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09 16:1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

一、引言

制药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用药安全,也关系到人民健康。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等在内的全体员工为了实现企业基本目标而共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组织机构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约束,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构成。

二、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关乎上市和发展的关键之处,科学的内部控制和明确的风险管理可以估量企业的发展前景。制药企业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用药安全,必须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这也是制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制药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决策失误。其次,还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最后,制药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维持企业生产运营秩序,提升管理水平。

三、加强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与策略

首先,制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流于形式,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虽然有的企业也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只触及表面,无法深入,导致企业管理多处存在“空白点”,最终结果是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企业运营效率低、工作流程不科学。其次,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现有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最后是制药企业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人才,企业领导未能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相关人才出现断层问题,且已有的人才没有发挥的余地。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发和执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立。制药企业虽然属于特殊行业,但是也必须遵循国家颁发的相关规定,足够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期提高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力度。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风险管理意识

制药企业要想确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首先就必须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企业领导阶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起这一制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这一制度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主要有董事会、管理者素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先导。首先,制药企业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董事会的作用:决策经营制度和投资方案、监督指导经理层活动等。其次,制药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化治理结构,并保障其岗位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培养制药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反映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之中,制药企业管理层需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贯穿至企业运营之中,引进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这样一来,企业员工才能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工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要明确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职前、职中培训来强化推广;另一方面,制药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用以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评估等。

(二)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是我国对企业组织架构的指导。制药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该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组织架构建设,一方面,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组织架构相结合,将风险管理纳入组织架构的同时,制定制药企业各个岗位的职责陈述书,明确岗位权责、工作流程,防治权利僭越和推脱责任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业务执行系统、民主透明的管理议事规则。重视企业独立董事的作用,也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

(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制药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法目标),还要进行风险事项识别,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和防范风险。最后还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执行应对方案。对制药企业来说,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设施设备的管理,保证药品生产安全必须从设施设备的设计、清洁、使用、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好严格、全面的控制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二是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药品生产过程要严格执行GMP规定,任何涉及药品的行为都要有记录。三是药品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药品原料、辅料,还是包装材料都与药品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制药企业要对药品的原料、辅料供应向进行资格认定和质量评估,并根据药品属性严格要求运输条件。四是对人员的管理,制药企业需要从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入手,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确保员工行为不影响药品质量。

四、结束语

制药企业关乎药品安全和广大人民健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制药企业要想在本行业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这就需要从领导的意识形态着手,完善企业的组织构架和风险管理体系,如此一来,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方能得以完善、落实。

参考文献

[1]方小华,谈弋.浅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J].健康前沿,2015,22(12).

[2]畅婷.浅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商,2015(29).

第2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农村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逐渐增多,农村信用社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越快越大。因此,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围绕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测和管理。农村信用社对风险进行预测、计算、测量、控制以及评价,并且开发、使用和宣传有关风险管理的技术。风险管理需要对账目进行反复的审核,把一切损失都考虑到,并且预防损失的发生及其进一步恶化。风险管理对农村信用社资产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主要有信用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并且通过编排、核查、检测和分析等手段对资产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

二、农村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在业务方面的类别不多,所以其利润的来源渠道并不是很丰富。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为了增加本银行的利润,就把重点逐渐转到贷款方面。正因为农村信用社一味地追求利润,扩大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标准,从而造成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风险。但是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却没有意识到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出现了严重的风险,才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而有些农村信用社甚至没有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而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完成其应有的职责,更没有发挥其实际的效用。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重视自己的工作,认为风险管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

(二)风险管理的制度不够合理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建立完善而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各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漏洞,威胁着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方面的业务数量比较多,但是贷款的额度却不高。农村信用社对大部分额度较低的贷款放任自由,不会对贷款金额的使用情况进行随时的跟踪。所以在贷款出现风险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就显得措手不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比较单一,而且相对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风险管理制度没有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也缺乏紧密的练联系。风险管理部门只是独立行事,难免显得孤立无援,缺乏全面的风险信息,所以也无法获得最好的工作效果。

(三)风险管理的力度不够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管理不够严格,控制力度比较弱。比如说,有一些农村信用社在信用贷款方面放松了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商业性质的银行是从下级向上级逐层办理贷款手续。但是在农村信用社则不同,它的贷款办理手续是从上级逐层转向下级。这样一来,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他们会以为上级领导下发的贷款手续就应该照办。如果说上级领导都批准贷款申请,而下级人员还不通过的话,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们会歪曲不真实的信息,欺瞒或者改动真实的信息,从而通过不合理的贷款申请。所以,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忽视了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农村信用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的认识

如果农村信用社需要解决风险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正确认识。无论是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还是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注意防止和预防风险,并且有效地落实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并且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二)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风险管理应该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和检测,并且设立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制度上要设置严格的惩罚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每一个潜在的风险并予以避免,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对任何已经存在的风险。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依赖于完善的制度,更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风险管理并不能依靠单一力量来完成,更不能各个部门分别独立对风险进行管理。只有每个部门都明确关于风险管理的职能和责任,并且相互沟通和合作,才能够克服混乱零散的风险管理状态,形成统一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结语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非常独特的银行形式,在金融行业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每个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风险管理关系到资金流通以及利润增长。但是,如今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落后,制度不够合理,控制的力度也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农村信用社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农村信用社只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才能够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正常效用。

参考文献:

[1]黄明江.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04):91-92.

