作中还时常犯错。他开始害怕上班,每天早上醒来,他就觉得心里惶恐不安,生怕一到办公室又做错事,又会被领导批评。

在学校时,孔辉一心扑在学习上,从小父母就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长本事”。但没想到,学校跟社会反差如此大。在校成绩非常优秀的他,到了工作岗位,却无所适从,他不知道怎样将书本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也不知道要怎样跟客户沟通,跟同事领导交流,他不善言辞,不善交际。在学校时,他从不参加社团活动,也不爱跟人来往,只会苦读书。

孔辉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但身边缺一个人指点,他很希望单位同事领导能像老师一样,在他身边,遇到事情时能一起仔细探讨。可是没有,他只能一个人一想再想。孔辉就是捉摸不准,工作时他倾尽所学,冥思苦想设计出来的方案,为什么客户和领导都不满意?客户明明什么都不懂,为什么非要按他的去做?

短短几个月的实习工作中,孔辉在心里打下无数个问号,但却不知道怎样去跟人说。单位里的业务如此繁忙,大伙都忙得焦头烂额,谁都抽不出空闲功夫理会他教他。他一个人日思夜想,却一直找不到答案。

慢慢地,孔辉害怕上班,只要一走进办公室,看到同事看到领导,他莫名其妙地就紧张,害怕会做错事,害怕被领导骂,害怕被同事笑。再后来,孔辉只要到陌生环境,跟陌生人打交道,就感觉紧张、头晕、手心出汗⋯⋯

心理医生手记

回避只会让焦虑蔓延

孔辉的病症,属于社交焦虑症。

在面对陌生人或新环境时,人难免会产生紧张和不适应的情绪。正常人可以很快调整好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社交焦虑症患者却没办法克服。他们内心的紧张恐惧,远远超过正常的程度。他们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而且在离开当时的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出现社交焦虑的人,跟孔辉一样,往往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会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可是越躲避,焦虑和恐惧感反而越强。因此,明智的办法不是做一只鸵鸟,而是勇敢地面对。越敢直面焦虑恐惧,越能控制焦虑恐惧。

太“自我”易致社交焦虑

孔辉怎么会得社交焦虑症呢?这是因为他太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太注重自我。实际上,领导批评下属,是经常有的事,对于一个新人更不足为奇。但有社交焦虑症的人,会特别注意负面的信息,而忽视正面的信息。例如与朋友友善的微笑相比,他会特别留意同事敌意的眼神。孔辉因为领导的几次批评,而认为自己不行,因而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长期受这些不良情绪影响,孔辉变得更加没自信,说话做事就更容易犯错。

让孩子多受挫折锻炼增强信心

对于社交焦虑的人来说,治疗最关键的心理疏导,即“信心疗法”。这类患者最缺少的是信心。由于缺乏自信,他们总担心自己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担心对方会发现自己的愚蠢、无聊和幼稚(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子宫肌瘤剔除术;生活质量;焦虑程度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19―01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高发于40岁左右的女性,当前我国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1]。同时在手术中,积极地护理必不可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到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入选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有子宫肌瘤剔除术指征;无严重并发症与精神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年龄22~50岁,平均39.21±2.14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52±0.23年。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年龄与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手术与干预方法

两组都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妇科手术护理,包括并发症护理、饮食行为干预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干预基础,与患者建立基本的信任和进行良好的沟通,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其次是加强认知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宣讲,比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影响不大,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第三是进行情绪干预,真诚地提供患者的相关真实信息,同时又要始终注意保护患者的期望和信念,减轻其负性情绪压力,从而保持患者的信心。要积极关心和同情患者,指导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等适当的活动。

两组的干预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干预后进行焦虑评价,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超过40分考虑可能有焦虑症状。同时两组在干预后进行简化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主要包括总体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社交功能、情感角色限制五个纬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焦虑程度对比

经过观察,干预后治疗组的S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

2.2 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后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总体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和社交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躯体功能和情感角色限制对比无明显差异(P

3 讨论

在治疗上,当肌瘤小于3cm时,且生长速度较慢时,患者可以采取定期观察或者保守治疗;当肌瘤大于3cm且生长速度过快、出现临床症状或导致严重贫血等,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方案上,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一般会采用肌瘤切除术,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对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或怀疑肿瘤已经有恶变的,可行子宫切除术[2-3]。本文所有患者都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

很多患者常有对手术后的并发症等情况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心理压力巨大,对于患者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在心理干预与健康指导中,要鼓励患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容应对手术应激情况;也通过家人的监督与配合,端正患者的就医心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4]。本文干预后治疗组的S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

总之,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情绪程度。

参考文献

[1] 谷会群.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12939-2940.

[2] 冯凤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9(1):65-67.

第12篇

关键词:脓胸手术 病人 临床护理

        脓胸是指渗出液聚于胸膜腔的化脓性感染。有大量渗出布满全胸膜腔时称为全脓胸;机化纤维组织引起粘连形成包裹性脓胸;脓腔可穿破胸壁形成自溃性脓胸。临床上以发热、胸痛、食欲不振、咳嗽、咳脓痰为主要特征。急性脓胸行抗炎、排痰等对自症治疗;慢性脓胸行肺剥皮术。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自我形象紊乱;③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④清理呼吸道低效;⑤体温升高。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0岁,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治愈30例,好转5例。

        2 护理

        2.1焦虑

        2.1.1主要表现

        病人表现郁闷,不爱社交,心事重重,有的则表现脾气粗暴。

        2.1.2护理目标

        病人能向医务人员诉说焦虑的原因。能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2.1.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谈心,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护士以诚待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解决病人的急需,争取使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多向病人讲解手术的进展及效果,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

        2.1.4重点评价

        焦虑的原因及程度。焦虑是否减轻。

        2.2自我形象紊乱

        2.2.1主要表现:病人有一种自悲感,痛苦感,孤独感,唯恐因脓液臭味而遭人唾弃,不愿进行社交活动。

        2.2.2护理目标

        病人对治疗、手术能改变自我形象而充满自信心。病人能掌握自护胸壁脓腔破口的方法。病人能掌握长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自护方法。

        2.2.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护士不能有任何伤及病人自尊心的言行。脓腔穿破胸壁,污染衣物要及时更换,并予换药,用无菌纱布覆盖。咳脓痰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