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级量化管理标准

班级量化管理标准

时间:2023-10-09 16:1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量化管理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级量化管理标准

第1篇

“7S”指的是日文外来词Seiri(整理)、Seitie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注音的第一字母和英文Safetg(安全)、Save(节约)的第一个字母,简称“7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7S”管理起源于日本,并在世界上广泛推行“。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7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员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与企业直接联系的职业学校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势必与企业要求出现偏离。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实际参加工作时,企业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培训,这就大大浪费了企业和员工的物力、人力、财力和精力,是与我们的教育目的不相符的,这也是摆在我们职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把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企业文化、竞争机制等核心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而展开,使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就融入社会、介入企业,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7S管理和“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塑造整洁有序的学习、生活、实训环境,追求高效率、高品位的学校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与现代企业接轨。

二、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的功能

1.导向功能。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出得去、用得着、干得好、留得住”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这是我们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现实中,人们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困扰,考试分数的指挥棒一直发挥着作用。什么是好学生?考试分数往往是唯一的标准。因此,职业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水平。“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紧紧围绕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现代企业需要人才目标的标准,提出了一整套“7S”量化体系及测评要素,向教师、学生表明哪些目标是应该达到的。通过量化测评使教师更加明确了教育方向,使学生明白了“7S”的重要性,也使传统的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2.激励功能。“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较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既反映了党、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反映了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和家长的需求。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获得较高价值评价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班级7S管理的量化和学生之间各自量化测评结果的比较,可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促使优秀学生保持先进,一般的跻身于先进行列,后进者设法迎头赶上,从而使各自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相互竞争的活力。这种心理功能,能驱动被量化学生的内部活力。3.诊断功能。“班级7S管理”量化的目的不仅仅是区分优劣或鉴定是否达到标准,更主要的是通过7S管理量化,使教师和学生能共同根据量化标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找出优点和长处,以利巩固、发扬,同时找出缺点和不足,便于进一步改进,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补救、矫正,使学校的教育效果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化,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4.鉴定功能。“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能全面地鉴定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文化科学、劳动观念、心理素质等实际状况。可以作为评比先进和企业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正像许多企业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所说的那样:“看了你们毕业生的‘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档案,学生三年的在校实际表现,就像电影一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能比较准确地择优录取,也为我们以后使用和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素质报告单。”

三、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的原则

为了有效地进行客观、科学的量化,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应遵循如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体现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改革。量化测评的要素是着眼于学生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学生认为比较抽象的职业素养内容,进行具体化和规范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个人7S”“、宿舍7S”、“班级7S”“、公共场所7S”“、实训实习7S”“、仪表仪容7S”“、专业技能7S”等等7S管理),用各项指标作为衡量学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基本职业技能等素质的客观标准,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2.科学性原则。“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包含了三方面的科学涵义:其一,有一个较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确定及权重的分配比较科学,力求做到指标和结构的最优化;其二,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其三,在具体量化测评的过程中,若能始终注意客观、公正、求实,则量化测评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全面性原则。“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量化指标体系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分解较全面,被分解出来的各项子级指标结合起来,基本上就是学校培养的总目标。在量化指标的各因素上,从总体上通盘考虑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分别配以恰当的权重,体现了量化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当然在具体量化操作时,要注意数据、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不能只听几个学生、教师的意见,应该在平时记载的基础上,多听取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意见,反对主观臆断。学生正处在发展时期,可塑性很强,对量化测评是否客观、公正、全面非常敏感,若产生偏见,则会挫伤积极性。4.可行性原则。“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量化指标,符合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合当前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从微、小、细处抓紧、抓实的要求。量化指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而且就某一级指标来说,判定标准基本上从理想行为逐步过渡到最差的行为,大致呈等值梯状排列,使操作者很容易根据被量化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准确、客观的测评。

四、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

1.指标体系。“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是依照预期的培养目标,对学生7S管理的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但7S管理需要达到的目标这一概念在理论框架上抽象层次非常高,因此,在7S管理量化的指标上,将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变为抽象层次较低的一些具体概念,并尽可能采用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判定的标准具有行为化的特征(所谓行为化是指标准系统中所列的据以判定各项指标等级的标准,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是他人能够观察到的事实)。2.统计方法。“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的统计方法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⑴定量采用分项评分法中的“加权求和法”。首先,将7S管理量化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测评等级定为A、B、C、D四级,A级表示能很好地达到该项指标的要求;B级表示基本达到该项指标的要求,但尚有某些不足;C级表示虽能按指标要求做,但有明显的不足;D级表示基本没有达到要求,缺点和错误严重。每级赋值分别为:A级95分,B级80分,C级60分,D级40分。其次,在统计时,既考虑一级指标的权重,又考虑二级指标的权重。按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将各个二级指标的总分核算为100分。计算公式为:相应某级指标得分等于二级指标的权重乘以所在一级指标的权重再乘以该指标所获等级的分值。

五、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具体实施办法

为了使“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真正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增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实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如下实施办法:

1.测评制定人本化。要有学生参与“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只有让学生明确量化测评的标准,了解量化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完全赢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这种量化测评的积极作用。应使学生理解7S管理的意义,熟悉7S管理提出的目标要求及学校制定的有关制度等内容,对学校的7S管理工作要求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2.测评实施制度化。测评可以根据需要,既可以每天进行,也可以一星期一次,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强化训练后,即可进行一次7S管理量化测评;又如,某种原因重新组班,为及时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育也可进行一次测评。让学生参与量化测评过程,可以对各项目标先进行自查自评,然后是学生互查互评,最后由评查小组评定最后的结果。3.测评结果权威性。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的结果,要比其他各门学科的成绩更重要,既作为学期考核的重要依据,还要记入学生档案,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

