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

时间:2023-10-09 10:59:42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

第1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 竞赛教学法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66-01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理论性严谨、实践性鲜明的学科,是引领学生树立理想、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明确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基础课程。

一 竞赛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竞赛教学法及其必要性

竞赛教学法是指在有效课时内,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组织、安排、指导下,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完成一个完整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采取竞赛教学法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实践性的有效方法。首先,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作用毋庸置疑,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价值观、爱国情怀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必然提高了对教师的授课要求,传统的授课方法已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竞赛教学法的可行性

教学实践证明,可以在有效的课时内和规定的教学场所内完成完整的教学竞赛。以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知识竞赛为例,参与人员组织、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竞赛,都可以在1课时(45分钟)内完成,并获得非常好的授课效果。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接受的形式“落地”,帮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知识竞赛准备与实施

1.知识竞赛准备

竞赛准备过程中主要有两项工作,宣传及编写试题,并下发题库。让学生通过题库的形式学习教学内容,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授课内容,将学习从课堂转为业余,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反馈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效率。

2.知识竞赛试题及题库

知识竞赛严格依照教学大纲设定,将教学知识与内容体现在试题中。竞赛题目分为视频题、抢答题、游戏题。其中游戏题是区别于传统试题而精心设计的竞赛题目,即要求学生面向屏幕展示的爱国主义相关名词,用口头语言进行概念性描述,但不允许说出词组中的任何一个字,另一名队员通过这种语言提示进行竞猜。竞赛题目仅是一种展现形式,题库学习的方法才是竞赛教学法中的重点,这需要教师下功夫,设计出符合教学大纲、内容丰富的题库,以实现教学目标。

3.知识竞赛实施

指导思想: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展知识竞赛形式的课堂教育活动。

活动安排:2课时内完成,并同老师一起总结分析,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形式开展知识竞赛。

奖励设置:组队成绩为小组各成员大型课业成绩并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分值进行计算。工作人员取队员的平均成绩。

竞赛内容:竞赛用时45分钟,依次开展视频题、抢答题、游戏题竞赛。

工作小组:为保障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别设置主持操作组、后勤保障组、计时计分组并承担相应的工作。

三 知识竞赛效果与分析

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落实了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热情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第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落实课程实效性。第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的学风。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为竞争对象,保障了学生的参与范围。以题库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准备竞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第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竞赛教学法采用形式多样的题目引导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满足了大学生青春期勇往直前、希望通过努力展现自我的心理特征。以赛促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主动性、积极性。第四,问题与反思。竞赛教学法的落脚点应在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不是形式。竞赛教学并不是授课的全部内容,教师要充分总结,鼓励、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 结束语

竞赛教学法的应用和实践是教学相长的有效体现,在落实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体系。知识竞赛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师生交流与沟通,授课教师通过竞赛和试题分析的途径,指导学生学习与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展示与探索,从而落实教学大纲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谭贵.“知识竞赛”促进历史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教育界,2012(4)

第2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历史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式,可使学生怀有极大兴趣积极参与,也可使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 课堂竞赛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且因为其思维活跃,他们非常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又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真正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充满生趣和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众所周知:新世纪,教师也要多学习知识,探索适合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培养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法胜任的。长期以来,旧的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的教材,听教师讲课,靠教师复习,照试卷答题。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采取全方位、多功能的多维教学方法来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组织等集合能力,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能仅陷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眼光放远,让学生尽快掌握独立思考和自学这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业或事业奠定丰厚的基础。做到“眼前有树木,心中有森林。”每个学生都有内在潜能和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把学生的现在看作起点而非终点。

2 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实施策略

课堂竞赛可以以一节课的内容作为竞赛的问题,也可以把一章(单元)的内容作为竞赛的内容,再把学生分组,用口试答题来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形式。具体操作可以这样:教师可把竞赛内容编成若干个问题,然后把班级中的同学或分组或分男女进行竞赛。教师每问出一道题,两组的同学可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答错不得分,有同学提示则倒扣一分。教师在提问时,也可将题目进行引伸、扩展。竞赛后,教师根据双方所得分数,宣布胜负。

这种方法看似游戏,但决不是游戏,只是在游戏般轻松、激烈的氛围中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竞赛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与答辩,既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这种竞赛方式,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与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因而,它能多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3 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组织方式

历史课堂竞赛一般可分组竞赛,也可采取男女竞赛的形式。男女竞赛就是把班级学生按照男女分成两组,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男女竞赛一般气氛活跃,你争我夺,男女各方都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这可以打破传统教法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竞赛。但是由于女生性格上比较内向害羞,一般胆怯不敢发言,使竞赛中参与答辩者就集中在几位同学,使一些同学胆量、口才、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第3篇

关键词:数学竞赛;数学素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48-03

为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自2009年起,中国数学会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连市高等数学竞赛起步更早,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2届。“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各高校数学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了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一、数学竞赛的基本情况

