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面设计课程教案

平面设计课程教案

时间:2023-10-09 16:1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设计课程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平面设计课程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课程网站;网页设计;布局;模板;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944-03

The Construct of Course Website of Graphic Design

MA Qiu-fang,ZHANG Bo-lun

(Qingdao Hu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Info-Engineering Faculty,Qingdao 266427, China)

Abstract: Network-based teaching is possible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ampus network.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s establishment of website in teaching reform. It is focus on the necessity, loc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ebsite. The principle in the website design with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and web page design software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keys such as update of the website are also given in the paper.

Key words: graphic design;course website;web design;layout;template;streaming media

1 网站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我校的校园网已经建立,由于教学信息资源的匮乏,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建立相应课程的教学网站势在必行。

教学网站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借助于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平面设计课程是我校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网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

2 网站的前期准备

2.1 需求分析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网站的浏览者是教师和学生,需要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供学习者使用,提供课后习题以检查学习效果。此外,网站还应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有信息反馈和实时或非实时交流的系统。

2.2 风格定位

课程网站的风格应当美观大方、简洁明了,界面的设计体现友好和谐、方便用户操作。风格取决于布局和色彩。

网页布局结构大致可分为“国”字型、拐角型、标题正文型、左右框架型、上下框架型、封面型等[1]。无论采取何种结构的网页,都应遵循突出主要内容、主次分明这一原则。本站点的网页采用拐角型结构,正文部分纵向分隔为两栏,这是一种规范理性的分隔方式,类似于报刊的版式。

网站的页面主色调为海蓝色,海蓝色令人想到独立和创造,代表着美好的未来。通过调整透明度和饱和度对色彩进行变淡或加深渐变等的处理,产生新的海蓝色的近似色彩,整个网页看起来色彩统一,又不乏层次和变化。页面中还使用了淡灰色的背景图像,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对于协调页面的均衡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2.3 方案设计

2.3.1 网站栏目及栏目简介

根据需求分析,平面设计课程网站需要建立以下几个栏目:

(1)课程简介。简要介绍了平面设计课程的性质和说明,使用的教材及参考教材。

(2)课程建设。本栏目具体介绍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手段,课程的教学特色,考核方式和课程评价。

(3)教案与视频。该栏目提供了平面设计课程的CAI课件下载,重点章节的教师授课现场视频以及说课形式的课程整体介绍视频,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或复习。

(4)学习指南。网络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不能只提供教案课件,还需要提供学习指南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2]。本栏目包括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大纲、各章节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以及课程进度表。

(5)实验实训。该栏目提供了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包括平面设计的精彩案例制作步骤以及所需素材的下载,用于拓展知识面。

(6)习题与试卷。包括各章节的相关习题、历年考题以及平面设计师认证考试的模拟试题,方便了学习者的自我检测。

(7)学生作品。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和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此栏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展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起到宣传作用。

(8)讨论区。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进行学习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以及作品展示等,该栏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2.3.2 网站拓扑图

图1为网站拓扑图。

2.3.3 确定设计工具

开发一个好的课程网站要选择好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网站的静态部分使用Dreamweaver来制作,利用Photoshop设计网页界面和处理图像,网站的动态交互部分采用ASP和SQL实现,IIS为系统运行服务器。

3 网站建设

3.1 设计首页界面

3.1.1 绘制首页草图

确定了首页各项栏目及位置之后,开始设计首页的版面,将首页做一个简单的规划(如图2所示),包括导航栏、网站Banner、正文、版权信息。

3.1.2 首页效果图

使用Photoshop制作效果图,将文件规格设置为宽度780像素,高度800像素,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效果图制作完成后借助参考线进行划分,然后使用切片工具沿参考线切片(如图3所示),并将其存储为Web所用格式,系统则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夹,保存所有的切片。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时要按照Dreamweaver表格能实现的区域进行划分,切忌切片过于复杂[1];为了整个网站风格的统一,网站中的其他网页也采用类似的形式。

3.2 创建站点

在制作网站时创建一个本地站点文件夹,这个文件夹用来存放和管理站点中的所有文件,该文件夹的四个子文件夹,分别是image、video、courseware、works,分别用来存放网页的图片、教学视频、电子课件和学生作品。

启动Dreamweaver新建站点,站点名称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网站”,本地根文件夹则设置为上面所建的本地站点。

3.3 网站建设中的关键点

3.3.1 网页的布局

网页的布局方式一般有:表格布局、框架布局及层布局。本站点中的网页采用表格布局,表格比较容易设置和定位,方便管理调用,比较适用于排版统一的网页[3]。不采用单一层进行布局是因为层的绝对定位方式导致网页的稳定性不高,层的位置会跟随显示分辨率的变化而移动,造成页面混乱。

3.3.2 模板和库的使用

由于网站中所有网页的布局和界面大体一致,在制作和修改网页时借助模板减少重复的工作量。避免了相同部分的输入,而且在更新网站时,只需修改模板,系统就能自动更新基于这个模板的所有网页。

此外还将网页中的内容的许多共性部分(如版权信息等)定义为库元素,将其应用在每个页面需要的地方。与模板类似,当相关信息发生改变时,不必每个页面都进行修改,只需修改库元素就会自动更新全部网页。

3.3.3 锚点链接

实验实训、学习指南、学生作品等网页的特点是内容分类多,但各项包含的内容少。如学生作品分为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七个分类,而每一类展示的作品只有八幅,这样就可以在页面的右侧设计一个内部导航条,为其添加锚点链接。

这种设计方式是将全部内容放置在一个页面上,浏览时利用锚点在同一页面的不同位置进行跳转。这样一来,在浏览不同类别的内容时无需打开新的页面或刷新页面,提高了浏览速度,而且维护方便,省去大量重复代码,减少了文件容量。

3.3.4 流媒体

教案与视频页面需要将教师授课视频上传至网站,考虑到传输网络的带宽、观看者等待时间和视频分辨率等因素,将所有视频统一转换为Flv格式。Flv的全称是Flash video,是一种流媒体的格式,边下载边播放,形成的文件较小,加载速度快,分辨率适中。

3.3.5 以学生为中心

在网站的规划和实现方面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例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进度和学习目标,并配合难易度不同的课件、教学视频以及课后习题;在讨论区设置教师答疑版块,集中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设置反馈意见电子信箱,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网站栏目和内部导航条的划分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3.6 网站的更新

一个好的课程网站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不断更新维护。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课程网站,但是建成后没有后期的更新维护,成了“一建了之”的工程,降低了网站的生命力,没有达到促进教学的最终目的。

平面设计课程发展速度很快,软件不断升级、国际流行设计不断变化。笔者刚接触Photoshop时的CS版本升级到现在CS4版本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增加了几十项功能。为了让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吸纳最新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完善的教案、习题、视频等教学资源[4],并将讨论区里优秀的学生原创作品提炼出来充实到网站中,实现网站的滚动建设,延长生命力。

4 总结

课程网站的建设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网站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一年的运行证明效果良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课程网站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智丰电脑工作室.Dreamweaver8网站设计制作入门与提高[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90-292,298.