六、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的效果

第2篇

摘要:现在有很多学校都采用了量化管理的方法对校内的班级进行考核,从而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来进行评定。量化考核制度既然对老师行之有效,那么具体应用到班级的每个学生身上是不是同样有用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并与笔者所在学校对班级的量化考核制度相结合进行了验证。本文就这次量化考核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量化考核 班级 管理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中,班级难带、学生难管可以说已经是这些学校老师的共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常常被老师们归咎于学生素质问题,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面积扩招和高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和质量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且长期不被老师重视,甚至不管不问的;这些在校学生当中由于大多数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管教,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自我约束力差、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较差,并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迷恋网吧等。这确实是中职学校班级难带、学生难管的其中一个原因,但除了这些学生的自身原因外,笔者觉得班级之所以难带,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如果能对学生的行为好坏及时的发现并指出,而不是等到学期末再进行学生的优劣评定,那就能一方面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进步的欲望。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发现在班级当中实行量化考核制度就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

一、在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的优点

根据笔者的认识把“量化考核”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有以下几个好处:1.学生的进步能及时的在班级公告栏中得到反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2.把“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公平公正,避免了因相互的猜疑而造成的不团结。3.便于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存在着哪方面的不足。4.使学生更清楚的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5.根据“量化考核”的结果,班主任就可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可操作性强, 公开明了。此种制度按一定的规定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量化为分数,汇总分数后,由高到低为学生排队。易于操作,且学生表现的好坏,通过分数一目了然。

二、“量化考核制度”在班级内的实施情况

“量化考核制度”在班级内的实施,需要有具体的详细规则,其具体内容可根据学校的学生手册进行制定,可包括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上课及自习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卫生值日情况、出操情况、胸卡佩戴情况、出勤情况、个人仪表情况、甚至到爱护公物的情况等都可包罗。“量化考核制度”主要分为加分和扣分两种情况,对于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可进行分数奖励;而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则可进行扣除分数的处罚。量化分数奖励和扣除的多少,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如冬天时班内早操迟到人数较多时,可对迟到学生加大扣分力度,而对一定时间段内,从未迟到和旷操的学生可加大分数奖励力度,这样可尽快纠正冬季班内迟到的不良风气。量化分数奖惩多少,虽然可进行适当的调整来适应班级内部不同时期的情况,但“量化考核制度”加减分数多少的规定,则应固定下来。什么行为奖励多少分,扣多少分应该明确,尽量减少变动,以避免学生的无所适从,减少“量化考核制度”的操作难度,使学生心中有个明确的标准。班级内部对每个学生的量化考核,最好能与学校对班级实施的“量化考核制度”相衔接,这样一来,一方面便于学生干部操作,另一方面在制定和实施班级内部的“量化考核制度”时,也更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固定的标准,同时学校对班级的考核加减分与班上每个学生的行为紧紧相连,班级的荣誉与每个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凝聚向心力,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的把班级当成自己的集体。

就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具体做法如下:学校平时对各班级就有量化考核,由学校学生会干部负责具体加分扣分事项,按照学生会的职能,分为体育部考核、学习部考核、文督部考核、生活部考核、宿管部考核、安保部考核和团委考核等。每天学生会各部都会把前一天考核检查的结果公布到学校的通知栏当中,会标明每个班级因为什么情况被加分或者扣分。而作为班级的量化考核制度,则可以直接和学校量化考核相对接,按照学生会的各部门分工对应于班级内的班干部分工,比如学习部的考核就由班上的学习委员负责,如果有加分或者扣分情况,则由学习委员落实到具体的某位同学,来对相应的同学进行加分和扣分。例如:学生会公布量化考核结果,班级因为有两名同学迟到被扣2分,那么班内的学习委员只要落实是哪两名学生迟到,并相应的把这两名同学各扣一分就可以了。以此类推,把班内班干部的工作职责范围与学生会各部工作职责范围相对应,这样以来,既降低了班内量化考核操作的难度,又使每个同学心中都有数,因为什么被加分、扣分,有利于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量化考核”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量化考核的结果应该与学期末评优评先相挂钩。这样既使得评优评先更加公平公正,又使得学生真正的对“量化考核制度”重视起来,而不是让这项制度流于形式。另外也可以解决大部分班主任期末评优评先的烦恼,避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2.“量化考核”过程中记录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班主任要经常对“量化考核结果”进行检查和督促。3.在“量化考核”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要相信班干部,放权让班干部对班级的每个学生施行“量化考核”,对每节课施行“量化考核”,对每项活动施行“量化考核”。班干部除了要如实记录学校检查考核结果之外,还要给班干部充分的权利对学校未检查到的班级内部情况进行考核,这样班级的管理水平才会有真正的提升。4.当学生违纪时,不能简单的记录了之,班主任要及时调查核实,了解违纪或其它不好的表现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与他进行交流,耐心地开导他,使他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在班级内公开批评,并对他进行适当的惩罚。过后,从生活上和学习上多多关心他,使他能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而当有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应及时公开表扬他,这样有助于在班级内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也要进行正确引导他,防止他出现骄傲自满地情绪,并鼓励他进一步努力取得更好成绩。5.应把“量化考核”当成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放大镜,而不应把“量化考核”当成批评学生的专栏,因为在班级管理中,应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因为表扬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经常批评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

