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业务应用管理

业务应用管理

时间:2023-10-10 10:4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业务应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业务应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业务系统;问题;对策;财政管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当代财政工作的繁重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此,河南省和全国财政系统同步,全面启动了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一大批财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开发并投入具体应用,大大地提升了财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今后几年,国家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推进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的升级改造和补充完善,构建高效安全的预算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财政业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一、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的发展历程

2002年前后,财政部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在收入、支出、宏观调控等方面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支出管理改革方面,主要推出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等五项重要改革。而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则是金财工程建设的核心。十几年来,河南省各级财政部门立足财政改革和管理需要,大力推进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深化应用层次,扩展应用范围。截止目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已经投入应用的财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20多个,其中,由信息技术公司分散开发的占90%以上。在财政内网上部署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系统、财政工资统发系统、非税收入征管系统、财税库银联网系统、行政办公系统、财政专户管理系统、单位会计核算系统、部门决算系统、财政总决算系统等;在国际互联网上部署的业务系统,主要有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项目预算评审系统、会计事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上述业务信息系统基本支撑了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的主要业务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全省财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应用大平台建设不到位

2002年初,财政部启动金财工程建设,但直到2009年,财政部才在完成软件开发和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向全国财政系统推广实施带有顶层设计概念的“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建设目标主要是将此前各个分散开发的财政业务系统迁移、整合在这个平台上,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信息共享。2011年前后,河南省市县三级完成了平台建设实施工作,部分财政业务系统接入平台并上线运行。但是业务系统迁入平台数量较少,系统之间的统一整合没有突破性进展,信息共享、综合查询分析和利用等平台应用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平台建设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二)财政业务系统信息孤岛林立

从当前财政内网运行的业务系统看,预算编制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之间、预算编制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非税征管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财政专户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行政办公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之间、部门决算系统与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之间、部门决算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之间均割裂脱节;从外网运行的业务系统看,项目预算评审系统与预算编制系统、政府采购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也都是各自独立运行,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共享数据信息。

(三)业务流程信息化处理存在盲区

由于流程和职责结合不够、信息系统没有互联互通,目前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覆盖面还不够全面,存在一些管理盲区、盲点。例如,财政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开发,不能实现对财政管理日常动态监控;监督检查手段落后,仍主要靠手工查看账簿、报表、凭证等,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查询、汇总、综合分析业务信息。又如,财政总决算系统和部门决算系统目前还是单机版,在数据录入、审核汇总、报表生成等环节均采用半人工方式进行,工作效率低下;此外,信息化应用与流程管理在一些环节上不匹配,有些财政业务流程如项目预算评审工作目前大多仍在线下手工操作。

(四)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源头支撑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深入发展,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都必须由切实可靠的项目库、资产库及人员基础信息库作为基础支撑。目前运行的项目库无论是形式要素还是主要内容都还不能满足预算编制的需要,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检查还没有与项目库建立融合的管理机制。人员基础信息库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业务系统内分别建立,缺乏统一的采集、更新和完善规范。相比前两个基础库,资产库还没有完全真正建立起来。由于缺乏扎实的基础数据库,预算管理源头控制措施比较匮乏,不能满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

(五)部分财政业务系统运行效率不高

目前应用的一些财政业务流程,在设计工作流程时,因过于强调资金安全,存在设置层层审批、拉长监管链条问题,并不科学合理。以预算执行系统为例,预算单位发起一项普通的专项支出用款计划流程后,需要经过主管部门、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国库支付管理部门和国库支付中心等10来个业务流程节点。而涉及政府采购事项从用款计划申请到资金支付共需要经过近30个业务流程节点。繁琐而重复的业务流程一方面有碍规范财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模糊了预算单位执行主体责任和财政部门监管责任的边界,难以做到简政放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三、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传承创新

在当前财政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新时期,面对新老问题叠加、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打破思想禁锢和利益藩篱,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整合、完善财政业务系统,实现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要传承和创新并重,对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要进一步强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使其成为技术标准的统一载体;对平台扩展生长及数据分析等功能,要结合财政云计算平台和财政大数据建设工程的实施,予以改进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省财政数据中心,对财政经济数据信息进行融合、深度分析和共享使用,实现财税政策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及时效性,建设智慧财政。

(二)完善财政业务系统信息共享体系

适应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业务系统的整合力度,以工作流贯通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基本建立起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纵向贯通各级财政部门、横向联通相关单位、核心业务管理高度集成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对原分散开发的内网业务系统设计程序接口或数据平台,实现系统之间无缝对接;对分别运行在内、外网上的业务系统,要通过内外网交换系统实现信息自动传递或定期提取;总之,要通过系统的补充开发和改造,使各业务系统之间打破信息孤岛壁垒,全面实现数据共享。

(三)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全覆盖

大力推进财政核心业务系统即财政生产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系统建设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构建“预算编制一预算执行一会计核算一决算一预算编制”的财政业务管理闭环,以预算管理系统为龙头,以预算执行系统为主体,形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和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完整体系,覆盖全部财政业务管理节点,消灭业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盲点和死角。近几年内,要积极开发、部署和推广应用国库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财政监督检查信息系统、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部门决算和财政总决算信息网络平台等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四)整合完善信息库服务预算管理

建立统一的支撑各级预算编制和中期规划的单位人员基础信息库(含单位基础信息、人员工资信息、法人基础信息、财政补贴补助人员信息等)、项目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库,并实行实时滚动管理,以上述“三库”为支撑,建立跨年度多维度的财政管理模式。“三库”集中整合和统一后,将广泛应用于预算管理全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非税收入征缴、预算调整和追加、资金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资产管理、账务信息、决算编制、财政监督及绩效管理等财政业务,实现财政收支管理的精准化和政府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精准化。

(五)进一步提高财政业务系统运行效率

第2篇

【关键词】iPad VPN Teamviewer Citrix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95-01

随着近些年集团及长城诸如合同管理、ERP、协同办公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公司的生产经营等各项业务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基于浏览器的网络应用,同时日常工作中许多管理者有越来越强烈的移动办公需求。而苹果公司的便携式iPad平板电脑的推出,说其为IT产业带来一场革命也不为过。随着苹果lOS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基于此系统的各种不断创新的应用的出现,iPad的商用价值越发凸显出来。由于iPad只有B5纸大小,厚度1CM,总量不过600多克,即使相对于所谓的上网本也有无可比拟的便携性。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接入公司内网后,iPM可以实现对各业务系统的访问。对于某些必须由Pc完成的工作,其实也可以通过在电脑和iPad安装远程控制软件,实现用iPad对远程电脑的间接操作。

本文讨论的预期目标就是利用超便携的iPad结合VPN技术、远程控制技术、虚拟桌面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对公司网站上各类业务系统的访问和管理,满足经常外出的各类系统使用人员的移动办公需求。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基于iPad的应用完全可以在iPhone上实现,只是手机上的应用体验远不及大屏幕的iPad。

iPad到公司网络的VPN方式访问

1、公司内部VPN服务器的建立

通过我们向辽河分部网络负责人申请,由其为我们开通了一条公网IP到内网IP的端口映射,由此我们在内网建立的一个VPN服务器可以在外网进行访问,这一步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出于节约考虑,我们利用一台闲置的普通Pc机作为VPN服务器,在其上安装了Windows2008Server操作系统,启用操作系统自带的PPTPVPN服务,并做了相应的配置,由此一通外网的VPN服务器架设完成。

2、iPM上的VPN配置

进入通用一网络VPN,配置如图(图-1):

配置完成后点存储,并打开VPN开关。此前如已接入Wifi3G网络,那么打开VPN开关后即可接入CNPC网络,通过iPad的浏览器进入公司门户,左上角的VPN标志表示当前已接入vPN服务(图-2),此时可访问并操作公司邮箱、协同办公、合同管理、网上报销等各项基于网络的业务系统。

而且iPad支持在浏览器里直接浏览Word、Excel、Txt等格式文件,这样我们可在iPad上直接查看通知中的Office文件。此外作为网管,利用iPad还可实现远程管理公司交换机和桌面安全管理系统:

利用iPad远程控制公司内的电脑

由于某些特殊应用在iPad上无法直接实现或功能受限,此时可以通过在单位电脑和iPad上分别安装远程访问软件的服务和客户端,实现iPad对远程桌面的完全呈现。例如分别在电脑和iPad安装TeamViewer的Windowsel]IOS版本,通过TeamViewer账号即可实现iPad远程访问单位电脑。此种方式的原理是iPad只是呈现远程电脑桌面的实时图像,并不是真正传输电脑和iPad的实际数据,所以安全陛很高。

利用Citrix虚拟桌面技术实现内网访问(图-4)

Citrix是世界领先的虚拟桌面技术,将Citrix Receiver用作轻型通用客户端,能够通过任何Pc、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访问桌面和企业应用。目前我们上级信息部门已部署Citrix服务器,iPad安装Citrix Receiver后登陆申请的账号我们可以实现对公司基于Web的服务进行访问。经过测试通过这种方式访问内网Web应用及远程桌面的用户体验效果非常好。

iPad通过Citrix技术实现内网访问图示:

一些说明和展望

第3篇

(赤峰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构建了我国信托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模式,同时引入了“波士顿矩阵”,以便信托公司找到自身业务的独特优势来开展业务,并可以通过寻求第三方合作以弥补自身业务不足.

