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复习课堂 英语 创新
创新模式下的英语课堂,在基础英语知识复习的前提下,通过加入新颖的课堂复习方式,如英语游戏、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歌唱、表演等,让整个英语复习课丰富起来,可以克服过去英语复习课堂的弊端,提升学生复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英语的效率,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1. 趣味英语游戏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语法及阅读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游戏来提升英语复习课堂的兴趣。英语复习课堂的趣味性直接影响复习课堂的学习氛围,决定着学生复习的效果。过去的英语复习课堂,主要采取的手段是进行大量的试题练习,通过做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然而,大量试题练习带来的复习效果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对于做题失去了兴趣,复习课的效率也没有得到提升。因此,老师在学生做题之余,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英语的小游戏,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复习状态。
在复习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有关“周围的人们”,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名词的时候。我让学生课前将这类名词制作成为名词卡片的形式,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卡片展开了游戏。游戏开始的时候,我让一名学生走到教室前面,面向其他学生,然后我拿出一张卡片给这位学生,让这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卡片上的名词。例如,我拿出了一张daughter的卡片,学生说:It is a child of the family, it’s a girl. It has 8 letters, the first of the word is D.该学生介绍之后,其他学生立即想到了之前学过的单词:daughter对于各类词汇,我们都展开了这样的游戏复习方式,同学们对于单词的复习兴趣渐渐提升,词汇复习进行得十分顺利。
2. 英语知识竞赛
英语知识竞赛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展开,通过老师设置特定的小组知识竞赛内容,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准备的情况下,展开竞赛。在复习课堂开展英语知识竞赛的内容可以涉及到英语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统的提升复习的趣味性。英语知识竞赛在复习课堂的利用,可以改变课堂的气氛,使原本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活跃,在小组集体力量的带动以及小组荣誉感的感染下,学生一定可以积极投入到英语复习中来。
在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 1复习时,我们首先进行的是词汇的复习。上课开始,笔者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竞赛小组,每个小组六个学生。然后,笔者让全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记忆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并且,规定时间限制为10分钟。在回答阶段,每个小组立站出一名选手进行回答,根据小组总体成员发言的次数来记录小组得分。随后,学生们开始了短时间的高速复习记忆。十分钟后,笔者作为竞赛的出题者向大家进行了提问。例如,笔者提问“好奇的”用英语怎么说,立即有学生站起来回答“curious”,最先站起来的学生回答有效,并且给予小组加分奖励。几轮之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胜出。
笔者将英语竞赛复习英语知识的方式同样应用到了语法、句子、课文、写作、阅读等的复习过程当中,学生对于这种紧张而有趣的复习方式感到十分喜欢,英语复习也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枯燥,复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3. 英语表演、唱歌
英语复习课堂可以是多彩多样的,将英语表演、唱歌融入到英语复习课堂,会让复习课堂展现生机与活力。英语表演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通过扮演不同的英语角色,用英语表演对话,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英语能力的考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对话的过程中复习记忆大量的词汇,熟悉语法,培养英语良好的语感。此外,选取与复习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在每堂复习课的开始或结尾处,由学生来演唱,通过演唱,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例如:复习译林牛津版八年下册“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英语表演,我选取了课文听力材料的片段进行作为表演的内容,先听力材料进行听力复习,让同学对过去所学词汇,句子等进行听力复习,以保证对听力材料的熟练度。同时,要注意把握对语句的语气、停顿的把握。随后,我让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对话排练。排练完毕,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进行了讲台情景对话表演。表演过程中,学生也暴露出一些英语发音方面的问题,我向他们提出了改进建议,学生们积极接受。
随着学生表演次数的增多,所学内容基本都得到了复习,学生听说背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英语复习课堂是对学生过去所学知识一个全面的总结,因此,我们要让复习课堂展现其生机与活力。通过课堂英语游戏、课堂英语知识竞赛以及课堂英语表演、歌唱等创新复习方式,英语复习课堂可以改变原来复习气氛不浓厚、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最终,促进学生英语复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掌握实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
二、联系实际组织教学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会形成。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铺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到,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举办应用知识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
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以朗读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章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让他们细细品味。如范读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月台”那一段时,我就通过语调、重音、节奏、表情等变化,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此外,还可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如分角色读、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齐读等形式,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感。