经过实践证明,“量化考核制度”能有效的促进班级管理。能使学生自觉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增强自律性。同时“量化考核制度”还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由人(班主任)的管理向制度的管理转变,由被动管理向能动管理转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生管理 量化考核 模式研究

初中班主任工作面广量大,他们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初中生,学生思维活跃、情感波动较大,班级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让学生主动地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地拥护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在这一方面尝试量化模式管理,让各项工作既迈上规范化的轨道,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为这一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初中班级实施量化模式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一个小小的集体,有许多成员,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杂乱无章、朝令夕改,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整个班级管理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实施量化模式管理,是将涉及班级各项工作、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量化,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做、哪些不能做,并且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方面都有固定的分值。采取这一管理模式具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可以让班级工作更直观。在量化管理模式中,涉及班级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明确制定分值、提出要求,从学习、纪律、文体到生活、安全、纪律各个方面,明明确确地摆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二是可以让学生参与更积极。量化管理模式并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管理、自主进行量化、自主教育提升。学生有了参与的平台,在开展量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更积极,为提高整个班级管理的质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可以让考核评价更科学。从依靠自己的主观进行评价,到凡事都有操作细则,都有明确的量化分值,这不仅是一个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质量的提升。量化考核崇尚以制度管人、以规章说话,学生在整个班级学习生活中的评价都依靠规章制度来执行,都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考核更科学。

二、班级工作中落实量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在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参与量化管理模式,为班级管理工作献计献策、主动参与。笔者在工作中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

1.汇聚集体智慧制定量化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量化模式的探索,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制度作为基础。这些制度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搬,因为各个班级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状况量身定做一套规章考核制度。笔者在这一方面要求班委会牵头,深入研究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网广泛搜集各地各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规章制度,然后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大原则下,详细制定出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的细则讨论稿,发放到各个小组,广泛征求各小组各位同学的意见。在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进行第二轮的修改。这一轮修改主要结合大家的合理建议,结合班级实际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使操作规则更具体全面、更具操作性,所确定的分值也更公平。有了这一轮的补充完善,形成初稿后由全班学生表决,达到90%学生的同意方可作为班级的正式量化管理制度。经过这样的方式,班级所制定的量化考核细则及操作规则得到学生的广泛拥护,也最大限度地贴近班级工作实际。

2.全员轮流参与保证量化考核公正。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明确了相应的考核分值之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执行。笔者在工作中开展的量化考核,涉及学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其中包括学生品德素质方面的总体性评估。总而言之,覆盖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更明确的指引。要评价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质量效果,就要进行考核,考核的依据来自于检查。笔者采取一加一的检查模式,从学生学习、纪律、生活、文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都有专门的班委会成员牵头,同时在开展检查的过程中安排一名学生代表共同履行职责。学生代表参与的方式是全程检查、共同签字,按照学号顺序轮流进行,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岗位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班级的检查考核管理,对学生而言是积极性的一次极大满足,同时保证班级管理工作不再是部分学生干部的特权,成为大家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最大限度地保证检查结果的公正性、量化积分的准确性。

3.定期公布评比结果,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班级量化管理模式中,每天都会形成一日常规考核积分。每天的积分采取百分制的形式,对违反规章制度、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采取扣分制,对学习生活中表现突出的采取加分制,以一百分为基础加分减分形成综合积分。班级干部签字,参与的学生代表同样也要签字,对考核情况提交班委会,由专门成员进行整理,班委会每个星期都会对每一位学生的量化考核积分进行公布,评选出本周的星级学生。星级标准是以五百分为基础,每周评选一次,每个月进行一次综合汇总,以前十名评选出每月之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量化考核中积极性更高,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每学期和每学年评优的门槛依据,规定无论是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还是三好学生,在常规积分方面必须不能低于一定分值,进一步提高量化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调动学生严格自律、遵守规章的积极性。

三、几点思考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量化模式,是以更科学规范的制度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和约束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要动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的管理制度不能千年不变,要与时俱进,及时剔除不合时宜的内容,补充与时俱进的条款。

二要坚持正面激励导向。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目的在于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因此要坚持正面激励导向,多和学生谈心,多表扬、多鼓励,即使存在问题,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

三要落实考核联动机制。对学生量化考核的积分和结果,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头表扬,更多的要与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各项考核联动起来,提高量化考核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3年在校学生,共25个班级(2011年9个、2012年6个、2013年10个)。

1.2内容、标准及方法

学院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评估包括辅导员工作、班委工作、班风、班级管理工作(学习、纪律、体育、卫生)、文体活动5个方面的内容,采用百分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5项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评估,评估内容、标准及方法见表1。

1.3方法

每学年评估时,我们组织一些工作认真有经验的教师组成评估小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各科室对各班的班风进行评估。(2)任课教师对班级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学习效果进行评估。(3)班委汇报班级工作、向学生述职。(4)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5)查各种资料、管理报表,计算学生成绩、纪律得分、体育出勤率等。

2结果

(见表2~3)从表2可看出:班级评估的总均分逐年提高,得分在95分以上的班级逐年增多。由表3可见,除学习方面,2011年和2013年的评分均显著高于2012年(P<0.05)之外,其他各项各年度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第5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 量化评估 校正系数 评估软件