关键词 :信托;财富管理;波士顿矩阵

中图分类号:F83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24-03

从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来看,我国信托业的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和物权法的日趋完善,目前中国信托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已经具备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的保值、增值需求强烈;二是社会财富分散所有且财富积累度较高.其次,在财产传承和转移中信托自身所具备的隔离保护功能将得以充分发挥.再次,综合金融和混业趋势的显现为信托在金融体系中的发展带来了功能上的延伸.由此可见,以上因素将会引致信托财富管理业务的自然增长.

1 信托财富管理模式图的构造

本文所述的信托业“财富管理业务模式”是指:信托业通过高端定位客户群,为高端客户提供专业而丰富的信托服务,以达到为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中,信托公司不但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及战略定位,开发具有公司品牌特色的信托产品,还要配合其他类型的信托产品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池.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信托公司实施“财富管理业务模式”,通过多元化的信托金融产品组合及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完全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客户群.同时,信托业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从而掌握客户的财富程度、投资偏好、风险偏好等信息,针对这些信息对客户进行分类及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信托产品,从而提高命中率.当信托业的高端客户群与多元化的信托产品组合进入了良性的循环状态时,信托“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在信托业拥有的高端客户及储备的项目达到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信托公司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的投资中去,从而使信托业的业务转变原有的“项目融资”型角色,彻底回归本源,即回归到“受人之托,代人理则”的财富管理职能中去,这才是信托业的真正意义所在.

2 信托财富管理模式下的业务组合

2.1 波士顿矩阵分析

从以上“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的支撑要素除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外,另一方面就是优质的信托项目池.在引入了“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后,信托公司首先要搞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开展哪类业务是自身擅长的,开展哪类业务是竞争力相对薄弱的,擅长的业务该如何发展,不擅长的业务是寻求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还是适当放弃,对此,本文通过引入波士顿矩阵来帮助信托公司分析正在开展和可能开展的业务中,哪些该优先发展,哪些是兼顾业务,哪些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哪些业务该放弃.

根据波士顿矩阵,可以将信托公司的具体业务分为明星业务、现金牛业务、幼童业务以及瘦狗业务四种类型.如图所示:

2.1.1 明星业务

明星业务指市场发展前景好,相对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高的业务,通常是由幼童业务继续投资发展起来的,可以将其视为高速成长市场中的领导者.

本文所说的“明星业务”具体到信托业务中主要指产业投资型基金,这主要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相对落后,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首先面临存量调查问题,再加之资本市场的发展距成熟尚有一段路程,这就使得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不得不肩负起更大的使命.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其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基础产业等;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可借鉴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业投资基金模式,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高风险实现高收益,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三是发育成熟的上市企业.对于难以接受高风险的投资者而言,可避开高科技投资风险,选择已经发育成熟的准上市企业进行投资,以推动企业上市来实现基金的退出和基金资产的流动.

现仅以类房地产投资基金为例,说明产业投资基金型信托业务的优势.因为根据目前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情况,马上发起产业投资型基金信托还不够成熟,比如若要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目前除受政策限制外,现有物业规模、集约化管理水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可以创新“类房地产基金设计”.如下图所示:

类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设计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投资组合理念;二是物业租赁收入理念①.投资组合理念,是指资金投资于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物业,或者房地产开发与现有物业组合,或者两种以上的房地产开发的结合等形式.这种组合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降低投资的风险.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经验看,首选的资产应该是具有稳定租金收入来源的商业物业和写字楼等.物业租赁收入理念,主要指以物业租赁收入作为信托收益的主要来源.美国上市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75%的收入来源于房地产类资产,主要以获得租金、增值为来源,而不仅仅是靠买卖房产获利.

因此,虽然我国目前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还不十分成熟,但可以通过设计可行的类投资基金信托来引入产业投资基金理念.从目前国外信托业务的发展形势看,产业投资基金信托业务在中国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1.2 现金牛业务

现金牛业务指未来发展前景不佳,但目前占据相对市场份额较高的业务,这类业务是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现金牛业务在一段时期内能够确保信托公司拥有可观的收入,但随着政策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现金牛业务会逐渐沦为瘦狗业务,进而被市场淘汰.信托公司若不及时调整业务战略,就会在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失去生存的空间.

具体到信托业务中,“现金牛业务”主要指目前我国信托业的房地产类信托、以煤炭为代表的能源类信托以及基础设施类信托.这些信托业务是我国信托业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信托项目自身的缺陷,即以满足项目开发融资为需要;信托计划期限短,通常以1-2年为主,由此造成信托的收益期间短;一个信托计划对应一个单一项目,项目风险很难规避.此外,纯粹的房地产和能源类信托项目,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这就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业及能源业的利润空间,从而此类信托项目亦会受到影响,信托业就不会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从长远看,信托业如不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战略,这类信托“融资型”项目要逐步转为“瘦狗业务”,取而代之的是产业投资基金型信托.

2.1.3 幼童业务

幼童业务指市场发展前景好,但其相对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的业务.通常是信托公司的新业务.公司应大力发展幼童业务,增加投入,积极扩大规模,以便迅速占有发展市场份额.

“幼童业务”具体到信托业务中,主要是以高端客户为核心,本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理念,全方位负责客户的财产管理、个人信托及遗嘱信托等业务.这项针对高端客户的信托本源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遍.以美国为例,从其信托业的发展历程看,这种面向高端客户的信托本源业务是在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中,其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寻求新的生存蓝海的背景下,创新出来的.我国现阶段信托业的发展面临同样的挑战.在客户资源、零售网点、投行团队等方面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均不占优势的境况下,信托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凭借其可投资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的灵活性,提高其为高端客户服务的能力,即促使信托业走向客户专业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其设计相应的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甚至可以对高净值客户提供金融以外的服务,比如烹调研修、健康咨询等,以增加客户粘稠度,最终使这些客户成为信托业的稳定资源.

虽然目前的情况是,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的信托本源业务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小,甚至对于一些信托公司而言还尚未发展这项业务,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务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我国信托业务未来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其市场前景是非常可观的,所带来的收益也将是信托业持续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信托业要大力开拓这片市场和业务,以期尽快占有市场空间,最终转变成为“明星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形成不可动摇的核心竞争力.

2.1.4 瘦狗业务

瘦狗业务指市场发展前景低,占有相对市场份额较低的业务.通常情况下,这类业务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对于这类业务,信托公司应该果断舍弃,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所说的“瘦狗业务”主要是指信托业没有主动参与开发或进行产品设计、交易结构安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不直接参与信托资产管理,仅将外部资产以信托合同的形式投放出去的业务,即信托业仅获有微薄回报率的业务,也可将其称之为“通道型”或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这种“通道型”信托业务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信托公司与其大股东或关联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另一种是信托公司与银行通过银信合作业务迅速扩大资产规模.由此可见,这类业务产品线单一、没有原创要素、无核心竞争力且信托报酬率低,只有“以量取胜”,才能勉强维持信托业收支平衡.显然,此类粗放型业务在信托业的未来发展道路上是很难持续的.信托业应该大胆地将该类“瘦狗业务”逐步丢弃掉.

3 产品和服务有效组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财富管理业务最终将体现在对各类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有效组合上.信托机构在整合产品池中的投资组合时,必要时还需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力量.尽管信托业具有在资本、实业及货币市场全面投资的优势,但实际上,信托业在资本和货币市场的信托产品开发上与证券业、基金业相比还处于弱势.信托机构只有借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等机构,再结合自身优势,才能在财富管理的业务上形成核心竞争力.以上与基金、证券及保险业等的合作,可以看成是信托业开拓财富管理业务上的上游合作伙伴.银行及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看做是信托业开拓财富管理业务上的下游合作伙伴.这里所指的银信合作并不是从前的以信托为平台的“通道型”业务,而是信托机构通过主动设计、管理信托产品的方式,借助银行的丰富客户资源以及广泛的销售渠道,进而实现信托财富管理收益的最大化.

注 释:

①百瑞信托博士后可研工作站.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45-253.

参考文献:

〔1〕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M].北京:中国信托业发展与产品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赵钰.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1.

〔3〕赵晔.我国财富管理发展前景及市场策略分析[J].北方经济,2010(6).

