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俗文化和传统文化

风俗文化和传统文化

时间:2023-10-09 16:1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俗文化和传统文化

第1篇

在祭月所拜祭的神和神物中,人们最早拜祭的是玉兔。根据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最初人们认为月亮上有蟾蜍,由于“蜍”与“兔”音近混淆,蟾蜍变成了蟾兔,所以人们又认为月亮上既有蟾蜍,又有玉兔。再后来,又出现了玉兔捣药的传说,人们认为,玉兔捣的是长生不老的仙药。

除玉兔外,人们还要祭祀月姑娘嫦娥。

按照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嫦娥、蟾蜍和玉兔,三者本是同源,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蟾蜍又在传说中分化为蟾蜍和玉兔二物。然而老百姓毕竟不是学者,不晓得月姑娘嫦娥与玉兔的同源关系,于是就分开祭拜了。

(以上八篇均选编自《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节日节气》,中华书局)

〖中考链接〗

1.(2014湖南长沙中考题)综合运用。(共6分)

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传统习俗(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圆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和“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与中秋节和七夕(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字。

(3)策划节日活动(2分)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举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模仿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强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项目:

②目的:

2.(2013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3.(2007甘肃兰州中考题)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指出各联分别写什么节日。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

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

第2篇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转载请保留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第3篇

随着世界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强,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差异较大,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四季如春的南国风景,旅游明文胜地更是不胜枚举。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从地理人文角度上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沉淀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如“孔孟之乡”山东曲阜,“诚义燕赵”河北等,这些文化资源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2.1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孔子创立,以爱人、仁爱为主要的核心思想。在对旅游管理中同样可以应用儒家学术的理念,首先“仁爱”理念,仁爱的管理方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然界存在一种博爱的胸襟和情怀,仁意味着达至对自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照与觉知,由此而能“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种“成于中,形于外”的“博爱”情怀恰如日光一般永久的普照大地、泽被万物。要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供求发展,在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中秉承着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注重人对自然的共同生存。

2.2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道家思想的管理方式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思想核心为“自然无为”既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这种观点正适用于现代旅游管理之中,在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运用这一理念组织人员学习,小到不任意破坏旅游环境的风貌,大到对风俗习惯的敬畏和保护,老子核心思想中的“清静”就是体现这一说法,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正是表达这一特点。

3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融合策略研究

3.1在旅游地区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规划

在旅游地区进行合理规划,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第一步。我国国土广阔,无论是从文化还是环境方面,南北差异都较大,所以就要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旅游中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传播,突出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主导的积极作用。

3.2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做好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是旅游管理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更好的为旅游业服务的基本目的和产物,旅游管理中要对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便在服务中做到文化和风景完美融合,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对游客价值理念的引导,当面的民情风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旅游管理中要重视对当地风俗的解读,这样也能使游客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了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

3.3对旅游形式合理发展,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

在原有旅游形式的基础之上,加强融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开展多样性的旅游方案,例如游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儒家文化,从中受到感染,使心灵得到净化。或者重走路,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洗礼,这些都可以在旅游中渗透着文化,在旅游中丰富内涵。中国的文化思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之一,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文化对旅游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创新。利用不同的文化形式合理开展旅游文化活动,是当前旅游管理中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也是全民参与互动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回族;风俗习惯;回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062-02

回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人口居于全国第三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区。回族文化与所有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样,成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带有民族的传统和特色。

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分成基本的两方面,即器物和风俗,由此可再分成较细的部分和单位。”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提出了文化模式概念,她非常强调民族文化的个性发展,即独特性。她认为:“人类学把人当作社会的产物来研究。人类学所关注的是一个社群与属于不同传统之其他社群的差别处,也就是一个社群的体质特征、工艺技术、风俗习惯与价值标准。”

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特的文化体系。而这些文化都反映在回族的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习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必然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就回族来说,它形成于元明时期,生产力较发达,因而回族在生产领域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他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是农业,但对其他行业也都有涉及;二是有相当数量的回族投身于商业活动,并成为回族生产方式或经济生活中最富有活力和特色的一部分。这一切都取决于回族民族性格和生活消费的独特要求,通过经商这种专门生产方式,首先,提供了共同经济生活的条件,推动了回族在全国不同居住区域内的发展;其次,促成了回族对汉语的使用以及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从而维系和巩固了回族文化,更促进了本民族的成熟和发展。