[2]王保刚.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151-152.

[3]吴新全.浅谈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经济,2011(08):128-129.

[4]王秀兰.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16):173-174.

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管理;防范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the importance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has strong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prev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工程风险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规模大、周期长、产品具有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的建筑工程来说,它比一般产品具有更大的风险。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市场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风险管理在我国建设领域不但比较年轻,而且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承包商、发包商、咨询商工程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间题,有关政策措施制度也相对落后。随着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建设项目由拨款改为贷款,建设项目多元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出台,深入研究风险,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己成为事关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中国已经加入WTO,一些实力雄厚、风险管理先进的外国企业己经开始打入我国建筑市场,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己成为国际工程交易中心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承包商、发包商,还是咨询商,如果没有购买相应的保险或取得相应的担保,几乎无法取得工程。我国施工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否则将难以长期立足。因此,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起以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为核心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

二、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项目投资来源已呈多元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程风险管理越来越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所重视。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建筑法》、《担保法》、《保险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为在我国推行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一些地方也陆续开展了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试点工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相关法规措施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建设各方对建立工程风险意识淡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在建筑企业和金融业中缺乏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商业银行对政策性贷款投资的工程项目没有必须进行投保的要求,投资主体虽从所有制结构上发生变化,但提高工程风险意识依然不强,未能从工程风险管理入手,降低和转移风险条件。

二是担保市场尚未建立。银行虽然开展了一些保函业务,但在建筑业中的各类保险业务开展较欠缺,险种、保单形式单一,缺乏建筑业特点,不能适应工程担保需要,难以提供工程风险管理的必备条件。

三是缺乏中介机构。从工程风险管理角度讲,缺乏工程保险经纪人、人和工程保险管理咨询机构,由于承包商缺乏必要知识,社会性的担保咨询服务不普及,若没有专业机构为其风险后的索赔业务,投保人将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此,推动和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是开展工程风险管理的保证条件。

四是工程风险管理费用来源无法律保证。实行工程风险管理必然增加工程成本,担保费的支付是阻碍工程保险机制的关键问题,国家在制定工程结算时未列入此费用来源,客观上造成既无投保资金来源,又无投保压力。

五是缺乏强制性法律保证。虽然我国已出台《担保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但缺乏相应的必要配套法规和强制性监督机制,缺乏针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对工程担保或工程保险中出现的纠纷进行技术鉴定和责任确认的权威机构,缺乏强制性保证。

三、工程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是管理体制的因素。推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运用利益机制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进行规范和制约,形成信用机制、从而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二是建设单位的因素。目前,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状态仍然在持续,“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多数建筑企业处于被动之中,建设单位种种不规范行为已人为构成了项目风险。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影响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建设单位在主观上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建设单位拿到土地,就成投资商,没有资金开工,有建筑企业、有助于帮忙。建设单位把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和银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说到底是没有足够的压力与动力促使建设单位具有风险管理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建设单位缺乏控制风险的能力。尽管目前在一些项目已实行监理,但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影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建设单位,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并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控制好。

三是建筑企业的因素。当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在企业资本构成方面,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建筑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的竞争者,比过去更加强调内部的经营效益,由原来的劳动转变成经营,在建设程序上建筑企业为揽任务,争项目,不能坚持原则,迁就、迎合建设单位的某些不合理要求,从而加大了工程风险因素。

四是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的因素

目前我国的担保主体尚不完善,随着《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的颁布实施,培育担保主体在法律上已有了可行性。当前我国主要以银行为背景,借助其遍布的网点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拓展工程领域的保函业务,没有形成银行、担保公司、同业公司三足鼎立的格局。提供的服务还不充分,还没有形成防止、避免、转移工程风险的工程咨询服务主体,从而工程一旦发生风险,对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没有避免、转移工程风险的方法和手段。

四、工程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是加强风险管理教育,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都必须有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而风险就是在项目实施中形成的;要树立风险管理的法律意识,依法履约,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

二是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由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在我国建立时间不长,许多制度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有些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缺少工程保险的实施细则。当前,最关键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要研究合理的工程担保、工程保险收费标准及费用计入办法。

三是加强担保市场培育,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顺应市场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和规避风险的现实需要,在推行中也需应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市场建设加强培育和引导。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除继续发挥银行的作用外,还应当积极培育其他具备条件的机构担任担保人,以形成有一定竞争的担保市场。

四是规范业主行为,使业务管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当前,在建筑市场仍不规范、法律法规又不健全的情况下,规范业主行为,行使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仍是一种基本有效的方法。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通过改革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推动业主支付担保制度,规范业主行为。项目实施后,承包商一般能较好地履行合同。但是,业主很少能按合同承诺去做,业主支付担保实质上是业主的履约担保,应当与履约担保对等实行,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履约担保的,也应同时向承包商提供支付担保,以防承包商利益受到更大损失。由于业主的违规行为实际上就是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违规导致,故其经济和法律责任还要落到项目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头上。