1.国内外高校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首先在国外兴起,莫斯科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举办高等数学竞赛,美国也一直举办大学生数学竞赛[1]。在我国的许多省市也有举办数学竞赛的传统,例如,至2013年,北京市已举办了24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浙江省、江苏省也都举办了很多届的高等数学竞赛,大连市数学竞赛自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22届。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于2009年开始,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已圆满完成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竞赛的参赛对象为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分数学专业组和非数学专业组。首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赛区赛于2009年10月24日举行,决赛于2010年5月15日举行。竞赛的宗旨在于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性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2]。所以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受到全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

2.我校数学竞赛的现状。我校1992年起就开始参加大连市数学竞赛,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数学竞赛选修课,选派骨干教师任教数学竞赛培训课程,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历年比赛中,我校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参赛大连市数学竞赛的基础上,2010年我校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数学竞赛的辅导组织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根据第一学期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选出300名左右优秀者参加每年3月份开设的《竞赛数学》公共选修课,理工类竞赛数学选修课48学时,经管类竞赛数学选修课32学时,课程结束后于五月下旬组织校级高等数学竞赛,校级数学竞赛允许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报名参加,通过校级竞赛选拔150名左右优秀者参加大连市6月中旬组织的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大连市数学竞赛中的获奖者,于九月份进行集中培训,参加十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这样,数学竞赛的培训选拔工作贯穿全学年,全年三次选拔、两次培训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展开,通过层层选拔,挑选拔尖人才,已形成健全的选拔、培训机制。通过规范的培训辅导,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每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数学竞赛的作用

数学竞赛的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大学办学的综合能力,检验了教学质量。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对推动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通过数学竞赛激发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竞赛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大学数学竞赛中多数试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题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竞赛中获奖,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这种成功的体验也会进一步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会在其他学生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助于优良学风的营造与形成[3]。

2.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及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数学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数学竞赛,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实际上,学生毕业后,如果不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他们学过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可能大多用不上,以至很快就忘记了。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素养,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看问题的着眼点等,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在实践中终生受益[4]。

3.通过数学竞赛推动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数学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数学竞赛的赛后总结,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我校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为不断提高我校数学竞赛水平,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竞赛数学选修课,并组织教师编写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与辅助教材,建立网络课堂,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试题库与试卷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参加大连市数学竞赛和全国数学竞赛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校学生在近几年的大连市数学竞赛及全国数学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践证明,数学竞赛对促进我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通过数学竞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数学竞赛除了培养了大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之外,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情。教师要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一方面要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5],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因此,数学竞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拓宽了知识面,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

5.通过数学竞赛促进高校数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数学竞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成为参赛高校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各高等院校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完成大连市数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及全国数学竞赛的报名参赛工作,大连市数学会及辽宁省数学会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会议,主要内容为总结当年大连市及全国数学竞赛工作,布置下一年度数学竞赛工作;研讨大连市及辽宁省数学教学改革、学术交流和专业建设等。并且不定期举办各种数学领域的培训班、讲习班或讨论班,开展促进提高数学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活动。大连市数学会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关数学竞赛及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教学研讨、学术交流活动的相关信息。因此,数学竞赛活动已成为参赛高校间的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长效的资源共享平台。

三、进一步提高数学竞赛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深入思考

虽然我校在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还有较大空间,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1.夯实基础,做好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基础知识的教学,其核心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它涵盖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定理的教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竞赛的效果,离开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失去了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方法的源泉。因此最有效的竞赛培训应该回归到常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及解题研究上入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数学素养。

2.教会学生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优秀的数学课外读物中不仅有精细的数学知识,而且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有些数学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代数学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应用,有些数学书籍则启迪数学的发现,还有数学书籍深入浅出地阐释数学与自然或其他科学的联系。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优化已学的数学知识结构。

3.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求解思路及研究方法,并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堂讲授应贯穿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将成熟的知识视为学术研究中未被发现的理论方法来处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和发现,通过思考亲自获得知识。让学生把听课的过程视为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力求在讲授中展示创新思维过程,突出数学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意识、态度和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把研究形成习惯,打破对“研究”的神秘感。

撰写研究型小论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重视“数学审美教育”,培养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在通识选修课上融入数学文化,介绍数学家的简介及轶事,重要的数学思想欣赏,如勾股数趣谈、黄金图形、梅森数和完全数、几何名题赏析、游戏中的数学方法、数学发现的艺术等,使学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数学美感等),尤其是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提供有效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创设良好的空间。

四、结语

大学生数学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及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推动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促进高校数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长军.拓展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8(3):72-74.

[2]龙先军,黄应全,龚高华.数学竞赛促进大学数学教与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6):83-85.

[3]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25(5):8-10.

[4]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5]钟伟余,海燕.试论课程改革下的竞赛数学[J].读与写杂志,2010,7(5):78.