二、以表演激趣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的情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把学分成不同角色,再分组进行排练(可以加上适当的想象),最后抽签表演,台下的同学进行点评。结果,文中的内容,人物性格,都表演得到位,理解得透彻。这样,不仅使所有的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而且对这篇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
三、以竞赛激趣
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课堂上有计划地开展了一些知识竞赛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设计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观众抢答题等形式,小组选派代表参加竞赛;通过笔试方式,让学生答题,给出成绩,排出名次,予以奖励;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诵和默写比赛,看谁诵读默写的诗词又多又快又准确;举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能按要求说出的成语最多等等。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以实验激趣
做实验本是教自然学科时采用的手段,如能恰当引入语文课堂,会达到“百闻不如一见”之效,会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语文课中的实验。如在教《死海不死》一文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杯水,一个鸡蛋,一小撮食盐。上课前先叫学生做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中不加食盐鸡蛋下沉,加食盐则上浮。学生很快明白死海岸边寸草不生,人在水中淹而不死的原因,于是便抓住了死海的本质特征。
五、以图画激趣
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学会绘制教学简笔画。给没有插图的课文配上插图,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上课效率。如教《春》一文时,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发挥想象,依图说出课文相应的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能背诵出每一幅图的内容。
六、以教具激趣
一些课文,适宜自制教具,师生要人人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小橘灯》一文时,笔者自制了一盏小橘灯,在课堂上点亮,让学生讲其象征意义,然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制作小橘灯,并举行展活动。
七、以歌声激趣
生活中处处有歌声。让歌声走进语文课堂,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春》一文时,先让学生听《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然后让学生唱有关“春天”的歌,学生伴随着歌声走进课堂,走进春天,体会春天的独特韵味。
八、以课件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色彩变化的画面,音响刺激的录音,以及带有动感的幻灯片,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我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先让学生听录音,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之中,然后,播出一幅幅有动感,将声、色、情景融为一体的打鼓舞姿画面。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情绪亢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以故事会激趣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故事多,看谁的故事好,最后评选出“故事大王”。采用主题故事的形式,如:“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围绕着名人,讲在课外听到的,或读到的故事等。故事会事先通知,定期召开,让学生课外阅读、搜集,课内各显神通,达到激趣之目的。
总之,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上课效率,学习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上述激趣方法,力争让每一节课成为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的颗颗火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愉悦,真正使学生在课始趣即生,课中趣更浓,课尾趣犹存!上述方法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因课制宜,灵活运用,才会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百花齐放,大大提高上课效率。
注释:
一、利用生动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本身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讲诗歌炼字的时候,就用下面的故事引入:
相传,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一则故事把学生引入了情境中。
当然,故事也可以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讲成语时,可以适当地讲讲成语故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又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和字形。讲诗歌时,可以穿插作者或创作背景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高三语文课堂上,讲一些简短的故事是很必要的。故事本身有很强的启发性,丰富的哲理性,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气氛,同时还是不错的作文素材呢!适时恰当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巧妙的讲解激趣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例如,尧、蛲、铙、挠、饶、娆、骁、绕、侥、这些字的字音学生老是记不准,笔者就把它编成口诀:本字我读yáo,有虫金手náo,女士(食)大叫ráo,马xiāo用绳rào,侥(jiǎo)幸我没要;“尽”字有两种读音,就编成顺口溜:尽jǐn尽量快让管先生早自习,其余读jìn。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有趣的办法记忆。
又如,学生“箭”、“剑”二字总是混淆,我就在黑板上画上图画,学生马上明白了二者的区别,再让他们填空:刀光剑影,明枪暗箭,刻舟求剑,箭在弦上,唇枪舌剑……
在讲诗歌语言特点----倒装的形式和改变词性时,我就举方文山歌词中的句子来说明: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的美丽,你眼带笑意;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等待苍老了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还举了很多例子。
三、利用学生的真实事例