[2] 王向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网站设计和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51-52.

[3] 王凤兰,赵应旺.花卉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站的构建初探[J].农业与技术,2007(7):164.

第2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创新能力培养

一、平面设计教学的地位

平面设计课程是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借助图形图像处理、矢量图像制作等多种软件实现平面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旨在为企业的产品进行平面宣传,发挥广告效应。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学生胜任平面设计师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是平面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平面设计师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面设计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适应新环境,创造新的未来,同时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平面设计师平时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平面设计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启发和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平面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自主更新自己的知识。可以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平面设计师来说刻不容缓。

1.教学内容需要创新

在平面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注重高科技、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充分运用,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内容要注重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按照软件的商业应用精心设计几个大的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小的制作,设计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引入软件新的功能,使学生保持求知欲和创作欲,这样其才有学习的动力。设计的项目如产品形象设计,包括名片、企业Logo、卡类、请柬等,其他类如喷绘广告、灯箱广告、图像合成和Web图像等。这些项目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与制作,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和走访相关企业完成真实的项目,遇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讨论和教师指导加以解决。这样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平面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从教育教学方法入手,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避免学生一味地利用软件照抄照搬,这样根本不会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具有创造性,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采用最新的综合案例,让每一位平面设计学习者都能发挥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思路。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不能让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实际运用,要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思想。因此,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摆在教育者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3.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参加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对平面设计师来说尤为重要。学到的知识不运用到社会实践中,那么知识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所谓眼看千遍不如手摸一遍。充分发挥高科技、多媒体在实践中的运用,同时要寻求一切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参加社会实践对平面设计师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平面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设计师在以后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其能够适应各种困难和挑战,符合社会要求,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平面设计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摆在课程培养目标的首位很有必要。教师要在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有效教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进而为其今后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创造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来泉.把创业教育切实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2]董燕.试论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10(9).

第3篇

【关键词】 微课 对比实验研究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概括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①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②教师一对N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不能兼顾的所有学生,不能及时解答学生问题,最终导致问题的积累与学困生的产生。

二、对比实验的研究过程

1、实验对象。选取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13级2班和3班作为实验对象。这两个班班级情况相似,录取分数基本相当,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可以认为基本相当。专业相同,开设的课程和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基础可以认为基本相同,第一次实验对其进行检验。为了尽量避免班级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采取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

2、实验准备。《InDesign排版艺术》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为检验微课的教学应用效果,选定这门课作为对比实验的实验课程。选取教材《2.1绘制卡通图标》、《3.1绘制信封》和《5.1制作化妆品广告》为课程内容,并为《3.1》和《5.1》先准备好微课视频、学教案和课件等。

3、实验过程。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学期初一次,学期中一次,学期末一次。第一次实验目的是检验两个班班级情况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第二次2班为实验班发放微课视频,3班为控制班不发放微课视频,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一样。第三次3班为实验班发放微课视频,2班为控制班不发放微课视频,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一样。

统计三次课的学生提问人次、老师答疑人次和学生作业完成人次。实验过程中为保证数据记录的准确,2班和3班都安排了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和观察实验效果,2班实验人数37人,3班实验人数36人。

4、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初步整理数据得表1。计算学生举手率、教师答疑率、作业完成率得表2。

1)第一次实验三率,完成率两个班相差很小,可以认为实验的两个班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相当,处于同一水平。

2)第二、三次实验的横向比较。第二次实验,实验班是2班,因为有了微课,学生举手率实验班低了36.9个百分点,老师腾出了时间与精力,答疑率实验班高于控制班,作业完成率实验班高出33.7个百分点。第三次实验,实验班换为3班,学生举手率仍然是实验班低了28.9个百分点,答疑率实验班高于控制班,作业完成率实验班高出29.2个百分点。

3)班级纵向比较。2班纵向三率比较,同是2班,用了微课和没用微课差异明显。前者比后者举手率低了32.5个百分点,作业完成率高出32.4个百分点。3班纵向三率比较纵向表明,用了微课与没用微课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前者比后者举手率低了33.3个百分点,作业完成率高出30.5个百分点。

三、对比实验的研究结论

3.1 结论

从本次实验来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都显示,微课的应用是有效的。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提升明显,举手率下降明显,大大改善了教师疲于解答学生课堂提问的情况。微课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指导作用,因此,鼓励教师用微课减轻自身课堂负担,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2 建议与反思

(1)关于微课的选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微课适合简单的知识点和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实践证明,微课用来预习和复习重难点很有帮助。(2)关于微课的视频时间,短小精悍是微课的特点,不能太长。学生可随用随点,随时随地,哪里不会点哪里,甚至可以实现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文件短小还方便共享与上传下载。(3)关于微课的制作,制作微课要有剧本,至少要有草稿。如有字幕则会更好,更有助于观看者的学习,但会加大制作者的工作量。制作方法上,对于像《InDesign》这样的软件操作类课程,可用屏幕录制法制作微课,学生使用时就如老师手把手教一样。另外,微课若配上相关练习、使用建议、点评等效果会更好。

参 考 文 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第4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

很多中专学校都开设了《Photoshop CS平面设计》课程,但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则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实践和总结。