第4篇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具体目的如下:

1、提高学生的计算、速算等数学基本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数学校园文化氛围,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

热潮。

3、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

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活动时间:

第十七周周三、周四两天,周三一、二年级分别进行口算和算二十四比赛,周四三六年级进行数学竞赛。

四、参赛人员:

一至六年级先在班级内进行海选,每班选出10名同学代表班级到年级进行比赛。

五、竞赛方式:

由数学教研组统一安排,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竞赛。

六、竞赛内容:

一年级口算比赛;

二年级算二十四比赛;

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

七、活动要求

1、命题要求:(1)一年级口算试题,以本学期教材为重点,以学生速算的快、准、巧为特点,适当变化题型。(2)二年级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让孩子熟练运用来进行算二十四比赛;(3)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命题力求多样新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拟定100分题。(3)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年级为单位,以本为本,适当拓展,力求难易适中。

2、一年级口算竞赛时间为3-5分钟,二年级算二十四竞赛时间为6-10分钟,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时间为40分钟。

3、评卷:竞赛当日下午第五、六节课,采用密封、交叉评卷的形式进行,评卷教师为一至六年级教师。

4、设奖:各年级按成绩由高到低评出一等奖为所有参赛人员的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5、成绩汇总:竞赛活动后,阅卷教师统计学生的成绩,并进行成绩分析,再上报教研组存档。

6、各年级的任课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决定在20XX年11月2日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一至六年级每班选派10名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 竞赛时间:

五、六年级11月2日 上午9:009:40

一、二年级11月2日 下午13:4014:10

三、四年级11月2日 下午14:5015:30

监考人 :

五六年级 冯常宝 李兰琦 陈 燕 夏 欣

一二年级 孙 莉 李玉侠 潘晓蕾 李 梅

三四年级 杨韶芬 李伟伟 赵玉红 宋丽丽

竞赛地点: 三楼会议室

五、竞赛形式

按规定时间笔试完成竞赛试题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等级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一二三四六年级 一等奖18名 二等奖24名 三等奖18名

五年级 一等奖21名 二等奖28名 三等奖21名

八、考号安排

各年级从一班开始排序 一班:1至10 号

二班:11至20号

三班:21至30号

四班:31至40号

五班:41至50号

六班:51至60号

七班:61至70号

九、注意事项

1.请各班数学老师将参赛学生进行编号,提前带学生对号入座。2.如监考老师有上课任务,请提前进行调课。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特举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

二、竞赛时间:时间待定。

三、竞赛地点:罗州小学(上面)

四、参赛对象:全乡完小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心小学每班4名,其他校点每班2名。

五、竞赛方式:采用笔试形式完成

六、报名时间:20XX年6月1日到20XX年6月16日。

考场布置:张维琴 徐春 吴艳 舒培焕 谭凯 吴刚 何红军

八、奖励办法:

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发奖学金分别30、25、20元和奖状。辅导教师获相应辅导奖,发荣誉证书和奖金200、180、150元。

九、注意事项:

第5篇

 

体育学科是小学教学中布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一、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小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小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二、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

 

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三、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四、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

 

五、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三)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影响。

 

学校群众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种地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经济状况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特点,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有恒性和适用性而又不泛竞争性等要求,逐步形成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竞赛体系,形成本校的传统制度。使体育活动竞赛尉然成风。

第6篇

一、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1.开设竞赛选修课,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大学生科技竞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正式进入各类竞赛的门槛较高,大多数外专业的学生可能对某些竞赛感兴趣,但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时间冲突等方面的因素暂时无法正式参加竞赛,为此学校可以依托某类竞赛开设选修课,例如电子设计、英语演讲、多媒体设计等,选修课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使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

2.引入竞赛项目,强化课程内容应用性。学科竞赛的主题或项目,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存在于社会生产实际,将正式比赛中的具体项目或者优秀作品引入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将电子商务竞赛项目融入课堂,全方位解读和演练网站建设、技术支持、营销推广、运作模式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虚拟的实战,从而改变传统课程“过多依托教材,过多局限课堂、过多传授知识”的困境,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开放性和应用性方面进行的更为深入。

3.开展课堂竞赛,创新教学方法。科技竞赛集专业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可借鉴这一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或课后组织各类小型的竞赛活动。譬如可设立某个可进行比较的竞赛主题,然后将全班分为几个竞赛小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现场操作,共同完成竞赛项目,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而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4.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学生一直处于学校环境中,无法深入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导致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当前很多竞赛是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联合举办,鼓励参赛者采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这类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强的助推作用。学校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设立平台。

5.围绕竞赛主题,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灵活运用本科四年所学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综合性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从操作概念上来说,毕业设计(论文)与科技竞赛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项目为主题,根据竞赛规定和要求,完成自身的毕业设计(论文)。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允许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二、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高度重视,加强竞赛的组织工作。要把科技竞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学活动纳入日常工作中,贯穿于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应成立包括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等在内的校科技竞赛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科技竞赛的组织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筹划、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坚持高标准,不断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竞赛具有高端性,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因此参加科技竞赛的多是学习成绩优异,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水平有较高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鼓励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指导教师团队。