二、饮食习俗

饮食文化是回族历经千年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回族的勤劳和智慧,也体现了多种文明的融汇和交流。从整体来看,回族的饮食习俗主要受伊斯兰教的规定和禁忌的影响,各地回族除了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经典中规定的食物禁忌,不吃猪肉、自死动物、动物的血以及猛禽野兽的肉等。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北方的回族多以面食为主食,南方的回族则以大米为主食。“青海的托茂人以及蒙古族地区的部分回族以肉食为主。藏族地区的回族则以青稞面做的‘糌粑’为主食, 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爱喝酥油茶。” “福建泉州民间传统食品酥油花茧、邑饭,云南的牛干巴、油茶等。”尽管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饮食习俗,却始终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本民族的风俗禁忌,以及民族自我意识,促进了民族关系的改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入居城市的回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因此推动了回族城市饮食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城市中不同阶层回族人士的需要,由职业厨工创造或提炼的“清真菜系”开始问世,而在回族聚居的大街小巷,则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回民小吃摊档。这些都构成了回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

三、服饰文化

服饰是构成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回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体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水准。回族服饰和汉族服饰大致相同,所以历史上有“汉装回”之称,但是二者之间仍有区别。回族的服饰不提倡华丽多彩,讲求素雅大方,回族传统的服饰文化中男子喜爱戴白色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绣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不同颜色的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也有不少已婚妇女平时戴白色的带檐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服装方面,回族青年和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俗称“马夹”),黑白色搭配显得干净、利落。妇女穿右衽的大襟衣服,前胸或衣边绣有精美的图案。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回族生存地域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回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四、婚丧习俗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人生礼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婚姻习俗。中国各地回族的婚姻习俗,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阿訇念过“尼卡哈”后,亲自向众人抛撒核桃、枣儿、花生等,人们争先去抢这些象征幸福、吉利的果品。不仅如此,青海闹房比较厉害, 三天无大小,不仅戏闹新郎、新娘,还戏闹新郎的父母。生活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回族,其婚姻习俗中已渗有南方少数民族的某些习俗。因各地风俗人情的不同,回族婚俗颇具生活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回族的生活水平。

回族的丧葬习俗基本上遵循伊斯兰教的礼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回民聚居区还是回汉杂居区,都实行土葬,忌火葬,主张速葬。在西北回族聚居区,有的为了方便,根据地域、家族等情况,分几个坟地。回族人不信风水,也不看风水,只要干燥、平稳的地方就可作坟地。亡人去世后,最多停留三天,入土前要焚香、传经、做“都哇”,意为祈祷。对亡人表示怀念或纪念,之后举行七日、月头、百日、周年等活动。在处理丧事上,主张薄葬,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第5篇

芬芳的祝福织成苇叶,温馨的叮咛碾作白米,诚挚的祈祷晒熟红枣,再以友谊的丝线紧紧缠绕,端午节送大家香甜的粽子,愿大家永远享受人生的美好!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2020_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总结优秀篇.欢迎阅读!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1】

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为了能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结合我园的传统节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共度端午,扬民族正气”的主题活动,在大力宣传端午传统习俗和卫生常识中我们的幼儿过了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本次活动通过家园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环境布置

主题墙:挂满粽叶包成的小粽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二、教学活动

由于托班年龄较小的特点,我们通过故事、图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爱国者屈原以及粽子、香包等风俗的来历。

三、家园互动

在活动期间家长都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如带来了粽叶、蛋袋子、彩蛋、艾叶等等。使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开展这次活动主要目的可以让幼儿从小了解国家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意识,培养我们的幼儿过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2】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幼儿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幼儿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幼儿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投入的样子,我想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自己挑选材料,自己设计龙头,在装饰的时候,孩子们还主动合作,终于,在他们忙碌的工作中一艘艘龙舟成型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拿着,还争相摆弄,嘴里还不停的说“我的龙舟最厉害了,要是比赛肯定得第一”。当然也有部分孩子由于时间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脸上有些许失望,但我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在饭后、区域活动继续完成,所以孩子们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选择孩子喜欢、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愿望在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得到实现。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3】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明和谐节日新风。根据市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6?1端午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我们_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端午主题活动:

1、各班引导幼儿通过视频、绘本故事了解端午节起源、习俗等节日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各班的小朋友进行了形式各异的端午主题活动。

