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

时间:2023-10-09 10:59: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科护理学的看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

第1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方法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将护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为中职学生创造优势,使之增加竟争力,是中职学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的教师教学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几年来,笔者对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实验课试行了一些实践性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儿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授课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针对学生特点,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大多为90后,初中生,独生子女。它们的共同特点为年龄小,文化水平较低,爱玩,有的甚至在家姣惯成性,因升学无望,家长管不了才送来卫校学习。这样的学生,思想单纯,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提高她们对医学的思想认识。实验课一般都在理论课之后。理论课上第一章就学习了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与心理素质。还有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1.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1)强烈的责任感;(2)热爱儿童,尊重儿童;(3)言行一致;严以律己,以身作则;2. 要有丰富的学识;3.要善于与小儿沟通。第一次实验课,要把这些内容再给同学们强调一下,结合实验课的特点,把相关内涵作一解释。让同学们对儿科护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护士,首先从理论上和思想上要有一个高度的认识,提高她们的职业素养。

2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2.1 以理论作指导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更是着重护理技术的操作,但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比如一般测量法这个实验,在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身长)之前,我先把理论课相关内容和同学们共同回忆一遍。如:体重,身高(身长)的概念;各个年龄段的正常值;各年龄段的计算公式及实际测量值异于标准正常值的临床意义。让同学们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2以实践为目标 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试验程序再依次让同学们实际操作,我重点给同学们讲操作要领。这样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而规范的完成本次实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避免了脱离理论的盲目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样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护理技能,同时也发现了理论专业知识的不足,并且巩固了前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培养了学生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

3着重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1培养动手能力 护理专业重视护理技能操作。在校期间,上实验课是实现护理技能操作的主要途径。护理操作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第四步,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接上头皮针,排尽空气。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这里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要求同学们做到位。有的学生感到操作困难,我就让她们反复练习这个动作,首先做到手熟。

3.2培养动脑能力 护理技能操作重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也同样重要。比如小儿静脉输液第五步,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再进针少许。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常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亦可推入极少量液体,如局部无隆起,推之畅通无阻,即证实穿刺成功,缓慢推注液体。这一步要求同学们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3培养手脑协调能力护理技能操作在动手动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协调。因此,在实验课上,我着重培养同学们的手脑协调能力。比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首先准备好相关实物即输液装置,和小儿头皮静脉模型。

4根据实验内容计划安排课时

一般儿科实验都计划用两个学时,同学们就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程序。而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是《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护理操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上小儿科护士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这个实验我计划用四个学时,让同学们反复训练基本功,达到攻克重点难点的目的。

5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的总结和记录,每次实验课训练结束后,我都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让同学们养成护理技能操作记录习惯。有些同学上完实验课后不愿写实验报告,结果给以后的工作留下后遗症。因为将来的护理工作不但要动手操作还要勤做记录,以做好交接班工作。我把这个利害关系告诉同学们,大家都乐意写实验报告了。因此,我们的实验课上的完整有效而又漂亮。

6注意和学生沟通

实验课虽然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也不能只让同学们训练操作技能,而要让实验课上的丰满又生动活泼。在课间我也注意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结合理论给同学们讲解生活中同学们遇到的具体儿科病例。

以上是笔者对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方法的总结,也是几年来笔者对儿科护理学实验课试行的一些实践性探讨,在此和各位同仁共勉。

第2篇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中,理科生偏多。大多从高中开始就比较少接触人文学科,到了大学受到“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一些实用的课程上,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有些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不是因为想要救死扶伤想要帮助他人,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而是觉得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市场宽松,比较好就业。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还有一些学生专业只晒书本知识都掌握的非常好,在书面考试的都能考出好成绩。但是却缺乏一定的综合能力,对于书本以外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人文素养等等都比较缺乏。毕业后也难以很快的融入社会。

正是这样的现状,令我们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担忧,为今后医院服务水平质量担忧。

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2)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3)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4)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5)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6)具备一定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7)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操作能力;(8)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我们可以看到要求中有许多都是关于人文素质方面的,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护理工作特征的需要。在整个医疗卫生工作中护理工作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它又是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协调医生、护士、病人三者的关系,医疗服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

护士是医院技术中重要力量,护理人员在所有的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一个医院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反映着这家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作风。正是因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更加注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服务质量。