3.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科技竞赛水平的提升。将各项科技竞赛以项目的形式委托各二级学院组织承办,给了二级学院更多的选择权,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科技竞赛的种类,同时,学校通过经费打包给组织单位的方式,促使二级学院在竞赛的组织、培训上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科技竞赛的水平。

作者:姬海宁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第7篇

一、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引导学生

开展和参与实践活动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实践活动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建立数学兴趣小组.这是基于学生对数学学科及其相关活动的爱好与兴趣而组织的.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其成员不但可是品德好、成绩好,且具有探究兴趣的同学,以培养其数学综合能力;同时也可是纪律性不强、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以实践活动课对其展开教育,帮助他们取得不断进步.当然,每个数学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同时每组选出两名组长,通过教师指导而制定本组活动计划,负责准备、组织以及总结等日常工作.活动内容可如下:每一人活动,轮换推荐一名代表为大家讲课;而对于具有较强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共同讨论,如数学史探究、数学公式的由来、设计空间几何体、撰写数学小论文、抛物线模型制作、数学小实验等.

例如,数学小实验,借助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作出图形:在正方形ABCD中,做AEBF, BFCG, CG DH ,若BE=b ,AE=a ,那么正方形ABCD面积S=;DAH、CDG、BCF、AEB均是全等直角三角形,则其面积和是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能力.

二、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引导

学生创办数学园地

首先,数学竞赛是一种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数学竞赛还可以发现、选拔与培养优秀人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竞赛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校与校,班与班,也可以是班级内部展开.而对于一些具有较强竞争性、趣味性、单一性的数学竞赛,适合于班级内部展开.

例如,在讲“三角函数与向量知识”后,教师可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这些知识的专题竞赛.对于“友谊杯”竞赛、知识选拔赛等, 则适合于校与校,班与班之间展开.同时,对于数学竞赛而言,其命题应有很强的灵活性与综合性,且应有一定的难度、挑战性,但是不可大范围的超出大纲.同时,教师与院校应注意,不能过多地举办数学竞赛,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

其次,数学园地也是学生实践活动课的一种形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增长与延伸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学园地创办中,每周定期出刊一期,其内容应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相关,做到形式多样化、活泼生动、难度适宜, 同时具有新颖性、创造性、趣味性、启发性,抑或刊登一些数学短篇新闻、数学习题答案、数学疑难问题解答、妙想奇思等,以让不同层次的同学从数学园地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讲“圆锥曲线”后,教师要求学生创办与“圆锥曲线与方程小结综合”这一主题相关的数学园地.其内容可如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标准方程;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的趣味性小故事;变式习题及其解法;关于圆锥曲线的奇思妙想等.

三、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调查与参观访问,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让他们得到教育与锻炼.

例如,学习了“分期款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向量于物理学中的应用”、“线性规划于实际应用中的最优化”、“定积分于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探索欧拉定理”等,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相关课题,走向社会,走向银行、商场、企业、医院等相关单位,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并加以分析.这些实践活动,可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共同实践完成,教师予以适时指导与帮助.这样,不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于实践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8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主动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10-03

在全国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投入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上致力于突出实践实验教学特色。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北京物资学院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认知,不断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的项目化管理,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参与度,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背景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

1.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年轻赋予了“90后”更多的自信。与“80”后相比,他们的思想更加独立开放,注重问题的解决,参与意识强,思维敏捷,想法新奇,但是由于过分关注个人的感受和收益,集体观念淡薄,协作意识往往较差,有时候缺少基本的团队忠诚度和责任感。

2.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较低,学习兴趣不高。尽管在入学教育阶段,各专业学生也接受了所学专业的专业教育,但是从学生反馈来看,他们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少数学生进行专业调换的意愿比较强烈[1]。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对所学专业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习兴趣不高。

3.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更看重大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期望他们能够切实做到把书本上学来的专业理论转化到具体理论中,有效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而,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的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缺少相应的锻炼机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要想成为市场真正急需的人力资源专业人才,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关键。

4.加强校级交流,拓展视野的意愿强烈。目前,同类高校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逐渐增多。大学生与其他高校进行专业交流和互动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正在借助各种展示和学习平台,与其他高校的“同行”之间展开学习和交流,增进了解,拓展视野,促进自身成长。

(二)从其他方面来看

1.青年教师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随着知识持续更新和专业实操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在职业成长道路上遇到不小的挑战。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提升青年教课堂授课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2]。

2.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需要拓展更多合作内容。现在各个高校都在推进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并建立了数量众多的人才实习实践基地,但是校企(基地)之间的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都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二、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策略

(一)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搭建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多个学习和展示平台,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师生共同完成实践活动的各个关键步骤,包括问题提出、方案设计、程序优化、方法优选,分析总结等,使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实践能力。

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以生为本、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融合,过程管理、教学相长等特点。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职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也为青年教师成长,乃至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成长平台[3]。