有的通过搓绳编织,编成了五彩绳,寓意驱邪迎吉;有的制作小小香包,寓意端午避邪驱瘟、点缀装饰;有的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小小蜜粽的制作过程,品尝端午美食;还有的班级用彩纸折叠小小的龙舟,在水池快乐玩耍。幼儿园里还有一群端午小使者,将家中的艾叶拿到幼儿园,插放在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室门口,为各班的小朋友送来端午的祝福,庆祝端午节的到来。师幼齐动手一起布置室内外环境,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3、精心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洗粽叶额、包粽子、吃粽子,置身节日里品尝自己动手包的各种粽子,通过亲自参与洗、包、煮、品的整个过程,充分感受了解端午节,加深印象,感受传统,了解民俗,传承民族精神。

真正喜欢上我们的传统节日。包好的粽子被送到厨房蒸煮,下午一起品尝香喷喷的粽子,体验端午节日乐趣!

本次活动,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体会了端午节的快乐。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4】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一是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有关端午节的新、老照片及相关声像资料,了解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并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让师生进一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增强幼儿热爱祖国之情,鼓励、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二是通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民间传说,搜集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在班内分组交流学习,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崇敬、爱戴。三是倡导热心家长给与幼儿包粽子的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食堂帮忙煮好。让幼儿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四是制作并相互赠送端午节贺卡,鼓励幼儿动脑的同时也多动手,并互相传达节日的问候。五是结合“六一”庆祝活动,各年级组组织幼儿举行“绘美丽祖国”绘画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015年6月9日,君融天湖幼儿园开展了端午主题活动之快乐包粽子活动,中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亲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则自由参观,有的小朋友还积极参与进来呢,大家都体验到了包粽子的快乐。

活动前几天,老师们就已经给孩子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其中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了解了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

幼儿园里的老师们也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们认识了棕叶、糯米、黑芝麻馅料、火腿肠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包裹粽子。

代老师先给大家演示粽子的制作方法,孩子们认真地倾听着。演示完毕后,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只看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张张翠绿欲滴的粽叶间”,几分钟后,在孩子们辛勤的努力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跃然桌上,虽然不成样子,但蕴含着孩子们甜甜的心血。

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吃五黄、挂五端、染红蛋、佩香包、赛龙舟、品粽子的习俗。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第6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 现代展览 设计

受到不同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这些风俗习惯包含着同大自然斗争的古老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的结果,有着生活的辛酸和快乐,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对民族文化、历史风俗进行提炼、加工和再创造是展览的陈列设计必须要进行的,所以本文将分析研究民间美术对现代展览陈列设计的启示。

一、民间美术的特征

在中国人看来,民间美术指的是劳动人民所创作的阶层文化造型艺术,是群体性的艺术形式,是对劳动人民文化追求、生产活动、精神面貌、风俗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方面的反映。

1.满足实用与审美的共同需求

为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美术,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同时,具有审美性,能够起到美化环境、装饰生活的作用。实用性是民间美术的最基本特点,也是对民间质朴审美观念的反映,二者和谐统一。比如民间刺绣中的“绣花肚兜”,在过去是人们的贴身衣物,用于防止肚子着凉,将富有美好祝愿的图案绣在上面,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来传达情意。再如,民间木制坛罐杯碗、桌椅儿案等,在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到,而且也有着优美的造型形式,这就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良好融合。民间造物并不仅仅追求简单的实用性,有着人们审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让这些造物在具备良好实用性的同时,也富有了审美因素,成了具有民族审美情趣的创造。

2.民俗文化象征性的寓意

民间美术同民俗活动的关系是相互对应的。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重要物化形式之一,而民俗文化在民间美术中则是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艺术,其中的吉祥题材有着吉祥的寓意,使得在民间艺术作品中出现了象征性的吉祥观念,以及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间美术实现了自然事物和美好愿望巧妙的结合,而“借物抒怀”、“以象寓意”是民间美术造型最为常见的手法。民间美术是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

3.民间美术具有区域和时代特征

民间美术具有地域性,这使得其所蕴含的民间艺术文化具有了独特性,是基于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经过民间工艺美术的在加工和传承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的不同,民间美术自然也有所不同。这表明了民族独特的风俗,也是对地域美学观的反映,事实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美学观点的不同,同一民族的民间美术作品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民间织绣的布老虎,北京、山东和陕西三个地方的就有着不同的艺术造型,所以带给人的艺术感受也不尽相同。而人们在对同一件工艺品进行加工改造时,都会继承前人工艺的精华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实生活的需求以及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进行再创造。比如对优秀的民间剪纸形式、寓意美好的民间年画,人们就会在传阅的过程中,进行改造加工。所以,要经过集体劳动,发挥民族的才智,才会产生精美的民间美术作品。