五是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由于风险具有掩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项目的风险规律。目前,绝大多数承包商对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比较重视,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重视不够,有些所谓的“形象”特事特办,不按市场规则运行,有的根本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不可行也上马,企业只要介入就会遇到极大的风险。所以承包商要对参与的项目列出潜伏的风险清单,进行分类并衡量对比,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总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既是我国建筑业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构筑市场新体系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关键在于尽快建立和推行工程保险和保证担保制度,不仅可以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还能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及市场运行机制的改善,我国建筑市场终究能够铸造起工程风险的防范屏障,在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陈洁,陈秉正.建筑业意外伤害保险需求研究.保险研究实务,2003(1):

第4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具体应用

护理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在护理风险发生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等。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便显得极为重要[1]。本文探讨了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200例需进行护理管理的患者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我院,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为23~81岁,平均(56.9±2.3)岁;对照组100例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为22~79岁,平均(56.8±2.4)岁。在基本资料上,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法,严格按照护理管理流程实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一项风险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首先就有必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落实首诊问责制、工资绩效制,将风险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奖惩挂钩。与此同时,制定护理文书管理制度,实现对护理记录格式的统一管理,进一步确保文书可以将患者病情及时有效的反映出来。此外,严格参照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人员、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各方的行为,从而为风险管理的加强奠定基础。

1.2.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制定好风险管理制度之后,需及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将护士长作为组长,构建护士长、小组长以及小组成员三层管理结构,以此为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对于风险管理小组来说,需对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及时进行了解,认清护理管理过程中潜在风险,进而制定并落实相关防治措施。此外,对于护士长来说,责任重大,需对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护理风险信息进行详细收集,进而及时向上级汇报,然后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

1.2.3加强风险管理培训 在风险管理中,护理人员的素质风险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护理人员加强风险管理培训。一方面,针对风险管理小组中的护理成员进行风险管理涉及的理论知识,使护理人员能够认识到做好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巧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懂得如何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如何利用护理技巧避免一些护理风险,进而使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得到有效增强。

1.2.险事件报告及处理 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事件。因此,相关护理人员有必要针对出现的风险事件及时进行报告,进一步制定并落实针对风险事件的处理方法[2]。并针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在风险管理小组内展开讨论,找出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使后续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能够避免出现类似的风险事件。

1.3判定标准 对比评价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在护理质量方面,主要评价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健康宣教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护理技巧能力;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共5大项,每一项2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x±s)作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发生风险事件4例,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中,发生风险事件27例,发生率为27.00%。在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的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7,P

3 讨论

在医院,医学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临床治疗上,还体现在护理管理上。对于部分疾病患者来说,如果护理不当,也会对临床治疗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以及一些风险事件,而要想使这些状况得到有效避免,就有必要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即针对护理风险进行管理。首先,有必要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定;其次,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在小组中落实组内成员的职责、护理任务等。再则,对风险管理小组内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及技巧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完全胜任这项工作。最后,针对风险事件及时进行报告及处理,了解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掌握处理风险事件的方法,以此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4]。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责任心评分、健康宣教能力评分、沟通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技巧评分均显著要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花.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02):107-108.

[2]张军丽.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02(09):102-105.

第5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想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认真分析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找出当前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1 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中,受各种难以预测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难以确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风险和广义风险两种情况,狭义的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被称为举债风险,是指企业在举债过程中为企业的财务带来不确定因素,举债会为企业带来很多流动资金,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还债负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收益率和贷款利率不确定,企业的收益率有可能低于借款利率,从而引起风险,这种风险和企业的借款规模有关系,规模越大,则风险越大,如果负债过大,企业到期不能还款,就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受环境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分析,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风险、结算风险、存货风险等几种风险。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2.1 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消除的,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主要来源在于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企业社会背景的变更、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经营决策的转变等都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

1.2.2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财务风险即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不产生,财务风险的发生是随机的,同时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确定的,因此,企业要尽量严防财务风险的产生,在保证预期收益的前提下,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

1.2.3 复杂性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市场外部环境因素、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可预测的原因、不可预测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各种因素,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1.2.4 损益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则收益越大,风险越小则收益也越低,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企业的承受能力差,就会对企业的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2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竞争有直接影响。良好的财务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内控质量,提高企业的利润,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财务管理还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活动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并且变化多、不确定性强,任何一种外部环境的改变都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财务决策只能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只有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3.2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差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购买能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源流动性有很大的关系,资产流动性越差,则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资金;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资产能在不损失的前提下,快速变成现金。造成资产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有存活积压、资金匮乏、三角债严重等,如果企业的资产变现率低,就很有可能引起财务风险。

3.3 企业缺乏盈利能力

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要想拥有良好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就需要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得利润,保证现金能长期、稳定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基础就越强,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发生财务风险的现象就越小,当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差时,就很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4 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比较差

财务风险和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涉及到财务活动,都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要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监控。但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过于注重企业生产,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加上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进行财务核算,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

4.2 没有针对性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存在问题,出现资产负债率高的现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成本比较高,投资项目不太明确,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比较差,导致出现财务风险后,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危害。

4.3 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想确保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的健全性。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如果发生一些突况,管理人员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处理,就会严重的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5 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的措施

5.1 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企业所有部门的责任,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宣传工作,提高各部门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5.2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企业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严格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专业的监督部门,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严肃的监督管理,发现有违规操作现象,要按照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理,只有保证各部门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才能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5.3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并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从而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补救措施,当发生财务风险后,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5.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务风险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企业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第6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医患问题;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1 引 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风险无处不在,人们对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关系也逐渐的得到了认识。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合理的控制条件,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或者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各种灾害带来的护理损失。