〔4〕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09[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第4篇

一、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的理念

数字化营销是一种智能的营销方式,它是电网建设延伸出的智能化营销,例如:信息采集能力,远程控制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数字化管理是市场现代化营销的基础,是促进管理模式升级的必要条件。数字化管理具有节能减排、服务优质、优化资源配资等多项优点为企业提供支持,为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数字化营销管理是建立在新技术的推广上。因此,进行新系统的快速开发是数字化营销管理实行的必要条件。现代电费的缴纳已经将收费员、抄表员、核算员等工作取消了,全运用电脑代替。收费方式也应用远程控制来代替,这种方式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经费。在电费查询方面,可通过网上查询、国家客服电话查询等方式进行。目前,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已渐渐影响了电力营销的管理理念。

二、数字化管理在供电系统电力营销中的作用

供电系统电力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可起到提高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对电力企业改革越来越重视,电力在市场中的重要位置日益显露,计划经济渐渐退下历史舞台,市场经济成为主导。这一自制的改变无疑给了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大挑战。在新的经济体制中,供电公司成为一个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以经济效益为重心来发展。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在企业管制上也做出相应的改变,保障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供电企业正是迅猛发展的时期,采用数字化的管理系统是供电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趋势,也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体制的改变电力企业不但要加强营销方面的改制,而且在管理模式上也需要加以创意。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对电网生产流程进行管理,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达到提高供电公司管理水平,产生更所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数字化管理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力营销数字化的建构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可运用分布式的结构进行处理。数字化管理是依靠系统的平台上运行,数据被保存在中心数据服务器中,主程序将运行在各个服务器中,从而提高中间件的运行效率以及机体信息的可靠度。

(一)服务系统构建

应用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服务系统的构建,全部的服务器都需要通过数字化服务系统完成各项事务,(如:事务处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他们构成一个整体的服务系统来配合系统任务的完成,在服务器的配置上可从以下几个方案入手:1.在数据服务器工作中可将两台小型机同时运行,进行磁盘的阵列数据储存工作,小型机具有安全性能强、运行效率高等优势,可保障系统的快速稳定运行。2.在服务系统的拓展方面可将多台个人服务器组成应用服务器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3.在服务系统的日常维护以及以及控制访问对象上通过对系统数据的集中,在中心数据库中集中设置服务器群,在信息通道内完成客户端与数据库的信息传递,保障访问的安全性。

(二)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可分为数据保存、业务处理、应用表示三层结构。其中,数据保存主要负责数据的检索、更新、管理方面的工作。业务处理主要负责系统的统计、分析等逻辑服务工作。应用表示主要负责系统与客户数据的交互和数据的表示等,在核心服务处理器中显示最终结果。新型的三层结构是由二层结构改进而成,是的业务处理逻辑与应用表示逻辑分离,使应用程序的服务器将客户端与主体服务器切断。在逻辑业务的实现中,运用中间件进行操作,根据应用的需求去调整应用服务器,这种方式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步骤,使客户端的运行方便快捷。客户端在进行数据访问时,只需要通过中间层,并不经过数据库,这种系统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三)中间件技术

在整个系统中,中间件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软件,它是由应用系统完成资源共享。中间技术可使在不同节点的应用程序进程的负载维持平衡、是程序顺利运行、调度的保障,控制流量的准确性、维持网络的稳定性、系统运行的完整性等。在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中,中间件技术可谓是在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中占着核心的位置。(四)工作流技术工作流技术主要负责创建和管理工作,在系统的运行中它起到了减少繁琐的计算机编程工作。在工作流平台的建立上一般使用图形化来进行工具制定、灵活运行与监控。简言之,运用图形来表示组件以拖动或连线的方式进行,从而完成相对应业务工作。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起具体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流技术促使系统应用更加灵活、快捷。在业务跟进方式改变时它会做出相应的措施简单的改变组件,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四、结语

第5篇

摘 要 电力企业是我国社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众多支持。随着最近几十年我国电力企业快速的发展,其业务量也呈现增长的态势,原有电力企业对电力业务工作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电力企业为了提升业务工作的效率,降低业务工作的成本,纷纷将一些电力业务外包出去,以期实现更好的业务发展。但是,在进行业外包的过程中,劳动用工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电力企业 业务外包 劳动用工

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外包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外包公司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没有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进行劳动管理。该现象就导致在实际电力业务外包的工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电力企业的发展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损失,制约电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目标。

一、电力企业开展业务外包的现状

(一)发展速度快

电力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实现高效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规模呈现扩大趋势,整体的业务数量不断增长。随着高效的发展,电力企业对一些业务进行外包工作,通过外包工作的开展,提升企业的发展效果,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二)存在劳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外包单位开展业务承包和工作的详情看,存在众多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外包施工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程度不够。外包单位没有对实际施工开展高度的安全控制,会导致很多业务的开展存在危险隐患,甚至出现了众多的安全事故,影响业务开展的成效,还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人身安全的威胁。外包单位没有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的控制工作,一些应具有的安全措施没有出现在施工现场,会产生一定的施工事故几率。为此,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劳工的规范管理,提升劳工管理程度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我国电力企业在开展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的用工管理的问题

(一)缺少具有关键性质的安全教育或是培训

电力业务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开展外包业务工作的时候,外包单位应该开展安全教育或是安全讲座,以此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施工的观念。但是,我国很多外包单位没有开展安全教育,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执行外包工作中安全制度中规定。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产生安全危害,同时对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进行外包业务工作的人员存在专业技能低下的现状

外包单位在开展业务承包的时候,外包业务工作的人员存在专业技能低下的问题,这些人员不能很好的完成电力企业的业务工作。由于外包单位没有对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高度的执行,就导致在进行承包工作的时候,所招聘的人员存在技能不专业的问题,不能按照电力企业所希望的质量和效果开展业务工作。

三、优化电力企业在外包工作的劳工管理安全程度的措施

(一)栏癜凑展芾淼某潭冉行外包单位的审核

电力企业整体运营的成效和外包业务开展的成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为此,要想提升电力企业发展效果,首先应该对外包单位进行审核,选择最为合适的外包单位。电力企业在开展业务外包的时候,应该对外包单位的安全资格等资料进行审核,确保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对外包单位最近几年施工记录进行查看,看外包单位承包过的业务开展情况,是否取得加高的质量。

(二)签订详细条约规定的外包业务合同

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时候,除了对外包单位进行审核之后,应该和外包单位进行详细条约规定的外包业务合同,以此约束外包单位开展劳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业务开展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业务合同应该对具体承包的业务进行职责的规划,应该从实施计划、作业方式、业务完成时间以及流程环节等方面进行条约规定。通过这些条约的规定,让外包单位开展高质量的劳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电力业务开展得效果。

(三)强化外包成本控制

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时候,应该强化对外包成本的控制力度。具体讲,电力企业在控制外包成本的时候,应该对市场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合理评估业务产出和投入的详细比重。电力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优质的管理团队,对人资和人工成本进行合理化的控制,使外包工作得到快速保质的开展。

四、结语

我国一些外包单位在进行业务承包的时候,存在劳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制约业务承包的水平,影响电力企业经济利益的高效实现。为此,电力企业应该严格按照管理的程度进行外包单位的审核,应该和外包单位签订详细条约规定的外包业务合同,以此提升外包单位安全管理的力度。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强化外包成本控制,增强企业外包工作的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燕君,黄砚浓.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在电力企业业务外包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

第6篇

【关键词】 业务招待费; Excel; 纳税风险

企业业务招待费列支是企业管理费用中难以把控的费用,也是税务稽查最容易查处的问题。如何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自觉适当纳税调整、承担较轻税负,使业务招待费最大化合理列支?

一、建立业务招待费纳税风险预警方程式

为了防止企业任意加大业务招待费列支,减少利润,影响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这条规定借鉴了国际标准,结合原税法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限制扣除的经验,对业务招待费实行双重限额扣除标准,即: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60%≤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影响纳税年度业务招待费的因素有:营业收入、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扣除额,假设某年(营业)收入为X,业务招待费为Y,则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Y*60%≤X5‰,只有当Y=X*(5‰/60%)=X*8.3‰时,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的8.3‰的临界点上,企业在承担最小纳税成本条件下,能够达到业务招待费最大化合理列支,要想业务招待费最大化合理列支,必须完成的营业收入即:X=Y*(60%/5‰)。

二、建立业务招待费纳税风险预警及预决策模型

1.创建“业务招待费纳税风险预警模型”工作表,把工作表中的sheet1命名为“业务招待费纳税风险预警模型”,根据业务招待费纳税风险预警指标,在相应单元格内录入名称。

2.定义单元公式,建立本年度业务招待费预警数学关系式。企业在期末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分别从总分类账或利润表中把“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年末累计发生额引用到单元格B3栏,从明细账“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本年累计发生额引用到单元格B4栏,B5=60%,B6=B4*B5,B7=0.5%,B8=B3*B7,B9=B7/B5,B10=B3*B9,B11=IF(B4>=B10,B10-B8,IF(B4

B10,B4-B10,IF(B4

=IF(B4

+B17+B18,B20=B16/B10,B21=B18/B4,B22=IF(B12=0,0,IF(B12>0,B17/B12)),23=B19/B4,B24。

3.定义单元公式,建立计划年度业务招待费预决策数学关系式。企业财务部门与公关部门共同匡算计划年度业务招待费预算数额,“以支定收”,倒推出为了满足计划年度业务招待费最大化合理列支,企业应该完成的营业收入。假设计划年度最大化合理列支业务招待费C10=130万元,C3=C10*C5/C7,C4=C10,C4=60%,C6=C4*C5C7=0.5%,C8=C3*C7,C9=0.83%,C11=IF(C4>=C10,C10-C8,IF(C4

=IF(C4>C10,C4-C10,IF(C4

=IF(C12=0,0,IF(C12>0,C17/C12)),C22=C18/C4,B23=C19

/C4,23=C19/C4,24=IF(C4*C5-C8=0,“纳税调整少、风险小决策最佳”,IF(C4*C5-C80,“纳税调整多、风险大应放弃此项决策”)))。业务招待费列支在管理费用中属于税法有扣除标准的费用,企业应该遵照税法规定进行扣除,避免超支列支带来的的过重税收负担,如图1所示。

三、对该模型图分析

(一)对企业本年度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纳税风险预警分析及控制

1.当X=12 000万元,Y=100万元,Y=12 000万元*8.33‰=100时,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与最大化列支业务招待费是一致的,在作适当纳税调整、承担较轻企业所得税税负即10%的情况下,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达到最大化合理列支,充分享受了“最高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的5‰”的税收政策。