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不像一些实用型的课程学号了很快就能见效。人文素质的培养室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看到转变和进步。我们要构建出一个适合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进行课程改革。目前我国学校护理专业主要课程都是专业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高校要重视人文学科的设置与发展,多开设一些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开设讲座进行比赛等等,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都知道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同样老师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其的态度和看法。首先要让老师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现代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老师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意识。充分的利用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优化老师的教学结构和知识结构,专业老师与社会科学老师相互补充,将专业学科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贯通起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优秀的教育而共同努力。

(三)营造有利于素质培养的环境。首先可以建立一些实训基地,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医院、社区三者综合性的学习环境,科学有效的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接,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融;其次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护士形象设计大赛”“南丁格尔大赛”等等,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感悟和喜爱,也更愿意去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以满足专业的要求;最后也可以建立起评价系统。通过评价系统全方位的改变,摒弃以前只考虑学习成绩的情况。让学生为了得到认可都重视起来,改变人文素养培养的环境。吧参与实践的情况,参加比赛的情况,社会服务的情况都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更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护理 学生 护理伦理学 学习兴趣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对护生《护理伦理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自行设计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09级15个班700余名学生调查。结果:学生对于《护理伦理学》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1],对一名合格护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护理伦理学》属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如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09级15个高职班700余名护生进行授课,重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1.1案例分析

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贴切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时,例举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如湖南靖州的“医院出动救护车讨价还价误时,男孩转诊途中死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天价医疗费”,同学们被案例的情景深深吸引,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1.2视频播放

视频教学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历来都深受同学的追捧。在护理伦理决策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永不放弃》第九集--某银行被抢劫,四个伤者被抬进医院,医院只有3套监护设备。首先得到救治的人是其中伤势最重的,但他是一名罪犯;而那个伤势最轻的人被排在最后,他却是一名正局级的国家干部,这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决定?会如何决定?一晚期肺癌的老太太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她自己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这时又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令人纠结的问题,深深的揪着同学们的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领悟伦理学的真谛。

1.3开展辩论赛

对相关伦理难题,组织辩论赛,如安乐死是否该在我国合法化。首先摸查同学对此问题的观点,鼓励两组同学派出代表进行公开辩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观点。辩论中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身份,辩论双方有理有据、振振有词、辩论激烈。辩论结束时老师做一简短点评,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深圳卫视22度观察—安乐死是文明还是谋杀?,最后老师再做一总结。

1.4组织社会实践

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觉得很陌生,不知道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播放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始人李伟院长工作20多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同学们对临终关怀这项事业有了视觉上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临终关怀,学校组织全系老师分别带领同学去抚州市各个层次的福利中心和养老中心参观,帮老人家梳头发、剪指甲、量血压、按摩和聊天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义,有了直接的感受。

2.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表,15个班级同学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收获及有何意见及建议等问题,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感兴趣程度比较

将上课前和上课后对《护理伦理学》的感兴趣程度,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4.256,P<0.05),课程结束时同学对《护理伦理学》更感兴趣了。

2.2其他教学评价

89.1%的同学认为课程结束后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60.0%认为应适当增加课时,50.8%认为授课时应适当多增加案例,90.7%认为视频教学非常好,可增加,34.5%建议可提前开设本门课程。

3.讨论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

3.2加强案例教学,适当增加视频教学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点名或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总结完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给出参考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目前《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大多讲的是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脑死亡、人工授精、流产等欠缺,这些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也是同学今后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应适当增加,使护生在对待即将面临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不会感到迷茫。

3.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师过于严格,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发言或不敢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差;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秩序差,教学效果也不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和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学知识。

4.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对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要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衡量有效教学的主要标尺是看学生通过教学课堂在个人成长和进步方面取得了多大的发展空间。评价教师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的教学大纲写的是否完备,不是看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多强,不是看教学任务的贯彻如何,而是看学生教学活动中学到或者掌握了哪些知识,获得了什么技能。这就需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设置情景建构知识,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并能够根据掌握到的知识来解决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实现课堂的活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始。如果要实现教学的有效,就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也需要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的点拨与指导。由此可见,要实现课堂有效,需要从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入手,教师要提高自己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还要提高对学生课堂掌控能力。不仅要重视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自然融洽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要在备课方面多下功夫