患者可以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得到医疗保障,同时护理风险管理也可以推动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就是通过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经验或者教训等有效的对风险的存在进行评估和判断,进而通过有效的解决途径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以保障患者的权益。护理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是医疗机构等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医护人员的职能。

2 护理风险管理的概念

传统的医疗风险是指单方面的对患者带来损失和损害的概率,而如今随着护理管理的完善,护理风险管理除了考虑了患者,还考虑护理风险给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是通过问题的所在,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潜在危险的概率,从而针对将会产生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得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工程。如果满足合理的有效的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则需要一定的管理原则,其管理原则,见表1。

3 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多方面意义

3.1 护理风险管理存在意义 据调查研究显示,如果能在医疗过程中较好的认识,则能在护理风险中有效的控制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损失。对护理风险进行等级的划分,并对相应的等级进行风险报告,当遇到相应的护理风险时可以有效的对情况进行控制。护理工作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可以有效的控制医疗风险必须对于风险等级掌握,进而进行评估和解决。

3.2 护理风险管理得到重视的重要性 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护理的管理者应对护理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例如对于一些护理管理的部门设立和建设。管理者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区域性的管理办公室,并设立一些护理风险管理的岗位,统筹规划好相应地区的医患纠纷,并对护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处理。

3.3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合理十分重要 如今医患纠纷逐渐的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医患纠纷是由于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化,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量的新药物进入市场,合理的控制新药物的管理并制定新药物的使用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同时由于医院人员变动有可能相对较大,对于人员变动存在的风险也应的到重视。因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前形,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方案,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的产生。

3.4 护理人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个体,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一些讲座,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引起医患纠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护理人员素质偏差。护理人员的态度差很大程度上会引起隐患纠纷。护理人员还应做到知法、懂法,由于护理人员不重视法律的要求而造成的医患纠纷十分常见。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在医疗过程中的书写问题,在进行理疗过程中应及时的做到对病人的病情、病因以及后期影响做到详细的介绍,这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程艳敏,刘岩,刘亚民.医疗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4):265-267.

[2] 戴青梅.国内外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103-104.

[3] 连斌,黎爱军,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构建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09-312.

[4] 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第二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239-247.

第7篇

关键词:药品制造;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药品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在药品设计、开发、注册、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阶段都要实施风险管理。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既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也是保证药品质量和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ICH-Q9质量风险管理的颁布执行,FDA和欧盟都将推进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系统化工作作为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工作进行开展。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应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风险分析已成为现场检查及生产监管环节中重点审查的部分。2008年3月1日,EU-GMP附录20“质量风险管理”已生效执行。而我国新版GMP也将质量风险管理内容纳入其中,作为GMP符合性审查的重点之一。

一、药品制造业质量风险管理现状

(一)企业对质量风险管理认知模糊。随着新版GMP的实施,尽管企业认识到药品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并未把质量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程序,而是作为质量保证的附属工作,没设专职人员,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得不到有效保证,与科学化、规范化地实行质量风险管理还有一定差距。

(二)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有待加强。虽然企业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但有些制度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不按程序甚至凭借直觉或个人经验来评估、分析风险。部分制度得不到及时修订,不能和政策法规的变化调整同步,导致内容滞后,以及制度流于形式化,可操作性不强。

(三)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培训不够深入。风险管理的意识是需要经过培训而成为员工的理念的。全员的全方位的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工具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二、药品制造业质量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是指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项目产生影响,并以明确的文档描述这些风险及其特性。一般来讲,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通过在药品设计、开发、注册、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阶段寻找风险控制点,一般采用了风险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各车间、质保部、供应部、设备动力部等,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最后将风险进行汇总分类。(表1)

三、药品制造业质量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形成确立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从两个方面进行,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该风险的发生可能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的后果影响的严重性。有些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其后果却很严重。风险评估应当同时顾及这两方面。制药企业根据药品质量的特点,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数学公式的转化,将评估的高中低形式转化为数值形式,尽量减少人员的主观判断因素。

(一)首先通过制作可能性定性表和严重性定性表以及风险矩阵图,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量化,并将风险损失按照矩阵图的形式分为A、B、C类(即高、中、低类)。(图1、表2、表3)

(二)根据已经识别的风险,评价者依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经验和判断,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三)对风险表格中出现的可能性和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造成的后果造成的影响严重性赋值。(表4、表5)

(四)利用数学公式分别计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造成的影响严重性以及风险损失。

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Spi=0.3*Rpi很小+0.6*Rpi一般+0.9*Rpi较大

其中,Rpi=选择该项人数/参加调查人数总数。

2、风险因素造成的严重性:

Sei=1*Rei很小+2*Rei一般+3*Rei较大

其中,Rei=选择该项人数/参加调查人数。

3、风险损失RS=Spi可能性*Sei严重性。

四、药品制造业质量风险控制

根据调查表的评估结果,找出重要风险点。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根据风险事件的性质,药品制造业质量风险一般分为9种类别:

(一)制度风险。主要指违反国家相关制度;公司内部有制度或SOP,但可操作性不强;制度或SOP执行不到位;或者无制度或SOP。

(二)人员风险。主要指人员资质、人员能力、人员培训、人员劳动合同等方面。

(三)安全风险。主要指失火、工伤、危险品、职业病等。

(四)设施设备风险。主要指设施设备的生产能力、购买用途、维护保养等。

(五)检验风险。主要指取样、检验方法、检验误差等。

(六)工艺风险。主要指申报工艺执行程度、工艺需要改进等。

(七)供应商风险。主要指供应商资质、供货能力、供货质量、供应商更换、重评估审计等。

(八)存货管理风险。主要指库存短缺、库存积压等。

(九)其他风险。

为了直观理解,用风险事件分类柱状图表示,见图2。(图2)从图2中可以知道,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风险为制度风险,依次是人员风险、安全风险、工艺风险、设施设备风险等。

如按照风险损失大小级别,可分为A、B、C类,见图3。(图3)

为了全面客观的了解风险事件,可先让风险责任部门逐一制定控制措施,最后制定出控制措施。(表6)

五、药品制造业质量风险对策

针对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评价风险应对措施时主要考虑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按照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分为如下几种:

(一)接受风险(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会存在剩余风险,企业可考虑接受,针对这种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企业药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二)转移风险(利用保险或其他部门分担或转移)。风险基本上已转移给保险公司和运输公司等。

(三)降低风险(如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执行GMP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可使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四)规避风险(寻找能够阻止风险的方法)。这些风险事件采取控制措施后基本得到解决。

六、结语

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积累、不断完善和补充的过程,是一个“分析评价-管理控制-再分析评价”的过程。通过企业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希望帮助企业规范地进行风险分析评估,直接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为企业制定应对风险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ICH.ICH Q9:Quality Risk Development[EB/OL].[2009-09-02]..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52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0 引 言

一般情况下,石油工程项目开展的周期较长,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而这些风险因素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减缓项目的实施速率,严重时将会威胁到项目实施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对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展开详细的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策略,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对石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1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工程项目质量的风险因素

一方面,管理人员自身的管控意识和职业素养是决定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受传统项目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虽然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但知识的更新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当前石油工程项目的发展水平,管理人员对当前项目风险的判断能力不强,不能通过实际工作及时发现隐藏在石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从而给石油工程项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对风险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当管理人员制订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后,需要一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保证每一项细节落到实处。但在当前石油企业中,大部分石油工程项目基层工作人员虽经验丰富,但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对管理方案不熟悉、不了解,不能有力的执行,影响了风险管理方案作用的有效发挥。

1.2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因素

第一,管控制度流于形式。如今,虽然很多企业领导者已经意识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但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风险管控制度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大部分项目风险管理人员依然缺乏责任感,工作态度敷衍,加之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最终导致企业空有管控制度,却难以发挥管控作用。

第二,石油工程项目本身的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加上人为操作失误、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的存在,更加提升了石油项目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概率。因此,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还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

2 石油工程项目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项目工程包含对新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而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的物质,且勘探、开发过程受地理、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石油工程项目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且一旦项目风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控,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影响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发生爆炸,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对石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险点的识别能力,并加强预控力度,从而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促进石油工程项目的平稳、快速实施。

3 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策略

3.1 增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意识

提高对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是当前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石油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将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添加到员工培训内容中,保证全体员工掌握风险预控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对石油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科学配备专业素质、实践经验合适的工作人员,将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概率降到最低;最后制订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案,同时,为了保证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在方案投入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另外,石油企业后勤部门要保证风险管控工作所需各项资源的及时供应,为石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2 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石油企业管理者要设立目标,无论是进行预防还是事后处理,都需要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确立目标后,风险管理者可以科学的进行风险管理。并将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结合,更好的对石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另外,石油工程复杂,需要对其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其发生的概率,并根据石油工程风险指标体系确定具体的风险指标。在风险体系中,对各个风险指标实现量化,划分风险的边界和责任主体。

3.3 识别石油工程风险点

对风险进行管控的前提是准确识别各个风险点,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只有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增强风险管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将石油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而要识别石油工程的风险点,项目管理人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管理。

首先将项目配套、物资采办、施工、安全管理、环保后勤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组织起来,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石油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制订风险防范方案;其次,风险识别管理人员要根据项目建设岗位的特征、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识别,确保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3.4 制订实施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方案是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有助于增强石油工程项目的管控力度,提高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首先,相关人员要对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点进行准确识别,风险点的识别是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前提,也是风险管理制度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的保障。其次,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较为落后,因此,在制订风险管理方案时,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及理。再次,在风险管理制度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能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技术含量。最后,在管理制度中加入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以便石油企业能够及时并快速处理风险事故。

3.5 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国际市场形势的影响较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资源共享,石油企业可以根据实时的市场变动,调整石油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工程项目各项资源的配置。因此,加大对信息化风险管理的建设力度,可以降低市场环境为石油企业带来的风险,提升风险管控的技术水平,增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效果。

4 结 语

石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引起重视,更新项目风险管理观念,增强风险识别意识,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防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石油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障石油企业的高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雷伟,高鹏.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措施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6).

[2]周利博.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外交流,2016(16).