1 《Photoshop CS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教材整合。老师讲课更多的是跟着教材上课,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陈旧的教学模式。仍采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技能逐项讲解,苦口婆心地传授吸引不了他们,一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会慢慢从教师的思路中开小差溜掉,一部分学生即使坚持到了最后,往往也是只学会了课内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只会模仿做课本例子,不能将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与今后岗位要求相适应。

2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引入“项目教学法”,从案例入手引出问题,从实践到理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1项目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制定课程总体目标,宗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图像的设计、处理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下一步的多媒体技术打下基础,按照能力、知识、素质目标的组成方式将总体目标再次细化。

2.2选取项目。选择一个贯穿课程内容的项目,比如选择“关于学校宣传广告手册制作”或“婚纱影楼宣传手册制作”等作为综合贯穿项目,主要原因:①宣传手册的制作是平面设计中应用最广的项目之一;②宣传广告的业务能涉及到大量处理图形图像的知识点;③完整的手册制作是毕业生有可能从事的岗位之一。

2.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①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班级人数的多少、学习层次的差异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利于形成合作、自律的良好氛围,从而有便于学生的探究活动。②下发项目任务书。其中包含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对应的考核分值、奖励等信息。让学生明白课程任务的重要性以及维持学习的热情。项目开始后,在课堂上,我首先用图片展示本次课需达到的目标,然后讲解基本知识的重难点,剩余的时间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完成任务,宣传手册封面制作和封底制作中,不提供成品,留给学生最大的创造性发挥余地,要求学生用学期所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自由完成。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完成组内任务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组内、组间互助,学生能发现自己思维方式、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等方面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利用各种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4随堂评价。依据“项目任务”书中对应的任务,对项目完成情况酌情、恰当地作出评价,顾及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优秀者更上一层楼的表扬、后来居上者的鼓励等使每位学生均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愉悦感,让整个学习过程在轻松快乐中渡过。

3 对教材进行整合

梳理知识体系PHOTOSHOP课程知识层次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选区、图层、路径、通道与蒙板、图像色彩处理、滤镜和GIF动画制作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来按教材章节上课的模式,根据阶段教学方式重构知识体系,将部分知识融入到3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个阶段为工具熟悉阶段,形状构建,图像的合成等实例。第二个阶段为模仿创作阶段,主要选择包装设计、封面设计、网站动画制作等实例。第三个阶段为主题创意阶段.主要选择当前社会热点新闻、校园活动等主题,由学生自主创意。第三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师生共同为完成某一工作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项目实例的选编上,要选择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比较有实用性的项目,然后以项目案例来驱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书籍封面”为例介绍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

4 建立教学资源库

4.1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专学校一线的计算机教师,掌握有大量的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比如,电子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软件、学生作业或作品、教学实例、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论文等等。只要能加以整理、进一步的改进、优化,以教学资源库的形式来保存、共享、运用这些资源,日积月累下来,建立起相当充实的教学资源库。既可以实现相互交流学习、便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4.2与其它兄弟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多与其它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既有利于发现自己的短处也有利于认识自己的长处。如果看到别人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做得更好,就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5 改变评价方式

第5篇

设置并建立一个设计真实任务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如,在讲授Photoshop课程中照片修饰这一单元时,除了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模拟真实任务情境。针对“照片修饰”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把情境设立为“某影楼的设计部门”,教师与学生则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转换身份为“设计总监”及“美工”,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练习工具的操作。与此同时,在实践课中逐渐增加设计任务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学生的工作量以贴近“实战”的情境。建立情境的重点在于针对不同的课题设立不同的情境。根据Photoshop课程中各种课题的特点,一般可以将课堂情境设置为“影楼”“图片社”“平面设计工作室”等。对于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课题设置,如动画专业在Photoshop课程中可能会学习到GIF动画的制作方法,所以也可以将情境设置为“某网络公司设计部门”“动画工作室”等。相对而言,学生在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更容易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软件的练习过程中会普遍带有主观情感,从而促进创意思维的建构与养成。

二、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协作,有益于增加学生的创意主动性

从“教学”这一词语中不难发现,“教”与“学”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教”是教学活动中的矛盾主要方面,教学设计控制着课程节奏快慢、教学方向,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是教学中的矛盾次要方面,特别在固有的教学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一方。但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学生来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调和“教”与“学”的矛盾,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学生的协作是调和矛盾的有效手段。思维教学专家德波诺指出,“学校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性的,都有正确答案,且给出必须信息,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没有准确答案,还缺少有关信息”。①于是加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协作、互动、碰撞,则可以激趣引题,激发学生的创意主动性。

三、通过交流,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检测自己的技能

这里的“交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与安排下,学生与设计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真实设计情境下的软件操作观念。平面软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一般的软件教学仅仅是简单传授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不注重软件使用的思维过程。有经验的艺术设计从业人员都可以体会到,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解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是指,使用软件达到某一种效果,在各种方法中选择最为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如Photoshop软件中必备的抠图技能,熟练掌握抠图技能的人员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抠图方法。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是一种基于熟练掌握软件功能基础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上文提及的两种层面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在情境中初步建立具有创意意识的软件观,并明白创意思维不仅作用于设计同时还作用于软件操作的过程。

四、帮助学生进行软件课程的意义建构有助于创意思维的培养

课程意义的建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学习者对于课程学习的自我反思;第二,授课者对于教学成果的客观评价。首先,“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不是随意的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②所以,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在学习成果的比较中,得到学习经验的积累以及学习过程、方法的重新建构,对自己的行为、创新意识、执行途径等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否定或者自我肯定。其次,授课者需要在课程中进行作业的阶段性以及最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从立意到制作方式、从思维方法到执行手段、从学习方法到自我反思均须给出指导性的客观意见及建议。这要求授课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探知、关注、了解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辅导、提示、点拨、帮助、支持,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意思维的重新建构。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师的客观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五、由教师加强课程间的联系

这里所指的“课程间的联系”有两层意思。第一,平面软件课程的承上启下。所有课程的设立均不是孤立存在的,平面软件课程也是一样。所以,教师需要在授课之初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教学大纲精心编写教案,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能更好地认知当前所学的课程在知识结构中的位置,活用已学到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意思维的自主能动性与学习主动性。第二,平面软件教学的跨学科意识。平面软件绝不是仅仅针对某一项或两项学科的。所以,教师可以打破学生初期狭隘的理解,将平面软件的使用置于整个艺术设计领域中,让学生领会平面软件的使用在不同的学科间是具有交叉性的。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交叉,达到在平面软件学习中建构创意思维的目的。