学生的真实事例富有说服力,对学生启发和感悟都很大。例如,有一天,复习字形,就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件小事导入:前天我在班上的公布栏看到了我们班班费开支一览表,其中,有一项是:缕子:8元,请问同学们,这“缕子”是什么呀?教室里就泛起了阵阵笑声,有个学生甚至到公布栏去看。我接着解释:“缕”字是“纟”旁,从线,如细针密缕,千丝万缕等,“篓”字从“竹”,篓子最早是竹子编的,现在依旧有很多竹编篓子,所以同学们书写汉字时一定要注意字形的规范……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学生的练习、作业、试卷、作文都是鲜活的例子,适当地借用,分析、点评,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肯定,可以说说他们的具体事迹,以树立榜样。用学生的真实事例,一定要多肯定,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利用竞赛激趣
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勇于竞争,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把语基试题、文学常识,古文知识等综合起来制成试卷,在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和“三星智力快车”的形式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快车”知识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如讲成语专题时,开展成语对对子,说数字俗语等趣味成语竞赛;在练习时,有的题目较难,就开展抢答赛,看谁最快最准地说出答案。
实践证明,语文复习课,采用竞赛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语文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五、利用教师自身的才艺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学生中心中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容易模仿。
我喜欢朗诵、演讲和写作,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偶尔也写写东西。有时候在课前,我会给学生朗诵一些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甚至是一两个经典的句子。
作文课上,我就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学生交流,有时,也秀秀自己的作品。或许是因为这种熏陶,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语文。
关键词 读书 兴趣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如今的孩子拥有广阔的活动天地,卡通、动画、网络游戏深受他们的青睐。特别是在节假日里,他们几乎可以整天和电视机、电脑接触。课外书籍相对于这些未免显得太单调、太枯燥了。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地去了解、研究,在此过程中渐渐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爱读书,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探究的问题。
一、循循善诱把航导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离不开教师有意的培养和引导。
1.故事或问题引趣。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还可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井水会冬暖夏凉;为什么麻雀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为什么冰棍会冒气等。
2.树立爱阅读、爱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动机。平时我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叶圣陶、张海迪、老舍等人热爱读书的故事,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加以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从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中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给学生讲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从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什么,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抽出课余时间经常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读书体会。给学生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能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这犹如高效的催化剂,必将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相关活动很重要
成功的体会能激发人们的学习欲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以取得成功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应寓教于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我将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活动课定为“课外阅读课”,通过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从而逐渐增强了求知欲,并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1.讲。我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从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新闻,或谈趣事,或背古诗,或讲好词佳句等,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做到视野开阔,语感倍增,兴趣盎然。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包括: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可根据需求从课外读物中选取素材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展。(1)剪贴展览。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可指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剪报,并分类编辑、粘贴美化,每月在班上展评一次。这有利于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2)摘抄展览。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把优秀的词句、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探宝。设“精品欣赏屋”,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供学生欣赏。这样既能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能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3)作文展览。教师选择一些阅读体会和收获方面的作文,展示在板报上。恰如其分的评述,震撼心灵的感受,热情诚恳的推荐必将激起其他同学一睹为快的欲望。
三、激励措施不可少
激励是一种爱护、一种评价、一种动力。真心实意、形式多样的激励如春风拂面。适当的激励机制营造的读书氛围能使学生的动机、感情、能力在激励、评价、赞扬中升华、发展。为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们还应建立相关的激励措施。