二、民间美术对现代展览陈列设计的启示

1.现代展览陈列设计应该充分吸收民间美术中的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作品是广大劳动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所以具有实用性。民间美术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含着民族丰富的情感体验。民间美术在运用色彩方面更加富有深意,要想理解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展览陈列设计要对民间美术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吸收,领会其精髓,使得现代展览陈列设计在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同事,也能够将民族特色鲜明的体现出来,进而引导世界设计的潮流。

2.设计人员应走出户外,到民族居住地区去取经

设计从生活中来,理论要应用到实践中去,对设计课题进行熟悉的掌握,熟晓展品性能,进行调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能够很好的进行展览,对少数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实事求是地反映。比如在进行《黔南民族风情展览》的设计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设计人员首先到乡下进行了调查,收集民俗资料,考证了书籍中所记载的黔南的民俗材料,对各个民俗习惯的相同与不同点进行了了解。设计人员去走访、考察了富有特色的重点村寨,将具有典型性的民族建筑、家具布置、洞葬布置等拍摄下来,所以在设计时能够更有针对性,更能展现民族文化特色,更加逼真形象。

3.“祝福生命”的审美理想对现代展览陈列设计的启示

民间美术通常表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蕴含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这样一来作品就具有了社会意义,特别是鲜明突出的表现了对生命的祝福。这是因为民间美术通常是表现的是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理解,寄予了美好的生活理想。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体系是独特的,是群体性的审美,同其他美术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祝福生命”这一审美理想的形成,同民间百姓淳朴的生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有着密切关系。民间百姓即使面对艰苦的生活,也能够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依然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幸福的生活,这些能够在他们的日常装饰中看出来。在黄土高原破旧的窑洞里,依然有具有象征美好希望的窗花;在贫家百姓吉利,女孩子依然会精心准备自己的嫁妆,虽然仅仅是简单不过的刺绣。这些民间艺术品让我们看到了民间百姓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虽然他们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从没有放弃过追求美好的生活,对生活从来没有丧失过美好的希望。现代展览陈列设计,应当对民间百姓的这种美好愿望和审美情感进行继承,而不是过多的追求华丽和富贵,要尽可能的将美好的生活愿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作品中展现出来,去关注生命,祝福生命,在现代展览陈列设计中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体现出来。

在世界所有民族当中,本民族及其特色是不可或缺的,在进行现代展览陈列设计时,我们应当树立自信心,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借鉴吸收优秀的民族美术,尤其是民间美术的精华,走出一条民族化的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张静.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快活林),2011(12).

第7篇

区域媒体在民间文化宣传中的责任和机遇

近年来,我国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大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复兴、跃升的时代已经到来。民间传统文化宣传,对于区域媒体来说,既是一种历史责任,同时也是自身做大做强的机遇。长期以来,我们区域媒体在整体宣传上,重经济成就报道、轻文化建设宣传的偏颇比较严重,因而形成了民间文化宣传上的软肋。提高国家文化实力战略的提出,大国崛起文化准备的时代要求,使以民间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民众的关注点。这无疑为我们区域媒体拓宽报道思路、满足大众文化需求、提高自身文化影响力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肯定,一个在宣传民间文化中没有责任意识的区域媒体必将成为一个“残疾”的媒体,一个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没有作为的区域媒体,难以造就自身的文化气质,最终将失去文化影响力和民众的认同力。

区域媒体在民间文化宣传中的优势

一是民间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是区域媒体的地缘优势。我国民间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其构架有较强的地域性。滋育、传承地区广至一个河域、几个省地,小则一个镇村、一个户族。同一形态的民间文化,表现在不同地区,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我国有56个民族和广大的疆域,充盈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地域性是它共有的特征。从传承角度看,在漫长的农耕年代,民间文化仅靠少有的传承人口授身传,其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承范围限于户族或亲缘群之内。少有系统的整理、保护和广泛传播。这样一来,分布在区域内的传承人便成为民间文化的“活字典”,这些散居的“活字典”自然成为我们区域媒体宣传民间文化的独有资源。

二是民间文化的可感性特征是区域媒体与大众生活的切近点。文化学者普遍认同:西方文化主要表现在男女与爱情上,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饮食上。我们民间文化的血脉依附在衣食住行的习俗形态上。不论是饮食文化,还是服饰文化,都源于生活,来自民众,既有内在的文化精神可悟性,更有潜在的可感性。这正是我们民间文化宣传和受众生活的切近点。