六、总结

第6篇

【关键词】photoshop 实践教学 改革措施

《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主要是计算机各专业的必修课,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这门技术。掌握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实践操作环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迫在眉睫。笔者从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如何进行《photoshop》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高职高专《photoshop》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photoshop》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开课面较广,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目前《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已达到一定效果,但笔者认为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主体的认识问题。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带”实验而不是“指导实验”,即实践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

(二)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时间分配偏多,实践时间分配偏少。因此理论教学要尽量精简,将时间用于实践创作。

(三)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显得单调、过于偏向技能性的训练,而缺少设计性、创新性,而且课堂案例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偏差,所以要尽量以行业实践案例为指导。

(四)上机实训的问题。在传统上机实训课中,训练内容过分偏重于基础训练,主要以“模仿”为主,主要依据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的内容,学生 “依样画葫芦”进行训练,没有自我创意。

(五)考评方法的改革及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材内容、加强教学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增进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photoshop》课程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对《photoshop》课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提出了以下五条改革措施。

(一)改变教学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始终处于主置,而实践教师则处于为实践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创新。

(二)理论课和实训课课时分配改革

本着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为特色,理论教学要适度。重点培养学生的photoshop职业技能,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应用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将理论课和实训课时间分配比例可以调成1∶2;

(三)《photoshop》课堂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设计优化,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教案,源于教材而不依赖教材。将photoshop的教学分为四个教学单元:基础知识、图像色彩的处理、滤镜的使用、综合实践。其中综合实践课又贯穿于每一教学单元中。在课件制作,课堂演示中用到的图片要精心挑选,以使课堂更生动,教学效果更理想。为学生展示各类平面设计作品,包括海报、招贴画、广告等,让他们了解各类平面设计作品的特点,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在教学方法上,精心设计教案,大量采用案例法。案例的选择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案例法能将需讲授的内容化解到具体独立的实例制作中,避免注入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自的风格,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2.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让课堂与市场需求更贴近,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项目驱动教学中的项目要与市场需求相贴近。加大行业实际案例的比例,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好这些任务的多少及顺序,使得任务之间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过程,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认识。

(四)学生上机实训改革

1. 采用分段式上机实训方式

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分段式实训方式,一是熟悉软件阶段,二是模仿创作的阶段,三是自我创意的阶段。通常也把这三个过程理解为入门、提高、精通。

(1) 入门阶段。首先教学生学习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各种工具的使用、菜单命令的使用、图层、通道、路径、滤镜的使用等。本阶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具体用法,不过度追求复杂的综合案例的制作。

(2)提高阶段。学生经过入门阶段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做不出作品。主要缺乏创作思路,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模仿创作。模仿初期,搜集有详细步骤和参数设置说明的经典案例练习。此后继续进行案例模仿,但只给出最终的效果图,提示主要工具和命令,不再有步骤和参数说明。当模仿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看到广告、logo、海报等,不需要提示就会想到要完成这个作品的制作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命令,应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能够用所学知识将其模仿实现,并可以通过方法完成。

(3)自我创意阶段。模仿学习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变化,这时就进入自我创意阶段。《photoshop》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能自己设计作品。在该阶段,让学生分小组参加各种设计赛事,插画、海报、设计广告、logo等,这样学生可以学到完整的设计制作流程,增进团队精神,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提醒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研究,尽可能的减少定向思维,鼓励学生既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整自己,提高创作水平。

2.从实践教学过程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挖掘“例子”, 并学以致用

围绕如何用photoshop处理数码照片这一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如何处理曝光不足的照片,如何消除照片中的红眼,以及调整偏色照片和制作艺术照等内容。学生觉得知识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体系的改革方面,从考试、考证相结合的考核体系,逐步过渡到“以上机考试和项目作品为主。”的应用型、技能型考评体系。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三种形式,并且结合学生的各课程模块分阶段考核成绩,综合评定教学效果和质量。以“评”促“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三、总结

本文在说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photoshop》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的目标,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手段、上机实训、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1.在对IT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建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与企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的课程内容,并注重与企业联合开发核心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将行业、企业的焦点、难点问题融入课程,体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性。

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推行“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质人才。

4.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优化信息资源库,提高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素质提高,重点是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

6.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升级实习实训设备,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创设优越的实习实训环境。

二、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形式,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互动、真实演练,学生以企业员工、学徒身份参与生产过程等形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

2.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创新

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技能,制定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适应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用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创新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梯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优质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

3.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

根据IT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完成核心课程建设相关校本教材的编写,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团队,落实教材编写负责人,编写《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三本适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训的校本教材。

4.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核心课程的声像资料、课件、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平台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平台、平面设计实训系统的建设,提供较完善的网络与服务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国外进修、国培、省培、专业或行业研讨、下企业锻炼等多种渠道,制定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和措施,培养专业带头人,引领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前沿知识,在专业建设中起到带头的作用。

2.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在职进修、企业岗位实践、外出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使其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带动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3.“双师型”教师培养

以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制订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培训制度、实践操作考核制度。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通过“学生工学结合、协助企业完成订单”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平面设计实训室;增加和补充理实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使其成为工学结合的载体,使计算机实训室不仅用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满足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并力争为培训学员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IT行业、用人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合作,通过人员交流和体制创新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模式,满足学生專业实习和人员培训的需求,同时也为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2.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进一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本专业将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加大校内教育资源共享的力度,以“校内短期培训班”的方式,以社会青年为招生对象,加强与劳动部门的联系,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点,积极开展职业技能上岗培训,并直接输送人才到企业就业。

三、结语

通过建设,力争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打造成具有中职示范性的重点专业,带动周边城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带动IT产业的发展,使我校成为滁州市计算机应用行业技能人才的优质输送基地。

参考文献:

[1]宋艳芳.浅谈我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7).