岗位任职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与中学教育、学历教育差异较大,教学质量也应采取不同的评估办法。目前很多岗位任职院校都采用量化的办法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对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主观能动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教师晋级、评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相反,如果制定的办法不科学合理,必将挫伤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失去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本来的意义。

一、现行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常见的问题

笔者参考国内几所岗位任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发现它们大多是先分层次(主要包括学生、专家)给教师打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统计与计算方法得出教师授课的最终得分,再进行全单位大排名,最后依照一定比例评出教师的优秀、良好、一般等级别。这种办法的总体思路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就会发现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现归纳如下:

(一)学生对教师的评估

学生给教师的评估分数在教师的教学质量量化分值中一般占有较大的比例,现行办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直接把各班级的教学评估分数计入总分。例如:甲班给任该班课的所有教师的平均分是96分;乙班给任该班课的所有教师的平均分是93分。大家知道,在对全单位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分数进行大排名时,前一名和后一名可能只有零点几分的差距。如果简单地把各班级对一名教师的评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再进行排序,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如果强硬按这种办法执行,给教师安排教学任务时就会产生挑班现象,给乙班上课的教师一般会很不情愿,上课时一般也会有一定的情绪。

2.把班级所有学生的评估分数计入总分。在实践中,各别学生很有可能因教学以外的原因,对一个教师打了极端高或者极端低的分数,如果把这样的分数纳入统计范围显然是不公平的。

(二)专家对教师的评估

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是必要的,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专家一般教学经验丰富,能看出教师授课的症结所在,打出的分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实践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1.专家分组不合理。

有的院校出现了几个专家听所有教师上课的现象。这就势必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家工作量太大,成天为了听课疲于奔命,而且只听一两课,难免以偏概全;其次是专业不通,专家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都明白,也就无法给部分教师以有效的指导,打出的分数也不具有权威性。

2.专家组评分标准不同。

专家分组后也会出现如前所述评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即使提前开会统一标准,因专家组成员不同,每个人的把握标准的尺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组标准的偏差。但就一个组而言,评出的分数应该是有可比性的。

(三)其它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执行量化办法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量化办法的科学合理性。

1.评估分值中只有“质”没有“量”

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不仅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因素所代表的“质”,还应该包括教学课时“量”的成分。这在岗位任职院校中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课时量较少的教师,他有充足的时间去备课,可以让一节课精益求精,比较完美,容易获得较高的学生和专家评估分数。如果在教学评估量化分值中只涉及了学生和专家评估所体现的“质”的因素,没有“量”的因素,显然对课时量较多的教师是不公平的。

2.教学质量量化评估统计手段落后。有的单位仍然使用人工填表、人工统计方法,或者采用手动输入电子表格再进行的计算的方法,这些手段的效率显然是比较低的,而且由于工作量比较大,统计人员也难免出错。

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的建议

(一)采用校正系数减少不同班级或专家组评分的误差

就同一个班级而言,学生对教师的评分是比较公平的,具有可比性。在评价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各班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评分的平均数应近似相等,但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实际评分的结果是不相等的,因此,应进行校正。

校正公式如下:

校正系数r=X/xn,公式中x为所有教师得分的平均数(总体平均数),xn为某班级所有教师得分的平均数(个体平均数)。

校正后某教师得分=校正前的某教师得分x校正系数

校正后,打分偏高的班级根据偏高的比例得到合理的降低,打分偏低的班级评估分数也得到合理的提高。校正后的全单位教师的平均分还应该和校正前相同,这个结果很容易验证和证明,这里不再赘述。

专家组也应采用和上面类似的校正公式,这里不再重复。

(二)统计中去掉班级和专家中偏高和偏低的分数

和一些大赛统分规则一样,应该去掉一部分最高分和最低分,比较符合实际。一般班级人数较多,可以采用去掉10%的最高分和10%的最低分的办法进行,专家组人数较少,根据实际情况,应去掉到一个或两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三)专家合理分组,听课后当天进行评估和指导

专家分组后,一是减轻了专家听课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方便专家按专业听课,更加符合实际要求。听课后应当天就进行评估和指导,比较科学合理。

(四)评估中“质”、“量”兼顾,合理设置权重

第6篇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组长;爱心券

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的行为准则,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学生现状分析

高中生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看法。在这一阶段,知识量、信息量猛增,是为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的大好时期。但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对事物的甄别能力还比较弱,自制力较差等不足,容易形成一些坏习惯。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教育较不重视或不懂得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在指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加强思想交流,让学生参与制订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标准

从思想上让学生懂得良好习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行为习惯就像指南针,指引我们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卓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的结果。就像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首先就是要做到关心、尊重、了解和爱护学生,消除学生的戒心和抵触情绪,使学生体会到教育者的真心和善意,同时,要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凭主观想象就认为理所当然。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建立信任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单纯的思想工作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制度的支撑。因此,需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标准来监督、评价学生。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制订日常行为规范标准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标准的制订呢?首先,请班长收集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并进行整理分类;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加以引导并补充;最后,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标准,并以班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为了能时刻提醒学生自己制订的班规,可在班规形成后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让大家表表决心并在班规上签名,签名的班规应粘贴在班级显眼的位置,以便时刻提醒学生。

但怎样才能让评分标准长期地发挥作用,真正制约学生的行为举止,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管理学生是理想的方法。

三、成立班级督导部,明确小组评价方法,实行精细化管理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位学生,各组都选出自己的德育组长,由德育组长组成班级督导部。对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并督导评分,每天算出学生的德育分并加于公示。同时,为使督导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班级成立相应的纪检部,对督导部的评分进行督促检查并给督导部同学每天工作进行评分,作为督导部同学的德育分。班主任每天给纪检部的同学打分作为他们的德育分。督导部每周统计一次每小组的分数。每周一把上周的量化考评表公示,以示公开、公平、公正。

各小组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科任教师每节课对小组的评分以及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的成绩之和。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小组都应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为小组、为班级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教师关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表的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教育

德育组长每星期一把量化考评表交上来,教师应及时给予关注,发现问题及时向学生了解情况。对于被扣分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教育,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要求他们遵守班级制订出来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想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需要及时、反复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只有反复纠正不良习惯,才会使良好的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变得越来越稳固。

参考文献:

孙景霞.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行为习惯[J].才智,2008(12).