1.成就激励。(1)积分制。根据每月一次的信息反馈表,给学生一定的学分,纳入期末成绩考评。在《素质报告单》中,对课外阅读一项进行等级评分。(2)荣誉奖励。学校通过课外知识竞赛、演说比赛、讲故事比赛、语文知识单项赛等分别给予小学生“小博士”“故事王”“小小演说家”等各种荣誉,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欣赏的积极性、主动性、持久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研究;自主学习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填鸭式的教学,即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我们常常听到周围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上课要好好听课,不要左顾右看,不要和同学说话。可见这种传统的以老师为主要角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早已深入每个人的观念中。当然,在这里提出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并不是说它就一点优点都没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时向很多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教师的思路不会被打断。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习惯在既有的安排下去学习,所有的认知都是“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常常听到刚入大学的学生们感慨大W生活和想象中不同,还不如高中生活等等,之所以会生出这种感慨不排除大学散养式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无所适从。
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会导致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无法接轨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常常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课,开小差,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很多思维比较跳跃的学生从走神到听不懂,课下又不及时巩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数学因其本身特性,并不像其他学科那么的生动,但是数学的内容大多是有规律可循,学会并掌握这些规律,然后用其解答出来难题时的那种成就感难以用语言描述。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变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导中要特别注意去帮助学生如何生动的总结和记忆规律,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是前辈们透过客观现象的表面,剖析其本质属性而总结出来的。因此,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导应该领导学生去领会概念所要表现的数学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同时数学在其他领域被应用的频率同样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数学的实用性吸引学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会数学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从心理状态发育的程度来看,初中生最容易被产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他们会因此对该事物进行关注、观察、思考和记忆。因此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一个有趣味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解答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安排讲课内容时,可以对经典的问题和备课内容结合学生们当下的流行元素进行推陈出新。使学生在接触到的一瞬间眼前一亮,感到很新奇有趣,自然而然的学生的思绪就会随着讲课的进度一点点进行,使同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另外在课下时间,可以开展数学竞赛或是和数学有关的节目,这些都会受到学生的推崇,可以在玩乐的同时巩固了学到的知识。
师生之间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的感情很直接,它会直接反映在日常的行为里。我们上学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某个老师的一句表扬而从此喜欢上听这个老师的课,渴望再次被表扬,于是就更认真的学习这个老师的课,那么这门学科就会越学越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果被某个老师批评了,那个年龄段还达不到很高的思想觉悟,不会自我反省,而是会产生一种这个老师讨厌我的情绪,会变得不自信,慢慢的就不爱学习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因此老师在平常的教课过程中,应注意鼓励式教学;在课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不应只关注资优生,还要对那些学习困难型的“学渣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知道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保护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多一点亲切,少一丝严厉,融入学生的圈子,找到与学生的共同爱好、兴趣,首先与学生做朋友,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变成喜欢老师所带的课。
3.借助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游戏相信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无趣的数学变得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它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创设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在这个情景里将学生感兴趣的大量素材应用到游戏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在自己主场的感觉,自己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从而慢慢的转移到对于学科本身的热爱,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4.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利用数学模具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知学习内容,在有趣的试验中牢记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可以让同学准备不同形状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外观去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