[3]郭建红.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

第9篇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风险管理;管理模型构建

引言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任何风险时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和决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走向,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当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防范政策的实施力度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管理者通过财务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同时,企业财务系统管理者通过分析企业人员的工资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其对企业运营所做出的贡献,也成为企业人事调动的依据,成为企业高效管理的重要辅助信息。

1.2有利于企业应对新时期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大数据时代是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成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因素,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做出经营决策的有效性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也是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的重要原因。

1.3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应对企业内部、外部面临的各种潜在的挑战和竞争,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还能够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督和预警机制,从而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财务危机和预防财务危机,并能够在遇到危机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风险最小的方式进行解决,将企业可能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老旧、不完善

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以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潜在威胁,而此时,有些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没有将新的风险划分到管理系统中,给企业发展造成威胁。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是一个空壳子,系统中的各个机构人员设置都不到位,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支撑,这样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起来会产生重重的困难。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都具备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丰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停留在了制度方面,基于制度而制定出的各种运行政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只是因为执行力度不够,而将企业置于非常危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2.3对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完善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各种企业经营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只有更加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才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置于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中,才能及时发现财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忙于应对各种新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各种财务问题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构建的途径

3.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

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将此体系真正贯穿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对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威信力;其次,企业要对本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力度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懂,进而人人尊重,人人能够自觉地按照此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自身的行为;最后,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能够积极构建完善此体系,逐渐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有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机制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过程中所最需要具备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竞争力,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积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完善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将财务情况公开透明,形成员工与其他部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而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各种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检查和监督,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外部监督关系到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重视,完成企业从内而外的各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3.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作为辅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也至关重要,因为人才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4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的经济威胁,才能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发展动力,才能在新时代下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彪.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5.

[2]汤谷良,张守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务研究,2015(1):68.

第10篇

关键词:物业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一、物业公司概述

现今我国的物业公司就是对小区的各项日常活动进行适当的管理,维护小区内的公共设施,使得小区内的业主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保障。现今由于业主以及房地产业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质量以及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物业行业不断发展,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物业公司想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财务以及风险的管理。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对整个物业管理流程中的资金运行进行会计运算以及管理,物业管理流程中的筹措资金、购买出租设备等,其中由财务管理的有固定资产的管理、购买出租设备的收入支出、财产进行投资融资等。物业公司的风险管理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市场开拓风险等。

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筹措资金,并且统筹使用。物业公司依据公司自身特点,确立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对于规划中的各项费用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而制定公司的预算方案,在预算方案的基础上筹措资金。物业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依据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促使公司的预算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并且保证公司的稳定运行。公司的财务管理还包含了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控制,促使公司各部门能够合理的使用资金,避免浪费的现象发生,并且杜绝公司内部人员中饱私囊的现象的出现。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不仅应该对公司的收益进行相应的评估,还应该依据评估得到的结果对物业公司的运行情况作出判断,并为提升公司运营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最终使得物业公司的利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二、现今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状况

(一)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理念

现今我国物业公司多是伴随着房地产行业兴起的,公司的发展时间较短,公司的内部人员混杂,而财务部门的员工多数素质较低下,缺乏与业务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长远的认识与科学的规划。主要表现在:1.在筹措资金方面,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资金筹措的方式过于固定、单一,较难达到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要求;2.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合理、有效的对筹措的资金进行统筹分配,不懂得利用已有资金进行长期的投资或者物业服务;3.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物业业务中的维修保养预算未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流动资金减少,公司无法利用流动资金或其他的方式使资金利用达到最大化。

(二)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与手段

物业公司作为一种地域性的公司,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生产型的公司相比规模较小,在企业成本消耗中最主要的人力成本。物业公司的业务不似生产型公司涉及金额较大,规模较大,而是资金涉及较小,业务的数量却较大,因此,公司的人力成本就会相应较高,对其管理难度也将加大。现今物业公司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的手段,使得公司的人力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员工出现重复性工作,使得人力资源被极大的浪费。物业公司多数是规模较小,均为配备专门的内控部门,这就容易导致公司的记账出现问题,使得物业公司的日常管理具有一定的风险。

(三)物业公司内部会计核算系统的总括性不足,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今,我国部分物业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系统的总括性不足,对于在物业管理的业务中涉及的项目无法合理的进行核算,这就使得公司的会计指标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无法进行比较,对于公司的会计管理水平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现今大多数物业公司仍未树立风险意识,对于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不够关注,使得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最终导致公司无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在面对风险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使得公司遭受损失。如对于物业费收缴不齐带来的风险未进行有效的管理,当面对物业费未收齐状况时无法及时作出风险分散的措施,使得公司的经营受到影响。

(四)物业公司的管理者对于财务成本管理与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不足

在以前,并没有单独的物业公司,小区的物业管理是由开发商负责的,而现今这种模式已经被改变了。现在已经从开发商进行小区开发的同时进行物业管理转变为物业公司进行承包,物业公司代替开发商承包物业管理项目,并且公司拥有专业的人员对小区进行管理。但是现今我国物业只将重点放在公共设施的保护、环境卫生与绿化等方面,不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对于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不够重视,致使资源被浪费等。

三、加强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对物业公司内控制度进行完善

物业公司要想加强财务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就必须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有针对性的依据本公司的特点,科学的制定一个适应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绝不可直接仿照其他物业公司的模式。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发现公司自身的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针对重点的缺陷进行仔细的研究,针对缺陷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建立内控制度时,不应只考虑到对公司的日常运营的控制,还应该考虑到对于公司后勤以及财务部门的控制,努力使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连贯性以及完整性,对于财务能够做到有效的掌控,对于风险能够做到及时的规避。