作者简介:林艳红,女,1976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班级管理。

Use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Daily Conduc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Promote the Students’ Good Behavior Habits

Lin Yanhong

第7篇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是一个微型社会。就是说,班级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履行学校的社会职能,班级集体的共同愿景、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角色分配、人际互动等,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和投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个优秀的班级要有自己的班级精神

《亮剑》中的李云龙说过: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气质!多年来与侵略的倭寇战斗,我们靠的是我们军队的战斗意志,一种亮剑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

我们的班级也要有魂,那就是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成员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精神状态。班级精神首先表现为班风,班级精神是班风的精神实质。班风建设和班级管理只有抓住班级精神,培养班级精神,才会成功。

那么怎样培养班级精神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班级目标。目标是个人前进的动力,班级目标也是班级前进的动力,只有设定统一的目标,才能为整个班级前进指引方向,使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2)以鼓励教育为手段。善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每名同学的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能体会到个人进步对班级整体的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3)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班级可以自己举行或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比如篮球比赛、歌唱比赛等,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个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一个班的班级精神如果形成了,这个班的团队意识就会加强,班级每个同学都会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时刻会为班级着想,并深知自己的行为都会影响班级的形象,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举止。学校每举行一次活动,同学们都会积极参加,为班级争取更多的荣誉。有了这种班级精神,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就轻松多了,学生们不会轻易旷课、迟到;不会违反学校校纪校规;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友爱。每个同学都会积极向上向前发展,整个班级在竞争中就会走在所有班级的前列。

二、感恩与施恩教育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正面教育,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管理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一个人的成长,不光要感谢父母的养育,同时要感谢国家的培养,感谢师长的教诲,感谢朋友的帮助。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与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这样才能让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使班级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其巨大的能量。

感恩从孝敬父母开始。孔子曾经说过:“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孝的重要性。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父母,如果连最爱我们的人都不能感恩,那么如何奢求对其他的人好呢?所以只有学会了感恩父母,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在集体生活,体谅、感激他人,才会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

在感恩的同时学会施恩。在学生对感恩文化内涵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报恩”的需要,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就会怀着宽容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会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利于家人,是否有利于身边的同学、朋友,是否有利于集体,是否有利于社会、国家。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真情回报不只是对父母、教师、同学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重要的是以自己成人、成才来回报,回报他们,回报祖国。

三、建立班级激励机制和资信制度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表扬和鼓励是激励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星星之火,鼓足他们放飞希望的勇气。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推行资信制度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品德优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这也是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认可的心理,当然也就希望自己成为众口称赞的具有良好信誉的人。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信誉进行评分量化,既能起到表扬先进的作用,又能达到警醒落后的目的,使其内化为要求进步的动力,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分制

【分类号】G625.1

随着社会转型的历史步伐,学校教育也不断调整模式,很多学校也一直在探索改进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借鉴目前正在进行的学分制管理形式,实施班级积分制管理,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一、积分奖励制的借鉴。

网络游戏的吸引力除了玩伴在虚拟空间很自由刺激以外,关键就是可以积分奖励,可以用积分购买道具,可以通过努力不断闯关而升级,行为可以得到及时的肯定,很有成就感。同时在玩伴中形成竞争机制,所以一旦投入就很难控制。积分更是商家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现在很多商业运行中都运用会员制度,会员还分为黄金会员、白金会员、普通会员等,依据参加活动创造的价值多少给予积分奖励,可以享受不同的待遇,而且会有更多物质上的回报,给予更多的优惠。比如超市购物会员卡可以打折,积分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奖品,在促销活动或者节日活动中享受折上折;在金融、投资领域主办者为吸引高端客户,对黄金会员开出诱人的条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甚至会量身定做更多的活动,提高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分制就是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以积分形式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积分奖励制的运用。

根据学校管理规定和班级实情,制定出最低标准分值、进步标准分值、更高标准分值和特殊情况标准分值。制定出详细、可操作性的考核内容。

(一)运行:

奖励的方式由学生讨论产生,由班级管理委员会审核,并在班级表决通过,体现班级大多数人的意志,学生也易于接受;加强过程管理与民主监督,杜绝,执行不力,督促学生提高自觉性;在管理中还体现发展的观点,随着积分的变化和成绩的取得,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以对奖励方式和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体现学生更高的需要。