2.当X=12 000万元,Y=60万元,Y

3.当X=12 000万元,Y=120,Y>12 000万元*8.33‰时,虽然业务招待费最大化列支,企业本年度业务招待费超支20万元,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会计应立即自觉纳税调增利润,如果企业存在本年度亏损及以前年度亏损问题,调增的利润还可以抵补亏损,不用补交5万元企业所得税;如果不自觉进行年度纳税调整,则会把企业纳税风险推向高风险顶端。假设上述超支业务招待费的行为在税务检查中被查处,将视为偷税行为论处,查处金额20万元不仅不能税前弥补亏损,要求企业立即补税5万元,并处补税金额的50%~5倍的罚款即2.5万元~25万元,按补税金额的5‰/天交纳滞纳金,严重的甚至会涉嫌犯罪,税务机关还会顺藤摸瓜,至少倒查3―5年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并把企业列入D级纳税户,进行定期检查,重点监控,禁止购买发票。企业超标列支业务招待费的行为将影响业务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不遵从税法的代价是惨重的。因此企业业务招待费控制在营业收入的8‰是最佳选择。

(二)对计划年度业务招待费决策

当YX*8.33‰时,超支列支业务招待费,企业纳税风险高。因此,企业为了控制业务招待费列支带来的纳税风险,应该对计划年度业务招待费进行决策,以支定收,采取零基预算,一切以零为起点,完全从预算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以及开支项目的重要程度出发,预算确定计划年度业务招待费列支目标,这个目标也是计划年度最大化合理列支业务招待费数额,根据这个目标,倒推出必须完成的营业收入。假设计划年度企业最大化列支业务招待费为100万元,企业要消费10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就必须完成全年的营业收入1.2亿元,使计划年度业务招待费与营业收入相配,如图1。营业收入是业务招待费列支的源泉,只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企业才能真正提高业务招待费列支金额。

【参考文献】

[1] 周宇伟.EXCEL财务管理[M].科学出版社、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9:180-181.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 业务管理 虚拟技术 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图书馆核心业务数量在不断增多,而业务重的一些关键性的业务对于系统的可靠性来说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保证系统能够良好的运行下去,确保其不受影响,是图书馆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保证高可靠性系统的方式主要有冷备份技术、双机热备技术、群集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等几种,这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现阶段,在多数的图书业务管理系统中,都采用的始终是双机热备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部署,总体方面的成本较高。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虚拟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虚拟化的环境应运而生,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系统中的业务也越来越多的迁移到虚拟服务器中,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其灵活的迁移应用系统以及安全备份、快捷恢复和保证数据应用过程中安全性方面的功能十分强大,在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中应用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在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中,多数都采用了汇文系统、ILAS 系统、 北邮 MELINETS 系统等对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进行管理。这些系统在运行和应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保证这些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联系能够连续和稳定的运行,在应有过程中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师生借阅图书和进行文献查阅带来极大的混乱,并且数据一旦出现丢失现象,将会给图书馆和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毁灭性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图书馆都会根据自身运行的实际需求,多数都采用的是单机运行模式或者双机热备运行模式对图书馆业务进行管理,并针对不同的运行模式,从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保证虚拟化的服务器能够正常的开展服务工作。但是这两个方案在应用过程中都具备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单机运行模式其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出现故障之后,自我修复能力较差。而双机热备运行模式虽然其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其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良好,但是这种系统的整体投资较高,对图书馆的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以VMware vSphere 平台为例构建虚拟化应用结构

1.VMware vSphere 平台简介

虚拟化技术是一种从逻辑思维角度出发的资源配置技术,其是物理层面的逻辑抽象化。虚拟技术更好的突破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硬件平台和系统的动态性、分布性结和异构性进行了有效的屏蔽,同时还能够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和多次重复使用,能够提供很多个独立和隔离的应用环境。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是目前虚拟化应用过程中比较可靠的一种虚拟化应用平台,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从最基本层将硬件全面分离出来,简化了计算机操作的步骤,这个系统主要将服务器和储存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为各个应用程序分配相应的数据资源。 VMware vSphere系统应用平台是目前资源整合管理服务器群中最佳的应用技术,其可以全面实现在一台服务器上虚拟多个虚拟机或者对于多台服务器生长一个虚拟服务机,可以满足一台物理服务器完成多种不同的应用业务,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实现灵活迁移应用系统以及安全备份和进行数据恢复,从而切实保证数据的应用性和安全性。

2.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的框架构建

从整个系统框架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虚拟化层、管理层和接口层,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就构成了整个系统平台。首先,对于虚拟化层面来说。这是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最为基础的一个层面,其主要包括了基础框架服务和应用程序的服务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框架服务主要是用来对系统中的硬件资源进行科学分配,中,其主要会涉及到计算机服务、网络服务和储存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计算机服务中,可以为虚拟机提供CPU和虚拟化的内存功能,网络服务只是在虚化的环境中,简化并增强网络技术的功能和相应的作用,为虚拟机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而储存服务主要中是在VMware vSphere虚拟环境中提供一个高效的储存技术,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储存的资源,应用程序的服务主要针对就是虚拟机,其可以保证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虚拟机正常的运行,使得虚拟机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科扩展性等功能;其次,管理层。这是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十分重要的一个层面,其是虚拟化环境的中央分布点。在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中,VMware vCenter Server可以显著提升系统平台在虚拟基础框架中每一个级别上的集中控制点和可见性。通过主动积极的管理,切实发挥好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的应用潜能,其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性和合作体系支持的可伸缩性和可拓展的应用性平台;最后,接口层。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是vSphere Client或者vSphere Web Client客户端口的对图书馆的资源在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的数据中心进行访问。而vSphere Client主要是windows应用系统中的一个应用程序,用他对虚拟平台进行访问还可以进入到命令界面和中SDK自动管理数据中心。 3.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各个部分的功能分析

在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中VMware ESXi是这个应用平台中的一个操作系统,其他的各个组建都必须建立在这个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才能正常的运行下去。VMware ESXi操作系统在通用的换将下分区和对系统的虚拟主机软件进行整合,这个操作系统具备了高级的资源管理作用和高效的的虚拟主机平台,其是运行在物理层面上的虚拟化结构层,这个操作系统将计算机划分成若干个逻辑资源,并将计算机中的而内存、处理器、储存器以及资源虚拟化成为多个虚拟机。VMware vCenter Server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伸缩和可以良好进行扩展的服务平台,其集中对系统中物理服务器资源进行管理,是虚拟化基础框架的数据中心。在整个虚拟化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VMware vSphere Client。其主要功能是允许用户可以从任何Windows系统设备连接到vCenter Server的相关界面中;其次,vSphere vMotion。其功能主要是可以实现将系统中虚拟机从一个物理服务器转移到到另一个服务器上,同时还能够服务的连续性和可使用性;再次,vSphere Storage vMotion。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储存过程中,将数据迁移到虚拟机文件过程中不需要对服务进行中断;第四,vSphere High Availability(HA)。其主要功能是如果虚拟服务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受到影响的虚拟会在其他可以使用的服务器上重新启动使用;最后,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DRS)。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虚拟机对硬件治疗进行全面的收集,然后将资源进行动态分配,对计算机的容量进行平衡。

4.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技术优势分析

首先,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通过集中资源进行管理,技术人员对虚拟化平台中的所有计算机资源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管理,其主要包括了服务器、网络、储存和应用部分等,利用系统中的这项功能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灵活的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其次,强化资源管理。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中,通过服务器、储存和网络等虚拟化技术将设备设备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组织成不同的资源集团,这样在定义模式过程中会更加的灵活和便利;再次,实现Vmotion 动态迁移虚拟机。当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虚拟化之后,虚拟机就会以一组文件的状态被封存在储存设备中,系统通过虚拟网络就会将原来虚拟机中的实时封存的内容和相应命令执行的情况快速传递到目的虚拟机中,从而实现了虚拟机的动态迁移,这个作用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业务开展不会被终止,真正的实现了不停机运行;第四,DRS 分布式资源调度。在系统应用过程中,系统可以动态的监控和调整虚拟机所需要的资源和设备,根据实现制定好的方案,触发资源的调整功能,从而切实保证有足够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动态平衡发展。最后,VM HA 高可用性。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应用了心跳技术,这就使得系统中一个关键性的业务维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虚拟器发生故障或者灾难之后,故障部位的数据会在其他的服务器上启动自动备份功能,从而能勾起切实降低业务中断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损失。

三、应用效果分析

1.系统设计目标分析

首先,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需要对所有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将所有的计算机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资源池,进行统一的管理,并按照相应的需求科学的进行分配,从而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提高维护的灵活性。在进行应用时间部署和更新过程中,应该减少服务器重新建设和加载的时间,积极的响应读者的资源需求,当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可以使用虚拟机迁移模块功能转移到正常的虚拟机设备上继续进行服务,这样方便对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再次,确保服务业务在开展过程中无障碍运行。保证每一个业务都可以进行热备,当业务量增加到一定数值之后,服务器可以采用是迁移功能,将服务转移到其他闲置的设备中,从而保证业务服务具备充足的资源,避免读者的业务受到影响;最后,为进行集中网络储存打下坚实基础。当对物理设备进行全面的整合之后,应该将所有的应用数据全部放入到储存网络中,将分散的数据集中进行收集,为全面备份打下坚持的基础。