(二)主动式实践教学的策略

1.为专业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科竞赛活动。借鉴全国同类高校组织和参与的学科竞赛项目类型,结合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发展现状,根据各个专业核心技能模块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科竞赛活动。北京物资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1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包括:“模拟招聘”、“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竞赛”、 “大学生职业规划竞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以及相关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项目等。这里以“模拟招聘”竞赛为例进行介绍。

“模拟招聘”竞赛既有校内选拔赛,也有校际比赛,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和企业难觅人才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需求和就业方向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长远的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准备;另一方面,锻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践技能,尤其是在真实招聘环节,通过帮助企业招聘不同实习岗位的实习生,不仅可以熟悉企业招聘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亲身感受招聘评委的角色感和责任感,而且通过广泛参与面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应以学生为本,多方支持和参与。在系列学科竞赛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的特点[4]。无论是举办校园选拔赛,还是参加校外比赛,从活动的组织策划到实施,从问题诊断到总结分析,应处处体现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性。同时,由于学科竞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对抗性,要求参赛学生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技能,因此各专业竞赛项目不仅可以邀请本专业教师、往届参赛学长进行参与指导,而且可以邀请人才培养基地的实战派专家参与指导。现场点评、一对一指导等辅导活动对参赛学生整体实力的提升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以学科竞赛为驱动,以赛促学。学科竞赛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而是借助学科竞赛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科竞赛活动设计方案应以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和学习兴趣为导向,通过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的活动形式强调学科竞赛对学生学业的促进作用。参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科竞赛过程中需要明确强调“只有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也才能获胜”,而且从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技巧方面想办法,提高学生们的专业实操技能。由此,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学院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有利于促进整个学院良好学风的转变。

4.赛教融合,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了多个学习和展示平台,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有效融合。围绕学科竞赛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提升专业认知为导向的企事业单位参观、专题讲座,将学科竞赛校园选拔赛纳入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计划支持以学科竞赛为主题的项目立项、实验室实务模拟软件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等。此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通过开展案例研讨、专题辩论、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5.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条件。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系列学科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以提升专业实操技能为目标,不断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实训教学软件,开发系列实训课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沙盘”、“人才综合测评系统”、“社会保险教学沙盘”、“绩效考核实训教学系统”、“知识库综合管理系统”等系列实务教学软件。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务实合作。

在提升实践实验教学条件的同时,学院也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健全对师生的奖励办法。首先,以项目形式对学科竞赛所需的各项活动经费进行支持,保障学科建设从校园选拔赛到校外比赛等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其次,实行“学分认定与替代”。对于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学院根据其获奖情况认定一定的实践学分,以替代实践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课课程学分;最后,健全教师奖励制度,根据指导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工作量的大小核算不同课时,对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师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综合实践平台。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赛促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活动持续开展,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认知、培养专业兴趣的平台,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技才华、提升技能的舞台。随着学生对专业认知度的提高,学习兴趣逐渐增加,参加各项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性高涨。以北京物资学院参加人力资源法务班的人数为例,2013年,第一期人力资源法务班参加培训人数是100人,共有35人获得专业资格证书;2014年,第二期人力资源法务班参加培训人数是150人,共有72人获得专业资格证书[5]。

(二)赛教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学科竞赛往往没有固定答案,评价标准并不唯一。因此,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学生是参赛的主体,学生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干中学”,才能在比赛中获胜,因此,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在学科竞赛中,学生需要独立地面对各种问题,综合分析各种信息,进而解决不同难题。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科竞赛活动只有依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有效分工协作实现积极协同才可能获胜,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6]。

(三)以赛促教,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推动

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过去,青年教需要通过试讲、板书展示、教案评比、听老教师的课、进企业参加实践等一系列锻炼,才能正式走上讲台,而现在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大学博士毕业以后直接走上了讲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些专业,因此,青年教师亟须加强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参与和指导专业学科竞赛就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青年教师不仅可以接触企业第一手的大量案例资料,而且可以向企业事业单位的实务派专家学习,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近几年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一专业的教师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往往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意识较差。通过对以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大对指导教师奖励力度,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的积极性,使专业教师在充分交流和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学团队和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四)拓展了校企合作形式,提高了合作质量

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竞赛无疑为校企、校所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由于学科竞赛项目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对抗性,因此对参赛学生的实操性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专业依托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派学生前往人才培养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和实战观摩;一方面积极邀请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实战派专家参与指导。现场点评、一对一指导等辅导活动对参赛学生整体实力的提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思路

第9篇

关键词:ACM竞赛;C++教学;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7-0070-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为一年级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通过编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C++学习的思维方式与学生在前期教育阶段培养出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不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讲授型学习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掌握了C++语法的细节,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偏重考试成绩,动手能力欠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因畏难、缺乏兴趣、被动学习而掉队;编程时,易陷入局部细节,不能从宏观上把握程序的逻辑而导致思维受阻等。这反映出C++程序设计课程与常规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有不适应之处。

ACM/ICPC项目是由国际计算机协会主办的,公认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水平最高的大学生国际级计算机类竞赛。大赛倡导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解决竞赛问题,展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赛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策略制定和脑力等有极大的挑战性。