教师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要想在课堂呈现出精彩的课堂效果,教师就必须做好课堂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备课,把教材内容吃透,把教材能够读厚,补充大量的教学案例,并把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备课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熟知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知识经验。要重视从教师教的角度备课,还要重视从学生学的角度备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在交互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果出现学生思维的偏差怎么办,面对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出现哪些偏差,面对这些偏差教师应该如何引导,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生思维的点拨者和激发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策略,更要把学生参与这个要素考虑进去,既要重视教,又要重视学。要重视教师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兴趣。不从学生的立场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很难有效实现。在备课时,教师要熟练了解教学的整个过程,把握好教学的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怎么安排以及如何过渡。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疑问,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应答,教师应该如何引导,遇到冷场应该如何应对,教师怎样引导课程的层层深入,对学生应该如何评价等。这些问题教师都应该提前准备好,在课堂上做好临场发挥和应变。每一次上完课之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得失,并及时补充知识要点,查漏补缺,写出教学体会与心得,真实地记录下教学中的闪光点以及疑点。[2]备好课是上好课堂的关键,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师只有充分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掌控教学各个环节,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

教学相长,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交互的。著名的教育学理论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去寻找真理。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适宜舒适的肢体语言以及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都能让学生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没有压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积极配合与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关系是民主的也应该是融洽的,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沟通的地方,应该是热烈的,彼此尊重的,彼此之间思想相互碰撞共同推动,把知识转换成学生掌握的能力。这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来解决常见病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分成会诊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他们的治疗方案,教师把所有组的治疗方案呈现出来,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分析、研究,通过研讨得出诊断说明,找出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内容进行回顾,了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分类以及病因,临床有哪些表现形式,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诊刮病例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得出治疗方案。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病症,通过诊断病例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根据病症展开分析,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在互动课堂上,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活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不给出结论性的答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作出判断。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课堂上做好引导,就像一个片场指挥演员的导演,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绎得精彩,让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妇产科护理的知识。例: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方面,青春期与更年期症状有哪些不同,治疗方案有哪些不同。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

三、教师要重视教材重点内容的选择与挖掘,重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每一门学科每一章节都有它重要的教学重点内容,教师要抓住教学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和要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好科学的调整与安排,在不违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调整,突出重点内容,安排好主次关系,详略关系。在教学中要学会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衔接,重视重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生心目中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学中应该结合社会全新的知识点,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结合起来,把医疗领域最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开拓学生视野,把知识变活,让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经验点燃起学生新的知识经验。同时重视教材中知识实践案例的引入。挖掘教材重点在生活中的实践案例,重视教学中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运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此外,还要重视教师语言的修养与技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炼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深入浅出地把知识的要点很好地表述清楚,把一些凌乱无章、枯燥无趣的内容变得生动,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语言的妙处在于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之中,在活跃的状态中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把知识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教师语言有趣,不仅吸引学生,还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一个活力课堂自然能实现有效教学。当然,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重视教学环境的设计,比如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者PPT展示出,让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让课堂教学呈现出高效。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探索实用性强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虽说,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但是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寻找最好的策略减少教学中的不足与遗憾。

【参考文献】

[1]高秋珍.PDCA系统在临床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4):495~497

第5篇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护患关系;护理质量

1 护患关系的含义

护患关系是一种集工作关系、信任关系、群群关系和治疗关系为一体的特殊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不管护士是否愿意,或患者的年龄、身份、职业、素质如何,护士都应努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1],对所有患者都一视同仁,并真诚地给予帮助,在护士眼中患者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都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护患之间应相互尊重、设身处地和彼此信赖。良好融洽的护患关系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来自环境、诊疗过程及疾病本身的压力,激发患者的希望和信心,有助于治疗和加速疾病的康复,护士也可以从这种充满生气的环境中得到更多心理上的满足。反之,紧张的护患关系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治疗和康复,同时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导火线,还会打击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患者应尊重护士的劳动,而护士则应尊重患者的权利,要站在社会、患者的立场上,确立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质量标准。

2 护患沟通的意义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优质护理模式的逐渐推进,护士如果不懂得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与患者家属沟通,就不能获得患者病情变化的信息,就无法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工作,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护患沟通,可以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还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病情资料,有利于护理计划的制定。护患沟通有利于心理护理的实施,也有利于护士白衣天使形象的树立和健康教育的普及。