(二)提高物业公司的内部会计核算系统的总括性,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物业公司要想加强财务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水平,就必须提高物业公司的内部会计核算系统的总括性。要提高内部会计核算系统的总括性,首先应该对物业行业的日常业务进行调查,对其作出深入的研究,在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出全面而又完善的会计核算科目。而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不明款项以及有问题的项目应该经过严肃的调查来了解事情,避免虚报款项等的现象发生。对于物业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必须依据之前的数据信息,提前对项目的招标与投标、项目预算等进行预测,并且在不断的风险应对过程中对已有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使得公司能够对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以及防范,保护公司的安全,使得公司能够正常的运营。

(三)建立健全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制定,必须依据国家的财务法律法规来进行,并且必须融入公司自身的特点。对于公司涉及到资金问题的所有项目都进行明确的规定,例如对物业中的报停房和空置房进行相应的管理,对于收费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物业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为确保其完善性,应该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应该严格记录和监督公司的每项资金的流向以及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而对于员工的考核制度,则采取不定期考核的方式,在考核时一旦发现了有违规操作的人员必须予以相应的惩罚,使得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以确保。物业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后,将使的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使得物业公司能够得到更加稳健的发展。

(四)提高物业公司的管理者对于财务成本管理与风险管理的重视度

物业公司的管理层应该端正对于财务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态度,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只有公司的管理者了解了两者的重要性,才能对公司内部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其相关制度能够真正得到实现,而不是表面工作。现今物业公司规模较小,多为私人创办,创办者即管理者在公司决策起决定作用。因此,只有管理者意识到了两者的重要性,才能使财务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强化;合规管理;改善;内控环境

安全性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业务的各个细节方面的操作和对每个环境上的处理都必须要以合规为基础,就国有银行的整体发展来说,在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制度执行的不严谨,过程操作的不够规范,员工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都会内控导致很多不好影响。对于存在高风险的银行业来说,要以拥有健全的制度,规范化的操作以及严谨的管理制度为前提,要学习借鉴好的内控管理经验,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强化合规管理,改善内控环境,构建以合规文化和合规理念为中心的内控环境,尤其要加强对员工的合规守法意识教育,让合规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里,合规守纪,按章操作,使银行各项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一、合规文化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对合规意识的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员工对合规风险的管理认识不够到位,了解也不深刻全面,没能够引起员工的重视。一些基层单位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由于管理人员只注重业务发展,对内控合规工作不够重视,使个别员工无视制度的存在,工作不严谨,不按规定做事,没有合规守法意识,使得管理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员工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有些管理阶层的人认为他的责任就是把总行下达的关于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传达给员工有他们执行完成,有些不能还存在推脱责任现象。第三点,员工对合规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的不够全面。很多人意识不到以合规来保障建行发展的重要性,通常会觉得要想创新发展就不能拘泥于合规。

(二)强化合规管理,改善内控环境

首先要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一些基层行,在总行下达相关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自己制定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从实际业务管理方面来说,注重发展,忽视规范,在内控制度引导方面不够明晰,在内控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

(三)重视合规部门存在的重要作用

由于银行在内控合规教育传导方面,没有做好教育示范工作,忽视员工的思想教育,员工在业务操作方面没有好的示范和辅导,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产生,以及对合规意识的缺乏。要正确的引导员工往好的方面发展,向优秀的员工学习,少批评多鼓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尊重员工的工作,加强对合规文化的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减少违规案件风险对业务经营的影响。

二、导致合规文化构建方面薄弱的因素

(一)合规制度制订的不全面

虽然银行的规章制度比较繁多,由于部门多,制定的内容就会出现不全面、不切实际、职责界限不清晰等不足导致制度不具有有效的权威。

(二)对合规文化的认识不足

合规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员工对合规文化的认识不足,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不遵守规定盲目的服从领导。

(三)合规的方式不足

由于内控机制作用的缺失,导致员工的操作风险加大,忽视过程中应有的防范意识。

三、构建合规文化的途径以及建议

(一)加大对合规教育的学习力度,全面推进合规文化理念的发展

在构建合规文化的过程中,合规文化的教育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和职责道德的教育很重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操,避免出现受贿、违章、违法乱纪等现象。然后是让合规文化在员工心里生根发芽,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合规从我做起,同时要求领导做好带头作用,员工会把领导作为榜样学习,所以领导要为员工树立好的榜样,积极参与合规文化的构建。

(二)建设合规责任制度,创造合规文化环境

在考核方面要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合理有效的制定考核方案,建立严谨的合规责任制度,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力度,杜绝出现的现象,奖惩制度要分明,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合规文化环境。

(三)日常操作的规范化有效的促进内控环境的发展

规范员工的日常操作,抓住日常工作的重点,提高员工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树立合规文化的思想,可以推进内控合规管理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对日常工作中重要环节的风险防范,保障每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动态管理的有效实行可以保障会计工作的合规化。内控合规制度的完善对于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操作风险。