该竞赛的机制较为偏向对综合能力的考核,这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将其模式和机制融合到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改进教学效果,改进考核和评测标准等方面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近几年,一些教师也在探索将ACM竞赛与教学相结合。文献[1]探讨了如何将课程教学和ACM竞赛相互促进;文献[2]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教学效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评价机制6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与ACM竞赛结合;文献[3]以ACM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本文主要从改进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组织形式、培养主动学习模式、改变考核机制等方面人手,探索如何引入ACM理念。教学实践表明,基于ACM竞赛的教学模式是合理有效的。

2 基于ACM竞赛的教学模式

1)改进教学目标,采用以实例为主的C++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CM竞赛的题目以问题描述的形式出现,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答案不是现成的或固定的,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扩充现有知识和思路创新的过程。参与者需要经历理解问题、分析和查找资料、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和编程调试等环节。该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参与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宏观思维,锻炼其对实际问题抽象、总结、描述和解决的能力。

常规的C++教学方式,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实践环节,都过于注重细节、语法。教学目标只在于能否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而忽略了内在的思想和方法。我们以数组部分的一道上机实践题目为例:编写一个排序函数sort(),该函数实现将一个数组中的n个整型数据按升序排序。该排序函数有2个形参,一个是数组形参,一个是表示数组大小的整型形参。在主函数中调用编好的排序函数,并输出排序后的数组数据。可以看到,该题目的需求非常明确,具体的功能要求罗列详细,从数据结构到实现细节均有明确的说明,学生需要动脑筋的部分很少。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类题目只培养了学生实现编程过程的能力,而问题的分析和抽象能力并未得到培养。

但在现实的项目中,客户能够提供的往往是比较模糊的一些需求描述。这就要求程序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抽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规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覆盖这些方面的锻炼。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编程解决时,仍不知如何去处理。

为此,我们引入ACM竞赛的培养理念,更新教学目标,不再以具体的C++语法及细节的讲授为教学重点,而是采用问题驱动和案例式教学的模式。每个案例从引导学生分析需求开始,启发学生思考,再抽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最终编程实现要求,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其知识利用能力。具体的语法在案例讲解中自然引入,学生对语法更完整的掌握过程,是在实践过程中为解决问题而查阅教材、自然学习的过程。

与课堂实例授课方式相对应,在课后,我们要求学生将实践而非做题作为学习的主导,鼓励学生解放自己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题目以贴近实际为主,不规定细节,注重创新性。

实践证明,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在期末的课程设计中,与之前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的学生相比,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能很自然的对课题做出需求描述并设计好数据结构,再编程实现。

同时,与常规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式的教学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的气氛明显活跃。课后以实践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也进一步延伸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教学效果。

2)更新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协作式学习模式。

协作式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组内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该模式的好处在于个人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资料和心得等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教师负责控制学习的组织和进展,以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和协作学习的效果。

在ACM竞赛的赛制中,参赛者需以团队的形式参赛。每队由3名队员组成。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解决7~10个问题。我们将这种形式引入到C++程序设计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改进。为了讨论方便,小组主要按照寝室划分,每组3~4人。上机实践和课后竞赛均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促进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班级集体讨论的有机结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弱竞争的关系,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组内成员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但对于个体,各成员均承担一定的任务职责,如分别负责一部分的C++编程实现。个体的努力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成绩,从而激发了个体的责任心,有效地克服了个别学生的畏难和偷懒情绪。对于小组,结果是由组内各位成员共同实现的,最终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给出,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以提倡。而组内面对面的相互式促进也使得每个人的学习收益最大化。组与组之间,以班级的形式共同讨论,互相点评程序质量、思路好坏,从而达到激发竞争力、相互学习的效果。

3)结合ACM竞赛,培养主动式学习模式,激发兴趣,建立竞争机制。

主动式学习模式是指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行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该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在主动式学习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是着重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以往的填鸭式学习和被动学习,转化为兴趣式驱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并能让学生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此策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索和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主动式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ACM竞赛设计了完善的竞争机制,并采用Online Judge系统来进行评定。该系统对用户提交的程序在运行时间、内存使用和安全等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最终给出通过、答案错误、超时、超过输出限制、超内存、运行时错误、格式错误或无法编译等各种状态,并能返回程序使用的内存、运行时间等信息,从而能较好地评判出程序的质量。

我们将该系统引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此系统来评判学生编程的质量,并设计了各种竞争和激励机制,如:综合排名、日冠军、周冠军等,给学习带来了更多乐趣和挑战,并将其与成绩、各种计算机类竞赛的参赛资格等挂钩,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其学习欲望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良性互动局面。