三是民间文化的农耕性特征同区域受众的农耕情缘是其感情的共鸣点。在农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间文化,源于农业和农民生活,充满着浓厚的农耕习俗和农民情结。在区域内的城镇、农村主要居民为农民或曾经的农民,或农民的后代。观众和民间文化共有的农耕情缘,为我们区域媒体宣传提供了情感的认同点。

以上民间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必将转化为我们做大做强区域媒体的自身优势。凤凰卫视依靠民族文化品牌,把一个相当于大陆的县级台,打造成一个全球华人认同的强势媒体。在潍坊广播电台记者向刘长乐请教潍坊广播电台发展的计策时,刘长乐回答:“还是用弘扬民族的民俗文化来发展。”刘长乐的建议,对于区域媒体宣传民族传统文化和自身发展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区域媒体在民间文化宣传中的破题点

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深厚,区域媒体如何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和大众的认同力,破题点在什么地方?

1 充分表现民间传统文化的活态。民间文化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其精神、文化价值既包括自身,更在于它的活态内涵。即民间文化形成的渊源、发展中的人文背景、流行中的风俗等。如果没有这些活态的表现,那么,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就无异于工业产品或普通技艺宣传。如年画文化,它的文化含量包括制作工艺及传统、年画风俗演变、年画内容的变迁与扩充。最活态的便是年画使用中的风俗,而风俗则是以浮动性和无形性存在的。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又赋予其不同的寓意。对此,媒体如果没有深入多彩的展示,那么,年画这一传统的民间文化仅存的只有制作技艺了。失去了活态,失去了精神承载力,年画也就失去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了。

2 注重感性表现,浅化文化重力。民间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大众文化精神。从表现形式和含量禀赋看,民族精神是其重力文化,民间习俗文化是一种浮力文化。从满足大众对媒体娱乐需求出发,民间文化的宣传必须以轻灵为美,以浅活为主,以感性表现为基本形态。从受众角度看,由于多年来大众媒体对民间文化的传播乏力,年轻一代已经形成了与民间文化的代沟,老一代受众随着现代文化信息多源形态的形成,对民间文化的记忆、依恋已经淡漠。加之外来文化的强势浸入,民间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严竣的传播生态。这就要求区域媒体探索一种大众化的表现手法和国际化的语态。包括民俗、民谣、民歌及其他民间文学、民间技艺在内的民间传统文化,大都以民众的生产、生活为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可感性和亲和力,为媒体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内在条件。现代媒体完全有能力借助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制作技术,使民间文化复杂的演变过程显现,使无形的人文内涵有形化。浅化、感化的民间文化宣传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观众对媒体消遣、情感、认知、解惑等多种需求,使大众在娱乐中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

3 营造时尚,赋予“舞”姿。用时尚、灵动的形式表现古老的故事,观众认同率远远高于运用古老、刻板的形式表现传统故事。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无形的特征为我们媒体再现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的节目很容易做成缺乏鲜活性的说教故事,现代观众也就很难坐下来、看下去。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时尚元素,赋予民间文化新的表现形式。在节目内容上,以观众的感情为纽带,从大众兴趣点切入。在节目形式上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的关系,民俗特性与传承人物的关系。采用原生态再现、情景式展示、故事化叙述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民间文化宣传的形象性。在对民间手工银制佩饰文化宣传中,面对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无数个形态各一、寓义独特的静物,我们节目策划人,以几代传承人的故事为主线,调动了人物、实物、口述来佐证所有灵动元素,把几代传承人在文化和技艺坚守中,面对市场经济冲击的困惑和与现代文化对撞中的酸甜苦辣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在与传承人的同悲同欢中,在传统佩饰经历的世态炎凉史中感悟到民俗的社会意义。

4 多维视角,展示底蕴。民间传统文化被学者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首先,因为它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如民间文化中推崇的“知耻、知愧、知恩”的良知意识,奠定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底色。对于民间文化育化民风、民德的功能,我们有普遍的认同。但对民间风俗中所承载的科学意义认识不够。如对“放鞭炮”这一民俗的认识,起初作为扫悔气或图喜庆的一种习俗。常见于国庆、家喜,再后延用到奠祀、求佛。近年来,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小言“黄帝内经”》一书中阐明:古人放炮的科学意义在于杀菌,净化空气。包括端午节家门插菖蒲、喝酒、吃棕子都与杀菌、健身防病有关。由此可见,源于生活的民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赋有多元的含意。在民族传统文化宣传中,我们必须多维思考,多角度地宣传其精神、文化的科学性,增强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力。