[2]吕娥.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

第8篇

Kinect技术的产生标志着人机互动掀开新的篇章,但是目前体感技术本身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应用方面也受到了限制。广告设计专业在新媒体时代下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文章将Kincet引入广告设计教学课堂,使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基于鼠标和键盘的接触式

人和计算机交互模式,逐渐会被过渡到非接触式的体感交互模式。这种交互模式更接近人的日常行为,通过动作、手势、语音等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在这种体感的交互模式中,kinect因不需要额外的穿戴电子传感器产品而可以直接完成人机交互而深受欢迎。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堂课下来,将本来应该为主角的学生牢牢的捆绑在课桌上,而本来应该为配角的老师却往往唱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Kinect技术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肢体动作,参与到课堂上来,特别广告设计类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kinect的设备与专门的装置进行互动,直接看到实际的设计效果,从而对广告设计的色彩、内容进行修改,对广告效果进行预测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Kinect是微软在2009年6月2日的E3大展上,正式公布的XBOX360体感周边外设。Kinect彻底颠覆了游戏的单一操作,使人机互动的理念更加彻底的展现出来。它能捕捉操作者全身的动作,用肢体来代替游戏操作工具,并且可以捕捉声音,全方位立体式的指挥系统运行。微软发明kinect的本意是用在游戏行业上,但是Kinect的应用显然不只是在游戏上,现在已经用到各个行业中。比如广告产业、教育教学行业等、试衣镜、运动捕捉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Kinect不足之处

1.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比较高。因为Kinect产生的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占用资源比较多,普通低配的机器没办法及时处理这些数据。

2.有延时。相对于接触式交互模式来讲,Kinect技术有相当长的时延。

3.Kinect技术目前对动作的支持还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距离方面,Kinect只能捕捉1.5-3米之间的动作,在这个范围之外,动作的信息误差比较大。二是动作幅度和旋转角度有限。

三、广告设计课程的特点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广告设计专业,因为在长期的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在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及功能等相关因素无太大区别的情况下,如何推广产品成了该产品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正在由产品科技含量控制市场转向产品设计和广告设计及推广来控制市场。由于现代广告设计专业在我国目前还是比较新兴的学科,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目前先进的设备和广告设计专业结合不够,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科研的需要,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另外,目前的广告设计专业随意性比较大,轻理论重实践,大多仅局限于美学观点和表现方式的阐述,并不能真正从内涵上来表达效果。传统的广告设计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由于近年来传播媒介的发展,广告形式从以前以平面媒体为主要媒介的表现形式转化成多元形式的表现方式,特别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广告媒体,不再是以前的平面设计为主的广告设计模式,这就给把Kinect引入广告设计的课堂带来了契机。

四、与Kinect结合及课程设计

Kinect技术的产生的本意是为游戏操作者提供方便,但是这项技术产生以来,其在数字媒体广告方面的应用远远超乎了微软的想象。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型企业如:东风日产、银行、可口可乐、蒙牛等,运用体感技术制作的互动广告设计深入人心,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通过体感设备让消费者参与互动,消费者反应非常热烈,很好的达到了广告目的。如何将Kinect技术引入广告设计的课堂,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一门新的技术想要融入课堂教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做好课堂设计。在广告设计课程中采取任务驱动及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设计,对一门新的技术来讲,目前没有很成熟的教材和教案,甚至技术本身也不太成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布置任务的方式,结合多媒体及体感技术设备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感技术的教学涉及到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在软件的开发方面不是强项,我们将开发阶段分为教学软件制作、习题制作、广告设计作品制作等3个部分,在广告设计作品制作上主要以体感互动广告为主,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质量的广告设计作品。

五、教学系统架构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课下的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体感知识技术的学习呢?这就要求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接口,让学生有机会在课下学习Kinect技术。我们借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学习内容表现在网站上,网站留有学生的入口,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设备在网站继续课堂的设计和制作工作,网站上即有老师的在线演示,也包含课堂内容和习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人机互动部分是体感技术参与课程的重点部分,主要是体感互动技术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通过微软的VisualStudio开发环境进行架构,Kinect的程序集引用只能在VisualStudio2010以后的版本中才有。Loaded()和Window_Closed()函数。在Loaded()函数中声明KinectSensor对象并对其进行初始化设置。设备本实例用到了视频数据和骨骼追踪数据,其中骨骼追踪数据用来对演讲者进行姿态捕捉,而视频数据只是用来辅助测试姿势识别的结果。

添加kinectSensor_ColorFrameReadyC事件处理函数,用以显示Kinect捕捉的视频数据。Kinect技术进入课堂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加课程容量,使学生能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系统的视觉性、参与性的操作方式,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结合Kinect互动体感,更能有效帮助学生运用更严谨的态度学习广告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缪祥锐浅析数宇化校园的建设[J].中国商界,2012(4).

[2]吴国斌,李斌,闰骥洲.Kinect人机交互开发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1.

[3]王广军.基于运动捕捉数据的交互式智能控制与虚拟仿真[D].安庆师范学院,2013.

第9篇

一、教学条件方面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扩大招生,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学设备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比如实验室的建立,除了基础绘画教研室比较经济外,大部分专业都需要有多媒体设计绘图室,而一般民办高校只有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这样就引起“教”与“学”无法同步的现象。另外,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的专业,需要摄取更多的专业信息,民办高校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提供给艺术设计专业的书籍以及信息资源比较匮乏。为了教育能够得到改善,民办高校应尽可能的克服眼前困难,高瞻远瞩,为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较为完善的教学条件。

二、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方面

民办高校应根据行业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将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并创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工艺美术、动漫设计、影视制作、文化应用软件开发、建筑与工业设计等为主要门类的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珠江两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背景、地理区位、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提升。广东珠三角地区汇集了大量的大、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带动了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广东民办高校应根据行业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将广告策划与设计、创意设计、企业宣传、美术编辑、美术设计、美术教育培训、客户服务等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与质量监控方面

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可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特色课程的创建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建设。另外,院系应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领导兼课制、教案检查制、听课制、师生座谈会制、作业试卷抽查制、学生评教制、信息反馈制、末位淘汰制、工作总结制等比较完善的制度严格监控教学质量的执行。其中末位淘汰制指的是根据全面了解,淘汰教学质量评价排在末尾的教师,以此督促教师积极上进,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学模式方面