4)改变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以往的考核方法是单一的,通常是期末试卷或者大作业的形式。试卷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做题,易导致高分低能,考核的重点也容易陷入对编程细节的考查而非整体思路的把握。大作业要求学生提交C++程序和报告,由教师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根据代码或书面报告给出成绩,评判标准有局限性,学生也难以展示创新思想和观点,容易雷同。另外考核多集中于期末,导致平时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采用多次的形式,按照每3周一个周期,一个学期共组织5次小组竞赛,进行打分和排名,并综合每次的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每次竞赛针对本周期正在讲授的知识点和之前的知识点,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分周期进行多次竞赛可以综合地考核学生的水平,避免了因某次发挥失常而导致的成绩异常,又避免了大学中经常见到的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象。

每次考核结合ACM竞赛所采用的Online Judge系统,将所学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放到在线系统上,并由系统给出得分作为本次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成绩由演讲报告获得: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解决问题思路、演示C++程序并运行结果。该部分成绩由全班和教师共同评判、讨论决定,以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由2部分成绩组成的考核设计既兼顾了程序质量的考核,又可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路得以充分的展示。

3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基于ACM理念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主要改进如下:教学目标从只关注编程能力扩展到对编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查找资料能和算法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由侧重对语法和规则的掌握转移到侧重对编程思路的掌握;改变以授课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到以实践为主、课堂实例讲解为引导的方式;更新组织形式为协作学习、集体讨论;根据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以Online Judge在线判题系统为辅助,多次考核、综合评判成绩。

4 结语

从我们对近两届学生的实施情况来看,多数同学学习模式从被动变为主动,以往生搬硬套例题程序、网上查找代码的现象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主动查找资料、研究算法、互相讨论并亲自编程实现。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合理有效的,能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紧密结合ACM竞赛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创新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尚晓丽,包向辉,樊守芳,等,如何实现C/C++课程教学和ACM/ICPC竞赛的相互促进[J],绥化学院学报,2011,31(4):191-192。

[2]朱月秀,基于ACM竞赛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6-99。

[3]芍生平,杨鹏,汪小平,等,以ACM/ICPC竞赛为载体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lO(7):71-73。

第10篇

江苏省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 盱眙 211700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科学。几年来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教学的必要保证。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于学习有无兴趣与老师的启发、诱导有关,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寓教于乐”,注意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下面就我在执教低年级数学中的实践发表几点粗浅的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总是在适宜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我在导入新课、课堂教学和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步入课堂或从新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第一册单元后的“数学游戏”时,首先把课题用颜色鲜艳的纸剪成贴字“数学游戏”,然后贴上“红、黄、蓝”三个小朋友,准备作三队分组比赛,使学生步入课堂就知道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再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兔妈妈和兔宝宝对话的图,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兔妈妈检查兔宝宝的学习并教给新知识鼓励兔宝宝的过程中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唤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首先用电脑演示出自行车车架、房屋等外形图,学生一看这些图,顿时情绪高涨,从学生微笑的面部表情里可以看出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老师这时问:“你知道自行车车架是什么形状吗?”这样很好地把学习转化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动手操作,诱发兴趣。“手是脑的老师”,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例如在读数过程中,小朋友对11-20各数的写法已有感性认识,在教学写20以内的数时,我便问:小朋友们已经会读20以内的数了,现在谁能写出20以内的数?同时出示小棒投影图与数位表,引导生动脑思考,数表的十位上为什么放一捆小棒?个位上放几根?再引导学生讲出:左边有一捆10根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1,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写几,合起来“十几”。至于20的写法,在摆成20的小棒图中,左边有两捆小棒,就在十位上写2,而右边一根也没有,因而要在个位上写0,再通过“对号入座”、写数“接力赛”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11-20各数的写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低年级的学生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形式多变的

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一年级第二册“认识图形”中的“拼组图形”时,先出示由色彩鲜艳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组成的坦克,然后让学生一一拆下,并让他们拼出汽车、蝴蝶、军舰等。这种新鲜而富有游戏性的教学,很快就感染学生们的情绪,越学越想学。我还经常采用游戏活动:开小小运动会、评选优秀邮递员、开数学医院、摘苹果、夺红旗、开火车等,还制作了十几种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无论是一面红旗或一个头饰,还是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做数学游戏。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我设计了一些情节有趣的练习。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法”时我和学生做拍手游戏,如:和是8,我说:“我拍2下。”让学生想应拍几下得8,然后说:“我拍5下。”师生对拍,同桌同学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甚至很少有人出错。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

4.开展竞赛,享受成功的喜悦。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尤为突出,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练习,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更加浓厚。我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还坚持搞“速算比赛”、“争当数学小博士”、“争当小小巧算家”、“找朋友”、“师生竞赛”等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开展这种练习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种游戏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收到良好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就会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一句话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布置的作业相对少了很多,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11篇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法;培智学校;语文

竞赛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通过比赛的形式,将认知、技能、情感等充分融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障学生记忆能力较差,注意力存在缺陷,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激发。竞赛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等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在培智学校语文《端午节》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学情分析,拟定目标