(二)策略。

积分制由“基本规范”、“奖励”和“惩罚”三个部分组成。

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源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范围囊括德育、纪律、卫生、学习过程四个环节。德育方面的内容包括行为文明、语言文明,敬长尊师、团结同学等依照校纪、校规设定;纪律方面按照校规和班级公约设定条款;卫生内容可以从集体卫生和个人卫生入手;学习过程可以是上课发言,作业完成,考试成绩及获奖等情况。制订制度时先由师生共同分析班情并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细则;需要多少班干部,如何对班干部M行管理分工;规定班干部和班内各项杂事儿的管理标准及方法。然后通过学生自荐和选举产生班干部。其他杂事儿由学生自己发现并申请。各项的分值依据班级目标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当偏离目标时就要根据情况来调整分值。

奖励:

根据基本规范,所有的内容(个人进步、学习成绩、班级贡献、好人好事等)都变成积分,哪个方面有进步就奖积分。如考试成绩项:每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只公布班级前十名与有进步同学的进步程度,按班级名次与进步幅度奖励积分。如:每次考试的前3名每人奖20分,4至10名每人奖10分;依上次的成绩为参考选出进步最大的两个人,每人各奖10分;成绩与上次相比只要进步1个名次就奖励1分,偏科的学生,较差的学科只要成绩进步1个名次就奖1分。进步就能得奖励,成绩差的学生的进步空间相对最大,挣分也就容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以希望和信心。退步怎么办呢?退步5个名次就私下给科任教师写一份不下600字的分析报告。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成绩项投机取巧。当然也没有人会自甘退步的。 另外,还有贡献积分。贡献积分指为班级、为社会所作的一切事及给班级带来的一切荣誉。在考评会上只要有五分之四的同学认为你做的优秀就奖积分10分,合格的不奖,不合格的共同分析问题所在,然后,教其改正方法,同桌或班干部给予帮助和督促。

惩罚:

惩罚制度由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制订。制度要具体可行,不能执行的千万不要写入制度,惩罚一般不罚积分。在制订惩罚制度的时候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把处理办法订为制度。譬如有迟到、早退、不按时交作业现象者在操场跑步或其他方法作为处罚,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达到惩罚目的。由学生自己制订的制度学生都能接受。若中途再出现问题,可以补订制度。

(三)操作和量化。

化整为零的原则,全班每四人为一组,各小组长负责统计本组各成员的各项积分,每周把相应的积分上报到相关班委成员处。比如纪律积分报到纪律委员处。在每周班长组织召开(班主任协助)的考评会上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评分,这样就做到了民主和集中,各小组成员的总分就是小组分。每周把个人和小组的积分情况公布出来。

每位同学每学期每环节的起始分可以定为25分,依照条例加分。期末依据每位同学的积分情况进行操行等级评定。95分以上为优秀,85-94分为良,70-84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不合格。(量化积分在95分以下的同学将被取消评优资格)。该评定直接记入学籍档案。这样,若有各级各类先进不用专门去评,积分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三、积分奖励制的意义。

积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量化,是一种关注学生进步的方法。它依据学生成长目标,科学的为班级的每项工作制订分值,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找正确的事儿做,在做事儿中感受成长的快乐,由点到面的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学生不管做得好怀,只要有进步,只要为集体作出了贡献,就可以得到积分。有些学生开始时可能为了积分而学习、做好人好事等,但最终会因常做这些事而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良好的品质,这也就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积分奖励制注重及时肯定进步和成绩,实行以人为本、公平公开,民主监督。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积分奖励制对于激发学生自信心,放大学生优点,克服缺点很有帮助,可以带动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

2.刘雪梅.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04.(7):58-59

3.孙德兴,谭羽非.“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教育研究。2005.(6):15-18

4. 姜慧卿.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J]. 基础教育研究. 2013(03)

5.方勤华.略论数学教师的情意素养[J]. 教学与管理. 2011(15)

第9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快乐 自主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6-02

教育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教育自己。”可见,学生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用这一教学理念去指导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就应该在小学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感觉快乐。“自主”与“快乐”,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的目标。根据维果茨基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笔者提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行“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让班级成为学生独立发展、自主成长的乐园。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主意识培养、能力锻炼等都大有裨益。

一、全员参与,岗位负责

“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不仅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对象,也是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参加班级管理活动,成为班级的主人,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班级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为班级活动而努力。实施“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是提倡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为了鼓励全班学生都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主任应建立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设置多个管理岗位,让每一名学生担任相应的职位。学生在承担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能培养责任心,锻炼能力,体会当班级主人翁的快乐。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设立“小班主任”、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组织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小组长等九个岗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学号,让学生轮流担任管理岗位。如这一周是学号为1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学号为3的同学担任劳动委员……一直填满九个岗位为止。然后下一周是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3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就这样循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担任不同的职位,承担不同的职责,l展组织管理能力。

在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中,班主任也可以实施搭档制度。如“小班主任”、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工作岗位,可以采取男女搭档、自愿搭档或者以学号的形式来搭档等形式。一对搭档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职责分工。如一位搭档承担上午的工作,另一位搭档承担下午的工作。学生搭档管理班级事务,工作更为得心应手,在快乐自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工作能力得到培养。

二、集思广益,共拟班规

“我快乐、我自主”班级管理方式的实施,也体现在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方面。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一道制定班规,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权利和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了体现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的原则,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以建设文明班级为契机,让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规则,以班会的形式讨论班规的具体制定。在讨论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激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对具体班规内容的共识。这样才能建立符合学生意愿、体现班级实际情况、人性化的班规。之后,班主任就把建立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的班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如学习常规、食堂纪律、文明礼仪等内容,都统一张贴在墙壁上,使班规成为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然后每天都有班干对学生执行班级公约情况进行一个小总结,使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班规。民主制定班规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自主和快乐。