第8篇

今天查字典为大家介绍的是小学2016中秋节活动总结例文参阅,希望能满足各位的阅读需求,更多精彩的内容尽在这里,欢迎查阅。

为使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祝泽小学于9月19日——26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活动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精心设计内容,广泛宣传传统节日,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节日氛围,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各班级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主题班会。特别是六年级很有创意。活动以智力比拼的形式进行,老师巧妙地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传统习俗、诗歌等以智力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的最多。获胜者老师给大家分发奖品——圆圆的月饼。同学们惊奇地接受这节日的礼物。品尝着甜甜的月饼,分享着节日的祝福。

与此同时,各班还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精心设计,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节。绘图过程中,同学们小组间团结合作,利用周围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灯谜等传统文化。

学校广播站则播出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中秋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节目中通过讲中秋的故事、说中秋的习俗、赏中秋的诗篇、送中秋的祝福等,让全校师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

除此之外,各个班级通过组织农民工子女、留守学生打亲情电话、吃月饼、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小品、歌舞等活动,让同学们知道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

总之,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9篇

[关键词] 广告文案 传统文化 价值观念

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有效地传递商品信息或企业形象信息,促进产品的销售或企业形象的建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民族所体现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道德情感等都会有所差异,而人们总会受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广告文案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广告文案要尊重受众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而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追求塑造崇高人格,崇尚和谐,重视爱国主义,注重等级秩序,家族观念较为浓厚,仁义、道德、道义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广告中如果能艺术地体现本民族的价值,其影响范围和力度都是很大的。在广告文案中营造家庭祥和、夫妻恩爱、怀念故乡的氛围容易引起受众的认同,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的广告作品能引起人民的共鸣。南方黑芝麻糊的电视广告怀旧篇在中国老幼皆知,其广告语“南方黑芝麻糊,抹不去的回忆”具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和浓郁的人情味,它蕴涵着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一种怀旧情绪,恰当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调,受人欢迎自在情理之中。反之,如果背离了价值观则将遭到人们的摒弃与批判。飞利浦的一幅广告的画面是一名男子手持飞利浦移动电话,一屁股坐在长城上,画面中的长城微缩成小小的模型而男子则成了巨人,一大一小行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再加上广告语:“掌握精华,驰骋天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将长城玩弄于股掌之上,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雄厚的力量,是不可贬低和损害的,这则广告侵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后来被责令停止,其制作公司亦做出书面检查。

二、广告文案要遵从受众的风俗习惯和

同样,对于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广告文案应该去适应他们,利用他们,而不是要去改变。风俗习惯不是一时产生的,而是有着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也是如此。在广告文案写作中与其改变它们不如顺从它们,再去寻找切入点。中国人偏爱红色,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COCA-COLA在本土化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消费心理,尊重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开展了“可乐红色真好玩”的主题活动,成功地利用中国人的吉祥色彩。广告文案若是肯定了信仰习俗,则广告信息能在其民族中顺利传播,获得认同并引发兴趣。某地毯商利用虔诚的穆斯林经常面向圣城麦加朝拜,巧妙地将指南针设计在教徒日常祈祷用的地毯中,使麦加的准确方向顷刻可以找到,这个举措使新奇的地毯一抢而空。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敬仰之物,宗教中的一些规定对教徒们有很大的影响。“入乡随俗,入国问禁”是一个人初到某地首先应该做的事,也是广告文案撰稿人必须关注的一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同一广告的接受能力有巨大的差异。贝纳通曾推出的《牧师和修女》,用牧师亲吻修女来表达爱可以战胜禁忌,跨越障碍的主题,虽然在英格兰获得当年的欧洲广告奖,但他明显的违背了许多人的,在宗教影响较深的国家引起了抗议。广告文案若是违反了社会规范就会遭到惩处,曾在中国十分走俏的名牌产品“白象”电池,在英国却无法销售,因为“白象”在英语中的意思是笨而无用,所以其在英国的销售情况可想而知。同样,畅销的“夜莺”牌收音机到日本却无人问津,夜莺的歌声是美丽的!奇怪之余,人们发现夜莺在日本还另有含义,他是的代名词,那么声音再动听的“夜莺”牌收音机也无人买了!