2.应用效果分析

首先,高度的整合效果。管理更加的简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将服务器全面融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中,并利用VMware vSphere系统平台就能够对所有的应用服务器进行中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切实提升了整个系统的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实施监督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运行状况,并根据服务器的使用情况,对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更换和调整,切实提高可设备的运行效率;其次,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缩小了成本支出。在整个系统中,由于每台高端服务器可以虚拟出 3~5 台虚拟应用服务器,这样虽然初始投资高,一旦平均到单个应用之中,成本就会大幅降低;最后,高可用性。自动从服务器故障中恢复并实时迁移各虚拟机,可随时对物理服务器执行维护,且不会干扰用户或中断各项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志强,陈大建,李宁,凌云. 基于群集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与虚拟化策略[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03)

[2]吴乾清.基于VMware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器虚拟化研究与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1)

[3]董秋生,黄文,马骏涛,宋欣.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器整合中的应用[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01)

[4]范卫东,杨正宏,朱宏明,吴炜. 基于网络的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5)

[5]金伟,黄早文,张祥林. 面向模架生产企业业务管理系统研究[J]. 机械与电子. 2015(06)

[6]成星.虚拟化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07)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7]董秋生,黄文,马骏涛,宋欣.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器整合中的应用[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01)

第8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利润;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虽然在当下的市场中,电力企业依然具有垄断的优势,但随着电力市场竞争激烈,营销政策的优劣将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政策、方法、管理都还很落后,因此必须在电力营销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科学的开展电力营销工作,有效的规避营销风险,提高企业利润。风险管理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主要由风险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与风险管理评价组成。电力营销的风险管理就是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电能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环节进行风险防范。南京地方电力公司作为配电网企业,处于整个电网兴业的末端,与市场、用电客户联系紧密。公司的发展更加依赖市场、用电客户,公司的市场空间和盈利主要靠配电和售电,营销状况的好坏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公司必须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政策,引进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公司的营销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力。

1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使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

电力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构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科学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规避电力营销中的风险。树立并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管理意识真正落实到企业营销活动当中。企业营销风险管理需要长期持久的坚持,企业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要全面了解企业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客观性及可控性,提升自己规避风险的意识,形成系统的思想。

2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

2.1做好风险识别管理

电力营销的风险识别主要分为经营风险与服务风险的识别,在风险识别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收集整理各种数据,为风险识别做好准备工作。

2.1.1经营风险

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构成因素是电费、电价、电量,它们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它们是电力营销风险识别的重中之重。以下是对这三个要素的具体分析:

(1)做好电费风险识别管理

在电费风险识别中要做很多细节工作,如是否制定有专门的电费内部管理制度、是否按期核对电力产品销售明细表、是否有完善的发票制度、是否有专门的账户等,这关系到对电费收缴与缴纳情况的全面了解,以及对电费实收、应收、与未受的动态监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从电费收缴到电费催费的完善的系统的电费管理制度,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对各类数据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处理,已达到对电费风险的有效识别。此外在电费管理中,最难处理就是企业的陈欠电费,所以电力企业在电力管理中必须强化对陈欠电费的管理。电力企业对陈欠电费实行严格灵活的管理。对企业出现欠费情况的情况严格处理。一旦发现欠费现象,企业就要指派专门人员立马开展追缴工作,仔细分析欠费原因,在处理欠费情况时,要具体分析,是因为企业资金紧张,还是因为企业按时付费意识不强,分清是否为故意拖欠。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在交易过程,向对方说明制定欠费额度及期限的管理条例,和相关企业签订合同,用法律维权。

(2)进行电价风险管理。电力企业要建立电价监督管理制度,在电价执行过程中,电力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电价核查,对于违反规定的情况及时进行上报与处理。同时,电力企业应该注意提高电力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由于电力人员的疏忽而造成企业利润的损失。如电力企业可以责任到人,进行分区核查,确保电价的准确执行。

(3)进行电量风险。影响电量的重要因素是线损,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运用四分管理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此外,要强化对电力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抄表工作的科学性。最后,电力企业应该组织人员定期对供电关口、变压器、线路、计量表装置等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电力设备损坏的情况,杜绝窃电现象的发生。

2.1.2进行服务风险识别管理

服务风险识别主要从客户来源与信誉、服务质量、服务手段三个方面。从服务质量角度出发,电力企业的服务部门在位顾客解决问题时,是否能让客户满意。同时对于客户的投诉与举报,处理与答复手续是否简洁有效。从服务手段角度出发,电力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如96789客服电话、营业厅、优惠促销措施等。此外,还要考察服务是否规范,是否有违规操作与收费情况、是否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在客户这一重要的方面,是否建立了科学的信誉评价措施与客户安全防范措施。虽然客户群体为电网企业带来了经济利润和行业声誉,但也可能成为风险隐患的发展源,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损失。因此电力销售关系确立前,必须强化对客户资信的管理工作,做到合理控制风险。电力企业应该从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的信用分析报告、客户的资信评级、客户监督、检查五个重要方面入手,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此外,电力企业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反映电力销售对象具体状况的信用分析模型。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分析、预测客户风险,制订相应对策。因为电力营销涉及范围广、客户数量大,因此对相同客户群统一信用分析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2.2进行风险估测

完成风险识别后,接下来要进行风险估测。工作人员充分风险识别的数据与材料,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对各个风险识别的项目,分别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可能的损失情况进行估计和预测。在估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灵活运用多种估测方法,如专项检查、综合检查、外部评估、自评等。工作人员在完成对管理项目的常态检查后,综合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程度。

2.3进行风险处理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结合电力营销的每一个细节特点,对营销细节进行调整,然后交给专门部门对调整方案进行考核与检查,工作人员根据部门的反馈意见,积极采纳建议,完善风险处理,实现对营销风险的有效控制。

2.4进行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就是定期的评估风险管理的实用性和收益性,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态反馈,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营销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通过效果评价,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了解风险管理中的漏洞,然后根据最新动态,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与修正,使得风险管理与时俱进。

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电力营销的风险也会加剧,企业经营风险也会大幅提升。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要必须尽快建立并实施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体制,进而使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洪 叶,程 亮.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J].科技风,2010(24).

[2]邱文伟电力营销管理精细化管理[J].科技资讯,2009(09).

第9篇

【关键词】应用性能管理;监控分析平台;业务系统

1.前言

随着大量新兴技术的出现和业务发展趋势的推动,在过去几年里,河南省电力公司对IT环境和信息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以保证在今天激烈的服务和管理竞争中保持优势。因此,信息系统不再是生产管理辅助的工具,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

目前,河南电力在信息系统应用性能管理方面的技术手段相对薄弱,运维技术人员处理信息系统应用故障时,还是按照“网络-硬件-软件”的次序逐一进行排除。特别是到了软件层面,缺乏对信息系统程序内部运行状态进行诊断分析的技术工具,只能交由软件开发方进行分析和处理,给运维工作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严重制约着运维工作的效率,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2.应用性能管理系统介绍

2.1 应用性能管理现状

从90年代末应用性能管理(APM)理念出现到今天的产品方案,APM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网络为中心,即网络速度=应用速度;第二阶段是以IT组件为中心,监控基础设施可用性;第三阶段是以IT应用为中心,面向用户,面向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时至今日,Compuware、Riverbed、IBM、Oracle、NetScout、惠普、深信服等IT公司都推出了应用性能管理解决方案,在最终用户体验监控、用户自定义事务处理剖析、应用组件发现和建模、应用组件深入监控以及应用性能数据库功能等5个方面,实现了企业对关键业务应用进行监测、优化的需求,提高了企业应用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用户得到良好的服务的同时,能够降低IT总拥有成本(TCO)。

2.2 应用性能管理系统选型

在深入分析了河南电力的基础网络、应用系统、运维现状的基础上,河南电力选择了一套完整的可视性应用性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如下组件:

应用相应组件:软硬一体化专用设备,实现最终用户感知监控,网络通信质量监控及故障域快速定位;

应用内部分析组件:完成深层应用组件、应用代码的监控及分析;

应用事务组件:完成深层的交易性能分析及预测;

数据库分析组件:完成数据库性能监控分析及数据库审计;

应用结构分析组件:完成应用逻辑梳理;

应用性能管理系统以网络流量作为切入点,进行面向业务的网络流量可视化监控分析,解决目前运维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目的。

3.应用性能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3.1 网络流量监控平台建设

网络流量监控平台的建设是应用性能管理系统实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监控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河南电力基础网络环境、关键业务的部署架构进行深入分析后,在河南电力基础网络环境中部署流量镜像与汇聚设备,将不同机房、不同业务区域及关键业务系统网络流量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图1 可视化流量平台

(1)网络基础架构层:主要负责实施流量镜像和Netflow,通过流量汇聚平台为监控探针提供所需的原始流量,通过TCP通信为监控探针提供Netflow统计信息;

(2)流量汇聚平台:主要负责对镜像的流量进行优化(如去重、切包、标记、敏感信息隐藏等)并按需将处理加工后的流量分发给监控探针;

(3)流量可视化分析平台:主要负责对流量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汇聚和展现,最终实现主动告警功能和基于业务流及基于业务的流量和性能可视化。

3.2 梳理与验证业务访问关系

业务梳理和验证业务访问关系是进行网络流量和应用性能监控最基础、最关键的过程,建立完整、快速的业务梳理流程,并且梳理出全网关键的业务及业务系统间的访问关系是应用性能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图2 业务梳理流程

图3 业务访问关系验证流程

通过业务梳理流程能够整理出各业务系统的监控需求,通过业务访问关系验证流程能够将实际的业务访问流程与梳理的业务访问关系进行核对,找出相关差异,补充完善已梳理的业务访问需求。