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评价与监督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能让学生反思班级管理规章的正确与否,担任班级岗位是否履行职责,班干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等等。

“我自主、我快乐”班级管理方式下推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机制,需要建立一个可以量化的评分标准,根据这标准评判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在“小班主任”工作情况的评判上,可以制定可量化的评分标准,如检查其他班干管理活动、总结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情况、制定本周班上活动计划等。做得好的,记2分;一般的,记1分;不好的,记0分。而学习委员的评分标准,则应着重看他(她)能否很好地完成指导学困生学习、检察同学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方面。其他班干的管理职责内容也依此类推。

在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之后,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评分制度与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考核打分、小组其他成员考核打分、班干考核打分。通过打分,让学生自我反思,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通过互相打分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将学生自我行为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建立“我自主、我快乐”评价监督机制的目的。

“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采用表扬与批评纠正这两个基本的评价手段。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学习委员公布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分数高的给予表扬;分数不足的,就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表扬与纠正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完善,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四、班级活动,快乐自主

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还包括自主开展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学生能广泛接触社会、自然,达到认识社会、增长知识、拓展眼界、提高社交能力和培养高尚情操的目的。

“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形式。如可以设计蕴含教育意义的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社会服务、参观访问、社会交往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在发展学生智能方面,可以借助专题辩论、读书交流、研究制作、观察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科学兴趣。在发展学生体能方面,可以举办增强体力和运动水平的经常性的户外活动,如野营、旅行等,这样能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增强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自我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的班级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第10篇

一.本学期工作目标:

围绕一个主题:求质量,突特色。

树立两种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办园理念,“服务于教师、幼儿、家长”的理念。

构建三高目标: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高、教育质量高。

坚持四个到位:敬业爱岗、严谨治学、尊重幼儿、优质服务。

做好五项工作:

幼小衔接课题和十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

做好0-3岁与幼儿教育的衔接研究工作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探究与课程建构的实施完善

加强课程管理,提高实践反思(观察记录研究)

继续探索课程评价与幼儿发展评价方法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1.完善幼儿园的量化考核评估细则

在上学期改革的基础上再细化,将量化评估细则调整得更加便于操作,通过量化评估,真正达到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为目的。此项工作在学期初期完成。

2、加强班级工作的管理力度。本学期各个班级对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幼儿园出台班主任管理职责,对管理规范的班主任实施奖励,强化班长的管理意识,提高班长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以及协调水平,以良好的班级形象、优质的服务态度、全新的工作理念,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努力办出特色,推动办园创新。幼儿园将组织家委会和伙委会议,听取家长的建议,努力改进工作,扩大幼儿园各方面的影响力。幼儿园将按照分类标准进行自查,找出差距,调整不足,全园围绕工作重心调整目标方向,达到分类标准的要求。

4.发挥省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本学期,与新的合作伙伴继续开展手拉手活动,争取带动一到两所幼儿园逐步发展。

5.加强安全管理,完善防范措施。本着为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发展负责的态度,幼儿园结合安全月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从园舍设备的使用与维修角度出发消除不安全隐患,完善安全制度。重点是全园卫生安全要求和食堂管理,其次,各班教师把安全工作纳入日事议程,利用有利时机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三.抓队伍建设,促发展成长。

1.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结合师德月,幼儿园要求各班教师利用宣传栏向家长、幼儿服务承诺,使教师的工作受到家长严格的监督,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服务于家长、幼儿,以良好的榜样做出表率,办出家长满意的放心园。

2.抓队伍,促发展。

(1)利用互动式培训模式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活动,采用“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进行参与式互动,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2)扎实开展“三个一”(阅读一本好书、树立一种理念、尝试一种方法)读书学习活动。

(3)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班级、班与班、级部之间、全园之间的一种相互合作、交流、反思、进取,形成研究合力。

第11篇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福建 厦门 361102)

摘要:在国家相关法律与政策指导下,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现状和发展目标,针对教师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学生岗位(学生综合测评)分别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或作为学生评先评优、评奖学金、评优秀班级、评优秀毕业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从而引领师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量化考核;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45-02

高职院校实行量化考核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院校的发展从以往的规模扩张转型到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就一定要公平、公正,而量化考核就是用数字说话,数字面前人人平等,也是引领师生发展的激励机制。量化考核作为一种教学管理的途径,起到标尺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反馈功能,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

高职院校实行量化考核制度的优势

在高职院校实行量化考核制度规范教学管理,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优势:

有利于科学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 学校要走向科学管理的轨道,就必须探求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方法莫过于量化标准和用数字说话,以引导教师和学生。因此,量化考核对教学工作只能促进,不能促退,只能促实,不能促虚,它将有效而科学地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最佳效果。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竞争氛围 量化考核方案中的考评项目林林总总,项目繁多,对教师的考核有讲课、作业批改、毕业指导、班主任工作、教学事故、技能竞赛、督导评教、学生评教、事假调课、教研活动、论文、教材、课题、调研、培训、进修、考取(评定)职称、顶岗实习等;对学生的综合测评考核有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技能大赛等。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有利于促进全体教师和学生在良好氛围内实现公平竞争。

有利于克服主观偏见 以往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难免带有片面性、偏见性。实行量化考核,使教学管理者不论在平常还是在评先时都有了依据。如果考核数据相差悬殊,即使有偏见或偏袒的想法,也不能轻易地变成结果。这样,就使得管理者能比较全面、公正地去认识和评价教师、学生,真正克服官僚主义作风,限制和矫正教学管理者在工作中的主观偏见。