虽然创造性教育已经倡导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如今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仍然沿袭以美术为基础的传统型教育,课程设置大多实行的是“2+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两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少,求职时无法满足招聘单位的需求。民办高校应借鉴艺术设计院校的“1+3”教学模式,即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期间进行一年完整的设计基础学习,从二年级开始直至毕业进行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训练及实践。同时,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比较薄弱,应努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已有部分高校采取了从企业引入的方法,如引入企业实体,实行签订合作协议制,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引入公司项目,驱动项目教学;引入企业设备,满足生产性实训教学;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聘请该企业设计总监为学生资助创业导师,校内创建学生自主创业基地;引入职业资格考点,满足学生考取资格证需求等。民办高校可借鉴这些方法将艺术设计专业做精做强。另外可努力与企业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学生顶岗实习、将公司设计名师请进课堂等方式。使学生在练就基本功、提高学习力的基础上提升了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此外,教师下企业、兼职教师聘用、设计项目联合攻关、课程合作开发等活动的开展能大大缩短学校培养向社会用人过度的时间,使学校与企业达到双赢的效果。广东省民办高校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如果能对艺术教育观念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更新,做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准确定位专业与人才培养方案、搞好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教学模式等方方面面,那么民办高校教育就能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将教育办出本校特色、吸引更多学生选报入校之外,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为企业输送了优秀的应用性人才,也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叶桂华 单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第10篇

摘要:从当前需求出发,教师应根据职校计算机软件教学现状,理出教学整体思路,备课时,应制作视频教案,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发挥学生能动性,注重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授课时,应采用案例教学法,演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体现软件价值进行课程设计,重视学生作品的收集整理,学业评价方式要灵活。

关键词:数字视频编辑软件;教学;整体思路

随着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走进寻常百姓家,相应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迅猛发展,影视制作中,为了增加画面容量、增强画面表现力,大量的镜头需要后期合成制作。为适应社会需要,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了数字视频编辑软件课程,为使学生能掌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教师的教学必须进行有高度的设计。

研究背景分析

数字视频编辑软件教学现状目前,国内大多数中、高职院校的动漫多媒体专业都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为了紧跟市场企业的发展需求,选用哪款软件教学成为教师难以取舍的问题。而软件选定后,是单纯按照教材流程介绍软件的基本应用功能,还是高于教材进行有益尝试,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时信息量大,深度不够,只注重技能型操作,忽视艺术性知识;职校学生一般基础较差,对新知识学习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上课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复杂软件需要进行参数设置,学生很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如果作品渲染时间过长,还会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很多素材不能亲自拍摄,需要运用网络资源。

教学的整体思路 根据高职教学实际,选用Adobe公司的Premiere Pro CS3较为理想。平面设计Photoshop软件已讲过,两个界面接口风格相似,学生易于接受。根据与市场接轨的需要,对软件的各个功能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注重实用性,采用案例教学,加强深度学习。同时,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理清教学思路,为整个课程做好教学设计。笔者的教学思路有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师的课前备课,宜采用视频教学模式。同时,注重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及企业岗位需要相联系,教学内容侧重技能训练。(2)教学中注重多种软件的结合使用,并进行课程设计。(3)重视收集整理学生的阶段性作品,形成学生电子档案袋。在课程学习中,贯穿对学生艺术品味的培养。具体实施思路见图1。

教学实施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指教师的备课,还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计算机软件教学大多是分模块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作品。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查找、制作、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课堂展示精美案例,无形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大型的复杂软件,一个步骤需要参数设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制作视频教案。视频教案是将书本扁平的文字形式的知识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转化为多视角的数字化视频文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备课形式。视频教案主要是录制教师演示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技术细节,并配以解说词,制作成图、文、声、像结合的视频文件,供学生自我练习时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教学内容以多维度、多视角的方式呈现,而且学生参与程度高,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视频教案的选用,最好教师能自制,这是教师的基本功,如网上有合适的视频教案也可下载,修改后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用。教与学是师生高度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逼迫”学生做作业,进而培养学生的搜索信息、下载有用资源的能力。比如,开展“每课一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每组成员上网查找相关视频资源,将自己最喜欢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不仅欣赏了精美的作品,而且经常会碰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改变了只教知识点,不注重知识应用的教学弊端。

课堂讲授 数字视频编辑包括数字影视后期编辑、后期特效与合成等内容,授课时应参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标准”并结合文化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数字影视后期编辑的教学环节,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教学,即创造环境让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平时多欣赏短片、纪录片、电影及电视剧。后期剪辑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支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完整、连贯、流畅、精致。编辑技巧中应注意选择、稳定和检查编辑点,根据职校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这个环节可以具体的影视剧作实例,也可用Flash动画完成,比如,在一个受惊吓者的镜头下,接一个狮子吼叫的镜头,它们之间在视觉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观众肯定会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场景过渡手段分特技转场和无特技转场、特写转场、空镜头转场、音乐转场、两极镜头转场等。无特技转场通过剪辑一些经典作品演示给学生效果更明显,比如,在《钢琴课》中,全景的海边钢琴下,接特写的女主人公的镜头堪称经典。“库里肖夫效应”很好地阐释了“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无论在剪辑还是在组接中都应用极广,还有各种效果声音的应用也是很讲究方法的。这些教学内容都应以经典视频片段演示为佳。与此同时,在使用软件编辑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先模仿一些经典片段,不断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素材进行创意剪辑,充分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理论术语能够上网寻找答案,将自主学习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如,运用Premiere做字幕时,不能显示中文字体名称的问题就可以请高手指点。数字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环节应从生活实际和经典作品模仿制作开始,可将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如照相机按下快门瞬间的咔嚓、战斗场面中望远镜看对方战场形势、电视遮幅、台标、录像时正在录制的符号等表现形式制作出来。教师应注重结合经典案例将知识点讲解到位,比如,学习视频滤镜中的“色彩传递”(Colour Pass),即彩色画面变成黑白画面,原画面中突出主体的颜色却未改变,起到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单纯讲解这些,学生印象不深刻,但如果让学生观看《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烛”,作为整个影片从彩色到黑白的过渡,那效果的使用便一目了然。这个环节不应局限于教材知识,应结合数字影视后期制作人员人才市场需求与职校教学实际,介绍滤镜和插件,Premiere外挂滤镜、插件功能极其强大,效果丰富,神话中的风云雷电、下雪、粒子爆炸,《黑客帝国》中的文字雨等效果都是插件制作的。教师可以下载专业的插件并教学生安装注册,因插件大多是英文原版的,可叫学生安装金山词霸及时翻译,只要学习方法教到位,就可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想象力。