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所谓成功效应就是因为成功而自我肯定,因为肯定而感到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更加追求成功。放到本篇文章来说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自我肯定,感受那种成就和快乐,从而趋之若鹜,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知识竞赛无论在学生学习中还是在成人的工作中都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奖励代表的是在同类领域中的最高荣誉,是一种精神上而非物质上的满足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这种成就感驱使着人们更努力,更进步,这就是所谓的成功激励兴趣。除了知识竞赛,考试和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也能发挥出这种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授业与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作为教师,其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开放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汲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些兴趣,使学生愿意学;协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在学生想学、会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成就感,从而肯定自我,加重对学习的热爱,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我们理解的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制度细化,有据可依。管理精细,工作高效。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到,扎实推行"精细化管理",是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学校一年来的具体实施情况,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1、推进精细化管理,制定缜密的 四、深化课改,强化研训
1、强化常规教学工作
(1)、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常规管理力度,辅导、检查、评优相结合。
(2).“检测”坚持经常。
(3).加强对学生语、数、英三科知识与能力的单项训练与同步验收。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a、积极为教师搭建共同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如:外出学习后的二级培训、好书推荐、教师之间相互听推门课(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导主任对每位教师听课节数不得少于两节)。每人讲研究课,努力做到学习、研究面前人人平等。
b、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基于骨干教师引领意识还比较薄弱的现状,本学期开始,仍实行校长带头,其他骨干教师每人确定一名培养对象,提供校内互助的平台的制度。我校共有Xx、Xx、Xx3名骨干教师,依据实际、在自愿的原则上,上述骨干教师分别将Xx、Xx、Xx几位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结成互助对子。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a、继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b、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落实目标。本学期我校利用开学初认真组织各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组织班主任重点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让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课中有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教有法可循,有道可走;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实效性;使学生们学有收获。
c、继续以“校本教研苦与乐——成果交流”的形式,让参与意识淡薄的教师尽快从他人看得到、摸得着的“成果”中,逐渐走出误区。
d、研讨仍立足于教师吃透教材、课前准备。本学期我校以中青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讲课,然后进行反思、交流,将形成的有价值的规律性的认识积极地运用于课堂实践,并视运用的情况及效果给予量化加分。
(3)、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a、精选书籍。鼓励教师要精读四类书籍:一类是教育专著,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一类是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一类是儿童作品,感受学生内心世界,为学生推荐有价值的书籍;另一类是学科书籍,如课程标准、专业知识等书,以增强教学本领。
b、建立制度。制定相应的教师读书制度,检查制度,每月由校长主任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与 3、潜心课题研究,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了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承担了Xx省电教馆“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工作,此课题在中期评估中获Xx省一等奖,目前正处于结题阶段。
五、积极创建“和谐校园”
本学年,我们在创建“和谐校园六大工程”的基础上,主要申报了“学习型校园”和“平安校园”,不遗余力地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学习型校园。
1、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读书保障制度。
进一步明确学校图书馆的功能,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保障师生课外阅读的资源。每月对师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调查,大力选树典型,推广先进,确保阅读教育实效。把读书活动列入量化,对在期刊上发表习作的学生和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2、深化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之下,我们重新对图书工作做了定位,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管理上变“半闲半用”为“开发利用”,管理人员变“照顾”为“选拔”;变“保管”为“管理”。阅读方式上变“封闭式”为“开架式”阅览,变“随意”为“有意”阅览;变“被动”为“主动”阅览;变“定时阅览”为“全天阅览”。
我校图书馆以“创建书香校园、争当书香少年”为主题,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校藏图书结构及学校教学需要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个活动都会给参与者一个公开公正的评价(即分数),学期末按每个学生每次参加的各项读书活动的成绩合计总分评选书香少年,并给与奖励。主要活动有:
(1)小小图书管理员
为了能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图书馆、贴近图书馆,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其责任意识,也为了减轻老师的管理压力,我在四、五年级招聘了十名小管理员。每两人一组,每天在课余时间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每天负责图书的借阅、整理,室内卫生等工作。并在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参与协助工作。这一活动开展以来,明显地增强了图书馆的亲和力,也使图书馆的工作变得紧Xx序。小图书管理员的参与也明显带动了学生们的读书热情,每个课间小管理员都会忙得不亦乐乎。