3.3 制定标准和规范

基于业务的网络及应用性能可视化监控,需要在流量监控与分析平台中定制大量的应用、业务组、以及能将所定义的业务的网络及应用性能进行可视化展示的视图,因此需要研究、定制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形成业务监控定制的流程,提高业务监控页面定制的效率,同时更便于运维管理人员后期对平台的扩充和维护。应用性能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至少需要以下标准和规范:应用定义规范;业务组定义规范;视图定制规范;SLA定制规范。

3.4 流量可视化监控定制

业务流量可视化监控是应用性能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何在网络流量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将这些关键业务的网络流量及应用性能状况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是一个反复研究、优化的过程。

图4 定制流量可视化监控步骤

(1)监控指标的研究分析

网络流量监控平台可以对部署其上的业务进行利用率指标、网络性能指标、应用性能指标、页面性能指标的分析和统计。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业务全面的运行状况。

流量及RTT:反映业务的网络流量及网络传输效率,主要包括吞吐量、往返时间RTT等;

网络性能指标:反映网络传输质量,主要包括丢包百分比、重传时延等;

应用性能指标:反映应用性能,主要包括服务器响应时间、连接失败率等;

页面性能指标:反映HTTP访问性能和访问效率,用户体验,主要包括页面时间、慢页面百分比等;

(2)业务特性分析与分类

通过对河南电力大量的业务系统需求以及业务访问关系的梳理与研究,将关键业务系统按照业务访问的方式与关系进行分类,便于后期对不同特性的业务及业务系统分别研究不同的监控方式和监控模型,定制不同的监控视图模板。其业务类型主要包括以下3种:

业务内部访问流程复杂,完整的数据流经过多个节点;

业务系统包含多个子业务,每个子业务的业务访问流程基本相同;

业务自身访问关系并不复杂,但是需要访问它的前端业务系统众多,它主动去访问后端的业务系统众多;

(3)“单点型”业务性能监控定制

“单点型”应用监控,针对定义于网络流量监控平台中的单个应用,利用监控工具中表格、图表、视图等工具详细查看单个业务的多种性能指标:

吞吐量:了解应用的带宽占用情况,带宽占用的时间曲线等。

网络性能:了解应用的网络延时,网络丢包率,网络传输质量是否存在大的波动等。

应用性能:了解应用的平均用户响应时间,平均服务器处理时间、连接失败率等。

(4)“直线型”业务性能监控定制

某些业务系统的端到端交易过程需要访问多个节点、多种类型的服务器、并且会通过负载均衡及防火墙,为了能横向监控和查看整个业务交易流程中各个节点的性能情况,需要基于业务流定制多点“直线型”监控视图,实时查看整个交易业务流的性能情况。因此,定义性能监控页面时可以通过多台探针进行分别定义和监控,利用Director设备将多个探针进行集中管理,在Director设备上定制基于整个业务流的多点监控。

(5)“系统型”业务性能监控定制

某些业务系统(如门户业务系统),包含多个业务,为了能对整个业务系统中的多个业务进行监控对比,需要定制基于业务系统的“系统面”监控。利用Dashboard监控页面,可以对比监控与查看多个业务及多个性能指标的状态。

(6)“星型”业务性能监控定制

某些业务自身访问流程比较简单,属于核业务系统,其前端会有多个业务系统来访问它,同时它也会访问多个其他的业务系统。对于这种类型的业务(如:PE、NPS),定制基于业务的“星型”监控视图,监控和查看此业务前后端的访问性能情况。

3.5 应用效果

经过反复摸索、不断分析验证,河南电力初步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灵活的、系统的、网络及应用性能可视化监控平台,全网的业务清晰度和可视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部门间的沟通合作进一步紧密,故障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运维人员的业务意识和业务管理、问题处理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结束语

为了实现多平台性能监控的有效整合,需要从业务出发,建立以业务中心的高层性能监控管理视图,高效集成现有的网络管理、应用性能管理、系统性能管理、交易性能管理等平台,将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应用系统作为统一的管理对象,将相关监控指标进行统一的组合处理,实现基于业务的系统监控、多层次的业务管理。总之,应用性能管理不仅仅是包含从网络层面进行分析的性能管理,完善的应用性能体系还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周宇.应用性能管理(APM)的研究与实现[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10篇

[关键词]云计算 全业务运营 IaaS PaaS SDA

1 前言

2008年以来,中国电信业在重组后正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各运营商分别通过不同的路径向全业务运营方向演进。在全业务运营的竞争环境中,服务类型不再成为各运营商的优势或壁垒,快速地提供业务、个性化的服务、差异化的运营和精确化的管理将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对于以往的业务网络架构来说,投资和管理费用随着业务系统规模扩张而增加,业务能力开放性和重用性很差,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并影响产品推出的周期;而且业务网络难以提供融合业务,不适应全业务的运营需求。中国移动在各运营商中率先SDA(Service Delivery Architecture)业务网架构,部分解决了现有平台定位、能力开放、统一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缺乏基于SDA业务网提供融合业务的建设指导。

云计算概念是2009年IT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业界各方纷纷提出各自对云计算概念的理解以及各自的云计算产品。所谓云计算,并不是一种技术,它是一种资源交付、使用模式和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数据和IT资源以服务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同时,云计算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的方法论,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供用户使用。

目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云服务为基于云计算的IDC和企业数据中心应用,本文尝试从云计算模式及服务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移动的全业务运营为背景,分析云服务与全业务网络需求的共性,说明基于云计算构建的全业务网络同样是一种成功应用。

2 云计算的架构

2.1 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架构包括基础架构和服务架构,基础云架构提供一个能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的云平台,而服务云架构在基础云架构的基础上提供各种云服务。这两个架构又可以合并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基础云架构通过硬件设备资源虚拟化、软件版本标准化、管理自动化、服务流程一体化等手段来进行构建,为各类客户(即服务申请者)以一定的服务水平提供服务。基础云架构又包含四个子层:灵活的基础架构、企业云计算管理平台、端到端服务请求管理平台以及服务为中心IT管治。

灵活的基础架构由服务器池、存储资源池、SAN、网络等基础资源组成,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设备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动态调配;云计算管理平台负责执行IT资源的自动分配、回收和管理,实现资源的自动部署与管理;服务请求平台实现端到端的流程管理,通过工作流引擎来协调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合作,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为了实现云计算平台的规范管理,必须为云计算平台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规则。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划分方法较多,但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三类基本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包括存储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即IaaS,是一种将存储和计算能力等基础IT资源作为标准化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的手段。各种基础IT资源和其他系统协作(例如通过虚拟化技术)处理特定类型的工作负载。

平台即服务:即PaaS,是对开发环境抽象的封装和对有效服务负载的封装。PaaS服务可以提供极大的灵活性,但可能会受到提供服务的供应商能力的制约。

软件即服务:即SaaS,其特色是包含一个通过多重租用(Multitenancy)根据需要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的完整应用程序。所谓“多重租用”是指运行于基础层基础设施上的平台层软件实例,可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

2.2 云计算相关技术

云计算平台的特征包括: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故障自愈合、多用户使用、虚拟化、线性扩展、资源监控和测量、资源注册和发现。与云计算相关的技术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虚拟化、集群、网格、并行处理和分布处理、自动化技术、监控技术等;另一类就是SOA和SaaS,SOA是一种架构模式,SaaS是一种服务模式。对于基础层,实现技术包括虚拟化、服务器集群、网格计算等技术,基础层可以提供IaaS服务;对于平台层,以SOA方法为主,不同的体系架构具体由不同的技术来实现(Web Services、ESB等),平台层可以提供PaaS服务;对于应用层,才是真正的SaaS模式,而在IaaS层和PaaS层的具体应用中,也是借用SaaS服务模式。

3 全业务网络功能框架

3.1 全业务运营对业务网络的要求

成功实现全业务运营,“融合”至关重要。融合就是提供融合的业务和服务,使用户获得良好的、统一的全业务体验。用户既可以在多样化的终端和工作、生活模式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灵活运用无线或者有线的接入手段获得各项业务。

业务网络是支撑运营商综合信息服务转型的关键,也是提供融合业务能力的关键所在。业务网络可以直接提供核心应用,也可以开放业务能力,供自营或者第三方应用调用。业务网络设计应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遵循统一、开放、水平、融合这四条原则。

3.2 全业务网功能框架

提供融合的业务就是使业务平台能够对不同的业务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关联和嵌入,从而形成新的业务产品。业务网络还能对用户的属性进行集中的管理,把用户对各种通信手段的标识进行关联和处理,以达到提供融合业务能力的目的,并方便用户的使用。

下面将以中国移动的业务网络为例分析业务网络的功能架构。中国移动SDA业务网引入水平式架构,定义了清晰的架构模型。明确了各业务平台定位,标准化系统间接口,梳理了业务运营和管理流程,体现了业务网架构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一”、“开放”、“水平”原则。不过目前中国移动业务网的业务提供能力有限,缺乏整体性的能力、申请和调度功能架构,并且主要针对移动网络。如何将现有的固网业务融合到SDA目标架构中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SDA业务网目标架构如图2所示:

SDA目标架构包括“三层三域”的完整体系,“三层”主要包括各种增值业务平台,“三域”主要包括业务控制(DSMP与VGOP)与运营支撑(BSS/OSS等)平台。

OSE是业界普遍认可的开放业务环境框架,它提供一个灵活的、可扩展的结构给应用开发者,将OMA业务能力向更好的集成结构移植。PARLAY定义了3GPP业务体系架构中的业务接口标准,为3GPP中的各种业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API接口。OSE与PARLAY/OSA结合的产物是PIOSE,它提供了一套业务能力 、调度、申请的开放架构,如图3所示。PIOSE提供了IO、IO+P、11、12四类接。

OMAE提出OSE与IMS融合的业务网架构,随着OSE与PARLAY的融合,本文结合SDA架构,提出基于IMS与PIOSE的全业务网功能框架,如图4所示。根据SDA的“三层”概念,仍然可以把全业务网络细分为三个子层,即业务应用层、业务能力层和业务接入层。其中业务应用层包括各种应用平台,为业务系统提供承载。业务接入层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口平台,为应用层提供调用接口,为能力层提供接口,并对接口调用及进行鉴权控制等。在PIOSE架构中,Web Services技术仅作为Parlay X的绑定实现技术,而在全业务网功能框架中,Web Services技术将作为所有业务引擎绑定实现技术,为构建统一的业务环境奠定基础。

业务能力层提供的能力将更加丰富,它包括:(1)OSE以及PARLAY中的各种业务资源,包括PoC、IM、MMS、SMS、Browser、Location等;(2)IMS业务资源,包括Messaging、Conference等;(3)其他非OMA业务资源,例如流媒体业务、MBMS以及应用层开放的业务等。

全业务网功能框架整合了OMA、PARLAY以及IMS的业务能力,从而构建起了一整套融合的业务网络体系。

4 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强调各种资源的共享和随需分配,云计算架构由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SDA架构(与全业务网功能架构一致)强调业务能力的开放和服务的快速交付,由应用层、业务能力层和业务接入层组成。SDA架构的各层强调的平台和能力,在实现上都是逻辑的概念,因此SDA架构的三层实际只对应于云计算架构的平台层(即逻辑实现层),SDA架构中缺乏基础层和应用层(虽然SDA也存在应用层,但更关注应用层的平台和能力,而非应用层上的应用本身)。将云计算模式融入到全业务网,将全面拓展全业务网架构,并丰富全业务网的内涵。

基于云计算的全业务网架构仍然参照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三层设计思路,目标架构如图5所示:

(1)基础层

提供基础软、硬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动态配置、资源管理与流程管理等功能,可以为各类平台(包括能力层平台、接入层平台和应用层平台等)提供服务。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全业务网基础层的IT资源。除服务器和存储整合之外,虚拟化整合系统架构、应用程序基础设施、数据和数据库、接口、网络、桌面系统甚至业务流程,因而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流程管理包括业务流程和策略流程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主要用于指导业务流程创建,调用服务;策略流程管理用于调度平台资源,实现安全性和QoS。虽然流程组织体现在业务网络的各个层次,但是流程管理仍属于云计算平台的一个基础功能,因此本文将流程管理定位于基础层功能。

(2)平台层

提供各种平台能力,按照全业务网功能需求,采用基于SOA的方法重构全业务网功能框架,整合各种平台能力,实现平台能力的、申请和调用等功能。

基于云计算的全业务网架构在平台层采用SOA的架构方法,将现有SDA的控制域融合为服务能力的注册平台,其它平台围绕注册平台实现能力的和调用,将重点转移至平台之间的业务逻辑处理。在基于云计算的全业务网架构中,服务请求者/提供者并不直接与注册平台进行消息传递,而是通过统一接口平台(即现有SDA接入层)转接。这种方式便于实现访问控制与流程控制等功能。

在全业务网架构中继续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将不同的业务能力构造成SOA中的服务。SQA服务不限于各种具体的业务功能模块,还包括数据、统一的业务控制和触发机制以及基本管理功能和基本运营支撑功能等,通过向SDA的展现域与支撑域开放Web Services接口,将促进整个SDA网络向SOA方向的演进。

SOA的服务包括两种类型:①公共服务:包括鉴权、认证、计费、用户管理、公共数据库、公共操作维护、统一控制等,由全业务网架构平台层的注册平台来承载公共服务能力,并向公共服务引擎开放Web Services接口。②专业业务能力:实现某种特定的业务特征,包括OSE以及PARLAY中的各种业务能力、IMS定义的各种业务能力以及其它非OMA业务的业务能力,不同的业务能力由不同的平台承载,并通过各自的业务引擎向注册平台其业务能力。Web Services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并不标准化执行平台,而是标准化互操作消息机制,任何一个平台既可作为服务请求者申请其它业务能力,也可以作为服务提供者自身的业务能力。

(3)应用层

提供SaaS服务,将最终应用提供给用户,根据用户需求将平台层中的各种业务系统提供的应用作为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全业务网架构应用层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快速地提供融合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综合营收;支撑系统;技术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16-03

1项目背景

随着吉林铁通的发展,用户数成倍增长。同时,所开展的业务种类、推出的营销策略丰富多样,极大的满足了客户的需要。但是,用户量的增加、业务种类和优惠种类的增加以及营业厅终端的增加,使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更好地发挥计费和营业等系统的作用和提高其处理效率,实现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搞好用户服务,不仅需要在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在技术手段方面更需要1套更强有力的支撑系统,无论是体系结构方面、功能方面还是性能方面,都要能够适应竞争形势与变化的需要,重新改造建设业务支撑系统势在必行。依据《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支撑系统(TBSS)规范》对吉林铁通现有分业务的多套营业系统进行改造,建设统一的综合营业系统。

2系统设计原则

2.1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2.2开放性原则

方案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系统应提供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对象的业务组件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

2.3可伸展性原则

综合营收及宽带认证计费系统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多用户接入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系统应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通过负载平衡、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系统可以支持我公司智能网业务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要求投标方提供的解决方案必须满足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能够平滑升级,满足后期需求。

2.4安全性原则

综合营收及宽带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攻击。

2.5可靠性原则

综合营收及宽带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硬件要求使用具有进网许可的设备,并保证设备通过正规渠道所得。可靠性原则体现在: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高的网络设备;设备关键部位,如引擎、电源的冗余备份;设备的可维护性好。

2.6可管理性原则

系统应提供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完备的帮助信息。系统的操作界面要充分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不同操作能力,针对不同操作人员提供可配置、差异化的操作界面。系统应用层面的所有操作、维护都应该能够通过操作界面维护、管理(包括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都应该能够通过操作界面实现),避免出现人为修改数据库才能实现系统配置、业务操作的情况。

3综合营收系统方案设计

3.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吉林铁通综合营收系统采用符合TBSS和移动BOSS相关规范的综合业务支撑体系,结合吉林铁通业务开展实际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到面向未来的业务扩展以及与移动BOSS的互联互通。

该方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模型,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不仅能满足目前广东铁通提出的各项业务相关需求,还便于未来与移动合作业务的开展(可建立综合营业系统与移动BOSS之间的统一的、基于3户模型的标准业务接口)。

吉林铁通公司建设的综合营业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支撑系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的融合,即系统应能完成吉林铁通各项电信业务以及未来与移动合作业务的统一支撑,而不是针对某一项业务建立单独的一套支撑体系;另一方面,系统在功能结构上高度融合,支撑系统考虑各类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合理调度使用,减少系统间错综复杂的接口,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基于铁通集团TBSS规范的统一架构实现从业务受理、客户管理、业务资源管理等综合营业支撑功能,并充分对将来其他业务支撑系统整体建设提供基础。

3.2系统技术架构

综合营收系统是一个综合、复杂性、大型系统,因此,以立足现状、考虑整体、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在进行系统分析设计时采用分层模型。这种分层模型,对于降低系统实施的风险,简化大型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很大意义。在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内部的软件架构设计采用3层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见图1。

3.2.1纵向描述

数据层:分为数据子层和数据操作组件两层。数据层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中的数据子层存放系统中用到的所有数据。数据层的数据操作组件向业务层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操作对象,用于屏蔽业务数据的存储、组织和访问的细节,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业务层必须通过数据操作组件访问业务数据,这些业务数据包括共享数据和私有数据。

业务层:业务层的业务逻辑通过数据层的数据操作对象访问业务数据。一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业务组件是业务逻辑的原子功能,是完成业务的最小单位,在业务层中业务组件组成业务库,通过在业务库中组合业务组件形成具体的业务逻辑。业务层通过向接入层提供统一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业务逻辑的共享。

接入层:实现系统与外部的数据交换,包括界面逻辑和接入逻辑。对于系统使用者、接入层接收使用者的数据输入,通过调用业务层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并将处理结果返回接入层,利用交互界面进行表示。对于外部系统,业务过程通过接入层的接口服务完成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

图1系统体系结构图

3.2.2横向描述

综合营业系统是多层次的、分布式体系的系统,数据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传递和交换,因此,采用应用管理、全局事务管理、软件总线结构进行通信和管理。从横向分为3层管理:

(1)应用管理:对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等应用软件设施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应用管理可以完成应用配置管理、应用安全管理和应用系统监控。应用配置管理是对应用系统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如动态增加组件、重新分配位置、调整负载、配置负载因子等;应用安全管理是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如权限配置、防止非法访问等;应用系统监控完成对应用的故障、性能、状态进行监控,如进程的死活、系统的负载量。

(2)全局事务管理:由于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有新建系统、已有系统,应用存在跨平台、数据存在异构性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全局事务管理,保证数据在各个部分的流转。