小型课程设计学习软件讲究实用价值,课程设计是检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教学信息量大,学时所限,笔者采用小型课程设计。即自定课题,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使用所学其他软件完成任务,作为一次提升自我的综合展示。比如,作品中需要原创图形与图像素材,便可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需要配音解说等音频素材和动画,可以使用GoldWave和Flash;片头、片尾的字幕设计可以使用 Cool 3D;作品渲染导出时,要考虑各种格式转换,可以使用视频转换大师等软件。这样,作品中用到的素材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拈来就用,不必浪费更多精力去网上查找。

建立学生作品电子档案袋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光讲不练是学不到知识的,平时应加强练习。为使学生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教师的评价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传统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目前,最实用、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电子档案袋评价。电子档案袋记录了所有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过程与阶段成果材料,每一知识点学习后,制作一个作品,其作品除了要教师评价,也要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最后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这样可以提升自我学习的效果,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因而也就能够使学生从满足成功需要中获得学习乐趣。在职校,建立作品电子档案袋不仅便于教师做最终评价,而且学生在实习找工作时,可以直接提供给用人单位作为参考。

教学效果评估

笔者在几年的数字影视后期编辑课程教学中做过很多尝试,最开始的教学大部分按照教材顺序讲授影视后期编辑和视频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该软件的功能分为多个模块进行详细讲解,最后通过一些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影视后期编辑的含义以及该软件的编辑技巧。教到最后发现考试时遇到综合题目,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编辑的短片毫无章法,没有艺术性可言,不能不说是失败的。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按照笔者的教学思路教下来,学生掌握和运用软件的水平提高很快。笔者以两届学生的期末综合作品《神奇山水,魅力衢州》为例,做一对比。表1是相关数据比较。

该对比表明:笔者按照教学思路,采用一定方法和策略后,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教学反思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软件的教与学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有运用其他设计软件为作品增色的能力,教师更应指导其将所学软件整合使1+1>2,注重创设环境,多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增强学生提高专业能力的动力,让学生在参与设计比赛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不仅应是技术课、艺术课,也是人文课。培养的学生不仅应是技术能手,更应有艺术家的思想和文学家的文笔,即通过观摩经典作品,积累创作灵感,同时通过文笔把制作思路及作品特色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小斌.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黄国汀,刘发奎.高职院校影视技术专业“2332”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3]杨志国.中职学校《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4]张克松.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第11篇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趋向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寻找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市场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那就是素质加能力加专长。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领域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素质和艺术设计专业素质的培养,注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等一系列教育环节,都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来确定,为社会培养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学科为主导,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1.视觉传达专业与广告学专业结合的优化整合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是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长期以来,以培养从事广告、包装等行业的视觉设计的专用人才,主要研究包装装满等视觉传播媒介外的形式美设计,而很少涉及市场的需求调研、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以及传播的内容、方式、功能和传播规律等问题。而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是一门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管理执行为主的新兴学科。它更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形象定位和广告策划与管理。同时也强调广告的创意和创造性方法的训练,主要培养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管理的广告人。如果视觉传达设计注重的是纯审美的设计与制作,那么广告学则注重创意与策划。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从事的广告、包装、平面设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单纯的广而告之和商品装满,而已扩大到企业或机构的一切产品服务及事业推广等各个领域,已逐渐成为与企业、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一部分。客观上,市场所需的优秀设计人才是既有视觉形式美的设计能力,更要懂得消费市场、消费心理、广告策划、媒介传播、经济营销和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广告学专业的内容介人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从孤立的艺术设计范围中纳人至整合传播、市场营销与视觉设计的集合体,并从传播、市场、创意、数码技术等方面注人生机,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在教学结构上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学科特点,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将课程溶人到专题设计中进行,从理论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二十一世纪,随着整个人类社会进人信息时代、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影视化等多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如何改变艺术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我系特色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新的艺术设计新体系,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在本项目立项的同时,于2001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学制四年的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学生,2(X)5年7月,首批学生将圆满完成学业,获取双专科文凭。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其应用主要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二维三维、静态动态等任意形式的组合,为艺术设计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使影视、广告、动画、网页、产品、环境乃至各种图形图像和文档设计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手绘技法和模型制作的传统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目的是将学生从传统的“绘、写、刻、印”等概念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表现的自由和便利,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全新的创作,掌握和精通计算机艺术设计的技能。经过几年的探索与不断地革新,使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课程以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复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课程于2002年7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近几年又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进行国际交流,由德国资深平面动画设计师Mr.瑙。,月Cke在我系开设多媒体与动画课程。同时派相关教师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多媒体互动课程,了解国内最新的多媒体设计信息,充实到教学中去,该课程的教学课件已于2004年9月获得江苏省高等院校优秀课件的“好课件奖”。20()3年7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能在这种比赛中脱颖而出是很不容易的。

3.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多媒体设计专业去年下半年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系组织学科建设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无锡新区及有关企业、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及有关企业、上海有关设计公司等进行调研,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通过对苏州鸿鹰动画制作有限公司、苏州宏广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圆造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单位缺乏经过高校培养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我系和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我们和这些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起讨论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并确定教学实践的时间和具体事宜,同时邀请这些公司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担任我系有关课程(例:动画造型设计、动画技法、动作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打破专业教学只有同类专业教师主讲的惯例,使学生能及进了解到设计最前沿的信息、表现形式、操作技能,同时定向为公司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互相合作、互惠互利,我系于2以抖年9月正式招收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三、抓好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项目研究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匹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抓好课程建设作为研究的重点。为了使我系设计教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设计教学观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对设计教学进行再认识。建立“以学生为本,实践第一”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与实践的最佳组合形式,逐步形成支撑和构成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框架。

1.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重新整合随着现代装饰技术、材料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设计思潮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中原有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已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本项目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指导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和培养计划的特点,本项目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室内设计的实际的设计能力,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综合素质的养成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弱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在课时上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设计实践的教学时间,同时强调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使本课程改革紧扣实时性、应用性、规范性、实践性、创新性。