班内共有9名学生,由学生发展水平测定和学习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组(以下学生均为化名)。A组学生是章颖、何俊、季尚。他们都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但因其舌部发育问题,导致其说话时气息较短、口齿不清,影响其语言表达。B组学生是万婷、李浩、杨曦、顾翔,他们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字、词和句的认读,能够理解常用的名词和动词及简单句,有表达的意愿,也能够当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但在呼吸、构音和口腔运动上都需要训练,只能够理解简单的句子。C组付枚能够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但是语言表达仅限在两个字内的短语上,不能清晰地进行语言表达。高盛,认知能力好,语言表达清楚,但是不能够按照指令或有秩序地从事课堂活动。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A组能够准确认识关于端午节的物品等,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注意着重培养其掌握“因为……所以……”句式的用法;B组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认识关于端午节的物品等,积极参与课堂比赛环节,并进行句子的练习等;C组能够参与课堂,在老师的帮助下准确认识关于端午节的物品名称。

激励比赛,提升效果

竞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竞赛教学方式。下面是笔者在本节课上采取的教学方式。

一是答题竞赛。许多智障学生都比较喜欢公开的竞赛展示活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意识明显提高。例如:在教学活动一开始,笔者就将学生分为了两组。笔者说: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端午节日知多少”知识竞赛,首先介绍本次比赛的比赛规则(游戏规则讲解:每答对一题给一分,表现优秀给一分。最后获胜的队伍老师有一份惊喜送给他们!)而后,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你能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吗?”“你知道端午节我们要吃什么东西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层层递进,请两组充分发言,获胜的一方获得勋章奖励。

二是讲课竞赛。新课程理念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采取了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的办法。主要体现在:一是待课文完全出示后,请A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领读课文。学生要领读课文,他势必要提前将课文内容温习,解决生字词问题,这样才能顺利的进行。二是请A组学生讲解课文大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习俗等。如此一来,学生们为了达到较好的解释效果,势必要之前查阅相关材料,并记录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本领和探究意识。

三是诵读竞赛。许多智障学生存在语言或言语障碍,多种形式的朗读(诵读)方式,对于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言语问题改进有较好的实践效果。而且,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部分都比较简短、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抢分的积极性比较高。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勋章奖励的形式,对于学生进行了诵读课文的比赛设计。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也使得培智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效显著。

小结反思,思考升华

其一,教师课前的准备程度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课前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实际,备到学生心里。要设计好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结构严谨完善,过程流畅而有序。

其二,学生上课前,学生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真地准备,在本节课开始之前笔者采取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尤其是A组学生提前温习学习内容,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起到示范作用。本节课章颖等同学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其三,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现象的确很频繁。在本节课中,笔者将学生分为两方,分别是端午组和节日组。每方均包含有A、B、C组三类学生,他们在问题的竞答环节,互相帮助,分享讨论,极大地拓展了其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65-01

一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增强学习兴趣的助推剂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再认真,学生不愿学,成效是很小的。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一定要惧怕教师才好教,但往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了使中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主动,特别需要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接受了这位教师,也就很容易接受这门课。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教师倾注情感,关爱学生。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爱是学生的基本要求。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教师以友爱之情施于学生,才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消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是互生互动的,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可以用我们的爱心,去鼓励和帮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景,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也可发动学生协助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实物、图片、照片、简笔画、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再现课文情景,使教学内容达到能达到形象化、具体化,能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语言的运用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英语非常有帮助。另外,因为初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具体,因此更易实施直观教学,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影响。恰当选择直观教具,有目的、有准备的实施直观教学,能更好地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英语,单调地说教、乏味地知识传递已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学习主动性,反而会使学生厌学,产生特别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与教学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创造性、想象力、发掘交际体裁,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和多种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学习活动。

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材设计演、唱、画、游戏、“口诀”、押韵诗等,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学完了“购物”后,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个“柜台”,上面摆满商品,挑选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表演购物,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果能摆脱母语进行交际,对英语思维极其有益。

三享用竞赛激发热情,巩固学习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定向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如一朵优胜小红花、一句“Excellent”等都会使学生感到愉悦和满足。在学会话时,我就告诉学生,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将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会话比赛,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激励了学生每一课的对话都应学好,方能取胜。在学字母时,又事先告诉学生,当字母学完后,将举行书写比赛。学生们在学写的过程中,非常认真,以至历次比赛中,我都比较发愁,简直不分高低,基本上个个都做到了书写规范、清楚认真,为今后的书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作业中,我采用符号方式进行激励,但如果有些学生因某种原因没能在本子上被老师写上“good”,允许学生回去再重写,这次可以不算数,到最后还有一个看谁的“good”多的比赛,这样谁都不甘落后。同时,组与组、班与班之间也有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其学习兴趣。

教学比赛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为了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在上课时可以经常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竞赛的内容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单词竞赛、语法竞赛、句型竞赛、听说竞赛、阅读竞赛等,可以根据复习的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分小组比赛。学生在比赛中会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并且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也会促使他们课前课后下功夫学习,为竞赛优胜而努力,也达到了复习巩固的效果。

四应用电教化手段,巩固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