(2)开心图书馆知识竞赛
为了增强读书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们模仿“幸运52”“开心辞典”等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现场竞技式的趣味知识竞赛活动——《开心图书馆知识竞赛》。自2005年此项活动在校园里第一次亮相起,到现在已经开展了九期了。每一期都根据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竞赛形式。
竞赛的内容从百科知识、国防知识、奥运知识到文学、古诗,尽可能的让其丰富多彩。竞赛现场为了配合不同内容的竞赛,也精心打造了各种新颖有趣的竞赛形式:从过关闯将式的淘汰制到团结合作式再到走迷宫。而参赛选手也从班级选派到集体参与,从学生竞技到家长、教师参与(亲子同台、师生同台)。此活动以其丰富的知识性、浓郁的趣味性、以及现场竞技的挑战性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喜爱与认可。
最早的连任擂主Xx、最幽默的连任擂主Xx、最意外的擂主Xx、受益最大的擂主Xx等都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心图书馆知识竞赛》的活动口号“开心图书馆——学习永不晚”也成了校园里最有影响力的一句格言。当然《开心图书馆知识竞赛》也成了我校雷打不动的品牌活动。
(3)主题手抄报评比
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有目地的读好书,我校图书馆每月都有一个阅读主题,阅读的主题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和馆藏图书的结构来确定的。管理员老师在充分了解馆藏图书的基础上,按低、中、高、师四个不同等级,给与不同阅读层次的图书推荐,以海报的形式在月初张贴于馆内。然后同学们将在本月内按照老师的推荐进行借阅,读书中的收获可以展现在个人读书档案上、馆内的读者留言贴上,特别是四至六年级的同学还要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读后感、好书推荐等,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评比。
(4)超级馆迷评比
在图书馆的每个阅览桌上都有一只台式笔和一本留言帖,每个同学在阅览后可将自己的读书心得、感想、和对图书馆的建议、自己的原创作品、向其他同学的推荐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在留言贴上。四本留言贴各自的主题分别是:“知书达礼”、“小荷心语”、“超级馆迷”、“原创秀秀秀”。以一学期为单位,根据留言的数量和质量开展“超级馆迷”、“超级班级”的评比活动。
(5)“春草”文学社
自从我们将校刊《春草》改为《新芽》校报以后,开设了小记者站、知识大风车、小作家俱乐部、三味书屋等栏目,一方面通过报纸向师生们传递知识和校内外信息,同时又给师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6)个人读书档案
全校学生每人每学期建立一份个人读书档案,记录自己在本学期的读书书目和收获。由图书馆老师和校主管领导不定期检查并给个人和班集体进行评分,记入书香校园评比中。
(7)小书签、代书卡等制作评比活动
现在,我校图书馆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规模化、系统化的活动外,每学期都会有些即兴的小活动。说“它”小,并不是规模小,只是这些活动是根据图书馆借阅工作的需要临时加设的。比如说07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代书卡设计制作评比、08年和美术课共同开展的“小书签设计制作大赛”、“秀出风采、秀出自我朗读比赛”等。这些活动出于实用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了校园生活。而全员参与、公开展示,民主投票的形式也调动起了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都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3、在教师中实施“读书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领导班子带头,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论著,积极撰写读书心得、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等。预定在每双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为读书交流时间,老师们坐在一起总结经验,交流感想。并立足校本培训,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加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开平区“和谐校园”评选活动中,我校申报的“学习型校园”和“平安校园”双双挂上了奖牌。
(二)、平安校园。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以趣为马”,这里的“马”指的是动力,通俗地说,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我们教学的“发动机”,以提高教学效率。要上好历史课,提高教学效率,不妨从“趣”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调整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适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从教学的趣味性上深挖掘,在历史教学中加入一些新颖、活泼、具有青春色彩的教学元素,如时尚元素、互联网元素、流行音乐等,通过这些学生喜欢的生活元素,增加历史课堂吸引力,让历史教学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更加生动有趣。本文的教学探索正是笔者在日常历史教学中的探索,旨在以趣为马,推动教学。
一、取经生活,丰富内容,增加趣味
生活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教学素材,特别是在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中,只有还原最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与加深认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中取经,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并巧妙地将这些生活元素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时,考虑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中华民族的”而展开的,因此为了深入地探讨“抗日”这个话题,笔者借助了电视中随处可见的“抗日神剧”。课堂伊始,笔者便播放一小段热播抗日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从李云龙机智风趣斗青木的情境,以轻松的方式将“抗日”这个严肃的话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