(l)教材内容改革:由于建筑室内设计是一门实时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充分体现先进性的特点,我们不断进行教材的调整,把当前最新的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替换原有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时代同步的专业信息。此外,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其它室内专业书籍,作为可看的参考资料,向学生推荐,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有更大的扩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2)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详实的图片作品,方案实例,工程剖析,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设计原理。在训练学生手工绘制方案的同时,加强学生利用电脑制图的技能,为他们走出校园,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前期考察:在进行一项设计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相关设计内容、地点、相关材料以及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等情况有一个充分、有效地考察。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好的体现文化内涵,人文色彩和地方特色,使作品散发长久的生命力。

(4)增强实践教学:在教授本课程时,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吸取,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取。由于室内设计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当高的学科,所有的理论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所以我们不仅安排学生进行虚拟的设计创作,更让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社会设计方案的实践,通过实际的设计创作,进一步提高设计动手与思维能力。

(5)规范教学:室内设计课程不同于其它设计类课程,它与建筑紧密联系的特征,使得在教授课程中的规划性、严谨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作图习惯开始到设计领域里的知识规范都要—向学生传授。这样才能保证今后学生的设计方案因没有规范性而导致失误的产生。

(6)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与部分课上时间进行竞赛创作,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通过参与社会竞标、竞赛等方式进行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向学生传授实践功能。

(7)网络化教学:为了进一步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我们还利用了丰富的玩temet资源,不断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设计网站,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面。本课程2003年10月获南洋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于2以抖年8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二等奖。

2.引进国际前沿、国内领先的课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艺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使造型艺术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达形式,在那些新的表达形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造型具有“动”这个最重要的要素。二十世纪的造型艺术,基于对科学的关注和直接应用,开创了“光”和“动”的艺术这一新的领域,一些具有时间要素的动的作品,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效果。动造型的教学研究,是中国设计教学体系中一个全新的课程,该课程在以往的平面、立体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空间、动的要素,使设计创!}练从二维、三维进人多维训练阶段。学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再是单一的、静止的形态,融人了动的因素,使作品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多视点观察事物,从而寻找更好的表现手段来展现事物。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动造型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材料的构造与特征、加工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强调技能的训练。课程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l)利用自然风力变化的造型;

(2)利用人工动力变化的造型;

(3)利用磁力变化的造型。

同时,还利用光几水、声音、图像等变化的过程,利用这些表现手法,进一步创造出非物资要素的表现。如动本身以及光、流体、气体、映像、音、色彩、热能、摄影等,根据这些要素创造的造型,在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中占据广泛的位置,使动造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从2(X)3年起,在艺术设计系4个班级中开设了动造型课程。学生对此课程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根据课题要求,将一切可能联想到的动的效果,用形态表现出来,在我院艺术设计系展厅举办了动造型教学成果展。该课程于2004年8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本项目通过课程整合,保留精华,增添新的内容、方法、手段,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至兄弟院校的同行专家评价我们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的水平已经接近本科,也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专业历年来就业率一直高达百分之百。

四、狠抓教育质量,使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

1.抓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几年来,我系已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比例的30%,中级职称占35%,同时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读在职研究生,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对大学毕业两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指定教授、副教授进行指导,制订培养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系领导在检查、督促教案的同时,经常下课堂听课。学院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2(X)4年我系五位老师参加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位获二等奖,其余四位获三等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从高职类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是为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同时把提高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这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高,距离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革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目标、学生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行。明确了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生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生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方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设计教学任务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些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模仿学习,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检查指导,重在熟练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任务是开放性的创新任务,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程都在机房进行教学,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实践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利用广播功能,教师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电脑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利用监控功能,则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录屏软件将实例的整个操作过程完整清晰的录制下来,使学生在自己操练时可以重复观看;利用文件传输和作业提交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师生交互,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差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校专门安排课外补习班,使那些零基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以便他们跟上课堂教学水平。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灵活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这些操作软件。在第三学期,除了正常的12学时的课程外,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排课,老师们牺牲课后时间,留下来为学生开放机房安排课后辅导,每班每周有一次课外上机时间,在参加市统考前每班能有4次课外上机练习,每次2小时。这些措施对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与促进作用。

2.3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

2.3.1选取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及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同时补充自编的上机习题集一本。

2.3.2制作课件

通过多年的授课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课件,所有课件均由题目、素材、样张、操作视频组成。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考试环境,在平时上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案例转成电子版教案,让学生一边看电子教案,一边做实验操作。

2.3.3开发试题库与学生练习软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不仅有操作部分还有理论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题的知识,我们开发了web版的理论题考试系统和单机版的试题库,让学生能够随时练习和自测。

2.4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

2.4.1严抓平时成绩,合理组合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纪律分与练习、测试分组成,每次上课老师都需要点名,每次课结束都需要学生提交当天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中还有一部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试(50%)成绩三部分组成,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45分以下的,总评直接定为不及格。

2.4.2坚持教考分离、交叉阅卷的考核模式

统一出卷: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每年的期末试卷,每年由4-5位老师组成一个出卷小组,每位老师出同类型的试题12份,然后由组长将试卷再重新编排。这样能够确保12份试卷在难度上相对统一。规范考场:每个机房作为考场时,安排25-30人一个考场,以确保学生之间相互隔离,考前30分钟监考人员到场做好考前准备:开机、发放本场考试试卷、控制学生机。考场中都安排一名担任该门课的老师在场参加监考,以便回答学生合理问题、解决试卷错误或电脑故障。考试结束要做好相应记录并备份数据,整理上传学生考试数据,最后清理每台电脑上的本场考试的数据,为下场考试做准备。交叉阅卷:每位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以后都将按照规定拿到非自己班级的学生数据,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阅卷,并将成绩交给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完成最后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录入并打印,再完成试卷分析表,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做出一个整体评价。这些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信息会公布给所有任课老师和相关班级的班主任,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在后续课程里加以强化训练。

3总结

在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中,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深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案,编写配套的教案、学习资料、试题库,编制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教风与学风相互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保证了学生在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在2016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几年我院与全市高校的数据比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老师在课程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离不开学院领导的支持、教务部门的协作、各班辅导员的配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