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被考核者通过量化考核可以发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做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如果有机会组建团队,可以找优势互补的人加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有利于使师生树立规范管理的意识 管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量化考核管理意识,到企业之后适应绩效考核就是自然的事。

量化考核制度的实施过程

首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领导的量化考核小组,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学校现状和发展目标,针对教师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学生综合测评分别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标准一定要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可实施性。制定过程做到民主,在校内大力宣传,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强化教师共识,充分讨论之后确定,

其次,由信息化建设部门组织团队研发量化考核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保存考核数据,做到考核信息的准确性、共享性和开放性。

再次,学校实行量化考核制度,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一旦考核数据全面上线,可随时随地动态查询考核信息,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标准等依据,或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学金、评优秀班级、评优秀毕业生、能否毕业等依据。

最后,随着学校的发展,不同的发展阶段量化考核的标准应有所变化。只有不断完善量化考核标准,使量化考核标准更科学、更合理,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师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故建议量化考核标准每两年修订一次。

教师岗位量化考核标准

表1是某高职院校三年前制定的教师岗位量化考核标准,仅供参考。对于其他岗位量化考核标准也可以参考这个模板。从考核标准中可以看出,这所学校还处在高职教育起步阶段,年轻教师较多。因此,在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应鼓励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要实行量化考核,从制度上引领师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预见性,在制度建设中重视科学性、系统性和民主性,狠抓制度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校和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德育 预期 管理 载体

社会的竞争其核心在于人才的竞争,而“德”的竞争居于首位,蒙牛集团CEO牛根生言:“德才兼备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以此观之一个人的成长机会的获取与否与其德行操守的联系紧密性,而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智育、技能培训上殚精竭虑,而在德育管理上多流于形式管理,权责模糊。笔者整合自己数年管理心得,通过如下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成才发展。

一、文化引领 营造氛围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一个基本单元,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寄托着学生共有理想和追求。

首先,班级冠名。常见于大学各院系设置较多,班级编号晦涩冗长,于是每组建一个新集体,可召集同学为班级冠名,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班名可唤起学生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和文化习性,激发成员对班级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其次,构建班训。把班级学生的共同理想凝炼为班训,是激发其团结一致、积极上进的动力源泉,也是班级文化积淀的重要体现。

然后,设计LOGO。将班级的精神、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及学生志趣融入到LOGO中,亦可将班级编号或班名在LOGO中体现,感悟到这种方式很自然的激发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最后,创编班歌。班歌的创编需要班级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可遇不可求,班主任给予学生一份信任,就会收获一份惊喜,当然,亦可经班级民主选择代表班级精神的歌曲。另外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营造共享的班级精神家园。

二、目标规划 个性发展

《易经》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由此观之,目标于人发展的重要性,班级德育应有切实的目标,目标管理的灵魂,直接指导和制约着整个德育发展过程。目标的制定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同的年龄、专业类别对目标的要求应不求一致。班级培养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建立正确“三观”基础上的以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行为准则品质,兼容并包,坚忍耐挫,善于调节自我的心理品质,同时学会做人、做事、交往、合作。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坚持成效第一,关注学生“自我教育”,班主任在制定目标尤应注意到与学生共同规划,确定各自责任,据目标执行情况实时进行控制。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以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达成现代大学生应有的感恩目标、自控目标、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行动的自觉性,当学生个体的积极目标的达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共同愿景也将实现,两者有机相融。

三、制度设计 积极引导

一个班级制度的设计旨在使全班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觉遵守班纪校规,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班级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卫生、纪律、活动),班级奖惩制度(评优推先、批评处分),班委会管理制度,团支部管理条例,每周例会制度,班级财务制度及其他,针对专业不同的学生设计迥异,设计原则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没有完美的制度,然而一旦制度设计完成并民主表决通过,班主任就应有坚决的执行力去贯彻落实。

四、考评量化 精细管理

班级量化管理是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以求对学生发展能数字描述和有效跟踪,实行相对标准化操作的德育管理模式。主要班级量化考核是把对班级学生的总体要求分解为思想建设、学风建设、学业优劣、基础文明、特色活动五个方面加以具体量化,紧紧围绕班级制度,通过定量、定性的考核,以达成较客观评价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考核可以以团支部为责任部门,同时接受同学们监督,尤其加强对班委会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力求整个评价过程客观、公正、公平。

五、走动管理 人文关怀

大学生学习生活相比中学阶段有相当的自主性,班主任与班级学生沟通极为匮乏,有学生感叹班主任甚至大学四年没有真正和自己心与心的交流过,这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关注的内在渴求。班主任走动式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为一种情感管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彰显。这种管理有助于获得更丰富、更直接的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困难并帮助其走出困境的一种管理策略。班主任如何实现对班级中的人、事、物进行计划和调控,即建立在班主任对班级及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体差异的教育计划,也给予学生老师在关注着我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真诚的沟通和关爱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六、主题活动 磨砺自我

主题活动是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主题活动以主题班会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班主任、学生干部、班级成员负责主题班会的策划、筹备和组织,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针对大学生年龄、成长阶段、心理特点和专业特色,选取教育主题,设计班会形式,创造性开展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主题活动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达成大学目标预期,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综上,班级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基本平台,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进而实现学生自主优化管理,促使其预期德才目标顺利达成,同时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更应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卫海,刘希萍.教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