(四)加大监督管理,稳固合规文化建设

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在于内外的统筹兼顾。内控和外监要同时兼并,公开公正的经营制度,可以提高社会的监督力度。要加强对内控管理风险点和不足点的检查力度,逐渐完善内控环境。

(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执行力

各级行领导班子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既要授权又要承担授权产生的责任,是提高系统制度执行力的重要角色。因此,领导班子一是要身体力行地执行制度,提高领导者执行力;二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执行文化,提高下属的执行力。要奖励优秀的执行者,严格监督制度执行,特别是要形成有章可循的制度管人的组织体系,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公开性,使管理职能化、制度化,从而全面提高队伍整体执行力。

四、结束语

全面建设合规文化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强化合规文化管理制度来改善内控环境,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规范的操作行为,以诚信为基础,创造良好的合规平台,促进金融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合规文化的发展仍需不断努力积累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建行安徽省蚌埠市分行课题组.增强合规管理针对性实效性[J].金融业发展与金融,2016.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应该来说, 在新的条件下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还是比较多变的,尤其是微观的影响。尽管近年来,建筑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干预,在出现良好的局面或者向好的趋势同时,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见性因素仍然在威胁着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侵袭财务风险可能性极大。

1.1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在我国,由于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走过来的建筑企业,在很多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控制措施方式方法上,都还仍然浓厚,固守观念比较强,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迅速地转换角度,换位思考能力僵化。这严重体现出,对成本管理的内涵及其外延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够从新角度用新思维分析把握。

1.2建筑企业对内部环境改善不够重视

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深深被打上旧经济体制的烙印,使得尽管公司或者企业在公司结构治理、公司文化体系与机制建立与运行、企业本身的制度与机制的现代化改革等但很难在短时间扭转这样的守势思维。因此,造成了建筑企业尽管认识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与实施。

1.3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主动积极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深受经济体制的影响, 建筑企业在很长时间内内部不能建立和完善成熟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形成坚强稳固扎实地预防风险的专业人才队伍,没有切实转变风险预防风险管理的观念,没有风险防范的根本上的保证,还只是存在临时性或者短暂性的意识阶段。

1.4建筑企业决策失误 ,设定了不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

很多建筑企业由于本身的素质与能力的低下,更多主要是从经验或者主观意识等方面,不从全局出发,盲目行动。而且即使加强风险的准备,增加了风险控制目标,但也都是极不合理,不科学,不适当,因此给企业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更为可怕的是,遭受严重损失后,很多企业又不及时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是逃避推脱责任,结果建筑企业难以为继。

二、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进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意识薄弱

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几乎都改革开放后新生代的产物, 他们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一路跨越过来,不免深受着它的洗礼与沉淀,也即使他们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观念等还处在萌芽状态,而他们更多的是在不断地市场竞争中,尤其是与国外企业,或者现金企业的优胜劣汰地残酷竞争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思,逐渐才树立转变思维。也才认识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也才认识到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与体系,以及健全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都是极其重要的。 还有就是在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 还并没有把风险意识风险管理纳入到建筑活动的各个环节,没有深刻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很多企业负责人还没完全认识建立健全企业风险体系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的长效轨迹。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欠健全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必须要从建筑企业的一系列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保障体系构建出发,保证形成全方位的足够效应应对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发展的活的灵魂, 它的合理科学的结构对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总体上还存在着公司内部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不健全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公司的风险管理的底蕴地调动。很多建筑企业严重颠倒了鼓励与约束对象的偏颇,即是重视对企业领导或者管理者的优惠鼓励,而强调对员工的约束,从而形成了畸形单一的认识轨道,和单向的管理机制。也就是没有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效应,还是集中在少数人,少数环节上,而忽视了多数人,更重要更全面的环节上。进而限制其效力的充分发挥。建筑企业中,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起着重要的协调与促进作用。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中,诚实信用的根基还没树立,信用管理的制度还没全面树立,更多的是临时性,或者眼前性,没有注重从信用这样的角度把握与审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需要的推动力量。许多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等一系列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了在很多投标、施工等环节监督较少,措施不力。没有形成良循健康有序的监督管理机制,即使有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但仍还处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初中级阶段。

三、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3.1加强企业决策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也是人才经济,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建筑企业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和要求, 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通过努力学习掌握资产负债变、损益表和现金流量变,将财务决策者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转化为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同时大力吸收优秀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进来,具备对职务财务风险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估计潜在风险,可以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其某些条件进行合理的假设和估计,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3.2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加强科学良好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树立与运行,尤其是改进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只有它们内部结构的成熟与完善,才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最坚硬的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多种资源,认清形势,深刻分析,从自身的制度上,机制上入手,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向创造性创新性企业迈进。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创造型创新型管理与控制。审时度势,全面评估,及时反馈,力争把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纳入制度化轨道,比如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鼓励激励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监督检测制度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制度的整体建立,进而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起到良好的配合与协调作用。

3.3强化现金流管控,加强项目管理,做好过程控制

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益,保证建筑企业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 因地制宜,从各个环节,从各个阶段都要注重对现金的关注与控制, 尤其是保证其科学客观的进出。 以最少的成本,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大效益,最高质量。 做好现金管理,做好过程控制,就是应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的有力举措。把项目管理等所包含的各个具体管理内涵都要逐渐地应用与贯彻到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与行动中去。 以扎实有效的功底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底蕴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