二、巧解历史,增强互动,促进理解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有这样的困惑:历史的时间跨度那么大,我们中华历史就有上下五千年,别说学生,就连教师都难以理解,要让学生掌握谈何容易。这个时候能否以数学一题多解的思路巧解历史呢?如从结论到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结论入手,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编演历史情景剧,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历史故事搬上课堂;在单元复习中开展知识竞赛,以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竞赛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讲授完林则徐的爱国壮举后,笔者并未急着照教材的顺序继续说,而是以倒叙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了签订《》的相关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这个视频与教材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比如中国政府和谁签订了《》?为什么会签订《》?要求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同时,尝试从教材内容中寻找答案;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自己先解答问题。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难题,可以做好记录,在汇报交流的时候再提出。这种由结论到问题的方式,可以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小组“先学”活动。
三、历史评书,搭建平台,促进掌握
评书,又称说书,是我国传统口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尤其在《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以后,评书更受喜爱。如果将评书应用于历史教学,不仅能让二者交相辉映,而且对于活跃历史教学形式、增添教学趣味性大有益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就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历史评书平台,让学生学习评书艺术家以“说”“评”的方式,说说自己对历史现象、历史故事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化学愉快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那种一言九鼎的一言堂现象,教师努力蹲下身子深入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教师在合作中帮助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初中化学愉快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及时予以肯定性评价,在教师持续肯定性评价中学生的化学愉快学习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师生共同合作才有可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一、教师努力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富有诗意、生动形象的化学语言中演绎出美丽的艺术,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化学知识。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第一课的时候,首先通过小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化学老师表演的几个小魔术”,教师将四只已事先处理过的小烧杯一一摆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在四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的无色液体,学生们立即惊奇地发现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呈现在小烧杯中。此时全班学生沸腾了,质疑、讨论、解答此起彼伏,最后学生们惊奇、求知的目光注视着、等待我的解答。“同学们想知道这个神奇魔术的奥妙吗?答案需要我们从这本书里去寻找和发现。”我一边说一边举起了化学课本……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下面一段话导入新课:“现在我们步入了奇妙精彩的化学殿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充满魔力的美丽画卷,同学们想知道这些有趣的现象、美丽的画卷是如何产生的吗?请同学们稍安勿躁,听老师一一娓娓道来。”通过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发展及化学应用的艺术性描述带给学生化学应用美的感受,使化学知识像晨中的雨露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田,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努力加强实验教学,想方设法地发展学生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辅助手段和非常重要的方法,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操作化学实验的技能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信心。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缓慢氧化和自燃这一新课内容的时候,首先请学生合作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张已浸入溶解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的滤纸取出并挂起晾干,间隔半分钟不到,观察到滤纸开始冒出白烟,然后很快发火燃烧。,滤纸为什么不需点燃就能够燃烧呢?学生们兴趣浓厚并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在这不愤不启之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到课本里寻找答案,学生们在课本里认真地寻找着、学习着,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教师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可谓事半功倍。教学中教师还能够设计一些开放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由探究铁丝生锈的条件实验,联想到设计铜丝生锈条件的对比实验,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产生联想,扩大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实验创设“愉快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领学生由被动地学习活动演变成快乐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习的效率显著提高。
三、教师通过第二课堂开设科技小活动,不遗余力地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教师帮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开设丰富多彩的科技小活动来陶冶情操、发展兴趣、提高能力。比如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化学晚会,多姿多彩的晚会引领学生们进入璀璨夺目的、神圣的化学殿堂,晚会在震耳的炮声中开启,听到“尖锐的爆竹声”,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粉尘或瓦斯爆炸等自然灾害,懂得了某些特定场所严禁烟火的重要性;手持“喷雾器”的女同学翩翩起舞,优美的歌舞伴随着“喷雾成字”“喷花似锦”节目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白纸上喷出了化学晚会等五颜六色的字,花盆中的枯枝凋叶被喷出了鲜花争艳、绿叶并茂的盆景,还有“雪条燃烧”“魔棒点烟”“变幻莫测的晴雨花”“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横生的精彩节目,把化学晚会推向了一次又一次的,同学们也沉醉在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化学晚会中还开设化学谜语竞猜、化学专题讲座、操作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感受了化学之美、提高了自己的化学应用能力。