3 护患沟通的形式

3.1 语言沟通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沟通形式,它分为口头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在护患沟通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面对面地交谈[2],这就要求护士应具备丰富的知识,阅读大量书籍,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语言精华,从而丰富自己语言的内容,增加语言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口语化、通俗化的表达使患者不会因为听不懂医学术语而产生不安和误解[3]。同时,护士每天要面对来自不同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的患者,运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方式,以“不变应万变”,因势利导地把患者引入有益其身心健康的良好人际氛围,是预防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例如:一位患者液体输完时按了呼叫器,护士正在抢救新入院的病人,没有及时赶到,引来了这位患者的不满,当护士几分钟后赶到时,患者发泄了他的不满,护士却说:“着急,你怎么不早点按呼叫器?”,一场不可避免的护患纠纷就这样爆发了。如果护士能够换位思考一下,语气稍微缓和一些,解释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我刚才正在抢救新来的病人,没有及时赶到您的床前,请您谅解。”这样患者心中的怒火就会平息些,也能理解护士了。可见,语言艺术在护患沟通中起到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3.2 非语言沟通是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1],它包括个体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手势动作、姿势、态度、情绪等。其中护士在工作中的情绪对患者有很大的感染力,情绪的好坏可以直接通过表情、语调、手势、态度等表现出来。护士积极的情绪可引起患者积极的情绪,护士应以满腔的热情面对患者,在工作时间一切个人的烦恼、不快抛之脑后,面带微笑地迎接每一天的工作,展现在患者面前的永远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我,热情开朗的我,满面春风的我,避免将负面影响带给患者[3]。例如:有位护士因为失恋情绪低落,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导致多次穿刺失败,护士不但不向患者赔礼道歉,还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患者看到她这种表情与态度非常生气,结果发生了争吵,引发了护患纠纷。可见,情绪的变化在护患沟通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4 护患沟通的技巧

4.1 提供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

在倡导人性化服务的今天,住院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改变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和对医护人员的看法。要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让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为护患沟通创造良好的开端,可在病区走廊内张贴医生简介、健康宣传资料,病房内摆放一些一次性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香皂、指甲刀等,让患者触手可及。同时在儿科、妇产科病房内布置些色彩鲜艳的卡片或玩具,让患者感觉到如“家”般的温暖,为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赢得患者信任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患者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4]。护士不能单纯地只会打针、输液,外在气质及行为举止也会影响到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如何赢得患者的信任?要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把患者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首先从外在形象上改变患者对护士“高级保姆”的看法,形象是一种服务,是一种宣传,是一种品牌,是一种效益,先天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修饰来弥补。护士在工作岗位上适当地化淡妆,重点要体现出自然大方、朴实无华、素净雅致,这样既维护了护士的自身形象,又能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还表现出护士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护士朴素大方、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还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其次,护士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因为知识是护患沟通最基本的背景因素,知识的缺乏会使护患沟通的各个环节出现故障,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而肯定的回答会赢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纠纷的发生,从而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了基础。

4.3 转变观念,改变模式,从情感上感动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护理服务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市场定位也要随之改变。医疗护理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医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把“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把“主动服务”转变为“感动服务”,想患者没想到的,做患者做不到的。以“诊断上求细心,解答上求耐心,护理上求精心,服务上求热心,生活上求关心,条

件上求舒心”,不断实现亲情服务具体化,不断拉近与患者情感上的距离,真正实现病房“无陪护”,情感“零距离”。例如:一位患者在入院后一直不配合治疗,总闹着要出院,经了解是家境确实困难,护士主动帮他联系了村干部,根据政策建议替他申请低保,并协助成功办理了相关手续,患者被这种意想不到的服务深深感动了,拉着护士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可见护士在工作中为患者提供的一点小方便都能换来患者不尽的感激!同时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患者及家属就诊时焦虑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对待新病人、重病人、疑难病、病情反复迁延的慢性病人护士应付出更多的热心、耐心和责任心,运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心理障碍,为能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建立足够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对待老病人、轻病人则以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及预防常识和健康指导等作为沟通的关键。使患者不仅“看”到医护人员的服务,而且“听”到和“感觉”到医护人员的服务,力争做到细微服务、用心服务、悟和感动服务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沟通只有从心开始,护患纠纷才会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得到化解[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领域的沟通艺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4]。护患沟通是连接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纽带,它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的需求,增强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亲和力,密切了护患关系,避免了许多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雯,袁欣. 护理服务礼仪与沟通.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 栾艳玲. 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中国医药前沿,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