(3)软件总线: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系统中采用API、数据库表、文件等接口,进行信息的流转和交换。华泰贝通的综合营业系统支持业内主要的信息总线软件,如Oracle公司的ESB等。该技术的应用为未来与移动BOSS系统(也采用了信息总线技术,标准的通用数据调用接口)之间进行接口调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综合营业系统通过中间件连接池机制来控制主机的连接数,终端应用不再直接建立与数据库的长连接,而是通过中间件的连接池动态的分配数据库连接。该方案在未来需要支持更多营业终端时,扩容费用比现有系统直接扩容支撑要大大节省。

3.3系统硬件架构

为保证认证计费帐务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客户良好的上网体验,综合营业和综合销帐的主机均采用了双机互备的方式。综合营收WEB应用同样提供了高性能的备机(综合查询统计系统服务器),保障了综合营收核心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系统硬件组织架构见图2。

图2系统硬件组织架构图

4系统方案特点

4.1系统成熟稳定

该综合营收系统与综合帐务系统满足TBSS各项技术和业务规范,已经先后在多省份成功上线运行,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同时,2009年在湖南移动和湖南铁通建设了基于综合营收系统与移动BOSS的全面业务融合,包括宽带、固话、无线固话、智能网等业务以及产品的捆绑和费用的代收。2009年在江苏移动和铁通建设了基于综合营收系统与移动BOSS的宽带业务融合接口。该综合帐务系统2008年在辽宁铁通成功上线,已经在线运行近3年的时间,系统运行良好。

4.2整体的解决方案

本次建设的全新架构的综合营收与计费系统、综合帐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替换了现有的固话营业系统、固话计费帐务系统、易套餐处理平台、收费系统、综合子查询系统避免了新系统的优惠处理、实现机制、实现效率受到现有计费系统和易套餐处理平台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效率与灵活性。

4.3业务扩展性更强

从业务支撑面上,综合营收系统是以实现综合业务为目的进行设计的,经过业务插件的扩展后,除了能支持固话业务、智能网、宽带业务等外,通过业务扩展,还能很好的支撑。目前铁通其他各项业务和各业务之间的融合绑定,如无线固话业务、移动业务等。

4.4系统核心模型优化

综合营收系统与综合帐务系统均采用了电信行业稳定而成熟的3户模型:客户-用户-账户,建立和规范了3者之间丰富的对应和关联关系,为多业务综合支撑、统一客户资料、客户多业务统一管理等奠定了系统数据基础。同时,在核心数据模型中引入了产品概念,将业务定义、业务优惠、业务捆绑纳入产品管理中,使之更加灵活、实用,同时更加方便新产品的扩充与推广。另外,3户模型与中国移动BOSS系统模型一致,为未来更灵活的实现固话与移动业务的全业务营销提供了方便。

4.5系统实现效率提高

综合营收系统对后台业务处理进程和底层数据结构进行了良好设计,更多的采用了并发多线程处理机制和大数据分表处理方式,使系统业务处理效率和前台业务操作效率大大提高。

将查询统计和业务支撑分离,各自独立部署的设计理念,使大数据量和并发性查询对核心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对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采用生成中间统计数据源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各级经营管理部门的查询效率。

4.6业务管理结合更紧密

综合营收系统和综合帐务系统均采用了多层管理结构,打破了目前CRTBS省-地市-营业区的3级管理模式,支持省-地市-经营部-营业厅等多级机构管理和考核,同时对客户和产品销售包进行了分级管理,与铁通现有业务模式结合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支撑系统-技术规范

2 电信管理论坛.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陈龙、张春仁、云亮.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Revenue System Program

Feng Yanhua

第12篇

在前两讲的基础上,本讲主要介绍了一个完整的开放业务平台的结构和它的基本模型。给人们展现出一个不久可以实现的开放的、多制式自由接入的新的业务平台。

开放业务平台的基本模型

基于对各种开放业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接口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下一代开放业务环境的基本组成是开放业务平台、应用服务器以及核心网络元素。其中开放业务平台的基本模型主要包括六部分:业务执行环境子系统、业务开发子环境系统、业务管理环境子系统、VHE子系统、业务能力子系统、网络协议适配子系统。如图1所示。

开放业务平台采用OSA体系结构和Par,ay/OSAAP],业务逻辑执行环境(SLEE)采用JAINSLEE规范,业务开发环境子系统(SCE)引入组件技术,提供不同等级的业务开发接口,VHE子系统提供用户个人业务环境。

开放业务环境各组成部分的介绍如下:

(1)业务执行环境子系统(3LEE)

SLEE是各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的业务逻辑的驻留和执行环境,SLEE应该从两个方面简化业务开发,其一是屏蔽底层异构网络及分布式计算细节,其二是为业务开发提供统一的统计、日志、事务、并发处理、负载平衡数据访问等基础设施接口。

(2)业务开发环境子系统(scE)

SCE以SLEE提供的开放API为基础,为业务开发者提供不同能力和抽象层次的业务开发接口(A闯级、组件/框架级和脚本级),以及业务测试、业务仿真和业务验证功能,实现一个支持所见即所得的开发工具包。

(3)业务管理环境子系统(sME)

SME为开放业务平台的其他子系统提供公共的支持服务,包括为部署到业务执行环境中的业务提供了管理:安全接入、QoS管理、计费、日志、告警、负载管理等。SME与SLEE之间通过开放的标准接口来相互通信,相互配合,完成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接入和定购、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的管理等。

(4)VHE子系统

VHE子系统,主要包括接入组件、Profile组件、发现组件、会话组件、连接组件、适配组件和计费组件。VHE子系统内部的所有组件都构建在OSA/ParlayAPl之上,支持各种移动业务环境,并为增值业务提供商(vASP)提供标准的VHEAP,,实现高级业务特征,如适配性、持续性、个性化、会话移动性等。

其核心组件包括:

Profile组件,是平台内主要的存储功能实体,是提供VHE功能的关键,它定义了用户的业务环境,主要包括用户偏好、个性化参数设置、网络和终端能力配置、业务细节属性等相关信息。Profile组件与适配组件配合实现业务的个性化。

适配组件,可以适配各种终端,如手机、PDA和普通PC,支持WML、HTML、XTML、VoiceXML等界面表示方式,为不同能力的终端提供适合的业务展现形式。主要支持终端移动性和业务移动性。

(5)业务能力子系统(SC)

sc包括框架服务器(Framework)和业务能力服务器(SCS)。

框架服务器为业务/应用提供管理、发现、集成、认证等一些基本运作机制,使业务应用程序可以利用承载网络的业务能力。框架为应用提供完整性管理、发现网络功能的能力;业务能力特征通过向框架注册,公布其能力。

业务能力服务器是承载网络实体与上层业务/应用之间的桥梁,SCS向下作为核心网络的或网关,执行与核心网络元素的潜在交互的逻辑实体,向上为业务应用程序提供从底层网络功能中抽象出的业务能力特征(SCF:ServiceCapabilityFeature),以接口类及其方法(Parlay/OSAAPl)的形式给出,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对这些接口的调用访问SCS所提供的所有基本业务功能,实现不同的业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业务能力特征之前,SCF必须向框架注册并通知框架可用,只有这样,应用才能通过框架发现自己需要的SCF。

服务接口是SCF的实现,提供各种业务能力,包括基于内容的计费(ContentBasedCharging)、呼叫控制(Ca,rContr01)、终端能力(TermmaICapabi[ities)、出席及可用性管理(PresenceandAvailabilityManagement)、策略管理(PolicyManagement)、数据会话控制(DaraSes-sionContr01)、计费管理(AccountManagement)、用户交互(UserInteraction)、移动能力(Mobility)、通用消息(GenerlcMessaging)、连通性管理(ConnectivityManagement)等等。

(6)网络协议适配子系统

网络协议适配子系统是业务能力子系统和底层网络资源的协议接口层,完成各种网络协议的汇聚和翻译。应用层各种请求通过Parlay接口定位到与业务能力子系统相对应的业务功能(如呼叫控制、用户交互等)模块,使用统一接口发送给网络协议适配子系统,进行协议参数的转换,最终传送到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信息会通过网络资源适配子系统传送到业务能力子系统,并最终通过回调(caJIback)调用应用对应接口,从而完成应用和底层网络之间的交互。

协议的适配可以包括:业务应用协议(PABLAY、INAP、CAMEL2/CAMELS、MAP、WIN、BADIUS),传输控制协议(丁CP、UDP、SCTP、TCAP/SCCP),媒体控制协议(H.248、SJP、MGCP),其他协议(1MAP/SMTP、SMPP、CMPP、LDAP)。

网络协议适配子系统完成了开放业务平台和各种网元之间的信息交互,如媒体网关、短信网关、WAP网关、GIS服务器、EMAIL服务器、目录服务器、Ps服务器等,从而保障了各种业务应用的实现。

总之,开放业务平台各子系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为业务开发者方便、快捷地创建高质量的多样灵活的新业务提供支持。每一部分也分别有自己的OAM工具供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7)核心网络元素

核心网络元素包括网管中心、计费中心、位置注册(HLR)、移动交换中心(Msc)、各种现有网络应用服务器(如MMS、WAP服务器)等。

(8)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提供网络运营商或第三方(SP/cP)开发的业务应用程序,如WAP业务、多方会议业务、基于定位的业务、Web服务、邮件服务等。

结束语