三、广告文案必须符合受众的道德情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和道德情感。传统道德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道德情感的认同是中国人心理的重要特征。首先,尊敬父母,敬爱兄长是以孝、悌为根基的血缘亲情。中国人特别看重家庭亲情,追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静心口服液的广告,用了儿子、女儿、小夫妻拍了三则广告片,整个广告,特别是广告文案表达了子女对妈妈的孝顺,其旨意即将某口服液送给妈妈,让妈妈睡得好,“心情好的像朵花”“像我一样美貌如花”、“天天美貌如花”等。有网友发贴讲“我早上必看的广告……看完之后心情好啊”。大多数人都喜欢这广告。同样,另有一则广告也是倡导孝敬父母老人的,但是他反复地说“……收礼只收……”还弄一大群人在电视上大喊大叫,让人看了就头痛!这时,讲的已经不再是孝心,而仅仅是送礼之风!其次,在家族之外讲求忠信,追求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广告文案要表现 “亲如一家”、“情同手足”这样理想的人际关系。有一广告语不仅获得了台湾首届广告流行语金句奖,而且获得了台湾第三届广告流行语永恒金句奖,这就是 “好东西当然要和好朋友分享”。它不但促进了产品的销售,而且为改善人际关系,增进朋友间的友谊出了一把力,成为影响深远经久不衰的社会流行语。

总之,广告文案写作的直接目的是介绍商品信息,但为了推销商品劝说购买,广告文案的创作也应包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要追求较高的文化品味,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起来,才是消费文化的完整体现。广告在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下,有效的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树立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综上所述,广告文案撰稿人一方面必须关注受众的文化环境,使广告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另一方面必须防止让消极的文化因素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并努力使积极的文化因素在社会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实施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学校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 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 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第11篇

幼儿园庆祝端午节活动方案(1)

一、背景材料: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幼儿园庆祝端午节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第12篇

关键词: 礼品包装 传统文化 运用

二十一世纪,礼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中华民族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礼尚往来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了。任何设计都是在一定文化下参与、制作、展开和完成的,是历史对文化的认可。因此礼品包装中蕴含了或多或少的文化因素,营造出一种和谐、舒适的文化氛围。其中传统文化的因素占有很大一部分。传统文化因素对其礼品包装设计可以从材料、色彩、图案纹理、印章及文字、古文及传统元素的运用五大方面体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渲染效果,也可以使送礼者和收礼者之间起到无声交流的作用,以此表示对收礼者的尊重。

1.礼品包装的起源及发展

礼品包装起源于十八世纪末,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和改变。今天所说的礼品包装设计并非单指某一特定的领域,它应是多元化、全方位的包装设计类型[1]。好的礼品包装的评判标准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包装的形态和包装所用的材料。现在所用的礼品包装材料已从过去的天然材料、单一材料发展到现在的复合材料,包装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设计出针对销售的包装,才能使中国的商品在国际的市场上赢得赞誉。

2.传统文化因素在礼品包装的运用

在当今社会中,礼品包装上所运用的元素越来越多了。礼品包装上的民俗文化因素的运用,有一种人情味、乡土味、自然味,使礼品在包装上更有亲切感,提升了在包装设计形象上对消费者的感召力。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之间的风俗差异,要设计出好的礼品包装则要了解、认识不同风俗下灿烂的传统文化背景。

2.1礼品包装中材料的选择

现代礼品包装注重从自然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感受中亲近大自然[2]。这些自然材料对于现在的礼品包装设计是极具益处的,这样能使购买者感受到传统的气息。古代运用的包装材料非常有限。天然的材料还可以挖掘出独特的品质,如竹、麻绳和椰子壳、芦苇叶、贝壳、葫芦等,体现礼品包装在材料上单纯而又自然的风格,都对现代礼品包装有极大的益处,此外还能使消费者及收礼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气息,倍感亲切。

2.2礼品包装中色彩的选择

礼品包装设计中色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件商品给消费者最初的印象就是色彩。“远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是美感中最普及的形式,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3]。民间色彩中有许多吉祥的色彩,如富贵红、丰收黄、吉祥紫等,表面上都能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消费者得到深层次的满足和肯定。如喜庆礼品包装大多采用红色、代表吉祥的大红灯笼、黄色紫色等纯色使人产生兴奋之感,从而产生购买欲望,非洲人采用的颜色都较为饱和度较高[4]等。在民俗文化礼品包装设计上大多采用本国具有象征性的色彩,使消费者及收礼人看到这种象征性的色彩就能联想到一种或某种产品。由此可见色彩在传统的礼品包装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3礼品包装中传统图案纹理的运用