四、教师努力减轻学生的化学学习负担,持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关注每一个小组的问题生成,充分开发教学潜能及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口诀、谐音等方法加深记忆以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等知识竞赛创设新颖愉快的教学情境,不遗余力地激活并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化学学习任务,不但减轻了学生长时间完成化学学习任务的负担,而且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化学知识及竞赛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减轻化学学习的负担真好。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持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培养兴趣,要从多方面着手。没有兴趣,发展能力是难以想象的。只要赋予化学知识以完整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形象,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的情绪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增强,注意力也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富有情趣的故事等,让幼儿在“情境”中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例如,用紫色卷心菜、鸡蛋等孩子常见的物品进行魔术表演,让幼儿初步认识酸碱性颜色变化现象和沉浮现象。通过类似的游戏情境导入,幼儿加深了对科学现象的了解与感受,激发了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及求知欲。
二、“实验”――手脑并用,将大脑思维寓动手操作之中
手脑并用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性活动的基础。多玩多摆弄能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易于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科学小实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让幼儿产生主动运用已知经验表现内心感受的强烈欲望,让想象力得以足够的发展。
列举科学实验区的案例:在中班科学区角提供大量的新鲜的科学活动材料,以便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初步的探索。起初投放的成品材料较多,目的是为了引起幼儿摆弄的兴趣,有了兴趣后,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半成品及时替换最初的成品材料,让幼儿在不断更新的、变化的材料中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如:探索光影活动的可以组合的镜子、色板、可调节强弱光的手电筒等操作材料;探索空气的风车、降落伞、扇子等材料;还有各种关于空间、速度的组装积木和模型等材料;孩子们在一个个试验台上,运用各种丰富的有趣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了解和探究相关的科学道理。随能力的提升与经验的丰富,幼儿探索欲望的更强,对知识储备更加系统,“小实验、大科学”便成为科学区角的新主题,部分经典小实验和新的实验材料整合,整个试验区可分类呈现:光影系列、力系列、水系列、声音系列、空气系列、磁力系列、弹性系列等多个部分,分类后,更容易助于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归纳和总结。百变的科学实验区就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灵感迸发的沃土。
三、“感受”――拓展眼界,感受科学殿堂的无限魅力
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缤纷殿堂。提供不同类型的科学氛围是让幼儿得到“感受”的直接方式,如何让感受的形式“活”起来是需要我们费心思量的问题。
“玩转科学”系列活动,是我们给予幼儿多维感受的有效方式:如幼儿独立尝试进行科学小实验展示活动,如“鸡蛋的沉浮”、“好玩的喷泉”、“桃树开花”。此类科学展示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以小小科学家的身份感受科学到来的快乐,同时让其他作为观众参与进行的幼儿感受到现场的氛围,跃跃欲试,这种形式带给幼儿的感受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积极探索、大胆展示的平台,更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拉近了科学与孩子们的距离。同时在自然角设立的气象小站,饲养的小动物;在小农庄种植的蚕豆、向日葵、茄子等,均为孩子们亲力亲为,挖土、播种、施肥、浇水,收获果实。科技大空间是更广阔的科学天地:标本世界、时光隧道、磁力感应、有趣的哈哈镜、光影屋等设计各类科普奥秘材料,丰富多样,富于变化,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且不断更新,组合,将有限的科学资源运用到无限的创造和想像之中,让孩子在丰富的科学氛围中感受科学带来的饕餮盛宴。
借助外部资源让幼儿感受的更多、更广。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走进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图书馆新兴产业巡回展进行了体验学习和游戏活动。风力发电、基因工程、纳米世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先进的科技新兴产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草莓是蓝色的?为什么明明是香蕉,剥出来却是黄瓜?为什么神奇的磁液会爬坡?为什么人们无需去粮仓,就能实时掌握粮食的温湿度情况?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将现代科技传达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引领生活”、“科技改变生活”的先进理念。
四、“创新”――推变求新,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创造力
除了运用传统的展开形式,我们更愿意大胆创新:与社会组织环球贝思科学等进行合作进行趣味实验活动,幽默的科学男老师的加入,丰富的实验材料,活泼的实验氛围,这可是孩子们每月期待的科学大戏;科普知识竞赛,是孩子们厚积薄发,展示自己科学才华的好时机;亲子科技展,将一学期的科学活动推向,孩子们将自己在幼儿园的实验带出幼儿园,分享与家长、亲朋好友,引发科学小制作的参与高峰,年过花甲的爷爷和孙子运用杠杆原理制作做体操的木偶,大学的高学历家长们组团制作了走马灯、火焰喷发、气球飞船,全职妈妈们带来了潜望镜、水瓶喷泉……琳琅满目的科技小制作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推新垒高,将幼儿科学探究性实验活动由园内展开至园外,由幼儿波及到家长,由小实验深入为大科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苹果》这篇课文时,带学生去苹果园观察,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态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2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习作中,要求用玩具编写童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3 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这方面我先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总之,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有了信心和兴趣,学生才能写好作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