在传统图案上,前人也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些图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寓意[5]。在礼品包装中无论是固定的图案还是起着装饰作用的图案,都表达了人们心中各种各样的美好祝福。对于传统图案的利用,首先要有深层次的寓意。如月饼盒上的月圆象征中秋人团圆,水果苹果象征平平安安,中国结象征吉祥如意,还有吉祥神包括福、禄、寿三星,财神、喜神、灶王、月下老人等,是传统观念中幸福的使者[6]。并且在造型上具有完整性和对称性,这是我国各民族相对保守的体现。还有一些纹样也极具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色彩,如青花纹、彩陶纹、青铜纹等。传统的吉祥纹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达人们期盼吉祥幸福、追求和平富裕的共同心愿。

2.4印章及文字在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在礼品包装的设计中,传统因素的素材非常多。这就要依据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名族和不同的风俗习惯等,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收集资料、研究和整理。现在许多礼品包装设计中经常会有印章和字体变形的传统风格艺术的体现。不仅在外包装上增加了商品包装的美感,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品的文化气息。

2.4.1印章在传统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印章在礼品包装中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利用印章装潢画面,解释说明特定的内容可以增加包装的美感,成为画面中一个重要部分,如运用到传统的土特产品中。将印章运用到一些传统的商品,用来增加民俗民风的美态,可以在礼品包装上获得更加理想的艺术效果,带给人们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将印章运用到传统商品的包装上,和其他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往往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4.2文字在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文字是信息传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字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反映着国家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7]。文字包含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给人们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在礼品包装中,文字和容器的造型共同营造了礼品的文化底蕴。当文字与图形、色彩一起出现在包装上时,作用则更多的是形式美。文字来源于图像,所以文字具有高度的装饰性,也具有浓烈的文化气韵,消费者极易接受,因此结合不同的礼品包装,把文字的变形运用到礼品包装设计中具有很好的渲染效果。文字有着直观表达信息的特点,很容易营造出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礼品包装上,在文字方面所花的心思是不容忽视的。

2.5古文及传统包装的运用

在包装礼品设计中,古文和传统的符号运用也可以加深其商品的乡土味、自然味。在视觉构成元素上,古文和添加传统元素,给礼品包装新的生命力,同时使某些民族的消费者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加销售额。

2.5.1古文在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古文就是古代汉族的语言,而没有被翻译成白话文的文言文,一般很少用于礼品包装设计,只有在名贵产品、药材或极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才有涉及,一般只作装饰性的文字,并未起到解释说明产品的作用,但是其字体却很引人,从而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2.5.2传统包装的运用

有些产品的包装会别具一格,用来增加产品的文化底蕴。如我国民间应用极普通的“八角包”,是用于包装各种土产、药材、糕点,在饱满的具体量感的斗方造型上附以小方红纸,于是朴素的微黄粗糙的纸和红纸搭配,一种喜气便跃然而出[8]。在传统礼品包装中给消费者简单明了的视觉信息,是各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所积累的社会文化产物。利用传统礼品包装的商品是极具有民俗特色的,而这些土特产就伴随着礼品包装一同传达给对方。

3.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尽管礼品自古就有,但是礼品包装上所运用的元素却是纷繁杂乱的,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传统包装元素,不断探寻那耐人寻味的传统文化,寻求更多的未被发掘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合理地运用到礼品包装设计中,增加其形式美感。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特征,正是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精髓所在。我们要将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合理利用起来。现代礼品包装设计应汲取传统艺术文化的优秀基因,在礼品包装中很好地体现出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也使传统文化借助礼品包装传播于世[9]。

参考文献:

[1]于琼,刘莉萍,郭国强,万彤.现代礼品包装中名族风格的讨论.包装工程,2007,(02):170-171.

[2]王娟.礼装设计的文化特征.包装工程,2006,(10):189-191.

[3]席彬.民俗文化与礼品包装设计.中国包装,2008,(05):45-46.

[4]卢韵.礼品包装的形式和心理.设计院,P77-78.

[5]李锋,王智鸿.谈我国礼品包装的现状.艺术理论,2007,(10):168-169.

[6]席彬.论礼品包装设计的情感传达.包装与设计,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